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乌氏粘度计上课讲义

乌氏粘度计上课讲义

乌氏粘度计上课讲义
乌氏粘度计上课讲义

乌氏粘度计

1概述

在前面的第三章中,介绍了压力型毛细管粘度计。本章将要介绍的乌氏粘度计(UbbeloHde Viscometer ),是一种重力型的毛细管粘度计,是基于相对测量法的原理而设计的。也即依据液体在毛细管中的流出速度来测量液体的特性粘度(也称为极限粘度)。与其他重力型粘度计相比,它是属于悬挂液柱型粘度计。图1为一个普通的三支管玻璃乌氏粘度计。它具有一根内径为R ,长度为L 的毛细管,毛细管上端有一个体积为V 的小球,小球上下有刻线a 和b 。它是由奥氏粘度计改进而来的。为了便于说明乌氏粘度计的特点,我们将它与奥氏粘度计作一个比较。图2所示为奥氏粘度计。从图中可以看出,乌氏粘度计与奥氏粘度计最大的区别是它多了一根支管C ,而这就使两者的测试性能完全不同。在实验中由A 管向B 管抽溶液时,C 管密闭;随后将C 管通大气,这样毛细管下端的液面下降。毛细管内流下的液体形成了一个气承悬液柱,出毛细管下端时,将沿管壁流下。这样可以避免出口处产生湍流的可能,而且等效平均液柱高h (即为悬液柱的高度)同A 管内液面的高低无关。而对于奥氏粘度计,其等效平均液柱高h 则是A 、B 两管的液面差,显然在液体从毛细管流出的过程中,h 的值是不断变化的。这样测试的结果就还受到A 管液面的影响。因此在稀释法测定特性粘数的实验中,乌氏粘度计特别方便。

图1 乌氏粘度计 图2 奥氏粘度计

随着技术的改进,目前世界上已有不少国家可以生产自动乌氏粘度计。图3是自动乌氏粘度计的示意图。在a 和b 之间的测试架的一侧装有一对红外发光管,另一侧装有一对光电接收管,当毛细管的流体由于运动遮挡红外光束时即会产生一电信号, 从而实现了自动分析,图4为其工作的原理示意图。

B

C

A

B

A

a b a b

L

D D

图4 自动乌氏粘度计工作原理示意图

2 测试原理与方法

2.1基本原理

高分子溶液的粘度有以下几种定义: (1) 粘度比(相对粘度)

粘度比用r η来表示。0/ηηη=r ,其中,0η为纯溶剂的粘度,η是相同温度下溶液的粘度。粘度比是一个无因次的量。对于低切变速度下的高分子溶液,其值一般大于1。显然,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r η将增大。 (2) 增比粘度(粘度相对增量)

增比粘度用sp η表示,是相对于溶剂来说溶液粘度增加的分数:

图3 自动乌氏粘度计

110

00-=-=-=

r sp ηηη

ηηηη 增比粘度也是一个无因次的量。 (3) 比浓粘度(粘数)

对高分子溶液,增比粘度往往随溶液的浓度增加而增大,因此常用其与浓度之比来表征溶液的粘度,称为比浓粘度,即

C

C

r sp

1

-=

ηη

它表示当溶液浓度为C 时,单位浓度对增比粘度的贡献。实验证明,其数值亦随浓度的变化而变化。比浓粘度的因次是浓度的倒数,一般用厘米3

/克表示。 比浓对数粘度(对数粘度)其定义是粘度比的自然对数与浓度之比,即

C

C sp r )1ln(ln ηη+= 其值也是浓度的函数,因次与比浓粘度相同。 (4) 特性粘度(极限粘度)

因为比浓粘度C sp /η和比浓对数粘度C r /ln η均随溶液浓度而改变,故以其在无限稀释时的外推值作为溶液粘度的量度,用[η]表示这种外推值,即 C

C

r

C sp

C ηηηln lim

lim

][00

→→==

[η]称为特性粘度,又称极限粘度,其值与浓度无关,其因次也是浓度的倒数。

上述粘度的测定原理如下:待测液体自A 管加入,经B 管将液体吸至a 线以上,使B 管通大气,任其自然流下,记录液面流经a 及b 线的时间t 。这样外加力就是高度为h 的液体自身的重力,用P 表示。假定液体流动时没有发生湍流,即外加力P 全部用以克服液体对流动的粘滞阻力。则根据牛顿粘度定律可导出如下的关系: lV

t

PR 84πη=

(1)

上式称为泊肃叶(Poiseuille )定律。

在实际的测定中,由于用同一支粘度计测定溶液与溶剂的流出时间,故V 、l 、R 相等。上式可改写为:

kPt =η (2)

其中,lV

R k 84

π=

。溶剂(标准溶液)的粘度为000t kP =η。而溶液的相对粘度为

0000t P Pt t kP kPt r ===ηηη (3)

液体在液柱高度相同高度时,压力之比可以用密度比代替。即

0ρρ=P P ,则 0

0t t

r ρρη=

(4) 由于测粘度时,溶液粘度比较稀,溶液与溶剂二者密度相差极小,可近似认为:0ρρ=,将其代入式(8-4)得: 0

000t t

t t r ==

ρρη (5) 并且,很容易得到: 0

1t t t r sp -=

-=ηη (6) 这样,由纯溶剂的流出时间0t 和各种浓度的溶液的流出时间t ,可求出各种浓度的r η、sp η、

C sp /η和C r /ln η之值。以C sp /η和C r /ln η分别为纵坐标,C 为横坐标作图,得到两条

直线。分别外推至0=C 处,其截距就是特性粘数[η](见图5)。

C

0[η]

ln(ηr )/C

ηsp /C

图5 C sp /η和C r /ln η对C 作图

2.2影响因素 1. 动能的修正

粘度计中外加力除了用以驱动液体流动以外,同时也可使液体得到动能。这部分能量的消耗须予以改正,尤其当流速比较大时。经改正后的式(8-1)变成:

4PR t V

m 8lV 8lt

πρη=-π (7) ρ是液体的密度,m 是一个与仪器的几何形状有关的常数,其值接近于1。等式右边第二项

就是动能的改正项。显然,gh P ρ=,g 是重力加速度。对于乌氏粘度计,流动中的液柱高度是不变的,所以等效平均液柱高h 是一个恒定值。这样,式(2)可改写成: lt

V

m

lV

t

ghR πρρπη884-=

(8) 为简化上式,令lV

ghR A 84

π=

,l

mV

B π8=

,于是

t

B

At -=ρη (9) A 、 B 是仪器常数,其值与液体的浓度和粘度无关。ρη/称为运动粘度(或比密粘度),其单位是澌(Stokes ),1澌=1厘米2

秒-1

。而η称为动力粘度,单位是帕斯卡秒。

动能修正方法一般有实验法和计算法两种。 (1)实验方法

测量两种粘度已知的标准液的流动时间1t 及2t ,由

1111t B At -=ρη和2

222t B

At -=ρη 得到 22

2

1

22

2111t

t t t A --=

ρη

ρη,22

21

12

221121)(

t

t t t t t B --=

ρηρη

(2)计算方法

直接由式B mV/8l =π计算得到B 值,其中m 取0.5-1的某值,据文献报导,有采用0.49,0.56,0.58,0.6,0.8,0.9,0.95的,对于重力型粘度计(毛细管端口为喇叭形),多数采用0.5-0.6的值。

仪器常数A 、B 固然可以求,但毕竟比较麻烦。为了简化计算,在设计粘度计时,通过调节仪器的几何形状以增加液体在毛细管中的流动时间,使动能改正项尽可能的小一些,以求其与第一项At 相比可以忽略不计。例如,当需要测定的溶液粘度较小时,应选用毛细管长度较长的乌氏粘度计,以增加液体在毛细管中的流动时间,减小动能修整项的影响。 2.与浓度的依赖关系

表达溶液粘度的浓度依赖性的方程式很多,但都是从经验得出的。用的最多的也是最原始的公式是

C

C

sp

][1]

[ηκηη-=

(10)

式中κ是一个与浓度无关的常数。此式可以改写成

C C

sp

2][][ηκηη+= (11)

上式是一个关于浓度C 的线形方程。大多数聚合物在较稀的浓度范围内的溶液粘度与浓度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