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金属冷冲压件技术标准

金属冷冲压件技术标准

金属冷冲压件技术标准
金属冷冲压件技术标准

广东顺德惠美庄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金属冷冲压件技术标准

附件

版本:A/0

2014-01-05发布2014-01-06实施

金属冷冲压件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榨油机用金属冷冲压件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榨油机用金属冷冲压件(以下简称冲压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839-2003

钢铁产品镀锌层质量试验方法

GB/T1839 钢产品镀锌层质量试验方法

GB/T2518 连续热镀锌薄钢板和钢带

GB/T10125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GB/T11253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冷轧薄钢板及钢带

GB/T13914 冲压件尺寸公差

GB/T 13915 冲压件角度公差

GB/T 13916 冲压件形状和位置未注公差

JB4378.1 金属冷冲压件结构要素

JB4378.2 金属冷冲压件通用技术条件

HMZDQ/WI-01 抽样方案

3技术要求与试验方法

3.1一般要求

3.1.1冲压件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3.1.2冲压件的材料应符合图纸要求,若选用热镀锌钢板,应符合GB/T2518规定。若选用冷轧钢板,应符合GB/T11253规定;所有钢材必须符合各钢厂与美的采购中心签定的技术协议。要求符合RoHS指令的冲压件,所有材料成份必须符合相关文件要求。

3.1.3非喷涂冲压件必须使用钝化板。

3.2外观要求

3.2.1表面质量

冲压件表面应洁净,无油污、明显灰尘、黑斑、锈蚀、发白、脱锌现象及明显机械划伤痕和严重拉伤痕,翻边孔无开裂。

3.2.2接地标志

有接地标志的零件,接地标志应圆整,清晰可见,无明显歪斜。

3.2.3毛刺质量

冲压件切口允许有毛刺。非喷涂钣金件毛刺高度不大于0.07mm;喷涂件用钣金毛胚半成品毛刺高度不大于0.05mm。

3.2.4焊点质量

3.2.

4.1焊点的大小及排列应符合图纸要求。

3.2.

4.2焊点应平整圆整,无焊穿、松焊、虚焊及周边严重飞溅现象。

3.2.5接地螺纹孔和自攻螺钉孔的翻边高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接地螺纹孔要求用螺纹通止规进行检验;自攻螺钉孔孔径根据图纸要求使用通止规进行检验。

3.2.6允许的外观缺陷

冲压件允许有以下的外观缺陷:

a)非喷涂冲压件,除电控盒、防火钣金以及图纸有明确要求的,同时需粘贴海绵、绒布等区域表面不允许有油外,其它产品表面允许有不明显的冲压成型后残留的防护油。

b)非喷涂冲压件表面允许有轻微且不密集未达基体的机械划痕。

c)非喷涂冲压件冲裁截面允许有轻微的生锈,锈蚀面积不超过切口截面积。

d)非喷涂冲压件成型弯角位处允许有未达基体的拉伤痕,圆弧过渡处允许轻微的过渡不圆滑。

e)非喷涂冲压件表面允许有目视不明显的轻微凹凸和压痕,但喷涂用钣金毛胚件不允许。

3.3结构尺寸

3.3.1结构

结构设计应符合JB/T4378.1的规定。

3.3.2冲压件尺寸

3.3.2.1尺寸用相应精度的量具测量,尺寸应符合图纸及装配要求。未注尺寸、角度、形状和位置公差分别按GB/T1804取,应符合图纸要求。在试制或试产阶段由于结构设计原因导致工艺上不便于加工的情况,以工程师临时封样为准,试用合格后5个工作日内工程师须更改图纸及相关技术文件。

3.3.2.2对加工后易变形而装配后能恢复正确几何形状的成形件,在自由状态下,实际尺寸允许超过极限尺寸,但装配后实际尺寸应在其极限偏差尺寸范围内。

3.3.2.3焊接尺寸

零件与零件焊接后的尺寸,应符合图纸要求。底脚与底盘、压缩机螺栓与底盘焊接后,应互相紧贴,间隙不应超过0.30mm。

3.3.2.4粘贴件位置和尺寸

海绵件、绒布等粘贴件的粘贴位置和尺寸应符合图纸要求。

3.3.2.5装配质量

组件上各零部件尺寸、材质和数量符合图纸和明细要求,装配位置、尺寸和装配质量符合要求。

3.4性能

3.4.1焊接性能

a)螺钉焊接:用胶棒将焊在底盘上的压缩机螺钉或焊在蜗壳后板上的电机螺钉,在一次用力敲击的情况下,使之承受外力矩及向下冲击力,螺钉倾斜15-30°后焊点仍焊接牢固,无脱焊、松焊,螺钉无断裂现象。如一次受力未倾斜15°以上,需更换零部件进行敲击。

b)板材焊接:用强力将焊接的两部分分开,焊接件必须在焊点四周脱裂,而焊点本身没有脱离。

3.4.2盐雾试验

非喷涂钣金件按GB/T10125规定对零件进行中性盐雾试验,16小时后无白锈和大面积变黑,96小时后,试验表面无基体锈蚀现象。

4检验规则

冲压件的检验分进货检验和型式检验。

4.1进货检验

4.1.1进货检验的项目为表1中1~13项,但对于14项中的螺钉焊接性等非破坏性试验每批必检,其它焊接件每周需多次不定期检验焊接性。

4.1.2进货检验的检验项目、要求、检验方法、质量特性、不合格(缺陷)程度描述、不合格(缺陷)类别及编码、抽样方案见表1。

4.2型式检验

4.2.1下列情况之一,应进行型式检验:

a)产品确认时;

b)连续供货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c)间隔一年以上使用时;

d)产品的设计、工艺、材料有重大变动时;

e)进货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f)主管部门认为有必要时。

4.2.2型式检验的项目为表1中1~17项。

4.2.3型式检验的检验项目、要求、检验方法、质量特性、不合格(缺陷)程度描述、不合格(缺陷)类别及编码见表1,抽样方案见表2。

表1 进货检验、型式检验的检验项目、要求、不合格(缺陷)分类及编码

4

QMK-J55.001-2011

表2 型式检验抽样方案

5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5.1标志

每批冲压件应有合格证,每转移批上要求标志清楚,标志主要内容为:

a)产品型号、冲压件物料编码;

b)冲压件名称、数量;

c)对特殊要求进行补充检验的结论;

d)质量检验合格印记。

e)有RoHS要求的冲压件,必须按要求在每件或每转移批次上有明显标识。

5.2包装、运输

冲压件需用专用器具装运,专用器具须结实牢靠。冲压件的装箱摆放须合理,堆放高度要适合,以避免运输过程中碰伤、压坏、变形。

5.3贮存

冲压件堆放的环境需干燥、整洁。

5

汽车冲压件缺陷及检验标准

汽车冲压件缺陷及检验标准 1、目的 本标准旨在明确制造过程中对各种冲压件质量的描述、检验方法、判定标准、及对冲压件固有缺陷记录和使用标准,为制造过程质量检验提供依据。 2、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乘用车制造事业部职责范围内生产的冲压件半成品和成品。 3、术语 3.1关键冲压件 对整车的结构、装配、生产工艺、使用性能、安全等方面有重要影响的冲压件。将这一类冲压件作为过程质量的关键环节去加以控制,列为关键冲压件。 3.2固有缺陷 针对前期产品开发过程中,因技术、工装及设计等原因导致的冲压件存在一些工艺上无法彻底整改的缺陷。制造过程对这些缺陷进行固化和稳定。 4、冲压件质量检验标准制定原则 一个车身上的冲压件繁多,但每个冲压件的质量要求是不一样的。为了在提高整车质量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生产技术条件和质量成本等因素,以便能够充分提高整车生产的综合效能。 因次,制定冲压件的质量检验标准需要结合生产工艺技术条件和车身的使用性能等要求,对不同类别的冲压件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 4.1根据冲压件在车身上功能尺寸等作用 分为:关键件和非关键件。 4.2根据冲压件在车身上的位置不同及客户的可视程度 分为:A、B、C、D四个区域。 4.3根据冲压件上孔在车身装配及工艺要求 分为:一般孔、定位孔、装配孔。 4.4根据冲压件上料边在车身焊接、压合等工艺要求 分为:一般料边、压合料边、焊接料边。 5、冲压件在整车上分区定义 5.1(A区)

车身腰线装饰条或防擦条的下边线、前翼\后翼轮罩边线等以上部位,不包括当车身前后风挡玻璃上边缘的顶盖和天窗区域。 5.2(B区) 车身腰线装饰条或防擦条的下边线、前翼\后翼轮罩边线等以下部位。 车身前后风挡玻璃上边缘的顶盖和天窗区域。 5.3(C区) 打开车门上车时能看到的部位;坐在司机或乘客座位上,关上车门后能看得见的部位; 车身发动机盖、行李盖打开后看得见区域;天窗窗框,油箱加注孔入口等其他区域。5.4(D区) 除A、B、C三个可视区域,车身上被内饰件等覆盖的、客户一般所不能察觉或发现的部位。 6、冲压件质量缺陷类型 冲压件质量缺陷类型一般分三类。 6.1外观缺陷 包括:裂纹、缩颈、坑包、变形、麻点、锈蚀、材料缺陷、起皱、毛刺、拉、压痕、划伤、圆角不顺、叠料、及其他。 6.2功能尺寸缺陷 包括:孔偏、少边、少孔、孔径不符、多料、型面尺寸不符、其他。 6.3返修缺陷 包括:裂纹、孔穴、固体夹杂、未溶合和未焊透、形状缺陷、变形、坑包、刨痕、抛光影、板件变薄、及其他。 7、冲压件的检验方法 7.1外观检验方法 7.1.1触摸检查 用干净的纱布将外覆盖件的表面擦干净。检验员需戴上纱手套沿着零件纵向紧贴零件表面触摸,这种检验方法取决于检验员的经验,必要时可用油石打磨被探知的可疑区域并加以验证,但这种方法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快速检验方法。 7.1.2油石打磨 用干净的纱布将外覆盖件的表面擦干净。打磨用油石(20×13×100mm或更大)。有圆弧的地方和难以接触到的地方用相对较小的油石打磨(例如:8×100mm的半园形油石)油石粒度的选择取决于表面状况(如粗糙度,镀锌等)。建议用细粒度的油石。油石打磨的方向基本

冲压件检验规范标准

1. 目的 明确钣金冲压生产过程产品检验、测量方法及判定标准,为产品检验提供依据 2.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所有钣金冲压半成品及成品 3. 引用文件 本规范在应用下列文件时,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最新版适用于本文件 3.1GB/T 1804 一般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公差 3.2GB/T 13916-2013 冲压件形状和位置未注公差 3.3GB/T GB/T 15055-2007 冲压件未注公差尺寸极限偏差 4. 检验条件 4.1视力要求:裸视或矫正视力1.0以上 4.2照明要求:在自然光或60W-100W的日光灯照明条件下检验,距离约50-60cm 4.3对于需要主观判断的缺陷,允许用不超过4X的显微镜,超过4X的显微镜可用来辅助分析,但不能用来接收或拒收零件 5. 缺陷分类 5.1严重缺陷:可能造成产品性能故障及安全隐患的缺陷 5.2重要缺陷:可能导致产品的可用性降低的不符合项 5.3轻微缺陷:不影响产品正常使用,产品外观、包装及运输防护等其它轻微不符合项 6. 检验方法 6.1检具测量 用钢板尺、卷尺、塞尺、卡尺、高度尺,靠模、功能规、检验工装及测量平台等测量工具,结合工艺图纸对产品的尺寸、位置、形状等部位进行测量 6.2目视检验 目视检验产品外观无生锈、凹坑、划痕、裂纹、缺料、多料、毛刺等不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缺陷 7. 检验标准 7.1尺寸检验判定标准 7.1.1产品检验按照图纸公差要求接受检验

装配孔孔径尺寸D1≤30㎜ 孔径尺寸D2≥30㎜ 位置度 卡尺 功能规 D1﹢0.3㎜ D2﹢0.5㎜ ±0.25㎜ √ 一般过孔孔径尺寸D1≤30㎜ 孔径尺寸D2≥30㎜ 位置度 卡尺 功能规 D1﹢0.5㎜ D2﹢1㎜ ±0.5㎜ √ 形状位置冲压件形状位置未注公差参考GB/T 13916-2013 检具 满足装配检具适 用性 √ 方料长宽尺寸卡尺 卷尺 1:切板方料长 度尺寸L±0.5 ㎜ 2:开料对角线尺 寸偏差≤0.5㎜ √ 轮廓扭曲变形卡尺 塞尺 1:前壳成型后 扭曲变形量≤2 ㎜ 2:后壳成型后 扭曲变形量≤1 ㎜ √

冲压件检验标准

冲压件检验判定标准 一、质量判定基本定义 1、某些描述中使用的一些主观评价词汇的定义: 轻微的:指容易接受的,感觉不太明显、不太大、力量很小、不太持久的。 明显的:指较突出的、较清晰的、不用置疑的。 显着的:指非常突出的、一定觉察得到的、鲜明突出的、完全清晰可见的。 2、冲压件在整车上分区定义 汽车分三个区域:两个外区和一个内区。 A区: 汽车的上部至车身腰线,分界线为: 车身腰线装饰条或保护条的下边线 车身腰线装饰槽下边线 车身上开合件边框的有关部位: 汽车内2区的某些部位,从外面完全看的见,可根据具体情况视做1区处理 B区: 坐在司机或乘客座位上,关上车门后能看得见的部位,位于:车身腰线以上 所有上车时能看见的部位,车身周边,车身边框 以及:后侧窗,后行李箱隔板,尾门内板,车身尾门框,行李箱,发动机舱,发动机罩内表面,天窗窗框,油箱加注孔入口 所有坐在司机或乘客座位上,关上车门能看的见的,位于车身腰线以下的部位。

C区: 位于车身装饰条或保护条以下的部分、不影响客户直观视觉效果的部位。 3、检验基本条件定义: 站立,在缺陷扣分区内,在冲压件四周,离件1米进行检查允许俯身,但不能蹲下检查涉及到间隙及高低不平的缺陷,应予以测量判别。 4、检测: –是靠视觉、触觉……进行评判的.。 –只有在有疑问的情况下,才使用检具,根据间隙标准的定义或有关基本标准的定义来核实或明确某些缺陷的扣分级别: ·对间隙及高低不平的检查使用塞尺 ·对冲压件上的坑包、麻点的检查要使用面积规 ·对表面检查使用尺子 5.缺陷分类 –外观类: 裂纹,缩颈坑包,起皱麻点 变形锈蚀材料缺陷 起皱,波纹,棱线毛刺拉毛,划伤 圆角叠料压痕其它

成形冲压件的公差

成形冲压件的公差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成形冲压件的公差 1、曲长度L,拉深直径D和卷圆直径d(图2-5)的极限偏差按表2-5规定。图2-5 表2-5弯曲长度L、拉深直径D和卷圆直径d的极限偏差 2.弯曲平行度公差

弯曲平面A与B(图2-6)的平行度公差等于弯曲长度L的公差值。 平行度应以两平行要素中较长的要素作基础,若两者长度相同时,可任选一个作基准。 图2-6 3.弯曲角度(包括未注明的90o和等边多边形的角度)的极限偏差按表2-6规定,图2-7为90o压弯件的角度偏差ao。 图2-7 表2-6弯曲角度的极限偏差 4.带凸缘拉深件拉深深度H(图2-5)的极限偏差按表2-7规定. 表2-7 带凸缘拉深件拉深深度H的极限偏差 5.翻边高度h(图2-5)、加强筋、加强窝高度h1(图2-8)的极限偏差按表2-8规定。 图2-8 表2-8翻边、加强筋、加强窝高度h1的极限偏差 6.成形件圆弧半径r(图2-5、图2-8)的极限偏差按表2-9规定。

表2-9成形件圆弧半径r的极限偏差 mm 7.成形件材料变薄的最小厚度按如下公式计算: t最小=公称-△ 式中:t最小--------材料的最小厚度,mm; t公称--------材料的公称厚度,mm; △ -------------材料厚度下偏差的绝对值,mm。 8.成形件同轴度和对称度的公差 成形件同轴度和对称度的公差,等于构成同轴度和对称度诸要素中较大尺寸的公差值。 例:图2-9为一底部有一孔的带凸缘的筒形拉深件:当t=,D=22mm,精度等级为B时,根据表2-5查得D极限偏差为±,因此,工件孔d时D的同轴度公差为。 图2-9 三、件孔中心距、孔组距的公差 1、与同一零件联接的孔中心距及孔组间距a1(图2-10)的极限偏差按表2-10规定。 图2-10 表2-10与同一零件联接的孔中心距及孔组距的极限偏差 mm

冲压件通用检验规范

1.目的: 制定试模样品的一般检验准则,在规格、客户之外观规范及产品蓝图等没有明确规定时,以此作为检验之依据。 2.范围: 适用于本厂所有冲压件。 3.特殊规定: 3.1本文件若与蓝图及客户检验规范发生冲突,以蓝图和客户要求为准。 4.检验规定: 4.1毛刺的规定: 4.1.1所有冲制件的毛刺高度不得超过板厚的5%,不允许有毛刺的地方,必须有压毛边工 站,压完毛边后,不得有刮手的感觉。 4.1.2对于0.15~0.4MM 4.1.3 4.2平面度的规定: 4.2.1 4.2.2 量。 4.2.3 4.3由于冲孔引起的凸起。 在冲孔边缘会引起突起或凹陷,当超过尺寸界限时拒收。

生变形。 4.7紧固件 4.7.1紧固件须与基材紧密相连,符合安装程序及制程中尺寸。 4.7.2紧固件在安装中不能变形或挤压变形。 4.7.3基材安装中不能变形或凸出。 4.8螺柱(standoff) 、螺母(nut) 、螺钉(screw)压合的规定: 4.8.1所有的螺柱、螺母、螺钉与冲压件母面压合时,必须压牢,不得压偏,螺母(nut)压合 后不得与母面有间隙存在。螺柱(standoff) 、螺钉(screw)不允许高出母面。 4.8.2螺柱或螺母与冲压件母面的结合力必须符合客户规格或蓝图要求,并作推力、扭力、 拉力测试。 4.8.3螺母(nut) 、螺柱(standoff) 、螺钉(screw),进料时除按规定对尺寸,外观检查外,还 应对其硬度进行测试,硬度依据蓝图或规格。 4.8.4螺柱(standoff)、螺母(nut)与冲件基体压合后,必须用牙规检验,检验数与频率依

个别SPEC之要求。 4.9 4.10字模: 4.10.1字模清晰完整,距离460mm目视可识别清楚。压印之每一个单个字体深度一致, 深度差距在0.1mm。有疑议时送检测剖开测量。 4.10.2不允许缺齿,缺角。 4.10.3版次与蓝图及ECN版次一致。 4.10.4字模在零件中的位置及方向必须与图面一致。 4.10.5字模面之背部不能有凹陷及凸出手感,弹片例外。 4.10.6字模中每一个单个字体所使用之字型格式一样。 4.10.7上盖商标的压字深度必须在0.4±0.1mm。 4.11色拉孔: 所有的色拉孔,不允许偏位,要有倒角,其深度H要在规格之内。如图所示(图6),若有怀疑时,需用实物实配。

冲压件的缺陷及检验标准

冲压件的缺陷及检验标准 1、目的 本标准旨在明确制造过程中对各种冲压件质量的描述、检验方法、判定标准、及对冲压件固有缺陷记录和使用标准,为制造过程质量检验提供依据。 2、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乘用车制造事业部职责范围内生产的冲压件半成品和成品。 3、术语 3.1 关键冲压件 对整车的结构、装配、生产工艺、使用性能、安全等方面有重要影响的冲压件。 将这一类冲压件作为过程质量的关键环节去加以控制,列为关键冲压件。 3.2 固有缺陷 针对前期产品开发过程中,因技术、工装及设计等原因导致的冲压件存在一些工艺上无法彻底整改的缺陷。制造过程对这些缺陷进行固化和稳定。 4、冲压件质量检验标准制定原则 一个车身上的冲压件繁多,但每个冲压件的质量要求是不一样的。为了在提高整车质量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生产技术条件和质量成本等因素,以便能够充分提高整车生产的综合效能。 因次,制定冲压件的质量检验标准需要结合生产工艺技术条件和车身的使用性能等要求,对不同类别的冲压件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 4.1 根据冲压件在车身上功能尺寸等作用 分为:关键件和非关键件。 4.2 根据冲压件在车身上的位置不同及客户的可视程度 分为:A 、B 、C、D 四个区域。 4.3 根据冲压件上孔在车身装配及工艺要求 分为:一般孔、定位孔、装配孔。 4.4 根据冲压件上料边在车身焊接、压合等工艺要求 分为:一般料边、压合料边、焊接料边。 5、冲压件在整车上分区定义 5.1 (A 区) 车身腰线装饰条或防擦条的下边线、前翼\后翼轮罩边线等以上部位,不包括当车身前后风挡玻璃上边缘的顶盖和天窗区域。 5.2 (B 区) 车身腰线装饰条或防擦条的下边线、前翼\后翼轮罩边线等以下部位。 车身前后风挡玻璃上边缘的顶盖和天窗区域。 5.3 (C 区) 打开车门上车时能看到的部位;坐在司机或乘客座位上,关上车门后能看得见的部位; 车身发动机盖、行李盖打开后看得见区域;天窗窗框,油箱加注孔入口等其他区域。5.4 (D 区) 除A 、B 、C 三个可视区域,车身上被内饰件等覆盖的、客户一般所不能察觉或发现的部位。 6、冲压件质量缺陷类型 冲压件质量缺陷类型一般分三类。 6.1 外观缺陷

冲压件检查标准

冲压件检查标准 1.目的:确定冲压件的外观、线性尺寸、形位公差检验条件、检验手段的一般标准, 指导合理、经济的进行检验与品质控制;并可指导相关工艺、检验作业指导书的制订。 2.范围:本标准适用信发所有冲压件的外观、线性尺寸、形位公差检验控制。 3. 外观检验 3.1检查方法 产品及原材料的检查方法以如下条件进行目视检查,需要时可使用菲林,并可借助10倍放大镜。对所发现的外观缺陷按相应允收标准作出判定。 3.1.1 位置:检查人员的眼睛与被测对象物表面的距离:30~45cm。对测量对象表面要以垂直及45°的角度进行检查。(参照图1) 3.1.2 照明:2X36W白色日光灯在距离150~200cm处发出之光亮。 3.1.3 视力:检查人员要求正常或矫正视力在1.0以上,且无色盲。 3.1.4 时间:不得在被测对象物上停留,必须以连续的动作进行,若发现异常时,允许不超过5秒的停留时间作确认。 3.2 等级定义

根据部品所处位置分为3个等级,若需要详细的等级定义时,在相关部门协议基础上,另行规定。 3.2.1 A级面: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时常处在使用者视线范围内之面。如产品之正面、上面、侧面,或据客户要求指定为A级的面。 3.2.2 B级面:使用者在正常使用状态下不可直接目视,但时常能看到的面。如产品之后面、底面。 3.2.3 C级面:通常使用者看不到,但在如维修维护打开时能看到的面。 3.3附则: 3.3.1 [冲压部品及零件外观缺陷评判基准],见表。 3.3.2 如出现评判表中未列出之外观缺陷均作“MAJ”严重缺陷处理。 3.3.3 只靠外观基准书不能表现的缺陷,作出限度样本。限度样本从制作到登录、管理方面参见[限度样本管理规定]。 3.4评判基准 冲压部品及零件外观缺陷评判基准

DKBA04500040-C钣金冲压件质量要求

DKBA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内部技术规范 DKBA0.450.0040 REV C 钣金冲压件质量要求Specification For Sheet-metal Punching Part 2012年07月30日发布 20012年09月1日实施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All rights reserved

修订声明Revision declaration 本规范拟制与解释部门:整机工程部基础平台部 本规范的相关系列规范或文件:无 相关国际规范或文件一致性:无 替代或作废的其它规范或文件:无 相关规范或文件的相互关系:无

目录 1.技术要求 (6) 1.1.外观及表面状态一般要求 (6) 1.1.1.零件的毛刺面朝向要求 (6) 1.1.2.冲裁类平板零件圆角要求 (6) 1.1.3.零件上止裂孔、工艺槽要求 (7) 1.1.4.弯曲零件未注圆角R要求 (7) 1.1.5.翻边攻丝质量要求 (8) 1.1.6.自铆质量要求 (9) 1.1.7.零件表面的外观要求 (10) 1.2.钣金冲压件毛刺的要求 (10) 1.2.1.毛刺的高度定义 (10) 1.2.2.结构件的毛刺区域分类 (10) 1.2.3.钣金冲压件毛刺质量要求 (14) 1.2.4.钣金冲压件的熔渣要求 (15) 1.2.5.钣金冲压件的接刀痕的要求 (15) 1.3.钣金冲压件公差要求 (15) 1.3.1.公差要求 (15) 1.3.2.钣金件冲压公差等级代号及数值 (16) 1.3.3.其它说明 (20) 2.检验规则 (22) 2.1.检验类别 (22) 2.1.1.一般检验 (22) 2.1.2.补充检验 (22) 2.2.检验原则 (22) 2.3.检验规定 (22) 图目录 图 1 折弯件毛刺方向示意图 (6) 图 2 平板件的尖角示意图 (6) 图 3 止裂孔直径示意图 (7) 图 4 工艺槽口示意图 (7)

冲压件质量控制标准和管理办法

瑞鹄汽车模具有限公司 冲压件质量控制标准和管理办法 1、目的 本标准旨在明确制造过程中对各种冲压件质量的描述、检验方法、判定标准、及对冲压件固有缺陷记录和使用标准,为制造过程质量检验提供依据。 2、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冲压科职责范围内生产的冲压件半成品和成品。 3、术语 3.1关键冲压件 对整车的结构、装配、生产工艺、使用性能、安全等方面有重要影响的冲压件。将这一类冲压件作为过程质量的关键环节去加以控制,列为关键冲压件。 (由客户提供各车型的关键冲压件清单,形成《关键冲压件清单》。) 3.2固有缺陷 针对前期产品开发过程中,因技术规划及设计等原因导致的冲压件存在一些工艺上无法彻底整改的缺陷。冲压科与质保部结合客户的意见对这些缺陷进行固化和稳定。 4、冲压件质量检验标准制定原则 一个车身上的冲压件大概有300-600个,但每个冲压件的质量要求是不一样的。为了在提高整车质量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生产技术条件和质量成本等因素,以便能够充分提高整车生产的综合效能。因此,制定冲压件的质量检验标准需要结合生产工艺技术条件和车身的使用性能等要求,对不同类别的冲压件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 4.1根据冲压件在车身上功能尺寸等作用 分为:关键件和非关键件。 4.2根据冲压件在车身上的位置不同及客户的可视程度 分为:A、B、C、D四个区域。 4.3根据冲压件上孔在车身装配及工艺要求 分为:一般孔、定位孔、装配孔。 4.4根据冲压件上料边在车身焊接、压合等工艺要求 分为:一般料边、压合料边、焊接料边。 5、冲压件在整车上分区定义 如下图所示: 汽车分四个区域:两个外区和两个内区。

5.1外1区(A区) 车身腰线装饰条或防擦条的下边线、前翼\后翼轮罩边线等以上部位,不包括当车身前后风挡玻璃上边缘离地高度大于1700mm的车型的顶盖和天窗区域。 5.2外1区(B区) 车身腰线装饰条或防擦条的下边线、前翼\后翼轮罩边线等以下部位。 车身前后风挡玻璃上边缘离地高度大于1700mm的车型的顶盖和天窗区域。 5.3内1区(C区) 打开车门上车时能看到的部位;坐在司机或乘客座位上,关上车门后能看得见的部位;车身发动机盖、行李盖打开后看得见区域;天窗窗框,油箱加注孔入口等其他区域。 5.4内2区(D区) 除A、B、C三个可视区域,车身上被内饰件等覆盖的、客户一般所不能察觉或发现的部位。 6、冲压件质量缺陷类型 冲压件质量缺陷类型一般分三类。 6.1外观缺陷 包括:裂纹、缩颈、坑包、变形、麻点、锈蚀、材料缺陷、起皱、毛刺、拉毛、压痕、划伤、圆角不顺、叠料、及其他。 6.2功能尺寸缺陷 包括:孔偏、少边、少孔、孔径不符、多料、型面尺寸不符、其他。 6.3返修缺陷 包括:裂纹、孔穴、固体夹杂、未溶合和未焊透、形状缺陷、变形、坑包、刨痕、抛光影、板件变薄、及其他。 7、冲压件的检验方法 7.1外观检验方法 7.1.1触摸检查 用干净的纱布将外覆盖件的表面擦干净。 检验员需戴上纱手套沿着零件纵向紧贴零件表面触摸,这种检验方法取决于检验员的经验,必要时可用油石打磨被探知的可疑区域并加以验证,但这种方法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快速检验方法。7.1.2油石打磨 用干净的纱布将外覆盖件的表面擦干净。 打磨用油石(20×13×100mm或更大)。 有圆弧的地方和难以接触到的地方用相对较小的油石打磨(例如:8×100mm的半园形油石) 油石粒度的选择取决于表面状况(如粗糙度,镀锌等)。建议用细粒度的油石。 油石打磨的方向基本上沿纵向进行,并且很好地贴合零件的表面,部分特殊的地方还可以补充横向的打磨。 7.1.3柔性纱网的打磨 用干净的纱布将外覆盖件的表面擦干净。 用柔性砂网紧贴零件表面沿纵向打磨至整个表面,任何麻点、压痕会很容易地被发现(不建议用此方法检验瘪塘、波浪等缺陷)。 7.1.4涂油检查 用干净的纱布将外覆盖件的表面擦干净。 用干净的刷子沿着同一个方向均匀地涂油至零件的整个外表面。 把涂完油的零件放在高强度的灯光下检查,建议把零件竖在车身位置上。用此法可很容易地发现零件上的微小的麻点、瘪塘、波纹。 结合目前公司现状,采取7.1.1和7.1.2两种方法对在线生产的表面件进行检查。

常见冲压件检验标准

1 目的 对冲压件检验的方法、频次、项目和合格标准作出规定。 2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冲压件的检验。 3 抽样依据 3.1 除非有特别说明,抽样依据按《抽样检验计划》规定的要求进行。 3.2 若客户有要求时,则依客户的要求抽样检验。 3.3 其它未列入的项目有必要时参照国家或行业标准执行。 4 检验设备及工具 卷尺、卡尺、3M 胶带、盐雾试验箱、ROHS 测试仪,高度规,塞规 面类 外观面定义 A 级面 客户经常看到的面。如面板,机箱的上表面、正面,出给客户的零件等。 B 级面 不移动的情况下,客户偶尔能看到的面,如机箱的后面、侧面、顶部或同等面等。 C 级面 产品在移动或被打开时才能看到的面,如机箱的底面,内部零件的表面等 6 检验条件 6.1所有检验均应在正常照明光源为40W 荧光灯(相当于80-120LUX 光照),裸眼或矫正视力在1.0以上,并模拟最终使用条件下进行。检测过程中不使用放大镜,所检验表面和人眼取正常观察角度±45o角内,距离300mm 。A 级面在检测时应转动,以获得最大反光效果。B 级面和C 级面在检测期间不必转动。 6.2 A 级面停留15秒,B 级面停留10秒,C 级面停留5秒。 6.3 抽验水准(AQL): 不合格(缺陷)类别 严重 主要 一般 缺陷类别代码 A B C AQL 0 1.5 2.5 7 检查项目 外观检查、结构尺寸检查、材质检查、特定试验(包括盐雾试验、附着力试验等)、包装检查。 8 判定条件 8.1所有的机构、功能要求以图面为准,关于机构尺寸公差如图面未直接于尺寸后标注其公差,则本公司孔的尺寸公差以±0.10mm 管制,其他尺寸以±0.20mm 进行管制,除非客戶有更为严格或特別要求。QE 人員可视需要在SIP 制定時缩小其公差,以利于生产管制,如丽辰公司供货商的产品有因SIP 缩小公差管制的问题被判拒收,且可证实是丽辰公司事前未有通知厂商時,当批可以尽量吸收的原则协调处理,但供货商必须于下批改善。 8.2产品因为工艺的特性或设计结构的影响,而存在固有外观缺失(如冲压模具痕; 机壳产品等級面参考图: B 級面 两侧面 C 級面 背面、底面及內部各面 A 級面 前面及上面 A 級面

冲压件尺寸公差

冲压件尺寸公差 编制: 审核: 批准: 生效日期: 受控标识处: 分发号:

发布日期:2012年6月28日实施日期:2012年6月28日 1.0 目的 规定金属冲压件的尺寸公差等级,符号,代号,公差数值和极限偏差。 2.0 范围 适用于金属板材平冲压件和成形冲压件的尺寸检查。 3.0 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程序的引用而成为本程序的条款。 3.1 《过程检验作业指导书》 3.2 《最终检验作业指导书》 3.3 《抽样检查作业指导书》 4.0 术语 4.1 平冲压件:经平面冲裁工序加工而成形的冲压件。 4.2 成型冲压件:经弯曲,拉深及其他成形方法加工而成的冲压件。 5.0 职责 5.1 质量部负责进行冲压件首件检验,过程检验和最终检验。 6.0 公差等级,符号,代号及数值 6.1 按《抽样检查作业指导书》和各产品SOP规定的抽样方案进行抽样检查。 6.2 平冲压件 6.2.1 平冲压件尺寸公差分11等级。 6.2.2 平冲压件尺寸公差用ST表示,公差等级代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即从ST1至ST11,等级依次降低。 6.2.3 平冲压件尺寸公差适用于平冲压件,也适用于成形冲压件上经过冲裁工序加工而成的尺寸。 6.2.4 如在工程图样,标准作业指导文件中的冲压件未给定设计公差,按ST7级选择。 6.2.5平冲压件尺寸公差见附件1。 6.3 成形冲压件 6.3.1 成形冲压件尺寸公差分10个等级。 6.3.2 成形冲压件尺寸公差用FT表示,公差等级代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即从FT1至FT10,等级依次降低。 6.3.3 如在工程图样,标准作业指导文件中的冲压件未给定设计公差,按FT7级选择。 6.3.4 成形冲压件尺寸公差见附件2。 7.0 冲压件尺寸极限偏差

冲压件展开计算方法

冲压件展开计算方法 冲压件是常件的金属件,在冲压前,要对冲压件下料,这时,往往要对冲压件展开计算: 1 90?无内R轧形展开 K值取值标准: a. t≦,K= b. c. d. t>材料展开长度不易准确计算,应先试轧,得出展开系数后再调整展开尺寸. e. 软料t≦,K=(主要有铝料,铜料). 注意:无内R是指客户对内R无要求,或要求不高时,为便于材料的折弯成形,我们的下模做成尖角的形式.有时客户的部品图中有内R,一般客户没有特别指出的条件下我们均以尖角起模.

2 非90?无内R轧形展开 L=A+B+Kt(C?/90?) K值取值标准: a. t≦,K= b. c. d. t>材料展开长度不易准确计算,应先试轧,得出展开系数后再调整展开尺寸. e.软料t≦,K=(主要有铝料,铜料). 注意:无内R是指客户对内R无要求,或要求不高时,为便于材料的折弯成形,我们的下模做成尖角的形式.有时客户的部品图中有内R,一般客户没有特别指出的条件下我们均以尖角起模. 3 有内R轧形展开

备注:当客户部品图中没有特别要求做轧形内R时,我们尽量按尖角设计.有要求时按以上方式进行展开. 中性层系数确定: 弯曲处的中性层是假设的一个层面.首先将材料延厚度方向划分出无穷多个厚度趋于0的层面,那么在材料弯曲的过程中长度方向尺寸不变的层面即为材料弯曲处的中性层.由上述可知中性层的尺寸等于部品的展开尺寸. 1)铝料/ Al料中性层系数 角度( 0?角度( 90?角度 ( >180? ) R内/T S(从弯曲内 侧往外) R内/T S(从弯曲内 侧往外) R 内 /T S(从弯曲内 侧往外)

汽车冲压件检验规范

汽车冲压件检验规范 1目的 规定了冲压件检验的评价准则,确保合格产品流入下一工序,确保产品满足顾客的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冲压件质量的认可。 3术语无 4职责 检验员负责按照本准则对冲压件进行检验。 5流程图无 6规定 6.1冲压件检验区域划分,参照《整车审核工作指导书》中的附件3“车身表面区域的划分”。 6.2冲压件检验方法 6.2.1触摸检验 6.2.1.1用干净的纱布将外覆盖件的表面擦干净。 6.2.1.2检验员需戴上触摸手套沿着零件纵向紧贴零件表面触摸,这种检验方法取决于检 验员的经验。 6.2.1.3必要时可用油石打磨被探知的可疑区域并加以验证,但这种方法不失为一种行之 有效的快速检验方法。 6.2.2油石打磨 6.2.2.1用干净的纱布将外覆盖件的表面擦干净。 6.2.2.2打磨用油石(20×20×100mm或更大) 6.2.2.3有圆弧的地方和难以接触到的地方用相对较小的油石打磨(例如:8×100mm的半 圆形油石)

6.2.2.4油石粒度的选择取决于表面状况(如粗糙度,镀锌等)。建议用细粒度的油石。 6.2.2.5油石打磨的方向基本上沿纵向进行,并且很好地贴合零件的表面,部分特殊的地 方还可以补充横向的打磨。 6.2.3柔性纱网的打磨 6.2.3.1用干净的纱布将外覆盖件的表面擦干净。 6.2.3.2用柔性砂网紧贴零件表面沿纵向打磨至整个表面,任何麻点、压痕会很容易地被 发现。 6.2.4涂油检验 6.2.4.1用干净的纱布将外覆盖件的表面擦干净。 6.2.4.2用干净的刷子沿着同一个方向均匀地涂油至零件的整个外表面。 6.2.4.3把涂完油的零件放在强光下检验,建议把零件竖在车身位置上。用此法可很容易 地发现零件上的微小的麻点、瘪塘、波纹。 6.2.5目视检验 6.2.6检具检测 6.2.6.1将零件放入检具,依据检具说明书操作要求,对零件进行检测。 6.3冲压件缺陷评价准则 6.3.1开裂 6.3.1.1检验方法:目视 6.3.1.2评价准则: A类缺陷:没有经过培训的用户也能注意到的开裂,此类缺陷的冲压件是用户不能接受的,发现后必须立即对冲压件进行冻结。 B类缺陷:看得见的可确定的细微开裂,此类缺陷冲压件在Ⅰ、Ⅱ区是不能接受的,其他区域允许作补焊返修处理,但返修部位是顾客不易发觉的且必须满足冲压件的返修标准。 C类缺陷:处于模棱两可的,仔细检验后确定的缺陷,此类缺陷的冲压件在Ⅱ区内部、

冲压件检验标准.docx

冲压件检验判定标准 一、量判定基本定 1、某些描述中使用的一些主价的定: 微的:指容易接受的,感不太明、不太大、力量很小、不太持久的。 明的:指突出的、清晰的、不用置疑的。 著的:指非常突出的、一定察得到的、明突出的、完全清晰可的。 2、冲件在整上分区定 汽分三个区域:两个外区和一个内区。 A区: 汽的上部至身腰,分界:身腰装 条或保条的下身腰装槽下 身上开合件框的有关部位: 汽内 2 区的某些部位,从外面完全看的,可根据具体情况做 1 区理 B区: 坐在司机或乘客座位上,关上后能看得的部位,位于:身腰以上 所有上能看的部位, 身周 , 身框 以及:后窗,后行李箱隔板, 尾内板,身尾框,行李箱, 机,机罩内表面,天窗窗框,油箱加注孔入口 所有坐在司机或乘客座位上,关上能看的的,位于身腰以下的部位。 C区: 位于身装条或保条以下的部分、不影响客直效果的部位。 3、基本条件定: 站立,在缺陷扣分区内,在冲件四周,离件 1 米行允俯身,但不能蹲下涉及到隙及高低 不平的缺陷,予以量判。 4、 : –是靠、触?? 行判的. 。 –只有在有疑的情况下,才使用具,根据隙准的定或有关基本准的定来核或明确某些缺 陷的扣分: · 隙及高低不平的使用塞尺 · 冲件上的坑包、麻点的要使用面 · 表面使用尺子 5.缺陷分 –外 : 裂 ,坑包,起麻点 形材料缺陷 起,波,棱毛刺拉毛,划

圆角叠料压痕其它

冲压件判定标准 判定 描述一区二区 项目 三区 外部内部外部内部 1、封闭裂纹长度≥80mm或宽度≥3mm(料厚≥);宽度≥2mm(料厚≤) 2、 不 报废封闭裂纹长度≥ 50mm;宽度≥ 2mm 裂纹 长度小于 80mm或宽度小于 3mm(料厚≥);长度≤ 80mm且宽度≤ 2mm(料厚 ≤)返工 安全件减震器////报废缩颈部位厚度 / 料厚≤ 20%且长度≥ 80mm返工 缩颈缩颈部位厚度 / 料厚≥ 20%长度≤ 80mm放行放行放行放行放行安全件减震器受力部位缩颈≥料厚的10%////报废面积≥ 8cm2或长度≥ 10cm高度≥ 3mm报废返工报废返工返工 222 面积 4cm ≤S< 8cm 上或长度 5cm≤L< 10cm面积≥ 100cm 坑包返工返工返工返工放行或长度≥ 10cm 坑包高度≥ 1mm返工返工返工放行放行零件 2/3 面积上能看到麻点或小凸包。报废返工报废返工放行麻点 零件表面用油石磨件之前用手感觉明显的麻点或麻点群。返工放行返工放行放行 锈蚀厚度≥料厚的40%报废 锈蚀 表面质量受锈蚀影响但可通过打磨修复。返工返工返工返工返工 料厚明显不符合要求,表面有明显的桔皮滑移线、镀锌层疏松、 材料缺报废锌皮脱落长度≥ 300 mm宽度≥ 5mm 陷 轻微的材料缺陷、磨件后可见的材料缺陷返工放行返工放行放行棱线、弧线度明显地不清晰、不光顺;肉眼就能看出的严重皱折、 起皱 /报废棱线错位,严重影响焊接及装配。 波纹 / 棱线、弧度不够清晰光顺;非一区内用肉眼可见的皱纹、波纹、 棱线返工放行返工放行放行棱线错位、在要求严格的部位还包括磨件后的可见波纹等缺陷。 毛刺装配面上的粗毛刺(大于料厚的45%)有危险性的粗毛刺。返工 拉毛拉毛深度≥料厚的20%或宽度≥ 2mm、长度≥ 5mm返工返工返工返工放行 压痕深度≥料厚的40%报废返工报废返工返工压痕 料厚的 10%<压痕深度<料厚的40%返工返工返工返工放行

成形冲压件的公差

成形冲压件的公差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成形冲压件的公差 1、曲长度L,拉深直径D和卷圆直径d(图2-5)的极限偏差按表2-5规定。图2-5 表2-5弯曲长度L、拉深直径D和卷圆直径d的极限偏差 2.弯曲平行度公差

弯曲平面A与B(图2-6)的平行度公差等于弯曲长度L的公差值。 平行度应以两平行要素中较长的要素作基础,若两者长度相同时,可任选一个作基准。 图2-6 3.弯曲角度(包括未注明的90o和等边多边形的角度)的极限偏差按表2-6规定,图2-7为90o压弯件的角度偏差ao。 图2-7 表2-6弯曲角度的极限偏差 4.带凸缘拉深件拉深深度H(图2-5)的极限偏差按表2-7规定. 表2-7 带凸缘拉深件拉深深度H的极限偏差 5.翻边高度h(图2-5)、加强筋、加强窝高度h1(图2-8)的极限偏差按表2-8规定。 图2-8 表2-8翻边、加强筋、加强窝高度h1的极限偏差 6.成形件圆弧半径r(图2-5、图2-8)的极限偏差按表2-9规定。

表2-9成形件圆弧半径r的极限偏差 mm 7.成形件材料变薄的最小厚度按如下公式计算: t最小=公称-△ 式中:t最小--------材料的最小厚度,mm; t公称--------材料的公称厚度,mm; △ -------------材料厚度下偏差的绝对值,mm。 8.成形件同轴度和对称度的公差 成形件同轴度和对称度的公差,等于构成同轴度和对称度诸要素中较大尺寸的公差值。 例:图2-9为一底部有一孔的带凸缘的筒形拉深件:当t=,D=22mm,精度等级为B时,根据表2-5查得D极限偏差为±,因此,工件孔d时D的同轴度公差为。 图2-9 三、件孔中心距、孔组距的公差 1、与同一零件联接的孔中心距及孔组间距a1(图2-10)的极限偏差按表2-10规定。 图2-10 表2-10与同一零件联接的孔中心距及孔组距的极限偏差 mm

冲压件通用检验规范

※※目錄※※

1.目的 制定冲压生产线的一般检验准则,在规格,客户之外观规范及产品范围等没有明确规定时,以此作为检验检验过运作之依据。 2.范围 适用于PCE,ECG的所有冲制作 3.参考文件 3.1ES04-021Compaq铁壳外观规范 3.2记录保存依QS-16 4.特殊规定 4.1本文件若与蓝图及IS,SIP,SOP,PMP客户检验规范发生冲突,以上述规格和蓝图为准。 4.2例外规定放入个别检验规格内。 4.3若个别规格要求超出(低于或松于)此文件,以个别规格为准。 5.检验规定 5.1毛刺的规定: 5.1.1所有冲制件的毛刺高度不得超过板厚的5%,不允许有毛刺的方,必须有压毛 边工序,压完毛边后,不得有刮手的感觉。 5.1.2对于0.15~0.4MM的不锈钢,马口铁及铜弹片,毛刺高度应控制在0.04MM以 下。 5.1.3 出毛刺(如图1) 5.1.4在制程中,

度大于4%时,就要做好检查记录并要求修模,但已冲零件放行。 5.2平面度的规定: 5.2.1冲件平面不允许有与蓝图不符之最严重翘曲。

5.5图面没有形位公差标注时,与该处尺寸公差相等。 5.6冲制件折弯角度必须控制±1°范围,以防止因装配、铆接、拉铆、打螺钉后产生变 形。有特殊装配的边要加严管制,并放入个别规格内列管。 5.7聚固件 5.7.1紧固件须与基材紧密相连,符合安装程序及制程中尺寸。 5.7.2紧固件在安装中不能变形或挤压变形。 5.7.3基材安装中不能变形或凸出。 5.7.4长的压件如螺柱STANDOFF,ETC须垂直度<1.5° 5.8螺柱(STANDOFF),螺母(NUT)螺钉(SCREW)压合的规定: 5.8.1所有的螺柱,螺母,螺钉与冲压件母面压合时,必须压牢,不得压偏,螺母(NUT)压合后不得与母面有间隙存在,螺柱(STANDOFF),螺钉(SCREW)不允许高出母面。 5.8.2螺母、螺柱、螺钉的料号及数量,在与冲压件母体铆合后,首件必须检验清楚,以 防止混料。 5.8.3螺柱或螺母与冲压件母面的结合力必须符合客户规格或蓝图要求,并作推力,扭力, 拉力测试。 5.8.4螺母(NUT),螺柱(STANDOFF),螺钉(SCREW),进料时除按规定对尺寸, 外观检查外,还应对其硬度进行测试,硬度依 5.8.5螺柱(STANDOFF),螺母(NUT)与冲件基体压合后,必须用牙规检验,检验数 与频率依个别SPEC之要求。 5.9对所有卡钩的规定: 5.9.1所有卡钩高度必须在检验规格之内,且卡钩的深度也应在规格之内。 5.9.2卡钩R位置变异: 如下图所示: A处不应塌下,B面不允许有斜度,C部尺寸在尺寸公差内(如图4),治具前端必须插到尺寸线与R的切点处(如图5)。

冲压工艺通用技术要求内容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金属冷冲压件在原材料、形状和尺寸、表面质量、热处理、检验规则、包装等方面的通用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冷冲压方法生产的板料厚度大于0.1mm的金属冷冲压件。 2 引用标准 GB/T 710-1991 优质碳素结构钢热轧薄钢板和钢带 GB/T 716-1991 碳素结构钢冷轧钢带 GB/T 2517-1981 一般结构用热连轧钢板和钢带 GB/T 2521-1996 冷轧晶粒取向、无取向磁性钢带(片)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平冲压件 指经平面冲裁工序加工而成平面形状的冲压件。 3.2 成形冲压件 经弯曲,拉深和其他成形工序加工而成的冲压件。 3.3 孔组间距 同一零件上一组孔的中心线和另一组孔的中心线间的距离。 3.4 毛刺 冲裁时存留在冲压件断面上突起的锋利的材料。 3.5 冲裁断面粗糙度 指冲裁断面上剪裂带的粗糙度。 3.6 表面质量

冲压件在成形过程中,由非冲裁断面形成的零件表面产生的各种物理现象。 4 技术要求 冲压件应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中未规定的要求,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4.1 原材料 4.1.1 冲压件使用的原材料,需符合GB/T 710、GB/T 716、GB/T 2517、GB/T 2521等有关金属材料的标准规定,并符合对材料的供货状态或其他方面的要求。 4.1.2 冲压件的原材料应有关质量证明书,它保证材料符合规定的技术要求。当无质量证明书或其他原因,冲压件生产厂可按需要选择原材料进行复检。复检的主要项目和内容: 4.1.2.1 外观检验:检验材料表面缺陷、污痕、外廓尺寸、形状和厚度以及表面粗糙度。 4.1.2.2 化学分析、金相检验:分析材料总化学元素的含量;判定材料晶粒度级别和均匀程度;评定材料中游离渗碳体、带状组织和非金属夹杂物的级别;检查材料缩孔、疏松等缺陷。 4.1.2.3 力学性能检验:检验材料的抗拉强度δb、屈服强度δs、屈强比δs/δb、伸长率δ、断面收缩率ψ及洛氏硬度HRB等。 4.1.2.4 成形性能试验:对材料进行弯曲试验、北图试验、测定材料的加工硬化指数n值和塑性应变比γ值等。关于钢板成形性能试验方法,可按薄钢板成形性能和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 4.1.2.5 其他性能要求测定:对材料的电磁性能和对镀层、涂层的附着能力等的

金属冷冲压件技术标准

广东顺德惠美庄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金属冷冲压件技术标准 附件 版本:A/0 2014-01-05发布2014-01-06实施

金属冷冲压件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榨油机用金属冷冲压件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榨油机用金属冷冲压件(以下简称冲压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839-2003 钢铁产品镀锌层质量试验方法 GB/T1839 钢产品镀锌层质量试验方法 GB/T2518 连续热镀锌薄钢板和钢带 GB/T10125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GB/T11253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冷轧薄钢板及钢带 GB/T13914 冲压件尺寸公差 GB/T 13915 冲压件角度公差 GB/T 13916 冲压件形状和位置未注公差 JB4378.1 金属冷冲压件结构要素 JB4378.2 金属冷冲压件通用技术条件 HMZDQ/WI-01 抽样方案 3技术要求与试验方法 3.1一般要求 3.1.1冲压件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3.1.2冲压件的材料应符合图纸要求,若选用热镀锌钢板,应符合GB/T2518规定。若选用冷轧钢板,应符合GB/T11253规定;所有钢材必须符合各钢厂与美的采购中心签定的技术协议。要求符合RoHS指令的冲压件,所有材料成份必须符合相关文件要求。 3.1.3非喷涂冲压件必须使用钝化板。 3.2外观要求 3.2.1表面质量 冲压件表面应洁净,无油污、明显灰尘、黑斑、锈蚀、发白、脱锌现象及明显机械划伤痕和严重拉伤痕,翻边孔无开裂。 3.2.2接地标志 有接地标志的零件,接地标志应圆整,清晰可见,无明显歪斜。

冲压件通用检验规范

1.目的: 制定试模样品的一般检验准则,在规格、客户之外观规范及产品蓝图等没有明确规定时,以此作为检验之依据。 2.范围: 适用于本厂所有冲压件。 3.特殊规定: 3.1本文件若与蓝图及客户检验规范发生冲突,以蓝图和客户要求为准。 4.检验规定: 4.1毛刺的规定: 4.1.1所有冲制件的毛刺高度不得超过板厚的5%,不允许有毛刺的地方,必须有压毛边工 站,压完毛边后,不得有刮手的感觉。 4.1.2对于0.15~0.4MM的不锈钢,马口铁及铜弹片,毛刺高度应控制在0.04mm以下。 4.1.3弯曲时,角根部端面挤出毛刺也应在料厚5%的规定之内(如图1)。 / 擠出毛刺 X ..■■■ / # (圖1) 4.2平面度的规定: 4.2.1冲件平面不允许有与蓝图不符之严重翘曲。 4.2.2平面度不得大于零件的最大对角长度尺寸的0.4%。用卡尺,刀口尺及塞尺对其进行测 量。 4.2.3图面有特殊要求平面度时,要以规格要求为准加以控制。 4.3由于冲孔引起的凸起。(图2)

在冲孔边缘会引起突起或凹陷,当超过尺寸界限时拒收。

冲压件通用检验规范 尺寸界限 —— 尺寸 一 \ 界限 (圖2) 4.4拉深引起的凹陷 靠近切边边缘的拉深引起的凹陷(如图3),在不影响装配功能和强度的情况下,可接受 —__ __ A \ OX ~77 4.5图面没有形位公差标注时,与该处尺寸公差相等。 4.6冲制件折弯角度的控制: 冲制件任何折弯边的角度必须控制土 0.5°范围,以防止因装配、铆接、拉铆、打螺钉后产 生变形。 4.7紧固件 4.7.1紧固件须与基材紧密相连,符合安装程序及制程中尺寸。 4.7.2紧固件在安装中不能变形或挤压变形。 4.7.3基材安装中不能变形或凸出。 4.8螺柱(standoff )、螺母(nut )、螺钉(screw )压合的规定: 4.8.1所有的螺柱、螺母、螺钉与冲压件母面压合时,必须压牢,不得压偏,螺母 (n ut ) 压合 后不得与母面有间隙存在。螺柱(standoff )、螺钉(screw )不允许高出母面。 4.8.2螺柱或螺母与冲压件母面的结合力必须符合客户规格或蓝图要求,并作推力、扭力、 拉 力测试。 4.8.3螺母(nut )、螺柱(standoff )、螺钉(screw ),进料时除按规定对尺寸,外观检查外, 还 应对其硬度进行测试,硬度依据蓝图或规格。 超出尺寸 尹(J I 界限不可 / ; I 接受 在尺寸界限 內可接受 A-A (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