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微课教学在实地解剖学教学中的初步探索_邢艳

微课教学在实地解剖学教学中的初步探索_邢艳

微课教学在实地解剖学教学中的初步探索_邢艳
微课教学在实地解剖学教学中的初步探索_邢艳

作者简介:邢艳(1981-),女,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解剖学实验研究和教学工作;E -mail :xingyanxy123@https://www.sodocs.net/doc/ba13478073.html, 。

实地解剖学是医学生跨入医学院校后最早接触到的一门医学基础课程,该课程要求医学生必须通过解剖器械对人体解剖结构由浅入深地逐层剖露,同时掌握人体的正常形态结构的理论知识。实地解剖学能够加强医学生的解剖技能和对人体结构的认知能力,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医学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实地

解剖学课程量大,解剖操作要求高,同时理论知识点多,要求记忆和理解的内容枯燥,因此,有限的学时和课程对解剖操作、理论学习的高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是医学生的学习中一门难点课程,医学生普遍反应难学、难记、易忘。如何高效地完成实地解剖学授课,提高教学水平是每位人体解剖学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

微课教学在实地解剖学教学中的初步探索

艳,杨

波,刘光久,陈卫军(第三军医大学基础部人体解剖学教研室,重庆400038)

【提

要】

“微课”是以教学微视频为核心,围绕重点知识点、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短小精悍的课程教学应

用。实地解剖学课程要求掌握解剖操作和理论知识点是医学生的学习难点,为培养医学生在实地解剖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剖学教学水平,作者在传统教学方法中融入”微课”教学。针对课程特点和教学计划设计”微课”内容,精心组织实施,有效提高了学生在实地解剖学课程学习中的学习效率,拓展了课堂空间,为探求关于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教育,医学;

教学方法;

实地解剖学;

微课

doi :10.3969/j.issn.1009-5519.2014.15.07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519(2014)15-2379-03

在互联网上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后,各自提出相应问题,如“坏死肉眼观的特点与坏死发生时间的关系”、“外科临床实际应用中,如何正确判定相应器官是否已经出现坏死”等等问题。学生对各自所提出的问题和所参考的文献资料做好整理,并进行完整记录,便于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总,讨论学习,找出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样的学习过程明显增强了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对课堂所学习专业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使得本学科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3.3有助于护理专业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基于护理专业

自身的学科特点,该专业的学生在各科目的学习中,通常较习惯于采用单纯记忆式的学习方法,对于逻辑思维学习方法的应用,既不习惯也不擅长。因此,在病理学科目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

PBL 法结合病例分析教学法,首先选取典型的相关病例,与学生

一起进行分析讨论,提出相关问题。以所提问题为基础,对相关疾病所发生的病因、发病机制、基本病理变化和疾病转归等方面进行有层次的、有逻辑的分析、讨论,并对相关问题的答案进行归纳、总结。这样的教学过程开阔了学生们的思维空间,同时培养了学生们课堂学习中的逻辑思维应用习惯,久而久之有助于提高护理专业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更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PBL 法结合病例分析教学法还可以将病理学学科知识的总论部

分内容与各论部分内容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使得学生学习本学科知识后既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规律,也对于人体各系统、各器官的疾病所特有的各自特点有着较深入理解,能够将本学科所学的各章节病理知识之间进行较好的融会贯通,有益于学生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对疾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更加准确、有效地实施护理技术,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3.4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

护理学专业学

生学习过程中常常不能够将掌握的学科理论识与临床实际应用有效的相结合,进而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整体效果。病理学是一门基础医学学科,内容包含许多较单调抽象的概念性内容,学生容易感动枯燥无味,学习积极性不高;在病理学课堂教学中适当引入PBL 结合病例分析教学方法,通过选取临床上典型病例进行相

关讨论、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关问题,使课堂学习的内容变得丰富、具体、生动、形象,则可使枯燥的课本理论知识与具体的临床实际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所学的病理学知识点产生较为直观、感性的认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和掌握所学知识。同时,通过对临床病例的讨论、分析和研究,还可以把相关联的各门基础医学学科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将《解剖学》、《组胚学》的知识与《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免疫学》的知识有机地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学生在学习病理课程同时又将其他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的教学效果。PBL 结合病例分析教学法可以帮助护理专业的学生用其掌握的病理学理论知识去分析临床实践中遇到的具体实际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对学习效果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病理学课程是护理学专业重要的必修课程,护理专业学生学好病理学这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对将来的临床护理工作有很大帮助。课堂教学实践表明在病理学课程教学中,采用PBL 结合病例分析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多项综合能力,有效地提高护理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更好地开展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基础。参考文献

[1]李玉林.病理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1.

[2]

Farmer EA.Faculty development for problem -based learning[J].

Eur J Educ ,2004,8(2):59-66.

[3]夏婉婉.医学院校社科类课程案例教学的设计和运用[J].中

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27(1):55-56.

[4]

申向东.案例教学法在病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6):735.

[5]张承彦.生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

18(5):607-609.

[6]

肖晓敏.医学临床理论课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初探[J].医学教育探索,2009,8(5):497-498.

(收稿日期:2014-02-17

修回日期:2014-04-01)

目标。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个性化学习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其中教育资源形态呈现微型化和主题化的发展趋势。其中,微课程(简称“微课”)的产生,在国内外教育界掀起了一场“微课”热潮。“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丰富了获取知识的途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微课”的核心是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教学活动,而实地解剖学的课程特点是依据人体解剖形态按层次和局部逐层递进式的学习,医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规律是从散在的各个解剖层次,各个局部结构的认知到建立整体、系统概念。”微课”是否能有效地应用于实地解剖学教学中值得探讨。

1在实地解剖学教学中引入”微课”教学的可行性

“微课”的产生可追溯到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McGrew 教授在1993年提出的“60秒课程”[1]。1995年,英国纳皮尔大学的T.P.Kee教授提出了一分钟演讲的概念。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David Penrose正式提出“微课”的概念和建设“微课”的5个步骤。当“微课”的概念引入国内教育领域后,引发了教育工作者广泛的思考和实践[2-5]。国家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创办了集中中小学“微课”资源的“中国微课网”教育平台[6]。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于2012年举办了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推动了高等院校对“微课”教学的积极探索。

尽管对于“微课”的概念界定存在不同描述,但共同之处都指出“微课”的核心特点是针对关键知识点设计教学过程,强调学习内容的短小精悍和富有针对性[7]。实地解剖学的教学特点在于每次课程都是从局部入手,从浅层结构逐层递进至深层结构,因此,学生每次课程从操作方法到理论知识接触到的都是新知识点。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一次性将知识点系统性的灌输给学生,学生普遍感觉抽象,难以理解,导致学生在实际解剖操作过程中容易忘记重要结构,出现误操作或进度缓慢现象,影响学习效果。“微课”将知识点细分化、突出化的特点非常符合实地解剖学的教学需求。随着本校解剖学教室多媒体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每个实验室配备数字化手术示教系统,能够将手术过程中的动态的影像、静态的照片及语音信息完整的保存,从而有效、方便地对所有相关文本和图像数据进行归档。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进行术中学术交流,实时传输视频与音频信息,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在培训过程中及时沟通、交流,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信息化硬件设施为“微课”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了充分必要条件。作者通过借鉴国内外不同领域引用“微课”教学法所获经验,在实地解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希望达到按实际操作进程突出操作和理论重点,增强学生学习目的性,提高课堂效率,扩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从而探索符合我国国情和医学基础教学实际的实地解剖学教学的新模式。

2“微课”在实地解剖学教学中的设计方案

作者在建立实地解剖学“微课”教学资源时,首先考虑“微课”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环节。“微课”资源建立必须能够有效服务于教学应用,而不是一种单纯形式的复制。由于实地解剖学教学特点是先操作、再观察,最后建立系统概念,因此针对不同局部的每次“微课”课程设计总体均由2大部分构成:操作要点和理论知识点总结。微视频是“微课”的主要载体,因此“微课”课件制作的首要工作是对教学视频资料的精心挑选和剪辑。对于操作要点部分的“微课”设计,对以往教学过程中实时采集的教师示范操作,学生自主操作的大量视频资料进行了整理。首先是按不同解剖局部、不同解剖层次分门别类,再将视频进行剪辑,仅选取解剖操作中需要重点暴露的部位,学生容易出错的部位的相关操做视频,特别难和容易出错的解剖操作还以进一步选取正确与错误的操作并制作对比视频。视频配以简洁的文字和音频注释,每次操作部分“微课”课件时间控制在5~10min。例如,在下肢小腿前外侧区的解剖中,学生暴露腓总神经及其分支通常是个难点,授课教员需要在各个组进行示范或直接替代学生操作才能较好地暴露清楚,授课进度和教学效果均受到影响。通过“微课”课件制作,强化示范对腓骨头的辨识,从而找出绕腓骨颈的腓总神经,再顺腓总神经走行方向以镊子保护好深方的神经,切开腓骨肌暴露出分支。数分钟的微视频结合教师讲解,学生有了更直观地理解,操作效率得到很大提升。

针对理论知识点总结部分的“微课”内容设计,改变了以往各个实验室代课教师总结为主的教学模式,由教研室知名教授担任主讲,设计内容充分考虑知识的拓展性,引导学生针对每个知识点能够产生发散性、创新性思维,因此内容包括每次课后结合解剖标本的结构辨识和重点知识点复习的视频资料,本次课程的解剖知识与临床疾病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或链接,以及围绕重要知识点的病例讨论思考题。“微课”课件时间控制在20min以内,结构讲解力争简洁。尽管“微视频”是“微课”教学的核心内容,但要使“微课”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化还需要结合与之相应的学习活动流程来呈现“微课”的内容[8]。实地解剖学的理论总结部分的“微课”设计并不单纯是以“微课”课件播放为主,而是要求每个实验室的指导教师配合“微课”课件,指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答疑解惑、实践创新。理论知识总结的“微课”课件提前就提供给学生,便于学生预习和复习,结合实验室对学生的随时开放措施,学生能在指导教师不在场的情况下自主学习,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通过“微课”教学的实施,在每次课的教师总结单元中,课堂上“教师主讲,学生光听”的局面大为改观,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时间更多,同时学生重复性、普遍性的问题减少,个性化、广泛性的问题增多。其实质上在改善指导教师重复劳动的低效率工作方式的同时,也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围绕“微课”课件中提出的病例思考题,需要指导教师充分备课,广泛查阅资料,不断拓展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更广的临床医学知识,才能与学生开展更多的交流互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3体会

通过在实地解剖学教学中开展“微课”教学的实践,作者有几点浅显体会,以供各位教师商榷。首先,“微课”教学是将教师授课经验更好地融合在课件中的教学模式。实际上,鉴于实地解剖学既要求操作又要求掌握理论知识的教学特点,教师在教学中一直强调课前提示重点,课中手把手地指导和教学,课后考核和小结,目的就是为了能随时将教师对解剖课程的理解全程传授给学生。但随着教学任务的增加,学时数量的精简,“一对多”的矛盾日益凸显,教师在课堂单位时间内讲述的内容必须精炼,传授知识和学习经验的效果相应受到很大影响。“微课”概念的提出为教师提供了新思路,教师的授课经验和教学思路不一定只体现在理论课上精心设计的课件中,通过进一步细化和分解,系统性的知识点和教学经验转化为紧密贴合课程进度、针对性强的知识点,以“微课”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从学生反映的情况分析,由于“微课”课件内容短小,知识点指向明确,其使用频率较以往单一的教学视频更高,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思路能否反复地、高频率地出现在学生自主学习中。其次,“微课”教学是对教育资源进行更高效率利用的教学模式。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改革,本校人体解剖学教研室的教学硬件设施不断发展进步,目前配备的多媒体试教系统能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展了医学研究生教育,该阶段的教育主要着重于研究能力的培养[1]。随着医学研究进展迅速出现专业明显细化,医疗技术和水平明显提高,这些变化对医学临床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需要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医学研究生教育应以培养研究生的临床诊疗能力和临床操作技能为核心[2]。但目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均制约了研究生的培养,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本文就目前医学临床研究生的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合适的专业医学研究生培养方法。

1国内医学临床研究生培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1.1

重理论轻实践

国内医学临床研究生的培养时间一般为3

年,其中半年时间为理论学习。而且大多数的医学院校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安排基本与科学学位研究生完全相同[2]。理论课学习主要注重研究生的书本纯理论知识,其中政治理论等公共必修课占有一定比例。教师授课用以灌输理论知识是主要的教学模式。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理论课的学习占用了至少半年时间,基本的科研能力训练用占用了一部分时间,相对来讲,临床能力培养的时间明显缩短。

大多数院校在专业学位医学研究生的轮科管理及临床带教方面并没有制定严格的制度,而且临床能力考核内容及评价方法没有统一的规范[3]。带教教师在专业学位医学研究生轮转过程中的临床技能培养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大多数临床医生在诊疗工作及科研任务的双重压力下,精力有限,导致带教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临床医学是一种经验科学,经验的不断积累才是专业医学研究生成长最重要的。临床能力的培养依赖于平时接受的累计临床知识。比如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手术的手术记录单、操作记录单或完成的病历记录等。因为缺乏规范、有效的带教制度,在实际工作中专业医学研究生不能得到进行一对一的临床技能培训。因此,尽管专业医学研究生的培养体制与专科医师培养体制相衔接,但其中的培训要求、内容和有效带教均有很大差异。各院校对专业学位医学研究生的临床能力培养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尤其是比较大的带教医院,因为人员编制问题,已出现职称“倒金字塔”,一名主管医师可能要面对2名或多名主诊医师,这时研究生大部分时间忙于病例书写、换药等,基本上沦为临床的廉价劳动力,因而难以胜任基本的临床工作。

浅谈专业学位医学研究生教育

李秀丽(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妇产科,海南三亚572014)

【提

要】

专业学位医学研究生是国家高层次的医药卫生人才,该文就目前医学临床研究生的培养现状及存在问

题探讨合适的专业医学研究生培养方法,同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理论课学习加强临床科研思维及科研技能的学习,理论联系实践;(2)制订合理的轮转制度及严谨的带教制度;(3)制订全面合理的考核制度,为培养高水平的专业学位医学研究生打下基础。

【关键词】

教育,医学,研究生;

导师;

学生,医科;

专业学位

doi :10.3969/j.issn.1009-5519.2014.15.07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519(2014)15-2381-02

作者简介:李秀丽(1964-),女,山东菏泽人,硕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妇科肿瘤微创手术治疗工作;E -mail :lixiuli17@https://www.sodocs.net/doc/ba13478073.html, 。

够多角度,多放大倍率即时录制解剖操作台上的所有信息。教研室通过多年来的教学积累了大量的视频信息,对帮助实地解剖学教学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当“微课”的概念出现后,作者意识到如果这些教学资源按“微课”建立的思路进行重新整合和制作,能发挥更大作用。通过精心挑选和整理剪辑,“微课”视频按课程标准设计,更集中地展示了重要知识点。最后,“微课”教学开拓了课堂授课空间。从实施“微课”教学的尝试结果观察,“微课”教学更好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提高了学习效率。因此,传统课堂“教”与“学”的关系正在慢慢发生地转化。由于知识点掌握更快,学生思考的问题逐渐增多,范围更广。课堂上教师除了完成传统的指导操作和传授知识的工作,更要完成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系统性的分析,临床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因此,随着学生课堂教学主体意识的提高,逐步促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在实地解剖学教学中采用“微课”教学的目的是为探索一条更加符合现代医学教育需求的基础医学形态学教学模式做出的尝试性工作。“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还不成熟与完善,还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实践教学中对其进行更多的研究和总结。多年来,实地解剖学教学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是实施教学的宝贵财富,因此,需要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灵活、正确运用新方法,只有将传统方法与新方法取长补短、合理安排,做到因材施

教,大家才能更好地完成素质化教育的目标。参考文献

[1]LeRoy A ,McGrew.A 60-second course in organic chemistry[J].J Chem Educ ,1993,70(7):543.

[2]

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14.[3]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65-73.[4]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10-12.

[5]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58-64.[6]曹殿波,薛苏秦.“微课”实践中亟待厘清的四个基本问题[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27(5):495-498.

[7]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31(4):36-42.

[8]

曹殿波,薛苏.“微课”实践中亟待厘清的四个基本问题[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27(5):495-498.

(收稿日期:2014-03-20)

数学试卷讲评课教案

数学试卷讲评课教案 《第六章-整式的加减试卷讲评》教学设计(讲评课) 张政超 教学内容: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数学整式的加减试卷 教学目标: 1、通过反馈测试评价的结果,让学生了解自已知识、能力水平,提高解题能力,提高数学综合素质。 2、通过分析错题,找出错因,矫正、巩固、充实、完善和深化常见题型的答题技巧。 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考试分数,以良好的心态面对考试,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查漏补缺,发现不足。 2、进一步加强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的指导。 教学难点: 1、让学生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 2、提高数学综合素质。 教学过程: 一、分析考试情况 1、公布考试结果:对考试情况进行分析:优秀学生40人,100 到120分之间的的学生有10人。80到99分的有30人,70到79分的有11人,60到69分的有4 人,60分以下的有2人。全班最高分是117分,最低分是53分。 2、表扬进步明显的学生:邵欣雨赵含笑赵衍龙靳立栋尹江芮陈兰琦

3、师导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这针对张试卷出现问题较多的地方做一下重点分析,以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 二、典型题型讲解 1、先让学生自查试题,反思造成错误的原因,再写出正确答案。 2、典型题型分析说明 22(一)填空题第13小题:“已知m-2m=1,则2m-4m+2013的值是”全班只有22名同学得出正确答案,分析原因是做题不认真。第16题错误较多,原因是学生对去括号,添括号掌握不够熟练。第18题,大多数同学能发现规律,但表述去不规范不到位,造成减分. (二)选择题。第5题失分较严重.很多学生没有理解好题目的意思。 (三)解答题 第19题分析:此题应通过细致讲解,使学生明确题意,从而找到重要条件,列出正确算式。另外,往往有学生能够做到正确列出算式,但是由于粗心计算错误,这样由计算导致的解决问题的丢分现象也较普遍,这也是一个需要强调的问题, 第20题比较基础,学生得分率很高。蒋介石可适当引申开来. 、22题是对整式加减的简单应用,21题求已知两个整式的-3倍与2倍的和。22第21 题与求代数式的值联系起来,先化简再求值,失分主要由于粗心计算错误。 三、课堂练习: 出示相应的练习,让学生进行复习巩固。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讲评,你有哪些收获,

局部解剖学考试重点总结(超级完整)

第一章头颈部 一、名词解释 1、头皮:颅顶的额顶枕区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和枕额肌三层紧密附着,组成“头皮”。 2、面部“危险三角”:指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区,此区的面静脉无静脉瓣,并经眼静脉与海绵窦交通。若发生化脓性感染,易循上述途径逆行至海绵窦,导致颅内感染。 3、腮腺床:腮腺深面有起自茎突的诸肌、颈内动脉和静脉、第四—第七脑神经共同组成的腮腺床。 4、枕三角:由胸锁乳突肌后缘、斜方肌前缘和肩胛舌骨肌下腹围成。内有副神经外支、淋巴结及颈丛皮支等。 5、下颌管:位于下颌体内,由下颌孔到颏孔的骨性管道,内有下牙槽动脉、静脉、神经。 6、颈动脉鞘:颈部深筋膜中层,气管前筋膜向两侧延续,包裹颈总动脉、颈内动静脉和迷走神经形成。 7、下颌下三角(二腹肌三角):由二腹肌前、后腹和下颌体下缘围成。三角内有下颌下腺、下颌下淋巴结、面血管、舌血管、舌下神经和舌神经。 8、甲状腺假被膜:包裹甲状腺的气管前筋膜,即甲状腺鞘。 9、甲状腺悬韧带:在甲状腺两侧叶的内侧部和峡的后面甲状腺假被膜增厚形成甲状腺悬韧带,喉返神经在 其后方上行,手术时应该注意保护。 10、颈袢:上根:自舌下神经发出,为来自第1颈神经前支的纤维,沿颈内动脉、颈总动脉下降。 下根:由颈丛的第2、3颈神经前支纤维组成,在颈内静脉内侧下行。 上下根在颈内静脉的后内侧或前外侧联合成颈袢。 11、肌三角:底为颈深筋膜深层,顶为颈深筋膜浅层。三角内含有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 和肩胛舌骨肌上腹,以及气管前筋膜和位于其深部的甲状腺、气管颈部、食管颈部等结构。 12、气管前间隙:气管前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借疏松结缔组织相连形成气管前间隙。 13、颞下颌关节:由下颌窝、关节结节、下颌头、关节盘、关节囊及韧带组成。它是颌面部唯一既稳定又

学习微课之肤浅心得(黄萍萍)

学习微课之肤浅心得 湾井完小黄萍萍 “微课”是当前教学中的一个热点话题,成为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通过株洲之行的学习微课,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是我的几点肤浅的感受: 对微型课题研究的肤浅理解 微课程是微型课程的简称,是基于学校资源、教师能力与学生兴趣,以主题模块组织起来的相对独立与完整的小规模课程。“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 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它是一个有控制的实践系统,能使学生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 对微型课题研究的特点的肤浅认识 小,即微课容量小,目标明确,具有相对独立性。微型课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教师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各个环节、有价值的细小问题。拿历史教学来说,可以具体到某一历史情境的背景的探讨分析,或者是某一历史事件教学的导入方式等等。容量很小其强调深度而不强调广度,学习的内容往往是一个具体的点,而非一个泛面;持续时间较短一般控制在5—8分钟。 活,即微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范围广泛,内容相对集中。微课程可以涉及很多课程内容领域并且适合于不同的学习结果。其研究的选题论证、方案设计、立项开题、实施研究等相对简便。其次,在研究的组织形式上,教师可以单独研究,也可以合作研究。 实,即首先是选题“务实”,微型课题研究立足于当前教育教学工作,选题贴近学校、贴近教师、贴近教育教学实际。其次,研究过程“踏实”,源自于实

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整理

上肢 上肢的体表标志 上肢浅静脉的起止、行程及其临床意义 腋窝的构成及内容 腋动脉的分段及主要分支 腋淋巴结的分群、各群的位置、收纳范围及流注关系 三边孔和四边孔的构成及穿行结构 臂丛各束的分支 腋神经的行程和易损伤的部位 腋鞘的概念,肌腱袖的概念和意义 肱动脉在臂部的主要分支;肱动脉、正中神经在臂部的行径及二者的关系 肱骨肌管的构成和通过结构 肘窝的构成及其内容 前臂前、后骨筋膜鞘的构成及内容 桡血管神经束、尺血管神经束和正中血管神经神经束的构成 腕管的构成和内容 手掌骨筋膜鞘的构成及内容 手掌筋膜间隙的位置、构成及内容 手掌内血管、神经的走行及分布范围 本章重点: 肩部:腋腔的构成及主要内容。锁胸筋膜、肌腱袖、三边孔、四边孔、腋鞘 臂和前臂:臂和前臂内、外侧肌间隔和骨筋膜鞘的形成及其内容。肱骨肌管、血管神经束肘窝:境界和内容,肘后三角、提携角 腕、手部:腕、掌部深筋膜形成的结构,手掌深筋膜的区分、间隙及临床意义。鼻烟窝、屈肌支持带、腕管 各部位肌的名称、位置;重要血管、神经的走行及分支。 下肢 下肢的体表标志 下肢浅静脉的起止、行程及其临床意义 臀部肌的配布 梨状肌上、下孔及坐骨小孔的构成及通过结构 髋周围动脉网的组成与其临床意义 腹股沟淋巴结的分群、位置、收集范围及淋巴回流 阔筋膜及其所形成的髂径束及卵圆窝的形态特点 肌腔隙、血管腔隙的构成和通过结构 股三角的位置、境界及其内容 股鞘的概念、内容及临床意义 股管、股环的位置、通连、内容及意义 收肌管的位置、构成、通过结构和临床意义 腘窝的境界、内容及血管神经的位置关系 膝关节动脉网的组成及临床意义 小腿前、后骨筋膜鞘的构成、特点、内容物及临床意义

数学讲评课教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期末试卷讲评教案 讲评内容: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期末试卷 讲评目的:?1、讲评学生容易出错的题,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分析能力以及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选择题、应用题 教学难点:计算?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简介全班的总体情况优点:大部分学生能按要求完成,成绩优秀。?存在的问题:审题不认真、答题马虎、概念知识混淆,分析应用题能力较差。?二、讲评过程: (一)学生自由翻看试卷,注意一下哪些题型是较常见的,哪些题型是比较陌生的,哪些是不该答错而答错了的,找找自己出错的原因在旁边写一写,同时订正因为粗心出错的题。?(二)同桌互相说说各自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三)教师讲评试卷,查疑释疑 一、认真思考,正确填空。 1、第1小题,教师强调容积单位的进率及换算方法,板书示范,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同桌互相订正答案。 2、第4小题,教师讲解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指导学生进行练习,集体订正。 二、判断: 第1小题,教师讲解数对的知识,强调数对是先列后行,同桌的位置是在同一行,学生练习。 三、选择 1、第1小题用长方体教具演示捆扎礼品盒,2个长、2个宽、4个高,最后加上打结处的长度。学生练习。 2、第3小题教师讲解本题的解题方法,强调1/4和1/4千克不同,学生练习,集体订正答案。 四、看图填空 强调做题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思想教育,纠正粗心毛病。 五、直接写得数 讲解出错多的题目,让学生练习直接写得数,集体订正答案。?六、解方程 讲解解方程出现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练习,集体订正答案。 七、脱式计算

局部解剖学重点内容

局部解剖学重点内容 面部 1、何谓面部浅层结构?面部皮肤和浅筋膜各有什么特点? (1)浅层结构包括:皮肤、浅筋膜、面肌、血管、淋巴和神经等。 (2)特点:①面部皮肤薄而柔软,浅筋膜疏松,富有弹性,易于伸展,有利于创口缝合及手术成形。②颏部和鼻翼的皮肤与浅筋膜结合紧密不易分离,应注意外伤时清创与缝合。 ③皮肤与浅筋膜内弹性纤维结合紧密,致使皮肤在外伤及手术时创缘易于裂开,缝合时创缘内有内卷凹陷的倾向。 2、面部浅筋膜内有哪些结构?它们的配布与层次关系如何? 面部浅筋膜内有表情肌、腮腺浅叶及行走于浅筋膜内的血管、神经、淋巴以及腮腺导管。 表情肌位于皮下浅筋膜内,主要集中分布于眼裂、口裂和鼻孔周围。一侧面肌受同侧面神经支配。 腮腺位于面侧区,通常以下颌支后缘或以穿经腮腺的面神经为界,将其分为浅、深两部。腮腺管有腮腺浅叶发出。 3、何谓面部“危险三角”?其临床意义如何? 危险三角:鼻根和两侧口角之间的三角形区域。 临意:面静脉无完整的静脉瓣,此区域感染时,可经其交通途径而致颅内感染。 4、试述腮腺浅叶的形态、位置、毗邻及穿出结构的排列关系 (1)形态:略低向外侧、尖向内侧的锥体形 位置:位于面侧区 毗邻:上缘与颧弓、外耳道以及颞下颌关节相毗邻;下平下颌角;前临咬肌、下颌支和翼内肌后缘,浅部向前覆盖与咬肌后面的浅面,后缘与乳突前缘及胸锁乳突肌上部前缘相邻;浅面被皮肤、浅筋膜、覆盖;深部位于下颌后窝内及下颌支的深面。 传出结构:①腮腺管 ②血管、神经:纵行(颈外动脉,颞叶动脉、静脉,下颌后静脉,耳颞神经)横行(上合动静脉、面横动静脉及面神经的分支)

血管、神经的位置关系由浅入深:面神经分支与面横动静脉,下颌后动静脉与上颌静脉,颈外动脉,上颌动脉与耳颞神经。 5、腮腺深份与那些结构毗邻?为什么腮腺肿瘤很少波及颈内动脉及末四对脑神经? 腮腺深面茎突舌骨肌及深部的血管神经相邻。其深部所邻的血管神经有颈内动静脉及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及舌下神经,共同构成“腮腺床”与其浅面的颈外动脉借茎突分开。 腮腺外面包被腮腺鞘、颈内动脉及末回对脑神经行走于腮腺鞘外,且腮腺鞘与腮腺结合紧密,发出诸多间隔深入到腮腺实质内将其分隔成许多小叶。 6、腮腺炎或腮腺肿瘤时易累及那些血管和神经? 传经腮腺的血管、神经有颈外动脉,颞浅动静脉和耳颞神经,上颌动静脉,面横动静脉以及面神经的分支。 腮腺炎or腮腺肿瘤易累及以上血管和神经。 7、试述眶上孔、眶下孔、颏孔的传经结构及体表定位? 眶上神经及同名血管经眶上孔穿出主皮下。分布于额部皮肤。 眶下神经伴行同名血管穿眶下孔分别向上、向下分成数支分布于下睑眶下区、鼻翼和上唇的皮肤。 颏神经伴行同名动脉,由颏孔穿出,分支分布于颏区和下唇的皮肤。 头部 1.颅顶部软组织的层次及特点? 答:由浅入深分为:皮肤,浅筋膜,颅顶肌与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和颅骨外膜。特点:皮肤--厚而致密,血管淋巴管丰富,损伤易修复。 浅筋膜---(1)血管神经多伴行,放射状走行。(2)动脉吻合支丰富,易出血且愈合迅速。(3)神经分布相互重叠,需切口处补充浸润麻醉。(4)淋巴回流方向分区不严格,额区淋巴回流至下颌下淋巴结,枕区回流至枕淋巴结,顶区回流至耳后淋巴结。 帽状腱膜---致密坚韧,若头皮伤及帽状腱膜,伤口裂开较大。(esp.横向断裂)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1)组织薄而疏松,活动度大,头皮撕脱伤多发生于此。(2)范围广,若出血或积脓可蔓延至全颅顶(3)临床上称为颅顶的“危险区”。颅骨外膜---致密结缔组织。与颅顶骨借少量疏松结缔组织相连,出血范围局限。

《说明方法初探》微课教案

小学五年级年级上册说明方法初探 库车县第七小学郭莉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并掌握小学阶段常见的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 过程与方法了解这些说明方法的特点及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中正确运用这些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这六种说明方法的特点及作用。 教学背景:让学生了解四种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课文中作者怎样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并在自己的学习和习作中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学习了解说明文中运用的四种基本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运用这些说明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课教案 课型与课时 新授课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现在我们来学习说明方法初探。在说明文中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那就必须采用相应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呢?我们都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有列数

字的说明方法,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还有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他们。 二、具体讲解: 1.先看举例子 举例子,就是列举出典型事例来说明的方法,他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陌生为形象。 例句:目前一只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鲸》 大家看着一段(),这一段就举例说明我国发现的鲸这个例子来具体形象的说明,鲸是一种巨大的动物。 2.列数字 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作用:使说明对象的特点更加精确、科学令人信服。 例句:1、临街的窗子,如果装上这种玻璃,街上的声音为40分贝时,传到房间里就只剩下12分贝了。 2、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百万分之一毫米到几百分之一毫米之间。 3.作比较 是说明文中运用准确的数字来突出事物或事物的特征的说明方法。

数学试卷讲评课通用教案

数学单元试卷讲评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系统回顾学过的知识,强化知识的薄弱环节;明确试卷存在的错误及原因、解题的方法及拓展。 2.课前学生独立订正——课上教师总体分析——师生互动,重点讲评、拓展。 3:树立严谨的学习态度,自觉查漏补缺,认真订正试卷错误。教学重点 1、教师根据学生试卷中较为普遍的问题,归纳、整理学生知识上的不足和答题方法、答题思路上的欠缺,使试卷分析更有针对性。 2、要求学生课前独立订正试卷,自己查漏补缺,最后确定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与考数42人及格数20,其中成绩较好的有;黄传腾、刘雨萌、葛德志。 (一)试卷整体分析 分析试卷: 1、检测题的形式与平常要求一致。 2、试卷的知识点分布,基础知识、知识的应用安排较合理。 3、难度系数偏低。 分析学生: 1、审题不够仔细,部分学生条件没看清就做题,很多学生将面积为a看成边长为a。 2、填空、选择部分做得较好,拓展部分问题较多。 (二)重点题目分析及知识拓展 第23题,考察知识点为已知两个非负数相加的等于零,则每个加数等于零,和二次根式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的问题,学生很多将二次根式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忘了‘审题不清。解题方法。 ②第25题,这道题主要审清题意应该就没多在问题。题中说易证:CE=CF,很多同学把这个条件看成已知来证明。 第24题,对学生有难度,需要帮助。 (三)其余题目,学生讲评,教师适当补充。 小结:希望同学们认真订正,从中汲取经验,使知识和能力再上一个台阶。 (四)跟踪练习 教学反思 试卷讲评是教学中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为避免讲评“简单重复”和“高耗低效”,遵循先“生”后“师”,先“筛”后“讲”,既“点”又“面”,明“路”后“果”的方法来上好单元评析课。

(完整word版)局部解剖学重点总结

1.腋腔及顶,底,四壁? 腋腔:当上肢外展时,肩下方呈穹窿状的皮肤凹陷称为腋窗,其深部呈四棱椎体形的腔隙。顶:是腋腔的上口,向上通颈外侧区,由锁骨中3分之1段,第一肋外缘和肩胛骨上缘。底:皮肤,浅筋膜,腋筋膜。四壁:前壁: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和锁胸筋膜。后壁:肩胛下肌,大圆肌,背阔肌,肩胛骨。内侧壁:上四位肋骨及其肋间肌组成。外侧壁:结节间沟,肱二头肌两个头及喙肱肌。 2.肌腔隙的边界和内容? 前界:腹股沟韧带。后外侧界:髂骨。内侧界:髂耻弓。内容:髂腰肌,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 3.血管腔隙的边界和内容? 前界:腹股沟韧带。后界:耻骨梳韧带。内侧界:腔隙韧带。外侧界:髂耻弓。内容:股动脉,股静脉,股环及腹股沟深淋巴结。 4.股环的边界? 前界:腹股沟韧带。后界:耻骨梳韧带。内侧界:腔隙韧带。外侧界:借纤维隔与股静脉分开。 5.上颌动脉分几段,每一段的分支有哪些? 分三段。第一段:自起点到翼外肌下缘。分支:下牙槽动脉,脑膜中动脉。第二段:翼外肌浅面或深面的一段。分支:颊动脉。第三段:自翼外肌上缘进入冀腭窝以后的一段。分支:上牙槽动脉,眶下动脉,腭降动脉。 6.腕管的组成和内容。 组成:屈肌支持带和腕骨沟共同组成。内容:指浅屈肌腱及腱鞘,拇长屈肌腱及腱鞘,正中神经。 7.下颌下三角的边界和内容。 由二腹肌前,后腹和下颌骨下缘围成,又称二腹肌三角。内容:下颌下腺及其周围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结,面血管,舌下神经,舌血管,舌神经。 8.气管颈部的层次由浅入深依次是什么? 皮肤,浅筋膜,颈深筋膜浅层(封套筋膜),舌骨下肌群,颈深筋膜中层(气管前筋膜) 9.椎动脉三角的边界和内容。 下界:锁骨下动脉第一段。外侧界:前斜角肌内侧。内侧界:颈长肌外侧缘。尖:第六颈椎横突前结节。内容:椎动脉,椎静脉,颈动脉鞘及交感干等。 10.二腹肌后腹浅面和深面通过的结构各有哪些? 浅面:面神经颈支,面动脉和下颌后动脉的前支。深面:面动脉,舌下神经,舌动脉,舌静脉,颈外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颈交感干。 11.三边孔和四边孔的组成及通过的结构。 三边孔:外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的内侧缘,上界为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通过的结构:旋肩胛动脉和旋肩胛静脉。 四边孔:内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的外侧缘,上界为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外侧界为肱骨外科颈。通过的结构:腋神经,旋肱后动脉和旋肱后静脉。 12.通过梨状肌上、下孔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什么? 梨状肌上孔出入的血管神经由外向内依次是臀上神经,臀上动脉和臀上静脉。梨状肌下孔出入的血管神经由外向内依次是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臀下动脉,臀下静脉,阴部内动脉,阴部内静脉和阴部神经。 13.腘窝的边界和内容。 边界:上外侧壁为股二头肌,上内侧壁为半腱肌和半膜肌,下内侧壁为腓肠肌内侧头,下外侧壁为腓肠肌外侧头和不恒定的(足石)肌,顶为腘筋膜,底自上而下为股骨的腘面,膝关节囊的后壁和腘肌。内容:在正中线上由浅入深依次为胫神经,腘静脉和腘动脉,还有沿窝外上界走行的腓总神经,以及腘血管周围的腘深淋巴结。窝内主要结构之间有大量的脂肪组织充填。 14.踝管的组成和内容。 组成:连于内踝与跟骨结节之间的屈肌支持带和跟骨内侧面之间构成踝管,屈肌支持带并向深部发出三个纤维隔,将踝管分成四个骨纤维管道,对肌腱起约束作用,对血管和神经起保护作用。内容:由前向后依次是胫骨后肌腱及其腱鞘,趾长屈肌腱及其腱鞘,胫后血管和胫神经,姆长屈肌腱及其腱鞘。 15.上纵隔由浅入深有哪些结构? 胸腺,左右头臂静脉及上腔静脉,左右膈神经及迷走神经,左喉返神经,主动脉弓及其三大分支,气管胸部,食管胸部的一部分,胸导管等。 17,后纵隔得内容。

微课与初中化学教学融合的初探

微课与初中化学教学融合的初探 摘要:“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因为微课特点:主题突出,内容精简,容量较小,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渐渐得到重视。本文以初中化学为例,探讨微课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微课让教学重、难点突破,初中化学课堂更高效、直观化、趣味化,学生更加活跃、更轻松,教师教学更积极。 关键词:微课;高效;初中化学 随着现代多媒体的发展,“微文化”悄然诞生,例如:微信、微访谈、微博、微电影。在这种背景下,微课也产生了。它大多以3-10分钟的短小视频呈现,主题突出,内容精简,资源容量较小,内存仅需几十兆,可下载到电脑、手机、MP4等我们电子终端设备。微课大多由“音乐+文字+画面”组成,轻松的音乐营造了愉快的学习氛围,精简的文字聚集了学习者的注意力,精彩的视频吸引了学生的眼球。随着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不断完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的创新,微课将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以初中化学课程为例,探讨微课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 一、微课让教学重、难点突破 “学习障碍”、“知识难点”是教学难点存在的主要原因。微课可以动态地、对比地演示一些化学现象,可以有效地控制变化的速度,调节快慢,从而便于学习者观察和思维。有些化学反应瞬间完成,对其过程很难分步观察与判断,通过制作微课视频,教师可以模拟控制反应变化的速度,调整教与学的进度。 重点和难点是知识传递的关键所在,一节课中学生对重点知识不能掌握,难点不得突破,无疑是一节失败的课。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应将重难点的突破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来考虑,确保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当堂解决。如在进行“分子、原子”教学时,分子、原子概念的形成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通过生动形象的计算机动画模拟微观粒微的运动变化,可以清楚地看出分子运动、间隔、分裂和重新组合,学生一目了然,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微课的启发下,化学教学难点也可以顺利突破。 二、微课让课堂变得更高效、直观化、趣味化

八年级数学试卷讲评课教案修订版

八年级数学试卷讲评课 教案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第12章因式分解章节试卷讲评课教案教学目标: (1)分析各个试题考查的目的、所覆盖的知识点及答题的基本情况。 (2)帮助学生学会对一些较重要的、典型的题目从不同角度进行解答,并从中总结出解题的规律与方法,从而拓宽学生解题思路,使学生学会寻找解题的捷径,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指出解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典型的错误,分析出解题错误的主要原因及防止解题错误的措施,使学生今后不再出现类似的解题错误。 (4)通过讲评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相互理解,有利于老师以后教学方法的改进,促进教学成绩的提高。 教学内容: 一、考试情况介绍: 优秀率30% 及格率 40﹪ 二:试题分析 1、考点覆盖面 总体来说,试题难易适中,试题的区分度较好,试题做到了以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尽量提高试题对知识点的覆盖面。 2.各题得分情况

选择题的7题,填空题的8、9题,解答题的第七题和第八题失分较多,其它题目个别同学出现错误。 三:试卷讲评 1、自我诊断:学生进行自我改正,并分别勾画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和因为马虎出错的问题。 2、小组讨论:自己改正完后,不懂的问题提出来由小组中会的同学负责讲解。(15分) 3、教师点拨 分解因式 (1)4x2-25 (2)16a2-4 b2 (3)(x+p)2-(x+q)2 9 特点:以上三式均是二项式,每项都是或者都可以写成平方的形式,两项的符号相反,可以利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解:(1)4x2-25=(2x)2-52=(2x+5)(2x-5) b2=(4a)2-(2/3b)2=(4a+2/3b)( 4a-2/3b) (2)16a2-4 9 (3)(x+p)2-(x+q)2=(x+p+x+q)( x+p-x-q)=(2x+2p)(p-q) =2(x+p)(p-q) 分解因式 (1)-2x4+32x2(2)a3b-ab 特点:以上两题中每题的各项均有公因式,应先提取公因式,在利用公式法分解因式。

局部解剖学重点归纳

局部解剖学教案 绪论,下肢前面浅层结构 【学习内容】一、股前内侧区浅层结构 (一)大隐静脉great saphenous vein 内踝前方→股骨内侧髁的后方→隐静脉裂孔 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 ◆大隐静脉曲张 ◆大隐静脉穿刺或切开常选部位 (二)腹股沟浅淋巴结superficial inguinal lymph nodes 10~13个,呈“T”型排列,分纵横两群。横群:腹股沟韧带下方,收集腹前壁下部、臀部、会阴部、肛门、外生殖器和子宫底等结构的淋巴。纵群:大隐静脉近端的两侧,为腹股沟下外、内侧浅淋巴结,收集足、小腿内侧及大腿浅部的淋巴 (三)皮神经概况 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前皮支、隐神经、闭孔神经皮支、足背外侧皮神经、腓浅神经→足背内侧、中间皮神经 (四)阔筋膜broad fascia 阔筋膜增厚→髂胫束,临床上常用以缝合或修补体壁薄弱和缺损 阔筋膜缺口→隐静脉裂孔(卵圆窝),筛筋膜 阔筋膜发出3个肌间隔: 外侧肌间隔(较强) 内侧肌间隔(较薄) 股后肌间隔(薄弱) 二、小腿前区浅层结构 (一)皮神经概况 隐神经(L2、3):小腿内侧 腓浅神经(L4,S1、2) 足背皮神经(内侧到外侧):隐神经、趾背神经、足背内侧皮神经、足背中间皮神经及足背外侧皮神经(二)深筋膜的有关结构 小腿深筋膜在踝关节附近增厚,形成支持带以约束有关的肌腱。 伸肌支持带:小腿横韧带、小腿十字韧带 腓骨肌支持带 屈肌支持带:分裂韧带 【小结】一、阴股沟皮瓣 下肢皮肤内侧(特别为股内侧)较薄,皮脂腺较多;外侧和后部较厚。大腿前、内侧皮肤面积较大,位置隐蔽,因此股前部和内侧区为皮瓣理想的供区之一。以阴股沟皮瓣为例: 1.皮瓣范围会阴部与股部之间的沟称阴股沟。该皮瓣前达耻骨结节平面;后达肛门中点平面;内侧男性达阴囊根部,女性达大阴唇外侧,可供范围约15×8 cm。 2.皮瓣的特点 (1)供区皮肤薄而柔软,绝大部分无毛,具有一定弹性,皮脂腺丰富,皮肤湿润,尤以阴囊(阴唇)外区更佳。 (2)供区血管神经丰富。 (3)部位隐蔽,切取后供区可直接缝合。 3.皮瓣的动脉 (1)阴部外动脉:起于股动脉;

微课教学设计的原则与三个关键问题探讨

微课教学设计的原则与三个关键问题探讨 当前,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方兴未艾。作为一种以视频为载体的新型网络教学资源,微课的教学设计有其独特之处。作者在分析大量优秀微课案例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教学理论,从视听传播、教学思路、心理感受三个层面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原则,并就微课设计中的三个关键问题:选题、教学策略、教学信息处理展开重点论述。在选题上强调内容的价值性、适用性、契合度;在教学策略上以有意义接受学习为理论基础,重点分析了先行组织者策略、基于问题的教学策略、情景化教学策略的应用原理及方法;在教学信息处理方面,根据视频媒介的特点提出了教学内容可视化的三种具体手段:概念形象化、数字关系图示化、信息呈现动态化。引言微课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教育资源。当前,很多学校都在积极开展微课的培训、开发、应用等相关工作,各级各类的微课比赛也进一步激发了广大一线教师积极参与的热情。由于微课制作的技术门槛低,微课作品的生成、传播、使用比较简单,很多教师乐于接受和尝试,当前的微课制作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虽然微课受到人们的热捧,但由于大部分一线教师缺乏对微课内涵的深入理解,缺少微课设计与制作的专业培训和指导,致使很多微课作品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甚至造成新的资源浪费。胡铁生老

“能师在对500多名高校微课参赛老师进行问卷调查后指出: 支持学生有效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具有先进微课教学设计理念指导的微课作品仍然缺乏。”(胡铁生,2014)笔者在从事各级各类微课培训和大赛评比的工作中,分析、比较、评阅了大量作品,总结、凝练出微课设计与制作的一些主要策略,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微课设计的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在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中,“以学生为中心”是一个不可动摇的原则。微课以视频为载体,以网络为传播途径,是一种提供给学生自主观看、自主学习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微课的出现是教育资源建设之重心由助教向助学转变的重要契机。”(杨满福,2013)。总体来说,微课的用途大致可以分为三类:①用于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供学生课外复习,查缺补漏;②用于翻转课堂,起教授新知的作用;③用于拓展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无论出于何种使用目的,都需要明确:第一,微课的使用对象是学生,不是老师;第二,微课的主要使用时间是课外,不是课内;第三,微课的使用地点一般在家里、宿舍,不是教室。因此,学生看不看、看多久,教师无法直接监控。作为一种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资源,微课要想达到理想的使用效果,必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有用和有趣,否则无法有效维持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微课设计的核心原则必须是以学生为中心。偏离这个中心,微课就很可能重复“建设——闲置——浪费”

数学试卷讲评课通用教案

数学试卷讲评课通用教案 数学单元试卷讲评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系统回顾学过的知识,强化知识的薄弱环节;明确试卷存在的错误及原因、解题的方法及拓展。 2.课前学生独立订正——课上教师总体分析——师生互动,重点讲评、拓展。 3:树立严谨的学习态度,自觉查漏补缺,认真订正试卷错误。教学重点 1、教师根据学生试卷中较为普遍的问题,归纳、整理学生知识上的不足和答题方法、答题思路上的欠缺,使试卷分析更有针对性。 2、要求学生课前独立订正试卷,自己查漏补缺,最后确定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与考数42人及格数20,其中成绩较好的有;黄传腾、刘雨萌、葛德志。 (一)试卷整体分析 分析试卷: 1、检测题的形式与平常要求一致。 2、试卷的知识点分布,基础知识、知识的应用安排较合理。 3、难度系数偏低。 分析学生: 1、审题不够仔细,部分学生条件没看清就做题,很多学生将面积为a看成边长为a。 2、填空、选择部分做得较好,拓展部分问题较多。 (二)重点题目分析及知识拓展 第23题,考察知识点为已知两个非负数相加的等于零,则每个加数等于零,和二次根式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的问题,学生很多将二次根式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忘了‘审题不清。解题方法。

②第25题,这道题主要审清题意应该就没多在问题。题中说易证:CE=CF,很多同学把这个条件看成已知来证明。 第24题,对学生有难度,需要帮助。 (三)其余题目,学生讲评,教师适当补充。 小结:希望同学们认真订正,从中汲取经验,使知识和能力再上一个台阶。 (四)跟踪练习 教学反思 试卷讲评是教学中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为避免讲评“简单重复”和“高耗低效”,遵循先“生”后“师”,先“筛”后“讲”,既“点”又“面”,明“路”后“果”的方法来上好单元评析课。

微课在数学教学中设计与应用初探

微课在数学教学中设计与应用初探 王巧红甘肃省兰州市第八十三中学730070;王立龙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红山根小学730000 微课的兴起与发展源于信息与通迅技术快速发展与微时代的到来。随着微博、微广告、微电影、微信等“微”时代的到来,“微课”应运而生。“微课程是指在10分钟以内,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短小,能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黎加厚)。”微课起源于美国的可汗学院与翻转课堂,其形式与内容灵活多样。与传统课程相比,微课时间短、内容精、知识点突出,能 补充传统课堂学习内容并能有效开展非正式学习,并且微课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 移动设备为学习者提供碎片化、移动化学习,便于知识的传播与共享。 如何才能吸引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每一个知识点,最终形成完美的系统知识结构是我们在制作微课中要考虑的问题。 一、基于微课的短小精悍的特点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本质,我们在微课设计中主要遵循以下原 则 1.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微视频定位于学生自主学习就需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自主学习对学生的 约束力较差,稍不注意就走神,因此就需要微视频结构紧凑,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做到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程度。只有课程内容对学生有吸引力的情况下,学生才会主动学 习课程。 2.助学性原则。 微课要主题突出,内容短小,能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做到内容要聚焦,即一个微课 只讲解一个知识点,所有的内容都要为讲述这个知识点服务,视频背景要干净简洁,通过观 看微课程解决学生在课前反馈、学习目标、课堂学习、当堂检测、课后巩固、预习点拨等学 习各个环节遇到的问题,起到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3.整体性原则。 微课程为学生的高效自主学习而设计制作。它不仅是一种新资源类型,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 模式和学习方式。微课的设计是把完整的知识体系划分为零散的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来进行。它要求以微视频为主体,完整提供学生自主学习所需的一切学习资源。把每一个知识点串成 一门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微课在应用时通常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根据以上微课的 特点及设计原则,尝试应用微课这种新的教学手段,来讲解教学中的重难点、考点或作业题、考试真题、模拟题等一个个非常碎片化的知识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在自主学习中“解惑”。 二、通过近一年的学习尝试,有以下几点应用 1.突破重难点。 我们在学科知识体系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分解,微型化,即把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利用微课进行讲解,从而每个人都可以分享、学习这些微内容, 加强联通,构建个人知识网络。另外,对于学习能力弱的同学可以反复观看理解,再通过相 应问题的解决对数学思维方法加以提高。例如,在讲解“反比例函数”时,对参数K的几何意 义的理解,我们可以借“几何画板”或“玲珑画板”软件,把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变化与参数K的 意义通过图形变化演示出来,并加以讲解,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画面的直观感受

曹秀英高三数学试卷讲评课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试卷讲评课教案 21、设函数321()3 f x ax bx cx = ++(a b c <<),其图像在点(1,(1))A f 、(,())B m f m 处的切线斜率分别为0,a -。(1)求证:01b a ≤<;(2)设函数的递增区间为[,]s t ,求s t -的取值范围;(3)若当x k ≥时(k 是与a 、b 、c )无关的常数,恒有'()0f x a +<,试求k 的最小值。 分析:这是一道集函数方程不等式于一身的难得一见的好题。这道题获得满分的同学有宋黎佳、刘向前、刘凯强、郑乔宏、高宇航,对以上同学提出表扬。(大力表扬是亮点) 应用条件,可得到这样几个信息:a b c <<,202a b c c a b ++=?=--,2220am bm b +-=,做到这里做不下去了,找不到问题的突破口,怎么办?送给大家八个字:类比联想,划归转化。我们在考卷上看到的任何一个问题都不是孤立出现的,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肯定和我们所学所见相联系。遇见新问题要往老问题上划归。今天我们要解决的是一个求不等式的取值范围问题,我们一起来回忆我们之前学过的范围问题看如何建立不等式。 想不到看提示:类比联想,划归转化,温故知新,多元联系。 1、a b c <<,且0a b c ++=,求 c a 的取值范围;(将b 替换成a c --联立消元建立新不等式) 2、(2011浙江16)设,x y 为实数,若2241,x y xy ++=则2x y +的最大值是 。(均值、?直线曲线有交点、化成函数) 2010浙江15、设d a ,1为实数,首项为1a ,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满足01565=+S S 则d 的取值范围是 。 2a 12+9a 1d +10d 2+1=0,此方程有解,所以△=81d 2-8(10d 2+1)>0,得d >或d <- 2这道题在回答过程中学生遗忘较多,找不着方法,尤其是应用不等式由221415 x y xy xy ++=?≤ 222(2)448x y x xy y xy +=++≥,由上述两个式子得出28(2)5x y +≤ 这个不对,当场没反应过来,评论:对于学生答案是否正确应给予明示。

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

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2102 英文名称:Regional Anatomy 先修课程:系统解剖学 后续课程:外科学、内科学、诊断学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数:80学时;理论学时:实验学时: 80学时;上机学时: 课外实践:其他学时:考核性质:考试;学分:4.5学分; 一、课程简介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局部解剖学有了较大的发展。所以在讲授和指导操作中无论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要充分反映本学科新的学科水平。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人体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获得人体局部结构的位置、层次和毗邻关系的知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人体各局部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层次;掌握各个局部主要器官的位置和毗邻关系;熟悉各局部结构与临床的联系;培养独力解剖操作技能和观察方法。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得到有关的基本技能训练,为后期学习其它基础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坚实的形态学基础。 二、教学组织与方法 本课程在学院教务处和基础医学院统一组织下实施,任课教师按照制定的教学大纲和进度要求,组织安排教学活动。 教师每次课前讲清目的、方法和要求,课间指导操作,及时解决的发现问题,每次课结束前进行提问、讨论和总结。阶段性总结并进行辅导、答疑、批改绘图作业等,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独立操作、观察和分析能力。 根据局部解剖学操作性和实用性强的特点,全部安排在实验室分组进行,采取教师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并观察记录,辅以模型、挂图和电化教学等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加深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实验内容及要求 序号实验名称实验要求实验类型实验学时 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四实验五股前内侧区浅层 股前内侧区深层 膝前区、小腿前外侧区、踝和足背 臀部 下肢后部和足底 必做 必做 必做 必做 必做 验证性 验证性 验证性 验证性 验证性 4 4 4 4 4

科学微课教案

《风的成因》微课教案 作者信息 姓名邓庆昌 所教学科数学、科学所教学段小学 单位名称大悟县礼山学校 微课信息 主题名称风的成因 选题意图学生可以在课前预习中,通过观看视频,自己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进行制作并进行实验,初步探究风的成因。 内容来源人教版版科学六年级上册《风的形成》 适用对象小学六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能够选取合适的材料组装风的形成的模拟实验,并通过模拟实验,观察实验现 象,揭示风的成因。 教学用途课前预习课中讲解或活动 目的在于让学生课前观看视频,并模仿视频实地寻找相关材料与工具,自行开展制作与实验,为课堂探究提供证据。同时培养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进行科学小实验、小探究的习惯。 知识类型实验操作、理论讲授 制作方式(可多选)录屏演示文稿 预计时间(不超过10分钟) 微课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1.观察生活中与大自然中的风。 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感受风存在我们身边。 2.提出问题:风是怎么形成的引发学生思考,激发探究兴趣。 3.介绍模拟实验的实验材料以及组装方法。指导学生准备材料和制作。 4?做模拟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 5.结合画图分析,让学生明确现象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分析、理解实验现象。 6.进一步用蚊香验证并获得结论。明确科学结论。 设计:

自然界风的形成 一、教学设计说明 微课为人教版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指导学生了解自然界中风的形成过程,教学开始,激发学生对自然界风的探究欲望,形成对科学的兴趣进而为使学生能亲 身经历,能够选取合适的材料组装风的形成的模拟实验,并通过模拟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揭示风的成因。 二、微课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能相互配合协作完成探究活动,能根据模拟实验推想自然界风的成因。 2、学会做模拟实验,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 3、能初步用实验产生的结果来验证某种假设结论,并运用类比推想探讨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实验中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 三、微课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自然界风的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把模拟实验结论与自然界风的成因有机结合从而得出自然界风的形成原因。 四、微课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大胆猜想 1、播放自然界风的图片,弓I出问题:自然界中是谁有那么大的力量使空气流动起来

数学讲评课教学设计

试卷讲评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试卷中的典型错题以及针对性的拓展练习。 课型:讲评课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讲评,进一步巩固相关知识点。 2、分析试卷中的典型错题,寻找错误原因。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评,进一步巩固相关知识点;对典型错误的剖析、矫正、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答卷习惯。 教学重点:查找试卷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自身错误的原因和不足。 教学难点: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测试情况 我们进行了第一单元B的测试,我们班的整体情况是这样的:大部分同学完成的较好,只有个别同学还需要再接再厉。测试完了我们就要分析一下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哪些地方做得比较好,哪些地方是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重视的,以便于我们今后有更好的学习后面的内容。 自己在心里估算一下,大概在班里的什么位置。不过考得比较理想的可不能骄傲,可以把你的好方法告诉大家,没有考好的也不要灰心,想想自己错的原因在哪儿,下次注意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就行了。 二、自查自改 1、(1)首先由自己先订正一下错题,看看哪几道题是自己会做却失分的,并批注出错误的原因。(学生自己先订正一下试卷上的错题) (2)如果遇到不会或模棱两可的知识,可利用课本或小组讨论解决。 2、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的改正情况,适当点拨指导。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验证自己的改正情况,通过合作讨论解决知识性的错误。 三、典型试题讲解: 1、填空中的问题: 例题:试题2、 (1)典型错误:不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达。 (2)剖析:知识点掌握的不牢。 2、选择判断中的错误: 例题:试题三。3学生错误失分较多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点。 例题:试题四。2、3选错的较多,没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3、计算中的错误: 例题:试题一、口算大部分同学都能得满分。 试题五、竖式计算个别同学掌握不了笔算的方法,个别学生计算不细心。 4、应用题中的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