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粤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科学复习提纲(书籍折页).doc

粤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科学复习提纲(书籍折页).doc

粤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科学复习提纲(书籍折页).doc
粤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科学复习提纲(书籍折页).doc

五年级上学期科学知识点

姓名_________

第一单元植物身体的奥秘

构成种子植物的六大主要器官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第1课:根里的“抽水机"

1、一株植物(所有根的总和),就是一个根系。

2、植物的根系通常有两类:(直根系)和(须根系)。

3、直根系的特点是有一条较长的(主根)和许多短而细的(侧根),如(大豆)、(白菜)、(榕树)等。

4、须根系的特点是没有明显的(主根),而是长着许多长度差不多的像(胡须)一样的根,像(玉米)、(水稻)、(甘蔗)等。

5、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主要是依靠(根系)从土壤里吸收的。根系分布得越(深)、越(广),其吸收水分的能力就越(强)。

6、根深扎土壤具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7、根毛有什么作用?

答:可以增加植物与土壤接触的面积,吸收更多的水分和矿物质,向茎和叶子输送,供给植物生长所需。

8、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

答:(1)可以固定植物;

(2)可以吸收并输送水分和矿物质,供给植物生长。

9、草原上的根和沙漠中的根的分布特点与它们环境有什么关系?

草原上的植物的根密密麻麻联成一个网状,既可以固定泥土,也可以使自己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

沙漠中由于沙子松散又缺水,所以植物的根系都十分发达,有的尽可能往下伸展,有的尽可能向周围扩大,既可以较好地固定自己,又有利于自己充分吸收水分。

第2课:茎里的“运输网”

1、植物茎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水分)。此外,还有(支持植物体)的作用。

2、茎分(匍匐茎)、(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

3、举例说明各种植物的茎的形态。

直立茎:竹、白杨树、水稻、玉米、大豆、梧桐树;

缠绕茎:四季豆、牵牛花、何首乌、孤豆;

攀缘茎:黄瓜、丝瓜、葡萄、爬山虎、苦瓜、葫芦

匍匐茎:草莓、马铃薯、甘薯

4、为什么树怕剥皮?

叶子能制造养分,这些养分是通过树皮向下运输到根部的。如果把树皮都剥了,这条运输养分的通道就会中断,根部得不到营养就会“饿死”,而茎、叶因为得不到水分而不能生长,甚至死亡。

4、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许多时候都会在(茎)上得到体现。

第3课:叶里的“加工厂"

1、植物叶子排列的特点是(互不遮蔽)。

2、叶子的排列有(互不遮蔽)的规律,是为了(尽可能吸收更多的阳光)。

3、植物叶片的作用?

答:植物的(叶片)是制造(淀粉)的“加工厂”,(太阳光)是这座“加工厂”的能量来源。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里的水分,通过(茎)把水分输送到叶片里。叶片借助(太阳光)的能量,利用(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出(淀粉),并释放(氧气)。

4、什么叫光合作用:绿色植物的叶片借助太阳光的能量,利用根吸收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出淀粉,并释放氧气。

5、植物对人类以其他生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答:植物为人类及其它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对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制造有机物;

(2)转化并储存太阳能;

(3)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

(4)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所以自然界不能没有植物。

第4课:花里的“育婴房”

1、完全花:由(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四部分组成的花,如(白菜花),(木棉花)。

不完全花:(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四部分缺少某些部分的花,如(百合花)、(南瓜花)。

2、花的各个组成部分分别有什么作用?

答:(1)花萼是花的最外一层,有保护幼花的作用。

(2)花冠由数片花瓣组成,可以保护雄蕊、雌蕊。在虫媒花中,花瓣鲜艳的颜色起这吸引昆虫来传粉的作用。而在风媒花中,花瓣很小或退化, 以利于接受花粉。

(3)雄蕊是花的雄性生殖器官,上端有花药,里面有花粉。

(4)雌蕊位于花的中央,是花的雌性生殖器官,内有胚珠,发育后成为种子,子房发育成熟后即为果实。

3、在植物的繁殖过程中,(雄蕊)和(雌蕊)起着重要的作用。

(雄蕊)的花粉传到(雌蕊)上,植物的新生命就会在(雌蕊的子房)这个“育婴房”孕育成长。

第5课:果实里的新生命

1、(花瓣)、(雄蕊)在慢慢的枯萎,(子房)在不断长大,最后发育成(果实)。

2、植物的果实虽然多种多样,但结构具有共同点:都有(果皮)和(种子)。

3、果实是由花的(子房)部分形成的。

4、果皮和种子各有什么作用?

答:果皮有保护种子的作用。有的果实的果皮坚硬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种子,有的果皮肥厚多、汁,这是果实吸引动物食用,然后帮助它们传播种子。

种子有传宗接代的作用。

5、课后题1:这是一个种植了一些小草的密封小瓶一一生态瓶。如果把它放在阳光下,瓶子里的生物能生存一段时间吗?

答:密封的生态瓶实际上是一个模拟的陆地生态系统,里面生长着绿色植物、小动物以及它们赖以生活的无机环境。生态瓶是透光的,可让里面的植物得到阳光。生态瓶中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跟无机环境之间,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瓶里的绿色植物,可利用瓶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并排出氧气;小动物可以使植物的枝叶,利用植物释放的氧气进行呼吸,并排出二氧化碳。),所以,这个生态瓶中的生物, 能够生存一段时间。

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微生物

第6课:酸奶的秘密

1、制酸奶的步骤:

答:第1步:准备材料及工具:一盒新鲜牛奶和一瓶酸奶,勺子(用来盛取酸奶及搅拌),盛鲜牛奶和酸奶的晚,保温瓶。

第2步:把鲜牛奶煮开,再凉至35°C左右。

第3步:在牛奶中加入2勺酸奶,搅拌均匀。

第4步:放入保温瓶中,保温10小时左右。

第5步:把奶倒出来。观察牛奶发生了什么变化。

2、“牛奶为什么能制成酸奶呢?制用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步骤是什么?”

答:这是因为在酸奶中,有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一一乳酸菌在起作用。乳酸菌是一种细菌,在合适的温度下,它能让牛奶变酸。最关键的步骤——添加新鲜酸奶。

3、在制作酸奶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答:(1)把牛奶煮开,再凉至35°Co

(2)要添加适量的酸奶。

(3)放入保温瓶中,保温10小时左右。

(4)要注意卫生,注意安全。

4、细菌是一种既不属于植物,又不属于动物的(微生物),身体结构(简单)。在地球上。细菌的分布非常(广泛)。

5、每一个细菌都是由一个(细胞)组成,个头十分(微小),如果想观察细菌,只能够借助(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

6、(病毒)是目前为止所知的最微小的,结构最简单的一类生物,比(细菌)还小得多。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利用这些细胞进行(繁殖)。所以病毒可能会给受侵害的生物带来较大的影响。人类的(流行性感冒),(艾滋病)等疾病就是由(病毒)所引起的。

第7课:发面的学问

1、发面团实验步骤:

答:第1步:准备两个小盆,每两个小盆分别放100克面粉。在其中一个小盆里加少许干酵母粉,另一个盆不加。

第2步:在两个小盆里分别加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第3步:分别把两块面团充分地揉捏,直至面团成型,不再发黏为止。

第4步:把揉好的面团分别放进两个盆里,用塑料薄膜覆盖,在常温下放置。

2、发面团实验中,两块面团有什么不同?

答:没有加酵母粉的面团,体积没有明显变化;按一下,较硬,切开后也没有那么多空隙;闻一闻,还是原来生面粉的气味。

加酵母粉的面团,体积发生明显的变化;按一下,面团很松软,切开观察有很多空隙;闻一闻,气味有点酸。

3、在干酵母粉里,有一种特殊的微生物一一(酵母菌)。和细菌一样,(酵母菌)也不属于动物和植物,它属于另于一种生物一一(真菌)。酵母菌有一个特殊的本领,它可以把面粉中的一些淀粉分解。在这个过程中,会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发酵现象。

4、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到哪里去了?

答: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释放出二氧化碳,使面团膨胀起来,我们看到发起来的面团里面有空隙,这些空隙就是发酵时产生的气体二氧化碳占据的空间。

5、除了酵母菌外,(霉菌)、(蘑菇)等也属于真菌。

6、霉菌生长环境的共同点:(潮湿)、(温暖)、(阴暗)。

7、在阴雨连绵的天气里,如何做好家里的防霉工作?

答:防止霉菌生长的方法:(1)保持干燥、(2)降低温度、(3)阳光暴晒、(4)高温煮沸、(5)加糖或盐腌制。

8、蘑菇是一种大型的(真菌),有许多蘑菇是有毒的,特别是(色彩鲜艳)的蘑菇,一般都有毒。

9、绝大多数(细菌)是无害的,甚至是(有益)的。真菌也一样,即有益于人类、有益于自然界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

10、细菌和真菌有什么利与弊?

答:有利的方面有:人们可以利用细菌来生产药品和制作食品,生产腐殖质;

有弊的方面有:细菌可以导致疾病。

11、课后题1小明去了一些面粉,加了一些清水后,把面粉揉成面团。常温下放置两个小时后,面团却没有发起来。这是为什么?

答:小明的面团没有发起来,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没有往面粉里添加酵母粉。在这个活动里,酵母粉是一种重要的材料,里面含有具有活性的酵母菌。要靠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释放出二氧化碳,才能使面团膨胀起来。

第三单元:奇妙的电与磁

第8课:电路的研究

1、(灯泡)、(电池)、(导线)组成的(闭合回路)是一个简单电路。

2、让2个灯泡同时亮起来有两种连接方法一一(并联)和(串联)。并

联灯泡(一样)亮,串联(不一样)亮。

3、除了我们常见的(手动开关)夕卜,还有(声控开关)、(触摸开关)、(光控开关)和(红外线)开关等。

4、开关有什么作用?

答:(1)用来接通或切断电路的,是电路中不可缺少的控制部件;

(2)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大便利,并能有效地节约能源。

5、能让灯泡发光的材料是容易(导电)的材料,如(回形针)、(铁片)等;不容易导电的材料不能令灯泡发光,如(橡皮擦)等。

6、为什么要安全用电?

答:因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源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我们使用不当,就会有触电的危险,对人身造成伤害,甚至致人死亡。所以要安全用电。

7、如何做到安全用电:

答:(1)身体不要触及电器的带电部分;

(2)电线霉烂或电器破损时,应停止使用;

(3)不要湿手触摸电器,

(4)清洁电器时要断开电源;

(5)遇见不正常的放电或触电事故时,应先断开电源。

第9课:有趣的磁现象

1、磁铁有哪些特性?

答:(1)有磁性,能吸引铁制的物体;

(2)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3)能指示方向。

2、磁铁中磁性最强的部位叫做(磁极),一块磁铁有(两个)磁极。磁铁指南的一端叫(南极),用(“S”)表示;磁铁指北的一端叫(北极),用(“N” )表示。

3、两块磁铁的实验

相同的两个磁极(如S——S, N——N)靠近时会(互相排斥);不同的两个磁极(如S——N, N——S)靠近时会(互相吸引)。

4^为什么有时磁铁隔着物体仍能吸铁呢?

答:在磁铁的周围,存在着磁场。磁场具有作用力,这种作用力就是磁力。在磁场中,一些非铁磁性物质,如玻璃、纸、塑料等不被磁化,不产生磁力,不影响磁场的作用力。所以,磁铁隔着一些物体如玻璃、纸片等仍能产生吸引力。

5、在生活生产中哪里运用了磁?

答:磁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很广泛,如电冰箱门封、磁性跳棋、磁性擦窗器、门吸、磁性纱门、指南针、收音机、电视机等。

第10课:指南针

1、磁铁有(指小方向)的特性:N是指(北),S是指(南)。

2、指南针之所以能指南,是因为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指南针指向的南极(或北极),就是地球磁场的北极(或南极),我们的祖先根据这一性质,发明了指南针一一(司南),来测定方向。

第11课:神奇的电磁铁

1、为什么电磁起重机能吸铁?

答:因为电磁起重机里存在着线圈和铁芯。在铁芯上绕上导线,通电后就变成了电磁铁。通电时能吸住铁,断电时铁就会掉下。

2、电磁铁确实也出现与磁铁一样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现象,所以电磁铁也有(磁极)。

3、怎样让电磁起重机的“力气”更大?

答:(1)增加线圈匝数;

(2)增大电流强度;

(3)既增加线圈匝数,又增大电流。

4、磁铁和电磁铁有哪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相同点:(1)都有两个磁极,具有磁力。(2)都能够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不同点:电磁铁和磁铁都有磁性,但是磁铁的磁性能够长久保持,电磁铁只有在通电后才能够产生磁性。

5、课后题2:用小卡片剪成小鱼的形状,在“小鱼”身上别上回形针。讲“小鱼”放到盛着清水的杯子里,你能不弄湿手和工具,把“小鱼”从杯子里"钓”出来吗?

答:(1)做一根磁的鱼竿,将带回形针的“小鱼”钓出来;

(2)用较大的磁铁,隔着玻璃杯把“小鱼”移出杯子。

第四单元;各式各样的能量

第12课:能量及其形式

1、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

2、能量有不同的形式:如(声能)、(光能)、(热能)、(磁能)、(电能)、(潮汐能),还有风能、机械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能和地热能等。

3、能量有各种各样的(形式),都有其重要性,缺一不可。

4、能量普遍存在。假如缺少某种能量,世界会怎么样?

答:能量多种多样,它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如果缺少某种能量,我们的生活将会受到巨大的破坏。

5、核能:物质是由极小的(原子)构成的。当原子核发生改变时,就可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就是(核能)。(核能)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效率高又不污染环境,是一种新型的能源。

第13课:能量的转换

1、让小水轮转起来的实验的步骤:

准备材料:一根轴、一个安装片的轮轴和六片叶片。

(1)把六片叶片分别插入轮轴中的凹槽中;

(2)把轴穿过轮轴中间的小孔。小水轮就做成。

2、如何用水流让小水轮转动起来?

答:可以把做好的小水轮架在水槽上,用一个下部带孔的容器装上水,让水流在一侧的叶片上,小水轮就回转动起来。

3、怎样能让小水轮转得更快?

答:加大水流的高度、加快水流的速度、加大水流的流量、水倒在叶片的边缘等都可以使小水轮转动得更快。

4、发电实验步骤

(1)将棉线紧紧地缠绕在小发电机的轴上。

(2)将灯泡与发电机连成一个电路。

(3)试着用手转动轴,观察灯泡的亮灭情况。再快速拉动棉线,使轴高速转动起来,观察灯泡。

5、水力发电站是如何发电的?

水位差产生强大的水流一水流带动涡轮机叶片的转动一涡轮机叶片的转动带动传动轴转动一传动轴转动带动发电机转动一产生电能。

5、除了(水能)可以转换成电能外,还有(核能)、(风能)、(热能)、(太阳能)等都可以转换成电能。

6、各种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7、课后1:请运用所学习的能量转换的知识,设计一个能量自给房屋。

设计的文字概述:用风来发电、用水流来发电、用太阳能来提供热能等。

利用的能源:风能、水能、太阳能等。

主要特点是:能量互相转换,能源合理利用,清洁环保。

8、课本P77习题光能是如何转换成声能的?

答:光能被植物转化成生物能储存在植物体内,生物能通过果实被孩子消化后转化成孩子体内的能源物质(如脂肪)储存起来。然后脂肪释放出化学能转换成孩子运动的动能(脚踏车)带动发电机。发电机转动转换成电能传给电热炉,电热炉把电能转换成热能把水壶里的水烧开,水蒸气冲出水壶口发声转换成声能。

第五单元:变化着的地表

第14课:大地的变迁

1、海里的贝壳怎么会出现在山上?

答:因为大地进行过变迁,海洋与陆地发生变化。

2、(魏格纳)进行长期的研究,于1912年第一次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3、什么是大陆漂移学说?

答:科学家认为,地球表层是由几个巨大板快组成的,这些板快缓慢地运动是大陆飘移的原因。

第15课:大地的震动

1、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多数的地震是由地下的(岩层断裂)造成的。当破裂的岩石沿着断裂形成的(裂缝)移动时,大地就会(晃动),这就是地震。

2、地层深处(岩石断裂)产生震动的地方就是(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是(震中),是震动最强烈的地方。

3、地震有什么危害?

答:地震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大地震发生时,地面震动幅度有时可达数米,能在几分钟甚至几秒种内使地貌发生改变,破坏道路和建筑物,使城市变成废墟,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地震还可能引起海啸、山崩和火灾等,造成更大的破坏。

4、中国是地震(多)发国家。

5、地震来临时,我们应该如何紧急避险?

答:(1)在室内,迅速逃避到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

(2)在室内,迅速躲到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如家具旁边、墙角等;

(3)在室外,要避开高大建筑物,跑到空旷的地方;

(4)要保持冷静,多动脑筋,切记跳楼,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第16课:火山的喷发

1、(火山喷发)和地震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火山喷发时,地球内部灼热的(岩浆)、(气体)和(碎屑)等从火山口喷射出来。

2、火山喷发的过程是怎样?

答:(1)岩石处于高温状态,部分融化成岩浆。岩浆的温度比周围的岩石高、密度也较小,岩浆不断的向地表上升;

(2)岩浆沿着隆起造成的裂缝上升,随时向外迸发。

(3)一旦岩浆找到通达地表的途径,就会立刻喷出地表形成熔岩。

3、火山喷发时,温度极高的(岩浆)会冲出地表,形成炽热的(熔岩流)。此外,底层深处压力极大的气体会带着岩石碎块和无数细小碎屑冲上天空,形成危害极大的(火山灰云)。

4、说说火山的利与弊

答:弊:火山喷发还常常伴随或诱发地震、海啸、火灾、崩塌等灾害,更加剧了对建筑物、道路、桥梁、农田、森林和城市设施的毁坏程度,从而造成严重的生命伤亡和财产损失。

利:(1)火山灰中含有农作物所需的多种养分;

(2)火山喷发的气体可以制造硼酸、氨水和硫酸化合物等化工产品;

(3)把钻石等矿物带到地面;

(4)火山活动还伴随着丰富的地热,形成温泉;

(5)海底火山爆发,甚至会形成一个新的小岛。

第17课:地表物质的迁移

1、岩石碎裂原因实验:先取较薄的页岩,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红,然后突然投入冷水中。

注意:岩石在酒精灯上不能加热过久,以免炸裂;岩石在投进烧杯的冷水里时不要碰到烧杯壁,投放时应尽量轻一些。

2、什么叫岩石的风化,影响风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岩石不断破碎的现象,就是岩石的风化。

影响风化的因素有:

(1)日夜气温高低变化;

(2)渗入岩缝的水在冬天结冰的时候,由于体积增大也会使岩石胀裂;

(3)植物的根系在岩石的岩石的裂缝中生长,也会使岩石破碎。

3、泥沙搬家实验证明了水流使地表物质发生(迁移),有(搬运)作用。

4、一条大的河流一般分(上游)、(中游)、(下游)三个主要河段。(上游)的水流很急,有棱角分明、高低不平的石头;(中游)比较宽阔,水流速度减慢,有体积较大、较圆滑的石头;(下游)水流速度缓慢,有被水冲下来的圆滑小石头。

5、石笋、钟乳石和石柱都是(石灰岩沉积物)形成的。

6、岛屿不断“长大”的原因?答:江河的泥沙搬运作用可以形成陆地。所以在一些江河的入海口会形成一些岛屿或三角洲。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操作题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操作题 一、实验题: 1、证明地球形状的实验?答: 实验材料: 地球仪、小船模型。实验过程: 将小船模型贴着地球仪表面来回移动,从地球的另一侧观察小船。实验结果: 船只消失在海平面,说明地球是球型的。 2、昼夜交替产生的实验?答: 实验材料: 地球仪、手电筒。实验过程: 在光线暗的屋内,摆放一个地球仪,把打开的手电筒放置在地球仪水平面的位置,慢慢转动地球仪,观察地球仪表面明暗分布。实验结果: 昼夜交替的原因是地球自转引起的。 3、直射、斜射有什么差异的实验?答: 实验材料: 两块大小一样的金属片、温度计、大镜子。实验过程: 在两块大小一样的金属片背面粘贴一支温度计,用一块大镜子反射太阳光,使它能照在两块金属片的正面上。我们把其中一块金属片直对着镜子反射来的阳光,另一块金属片斜对着镜子反射来的阳光。每隔3分钟观察记录。 4、被虫蛀过的菜豆种子和未被虫蛀过的菜豆种子哪种能发芽实验?答: 实验材料:

一些被虫蛀过的菜豆种子和未被虫蛀过的菜豆种子、吸水纸、两个盘子。实验过程: 在两个盘子内铺上吸水纸,分别放入被虫蛀过的菜豆种子和未被虫蛀过的菜豆种子。每天向纸上加水,保持湿润。连续观察几天,记录。实验结果: 未被虫蛀过的菜豆种子基本发芽。 5、唤醒种子里的生命实验?答: 实验材料: 三个杯子、土壤、一些菜豆种子。实验过程: 在装满土壤的三个杯子里分别放一些菜豆种子,第一杯不浇水,保持土壤干燥。第二杯浇适量的水,保持土壤湿润。第三杯浇较多的水,使土壤浸在水中。观察哪个杯子里菜豆种子会发芽。实验结果: 第二杯里的种子发芽了,第一杯和第三杯种子没有发芽。 6、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实验?答: 实验材料: 塑料杯、吸水纸、菜豆种子。实验过程: 在透明的塑料杯里放一圈吸水纸,然后装入一些土壤,将菜豆种子塞到吸水纸和杯壁之间距杯口较近处。每天往杯子里淋一些水,让土壤保持湿润,连续观察记录。 7、子叶在幼苗生长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实验?答: 实验材料: 两盆菜豆幼苗。实验过程: 选两株刚出土的菜豆幼苗,一株去除子叶,一株保留子叶。一周后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2020.10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

2020.10粤教版五年级上学期科学知识点与练习题 第一单元植物身体的奥秘 构成种子植物的六大主要器官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第1课:根里的“抽水机” 1、一株植物(所有根)的总和,就是一个(根系)。 2、植物的根系通常有两类:(直根系)和(须根系)。 3、直根系的特点是有一条较长的(主根)和许多短而细的(侧根),如(大豆)、(白菜)、(榕树)等。 4、须根系的特点是没有明显的(主根),而是长着许多长度差不多的像(胡须)一样的 根,像(玉米)、(水稻)、(甘蔗)等。 5、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主要是依靠(根系)从土壤里吸收的。(根系)分布得越深、 越广,其吸收水分的能力就越(强)。 6、根深扎土壤具有(固定植株)的作用。 7、根毛的作用:可以增加植物与土壤接触的面积,吸收更多的水分和矿物质,向茎和叶子 输送,供给植物生长所需。 8、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 (1)可以固定植物,让高大的植物稳定地站在地面上; (2)可以吸收水分和矿物质,供给植物生长。 9、比较不同环境里植物的根。 草原上的植物的根密密麻麻联成一个网状,既可以固定泥土,也可以使自己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 沙漠中由于沙子松散又缺水,所以植物的根系都十分发达,有的尽可能往下伸展,有的尽可能向周围扩大,既可以较好地固定自己,又有利于自己充分吸收水分。 第2课:茎里的“运输网” 1、植物茎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水分)。此外,还有(支持植物体)的作用。 2、各种植物的茎粗细不同,形态各异。茎分(匍匐茎)、(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竹子、杉树、向日葵等植物的茎直立挺拔,属于直立茎;西瓜、甘薯、草莓等植物的茎贴在地面生长,属于匍匐茎;四季豆、甜瓜、牵牛花等植物的茎缠绕在别的物体上,属于缠绕茎;黄瓜、丝瓜、葡萄等植物的茎长出的须子缠绕在别的物体上,属于攀缘茎。 3、为什么树怕剥皮? 叶子能制造养分,这些养分是通过树皮向下运输到根部的。如果把树皮都剥了,这条运输养分的通道就会中断,根部得不到营养就会“饿死”,而茎、叶因为得不到水分而不能生长,甚至死亡。 4、植物一生都在不断地生长,树干和枝条都是茎,植物生长过程中的许多秘密,都能在树干和枝条上记录下来。 第3课:叶里的“加工厂” 1、植物的叶子,其大小、形状各不相同,排列也各有特点。 2、叶子有互不遮蔽的规律,是为了(尽可能吸收更多的阳光)。 3、植物为什么需要阳光呢? 植物的(叶片)是制造(淀粉)的“加工厂”,(太阳光)是这座“加工厂” 的能量来源。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里的水分,通过(茎)把水分输送到叶片里。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 第1课地球 1、哪些例子证明地球是圆的(或球体的) 答:(1)出海的船只船身先消失在海平面,然后桅杆才消失; (2)进港的船只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3)月食时,月球上地球的影子是圆弧的; (4)卫星拍照的地球照片; (5)南北半球所见的星空不同,如在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 (6)登高望远,站得更高可以看到更远的地方; 2、最早证明地球是圆的人,是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 3、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用3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从而直接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4、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牛顿研究了地球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从理论上推测地球不是一个很圆的球体,而是一个赤道处略为隆起,两极略为扁平的椭球体。 5、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球体 6、地球的直径约12800千米,半径约6400千米,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表面积约是亿平方千米。(注意计量单位!) 7、世界第一高峰 --- 珠穆朗玛峰高米。 8、地球表面的海水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所以又有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说法。 9、平原面积只占陆地面积的 1/4左右。 10、因为地球表面71%被海水覆盖,所以有人把地球叫做水球。 11、地球的内部主要是熔岩,也叫做岩浆。 12、科学家推测地球由地壳(6---40千米)、地幔(约2900 千米)和地核三部分组成。 13、地球的内部是不是都是岩浆答:不是 14、人类有哪些方法了解地球内部的情况 答:(1)通过地下岩层钻探标本来推测; (2)通过观察火山喷发出的地下熔岩来推测;

(3)根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来推测。 第2课太阳 1.太阳照耀着大地,给地球带来了光和热。太阳每分钟向地球传输的能量相当于燃烧 4亿吨烟煤放出的热量,但如此巨大的能量仅相当于太阳放射出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 2、有没有生物不依赖太阳而生存 答:有,深海生物圈中的生物不依靠阳光,其中的微生物是依赖地热活动生存的。 3、太阳的核心部分直径不到50万千米,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而且压力极大。 4、太阳能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热源。 5、太阳能依靠什么发光发热产生能量答:核聚变反应 6、太阳的寿命是100亿年,年龄是50亿年,正处于中年期。 7、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无污染,是最理想的能源。 8、太阳给地球带来什么(或问:太阳对地球万物的作用)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会是什么样子 答:太阳给地球带来了:(1)太阳直接给地球提供了光和热;(2)太阳辐射维持了地表的温度,成为大气、水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来源;(3)煤炭、石油等矿产的能量是古代生物积累下来的太阳能;(4)太阳能还可以通过太阳灶、太阳能电池等装置被人们直接利用。 如果没有太阳给地球提供的能量,地球就没有白天,地球的温度会变得非常低,植物和农作物就不能生长,动物就不能存活,总之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的存在。 第3课月球 1、月相,天文学术语,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2、月相变化的原因:

粤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上一学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具备的探究能力,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合作必要性,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加强了的。 三、任务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日常生活的,逐渐养成科学的习惯和生活习惯; 2、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学习解释模型,以验证的假设。 4、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资源和环境的保护,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方法措施: 1、课堂措施: (1)、教材及学生的备好课,好活动材料,吃透教材,设计好科学活动、问题和作业。(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精神饱满,面向每一位学生教学,努力每位学生性,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态,并适时。

粤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粤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学生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等)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含了“身边的植物”、“小车动起来了”、“磁铁玩具”、“白天与黑夜”四个单元。从四个学生熟悉的内容选取了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进行生命科学、机械与工程、电与磁、宇宙知识等方面的科学教育。科技活动教材包含了实验探索、科技制作、科技应用、专题研究和创新发明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希望能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

究、科技发明、制作科技作品的方法,了解科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成果及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状况。每方面的内容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分别安排在各教材中供选择。教材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科学性、创造性、趣味性和地方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一些反应现代科技成果和与人们生活、生产紧密联系,操作性强的内容,让学生亲自参与社会调查、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和制作,从而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植物的叶、茎、花、果实的特点,会观察植物并描述观察到的情况。 2、常见的车的特点,会根据车的不同特征给小车分类,知道物体运动需要力。 3、磁铁的具有吸铁和“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特性;磁铁具有指向的特征,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昼夜更替对人类活动和动植物的影响。 4、太阳东升西落和月相的变化的自然规律。 四、教学目标: 1.了解枫树与竹子等常见植物的叶片,绘描述植物的叶片的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整册)

第一单元植物身体的奥秘 第一课根里的抽水机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了解根的形态。 2. 知道直根系和须根系。 3.了解根的作用。 能力培养 1.通过对植物根部的观察,学习观察的要点。 2.通过探究根的作用,学习运用模拟研究的方法探究根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神奇的植物世界,产生探索自然的欲望。 2.培养崇尚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重点难点 通过了解根的形态和作用等活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和运用模拟研究的方法。 教学准备 完整植物的图片、不同根系的图片、根尖放大图片、不同环境中植物根系图及视频、废报纸、橡皮泥。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导入出示课本图片。 同学们,你们见过叔叔阿姨种小树苗吗?为什么那些小树苗的根部都包着一些泥巴呢? 问题为什么要用泥巴保护根呢?根有这么重要吗? 目的联系生活中的情景,引出本课探究的主题。 二、活动一:观察植物的根 导入要了解根的作用,我们先来观察根的外形。 出示带根的草、白菜和葱的图片。

观察各小组观察根的形态并记录其特征。 交流各小组进行汇报与交流。 媒体先阅读课本资料,然后看一段“植物的根系及其分布特点”视频。 归纳植物的根可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 延伸出示一些植物的根,让学生判断这些根分别属于哪种根系,理由是什么。 三、活动二:观察根系的分布 导入出示大风吹,树枝摇的图片。 讨论大树不容易被吹走的原因是什么? 观察出示一些树根1 树根2 图片,了解树根分布的情况。 思考植物能牢牢地“站稳”在地面上,确实是根的功劳吗? 四、活动三:扎根土壤的秘密 导入能设计研究植物是如何扎根土壤的方案吗? 分组讨论实验方案。 交流各小组交流并完善实验方案。 实验分组实验,填写实验表格。 交流各组汇报实验现象。 归纳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五、活动四:毛茸茸的根尖 导入出示根尖的放大图,介绍哪个部分是根尖,根毛长在什么地方。 观察各组选择一种植物的根尖图片,观察并画出简图。 问题你能用语言描述根尖的特点吗? 猜一猜,这些毛绒绒的根尖有什么作用呢? 六、拓展:不同环境里植物根 导入出示课本图中草原、沙漠里的植物根系示意图。 问题草原、沙漠里的植物根系有什么特点? 讨论根据图片进行分析,为什么草原、沙漠里的植物根系会有这些生长特点呢? 归纳植物的根系生长特点与其生长环境有关。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学目的: 1、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2、基本了解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和面积的大小。 3、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4、了解地球内部的基本结构。 教学重点 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知道地球表面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 教学难点 地球内部的结构。 教具准备 地球仪、小船模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常常看到船只进港出港。为什么从远处驶来进港的船只总是先看见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而出港向远方驶去的船只总是先不见船身.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线下? 出现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与地球的形状有关吗? 二、新课 (一)地球的形状 实验 模拟实验:将小船模形贴着地球仪表面来回移动.从另一侧观察小船模型。 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够说明地球是一个圆形的球体。 月食的时候地球的阴影是条曲线。 是谁最早证实了地球的形状? 指导阅读p4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历程》 简介麦哲伦环绕地球的航行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地球是什么形状? 是谁最早证实了地球的形状? 二、新课 (一)地球有多大? 地球的直径约为12800千米 (二)海洋和陆地 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表面海陆的分布情况.估算海洋和陆地的面积.使学生对地球表面海陆的分布情况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 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0 陆地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10 (三)拓展 平原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多少? 平原面积占陆地面积的1/4 (四)地球内部有什么 (a )、介绍地球内部概况 (b )、指导阅读p8的“地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三、作业: 1、查找、收集人类近代探索地球形状的历史和数据。 2、查找资料.了解更多有关地球内部结构和物质组成的知识。 板书设计: 第1课地球 一、地球的形状 是谁最早证实了地球的形状? 麦哲伦环绕地球的航行 二、地球有多大? 地球的直径约为12800千米 三、海洋和陆地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的7/10 平原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4 陆地约占地球表面的3/10 其他地形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3/4 四、地球内部有什么

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神奇的电磁铁》教学设计

推荐参加“小学科学(粤教科技版)优秀教学论文、案例评比”材料之一 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神奇的电磁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神奇的电磁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粤教科技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四课第三课时。本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什么电磁铁,知道电能产生磁,学会制作电磁铁,借助自己制作的电磁铁进行探究,认识到电磁铁也有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以及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当学生经历了制作电磁铁、研究电磁铁的磁极的探究活动后,依旧有初步的设计实验的能力,并能借助一些实验器材进行观察活动、比较、估测、合作实验等方式,多角度认识、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并了解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设想】 1、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如果直接告诉学生影响电池铁磁性大小的因素,学生就会失去自己探索影响电池铁磁性大小的因素的兴趣,也没有兴趣继续探究影响电池铁磁性大小的因素。教师让学生用实验材料制作电磁铁并进行了吸回形针的比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让他们在活动中能主动提出“是什么影响影响电池铁磁性大小?”。猜想是探究活动的主线,它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思维活动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促进学生不断探索。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情境,激发学生对“影响电池铁

磁性大小的因素”进行猜想。儿童有了自己的猜想,才会带着自己的猜想去探究,真正“用科学的本来方式学习科学”。教师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得出各种资料,得出结论并进行表达与交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获得开展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科学的情感和态度。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从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个人的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得到彰显,让同学之间在合作中受到启发和帮助。 2、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小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又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的科学素养中的智慧、能力、情感、态度都必须亲身经历某些科学探究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体验、感悟,最终内化。教师让学生经历制作电磁铁、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动手实验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而实验之后,老师让学生把各组的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情况和结果与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从而获得正确的结论,有助于学生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使学生的认识由现象到本质,感性上升到理性。在这样的探究活动中既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最后老师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使学生将知识外化应用,让学生知识感受到科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 (1)通过探索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知道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2)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试卷及答案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试卷 一、填空(30分) 1、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热源。 2、据估计,太阳的寿命可达,目前它正处于稳定而旺盛的中年时期。 3、古希腊学者第一次科学地论证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4、地球的赤道周长约千米,若一架飞机以每小时800千米的速度飞行,绕赤道一周大约需要天时间。 5、从理论上地球不是一个很圆的球体,而是一个。 6、地球表面海洋、陆地面积分别约占总面积的和。 7、人类大部分居住在平原上,但陆地上除平原外还有、、。 8、把月相变化的规律补充完整。 新月-----( )------- ( )--------( )-------( )------ ( )--------( )-------( )-------新月。 9、地球内部的结构从外到内可分为、、。 二、判断题18分 1、没有太阳,地球上不会有生物存在,包括人类。() 2、陆地表面平原的面积比山地大。()

3地壳与地核之间的是地幔。() 4、地震波在不同硬度的岩石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变的。() 5、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人和人之间不能像在地球上一样自由交谈,必须借助仪器才行。() 6、月球表面有很多环形山。() 三、选择10分 1、1969年,乘坐“阿波罗”号宇宙飞船登上月球的是() ①苏联人②意大利人③美国人④英国人 2、地球是一个很大的() ①圆形②方形③椭球体④三角形 3、()不属于地球表面形态。 ①海洋②山地③峡谷④地壳 4、地球的中心部分叫做() ①地壳②地核③地幔④地表 5、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约需:( ) ①一天②一个月③半年④一年 四、简答 30分 1、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有什么特点? 2、如果没有太阳提供的能量,地球上的万物会怎样?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 知识清单 https://www.sodocs.net/doc/ad4380081.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 第1课地球 1、哪些例子证明地球是圆的(或球体的) 答:(1)出海的船只船身先消失在海平面,然后桅杆才消失; (2)进港的船只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3)月食时,月球上地球的影子是圆弧的; (4)卫星拍照的地球照片; (5)南北半球所见的星空不同,如在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 (6)登高望远,站得更高可以看到更远的地方; 2、最早证明地球是圆的人,是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 3、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用3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从而直接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4、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牛顿研究了地球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从理论上推测地球不是一个很圆的球体,而是一个赤道处略为隆起,两极略为扁平的椭球体。 5、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球体 6、地球的直径约12800千米,半径约6400千米,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表面积约是5.1亿平方千米。(注意计量单位!) 7、世界第一高峰 --- 珠穆朗玛峰高8844.43米。 8、地球表面的海水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所以又有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说法。 9、平原面积只占陆地面积的 1/4左右。 10、因为地球表面71%被海水覆盖,所以有人把地球叫做水球。 11、地球的内部主要是熔岩,也叫做岩浆。 2

12、科学家推测地球由地壳(6---40千米)、地幔(约2900 千米)和地核三部分组成。 13、地球的内部是不是都是岩浆?答:不是 14、人类有哪些方法了解地球内部的情况? 答:(1)通过地下岩层钻探标本来推测; (2)通过观察火山喷发出的地下熔岩来推测; (3)根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来推测。 第2课太阳 1.太阳照耀着大地,给地球带来了光和热。太阳每分钟向地球传输的能量相当于燃烧 4亿吨烟煤放出的热量,但如此巨大的能量仅相当于太阳放射出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 2、有没有生物不依赖太阳而生存? 答:有,深海生物圈中的生物不依靠阳光,其中的微生物是依赖地热活动生存的。 3、太阳的核心部分直径不到50万千米,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而且压力极大。 4、太阳能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热源。 5、太阳能依靠什么发光发热产生能量?答:核聚变反应 6、太阳的寿命是100亿年,年龄是50亿年,正处于中年期。 7、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无污染,是最理想的能源。 8、太阳给地球带来什么(或问:太阳对地球万物的作用)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会是什么样子 答:太阳给地球带来了:(1)太阳直接给地球提供了光和热;(2)太阳辐射维持了地表的温度,成为大气、水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来源;(3)煤炭、石油等矿产的能量是古代生物积累下来的太阳能;(4)太阳能还可以通过太阳灶、太阳能电池等装置被人们直接利用。 3

粤教科技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粤教科技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热 (1) 第一课"冷与热"的奥秘 (1) 第二课温度计 (4) 第三课热往哪里传 (10) 第四课热胀冷缩 (21) 第五课: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28) 第二单元变化的天气 (32) 第六课让我们一起关心天气 (32) 第七课刮风了 (40) 第八课下雨了 (42) 第九课:小小气象员 (51) 第十课奥运与天气 (56) 第三单元振动与声音 (65) 第十一课声音的产生 (65) 第12课声音的传播 (71) 第十三课:乐声与噪声 (75) 粤教科技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热 第一课"冷与热"的奥秘 教材分析: 《冷与热》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冷与热"与学生生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可通过身体感受,动手实践活动引领学生们亲历探索科学,建立科学概念,获取科学知识,激发科学兴趣和好奇心,

本课"冷水与热水"是这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从体验中孕伏新知,活动中 发现新知,运用中深化新知. 设计思路: 1,科学学习应以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2,激发学生动机,采用创设情境提供诱因的方法. 3,使知识与能力同时发展,既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又要重视学习结果. 4,活跃课堂气氛,创设氛围使学生积极投入想想做做的活动中.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真观察,收集,整理,研究有关冷与热的事实 材料,懂得冷与热的原理. 2,通过亲身实践用手触摸的方式把烫,热,温,凉,冷分开,并说出各有什么特征. 3,通过合作实践,并尝试把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课前准备: 每组准备4个矿泉水剪成的杯子和两个小塑料袋,一瓶热水,一瓶冷水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体验: 今天的天气大家感觉是冷还是热 请两位同学上台用手摸一摸预先准备好的两瓶水,一瓶冷一瓶热,并说出 触摸的感觉. [采用谈话,实践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实践探究 (一)探究冷水与热水的基本差异 师:提出:你能不能帮我用冷水和热水采用什么方式能倒出4杯冷热不同的

新版粤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试卷

五年级科学(上册)试卷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一、判断。(共20分,每小题2分) 1.植物生长离不开水,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 ) 2.植物都是靠叶片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 ) 3.植物茎里面有导管,将水分和矿物质输送到植物体的各部分。( ) 4.蒸腾水分的意义,就是形成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动力,降低植物体表面温度,避免植物被阳光灼伤。 ( ) 5.植物的生成只需要水分与矿物质。 ( ) 6.叶子的排列方式:互生、对生、轮生。 ( ) 7.地球上的氧气主要来源于动物。 ( ) 8.土壤里含有植物生成所需要的矿物质。 ( ) 9.一朵完全花由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 ) 10.植物的果实不是种子。 ( ) 二、选择。(共20分,每小题2分) 1.植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是( ) A.土壤、阳光、水分 B.种子、茎、根、叶 C.果实、皮、花 2.从受精鸡蛋到小鸡的过程主要需要是( ) A.水分、阳光 B.营养物质 C.温度 3.下列动物哪属卵生动物?( ) A.乌龟 B.小狗 C.老虎 4.孔雀鱼的繁殖方式是( ) A.卵生 B.卵胎生 C.胎生 5.地球上的淡水资源非常有限,能提供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是地球总水量的( )。 A. 50 1 B. 401 C. 30 1 6.植物吸收水分主要是靠( ) A.根系 B.叶片 C.茎干 7.植物吸收和利用阳光的主要器官是( ) A.根系 B.叶片 C.茎干 8.地球上的氧气主要来自于( ) A.绿色植物 B.江河海洋 C.人类 9.有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组成的,属于( ) A.完全花 B.不完全花 C.两性花 10.在开化植物的繁殖过程中,动物的作用是( ) A.摄取花粉 B.破坏植物 C.传播花粉 三、填空。(共30分,每空1.5分) 1.水以( )、( )、( )的形式分布于海洋、陆地、大气中。 2.人类的生活用水主要来自( ),( )等地地表水和浅层的( )。 3.云、雾、露都是由( )遇冷后形态发生变化而形成的。 4.天空中经常漂浮着各样的云,其中( )、( )常会带来雨水。 5.冰雹是一种特殊的( ),它的( )高度达( )米以上。 6.降雨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当雨水降落到地面时,一部分会( )到大气中,其他的雨水( )到泥土里,或者从( )流走。大部分的水会在地势较低处汇集,形成溪流后洪在一起,形成( )、( )、 最后流入( )。 四、连线。(5分) 流水 汇集成江河,进入海洋 雨水 是水蒸汽变成的小珠 露水 带着沙石移动 五、简答。(共25分,每小题5分) 1、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物质? 2、植物是怎么繁殖而延续生命的? 3、动物的繁殖方式有哪些? 4、谈谈:在自然界中,水循环的意义?

粤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复习知识要点

备课本 粤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复习知识要点 教师吴栋才 日期

粤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复习知识要点 吴栋才整理 第一单元植物身体的奥秘 构成种子植物的六大主要器官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第1课: 1、一株植物所有根的总和,就是一个根系。 2、植物的根系通常有两类:直根系和须根系。 3、直根系的特点是有一条较长的主根和许多短而细的侧根,如大豆、白菜、榕树等。 4、须根系的特点是没有明显的主根,而是长着许多长度差不多的像胡须一样的根,像玉米、水稻、甘蔗等。 5、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主要是依靠根系从土壤里吸收的。根系分布得越深、越广,其吸收水分的能力就越强。 6、根深扎土壤是有固定植株的作用。 7、根毛的作用:可以增加植物与土壤接触的面积,吸收更多的水分和矿物质,向茎和叶子输送,供给植物生长所需。 8、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 (1)可以固定植物,让高大的植物稳定地站在地面上; (2 可以吸收并输送水分和矿物质,供给植物生长。 9、比较不同环境里植物的根。 草原上的植物的根密密麻麻联成一个网状,既可以固定泥土,也可以使自己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

沙漠中由于傻子松散又缺水,所以植物的根系都十分发达,有的尽可能往下伸展,有的尽可能向周围扩大,既可以较好地固定自己,又有利于自己充分吸收水分。 第2课: 1、植物茎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水分。此外,还有支持植物体的作用。 2、茎分匍匐茎、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 3、为什么树怕剥皮? 叶子能制造养分,这些养分是通过树皮向下运输到根部的。如果把树皮都剥了,这条运输养分的通道就会中断,根部得不到营养就会“饿死”,而茎、叶因为得不到水分而不能生长,甚至死亡。 4、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许多时候都会在茎上得到体现。 第3课: 1、植物的叶子,其大小、形状各不相同,排列也各有特点。 2、叶子有互不遮蔽的规律,是为了尽可能吸收更多的阳光。 3、植物为什么需要阳光呢? 植物的叶片是制造淀粉的“加工厂”,太阳光是这座“加工厂”的能量来源。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里的水分,通过茎把水分输送到叶片里。叶片借助太阳光的能量,利用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出淀粉,并释放氧气。 4、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吸入二氧化碳,制造淀粉,并释放氧气。 5、植物对人类以其他生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复习题

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复习题 一、填空: 1.小孔成像现象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潜望镜是根据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汽车的后视 镜也是利用了光的反射性质。 2.如果没有光,世界将是一片黑暗,我们将看不到任何东西。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 3.光在生活中有许多用途,如:太阳能计算器、光导纤维、交通灯、激光手术等;如果不注 意,光也可能伤害我们的身体。例如:长时间看电视会伤害眼睛、玻璃幕墙会产生光污染等。 4.在自然界中,彩虹的出现与阳光和空气中的微小的水滴有关。所以一般彩虹都是在雨后初 晴会出现。 5.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是我们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这些营 养是可以从各种食物中获得的。 6.面粉等谷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糖类;食油含有丰富的脂肪;肉类、蛋类和豆类含有丰富的蛋 白质;蔬菜、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奶制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和无机盐。 7.食物在人体内经过的器官依次为:口腔、胃、小肠、大肠、直肠等。 8.人的呼吸器官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组成。 9.肺活量大,肺功能大。不同年龄的人肺活量不一样,儿童的肺活量约1.2升,成年人的肺 活量约2.6升。经常锻炼的人肺活量可以增大。 10.儿童平静时,每分钟平均呼吸次数是20次。把手指按压在手腕上,能感觉到脉搏的跳动。 安静时,成年人的心脏每分钟大约跳75次,每次跳动约有70毫升的血液送出。 11.传染病人不与他人密切接触,防止交叉传染。 12.人体内的“高速公路”网络——心脏和血管。血液在我们体内不停地流动,心脏和血管的 工作就是让血液流动起来。经常锻炼、均衡饮食、不吸烟等良好习惯,都可以使我们的心脏和血管保持健康。 13.大脑控制着你的肌肉运动、感觉、语言,甚至你的食欲,脑也是思考问题和记忆事情的器 官,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指挥部”(司令部)。劳逸结合、合理用脑是我们每一个青少年学生都要重视的大问题。 14.常见物体运动方式有平动、转动、振动等。滑雪的运动方式是平动,电风扇叶的运动方式 是转动,钟摆的运动方式是摆动。 15.常见的力有:动力(外力)、重力(地球引力)、大气压力、弹力、浮力、(阻力)、摩擦力 等。。 16.多吃低脂肪、低胆固醇和少盐的食物有助于心脏和血管的健康。 17、镜子能使光“拐弯”的原因是因为镜子可以反射光。 18、在小肠中,食物变得细小,食物中的营养主要通过小肠壁经血液流经全身。 19、你体内最粗的血管有你的大拇指那么粗。 20、一般来说,胸围差越大,表示呼吸功能越强。 21、物体因为形状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22、大气中的物体都受到大气的压力。德国科学家奥托于1654年在德国马德堡做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力的存在。23、英国的科学家牛顿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再经过自己的观察研究,用了许多年时间经过艰苦的计算,证实了地球引力的存在。 24、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人们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的计算公式为:距离÷时间 25、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我们把地球吸引物体的力,叫做物体的重力,重力的单位是牛顿,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站在地球上的人头朝上,脚朝下,我们通常所说的下方,其实就是重力的方向,它是指向地心的。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我们才能安安稳稳地生活在大地上。 26、心脏由很结实的肌肉组成,在人的生命每一秒钟它都在有节律地跳动,像水泵一样推2血液在血管中流动。 27、通过呼吸,我们可以将氧气输送到体内,并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内。 28、物体的运动是一种常见的现象,物体运动时位置会发生变化。描述物体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二、判断: (√)1、小孔成像是光线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镜子可以反射光线。 (×)3、吃饭时看书不是坏习惯。 (√)4、肺是人的重要呼吸器官。 (×)5、不同的人的肺活量都是一样的。 (√)6、心脏一分钟可以输送5000毫升血液。 (√)7、充足的睡眠能消除大脑的疲劳。 (√)8、用脑所需的血液比肌肉工作时需要的血液多15—20倍,所以长时间用脑会使人头昏脑胀,反应迟钝。 (√)9、不吸烟的人比不吸烟的人得心脏病的人可能性要高出两倍。 (×)10、判断物体是否运动,仅凭我们的感觉就可以了。 (×)11、飞机在天空中飞行时,没有受到地球引力。 (×)12、注射器吸取药水利用的是弹力原理。 (×)13、摩擦力对我们没有任何帮助。 (×)14、在水中的物体没有受到水的浮力,在水面上的物体才会受到水的浮力。11.石头在水中不受到水的浮力作用。 (√)12.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力原理制作的。 三、选择: (A)1. 下面哪些现象说明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 A、光线打靶 B、潜望镜 C、彩虹 D、太阳能热水器 (B)2. 我们常用的电灯(白炽灯)是发明的: A、牛顿 B、爱迪生 C、爱因斯坦 D、伽利略 (C)3. 瘦肉中含有丰富的:A、脂肪B、糖类C、蛋白质D、维生素 (D)4. 根据“食物金字塔”,我们每天应该多吃的食物是: A、糖果 B、植物油 C、盐 D、谷类 (C)5. 平静时,人一分钟心跳次数约为:A、20次B、150次C、75次D、30次(B)6. 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是受到的缘故。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练习(下册)

---------------------------------------------------------------最新资料推荐------------------------------------------------------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练习(下册) 五年级科学练习(下册)姓名______ 地球 1. 地球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古希腊哲学家_____________, 能过观察月食,第一次科学的论证了地球是个球体。 3. 地球的赤道周长约__________千米,直径约为 ________千米,海洋面积占总面积的________,陆地面积占总面积的____________。 4. 1519 年, _________航海家____________率领船队,用 3 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一次地球航行,从而直接证实了地球是球体。 5. 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_________, 篮球的直径是____________。 6. 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钻机可以牛探到地面以下____________左右。 7. 地球表面既有坚硬的______,也有松软的______,更有______的______。 8.地球内部由______、 ______和______三个部分组成。 太阳 1. 太阳照耀着地球,给地球带来____和____。 2.太阳每分钟向地球传输的能量相当于燃烧_______________放出的热量,但如此巨大的能量仅相当于太阳放射出的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 1 / 8

3.太阳能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_____,太阳的核心部分直径不到______千米,温度高达_______摄氏度。 4.太阳的寿命可达_________年。 月球 1 . 天空中的月亮常常改变模样,有时像_______,有时像_______, 这就是月相变化。 2. 月球体积不足太阳的__________。 月球是地球的_____,约___天绕地球公转一周。 3. 月球是地球最近的_______。 4. 1969 年7 月20 日22 时56 分20 秒, 美国________________宇宙飞船经过 4 天多的时间飞行, 终于降落月球。 5. 月相图,按时间顺序排列,教材 P17 白天与黑夜 1. 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_____,地球在围绕太阳运转的同时也在______,地球自转一周约需_____小时,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______。 2. 在古代,人们用______和______来解释昼夜交替的现象。 3. 波兰著名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______ 的理论。 第一次科学地论述了昼夜变化是由_________引起的。 4. 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向日葵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蝴蝶通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牵牛花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猫头鹰

完整word版,五年级科学复习粤教版上册

粤教版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复习专训 1、构成种子植物的六大器官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直根系的植物有大豆、白菜、榕树;须根系的植物有玉米、水稻、甘蔗。 3、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叫根尖。 4、植物的根具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作用。 5、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分的作用,还有支持植物体的作用。 6、根在土壤里的分布越广,植物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就越多。 7、植物的生长都需要阳光,植物通过叶片来接受阳光。 8、大多数生物的呼吸都需要氧气,并排放出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 的照射下,会吸入二氧化碳,制造淀粉,并释放出氧气。 9、叶片互不遮蔽的规律,是为了尽可能吸收更多的阳光。 10、叶片借助太阳光的能量,利用水分和二氧化碳,制造出淀粉,并释放出氧气。 11、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的花,属于完全花,缺少其中 某些部分的花,则属于不完全花。 12、在植物的繁殖过程中,雄蕊和雌蕊起着重要的作用。雄蕊上的花粉传到 雌蕊上,植物的新生命就会在雌蕊的子房这个“育婴房”里孕育成长。13、雌蕊位于花的中央,是花的雌性生殖器官,内有胚珠,发育后成为种子, 发育成熟后即为果实。 14、不同的果实,虽然颜色和形状各不一样,但它们里面一般都含有种子,还有包裹着种子的果皮。 15、果实包括果皮和种子。果实是由花的子房形成的。我们吃的苹果是它的果皮。 16、完全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的;不完全花是缺少某些部分的花。 17、细菌是一种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它是一种微生物,每个细菌由 1 个 细胞组成。 18、病毒是目前人类所了解的最微小、结构最简单的一类生物。病毒不能独立生活, 只能寄生在其它生物的细胞内,利用这些细胞进行繁殖。 19、人类的非典、艾滋病、流行性感冒、禽流感等疾病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20、酸奶是人们利用牛奶作原料制成的一种美味食品。 21、在合适的温度下,乳酸菌可以让牛奶变酸,它是一种细菌。 22、微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在微生物的大家族中,还有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成员,它就是病毒。 23、在干酵母里,有一种特殊的微生物—酵母菌,它是一种真菌。 24、酵母菌可以把面粉中的淀粉分解,在这个过程中,会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粤教粤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 实验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力度、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继续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小学科学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式和自主化多操作学习方式。 二、教学内容: 1、植物的需求 2、生命的延续 3、水循环 4、物质的变化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教学重点: 从上学期开始,学生对实验非常感兴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所以本学期的重点是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通过

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教学难点: 各单元都要求学生亲身经历过程,这一过程也将延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难点。 六、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五、教学安排: 1、植物的需求(8课时) 2、生命的延续(8课时) 3、水循环(8课时) 4、物质的变化(8课时) 2017.9.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