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完整word版)高等数学复习习题答案(全)

(完整word版)高等数学复习习题答案(全)

(完整word版)高等数学复习习题答案(全)
(完整word版)高等数学复习习题答案(全)

1、设()f x 在[0,1]连续,在(0,1)内可导,0()1f x <<,且在(0,1)内()1f x '≠,证明:在(0,1)内有且只有一个数ξ,使得()f ξξ=。

证明:先证其存在性。作辅助函数()()F x f x x =-,则()F x 在[0,1]连续,在(0,1)内可导,注意到(0)(0)0,(1)(1)10F f F f =>=-<,故由零点存在定理知,存在(0,1)ξ∈,使得

()0F ξ=,即有()f ξξ=。

最后证明唯一性。用反证法。假设还有一个11(0,1),ξξξ∈≠,使得1()0F ξ=,则在ξ与1ξ之间的区间对()F x 用罗尔定理,知存在(0,1),η∈使得()0F η'=,即()1f η'=,这与题设

()1f x '≠矛盾,所以唯一性得证。

2、设()f x 在[0,3]连续,在(0,3)内可导,,且(0)(1)(2)3,(3)1f f f f ++==,证明:在必存在(0,3)ξ∈,使得()0f ξ'=。

证明:因为()f x 在[0,2]连续,设其在[0,2]取得最小值m 和最大值M 。又因为

(0)(1)(2)

13

f f f m M ++≤

=≤,故由介值定理知,存在1[0,2]ξ∈,使得1()1f ξ=,又

(3)1f =,由罗尔定理得1(,3)(0,3)ξξ∈?,使得()0f ξ'=。

3、设()f x 在[1,2]上具有二阶导数,且(1)(2)0f f ==,令()(1)()F x x f x =-,证明必存在(1,2)ξ∈,使得()0F ξ''=。

证明:由题设,()F x 在[1,2]上具有二阶导数,且()()(1)()F x f x x f x ''=-+-。 注意到(1)0,(2)(2)0F F f ==-=,由罗尔定理,知存在1(1,2)ξ∈,使得1()0F ξ'=。又

(1)(1)(11)(1)0F f f ''=-+-=,故由罗尔定理,知存在1(1,)(1,2)ξξ∈?,使得()0F ξ''=。

4、见课件

5、见课件

6、设()f x 在[,]a b 上可导,且()()0f a f b ++''?<,证明存在(,)a b ξ∈,使得()0f ξ'=。 证明:先不妨设()0,()0f a f b ++''<>,则由函数极限保号性质,知存在2

b a

δ-<

,使得

()()f x f a <,(,)x a a δ?∈+ ()()f x f b <,(,)x b b δ?∈-

故()f x 在(,)a b 内取到最小值,设在x ξ=取得最小值,则由费尔马引理知,()0f ξ'=。 同理,如果()0,()0f b f a ++''<>,则()f x 在(,)a b 内取到最大值,设在x ξ=取得最大值,则由费尔马引理知,()0f ξ'=。

7.证明:令()()F x f x cx =-,利用第6题的结论即可得到。

8、设()f x 在[,]a b 上可导,且()()0,()0,()0f a f b f a f b ++''==<<,证明方程()0f x '=在(,)a b 内至少有两个根。

证明:因为()0,()0f a f b ++''<<,所以由函数极限的保号性知,存在122

a b

a x x

b +<<

<<,使得12()()0,()()0f x f a f x f b <=>=,故由零点存在定理,存在12(,)x x ξ∈,使得

()0f ξ=。又()()0f a f b ==,在区间[,]a ξ和[,]b ξ对()f x 分别用罗尔定理,即可知方

程()0f x '=在(,)a b 内至少有两个根。

9、设()f x 在[,]a b 上连续,在(,)a b 内可导,证明存在,(,)a b ξη∈,使得

()()2a b

f f ξηη

+''=

。 证明:由朗格朗日中值定理和柯西中值定理,得存在,(,)a b ξη∈,使得

2222()()()()()

2f b a f b f a f b a b a ξηη

''--==--,故证得。

10、设()f x 在[0,1]上连续,在(0,1)内可导,且(0)0,(1)1f f ==,证明:对于任意给定的整数a , b , 在(0,1)内存在不同的,(0,1)ξη∈,使得

()()

a b

a b f f ξη+=+''。 证明:注意到(0)01(1)a

f f a b

=<

<=+,由介值定理知,存在0(0,1)x ∈,使得0()a

f x a b

=

+,在区间0[0,]x 和0[,1]x 分别用朗格朗日中值定理,存在

00(0,),(,1)x x ξη∈∈,使得

00()(0)(),a

f x f f x a b ξ'=-=+ 00(1)()()(1),b

f f x f x a b

η'=-=-+

从而

00()()(1)()()

a b

a b x a b x a b f f ξη+=+++-=+'',得证。 11、设()f x 在[0,1]上连续,在(0,1)内可导,且1

(0)0,(1)3

f f ==

,证明:存在1

1(0,),(,1)22

ξη∈∈,使得22()()f f ξηξη''+=+。

证明:作辅助函数3

1()()3F x f x x =-

,则()F x 在[0,1]上连续,在(0,1)内可导,且(0)0,(1)0F F ==。在区间1[0,]2和1

[,1]2

分别用朗格朗日中值定理,存在

11(0,),(,1)22ξη∈∈,使得111()()(0)(),222

F F F F ξ'=-=?

111

()(1)()(),222

F F F F η'-=-=?

因此()()0,F F ξη''+=即有2

2

()()f f ξηξη''+=+。

12、设()f x 在[0,1]上连续,在(0,1)内可导,且(0)0,(1)1f f ==,试证: (1)存在0(0,1)x ∈,使得00()1f x x =-;

(2)存在不同的,(0,1)ξη∈,使得()()1f f ξη''?=。

证明:(1)作辅助函数()()1F x f x x =-+,则()F x 在[0,1]连续,在(0,1)内可导,注意到(0)(0)11,(1)(1)111F f F f =-=-=-+=,故由零点存在定理知,存在0(0,1)x ∈,使得0()0F x =,即有00()1f x x =-。

(2)在区间0[0,]x 和0[,1]x 分别用朗格朗日中值定理,可得,存在00(0,),(,1)x x ξη∈∈, 使得 0001()(0)(),x f x f f x ξ'-=-=

000(1)()()(1),x f f x f x η'=-=- 因此()()1f f ξη''?=,得证。

13、设()f x 在(,)a b 内可导,且(),f x M '≤证明()f x 在(,)a b 内有界。

证明:由朗格朗日中值定理,存在ξ在

2

a b

+和x 之间,使得 ()()()()22

a b a b

f x f f x ξ++'=+-,

从而|()||()||()||||()|()222

a b a b a b

f x f f x f M b a ξ+++'≤+-≤+-,得证。

14、设函数在(,)-∞+∞可导,且()0,f x c '≥>证明lim ().x f x →+∞

=+∞

证明:对任意给定的0x >,由朗格朗日中值定理,存在ξ在0和x 之间,使得

()(0)()f x f f x cx ξ'-=≥

从而lim ().x f x →+∞

=+∞

15、见课件。

16、见第三章的习题。(用泰勒公式,把中点分别在端点处展开,最后用介值定理就可证得) 17、设()f x 在[,)a +∞上二阶可导,且()0,()0,()0f a f a f x '''><<,证明()0f x =在

[,)a +∞内有且仅有一个实根。

证明:先证存在性。对于任意给定的(,)x a ∈+∞由泰勒公式,存在(,)a x ξ∈,使得 2()

()()()()()2

f f x f a f a x a x a ξ'''=+-+

- 因为()0f x ''<,故()()()()f x f a f a x a '≤+-,由此知存在b a >,使得()0f b <,又

()0f a >,由零点存在定理,()0f x =在[,)a +∞内有一个实根。又由()0f x ''<,知

()()0f x f a ''≤<,从而()f x 在[,)a +∞上单调递减,因此()0f x =在[,)a +∞内的根只能有一个。

18、设函数()f x 在[0,1]上二阶可导,(0)(1)f f =且|()|2,f x ''≤证明:|()|1f x '≤。 证明:对于任意给定的[0,1]x ∈,由泰勒公式,存在,(0,1)ξη∈,使得

2()

(0)()()()()2f f f x f x x x ξ'''=+-+

- 2()

(1)()()(1)(1)2

f f f x f x x x η'''=+-+- 从而22()()

()()(1)22

f f f x x x ξη'''''=---,进而有 2222|()||()||()|(1)(1)122

f f f x x x x x ξη'''''≤+-≤+-≤。

19、已知非负函数()f x 在[0,)+∞上可导,且(2)()1f x f x ≤+,

证明:(1)存在常数M ,使得当1x >时,2()log f x M x ≤+; (2)若lim (),x f x A →+∞

'=则A =0。

证明:(1)取[0,1]

1max ()x M f x ∈=+,对于任意给定的1x >,则总存在自然数n ,使得

122n n x -<≤,现由()()12x

f x f ≤+,得

22()()1()2()log 222n x x x

f x f f f n M x ≤+≤+≤???≤+≤+

(2)注意到()()

lim lim lim (),1

x x x f x f x f x A x →+∞→+∞→+∞''=== 又当1x >时,

2log ()0M x f x x x +≤≤,从而由夹逼准则,知()

lim 0x f x x

→+∞=,即有A =0.

1、求下列极限:

2

2

03

2

2

00

sin sin lim ln(1)sin cos 11

1

22lim

2lim

2lim lim 1cos 1cos 333

2

0sin (1)lim()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e e e

e

e e

x

→→→→→---

+

---

--→======

cos 1

ln(1)

3

333

00

cos 1

ln(1)12cos 13(2)lim

[()1]lim [1]lim

3x x x x x x x x x e x x

x -+→→→-+

+-=-=

2

2200cos 11132lim lim 36

x x x x

x x →→--===-

22002arctan ln(1)ln(1)2arctan (3)lim lim ln(cos )ln(1cos 1)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220002ln(1)2arctan ln(1)arctan lim 2lim 4lim 12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01

1112lim

42lim 43

22(1)x x x x

x →→+-=+==+=-

tan 2

tan 003

1

(1)(2)2(4)lim

122

x x x x

x

x x e e x x x x

-→→-?=??222322200000(tan )sec 1tan 2

2lim lim 2lim 2lim 2lim 3333

x

x x x x x x x x x x e x x x x →→→→→--=?====

3322111111

(5)lim[(tan sin )sin ]lim[(tan sin )]lim sin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2

3330001

tan sin tan (1cos )12lim 0lim lim 2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

22

0arctan arctan

11

1

(6)lim (arctan

arctan )=lim 1n x x

x x n n n x +

→∞

→-+-+22220011

21122lim lim 122(1)(122)

x x x x x x x x x x ++→→-++++===+++ 方法二:2222

111111

(arctan

arctan )=n ()11111n n n n n n n ξξ-?-=?+++++(其

中11

(

,)1n n

ξ∈+) 所以22111lim (arctan

arctan )=lim lim 1111n n n n n n n n ξ

→∞

→∞→∞-?=+++。

2、(1)解:由归纳假设,可知01n x ≤≤。注意到函数()ln(1)

[0,1]f x x x =+∈为单

调增加的,又由

121ln 2x x =>=,故可知数列{}n x 为单调减少数列,由单调有界准则,

此数列{}n x 极限存在。令lim n n a x →∞

=,

则01a ≤≤。又由1ln(1)n n x x +=+,令n →∞,

得ln(1)a a =+,解得0a =,即lim 0n n x →∞

=。

(2)解:

ln(1)

ln(1)ln(

)ln(1)1

11lim

100ln(1)ln(1)lim()lim()lim()lim x n

n

x x x

x x x x n n x

x

x

n n x x n

n x x x e e

x x x →++-+

+→∞→∞→→++====2

00

00ln(1)111ln(1)11lim

lim

lim

lim 2(1)22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e

e

e

e

e

→→→→+---+-+-

+=====

3. 设1sin 0()0

0x x f x x

x α

?≠?

=??=?,讨论函数()f x 在0x =点处的连续性和可导性。 解:先讨论连续性。由0

1

lim ()lim sin

x x f x x x

α

→→=, 当0α>时,001

lim ()lim sin

0(0)x x f x x f x

α

→→===,从而故()f x 在0x =点处连续;

当0α≤时, 01lim sin x x x α

→不存在(取序列122

n x n ππ=+

验证),故此时()f x 在0x =点

处不连续。

最后讨论可导性。由100()(0)1

lim

lim sin 0x x f x f x x x

α-→→-=-,

当1α>时,1

01lim sin 0x x x

α-→=,从而故()f x 在0x =点处可导;

当1α≤时, 1

01lim sin x x x

α-→不存在,故此时()f x 在0x =点处不可导。

4、设函数()y y x =由2xy

x y =+所确定,求0|x dy =。

解:对方程2xy

x y =+两边取微分,得

(2)()xy d d x y =+

ln 22()xy d xy dx dy ?=+ ln 22()xy ydx xdy dx dy

?+=+

把x=0,y=1代入上式,得00ln 2(10|)|x x dx dy dx dy ==?+?=+,从而

0|(ln 21)x dy dx ==-

5、设函数()y y x =由参数方程(sin )(1cos )x a t t y a t =-??=-?(a >0)所确定,求222d |d t y

x π=及在3t π=

的曲率。

解:d d sin sin d d d (1cos )1cos d y

y a t t t x x a t t

t ===

--, 2

22d d sin sin d cos (1cos )sin sin 1

d ()d d (1cos )1cos d (1cos )(1cos )

d y y a t d t t t t t t t x x a t dt t x t a t t

?--?===?=?----2

1(1cos )a t =-

-。 从而222d 1|d t y x a π==-。

由曲率3

322

2

||1cos ()(1)

(22cos )

y t K t y a t ''-=

=

'+-,从而1

()32K a

π=。

6、已知2

()ln(1)f x x x =+,求()

()n f x 。

解: 本题可以用莱布尼兹公式解得,也可以用直接求导并利用ln(1)x +的导数公式解得。

21

()2ln(1)2ln(1)111x f x x x x x x x x '=++=++-+++

22

2121()2ln(1)12ln(1)31(1)1(1)

x f x x x x x x x -''=++

++=+--+++++ 当3n ≥时

(2)(2)(1)

11()2[ln(1)]2(

)()

11

n n n f x x x x ---''=+-+++利用相应的公式即可得。 7、证明当x>0时,2

2

(1)ln (1).x x x -≥- 证明:利用最值。

作辅助函数2

2

()(1)ln (1),(0,)f x x x x x =---∈+∞,则 1

()2ln 2(1)f x x x x x x -'=+--- 2()2ln 1f x x x -''=++

23

2(1)

()x f x x -'''=

从而()f x '''在(0,1)单调减少,在(1,)+∞单调增加。因此()f x ''在x=1取得最小值,即有

()(1)2,(0,)f x f x ''''≥=∈+∞,进而()f x '在(0,)+∞是单调增加的,又注意到(1)0f '=,

这样,当(0,1)x ∈时,()(1)0f x f ''<=,当(1,)x ∈+∞时,()(1)0f x f ''>=,因此()f x 在x=1取得最小值,即有2

2

()(1)ln (1)(1)0,(0,)f x x x x f x =---≥=∈+∞,得证。 注:本题也可以分两个不等式来证: 当(0,1)x ∈时,(1)ln 1.x x x +≤- 当(1,)x ∈+∞时,(1)ln 1.x x x +≥- 利用单调性就可证得。 8、设b >a >0,证明2()ln

b b a a a b

->+。 证明:利用单调性(注意本题的辅助函数构造) 作辅助函数

()()(ln ln )2(),[,)f x a x x a x a x a =+---∈+∞,则当x>a 时,

11111

()(ln ln )()()()()()0

f x x a x a x a x a x a x x x

ξξ'=---=---=--> 这里0a ξ<<。

从而

()()0f x f a >=,即有()0f b >,得证。

9、证明不等式:

1

1(1)1,2

p p

p x x -≤+-≤[0,1].x ?∈其中p 为大于1的常数。 证明:本题可利用凹凸性,也可利用求最值的方法。考虑函数()p

f x x =,[0,1].x ?∈

注意到

2()(1)0,(0,1]p f x p p x x -''=->?∈,故()f x 在【0,1】为向上凹的,因此

1()(1)()22

f x f x f +-≤,

[0,1].

x ?∈即得

1

1(1)2p p

p x x -≤+-。又

11(1)(1)(1)11,p p p p x x x x x x x x --+-=?+-?-≤+-=[0,1].x ?∈得证。

10、见泰勒公式那一章的课件。

选择填空题:

1、C

2、D (水平渐近线 y=0,铅直渐近线 x=0, 斜渐近线 y=x )

3、36

3、解:

233

0006()6()sin 6()(6sin 6)

lim lim lim

x x x f x x xf x x xf x x x x x x →→→++++-==

2

332200001

2(6)sin 6()6sin 66(1cos 6)2lim lim 0lim lim 363x x x x x x xf x x x x x x x x

→→→→?+--=+=+==

高数课本课后必做习题

《高等数学》(同济六版)基础复习教材基础练习题范围完整版(数学二) 2015-03-17 文都-汤家凤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习题1—5(P49) 1(1)~((14) 习题1—6(P56) 1(1)~(6)、2(1)~(4)、4(1)~(5) 习题1—7(P59) 4(1)~(4) 习题1—8(P64) 3(1)~(4)、4 习题1—9(P69) 3(1)~(7)、4(1)~(6) 习题1—10(P74) 1、2、3、5 总习题一(P74) 2、3(1)(2)、9(1)~(6)、10、11、12、13。 第二章导数与微分 习题2—1 5、6、7、8、9(1)~(6)、11、13、14、15、16、17、18、19、20 习题2—2 2(1)~(10)、3(1)~(3)、5、6(1)~(10)、7(1)~(10)、8(1)~(10)、10(1)~(2)、11(1)~(10)、13、14 习题2—3 1(1)~(12)、3(1)~(2)、4、10(1)~(2) 习题2—4 1(1)~(4)、2、3(1)~(4)、4(1)~(4)、5(1)~(2)、6、7(1)~(2)、8(1)~(4) 习题2—5 2、3(1)~(10)、4(1)~(8) 总习题二 1、2、3、6、7、8(1)~(5)、9(1)~(2)、11、12(1)~(2)、13、14。 第三章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 习题3—1 1、2、3、4、5、6、7、8、9、10、11、12、13、14 习题3—2 1(1)~(16)、2 习题3—3 1、3、4、5、7、10(1)~(3) 习题3—4 1、2、3(1)~(7)、5(1)~(5)、6、8(1)~(4)、9(1)~(6)、10(1)~(3)、12、13、14 习题3—5 1(1)~(10)、2、4(1)~(3)、8、9、10、16

高等数学上册教案

高等数学教案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高等数学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两个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也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要使学生获得“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微积分”,“常微分方程与无穷级数”等方面的基本概论、基本理论与基本运算;同时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训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兴趣和能力。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教学目的与要求18学时 1.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并会建立简单应用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2.解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和有界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5.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函数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以及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 6.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7.了解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8.理解无穷小、无穷大的概念,掌握无穷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9.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10.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第一节:映射与函数 一、集合 1、集合概念 word

word 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叫做集合。组成这个集合的事物称为该集合的元素 表示方法:用A ,B ,C ,D 表示集合;用a ,b ,c ,d 表示集合中的元素 1)},,,{321 a a a A = 2)}{P x x A 的性质=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A a ? A a ∈ 一个集合,若它只含有有限个元素,则称为有限集;不是有限集的集合称为无限集。 常见的数集:N ,Z ,Q ,R ,N +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A 、B 是两个集合,如果集合A 的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则称A 是B 的子集,记作B A ?。 如果集合A 与集合B 互为子集,则称A 与B 相等,记作B A = 若作B A ?且B A ≠则称A 是B 的真子集。 空集φ: A ?φ 2、 集合的运算 并集B A ? :}A x |{x B A B x ∈∈=?或 交集B A ? :}A x |{x B A B x ∈∈=?且 差集 B A \:}|{\B x A x x B A ?∈=且 全集I 、E 补集C A : 集合的并、交、余运算满足下列法则:

考研高等数学公式(word版,全面

高等数学公式 导数公式: 基本积分表: 三角函数的有理式积分: 2 22212211cos 12sin u du dx x tg u u u x u u x += =+-=+=, , , a x x a a a ctgx x x tgx x x x ctgx x tgx a x x ln 1)(log ln )(csc )(csc sec )(sec csc )(sec )(22 = '='?-='?='-='='2 2 22 11 )(11 )(11 )(arccos 11 )(arcsin x arcctgx x arctgx x x x x +- ='+= '-- ='-= '? ?????????+±+=±+=+=+=+-=?+=?+-==+==C a x x a x dx C shx chxdx C chx shxdx C a a dx a C x ctgxdx x C x dx tgx x C ctgx xdx x dx C tgx xdx x dx x x )ln(ln csc csc sec sec csc sin sec cos 222 22 22 2C a x x a dx C x a x a a x a dx C a x a x a a x dx C a x arctg a x a dx C ctgx x xdx C tgx x xdx C x ctgxdx C x tgxdx +=-+-+=-++-=-+=++-=++=+=+-=????????arcsin ln 21ln 211csc ln csc sec ln sec sin ln cos ln 2 2222222? ????++-=-+-+--=-+++++=+-= ==-C a x a x a x dx x a C a x x a a x x dx a x C a x x a a x x dx a x I n n xdx xdx I n n n n arcsin 22ln 22)ln(221 cos sin 22 2222222 2222222 22 2 22 2 π π

(完整word版)同济大学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A》课程教学大纲 (216学时,12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高等数学A是理科(非数学)本科个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它是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质量专门人才服务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1、函数与极限;2、一元函数微积分学;3、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4、多元函数微积分学; 5、无穷级数(包括傅立叶级数); 6、微分方程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取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二、总学时与学分 本课程的安排三学期授课,分为高等数学A(一)、(二)、(三),总学时为90+72+54,学分为5+4+3。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基本内容 说明:教学要求较高的内容用“理解”、“掌握”、“熟悉”等词表述,要求较低的内容用“了解”、“会”等词表述。 高等数学A(一) 一、函数、极限、连续、 1. 理解函数的概念及函数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有界性。 2. 理解复合函数和反函数的概念。 3. 熟悉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4. 会建立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5. 理解极限的概念,掌握极限四则运算法则及换元法则。 6. 理解子数列的概念,掌握数列的极限与其子数列的极限之间的 关系。

7. 理解极限存在的夹逼准则,了解实数域的完备性(确界原理、单界有界数列必有极限的原理,柯西(Cauchy),审敛原理、区间套定理、致密性定理)。会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 8. 理解无穷小、无穷大、以及无穷小的阶的概念。会用等价无穷 小求极限。 9. 理解函数在一点连续和在一个区间上连续的概念,了解间断点 的概念,并会判别间断点的类型。 10. 了解初等函数的连续性和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介值定理,最大最小值定理,一致连续性)。 二、一元函数微分学 1.理解导数和微分的概念,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及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会用导数描述一些物理量。 2.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掌握基本初等函数、双曲函数的导数公式。了解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和一阶微分形式不变性。 3.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 4.掌握初等函数一阶、二阶导数的求法。 5.会求隐函数和参数式所确定的函数的一阶、二阶导数。会求反函数的导数。 6.理解罗尔(Rolle)定理和拉格朗日(Lagrange)定理,了解柯西(Cauchy)定理和泰勒(Taylor)定理。 7.会用洛必达(L’Hospital)法则求不定式的极限。 8.理解函数的极值概念,掌握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求极值的方法。会求解较简单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应用问题。 9.会用导数判断函数图形的凹凸性,会求拐点,会描绘函数的图形(包括水平和铅直渐进线)。 10.了解有向弧与弧微分的概念。了解曲率和曲率半径的概念并会计算曲率和曲率半径。 11.了解求方程近似解的二分法和切线法。 三、一元函数积分学 1. 理解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及性质,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换元法和分步积分法。会求简单的有理函数及三角函数有理式的积分。 2. 理解定积分的概念及性质,了解函数可积的充分必要条件。

同济第六版《高等数学》教案WORD版-第01章 函数与极限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教学目的: 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并会建立简单应用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2、了解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和有界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5、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函数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以及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 之间的关系。 6、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7、了解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 的方法。 8、理解无穷小、无穷大的概念,掌握无穷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9、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10、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 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教学重点: 1、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 2、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3、极限的概念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4、两个重要极限; 5、无穷小及无穷小的比较; 6、函数连续性及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7、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 1、分段函数的建立与性质; 2、左极限与右极限概念及应用; 3、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的应用; 4、间断点及其分类; 5、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的应用。 §1. 1 映射与函数 一、集合 1. 集合概念 集合(简称集): 集合是指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 用A, B, C….等表示. 元素: 组成集合的事物称为集合的元素. a是集合M的元素表示为a?M. 集合的表示: 列举法: 把集合的全体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例如A?{a, b, c, d, e, f, g}. 描述法: 若集合M是由元素具有某种性质P的元素x的全体所组成, 则M可表示为

(完整word版)高等数学公式大全史上最全的高等数学公式,推荐文档

高等数学公式大全 微分方程的相关概念: 即得齐次方程通解。 , 代替分离变量,积分后将,,,则设的函数,解法:,即写成程可以写成齐次方程:一阶微分方称为隐式通解。 得:的形式,解法: 为:一阶微分方程可以化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 或 一阶微分方程:u x y u u du x dx u dx du u dx du x u dx dy x y u x y y x y x f dx dy C x F y G dx x f dy y g dx x f dy y g dy y x Q dx y x P y x f y -=∴=++====+====+='??)()(),(),()()()()()()(0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 1,0()()(2))((0)(,0)() ()(1)()()(≠=+? +?=≠? ===+?--n y x Q y x P dx dy e C dx e x Q y x Q Ce y x Q x Q y x P dx dy n dx x P dx x P dx x P ,、贝努力方程:时,为非齐次方程,当为齐次方程,时当、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全微分方程: 通解。 应该是该全微分方程的,,其中:分方程,即:中左端是某函数的全微如果C y x u y x Q y u y x P x u dy y x Q dx y x P y x du dy y x Q dx y x P =∴=??=??=+==+),(),(),(0),(),(),(0),(),( 二阶微分方程: 时为非齐次 时为齐次,0)(0)()()()(2 2≠≡=++x f x f x f y x Q dx dy x P dx y d

高数课本_同济六版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考研必考章节,其中求极限是本章最重 要的内容,要掌握求极限的集中方法) 第一节映射与函数(一般章节) 一、集合(不用看)二、映射(不用看)三、函数(了解) 注:P1--5 集合部分只需简单了解 P5--7不用看 P7--17 重点看一下函数的四大性态:单调、奇偶、周期、有界 P17--20 不用看 P21 习题1.1 1、2、3大题均不用做 4大题只需做(3)(5)(7)(8) 5--9 均做 10大题只需做(4)(5)(6) 11大题只需做(3)(4)(5) 12大题只需做(2)(4)(6) 13做14不用做15、16重点做 17--20应用题均不用做 第二节数列的极限(一般章节本章用极限定义证的题目考纲不作要求,可不看) 一、数列极限的定义(了解)二、收敛极限的性质(了解) P26--28 例1、2、3均不用证 p28--29 定理1、2、3的证明不用自己证但要会理解 P30 定理4不用看 P30--31 习题1-2 1大题只需做(4)(6)(8) 2--6均不用做 第三节(一般章节)(标题不再写了对应同济六版教材标题) 一、(了解)二、(了解) P33--34 例1、2、3、4、5只需大概了解即可 P35 例6 要会做例7 不用做 P36--37 定理2、3证明不用看定理3’4”完全不用看 p37习题1--3 1--4 均做5--12 均不用做 第四节(重要) 一、无穷小(重要)二、无穷大(了解)

p40 例2不用做 p41 定理2不用证 p42习题1--4 1做 2--5 不全做 6 做 7--8 不用做 第五节(注意运算法则的前提条件是各自存在) p43 定理1、2的证明要理解 p44推论1、2、3的证明不用看 p48 定理6的证明不用看 p49 习题1--5 1题只需做(3)(6)(7)(8)(10)(11)(13)(14) 2、3要做4、5重点做6不做 第六节极限存在准则(重要) 两个重要极限(重要两个重要极限要会证明 p50 准则1的证明要理解 p51 重要极限一定要会独立证明(经典重要极限) p53另一个重要极限的证明可以不用看 p55--56柯西极限存在准则不用看 p56习题1--7 1大题只做(1)(4)(6) 2全做3不用做4全做,其中(2)(3)(5)重点做 第七节(重要) p58--59 定理1、2的证明要理解 p59 习题1--7 全做 第八节(基本必考小题) p60--64 要重点看第八节基本必出考题 p64 习题1--8 1、2、3、4、5要做其中4、5要重点做 6--8不用做

高等数学教材word版(免费下载)

目录 一、函数与极限 (2) 1、集合的概念 (2) 2、常量与变量 (3) 2、函数 (4) 3、函数的简单性态 (4) 4、反函数 (5) 5、复合函数 (6) 6、初等函数 (6) 7、双曲函数及反双曲函数 (7) 8、数列的极限 (8) 9、函数的极限 (10) 10、函数极限的运算规则 (11)

一、函数与极限 1、集合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集)。集合具有确定性(给定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和互异性(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比如“身材较高的人”不能构成集合,因为它的元素不是确定的。 我们通常用大字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如果a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否则就说a不属于A,记作:a A。 ⑴、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⑵、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或N+。 ⑶、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 ⑷、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 ⑸、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 集合的表示方法 ⑵、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括起来表示集合 ⑵、描述法:用集合所有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集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⑴、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A、B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 B(或B A)。。 ⑵相等: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此时集合A中的元素与集合B中的元素完全一样,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 ⑶、真子集: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但存在一个元素属于B但不属于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⑷、空集: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⑸、由上述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 A ②、对于集合A、B、C,如果A是B的子集,B是C的子集,则A是C的子集。 ③、我们可以把相等的集合叫做“等集”,这样的话子集包括“真子集”和“等集”。 集合的基本运算 ⑴、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 ∪B。(在求并集时,它们的公共元素在并集中只能出现一次。) 即A∪B={x|x∈A,或x∈B}。 ⑵、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 ∩B。 即A∩B={x|x∈A,且x∈B}。 ⑶、补集:

文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教案

计算机基础 机械工业出版社同名教材 配套电子教案

第4章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使用 4.1 Word的基本操作 4.1.1 启动Word 4.1.2 Word的窗口组成 4.1.3 新建空白文档 4.1.4 保存文档 4.1.5 关闭文档与退出Word 4.1.6 打开已有文档 4.2编辑文档 4.2.1 输入文字 4.2.2 插入符号 4.2.3 撤销与恢复 4.2.4 选定文本块 4.2.5 删除、复制或移动文本 4.2.6 Office剪贴板 4.2.7 查找和替换 4.2.8 打开多个文档 4.2.9 更改默认设置 4.3文档视图 4.4设置页面格式4.4.1 设置页面 4.4.2 页眉和页脚 4.4.3 页码 4.5设置文档的格式

4.5.1 设置字符格式 4.5.2 设置段落格式 4.5.3 用格式刷复制格式 4.5.4 清除格式 4.5.5 自动更正 4.6 处理表格 4.6.1 建立表格 4.6.2 修改表格 4.6.3 设置表格格式 4.6.4 数据的计算与排序4.7 插入图片 4.7.1 插入图片文件 4.7.2 从“插入剪贴画”任务窗格插入剪贴画 4.7.3 从“剪辑管理器”插入剪辑 4.7.4 调整图片 4.8 绘图 4.8.1 创建绘图 4.8.2 自选图形 4.8.3 移动图形对象并调整其大小 4.8.4 三维和阴影效果 4.8.5 叠放图形对象 4.8.6 组合图形 4.9 文本框 4.10 艺术字

4.11 边框、底纹和图形填充 4.11.1 添加边框 4.11.2 添加阴影、颜色或图形填充4.12 公式 4.13 打印文档 4.13.1 打印前预览页面 4.13.2 打印文档 4.13.3 检查打印作业的进度 习题4

高等数学上公式

学姐偷懒直接从网上下了一份公式总结,然后按照咱们的考试要求改了一下,特别诡异的那些公式我都删掉了,剩下的都是可能会出现的,哪些必须记哪些可以记也都写在后面了,有的出题形式我也加在知识点后面了,可以做个参考。这上面的知识点不很全,但应付考试差不多了,上面没有的学霸们可以自己再看看书哈。重点关注黑体字!!!电子版已发各部长,可以找部长要。祝大家都能考个好成绩~ ——魏亚杰 高等数学(一)上 公式总结 第一章 一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 1、一些初等函数公式:(孩子们。没办法,背吧) sin()sin cos cos sin cos()cos cos sin sin tan tan tan()1tan tan cot cot 1cot()cot cot αβαβαβ αβαβαβαβ αβαβ αβαββα±=±±=±±= ??±=±和差角公式: sin sin 2sin cos 22 sin sin 2cos sin 22 cos cos 2cos cos 22 cos cos 2sin sin 22 αβ αβ αβαβαβ 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和差化积公式: 1 sin cos [sin()sin()] 21 cos sin [sin()sin()] 21 cos cos [cos()cos()] 21 sin sin [cos()cos()] 2 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积化和差公式: 222222sin 22sin cos cos 22cos 1 12sin cos sin 2tan tan 21tan cot 1 cot 22cot αααααααα α ααααα ==-=-=-= --= 倍角公式:

ppt2007教案word电子版第9章输出演示文稿

章节备课 第9章 输出演示文稿 本章内容提要 打包演示文稿 打印演示文稿 将演示文稿输出为网页或图片 课 题:第9章 输出演示文稿 教学目的:通过实例学习输出演示文稿,使学生掌握本章知识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 应用制作好的ppt 演示 课 时 数:合计2课时,理论1课时,上机实践1课时 教 具:微机室 ppt2007素材见光盘 授课内容: 第一节: 第9章 输出演示文稿 制作好演示文稿后,我们还可将其打包以便在别的计算机中播放。此外,还可以打印演示文稿或将演示文稿发布成网页或图片等。 9.1 打包演示文稿 如果需要在另一台计算机上播放演示文稿,我们最容易想到的方法是将演示文稿文件复制到播放演示文稿的计算机中。但事情并非这么简单:假如你准备播放演示文稿的计算机中没有安装PowerPoint 程序,或者演示文稿中所链接的文件以及所采用的字体在那台计算机上不存在,这些情况会使演示文稿无法播放,或者影响演示文稿的播放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PowerPoint 提供了演示文稿的“打包”工具,利用该工具可以将播放演示文稿所涉及到的有关文件连同演示文稿一起打包,形成一个文件夹,从而方便在其他计算机中进行播放。 9.1.1 打包演示文稿 打开要打包的演示文稿 第一次执行打包操作时出现

单击“选项”按钮,打开“选项”对话框设置打包选项:在“包含这些文件”设置区中可选 择需要在打包文件中包含的内容;在“帮助保护PowerPoint 文件”设置区中可设置打开或修改包中的演示文稿时是否需要密码 如果要将演示文稿打包到文件夹,可在“打包成CD ”对话框中单击“复制到文件夹”按钮,在打开的对话框输入文件夹名称“感受童画的激情”,然后单击“浏览”按钮,设置存放打包文件夹的位置 返回“复制到文件夹”对话框,在“位置”编辑框中可看到放置打包文件的位置,单击“确定”按钮,打开提示对话框,询问是否打包链接文件,单击“是”按钮,系统开始打包演示文稿,并显示打包进度。等待一段时间后,即可将演示文稿打包到指定的文件夹中。最后单击“打包成CD ”对话框中的“关闭”按钮,将该对话框关闭。 9.1.2 播放打包的演示文稿 将演示文稿打包后,可找到存放打包文件的文件夹,然后利用U 盘或网络等方式,将其拷贝或传输到别的计算机中。要播放演示文稿,可双击打包文件夹中的“Play.bat ”文件进行播放。

Word电子教案

Word2003电子教案 目录 第一章Word基础知识 (3) 第一节Word 2003 简介及新增功能 (3) Word 2003 简介 (3) Word 2003新增功能 (3) 第二节Word 2003 基本操作 (4) Word 2003 启动与退出 (4) Word 2003 界面组成 (4) 第二章文档基本操作 (5) 第一节新建文档最常用方法 (6) 第二节保存文档最常用方法 (6) 第三节打开和关闭文档 (6) 第三章文本编辑 (6) 第一节输入文本 (7) 第二节修改文本 (8) 选择文本 (8) 文本编辑 (8) 查找与替换 (9) 拼写和语法 (10) 第四章文本格式编辑 (10) 第一节设置字符格式 (10) 设置字体 (10) 设置字号 (10) 设置字形 (11) 第二节美化文本 (11) 设置字体效果 (11) 设置字间距 (12) 设置文字动态效果 (12) 添加边框和底纹 (12) 第三节设置制表位 (13) 第四节设置段落格式 (14) 第五章表格的制作 (16) 第一节创建表格 (16) 第二节编辑表格 (17) 第三节美化表格 (18) 第四节数据处理 (19)

第六章图形和图像编辑 (20) 第一节绘制图形 (20) 第二节插入图片或剪切画 (21) 第三节艺术字 (22) 第四节文本框 (23) 第七章样式和模版 (23) 第一节样式应用 (23) 第二节模板应用 (24) 第八章文档高级应用 (25) 第一节宏的应用 (25) 第二节目录 (26) 第三节公式 (26) 第四节使用域 (26) 第五节邮件合并 (26) 第九章页面设置与打钱印输出 (26) 第一节页面设置 (26) 第二节文档格式 (28) 第三节打印输出 (29)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

第四章不定积分 教学目的: 1、理解原函数概念、不定积分的概念。 2、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掌握不定积分的性质,掌握换元积分法(第一,第二) 与分部积分法。 3、会求有理函数、三角函数有理式和简单无理函数的积分。 教学重点: 1、不定积分的概念; 2、不定积分的性质及基本公式; 3、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教学难点: 1、换元积分法; 2、分部积分法; 3、三角函数有理式的积分。

§4 1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及性质。 2.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 二、重点、难点: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 三、主要外语词汇:At first function ,Be accumulate function , Indefinite integral ,Formulas integrals elementary forms. 四、辅助教学情况:多媒体课件第四版和第五版(修改) 五、参考教材(资料):同济大学《高等数学》第五版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 定义1 如果在区间I 上, 可导函数F (x )的导函数为f (x ), 即对任一x ∈I , 都有 F '(x )=f (x )或dF (x )=f (x )dx , 那么函数F (x )就称为f (x )(或f (x )dx )在区间I 上的原函数. 例如 因为(sin x )'=cos x , 所以sin x 是cos x 的原函数. 又如当x ∈(1, +∞)时, 因为x x 21)(=', 所以x 是x 21的原函数. 提问: cos x 和x 21还有其它原函数吗? 原函数存在定理 如果函数f (x )在区间I 上连续, 那么在区间I 上存在可导函数F (x ), 使对任一x ∈I 都有 F '(x )=f (x ). 简单地说就是: 连续函数一定有原函数. 两点说明: 第一, 如果函数f (x )在区间I 上有原函数F (x ), 那么f (x )就有无限多个原函数, F (x )+C 都是f (x )的原函数, 其中C 是任意常数. 第二, f (x )的任意两个原函数之间只差一个常数, 即如果Φ(x )和F (x )都是f (x )的原函数, 则 Φ(x )-F (x )=C (C 为某个常数). 定义2 在区间I 上, 函数f (x )的带有任意常数项的原函数称为f (x )(或f (x )dx )在区间I 上的不定积分, 记作 ?dx x f )(. 其中记号?称为积分号, f (x )称为被积函数, f (x )dx 称为被积表达式, x 称为积分变量. 根据定义, 如果F (x )是f (x )在区间I 上的一个原函数, 那么F (x )+C 就是f (x )的不定积分, 即 ?+=C x F dx x f )()(. 因而不定积分dx x f )(?可以表示f (x )的任意一个原函数. 例1. 因为sin x 是cos x 的原函数, 所以 C x xdx +=?sin cos . 因为x 是x 21的原函数, 所以 C x dx x +=?21.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大专版)

《高等数学》教案 第一讲 函数与极限 1.函数的定义 设有两个变量x ,y 。对任意的x ∈D ,存在一定规律f ,使得y 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则y 叫x 的函数。记作y=f(x),x ∈D 。其中x 叫自变量,y 叫因变量。 函数两要素:对应法则、定义域,而函数的值域一般称为派生要素。 例1:设f(x+1)=2x 2+3x-1,求f(x). 解:设x+1=t 得x=t-1,则f(t)=2(t-1)2+3(t-1)-1=2t 2-t-2 ∴f(x)=2x 2 – x – 2 定义域: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集合。因此,求函数定义域需注意以下几点: ①分母不等于0 ②偶次根式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 ③对数的真数大于0 例2 求函数y= 6—2x -x +arcsin 7 1 2x -的定义域. 解:要使函数有定义,即有: 1|7 12|062≤-≥--x x x ? 4323≤≤--≤≥x x x 或?4323≤≤-≤≤-x x 或 于是,所求函数的定义域是:[-3,-2] [3,4]. 例3 判断以下函数是否是同一函数,为什么? (1)y=lnx 2与y=2lnx (2)ω=u 与y=x 解 (1)中两函数的 定义域不同,因此不是相同的函数. (2)中两函数的 对应法则和定义域均相同,因此是同一函数. 2. 初等函数 (1)基本初等函数 常数函数:y=c(c 为常数) 幂函数: y=μ x (μ为常数) 指数函数:y=x a (a>0,a ≠1,a 为常数) 对数函数:y=x a log (a>0,a ≠1,a 为常数) 三角函数:y=sinx y=cosx y=tanx y=cotx y=secx y=cscx 反三角函数:y=arcsinx y=arccosx y=arctanx y=arccotx (2)复合函数 设),(u f y =其)(x u ?=中,且)(x ?的值全部或部分落在)(u f 的定义域内,则称)]([x f y ?=为x 的复合函数,而u 称为中间变量. 例4:若y=u ,u = sinx ,则其复合而成的函数为y=x sin ,要求u 必须≥0, ∴sinx ≥0,x ∈[2k π,π+2k π] 例5:分析下列复合函数的结构

(完整word版)高等数学公式补充三角函数公式

此文档分为两部分:高等数学公式(13页)和补充的三角函数公式(7页)。 声明:源材料来自网络,自己稍加整理。 第一部分:高等数学公式 导数公式: 基本积分表: a x x a a a ctgx x x tgx x x x ctgx x tgx a x x ln 1)(log ln )(csc )(csc sec )(sec csc )(sec )(22= '='?-='?='-='='2 2 22 11 )(11 )(11 )(arccos 11 )(arcsin x arcctgx x arctgx x x x x +- ='+= '-- ='-= '? ?????????+±+=±+=+=+=+-=?+=?+-==+==C a x x a x dx C shx chxdx C chx shxdx C a a dx a C x ctgxdx x C x dx tgx x C ctgx xdx x dx C tgx xdx x dx x x )ln(ln csc csc sec sec csc sin sec cos 222 22 22 2C a x x a dx C x a x a a x a dx C a x a x a a x dx C a x arctg a x a dx C ctgx x xdx C tgx x xdx C x ctgxdx C x tgxdx +=-+-+=-++-=-+=++-=++=+=+-=????????arcsin ln 21ln 211csc ln csc sec ln sec sin ln cos ln 2 2222222? ????++-=-+-+--=-+++++=+-= ==-C a x a x a x dx x a C a x x a a x x dx a x C a x x a a x x dx a x I n n xdx xdx I n n n n arcsin 22ln 22)ln(221 cos sin 22 2222222 2222222 22 2 22 2 π π

(word完整版)高等数学公式定理整理

高等数学公式定理整理 1.01版 本定理,公式整理仅用于参考,具体学习请多做题目以增进对知识的掌握。 蓝色为定理 红色为公式 三角函数恒等公式: 两角和差 tan αanα·ta +tan βanβ)-(tan α=β)-tan(αtan αanα·ta -(1tan βa +(tan α= β)+tan(αcos αosα·s ±sin αinα·c =β)±sin(αsin αinα·s +cos αosα·c =β)-cos(αβsin αsin βcos αcos )βαcos(?-?=+ 和差化积 ] 2 β) -(α]sin[2β)+(α-2sin[=cos β-cos α]2β) -(α]cos[2β)+(α2cos[=cos β+cos α] 2β) -(α]sin[2β)+(α2cos[=sin β-sin α] 2β)-(α]cos[2β)+(α2sin[=sin β+sin α

积化和差 β)] -cos(α-β)+[cos(α2 1 -=sin αinα·s β)]-cos(α+β)+[cos(α21 =cos αosα·c β)] -sin(α-β)+[sin(α21 =cos αosα·s β)] -sin(α+β)+[sin(α21 =sin αinα·c 倍角公式(部分):很重要! α tan -1α tan 2= tan2αα2sin -1=1-α2cos =αsin -αcos =α2cos cot αo +(tan α2 = 2sin αsinα·=sin2α22222 一、函数 函数的特性: 1.有界性: 假设函数在D 上有定义,如果存在正数M ,使得对于任何的x ∈D 都满足|f(x)|≤M 。则称f (x )是D 的有界函数。 如果正数M 不存在,则称这个函数是D 上的无界函数。 2.单调性 设f (x )的定义域为D ,区间I D 。X1,x2∈I ,那么,如果x1x2,那么就是单调减少函数。 3.奇偶性

word制作电子小报教案.doc

一、学习任务 【能力目标】 1、能利用word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板报类文本信息的处理。 2、能设计出不同主题、形式的电子板报。 【知识目标】 1、初步掌握在word中运用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自选图形进行综合处理问题的方法。 2、学会设计、评价电子板报。 【德育目标】 1、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指导 【指导思想】 本课出自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七章实验——制作电子板报,属于文字处理软件应用范畴。它是WORD字处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综合应用和巩固提高,是学生板报设计、制作的扩展和提升,从更高层次来认识板报的版面结构、布局和排版技术的应用。 设计了本次单元活动任务,这个任务活动可以将之前所学的知识全部包含其中,既检验了学习情况,又可以体会到WORD的神奇,通过设计并制作一份电子小报,不但可以更好地掌握WORD文档的制作,还可以通过电子小报的形式表达思想和信息,从而体会到,利用所学信息技术知识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实践问题的解决,做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或知识的整合。 【学情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技班学生,是在他们已经学习了WORD文档的基本制作这一单元之后,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WORD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文稿的编辑、文字与段落的设计、艺术字与图片的插入与编辑、页面设置等技能之后,在大部分学生已经可以熟练地操作并运用WORD的文档编辑功能的前提下,设计了这样一个单元结束的活动任务,所以,学生可以完成这个任务。 【教学重点、难点】

1、电子板报中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自选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 2、插入对象(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自选图形)的格式(色彩搭配、位置摆放)设置。 【教学模式与方法】 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模式,“做、学、教”三位一体式 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 学习方法:协作学习、自主学习 【课型与课时】 课型:练习 课时:1课时(45分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设计任务,搜集素材 学生准备:回忆WORD相关知识,按成绩和操作能力分组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7.

第七章微分方程 教学目的: 1.了解微分方程及其解、阶、通解,初始条件和特等概念。 2.熟练掌握变量可分离的微分方程及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3.会解齐次微分方程、伯努利方程和全微分方程,会用简单的变量代换解某些微分方程。 4.会用降阶法解下列微分方程: ()() n y f x =,(,) y f x y ''' +和(,) y f y y ''' = 5.理解线性微分方程解的性质及解的结构定理。 6.掌握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并会解某些高于二阶的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7.求自由项为多项式、指数函数、余弦函数,以及它们的和与积的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特解和通解。 8.会解欧拉方程,会解包含两个未知函数的一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组。 9.会解微分方程组(或方程组)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教学重点: 1、可分离的微分方程及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2、可降阶的高阶微分方程 ()() n y f x =,(,) y f x y ''' +和(,) y f y y ''' = 3、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4、自由项为多项式、指数函数、余弦函数,以及它们的和与积的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 分方程; 教学难点: 1、齐次微分方程、伯努利方程和全微分方程; 2、线性微分方程解的性质及解的结构定理; 3、自由项为多项式、指数函数、余弦函数,以及它们的和与积的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特解。 青岛科技大学数理学院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组

青岛科技大学数理学院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组 4、欧拉方程 §7. 1 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 函数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在数量方面的反映, 利用函数关系又可以对客观事物的规律性进行研究. 因此如何寻找出所需要的函数关系, 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许多问题中, 往往不能直接找出所需要的函数关系, 但是根据问题所提供的情况, 有时可以列出含有要找的函数及其导数的关系式. 这样的关系就是所谓微分方程.含有未知函数的导数或微分的方程叫做微分方程。历史悠久(与微积分同时诞生),应用广泛。 微分方程建立以后, 对它进行研究, 找出未知函数来, 这就是解微分方程. 例1 一曲线通过点(1, 2), 且在该曲线上任一点M (x , y )处的切线的斜率为2x , 求这曲线的方程. 解 设所求曲线的方程为y =y (x ). 根据导数的几何意义, 可知未知函数y =y (x )应满足关系式(称为微分方程) x dx dy 2=. (1) 此外, 未知函数y =y (x )还应满足下列条件: x =1时, y =2, 简记为y |x =1=2. (2) 把(1)式两端积分, 得(称为微分方程的通解) ? =xdx y 2, 即y =x 2+C , (3) 其中C 是任意常数. 把条件“x =1时, y =2”代入(3)式, 得 2=12+C , 由此定出C =1. 把C =1代入(3)式, 得所求曲线方程(称为微分方程满足条件y |x =1=2的解): y =x 2+1. 例2 列车在平直线路上以20m/s(相当于72km/h)的速度行驶; 当制动时列车获得加速度-0.4m/s 2. 问开始制动后多少时间列车才能停住, 以及列车在这段时间里行驶了多少路程? 解 设列车在开始制动后t 秒时行驶了s 米. 根据题意, 反映制动阶段列车运动规律的函数s =s (t )应满足关系式 4.02 2-=dt s d . (4)

大学高等数学教材

大学高等数学教材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一、函数与极限 1、集合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集)。集合具有确定性(给定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和互异性(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比如“身材较高的人”不能构成集合,因为它的元素不是确定的。 我们通常用大字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如果a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否则就说a不属于A,记作:a?A。 ⑴、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⑵、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或N+。 ⑶、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 ⑷、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 ⑸、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 集合的表示方法 ⑴、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括起来表示集合 ⑵、描述法:用集合所有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集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⑴、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A、B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B(或B?A)。。 ⑵相等: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此时集合A中的元素与集合B中的元素完全一样,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 ⑶、真子集: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但存在一个元素属于B但不属于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⑷、空集: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⑸、由上述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A ②、对于集合A、B、C,如果A是B的子集,B是C的子集,则A是C的子集。 ③、我们可以把相等的集合叫做“等集”,这样的话子集包括“真子集”和“等集”。 集合的基本运算 ⑴、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 ∪B。(在求并集时,它们的公共元素在并集中只能出现一次。) 即A∪B={x|x∈A,或x∈B}。 ⑵、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 ∩B。 即A∩B={x|x∈A,且x∈B}。 ⑶、补集: ①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