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厘米和米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厘米和米,包括与之相关的线段、度量单位等知识。全单元分四个部分:线段的认识、认识厘米和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认识米和用米作单位量长度,以及实践活动“量一量”。本单元教材有以下编排特点:

1、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领悟知识。例如,在教学认识线段时,让学生捏一捏一根线的两端,然后拉直,使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获得对线段的直观认识。再如,在认识度量单位厘米前,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这些方式,既是生活中用得着的,同时又自然地引出统一度量单位的客观需要。

2、注重1厘米、1米的长度表象的建立。对1厘米、1米的认识,需要有丰富的表象支撑。因此,教材注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1厘米、1米大约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米的长度表象。教材根据需要安排了一定的实践作业,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会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应用。

3、注重估测能力的培养,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加强估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有关长度单位实际长短的准确观念,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材中经常要求学生先估测再测量,然后进行比照,积累经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和量长度的长度(限整厘米)。

2、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初步建立厘米和米的表象,知道“米”和“厘米”间的进率。

4、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简单测量,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发展空间观念。

5、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意愿,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进度安排:

共4课时:认识线段1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1课时

认识米1课时

量一量1课时

课题一、认识线段

教学内容:教材第48页例题,第49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会用直尺画不定长的线段。

教学准备:两根线、直尺、一张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线段。

1、请学生拿出一根白线,随意地放在桌上。

提问:这根线是直的吗?(不是,是弯的)

找一找:这个线有几头?(两头)

说明:这两头也叫两端。(板书)。请学生齐读。

2、请学生再将一根红线拉直,看一看,这时线怎么了?(直了)

3、揭示课题:

这时两手之间一段直的线叫线段。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线段。(板书课题)

4、请学生观察、比较,线段与桌上的白线比一比,有什么不同?(线段是直的,桌上的白线是弯曲的)

5、请学生将拉紧的线竖起来,呈性。

提问:这叫不叫线段?为什么?

再将它斜拉,呈或性。

提问:这叫不叫线段?为什么?

再将两手放松,呈性。

提问:这是不是线段?为什么?

6、小结:线段可长、可短,但是一定要直的,而且它有两个端点,所以弯弯曲曲的线都不能说是线段。

7、请学生摸一摸课桌的边,提问:是不是直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再指一指黑板的每一条边,说说从哪里到哪里是一条线段?

8、请学生举一个例子: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

9、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说说图中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

对能说明为什么不是线段的学生给予表扬。

二、教学画线段。

1、说一说:线段有哪些特点?(说明: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来画线段)

2、请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并借助一些工具,画一条线段。

学生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工具来画的,是怎样画的?

3、师介绍:在众多的工具中,我们一般用直尺画线段比较漂亮。用直尺画线段时,先用左手将直尺固

定,再用笔紧贴直尺的一边画线段。当然在画时千万不能忘记线的两端要各点上一点,表示两端。

(师边说边示范)

4、学生用直尺画一条线段。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自己练习。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老师示范折一折,请学生照样子折一折,再展开。

说明:中间的一条折痕就可以看作一条线段,请学生指出它的端点。

(2)学生折出一条比它长的线段。

(3)学生折一条比它短的线段。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请学生把两点连成一条线段。

(2)集体订正。

4、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四、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随笔:

课题二、认识厘米

教学内容:教材第50~51页内容。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学会用直尺画定长线段。

教学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下面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

2、小结:线段必须是直的,而且还要有两个端点。

二、新授。

1、引入新课:

(1)请同学们看一看自己的课桌的宽。

提问:你们觉得这条边有多长?再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得知的?

(2)提问:想一想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

(3)小结:为了更加准确,我们一般情况下用尺子来量一量最好,要量出物体的长度,首先要认识尺上的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较小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

2、认识厘米/

(1)观察尺上的“厘米”刻度。

出示米尺图,告诉学生:

这是米尺的一部分,它上面一个又一个的刻度叫刻度线,刻度线的数字表示所对应的刻度长多少,看左端的刻度数字写着“0”。声明刻度由此开始,从0到1是1厘米。从1到2也是1厘米……每一个这么长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那么从0到3的长度就是3厘米,从0到7的长度就是7厘米。(2)看刻度回答:“0”在哪里?0到1的长度是几厘米?1到2是几厘米?3到4呢?从刻度0到5是几厘米?从0到10呢?

(3)请学生用食指、拇指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

(4)请每位学生观察一下2厘米、5厘米各有多长,再用手比划出它们的长度。

3、教学量一量。

(1)出示一支铅笔。

(2)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将铅笔的一端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铅笔的右边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请学生说一说铅笔的长度。

(3)想一想:在量的时候为什么铅笔的左边要对准0刻度?不对齐行吗?

(4)打开书第51页,学生看书将例题中括号填完整。

小结:在量物体长度时,一般要把物体的左端与尺子锝刻度对齐,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4、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提问:红线长几厘米?是整厘米数吗?那么它接近几厘米?为什么?蓝线呢?为什么接近8厘米?(2)小结:在我们量一条线段或物体的长度时,不一定是整厘米数,只要接近几厘米,我们就说它大约几厘米。

5、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教师示范,学生观察。

分三步画:先对着0刻度,点出一个端点。

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到所要的刻度4。

(2)学生按这样的方式试一试,画一画。

(3)提问:我们怎样画一条线段?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估计。

(2)再测量。

(3)同学间交流数据。

2、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教学随笔:

课题三、认识米

教学内容:教材第52页例题,试一试,第53页“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准备:米尺,1米和3米长的绳子各一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答。

1、量比较短的物品,通常用()作单位。

2、量一量,我们的课本大约长()厘米,宽()厘米。

二、新授。

量比较短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但要量教室、操场这些较大的物体,还用厘米作单位,这就麻烦了,这时就要用不厘米大的长度单位一米(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

1、认识长度单位“米”。

(1)出示米尺。

介绍:这就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

(2)请学生将1米长的绳子拉直,试着用两只手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再用1米长的绳子量一量课桌的长、自己的身高、以及铅笔的长度,进一步加深1米的实际长度。

(3)出示米尺,观察刻度。

数一数米尺中厘米的刻度,看一看1米是多少厘米。

提问:1米是多少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说明:1米是100厘米,也就是100厘米等于1米。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第1题量一量。

(2)请学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长,注意在量的时候:应从物体的端点开始,一直量到另一个端点,尺子要摆平,这样才能量出长度。

(3)量一量教室的长度。

(4)出示第2题,先估计,再测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1。学生张开双臂,比划一下。

2、完成“想想做做”2。学生自己填写。

3、完成“想想做做”3。学生填写,教师提醒看清单位名称。

4、完成“想想做做”4。

(1)分小组完成下面的活动。

(2)提醒注意测量的方法。

5、完成“想想做做”5。

(1)口答,并说明原因。

(2)提问“如果这辆车高5米,能通过吗?为什么?如果一座桥高3米,而一艘轮船高4米,能顺利通过吗?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长度单位?它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在通常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时用米做单位?教学随笔:

课题四、量一量

教学内容:教材第54~55页。

教学目的:通过对常用尺的认识以及一系列的测量活动,使学生加深对米和厘米的认识,初步感知长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空间观念和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学生尺一把、一张长方形纸、一把常见的其他形式的尺。

教学过程:

一、认识各种各样的尺。

1、请学生介绍一下课前准备的尺。

2、着重介绍学生尺、米尺和卷尺。

二、认识自己身上的尺。

1、提问:如果要量一量一乍有多长,你觉得用什么尺量?一步呢?一庹呢?

2、学生分组合作测量,再汇报测量结果。

3、介绍:根据所测量的一乍、一庹、一步的长度,我们可以利用它们来老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三、用学生尺量。

1、用学生尺量一量一张长方形纸。

(1)学生量一量,并填在书上。在量时先找到什么?(0刻度)

(2)反馈测量的数据

(3)组织讨论: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4)小结。

2、这张长方形纸任意折一次,再打开,用学生尺量一量折痕大约有多少厘米?学生量好,汇报各自测量的结果。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怎样折?折痕最长?大约多少厘米?你用什么尺量的?

3、想一想,这么一张长方形纸,如果用米尺或卷尺来量方便吗?为什么?

说明:根据所要测量的物体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四、想办法量。

1、学校的篮球场很大,如果要测量出它的长,你觉得用哪种尺量比较好?为什么?

2、如果给你一根3米长的绳子,你会用绳子量篮球场的长度吗?

小组讨论:具体的方案。按方案到球场去测量。

想一想如何能在球架下面量出球架的高?

运用所学的知识,认识的测量工具,还可以量出球场上哪些线段的长度?

五、全课总结。教学随笔: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测试题

第6单元测试题 卷面(3分),我能做到书写端正,卷面整洁(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22分) 1.8+8+8+8改写成乘法算式是()×()。 2.3个7相加的和是()。 3.一个乘数是5,另一个乘数是9,积是()。 4.根据口诀“六八四十八”可以写出两道乘法算式是()和()。 5.把口诀补充完整。 ()八二十四五()三十五 ()七四十二三()二十七 ()九六十三四()二十八 6.在里填上“>”“<”或“=”。 7×430 5×835 9×327 8×428 9×770 6×850 4×96×6 5×97×9 7.30比4个7多()。 8.9×4+4=()。 二、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0分) 1.因为2+2=2×2,所以3+3=3×3。() 2.4×7和7×4都可以用口诀“四七二十八”来计算。() 3.在乘法算式里,积一定比其中任何一个乘数都大。() 4.6×6和4×9的结果都是36,所用的乘法口诀相同。() 5.求6个7的和,列算式是6×7。() 三、选一选。(10分) 1.两个数相乘的积是12,算式可能是()。 A.6+6 B.6×2 C.4×4 2.1块橡皮7角钱,五块橡皮要()。 A.3元 B.3元5角 C.35元 3.8×7表示()。

A.8和7相加 B.7个8相加 C.8个7相乘 4.与3×6+6的结果相同的是()。 A.6×3 B.6×4 C.3×7 5.下面几个算式中,积最小的是()。 A.5×5 B.4×6 C.3×7 四、算一算。(共18分) 1.口算。(12分) 5×6= 7×4= 3×8= 4×8= 3×5= 6×7= 2×9= 7×8= 9×5= 6×4= 7×3= 8×6= 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6分) ()×5<36()×6<45 ()×8<50()×4<40 ()×6<25()×8<64 五、看图列算式。(12分) 1. 2.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分析: 100以内的加减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是生活数学的最好体现,它的学习对学生学习多位数加减法 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心算.因此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全册的重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对以后的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的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二、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教学 四、单元教学难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六、单元课时安排:17课时

第1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2、使学生初步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能熟练计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4、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理解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精讲多练、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出示口算卡)3+2= 7+5= 9-4= 8-2= 5+5= 3+5= 2、口答:30里面有()个十; 90里面有9个(); 7个十是(); ()里面有6个十; 40里面有()个十; 2个十是() 二、探究新知: 1、设疑导入: 前面我们学过了十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现在题里出现的数都是整十数.同学们会计算整十数的加、减法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课件出示)教学例1:学习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1)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 (2)指导学生操作理解20+10的计算方法.(课件演示) 3、学习整十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教学例1中“30-20”. “30-20=”让学生自己摆小棒,讨论计算方法并算出结果. 三、反馈练习 1、第62页“做一做” (1)第1题.独立完成. (2)第2题.比较每组算式:相同数位上的数直接相加减. 2、遂一完成练习十四各题 四、全课小结:今天同学们都学会了什么?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与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计算方法不同. 3、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借助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得来的.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并能应用百分数解决简单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关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本单元内容的引入与展开都力求来源于实际生活,充分体现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折扣、成数、税率和利率等一些运用百分数来解决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教学活动的探究,使学生体会到百分数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百分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这一单元还特别安排了活动课“生活与百分数”,促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在此之前就已经学过“百分数的意义”“小数、百分数、分数之间的互化”“百分数的简单应用”“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等相关内容。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一定的关于运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经验。这些都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百分数的相关内容奠定了基础。 1. 解决“打折”等实际问题,沟通各类百分数问题的联系。 2. 体验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在交流、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树立依法纳税和科学理财的意识。 3. 在解决百分数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4. 感受百分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对周围环境中与百分数有关的事物具有好奇心,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1. 加强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本单元解决的百分数问题,虽然都是两步计算的,但是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如“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为学生列式提供了知识基础,分数两步计算的问题为百分数两步计算提供了思路上的经验。所以教学活动中,要抓住核心知识,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在用已有知识尝试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百分数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尤其是打折、成数、税率、利率等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都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所以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在理解相关“术语”的含义后,通过自主计算来解决,感受知识间的联系,经历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如利息的算法:利息=本金×利率×时间。首先,要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其次,要知道一般情况下利息是按年利率计算的,是求本金的百分之几;如果存期超过一年,还要用年利息乘时间。利用利息的计算公式求得利息,使学生对利息的算法有进一步的体验。 2. 突出教材内容的现实性,发展应用意识。“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多种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是《课程标准》中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具体要求。教学时,一方面注意选择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作为数学学习的素材。另一方面,要特别选择现实生活中真实事物和数据,使学生感受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应用意识。在解决求利息的问题时,让学生“按现实的利率”计算等。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测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卷面(3分)。我能做到书写端正,卷面整洁。 知识技能(75分)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38分) 1.4个9相加得();5个7相加得()。 2.8+8+8+8=()×()9×5+9=()×() 3.从28里连续减去()个7得0。 4.一个乘数是9,另一个乘数是8,积是()。 5.8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 6.在里填上“>”“<”“=”或“+”“-”“×”。 7.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数。 ()×9=45 ()×9=54 ()×4=36 ()×8=64 ()×7=49 6×()=48 8.找规律填数。 (1)3,6,(),12,(),18。 (2)6,12,18,24,(),()。 (3)81,72,63,54,(),()。 9.乘法口诀接龙。

二、我会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1.2020年的2月份正好有4个星期零1天,这个月有()天。 ①5 ②28 ③29 2.7+7+7+7+6不能改写成的算式是()。 ①4×7+1 ②4×7+6 ③5×7-1 3.如图所示,假如每两个圆之间的距离是8米,从第1个圆到第5个圆的距离是()米。 ①32 ②40 ③48 4.一个正方形的游乐场,每条边上有9盏彩灯(每个角上都有一盏),一共有()盏彩灯。 ①36 ②32 ③34 5.买1本练习本要8角,买6本练习本要()。 ①48元②4元8角③14角 三、我会算。(共26分) 1.直接写出得数。(12分) 4×7= 6×7= 3×9= 7×8= 6×8-8= 7×9+9= 9×6+9= 9×9-11= 6×2+2= 8×5+2= 7×7-4= 4×8+18= 2.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起来。(5分) 3.下面的()里最大能填几?(9分) 36>5×()4×()<27 7×()<45 48>9×()()×7<52 ()×6<42 28>3×()9×()<43 8×()<59 四、我会列式。(6分)

2019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1】

电子备课教案 ( 2014年----2015年学年度第二学期) 第二单元:百分数(2) 第1 课时 教学课题百分数:折扣 教学内容第8页“折扣”、做一做及练习二第1至3题。 教学目标 知识 与 技能 明确折扣的含义,能熟练地把折扣写成分数、百分数,正确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过程 与 方法 学会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 度与 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会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引导交流,合作探究教学准备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圣诞节期间各商家搞了哪些促销活动?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进行促销的? 二、新课讲授 1、理解“折扣”的含义。 (1)刚才大家调查到的打折是商家常用的手段,是一个商业用语,那么你所调查到的打折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打“七折”,你怎么理解? (2)你们举的例子都很好,老师也搜集到某商场打七折的售价标签。(课件出示) (3)引导提问:如果原价是10元的铅笔盒,打七折,猜一猜现价会是多少?如果原价是1元的橡皮,打七折,现价又是多少? (4)仔细观察,商品在打七折时,原价与现价有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5)学生动手操作、计算、讨论,找出规律: 原价乘以70%恰好是标签的售价或现价除以原价大约都是70%。 (6)归纳定义。 通俗来讲,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通称“打折”。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如八五折就是85%,九折就是90%。 2、解决实际问题。 (1)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 ①导学生分析题意:打八五折怎么理解?是以谁为单位“1”? ②先让学生找出单位“1”,然后再找出数量关系式:原价×85%=实际售价 ③学生独立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式解答。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第二单元:百分数(二) 第一课时折扣 教学内容: 教材第8页例题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商品打折销售的情境中理解“折扣”的意义。 2.能熟练地把折扣写成百分数。 3.正确解决有关折扣的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折扣”的意义并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每年圣诞节的时候,商场都会举行小各种促销活动,你们知道商家为了招揽顾客,会采取哪些促销手段? 学生汇报:买一百送二十,打折等。 师:很好,有些同学提到了打折,那么我们去购买打折的商品,是比原来便宜了还是贵了? 学生交流。 看样子同学们对打折有了一定的了解。商家有时候降价出售商品,就叫打折扣销售,俗称打折。(板书)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问题-----折扣。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1、理解折扣, 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商品促销主题图。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里“电器九折”是什么意思?其他 商品八五折有事什么意思? 学生小组汇报。 教师点评总结:九折就是按原价的90%出售,那八五折就是 按原价的85%出售。 商品打几折出售就是按原价的十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十出 售。(课件出示题目) 2.自主探究。 课件出示例题,请大家阅读题目并思考 师:第一题的打八五折是什么意思?打了八五折时候价格 变成多少呢?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180×85%=153(元) 请同学们再算一算,爸爸买这辆自行车少花了多少元?买 这辆自行车,爸爸实际只花了多少钱?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汇报。 接下来请大家阅读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指名汇报。 板书:(2)160×(1-90%)=16(元) 3.归纳总结。通过刚才解决的折扣问题,你能总结出与折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测试卷

编号:76854125658544289374459234 学校:麻阳市青水河镇刚强学校* 教师:国敏* 班级:云云伍班* 第6单元测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卷面(3分)。我能做到书写端正,卷面整洁。 知识技能(75分)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38分) 1.4个9相加得();5个7相加得()。 2.8+8+8+8=()×()9×5+9=()×() 3.从28里连续减去()个7得0。 4.一个乘数是9,另一个乘数是8,积是()。 5.8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 6.在里填上“>”“<”“=”或“+”“-”“×”。 7.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数。 ()×9=45 ()×9=54 ()×4=36 ()×8=64 ()×7=49 6×()=48 8.找规律填数。 (1)3,6,(),12,(),18。 (2)6,12,18,24,(),()。 (3)81,72,63,54,(),()。

9.乘法口诀接龙。 二、我会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1.2020年的2月份正好有4个星期零1天,这个月有()天。 ①5 ②28 ③29 2.7+7+7+7+6不能改写成的算式是()。 ①4×7+1 ②4×7+6 ③5×7-1 3.如图所示,假如每两个圆之间的距离是8米,从第1个圆到第5个圆的距离是()米。 ①32 ②40 ③48 4.一个正方形的游乐场,每条边上有9盏彩灯(每个角上都有一盏),一共有()盏彩灯。 ①36 ②32 ③34 5.买1本练习本要8角,买6本练习本要()。 ①48元②4元8角③14角 三、我会算。(共26分) 1.直接写出得数。(12分) 4×7= 6×7= 3×9= 7×8= 6×8-8= 7×9+9= 9×6+9= 9×9-11= 6×2+2= 8×5+2= 7×7-4= 4×8+18= 2.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起来。(5分) 3.下面的()里最大能填几?(9分) 36>5×()4×()<27 7×()<45 48>9×()()×7<52 ()×6<42 28>3×()9×()<43 8×()<59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百分数(二)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容是在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能用分数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会解决一般性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六年级上册主要编排百分数的认识以及用百分数解决一般性问题,而本单元主要涉及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百分数的特殊应用。通过这些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提升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学情分析:本单元的容是在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能用分数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会解决一般性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的含义,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会进行相关计算。 2、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等活动,提高解决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获得成功的经验,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会解答有关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解答有关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百分数(二)——折扣………………………………………1课时 百分数(二)——成数………………………………………1课时 折扣与成数练习课………………………………………2课时 百分数(二)——税率………………………………………1课时

百分数(二)——利率………………………………………1课时 税率与利率练习课………………………………………2课时 第一课时:百分数:折扣 教学容:P8例题1,做一做,P13练习二1、2、3 教学目标: 1、明确折扣的含义,能熟练地把折扣写成分数、百分数,正确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2、学会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会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圣诞节期间各商家搞了哪些促销活动?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进行促销的? 二、新课讲授 1、理解“折扣”的含义。 (1)刚才大家调查到的打折是商家常用的手段,是一个商业用语,那么你所调查到的打折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打“七折”,你怎么理解? (2)你们举的例子都很好,老师也搜集到某商场打七折的售价标签。(课件出示) (3)引导提问:如果原价是10元的铅笔盒,打七折,猜一猜现价会是多少?如果原价是1元的橡皮,打七折,现价又是多少? (4)仔细观察,商品在打七折时,原价与现价有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

第一课时:年、月、日(1) 【教学内容】年、月、日(教材第76~78页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一年有365天或366天,一年有12个月,包括大月、小月;二月份有的是28天,有的是29天。 2、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判断某一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2、会用24时计时的方法表示时刻。能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学难点】 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制作年历,培养初步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体验数学知识是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的。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各年份的年历一人一张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播放视频。2013年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①这些时刻里有哪些表示时间的单位? ②哪些是我们学过的?(时、分、秒) ③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年、月、日。

板书课题:年、月、日(1) 二、新课讲授 1、初步认识年、月、日。 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时刻。(课件出示) ①介绍: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个伟大的日子,请大家读一读这个时间。 ②展示申奥成功的图片。这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同学们知道是哪年的7月13日么?(2001年) ③还有很多有意义的日子,来看看。出示植树节图片(3月12日)、六一儿童节(6月1日)。 2、学生介绍有意义的日子。 一年中还有哪些有意义值得纪念的日子?大家一起在年历上标出来。(人手一张年历,各种不同的年份)学生汇报。 生1:春节、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五月初五端午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九日重阳节。 生2:五月一日劳动节、九月十日教师节、十月一日国庆节。 3、自主探索,发现年历的知识。 年历上有这么多有意义的日子呀,其实年历上还可以找到很多信息和知识!请四人为一个小组讨论下,看看哪组获得的信息多。 课件出示:(1)观察2013年、2014年的年历,记录每月的天数。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精编单元试卷 第六单元检测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33分) 1. ( )个( ) 列算式:( )×()=15或( )×()=15 2.从54里连续减去9,减( )次后结果是0。 3.○+○+○+○=24,○是( ) □+□+□+□+□+□+□=56,□是( ) 4.写出积是18的乘法算式: ( ) ( ) ( ) ( ) 5.有8个大盘子,每个盘子里放6个脐橙,一共要放( )个脐橙。6.9的乘法口诀相邻两句口诀得数相差( )。 7.比7个6多3的数是( )。 8.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8 16 24 ( ) ( ) ( ) 56 81 72 63 ( ) ( ) 36 27 18 9 9.猜灯谜。 ×7=7 4×=32 9×=45 ×3=21 8×=40 9×=81 10.>) <) =)爬向哪里?

9×78×8 7×55×7 9×78×9 6×69×4 9×77×8 8×8)7×7 二、判断正误。(每小题1分,共5分) 1.7个9连加写成算式是7+9。( ) 2.7个9的和比8个9的和少1。( ) 3.2个乘数都是9,积是18。( ) 4.任何一句乘法口诀都可以写出两道不同的乘法算式。( ) 5.7+7+7+7+7=5×7=35。( ) 三、选择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5分) 1.8×7和7×8的( )不同。 ①结果②口诀③读法 2.根据图形★★★★★★★★★★列出的算式不正确的是( )。 ①4×3 ②4×2+2 ③4+4+2 3.1支钢笔6元钱,买8支钢笔一共要用( )钱。 ①4元8角②48元③14元 4.学校书法小组有7个小组,每个小组有9人,共有( )。 ①63人②58人③49人 5.如图所示,假如每两个三角形之间的距离是6米,从第1个三角形到第5个三角形的距离是( )。 ①9米②30米③24米 四、摩天轮。(10分) 五、直接写出得数。(6分) 7×9-9=6×8+8=2×6+2=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一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62-63页)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应用已经学过的数的组成知识,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算理。 四、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小棒。 学具:小棒。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开学的时候老师要给你们发什么啊?今天有一个班的老师就正在为小朋友发新书,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教师出示课本第61页的主题图。 (二)互动新授: 1.整十数加整十数。 教师出示例1的情境图。 师: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什么? 同学汇报:桌上放着书,左边有10本,右边有20本。 师:看着这些书,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师:要想知道一共有多少本书,怎样计算? 学生个别发言,师板书:10+20 师:那它的结果应该是多少呢?请小朋友们在四人小组内讨论一下。

全班交流: (1)数的方法:10、20、30; (2)计算的方法:因为1+2=3,所以10+20=30; (3)数的组成:1个十加2个十是3个十,就是30. 师:同学们想出来了这么多的方法,真了不起!那么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你们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 教师指导学生摆小棒:左边摆10根,右边摆20根。 请个别学生上来演示。 2.整十数减整十数。 师:如果老师从这30本书中拿走20本,小朋友们,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师:怎样求还剩下多少本书呢?可以怎么列算式? 学生回答,师板书:30-20 师:它的结果又是多少呢?(10)你是怎么知道等于10的?同桌两人说一说。 请个别学生说说计算方法,师进行板书。 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再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课本第62页做一做的第1、2题。 2、完成课本第63页练习十四的第1-3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呢? 学生个别汇报。 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64页) 一、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表示的意义,从情境图中提出有关乘法的数学问题,列出乘法算式进行计算,从而进一步地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一起看看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欢迎查阅!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1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表示的意义,从情境图中提出有关乘法的数学问题,列出乘法算式进行计算,从而进一步地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2. 在具体的情境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所表示的意义,能够列出乘法算式进行计算,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表示的意义。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 创设情景:在美丽的地球上,有很多可爱的小动物与我们朝夕相处。瞧!它们来了!(多媒体演示:各种小动物慢慢走来。) 2. 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讲一讲关于它,你在画面上看到些什么。 3. 独立思考:提出关于数学方面的问题。(教师个别辅导) 组内交流。 在组内交流自己的问题,并请人或自己解决,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全班交流:将你们组里的问题告诉大家,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乘法问题上。

教师板书个别问题,并以学生的姓名命名,激发兴趣。 4. 讨论:小兔子一共有几个萝卜? 学生可能出现加、乘两种方法,让学生再次感受乘法运算的简便性,并回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质疑:算式3×4=12(根)中,3是从哪里来的?4表示什么?12呢? 5.“连一连” (1)由学生独立完成,有问题的可与同桌或老师商量。 (2)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生1:“6+3”没有吃到水果。 生2:桃子表示3个6,松果表示6个3,但都可以与3×6,6×3连起来。 生3:桃子和松果同样多。 活动二 1.“说一说”:学生以看图讲故事的方式理解图意,再试说算式。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生1:四幅图都可以用2×3或3×2来表示。 生2:有的表示2个3,有的表示3个2,还有的既表示3个2,又表示2个3。师:对!它们都可以用2×3来表示。 2.“摆一摆,说一说”: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实物,再出示算式。 (1)讨论:3×2表示几个几?动手摆出两种摆法。 (2)由“小老师”出题,其他同学动手摆一摆,并与同伴说一说。 3.“接力赛” (1)出示“练一练”第一题的两个画面。 (2)小组接力完成:一个说图意,一个列算式。 一个说还可以怎样写,一个评价是否可以得到“智多星”。 活动三 1. 出示超市中商品乱放的场面,提问:这样的地方你们喜欢吗?该怎么办? 2. 学生口述,多媒体演示。 3. 以小组为单位,帮售货员阿姨清点货物。 4. 交流评价:老师这里有一张货物清单,看一看,你们点的对吗? 活动四

第六单元数学教案

第六单元数学教案Unit 6 mathematics teaching plan

第六单元数学教案 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 1.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并通过数学游戏,灵活地应用于具体的问题中。 2.培养学生仔细检查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将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具体的问题中。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用小棒或计数器做一做,再用竖式算一算。 90-47= 57-19= 100-28= (集体订正) 二、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81页第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得数对不对,再学着分析错误的原因。 2.完成课本第82页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题,然后请做得快的学生介绍经验。 3.完成课本第83页第8题。 练习时,可先计算出结果写在鱼尾上,再将3个得数进行比较,比较时,要提示学生看清题目要求,弄清排列顺序。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完成课本第82页第4题。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2.完成课本第82页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

-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第一课我们身边的物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 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 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教学难点】: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化。 【教学准备】: 师:塑料袋、易拉罐、水结冰图片 生:蜡烛、火柴、铁绣钉、纸 【教学过程】: 一、理解世界是物质构成的 1、切身环境导入:观察我们的周围,由哪些物质构成了我们的教室? 2、学生自由发言,(预计大多为可视性的具体物体)教师指出: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物体都可以叫做物质。 3、深入探讨:我们的教室其实不仅存在这些可以看的见摸的着的物质,还有我们不能直接感触到的空气、火、声音、电、光,它们是物质么? 4、建议作出讨论,要求学生列出证据和理由。 5、教师介入抽象物质的界定:对学生见解适当点评,必要情况下以空气做示例,塑料袋实验证明。引申教室以外的世界物质构成。 6、小结:无论是实际存在的物质还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感触的到的物质,都说明了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二、过渡物质在变化: 以教室为例,教室里同学们所列举的物质都是一成不变,没有任何变化的么? 学生会列举许多变化,教师给予肯定。 1、师引入演示:在我们的教室里还有老师带来的两种物质——易拉罐和水结冰的图片。讨论:捏扁易拉罐和水结冰也同样是物质发生了变化,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呢?(物质本身没有变,形状改变,变化速度不同) 我们生活里还有没有这样的例子? 2、分组实验发现:实验盒里有火柴和铁钉,它们会发生变化么?它们的变化又会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实验讨论:火柴燃烧过以后变成了什么物质?和之前一样么?铁和铁锈是同一种物质么?(除变化速度不同以外,都产生了新的物质) 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么? 3、比较前后两种实验:这两组实验有什么相同和异同点? (前者没有产生新的物体,后者产生新的物体) 三、让物质发生变化: 1、在教师提供的铁丝、热水、纸张、蜡烛、火柴中,它们都会产生在怎样的变化呢?(学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全套教案

整理和复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在学生学完了小学数学的全部内容之后,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整理与复习,对学过的分散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把知识点串成知识线,把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知识结构,达到持久记忆,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非常有益的。 本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经验,以及初步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都为本单元的整理与复习奠定了基础。教师根据复习内容,适当地引导学生主动去整理知识,提高他们整理与复习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1.能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负数、比和比例以及方程的基础知识;能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能对整数和小数的加、减、乘、除正确估算;能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简算;会解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 巩固常用计量单位的换算,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简单的改写。 3. 掌握所学的几何图形的特征;能够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并能应用;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会画一个图形的对称轴,掌握图形平移、旋转的方法;能用数对或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掌握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并能应用。 4. 掌握所学的统计的初步知识,能够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够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会分析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能够解决一些计算平均数的实际问题。 5. 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掌握所学的常见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加强整理和复习的系统性。在平时学习的基础上,更大范围内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更全面的回顾、整理、比较和对照。使互不联系或联系较少的知识有机会得以沟通,形成纵横联系的知识体系。加强整理和复习的系统性,使所学知识结构化是本单元的首要任务。 2. 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所学内容。复习时,利用教材,调动学生参与整理知识的主动性和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人民教育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6)和表内乘法 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公式基础上继续学习7、8、9的乘法公式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每个乘法公式的含义和乘法公式的来源。难点在于让学生记住7-9的乘法公式,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要充分利用2-6乘法公式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来转移7、8、9的乘法公式运用多种方法和形式激发学生记忆简明公式的兴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必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对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2) “表内乘法(2)”的直观操作,是第四单元表内乘法(1)的延续。在“表内乘法(1)”单元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到乘法的重要性,学习了2 ~ 6个乘法公式,初步掌握总结归纳乘法公式的方法非常重要本单元的教材是根据学生的知识和学习经验编排的。主要内容是乘法公式和7、8、9的简单应用。最后,对该单元进行安排和审查。 这个单元有5个学习新知识的班。具体内容安排如下:1课时、2课时、3课时、4课时、5课时、7个乘法公式、8个乘法公式、9个乘法公式、乘法加乘法减简单问题示例和材料示例1、七巧板制作的7个图案例2:鼓乐队演奏的情况,每行8个人,有8行。例3:选择文具店的价格并提问例4:九次龙舟竞赛,每船9人例5:计算公共汽车上的座位数,判断是否有32个人能做到。[排列特征] 1。乘法问题是从具体的例子中得出的,乘法公式是根据连续加法的

结果得出的。在设计7、8和9的乘法公式活动时,教科书选择典型的例子,以直观的形式计算连续加法的结果,然后编写乘法公式来总结乘法公式7的乘法公式使用拼图拼出的各种图形来获得加法的结果,并以列表的形式呈现出来。8的乘法公式由学生熟悉的军乐队的排列图组成,并以数轴的形式给出加法的结果。9的乘法公式基于龙舟竞赛的示意图,以数轴的形式给出加法的结果。 2。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和总结乘法公式在设计7、8、9乘法公式的总结归纳过程时,教材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首先,用7个连续加法的几个结果填写表格,并在数轴上写下8个和9个连续加法的几个结果。教材都给出了具体的例子。第二,在总结乘法公式时,给出完整的乘法公式和1的乘法公式,以及其他公式和公式,以便学生填写乘积并完成公式。第三,由公式计算的另一个公式只给出一个数字。3。解决问题的替代安排在学习了8的乘法公式后,例3安排了一个简单的问题,即“多少”是多少。在学习了9的乘法公式后,例5安排了“乘加两步”的问题进行计算和求解,这样学生可以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单位教学目标] 1。独立总结7 ~ 9的乘法公式,理解每个乘法公式的含义 2。记住7 ~ 9的乘法公式,可以用乘法公式进行乘法计算3.会用乘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学习如何总结乘法公式,获得成功的学习经验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1.会写“惧、凄”等14个字,会写“航海、荒岛”等46个词语。 2.默读梗概,说说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提炼小标题。 3.关注人物命运和故事情节,体会并学习鲁滨逊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设想有一天你身处这样的困境:黄沙漫漫,无边无垠。你一个人被困沙漠之中,头上是炎炎烈日,脚下是如焚热沙。你和骆驼茫然地前行着,而你的水,只够用两天了……你该怎么办? 2.出示作品《鲁滨逊漂流记》,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荒岛求生的人物——鲁滨逊。 3.简介作品,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18世纪,欧洲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这部小说。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苏格兰水手塞尔柯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塞尔柯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逊却完全是个新形象,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 二、认读生字词,扫清字词障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木筏(fá) 畜(xù)养 2.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宴、籍、聊、贷”4个字,并且在黑板上方格中示范。 三、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默读梗概部分,说一说,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自由交流) 2.小组内交流,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 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获救回国 四、课堂小结。 通过阅读,我们知道这部小说主要写了流落荒岛的鲁滨逊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下来的故事。文中的主人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交流)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导入新课:鲁滨逊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有冒险精神、坚忍、有毅力、有智慧、勇敢、果断、勇于进取……) 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浏览精彩片段,说一说在表达上它与梗概相比有什么不同。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2015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新人教版)莲山课 件 m 课题:数的认识(1)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和负数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弄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 过程与方法:学生已经涉及了十进制计数法、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因数和倍数等主要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轴上表示几个数,因数、倍数,大数的含义,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1.培养数感:沟通各数之间的关系,加强知识的联系与整合,构建数的认识的知识网络。 2.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例2让学生自由地在数轴上表示几个数。 教学重点: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负数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数的相关材料。 2.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复备 一、提问引入 (一)回顾知识 1.课件出示P72情境图 学生提取信息: 总计人数10500名运动员 花费4.96亿英镑 约占总人数的3.77% 金牌数约占总数302枚的八分之一 第29届奥运会出现了25.5%的负增长 提问:这些都是什么数?每个数有什么含义?完成73页做一做: (设计意图:对数的读法和写法进行巩固。利用生活中的数,感受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非常重要,初步感知数的意义以及内在联系。) 2.同学们课下都收集了一些数据,请你汇报生活中用这些数的例子,并说说每个数的具体含义。(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提问:有什么感受? 3.请你给这些数进行分类。

好,我们来看这些数,如果把这些数分类,可以怎样分? ①学生按照整、小、分、百、分类。 ②这些数叫整数还可以叫什么?(自然数) ③什么叫自然数? ④自然数和整数有什么关系? ⑤小学阶段我们研究的自然数就是整数,但以我们现在学习的知识来看整数还不只这些,我们还研究了负整数。 ⑥想一想,整数和自然数的范围哪个更大?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对这些数的知识进行复习,整理。(设计意图:根据具体情况回顾知识) 二、小组合作,整理概念 (一)小组合作,进行数的整理 出示整理提示: 1.根据数的特点找到数之间的联系,并用树形图的形式进行整理。 2.先小组讨论它们之间的联系,然后分工合作,汇报时要说清整理的理由。 3.如果不能够面面俱到,可以选取一部分数进行整理。(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整理知识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学习,并在合作过程中复习知识,找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学生的整理还可能不够完善,这是允许的,要在回报过程中进行指导与完善)

2015新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百分数(二)单元集体备课和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百分数(二)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容包括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一些运用百分数来解决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学习的容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并能应用百分数解决简单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关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本单元容的引入与展开都力求来源于实际生活,充分体现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数字知识的应用价值。通过教学活动的探究,使学生体会到百分数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真切体会到百分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这一单元还特别安排了活动课“生活与百分数,”促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解决打折等实际问题,沟通各类百分数问题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在解决百分数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思考,并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百分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对周围环境中与百分数有关的事物具有奇心,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树立依法纳税和科学理财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解决打折等实际问题,沟通各类百分数问题的联系。 四、教学难点:感受百分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对周围环境中与百分数有关的事物具有奇心,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教学措施: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类推。首先使学生理解折扣、成数、税率、利率和利息等概念,知道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简单应用,会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算,再引导学生如何转换题意,分析各数量关系,从而顺利解答出各类百分数应用题。 六、课时安排:6课时 折扣-------------------------------1 成数-------------------------------1 税率-------------------------------1 利率-------------------------------1 购物-------------------------------1 生活与百分数-----------------------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