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图形认识初步全章学案

图形认识初步全章学案

图形认识初步全章学案
图形认识初步全章学案

七年级数学“先学后教”导学案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4·1·1 几何图形(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初步了解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能识别一些基本的几何体。

二、阅读思考

仔细阅读课本P116—1118页,了解什么叫几何图形;什么是立体图形;什么是平面图

形?

1、 统称为几何图形; 是立体图形; 是平面图形;

请你分别写出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各两个实例。

2、完成课本P118页思考;

三、尝试练习

1、课本P119页练习;P123-125页习题4.1第1、

2、3题

2、下列图形中,属于立体图形的有( )

①正方形;②圆;③棱柱;④球;⑤长方体;⑥圆柱;⑦六边形;⑧棱锥

A .①②⑦

B .③④⑤⑦ C

3、一个正方体的每个面分别标有数字1

,2, 3,4,5

,6.根据图中该正方体A,B,C三种 状态所显示的数字,可推出“?”处的数字是

四、交流展示 1、在组内讲解阅读思考,并交流。

2、在组内指定同学报答案,答案不同的先记下,最后交流展示。

3、教师巡视各组学习情况,并适时点拨或启发

五、当堂反馈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棱柱有两个互相平行,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面

B .棱锥除一个面外,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

C .圆柱的侧面可能是长方形

D .正方体是四棱柱,也是六面体

2、课本P125页习题4.1第7、8题。

3、如图,左面的几何体叫三棱柱,它有五个面,

9条棱,6个顶点,中间和右边的几何体分别是四棱

柱和五棱柱。

(1)四棱柱有 个顶点, 条棱, 个面;

(2)五棱柱有 个顶点, 条棱, 个面;

(3)你能由此猜出,六棱柱、七棱柱各有几个顶点,几条棱,几个面吗?

(4)n 棱柱有几个顶点,几条棱,几个面吗?

六、反思小结

1、立体图形、平面图形与几何图形的关系是什么?

2、请举出生活中一些类似于棱柱、圆柱、圆锥及球的物体的名称(各举三例)

4·1·1 几何图形(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相应的几何体。

二、阅读思考

仔细阅读课本P119—120页,了解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如何转化为平面图形的问题? 1、对于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常把它们转化为平面图形来。方法主要有两种:(1)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往往会得到不同形状的;(2)有些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的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开成。(展开图)

2、完成课本P119—120页探究;

三、尝试练习

1、课本P120页练习第1、2题;P124-125页习题4.1第5、6、9、10题

2、三棱柱从正面看是,从上面看是,从左面看是。

3、圆锥的底面是,它的侧面展开图是。

4、下列哪个图是三棱柱的平面展开图

四、交流展示

1、在组内讲解阅读思考,并交流。

2、在组内指定同学报答案,答案不同的先记下,最后交流展示。

3、教师根据各小组交流展示情况,重点讲解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分别是什么图形。

五、当堂反馈

1、课本P125-126页习题4.1第11、1

2、13题。

2、如图所示圆柱,从正面看,从上面看

是,从左面看是。

3、下列图形是正方体的展开图形的有(填序号)。

六、反思小结

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有何关系?如何转化?

2、你能把一个正方形纸片折叠成一个三棱锥吗?试试看。

4·1·2 点、线、面、体

一、学习目标

了解点、线、面、体的概念;理解点运动成线,线运动成面,面运动成体;感受点成线,线成面,面成体,形成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

二、阅读思考

仔细阅读课本P121—123页,了解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1、包围着体的是,可分为和两种。

2、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3、用运动的观点来理解点、线、面、体、点动成,动成,动成体。

4、长方形纸片绕它的一边旋转得到,这说明。

三、尝试练习

1、课本P122页练习题第1、2题。

2、下列现象能说明“面动成体”的是()

A.旋转一扇门,门在空中运动的痕迹 B.扔出一块石子,石子在空中飞行的路线

C.跳绳时,绳在空中划过的痕迹 D.汽车雨刷在档风玻璃上画出的痕迹

3、将三角形绕直线旋转一周,可以得到圆锥体的图是()

四、交流展示

1、在组内讲解阅读思考,并交流。

2、在组内指定同学报答案,答案不同的先记下,最后交流展示。

3、教师根据各小组交流展示情况,重点讲解由面动成体。

五、当堂反馈

1、将一个直角三角形绕它的最长边(斜边)旋转一周,得到的几何体是()

A. B. C D.

2、下面图中几何体是由几个面围成的?面与面相交成几条线?它们是直线还是曲线?

六、反思小结

由某一个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会得到怎样的立体图形?

4·2 直线、射线、线段(一)

一、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和它们区别,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

2、掌握直线公理和相交直线的概念,学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二、阅读思考

仔细阅读课本P128—129页,了解直线、射线、线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过一点能画几条直线?过两点能画几条直线?过三点呢?

2、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有哪些方法?

3、什么叫点在直线上及直线外,并画图说明。

4、怎样规定两直线相交以及什么是交点?

三、尝试练习

1、把线段向一方无限延伸得到,向两方无限延伸得到。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延长直线AB B.延长射线OA C.延长线段AB到C,使AB=BC

D.反向延长射线OA到P,使OP=OA

3、根据下列要求画图。

(1)画线段AB;(2)画射线OA,射线BO

(3)在线段AB上取点C,射线OA上取一点D(D不与点

A重合)画直线CD交射线BO于E

4、课本P129页练习;P132页习题4.2第2题

四、交流展示

1、在组内讲解阅读思考,并交流。

2、在组内指定同学报答案,答案不同的先记下,最后交流展示。

3、教师巡视各组学习情况,并适时点拨或启发

五、当堂反馈

1、下列图形中能相交的图形是( ).

A B C D

2、分别按下列语句画出图形:

(1)直线EF经过点D,点C不在直线EF上;(2)线段AB、CD相交于点B

(3)P是直线a外一点,过点P有一条线段b与直线a不相交

(4)P是直线外a的一点,过点P有一条直线b与直线a不相交

3、课本P132页习题4.2第3、4题

六、反思小结

两直线相交有一交点,三直线相交最多有几个交点?四条直线呢?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4·2 直线、射线、线段(二)

一、学习目标

1、会比较线段的大小,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

3、掌握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

二、阅读思考(时间约15—20分钟) 仔细阅读课本P130—132页,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及两点间距离的概念

1、什么叫线段的中点?

若点C 把线段AB 分为AC 、BC ,当 时,点C 叫做AB 的中点。

2、如图,如果D 为AB 中点,则AD= = AB

3、如图当AM=MN=NB 时,则 叫线段AB 的三等分点。

4、如图,当C 、D 为线段AB 的三等分点时,

则AC= = = 3

1 5、两点的所有连线中, 最短,简单说成:

6、 叫做两点的距离。

三、尝试练习

1、 如图,BC <AB +AC 的

理由是

2、课本P131页练习;P133页习题4.2第6、7题

3、如果点M 在线段AC 上,下列各表达式中能表示点M 是线段AC 中点的有( )

AM=MC ;AM=AC ;AC=2AM ;AM +MC=AC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如图,在公路两旁有两个村庄A 、B ,若两村要

在公路上合修一个仓库P ,使它到A 、B 两个村子距离之

和最小,请在公路上找出点P 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四、交流展示

1、在组内讲解阅读思考,并交流。

2、在组内指定同学报答案,答案不同的先记下,最后交流展示。

3、教师巡视各组学习情况,并适时点拨或启发

五、当堂反馈

1、如图,从A 城市出发,经过C 城市,最后到达B 城市,最近的路程是( )

A .A —C —P —

B B .A —

C —M —B

C .A —C —O —B

D .A —C —N —B

2、已知线段AB ,延长线段AB 到C ,使BC=3

2AB ,反向延长线段AB 到D ,使A 为DB 的中点,若AB=6cm ,求:CD 的长。

3、课本P133页习题4.2第5、8、9、10题

六、反思小结

两点间线段与两点间距离的区别与联系?

4·3·1 角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角的静态定义和动态描述,经历平角、周角的形成过程,会用合适的方法表示

角。

2、了解角度制及其进制、换算。掌握度、分、秒之间的数量关系。

二、阅读思考

仔细阅读课本P136—137页,了解角度制及其进制的关系。

1、角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角的表示有哪些方法?

2、1°、1′、1″是怎么划分的?

3、1周角= °,1平角= °,1°= ′,1′= ″

三、尝试练习

1、课本P138页练习题第1、

2、3题。

2、下列关于角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B.两条直线相交组成的图形叫做角C.两条有公共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D.从同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3、如图,下列表示∠β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C B.∠D

C.∠ADB D.∠BAC

4、15°= ′= ″;12.5°= ′= ″;37°15′= °。

四、交流展示

1、在组内讲解阅读思考,并交流。

2、在组内指定同学报答案,答案不同的先记下,最后交流展示。

3、教师根据各小组交流展示情况,讲解角的多种表示方法的知识。

五、当堂反馈

1、关于平角、周角的说法正确的是()

A.平角是一条直线 B.反向延长射线OA,就形成一个平角

C.周角是一条射线 D.两个锐角的和不一定小于平角

2、45°= 直角= 平角= 周角

3、若时钟表示的时间为5点15分时,时钟的时针和分针所成的锐角是_____°。

4、如图所示:

(1)∠1和∠B是否表示同一角?为什么?

(2)要表示∠1还可以怎样表示?

(3)∠ABC和∠B是否表示同一角?

4、课本P143页习题4.3第1、2题

六、反思小结

角有几种表示方法?角的度量是以什么为单位的?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一)

一、学习目标

1、使学生通过联想线段的大小的比较方法,找到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2、会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用叠合法和度量法进行角的大小比较;

3、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角的平分线,能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

二、阅读思考

仔细阅读课本P138—139页,了解角平分线的概念及性质。 1、

说出角比较大小的两种方法?

2、 叫做角的平分

线

3、怎样画一个角的平分线?

三、尝试练习

1、 课本P140页练习题第1题。P143页习题4.3第4、6题

2、 估计如图中∠1与∠2的大小关系?并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检验。

3、把一副分别含30°、45求∠ADC 、∠ABC 、∠A 、∠C 的度数,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4、如图(3),若∠BOC=60°,OE 、OD 分别为∠AOC 、∠BOC 的角平 分线,则∠EOD=_______,∠COE=_______,∠BOE 的角平分线是_______. 四、交流展示 1、在组内讲解阅读思考,并交流。

2、在组内指定同学报答案,答案不同的先记下,最后交流展示。

3、教师根据各小组交流展示情况,讲解角的大小比较有几种方法。

五、当堂反馈(时间约5—10分钟)

1、如图填空:(用“>、=、<”填空)

①∠AOC= +

②∠AOB= - = - 。

③若∠AOC=∠BOD ,则∠AOB ∠COD 。

2、如图,OC 是∠BOD 的平分线,OB 是∠AOD 的平分线,

且∠COD=30°,求∠AOC 的度数。

3、课本P144页习题4.3第10题

六、反思小结

1、角的大小比较方法有哪几种?它和线段的大小的比较方法有何异同?

2、什么是角的平分线?它是线段、射线还是直线?怎样画一个角的平分线?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二)

一、学习目标

学会度、分、秒的相互转化,并能解决角度的四则运算问题。

二、阅读思考

仔细阅读课本P140页例1、2,学会解决角度的四则运算问题。

1、 1°= ′;1′= ″;1°= ″

D

C

A B

(3)O E

2、1周角= 平角= 直角

三、尝试练习

1、时针每分钟转,分钟每分钟转

2、57°36′42″= °,8.53°= °′″

3、若∠1=75°24′,∠2=75.3°,∠3=75°18′,则()

A.∠1= ∠2 B.∠2=∠3 C.∠1=∠3 D.以上都不对

4、如图,已知∠AOC=∠BOD=78°,∠BOC=35°,

则∠AOD的度数为()

A. 86° B.156° C.121° D. 113°

5、课本P140页练习第2、3题;P143页习题4.3第3题。

四、交流展示

1、在组内讲解阅读思考,并交流。

2、在组内指定同学报答案,答案不同的先记下,最后交流展示。

3、教师根据各小组交流展示情况,讲解角度的四则运算问题。

五、当堂反馈

1、课本P144-145页习题4.3第11、14、15题

2、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A.0.25°=900″ B.1.5°=90′ C.1000″=

?

?

?

?

?

18

5

D.125.45°=125.45′

3、计算:

(1)37°48′+45°36′(2)84°40′30″-47°52′53″

(3)180°-48°39″-67.56°(4)57°32′×3-78°15′39″÷3

六、反思小结

如何把度、分、秒化成度?又如何把度化成度、分、秒?

4·3·3 余角和补角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余角、补角的概念及其性质,并能应用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

2、了解方位角的有关概念,会画出方位角。

二、阅读思考

仔细阅读课本P141—143页,了解余角和补角之间的关系。

1、什么样的两个角互余?互余的两个角大小有何限制?

2、什么样的两个角互补?互补的两个角大小有何限制?

3、 已知一个角为α,则它的余角为 ,补角为

4、 ∠1与∠2互补,∠3与∠4互补,而∠1=∠3,则∠2与∠4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5、 怎样画方位角?

三、尝试练习

1、已知∠α=35°16′,它的余角为 ,补角为 ,它的补角比余角大

2、若∠1+∠2=90°,∠1+∠3=90°,那么∠2 ∠3(填“=”、“>”或“<”) 理由是 。

3、一个角的余角是它的补角的5

2,则这个角的度数是 。 4、若A 看B 的方向是北偏西23°,则B 看A 的方向是( )

A .南偏东23°

B .南偏西23°

C .南偏东67°

D .南偏西67°

5、课本P141页练习;P144页习题4.3第7、8、9题。

四、交流展示

1、在组内讲解阅读思考,并交流。

2、在组内指定同学报答案,答案不同的先记下,最后交流展示。

3、教师根据各小组交流展示情况,讲解余角及补角的性质。

五、当堂反馈

1、互余的两个角一定都是锐角,对吗?互补的两个角可能是怎样的角?

2、如图,A 、O 、B 三点在一直线上,∠AOC=90°,∠DOE=

90°,则∠AOD +∠COD= ,∠COD +∠COE= ,可得∠AOD

∠COE ,∠COD 的余角是 ,∠AOD 的补角是 ,∠COD

的补角是 。

3、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的3倍大10°,则这个角

= 。

4、甲从A 地出发向北偏东30°方向走40米到达点B ,乙从A 地出发向南偏东60°方

向走30米到达点C 。(1)用1厘米表示10米,画出示意图;(2)试求出∠BAC 的度数;(3)估算出甲、乙两人相距多少米。

5、课本P144页习题4.3第12、13题。

六、反思小结

如何区分余角、补角及方位角?它们有什么性质特征?

《图形认识初步》适应性单元练习

(完成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座号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教科书是长方形 ②教科书是长方体,也是棱柱 ③教科书的表面是长方形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2、右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 )

3、如图

2,四个图形是由立体图形展开得到的,相应的立体图形顺次是( )

A .正方体、圆柱、三棱柱、圆锥

B 。正方体、圆锥、三棱柱、圆柱

C .正方体、圆柱、三棱锥、圆锥

D 。正方体、圆柱、四棱柱、圆锥

4、下列图形中,是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是( )

A B C D

5、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直线比射线长

B 、射线比线段长

C 、过三点一定能作三条直线

D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6、左边的图形绕着虚线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是由右边的( ).

A .

B .

C .

D .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AP=2

1AB ,则P 是AB 的中点 B 、若AB =2PB ,则P 是AB 的中点 C 、若AP =PB ,则P 为AB 的中点 D 、若AP =PB=2

1AB ,则P 是AB 的中点 8、下列四个图中的线段(或直线、射线)能相交的是( ) 1()C D

2()C D 3()C D

4()C D B

A.(1)

B.(2)

C.(3)

D.(4)

9、5点整时,时钟上时针与分钟之间的夹角是( )

A 、210°

B 、30°

C 、150°

D 、60° 10、在海上,灯塔位于一艘船的北偏东40度方向,那么这艘船位于这个灯塔的( ) A B C D

A、南偏西50度方向

B、南偏西40度方向

C、北偏东50度方向

D、北偏东40度方向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

11、在△ABC中,小志发现AB+AC>BC,请你说出他的理论根据:

12、在墙壁上固定一根木条,至少要订根铁钉,其中的道理是。

13、线段AB=8cm,C是AB的中点,D是BC的中点,则A、D两点间的距离是_____cm。

14、已知点A、B、C三个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若线段AB=8,BC=5,则线段AC=_______。

15、如图, BC=4cm,BD=7cm,且D是AC的中点,则AC=________。

16、已知:如图,,直线CD经过点O,

,则∠BOD=

17、将线段AB延长至C,使BC=

3

1

AB,延长BC至点D,

使CD=

3

1

BC,延长CD至点E,使DE=

3

1

CD,若CE=8㎝,则AB=。

18、正方体的每一面不同的颜色,对应着不同的数字,将四个这样的正方体如图拼成一个水平放置的长方体,那么长方体的下底面数字和为

三.解答题(共46分)

19、计算(每题1分,共6分):

(1)30.26°=____ °____′____″;(2)18°15′36″ =____ __ °;

(3)36°56′+18°14′=____ ;(4)108°- 56°23′ =________;

(5)27°17′×5 =____ ;(6)15°20′÷6 =____ (精确到分)

20、如图,(10分)

⑴过点P画直线MN ∥AB;(1分)

⑵连结PA、PB;(2分)

⑶过B画AP、AB、MN的垂线,垂足为C、D、E;(3分)

⑷过点P画AB的垂线,垂足为F;(1分)

⑸量出P到AB的距离≈______(厘米)(精确到0.1厘米)(1分)

C

A D B

量出B到MN的距离≈______(厘米)(精确到0.1厘米)(1分)

⑹由⑸知P到AB的距离____B到MN的距离(填“<”或“=”或“>”)(1分)

21、(6分)一个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的4倍还多15°,求这个角的度数。

22、(7分)已知:如图,∠AOB=75°∠AOC=15°,

OD是∠BOC的平分线,求∠BOD的度数。

23、(8分)线段4

AB cm,延长线段AB到C,使BC = 1cm,再反向延长AB到D,使AD=3 cm,E是AD中点,F是CD的中点,求EF的长度。

24、(9分)甲从A地出发向北偏东30°方向走40米到达点B,乙从A地出发向南偏东60°方向走30米到达点C。

(1)用1厘米表示10米,画出示意图;

(2)试求出∠BAC的度数;

(3)估算出甲、乙两人相距多少米。

B

A

C

D

九年级数学第26章反比例函数导学案

第26章反比例函数导学案 26.1.1反比例函数(31) 课型:编者: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学习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学习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回忆什么叫做函数?什么是正比例函数、什么是一次函数?它们的一般形式是怎样的?·一般地,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x的每个确定的值,y都有的值与之对应,则称x为,y是x的 . 2、我们学过哪些函数,它们分别是怎样定义的? ?一般地,形如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叫做比例系数。 ?一般地,形如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一般地,形如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二、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P2“思考” 自学提纲: 探究一:下列问题中,变量间具有函数关系吗? 探究二:如果有,它们的解析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探究三:尝试给反比例函数下定义,并指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1、京沪铁路全程为1463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为v(km/h)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h)的变化而变化。 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 2 m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单位:m)随宽x (单位:m) 的变化而变化。 3、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4 10平方千米,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s(单位:平方千米/人)随全市总人口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 以上三个函数的共同点: 归纳:一般地,形如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探究四:请说一说例1的解题思路。 三、练一练

第九章 反比例函数复习学案

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 象限; ,y 随着x 。 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 象限;在 ,y 随着的增大而 。 第九章 反比例函数复习学案 【知识点 1】反比例函数 1、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形如_________( )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其中x 是______,_______是_______的函数,k 是________ 2、 反比例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分式为0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练习】 1、下列函数中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的有( )个 (1)x a y =(2)xy = -1 (3)11 +=x y (4)13y x = A 、1 B 、2 C 、 3 D 、4 2、函数5 2)2(--=a x a y 是反比例函数,则a 的值是( ) A 、-1 B 、-2 C 、2 D 、2或-2 【知识点 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注意: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称图形。 【基础练习】 1、若x k y 1 += 的图像经过(-1,3),则k =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一个反比例函数,使它的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函数2 5 (1)m y m x -=+是反比例函数,且图像在每一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则 m 的值是______ 4、正比例函数5y x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0)k y k x =≠的图象相交于点A (1,a ),则k =________. 【知识点 3】反比例函数性质的应用 【基础练习】 1、若点(1x ,1y )、(2x ,2y )和(3x ,3y )分别在反比例函数2 y x =- 的图象上,且1230x x x <<<,则下列判断中准确的是( ) A .123y y y << B .312y y y << C .231y y y << D .321y y y << 2、反比例函数x y 6 = 图象上有三个点)(11y x ,,)(22y x ,,)(33y x ,,其中3210x x x <<<,则1y ,2y ,3y 的大小关系是 ( ) A .321y y y << B .312y y y << C .213y y y << D .123y y y << 3、一次函数1y kx b =+ 和反比例函数k =y x 的图象, 观察下列图象,写出当k ax b x +>时, x 的取 值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 4】反比例函数k 的几何意义 【基础练习】 1.已知点P 是反比例函数 图象上的一点,PD ⊥x 轴于D .则△POD 的面积为__________. 2y x =

(完整版)反比例函数教案

9.1 反比例函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进而识别反比例函数; (2)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概括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过程,体会反比例函数来源于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反比例函数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体会到函数是描 述变量间对应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 (2)通过学习反比例函数,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探索的能 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在小学里学过的,两个变量满足什么条件时成反比例关系吗?你能写出下列例子中的等式吗? 1.当路程s 一定时,时间t 与速度v的关系 2.当矩形面积S一定时,长a与宽b的关系 3.当三角形面积S 一定时,三角形的底边y 与高x的关系 学生通过回忆已学知识回答:如果两个量x和y满足xy=k(k为常数, k ≠0)那么x、y就成反比例关系. 现在我们来看生活中的例子。 活动一汽车从南京出发开往上海(全程约300km),全程所用的时间t(h)随着速度v(km/h)的变化而变化。 (1)你能用含v的代数式表示t吗?

(2)利用(1)的关系式完成下表: 随着速度的变化,全程所用时间发生怎样的变化? (3)时间t是速度v的函数吗? (4)时间t是速度v的一次函数吗?是正比例函数吗? 引导学生回忆函数、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有关的概念,引出新知:反比例函数. 二、引导学生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表达式 活动二用函数关系式表示下列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1.一个面积是64002 m的长方形的长a(m)随宽b(m)的变化而变化,则a与b的关系式为_____. 2.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 km,某列车平均速度为v(km/h),全程运行时间为t(h),则v与t的关系式为_____ 3.已知三角形的面积是8,它的底边长y与底边上的高x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 4.实数m与n的积是—200,m与n的关系式为_____ 【讨论、交流】 1. 函数关系式 6400 a b =、 1463 v t =、 16 y x =、 200 m n =-具有什么共同特征? 2它们与正比例函数关系式有什么不同? 3.你能仿照y=kx的形式表示一下上面函数的一般形式吗? 结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一般的,形如 (k为常数,k ≠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k是比例系数。 注:(1)有时反比例函数也写成y=1 kx-或k=xy的形式. (2)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完整版)第26章_反比例函数_全章教案

10 26.1.1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2 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二、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电流I、电阻R、电压U 之间满足关系式U=IR ,当U =220V 时,1)你能用含有R的代数式表示I 吗? 2)利用写出的关系式完成下表: 当R 越来越大时,I 怎样变化?当R 越来越小呢? (3)变量I 是R 的函数吗?为什么? 概念:如果两个变量x,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 k(k为常数,k 0)的形x 式,那么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 不能为零。 (二)、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1. 一个矩形的面积为20 cm2,相邻的两条边长分别为xcm 和ycm 。那么变量y 是变量x 的函数吗?为什么? 2. 某村有耕地346.2 公顷,人数数量n 逐年发生变化,那么该村人均占

2 有耕地面积 m (公顷/人)是全村人口数 n 的函数吗?为什么? 三)、举例应用 创新提高: 例 1 . (补充) 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 y 3x (2) y 2 (3) xy = 21 x (4)y 5 (5) y 1 3 x 2 x 例 2 . (补 充) 当 m 取什么值时,函数 y 2 (m 2)x 3 m2是反比例函数? (四)、随堂练习 1 .苹果每千克 x 元,花 10 元钱可买 y 千克的苹果,则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 系式 为 2.若函数 y (3 m )x 8m2是反比例函数,则 m 的取值是 (五)、小结:谈谈你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反比例函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大家应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知识, 注意挖掘问题中变量的相依关系及变化规律,逐步加深理解。 26.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 教学目标

九年级数学上册 反比例函数全章学案(无答案)配套练习讲解(无答案) 北师大版

反比例函数概念 1、写出函数关系式,找出共同点, (1)长方形的面积为122 cm ,设一边为xcm,邻边为ycm ,则x 与y 的函数关系式为:y= . (2)京沪线铁路全长为1463,乘坐某次列车所用的时间t 与该次列车平均速度v 的函数关系为: . (3)已知工程队承包一项工程,写出工程效率v 与完成时间之间t 的函数关系式为: . 上述三个函数是一次函数吗? 2、记住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k x (k ≠0)的形式,那么我们称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 引导学习——概念的巩固与应用 3、下列函数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其k 值为多少? ①5y x = ②33y x =- ③ 25y x -= ④y =⑤1 32y =? ⑥1 2y -=- ⑦1 2y x -= ⑧14xy = ⑨ y=5-x ⑩ 33 y x -= 4、例题 例1 已知( ) 22 1 2m m y m m x +-=+ (1) 当m 为何值时,y 是x 的正比例函数? (2) 当m 为何值时,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 解: 例2已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当x=3时,y=4求:当x=1时,y 的值. 四、检测: 反比例函数练习题第一课时[A 组] 1、下列函数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

(1)y=-3x ; (2)y=2x+1; (3) y=-x 2 ;(4)y=3(x-1)2+1; 2、下列函数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x 为自变量)?说出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 (1) x y 1 - = ;(2)xy=12 ;(3) xy=-13 (4)y=3x 3、列出下列函数关系式,并指出它们是分别什么函数.说出比例系数 ①火车从安庆驶往约200千米的合肥,若火车的平均速度为60千米/时,求火车距离安庆的距离S(千米)与行驶的时间t(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②某中学现有存煤20吨,如果平均每天烧煤x 吨,共烧了y 天,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4、.已知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00立方厘米,它的长是ycm ,宽是5cm ,高是xcm . 写出用高表示长的函数式; 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当x =3cm 时,求y 的值 5、已知y 与x 成反比例,并且x =3时y =7, 求:(1)y 和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当 1 3x = 时,求 y 的值 (3)y =3时,x 的值。 7、写出一个经过点(-3,6)的反比例函数 你还能写出另外一个也经过点(-3,6)的双曲线吗? 8、当m 为何值时,函数224 -= m x y 是反比例函数,并求出其函数解析式. 9、已知y 成反比例,且当4b =时,1y =-。 求当10b =时,y 的值。 10、若()2 31 1m m y m x ++=+是反比例函数,求m 的值. 11、已知函数k y x = (k ≠0)过点()1,3-,求函数解析式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反比例函数(教案)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 26.1 反比例函数 26.1.1 反比例函数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2.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过程中,体会反比例函数来源于生活实际,并确定其解析式. 【情感态度】 经历反比例函数的形成过程,体验函数是描述变量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难点】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乘坐某次列车所用时间t(单位:h)随该次列车平均速度v(单位:km/h)的变化而变化,速度v和时间t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式表示? 【教学说明】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交流,予以回答.教师应关注学生能否正确理解路程一定时,运行时间与运行速度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否正确列出函数关系式,对有困难的同学教师应及时予以指导.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问题1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 m2的长方形草坪,草坪的长为y (单位:m)随宽x(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你能确定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 问题2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 68 ×104平方千米,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S(单位平方千米/人)随全市人口 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则S与n的关系式如何?说说你的理由. 思考观察你列出的三个函数关系式,它们有何特征,不妨说说看看. 【教学说明】学生相互交流,探寻三个问题中的三个函数关系式,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三个函数的特征,找出其共性,引入新知. 反比例函数:形如y =k x (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 y是x的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反比例函数全章导学案

26.1 反比例函数
学习目标: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并会确定反比例函数式中的比例系数 k ;
2.能判断一个给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 析式 重点、难点: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学习过程
一.【预学提纲】初步感知、激发兴趣
1. 形如
的函数叫正比例函数,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2.举出几组在小学中学过的成反比例的两个变量?
3.阅读课本的思考和交流,体会实际问题中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观察其函数解析式的共同
特点,形如
的函数叫反比例函数;其中, k 叫
,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
4.你觉得确定反比例函数中的比例系数 k 要注意什么?
5.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除了像定义中可以表示成 y k ,还可以将其变形表示成________ x
二.【预学练习】初步运用、生成问题 1. 底边为 5cm 的三角形的面积 y(cm2)随底边上的高 x(cm)的变化而变化,则其中两个变
量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
2. 已知 y 和 x 成反比例,且当 x 1时, y 2 ,则该函数的表达式为( )
A. y 2x
B. y 1 x 2
C. y 2 x
D. y 1 x 2

3. 当 a=
时,函数
y
1 xa
是反比例函数?
三.【新知探究】师生互动、揭示通法
问题 1. 下列关系式中 y 是 x 的反比例函数吗?如果是,比例系数是多少?
(1) y 4 x
(2) y 1 4x
(3) y x 1
(4) xy 2011
(5) y 2 x 1
(6) y 2 1 x
问题 2. 若函数 y (m 2)xm2 3 是反比例函数,求出 m 的值并写出该函数解析式.
问题 3.写出下列函数关系式,并确定它们是否是反比例函数?
⑴矩形的周长 18 ㎝是随着较短的边 x (㎝)与较长的边 y (㎝)的变化而变化; ⑵实数 x 与 y 互为倒数, y 随着 x 的变化而变化;
四.【解疑助学】生生互动、突出重点
k 3
问题 4.当 k _______ 时,函数 y (2k 1)x 2 是反比例函数. 问题 5.按每分钟 xL 的速度向容积为 150 L 的水池中注水,注满水池需 y min .写出 y 与 x 的关系式,并判断此关系是不是反比例关系?如果是,请指出比例系数 k 的值.
五.【变式拓展】能力提升、突破难点
问题
6.已知
y
y1
y2
,其中
y1 与
x
成正比例,y 2

x
成反比例,并且当
x
2 时,y
9 2

当 x 1时, y 3 ,求 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

第26章反比例函数全章导学案(共7份)

赣州一中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数学导学案 26.1 反比例函数 【学习目标】 1.会识别相关量之间的反比例关系,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确定简单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式. 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类比、归纳,培养学生的能力,并体会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理解和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学习难点】反比例函数的建模,能列出实际问题中反比例关系式.. 【学习过程】 一、课前导学:预习课本第1页至第3页,完成下列问题: 1.我们形如 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当 时,又叫做正比例函数. 2.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问题1:(1)京沪线铁路全长1 463km ,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km/h?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问题th 的变化而变化,其关系可用函数式表示为: (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 000m 2 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m 随宽xm?的变化而变化,可用 函数式表示为 (3)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 1.68×104km 2 ,人均占有的土地面 积Skm 2 /人,随全市总人口n 人的变化而变化,其关系可用函数式表示为 . 问题2上述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答: . 4.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一般的,形如 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 y 是函数学.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的一切实数. 5.下列哪个等式中的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 6.已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当x=2时,y=6.写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求当x=4时,y 的值. 7.若y 与x 成正比例,z 与y 成反比例,则x 与z 之间成______________关系. 8.已知y 与(2x+1)成反比例,且x=1时,y=2,那么当x=0时,y 的值是 二、 合作、交流、展示: 1.比例函数的意义: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y= x k 反比例函数的变形形式:(1)xy=k (2)1 -=kx y 2.例题1.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3 x y = (2)x y 2-= (3)xy =21 (4)25+=x y (5)x y 23- = (6)31 +=x y (7)y =x -4 例题2.当m 取什么值时,函数2 3)2(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 例题3(拓展提升).已知函数y =y 1+y 2,y 1与x 成正比例,y 2与x 成反比例,且当x =1时,y =4;当x =2时,y =5 (1)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2)当x =-2时,求函数y 的值 归纳总结: 注意y 1与x 和y 2与x 的函数关系中的比例系数 ,故不能都设为k , 要用 的字母表示。 三、巩固与应用: 1已知函数y=(m+2)x |m |- 3是反比例函数,则m 的值是 .. 2.已知y=y 1-y 2,y 1与x 成反比例,y 2与x -2成正比例,并且当x=3时,y=5; 当x=1时,y=-1.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下列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属于反比例函数关系的有( ) ①当路程s 一定时,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v 与行驶时间t 之间的关系; ②当电压U 一定时,电路中的电阻R 与通过的电流强度I 之间的函数关系; ③当矩形面积S 一定时,矩形的两边a 与b 之间的函数关系; ④当受力F 一定时,物体所受到的压强p 与受力面积S 之间的函数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一张一百元的新版人民币把它换成50元的人民币,可得几张?换成10元的人民币可得几张?依次换成5元,2元,1元的人民币,各可得几张?换得的张数y 与面值x 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请同学们填表: 换成的面值x(元) 50 20 10 5 2 1 换成的张数y(张) (1)用含有x 的代数式表示y. (2)换成的面值x 会怎样变化呢?变量y 是x 的什么函数?为什么? 四、小结: 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2.列出实际问题中反比例关系式 五、作业:必做:课本第3页; 选做:《作业精编》相应练习 赣州一中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数学导学案 ()()()(). 5 18;57;76;3652x y x y xy x y ==-=+-=()()()(). 24;23;4.02;51====xy x y x y x y

第26章反比例函数全章教案

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 26.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二、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电流I 、电阻R 、电压U 之间满足关系式U=IR ,当U =220V 时, (1)你能用含有R 的代数式表示I 吗? (2)利用写出的关系式完成下表: 当R 越来越大时,I 怎样变化?当R 越来越小呢? (3)变量I 是R 的函数吗?为什么? 概念:如果两个变量x,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0(≠=k k x k y 为常数,的形式,那么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 不能为零。 (二)、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1.一个矩形的面积为202cm ,相邻的两条边长分别为x cm 和y cm 。那么变量y 是变量x 的函数吗?为什么? 2.某村有耕地346.2公顷,人数数量n 逐年发生变化,那么该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m (公顷/人)是全村人口数n 的函数吗?为什么? (三)、举例应用、创新提高: 例1.(补充)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3 x y = (2)x y 2- = (3)xy =21 (4)2 5+=x y (5)31+=x y 例2.(补充)当m 取什么值时,函数2 3)2(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 (四)、随堂练习 1.苹果每千克x 元,花10元钱可买y 千克的苹果,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 系式为 2.若函数2 8)3(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则m 的取值是 (五)、小结:谈谈你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四、教学反思: 反比例函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大家应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

第17章 反比例函数 导学案

课题17.1.1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学习目标: 1.会识别相关量之间的反比例关系,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确定简单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式. 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类比、归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体会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重点:反比例函数意义的理解. 难点:反比例函数的建模. 学习过程 一、 预习新知 1、 阅读课本第39页至40页的部分,完成以下问题. 问题:(1)京沪线铁路全长1463 km ,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 km/h?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 h 的变化而变化, 其关系可用函数式表示为: (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 000 m 2 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 m 随宽x m?的变化而变化,可用函数式表 示为 (3) 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 km 2,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S km 2 /人,随全市总人口n 人的变化而变化, 其关系可用函数式表示为 . 2、合作探究 分析 上述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都有y=k x 的形式,其中k 为常数. 归纳 一般地,形如y= k x (k 为常数,且k?≠0)?的函数称为 。 注意 在y= k x 中,自变量x 是分式 k x 的分母,当x=0时,分式 k x 无意义,所以x?的取值范围 二、课堂展示 【例1】 已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当x=2时,y=6. (1)写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2)求当x=4时y 的值. 例2. 若反比例函数y= k x 与一次函数y=2x-4的图象都过点A (m ,2). (1)求点A 坐标. (2)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三、随堂练习 1.写出下列函数关系式,并指出它们各是什么函数 (1)平行四边形面积是24 cm 2 ,它的一边长x m 和这边上的高h cm 之间的关系是 . (2)小明用10元钱去买同一种菜,买这种菜的数量m kg 与单价n 元/kg?之间的关系是 (3)老李家一块地收粮食1000 kg ,这块地的亩数S 与亩产量t kg/亩之间的关系是 2.若y 是x-1的反比例函数,则x 的取值范围是 3.若y=1 1n x -是y 关于x 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式,则n 是 4.把xy=-1化为y= k x 的形式,其中k= 5.指出下列函数关系式中,哪一个成反比例函数关系,并指出k 的值. (1)y=- 3 x (2) (3) 2y x =1 (4) (5) (6)y= 2 1x 6.已知y 是2x 的反比例函数,当x=1 2 时,y=1. (1)求y 与2x 的函数关系式; (2)当x=- 1 4时,求y 的值; (3)当y=-1 2 时,求x 的值. 7.若y 与x 3 成反比例,且x=2是y=14 . (1)求y 与x 3 的函数关系式; (2)求y=-16时x 的值. 四、当堂检测 1.苹果每千克x 元,花10元钱可买y 千克的苹果,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2.若函数 2 8)3(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则m 的取值是 3.矩形的面积为4,一条边的长为x ,另一条边的长为y ,则y 与x 的函数解析式为 4.已知y 与x 成反比例,且当x =-2时,y =3,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当x =-3时,y = 5.已知函数y =y 1+y 2,y 1与x +1成正比例,y 2与x 成反比例,且当x =1时,y =0;当x =4时,y =9,求当x =-1 时y 的值是多少? 6.当m = 时,关于x 的函数2 2 )1(-+=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 7.已知3 )2(-+=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则m 是什么? 五、小结与反思

【完整升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反比例函数 教案

(此文档为word 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教学内容:1.1反比例函数 教学目标: 1.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进而识别其中的反比例函数. 2. 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 3. 能判断一个给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通过探索现实生活中数量间的反比例关系,体 会和认识反比例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特定数量关系的一种数学模型;进一步理解常量与变量的辩证关系和反映在函数概念中的运动变化观点. 教学重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例1涉及较多的《科学》学科的知识,学生理解问题时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方法:类比 启发 教学辅助:多媒体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探究问题 汽车从南京出发开往上海(全程约300km ),全程所用时间t ()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和n 的值。 (3)y 与x+1成反比例,当x =2时,y =-1,求函数解析式和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4) 已知y 与x-2成反比例,并且当x =3时,y =2.求x =1.5时y 的值. (5)如果是的反比例函数,是的反比例函数,那么是的( ) A .反比例函数 B .正比例函数 C .一次函数 D .反比例或正比例函数 三、练习:P21 1——4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另见练习卷 板书设计: 例1 例2 例2 解: 解: 解 练习 练习 随着速度的变化,全程所用时间发生怎样的变化? 情境1: 当路程一定时,速度与时间成什么关系?(s =vt ) 当一个长方形面积一定时,长与宽成什么关系? [备注] 这个情境是学生熟悉的例子,当中的关系式学生都列得出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合作、交流,最终让学生讨论出:当两个量的积是一个定值时,这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如xy =m (m 为一个定值),则x 与y 成反比例。 这一情境为后面学习反比例函数概念作铺垫。 情境2:

人教版八年级下 反比例函数全章学案(共七节)

课题 17.1.1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学习目标: 1.会识别相关量之间的反比例关系,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确定简单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式. 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类比、归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体会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 用. 重点:反比例函数意义的理解. 难点:反比例函数的建模. 学习过程 一、 预习新知 1、 阅读课本第39页至40页的部分,完成以下问题. 问题:(1)京沪线铁路全长1463 km ,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 km/h?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 h 的变 化而变化,其关系可用函数式表示为: (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 000 m 2 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 m 随宽x m?的变化而变化,可 用函数式表示为 (3) 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 km 2,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S km 2 /人,随全市总人口n 人的变 化而变化,其关系可用函数式表示为 . 2、合作探究 分析 上述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都有y=k x 的形式,其中k 为常数. 归纳 一般地,形如y= k x (k 为常数,且k?≠0)?的函数称为 。 注意 在y=k x 中,自变量x 是分式k x 的分母,当x=0时,分式k x 无意义,所以x?的取值范围 二、课堂展示 【例1】 已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当x=2时,y=6. (1)写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2)求当x=4时y 的值. 例2. 若反比例函数y= k x 与一次函数y=2x-4的图象都过点A (m ,2). (1)求点A 坐标. (2)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三、随堂练习 1.写出下列函数关系式,并指出它们各是什么函数 (1)平行四边形面积是24 cm 2 ,它的一边长x m 和这边上的高h cm 之间的关系是 . (2)小明用10元钱去买同一种菜,买这种菜的数量m kg 与单价n 元/kg?之间的关系是 (3)老李家一块地收粮食1000 kg ,这块地的亩数S 与亩产量t kg/亩之间的关系是 2.若y 是x-1的反比例函数,则x 的取值范围是 3.若y= 1 1 n x 是y 关于x 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式,则n 是

《反比例函数》全章教案

反比例函数 第一课时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二、重、难点 1.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2.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3.难点的突破方法: (1)在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时,可适当复习一下第11章的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等相关知识,这样以旧带新,相互对比,能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 (2)注意引导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看形式x k y =,等号左边是函数y ,等号右边是一个分式,自变量x 在分母上,且x 的指数是1,分子是不为0的常数k ;看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由于x 在分母上,故取x ≠0的一切实数;看函数y 的取值范围,因为k ≠0,且x ≠0,所以函数值y 也不可能为0。讲解时可对照正比例函数y =kx (k ≠0),比较二者解析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x k y =(k ≠0)还可以写成1-=kx y (k ≠0)或xy =k (k ≠0)的形式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教材第46页的思考题是为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而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探索其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通过观察、讨论、归纳,最后得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教材第47页的例1是一道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题,此题的目的一是要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二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函数所蕴含的“变化与对应”的思想,特别是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单值对应关系。 补充例1、例2都是常见的题型,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补充例3是一道综合题,此题是用待定系数法确定由两个函数组合而成的新的函数关系式,有一定难度,但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引入 1.回忆一下什么是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它们的一般形式是怎样的? 2.体育课上,老师测试了百米赛跑,那么,时间与平均速度的关系是怎样的? 五、例习题分析 例1.见教材P47 分析:因为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所以先设x k y = ,再把x =2和y =6代入上式求出常数k ,即利用了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解析式。 例1.(补充)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3x y = (2)x y 2-= (3)xy =21 (4)25+=x y (5)x y 23-= (6)31+=x y (7)y =x -4

反比例函数学案

反比例函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3.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 学习重点:经历建立反比例函数这一数学模型的过程,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学习难点:结合实际问题对反比例函数意义的理解。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分别写出下列各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式。 (1).一辆汽车从南京开往上海 ①若速度是60(km/h),那么行驶的路程s(km)随时间t(h)变化而变化; ②若汽车已经行驶了50km,按照(1)中的速度,那么行驶的路程s(km)随时间t (h)变化而变化; ③南京到上海的路程约300km,全程所用时间t(h)随速度v(km/h)的变化而变化。 (2).一个面积为6400 m2的长方形的长a(m)随宽b(m)的变化而变化; (3).某银行为资助某社会福利厂,提供了20万元的无息贷款,该厂的年平均还款额y(万元)随还款年限x(年)的变化而变化; (4) .游泳池的容积为5000 m3,向池内注水,注满水所需时间t(h)随注水速度v(m3/h) 的变化而变化; (5).实数m与n的积为-200,m随n的变化而变化; 2、根据以上函数形式特点类比一次函数的定义给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二、合作探究 1.y 是否是x . (1)y = (2) y = (4) y =2x )y = 3x +1 2.写出下列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函数表达式,并判断它们是否为反比例函数。 (1).面积是50cm 2的矩形,一边长y(cm)随另一边长x(cm)的变化而变化。 (2).体积是100cm 3的圆锥,高h(cm)随底面面积S(cm 2)的变化而变化。 3.当m = 时,关于x 的函数 是反比例函数? 4.已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当x=1时 y=?3,求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 5.已知y=y 1+y 2,y 1与x+1成正比例,y 2与x 成反比例,且当x=1时,y=0;当x=4时, y=9.求y 与x 的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26.1.1《反比例函数》教案

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 26.1 反比例函数 26.1.1 反比例函数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难点)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重点)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重点) 一、情境导入 1.京广高铁全程为2298km ,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 (单位:km/h)与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 (单位:h)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 2.冷冻一个物体,使它的温度从20℃下降到零下100℃,每分钟平均变化的温度T (单位:℃)与冷冻时间t (单位:min)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 问题:这些关系式有什么共同点?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类型一】 反比例函数的识别 下列函数中:①y =32x ;②3xy =1;③y =1-2x ;④y =x 2 .反比例函数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解析:①y =32x 是反比例函数,正确;②3xy =1可化为y =13x ,是反比例函数,正确;③y =1-2x 是反比例函数,正确;④y =x 2 是正比例函数,错误.故选C. 方法总结: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反比例函数,首先要看两个变量是否具有反比例关系,

然后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去判断,其形式为y =k x (k 为常数,k ≠0),y =kx -1(k 为常数,k ≠0)或xy =k (k 为常数,k ≠0).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3题 【类型二】 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确定字母的值 已知函数y =(2m 2+m -1)x 2m 2+3m -3是反比例函数,求m 的值. 解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得 2m 2+3m -3=-1,2m 2+m -1≠0,然后求解即可. 解:∵y =(2m 2+m -1)x 2m 2+3m -3 是反比例函数,∴? ????2m 2+3m -3=-1,2m 2+m -1≠0,解得m =-2. 方法总结:反比例函数也可以写成y =kx -1(k ≠0)的形式,注意x 的次数为-1,系数不等于0.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3题 探究点二: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类型一】 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已知变量y 与x 成反比例,且当x =2时,y =-6.求: (1)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2)当y =2时,x 的值. 解析:(1)由题意中变量y 与x 成反比例,设出函数的解析式,利用待定系数法进行求解.(2)代入求得的函数解析式,解得x 的值即可. 解:(1)∵变量y 与x 成反比例,∴设y =k x (k ≠0),∵当x =2时,y =-6,∴k =2×(-6)=-12,∴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是y =-12x ; (2)当y =2时,y =-12x =2,解得x =-6. 方法总结: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时要注意:①设出含有待定系数的反比例 函数解析式,形如y =k x (k 为常数,k ≠0);②将已知条件(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代入解析式,得到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③解方程,求出待定系数;④写出解析式.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8题 【类型二】 解决与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有关的问题 已知y =y 1+y 2,y 1与(x -1)成正比例,y 2与(x +1)成反比例,当x =0时,y =-3;

九年级数学上册 反比例函数全章导学案(暑假专用)

《5.1反比例函数》第1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会判断一个函数是反比例函数,能举例辩析一个变化过程中两个变量之间符合反比例函数的特征;会求简单问题中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学习重点】感受反比例函数是刻画世界数量关系的一种有效模型 【学习难点】利用反比例函数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一、知识回顾:1、一般地.在某个变化中,有两个 x和y,如果给定一个x的值, 相应地,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数,其中x叫,y 叫。 2、我们已经学过一次函数,还记得相关知识吗? ⑴形如y= 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⑵图像的性质是: 当k>0时,图像经过第象限,y随x的逐渐增大而, 这时图像是图像(上升或下降)。 当k<0时,图像经过第象限,y随x的逐渐增大而; 当k=0时,它变成函数,图像的性质与的性质相同。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提出: 1、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V时, (1)你能用含有R的代数式表示I吗? (2)利用写出的关系式完成下表: R/Ω20 40 60 80 100 I/A 当R越来越大时,I怎样变化?当R越来越小呢? (3)变量I是R的函数吗?为什么? 2、汽车从南京出发开往上海(全程约为300km),全程所用的时间t(h)随速度v(km/h)的变化而变化. (1)你能用含有v的代数式表示t吗? (2)利用(1)中的关系式完成下表: v/(km/h) 60 80 90 100 120 t/h 随着速度的变化,全程所用的时间发生怎样的变化?.(3)速度v是时间t的函数吗?为什么? 概念: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的形式,那么y是x 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不能为零。 练习.下列关系式中的y是x的反比例函数吗?如果是,系数k是多少? ① 4 y x =;② 1 2 y x =-;③1 y x =-;④1 xy=;⑤ 2 x y=;⑥1 3 y x- =;⑦ 2 1 y x =-

《反比例函数》学案及反思(附练习)

本节内容属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数与代数”领域,是在已经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再一次进入函数范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的内涵,并感受现实世界存在各种函数以及如何应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反比例函数是最基本的函数之一,是后续复习二次函数的基础。它位居初中阶段三大函数中的第二,区别于一次函数,但又建立在一次函数之上,又为以后更高层次函数的学习(函数、方程、不等式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函数本身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而反比例函数则是基础函数,因此,本节内容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这节课是初三一轮的中考复习,所以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征,结合各地中考试题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中考对这一部分的考查思路及方法,进一步完善自己平时的解答步骤。

《反比例函数复习课》 公开课上完了,总的感觉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我认为本堂课成功的做法有以下几方面: 一、定位较准,立足于本校学情。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复习是先按知识点复习,目的是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然后通过课件展示考点聚焦和考点探究(每个考点都设计了中考题及对应的练习),考点预测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教学来看目标已达成。 二、习题设计合理,立足于思维训练。本节课每个知识点都设计了针对性的问题,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技巧、方法。 三、注重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时,紧紧抓住关键词语,突破难点。性质强调“在同一象限内”,而我们学生往往忽略这个问题,无论是怎样的几个点,都直接用性质,结合图象观察,让学生看到理解到:在同一象限内可直接用性质,不在同一象限内,一、二象限的点的纵坐标永远大于三、四象限内点的纵坐标。这样,非常明了的让学生把最容易混淆的知识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