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呼吸衰竭名词解释

呼吸衰竭名词解释

呼吸衰竭名词解释
呼吸衰竭名词解释

1.呼吸衰竭: 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PaO2降低或伴有PaCO2增高的病理过程。诊断标准为:PaO2低于60mmHg,伴有或不伴有PaCO2高于50mmHg。

2. 呼吸衰竭指数(RFI): 指PaO2与FiO2(吸入气的氧浓度)之比。当FiO2不是20%,可作为呼吸衰竭的指标。RFI=PaO2/FiO2,如RFI≤300可诊断为呼吸衰竭。

3.限制性通气不足: 指吸气时肺泡扩张受限引起的肺泡通气不足。主要原因有呼吸肌活动障碍、胸廓和肺的顺应性降低、胸腔积液或气胸。

4.阻塞性通气不足: 由气道狭窄或阻塞所致的通气不足。常见原因有气道痉挛、炎症、水肿、肿瘤及异物等。

5. 等压点: 呼气时,气道上有一部位的气道内压与胸内压相等,称为等压点。正常人等压点位于软骨性气道,气道不会被压缩,某些病理情况(如慢性支气管炎),使等压点下移至无软骨支撑的膜性气道,导致小气道受压而闭合。

6.弥散障碍: 由于肺泡膜面积减少或肺泡膜厚度增加和弥散时间缩短引起的气体交换障碍。

7.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分两种:一种是部分肺泡通气不足而血流正常,V A/Q低于正常,发生功能性分流;另一种是部分肺泡血流不足而通气正常,V A/Q高于正常,发生死腔样通气。都可引起气体交换障碍致呼吸衰竭。

8.死腔样通气: 肺动脉栓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肺动脉炎、肺血管收缩等,可使部分肺泡血流减少,V A/Q明显高于正常,患部肺泡血流少而通气多,肺泡通气不能充分利用,称为死腔样通气。

9.功能性分流(静脉血掺杂): 病变重的部分肺泡通气明显减少,而血流未相应减少,使V A/Q显著降低,以致流经这部分肺泡的静脉血未经充分动脉化便掺入动脉血内,类似于动-静脉短路,称功能性分流,也叫静脉血掺杂。

10.肺性脑病: 呼吸衰竭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称为肺性脑病。发生机制主要为缺氧、CO2潴留及酸中毒对脑血管和脑细胞的作用,导致脑间质水肿和脑细胞水肿、γ-氨基丁酸增多、磷脂酶活性增强及溶酶体酶释放,从而引起神经细胞和组织损伤。

1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由于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生物性因素及全身性病理过程(如休克、败血症)等引起的急性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病人通常发生Ⅰ型呼吸衰竭。

12.真性分流: 解剖分流的血液完全未经气体交换过程,称真性分流。肺的严重病变,如肺实变和肺不张,是该部分肺泡完全失去通气功能,但仍有血流,流经的血液完全未进行气体交换而掺入动脉血,类似解剖分流,也称为真性分流。

13.肺源性心脏病: 呼吸衰竭累及心脏,主要引起右心肥大与衰竭。发生机制较复杂,与呼吸衰竭时缺氧和CO2潴留及H+浓度过高所致的肺动脉高压、心肌舒缩功能降低、红细胞增多使血黏度增高等因素有关。

病生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目

第一部分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Pathophysiology(病理生理学) 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功能和代谢改变的规律极其机制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揭示疾病的本质,为建立有效的疾病诊疗和预防策略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2.Basal pathogenesis(基本病理过程) 主要讨论多种疾病共同的、成套的功能和代谢变化。(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应激,缺血-再灌注损伤,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细胞增值和凋亡障碍等) 3.Animal model of human disease(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二、简答题 1.病理生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2.病理生理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3.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第二章疾病概论 一、名词解释 1.脑死亡(brain death) 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包括大脑、间脑和脑干)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2.健康(health)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而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 3.疾病(disease) 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4.病因 疾病发生的原因是指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赋予疾病特征或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5.诱因

诱因是能加强病因的作用而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6.分子病 分子病是由遗传物质或基因(包括DNA和RNA)的变异引起的一类以蛋白质异常为特征的疾病。 7.基因病 基因病是由基因本身突变、缺失或其表达调控障碍引起的疾病。 8.条件 条件是指能促进或减缓疾病发生的某种机体状态或自然环境。条件本身不引起疾病,但可影响病因对机体的作用。 9.因果交替规律 因果交替指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有原始病因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结果又可作为病因,引起新的后果。这种因果的相互转化常常促进疾病的恶化,导致恶性循环。 二、简答题 1.用脑死亡概念的意义是什么? ①可协助医务人员判断患者的死亡时间、适时停止复苏抢救。 ②有利于器官移植。 2.脑死亡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①自主呼吸停止。 ②不可逆性深度昏迷。 ③脑电波消失。 ④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3.疾病与病理过程的区别是什么? 4.遗传性因素与先天性因素有何区别? 遗传因素指染色体或基因等遗传物质畸变或变异引起的疾病。先天性因素指那些损害胎儿发育的因素。 5.疾病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①生物因素 ②理化因素 ③营养因素 ④遗传因素

病理生理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缺氧:组织氧供减少或不能充分利用氧,导致组织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称为缺氧。 2.发热:是指当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 3.低张性缺氧:以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氧含量减少为基本特征的缺氧称为低张性缺氧,又称乏氧性缺氧。 4.血液性缺氧:由于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或血红蛋白性质改变,使血液携氧能力降低或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出引起的缺氧,称为血液性缺氧。 5.发绀:当毛细血管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浓度达到或超过5g/dl时,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称为发绀。 6.缺血--再灌注损伤:在缺血基础上恢复血流后组织损伤反而加重,甚至发生不可逆性损伤的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 7.休克:是指机体在严重失血失液,感染,创伤等强烈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引起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各重要生命器官的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损伤的病理过程。 8.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指机体在严重感染,创伤,烧伤及休克或休克复苏后,在短时间内同时或相继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器官功能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9.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指在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使凝血酶增多,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继而因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大量消耗,引起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强,机体出现以止,凝血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病理生理过程。 10.裂体细胞:DIC患者外周血涂片中可见一些特殊的形态各异的红细胞,其外形呈盔形,星形,新月形等,统称为裂体细胞。 11.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 12.劳力性呼吸困难:轻度左心衰竭患者仅在体力活动时出现呼吸困难,休息后消失,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为左心衰竭最早的表现。 13.端坐呼吸:患者在静息时已出现呼吸困难,平卧时加重,故需被迫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的程度,称为端坐呼吸。 14.呼吸衰竭:是指由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在海平面,静息呼吸状态下,

病生名词解释

病生名词解释 跨细胞液(transcellular fluid) 跨细胞液是组织间液中的极少部分分布于一些密闭腔隙(关节囊、颅腔、胸腔、腹腔等)中,是由上皮细胞分泌产生的,为一特殊部分,也称第三间隙液。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 (AQP) 是一组广泛存在于生物界的构成水通道与水通透有关的细胞膜转运蛋白。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hypovolemic hyponatremia 又称为低渗性脱水,其特点是失Na+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高容量性低钠血症hypervolemic hyponatremia 又称为水中毒,其特点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是由于过多的水分在体内潴留造成细胞内、外液量都增多,并引起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hypovolemic hypernatremia 又称为高渗性性脱水,其特点是失水多于失Na+,血清Na+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 凹陷性水肿 (pitting edema)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液体超过胶体网状物的吸附能力时,形成游离的液体,后者在组织间隙中具有高度的移动性,当液体积聚到一定量后,用手指按压该部位皮肤,游离液体便从按压点向周围散开,形成凹陷,称为凹陷性水肿,又称为显性水肿。 异位钙化 在高钙或高磷血症时,体内多处可形成钙化,如血管壁、关节周围、软骨、肾、鼓膜钙化等,这些钙化灶引起相应器官的功能损害。 阴离子间隙 (anion gap,AG) AG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与未测定的阳离子的差值。 反常性酸性尿 碱中毒时尿液一般呈碱性,但在缺钾等引起的代谢性碱中毒时,在远曲小管因Na+-H+交换加强,导致肾泌H+增多,故尿呈酸性,称之为反常性酸性尿。 分子病(molecular disease) 是指由于DNA遗传性变异引起的一类蛋白质异常为特征的疾病。

病理生理名词解释

病生名词解释 Health 健康不仅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在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处于完好状态 Disease 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体内有功能、代谢和形态的系列改变,临床上出现症状、体征等各种障碍 brain death 是指全脑机能不可逆性、永久性丧失,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心肌重塑(myocardial remodeling) 由于长期负荷过度,心肌细胞、非心肌细胞及细胞外基质在基因表达改变的基础上,而发生的心脏结构、代谢和功能的适应性变化。心脏的紧张源性扩张 伴收缩力增强的心脏扩张称之为紧张源性扩张 不伴收缩力增强的心脏扩张称之为肌源性扩张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由于各种因素所引起的心脏收缩/舒张功能障碍,心泵功能降低,心输出量绝对/相对降低,以致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过程或综合征。心功不全(cardiac insufficiency)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当心衰呈慢性经过时,往往伴有血容量增加,静脉淤血和水肿,临床上称之为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肌衰竭(myocardial failure) 由原发性心肌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心衰,如心肌炎、心肌病、心肌梗死所致的心肌细胞坏死。 心肌肥大(myocardial hypertrophy) 指心肌细胞体积增加,心脏重量增加的一种慢性代偿方式。 心性水肿(cardiacedema) 由于右心衰或者全心衰导致静脉回心障碍,血液淤积在体循环引起的水肿病理变化 休克(concept) 休克是指各种原因引起机体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使组织血液灌流严重不足,导致组织细胞代谢和重要生命器官功能障碍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经典临床表现: 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皮肤冰冷、出冷汗、脉搏频弱、尿量减少和神志淡漠等。 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 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微血管内的血液循环,是血液和组织进行物资交换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 MODS是指患者在严重创伤、感染或休克或复苏后,短时间内出现两

病生名词解释

病生名词解释 1、疾病:指一定病因的损害作用下,因机体自我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水肿:是指过多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一种常见的病理过程。 3、低渗性脱水:因失钠大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Osm/L,以 细胞外液减少为主的病理变化过程 4、血液性缺氧: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以致血氧含量降低或血红蛋白结合的 氧不易释放出来所引起的组织缺氧。动脉血氧含量大多降低而氧分压正常,故又称等张性低氧血症 5、循环性缺氧:由于组织血流量减少使组织供氧量减少所引起的缺氧,又称低动力性缺氧 6、发热:是一种全身炎症反应或伴有全身炎症反应,是指在内外致炎因素(发热激活物) 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5摄氏度的病理过程 7、过热:是由于体温调节机构功能受损或调节障碍,致使机体不能将体温控制在与正常调 定点相适应的水平而引起的非调节性体温升高 8、心力衰竭:是指由于心脏舒缩或泵功能障碍,以致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的减少,不能满 足全身组织代谢需要一种病理过程 9、心脏前负荷:又称容量负荷,是指心脏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相当于心腔舒张末期容量 10、氨中毒:此学说认为肝性脑病的发生是由于肝功能严重受损,尿素合成发生障碍而 导致血氨水平升高,增高的血氨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引起脑功能障碍 11、假性神经递质:指肝性脑病患者脑内产生的生物胺,例如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 它们的化学结构与正常的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相似,但生理效应远较正常递质为弱,故称为假性神经递质 12、低钾血症:血清钾离子浓度<3.5mmol/L的状态 13、高钾血症:指血清钾浓度>5.5mmol/L的状态 14、呼吸性碱中毒:因肺通气过度引起的以血浆H2CO3原发性降低为特征的酸碱平衡 紊乱类型称为呼吸性碱中毒 15、代谢性酸中毒:是由于细胞外液氢离子增加或碳酸氢根离子丢失而引起的血浆碳酸 氢根离子浓度原发性降低的酸碱平衡紊乱 16、休克肺:休克时,肺血液灌流降低而且持续,引起肺淤血、水肿、出血、局限性 肺不张、微血栓栓塞和肺泡内透明膜形成的病理改变,称为肺休克。

病生名词解释汇总

名词解释 1.健康健康是一种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 象。 2.疾病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稳态发生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3.脱水体液容量的明显减少在临床上称为脱水。 4.低渗性脱水是指体液容量减少,以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 压<280mmol/L为主要特征的病理变化过程。 5.高渗性脱水是指体液容量减少,以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和血浆渗 透压>310mOsm/L为主要特征的病理变化过程。 6.水肿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病理过程称为水肿。 7.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称为低钾血症。 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称为高钾血症。 8.代谢性酸中毒是指血浆中HCO3-原发性减少,而导致pH降低的酸碱平衡紊乱。 呼吸性酸中毒是指血浆中PaCO2原发性增高,而导致pH降低的酸碱平衡紊乱。 代谢性碱中毒是指血浆中HCO3-原发性增高,而导致pH升高的酸碱平衡紊乱。 呼吸性碱中毒是指血浆中PaCO2原发性减少,而导致pH升高的酸碱平衡紊乱。 9.乏氧性缺氧是由于动脉血分压降低,血氧含量减少,导致组织供氧不足的缺氧。 血液型缺氧是由于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或性质改变导致的缺氧。 循环型缺氧是指因组织血液灌流量减少而引起的缺氧。 组织性缺氧是指因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减弱而引起的缺氧。 10.发热发热是指在发热激活物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 高,当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的0.5·C时,称为发热。 11.过热是由于体温调节机构功能失调或调节障碍,使得机体不能将体温控制在与调定点 相适应的水平而引起的非调节性的体温升高。 12.内生致热源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体内某些细胞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 质,称为内生致热源。 13.热限发热时,体温升高很少超过41。C,通常达不到42。C,这种发热时体温上升的高 度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现象称为热限。 14.APP 感染、烧伤、创伤、大手术等应急原诱发的血浆中浓度迅速升高的蛋白质称为急性 期蛋白(APP)。 15.HSP 在热应激时新合成或合成增多的一组蛋白质称为热休克蛋白。 16.应激性溃疡是指在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休克、败血症、脑血管意外等应激状态下 所出现的胃、十二指肠粘膜的急性损伤。 17.心身疾病以心理社会因素为主要病因或诱因的一类躯体疾病称为心身疾病。 18.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外因子通过与受体(膜受体或核受体)结合,引发细胞内的一系列 生物化学反应以及蛋白间相互作用,直至细胞生理反应所需基因开始表达、各种生物学效应形成的过程。 19.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组织、器官在恢复血流灌注后反而加重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和结 构损伤的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 20.自由基指外层轨道上含有单个不配对电子的各种原子、原子团或分子。 21.钙超载各种原因引起的细胞内钙含量异常增多并导致细胞结构损伤和功能代谢障碍的 现象称为钙超载。 22.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指在体内外因素诱导下,由基因严格调控而发生的自主性细胞有 序死亡。

病生名词解释&简答

病生---名词解释 1.健康:健康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2.亚健康:亚健康是指非健康、非患病的中间状态。 3.疾病: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稳态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4.脑死亡: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包括大脑、间脑和脑干)不可逆的永久丧失以及机体作 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5.脱水(各型):体液容量的明显减少。 低渗性脱水:低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Osm/L。 高渗性脱水:高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 mmol/L,血浆渗透压>310mOsm/L。 等渗性脱水:水、钠按正常血浆浓度比例丢失引起的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血钠维持在130-150mmol/L,渗透压浓度280-310mOsm/L。 6.脱水体征:由于细胞外液明显减少时,皮肤弹性丧失、眼窝或婴儿囟门凹陷的脱水外貌 7.脱水热:在高渗性脱水时因汗腺细胞脱水,汗液分泌减少,从皮肤蒸发水分减少,以致 散热功能降低,同时因体温调节中枢神经性细胞脱水,功能减退,导致体温升高。 8.水肿(包括显隐性):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病理过程。显性水肿:皮 下组织有过多的液体积聚时,皮肤肿胀,弹性差,皱纹变浅,用手指按压时,留有凹陷。 隐形水肿:全身性水肿时,皮下组织液增多,当水肿液不超过原体重的10%时,手指按压不会出现凹陷征。 9.水中毒:是一种因为人体摄取了过量水分而产生脱水低钠症的中毒征状 10.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常同时有机体总钾含量缺乏。 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 11.代酸:是指原发性HCO3-减少而导致的pH下降,是常见的酸碱平衡紊乱之一。 代碱:是指原发性HCO3-增多而导致的pH升高。 呼酸:是指因原发性PaCO2升高而导致的血液中pH下降。 呼碱:是指因通气过度,使PaCO2原发性升高而导致的血液中pH升高。 12.AG:阴离子间隙,实质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与未测定阳离子的差值. 13.氧中毒:机体吸入高压氧,超过一定的压力和时程,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的紊乱或导致 的病理现象。 14.反常型酸性尿:低钾血症碱中毒时,由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内钾离子浓度降低,使排钾减 少而排氢离子增多,尿液呈酸性,故称反常性酸性尿。 15.缺氧(包括四型):乏氧性缺氧(低张性):主要表现为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外界环境 氧气不足,呼吸功能障碍引起血氧含量减少,组织供氧不足。 血液性缺氧(等张性低氧血症):由于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或性质改变,血氧含量降低,或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放而导致的组织缺氧。 循环性缺氧:是指因组织血流量减少使组织供氧量减少所引起的缺氧。 组织性缺氧:是指因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减弱而引起的缺氧。 16.发绀:是指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粘膜呈青紫色改变的一种表现, 17.肠源性发绀:食用大量含硝酸盐的腌菜偶,硝酸盐经肠道细菌作用还原为亚硝酸盐,大 量吸收入血后,导致高铁血红蛋白症。当血液中HbFe3+OH达到1.5g/dL时,皮肤粘膜可呈咖啡色,称为肠源性发绀。 18.发热:在激活物的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体温超

呼吸衰竭定义及分类

呼吸衰竭总论 一、呼吸衰竭的概念: 呼吸衰竭:是指多种疾病引起的肺通气功能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诊断标准:在海平面、静息、呼吸空气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0mmhg,伴或不伴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大于50mmhg,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排血量降低等因素。 疑问:心内解剖分流比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导致的动静脉血液分流,未进行气体交换出现动脉血氧分压下降和二氧化碳潴留,可以理解这不是呼吸衰竭的问题;但是原发排血量降低的因素?这不就是心衰吗?心衰会导致PaO2下降吗?机制是什么? 二、呼吸衰竭的分类: (一)根据血气分析分类:最重要的标准:PaO2<60mmHg(考试); 1、I型呼吸衰竭:由于换气功能障碍,又称低氧血症性呼吸衰竭;标准就是:PaO2<60mmHg,PaCO2正常或下降; 2、II型呼吸衰竭:由于通气功能障碍,又称通气性呼吸衰竭;标准就是:PaO2<60mmHg,PaCO2>50mmHg;即缺氧伴CO2潴留; 3、吸氧状态:PaO2>60mmHg,PaCO2>50mmHg-------II型呼吸衰竭; 4、吸氧状态:PaO2>60mmHg,PaO2/FiO2<300mmhg---呼吸衰竭(肺损伤); (二)根据病程、起病急骤分急、慢性呼吸衰竭: 急性呼吸衰竭:数秒或数天发生,机体来不及代偿,病情危重,需要紧急抢救; 慢性呼吸衰竭:多发生在原有肺部疾病,机体产生代偿反应,主要是血HCO3-代偿性增高。在呼吸衰竭的基础上,因合并呼吸系统感染、气道痉挛或并发气胸等情况,病情急性加重,在短时间出现PaO2显著下降和PaCO2显著升高,称为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 (三)按发病部位可分为中枢性呼吸衰竭、周围神经性呼吸衰竭; (四)按发病机制分为:通气性呼吸衰竭、换气性呼吸衰竭; 1、通气性呼吸衰竭:也称泵衰竭,主要引起通气功能衰竭,表现为II型呼吸衰竭;驱动或制约呼吸运动的中枢、外周神经、神经肌肉组织(神经-肌肉接头和呼吸肌)、胸廓统称为呼吸泵,这些部位病变称为泵衰竭。 2、换气性呼吸衰竭:也称肺衰竭,肺组织、气道阻塞和肺血管病变造成的呼吸衰竭,称为肺衰竭。肺组织和肺血管病变常引起换气功能障碍,表现为I型呼吸衰竭;严重的气道阻塞性疾病(如COPD)影响通气功能障碍,造成II型呼吸衰竭。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 名词解释: 脑死亡( brain death ):是指全脑机能永久性丧失,即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因此,脑死亡成了近年来判断死亡的一个重要标志。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 hypovolemic hypernatremia ): 称高渗性脱水,其特征是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l/L, 血浆渗透压>310mmol/L。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 hypovolemic hyponatremia )又称低渗性脱水,其特征是失钠多于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低于280mmol/L,血清钠浓度低于130mmol/L。 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 ):血清钠浓度低于130mmol/L,血浆渗透压低于 280mmol/L,但体钠总量正常,患者有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故称水中毒。水肿(edema :是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一种常见病理过程。 心房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olypeptide ANP):由心房组织释 放,可增加回心血量、提高心房内压。其作用为抑制近曲小管重吸收钠,使尿钠与尿量增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球状带而抑制醛固酮分泌,减少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阴离子间隙(anion gap AG :是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量与未测定的阳离子量的差值。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 mixed acid-base disturbances ):是指同一病人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酸碱平衡紊乱同时存在。 肾小管性酸中毒(renal tubular acidosis RTA):是一种肾小管排酸或 重吸收碱性物质障碍而产生酸中毒的疾病,有RTA-I型和RTA-H型等多种类型。 缺氧( hypoxia ):凡因氧供应不足或用氧障碍,导致组织代谢、功能及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称为缺氧。 低张性缺氧( hypotonic hypoxia ):由吸入气氧分压过低、外呼吸功能障碍及静脉血分流入动脉等原因引起动脉血养分压降低,使动脉血氧含量减少的组织供氧不足,称为低张性缺氧。 等张性低氧血症( isotonic hypoxemia ):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使血氧容量降低而致动脉血氧含量减少,但动脉血氧分压正常,故称为等张性低氧血症。 肠源性紫绀( enterogenous cyanosis ):食用大量含硝酸盐的腌菜后,经肠道细菌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后者吸收后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如血中高铁血红蛋白含量增至20%—50%,患者出现头痛、无力、呼吸困难、心动过速、昏迷以及皮肤黏膜呈青紫色。 循环性缺氧( circulatory hypoxia ):由休克、心力衰竭、血管病变、栓塞等原因引起全身或局部循环障碍,组织血流减少导致组织供氧减少,称为循环性缺氧。其血氧变化特点是动- 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而其他血氧指标正常。 发热(Fever):是指在致热源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温上移超过正常值的0.5 C时,称为发热。 热惊厥(febrile convulsion ):发热时患者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系 统功能障碍,在小儿易出现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称为热惊厥。 内生致热源(en doge nous pyroge n EP):产EP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 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称为内生致热源。 应激(stress ):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称为应激。

病生名词解释

病生---名词解释 健康:健康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亚健康:机体在内外环境刺激下引起心理、生理发生异常变化但未达到明显病理性的程度。 疾病:疾病是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脑死亡:指全脑(包括大脑、间脑和脑干)功能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系统生物学:是在细胞、组织、器官和生物体整体水平多层次、多系统研究各个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用计算生物学方法整合各组学数据来定量描述和预测它们的生物功能、表型和行为的科学。 程序性死亡:泛指当受到内外环境刺激时,细胞遵循一定的遗传程序主动的“自杀” 过程。 细胞凋亡(apoptosis :是指在体内外因素诱导下,由基因严格调控而发生的自主性细胞有序死亡。其特征是细胞出现皱缩,胞膜出芽,形成凋亡小体,蛋白裂解,染色体凝聚,DNA 特征性裂解,并最终被相邻的吞噬细胞所吞噬。 细胞坏死(necrosis :指严重的损伤因素如缺氧、高热、强酸、强碱等引起的细胞死亡,主要变现为细胞和细胞器肿胀,随后破裂,细胞内容物溢出,弓I起炎症反应。 凋亡小体:细胞凋亡时,质膜和内质网迅速内陷、包裹,将细胞分隔成大小不等的不连续的泡状小体。 低渗性脱水(低血钠性细胞外液减少、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 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Osm/L。 高渗性脱水(高血钠性细胞外液减少、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 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 mmol/L,血浆渗透压>310mOsm/L。 等渗性脱水(正常血钠性细胞外液减少):水、钠按正常血浆浓度比例丢失引起的血 钠性体液容量减少,血钠维持在130-150mmol/L,渗透压浓度280-310mOsm/L。 脱水热:指机体严重脱水后,由于从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使机体散热受影响导致体温升高的现象。 脱水征:脱水征是指由于细胞外液明显减少时病人表现出的皮肤弹性下降、眼窝凹陷、婴儿卤门凹 陷等明显的脱水外貌。 水肿(edema):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病理过过程。脑水肿:脑组织液体含量增多引起脑容积和重量增加。 血管源性脑水肿:因脑内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含蛋白质的液体进入细胞间隙增多而引起的脑水肿。 细胞中毒性脑水肿:因缺血缺氧、中毒等引起脑细胞水肿而细胞外间隙反而缩小的脑水肿。 间质性脑水肿:因阻塞性脑室积水引起相应脑室周围白质的间质性水肿。 脑积水:由于颅脑疾病使脑脊液分泌过多或循环、吸收障碍而导致颅内脑脊液增加,脑室系统可扩大或蛛网膜下腔扩大的一种病症。 肾性水肿:因肾原发性疾病引起的全身性水肿。肾病性水肿:以大量蛋白尿所致低蛋白血症为原因。肾炎性水肿:以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为原因。 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常同时有机体总钾含量缺乏。高钾血症:血清钾浓

病生名词解释

病生名词解释 1.发病:是指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 常生命活动过程。 2.病因:是指能够引起某一疾病的特定因素,决定疾病特异性。 3.疾病发生条件:是指本身不能引起疾病,但是可以左右病因对机体的影响,直接作用 于机体或者促进或阻碍疾病的发生的各种体内外因素。 4.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目前以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作为 脑死亡的标准 5.dehydration:脱水,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液容量明显减少的状态。 6.低渗性脱水:是指失钠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 伴有细胞外液丢失。 7.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及高容量性低钠血症,特点是血钠下降,血清na+浓度 <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并伴有水钠潴留,体液量明显增多。 8.脱水热:指大量脱水时,尤其是小儿,由于从皮肤蒸发的水份减少,是散热受到影响, 从而导致体温升高,称之为脱水热。 9.脱水征:是指由于细胞外液明显减少时病人表现出皮肤弹性下降、眼窝凹陷、婴儿囟 门凹陷等明显的脱水外貌。 10.edema: 水肿,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集聚称为水肿。 11.pitting edema:凹陷性水肿,指皮下组织有过多的液体聚集时,皮肤肿胀、弹性差、 皱纹变浅,用手指按压时可能有凹陷,称为凹陷性水肿。也称为显性水肿(frank edema) 12.酸碱平衡紊乱:是指在多因素的作用下,引起酸碱负荷过度或调节机制障碍导致体液 酸碱度稳定性的破坏,这种稳定性的破坏称为酸碱平衡紊乱。 13.BB:缓冲碱,是指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负离子碱的总和。 14.BE:碱剩余base excess,指标准条件下,用酸或碱滴定全血标本至PH7.40时所需的 酸或碱的量,若用酸滴定,BE用正值表示,若用碱滴定则用负值表示。 15.AG:阴离子间隙,指血浆中为测定的阴离子与为测定的阳离子的差值。 16.metabolic acidosis:代谢性酸中毒,是指细胞外液H+增加和(或)HCO3-丢失而引起 的以血浆HCO3-减少,PH呈降低趋势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17.respiratory acidosis:呼吸性酸中毒,是指CO2排除障碍或者吸入过多引起的一血 浆H2CO3浓度升高、PH呈降低趋势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18.metabolic alkalosis:代谢性碱中毒,是指细胞外液碱增多或者H+丢失引起的以血浆 HCO3-增对,PH呈上升趋势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19.respiratory alkalosis: 呼吸性碱中毒,是指肺通气过度引起的血浆H2CO3浓度原 发性减少、PH呈升高趋势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20.餐后碱潮:是指进食时胃黏膜壁细胞分解H2CO3,H+与来自血浆的Cl-形成HCl,而 HCO3-则返回血液,造成血浆中的HCO3-一过性增高。

病生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疾病: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稳态发生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亚健康: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 脑死亡:全脑功能(大脑、间脑、脑干)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高渗性脱水:高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Osm/L 低渗性脱水:低血钠性细胞外液减少。失水少于失钠,血清钠<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Osm/L 水中毒:当给处在ADH分泌过多或肾排水功能低下的患者输入过多的水分时,引起水在体内潴留,并伴有包括低钠血症在内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水肿: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病理过程。 脱水热:脱水时,皮肤蒸发水分减少引起的机体散热受阻。 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5.5mmol/L 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3.5mmol/L 脑水肿:脑组织的液体含量增多,引起脑容积增大。 阴离子间隙(AG):血清中未测定的阴离子量减去未测定的阳离子量的差值。即AG=UA-UC,正常范围为12±2mmol/L,反映了血浆中固定酸根的含量。 代谢性酸中毒: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浆中HCO3-原发性减少。 代谢性碱中毒: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浆中HCO3-原发性增高。 呼吸性酸中毒:因通气障碍引起的血浆中PaCO2原发性增高(CO2潴留)。 呼吸性碱中毒:因通气过度引起的血浆中PaCO2原发性减少。 乏氧性缺氧:由于外呼吸(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所致的缺氧,属于低张性缺氧。 血液性缺氧:由于Hb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以致血氧含量低或Hb结合的氧不易释出所引起的组织缺氧。大多血氧含量减少,而血氧分压正常。 循环性缺氧:由于单位时间流经组织血流量减少,使组织供氧量减少引起的缺氧。 组织性缺氧: 由于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障碍所引起的缺氧。 氧中毒:由于长时间吸入氧分压过高的气体,而引起的细胞损害、器官功能障碍。 发热:在发热激活物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使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的0.5℃。过热:由于体温调节机构功能失调或调节障碍,使得机体不能将体温控制在与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而引起的非调节性体温升高。 发热激活物:能激活体内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进而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 内生致热原: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体内某些细胞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 热限:发热时体温上升的高度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现象。 应激: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性适应反应。 应激原:强度足够引起应激反应的任何刺激。 急性期蛋白(APP):急性炎症,感染,组织损伤时血浆中浓度迅速升高的蛋白质。 热休克蛋白(HSP):在热应激时新合成或合成增多的一组蛋白质。 应激性溃疡:在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休克、败血症、脑血管意外等应激状态下所出现的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急性损伤。 缺血-再灌注损伤:恢复血流灌注时,加重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现象。 钙超载:各种原因引起的细胞内钙含量异常增多并导致细胞结构损伤和功能代谢障碍。 细胞凋亡:在体内外因素诱导下,由基因严格调控而发生的自主性细胞有序死亡。 凋亡小体:凋亡时细胞胞膜皱缩内陷,分割包裹胞质,内含DNA物质及细胞器的泡状小体。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一种由不同原因引起的以全身性血管内凝血系统激活为特征的获得性综合征。先发生广泛性微血栓形成,继而因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消耗(或伴纤溶亢进),导致多部位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及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病生名词解释(整理)

acid-base disturbance (酸碱平衡紊乱):指各种病因导致体液内环境酸碱稳态破坏 actual bicarbonate / AB (实际碳酸氢盐):隔绝空气的血液标本,在实际PaCO2,实际体温和血氧饱和度条件下测得的血浆碳酸氢根浓度 acute phase protein (急性期反应蛋白):应激时由于应激原可使血浆中某些蛋白质浓度迅速↑,这种反应称为急性期反应,这些蛋白质称为~,属分泌型蛋白质 acute phase response (急性期反应):是指机体在细菌感染和组织损伤时所出现的一系列急性时相的反应 acute renal failure (急性肾衰):是各种原因在短时间内引起肾泌尿功能急剧障碍,以致机体内环境发生严重紊乱的综合征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由急性肺损伤(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引起的呼衰. AICD (激活诱导的c死亡):发生在c激活以后的T淋巴c死亡,可见于HIV感染的CD4+淋巴c,激活后不但不增殖,反而凋亡 allergy (变态反应):免疫系统对一些抗原刺激发生异常强烈的反应,抑制组织c损伤和生理功能障碍 anion gap/AG (阴离子间隙):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与未测定的阳离子的差值apoptoisis body (凋亡小体):凋亡c胞膜皱缩间隔,分隔包裹胞浆,形成泡状胶体,属特征性的形态学改变 apoptosis (c凋亡): 由体内外因素触发c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c死亡,又称为程序性c 死亡(PCD) apoptotive index (凋亡指数):发生凋亡的c核数/100个c核的百分比 AQP (水通道蛋白):是一组构成水通道与水通透有关的c膜转运蛋白,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界 autoimmune disease (自身免疫性疾病):有些个体能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并引起自身组织的损害 azotemia (氮质血症):指血中尿素、肌酐、尿酸等非蛋白氮含量显著↑ base excess / BE (碱剩余):指标准条件下用酸或碱滴定全血标本至PH7.40时所需要的酸或碱的量 basic pathological pricess (基本病理过程):指在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病理变化 brain death (脑死亡):指枕骨大孔以上的全脑死亡,它是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的标志 budding (出芽):c凋亡时,内质网不断扩张并与c融合,形成膜表面的芽状突起 buffer base / BB (缓冲碱):指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负离子的总和 calcium overload (钙超载):指再灌注时,再灌注区域c内钙离子大量积聚的现象 cardiac asthma (心性哮喘):指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发作时伴有哮鸣音 cardiogenic shock (心源性休克):由于急性心泵功能衰竭或严重心率紊乱而导致的休克,见于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心室纤颤等 CARS (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感染或创伤时机体产生可引起免疫功能↓和感染易感性↑的过于强烈的内源性抗炎反应 Caspases:cysteine-containing aspartate-specific protease英文的缩写形式,是一组对底物天冬氨酸部位有特异水解作用,其活性中心富含半胱氨酸的蛋白酶,即凋亡过程所必须的蛋白酶cause of disease (病因):能够引起某一疾病并决定该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cellular signal transduction (c信号转导):胞膜或胞内R接受胞外信号分子刺激,通过激活c

呼吸衰竭的概念临床表现及分类

呼吸衰竭的概念、分类及临床表现 一、呼吸衰竭的概念: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 (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缺氧)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二氧化碳潴留),进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在海平大气压下,于静息条件下呼吸室内空气,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情况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 <8kPa(60mmHg),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6.65kPa(50mmHg),即为呼吸衰竭(简称呼衰)。 二、分类: 1.按动脉血气分析分类 (1)Ⅰ型呼吸衰竭:又称缺氧性呼吸衰竭。无CO2潴留,或伴 CO2降低。血气分析特点:PaO2<60mmHg,PaCO2降低或正常,见于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分流)疾病。氧疗是其指征。 (2)Ⅱ型呼吸衰竭:又称高碳酸性呼吸衰竭,既有缺氧,又有 CO2潴留,血气分析特点为:PaO2<60mmHg,PaCO2>50mmH,系肺泡通 气不足所致。 2、按发病急缓分类 ⑴、急性呼吸衰竭:是指呼吸功能原来正常,由于多种突发致病因素 (如脑血管意外、药物中毒抑制呼吸中枢、呼吸肌麻痹、肺梗塞、ARDS 等)使通气或换气功能迅速出现严重障碍,在短时间内发展为呼吸衰竭。 因机体不能很快代偿,如不及时抢救,将危及病人生命。 ⑵、慢性呼吸衰竭:多见于慢性呼吸系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重 度肺结核等,其呼吸功能损害逐渐加重,虽有缺氧,或伴二氧化碳潴留,但通过机体代偿适应,仍能从事个人生活活动,称为代偿性慢性呼衰。 一旦并发呼吸道感染,或因其他原因增加呼吸生理负担(如气道痉挛等)所致代偿失调,出现严重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和酸中毒的临床表现,称为失代偿性慢性呼衰。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29518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基本病理过程fundamental pathological process】或称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休克,炎症,细胞增殖和凋亡障碍。【综合征syndrome】体内几个主要系统的某些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到晚期)可能出现的一些常见而共同的病理过程,临床上称其综合征。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躯体上、精神和社会交往上均处于完好状态。 【疾病disease】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脑死亡brain death】枕骨大孔以上(大脑两半球和脑干)脑 功能的全部、永久性停止。 【跨细胞液(第三间隙液)】胃肠道消化液、脑脊液、关节囊液等(胃肠道、颅腔、关节囊、胸膜腔、腹膜腔等中的特殊分泌液)。 【阴离子间隙AG】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与未测定的阳离子的差值。 【标准碳酸氢盐SB】在38℃,血红蛋白完全氧合的条件下,用PCO2为5.32kPa(40mmHg)的气体平衡后所测得的血浆HCO3浓度。【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低容量性高钠血症(hypovolemic hypernatremia)。特点是失水>失钠,血清[Na+] >150 mmol/L ,血浆渗透压>310 mmol/L,ECF和ICF均减少。 【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低容量性低钠血症(hypovolemic hyponatremia) 特点是:失钠>失水,血清[Na+] <130 mmol/L ,血浆渗透压< 280 mmol/L,伴有ECF减少。【等渗性脱水Isotonic dehydration】钠水呈比例丢失,血容量减少,但血清Na+浓度和血浆渗透压仍在正常范围。 【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高容量性低钠血(hypervolemic hyponatremia):过多的水分在体内潴留的病理过程,血钠下降,血清[Na+] < 130 mmol/L ,血浆渗透压< 280 mmol/L,体钠总量正常或增多。 【水肿edema】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 【低钾血症hypokalemia】血清[K+]<3.5 mmol/L 【高钾血症hyperkalemia】血清[K+] > 5.5mmol/L 【去极化阻滞hypopolarized blocking】静息电位等于或稍低于阈电位,使细胞兴奋性反而降低的现象。 【代谢性酸中毒Metabolic acidosis】ECF[H+]↑和(或)HCO3-丢失而引起的以血浆[HCO3-]原发性减少、PH呈降低趋势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 【呼吸性酸中毒Respiratory acidosis】CO2排出障碍或吸入过多引起的以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增高、pH呈降低趋势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 【代谢性碱中毒Metabolic alkalosis】ECF碱增多或H+丢失引起的以血浆[HCO3-] 原发性增加PH呈降低趋势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 【呼吸性碱中毒的代偿调节Compensation of respiratory alkalosis】是指肺通气过度引起的血浆碳酸浓度原发性减少、pH呈升高趋势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 【缺氧Hypoxia】因组织供氧不足或用氧障碍引起细胞发生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PO2】物理溶解于血液中的氧所产生的张力 【血氧容量Oxygen Capacity,CO2max】100ml血液中Hb被氧充分饱和时的最大携氧量。(结合氧) 【血氧含量Oxygen Content,CO2】体内100ml血液的实际携氧量。(溶解氧(0.3ml/dl)+结合氧) 【动静脉血氧含量差CaO2 -CvO2】动脉血氧含量- 静脉血氧含量,反映组织对氧的摄取和利用能力. 【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SO2】指Hb与氧结合的百分数=血氧含量-溶解的氧量\血氧容量′100% 【低张性缺氧Hypotonic hypoxia】各种原因引起的以PaO2↓为基本特征的缺氧。又称乏氧性缺氧(Hypoxic hypoxia) 【呼吸性缺氧repiratory hypoxia】肺换气功能障碍使经肺泡扩散到血液中的氧减少,PaO2和血氧含量不足,称为呼吸性缺氧?????课本P71???? 【发绀cyanosis】毛细血管中脱氧血红蛋白≥50g/l,使皮肤、粘膜呈青紫色. 【血液性缺氧Hemic Hypoxia】由于Hb数量↓或性质改变,以致血液携带氧的能力↓或Hb结合的氧不易释出而引起的缺氧。外呼吸功能正常,PaO2及血氧饱和度不变,又称等张性低氧血症isotonic hypoxemia。 【循环性缺氧Circulatory Hypoxia】因组织血流量减少引起的组织供氧不足,引起的缺氧. 【组织性缺氧Histogenous Hypoxia】组织细胞利用氧障碍所引起的缺氧. 【应激Stress】机体对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的非特异性全身性反应。或应激反应(stress response) 【应激原Stressor】(接上题32)这些刺激因素称为应激原 【兰斑】位于桥脑与中脑交界处后侧的核团,含约20,000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Hsp】应激反应时细胞新合成或合成增加的一类高度保守的蛋白质,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属非分泌型蛋白。 【急性期反应蛋白Acute phase protein, AP】应激时由于感染、炎症或组织损伤等原因使血浆中某些蛋白质浓度迅速升高,这些蛋白质被称为急性期反应蛋白,属于分泌型蛋白 【全身适应综合征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GAS】应激原持续作用于机体,产生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并最终导致内环境紊乱和疾病,称为全身适应综合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