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专题05 考前必做基础30题-2017年中考化学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原卷版)

专题05 考前必做基础30题-2017年中考化学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原卷版)

2017年中考冲刺之黄金30题系列

专题五:考前必做基础30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出的信息正确的是()

A.①②两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B.①③④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C.③④都属于阴离子D.③④表示的元素在同一族

2.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C60B.汞C.铁D.硫酸铜

3.下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单质的是()

A.B.C.D.

4.榴莲被誉为“果中之王”,切开榴莲时可闻到特殊香味,这说明()

A.分大在不断运动B.分子质量很小C.分子体积很小D.分子间有间隔

5.依据事实书写化学方程式.其中正确的是( )

A.成语:水滴石穿:CaCO3+CO2+H2O=Ca(HCO3)2 B.电解水时,两极均产生气泡:2H2O2H2↑+O2↑

C.军事上,照明弹发光的反应:4P+5O22P2O5

D.用石灰水刷墙,墙壁逐渐变白变硬:CO2+Ca(OH)2=CaCO3+H2O

6.物质甲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点燃条件下可以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甲、丙、丁都是氧化物B.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该反应是吸收热量的反应D.反应中甲和丁的质量比是7︰9

7.2016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确定的主题为“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下列做法与之相违背

..的是( )

A.作物秸杆就地焚烧B.公共场所严禁吸烟C.积极使用降解塑料D.工业废水达标排放8.科学实验中,药品和仪器的存放应符合一定的规范.下列物质存放在对应的容器中,符合规范的是()

A.碳酸钙固体B.过氧化氢溶液

C.氧气D.稀盐酸

9.生活中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B.用汽油洗涤衣物上的油污

C.图书、档案着火,用干粉灭火器扑灭D.用纯碱溶液除去热水壶中的水垢

10.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有错误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向氢氧化镁固体中加水,再滴加酚酞试液,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红棕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的气体

D.硫酸铜溶液与铁丝反应,银白色固体表面覆盖一层紫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1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作火箭的助燃剂B.氮气用作食品保护气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镁粉用于制烟花

12.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N2B.CO2C.H2D.O2

13.康康通过对蔗糖溶液的探究,得出对溶液的认识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蔗糖溶液的下层比上层甜B.溶质溶于水时,都没有明显的放热或吸热现象

C.温度不变时,饱和溶液的浓度不变D.溶质都是以分子的形式溶解在溶剂里

14.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CO2、O2、MnO2、H2O2中都含有氧气分子B.碱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C.只有金属和金属通过熔化后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才是合金

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可能是中和反应

16.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05),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从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关于青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青蒿素的一个分子中含有42个原子B.青蒿素属于无机物

C.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 D.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63.8%

17.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混合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丁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丙的质量C.甲一定是化合物,乙一定是单质D.该反应可能是分解反应

18.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战斗中,常用浓度0.04%-0.5%的过氧乙酸溶液做各种预防消毒的消毒液,其化学式为:CH3COOOH,在配置过氧乙酸溶液的过程中,若量取水时仰视。(其他过程均正确),则结果所得溶液浓度:()

A.偏大B.偏小C.无影响D.无法确定

19、将适量的铜粉和镁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物质和无色滤

液,则关于滤出的固体和无色滤液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镁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和镁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镁,一定没有硝酸铜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一定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20.用括号内物质一次性鉴别下列各组物质,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HCl、Na2CO3、NH4Cl 三种溶液(石灰水)B.CuO、Fe、C 三种固体(稀硫酸)

C.O2、CO2、空气三种气体(燃着的木条)D.HCl、NaOH、Na2CO3 三种溶液(酚酞试液) 21.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分离和除杂所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2.自来水生产中通常使用少量的氯气进行消毒,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之一是盐酸,市场上有些不法份子为牟取暴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出售,为辨别真伪,可用来鉴别的( )

A.酚酞B.BaCl2 C.NaOH D.AgNO3

23.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A.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B.用酚酞试液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C.用熟石灰鉴别硫酸铵和尿素D.用灼烧的方法鉴别棉布和丝绸

24.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两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的溶解度

C.t2℃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乙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若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25.下列物质中分别与AgNO3、K2CO3、CuSO4三种溶液混合,均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 ) A.盐酸B.Ca(NO3)2 C.NaOH D.BaCl2

二、非选择题

26.现有盐酸、水、氮气、浓硫酸、氢氧化钙、硝酸铵、甲烷、生石灰等八种物质,用相应物质的化学式填空:

(1)非金属气体单质;(2)具有挥发性的酸;

(3)可改良酸性土壤的碱;(4)可作化肥的盐。

27.下面图画记录了中国消防博物馆。

(一)古代厅。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相比,人类用火、防火的历史则更为久远。依据灭火原理,徽派防火墙(又叫马头墙,能阻止火灾蔓延)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

(二)近现代厅。明国时期,化学灭火剂由外埠引入使用,消防工业兴起并逐步兴盛。

(1)气体灭火剂—七氟丙烷化学式为CF3CFHCF3,所含元素种类有种。

(2)固体灭火剂—BC干粉灭火剂,它的主要原料是NaHCO3,灭火过程中生成的CO2能起到灭火作用,这是由于CO2具有的性质。

(三)防火防灾体验馆。通过场景模拟,使我们了解并掌握基础的消防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置技能。

(1)常见的防火安全标志中,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2)火灾时,穿过浓烟的正确做法是____________。

(四)防火灭火大讲堂。

(1)物质X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工业上用三氧化二锑(Sb2O3)生产X的化学方程式为:

Sb2O3+2H2O2X+2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固体Al(OH)3高温分解生成固体Al2O3和H2O,请依据反应原理分析选择Al(OH)3作为阻燃剂的原因是___________。依据化学式Al(OH)3计算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计算式为。28.实验室有一瓶长期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兴趣小组同学欲对该固体变质情况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变质情况如何?

【查阅资料】①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容易变质但不会转化为NaHCO3;②CaCl2溶液呈中性

③盐酸加入到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

【提出猜想】猜想Ⅰ:固体未变质猜想Ⅱ:___________

猜想Ⅲ:固体部分变质

【原因分析】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进行实验】

小聪同学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用足量水溶解,再向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由此他得出猜想Ⅰ正确,但其他同学很快予以否定,否定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小玲同学也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用足量水溶解,再向溶液中滴加几滴稀盐酸,未发现有气泡产生。据此现象小玲认为NaOH未变质。你认为该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_____

请说明理由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进一步得出结论,该兴趣小组同学结合所给资料分工合作,集思广益,设计了下列实验进行验证。请将下表补充完整。

【反思评价】 (1)在实验步骤①中为什么要加入过量的CaCl 2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玲同学认为在实验步骤①中可以用Ca(OH)2 溶液代替CaCl 2证明这一瓶中是否含有NaOH ,你认为

呢?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小明在课外阅读中得知:氢氧化钠受热会分解生成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CuO

+H 2O ,于是用CuSO 4溶液与NaOH 溶液反应制取氢氧化铜,然后对氢氧化铜进行加热,并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用一氧化碳还原氢氧化铜完全分解得到的氧化铜。

(1)制取氢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 处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 处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小明

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时,硬质玻璃管内发生了爆炸,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该同学对A 处残留的红色固体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由于给氧化铜加热温度不够或通入一氧化碳不足,可能生成中间产物氧化亚铜(化学式

Cu 2O )。

②氧化亚铜是一种红色固体,难溶于水,可与稀硫酸发生如下反应:Cu 2O+H 2SO 4==CuSO 4+Cu+H 2

O 【提出猜想】红色固体是:I____________________;ⅡCu 2O ; ⅢCu 和Cu 2O 的混合物

【进行实验】

(4)经测定1.6gA处残留固体与9.8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试计算该残留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

30.如图是小忻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铁架台等仪器忽略)制备CO2和验证CO2能与NaOH反应.

(1)装置B的作用是__.

(2)请补充画出装置C中a、b导气管.

(3)小易同学分析实验后,发现此装置有明显不足,至少添加一个洗气瓶F,你认为应该在__(填装置编号)之间加入装有__(填试剂编号)的洗气瓶F.

a.浓NaOH溶液b.澄清石灰水c.饱和NaHCO3溶液d.饱和Na2CO3溶液

(4)打开止水夹K1,检查气密性.加入药品开始实验.当观察到装置E中的现象是__.可确定装置C收集满CO2.

(5)当装置C中收集满CO2时,关闭止水夹K1,打开止水夹K2,把注射器D中5mL.浓NaOH溶液压入装置C中,化学方程式为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

(6)小平同学认为证明CO2与NaOH反应.还应把注射器NaOH溶液换成__,再做一次实验,其目的是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