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综合素质》知识考点--第一章

《综合素质》知识考点--第一章

《综合素质》知识考点--第一章
《综合素质》知识考点--第一章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素质教育是什么?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3.素质教育的要求?

(1)坚持德育为先;

(2)坚持能力为重;

(3)坚持全面发展

4.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目的融入各教育环节;

(2)构建对接社会现实的课程体系;

(3)启迪学生自主学习;

(4)充分发挥教师的正能量;

(5)创新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第二节、学生观

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

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2.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3.为什么人要全面发展?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

(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

(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

(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4.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5.“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

(1)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满足人的生存需要;

(2)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满足人的发展需要;

(3)人与人的关系: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前提下优质优酬、兼顾公平。

(4)人与组织的关系:在自愿与共享的前提下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

6.“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完整的个体

(2)学生是学习的个体

(3)学生需要尊重

(4)学生都有潜能

第三节、教师观

1.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重点)

(1)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

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学生成才是教师之福;

(2)拓展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3)提高专业能力

教师专业能力是指课堂教学和反思能力。

教学改革、教学研究

2.终身学习的意识(看一下)

(1)为什么要终身学习?

①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终身学习;

②教师自我实现必须终身学习;

③提升教学水平须坚持终身学习;

④提高教育创新精神须终身学习;

⑤终身学习是教师的职业责任;

⑥教材改革要求教师必须终身学习(2)教师需学习的内容?

①学习能力学习

②专业知识学习

③教育理论学习

④信息技术学习

(3)教师终身学习的途径:

一是系统教学;二是自学。

(4)教师终身学习的方法:

①参加系统的终身学习

②参加校本学习

③参加各类成人教育

④借助媒体学习

(5)教师终身学习在教学中的作用:

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②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

③传播终身学习观念

3.怎么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

(1)培育学习能力,做学习型教师(2)培养反思能力,做反思型教师(3)培育创新精神,做创新型教师(4)培养合作能力,做伙伴型教师;

(5)培育科研能力,做研究型教师。

4.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抓常规教育,培养良好习惯

(2)重情感教育,培养健全人格(激励与呵护是教学走向成功的因素之一)(3)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4)多联系实际,培养动手能力

(5)多样化教学,强化主动学习

(6)重因材施教,强化学困帮扶

5.如何提高教学成绩?

(1)讲方法:处理好师生关系;

(2)讲落实:监控好教学环节;

(3)讲思路:培养好学习习惯;

(4)讲科学:发展好教研能力。

6.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

(1)教师职业的责任

①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

②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者

③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

④教育信息的开发应用者

⑤学生健康心理的培育者

(2)教师职业的价值(教师角色相似)

①教师是文化传递者

v②教师是文明促进者

③教师是智慧开启者

v④教师是道德塑造者

中学综合素质考试知识点梳理

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目的。 ①以提高国民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 ②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观的内涵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创新教育是素质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教育的核心)⑤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外延: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终身的教育活动 3、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①国家政策保障 ②推进新课程改革 ③学校管理、课外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重要途径) 4、新课改带来的教学转变 ①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②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③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④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5、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①发挥教师的作用 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③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6、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①全面素质与片面素质的区别(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②价值取向的区别(培养符合社会进步所需要的人才) ③教育方针的区别(实施了党的教育方针) 应试教育素质教育 教育对象主要面向少数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面向所有学生 教育目的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德育、体育、美 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动教育 德育、体育、美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 动教育全面进行 能力培养只重视技能训练,忽视能力培养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以死记硬背和机械重复训练为主,使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使学生生动、活 泼、主动地学习,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学生评价筛选性评价,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 生的主要标准甚至唯一标准 发展性评价,评价方式多元,评价主体 多元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较难,过于偏重学科体系, 忽视综合性及应用性内容,存在着脱 离学生生活实际,忽视实践等问题 降低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弱化学科 体系,重视综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经 验、联系实际 教学着眼点局限于学校注重发展性,终身教育,终身学习 7、素质教育的实施障碍 ①对素质教育的误解 ②沉重的课业负担

最新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重点:中国历史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重点:中国历史 第一节:中国历史 一、原始社会 1、原始人群 (1)元谋人:已知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距今170万年 (2)蓝田人:距今80万年 (3)北京人:距今50万年,已使用天然火。 2、氏族社会: (1)母系氏族: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彩陶文化” (2)父系氏族: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黑陶文化” 二、奴隶社会 1、夏朝 (1)夏朝:大禹之子夏启破禅让而开世袭之先河,建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2)商汤打败夏桀,夏朝灭; (3)夏历成为我国最早的历法。 2、商朝 (1)汤建商,武王灭纣; (2)商已有文字,甲骨文可证 3、周朝 (1)西周: 中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周礼:吉、凶、军、宾、嘉 宗法制度:族制系统 (2)东周 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5,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春秋开始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 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商鞅变法: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废田亩、建县制 三、封建社会(中国封建社会从战国开始) 1、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 (1)秦王嬴政公元前221年灭六国统一中原 (2)统一度量衡、文字、货币; (3)北击匈奴:公元前215年蒙恬率30万大军北伐 (4)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起辽东—万里长城 (5)南统百越:公元前214年 (6)陈胜吴广起义:中国历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7)秦王朝灭亡:公元前207年刘邦入关,秦王子婴投降 2、汉朝(前202-公元220年) (1)西汉: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项羽死,刘邦建汉,定都洛阳,后迁长安 汉初政治上推行“无为而治”,经济上采取“休养生息”,文景之治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考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考点(9) 第四章文化素养 内容简介 本章主要考查中外科技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要求考生了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以及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具有艺术鉴赏的能力,并能有效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本章内容主要以客观题形式进行考查。 第一节教师的文学素养 高频考点提要 1.我国古代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杰出代表; 2.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以及近代文学的主要作品。 高频考点速记 一、外国文学 (一)古典文学 1.古希腊罗马文学 (1)荷马,古希腊诗人,生活年代约在公元前9和8世纪间,生平不详。他在民间口头文学基础上创作了《伊利亚特》《奥德赛》古代希腊两部伟大的史诗。 (2)柏拉图(约前427一前347),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他和其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3)埃斯库罗斯(约公元前525一前456),是希腊悲剧的创始人,在悲剧剧史上最大的贡献是在剧中增加了第二名演员,使对话成为戏剧的主要成分,戏剧结构程式基本形成,被人们誉为“悲剧之父”。著有《普罗米修斯》三部曲:《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被释的普罗米修斯》《带火的普罗米修斯》。古希腊的文学名作还有:三大悲剧作家之一,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伊索的《伊索寓言》等。 (4)阿里斯托芬(约公元前446一前385),被誉为“喜剧之父”。他的喜剧艺术属于现实主义,但表现手法极其夸张,喜剧的语言来自民间,朴实、自然、诙谐、生动,他的创作对后世的喜剧和小说都产生了影响。

2.中世纪文学 中世纪文学最为著名的是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但丁创作的《神曲》。 但丁(1265--1321),意大利诗人。《神曲》(1307一1321)是但丁在被放逐期间写的一部长诗,是他呕心沥血、历经十四年之久的忧愤之作,是诗人的代表作。 3.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 (1)意大利文学 意大利是人文主义发祥地,彼特拉克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代表作《歌集》。薄伽丘以反对****的罗马教廷、反禁欲主义为主题,创作了《十日谈》。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被称为“意大利人文主义三杰”。 (2)英国文学 英国文学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的顶峰。 莎士比亚是这个时期最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一生创作了37部剧本、2首长诗、154首十四行诗。 主要作品有《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等: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 《麦克白》;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的作品情节生动丰富、人物个性鲜明、具有广阔的社会背景和丰富多彩的个性化语言,被马克思称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3)西班牙文学 16世纪到17世纪是西班牙文学的“黄金时代”,在小说、戏剧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 米盖尔?台?塞万提斯(1547一1616),是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他50多岁开始写作。其著名代表作是《堂吉诃德》。 (4)启蒙文学 18世纪的启蒙文学,主要包括法国启蒙运动和德国民族文学。 ①法国启蒙文学

教师综合素质知识点

教育观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根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资源、机会]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忽略、只看重、不赞成、取消了、剥夺了]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意识] 4.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终身学习]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根本区别。 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2.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 3.课程教学以外的各种学校管理、教育活动,重点是班主任。学生观 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既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同时,也包括人的个性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学生是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针对性、循序渐进]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困惑、短板、未成熟、前途光明]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错误、] 4.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的 2.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教师观

小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必过

小学教师资格证 知识点大总结------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3、素质教育的要求:(1)坚持德育为先(2)坚持能力为重 (3)坚持全面发展 4、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目的融入各教育环节;(2)构建对接社会现实的课程体系(3)启迪学生自主学习 (4)充分发挥教师的正能量(5)创新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第二节、学生观 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 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2、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3、为什么人要全面发展?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 (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 (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4、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5、“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 (1)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满足人的生存需要;(2)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满足人的发展需要;(3)人与人的关系: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前提下优质优酬、兼顾公平。(4)人与组织的关系:在自愿与共享的前提下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 6、“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学生是完整的个体(2)学生是学习的个体(3)学生需要尊重(4)学生都有潜能 第三节、教师观 1、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重点) (1)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口诀记忆汇总(PDF版)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口诀记忆汇总

一、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观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 口诀:全面建设个性接班人 (二)新课改的教学观 口诀:四个转向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二、学生观 口诀:二独一发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三、教师观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口诀:“促进”“研究“开”“社区”或四者一社区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新课改教师角色的转变(即教师职业的责任) a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b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c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d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e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五者一社区 记忆技巧:学生不仅要在课上接受教育,还要去社区终身学。 教师职业的价值 对教师个人:可以满足教师作为个体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对他人:对国家,社会,集体和人类都有着巨大的贡献,为社会和进步提供精神财富,培养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或者①教师是文化传递者②教师是文明促进者③教师是智慧开启者④教师是道德塑造者) (二)教师行为转变 口诀:你我他它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四、教师职业道德 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 (1)爱国守法——基本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为学生做出示范和榜样。 (2)爱岗敬业——本质要求(教师应有“鞠躬尽瘁”的决心和“蓬勃向上”的工作热情,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善于发现其“闪光点”,采取发展性评价方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这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人的要求,教师不仅应给予更多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全人”。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学生的向师性与教师的示范性,要求教师时时严格要求自己,自觉维护教师职业道德。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在学习中博览群书,厚积薄发,成为学生学习的“源头水”。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三爱两人一终身”方显教师本色,也会时刻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鞭策自己,精心培育桃李满园春。 爱国守法——基本要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爱岗敬业——本质要求。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一、职业理念㈠教育观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内涵:1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㈡学生观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坚持以人为本,最坚实的落脚点在于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 内涵:1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⑴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⑵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⑶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

的需求和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⑴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①顺序性-循序渐进②阶段性-不能“一刀切”③不平衡性-抓住发展关键期④互补性-扬长避短⑤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⑵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 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⑴人的全面发展使以承认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⑵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㈢教师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1 、现代教师角色的转换: (1 )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①首先,教师再也不能以传授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和目的,而应该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组织管理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作为自己工作的主要目标②其次,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和社会规范,更要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⑵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⑶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⑷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开放的教师 2、教师行为的转变⑴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①首先,“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②其次,尊重学生意味

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 教育观

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教育观 第一节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概述 1.素质教育的内涵 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教育部(原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同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 2.素质教育的特点 (1)全体性 素质教育是面向每一个受教育者、以每一个受教育者为对象的教育,它面向每一个学生,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素质教育既不是精英教育.也不是精品教育,它是大众化的教育。它要面向每一位适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在他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他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素质教育的全体性要求学校及教师关心每一位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不能因种族、家庭、经济、智力及教育者主观好恶等因素的影响,将一部分学生排除在素质教育之外。 坚持素质教育的“全体性”的主要意义在于:第一,保证使接受教育成为每一个人的权利和义务。接受教育是每一个儿童最重要、最根本的权利。第二,保证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在最低可接受水平之上,杜绝新文盲的产生,中小学教育应为提高全体人民的基本素质服务,推进国家经济发展与民主建设。第三,为贯彻社会主义“机会均等”原则,为每个人的继续发展提供最公平的前提条件。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未来的合格公民奠定素养基础。 (2)基础性 素质教育是一种注重打基础的教育。正因为素质是反映人的身心发展水平最基本的特征和品质,并制约着人的意识、态度和行为,所以素质培养必须从最基本的基础方面做起。应当指出,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从本质的方面去影响人、培养人,注重引起人的深层变化、基本特征和品质的形成,而不是追求那些表面的、形式的变化。例如,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的道德认识,而要引导学生完成从知、情、意到信、行的转化,并将其逐渐固定下来,形成品质,成为学生个人的信念和个性特征。素质教育特别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一般能力的掌握与培养,为受教育者素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坚持素质教育的“基础性”的主要意义在于:第一,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基本素质,才有可能实现向较高层次的素质或专业素质的迁移。第二,人类蕴含着极大的发展自由度,

小学综合素质考试知识点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 小学幼教《综合素质》重难点知识点 汇总 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观的定义和内涵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六项具体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1.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2.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3.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优化学校管理 (三)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四)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中学综合素质重点整理资料讲解

《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1、教育观 2、学生观 3、教师观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 1、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 2、教师权利和义务 3、学生权利和保护 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 1、教师职业道德 2、教师职业行为 第四章:文化素养 1、历史知识 2、中外科技发展史 3、科学常识 4、文化常识 5、文学常识 6、艺术鉴赏 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 1、信息处理能力 2、逻辑思维能力 3、阅读理解能力 4、写作能力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3、素质教育的内涵:(1)实施素质教育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方向 (2)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3)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4)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4、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1)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2)把握课改精神,实践中学新课程 (3)课程教学以外的各种学校管理,教育活动,重点是班主任工作 第二节、学生观 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2、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3、为什么人要全面发展?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 (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 (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 (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4、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5、“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

教师资格证中公《中学综合素质》重点归纳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主要考单选,材料分析单独考或结合考) 教育观:“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的目的; 素质教育观: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一、素质教育观的内涵:(两全一个一重点)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掌握、必背,加粗经常考)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得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深化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是基础) 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①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②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③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优化学校管理; 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节学生观(选择,材料分析) 补充: ?学生观直接影响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方法 ?人片面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一、“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必背,“两独一发”)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调动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 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身心发展的社会需要与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①顺序性—循序渐进 ②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分阶段进行 ③不平衡性—把握最佳关键期 ④互补性—扬长避短 ⑤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倡导形成性评价 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即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2018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及考试真题

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及考试真题——逻辑思维能力 大纲要求: 理解一定的逻辑知识,熟悉分析、综合、概念的一般方法 掌握比较、演绎、归纳的基本方法,准确判断、分析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 能够正确而有条理地进行推理、论证 知识考点: 1、概念的逻辑特征 2、简单判断问题 3、真假话问题 4、元素对仗问题 5、数量分析题 6、数量分析题 考试真题: 【2017年上半年真题】下列选项中,与“重庆一直辖市”逻辑关系相同的是( )。 A.法国-法兰西 B.华盛顿-纽约 C.英国-联合国 D.北京市-首都 答案:D。 【2016年下半年真题】下列选项中,与“中国一香港”的逻辑关系相同的是( ) A.北京——承德 B.宁夏——银川 C.新疆一一西藏 D.太原——山西 答案:B。 【2016年上半年真题】下列选项中,能够由“李白是文人”和“李白不是商人”必然推出的( )。 A.有的文人是商人 B.有的文人不是商人 C.有的商人是文人 D.有的商人不是文人 答案:B。 解析:李白是文人中的一个,属于有的文人,李白不是商人,所以有的文人不是商人。 【2016年下半年真题】“医生都穿白衣服,所以,有些穿白衣服的人留长头发。”下列选项中,这一陈述的必要前提是( ) A.有些医生留长头发 B.有些医生不留长发 C.穿白衣服的人不留长发 D.穿白衣服的人都是医生

答案:A。 解析:前提是医生都穿白衣服,结论是有些穿白衣服的人留长发。你会发现前提和结论中间缺了点什么,医生跑哪里去了?所以要把前提和结论之间的重合的共同点找出来,此题中,医生就是我们要找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共同拥有的共同点。根据前提结论,答案选择A。 【2016年下半年真题】按规律填数字是一项很有趣的游戏,特别锻炼观察和思考能力,按照“3+4+5→151227”“5+3+2→101525”“8+2+4→321648”的方法,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7+6+5→423585 B.7+6+5→423577 C.7+6+5→354277 D.7+6+5→354285 答案:C 【2017年上半年真题】找规律填数字是一项很有趣的游戏,特别锻炼观察和思考能力,按照“2+5+7→144935”“3+5+6→184830”“4+4+9→367236”的规律,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7+6+4→285224 B.7+6+4→284270 C.7+6+4→422452 D.7+6+4→422824 答案:A 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及考试真题——阅读理解能力 大纲要求: 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筛选并整合图表、文字、视频等阅读材料的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 知识考点: 1、阅读材料中的词、句理解 2、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把握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

综合素质知识点总结 1.佛教四大名山是:山西的五台山,安徽的九华山,四川的峨眉山,浙江的普陀山 2.《海底两万里》是以一部科幻小说,是凡尔纳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女儿》,第三部是《神秘岛》。 3.元四家是指: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 4.Print Screen 可以将整个屏幕画面全部复制到粘贴板中,Alt-Print Screen 为复制当前活动窗口 5.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 6.巴金的《爱情三部曲》包括《雾》《雨》《电》,他的《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 7.中国吝啬鬼形象的典型代表人物是吴敬梓《儒林外史》笔下的严监生 8.中国的四大名绣:湘绣、蜀绣、粤绣、苏绣 9.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是指吕蒙收孙权启发,发奋读书的典故 10.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与契科夫和欧亨利并列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11.孟子学说的中心是以实行“仁政”来达到统一的 12.我国教育基本法律为1995年第八届全国大待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3.《红楼梦》开篇从女娲补天的神话引入,从女娲遗留的一块补天石开始讲故事 14.《人间词话》中提到“三种境界”具体是:第一层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中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境界“纵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5.中国五大古都:西安、洛阳、北京、开封、南京 16.“金石丝竹”泛指各种乐器,也形容各种声音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的根本大法,是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中的“母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 18.法国作家司汤达1830年出版的《红与黑》,标志着现实主义文学的诞生 19.兄弟行辈中长幼排序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20.把“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实施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体,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么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1.《野草》是散文诗集,《南腔北调集》和《华盖集》是杂文集,鲁迅的小说集只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篇》三部 22.乡试录取者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会试考中的考生被称作贡生,第一名为会元;科举制度电视第一名为状元,又称殿元,鼎元,为科名中最高荣誉。 23.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4.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综合素质第一章

《综合素质》知识点 第一章:职业理念 一、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学生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4)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5)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途径有: (1)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基础教育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2)学校管理,课外活动和班主任工作 (3)举行德智体美并进的教育活动 方法有: (1)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作用(主导性作用,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素养) (2)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3)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5)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价教育现象 根据要求和素质教育观念进行分析 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 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二、学生观 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人的劳动力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的学生观的思想基础就是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本质是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社会性需要和精神需要,社会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教育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 (1)学生是完整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学生需要尊重(4)学生都有潜力

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 (1)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2)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 (3)教学课程以外的各种学校管理、教育活动,重点是班主任工作 开展素质教育的方法 (1)改变教育观念 (2)加大教育改革力度 (3)转变学生观 (4)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 (5)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 (6)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新课改下的评价观 (1)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 (2)评价内容多元化 (3)评价方式多样化 (4)评价主体多样化 (5)更注重评价过程 “以人为本”学生观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1、学生是完整的人 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观 教师职业的劳动特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教师职业素养: (1)完整的知识结构 (2)灵活的教学能力 (3)教育机智 (4)情感智力和品质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 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新课改下新型师生关系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1. 尊师爱生 2. 民主平等 3. 教学相长 4. 心理相容 (二)梳理教师威信 (三)善于和学生交往 (四)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意见 教师观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教育问题的研究者 (4)社区型和开放型教师 (二)教师行为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综合素质第一章职业理念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3、素质教育的要求:(1)坚持德育为先(2)坚持能力为重(3)坚持全面发展 4、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目的融入各教育环节;(2)构建对接社会现实的课程体系 (3)启迪学生自主学习(4)充分发挥教师的正能量 (5)创新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第二节、学生观 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2、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3、为什么人要全面发展?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 (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 (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4、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5、“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 (1)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满足人的生存需要; (2)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满足人的发展需要; (3)人与人的关系: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前提下优质优酬、兼顾公平。 (4)人与组织的关系:在自愿与共享的前提下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 6、“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完整的个体(2)学生是学习的个体 (3)学生需要尊重(4)学生都有潜能 第三节、教师观 1、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重点) (1)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 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学生成才是教师之福 (2)拓展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3)提高专业能力 教师专业能力是指课堂教学和反思能力。教学改革、教学研究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高频考点全汇总!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高频考点全汇总! 考点1 素质教育观的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提示: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很重要的知识点,常以单选和材料分析题为主进行考查,需要大家进行重点识记。大家可以结合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进行识记。在作答时,也应当结合每个小点的具体内涵,在材料题中找出正确的信息,结合材料进行作答,这样才能拿到高分。【真题回顾】 (2017年上半年全国教资真题)为了改变学生从课本中找“标准答案”的习惯,刘老师经常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自由讨论,探索答案。同事马老师对刘老师说:“你这样做会使学生思维太发散,也浪费时间,将来考试肯定会吃亏的。我从不这样做!”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马老师的说法合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B.刘老师的做法得当,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C.马老师的说法欠妥,不利于维持课堂教学秩序 D.刘老师的做法欠妥,不利于保证正常教学进度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题干中马老师的做法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并且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探索答案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B项正确,故正确答案为B。 考点2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内涵 1.学生是发展的人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1)学生是完整的人 (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的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中学 《综合素质》最新版本

《综合素质》大题重点 1.此文档只是材料分析题必背知识点提要,至于其他章节知识点请看书,并理解。 2.《综合素质》大题主旨:往好的方面答就对了。 3.表格中加粗字体为复习重点和主要题型。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素质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的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两全两发展创新和实践”(必背)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得发展 4.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5.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深化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①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②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③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优化学校管理; 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节学生观 “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必背)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①顺序性—循序渐进 ②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分阶段进行 ③不平衡性—把握最佳关键期 ④互补性—扬长避短 ⑤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即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1)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 (2)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中学生的发展特点 1.中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鲜明特点; 2.中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特点是指中学生自我意识的进步与提升; 3.中学生在具体的德、智、体、美等教育内容也有鲜明的发展特点; 全面发展学生观的基本要求 1.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生理健康要求得以实现,心理健康要求得以充分满足。 2.中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要求(核心):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培养起全面发展的人所需的自觉发展、主动发展的意识。 3.中学生社会文化发展的要求:客观要求是全面发展,在德智体美等方面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必要的准备和支持,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公正与中学生的共同发展 1.教育公正: 指教育机会对所有的学生都是均等的,教育均等包括入学机会均等和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 2.学生差异包括: 性别差异、民族差异、地域差异、家庭背景的差异、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