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完整版)第二章《面点基础操作工艺》系列教案

(完整版)第二章《面点基础操作工艺》系列教案

(完整版)第二章《面点基础操作工艺》系列教案
(完整版)第二章《面点基础操作工艺》系列教案

第二章《面点基础操作工艺》系列教案

【章节课题】第二章第一节面点基础操作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目的】

1. 熟悉面点基础操作的意义;

2. 掌握面点基础操作的作用。

【教学重点】

1. 面点基础操作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1. 面点基础操作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面点基础操作的意义和作用

一、面点基础操作的意义

(一)基础操作的重要性

面点种类繁多,但大多数品种的基础操作过程基本上是相同的。如大多数面点制作,开始时必须和面、揉面,然后根据制品规格,搓条、下剂,大部分制品需制皮、上馅等。学会了面点的基础操作,才能进一步学会各种面点制作技术。如不掌握这些基础操作,就不可能制作出符合一定要求的成品。

(二)正确操作方法

成品制作是以基础操作为前提的,每一步骤都会影响到下一步骤的顺利进行。如和面软硬是否合适,擀皮厚薄是否符合要求,都会影响到下一道工序的操作和成品质量。所以,如果有扎实的基础操作技术,就能达到“一抓准”“一刀准”“一投准”的要求,从而做到质量好、速度快、效率高。目前,烹饪机械逐渐增多,一部分笨重的操作程序已被机器操作代替,这些机械的出现,大大减少了工人的体力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但绝大部分工序的操作仍以手工为主,每个工序的基础操作技巧都需反复

练习才能够达到要求。

二、面点基础操作的作用

1.调制适合的面团

通过和面、揉面这两项基础操作,调制出适合各类点心需要的面坯。但各类面团性质不一,要求也不同,因而要运用不同的动作,发挥不同的作用。

2.为成形做准备

通过搓条、下剂、制皮、上馅,为点心的成形创造良好的条件。这些准备工作,一环扣一环,互相关联,互有影响,任何一环做得不好,都会影响整个成品质量。

3.面点制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烹饪专业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菜肴配制和烹调,行业中俗称“红案”;二是面点制作,行业俗称“白案”。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饮食烹饪专业的全部生产业务。面点基础操作又是面点制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能很好地掌握最基本的操作技术,然后再学习各种面点的制作技术,这样就容易得多,而且学得也快。

面点制作是以手工操作为主,因而制品的规格、质量的好坏,全凭双手来做成。基本功掌握好,制出的成品质量才能符合要求。因此,对于初学者一定要学好、掌握基础操作。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1.面点基础操作的重要性是什么?

2.面点基础操作的作用是什么?

【章节课题】第二章第二节面点基础操作的运用

【教学目的】

1. 掌握和面的概念、手法、要领;

2. 掌握揉面的概念、手法、要领;

3. 掌握搓条的概念、手法、要领;

4. 掌握下剂的概念、手法、要领;

5. 掌握制皮的概念、手法、要领;

6. 掌握上馅的概念、方法、要领;

【教学重点】

1.和面的概念、手法、要领;

2.揉面的概念、手法、要领;

3.搓条的概念、手法、要领;

4.下剂的概念、手法、要领;

5.制皮的概念、手法、要领;

6.上馅的概念、方法、要领;

【教学难点】

1.和面的概念、手法、要领;

2.揉面的概念、手法、要领;

3.搓条的概念、手法、要领;

4.下剂的概念、手法、要领;

5.制皮的概念、手法、要领;

6.上馅的概念、方法、要领;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6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节面点基础操作的运用

一、和面

和面又称调面,是指将粉料与其他辅料(如水、油、蛋、添加剂等)掺和并调制成面坯的过程(见图2—1)。和面是整个点心制作中最初的一道工序,是制作点心的重要

环节,调制面坯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点心制作程序能否顺利进行及成品质量。

(一)和面的手法

和面的手法大体上有三种,即抄拌法、调和法、搅和法,其中以抄拌法使用最为广泛。

1.抄拌法。将面粉放入缸(盆)或案板中,中间扒一凹塘(行业中称开窝),然后掺入所需的大部分水(约占总量的70%左右),用手伸人粉中,由外往里、由下向上反复抄拌均匀,抄拌至面粉呈雪花片状;这时再加入第二次水,继续用手抄拌,待面粉呈块状时,双手揉搓面团成面坯。如调制水调面主坯、米粉面主坯等。

2.调和法。将面粉放在案板上,围成中薄边厚的窝形,将水或其他辅料倒入窝内,右手五指叉开,从外向内调和,成雪花状后,再加入适量的水,拌成面坯。如调制水油面坯、膨松面主坯等。

3. 搅和法。将面粉放人盆内,左手浇水,右手拿着面杖或竹筷搅和,边浇边搅,搅成均匀的无粉粒面坯,要求动作要快,一次性加足水量,如热水面坯、澄粉面坯等。

(二)和面的要求

1.掺水量要适当。掺水量应根据不同的品种、不同季节和不同面坯而定,掺水时,应根据粉料的吸水情况分几次掺人,而不是一次加大量的水。因为一次掺水过多,粉料一时吸收不进去,将水溢出,反而使粉料拌不均匀,调制成的面团易粘手。但第一次加水也不能过少,以免和拌不开。一般第一次加水量,掌握在掺人面粉后使面粉成雪花片状为佳。在第一次加水后根据粉料的吸水情况,掌握第二、第三次的加水量,这样调和出的面团既符合成品的要求,又能达到和面的光洁度。

2. 动作迅速、干净利落。无论何种和面手法都要求投料、吃水均匀,不夹带粉粒,所和面团的软硬度要符合面坯的性质要求。初学面点制作和好的面团,要求达到“三光”,即面案光(不粘有面块),面光(吃水均匀,表面光润),手光(手上不粘面粉)。和面,并非简单地将面粉和成面团,达到“三光”的要求并不容易,这需要在操作中认真体会。

3.和面的要领

在调制面坯时,需要一定强度的臂力和腕力。为了便于用力,正确的姿势是:两脚稍分开,站成丁字步,人要站端正,不可左右倾斜,上身稍向前倾。操作时,先将粉料倒入缸内或案板上,中问扒一凹塘,然后分次将水或其他辅料掺人,拌成雪花状,

最后洒上少量水揉制成面坯。

二、揉面

揉面,是将调和后的面团进行揉和,使各种粉料调和均匀,充分吸收水分形成面坯的过程(见图2—2)。通过揉面,可使面坯进一步增劲、柔润、光滑。揉面是调制面坯的关键。

(一)揉面的要求

揉面时脚要稍分开,站成丁字步,上身稍向前倾,身体不靠案板。面坯要揉透,使整块面坯吸水均匀,不夹粉茬,揉至“三光”。揉小块面团时,以右手用力,左手协助 (也可双手替换);揉较大块面团,可双手一齐用力。揉面时用力要均匀,不宜用力过猛。

(二)揉面的手法

揉面的手法主要有捣、揉、揣、摔、擦等五种。

1.捣。就是在和面后,将面坯放在缸盆内,双手紧握拳头,在面坯各处用力向下均匀捣压,力量越大越好。面被捣压后,挤向缸的周围时,再将其叠拢到中间,继续捣压,如此反复多次,直至把面坯捣透上劲为好。

2.揉。就是用双手掌跟压住面坯,用力伸缩向外推动,把面坯摊开、叠起,再摊开、叠起,如此反复,直至揉透,面坯表面光滑为止。

3.揣。就是双手握拳,交叉在面坯上揣压,边揣、边压、边推,把面坯向外揣开,然后卷拢冉揣。揣比揉的劲大,能使面坯更均匀、柔顺、光润。

4.摔。它分两种手法,一是双手拿面坯的两头,举起来,手不离面,摔在案板上,摔匀为止。二是稀软面坯的摔法,用一只手拿起,脱手摔在盆内,摔下,拿起,再摔,直至将面坯摔至均匀。春卷面的调制就是运用此法。

5.擦。主要用于油酥面主坯和部分米粉面主坯的调制。具体方法是在案板上把油和面和好后,用手掌跟把面坯一层层向前推擦,使油和面相互粘连,擦透擦匀,形成均匀的面坯。

(三)揉面的要领

1.揉面时要用“巧劲”,既要用力,又要揉“活”,必须手腕着力,而且力度要适当。

2.揉面时要按照一定的次序,顺着一个方向揉,不能随意改变,否则不易使面坯

达到光洁的效果。

3.揉发酵面时,不要用“死劲”反复不停地揉,避免把面揉“死”,而达不到膨松的效果。

4.揉匀面坯后,要将面坯盖上湿布或保鲜膜静置一段时间,一般为10 min左右。

三、搓条

搓成条状的一种手法(见图2 3),是下剂的准备步骤。

(一)搓条的手法

操作时,将醒好的面团,通过拉、搓等方法使之成条状,然后双手的掌跟压在条上,来回推搓,边推边搓,必要时可拉伸,使条向两侧延伸,成为粗细均匀的圆形的长条,为下剂做准备。

(二)搓条的要求

搓条要求条圆,光洁,粗细一致。

(三)搓条的要领

1.两手用力均匀,两边使力平衡。

2.要用掌跟推搓,不能用掌心。因掌心发空,压不平,压不实,不但搓不光洁,而且不易搓匀。

四、下剂(成品见彩图1)

下剂又称掐剂,就是将搓条后的面坯分割成大小一致的剂子(见图2 4)。下剂直接关系到点心成形后的规格大小,是成本核算的标准。

(一)下剂的手法

根据各种面坯性质,常用的下剂方法有摘剂、挖剂、拉剂、切剂、剁剂等。

1.摘剂。摘剂又称揪剂。这种技法主要用于水饺、蒸饺等较细的剂条。方法是:左手握住搓好的剂条(不能握得太紧,防止压扁剂条),让剂条从左手虎口处露出坯子大小的截面,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顺势用力揪下一个。每揪一次,剂条翻一次身,这是因为剂条性软,剂条握住手中,无论用力如何轻,剂条也会扁一些,翻一个身,即可恢复原形,这样揪下的剂子比较圆整、均匀。

摘剂的要领:左手不能用力过大,揪下一个剂子后,左手将剂条转90。,然后再揪。

2.挖剂。挖剂又称铲剂,多用于较粗的剂条。这种方法适用于剂量较大的品种。如大包、馒头、烧饼等。方法是:搓条后,剂条放在案板上,左手按住,右手四指弯

曲成铲形,从剂条下面伸人,四指向上一挖,就挖出一个剂子。然后把左手向左移动,让出一个剂子截面,右手再挖,一个一个挖完。

挖剂的要领:右手在挖剂时用力要猛,要使截面整齐、利落。

3.拉剂。多用于较为稀软的面坯,因面坯较软,不宜将剂条拿在手中下剂。方法是:左手按住剂条,右手五指抓住剂子,用力拉下一个,如此反复再拉。

拉剂的要领:动作要快、猛,避免粘连。

4.切剂。切剂就是将剂条用刀切成均匀的剂子。方法是:将剂条放在案板上,右手拿刀,从剂条的左边一头开始,切时左手配合,切成大小一致的面剂。如圆酥的剂子。

切剂的要领:下刀准确,刀要锋利,切剂后剂子截面成圆形。

5.剁剂。剁剂就是将搓好的剂条放在案板上,根据品种要求的大小,用力均匀地将剂子剁下,如花卷、馒头等。

(二)下剂的要求

无论采用哪种下剂手法,都要求剂子大小均匀,质量一致,剂口利落,不带毛茬。

五、制皮(成品见彩图2)

(一)制皮的手法

制皮就是将剂子制成薄片的过程。面点制作中有很多品种都需要制皮,制皮技术性较强,操作方法较为复杂。制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包捏和点心的成形。由于各类品种的要求不同,制皮方法也有所不同。常用的方法有按皮、拍皮、擀皮、捏皮、摊皮和压皮等。

1.按皮(见图2—5)。按皮较为简单,方法是:将下好的剂子,截面向上,用手掌根将其按扁,再按成边薄中间厚的圆形皮。如制作包子皮,按时手掌根用力要重。

按皮的要领:按皮时必须用掌根按,否则按得不平不圆。

2.拍皮(见图2—6)。就是将摘好的面剂截面向上,用右手先揿压一下,然后用手掌沿着剂子周围着力拍,边拍边顺时针方向转动皮子,将剂子拍成中间厚、四周薄的圆形皮子。

拍皮的要领:拍皮时用手掌着力,边拍皮子手掌边转动,否则皮子不圆整。

3.擀皮(见图2--7)。擀皮是应用最广的制皮方法,操作技术性强,必须借助于各种工具,要求较高。根据使用工具的不同及点心要求,擀皮的方法有许多种。常用的

制皮工具有单手杖、双手杖、橄榄杖等,它们分别用于水饺皮、蒸饺皮、烧卖皮等的制作。

(1)饺子皮擀法。先把面剂按成扁圆形,左手的大拇指、食指、中指捏住左边皮边,放在案板上,右于持擀面杖,压住右边皮的1/3处,推压面杖,不断前后转动,转动时要用力均匀,这样就能擀成中间稍厚、四边薄的圆形皮子。此法适用于制作水饺、蒸饺等品种。

双手杖就是用双手按在双面杖上擀皮的一种方法,所用的面杖有两根,操作时先把剂子按扁,以双手按双面杖,向前后擀动(见图2~8)。双手杖擀的效率比单手杖高出1倍左右,但其擀制的难度较高,主要适用于制作烫面饺,也适用于擀制水饺、蒸饺皮等。

饺子皮的擀制要领:用单手杖擀制饺子皮时要注意左右手的配合和协调,使皮子成中间稍厚、边缘薄的圆形。用双手杖擀制饺子皮时要注意双手用力均匀,两根面杖要平行靠拢,勿使其分开,擀出去时应右手稍用力,往回擀时应左手稍用力,这样,皮子就会擀转成圆形,要注意面杖的着力点。

(2)烧卖皮擀法。要求形似荷叶,中问略厚,圆形,饮食业称其为“荷叶边、金钱底”。操作时把剂子按扁按圆,放在案板上,左手按住橄榄杖的左端,右手按住橄榄杖的右端,双手配合擀制。擀时,着力点要放在边上,右手用力推动,边擀边转(向同一方向转动),使皮子随之转动,并形成波浪纹的荷叶边形(见图2 9)。

烧卖皮的擀制要领:掌握着力点的位置,右手用力推动,左手配合使皮子随之转动成圆形的荷叶边,擀制时用力均匀,不能将皮子边擀破。

(3)馄饨皮擀法。大块面团,使用大擀面杖擀制。具体方法是:用擀面杖压在面团上,向四周均匀擀开,然后把面皮包卷在面杖上,双手掌根压面,向前推滚,每滚一次,面团就变大变薄一次,把它打开,撒上生粉,防止粘连,再包卷起来,继续向前推滚。这样推滚、打开、撒生粉、卷起、继续推滚,直至面团擀成又薄又匀的大片为止(见图2—10)。然后叠成数层,用刀切成梯形或方形的小块,即成馄饨皮。这种擀制法也适用于制作其他点心,如面条、巧果、萨其马等。

馄饨皮的擀制要领:擀制大块面团,首先要将面团搓压成长方形的面坯,再用擀面杖在表面用力压擀成大的面坯,用力要均匀,不能将皮子擀破,擀制时生粉要少撒,动作迅速以防皮子干裂。

4.捏皮(见图2 —11)。它适用于米粉面主坯,可制作麻球等品种。捏皮方法是:将剂子用手揉匀搓圆,再用双手手指捏成碗状,包馅收口,称“捏窝”。

捏皮的要领:要用手将面坯反复捏匀,使其不致裂开而无法包馅。

5.摊皮(见图2—12)。摊皮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制皮方法,主要用于制春卷皮。制春卷皮的面团,是稀软的面团,拿起要往下流,所以必须用摊皮的方法。方法是:将平锅置于中小火上,锅内抹少许油,右手持柔软下流的面团不停地抖动(防止下流),顺势向锅内一摊,锅上就被粘上一张圆皮,等锅上的皮受热成熟,面皮边缘略有翘起,即可取下,再摊第二张。

摊皮的要领:要掌握好火候的大小,动作要连贯,所用锅一定要洁净,并适量抹油。

摊皮的要求:皮子形圆,厚薄均匀,无沙眼,大小一致。

6.压皮(见图2 13)。压皮也是一种特殊的制皮的方法,主要用于澄面点心的制皮。方法是:将剂子按在案板上,用手略揿,案上抹少许油,右手持刀,将刀平压在剂子上,左手按住刀面,向前旋压,将剂子压成圆皮。

压皮的要领:右手持刀压皮时用力均匀,否则皮子不圆。

(二)制皮的要领

制皮的要求:圆整、平展,四边较薄,中间稍厚,大小一致。

六、上馅

上馅也叫包馅、打馅、塌馅等,是指在坯皮中间放上调好的馅心的过程,如图2—14所示。这是包馅品种制作时的一道必要的工序。上馅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成品的包捏和成形质量。如上馅不好,就会出现馅的外流、馅的过偏、馅的穿底等缺点。所以,上馅也是重要的基本操作之一。根据品种不同,常用的上馅方法有包馅法、拢馅法、夹馅法、卷馅法、滚粘法等。

(一)包馅法

包馅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用于包子、饺子等品种。但这些品种的成形方法并不相同,根据品种的特点,又可分为无缝、捏边、提褶、卷边等,因此,上馅的多少、部位、手法随所用方法不同而变化。

1.无缝类。无缝类品种一般要将馅上在中间,包成圆形或椭圆形即可。关键是不要把馅上偏,馅心要居中。此类品种有豆沙包、水晶馒头、麻蓉包等。

2.捏边类。捏边类品种馅心较大,上馅要稍偏一些,这样将皮折叠上去,才能使皮子边缘合拢捏紧,馅心正好在中间。此类品种有水饺、蒸饺等。

3.提褶类。提褶类品种因提褶面呈圆形,所以馅心要放在皮子正中心。此类品种有小笼包子、狗不理包子等。

4.卷边类。卷边类品种是将包馅后的皮子依边缘卷捏成形的一种方法,一般用两张皮,中间上馅,上下覆盖,依边缘卷捏。此类品种有盒子酥、鸳鸯酥等。

(二)拢馅法

拢馅法是将馅放在皮子中间,然后将皮轻轻拢起,不封口,露一部分馅,如烧卖等。

(三)夹馅法

夹馅法主要适用糕类制品,即一层粉料加上一层馅。要求上馅量适当,上均匀并抹平,可以夹上多层馅。对稀糊面的制品,则要蒸熟一层后上馅,再铺另一层。如豆沙凉糕等。

(四)卷馅法

卷馅法是先将面剂擀成片状,然后将馅抹在面皮上(一般是细碎丁馅或软馅),再卷成筒形,做成制品,切块,露出馅心,如豆沙卷、如意卷等。

(五)滚粘法

此种方法较特殊,即是把馅料搓成形,蘸上水,放人干粉中,用簸箕摇晃,使干粉均匀地粘在馅上,如橘羹圆子等。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1.常用的和面手法和要求有哪些?

2.常用的揉面手法有哪几种?

3.揉面应掌握哪些操作要领?

4.搓条应掌握哪些要求和要领?

5.常用的下剂手法有哪几种?

6.常用的制皮方法有哪些?

7.常用的包馅方法有哪些?

8.用双手杖擀制皮子应掌握哪些要领?

宏观经济学第2章-习题与答案

f 第14章国民收入的核算 一、名词解释: 国内生产总值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总投资折旧净投资存货投资净出口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 二、判断题(正确标出“T”,错误标出“F”) 1.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N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2.家庭成员提供的家务劳动要计入GDP之内。() 3.某种物品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取决于它本身的性质,例如,汽车一定是最终产品,煤只能是中间产品。() 4.用价值增值法计算一国产出的总价值,可以避免重复计算的问题。()5.对于整个经济来说,所有的价值增值之和必定等于所有的最终产品的总价值。 () 6.以前所生产而在当年售出的存货,应当是当年GDP的一部分。() 7.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比少卖掉一些时,GDP增加要多一些。()8.销售一栋建筑物的房地产经纪商的佣金应加到国民生产总值中去。()9.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的

一部分。() 10.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GDP 中。() 11.用支出法核算GDP时,政府公债利息不应计入GDP中。() 12.政府国防费用支出不属于政府购买。() 13.失业救济金属于政府的转移支付。() 14.居民购买住房是一种消费支出,住宅是一种耐用消费品。() 15.购买普通股票是投资的一部分。() 16.总投资增加时,资本存量就增加。() 17.总投资和净投资之差就是GNP和NNP之差。() 18.如果一个企业用购买的一台新设备替换一台报废的旧设备,因为机器数量未变,所以企业购买这台新设备不属于投资行为。() 19.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时,资本折旧应计入GDP中。() 20.家庭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中。() 21.国内生产总值是从国民生产总值中减去国外净要素支付后的余额。()22.折旧费用是国民生产总值的一部分。() 23.国民生产净值衡量的是在一年内对在商品生产中消耗的资本作了调整后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4.国民收入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报酬总和,它包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等。() 25.居民得到的收入不一定是他们挣得的。()

宏观经济学教案: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 教案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适用专业:经济与管理类规定学时:54学时3学分开课学期:二年级上学期任课教师:曾福生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宏观经济学教案 一、课程说明 宏观经济学是从总体、总量出发,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宏观经济学主要内容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支出-收入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等。该课程主要介绍西方的基本经济理论,由于我们现在在经济领域中更多的是运用西方的理论,因而该课程是其他专业课的基础。但是宏观经济理论以一些假设为前提,与实际差距较大,比较抽象,有时要运用数学进行推导,因此为了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首先挑选了难度适宜的教材,并主要按教材内容来讲授,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其次,还需要用一些难度适宜的习题,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提高分析能力。另外,由于经济理论比较抽象和枯燥,在课堂上可以举一些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培养学生用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课程主要讲授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等内容。 三、本课程的教案主要包括下列教学活动形式 1、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2、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3、教学重点与难点 4、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5、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6、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7、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 8、教学进程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课、课外作业。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宏观经济学第2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1.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N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2.GDP被定义为在某一既定时期一国之内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 3.用货币去度量性质不同的各种产品,才能使各种产品能够进行加总,得出一国产出的总价值。() 4.如果农民种植的粮食用于自己消费,则这种粮食的价值就无法计入GDP之内。()5.家庭成员提供的家务劳动要计入GDP之内。() 6.本年生产但未销售出去的最终产品价值不应计入本年的GDP之内。() 7.最终产品只包括消费品,不包括投资品。() 8.最终产品是按照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划分的。() 9.某种物品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取决于它本身的性质,例如,汽车一定是最终产品,煤只能是中间产品。() 10.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只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11.用价值增值法计算一国产出的总价值,可以避免重复计算的问题。() 12.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各种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 13.对于整个经济来说,所有的价值增值之和必定等于所有的最终产品的总价值。()14.若某企业年生产20万元的产品,只销售掉10万元的产品,则当年该企业所创造的GDP 为10万元。() 15.以前所生产而在当年售出的存货,应当是当年GDP的一部分。() 16.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比少卖掉一些时,GDP增加要多一些。() 17.某人2000年用10万元购买了一辆产于1998年的小汽车,这10万元应该计入2000年的GDP。() 18.一栋旧建筑物的销售额应加到国民生产总值中去。() 19.销售一栋建筑物的房地产经纪商的佣金应加到国民生产总值中去。() 20.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的一部分。()21.国内生产总值是重要的流量变量。() 22.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方法,当计算结果出现差异时,以收入法的结果为主。()23.国民收入的核算中使用的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其内在逻辑是不一致的,因而它们最后所计算出来的国民生产总值数量也可能是不一致的。()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作业答案

《宏观经济学》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作业 一、选择题答案 1、D; 2、A; 3、E; 4、B; 5、E; 6、C; 7、A; 8、D; 9、D;10、B;11、C;12、B 13、A;14、C;15、B;16、D;17、D 二、计算 1、表1中给出了某国某年国民收入的统计资料。要求: 解:(1)=100+10+30+30=170;(2)=90+60+30+(60-70)=170 (3)政府赤字=30-(30-5)=5 (4)储蓄= y d-c=(y-T+TR)-c=(170-30+5)-90=55 2、表2是某国某年的国民收入统计资料。要求:计算 解:(1)支出法GDP=C+I+G+(X-V)=16728+3953+5347+(3398-3165)=26261 收入法计算的GDP=个人租金收入+雇员酬金+净利息+财产所有者的收入+公司利润 +企业转移支付-政府对企业的净补贴+营业税和国内货物税+资本折旧+统计误差=318+15963+1798+1306+1827+105-46+2123+2873-7=26260 (2)用支出法计算的NI=GDP-资本折旧-间接税=26261-2873-2123=21265 说明:企业转移支付是指企业对非盈利单位的赠与或因消费信贷出现的坏账、呆账,它是总产出的一部分,但未通过销售获得收入 政府的间接税收入是要素报酬以外的追加,是总收入的一部分 3、解GDP= C+I+G+(X-V)=500+(125+50)+200+15=890 NNP=890-D=890-50=840 NI=NNP-T=840-75=765 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 =765-100-20-130+120=635 DI=635-80=555 4、解:(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折旧,而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去净投资后的余额,即800-300=500(亿美元),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800-500=4300(亿美元)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宏观经济学第十章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习题及答案 : 篇一:微经第十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章外部性 复习题 1.举出一个负外部性的例子和一个正外部性的例子。 答:负外部性的例子:化工厂排放的化学废气,污染了环境,但它却不必承担污染的全部成本。正外部性的例子:在临街的自家院子里种花,既美化了自己家的环境,又使邻居和路人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花,具有正外部性。 2.用供求图解释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负外部性的影响。 图10-1 存在负外部性的供求图 答:生产中的外部性使该物品的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生产该物品的社会最适量小于其均衡数量,即市场量。 3.专利制用什么方法帮助社会解决了一个外部性问题? 答:专利制利用法律法规的形式规定专利发明者可以在一定时期排他性的使用自己的发明的权利,激励发明者更多地进行新技术研究,科技发明的正外部性内在化。 4.什么是矫正税?为什么就保护环境免受污染的方法而言,经济学家对矫正税的偏好大于管制? 用于纠正负外部性影响的税收被称为矫正税。这种税也被称为庇古税。作为解决污染的方法,经济学家对矫正税的偏爱通常大于管制,因为

税收可以以较低的社会成本减少污染。首先是因为税收减少污染更有效率。矫正税实际上规定了污染权的价格,并把污染权分配给那些减少污染成本最高的工厂。无论环境保护机构选择的污染水平是多少,它都可以通过税收以最低的总成本达到这个目标。其次,矫正税对环境更有利。在管制政策下,企业被动地减少污染,一旦达到了管制的要求,它就没有理由再减少排污。税收激励工厂主动减少污染,以尽力减少不得不为此支付的税收量。 5.列出不用政府干预时也可以解决外部性引起的问题的一些方法。 答:私人解决外部性所引起的问题的方法有:(1)用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来解决;(2)慈善行为;(3)通过依靠有关各方的私利来解决外部性问题;(4)利益各方签订合约。 6.设想你与一个吸烟者同住一间房,但你不吸烟。根据科斯定理,什么因素决定了你的室友是否在房间里吸烟?这个结果有效率吗?你和你室友如何达成这种解决方法? 答:根据科斯定理,如果我被迫吸烟所承受的成本大于我的室友吸烟所获得的收益,我的室友就不应该在房间里吸烟。如果我的成本小于室友的收益,她就可以在房间里吸烟。只要交易成本不阻止协议的达成,结果就是有效的。我和室友协商达成解决办法:我们中的一个补偿另一个吸烟或者不吸烟的损失。如我给室友买一些糖果以缓解她不能吸烟的痛苦,来与她达成协议——她以后不在房间里吸烟。 问题与应用 1.有两种方法保护你的汽车不被偷窃:防盗杠杆使偷汽车者难以偷走你的汽车;报警器使得在你的车被偷以后,警察可以轻而易举地抓得小偷。以上哪一种类型的保护会给其他车主带来负外部性?哪一种带来正外部性?你认为你的分析有什么政策含义吗? 答:(1)防盗杠杆的保护给其他车主带来负外部性,因为防盗杠杆的

第二章 宏观经济学

第二章宏观经济学 一、判断题 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经济的总体行为。() 2.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反映价格与产量之间关系的曲线。( ) 3.投资乘数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k=1/(1-β),β表示边际消费倾向。() 4.如果投资对利率的反应程度越大,IS曲线就越陡峭。() 5.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度越高,LM曲线越平缓;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度越高,LM 曲线越陡峭。() 二、单项选择题 1.提出“宏观经济学”概念的经济学家是( )。 A.魁奈 B.马尔萨斯 C.弗瑞希 D.凯恩斯 2.以下属于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的是()。 A. GDP B. GNP C. NDP D. NI 3.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和( )。 A. 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D.以上都不正确 4.乘数的概念最早是由经济学家提出的。( ) A.李嘉图 B.凯恩斯 C.马尔萨斯 D.卡恩 5.影响IS曲线斜率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是()。 A. 投资对利率的敏感度 B. 边际消费倾向 C. 税率 D. 其他 6.货币需求主要包括()。 A.交易性货币需求 B.预防性货币需求 C.投机性货币需求 D.以上都正确 7.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一目标是()。 A.充分就业 B.价格稳定 C.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D.国际收支平衡 8.以下关于财政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越陡峭,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B.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C.在IS曲线不变时,LM曲线越陡峭,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 D.在IS曲线不变时,LM曲线越陡峭,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 9.以下关于货币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越平坦,则货币政策效果越大 B.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越陡峭,则货币政策效果越小 C.当IS曲线不变时,LM曲线越平坦,则货币政策效果越小 D.当IS曲线不变时,LM曲线越平坦,则货币政策效果越大 10.财政政策中最有效地手段是()。 A. 改变税收 B. 改变转移支付 C. 改变政府购买水平 D. 以上都正确 三、多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边际消费倾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表示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率 B.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 C.大于0小于1 D.随收入增加,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2.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包括()。 A.充分就业 B.价格稳定 C.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D.国际收支平衡 3.财政政策的主要形式有( )。 A.政府购买B.政府转移支付 C.税收D.公开市场业务 4.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中,与挤出效应成正比的因素包括()。A.支出乘数的大小B.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C.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D.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5.总需求由构成。( ) A.消费需求B.投资需求 C.政府需求D.国外需求 四、简答题 1.简述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习题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均衡产出或收入: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2消费函数:指反映消费支出与影响消费支出的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但凯恩斯理论假定,在影响消费的各种因素中,收入是消费的惟一的决定因素,收入的变化决定消费的变化。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的增加多。收入和消费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这种关系叫做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如果以c代表消费,y代表收入/则c=c(y),表示消费是收入的函数。 C=α+βy 3边际消费倾向:指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之比,以MPC表示。ΔC表示消费增量,ΔY表示v 收入增量,则MPC=△C/△Y 凯恩斯认为MPC随着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递减,表示收入越增加,收入增量中用于消费增量的部分越来越小。 4平均消费倾向:指消费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以APC表示。C表示消费支出,Y表示收入水平,则APC=C/Y 5边际储蓄倾向:储蓄增量与可支配收入增量之比。以MPS表示。ΔS表示储蓄增量,ΔY 表示收入增量,则MPS=△S/△Y 6平均储蓄倾向:指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公式为:APS=S/Y 7投资乘数:是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同KI表示投资乘数,△Y表示国民收入增量,△I表示投资增量,则KI=△Y/△I,投资乘数的计算公式为KI=1/1-MPC,式中MPC为边际消费倾向。 8政府购买乘数: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的比例。以△g 表示政府支出的变动,kg表示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则:kg=△y/△g=1/(1-β) 9转移支付乘数: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量变的转移支付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Ktr=ΔY/Δtr=β/1-β 10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 11平衡预算乘数:增加开支的同时,相应增加同量的税收。即政府税收增加量等于政府购买增加量时叫预算平衡。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购买和税收以相同数量增减时,国民收入变动量与政府购买或税收变动量的比率。 kb=kg+kt=1 二、单项选择题 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C )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B.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2.假设总产出是540美元,消费是460美元,而计划投资是70美元,在该经济中(B)A.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 B.存货中包含有非计划投资 C.存在非计划储蓄 D.非计划储蓄等于非计划投资 3. 四部门经济与三部门经济相比,乘数效应( B )。 A.将变大B.将变小 C.不变D.不一定 4.在两部门经济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是0.50,自发投资增加10元,将导致( B )A.均衡收入水平有10元的增加 B.均衡收入水平有20元的增加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第二章讲义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第二 章讲义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第三章教案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 了解基数效用论的总效用、边际效用概念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需求曲线; 理解消费者均衡原则和消费者剩余概念。 理解序数效用论主要以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和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上的均衡,来解释消费者行为和需求曲线。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戈森定律:随着物品获得的递增,欲望和享受递减。 第一节效用论 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对不同的人来说消费同一种商品所获得的满足程度相同吗? 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消费同一种商品所获得的满足程度相同吗? 金子和玉米面饼的效用 某地闹水灾,在一棵大树上,地主紧紧地抱着一盒金子,长工则提着一篮玉米面饼。 几天过去了,四处仍旧是白茫茫一片。长工饿了就吃几口饼,地主饿了却只有看着金子发呆。地主舍不得用金子去换饼,长工也不愿白白地把饼送给地主。 又几天过去了,大水悄悄退走了。长工高兴地爬到树下,地主却静静地躺着,永远留在大树上了。 金子和玉米面饼哪个效用更大? 什么东西最好吃? 免子说,“世界上萝卜最好吃。” 猫说,“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老鼠。” 免子和猫争论不休、相持不下,跑去请猴子评理。 猴子听了,不由得大笑起来:“瞧你们这两个傻瓜蛋,连这点儿常识都不懂!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桃子!” 一、效用是选择的基准 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商品或劳务中得到的主观上的享受或有用性。 经济学家用它来解释有理性的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资源分配在能给他们带来最大满足的商品上。

对于效用的度量,经济学家先后提出了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两种方法。 1.基数效用论者的边际效用分析方法; 2.序数效用论者的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 二、边际效用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消费某种商品和劳务带来的满足或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随着个人连续消费越来越多的某种商品,他从中得到的增加的或额外的效用量是递减的。 例如:迈克的汤,迈克给杰克的感觉不舒服,迈克给杰克的汤的效用递减。 生活中的边际效用 ?“富人的钱不值钱,穷人的时间不值钱”。 ?货币如同物品一样也有边际效用。 ?货币的边际效用也是递减的,即随着人们收入量的增加,其效用是不断递减的。每增加一元货币收入给消费者带来的边际效用是越来越小的。 钻石和木碗 有个穷人四处流浪,他只有一只旧木碗。 一天,穷人在渔船上帮工时遇到了特大风浪,被海水冲到一个小岛上,岛上的酋长看见穷人头顶的木碗,感到非常新奇,便用一大口袋珍珠宝石换走了木碗,派人把穷人送回了家。 富翁听说木碗换回这么多宝贝,也想去碰碰运气。富翁装了满满一船山珍海味和美酒,运到小岛。 酋长高兴地接受了富人送来的礼物,声称要送给他最珍贵的东西。 ?这件最珍贵的礼物是什么呢? 三、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由A先生的消费,得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曲线(见图2-2)。 图2-2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曲线 四、消费者均衡:购买一种和多种商品时的均衡原则(成本与收益的比较)(一)购买一种商品的均衡原则:边际效用要大于或等于价格,即MU=P (1)如果不考虑成本支付或价格(免费),消费者消费商品的数量由边际效用决定MU≥0 (2)如果考虑成本支付或价格,假定一单位货币代表一单位效用。一种商品数量选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习题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习题练习 1、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资源配置。 B、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 C、经济体制。 D、资源的稀缺性。 E、资源利用。 2.国民生产总值是下面哪一项的市场价值(A ) A. 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 B. 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商品和劳务; C. 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 D.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的所有交易。 3.通过以下哪项我们避免了重复记帐(B ) A.剔除金融转移; B. 计量GNP时使用增值法; C. 剔除以前生产产品的市场价值; D. 剔除那些未涉及市场交换的商品。 4.GNP帐户不反映以下哪一项交易(B ) A. 卖掉以前拥有的住房时,付给房地产经纪商6%的佣金; B. 在游戏中赢得的100美元; C. 新建但未销售的住房; D. 向管道工维修管道支付的工资。 5.当实际GDP为175亿美元,GDP价格缩减指数为160时,名义GDP为(C ) A.110亿美元; B. 157亿美元; C. 280亿美元; D. 175亿美元。 6.如果当期价格低于基期价格,那么(D) A.实际GNP等于名义GNP; B. 实际GNP小于名义GNP; C. 实际GNP和名义GNP是同一回事; D. 实际GNP大于名义GNP。 7. 下列哪一项计入GDP(D) A. 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 B. 购买普通股票; C. 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 D.晚上为邻居照看儿童的收入。 8.净出口是指(C ) A. 出口加进口; B. 全部产品无内销,均出口; C. 出口减进口; D. 进口减出口。 9.已知某国的资本品存量在年初为100亿美元,它在本年生产了25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折旧是20亿美元,则该国在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A)。

2、高鸿业宏观经济学教案

宏观经济学 教案 (2014年6月修订) 学院 二○一四年六月

三亚学院《宏观经济学》课程教案首页

备注:选用教材及参考书须注明书名、出版社、出版年月等版本信息。

三亚学院《宏观经济学》课程章节教案首页 注:1.每次课(2或4学时)填写课程章节教案首页; 2.教案与讲义正文附后,手书打印均可。

第一章导论 宏观经济学是从总体上研究国民经济的水平、运行、波动、增长以及调控的一门经济学科。 与微观经济学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应用方法上。 微观经济学:使用传统(物理学、牛顿力学等)方法研究、分析、综合考虑其内部作用,解释经济现象。利用个量方法分析经济,研究的是一般均衡。 宏观经济学:归纳总结各类经济现象,用总量的方法研究经济(综合法)主要研究: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通货膨胀、宏观货币政策、宏观财政政策、环保等问题。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1662年威廉·配弟英国《赋税论》是宏观经济问题的最早研究者,其核心思想是保持财政平衡,通过节约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增加国民财富。 1758年魁奈法国《经济表》开创宏观总量分析的先河。其核心思想是研究一个农业国家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问题。采取固定体价格方法对一定时期内社会商品流通总量和货币流通总量、社会总产品和总收入以及社会生产两大部门(农业和工业)之间的交换关系,作了宏观静态分析。 马克思《资本论》将社会总产品在使用价值上分成两大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其次将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分成物资资料产品税补偿金(c)、工人工资收入(v)和资本家剩余价值(m),最后再对社会再生产(产品的实现)进行研究,分析了资本主义宏观经济失衡的不可避免性。奠定了宏观经济分析的框架。 1929年,西方爆发经济大危机,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宏观经济问题成为当时西方经济学家的热闹话题和紧急任务。 1936 凯恩斯英国《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西方宏观经济分析的第一部代表作。其主要思想有:(1)否定充分就业;(2)否定萨伊定律,即否定法国萨伊的“供给为其自身创造需求”理论,认为供给并不总是与需求相等,宏观经济经常处于总供给大于总需求;(3)主张国家干预。 1963 阿克利美国《宏观经济理论》比较完整地建立起西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第二节宏观经济分析的若干前提假定 一、资源稀缺假设 指可用于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一切要素、环境、条件和人工资源,小于人们心理和生理的最大需求。 二、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的三大特征:(1)追求最大经济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基本动因;(2)个人自己决定自己的行为,不受外人支配;(3)具有完全的理性行为,可以准确比较和权衡各种经济活动的得失,从而作出合理的选择。 三、多元经济主体假说 在市场经济中,经济主体(即经济人)是多元化的。在计划经济中,只有居民、企业和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习题及答案

第十单元 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 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 1.古典学派与凯恩斯经济学; 3.货币主义; 5.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 1.萨伊定律在货币经济中表现为( a ?投资恒等于储蓄; c .货币供给恒等于货币需求; )。 b. 投资等于储蓄; d .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 2. 古典经济学说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争论的焦点是( ) a ?市场机制能否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 b. 市场机制能否自动合理配置资源; c. 需求管理政策比供给管理政策是否更有效果; d. 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是否更有效果。 3. 强调市场经济具有自我矫正机制、能够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的学说叫 做( )。 a. 凯恩斯经济学; b .凯恩斯 主义; c. 新凯恩斯主义; d .古典经济学。 4. 强调市场经 济不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的学说通常叫做( )。 a. 凯恩斯主义; b .货币主义; c .古典学说; d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5. 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 )。 a ?奥肯定律; b .蒙代尔定律; 2.正统凯恩斯主义; 4.供给学派; 6.新凯恩斯主义。

c.萨伊定律; d.李嘉图等价定理。 6.在欧文?费雪的交易方程与剑桥方程中,货币数量的变动仅仅影响() a?实际收入;b.名义收入; c. 一般价格水平; d.总就业量。

7?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动( ) a. 仅仅影响价格水平;b .会同时影响价格水平和实际收入; c .仅仅影响实际收入; d ?对价格水平和实际收入没有任何影响 8?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动( )。 a. 在短期,会影响价格水平与实际收入; b .在长期,会影响价格水平 与实际收入; c ?在短期仅仅影响一般价格水平; d .在长期仅仅影响实际收入。 9 ?货币主义者相信货币流通速度( )。 a ?相当易变; b .短期内比较稳定,在长期会剧烈变动; c ?相当稳定; d .短期内剧烈变动,在长期比较稳定。 10. 古典经济学认为( )。 a.货币数量的变动不影响真实变量值; b .货币数量的变动影响真实变 量值; c .货币数量的变动影响就业量; d .货币数量的变动影响商品的 相对价格。 11.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 a.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c .正常的菲利普斯曲线; 12. 削减税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是( )的主要政策主张 a.凯恩斯主义; b .货币主义; c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d .供给学派。 13.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货币经济周期模型表明,失业都是( ) a.非自愿的; b .自愿的; c .结构性的; d .周期性的。 14.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是( )。 a.实际产出围绕潜在产出的波动; b .名义收入围绕实际收入的波动; )向右下方倾斜。 b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d .幻觉的菲利普斯曲线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中文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课后答案 复习题 1、由于整个经济的事件产生于许多家庭与许多企业的相互作用,所以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必然是相互关联的。当我们研究整个经济时,我们必须考虑个别经济行为者的决策。由于总量只是描述许多个别决策的变量的总和,所以宏观经济理论必然依靠微观经济基础。 2、经济学家是用模型来解释世界,但一个经济学家的模型往往是由符号和方程式构成。经济学家建立模型有助于解释GDP、通货膨胀和失业这类经济变量。这些模型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们有助于我们略去无关的细节而更加明确地集中于重要的联系上。模型有两种变量: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一个模型的目的是说明外生变量如何影响内生变量。 3、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一种物品或劳务的价格迅速变动使得供给量与需求量平衡,即市场走向供求均衡。这种假设称为市场出清。在回答大多数问题时,经济学家用市场出清模型。 持续市场出清的假设并不完全现实。市场要持续出清,价格就必须对供求变动作出迅速调整。但是,实际上许多工资和价格调整缓慢。虽然市场出清模型假设所有工资和价格都是有伸缩性的,但在现实世界中一些工资和价格是粘性的。明显的价格粘性并不一定使市场出清模型无用。首先偷格并不总是呆滞的,最终价格要根据供求的变动而调整。市场出清模型并不能描述每一种情况下的经济,但描述了经济缓慢地趋近了均衡。价格的伸缩性对研究我们在几十年中所观察到的实际GDP增长这类长期问题是一个好的假设。 第二章宏观经济学数据 复习题 1、GDP既衡量经济中所有人的收入,又衡量对经济物品与劳务的总支出。 GDP能同时衡量这两件事,是因为这两个量实际上是相同的:对整个经济来说,收入必定等于支出。这个事实又来自于一个更有基本的事实:由于每一次交易都有一个买者和一个卖者,所以,一个买者支出的每一美元必然成为一个卖者的一美元收入。 2、CPI衡量经济中物价总水平。它表示相对于某个基年一篮子物品与劳务价格的同样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现期价格。 3、劳工统计局把经济中每个人分为三种类型:就业、失业以及不属于劳动力。一 失业率是失业者在劳动力中所占的百分比,其中劳动力为就业者和失业者之和。一 -I、奥肯定理是指失业与实际GDP之间的这种负相关关系。就业工人有助于生产物品与劳务,而失业工人并非如此。失业率提高必定与实际GDP的减少相关。舆肯定理可以概括为等式:实际GDP变动百分比-3%-2×失业率的变动,印如果失业率保持不变,实际GDP增长3% 左右。这种正常的增长率是由于人口增长、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引起的。失业率每上升一个百分比,实际GDP一般减少2个百分比。一 问题和应用一 1、大量经济统计数字定期公布,包括GDP、失业率、公司收益、消费者物价指数及贸易结余。GDP是一年内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失业率是要工作的人中没有工作的人的比例。公司利润是所有制造企业税后会计利润,它暗示公司一般的财务健康情况。消费者物价指数是衡量消费者购买的物品的平均价格,它是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贸易结余是出口物品与进口物品之间的价差。一 2、每个人的增值是生产的物品的价值减去生产该物品所需的原材料的价值。因此,农夫增值是1美元,面粉厂的增值是2美元,面包店的增值是3美元。GDP就是总的增值,即为6 美元,它正好等于最终物品的价值。一 3、妇女与她的男管家结婚,GDP减少量等于男管家的工资。这是由于GDP是衡量经济中所有人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习题及答案

第十单元 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 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 1.古典学派与凯恩斯经济学; 3.货币主义; 5.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 1.萨伊定律在货币经济中表现为( a. 投资恒等于储蓄; c 货币供给恒等于货币需求; )。 b 投资等于储蓄; d 。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 2. 古典经济学说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争论的焦点是( ) a.市场机制能否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 b 市场机制能否自动合理配置资源; c. 需求管理政策比供给管理政策是否更有效果; d. 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是否更有效果。 3. 强调市场经济具有自我矫正机制、能够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的学说叫 做( )。 a.凯恩斯经济学; b .凯恩斯主乂; c 新凯恩斯主义; d .古典经济学。 4. 强调市场经 济不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的学说通常叫做( )。 a 。凯恩斯主义; b .货币主义; c 古典学说; d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5. 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 )。 a.奥肯定律; b 。蒙代尔定律; c 萨伊定律; d 。李嘉图等价定理。 6. 在欧文?费雪的交易方程与剑桥方程中,货币数量的变动仅仅影响( ) 2.正统凯恩斯主义; 4.供给学派; 6.新凯恩斯主义。

a.实际收入;b。名义收入; c 一般价格水平;d。总就业量。

7.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动( ) a 。仅仅影响价格水平; b 。会同时影响价格水平和实际收入; c 仅仅影响实际收入; d 对价格水平和实际收入没有任何影响 8.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动( ) a.在短期,会影响价格水平与实际收入; b .在长期,会影响价格水平 与实际收入; c 在短期仅仅影响一般价格水平; d 在长期仅仅影响实际收入。 9. 货币主义者相信货币流通速度( )。 a 。相当易变; b .短期内比较稳定,在长期会剧烈变动; c 相当稳定; d 短期内剧烈变动,在长期比较稳定。 10. 古典经济学认为( ). a.货币数量的变动不影响真实变量值; b .货币数量的变动影响真实变 量值; c .货币数量的变动影响就业量; d .货币数量的变动影响商品的 相对价格. 11.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 ( a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c 正常的菲利普斯曲线; 12. 削减税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是( )的主要政策主张 a 。凯恩斯主义; b .货币主义; c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d .供给学派。 13.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货币经济周期模型表明,失业都是( ) a 。非自愿的; b 。自愿的; c 结构性的; d 。周期性的。 14.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是( )。 a 。实际产出围绕潜在产出的波动; b 。名义收入围绕实际收入的波动; c 潜在产出本身的波动; d 。名义收入围绕潜在产出的波动。 )向右下方倾斜。 b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d .幻觉的菲利普斯曲线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习题(按章节)

宏观经济学习题 第一章导论 一、选择题 2.下列变量都是流量,除了( C ) A.个人可支配收入 B.消费支出 C.个人财富 D.国内生产总值 3.下面各种现象都会降低失业率,除了:C A.失业人口数减少。B.就业人口数增加。 C.劳动力减少,而失业人口数没有任何变化。D.放弃找工作的人数增加。4.奥肯定律描述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A A.实际GDP变化的百分比与失业率的变化。 B.名义GDP变化的百分比与劳动力的变化。 C.实际GDP的绝对变化量与失业率变化的百分比。 D.实际GDP的绝对变化量与GDP平减指数变化的百分比。 5.假设年初的失业率为5%。根据奥肯定律,下面哪项陈述是错误的:D A.如果这一年的失业率不变,实际GDP将会升高3%。 B.如果这一年的平均失业率上升到7%,实际GDP将会下降1%。 C.如果这一年的平均失业率下降到3%,实际GDP将会上升7%。 D.如果这一年的平均失业率保持在5%,实际GDP将保持不变。 6.如果一个美国公民被一家在巴西经营的美国公司雇用,那么她的收入:D A.是美国GDP的一部分,巴西GNP的一部分。 B.是美国GDP的一部分,巴西GDP的一部分。 C.是美国GNP的一部分,巴西GNP的一部分。

D.是美国GNP的一部分,巴西GDP的一部分。 C C C A D D 二、名词解释 1.经济周期2.失业3.失业率4.结构性失业5.摩擦性失业6.周期性失业7.充分就业8.自然失业率9.经济增长10.流量11.存量 1.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 2.失业:指在当前工资水平下愿意工作的人无法找到工作。 3.失业率:失业人口与劳动人口的比率。 4.结构性失业:来自于经济结构的变动导致的特定地区或行业就业机会的减少。 5.摩擦性失业:来自于劳动力市场正常变动的失业。 6.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扩张步伐变慢或者经济周期而产生的失业。 7.充分就业:指的是工作机会与失业人口数量相同的状态。 8.自然失业率:是劳动和产品市场都平衡时的失业率。 9.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产出水平的提高。 10.流量:特定的时间段中发生的经济量值。 11.存量:特定时点上现存的经济量值。 三、简答题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通货膨胀、开放经济、宏观经济政策。(每个1分)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三个市场的划分: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及要素市场。(2分) 行为主体的划分:家庭、企业与政府。(2分) 总量分析。(1分) 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1分) 3.在经济周期性的波动中,哪些宏观变量与周期波动同步?哪些变量具有超前性? 产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与周期波动同步(4分),股票价格具有超前性。(2分) 4.什么是GDP和GNP?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什么地方?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个季度或一年)经济中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2分) GNP指在一定时期内本国的生产要素所有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2分) GDP和GNP之间差别的产生是因为在某一给定国家所生产的某些产出是由国外的生产要素所有制提供的。GDP从地域角度划分的,考虑的是一国经济领土内经济产出总量;GNP从身份角度,统计利用一国国民(常住单位)拥有的劳动和资本等要素所提供的产出总量。GDP和GNP之间的差额与外国人所获得的净收入是相一致的,GDP=GNP-NFP。(2分) 第二章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 一、选择题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笔记(第10章 预期理论)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 第十章 预期理论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预期理论的演进 在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史中,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使预期与不确定性问题逐步进入经济研究的视野,而理性预期学派则使预期成为经济理论中重要的研究范畴。预期是指经济行为人对于经济变量在未来的变动方向和变动幅度作出的一种事前估计或主观判断。它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不科学向科学一步一步地向前发展推进的。在预期理论的演进过程中,先后出现了静态预期、外推性预期、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等预期形成假设。 1.静态预期 静态预期是在蛛网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静态预期借用蛛网模型建立了静态预期模型: 如果在1t -期预期t 期的价格,则: t 1e t P P -= 其中,1t P -为1t -期的实际价格;e t P 为1t -期预期的t 期的价格。这种预期称为静态预期。生产者认为,本期的实际成交价格就是下一期的预期价格,并据此进行生产决策。 静态预期最为简单,假预期经济变量水平等于经济变量前期水平,在预期中没有随机变量的扰动。 2.外推预期 外推预期是指对未来的预期不仅依据经济变量的过去水平,而且还应建立在经济变量未来变化趋势的基础上。这种预期不仅要依赖于经济变量过去已经达到的水平,而且还依赖于该经济变量所显示出来的变化方向或变动趋势。以价格预期为例,如果预期t 期的价格水平为: ()112e t t t t P P P P α---=+- 其中,α为预期系数,这种预期就是外推预期。它表明生产者对未来的价格预期不仅应 以价格的过去水平1t P -为基础,而且还要考虑已经显示出来的价格变化的方向或趋势,即1t -期与2t -期的价格的变动()12t t P P ---。如果0α>,则预期t 时期的价格将大于1t -时期的实际成交价格,以往的这种价格变化的趋势会继续下去;如果0α<,则未来时期的价格将下降,价格变动的趋势发生逆转;如果0α=,则意味着1e t t P P -=,这就是静态预期。α的值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产品市场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 1.国民收入均衡条件:意愿I=S; 2.消费函数、储蓄函数、税收函数、政府购买函数与净出口函数;3.国民收入的决定; 4.国民收入的变动:乘数理论。 一、单项选择 1.凯恩斯在《通论》中指出( D )。 a.宏观均衡与大量失业并不矛盾; b.工资和价格对市场上的非均衡不能及时作出反映; c.管理总需求的干预政策能影响产出和就业; d.以上均是。 2.与凯恩斯观点不同,古典宏观经济学家认为(D )。 a.工资和价格总是对非均衡及时作出反应; b.失业要么是自愿的,要么是由于工资调整的人为障碍引起的; c.总供给曲线在潜在GDP处是垂直的; d.以上均是。 3.如果消费增加即消费曲线向上移动,这意味着消费者(D )。 a.由于减少收入而减少储蓄; b.由于增加收入而增加了储蓄; c.不是由于增加收入而是其他原因使储蓄增加; d.不是由于增加收入而是其他原因使储蓄减少。 4.在两部门经济中,收入在( C )时均衡下来。 a.储蓄等于实际投资;b.消费等于实际投资; c.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消费等于计划投资。 5.消费函数C=C0+cY d (C0>0,0

c.等于边际消费倾向;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6.储蓄函数S=S0+sY d(S0<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