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张正斌 徐萍:建议加快小麦—玉米抗旱节水优质高产一体化简化技术体系研究与推行

张正斌 徐萍:建议加快小麦—玉米抗旱节水优质高产一体化简化技术体系研究与推行

张正斌 徐萍:建议加快小麦—玉米抗旱节水优质高产一体化简化技术体系研究与推行

全文共计5365字

张正斌徐萍:建议加快小麦—玉米抗旱节水优质高产一体化简化技

术体系研究与推行

1.开展小麦-玉米抗旱节水优质高产一体化简化技术体系研究的重要性

随着气候变暖,冬小麦-夏玉米连作的适宜种植区域明显在快速扩大,随着地膜玉米的大面积应用,冷凉和高寒山区的春(冬)小麦+春玉米间作套种的面积也明显快速上升。近年来,玉米面积和总产(图1,2)迅速扩大,单产也在稳步提高,玉米已经成为我国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小麦成为第三大粮食作物。玉米作为主要饲料对我国动物性食品安全有重要地位。随着玉米作为饲料、生物能源和其他医药化工制品的广泛用途,玉米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小麦和玉米是我国北方的两大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灌溉是我国北方农业用水大户,占农业用水总量的60%-70%。干旱缺水是我国北方农业的首要问题,随着年降水量逐渐减少,工农业用水的增加和竞争,特别是地下水资源的明显短缺,研究环境协调性旱作节水农作制度将成为我国北方农业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我国实施的丰收计划等农业项目都是侧重于单个粮食作物高产和超高产技术和理论研究,但在冬小麦-夏玉米连作区,和冬(春)小麦+春玉米间套区,关于小麦-(+)玉米抗旱节水优质高产一体化简化技术体系和理论研究急待加强。因此,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立专项课题在华北和西北地区开展这一项目研究和推广,在我国粮食安全,资源高效利用,循环农业,现代农业和

1

北方地区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

北方地区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23期农艺学 北方地区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 张燕 (河北省鹿泉市城关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河北鹿泉050200) 摘要分析常规冬小麦高产栽培模式的弊端,指出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的必要性,总结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的生理生态基础和栽培 技术.以期为北方地区冬小麦栽培提供指导. 关键词冬小麦;生理生态基础;节水;高产;栽培技术;北方地区 中图分类号$512.11.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1)23—0108一Ol 在我国北方冬小麦产区,传统冬小麦栽培产量要超过 6000kg/hm,一般至少要灌水4次,灌水量在3000m3/hm2 以上,该栽培模式有以下弊端:一是小麦灌溉多是超采地 下水.使地下水位逐年下降,部分地区地下水位年均下降达 1m以上,已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二是灌水次数多,灌水量 大,小麦利用土壤贮水的能力难以得到提高,土壤水得不 到充分利用,土壤的库容小,不能容纳夏季较多的降水,雨 水大部分通过渗漏和径流流失,浪费水资源,同时土壤中的 硝态氮淋失易污染地下水和环境;三是多次进行水肥的 施用,增加生产成本,提高劳动强度,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经 济收益;四是大量灌水并不一定提高小麦的品质,且可能不 利于蛋白质含量的提高[i】. 水资源不足已成为制约小麦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 素田.在我国,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70%~80%.而北方 小麦用水量又占北方农业总用水量的70%一80%,可谓用水 大户中的大户.为了利用有限水资源生产出更多的粮食,就 要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农业.目前,在设施和工程

本科毕业设计--小麦抗旱性的研究进展

小麦抗旱性的研究进展 摘要 目前随着全球自然灾害的日益加剧,干旱已经成为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环境因素。小麦是全球的主要粮食作物,土壤干旱是影响小麦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现根据国内外最近二十年的文献资料,对小麦的抗旱性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的综述,并对未来将要研究的方向做出展望。本文从小麦的形态结构,根系构型、生理指标、分子水平等方面,对小麦抗旱性的影响作一综述。希望对以后从事小麦的抗旱品种选育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麦,抗旱性,形态结构,生理指标,分子水平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DROUGHT RESISTANCE OF WHEAT ABSTRACT Nowadays ,along with the increasing of global natural disasters, drought has become the main environmental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production of wheat. Wheat is the world's major food crops, and soil drought is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whea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Now 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 in recent twenty years at home and abroad, we will briefly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drought resistance of wheat, and make outlook for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In this paper, from the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of wheat, the root system configuration, physiological indexes and molecular level, we would make a sum wheat drought mary on resistance.we hope it have help for drought resistance breeding in wheat. key words :wheat, drought resistance,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physical signs, molecular level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摘 要:目前我国农业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 变,增长开始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有效解决“结构、品 种、质量、效益”问题,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已成为 我国新阶段农业和农业科技发展面临的首要任务。对于农作 物栽培管理的研究,要继续围绕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挖掘作 物高产潜力等技术进行攻关和技术集成,同时还要注意在农 作物优质、高效生产技术领域进行研究和开发。如果在农作 物栽培管理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将为我国农业生产中发挥 出巨大效益。 关键词:东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冬小麦的种植,不但提高了小麦的单产,而且又改善了 形式 1.清种。河滩地和非河滩地均可种植,冬麦平作、开沟 、播前准备 新冬 22 号等优良品种;播前每 100 公斤种子用 200-300 克的多菌灵或 15%的粉锈宁拌种防治小麦病害。 2. 选择地块:选择地势平坦,耕性良好,排灌配套,土 面粉的品质,是一种替代春小麦栽培的好作物。 、种植 播种。灌水地块种植水浇冬麦,产量高、效益好。 2.间种。 实行米麦间种,大垄双行, 2.2 种植。玉米垄距 80 厘 1.选用优良品种:选用丰产性好,抗逆性好的。 新冬 20 号,

层深厚,土壤肥沃的地块。最好集中连片种植,便于统一机 械作业和栽培管理。 3. 灌足底水;要求灌匀灌透,不冲不漏,每亩灌水量不 少于 80-100 立方米。 4. 施足基肥:按照此土配方结果,降低成本,提高肥料 利用率。一般底肥每亩施优质有机肥 1000-2000 公斤,尿素 10 公斤,三料磷肥 20-30 公斤翻地前均匀撒于地面,结合翻 地施入。 5.播前整地:灌底水后,适耕状态耕后耙磨,做到地边 整齐,土地平整土地松碎,上虚下实,田间清洁,度适合。 二、播种 1. 适期播种:播种时间可根据当地气象预报确定。适期 生长时间大于零度积温 500-600 度,当地平均气温 15-17 度, 2. 抓好播种质量: 采用 15 厘米等行距条播, 要求做到播 行端直,下粒均匀,接茬准确,深浅一致,覆土良好,镇压 确实,同时带肥下种,种肥以每亩 5 公斤左右的氮磷复合肥 为宜。亩播种量 20-25 公斤,早播易少,晚播可以适当增加 播种量。 播种是培育壮苗的关键,冬小麦自播种到越冬前有 50-60 天 易形成壮苗有利于安全越冬,小麦生长适中 ,易获得高产。 按正常年份我县适宜播种期 9月 25日-10月 25日。

冬小麦节水实施方案

冬小麦节水省肥超高产技术实施方案(2013年) 我县水资源比较短缺,许多乡镇主要靠开采地下水来维持冬小麦灌溉,甚至超采地下水,这不仅加剧水资源紧张,而且在充分灌溉下,麦收后腾出的土壤库容小,造成土壤养分的流失和对地下水的污染。为贯彻落实河北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实施河北省农业科技重点推广项目,提高我县冬小麦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科技发展和农民增收,抓好我县冬小麦节水省肥高产技术项目组织实施,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有关文件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冬小麦主产区为重点,通过工程、农艺、生物等新技术的有机结合,发展和推广各具特色的冬小麦节水节肥技术,提高降水、灌溉水利用率和化肥利用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增长。 (二)原则 1、坚持提高冬小麦综合能力与调动种粮农民积极性相结合。提高冬小麦综合生产能力是一项涉及农业生产、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融合共处的复杂工程,在依靠科技提高冬小麦产量的同时,通过实施播前造墒、播后保墒、基肥足施、密播保苗等综合技术措施,努力实现冬小麦生产和农民收入“双增”,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2、坚持提高冬小麦单产与改善品质相结合。既注重推广现有优质高产品种和节水省肥增效技术,充分挖掘生产潜力,同时注重加强产地环境污染控制,通过化肥农药调减等技术的全面推广,为优质品种创造优良生产条件。 3、坚持生产、生活和生态相结合。统筹兼顾冬小麦生产科技水平提高和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建设生态农业,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三)项目实施区域及目标 冬小麦节水省肥高产技术实施区域,为我校的七个分校所在的乡镇为重点,总面积为7万亩。 项目区重点推广测墒灌溉技术、应用抗旱保水和抑制蒸腾制剂技术、秸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技术、小畦灌溉技术、深松耕和免耕轮换耕作技术、移动软管输水灌溉技术、缩行种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每乡推广面积1万亩以上;亩增产小麦20公斤左右,亩节省化肥投入15元,化肥利用率提高5—10个百分点,减少一次灌水,亩节水40方,农田灌水、降水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 二、实施内容 针对我县水资源紧缺的现实,在冬小麦主产区,通过技术的引进、研发、教育与培训,示范推广冬小麦节水省肥高产栽培技术,提高主产区冬小麦生产能力,减少灌溉用水量,提高灌溉水利用率;以优化冬小麦品种结构为核心,以蓄水保墒、水肥协调为重点,提高水分利用率和化肥利用率;以科技为依托,加大冬小麦节水节肥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品质,增加总产。 (一)重点推广技术 1、科学耕作。在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区,推行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或免耕覆盖。对于耕层较浅、犁底层较厚或存在夹粘层等障碍层次的农田实行深松耕,加厚活土层,改善土壤结构。 2、测墒造墒。小麦播种前,测定土壤水分含量,根据土壤墒情状况,确定造墒灌水定额。

2018-2019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旱地组抗旱性鉴定总结

2018-2019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旱地组 抗旱性鉴定试验总结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洛阳农林科学院 一、试验目的 为进一步在人工干旱胁迫条件下(旱棚试验)鉴定冬麦区旱地组小麦区试参试品种的抗旱性,及时、准确地鉴定出新育成(或引进)的小麦品种的抗旱性,筛选出适宜我国旱地种植的小麦新品种,为旱地生产、品种利用及审定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国家冬麦区小麦区试年会会议精神,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品种管理处的领导下,由我院负责2018-2019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抗旱性鉴定工作。 二、参试品种 2018-2019年度参试品种共48个,其中黄淮冬麦区旱肥A组参试品种13个,黄淮冬麦区旱肥B 组参试品种13个,黄淮冬麦区旱薄组参试品种14个,均以晋麦47为统一对照种;北部冬麦区旱地组参试品种8个,以西峰20为统一对照种。 三、鉴定方法 1.试验设计 小麦品种的抗旱性鉴定方法主要采用旱棚鉴定法。本年度的抗旱性鉴定试验在洛阳农林科学院自动折叠式干旱棚进行鉴定,试验分两个处理:干旱棚内全生育期水分胁迫试验和干旱棚外相邻地块水分非胁迫试验。棚内、棚外两组试验均设三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棚内试验小区长3.4m,行距0.2m,3行区;棚外小区长2m,宽1.6m,6行区。棚内试验在小麦播种后进行全生育期干旱胁迫处理;棚外试验全生育期以自然降雨为主,在越冬期、拔节期、孕穗期进行补充灌溉。 2.鉴定指标 以小区籽粒产量抗旱指数作为全生育期抗旱性鉴定指标。抗旱指数计算公式: DI =GY S.T2·GY S.W-1·GY CK.W·(GY CK.T2)-1 式中: DI --- 抗旱指数 GY S.T --- 待测品种棚内籽粒产量;

小麦节水灌溉方式与技术

小麦节水灌溉方式与技术 水分在小麦的一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据研究1千克小麦约1000-1200千克水,30-40%由地面蒸发掉了。在小麦生长期降雨量占需水量的1/4,所以麦田的不同时期灌溉,以及采用抗旱保墒措施,对于补充小麦对水分的需要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冬小麦耗水情况: 1、播种后至拔节前。占35-40%,日耗水0.4方/亩。 2、拔节至抽穗。占20-25%,日耗水2.2-3.4方/亩。 3、抽穗至成熟。26-42%,日耗水4方/亩。 二、冬小麦不同时期适应的土壤含水量: 1、出苗期:80% 2、越冬期:55-80% 3、返青至拔节期:70-80% 4、孕穗至开花期:80% 5、灌浆期:60% 三、采用先进的灌溉方式和技术 目前,小麦灌溉主要有四种方式: 1、地面灌溉:麦田畦灌是我国劳动人民精耕细作创造的灌溉方法。一般畦30-50米,畦宽2-3米入畦单宽流量3-6L为宜。 2、喷灌:比地面灌溉节水20-40%,且不破坏土壤结构,适用范围广。 3、滴灌:优点是节水、节能。用于小麦种植灌溉的不多。 4、地下管道输水与管道灌溉:输水速度快、减少蒸发、降低成本、省地、省力。 节水灌溉所谓小麦节水灌溉是指麦田中以较少的灌水量获得较高的增产经济效益。它包括:一是防止大水漫灌:二是限额灌水。 小麦节水灌溉措施: 1、播前较大定额地进行贮蓄灌溉:研究表明在小麦播前采用大定额灌水,使50-200厘米土层土壤湿度达到80%以上,即使全生长期不浇水在土层深厚的地区小麦亩产可达400公斤以上。 2、灌溉小麦关键水:根据小麦需水特性和不同时期的水分效应,采用灌关键水的方法是有效地节水措施。 3、硬化水渠:主要目的就是减少水渗漏。 4、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利用喷灌、微灌从而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 5、灌溉与其它农艺措施结合:麦田灌溉后,采用及时中耕松土、地膜覆盖等保墒措施,也可以起到节水目的。

节水灌溉技术知识汇总

节水灌溉技术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可以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约占全球水的总储量的(0.3%)。2.多雨带气候十分湿润,其年降水量超过(1600mm)。 3.半湿润带气候半湿润半干旱,其年降水量(400~800mm).4.半干旱带气候干燥,其年降水量少于(200~400mm) 5.干旱带为我国最干燥的荒漠区,其年降水量少于(200mm).6.我国目前灌溉水的利用率很低,平均约为(0.4左右). 7.(渠道防渗)是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的主要措施。8.(管道输水)效率高、占地少,灌溉渠系管道化已成为各国共同的发展趋势。 9.(喷、微灌技术)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灌水技术。 10.(地面灌水)方法仍是当即世界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方法。。11.采用渠道防渗措施,渗漏损失可减少(70%~90%) 12.(土料防渗)能就地取材,造价低,施工简便,但抗冻和耐久性较差。 13.(水泥土防渗)具有造价低,施工较简易等优点,但抗冻性较差。14.(砌石防渗)抗冻和抗冲性能好,施工简易,耐久性强,但一般防渗能力较难保证,需劳动力多。 15.(混泥土防渗)其优点是防渗效果好,使用年限长。 16.(混泥土防渗)是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一种渠道防渗方法。

17.管道输水减少了渠道渗漏损失,一般可节省能耗(20%~25%左右)。 18.管材和附属设施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投资约占总投资的(70%~80%)。 19.塑料硬管在管灌中得到广泛应用,埋在地下寿命可达(20年以上)。 20.目前灌区移动式管道输水中所用管材主要是(塑料软管)。21.地面灌溉的田间水利用系数只有(0.6~0.7)。 22.沟灌一般要比畦灌节省水量(30%左右)。 23.喷灌灌水均匀度可达(80%~90%)。 24.喷灌比地面沟、畦灌溉省水(30%~50%) 25.在相同条件下,喷灌所需劳动力仅为地面灌溉的(1/5)26.一般要求喷灌时喷洒均匀系数在(0.8以上)。 27.适用于分散的小地块,特别是山区丘陵的复杂地形的轻小型喷灌机组是(手台式轻型机组)。 28.适用于各种作物和土质,特别是平原地区的小块地的轻、小型喷灌机组是(手推式小型机组)。 29.适用于中、小型面积的不同作物、不同土质的地区的轻小型喷灌机组是(与手扶拖拉机配套的小型机组)。 30.不能灌溉高秆作物,适应地形坡度和土壤的能力较差的小型喷灌机组是(滚移式喷灌机) 31.(双悬臂式喷灌机),适应地形坡度的能力小。

南方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南方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1整地和播种方法 将土壤耕后整成1.5~1.8米宽度的畦(包沟),排水沟深25厘米以上。 若沟播则开播种沟,播种沟距20 CM,撒播则不需开播种沟。 小麦基本苗控制在12~16万左右(根据千粒重计算实际用种量)。 2 施肥方案 在中等肥力的田地中,总施肥量为:N:P2O5 :K2O为10kg:5kg:5kg 2.1基肥施用 氮肥的50%以及全部的磷肥和钾肥作基肥,即: N:P2O5 :K2O约为5:5:5,可用15:15:15的复合肥33公斤做基肥。 2.2追肥 早熟种在4叶期,中、晚熟种在拔节期分别追施氮肥总量的50%,即纯氮5 kg/亩(46%的尿素约为10 kg/亩)。 2.3抽穗开花期叶面追肥 当抽穗开花期出现缺肥状况,如叶片发黄,用0.2%磷酸二氢钾,2%的尿素,每亩喷施75~100公斤。每喷雾器(15公斤装)加入磷酸二氢钾30克、尿素300克和洗洁净(白猫或巧手)20克。 3水分管理 小麦播种后一般立即灌溉一次,促齐苗、全苗。南方小麦生育期的自然降雨一般可满足其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若遇自然降雨不足时可实施人工灌溉。可采用跑马水,或在排水沟中灌水保持一晚第二天排干的方法供给小麦生育期所需水分。遇雨水多时注意排水。 4病虫草害防治 播种、覆土、灌溉后后喷施丁草胺用于防除单子叶杂草,对于防除双子叶杂草,苗后推荐使用使它隆(商品名又称“塔隆”)或二甲四氯。 抽穗开花期若发生白粉病,可用粉锈宁或多菌灵防治,发生赤霉病可用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防治,可结合喷施叶面肥进行。 5 收获 小麦黄熟期(穗和茎杆变黄,籽粒变硬)时收获。 6 水旱轮作冬种小麦轻简化栽培方案简介 在水稻收割后(最好是稻田尚潮湿时),每隔2米开排水沟,然后撒播小麦干种子,播种后将开排水沟掘出的土壤进行覆种。其他栽培措施参照以上“南方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河北省小麦、玉米节水高产的研究

河北省小麦、玉米节水高产的研究 【摘要】河北省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省,改革开放后,河北省逐渐变成了一个国内的主要产粮省区之一,国内粮食流通呈现了“北粮南运”的格局。河北省粮食种植面积达9295.3万亩,其中玉米的种植面积达3172.2万亩,小麦的种植面积甚至高达3623.8万亩。也许很少有人知道,我国水资源最大的消费者是农业,农业用水占到我国全部水资源使用量的70%左右,而小麦、玉米又是农业用水的“大户”们。水资源匮乏是制约我省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为了在有限的水资源的条件下提供对我省粮食的需求,寻找节水性超强又有高产量的小麦、玉米品种,是我国农业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追求。本文将对河北省小麦、玉米节水制度以及高产栽培措施作梗要介绍与分析。 【关键词】河北省农业的节水途径河北省小麦河北省玉米 河北省农业的节水途径 河北省粮食种植面积达9295.3万亩,其中玉米的种植面积达3172.2万亩,小麦的种植面积甚至高达3623.8万亩。水资源匮乏是制约我省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我省农业节水的关键是小麦、玉米节水。我省农业高产的关键也是小麦、玉米。 河北省农业节水的主要途径有:1.源头节水(开源与节流,水资源合理开发利)。2.输水节水(减少渗漏、蒸发和径流损失)。3.田间节水(减少棵间无效蒸发,降低奢侈蒸腾)。4.管理节水(适时适量灌水)。 河北省农业节水的主要技术措施有:1.农业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技术措施(水资源优化分配技术、多水源联合运用技术、雨水汇集利用技术、地下水利用技术、劣质水安全利用技术)。2.节水灌溉工程措施(管道输水灌溉技术、渠道防渗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膜上灌技术、地下灌溉技术、坐水种枝术、沟畦改造技术)。3.农艺节水技术措施(耕作保墒技术、覆盖保墒技术、水肥耦合技术、节水品种筛选技术、化控保水节水技术)。4.节水管理技术措施(节水灌溉技术、土壤墒情监测与灌溉预报技术、灌区配水技术、灌区量水技术、现代化灌溉管理技术)。 河北省小麦节水高产的研究 小麦节水的关键是品种。推广节水型品种是最直接最有效最现实的措施。节水型品种可以充分利用作物自身生理和基因潜力,在限水条件下最大限度获取农业产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根据我省水资源严重匮乏,而小麦用水占农业用水总量80%左右的实际,我省有关科研单位开始小麦品种抗旱、节水相关技术的研究试验,到九十年代中后期,我省将抗旱和节水指标,引入小麦品种审定,先后筛选出石4185、邯4589、藁8901、石家庄8号等一批节水品种,并大面积推广,实现了节水与高产目标的统一,平均减少灌溉1次以上,亩节水50立方米。小麦用水由原来占农业用水总量的80%下降到70%左右。 节水小麦的品种根系发达,种子根一般4到5条,比非节水型品种多1到2条;株高75到80厘米,株型紧凑;旗叶叶片较小且上举;成穗率高。旗叶小、叶片上举有利于减少蒸腾。成穗率高,田间覆盖度大,可以减少行间水分蒸发。 种植节水型小麦品种,一要适当推迟播种期。河北中南部地区一般在10月8号左右开始到10月20日期间播种。晚播可以降低冬前生长量,减少耗水,并有效防止冻害。二要适当加大播种量。依靠群体提高对地面的覆盖度。三是减少春季灌水次数。平水年份浇1到2水,丰水年浇1水,干旱年份不超过3水。浇水过大,将会增大倒伏并减产的风险。沙薄地应酌情增加浇水次数。 小麦节水是关键、高产是目的。 为了实现小麦的高产,小麦的栽培技术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小麦品种的改良,种植模式的优化,机械化作业程度的提高及农田水利基础条件的改善,小麦生产效益明

华北地区冬小麦节水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华北地区冬小麦节水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当今世界,水资源已成为限制农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农田灌溉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是用水大户,我国农业用水占全国总用水量的80%以上,北方小麦用水又是大户中的大户,占北方农业总用水量的70%以上。华北平原是我国小麦的主产区,小麦生长在一年中的干旱季节,产量高低与灌溉密切相关。然而,华北平原水资源不足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大问题。 我国人增地减的现实和对粮食日益增长的需求形成尖锐矛盾,解决矛盾的途径只能是大幅度提高粮食单产。在华北地区,持续提高小麦单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水资源不足。现行灌溉制度,实现亩(666.7m2)产400kg以上目标,至少需灌4次水,总灌水量在200m3 以上。大部分依靠超采地下水支撑现状,地下水位不断降低。小麦生产不高产不行、不节水不行,节水与高产的统一势在必行,意义重大! 关于农业节水,在工程和设施方面的研究已经有很多成果,但喷灌、滴灌等设备投资强度较大,在没有开发资金支持的地区很难采用,也很难适合目前一家一户分散的小规模农田生产的实情。在华北平原浅层水灌溉区,软管输水,行之有效,现已广泛应用,使输水中的损失变得非常有限。因此节水的潜力在于农田节水,关键是建立节水与高产相统一的系统化栽培技术。 针对水资源不足和作物高产之间的矛盾,我们在河北省吴桥县进行了6年试验研究,形成“冬小麦节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成功地实现了节水、高产、高资源效益三者的统一。河北省将这套节水

技术体系定为“吴桥模式”,已大面积推广应用。 1. 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模式与效益 河北省吴桥县地处北纬37°29′-37°47′,东经116°19′-116°42′之间,属黑龙港流域中部,沧州地区最南端,海拔14-22.6m,地下水位6-9m。全年降水562mm,年际间变化较大,年内季节性分布不均,60%-70%的降水分布在7-8月份。小麦生长期间降水124.8mm,占全年降水量的22.2%。年平均气温12.6℃,全年≥0℃积温4862.9℃,无霜期192天。土壤为壤质底粘潮土,土层深厚,耕层有机质含量0.8-1.4%,全氮0.04-0.1%,碱解氮35-70mg/kg,速效磷(P2O5)10.8-30mg/kg,速效钾90-110mg/kg。 试验研究在吴桥实验站进行。以节水和高产的统一为目标,以转变耗水观念为突破口,以提高土壤水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为核心,以作物为水分亏缺的响应和适应为依据,通过研究不同水分条件对株群结构、产量形成、光合、物质生产、特质分配和再分配、根群的时空分布、耗水的时空分布、周年土壤水分平衡的影响;单期灌水和组合灌水的效应;不同品种对水分亏缺敏感程度的差异及其机制;播期与密度问题;节水灌溉条件下氮、磷、钾肥上下茬周年运筹和施肥技术;短期水分胁迫对源库平衡的影响等问题,以谋求减少灌溉次数对作物不利影响的补偿技术和趋利避害的技术措施,通过非紧缺要素对紧缺要素水的部分替代来实现节水与高产的统一。研究形成的小麦节水高产技术体系,包括三种模式:(均采用塑料软管灌溉) ① 浇底墒水,生育期不浇水,亩(666.7m2)产量350-400kg模

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幼苗对水分和NaCl胁迫的反应

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幼苗对水分和N aCl 胁迫的反应 3 任红旭 陈 雄 孙国钧 王亚馥3 3  (兰州大学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 【摘要】 分别测定抗旱小麦8139(T riticum aestiv um L.cv.8139)和干旱敏感品种甘麦8号(T.aestiv um L. cv.G anmai No.8)在20%PEG 6000和1.2%NaCl 胁迫下的生长、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及抗氧化保护系统的变化。结果表明,抗旱小麦8139对PEG 6000有较强的抗性,但对NaCl 胁迫的抗性较差.NaCl 胁迫下,两种小麦根的生长均受到严重抑制,而在PEG 胁迫下,则根的生长不仅未受抑制,反而略有促进.PEG 与NaCl 胁迫下,两种小麦的净光合速率与水分利用效率在各时期均表现出明显差别,而蒸腾作用则在胁迫后第7天与第14天表现出明显差别.干旱胁迫下,抗旱小麦的膜脂过氧化水平在胁迫后第7天显著低于甘麦8号,而在NaCl 胁迫下,各时期二者之间均无显著差别.与此相对应的是,NaCl 胁迫下,两小麦品种之间除在GSH 含量上表现出显著差异外,果聚糖含量、SOD 活性及APX 活性在各时期均无显著差别.而干旱胁迫下,抗旱小麦8139的果聚糖含量、GSH 含量及SOD 、APX 活性则分别在不同时期高于甘麦8号,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关键词 小麦 干旱 盐 胁迫 抗氧化保护系统 R esponse of wheat seedlings with different drought resistance to w ater def iciency and N aCl stresses.REN Hongxu ,CHEN Xiong ,SUN Guojun and WAN G Y afu (S tate Key L aboratory of A rid A groecology ,L anz hou U niveristy ,L anz hou 730000).2Chin.J.A ppl.Ecol .,2000,11(5):718~722. The growth ,photosynthesis ,transpiration and antioxidative defence system of the seedlings of drought 2tolerant wheat strain 8139and drought 2sensitive strain G anmai No.8at 20%PEG 6000and 112%NaCl stresses were compar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train 8139had a strong drought resistance ,but a weak salt resistance.The root growth of both wheat strains was inhibited significantly under salt stress ,but stimulated slightly under drought stress.The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strain 8139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G anmai No.8at every stage under both drought and salt stresses ,and its transpiration rate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G an 2mai No.8only at 7th and 14th day after being stressed.The MDA content in strain 8139after being stressed for 7days was much lower than that in G anmai No.8under drought stress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strains under NaCl stress.Correspondingl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fructan content and SOD and APX activities between strain 8139and G anmai No.8,but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SH content was found under salt stress.Under drought stress ,the contents of fructan and GSH and the activities of SOD and APX in strain 8139we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in G anmai No.8at different stage ,and strain 8139exhibited a strong antioxidative de 2fence ability. K ey w ords Wheat ,Drought ,Salt ,Stress ,Antioxidative defence system. 3甘肃省科委“九五”攻关项目、中国科学院重点项目(B 类)(KZ9522S12216)和中国科学院海北生态定位站基金资助项目. 33通讯联系人. 1999-10-29收稿,2000-04-04接受. 1 引 言 不良环境诱发以及生物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对植物细胞膜有伤害作用,但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植物体自身产生一种保护系统来清除产生的自由基,以减轻危害[8],这套保护系统由非酶抗氧化保护剂(还原型谷胱甘肽GSH 、抗坏血酸等)和抗氧化保护酶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过氧化物酶POX 、过氧化氢酶CA T 、谷胱甘肽还原酶GR 等)组成[14].其中SOD 可 清除O -?2,产生H 2O 2及分子O 2[1,15],CA T 和POX 均可清除H 2O 2[15],GR 则将氧化型谷胱甘肽(GSSR )还原为GSH ,通过GSH 与抗坏血酸系统偶联反应参与H 2O 2的降解[5,16].抗性生理学研究发现,干旱、盐碱、低温等各种逆境和作物生长发育与其体内抗氧化保护系统的变化相关[2,9,17,18].而且许多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对不同胁迫有着类似的反应机理.如各种胁迫往往 都导致植物体内积累脯氨酸[11]、可溶性糖[11]、GSH [9]、抗坏血酸[5]等,也引起了抗氧化保护酶类SOD 、CA T 、POX 、GR 等活性的变化[1,18].但目前对抗性的研究往往只集中于植物在单一胁迫下的抗性反应,而很少对同种植物对不同胁迫的响应进行研究.本实验拟通过比较干旱和盐胁迫对不同抗性小麦的生长及抗氧化保护系统的影响,分析同一植物对不同胁迫反应的差异性,并探讨其内在生理机制.2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材料 供试小麦为经抗旱性鉴定的抗旱品种8139(T riticum aes 2tiv um L.cv.8139)和干旱敏感性品种甘麦8号(T.aestiv um 应用生态学报 2000年10月 第11卷 第5期 CHIN ESE JOURNAL OF APPL IED ECOLO GY ,Oct.2000,11(5)∶718~722

小麦节水技术

青岛农业大学 课程论文 题目:小麦节水高产技术 姓名: 学院: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专业:农学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2010 年12 月 1 日

摘要:小麦的节水灌溉对于小麦的优质高产有着重要的意义。有了正确的灌溉技术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而且对于小麦的生产也意义非凡。下面详细具体介绍该项技术。 关键词:小麦;灌溉;节水灌溉 内容: 小麦节水灌溉技术是通过选用节水抗旱品种、适当晚播、增加基本苗、足墒播种、增施磷肥、重施底肥等技术的应用,以底墒水调整土壤贮水、减少灌溉次数和灌水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高产栽培技术。适用于黄淮冬麦区和北部冬麦区,主要包括河南中北部、山东与河北大部,山西、陕西和宁夏、内蒙古河套灌区等水资源相对缺乏的麦田。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有了灌水条件,小麦高产才有保障。但由于人类活动的负效应及全球性干旱已成定势,我市水资源更为贫乏,而且日趋干旱,大部分麦田依靠超采地下水支撑现状,地下水位不断降低。小麦生产不高产不行、不节水不行,节水与高产的统一势在必行,意义重大。为此要通过改变栽培技术找出一条小麦节水与高产相统一的最佳途径。 一、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模式与效益分析 针对水资源不足和作物高产之间的矛盾,我们进行了试验:适当推迟春一水,减少春季浇水次数1―2次,通过节约用水,降低消耗,达到小麦节水、高产的目的。成功的实现了节水、高产、高资源效益的三者统一,具有明显的缓解水资源不足的作用。 去年我市安排节水小麦示范田5万亩。根据我市的地力基础和产量水平,节水小麦安排在地力水平较好的地块,在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据统计,节水示范区小麦平均亩穗数45.5万,穗粒数31.6个,千粒重34.5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随着耕地资源的持续减少和世界对玉米需求量的持续增加,提升玉米产量成为人们注重的热点。当前,通过地膜栽培玉米已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现在一些地区把节水设施应用到地膜玉米栽培中,通过改善灌溉条件来提升玉米的施肥水平,使玉米的产量又有一定提升。加压滴灌技术是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其基本特征是依靠自动调控的手段控时、控流的给水,具有节水、增产、节约劳力、减少生产环节、经济实用、防病、抗病等优点。下面就我区加压滴灌吨粮玉米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选地与整地 玉米一般前茬以禾本科作物为宜,土质以壤土最好,要求选择土层深厚、保水保肥水平强的壤土地块。土壤肥力要求中等偏上,其中碱解氮含量要大于50mg/kg,速效磷含量要大于5mg/kg。做好秋耕,耕翻深度25~25cm,结合秋翻施有机肥30~45t/hm2、尿素300kg/hm2、三料磷肥450kg/hm2,全层施肥后即时翻耕,以防氮素流失。有条件的可冬前将地整好,翌年春季适期对角耙后即可播种。若冬前未实行整地,春季必须做好点片平地保墒工作;然后适时实行整地,可用联合整地机一遍完成,尽量减少作业层次。整地要达到地表平整、上虚下实、墒足地平、表土细碎的待播状态。 2选种与种子处理 所选用玉米种子质量必须达到国家二级良种标准且适宜本地生长。为提升种子发芽势可在拌种前晒种2~3d。为预防玉米苗期害虫,可用种子量0.3%的3911乳油拌种并堆闷24h。为防春季低温烂种可用0.4%的卫福种衣剂包衣,同时加入适量锌肥拌种可防止玉米白化苗。 3播种 抓好播种质量,必须采取气吸精量播种,播深4~6cm。膜下5~10cm地温连续稳定通过12℃即可播种。播种机可选用膜下气吸精量点播。1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冬小麦高产栽培 摘要:我团有效积温2600-3000℃,适宜冬小麦的生长,近几年单产较往年有所提高,但还没有挖掘出最大潜力,还有提升空间。 关键词:冬小麦高产栽培 1、精细整地 小麦的根系比较发达,其中70%集中在距地表10—30 厘米的耕层内,播前做好精细整地工作,对于促进小麦根系的发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氮、磷配合,三肥坐底 据研究表明小麦施肥实行粗、细结合,氮、磷配合,采用粗肥、氮肥、磷肥“三肥坐底”的方法,是一项显著的增产措施,也是培育冬前壮苗的有效手段。增施有机肥料,可以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是建设稳产、高产农田的根本途径之一。因此,要本着“粗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通过各种途径,广辟肥源,为麦田备足底肥。一般重施底化肥的麦田,要比在年后追施同等肥量的麦田苗期生长快、长势壮,越冬死苗少、成穗率高、增产显著。一般保肥能力强的粘质土壤,可将全生育期氮肥总量的一半以上坐底施用;保肥能力较差的沙质土壤适当少些,约占全期氮肥总量的40%左右坐底为宜。根据大量试验证明,一般亩产500千克以上的麦田,需施优质土杂肥5000千克以上,标准氮、磷肥各50千克,硫酸钾10千克左右。 2.1、适墒播种 水分是种子发芽、出苗的必要条件。小麦种子必须吸收相当于本身重量45%左右的水分才能发芽。水分不足,往往成为影响出苗和提高小麦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所以足墒下种是确保苗全苗壮的重要措施。我团近几处秋季雨量逐渐减少,且前茬作物灌水较少,待秋作物收获后,土壤墒情已显不足。所以浇足底墒水,不仅能满足小麦出苗和苗期的生长需要,而且为中、后期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一般认为,沙土地含水量若小于15%一16%;二性土含水量小于17%一18%;粘土地含水量小于20%,都应在浇足底墒水后

小麦抗旱性鉴定指标

小麦抗旱性鉴定指标 213 抗旱性鉴定指标的遗传研究在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下,对10个冬小麦亲本分成3种类型相互杂交,F1代共100个组合,开展了以抗旱指数为代表的小麦抗旱性遗传研究。对所得数据用Hayman法和莫惠栋法进行分析。21311 抗旱性状遗传相关明确不同时期抗旱性代表指标:早期世代:单株分蘖、株穗数、株高、株粒重和底部黄叶片。高代及育成种:最高蘖、植株高度、穗下节长与干旱胁迫下的产量、株穗数、株粒数和底部黄叶片。21312 抗旱性杂交优势表现小麦杂交后代的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因亲本组合类型不同而异。后代杂种优势表现最好的组合类型是/抗旱@抗旱0组合类型,其次是/抗旱@抗旱高产0,最差的是/高产@高产0组合类型。在组合类型中,抗旱亲本作父本的好于作母本的。在核质代换试验中,细胞核在抗旱性遗传中起主导作用,细胞质也起一定作用。21313 抗旱性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抗旱性的GCA效应、SCA效应和R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说明了显性方差和加性方差都起一定作用。充分反映了小麦抗旱性遗传背景和遗传控制是极其复杂的。抗旱性遗传背景的表达不但取决于基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而且还受制于正反交效应的影响。GCA效应分析表明,参试亲本GCA效应具有正、负向优势。亲本1、2、5作为抗旱亲本较为理想,其加性效应基因对后代抗旱性的提高具有增益优势;SCA效应分析表明,8个组合呈明显的负向趋势,7个组合成明显的正向趋势。由于正、反交的效应不同,表明细胞质对小麦抗旱性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在抗旱育种选配杂交组合时,注意选用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和抗旱性遗传传递整齐度都比较好的种质作亲本,其后代抗旱性好的机率就高。21314 主要遗传参数的测定在固定模型的假定下,冬小麦高产种质的抗旱性状符合Hayman(1954)提出的假设[16]。Wri+Vri表明,较多的增效基因的亲本有较高的Wri+Vri值。其中,g1和g2抗旱性最好,而显性基因最少,是较好的亲本材料。试验结果表明:抗旱性的加性效应方差(D=016149)小于显性方差(H1=11007,H2=013958),为超显性,据此,小麦杂种后代的抗旱

冬小麦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精

冬小麦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精 ---秀芳书店--- 小麦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有1/3以上的人口以小麦为主粮。在我国冬春小麦兼种,但以冬小麦为主。冬小麦总产量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56%以上。现将冬小麦高产关键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一、选择优良品种 小麦籽粒品质、产量性状既受品种遗传控制,也受栽培措施的影响。究其关系:遗传是内因,栽培措施是外因。因此选择优良品种是实现冬小麦优质、高产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在选择品种上,按照“专家推荐、市场认可,群众欢迎,不求新求异”的原则选用品种。所选品种应为通过河南省或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我区种植的小麦品种。 适宜我区种植的品种一般要求为中筋和中强筋小麦品种,且以半冬性品种为主,弱春性品种为辅。主要有矮抗58、周麦18、周麦22、豫麦70-36、豫麦49-198、豫农416、众麦1号、周麦16、新麦18、郑麦9023、郑麦366、西农979等品种。 二、科学施肥,精细整地 (一)秸秆还田:实现亩产550 kg以上的高产,必须以较高的土壤肥力和良好的土、肥、水条件为基础,施肥要重视有机肥的使用,施用有机肥主要是为了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同时还可以改善小麦品质。前茬玉米收获后及早粉碎秸秆,秸秆切碎长度≤10厘米,均匀撒于地表,用大型拖拉机耕翻入土,耙耱压实,并浇塌墒水。同时,每亩应补施尿素5公斤,以加速秸秆腐解。 (二)科学施肥 只有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才能够培肥地力,实现小麦的高产优质。科学施肥原则要求氮肥总量控制、分期调控,合理分配氮肥基追比例;磷、钾肥依据土壤丰缺状况实行恒量监控;中微量元素因缺补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区应增加磷肥施用量。根据产量指标合理施肥:(1)亩产500公斤左右麦田每亩施纯氮(N)12~14公斤,磷肥(P2O5)5~7 公斤,钾肥(K2O)4~6 公斤;(2)亩产600公斤以上麦田亩施纯氮(N)15~18公斤,磷肥(P2O5)8~10公斤,钾肥(K2O)5~8 公斤。(3)大力推广化肥深施技术,坚决杜绝地表撒施;中、高产麦田应将有机肥全部、氮肥的50%,磷、钾肥全部施作底肥,第二年春季在小麦起身拔节期再追施剩余的50%氮肥。亩产600公斤以上的超高产田应将有机肥全部、氮肥的50%~40%,全部的磷、锌肥和50%钾肥施作底肥,第二年春季小麦拔节期再追施剩余的50%~60%氮肥和50%钾肥。 (三)土壤药剂处理 小麦播种期是各类地下害虫活动最猖獗的时期,结合整地是防治小麦地下害虫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在地下害虫重发区每亩可用4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0.3公斤,加水1~2公斤,拌细土25公斤制成毒土,犁地前均匀撒施地面,随犁地翻入土中,或使用

节水地面灌溉技术及几种新的节水灌溉技术(一)

节水地面灌溉技术及几种新的节水灌溉技术(一) 摘要:地面灌溉是古老的田间施水技术,但它目前仍是世界上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灌水方法,约占全世界中灌溉面积的90%以上。我国则有98%以上的灌溉面积依然采用传统的地面灌溉技术。关键词:节水地面灌溉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地面灌溉是古老的田间施水技术,但它目前仍是世界上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灌水方法,约占全世界中灌溉面积的90%以上。我国则有98%以上的灌溉面积依然采用传统的地面灌溉技术。 鉴于我国水资源与能源短缺,经济实力不足,广大农村地区的技术管理水平较低的现实,大面积推广喷、微灌等先进灌水技术还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还仍须加大田间工程的建设力度,大力研究和推广节水型地面灌水技术。 一、平整土地,设计合理的沟、畦尺寸与灌水技术参数 平整土地是提高地面灌水技术和灌水质量,缩短灌水时间,提高灌水劳动效率和节水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结合土地平整,进行田间工程改造,划长畦(沟)为短畦(沟),改宽畦为窄畦,设计合理的畦沟尺寸和入畦(沟)流量,可大大提高灌水均匀度和灌水效率。 陕西洛惠渠的研究表明,在入畦单宽流量为3~5L/s时,灌水定额随畦长而变,当畦长由100米改为30米时,灌水定额减少150~204m3/hm2;当畦长30~100米时,畦单宽流量从2L/s 增加到5L/s,灌水定额可降低150~225m3/hm2。 宝鸡峡灌区进行深层渗漏的对比试验,灌水定额小于675m3/hm2,基本不发生深层渗漏;灌水定额825~990m3/hm2时,约有150m3/hm2水产生深层渗漏;灌水定额1350m3/hm2时,有一半水成为深层渗漏水。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地形和土质差异较大,因此难有统一标准,各地应根据田间试验结果,建立计算机模型,通过实验和计算机模拟,给出适合本地的适宜畦沟尺寸和灌水技术参数。 二、改进地面灌溉湿润方式,发展局部湿润灌溉 改进传统的地面灌溉全部湿润方式,进行隔沟(畦)交替灌溉或局部湿润灌溉,不仅减少了课间土壤蒸发占农田总蒸散量的比例,使田间土壤水的利用效率得以显著提高,而且可以较好地改善作物根区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根系深扎,有利于根系利用深层土壤储水,兼具节水和增产双重特点,值得大力推广。实践证明,春小麦与春玉米套种隔畦灌,棉花、玉米等宽行作物隔沟灌或隔沟交替灌,湿润面积可减少50%,节水高达30%以上,增产幅度5%~10%。玉米坐水种,可节水900m3/hm2,节电90~105千瓦时,增产幅度约16%,增收幅度约28%。 三、改进放水方式,发展间歇灌溉 改进放水方式,把传统的沟、畦一次放水改为间歇放水,进行间歇灌(又称波涌灌),被称为80年代地面灌水技术的一大突破。间歇放水使水流呈波涌状推进,由于土壤孔隙会自动封闭,在土壤表层形成一薄封闭层,水流推进速度快。在用相同水量灌水时,间歇灌水流前进距离为连续灌的1~3倍,从而大大减少了深层渗漏,提高了灌水均匀度,田间水利用系数可达0.8~0.9。 四、改进沟畦放水设施 改进沟畦放水设施,采用虹吸管(用于明渠输水)或地面移动闸门孔管(用于管道输水)放水,与人工开口放水相比,田间水利用率可提高5%~10%。目前这些设施国内仍处于试验阶段,尚未批量生产。因此,有必要开展联合攻关,对这些设施的材料和加工工艺进行深入研究,向着技术标准化、生产规模化、推广应用普及化方向去发展。 五、大力发展节水保墒膜上灌 膜上灌是我国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地面灌溉方法。它是将地膜平铺于畦中或沟中,畦、沟全部被地膜覆盖,从而实现利用地膜输水,并通过作物的放苗孔和专业灌水孔入渗给作物的灌溉方法。由于放苗孔和专业灌水孔只占田间灌溉面积的1%~5%,其他面积主要依靠旁侧渗水湿润,因而膜上灌实际上也是一种局部灌溉。目前,新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