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级汉语综合课文化教学的内容和策略共10页文档

中级汉语综合课文化教学的内容和策略共10页文档

中级汉语综合课文化教学的内容和策略共10页文档
中级汉语综合课文化教学的内容和策略共10页文档

中级汉语综合课文化教学的内容和策略语言是交际与思维的工具,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也是一种文化教学。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加深和汉语热的不断升温,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越来越凸显出来。在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有目的地、系统地、有效地实施文化教学,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效果,是发展、完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重要课题,近年来也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笔者以正在教授的中级汉语综合课为例,对综合课中的文化教学进行探讨。

一、综合课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目前学界已经达成这样的共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除了要传授传统的语言基本功之外,还要加强文化因素的传授。由于语言与文化的密不可分,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既要强调语言形式本身,又须重视语言的文化属性,打破传统的工具主义语言观和语言本体主义语言观,树立新的文化语言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增强跨文化意识。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在掌握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提高文化交际能力。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规范的教学和语言技能的同步进行,能够更好地发挥语言表达思想、交流感情、传播文化的功能。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是与语言运用相关的交际文化教学。所谓交际文化,“指的是在两种不同文体背景熏陶下的人,在交际时,由于缺乏有关某词、某句的文化背景知识而发生误解,直接影响交际的文化知识。”[1]“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是隐含在语言系统中的反映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道德标准、风俗习

惯、审美情趣等等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因素。”[2]

近年来,人们关于如何进行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结合语言点的文化教学和专门文化课的教学,这两个方面也被称为是渗入式的文化教学与集中式的文化教学。综合课作为一门主干课程,是进行渗入式文化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综合课的教学者必须具有文化教学的意识,把文化教学作为综合课教学的必要内容之一来进行。

二、中级汉语综合课的文化教学内容

与专门的文化课教学不同,综合课进行的文化因素教学,主要是包含在词汇、语义、语法和语用系统等语言要素的教学和语言技能的训练之中,而不是系统的文化知识和思想观念等的教学。语言中有很多文化因素是隐含着的,这些隐含着的文化因素往往更能影响交际效果,因此,综合课的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对语言要素中的文化因素作出解释并训练学生运用。

初级阶段的交际文化主要反映在有关生活习俗范畴中,到了中级阶段,交际文化的因素就转入具有较强的文化色彩的词语为主的范围,更多地表现在对成语、俗语、简称、新词语等的运用上,以及中国文化所独有的一些特殊的审美观念上。

关于中级汉语综合课中的文化教学内容,学界有如下的观点:

陈光磊将文化因素分为语构文化、语义文化和语用文化。[3]语构文化指的是在一种语言的结构本体中所包含和显示的文化。汉语的语序、虚词和量词等在表达方式上都很有特点。例如“牙刷”是名词,“刷牙”却是动词;“友好”描写的是状态,而“好友”却是指人的。汉语的时间、

处所表达的顺序是从大到小的,如×年×月×日、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里间桌子的抽屉里,这种由大到小、先因后果、从一般到特殊、由已知到未知的排列方式,反映了中国人重直觉体验,善于整体把握的思维方式。语义文化是在语言的语义系统中表现出来的文化因素,尤其是一些惯用语、成语、歇后语、俗语等,既有结构上的民族性,又包含着大量的文化内容。语用文化,指语言交际中由特定的习俗文化决定的语用规则和文化规则。例如,汉语中的称呼语,分为面称和背称两个系统,如果没有这种知识,会影响交际的进行,汉语中谦敬语、隐私禁忌等也属于语用范畴。陈光磊认为,语言课中的文化教学,基本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语言本体结构中有关的文化含义做出阐释,一是对语言使用中的文化规约做出说明、加以实习。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就是分别附着在语法结构、汉字、词汇、使用场合或目的等方面的交际文化因素。

胡明扬从语汇、表达方式和习惯等方面列举了直接影响学习和使用的六种文化因素。[4]这些因素包括:受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制约的语汇(如梅雨、熊猫)、受特定的物质生活条件制约的语汇(如馒头、窑洞)、受特定的社会和经济制度制约的语汇(如科举、支书);受特定的精神文化生活制约的语汇(如积德、红娘)、受特定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形态制约的表达方式(如问候语、谦辞);受特定的认识方式影响的语言习惯(如认识事物从大到小、中国北京王府井)等。

赵贤洲把可以在语言课上导入的文化因素概括为12项内容。[5]包括:因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而无法对译的词语,因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词义差别的词语,因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而使用场合特异的词语,因社会背景不

同而褒贬意义不同的词语,因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潜在观念差异,语言信息因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差异,含有特殊文化传统信息的词语,成语典故,名言名句,词语中反映的习俗文化信息,有特定文化背景意义的词语,不同文化背景造成的文化差异,以及其他因价值观念、心理因素、社会习俗等造成的文化差异。

以上专家对综合课中的文化因素分类的角度和层次虽然不同,但是从内容上我们可以看出并没有太大的差别。综合课中的文化教学渗入都是围绕着语汇、语法、语义和语用这几个方面来进行的。以笔者的教学经验为例,目前的中级汉语综合课的课文内容和练习设计也大多涉及到这些内容。如杨寄洲的《登攀——中级汉语教程》中,有一篇课文《成语故事四则》,分别讲述了愚公移山、塞翁失马、狐假虎威、大公无私四个成语故事,教师在讲授课文的时候,一方面讲授语言点等语法要素,另一方面对这些成语的含义及用法也要做详细的解释和语境练习设计。学生对成语的内容很容易理解,但在运用上,很难做到运用自如,或者想不起来用成语,或者用得不够合适。另外,有些成语的本义和现在的使用意义又有很大差别,所以这些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另外这本教材的第一课《两次选择》中还运用了一个歇后语:骑驴看账本——走着瞧。对于什么是歇后语,笔者在教学中做了大量的解释和举例,但是学生还是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一方面和中级上水平的词汇量有关,另一方面也主要是由于学生母语的思维方式和汉语的思维方式的差异所致。因此,歇后语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三、中级汉语综合课的文化教学策略

目前,多数学者提倡要结合中国文化的层次和学习者的特点实施相应

的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策略。陈申在《语言文化教学策略》[6]中提及三种文化教学模式(兼并模式、融合教学模式和综合教学模式)及附属的文化教学策略,同时附上对外汉语文化教学范例。这些策略对文化教学很有启发意义,但它们该如何融入到综合课的课堂教学当中,如何与其他课堂教学活动相结合,还需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大量的实践。

相对来说,外语学界对文化教学的策略研究比对外汉语学界的研究更加深入而且丰富。我们可以适当地进行借鉴和学习。国内的外语教学中,有的从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设置、教师和学生三方面阐述文化教学的有效策略,有的研究根据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的不同特点,考虑利用中介文化促进文化融合,用移情方式来理解深层文化。这些外语文化教学策略研究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策略研究提供了一些研究视角和借鉴方法。

(一)重视语言本身的文化内涵

语言与文化融合成一体的事实使我们相信无论我们采用什么样的语言教学方法,都会自然而然地导致文化教学。换句话说,任何一种语言教学都不可能在文化真空中发生,语言教学包含文化教学。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文化教学,不能忽视了汉语言本身的文化内涵,汉语言本身也是文化教学的内容。因此,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应该是以语言教学目标为纲的文化渗透式教学。采用文化渗透式的语言教学,能使学生在学到必要的汉语知识的同时,充分利用他们母语的语言知识,通过交流与对话,理解汉语作为一种语言所特有的文化内涵。从认知的角度看,渗透文化内涵的语言教学会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汉语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语言的深刻印象,进而自觉地划清汉语与母语之间的界限,自觉地尝试着用不同于母语的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