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标准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标准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标准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标准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指导

课程标准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标准参考

一、基本信息

二、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创新创业指导》课是面向全院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是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该课程是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精神,全面贯彻《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实施方案》(铁职院教〔2016〕022号)等文件精神,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坚持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使得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明显提高,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教育原则转化为具体的创新创业实践的中介,也是大学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桥梁。《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目的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清晰地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基本的创新技法,并且在学习生活中能积极主动去创新;通过对创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养有比较明显的提高;通过对创新创业案例分析与讨论,切实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并树立正确的创业成败观。学生需要培养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挑战自我的进取意识;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轻易放弃的态度;识别机会、快速行动和善于解决问题的时间能力;善于合作、诚实守信、懂得感恩的道德素养;以及创造价值、回报社会的责任感。

(二)课程设计理念

《创新创业指导》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坚持面向全体、注重引导、结合专业、强化实践的原则,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体验相结合、经验传授与创业实践相结合,把知识传授、思想碰撞和实践体验有机统一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有:

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从关注教到关注学,从关注知识传授到重视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突出教育思想转变。

由于本课程理论性比较强,因此建议采用真实案例启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建议采用分组讨论、探究式教学方式等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丰富教学素材,教师需准备大学生创新创业案例、创新创业微视频、创业信息资源等。

通过在校内组织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设计、参与创新创业大赛以及参与创业社团活动,通过在校外组织开展创业者访谈、创业项目考察、创业园参观等活动,将课堂知识与创新创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框架设计

本课程共分为九个模块二十五项任务。其中模块一、模块二为创新意识能力提升篇,模块三、模块四、模块五,为创业(认识)基础篇,模块六至模块九为创业能力提升篇。模块一:创新思维的认识。包括两项任务,从三个方面阐述我们为什么要创新,另从三个方面剖析我们为什么不能创新的原因以归纳出创新思维的阻碍,指出创新的来源。作为提升创业素养的重要途径,本课程设置了模块二详细介绍如何去创新。模块二:创新技法。包含四项任务,介绍观察分析、创意激发、跨界整合、组织执行。模块三:认识创业。包括三项任务,创业的概念及创业对个人及社会的意义。模块四:创业素养的提升。包括

三个任务,创业精神、创业心理以及创业必备的伦理道德。模块五:创业机会的识别,包括两项任务,机会甄别与评估以及如何防范创业过程中的风险。针对互联网信息经济的到来,专门开设了模块六:全面认识“互联网+”,包括四项任务,认识互联网及什么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时代新业态、互联网+营销传播、互联网+未来趋势。模块七:如何设计商业模式及整合资源,包括四项任务,商业模式及设计、团队组建、启动资金筹措及人脉关系积累的创业资源整合。模块八:设立你的企业。包括四项任务,介绍企业选址、企业登记注册流程,工商登记注册,以及如何控制设立成本。模块九:创业经验谈,选取了行业着名内企业家及团队谈论创业经验等。

2、教学方法手段

实施本课程教学采取的教学方法、手段主要有理论讲授、课堂讨论、案例讲解、软件实训、经验交流。

3、教学效果评估

教学效果从以下几个放面进行评价:

(1)在课堂讲授过程中结合具体章节,摘出一个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最后点评,也就是课堂讨论环节,如讲到第三个模块创业是什么时,首先以“饿了么”的创业经历,设立这样的问题“结合‘饿了么’的学生团队创业记,你觉得创业是什么”?

(2)在讲解案例前,可以在本模块内容讲解结束后让学生预习下一模块要讲的内容,并让学生自主收集案例,在下次课讲到案例时,先让学生分享自己准备的案例,教师在点评中引入课堂案例。

(3)配合教材配套的软件,学生课前预习,作业提交,与课后任务和实训相结合的办法,同时,让学生利用软件模拟建造自己的企业,教师在修改后进行点评。

(4)课外实践,如有可能让学生深入企业展开调查,尤其是对于那些刚成立的企业,在筹备、注册、设立和初期经营方面进行实践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研究结果针对性地地指导、点评和分析。

三、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目标:

学生创新意识明显提高:能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创新技法;

激发学生创业激情,创业意识明显提高:对于当下的创业政策有清晰认识,理解创业的概念和意义;

创业能力得到提升:对组建团队、机会识别、商业模式开发、创业资源整合的方法有比较全面的掌握;对互联网经济趋势有较清晰的认识;学会撰写并演示商业计划书;学会初创企业运营决策和技巧,全方位提升创新、冒险、合作、执着的创业素质。

2、分类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熟悉创新思维提升的基本方法;知道创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产生与演变过程;掌握商业模式的设计;对互联网经济趋势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主动适应互联网经济大趋势。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有创新创业者的科学思维能力;懂得创业过程中的财务计算与分配能力;在项目运营过程中掌握分析问题、概括、总结能力;通过加强社交能力,从而提升信息获取与利用,提高合作的能力。

(3)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生具备主动创新意识,创业潜质分析能力,并能够进行创业机会甄别和分析,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观。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发展。

四、课程内容

模块一:创新思维及其重要性

1、内容要点

什么是创新以及创新思维,指出创新对社会、企业以及个人的意义;创新思维的阻碍以及创新的7大来源,指出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

重点:什么是创新思维,我们为什么不能创新,创新来源

难点:创新的七个来源:新知识、产业和市场变化、程序需求、意外事件、不协调事件、人口结构的变化、认知上的变化。

2、教学目标及要求

知道什么是创新和创新思维,让学生了解是什么阻碍了创新思维,掌握创新的七大来源,并了解创新者具备的主要特征,并培养这些特征,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

3、教学过程方法

(1)教学建议:本部分从案例入手展开小组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放下思想束缚,讨论后又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出本章节的核心要点,将课堂交给学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营造无拘无束的教学环境。

(2)通过本章的学习和讨论,学生可从正反两方面来认识创新:什么是创新,我们为什么不能创新,洞悉创新思维形成的阻碍。再依据知识难点采取游戏活动和开放式讨论,并辅助课外的阅读,作为课外学习部分,提升学生知识面和理解力。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勇于打破思维束缚,勇于创新。

模块二创新技法

1、内容要点

创新技法之观察分析,包括同理新地图(什么是同理心地图、好处、应用案例)、情境故事法(什么是情景故事法、使用流程、应用案例);创新技法之创意激发,包括头脑风暴法(定义、分类、原理、原则、运作流程)、六项思考帽(分类、作用、应用案例)、奥斯本6M法则(改变、替代、增加、减少、重组、颠覆);创新技法之跨界整合,包括开放式创新、世界咖啡汇谈(什么是世界咖啡馆、好处、规则和应用);创新技法之组织执行,包括盈利模式的思考、愿景目标与战略创新、创新团队的领导。

重点:头脑风暴法、奥斯本6M法则、开放式创新、盈利模式的思考。

难点:跨界整合与组织执行。

2、教学目标要求

(1)掌握同理心地图的应用方法和情景故事法的使用流程,能够运用同理心地图的应用方法和情景故事法解决;

(2)运用头脑风暴法和六顶思考帽解决现实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3)掌握世界咖啡汇谈的运用准则和技巧,能够组织并参与到世界咖啡汇谈的讨论和练习中。同时,仔细研究开放式创新案例,通过案例掌握开放式创新如何应用。

(4)掌握何为盈利模式,盈利模式的设计方式。

3、教学过程方法

(1)教学建议:本部分内容的教学主要采取讲授知识点与案例分析加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特别是案例的讲解和讨论,可增加课堂的互性,加深对创新方法的理解。

(2)在创新技法讲解时,对每一种技法对应的案例进行详细分析,将先进的创新技法传授给学生。

模块三认识创业

1、内容要点

创业的概念,创业过程及要素,创业与个人及社会发展。

重点:创业的概念及创业的过程

难点:对创业概念的理解

2、教学目标及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对创业的概念有完整、清晰科学的认识,充分了解创业的三要素,掌握创业的过程。了解创业的类型,加深对创业的认识。能够敏捷地识别创业机会。

3、教学过程方法

(1)教学建议:从课堂演示和生活案例引导入手进行讲授,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参考国内外专家对于创业的权威定义,及世界500强企业自主创业的创业家故事,及2014、2015年最新的创业成功的企业家报道,如《财富》、《福布斯》(中文版)、《创业邦》里收录的新近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将这些新的案例,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行授课。

(2)通过本章学习尽可能地向学生传授,使其在有限的学习期间,更好地把握住“创业”前沿知识内容,开展素质教育新领域。

模块四创业素养的提升

1、内容要点

创业素养的构成要素(精神、心理、道德与礼仪)及其内涵;如何提升自己的创业素养。

重点:通过独立自主、乐于合作、坚持不懈、敢于付诸行动、用于克制自律等行动培养创业精神。

难点:知道创业的精神基础:创新、冒险、合作、执着。

2、教学目标及要求

掌握创业精神的作用及培育创业精神的方法。加强对自身的道德与礼仪的创业素养。

3、教学过程方法

(1)教学建议:本部分内容的教学主要采取讲授知识点与案例分析加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特别是案例的讲解和讨论,可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更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2)通过本章的学习和讨论,加深学生对难点重点的理解。课后安排随堂练习,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启发探索和研究问题的思路。

在教学中通过举身边实例讲解有关理论,并采取逐一讲解的方式,结合书上的案例进行知识的强化、巩固,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模块五创业机会的识别

1、内容要点

创业机会具备哪些特征?创业机会类型如何表现?创业机会从哪里来?是什么影响了你对创业机会的识别?识别创业机会应掌握哪些技巧?

重点:创业机会来源,如何识别创业机会。

难点:如何评价创业机会

2、教学目标及要求

知道创业机会具备的特征、类型,掌握创业机会的来源渠道,考察创业机会的实际价值。

3、教学过程方法

(1)教学建议:本章可能教学采用ppt课件教学、案例分析,课堂时间包括分组讨论,教师点评的方式,课后加入学生校外创业信息收集与辨识的环节。针对“如何识别创业机会”除了教材中的方式外,教师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补充,并加入学生课堂实践环节,让学生对于自己手机的创业机会,分组进行辨别,并整理好的创业机会,教师做点评。

(2)通过本章学习和讨论让学生掌握创业机会的识别技巧和评价技巧,学会用蒂蒙斯机会评价理论分析创业机会。

模块六全面认识“互联网+”

1、内容要点

认识互联网+,什么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时代新业态,互联网+营销传播,互联网+未来趋势。

2、教学目标及要求

知道什么是“互联网+”,对互联网思维有比较清晰的认识,理解“互联网+”时代下新业态的特征,理解互联网+营销传播的优势,掌握“互联网+”的未来趋势。

3、教学过程方法

(1)教学建议:本章内容采取ppt讲解,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课后收集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切身感受互联网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互联网经济趋势的到

来。讲解本章时,需与上节课讲到的创业机会识别做好衔接与引导,如“上节课我们讲到了创业机会识别与评估,相信同学们也掌握了一些机会识别的方法,那么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到来,在互联网领域,同学们是不是能发掘到更多的创业机会呢?”

(2)通过本章学习、讨论,让学生全面认识“互联网+”,主动适应互联网经济的到来,通过互联网发掘创业机会。

模块七如何设计商业模式及整合资源

1、内容要点

商业模式的类型,商业模式的设计思路,商业模式的创新,创业团队的组建,创业资金的筹集方式;如何建立人脉资源库。

重点:商业模式的设计,商业画布的运用,创业团队的组建,创业自己的筹集方法。

难点:商业模式的创新,如何建立人脉资源

2、教学目标及要求

知道商业模式的重要性,了解商业模式的类型,掌握商业模式创新的方法,组建创业团队的方法;知道如何组建创业团队,清楚了解创业资金的筹集方法,明白建立人脉资源的方法。

3、教学过程方法

(1)教学建议:本部分内容的教学主要采用理论教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相结合。对于重难点,结合案例分析商业模式创新与创业资源整合,并让学生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课堂分享、讨论。

(2)通过本章学习、讨论,让学生掌握商业模式设计方法,以及创业资源整合的要素。

模块八设立你的企业

1、内容要点

如何有效利用创业政策;如何进行企业选址;企业注册的流程;如何选择注册资本。

重点:知道企业选址策略,熟悉企业注册流程。

难点:企业设立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2、教学目标及要求

知道有效利用创业政策、企业选址策略,熟悉企业注册流程,了解注册资本,学会企业设立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之法。

3、教学过程方法

(1)教学建议:本章采取ppt课件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课外实践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一个企业从无到有的过程,以及建立过程中的风险规避。同时,集中到学生课外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并通过成功企业家访谈资料进行深入理解。本模块内容的实践可以配合创业实训软件,以更加全面快速地让学生了解企业设立的整个流程。

(2)通过本章学习、讨论、实践,让学生学会企业设立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方法。

模块九创业经验谈

1、内容要点

创业者经验谈及其启示。

重点:学习创业前辈的宝贵经验

2、教学目标及要求

通过了解创业企业家的经验之谈,理解创业的艰辛,在创业前做好心理准备,遇到困难或问题,能够坚持下来,最终形成自己的创业观。

3、教学过程方法

(1)教学建议:本章采用学生收集创业案例分享,在本章上课前,学生利用网络或深入企业现场调研的方式收集初创和知名创业企业相关资料,并整理成报告,提交教师,教师点评。如条件许可,邀请创业者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创业经验。

(2)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体会创业的艰辛。

五、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创新创业指导》课程共16个学时,其中实践8学时,共1个学分,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如下:

六、教材编写及选用建议

教材参考:

1.《创业基础》,李家华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第一版

2.《创新思维训练及创造力开发》,陈工孟主编,经济出版社,2016年8月第1版

教材按本课程标准进行编写,不做统一征订,教材选用符合本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七、教学考核评价

按过程考核方式执行,不再期末统一安排时间笔试。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采取平时的课堂讨论、课后大作业、课后实践操作、团队商业计划书撰写相结合的评分方式来进行考核,具体方式如下:

1.出勤、课堂讨论,主要是根据具体章节设置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教师点评等小形式,占20%;

2.课后大作业,根据上交作业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合理给分,占30%,建议在讲授什么是创业、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全面认识“互联网+”内容后教师留下案例讨论题,学生提交对案例的认识与分析作为课后大作业。对案例剖析较为精彩的作业可作为教学材料与全班学生分享。

3.团队创业计划书的撰写。撰写创业计划书是创业实践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创业计划书写作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根据所发现的创业机会,对创业的全过程进行设计。学生自我选择伙伴组成创业团队(一般6人左右),商讨创业点子,讨论写作风格及分工。最后,教师要求同学们将各自的设计方案进行交流、互评,展示。每组在展示自己的创业计划书的时候,其他组的同学均可以发表意见。撰写创业计划书,模拟创业设计,不但激发可以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占50%。

八、教学资源与其他

1.文字教学资源

教材、配套的相关创业杂志及图书资料。

2.网络、多媒体教学资源

PPT课件、创业实战软件、创新思维测评软件、创业潜能测评软件、创业知识学习软件、创业信息平台软件。

3.教学保障

案例、教学材料做好准备,同时需要做好课堂上学生的组织互动工作;多媒体教学设备正常运行。

九、教师要求

本课程教师应具有企业工作经历或创业实践经历,教学团队具有合作、钻研和创新的精神,积极根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理念,拓展新的教学方式,更新教学内容,建构多维教学环境,创设更加真实的教学情境。

十、其他说明

本课程教学标准适用于全校所有专业《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教学。

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前言:目前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社会各界对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增多,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成为教育院校的培养目标之一,因此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我国教育行业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从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问题出发,提出了几点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方式,供从事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师参考。 引言:随着劳动人口的增多和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毕业时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减缓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近些年来随着教育的普及,高职院校的学生比例在逐年增加,這些学校的学生相比较本科学生具备的是对专业技术的掌握,高职院校教育属于我国教育的新类型,应当肩负起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责任。 一、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问题 (一)创业教育的模式上有缺陷 我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当是自上而下发展的,由政府带动各所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但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得到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只是一个发展的形式。例如,高职院校对大学生的教育工作都是在就业的基础上,很少有学校对如何创业开展教育,在某种层面上把创业当成是少数人的才能进行的事业,没有引导学生树立人人都能创业的意识。在知识教育中更是没有将创业与之相融合,一般高职院校进行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教育,都只是通过创业课程和创业活动,忽略了创业教育的灵活性。 (二)创业课程的实践体系不够科学 美国的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了较为全面的发展模式,从小学教育一直渗透到研究生教育,而国内的创业教育主要在全日制本科学校实行,近几年逐渐发展到高职院校的教育中。例如,在大多数高职院校创业课程实践体系中,都是创业指导教师根据课本知识点的讲解,随后创业指导教师或是辅导员布置相关的创业任务,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践,最后写一份实践报告作为期末成绩。这样的创业课程实践方式并不能为创业带来多大的启发和实践性的教育,只是完成了高职院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一个形式。 (三)大学生创业的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着很多问题和风险,导致一些大学生可能有很好的创业想法和理念,但是在创业的种种困难面前放弃了,而大学生创业保障体系是减少大学生创业问题的有效保障,但是大学生创业保障体系并不够完善。例如,缺乏对大学生创业资金的支持,是大学生创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的表现形式之一,没有建立大学生创业的投资机制,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来源形式单一,尽管可以申请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摘要:创业创新教育可以改变已有的高等教育普通化现象,帮助毕业生尽快找 到合适的就业单位。高职院校把创业作为新的指导观点,在创业创新教育上加大 力度,利用一些和创业有关联的讲座和课程,提高学生创业的意识,补充创业知识,以低成本创业平台激发学生创业,增加其创业实践的机会。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创业孵化基地 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开始过度到着重满足大众需要,大学生就业问题不容乐观,为了更好的解决就业和岗位需求之间的矛盾,改变学生对工作岗位的看法,高职 院校的创业创新教育,可以帮助改善毕业生不易找到就业单位的难题。高职院校 培养的是实用性人才,改变原有教育观念和模式,革新原有教育方法,着重培养 具备开拓和创新能力的人群,把创业变成一种新的就业方式,可以缓解就业需求。 创业创新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创业综合能力,包括创业的意识、思维和 技能。通过创业创新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是要 帮助更多的人走向创业岗位,能够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压力。 高职院校在当今对学生进行创业创新教育需要从这几点上加大力度。 一、加强创业教育,完善创业体系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要得到缓解,创业创新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积极有效的 进行创业方面的教育,学校领导和教师必须在创业创新的想法上观点一致,把创 业教育作为重点来抓。高校领导对创业教育重视起来,使其成为学校常规教育的 一部分,积极地把创业思想融合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第一,学校领导阶层必 要时建立起扶植创业教育领导机构,担负起协调和管理整个院校创业教育的担子,把创业教育的组织或者团体纳入自己的监管范围。第二,创业教育及其相关扶持 制度需要完善。为了保证创业教育的顺利进行,有必要提供专项专用的教育经费。第三,加大力度于创业指导教师水平的完善和服务系统的加强,采取多种方式提 高师资队伍素养,在领导重视、政策支持、经费充足、管理到位、师资雄厚、学 生热心的前提下,把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搞上去。 二、创业教育融入就业指导中 就业指导课可以帮忙解决实际问题。国家政策的扶持,大学生可以有一个良 好的就业氛围和机会。高职院校在课程中加入创业教育方面的指导,抑或对创业 课程采取选修的方式传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与此同时,高等职业院 校可以编写适合本院校学生的创业教学教材,开展就业指导,以此达到有利于教 育教学,提升创业意识的目的。创业教育需要做到创业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 升动手动脑等实践能力。创业教育更重视实践,课堂上的教学固然重要,但是实 践课一样不容忽视。对创业教育在方式和方法上加以引导,传统授课方式已经不 适用。怎样才能把教育融合到实践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积累更多的创 业经验,是我们在创业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上,创业 教育要做很大的调整,既要做到全面、真实、创新、及时的展示出知识和内容, 又要避免满堂灌,采取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做到师生及时沟通,充分提高学生 的积极性。教学内容情境式进行,给学生体验和思考的机会,利于应变能力的培养。总而言之,就是在教育中把学生作为主体,注重提升学生创造方面的能力, 这样做是为了学生日后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完成自己创业的梦想。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标准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标准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1.课程定位 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已成为时代鲜明的特征和大学生们自我实现价值的首要选择。为贯彻落实新形势下,党中央以及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大学创新创业与就业工作的各项文件精神,按照我院的具体部署,针对全院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促进我院学生的创业与就业。《创新创业教育》是面向我院全体学生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计划,本课程建议32学时、2学分。(请领导决策) 2.课程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 《创新与创业教育》课程基于彼得.德鲁克的《创新与创业精神》介绍,以大前研一《创新者的思考》、檀润华的《发明问题解决理论》为主介绍创新与创业方法论;以对各行各业创业者的成功案例剖析为主,尤其是对全国信息类、互联网类等优秀的创新创业企业案例的剖析。采用以课堂教学为主、以个性化创新创业指导为辅,理论和实践课程交替进行的教学模式。在内容上尽量安排通俗易懂的、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创新创业相关知识,从创新与创业的概念讲起,进而引出创业意识与创新精神、创业者特质与创业素质研究、市场与创业机会,逐步深入的讲解创业管理、创业计划与资源整合。最后讲述初创期企业经营管理,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城市职业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学生介绍创新与创业的最新知识。 二、课程目标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应该在教授学生创业知识、锻炼创业能力、培育创新意识、培养创业精神等方面达到以下目标: 1.情感能力、专业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掌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认识创新、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业活动的特殊性,辨证地认识和分析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 2.方法能力的培养

创新创业课程大纲

铜仁学院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创新创业教育总学时:36 适用专业:各专业 层次:大二 课程归口:就业与创业教研室制定日期:2013年1月12日

《创新创业课》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创新创业 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 适用对象:学院全日制各专业大二学生 使用教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贵州省教育厅组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8月版。 《创业与创新管理》李时椿、常建坤主编,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性质。 创新创业课是全日制各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共 36学时、2学分。 (二)教学目标。 通过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在教授创业知识、锻炼创业能力和培养创业精神等方面达到以下目标: 1、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认知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业活动的特殊性,辨证地认识和分析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 2、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掌握创业资源整合与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熟悉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提高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自觉遵循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业实践。 二、课程要求与教学方法 创新创业课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体验相结合、经验传授与创业实践相结合,把知识传授和实践体验有机统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1、设计真实的学习情境。通过运用模拟、现场教学等方式,努力将相关教学过程情境化,使学生更真实地学习知识、了解原理、掌握规律。 2、提供完备的支持条件。根据课程教学需要提供基本的教学条件,重点提供创业模拟实验室、模拟教学软件、创业信息资源等。 3、拓展有效的实践途径。通过在校内组织开展创业项目设计、创业计划大赛以及创业社团活动,通过在校外组织开展创业者访谈、创业项目考察、企业创办等活动,将课堂知识与创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业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工作总结

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工作总结 ××职业技术学院建于20××年,20××年开始举办高职教育,20××成为安徽省首批省级示范高职院校,20××年通过教育部、财政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验收,同年获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单位,20××年再获评“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学校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打造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 一、创新创业工作政策支持 学校经过省级示范院校和国家骨干院校两轮建设,在专业建设和师资培养上实现全面提升,形成以“工科为主干,以农学为基础,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特色。为了更好的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形势,学校转变观念,强化质量,围绕突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作为教学改革与建设的方向,充分发挥现有实训设备的效能和师资优势。学校多次召开创新创业动员会和专题研讨会,在政策层面为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充分保障和倾斜,为双创工作不断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通过制订《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暂行办法》,出台七项优惠政策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设立专门的“大学生创业资助资金”,对成绩显著的自主创业优秀学生团队给予资金上的扶持与自主。为学生创业提供启动资金、贷款担保、贴息补助和融资服务等。依托《××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园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体系,整合各方资源建设大学生创

业园、创客基地,并逐步将双创工作由校内拓展至校外,与企业、与市场接轨,形成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和育人新机制。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和成效 学校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各环节,逐步建立专业教学体系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机制。通过出台《××职业技术学院学分制管理办法》,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合理设置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施弹性学制,允许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优化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信息化建设,推出创新创业教育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制度。2012年学校成为全省首批大学生创业模拟实训定点培训机构。利用学校创业园和大学生创业基地的资源优势,学校广泛开展与专业实训相结合的SYB培训、创业模拟实训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学校积极鼓励师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让竞赛成为专业教学改革与学生技能培养的有效载体和实践平台,来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提升。近年来在技能竞赛中累计获奖83项,其中国家级22项,省级一等奖8项,省级二等奖37项。20××年在安徽省“双百双创”大赛中参赛作品《西游奇遇记》取得高职院校参赛作品最高名次,20××年在第二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省赛铜奖。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与着力点

开卷有议 当代职业教育/2016年第11期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人民脱贫奔康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创新型人才是一个国家乃至社会发展之源,是我国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的强有力支撑,也是影响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高职院校承担着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任,是大批工匠的“生产车间”,要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适应产业发展要求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在社会上普遍被认为是“差生教育”,学历层次、薪资待遇、录取分数都比普通本科教育低。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着自信心不足等问题。创新创业教育为高职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的平台,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积极性,实现被认同被认可的心理需求。同时,创新创业教育还为高职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缓解社会就业矛盾的需要。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途径,是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有力武器。通过推进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使有技术、有产品、有创业梦想的人参与到创业中来,以实现创新支持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不仅可以解决高职学生自身的就业问题,还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有效缓解就业矛盾。 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一系列的突出问题。由于各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摸索阶段,普遍存在着教育理念落后、培养定位模糊、培养体系不健全、保障制度不完善、学生参与度不高、项目成活率低等诸多问题。而找准着力点是高职院校解决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的首要任务。 首先,准确定位。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应以树立职业精神、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效能力、造就创业人才为目标,以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以技术技能创新为突破,立足小行业、深挖行业和地方特色,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引导高职学生在工艺改进、创新增效等方面做创新实践,不应过多地追求成果转化和创业企业的数量。 第二,健全体系。建立支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制度,充分考虑高职院校所在区域特点、产业发展需求以及学校自身的人才培养定位,在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培养、实训实践体系建设等方面争取支持,调动教师和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从创新创业思维培养、创新创业项目引导、创新创业培育直至项目孵化实现全程指导,构建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第三,建立机制保障。充分发挥国家对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和企业社会的资源优势,为学生创新创业培训和实践提供项目、资金、经验等方面的支持。构建由高职院校领导任负责人的领导小组,整合学校和企业各方资源,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打通“最后一公里”,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合力。师资队伍建设上要整合政府创新创业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各行业专家、各企业负责人、受过专门培训的教师共同组成创新创业导师团队。 第四,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氛围。重点支持优秀项目成果转化,助推项目加速成长,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创新创业的社会影响力。充分利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各类创新创业论坛及讲座,树立创新创业典型,多元化地营造氛围,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通过上述措施,最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要树立一种理念、形成一套体系、举办一批活动、营造一种氛围、培育一批成果、培养一批学生,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作者简介:周勇,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与着力点 周勇 1

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方案(初稿)

广西师范大学《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建设方案 (初稿) 《创新创业基础》是我校面向全体本科学生的核心必修课 程,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共34学时,2学分(其中理论讲授22学时,实践教学12学时)。通过《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锻炼学生创新创业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业就业能力,种下创新创业基因。 为更好的进行课程建设,做好授课工作,结合课程教学大纲,制定以下方案。 一、开课时间安排 1、2017-2018年度第一学期在全校征选6-8个学院针对2016 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基础》试点必修课程开设。 2、2017-2018年度第二学期全校2016级学生开设。 二、课程内容安排 模块 第一模块(意识)第二模块(方法与训练)第三模块(实践) 课程内容创业与 自我认知创业团队商 业模式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 创业思维与方法 问题探索(商机)原型与市场测试 商业资源、呈现新企业创办

其中理论讲授及见面课6-7次课程,计22学时,在线视频课程及实践课程12学时。 三、开课人数:60-80人/班 四、教师授课安排 授课经创新创业学院培训考核合格后,可选择其中一个模块授课,也可选择三个模块授课(教师考核方式:试讲)。 五、授课方式 基于实践教学法及互动体验式课堂 六、课程考核方式 成绩考察“平时考勤+项目路演+项目书”三方面。 1、平时考勤:考察在线视频学习情况,平时出勤率及课程参与度。 2、项目路演:期末联合项目路演,即2-3个班举行一场,所有授课老师担任评委。 3、项目书:按创新创业大赛项目申报书格式,挖掘优秀创新创业项目,积累 科研成果。 广西师范大学创新创业学院 2017 年5月9日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感想(陈振岗)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感想通过学院众创空间建设的亲身经历和外出培训,最直接的感受: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活动,全国范围参与度之热,参与阶层之广,前所未有,各高校均成立了双创机构,人员分工明确。 下面我将关于“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育人工作的一些浅显想法汇报如下,汇报中如有不周之处,请领导、各位同事批评指正。 一.“互联网 +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背景 国家层面,在新常态经济发展和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国家发展战略,全社会聚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这一背景下,高职院校着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内涵发展,双创教育要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成为势在必行。自 2015 年开始,河北省积极推动教育部“互联网 +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组织举办,到 2018年成功举办4届,吸引了省内各高校和投资企业界的关注。 二.“互联网 +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简单介绍 2015年,李克强总理亲自提议举办“互联网 +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采用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全国总决赛三级赛制。在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基础上,按照组委会配额择优遴选项目进入全国决赛。目前大赛已经成为覆盖全国所有高校、高职专科、初高中,是影响最大的赛事活动,也成为高职教育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行的一次大检阅。 大赛评审机制严格,项目对接市场。“互联网 + ”大赛从省赛到国赛,均聘请社会投资人做项目评审,打破了教育圈内同质化评判的规则;

由于评委更注重参赛项目的经济价值和市场转化,为项目团队做出更客观更接近创业实战的指导和评判。“互联网 + ”大赛是一场社会评判、由市场说了算的竞技,突显了推动学术创新成果转化为市场价值的理念。同时,严格的赛规赛制也考验着指导教师与学生团队的综合能力。从前四届获奖项目看,参与项目均是立足高校专业优势,寻找行业痛点。 三.“互联网+”对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推动作用 “互联网+”概念的引入,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设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思维方式。“互联网+”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新载体,所具有的影响力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在“互联网+”时代和创新创业浪潮下,应如何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如何使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已是势在必行。我们应重新认识“互联网+”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影响,需要重新定义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方法。 在“互联网+”背景下,我们应打造“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教学”“互联网+实践”“互联网+大众”的人才培养途径,建立全新的“生、师、校、企、社”多维交互的共享资源新平台,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人才、企业和社会之间的桥梁作用,从而提升学生具备“互联网+”时代精神的专业技能能力。 四.构建创新创业竞赛与育人协同体系 在学院党委提出的“课程+创新创业、创新创业+课程”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指导下,让创新创业竞赛成为链接我院高职人才培养过程各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研究 开题报告书 本课题为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专项资助重点课题,2011年11月由湖北省教育厅批准立项,课题编号为2011A151。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有仙桃职业学院的肖庆圣、郭萍、朱卫平三人。 一、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 高职院校培养大批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人才,对加速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实现人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创业教育对学生、学校、社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而完整的说明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进行问卷,进行调查访谈,分析发现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结合高职院校的具体实际,提出了开展创业教育的对策。 本课题的重点是:明确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目标和理念,加快创业教育相关学科与课程建设。 本课题的难点是: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优化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外部环境。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针对已有的资料就高职学生创业中忽略的自身的态度与主观方面的一些问题进行补充,然后再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本课题研究还通过对大量已存资料的分析来发现一些更深层的问题,那就是高职学生目前创业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普遍现象,如“生存型”创业与“机会型”创业之间的关系、“低层次”创业的普遍性等。 二、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从而造成大学生就业难在社会上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下,就必须出台一系列对策。大学生创业就出现在目前社会中,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制定相关政策是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教育的要求,是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时走出困境的必然选择,也是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进行反思的结果。针对大学生创业不仅要实施教育教学的变革,更重要的是国家、政府、社会开始重视,并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以适应并促进大学生创业开展。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现状不容乐观,目前,大学生创业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国家政策和社会的未重视等。深化高教改革,加强创业教育势,国家制定扶持政策,更新大学生创业意识是势在必行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次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希望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帮助。 1. 理论意义 本选题对于加强我国创业教育理论发展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目前,虽然我国已经开始了创业教育的研究,但却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理论尚不成熟,实践经验没有相应的理论作指导。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需要有更加贴近实际的实战经验作为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才能上升为正确可行操作性强的理论依据。 2. 实践意义 本选题对于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发展创业教育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本论文属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进一步探讨,通过对部分院校关于创业教育方面的调查,以点带面的数据分析,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标准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况 二、专业对课程要求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对本课程的要求是: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已成为时代鲜明的特征和大学生们自我实现价值的首要选择。采用以专业兴趣培养为主、以个性化创新创业指导为辅,理论和实践课程交替进行的教学模式。从创新创业的概念讲起,进而引出创业意识与创新精神、创业者特质与创业素质研究、市场与创业机会,逐步深入的讲解创业管理、创业计划与资源整合。 三、课程培养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应该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创业知识、锻炼创业能力、培育创新意识、培养创业精神等方面达到以下目标。 2、知识目标 (1)了解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等基本理论知识。 (2)认识创新、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业活动的特殊性。 (3)培养专业学习兴趣,开拓专业设计视野,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3、能力目标 (1)具备必要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2)培养专业学习兴趣和能力,开拓专业设计视野。 (3)增强专业实践能力,提高专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4、素养目标 (1)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观念。 (2)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 (3)自觉提升专业设计视野,提升专业学习积极性。 (4)将工匠精神应用在就业工作岗位上,发挥自身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四、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为培养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适应新的就业及创业形势需要,按照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操作性等原则,开展以提高大学生专业能力为目标的有效指导。 教学内容的选取主要来自历届大学生在专业能力提升等方面的问题,以指导并解决高职高专学生从学生角色到社会角色的一系列转变为主,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当代大学生,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课程的教学体系以专业讲座、学生体验、企业实践、设计前沿展览观展等专业活动模块内容为主,与学生共同讨论专业能力提升过程中的热门话题,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习动机,突出与学生的互动。同时在教学中,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即使面对创业的挫折和失败,也不能自暴自弃,应该学会吸取经验,争取在下一次的专业就业或者创业时,体现自己的专长。 五、课程内容设计 1、课程整体设计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标准(2016.9.30)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标准参考 一、基本信息 二、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创新创业指导》课是面向全院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是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该课程是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精神,全面贯彻《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实施方案》(铁职院教〔2016〕022号)等文件精神,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坚持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使得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明显提高,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教育原则转化为具体的创新创业实践的中介,也是大学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桥梁。《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目的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清晰地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基本的创新技法,并且在学习生活中能积极主动去创新;通过对创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养有比较明显的提高;通过对创新创业案例分析与讨论,切实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并树立正确的创业成败观。学生需要培养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挑战自我的进取意识;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轻易放弃的态度;识别机会、快速行动和善于解决问题的时间能力;善于合作、诚实守信、懂得感恩的道德素养;

以及创造价值、回报社会的责任感。 (二)课程设计理念 《创新创业指导》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坚持面向全体、注重引导、结合专业、强化实践的原则,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体验相结合、经验传授与创业实践相结合,把知识传授、思想碰撞和实践体验有机统一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有: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从关注教到关注学,从关注知识传授到重视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突出教育思想转变。 由于本课程理论性比较强,因此建议采用真实案例启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建议采用分组讨论、探究式教学方式等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丰富教学素材,教师需准备大学生创新创业案例、创新创业微视频、创业信息资源等。 通过在校内组织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设计、参与创新创业大赛以及参与创业社团活动,通过在校外组织开展创业者访谈、创业项目考察、创业园参观等活动,将课堂知识与创新创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框架设计 本课程共分为九个模块二十五项任务。其中模块一、模块二为创新意识能力提升篇,模块三、模块四、模块五,为创业(认识)基础篇,模块六至模块九为创业能力提升篇。模块一:创新思维的认识。包括两项任务,从三个方面阐述我们为什么要创新,另从三个方面剖析我们为什么不能创新的原因以归纳出创新思维的阻碍,指出创新的来源。作为提升创业素养的重要途径,本课程设置了模块二详细介绍如何去创新。模块二:创新技法。包含四项任务,介绍观察分析、创意激发、跨界整合、组织执行。模块三:认识创业。包括三项任务,创业的概念及创业对个人及社会的意义。模块四:创业素养的提升。包括三个任务,创业精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标准

《创新创业教育》 课程标准

课程基本情况 1课程信息表 2.课程标准制定人员 制订课程标准的依据 1、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本课程任务,确定课程的性质、定位和目标要求。 2、依据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出发点,找准职业岗位的工种、工序、工艺等技术核心能力;通过教学分析,确定本课程内容和评价建议。 3、参照相关的专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教学的基本要求,实行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评价办法。 三、课程的性质 “创新创业课程”(课程具体名称不作统一要求)明确定位为“素质教育” 课程。其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与开拓创新精神,以适应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并将主动创业作为未来职业生涯的一种选择,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和行为选择。实施创新创业课程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多样化”的创新型人才。“创新”首先着眼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养成创新人格,

锻炼创新能力;“创业”则传授给学生必要的创业知识和技能,训练其市场开发和经营能力,锻炼培养其创业心智,并努力具备企业家的综合素质。实质上, “创业教育”是对“创新教育”的进一步延伸和应用,也是为后续专业双创课 课程学习奠定基础的公共核心课程。 四、依托与服务的课程 五、课程的教育目标 (一)态度目标 1、具备主动创新意识,创业潜质分析能力; 2、能够进行创业机会甄别和分析; 3、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观;

4、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发展。 (二)知识目标 1、熟悉掌握创新思维提升的基本方法; 2、明确创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3、明确创业的产生与演变过程; 4、掌握商业模式的设计; 5、能对互联网经济趋势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主动适应互联网经济大趋势。 (三)技能目标 1、逐步形成创新创业者的科学思维; 2、懂得创业过程中的财务计算与分配方式; 3、能掌握在项目运营过程中团队组建、人脉关系积累、资金筹措的方法; 4、通过加强社交能力,从而提升信息获取与利用,提高合作的能力。 (四)毕业要求指标点 六、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

浅议高职院校创业教育

浅议高职院校创业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 指出21 世纪的大学生除了接受传统意义上的学术教育(拥有毕业文凭)和职业教育(拥有职业技能证书)外,还应当接受创业教育,拥有“第三本护照”。开展创业教育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趋,作为与高等教育拥有共同背景的高职院创业教育,有着其独特的动力和优势,在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独特优势 1、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与就业、创业关系密切。高职院校重点培养的是第一线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创业型职业人才”,其培养模式更强调包括创业能力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更适合开展创业教育。有关资料显示,大多数成功的创业者钧起步于技术性、应用性较强的基层岗位,所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更需要推行创业教育。 2、高职院校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技能训练,突出應用能力的培养,注重产、学、研的结合,其实践教学的时间也远远超过普通高校。这种高强度的实践教学活动,使高职校的毕业生有很强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说职业技术教育更接近行业,更接近市场,其培养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结构更适合毕业生创业。 3、长期校企合作所营造的良好企业文化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一大优势。长期聘期企业专家参与各专业建立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制定;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实践教学指导;学生每年进入企业参加实践和顶岗实习,使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相互融合、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衔接紧密,因此,高职院校毕业生对行业、企业的认知度、适应社会的能力更强。 4、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还有师资的独特优势。“双师型”师资群体既有较深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并且他们对企业的创业与经营有着丰富的直接经验,更适合于进行创业教育教学和指导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活动。 二、高职院校推进创业教育的举措 1、校园创业文化建设 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表明了党中央对创业问题高度重视的态度,国家及教育行政部门也大力推进,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法规,然而目前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高校创业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造成这一切的根源是观念问题,认识上的偏差导致相关制度的设计不到位,资金投入远远不够等问题。观念的偏差主要产生原因:①中国传统文化“学而优则仕”、“成则为王,败则为寇”的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计划经济时期思维的残留等直接影响了大众对创业的认识。②创业教育在中国发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标准(.9.30)

%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标准参考 一、基本信息 二、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创新创业指导》课是面向全院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是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该课程是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精神,全面贯彻《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实施方案》(铁职院教〔2016〕022号)等文件精神,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坚持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使得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明显提高,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教育原则转化为具体的创新创业实践的中介,也是大学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桥梁。《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目的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清晰地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基本的创新技法,并且在学习生活中能积极主动去创新;通过对创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养有比较明显的提高;通过对创新创业案例分析与讨论,切实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并树

立正确的创业成败观。学生需要培养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挑战自我的进取意识;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轻易放弃的态度;识别机会、快速行动和善于解决问题的时间能力;善于合作、诚实守信、懂得感恩的道德素养;以及创造价值、回报社会的责任感。 { (二)课程设计理念 《创新创业指导》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坚持面向全体、注重引导、结合专业、强化实践的原则,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体验相结合、经验传授与创业实践相结合,把知识传授、思想碰撞和实践体验有机统一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有: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从关注教到关注学,从关注知识传授到重视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突出教育思想转变。 由于本课程理论性比较强,因此建议采用真实案例启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建议采用分组讨论、探究式教学方式等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丰富教学素材,教师需准备大学生创新创业案例、创新创业微视频、创业信息资源等。 通过在校内组织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设计、参与创新创业大赛以及参与创业社团活动,通过在校外组织开展创业者访谈、创业项目考察、创业园参观等活动,将课堂知识与创新创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框架设计 本课程共分为九个模块二十五项任务。其中模块一、模块二为创新意识能力提升篇,模块三、模块四、模块五,为创业(认识)基础篇,模块六至模块九为创业能力提升篇。模块一:创新思维的认识。包括两项任务,从三个方面阐述我们为什么要创新,另从三个方面剖析我们为什么不能创新的原因以归纳出创新思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标准 (2)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1.课程定位 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已成为时代鲜明的特征和大学生们自我实现价值的首要选择。为贯彻落实新形势下,党中央以及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大学创新创业与就业工作的各项文件精神,按照我院的具体部署,针对全院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促进我院学生的创业与就业。《创新创业教育》是面向我院全体学生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计划,本课程建议32学时、2学分。(请领导决策) 2.课程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 《创新与创业教育》课程基于彼得.德鲁克的《创新与创业精神》介绍,以大前研一《创新者的思考》、檀润华的《发明问题解决理论》为主介绍创新与创业方法论;以对各行各业创业者的成功案例剖析为主,尤其是对全国信息类、互联网类等优秀的创新创业企业案例的剖析。采用以课堂教学为主、以个性化创新创业指导为辅,理论和实践课程交替进行的教学模式。在内容上尽量安排通俗易懂的、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创新创业相关知识,从创新与创业的概念讲起,进而引出创业意识与创新精神、创业者特质与创业素质研究、市场与创业机会,逐步深入的讲解创业管理、创业计划与资源整合。最后讲述初创期企业经营管理,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城市职业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学生介绍创新与创业的最新知识。 二、课程目标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应该在教授学生创业知识、锻炼创业能力、培育创新意识、培养创业精神等方面达到以下目标: 1.情感能力、专业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掌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认识创新、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业活动的特殊性,辨证地认识和分析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 2.方法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掌握创业资源整合与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熟悉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提高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浅析高职院校创业教育

浅析高职院校创业教育 近年来,高职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成为一大棘手问题。高职院校通过加强创业教育,使很多大学生走上自主创业之路,有效缓解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因此,高职院校要树立全新的创业教育理念,不断完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加强创业教育力度。 标签: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就业压力 所谓创业是通过开创公司、开办企业等行为来增加社会财富的一种创造性活动。而创业教育(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就是校方开展创业教育课程,给学生提供参见创业实践活动的机会,进而提升学生创业素质,使学生有自主就业的能力,通过自身创业的实现为社会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 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1.高職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是繁荣经济、缓解就业压力的需要 近年来,就业成为了大学生毕业离校时面临的最大难题,高校毕业生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所背负的就业压力受个人和家庭因素的影响,但更多方面还是源自于社会因素。目前我国劳动力就业面临着“三碰头”的尴尬局面,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增劳动力就业都是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并且可以肯定的是,这一状况在短期内是无法解决的。教育行业开展创业教育,传授自主创业的精神极其精髓,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紧张的局面。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不仅提高了学生自我就业的能力,而且为社会提供了就业岗位。 2.开展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为了实现长远性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去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这一转变。高职院校不仅要教授学生从事专业相关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实践能力,还要培养其创新思维,以及为应对不同工作岗位而转换自身角色的技能。高职院校相对于其他高等教育机构是具备优势的,这基于高职教育在理论知识传播过程中加大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创业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创业素质,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推动高职院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可行性 1.国内外高校创业教育实践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实基础 我国创业教育在理论研究和教学活动的开展方面与国外较成熟国家有一定差距,但我国积极参与了有关创业教育的国际交流活动,不断引进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这就为我国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借鉴,为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

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方案

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推进计划的意见》(陕教高〔2016〕4号)文件精神,培养我院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大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服务为宗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做人做事先做人,德能并重德为先”的育人思想和“认知、养成、技术、技能”的育人重点,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二)基本要求 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十三五”期间我院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着力解决目前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改革任务、细化改革措施、加强经费和制度保障,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体制机制。 (三)总体目标 2016年9月起全面深化我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逐步建立健全融理论教学、实训实践、创业平台、经费与制度保障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完善文化引领和指导帮扶,使得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涌现一批优秀的学生创新创业成果,毕业生就业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二、组织机构 成立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分管教学和学生工作的院领导担任副组长,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科研处、招生就业处及各系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日常事务。 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全局性工作,负责对重大问题做出决策,指导和协调各部门、各系开展相关工作。在学院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分工协作,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