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智能云运维管理平台方案

智能云运维管理平台方案

智能评价管理系统技术方案1.doc

智能评价管理系统技术方案1 智能排队管理系统 技术方案 南京瀚之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系统简述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客户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凝聚更多的客户资源对窗口服务行业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建立直接客观的服务评价系统,企业能更了解自己的客户,弥补自身不足,挖掘潜在需求,推出更贴心的服务。 根据窗口服务行业的实际需要,推出了“EQMS智能排队管理系统”。该系统既可以用来直接进行客户满意度评价、员工服务考核、客户流量统计,又可以动态显示业务宣传信息及人性化信息,并集成了短信息提醒服务等更多附加功能,是一种新型的高附加值评价管理系统。 EQMS智能排队管理系统由服务评价器、通讯控制器,总线分配器、后台服务软件,统计分析软件等部件组成。窗口容量可自由扩充,组件即插即用。系统集合了顾客评价、窗口对讲二种功能,可实现柜员与顾客之间的对讲,以省却另外购置对讲设备的烦恼。其中服务评价器采用了精致的蓝色背光液晶显示器,4行*8汉字大屏幕显示,对顾客的操作进行智能导航,同时可以播放编辑的一些宣传图片或者人性化信息。 统计分析软件可以从服务态度、服务效率、业务水准等几个

方面对客户的意见进行实时的采集,并利用先进的软硬件技术统计客流量,计算出员工的工作效率,员工的不满意业务数,员工的客户满意度等,并针对一些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以提供决策依据。 EQMS智能排队管理系统可广泛适用于政府行政机关、外事机关、工商、税务、公安、金融、邮政、保险、电信、医院等单位。 采用“服务评价系统”可以实现以下目标: ?实现员工通过控制器登录工号上岗,透明服务,接受监督,提高柜面服务质量。 ?体现顾客权利,提供顾客与员工的交流平台,倡导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优美语音提示、大屏幕液晶显示导航信息、宣传信息,统计方便快捷,不增加顾 客负担。 ?通过网络,管理员可在电脑管理终端上查询到各网点上的工作人员的评价情况。 ?通过SMS短信息提醒,各网点负责人及时处理顾客的服务不满意和潜力客户信息。 ?统计员工业务量、服务满意度,作为其业绩的一个辅助指标。

运维管理系统方案

运维管理系统方案 概述 伴随着企事业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事业服务器的增多,企事业管理的信息化,企事业网络管理也变的越来越重要。一旦网络、服务器、数据库、各种应用出现问题,常常会给企事业造成很大的损失。怎样能7x24小时检测网络系统的运行情况,避免各种故障的发生,改进传统的网络管理方式来适企事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因此,运维管理系统就有他的必要性。一个完备的运维管理系统能够提供7x24小时检测网络、服务器、数据库、各种应用系统,及时发现将要出现的问题,并通过短信、Email、声音报告给运维管理人员。运维管理人员就可以及时排除故障,避免造成重大损失。 运维管理系统的功能: 故障发现与警报; 记录日常运维日志信息; 服务器故障统计; 服务器软硬件信息统计; 服务进程管理; 将数据信息存储到数据库,并使用图形方式直观的展示出来; 权限、密码管理; 将数据生成报表。 运维管理系统的特点: 邮件和短信实时故障报警; B/S结构,能够通过web对远程服务器下达指令; 监控服务器和被监控服务器之间通过python socket来发送信息; 统计日常故障处理,以便下次出现同样故障时能够更快的解决问题; 实现自动化管理和自动化监控; 安全管理服务器性能; 操作流程统计与管理。

系统结构 运维管理系统采用B/S构架,运维管理人员随时随地可以对服务器进行管理、配置及故障处理。它是将部署在同一个局域网内的所有服务器统一管理,服务器之间的信息通讯、指令发送、运维管理都通过python来实现。监控服务器端负责采集、统计和分析数据,在数据出现异常时发送报警信息到管理员的email、手机中,并将错误日志存储到数据库中。 运维管理系统主要通过LAMP服务器、python编程、snmp和shell编程来实现。在被监控端安装python服务,并在被监控服务器上部署python程序和shell脚本用于接受监控服务器端指令、信息采集并发送会监控服务器端。监控服务器端部署python程序和LAMP服务器,用于发送指令、接受数据信息、存储数据、统计数据以及异常报警。 运维管理人员日常通过web浏览器远程登录监控管理系统,检测各被监控服务器的运行状态、服务状态、防火墙配置、进程信息、操作日志等信息。在出现异常时,通过运维系统可以查看到具体的异常服务器、进程等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来处理异常。

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之运维篇

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之运维篇

散,自我认可度低,团队人员流动率较大。情况往往是某人好不容易成为熟练工了,却因为看不到职业前景或感觉不受重视而提出辞职。这些中坚力量的离职,会造成客户满意度和运维质量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出现波动。 (4)服务商难管理,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服务不及时,有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IT运维服务外包存在一定风险,关键在于对于IT运维服务外包供应商的管理不到位,具体体现在招标环节疏于审查、过程监督环节疏于监管、以及事后评价环节疏于考核。通过在招标环节加强对供应商资质、能力水平、案例等考察可以有效包括准入关;通过在服务过程中加强监督可及时发现供应商服务提供能力的异常;通过事后评价可以建立供应商的退出机制,保证供应商提供优秀的服务。 1.2 IT运维服务问题分析 从以上现象可以看出,IT运维服务的所有问题的根源都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问题,包括流程管理的问题、评价管理的问题、应急管理的问题等等。主要包括:

(1)IT运维服务管理方式缺乏创新。 IT 运维服务管理方式包括自营管理和外包管理,随着IT系统复杂程度的增加,对于IT运维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自营服务的成本已远远大于外包服务的成本,在某些非关键的领域,应该引入IT运维服务外包这一创新管理模式以降低服务成本,同时将组织自身的IT运维人员解放出来,做更有价值和意义的工作。 (2)IT运维服务管理不规范。 IT运维服务人员很忙碌却得不到业务部门认可的根本原因是双方缺少IT运维服务沟通的基本语言,也就是IT运维服务管理规范不明确,导致业务部门对于IT运维服务部门提供哪些服务不清晰、提供服务的流程不清晰、对于服务的评价指标不清晰,同时也导致IT运维服务人员工作职责不清晰、人员间工作交接不顺畅、服务过程缺少监督等。 (3)工作分工设计不合理,忽视梯队建设。 人员管理问题,根源在于运维工作分配不合理,业绩无法考核。若将运维人员分成一、二、三线支持,不同运维人员各司其职,能使有限的

资源管理平台系统-技术方案

资源管理平台技术方案

文档修改记录 版本号修改内容描述修改人修改日期V0.1 建立 V1.0 修订

目录 1概述 (1) 1.1 编制目的 (1) 1.2 编制依据 (1) 1.3 建设目标 (1) 1.4 设计原则 (2) 1.5 术语及缩略语 (2) 1.6 引用文件 (3) 2主要功能与战术技术指标 (3) 2.1 总体要求 (3) 2.1.1 可定制性 (4) 2.1.2 可靠性 (4) 2.1.3 可扩展性 (4) 2.1.4 实用性 (4) 2.1.5 安全性 (4) 2.1.6 易维护性 (5) 2.2 主要功能要求 (5) 2.2.1 集成架构设计 (5) 2.2.1.1 硬件设施及基础监控层 (5) 2.2.1.2 采集管理平台层 (5) 2.2.1.3 资源层 (5) 2.2.1.4 应用层 (6) 2.2.2 业务系统集成注册发布管理 (7) 2.2.3 数据采集处理功能 (7) 2.3 主要战术技术指标 (8) 2.3.1 响应时间 (8) 2.3.2 可用性指标 (8)

3系统总体设计 (10) 3.1 系统体系结构 (10) 3.1.1 系统组成 (10) 3.1.2 组成架构 (12) 3.1.3 技术体制 (14) 3.2 系统使用流程 (14) 3.2.1 用户角色 (14) 3.2.2 工作流程 (16) 4分系统设计 (18) 4.1 系统运维管理功能 (18) 4.2 注册发布管理功能 (18) 4.2.1 功能组成 (19) 4.2.2 形式审查 (19) 4.2.2.1 功能说明 (19) 4.2.2.2 业务流程 (19) 4.2.2.3 外部信息关系 (20) 4.2.3 数据审核 (21) 4.2.3.1 功能说明 (21) 4.2.3.2 业务流程 (21) 4.2.3.3 外部信息关系 (22) 4.2.4 数据发布 (23) 4.2.4.1 功能说明 (23) 4.2.4.2 业务流程 (23) 4.2.5 数据查询 (23) 4.2.5.1 授权内数据查询 (23) 4.2.5.1.1 功能说明 (23) 4.2.5.1.2 业务流程 (24) 4.2.5.2 授权外数据查询 (24)

运维监控管理平台建设方案(参考)

IT运维监控管理平台 建设方案 XXXXXXX

目录 第1章概述 (4) 1.1 建设背景 (4) 1.2 建设目标 (4) 1.3 建设思路 (5) 第2章系统总体设计 (6) 2.1 总体架构 (6) 2.2 设计原则 (7) 2.3 运维管理体系架构设计 (8) 2.3.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8) 2.3.2 监控采集层 (9) 2.3.3 数据处理层 (9) 2.3.4 运行展现层 (9) 2.4 系统技术路线 (10) 2.4.1 采用Java语言开发 (10) 2.4.2 采用J2EE框架 (11) 2.4.3 采用WebService进行数据互连互通 (11) 2.4.4 数据库技术 (13) 2.4.5 性能控制 (14) 2.4.6 开发、运行环境 (14) 2.5 应用接口总体设计 (14) 2.5.1 系统内部集成接口 (14) 2.5.2 与基础运维管理工具的集成接口 (15) 2.5.3 与ITSM系统的集成接口 (15) 2.5.4 与相关外部系统的统一身份认证与单点登录接口 (15) 2.6 系统安全设计及部署 (16) 2.6.1 输入检验 (16) 2.6.2 GET请求和Cookie中的敏感数据 (16)

2.6.3 防通过嵌入标记实现的攻击 (16) 2.6.4 防口令猜测功能 (17) 2.6.5 页面和字段级的权限控制 (17) 2.6.6 系统安全架构 (17) 第3章系统功能设计 (18) 3.1 动环监控 (18) 3.1.1 配电柜监测 (18) 3.1.2 配电开关及电流监控 (18) 3.1.3 发电机监控 (19) 3.1.4 ATS监测 (19) 3.1.5 STS监测 (19) 3.1.6 UPS监控子系统 (20) 3.2 统一门户子系统 (20) 3.2.1 信息主管领导内容展示 (21) 3.2.2 运维人员内容展现 (21) 3.2.3 一般用户内容展现 (22) 3.3 IT运行监控子系统 (22) 3.3.1 基础平台功能 (22) 3.3.2 网络设备管理 (24) 3.3.3 服务器监控管理 (27) 3.3.4 存储监控管理 (30) 3.3.5 数据库监控管理 (30) 3.3.6 中间件监控管理 (31) 3.3.7 web与应用监控管理 (32) 3.3.8 虚拟化监控管理 (33) 3.3.9 IP地址管理管理 (34) 3.3.10 信息点管理 (35) 3.3.11 告警监控管理与转发处理 (36) 3.3.12 综合监控管理 (37)

软件开发管理平台技术方案模板

软件开发管理平台技术方案 随着软件应用水平的提高, 软件规模越来越庞大, 软件开发的过程日益复杂, 而软件开发的模式依旧停留在传统的以技术人员为核心的方式下的, 不可避免的会暴露出许多问题: ?没有完善的对需求变更及问题追踪的流程和管理手段当前对需求变更及问题追踪流程没有完善的管理方法及有效的管理手段。对于业务人员、运维人员提出的各种需求和缺陷以及系统问题没有一个管理机制和经验积累。 ?无法保证发布版本的完整性 没有完善的内部产品版本控制、发布、上线、运维、变更的管理体系, 无法记录和追踪需求、产品、文档、流程的变更过程, 这样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无从判断项目版本状态, 系统的故障诊断难度加大。容易发生开发人员未经授权修改代码或文档, 留下系统故障隐患。 ?缺乏沟通, 难于控制项目状态 项目开发过程中各部门之间, 各部门与集成商之间缺乏有效 的沟通手段, 无法实现流程的自动化操作。无法记录完整的管理信息, 造成各级领导、业务人员和项目管理者, 没有办法 及时、自动地了解项目管理状态, 量化内部项目人员及供应商项目组成员工作量, 工作进度。

本技术方案书针对当前软件公司开发团队普遍面临的问题, 经过制定一个自动化、可管理、可追踪的流程, 提供一种高度协作化方式的, 迭代化的、增量方式的开发手段, 在最低费用的情况下及时的生产满足需要的高质量软件。从而达到IT和业务目标紧密结合, 并引导业务的创新和发展。 为了建立敏捷的开发流程, 达到IT和业务目标紧密结合, 并引导业务的创新和发展, 必须建立一个能从需求人员、项目经理、开发人员、配置管理人员到测试团队的端到端的流程, 而且这个流程必须自动化、可管理而且可追踪。 ?流程需要保证项目的连贯性 ?保证随时能够得到项目状态 ?流程需要多次循环 ?确保闭环的流程 ?确保质量问题被预先发现和解决 ?需要和已有的工具集成( 配置管理、测试)

IT综合运维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IT综合运维管理系统 技 术 方 案

目录 1.1.项目总体背景................................................. 1.2.项目的总体思路............................................... 整体思路..................................................... 建设与管理范围............................................... 达到的效果................................................... 1.3.综合运维管理系统............................................. 系统简述..................................................... 架构和功能................................................... 第2章需求分析 ...................................................... 2.1.总体要求..................................................... 2.2.需求分析..................................................... 2.3.建设目标..................................................... 第3章整体架构设计 .................................................. 3.1.实施范围..................................................... 3.2.网络系统管理模式............................................. 3.3.统一的网络系统解决方案蓝图................................... 代理方式与无代理方式结合的设计............................... 数据库设计考虑............................................... 3.4.平台总体设计................................................. 设计要求..................................................... 结合BTIM的平台总体设计...................................... 信息系统综合网管系统系统软件的选型........................... 设计要求..................................................... 数据采集层技术设计........................................... 3.5.数据管理层技术设计........................................... 设计要求..................................................... 数据管理层技术设计........................................... 3.6.其他技术设计................................................. 设计要求..................................................... 相关技术设计................................................. 3.7.平台功能扩展设计(接口方面的设计)........................... 第4章综合管理系统功能 .............................................. 4.1.综合网管系统架构图........................................... 4.2.综合监控..................................................... 综合监控的优势和亮点......................................... 管理监控与值班监控的功能..................................... 设备运行的功能............................................... 线路流量的功能...............................................

信息化系统 安全运维服务方案技术方案(标书)

信息化系统安全运维服务方案

目录 1概述 (3) 1.1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 (3) 1.2服务目标 (3) 2系统现状 (3) 2.1网络系统 (3) 2.2设备清单 (4) 2.3应用系统 (6) 3服务方案 (7) 3.1系统日常维护 (7) 3.2信息系统安全服务 (14) 3.3系统设备维修及保养服务 (16) 3.4软件系统升级及维保服务 (18) 4服务要求 (18) 4.1基本要求 (18) 4.2服务队伍要求 (20) 4.3服务流程要求 (20) 4.4服务响应要求 (21) 4.5服务报告要求 (23) 4.6运维保障资源库建设要求 (23) 4.7项目管理要求 (24)

4.8质量管理要求 (24) 4.9技术交流及培训 (24) 5经费预算 (25)

1概述 1.1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 本次服务范围为XX局信息化系统硬件及应用系统,各类软硬件均位于XX局第一办公区内,主要包括计算机终端、打印机、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安全)设备以及应用系统。服务内容包括日常运维服务(驻场服务)、专业安全服务、主要硬件设备维保服务、主要应用软件系统维保服务、信息化建设咨询服务等。 1.2服务目标 ●保障软硬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保障软硬件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 ●故障的及时响应与修复; ●硬件设备的维修服务; ●人员的技术培训服务; ●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制定等咨询服务。 2系统现状 2.1网络系统 XX局计算机网络包括市电子政务外网(简称外网)、市电子政务内网(简称内网)以及全国政府系统电子政务专网(简称专网)三部分。内网、外网、专网所有硬件设备集中于XX局机房各个独立区域,互相物理隔离。 外网与互联网逻辑隔离,主要为市人大建议提案网上办理、XX 局政务公开等应用系统提供网络平台,为市领导及XX局各处室提供互联网服务。外网安全加固措施:WSUS服务器、瑞星杀毒软件服务器为各联网终端提供系统补丁分发和瑞星杀毒软件管理服务,建立IPS、防火墙等基本网络安全措施。

IT运维监控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IT运维监控管理平台建设方案(此文word格式,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修改套用)

目录 第1章概述 (5) 1.1 建设背景 (5) 1.2 建设目标 (5) 1.3 建设思路 (6) 第2章系统总体设计 (7) 2.1 总体架构 (7) 2.2 设计原则 (8) 2.3 运维管理体系架构设计 (9) 2.3.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9) 2.3.2 监控采集层 (10) 2.3.3 数据处理层 (10) 2.3.4 运行展现层 (10) 2.4 系统技术路线 (11) 2.4.1 采用Java语言开发 (11) 2.4.2 采用J2EE框架 (12) 2.4.3 采用WebService进行数据互连互通 (12) 2.4.4 数据库技术 (14) 2.4.5 性能控制 (15) 2.4.6 开发、运行环境 (15) 2.5 应用接口总体设计 (15) 2.5.1 系统内部集成接口 (15) 2.5.2 与基础运维管理工具的集成接口 (16) 2.5.3 与ITSM系统的集成接口 (16) 2.5.4 与相关外部系统的统一身份认证与单点登录接口 (16) 2.6 系统安全设计及部署 (17) 2.6.1 输入检验 (17) 2.6.2 GET请求和Cookie中的敏感数据 (17) 2.6.3 防通过嵌入标记实现的攻击 (17)

2.6.4 防口令猜测功能 (18) 2.6.5 页面和字段级的权限控制 (18) 2.6.6 系统安全架构 (18) 第3章系统功能设计 (19) 3.1 动环监控 (19) 3.1.1 配电柜监测 (19) 3.1.2 配电开关及电流监控 (19) 3.1.3 发电机监控 (20) 3.1.4 ATS监测 (20) 3.1.5 STS监测 (20) 3.1.6 UPS监控子系统 (21) 3.2 统一门户子系统 (21) 3.2.1 信息主管领导内容展示 (22) 3.2.2 运维人员内容展现 (22) 3.2.3 一般用户内容展现 (23) 3.3 IT运行监控子系统 (23) 3.3.1 基础平台功能 (23) 3.3.2 网络设备管理 (25) 3.3.3 服务器监控管理 (28) 3.3.4 存储监控管理 (31) 3.3.5 数据库监控管理 (31) 3.3.6 中间件监控管理 (32) 3.3.7 web与应用监控管理 (33) 3.3.8 虚拟化监控管理 (34) 3.3.9 IP地址管理管理 (35) 3.3.10 信息点管理 (36) 3.3.11 告警监控管理与转发处理 (37) 3.3.12 综合监控管理 (38) 3.3.13 综合报表管理 (39)

信息化系统 安全运维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标书

信息化系统 安全运维服务方案

目录

1概述 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 本次服务范围为XX局信息化系统硬件及应用系统,各类软硬件均位于XX局第一办公区内,主要包括计算机终端、打印机、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安全)设备以及应用系统。服务内容包括日常运维服务(驻场服务)、专业安全服务、主要硬件设备维保服务、主要应用软件系统维保服务、信息化建设咨询服务等。服务目标 ●保障软硬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保障软硬件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 ●故障的及时响应与修复; ●硬件设备的维修服务; ●人员的技术培训服务; ●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制定等咨询服务。 2系统现状 网络系统 XX局计算机网络包括市电子政务外网(简称外网)、市电子政务内网(简称内网)以及全国政府系统电子政务专网(简称专网)三部分。内网、外网、专网所有硬件设备集中于XX局机房各个独立区域,互相物理隔离。 外网与互联网逻辑隔离,主要为市人大建议提案网上办理、XX局政务公开等应用系统提供网络平台,为市领导及XX局各处室提供互联网服务。外网安全加固措施:WSUS服务器、瑞星杀毒软件服务器为各联网终端提供系统补丁分发和瑞星杀毒软件管理服务,建立IPS、防火墙等基本网络安全措施。 内网与外网和互联网物理隔离,为XX局日常公文流转、公文处理等信息化系统提供基础网络平台。内网安全加固措施:WSUS服务器、瑞星杀毒软件服务器为各联网终端提供系统补丁分发和瑞星杀毒软件管理服务;配备防火墙实现内网中服务器区域间的逻辑隔离及安全区域间的访问控制,重点划分服务器区,实现相应的访问控制策略。 专网由XX局电子政务办公室统一规划建设,专网和互联网、内网及其他非涉密网络严格物理隔离,目前主要提供政务信息上报服务和邮件服务。

车辆管理平台系统方案

GPS二级监控中心技术方案

三零凯天 一、车辆GPS管理系统 1.系统设计目标 2采用GSM通讯技术的GPRS/SMS业务、GPS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IS技术、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建立一个二级监控平台的综合车辆管理调度系统; 3系统由二级监控中心、无线通信平台(GSM)、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车载设备四部分组成一个全天候、全范围的车辆跟踪平台。 4系统可对注册车辆实施动态跟踪、监控、调度、管理等功能,对于监控车辆,可以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出来,并保存车辆运行轨迹数据。 2.系统结构 二级GPS车辆监控度系统是通过专用客户端程序完成所有的浏览和查询等功能(包括基于电子地图的轨迹回放、车辆超速报警等)。 二级监控中心由网管终端和监控终端组成。网管终端是二级监控中心GPS终端注册和管理的平台。监控终端是二级监控中心监控、控制车辆的GIS操作界面。二级监控中心通过Internet接入管理中心,其权限控制在管理中心,管理中心可以控制其可监控的车辆数目和对应的分组。 3.系统功能 3.1地理信息功能 地图的基本操作包括:地图放大、地图缩小、地图选中、地图移动、测距等。 3.2车辆跟踪 二级监控中心可以对车辆实时、动态、连续的监控。二级平台可对跟踪持续时间、数据回传时间间隔进行动态更改。二级监控中心在电子地图上显示车辆位置,并可显示车辆行驶的轨迹路线。3.3车辆位置查询 二级监控中心可以选择查看车辆当前的位置信息,此时车载GPS设备发送一条位置信息传回二级监控中心,并显示在电子地图上。 3.4车辆实时定位

二级中心可以选择配置车载GPS设备参数,使其满足特定条件时主动上报位置数据。可设定的条件包括:指定时间、指定时间间隔、指定位置(可选择进入该位置或离开该位置上报数据)等。3.5车辆报警 车辆报警包括紧急报警、超速报警等。 紧急报警是在紧急情况是,通过按下紧急报警开关向管理中心报警,管理中心收到紧急报警后会在监控软件平台上弹出重点监控窗口,并有声音提示。 超速报警是车辆行驶速度超过管理中心设定的速度值,车载GPS设备会主动向管理中心回传该车辆的位置信息,提醒管理中心,同时车载载GPS设备的调度屏会发出蜂鸣声,提醒驾驶员,车辆已超速。这一功能将使车辆无论何时何地都处于超速监控之中,极大减少超速现象发生。 3.6报警监听 中心接到车辆报警信号后进入报警模式。有两种模式实现报警监听:监控中心拨打报警车台的号码,车载设备实现自动应答;车载设备报警的同时主动自动拨打监控中心监听电话。具体使用哪种模式可由中心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配置。 车载设备通过监听麦克实时向中心传送车内对话或其它声音信息,供中心判断是警情还是误报。3.7遇警遥控操作 遇到警情时,如果有必要,中心可对车辆进行遥控,即对报警车辆进行遥控断油断电。. 3.8超速报警 选取设置车辆的编号,设定其最大速度,系统将该设置发送到GPS车台。当车辆行驶速度大于设置速度时,车载终端可通过语音通知驾驶员车辆已经超速,同时发送超速信息到GPS服务中心,并有中心转发至GIS监控台。 3.9指定行驶线路 能对不同车辆指定其固定的行驶路线,实行自动监管,一旦车辆偏离指定路径,将自动报警提醒管理中心注意。 3.10区域报警功能 通过在电子地图上选取电子围栏范围,同时选取设置车辆编号,将该范围发送到该GPS车台上,当车辆进入或者驶出范围时,车台会发送越界报警到中心,中心服务器会将该报警分配到相应监控台上,在电子地图上该报警车辆会以红色醒目标记。 3.11车辆求助 车辆求助包括医疗求助、交通求助、纠纷求助。 3.12调度 调度包括车辆指示、信息发布等。车辆指示指需要车载GPS设备应答的调度信息,可以设置成设备自动应答或司乘人员按键应答,也可以设置是否需要司乘人员输入简单的回应信息。信息发布指中心可以发布一些公司通知、气象、路况等信息。 管理中心和二级监控中心都具有调度的功能。管理中心可以采用单车调度、分组调度、全体调度的形式下发调度信息。二级监控中心根据分组权限对相应的车辆分组或车辆进行调度。 3.13轨迹数据保存、回放 管理中心保存车辆的所有监控和报警数据,可以选择在任意时间查询任意车辆的轨迹回放数据。轨迹回放时可以选择回放速度,回放时间,是否显示轨迹等。 3.14黑匣子 车载GPS设备内具有大容量存储器,俗称“黑匣子”,可以存储多达6000个位置点信息。 3.15语音服务,呼叫限制 车载GPS设备自带通话功能,可以选择耳机接听或免提接听两种方式。 管理中心根据需要对特定的车辆设置呼叫限制,包括呼入限制、呼出限制、固定拨出号码和接入号码设置等。

XXIT运维监控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XXIT运维监控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IT运维监控管理平台建设方案XXXXXXX 目录第1章概述3 1.1 建设背景3 1.2 建设目标3 1.3 建设思路 4 第2章系统总体设计5 2.1 总体架构 5 2.2 设计原则6 2.3 运维管理体系架构设计7 2.3.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7 2.3.2 监控采集层8 2.3.3 数据处理层8 2.3.4 运行展现层8 2.4 系统技术路线9 2.4.1 采用Java语言开发9 2.4.2 采用J2EE框架10 2.4.3 采用WebService进行数据互连互通10 2.4.4 数据库技术12 2.4.5 性能控制13 2.4.6 开发、运行环境13 2.5 应用接口总体设计13 2.5.1 系统内部集成接口13 2.5.2 与基础运维管理工具的集成接口14 2.5.3 与ITSM系统的集成接口14 2.5.4 与相关外部系统的统一身份认证与单点登录接口14 2.6 系统安全设计及部署15 2.6.1 输入检验15 2.6.2 GET请求和Cookie中的敏感数据15 2.6.3 防通过嵌入标记实现的攻击15 2.6.4 防口令猜测功能16 2.6.5 页面和字段级的权限控制16 2.6.6 系统安全架构16 第3章系统功能设计17 3.1 动环监控17 3.1.1 配电柜监测17 3.1.2 配电开关及电流监控17 3.1.3 发电机监控18 3.1.4 ATS监测18 3.1.5 STS监测18 3.1.6 UPS监控子系统19 3.2 统一门户子系统19 3.2.1 信息主管领导内容

展示20 3.2.2 运维人员内容展现20 3.2.3 一般用户内容展现21 3.3 IT运行监控子系统21 3.3.1 基础平台功能21 3.3.2 网络设备管理23 3.3.3 服务器监控管理26 3.3.4 存储监控管理29 3.3.5 数据库监控管理29 3.3.6 中间件监控管理30 3.3.7 web与应用监控管理31 3.3.8 虚拟化监控管理32 3.3.9 IP地址管理管理33 3.3.10 信息点管理34 3.3.11 告警监控管理与转发处理35 3.3.12 综合监控管理36 3.3.13 综合报表管理37 3.4 IT服务管理子系统38 3.4.1 功能特点38 3.4.2 服务台管理41 3.4.3 服务目录管理42 3.4.4 服务请求管理42 3.4.5 事件管理43 3.4.6 问题管理43 3.4.7 变更管理44 3.4.8 值班管理44 3.4.9 公告管理45 3.4.10 IT运维报告45 3.4.11 用户管理46 第4章培训方案46 第5章系统价值47 第6章售后服务47第1章概述1.1 建设背景随着近年来经济的进一步迅速发展,企事业机关单位IT运行环境日趋复杂,运行监控工作难度加大,尤其是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信息系统越来越多,各类系统越来越复杂,系统的关联度也越来越高。数据处理量成倍增长,而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发展,网上应用系统也越来越多,使IT 系统运行环境变得更加复杂,造成了机房管理、系统监控、运行维护工作十分困难的局面。虽然信息中心各科室对已经有各的监控管理手段,但缺乏一个集中、统一的监控平台,及时发现与解决网络、硬件、安全设备、操作系

会员营销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会员营销管理系统 技 术 方 案 安徽虹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二〇一三年六月

目录 1、概述 (3) 2、系统总体设计 (4) 2.1、系统架构 (4) 2.2、关键技术应用 (5) 2.2.2 、J2EE开发技术 (5) 2.2.3. M/V/C设计模式 (6) 2.2.4、新浪云计算服务 (7) 2.3、安全策略 (9) 2.3.1、数据安全设计 (9) 2.3.2、应用软件安全设计 (9) 3、系统功能设计 (10) 3.1总店版 (10) 3.1.1会员管理 (11) 3.1.2产品管理 (11) 3.1.3分店管理 (13) 3.1.4报表中心 (13) 3.1.5系统设置 (13) 3.2分店版 (14) 3.2.1会员管理 (14) 3.2.2产品管理 (16) 3.2.3店务管理 (17) 3.2.4消费管理 (18) 4.2.5财务管理 (19) 4.2.6统计报表 (19) 4.2.7系统设置 (20) 4.3手机版 (21)

1、概述 连锁经营在我国已经有十几年的发展,我国连锁经营一直在优越的轨道上运行,在社会日新月异发展的背景下,瞬息万变的顾客需求,不断创新的技术技能,使得产品生命周期进一步缩短,企业之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同时通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的普及,给企业和顾客构建了一个新的平台。 伴随着连锁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企业效益的进一步发展,手工的、原始的管理已经不能跟上企业的发展步伐更无法满足企业对管理工作快速、准确的要求。传统的营销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各分店各自管理,规范性和可管理性差。 (2)财务统计繁琐,工作量大。 (3)会员跟踪管理困难。 (4)难以分析消费人群心理,拟定市场策略。 (5)会员身份难以识别,折扣无法规范落实。 (6)会员积分难以统计,无法正确定位会员消费 会员营销管理系统(MMS)根据总店管理和分店管理的差异,包含总店版、分店版和手机版,规范和集中了总店和分店的管理。集中了会员信息,进行统一的消费和积分管理,并对其消费习惯进行分析。系统还包含完整的财务管理功能,大大降低了企业财务管理成本。 会员营销管理系统采用先进的云计算技术,降低了企业的硬件投入成本和系统维护成本。

第一组城市GIS管理平台技术方案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管理平台 设计方案 小组成员:高芳菲:2012764125 宋俊汶:2012764113 陈泽斌:2012764119 杨鹏:2012764117 章宣:2012764127 伍麒燊:2012764105 2015年11月22日

一、项目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地理空间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地理信息系统目前在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方面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因此,整合城市的各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构建基础地理信息管理平台,保障城市各方面对城市基础空间地理数据的需要,已经成为城市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1.1项目背景 目前,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空间数据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和重要性。现势性的数字化大比例尺地形数据、地下管线现状数据和城市影像数据是城市空间数据管理的重要基础资料,也是构建城市空间信息平台的核心内容,可以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设计与科学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合肥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持有国家甲级测绘资质证书与ISO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多年来一直为合肥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测绘保障与地理信息服务,建立了信息化的测绘保障体系,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与技术优势,为建设“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管理平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2项目建设目标 ①建立以基本地形图、影像为主体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并开发具有数据检查、入库、查询、检索、输出、管理、更新、维护、发布和丰富的数据转换、数据叠加等功能于一体的地理信息管理平台。 ②实现城市地理信息数据的无缝管理、更新维护、查询分析、制图输出等基本功能,提供地理空间数据的高效、有机、安全管理和应用,为城市的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数据支持与应用支撑。 ③从数据“测绘生产—录入—检查—编辑—转换—入库—修补测—更新—维护—对外提供—发布”的整个数据链条实现城市数据生产流程和伴随数据生产过程的业务流程的信息化。 ④建立有效的数据更新机制与系统应用保障机制,保持地理信息的现势性,保障地理信息管理平台的稳定、高效运行,为政府决策提供空间信息支持。 1.3项目建设任务 ①空间数据标准化是决定空间数据可持续更新、应用以及实现数据共享的关键与必要的条件。项目应按照国家、部、省、市信息化测绘标准规范和相关技术规程,制定“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及管理平台”的标准体系,包括数据采集、建库、更新、管理、共享以及质量控制、数字化产品验收等方面的标准; ②利用航空摄影测量的成果资源,建立以基本地形图、影像为主体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有效的整合地下管网、规划、土地、市政交通、人口分布等各种类型的数据资源,建立专题信息数据库。 ③在空间数据库建立的基础上,整合相关的空间信息资源,开发与建立设“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对城市空间数据的科学管理与有高效应用,为城市建设与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地理信息服务; ④建立一套完整的数据采集、管理、发布及动态更新机制,确保地理信息数据库及管理平台的动态更新与稳定运行。 二、需求分析 2.1数据需求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管理平台”项目的数据需求包括:多比例尺的基础地形数据,地下管线数据,高分辨率影像数据等。 2.2规范与标准需求 根据国家现有地形图标准补充、完善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库相关标准。

软件平台运维技术方案总体方案

软件平台运维技术方案 总体维护方案 全面保障招标人信息、应用系统平稳运行及有效应用,总体目标如下: 建立系统运维机制。提供全程运维服务,出现故障应能及时告警。必须建立完善的运维机制,包括运维团队、运维方案、运维制度、应急预案等:不发生六级及以上通信设备事件。不发生因云平台环境原因造成的系统故障、停机等事件。 信息安全。运维人员严格遵守有关信息安全与保密管理规定,运维期不得发生六级及以上信息安全事件。 运行指标要求。主机系统(包括存储)可用率不低于%。主机系统可用率=(总时间-主机计划外停机时间)/总时间*100%。应用系统可用率不低于%。应用系统可用率=(总时间-计划外停机时间)/总时间*100%。网络可用率不低于%。信息网络可用率=(总时间-计划外网络中断时间)/总时间*100%服务满意度。服务态度端正,有问必答,用语规范,态度诚恳,耐心解答用户疑难,虚心听取用户意见,处理业务不拖拉,不推诿。客户服务满意度达到99%以上。客户服务年投诉次数小于4次。 问题响应效率。从开始处理后3个小时内解决的问题占全部问题的比重不得低于80%;在一个小时内响应的问题占全部问题的比重不得低于95%;客户端、网络、用户管理、权限变更、操作类问题一个工作日内解决,业务流程、系统配置、权限设计类问题视问题的情况,一般在5个工作日内解决,系统变更业务审批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新需求、开发类问题需视开发及测试情况尽快解决。 恢复措施。具备自动或手动恢复措施,以便在发生错误时能够快速地恢复

正常运行。软件系统故障时,自动恢复时间< 30分钟,手工恢复时间< 4 小时。 信息资产统计服务 此项服务为基本服务,包含在运行维护服务中,帮助我们对用户现有的信息资产情况进行了解,更好的提供系统的运行维护服务。 服务内容包括: 后台管理系统数据信息统计记录 门户网站信息发布安全管理 系统新增功能接口对接及研发 软件产品型号、版本和补丁等信息统计记录 网络结构、网络路由、网络IP地址统计记录 其它附属数据的统计记录 网络、安全系统运维服务 从网络的连通性、网络的性能、网络的监控管理三个方面实现对网络系统的运维管理。网络、安全系统基本服务内容: 序 号 服务模块内容描述 1云服务器配置配合用户进行,云服务器后买,安装部署,调试等工作 2系统故障诊断按服务级别:7×24小时

行政事业单位综合办公管理平台建设方案详细

《党政事业单位综合办公管理平台》 建设方案 一、方案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微机及其计算机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何更好地利用现代技术和设备实现“办公自动化”系统是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党政事业单位综合办公管理平台》是实现单位部各个部门之间以及外部之间办公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流动与共享,实现科学决策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信息系统。它的总体目标是:“以先进成熟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建成一个覆盖多部门的办公信息管理系统,提供政府与其他专用计算机网络之间的信息交换,建立高质量、高效率的政府行政办公信息网络,为领导决策和办公提供服务,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现代化、信息资源化、传输网络化和决策科学化。 二、《党政事业单位综合办公管理平台》应用特征 建成的《党政事业单位综合办公管理平台台》与一般意义上的事务处理系统以及其他通用办公系统相比具有以下应用特征: 1、工作流程的处理环节分布在党政事业单位各个职能部门中,需要部门之间的协作才可以完成; 2、工作流程可以跨越多级、多个部门; 3、系统各部分联系紧密,各部门工作流程交叉联接; 4、工作流程有一定的规性又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5、公文处理安全性要求高; 6、系统横向覆盖政府职能部门,纵向连通这些单位有较频繁的信息交互,系统用户分布广、层次多。

三、《党政事业单位综合办公管理平台》设计思想 1、先进性与发展性原则 本方案采用当代最新技术,建立一种开放的现代管理和办公环境,它以TCP/IP、广域网互连、路由、防火墙和网络管理技术为核心,全面基于Microsoft技术平台,采用B/S架构,结合XML、Web service技术,确保系统的先进性和发展性。 2、实用性原则 本设计方案充分考虑了机关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特点和结构,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采用有限的投资,实现楼局域网现有要求,并为将来与各市、县组成广域网,实现语音、数据、视频的多媒体传输,提供IP 及Internet服务,网络会议等预留接口并提供较高的系统扩充性和升级性。 3、标准化原则 本方案在软件开发上严格按照软件工程设计规进行。采用开放技术、支持标准协议,保护已有的设备投资、提高设备的互操作性。 4、可维护性原则 本网络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维护应尽量做到简单易行。系统运行后,维护工作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本设计充分考虑维护工作的需要,设计通用化、模块化,并提供充分的培训,大减少了维护工作量,降低了维护工作的强度和难度。 5、整体性保障原则 “党政事业单位综合办公管理平台”是建立党政事业单位的数字神经系统,各级管理人员都可以通过本系统传递信息、获取信息,它与各个业务管理子系统的数据接口,充分利用原有系统,保护原有投资。 6、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原则 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办公业务扩展升级和组织机构扩充,采取积木式结构设计,使系统容易扩展和升级。系统具有灵活的扩充能力,模块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