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第一节人生观说课稿教学提纲

《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第一节人生观说课稿教学提纲

《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第一节人生观说课稿教学提纲
《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第一节人生观说课稿教学提纲

《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第一节人生观说课稿

人生观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中的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一、说教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本教材是2018年新修订的马工程教材,从逻辑主线到整体结构以及具体章节内容较2015年版都有了一个比较大的调整。其修订思路主要是:立足新时代、贯穿新思想、着眼新要求、运用新话语。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就是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一人生总题,在全书中的定位是在思想板块中的总引领。从内容上看,第二章理想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第三章中国精神。理想信念是贯穿其中的。第四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这四章是一环扣一环的。从意义上看,理想信念为大学生提供方向指引,中国精神提供精神指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价值指引,三者的根都源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一人生总题。

第一节人生观是本章的开篇。是要讲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是为之后第二节和第三节讲怎么办的问题打好理论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人生观的概念、主要内容,把握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教学的难点是:理解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

二、说学情

本课程面向的学生是大学一年级的新生。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相关的一系列人生课题,都需要他们去思索、选择、实践。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具备接收、消化理论知识的基本能力。但由于大学一年级新生对社会接触较少,思想上还不成熟,思想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家庭和社会上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尤其随着移

1、提问(3分钟)

谁知道希腊寓言故事中的“斯芬克斯之谜”?给同学们讲一下

2、导入(2分钟)

总结“斯芬克斯之谜”,其实是人类自我认知之问。我们把问题的谜底和谜面互换一下,如果谜面是“人是什么”,谜底说“是能发出一种声音,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这是否回答出人的本质了呢?没有,他只回答出了人的表象,仅说出来人的动物性本质。俄狄浦斯没有真正地“认识自己”。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同探讨人的本质并学习人生观。

1、讲授与互动相结合(20分钟)

第一个问题,正确认识人的本质。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找出人与动物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教师加以总结(人以劳动求得生存和发展,人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的)。然后介绍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断“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与学生共同分析,找出这句话包含的几层意思:1.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

的;2.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然后请学生列举人与周围的人会发生哪些社会关系,总结出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这一结论。

2、理论讲授与讨论、案例相结合(35分钟)

第二个问题,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以相关的名言引出人生观,讲解人生观的概念和人生观的主要内容,进而深入讲解人生目的的定义(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播放《再过二十年》歌曲,分组讨论人生目的有哪些作用,归纳学生的发言为三方面作用,每个作用列举1个真实案例深入讲解,引导学生总结出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从而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和教学难点。讲解人生态度的定义,分析得出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讲解人生价值的概念,分组讨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总结: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的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

3、讲授与互动相结合(10分钟)

第三个问题,人生观与世界观。首先讲解世界观的概念,请学生回答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并举例说明。学生发言后,老师总结归纳:1.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2.人生观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4、讲授与问答、讨论相结合(25分钟)

第四个问题,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抛出马克思的名言“人是最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请学生思考人与社会的关系,并回答,老师进行总结:个人与社会不可分离,社会是个人生存发展的基础,个人是构成社会的前提。仍通过问答方式,得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最根本的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请学生分组讨论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总结学生的发言:社会利益离不开个人利益,个人利益也离不开社会利益。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达到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目的。

(5分钟)

对讲授的内容简单的回顾,强调重点和难点,指出需要理解的部分,结束本节课的教学并留课后作业。一、名词解释:1、人生观、2、世界观。二、简答题: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有着怎样的重要作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质量 教学设计(二)

第二节质量教学设计(二)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通过实验操作,初步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感悟、观察、实验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天平使用技能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操作,初步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操作,初步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归纳分析,动手操作 ★教学准备: 天平、常见物体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要注意“物质”和“物体”的区别。物体有一定的形状,占据一定的空间,是有体积和质量的实物。物质是构成物体的材料。例如:桌子是物体。构成桌子的物质是木材,还可以是铁 (二)进行新课(新授与探究) 1、质量的概念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常见物体,如一块冰、一颗铁钉、一把教学用木制米尺,一块木板、一把铁锤、一桶水等物体,出示顺序随机,让学生观察。 (1)问题:能否将这些物体进行分类?你分类的理由是什么? (2)学生交流、讨论。 (3)归纳:上述物体可以分为三类: ①铁钉和铁锤为一类,它们都是铁制成的; ②木板和米尺为一类,它们都是木材加工成的; ③冰块和水为一类,它们都是水,只是状态不同而已。 (1)教师总结,学生感悟:铁钉和铁锤、木板和米尺、冰块和桶里的水,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体。构成这些物体的铁、木材、水,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质。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

以看出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 结论:一切物体都是物质组成的。 (2)比较:一把铁锤和一只铁钉都是由铁这一种物质构成的,但两者所含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一把铁锤比一只铁钉所含的铁多;一张课桌和一把教学用木制米尺都是由木材这一种物质构成的,但两者所含木材这种的物质的多少不同,一张课桌比一把教学用木制米尺所含的木材多。 教师:在物理上为了描述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质量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质。 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2、阐述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演示:(1)把冰块放在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使其熔化成水; (1)用铁锤把铁钉敲弯。 问题:(1)烧杯中冰熔化成水,所含的水的质量有没有变? (2)铁钉敲弯了,铁钉的质量有没有变? (3)如果将这一只铁钉由教室里带到宜宾,或带到更远的地方,它的质量会不会发生变化?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讨论、交流:冰熔化成水,只是冰的状态变化了;铁钉敲弯了,只是铁钉的形状改变了;铁钉由教室带到宜宾,或更远的地方,只是铁钉的位置变化了在这几种的变化现象中,物质没有从物体中转移出示,也没有发生由一种物质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现象,因此,只要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不变,它的质量就不变。 结论: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物体的质量不会随物体的状态、形状、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3、质量的单位 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吨(t)。 它们的换算关系是: 1kg=103g1mg=103g=10-6kg1t=103kg 二、质量的测量 天平是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在物理实验中常见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 1、天平的测量原理: 天平是一个等臂杠杆(有关知识在第十二章学习),平衡时,左右质量相等。 天平的两臂长度相等,当两个盘中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测量物体质量时,天平一个盘放被测物体,另一个盘放质量已知的砝码,天平平衡时,砝码质量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2、认识托盘天平的构造; ①平衡螺母:用来调节天平横梁平衡; ②指针和分度盘:判断天平是否平衡,可以根据指针在分度盘上左右摆动幅度是否相等来判断,而不必等到指针完全停止摆动,只要摆动幅度相同即可;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一节《质量》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一节《质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 了解常见的测量质量的工具和托盘天平的构造及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3. 知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的变化而变化。 4. 对常见物体的质量形成较为具体的量级观念。 二、能力目标 培养观察、对比、分析、归纳等能力。 【教学重点】 1. 质量的概念。 2. 质量的单位和换算。 3. 托盘天平的构造及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1、托盘天平的使用; 2、质量是物体一个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托盘天平和砝码多套,铁锤、铁钉、钢尺、钢钉、小铁块、橡皮泥、橡皮擦、铅笔、塑料瓶、冰块、罐头等 【教学方法】 一、教法的总体构思及依据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主要通过课件,观察,运用讲解、启发诱导、自主探究式教学,并贯穿使用合作和讨论式。这样 做,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的体现。 二、具体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 充分联系生活,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从大量的现象中提取本质的方法。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合作,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课 多媒体课件显示: 1. 铁锤、铁钉、桌子、椅子、课本、纸张、钢尺、钢钉、橡皮擦、铅笔、树木等这些物体分别由哪些物质组成? 说明:这些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2、小到灰尘、空气、大到高山、地球、月亮、宇宙等这些物体分别由哪些物质组成? 说明:所有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物体”、“物质”的模糊理解顿时变得清晰明了,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 3. 老师提问:这些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否一样?通过多媒体课件显示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得出: a. 铁锤比铁钉含铁多; b. 桌子比椅子含木材多; c.课本比一张纸含纸多; d.钢尺比钢钉含钢多; e.一棵树比一根木条含木材多……讲解:由此我们知道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 引入 二、1、质量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设计意图:针对质量的概念比较抽象、难理解,我采用对比铁锤、铁钉;桌子、椅子等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明白“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从而归纳质量的概念。 2.课件演示视频:(师生互动,交流反馈,激发兴趣):太空中航天员的食物---月饼、太空中的航天员杨利伟等有质量吗?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课程教学设计

第七章:力 第1节: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三、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在这一节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节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力的一些知识。(二)力的作用效果 物理学中所说的力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感受它。 1.感受力作用的效果 (1)请一位同学到教室前面表演举哑铃。 请这位同学谈谈肌肉有什么感受?(感到手臂上的肌肉十分紧张) 最初我们对力的认识,就是从肌肉的紧张的感受而得来的。那么,在物理学中我们又是怎样来认识力的? (2)学生用图7.1-2所示的器材做实验。 问题:小钢珠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珠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实验结束后,学生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 ②静止的小钢珠被磁铁吸引,向磁铁方向运动。 ②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的小钢珠被正对运动方向位置的磁铁吸引,速度变快。 ③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的小钢珠被与运动方向垂直位置的磁铁吸引,运动方向改变,偏向磁铁方向运动。 (3)学生交流运动员在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①棒球运动员用力将球投出,由静止变为运动。 ②足球守门员接住射向球门的足球,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 (4)告诉学生: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无论物体是从静止

第一节 改善大气质量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了解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 2.掌握酸雨、臭氧空洞、温室效应的形成原因,了解这些污染的来源及危害,以及消除这些污染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大气主要污染物的认识,了解其来源和危害,分析讨论其改善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知识的能力,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分析探究大气主要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危害以及改善大气质量的主要方法,充分认识到人类生活与自然界的矛盾,充分认识到科学发展的局限性,从而进一步领悟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树立用科学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大气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改善大气质量的主要方法 教学难点 减少或消除酸雨、臭氧空洞、温室效应的方法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原理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投影】:几幅反应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图片,引入干燥洁净空气的组成 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创造了空前丰富的物质财富。而 与此同时,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污染物的大量排放,也导致了全球性 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比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蔓延、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 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引入大气污染的来源。 二、新课教学 [板书] 第一节一、大气污染的危害 大气污染的危害 (一)大气污染物 A、颗粒物:粉尘、烟、雾等。

B、有害气体:硫的氧化物(SO2和SO3)、氮的氧化物(NO,NO2)、CO、碳氢化合物、 CH4、氟氯代烷(氟里昂)等 大气污染的危害:多方面的,既危害人体健康,又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严重时会影响雷地球的气候 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问题是目前大气质量所面临的三大问题。改善大气质量,应首先弄清楚大气污染的成因,才能对症下药,并以积极的防治。 【思考与交流】怎样的降水称之为酸雨?可用哪些化学方程式来简单表示酸雨的形成? (二)酸雨 正常雨水的pH=5.6(由于CO2(g)+H2O H2CO3H++HCO3-所导致) 酸雨的pH<5.6 原理:酸性氧化物(SO2、NO2等)与水反应生成酸 危害:具有破坏环境,影响动植物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的危害性 【投影】南极上空臭氧层的变化图。引入臭氧层受损。 (三)臭氧层受损 阅读教材P74“臭氧层受损”内容,回答: 问题1、臭氧层有何作用呢? 问题2、什么原因导致了“臭氧空洞”的形成呢? 问题3、为了保护臭氧层,人类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自学后回答】

第六章第一节 质量教学设计

第六章第一节质量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的第六章第一节——质量。 质量是力学的第一个物理量,也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物理量。它是力学学习的基础,对力学的学习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即将学到的密度的知识中也要用到质量及其质量的相关知识。此外,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因此,学好质量也为惯性的学习打好了基础。除此之外,在后面第七章重力的学习中也要用到质量,而且到了高中还要进一步的学习质量。 总而言之,质量的学习是很基础的。 二、学情分析 第六章是学生在八年级物理学习了有关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认识物质的属性。而经过一年时间的学习,学生不管是在科学探究的能力还是认知水平都有了一定的提高。本章除了进一步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外,在科学内容方面着重认识两个重要物理量——质量和密度。本节课——质量在物理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基本物理量,对学生来说质量是个比较陌生的概念;而对它的单位,购物时经常用到,比较熟悉。 三、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符号及其单位。 2.知道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查阅资料等,理解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质量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认识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单位 2.理解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 难点 1.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 2.质量单位的换算。 教学突破 在初中阶段对质量概念的理解要求比较低,因此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东西有多有少”的知识,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的物体。“从物质的量”的概念出发,引出质量的初步概念,这样认识起来会比较自然和顺畅。 五、本节教法、学法 教法: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6章第1节《质量》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一节《质量》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四部分知识,即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用天平测质量和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又能与能量相联系,这些知识将在高中物理中学习。在初中对质量的概念讲得很浅显,只简单地使学生认识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但这并不是质量的定义,教学中不必过分强调。对于物体的质量不随位置、状态、形状而变,也是让学生知道即可。 ·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好奇心较强,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研究问题的能力,但思维方式还是比较形象,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的思维过程。对于托盘天平的使用,动手操作学生基本可以完成,但对于为什么要这样使用还会感到一些疑惑。 【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会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物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通过使用天平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法学法】

·采用教师指导和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铁钉若干、铁锤1把;大小琉璃杯各一个,托盘天平和砝码若干套、金属块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引入新课 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并提出问题:大梨小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创设一个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讲授新课 一、质量的概念 展示:铁钉和铁锤、课桌椅子 提问1:铁钉、铁锤、玻璃杯, 教室中的桌子、椅子等。这些东西我们都把它叫做什么? 生答:物体。 提问2:铁钉、铁锤、桌子、椅子等物体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呢? 生答:铁钉和铁锤由铁制成的,桌子椅子是由木材制成的。 从而得出:我们身边的一切物体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多媒体展现)(这样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通过观察、比较、到建立概念,不但使学生很容易理解,而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在观察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形成了分析、概括的能力。)(二)质量的单位(多媒体展现) 1、国际单位

第一节质量教案

第(1 )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 设 设计意图备注复习旧知凸透镜成像规律?回忆回答复习 情境导入【出示实物】大头针、铁锤、火柴根、木 块 【设问】这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之间有 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如何去分类? 【总结】像大头针、铁锤、火柴根和木块 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我们称之为物体; 而铁和木材我们称之为物质。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如何去理解物体和物 质呢? (设计意图:结合实例让学生了解物体和 物质的区别,更加直观,更容易接受理 解。) 【引入】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由物质构 成,物体有大有小,我们如何去衡量构成 一个物体的物质的多少呢?请同学们根 据提示进行自学。 设置疑问 引入课题 创设情境 导入新 课,能激 发学生学 习物理的 兴趣和求 知欲。) 新课讲授【自学指导】 1、什么是物体的质量?用什么符号表 示? 2、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 学生讨论回 答:学生识记

③当右盘中加入最小质量的砝码时,若指针向右偏,此时应该去掉小砝码,用镊子向拨动游码(相当于向右盘加小砝码),直到指针指分度盘中线横梁再次平衡。 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刻度值 游码示数读法:先认清分度值,再读游码的 左边所对刻度值。 提问:如何测量一杯水的质量呢? 【过渡语】我们已经学会了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物体的质量有什么特性呢?是否随着自身的位置、形状和物态的变化而变化?请大家思考以下的问题。 1、把一块橡皮泥捏成不同形状,质量改变吗? 2、一定质量的冰化成水或者一定质量的水结成冰,其质量改变吗? 3、同一物体从北京带到上海,它的质量改变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识记理 解 加深印象 学生思考讨 论: 学生思考讨 学生思考 讨论: 质量不随 形状而改 变。 质量不随 物态而改 变。 质量不随 位置而改 变 培养学生

自然地理学第一章教学课件

自然地理学第一章教学课件 自然地理学第一章教学课件 [学习目的] 要求掌握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正确理解其内涵;了解自然地理学的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正确认识自然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主要内容] 什么是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的特点 研究对象、内容、方法 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自然地理学在社会中的作用 一、什么是自然地理学(physical geography) 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分支之一。研究自然环境或其组成部分的科学。按研究的特点,自然地理学可分为综合性和部门性的两组分支科学。综合性的分支科学有综合自然地理学、区域自然地理学、古地理学等。部门性的分支科学有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生物地理学、冰川学等。狭义的自然地理学仅指综合自然地理学,部门自然地理学已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狭义的自然地理学仅指综合自然

地理学。 二、自然地理学的特点 (一)全球性 由于地球系统过程具有明显的全球性特征,因此许多自然现象和过程都不受国界的限制。20世纪60年代板块构造学说的出现,首先在固体地球研究中建立了全球观概念。80年代以来大气科学和海洋科学的发展,也已经走向全球化,著名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引起的气候灾害影响遍及全球3/4范围,就是一个实例。 自然地理学的全球性特点决定了人们必须采用全球范围调查研究和观察测试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地球的研究范围,已经能从隧道扫描显微镜和离子探针的原子尺度到全球地震台网的和轨道卫星所提供的数据得出的全球图像。从地表的地学实地调查和标本采集,飞机和卫星对地面的遥感监测,大陆和海洋的超深钻探,天然和人工地震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探测等,为自然地理学的全球观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与此相适应,80年代起一系列大型国际地球科学合作研究计划的推出,如国际岩石圈计划(ilp)、深海钻探计划(dsdp)/大洋钻探计划(odp)、世界气候计划(wcp)、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等, 已形成了对地球的全球立体研究网络。 (二)多尺度性

第一节质量教案.doc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教学内容课标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难点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教学过程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第一节质量 《质量》是初二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的第一节,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是初中物理重要的一个技能要求,质量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与我们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并且为进一步学习密度、重力等相关知识作了重要的准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2、知道托盘天平的构造,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 体验一些物体的质量,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练习天平的使用,养成学生使用物理仪器测量的良好习惯. 重点:质量概念的理解和天平的使用方法。 难点:质量单位的换算关系和用天平测量实际物体的质量。 教师:大头针、铁锤、火柴根、木块、天平及砝码、体重称、橡皮泥 学生:天平及砝码、小石块、烧杯及水 1课时 第( 1 )课时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教学环节复习旧知 学生活动预 教师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备注 设 凸透镜成像规律?回忆回答复习 【出示实物】大头针、铁锤、火柴根、木设置疑问 块 引入课题 创设情境 【设问】这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之间有 导入新 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如何去分类? 课,能激 【总结】像大头针、铁锤、火柴根和木块 发学生学 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我们称之为物体; 习物理的 而铁和木材我们称之为物质。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如何去理解物体和物 兴趣和求 质呢?知欲。) 情境导入 (设计意图:结合实例让学生了解物体和 物质的区别,更加直观,更容易接受理 解。) 【引入】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由物质构 成,物体有大有小,我们如何去衡量构成 一个物体的物质的多少呢?请同学们根 据提示进行自学。 【自学指导】 1、什么是物体的质量?用什么符号表 新课讲授示?学生讨论回 2、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答: 学生识记关系怎样? 理解 3、质量的单位与平时生活中所使用单位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1节质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1节质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正确说出质量的单位和进率,并能正确地进行质量单位换算。 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不因为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变化而改变。 3.了解常见的测量工具,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4.构建具体的质量量级观念。 教学重点: 1.理解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2.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用具 实验器材(天平、砝码、小烧杯、大烧杯、钢尺、钢钉等)、文本、图片或音视频资料;自制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周围的世界五彩缤纷,在这个精彩的世界里的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看桌子上的三个烧杯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哪个烧杯含有这种材料多(如图甲)?再看钢尺、钢钉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哪个物体含有这种材料多(如图乙)?又如书和练习本都是由纸组成的,它们所含有的纸的多少一样吗?可见,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在物理学上如何表示这种区别呢?能精确测量吗?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质量 交流讨论学生对上面“问题导入”中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在教师引导下形成以下认识: (1)铁钉和铁锤为一类,它们都是铁制成的;木板和米尺为一类,它们都是木材加工成的。 (2)一把铁锤和一颗铁钉都是由铁这一种物质构成的,但两者所含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一把铁锤比一颗铁钉所含的铁多;一块木板和一把教学用木制米尺都是由木材这一种物质构成的,但两者所含木材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一块木板比一把教学用木制米尺所含的木材多。

归纳总结 (1)铁钉和铁锤、木板和米尺,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体。构成这些物体的铁、木材,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质。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2)在物理上为了描述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质量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拓展教学要注意“物质”和“物体”的区别。物体有一定的形状,占据一定的空间,是有体积和质量的实物。物质是构成物体的材料。例如:桌子是物体,构成桌子的物质是木材,还可以是铁。再例如:大小两个铁球是由铁这种物质构成,而质量代表这种物质的多少,大铁球的质量就大于小铁球的质量。“质”指物质,“量”是物质的多少的意思。 有了质量的概念,就可以对各种不同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进行比较。如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去粮店买米,告诉营业员自己要买多少米,实际上他表达的是质量的大小。物理学中的“质量”与日常生活中表示产品优劣的那个“质量”含义是完全不同的。 提出问题你知道哪些质量的单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讨论总结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吨(t)。它们的换算关系是:1 kg=103 g 1 mg=10-3 g=10-6 kg 1 t =103 kg 生活中常用的单位有:公斤、斤、两,1千克=1公斤=2斤=20两。 探究点二质量的测量 提出问题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 归纳总结测量质量的工具很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杆秤、磅秤、案秤、电子秤、台秤;学校实验室、工厂化验室常用的有托盘天平、物理天平;近代最精密的测量质量的仪器是电子天平。同时出示图片。 探究点三天平的使用 1.认识托盘天平的构造和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教师引导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观察,认识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的主要构造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 第一节 质量教案

质量

课题第一节 质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 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 了解天平的构造,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体验一些物体的质量,对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有估测的能力. 通过用天平测量常见的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的物理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通过对物质质量的测量,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来测质量. 难点:正确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教学方法:演示法 教学用具:课件,器材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问:自行车是用哪些材料制成? 答:钢、铁、橡胶等材料制成的,教师接着说明:一般我们把自行车称为物体,钢、铁、橡胶等称为物质。这样我们可以说:自行车这个物体是由钢、铁、橡胶等物质构成的,其它物体如:铁钉、铁锤、桌子、凳子等也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新课教学 1.质量 (1)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铁钉和铁锤含有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桌子和凳子含有木这种物质我多少不同,物理学里为了表示这性质就引入的质量这个物理量。 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符号:“m”表示。 (2)举例说明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在地球和月球上称量同一物体的质量不变) 2.质量的单位 (1)国际单位:千克(kg) (2)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 (3)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 看P109表中一些物体的质量。 3.质量的测量——天平 (1)介绍常用测质量的器具:案称;杆称;台称;电子称;天平 (2)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构造: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标尺

第一节质量教案

第1节质量 B整体设1+ 巧教学目标 r知识写技斜 1. 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以及单位. 2.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3. 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1. 通过观察、动手、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 2. 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学会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3. 在天平的使用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1. 通过对托盘天平的调节和使用,培养学生认真操作,自觉遵守操作规范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 通过介绍杆秤等测量质量的工具,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 通过了解质量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质量的概念. 2.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难点】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教学准_ 【教师准备】铁钉、铁夹子、图钉、塑料刻度尺、矿泉水瓶、塑料桶、天平和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天平、小石子、小铁块等. B教蛍过程 园新谍导入 师:请把铁钉、铁夹子、图钉、塑料刻度尺、矿泉水瓶、塑料桶等进行分类;可以怎么分?请说岀分类的 理由. 生:铁钉、铁夹子、图钉为一类,由铁组成;塑料刻度尺、矿泉水瓶、塑料桶为另一类,是由塑料组成的. 师: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生: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师:是啊,大到天体,如太阳、月亮,小到人们的日用必需品,如水、衣服、食物、住房等,尽管这些物体形态各异,但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前提”.新课开始,创设学生熟悉的物体,分析它们的组成材料,完成分类,使学生对“物体” “物质”的模糊理解顿时变得清晰明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陋新知构建 一、质量的概念 展示:铁钉、玻璃杯、桌子、椅子的图片. 师:铁钉、玻璃杯,教室中的桌子、椅子等.这些东西我们都把它叫做什么

第六章第一节《质量》教学设计

第六章第一节《质量》教学设计课 题 第六章第一节质量 一教材分析 课本页——页。包括三部分知识: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托盘天平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质量》一节的教科书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新课标》的新理念: 、内容上:把“质量”和“实验:用天平称固体的质量”结合起来学习。、方法上: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由学生自己总结出实验的结论,一方面在让学生练习使用天平称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使用天平的技能,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获得体验。 这样,新教材注重了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通过学生自己切身的体验,真正掌握了天平的使用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测量固体的质量。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切身的体验,真正掌握了天平的使用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托盘天平的使用操作的兴趣,在使用操作托盘天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三 过程 通过自学课本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在天平的操作过成中总结规律,熟悉使用方法。

与 准备教师用:天平、课件 学生用(分组):天平、砝码、小石块、导学案。 四重 点难点、教学重点:质量的概念,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托盘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 阶段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一 情景 引入 课题【课件】: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并提出问题:大梨小梨的本质 区别是什么?如果我有一个大梨和一个小梨你会选择哪个吃 呢?引入《质量》。 选择 大小 质量 不同 激发 学习 兴趣 二联系生【课件】请把下列物体分分类,说出根据什么理由来分类,分为 几类? 铁锤、椅子、铁钉、桌子、自行车轮胎、汽车轮胎。 导学物理

质量教学设计 (1)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一节《质量》教学设计 宁阳县东疏中学颜凤兰 一、课题: 第六章第一节:质量 新课表标要求:新《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课标要求学生对质量的大小有感性的认识。同时对质量的测量,也就是托盘天平的应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会操作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既有知识目标也有能力目标。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认识质量及其测量仪器,特别是学习使用天平是为后续各节的学习所准备的。(1)质量是物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教材首先通过举例,如地球上的物体及宇宙中的天体,让学生认识到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通过让学生思考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进而给出质量的初步解释,并让学生对质量的大小有感性的认识。(2)天平是测量质量的基本工具,而它的使用规则比较复杂,操作难度较大。所以教材在让学生仔细观察天平的构造,知道使用要求的基础上,在实际测量中学习天平的使用方法。教材通过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的实验来让学生学会天平的使用。在教学中,不应生硬地告诉学生使用托盘天平的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不讲任何道理,学生只要记住了、照着做,就算达到要求了。应重视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分析的过程,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正确说出质量的单位,并能正确地进行质量单位换算。 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不因为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变化而改变。 3.了解常见的测量工具,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 2.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学会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并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对托盘天平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觉遵守操作原则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设计 自学部分 预习要求:请同学们根据“预习目标”,仔细阅读课本的相关内容,简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请将你的答案写在题目下面的空白处,争取独立完成。 预习任务一:质量 1、概念:物体所含的多少叫做质量,用字母表示。

质量优秀教学设计

?第六章第一节质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3.知道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 (二)教具 教师演示用具:托盘天平1台、物理天平1台,砝码1盒。 学生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和砝码或物理天平和砝码棱长2CM的正方体铜块,铁块,铝块,木块各一个。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在课本第一、二章中,我们学习了力学中长度的测量、简单的运动的初步知识,从第七章质 量和密度至第十四章功,研究的都是物理学中力学的内容。今天就学习质量这个物理量。 (板书:一、质量) 二、讲新课 1.质量 (1)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请学生观察讲台、课桌。提问:①它们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②讲台和课桌哪个的木材多? 教师出示铁锤和铁钉图片让学生观察,使学生知道铁锤和铁钉都是由铁组成,但铁锤含有的 铁比铁钉含的铁多。 讲解:讲台、课桌、铁锤、铁钉物理学中称为物体,组成这些物体的木材、铁叫“物质”。 由上面的观察看出:讲台、课桌含有木材的多少不同;铁锤、铁钉含铁的多少也不同。物理学中 用“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板书:1.概念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让学生通过观察,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只要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不变,它的质量就不变,可见物体的 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而改变。 2.质量的单位 (1)复习小学学过的重量的单位

提问:小学数学在表示物体重量时,常用哪些单位?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为了方便,还有比千克大的单位吨,比千克小的单位克、毫克。 (2)学生练习一些质量单位的换算 提问:质量的单位由大到小怎样换算? 请学生观察课本表格“一些物体的质量”。读出“大头针的质量、苹果的质量、鲸的质量”。 教师示范,师生完成PPT的练习(1)、(2)。 3.质量的测量——天平 (1)介绍常用测质量的器具 讲解:日常生活中买粮、买菜,称出的都是货物的质量。请学生看课本图7—2“常见的测质量的器具”。 提问:谁能说出每种工具的主要优点? 台秤、案秤使用方便;杆秤携带方便;电子秤能自动显示质量的价格。 教师出示: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介绍学校实验室与工厂化验室常用天平称质量。 (2)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讲解:由于托盘天平使用较简便,先学习托盘天平的用法。 (a)托盘天平的构造 让学生将课桌上的托盘天平与课本图7—3对照,认识托盘天平主要部件的名称。 请一位学生上讲台利用托盘天平的实物说明托盘天平各主要部件的名称。 (b)天平标尺的零刻线、最大秤量值、最小刻度值 讲解:使用有刻度的工具,要先观察①零刻线在哪里?②量程多大?③最小刻度值多大? 让学生观察课桌上的托盘天平,然后汇报上述三个问题的结果。 学生汇报,教师指出:由于标尺上零刻线在左边,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线处时,是游码的左边与“0”对齐,因此游码读数时以左边的线为准;天平的量程即最大秤量值就是这台天平配套砝码盒内砝码的总数加游码最大的读数所表示的质量;最小刻度值就是标尺上每小格表示的质量数。 (C)托盘天平的调节 讲解:托盘天平是较精密的称质量工具,使用前要先调节,先把游码放在零刻线处,再调节横梁平衡。

初中物理_第五章第一节:质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2)常见物体质量估测 讲授新课二.物体质量的特点 分组完成下图实验1、2并进行合理的分析,得到物 体质量的特点。 物体名称原来的质量被改变的情改变后的质 学生 通过 实验 在授课中明 确目标有两 个目的:1、 学生知道已 学内容是什 么,其难易 程度 2、突出学习 目标二的重 要性,提高 学生关注 度,以便更 好完成教学 目标 通过完成表 格,培养学

况量 结论: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和讨 论完 成表 格 生的推理归 纳能力和组 内默契。 三、质量的测量工具 1、介绍常用测质量的器具:杆称;台称;磅称;电子称;托盘天平。 2、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根据图片和试验台上的托盘天平,认识并标出托盘天平的各部分结构,各组同学之间讨论托盘天平各部分在使用过程中的作用,并在学案中的图片上进行标注。根据 实物 初步 认识 托盘 天平 的构 造和 使用 规则 学生根据托 盘天平的结 构开展对托 盘天平部件 的作用探 究,为下一 节托盘天平 的使用打下 良好的基 础。

巩固练习1.下面关于质量的说法正确的() A、质量是物质的大小 B、质量是物体的多少 C、质量是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 D、质量是物体的大小 2、关于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了 B、铁块加热后,再打成铁片,质量变小了 C、物理课本在南京和在南极时, 质量不一样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绣花针”。这里 铁棒磨成绣花针之后,它的质量将() A.变大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4、一个铜块经过下列变化后质量发生变化的有 ( ) A.把它带到南极去 B.加热后变成铜水 C.把它压成铜片 D.锈蚀后剩下的铜块 5、1千克的水结成冰后,质量将,如 果把它带到月球上,其质量将。 做题, 给出 答案。 对学习效 果,及时反 馈

质量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第一节质量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质量的初步概念,单位及天平的用法,在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上,都从分体现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首先通过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掌握天平的使用,同时对于“质量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这一问题,没有像旧教材那样,直接给出结论,而是由探究实验归纳规律,这样一方面练习了天平的使用,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体验,真正培养了科学探究能力。 二、三维目标:1、知识技能: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单位;通过实验操作,学会天平的使用; 2、过程与方法:经历“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的探究过程,进一步领悟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在天平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总结规律,熟悉使用方法;通过阅读天平的使用说明书,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发现”成功的喜悦;通过天平时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质量的概念、单位及利用天平测量质量 四、教学难点:“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的探究 五、教法建议:以问题创设教学情况,引导学生在问题的探究中学习知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验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习;重视学生的学习经历与体验,应强调在探究中理解和感悟;

六、教具大小铁钉、方便面包装袋、托盘天平及砝码、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从关注学生生活,以生活中的现象为切入点,让生活走进物理,让物理走向社会。通过实践操作和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探究、合作、主动的学习方式的形成,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体会互相分享探究成果的快乐,有利于同学之间的合作和交流。通过对天平的学习,培养学生爱护仪器和科学求实的实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一节质量教学设计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第一节质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 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 了解天平的构造,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体验一些物体的质量,对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有估测的能力. 通过用天平测量常见的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的物理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通过对物质质量的测量,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来测质量. 难点:正确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三、教学方法:演示法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托盘天平,砝码,铜柱,铁柱,铝柱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问:桌子和凳子是用哪些材料制成? 答:木材材料制成的,教师接着说明:一般我们把桌子和凳子称为物体,木材称为物质。这样我们可以说:桌子和凳子这两个物体是由木材构成的,其它物体如:铁钉、铁锤,自行车等也都是由物质构成的。新课教学 1.质量 (1)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铁钉和铁锤含有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桌子和凳子含有木这种物质我多少不同,物理学里为了表示这性

质就引入的质量这个物理量。 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符号:“m”表示。 (2)举例说明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地理位置和温度而改变。并让学生了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与物理学中所说的质量是否相同 2.质量的单位 (1)国际单位:千克(kg) (2)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 (3)换算关系: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 看书上表中一些物体的质量并介绍我国的质量单位公斤,斤和两,千克,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3. 课堂练习: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练习题 4. 简要介绍国际千克单位原器 5. 质量的测量——天平 (1)介绍常用测质量的器具:案称;杆称;电子台称;电子案称;磅秤 (2)介绍学校实验室常用测量质量仪器:托盘天平,物理天平 (3)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构造: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标尺 (4)天平的使用 放: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 调: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 称:左物右码(从大到小加砝码),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调游码相当于在右盘加砝码) 记:物体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质量。 教师强调:1、调节平衡螺累母按:指针左偏就向右调;右偏向左调。 2、天平调节平衡后,左右盘不能对调,平衡螺母不能再动。 3、取砝码时一定要用镊子。 4、往盘里加砝码应先估计被测物的质量,再从大到小加砝 码,当加到最小一个砝码时太重了,则应改用移游码。 5、游码的读数是读游码的左边所对标尺的刻度值。 (5)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A. 称量物体的质量得超过天平的量程。 B. 砝码要用镊子夹取,不可用手拿。 C.加砝码应从大到小,减砝码应从小到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