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必修1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1.4-1.5节

必修1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1.4-1.5节

必修1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1.4-1.5节
必修1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1.4-1.5节

常用逻辑用语

常用逻辑用语核心知识

重点

命题真假判断、充分条件、必要有条件、全称量词命题、存在量词命题、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难点充分条件、必要有条件、全称量词命题、存在量词命题、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考试要求考试:

?考查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

?考查难度:小题的难度一般中等,经常与集合不等式关联考试;解答题的难度中等偏上,属于易错题。

核心知识点一:命题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1. 命题及相关概念

定义: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

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

分类

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

形式:“若p,则q”。其中p叫做命题的条件,q叫做命题的结论。

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命题真假“若p,则q”是真命题“若p,则q”是假命题

推出关系p?q p q

条件关系p是q的充分条件

q是p的必要条件

p不是q的充分条件

q不是p的必要条件

注意: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两点说明

(1)p是q的充分条件是指“p成立可充分保证q成立,但是如果没有p,q也可能成立”。

(2)q是p的必要条件是指“要使p成立必须要有q成立”,或者说“若q不成立,则p 一定不成立”;但即使有q成立,p未必会成立。

3. 充要条件

(1)推出关系:p?q,且q?p,记作p?q。

(2)简称: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

(3)意义:p?q,则p是q的充要条件或q是p的充要条件,即p与q互为充要条件。

【例题】判断下列各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

(1)p:(a-2)(a-3)=0,q:a=3;

(2)p: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q: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解析:

(1)由(a-2)(a-3)=0可以推出a=2或a=3,不一定有a=3;由a=3可以推出(a-2)(a-3)=0,因此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2)

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

∴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总结提升:

充分、必要、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

(1)定义法

若p?q,q p,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若p q,q?p,则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若p?q,q?p,则p是q的充要条件;

若p q,q p,则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集合法

对于集合A={x|x满足条件p},B={x|x满足条件q},具体情况如下:

若A?B,则p是q的充分条件;

若A?B,则p是q的必要条件;

若A=B,则p是q的充要条件;

若A B,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若A B,则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例题】已知p:-2≤x≤10,q:1-m≤x≤1+m(m>0),若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析:p:-2≤x≤10,q:1-m≤x≤1+m(m>0)。

因为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所以q是p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即{x|1-m≤x≤1+m}{x|-2≤x≤10},

故有??

?<+-≥-10121m m 或???≤+->-10

12

1m m ,解得m≤3。

又m >0,所以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m|0<m≤3}。

总结提升:

根据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时,可以先把p ,q 等价转化,利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与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建立关于参数的不等式(组)进行求解。

核心知识点二: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注意:

(1)诠释全称命题及特称命题

①全称命题就是陈述某集合中所有元素都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常见的全称量词还有“一切”“每一个”等,相应的词语是“都”。

②有些命题省去了全称量词,但仍是全称命题,如“有理数是实数”,就是“所有的有理数都是实数”。

③特称命题就是陈述某集合中存在一个或部分元素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常见的存在量词还有“有的”“存在”等。

(2)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区别

①全称命题中的全称量词表明给定范围内所有对象都具有某一性质,无一例外,强调“整体、全部”。

②特称命题中的存在量词则表明给定范围内的对象有例外,强调“个别、部分”。

2.

注意:“一般命题的否定”与“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的辨析

(1)一般命题的否定通常是保留条件否定其结论,得到真假性完全相反的两个命题;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是在否定结论p(x)的同时,改变量词的属性,即全称量词改为存在量词,存在量词改为全称量词。

(2)与一般命题的否定相同,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的关键也是对关键词的否定。因此,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应根据命题所叙述对象的特征,挖掘其中的量词。

【例题】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x,y为正实数,使x2+y2=0;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有序实数对(x,y)都对应一点P;

(3)?x∈N,x2>0。

解析:

(1)∵当x2+y2=0时,x=y=0,

∴不存在x,y为正实数,使x2+y2=0,故它是假命题。

(2)由有序实数对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的对应关系知,它是真命题。

(3)∵0∈N,02=0,所以命题“?x∈N,x2>0”是假命题。

总结提升:判断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真假的方法

(1)要判断一个全称命题为真,必须对在给定集合的每一个元素x,使命题p(x)为真;但要判断一个全称命题为假时,只要在给定的集合中找到一个元素x,使命题p(x)为假。

(2)要判断一个特称命题为真,只要在给定的集合中找到一个元素x,使命题p(x)为真;要判断一个特称命题为假,必须对在给定集合的每一个元素x,使命题p(x)为假。

【例题】设命题p:?n∈N,n 2>2n,则?p为()

A. ?n∈N,n 2>2n

B. ?n∈N,n 2≤2n

C. ?n∈N,n 2≤2n

D. ?n∈N,n 2=2n

解析:由于特称命题的否定形式是全称命题,全称命题的否定形式是特称命题,所以“?x ∈R,?n∈N*,使得n≥x2”的否定形式为“?x∈R,?n∈N*,使得n<x2”。

答案:D

易错点拨: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一、量词改变;二、结论否定

本节重要知识点

1. 命题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2. 全称量词命题、存在量词命题、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答题时间:30分钟)

1. 命题“?x ∈[1,2],20x a -≤”为真命题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 A. a≥4

B. a≤4

C. a≥5

D. a≤5

2. 已知,x y R ∈,则“1x >或1y >”是“2x y +>”的( ) A. 充要条件

B. 必要非充分条件

C. 充分非必要条件

D. 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 3. 若a 、b 不全为0,必须且只需( ) A. 0ab ≠

B. a 、b 中至多有一个不为0

C. a 、b 中只有一个为0

D. a 、b 中至少有一个不为0

4. 命题“220x x --=”是命题“1x =-”的______条件。

5. 命题“2,210x R x x ≥?∈-+”的否定是__________。

1. C

【解析】由题意可得原命题为真命题的条件为a≥4,可得其充分不必要条件为集合{a|a≥4}的真子集,由此可得答案。

【详解】解:命题“?x ∈[1,2],20x a -≤”为真命题,可化为?x ∈[1,2],2a x ≥,恒成立,即“?x ∈[1,2],20x a -≤”为真命题的充要条件为a≥4,

故其充分不必要条件即为集合{a|a≥4}的真子集,由选择项可知C 符合题意。 故选:C 。

【点睛】本题属于命题与集合相集合的题目,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充分不必要条件的定义。 2. B

【解析】通过反例可知“1x >或1y >”是“2x y +>”的非充分条件;利用逆否命题为真可知若2x y +>,则1x >或1y >为真,验证出“1x >或1y >”是“2x y +>”的必要条件,从而可得结果。

【详解】若32x =,0y =,则3

22

x y +=<,可知“1x >或1y >”是“2x y +>”的非充分条件;

若2x y +>,则1x >或1y >的逆否命题为:若1x ≤且1y ≤,则2x y +≤;可知其逆否命题为真命题,则原命题为真;则“1x >或1y >”是“2x y +>”的必要条件;

则“1x >或1y >”是“2x y +>”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本题正确选项:B

【点睛】本题考查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定,关键是能够利用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假来判断出必要条件成立。 3. D

【解析】本题首先可以通过题意中的“a 、b 不全为0”来确定题意中所包含三种情况,然后观察四个选项,看哪个选项恰好包含题意中的三种情况,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a 、b 不全为0”包含三种情况,分别是“b 为0,a 不为0”、“b 不为0,a 为0”、“a 、b 都不为0”,故a 、b 中至少有一个不为0,故选D 。

【点睛】本题的重点在于对“不全为”、“至多有一个”、“只有一个”、“至少有一个”等连接词的意思的判断,能否明确理解上述连接词的词义是解决本题的关系,考查推理能力,是简单题。 4. 必要不充分

【解析】求出方程220x x --=的解后可判断两者之间的条件关系。 【详解】220x x --=的解为1x =-或2x =, 所以当“220x x --=”成立时,则“1x =-”未必成立;

若“1x =-”,则“220x x --=”成立,

故命题“220x x --=”是命题“1x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填必要不充分。

【点睛】充分性与必要性的判断,可以依据命题的真假来判断,若“若p 则q ”是真命题,“若q 则p ”是假命题,则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若“若p 则q ”是真命题,“若q 则p ”是真命题,则p 是q 的充分必要条件;若“若p 则q ”是假命题,“若q 则p ”是真命题,则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若“若p 则q ”是假命题,“若q 则p ”是假命题,则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5. 2210x R x x ?∈-+<,

【解析】直接利用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写出结果即可。 【详解】因为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

所以命题“2,210x R x x ≥?∈-+”的否定命题:2210x R x x ?∈-+<,, 故答案为:2210x R x x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命题的否定,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否定关系,是基础题。

常用逻辑用语综合训练

典例一:充分、必要条件的判定

【能力提升】设p :实数x ,y 满足x >1且y >1,q :实数x ,y 满足x +y >2,则p 是q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选A ∵??

?>>,1,1y x

x +y >2,即p ?q 。

而当x =0,y =3时,有x +y =3>2,但不满足x >1且y >1,即q p 。故p 是q 的充分

不必要条件。

易错点拨:

定义法 直接判断若p 则q 的真假

等价法

利用A ?B 与 ?B ? ?A ;B ?A 与 ?A ? ?B ;A ?B 与 ?B ? ?A 的等价关系,对于条件或结论是否定形式的命题,一般运用等价法 集合法 设A ={x |p (x )},B ={x |q (x )}:若A ?B ,则p 是q 的充分条

件或q 是p 的必要条件;若A B ,则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若A =B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

典例二:根据充分、必要条件求参数的范围

【能力提升】已知条件p :2x 2-3x +1≤0,条件q :x 2-(2a +1)x +a (a +1)≤0.若p

?

是q ?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由2x 2-3x +1≤0,得

21

≤x ≤1, ∴条件p 对应的集合P =?

??

???≤≤121|x x 。

由x 2-(2a +1)x +a (a +1)≤0,得a ≤x ≤a +1, ∴条件q 对应的集合为Q ={x |a ≤x ≤a +1}。 法一:用“直接法”解题

p ?

对应的集合A =1|{>x x 或}2

1

q ?

对应的集合B ={x |x >a +1或x

∵p ?

是q ?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即,B A

∴??

???≥+<11,21a a 或????

?>+≤,11,21a a ∴0≤a ≤21。 即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0,2

1

]。

法二:用“等价转化法”解题 ∵p ?

是q ?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根据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等价,得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p ?q ,即P Q ??????≥+<11,

21a a 或?

???

?

>+≤,11,21a a 解得0≤a ≤21。即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0,21

]。

答案:[0,2

1

]

易错点拨:

根据充分、必要条件求参数范围的2个注意点

(1)解决此类问题一般是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或充要条件转化为集合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集合之间关系列出关于参数的不等式(组)求解。

(2)求解参数的取值范围时,一定要注意区间端点值的检验,尤其是利用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求解参数的取值范围时,不等式是否能够取等号决定端点值的取舍,处理不当容易出现漏解或增解的现象。

典例3:利用命题的否定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能力提升】已知命题p :“至少存在一个实数x ∈[1,2],使不等式x 2+2ax +2-a >0成立”为真,试求参数a 的取值范围。

解:由已知得:p ?

:?x ∈[1,2],x 2+2ax +2-a ≤0成立。 ∴设f (x )=x 2+2ax +2-a ,

则??

?≤≤0

)2(0

)1(f f ,

∴?

??≤-++≤-++02440221a a a a ,解得a ≤-3,

∵?p 为假,∴a >-3,即a 的取值范围是(-3,+∞)。

总结提升:

通常对于“至多”“至少”的命题,应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处理,先考虑命题的否定,求出相应的集合,再求集合的补集,可避免繁杂的运算。

一、本节重要知识点

充分必要条件、含有量词的命题的判断与否定

二、易错点

1. 充分必要条件与集合包含集合运算的理解运用

2. 含有量词的命题的否定与灵活运用

三、必会题型

1. 根据充分必要条件、根据命题真假求参数范围

2. 恒成立问题

(答题时间:30分钟)

1. “1xy ≠”是“1x ≠或1y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 设2:>x p 或3

2

<

x ;2:>x q 或1-

4. 已知条件p :4

11

x ≤--;q :22x x a a -<-。若q ?是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p ?,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1. A

【解析】可以探索x 1=且y 1=是1xy =的什么条件,利用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真假相同进行判断。

【详解】若x 1=且y 1=,则1xy =,显然成立.若1xy =不一定推出x 1=且y 1=。所以1

1x y =??

=?

是1xy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根据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真假相同可得“1xy ≠”是“1x ≠或1y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点睛】本题考查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真假相同,充分不必要条件的概念,属于基础题 2. 充分不必要

【解析】可先判断p 是q 的什么条件,根据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的关系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由题意,当q 成立时,可得p 是成立的,反之不成立,所以p 是q 必要不充分条件,从而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答案是: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充分不必要条件的判定,以及命题的关系,其中解答中熟记充要条件的判定方法,着重考查了推理与论证能力,属于基础题。 3. ,1x x R e x ?<∈+

【解析】由全称命题的否定得解

【详解】全称命题的否定为:?改?,否定结论,故命题“,1x

x R e x ?∈≥+”的否定是:

,1x x R e x ?∈<+

故答案为:,1x

x R e x ?∈<+

【点睛】本题考查全称命题的否定,熟记否定原则是关键,是基础题 4. [0,1]

【解析】求出不等式的等价条件,结合q ?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p ?转化为p 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q ,利用不等式的关系转化为集合关系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命题p 中不等式等价为104(1)x x ->??≤--?或10

4(1)x x -

,即13x x >??≤-?或13x x

得31x -≤<,即p :31x -≤<。

由22x x a a -<-得2

2

()0x x a a ---<,即2

(1)0x x a a ---<, 得()(1)0x a x a -+-<,

对应方程()(1)0x a x a -+-=的根为x a =,或1x a =-。

①若1a a ,即1

2a >

时,不等式的解为1a x a -<<, ②若1a a ,即12a =时,不等式等价为2

1()02x -<,此时无解,

③若1a a <-,即1

2

a <时,不等式的解为1a x a <<-,

若q ?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p ?, ∴p 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q ,

设p 对应的集合为A ,q 对应的集合为B , 则满足B

A

①当1

2a >时,满足12

113

a a a ?

>??≤??-≥-?

?

,即1214a a a ?>??≤??≤??,得112a <≤,

②当1

2

a =时,B =?,满足B A ,

③当1

2a <时,满足12113a a a ?

a a a ?

,得102a ≤<,

综上01a ≤≤,

即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0,1]。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应用,求出不等式的等价条件,构造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测试题

(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 1、如果集合{ }8,7,6,5,4,3,2,1=U ,{}8,5,2=A ,{}7,5,3,1=B ,那么(A U )B 等于( ) (A){}5 (B) { }8,7,6,5,4,3,1 (C) {}8,2 (D) {}7,3,1 2、如果U 是全集,M ,P ,S 是U 的三个子集,则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为 ( ) (A )(M ∩P )∩S ; (B )(M ∩P )∪S ; (C )(M ∩P )∩(C U S ) (D )(M ∩P )∪(C U S ) 3、已知集合{(,)|2},{(,)|4}M x y x y N x y x y =+==-=,那么集合M N 为( ) A 、3,1x y ==- B 、(3,1)- C 、{3,1}- D 、{(3,1)}- 4. 2{4,21,}A a a =--,B={5,1,9},a a --且{9}A B ?=,则a 的值是 ( ) A. 3a = B. 3a =- C. 3a =± D. 53a a ==±或 5.若集合2{440,}A x kx x x R =++=∈中只有一个元素,则实数k 的值为 ( ) B. 1 C. 0或1 D. 1k < 6. 集合2{4,,}A y y x x N y N ==-+∈∈的真子集的个数为 ( ) A. 9 B. 8 C. 7 D. 6 7. 符号{}a ?≠{,,}P a b c ?的集合P 的个数是 ( ) A. 2 B. 3 C. 4 D. 5 8. 已知2{1,},{1,}M y y x x R P x x a a R ==-∈==-∈,则集合M 与P 的关系是( ) A. M=P B. P R ∈ C . M ?≠P D. M ?≠P 9. 设U 为全集,集合A 、B 、C 满足条件A B A C ?=?,那么下列各式中一定成立的是( ) A.A B A C ?=? B.B C = C. ()()U U A C B A C C ?=? D. ()()U U C A B C A C ?=?

重庆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集合》全套教案

集合教案设计 数学科学之所以被广泛应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数学能运用数学语言将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数学结构表示出来.符号化、形式化是数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学习数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学习用形式化语言去表述、解释、解决各种问题. 一、教学内容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和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本章共分两大节。 第一大节,是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本节首先通过实例,引入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接着给出了空集的含义。然后,学习了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和特征性质描述法)。 第二大节,是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本节首先从观察集合与集合之间元素的关系开始,给出子集、真子集以及集合相等的概念,同时学习了用维恩(Venn)图表示集合。接着,学习了交集、并集以及全集、补集的初步知识。 本章的最后安排了一篇介绍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聪明在于学习,天才由于积累――自学成才的华罗庚” 。安排这篇阅读材料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刻苦学习、勤奋钻研的精神。 二、地位及作用 集合语言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简明准确地表达学习的数学内容。集合的初步知识是学生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是高中数学学习的出发点。 三、教学目标 本章是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使学生感受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描述数学对象,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掌握某些数集的专用符号. 1.理解集合的表示法,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 3.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4.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5.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内蒙古自治区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第4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同步练习

内蒙古自治区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第4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同步练 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5分) 1. (2分) (2016高一上·大同期中) 关于打点计时器说法正确的是() A . 对于50Hz的交流电,它们工作时的打点周期均为0.02s B . 使用时应先让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 C . 利用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可以直接读出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D .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时把计时器的插头直接与家庭电路插座相连即可 2. (2分) (2017高一上·武汉期中) 关于打点计时器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4V~6V的直流电源 B . 在测量物体速度时,先让物体运动,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C . 使用的电源频率越高,打点的时间间隔就越小 D . 纸带上打的点越密,说明物体运动的越快 3. (2分) (2019高二下·上海月考) 如图(a),一小木块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至水平地面,其运动过程中的速率时间图(v-t图)如图(b)所示。现增加斜面的倾角a后,将该木块从斜面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忽略小木块从斜面到水平地面转角过程中的能量损失),下列v-t图中的虚线部分表示该运动过程的是()

A . B . C . D . 4. (2分) (2017高一上·临川期末) 打点计时器振针打点的周期,决定于() A . 交流电压的高低 B . 交流电的频率 C . 永久磁铁的磁性强弱 D . 振针与复写纸的距离 5. (2分)在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夺取了蹦床项目的金牌。蹦床运动中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起、腾空并做空中动作,右图中记录的是一运动员从空中落下与蹦床接触又被弹起过程中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由图象可知()

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全章教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教学目标: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⒈定义: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或集),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或成员)。 2.表示方法:集合通常用大括号{ }或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而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3.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4.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两种) ⑴若a是集合A中的元素,则称a属于集合A,记作a∈A; ⑵若a不是集合A的元素,则称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5.常用的数集及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N内排除0的集. 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 6.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⑴确定性:给定一个集合,那么任何一个元素在不在这个集合中就确定了。 如:“地球上的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可以构成集合,其元素具有确定性;而“比较大 的数”,“平面点P周围的点”一般不构成集合,因为组成它的元素是不确定的. ⑵互异性: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即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重复出现的。. 如:方程(x-2)(x-1)2=0的解集表示为{1,-2},而不是{1,1,-2} ⑶无序性:即集合中的元素无顺序,可以任意排列、调换。 练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⑶大于3小于11的偶数;⑵我国的小河流; ⑶非负奇数;⑷某校2011级新生;⑸血压很高的人; 7.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两种) ⑴若a是集合A中的元素,则称a属于集合A,记作a∈A; ⑵若a不是集合A的元素,则称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例如,我们A表示“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则有3∈A,4?A,等等。 练:A={2,4,8,16},则4∈A,8∈A,32?A. 8.空集:是指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空集不是无;它是内部没有元素的集合。可以将集合想象成一个装有元素的袋子,而空集的袋子是空的,但袋子本身确实是存在的。 用符号?或者{ }表示。

(新)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如: 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 ..。 ..等于路程。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

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 -t 图象和v —t 图象。 1. 理解图象的含义 (1) x -t 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v —t 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 (1) x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 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 1. 基本公式 (1)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2) 位移—时间关系式:202 1at t v x + = (3)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 02=-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 (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 02 1 (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 =02 2 1 (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 2 202 v v v x +=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 ()2aT n m x x x n m -=-=?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1. 研究运动图象 (1) 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 (2) 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 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 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 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 2. x -t 图象和v —t 图象的比较 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 -t 图象和v —t 图象中,

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 一、填空题 1.集合{1,2,3}的真子集共有______________。 (A )5个 (B )6个 (C )7个 (D )8个 2.已知集合A={022≥-x x } B={0342≤+-x x x }则A B ?=______________。 3.已知A={1,2,a 2-3a-1},B={1,3},A =?B {3,1}则a =______________。 (A )-4或1 (B )-1或4 (C )-1 (D )4 4.设U={0,1,2,3,4},A ={0,1,2,3},B={2,3,4},则(C U A )?(C U B )=_____________。 5.设S 、T 是两个非空集合,且S ?T ,T ?S ,令X=S ,T ?那么S ?X=____________。 6.设A={x 0152=+-∈px x Z },B={x 052=+-∈q x x Z },若A ?B={2,3,5},A 、B 分别为____________。 7.设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042 =-=?ac b ,则不等式ax 2+bx+c ≥0的解集为____________。 8.若M={Z n x n x ∈=,2 },N={∈+=n x n x ,21Z},则M ?N=________________。 9.已知U=N ,A={0302>--x x x },则C U A 等于_______________。 10.二次函数132 +++-=m mx x y 的图像与x 轴没有交点,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 11.不等式652+-x x 0对一切x ∈R

必修一第一章集合全章练习题(含答案)

》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集合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第1课时集合的含义 课时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并掌握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2.体会元素与集合间的“从属关系”.3.记住常用数集的表示符号并会应用. 1.元素与集合的概念 · (1)把________统称为元素,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表示. (2)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集合(简称为集),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 2.集合中元素的特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集合相等:只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______的,才说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4 — 5. 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语句能确定是一个集合的是( ) ! A.著名的科学家 B.留长发的女生 C.2010年广州亚运会比赛项目 D.视力差的男生 2.集合A只含有元素a,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0∈A B.a?A C.a∈A D.a=A 3.已知M中有三个元素可以作为某一个三角形的边长,则此三角形一定不是( ) #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4.由a2,2-a,4组成一个集合A,A中含有3个元素,则实数a的取值可以是( ) A.1 B.-2 C.6 D.2 5.已知集合A是由0,m,m2-3m+2三个元素组成的集合,且2∈A,则实数m为( ) A.2 B.3 C.0或3 D.0,2,3均可 6.由实数x、-x、|x|、x2及-3 x3所组成的集合,最多含有( ) #

A .2个元素 B .3个元素 C .4个元素 D .5个元素 二、填空题 7.由下列对象组成的集体属于集合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不超过π的正整数; ②本班中成绩好的同学; ③高一数学课本中所有的简单题; ④平方后等于自身的数. @ 8.集合A 中含有三个元素0,1,x ,且x 2 ∈A ,则实数x 的值为________. 9.用符号“∈”或“?”填空 -2_______R ,-3_______Q ,-1_______N ,π_______Z . 三、解答题 10.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参加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所有国家构成一个集合; (2)未来世界的高科技产品构成一个集合; (3)1,,32,1 2组成的集合含有四个元素; ^ (4)高一(三)班个子高的同学构成一个集合. ` 11.已知集合A 是由a -2,2a 2 +5a,12三个元素组成的,且-3∈A ,求a . ' 。 能力提升 12.设P 、Q 为两个非空实数集合,P 中含有0,2,5三个元素,Q 中含有1,2,6三个元素,定义集合P +Q 中的元素是a +b ,其中a ∈P ,b ∈Q ,则P +Q 中元素的个数是多少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1 第一章 第三、四节 同步练习

地球的历史及圈层结构同步练习 地球的历史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40分钟) 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示意图,完成1~3题。 1. 在①时期以前,地球表层的主要发展过程是( ) A. 物理演化 B. 化学演化 C. 大气演化 D. 生物演化 2.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动物是( ) A. 原核生物 B. 爬行动物 C. 真核细胞生物 D. 无脊椎动物 3. 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015年初,科学家宣布发现了3亿年前(古生代末期)的食肉动物祖先的化石,命名为Eocasea martinis,科学家认为这一类肉食动物最终进化成 为现代的哺乳动物。右图为科学家依据化石恢复的这一古老生物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 对材料中的信息判断合理的是( ) A. 生物的进化与环境无关 B. 生物进化是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C. 图示时期地球上出现了哺乳动物

D. 生物不仅可以适应环境,也能主动改造环境 5. 图示时期灭绝的代表性生物是( ) A. 恐龙 B. 爬行类 C. 被子植物 D. 三叶虫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动漫电影风靡一时,电影中作为绿色能源的青青草原不断遭到破坏,“虎威太岁”居然是只假老虎,壁虎军师重返“一统天下”时期的计划也最终落空,最后“秘密武器”也只是生物进化的图谱。 (1)青青草原提供的绿色能源是,植物在自然环境形成和转化过程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是。 (2)壁虎军师想要重返“一统天下”的时期是指( ) A. 太古代 B. 古生代早期 C. 中生代侏罗纪时期 D. 新生代第四纪时期 (3)“华南虎”事件曾轰动一时,导致华南虎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亚洲象是生活在湿热地区的群居动物,其分布与一定的气候条件相适应。读历史时期亚洲象分布北界的变化示意图,完成7~8题。 *7. 自3 000年前至清代,亚洲象分布的最北界( ) A. 不断北移 B. 不断南移 C. 先北移后南移 D. 先南移后北移 *8. 图示四个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3 000年前全球海平面较低 B. 宋代时期热带、亚热带向北扩大 C. 明代时期全球冰盖面积较大 D. 清代时期全球降水增多 读某地剖面示意图,完成9~10题。

第一章 第一节 集合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一节集合 [考纲要求]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3.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4.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5.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6.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7.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及集合运算. 突破点一集合的概念与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基本知识] 1.集合的有关概念 (1)集合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若a属于集合A,记作a∈A;若b不属于集合A,记作b?A. (3)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表示 关系 文字语言记法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子集 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 A?B或B?A 真子集 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并且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 A B或 B A 相等 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集合B中的每一个元素 也都是集合A中的元素 A?B且B?A?A=B 空集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A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B且B≠?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x|y=x2+1}={y|y=x2+1}={(x,y)|y=x2+1}.() (2)若{x2,1}={0,1},则x=0,1.()

(3)?∈{0}.( ) 答案:(1)× (2)× (3)× 二、填空题 1.已知集合P ={-2,-1,0,1},集合Q ={y |y =|x |,x ∈P },则Q =________. 解析:将x =-2,-1,0,1分别代入y =|x |中,得到y =2,1,0,故Q ={2,1,0}. 答案:{2,1,0} 2.已知非空集合A 满足:①A ?{1,2,3,4};②若x ∈A ,则5-x ∈A .则满足上述要求的 集合A 的个数为________. 解析:由题意,知满足题中要求的集合A 可以是{1,4},{2,3},{1,2,3,4},共3个. 答案:3 3.设集合M ={1,x ,y },N ={x ,x 2,xy },且M =N ,则x 2 019+y 2 020=________. 解析:因为M =N ,所以????? x 2=1,xy =y 或????? x 2=y ,xy =1,由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可知x ≠1,解得????? x =-1,y =0.所以x 2 019+y 2 020=-1. 答案:-1 4.已知集合A ={x |ax 2+2x +a =0,a ∈R},若集合A 有且仅有2个子集,则a 的值是 ________. 解析:因为集合A 有且只有2个子集,所以A 仅有一个元素,即方程ax 2+2x +a =0(a ∈R)仅有一个根.①当a =0时,A ={0}符合题意;②当a ≠0时,要满足题意,需有Δ= 4-4a 2=0,即a =±1.综上所述,a =0或a =±1. 答案:0或±1 [典例感悟] 1.(2019·厦门一中模拟)设集合M ={x |x =2m +1,m ∈Z},P ={y |y =2m ,m ∈Z},若 x 0∈M ,y 0∈P ,a =x 0+y 0,b =x 0y 0,则( ) A .a ∈M ,b ∈P B .a ∈P ,b ∈M C .a ∈M ,b ∈M D .a ∈P ,b ∈P 解析:选A 设x 0=2n +1,y 0=2k ,n ,k ∈Z ,则x 0+y 0=2n +1+2k =2(n +k )+1∈ M ,x 0y 0=2k (2n +1)=2(2nk +k )∈P ,即a ∈M ,b ∈P ,故选A. 2.(2019·广州模拟)已知集合{x |x 2+ax =0}={0,1},则实数a 的值为( ) A .-1 B .0 C .1 D .2

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 1.1〗集合 【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概念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N 表示自然数集, N *或 N +表示正整数集, Z 表示整数集, Q 表示有理数集, R 表示实数集 . (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 对象 a 与集合 M 的关系是 a M ∈,或者 a M ?,两者必居其一 . (4集合的表示法 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 . 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 ③描述法:{x |x 具有的性质 },其中 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 (5集合的分类 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 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 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 【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 (7已知集合 A 有(1 n n ≥个元素,则它有 2n 个子集,它有 21n -个真子集,它有 21n -个非空子集, 它有 2 2n -非空真子集 . (8交集、并集、补集 【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 1.2〗函数及其表示【 1.2.1】函数的概念 (1函数的概念 ①设 A 、 B 是两个非空的数集, 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 f , 对于集合 A 中任何一个数 x , 在集合 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 ( f x 和它对应, 那么这样的对应 (包括集合 A , B 以及 A 到 B 的对应法则 f 叫做集合 A 到 B 的一个函数,记作:f A B →. ②函数的三要素 :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③只有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同一函数. (2区间的概念及表示法 ①设 , a b 是两个实数,且 a b <,满足a x b ≤≤的实数 x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记做 [, ]a b ;满足 a x b <<的实数 x 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记做 (, a b ;满足a x b ≤<,或a x b <≤的实数 x 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记做 [, a b , (, ]a b ;满足, , , x a x a x b x b ≥>≤<的实数 x 的集 合分别记做 [, ,(, ,(, ],(, a a b b +∞+∞-∞-∞. 注意:对于集合 {|}x a x b < <与区间 (, a b ,前者 a 可以大于或等于 b ,而后者必须 a b <. (3求函数的定义域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① ( f x 是整式时,定义域是全体实数. ② ( f x 是分式函数时,定义域是使分母不为零的一切实数. ③ ( f x 是偶次根式时,定义域是使被开方式为非负值时的实数的集合. ④对数函数的真数大于零,当对数或指数函数的底数中含变量时,底数须大于零且不等于 1. ⑤ tan y x =中, ( 2 x k k Z π π≠+ ∈. ⑥零(负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零. ⑦若 ( f x 是由有限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四则运算而合成的函数时,则其定义域一般是各基本初等函数 的定义域的交集.

(完整版)高一数学第一章集合高考题集锦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一节 集合 第一部分 三年高考荟萃 2010年高考题 一、选择题 1.(2010浙江理)(1)设P={x ︱x <4},Q={x ︱2 x <4},则 (A )p Q ? (B )Q P ? (C )R p Q C ? (D )R Q P C ? 答案 B 【解析】{} 22<<x x Q -=,可知B 正确,本题主要考察了集合的基 本运算,属容易题 2.(2010陕西文)1.集合A ={x -1≤x ≤2},B ={x x <1},则A ∩B =( ) (A){x x <1} (B ){x -1≤x ≤2} (C) {x -1≤x ≤1} (D) {x -1≤x <1}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集合的基本运算由交集定义 得{x -1≤x ≤2}∩{x x <1}={x -1≤x <1} 3.(2010辽宁文)(1)已知集合{}1,3,5,7,9U =,{}1,5,7A =,则U C A = (A ){}1,3 (B ){}3,7,9 (C ){}3,5,9 (D ){}3,9 答案 D 【解析】选D. 在集合U 中,去掉1,5,7,剩下的元素构成.U C A 4.(2010辽宁理)1.已知A ,B 均为集合U={1,3,5,7,9}的子集,且A ∩B={3},u eB ∩A={9},则A= (A ){1,3} (B){3,7,9} (C){3,5,9} (D){3,9} 答案 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集合之间的关系、集合的交集、补集的运算,考查了同学们借助于Venn 图解决集合问题的能力。 【解析】因为A ∩B={3},所以3∈A ,又因为u eB ∩A={9},所以9∈A ,所以选D 。本题也可以用Venn 图的方法帮助理解。 5.(2010全国卷2文) (A ){}1,4 (B ){}1,5 (C ){}2,4 (D ){}2,5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集合的基本运算. 属于基础知识、基本运算的考查. ∵ A={1,3}。B={3,5},∴ {1,3,5}A B =U ,∴(){2,4}U C A B =U 故选 C . 6.(2010江西理)2.若集合{} A=|1x x x R ≤∈,,{} 2B=|y y x x R =∈,,则A B ?=( ) A. {}|11x x -≤≤ B. {}|0x x ≥ C. {}|01x x ≤≤ D. ? 答案 C 【解析】考查集合的性质与交集以及绝对值不等式运算。常见的解法为计算出集合A 、B ;{|11}A x x =-≤≤, {|0}B y y =≥,解得A B={x|01}x ≤≤I 。在应试中可采用特值检验完成。 7.(2010安徽文)(1)若A={}|10x x +>,B={}|30x x -<,则A B I = (A)(-1,+∞) (B)(-∞,3) (C)(-1,3) (D)(1,3) 答案 C 【解析】(1,),(,3)A B =+∞=-∞,(1,3)A B =-I ,故选C. 【方法总结】先求集合A 、B ,然后求交集,可以直接得结论,也可以借助数轴得交集. 8.(2010浙江文)(1)设2 {|1},{|4},P x x Q x x =<=<则P Q =I (A){|12}x x -<< (B){|31}x x -<<- (C){|14}x x <<- (D){|21}x x -<<

(2019新版)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 第4节 集合的运算(1)

(2019新版)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之间的关系 集合的运算(1) 一.知识点: 1.交集的概念 一般地,对于两个给定的集合A,B,由属于A又属于B的所有元素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 2.交集的图示法 两个集合A,B的交集可用Venn图表示,如图阴影部分. 3.交集的性质 (1)A∩B=B∩A; (2)A∩A=A; (3)A∩?=?∩A=?; (4)如果A?B,则A∩B=A. 4.并集的概念 一般地,对于两个给定的集合A,B,由两个集合的所有元素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 5.并集的图示法 集合A与B的并集,可用图(1)或图(2)中的阴影表示. 6.并集的性质 (1)A∪B=B∪A; (2)A∪A=A; (3)A∪?=?∪A=A; (4)如果A?B,则A∪B=B. 7.全集 在研究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时,如果所要研究的集合都是某一给定集合的子集,那么称这个给定的集合为全集,通常用U表示. 8.补集 如果给定集合A是全集U的一个子集,由U中不属于A的所有元素构成的集合,叫做A 在U中的补集,记作?U A,读作“A在U中的补集”.

9.补集的图示法 全集通常用矩形区域表示,全集与它的任意一个真子集之间的关系,可用Venn图表示,如图所示. 10.补集的性质 (1)A∪?U A=U; (2)A∩?U A=?; (3)?U(?U A)=A. 小结: (1)A∩B中的元素是指同时属于集合A和集合B的全部元素,也就是说A∩B是集合A与B的全部“公共”元素所组成的集合. (2)A∪B中的元素包含三种情况:①x∈A,但x?B;②x∈B,但x?A;③x∈A,且x∈B. (3)?U A包含三层意思:①A?U;②?U A是一个集合,且?U A?U;③?U A是由U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构成的集合. 考点一:交集、并集的简单应用 例1:已知集合A={1,2,3,4},B={x|x=n2,n∈A},则A∩B=() A.{1,4}B.{2,3} C.{9,16} D.{1,2} [精解详析](1)∵A={1,2,3,4},B={x|x=n2,n∈A} ∴B={1,4,9,16} ∴A∩B={1,4}.所以A 练习:若集合A={x|x2﹣4x+3=0},B={2,3,4},则A∩B=() A.{1}B.{2}C.{3}D.{1,2,3,4}解:∵A={1,3},B={2,3,4},∴A∩B={3}.故选:C. 作业: 1. 已知集合M={x∈Z|1≤x≤3},N={2,4,6},那么M∩N=() A.{2}B.{3,4}C.{2,3,4}D.{1,2,3,4,6}解:∵集合M={x∈Z|1≤x≤3}={1,2,3},N={2,4,6},∴M∩N={2}.故选:A.例2:已知集合A={﹣2,﹣1,0,1,2},集合B={x||x﹣1|≤2},则A∩B=()A.{0,1,2}B.{﹣1,0,1,2}C.{1,2}D.{﹣1,0,1,3}解:∵集合A={﹣2,﹣1,0,1,2},集合B={x||x﹣1|≤2}={x|﹣1≤x≤3}, ∴A∩B={﹣1,0,1,2}.故选:B.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完整资料)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专项训练 1.两辆汽车并排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内一个人看见窗外的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一个人发现甲车没有运动,如以大地为参照物,上述事实说明() A .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 B .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 C .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 .甲乙两车以相同速度同时向西运动 2.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 .质点是指一个很小的物体 B .行驶中汽车的车轮在研究汽车的运动时 C .无论物体的大小,在机械运动中都可以看作质点 D .质点是对物体的科学抽象 3.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位移大小不同,路程一定不同 B .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相等,但位移可能相同 C .物体通过了一段路程,其位移不可能为零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4.一个小球从4m 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1m 高处被接住,则小球在整个过程中() A .位移是5m B .路程是5m C .位移大小是3m D .以上均不对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匀速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 B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来说,路程就是位移 C .物体的位移越大,平均速度一定越大 D .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越大,在其间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也一定越大 6.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速度与位移成正比 B .平均速率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C .匀速直线运动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任一点的瞬时速度 D .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物体在一段较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7.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3m/s ,则物体在1s 内一定走3m B .物体在某1s 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则物体在这1s 内的位移一定是3m C .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则物体在1s 内的位移一定是3m D .物体在发生某段位移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3m/s ,则物体在这段位移的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3m/s 8.关于平均速度的下列说法中,物理含义正确的是() A .汽车在出发后10s 内的平均速度是5m/s B .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5m/s ,表示汽车在这段时间的每1s 内的位移都是5m C .汽车经过两路标之间的平均速度是5m/s D .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的初速度与末速度之和的一半 9.火车以76km/h 的速度经过某一段路,子弹以600m /s 的速度从枪口射出,则() A .76km/h 是平均速度 B .76km/h 是瞬时速度 C .600m/s 是瞬时速度 D .600m/s 是平均速度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v 跟s 成正比,跟t 成反比 B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各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相等 C .物体在1s 内通过的位移与1s 的比值叫做这1s 的即时速度 D .在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这段时间通过的路程 11.某人沿直线做单方向运动,由A 到B 的速度为1v ,由B 到C 的速度为2v ,若BC AB =,则这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A .2/)(21v v - B .2/)(21v v + C .)/()(2121v v v v +- D .)/(22121v v v v +

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 集合概念

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概念 集合有关概念 1. 集合的含义 2. 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 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 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 元素的无序性: 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 员},B={1,2,3,4,5}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u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 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 列举法:{a,b,c……} 2)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xÎR| x-3>2} ,{x| x-3>2} 3) 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 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 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 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 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 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实例:设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ÍA ②真子集:如果AÍB,且A¹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 ③如果AÍB, BÍC ,那么AÍC ④如果AÍB 同时BÍ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

必修一第一章集合

集合 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2) 1.11 集合的含义 (2) 1.12集合的表示 (5) 1.2 子集、全集、补集 (9) 1.3 交集、并集 (13)

第一章集合 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11 集合的含义 一、知识梳理 1.集合的含义:一些元素组成的构成一个集合(set).注意:(1)集合是数学中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只作描述. (2)集合是一个“整体. (3)构成集合的对象必须是“确定的”且“不同”的2.集合中的元素: 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称为该集合的元素(element).简称元.集合一般用大写拉丁字母表示,如集合A, 元素一般用小写拉丁字母表示.如a,b,c……等.

思考:构成集合的元素是不是只能是数或点? 【答】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确定性.设A 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元素,则x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它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 (3)无序性.集合与其中元素的排列次序无关. 4.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一般地,自然数集记作____________正整数集记作__________或___________整数集记作________有理数记作_______实数集记作________ 5.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记作__________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记作______或______读作“_______________”; 6.集合的分类: 按它的元素个数多少来分: (i) 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有限集; (i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无限集; (iii) _______________叫做空集,记为_____________ 二、例题讲解 1、运用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来解决问题 例1.下列研究的对象能否构成集合 (1)世界上最高的山峰(2)高一数学课本中的难题(3)中国国旗的颜色 (4)book中的字母(5)立方等于本身的实数 (6)不等式2x-8<13的正整数解 【解】 点评:判断一组对象能否组成集合关键是能否找到一个明确的标准,按照这个确定的标准,它要么是这个集合的元素,要么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即元素确定性. 例2:集合M中的元素为1,x,x2-x,求x的范围? 分析:根据集合中的元素互异性可知:集合里的元素各不相同,联列不等式组.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试题第一章第四节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第四节 物体运动的速度 1.如图1所示,一辆小汽车从位置A 运动到位置B ,坐标系已建立好,则这辆小汽车在A 点的位置坐标为______ m ,在B 点的位置坐标为______ m ,从A 到B 的过程中坐标的变化为______ m. 图1 2.速度是物体发生的________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________的比值,其公式为v =s t ,速度 的大小反应了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的方向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 3.变速运动物体的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物体在t 或位移s 内的 ________.其公式为:____________.平均速度表示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段时间或位移内的________________,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____________.平均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其方向与一段时间Δt 内发生的______有关. 4.运动物体经过____________的速度,叫瞬时速度,常简称为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______.瞬时速度:____________的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瞬时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物体经过某位置时的____________相同. 5.下列速度中,指平均速度的是( ) A .汽车通过长江大桥全程的速度 B .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 C .雨滴落地时的速度 D .运动员冲过终点时的速度 6.(双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公式v =s t 可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与位移成正比 B .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其速度一定越大 C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D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是一个恒量 7.下列关于瞬时速度和瞬时速率的理解说法错误的是( ) A .瞬时速度能精确地描述质点运动的快慢 B .瞬时速度指质点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