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外交政策及特点

中国外交政策及特点

中国外交政策及特点
中国外交政策及特点

中国外交政策

中国外交政策指的是我国在处理同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

的一切国家的各方面关系如政治经济文化外交边界关系中,一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以及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其他政策措施处理办法,在我国外交政策的指导下我国已经同许多国家建立和发展了友好合作关系。

内容

我国一向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的基本立场;

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的基本目标。

发展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先是周恩来总理于1953年12月底在会见来访的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1955年,于万隆会议,中国同印度、缅甸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五项原则内容是: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957年,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坚决主张一切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恩来总理出访亚洲、非洲和欧洲14个国家时,提出了中国经济援助的八项原则,把五项原则扩展到经济领域。1974年,邓小平同志在联大特别会议上再次强调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都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1988年,邓小平同志又率先明确提出以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2000年7月6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访问土库曼斯坦期间,就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阐述了中国一贯坚持的四项原则。

原则

一、维护和平、反对武力。二、相互尊重、主权平等。三、自主选择、求同存异。四、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促进和平。

中国将继续推动世界多极化,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积极倡导多边主义和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主要内容的新安全观,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中国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维护与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进一步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努力寻求和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妥善处理分歧。积极参与多边外交,维护和加强联合国及安理会的权威和主导作用,努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同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目标

中国政府和人民愿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成果

在当前国际形势中,和平、发展、合作仍是主流,中国和平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2005年,中国外交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利用机遇、应对挑战,进一步塑造了为世界和平、发展、合作而不懈努力的国际形象,展现了坦诚、负责、务实、灵活、开放的外交风格和坚持原则、仗义执言的社会主义国家风范。从中国和世界和平发展的利益出发,中国外交全面运筹同周边国家关系、同大国关系、同发展中国家关系及多边外交,增强外交软实力,取得一系列新的成果。

营造周边地缘依托。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双边关系全面发展,区域和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和地区安全机制(如10+1 、10 +3、上合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以及湄公河合作、东盟地区论坛等)顺利启动并卓有成效;坚持不懈地推动六方会谈,使朝核问题上取得重要的阶段性进展。巧妙运筹,使台海局势朝着有利于遏独、制独的方向发展。同菲律宾、越南在落实南海“共同开发”方面取得突破。同南亚各国的关系进一步加强,中国将成为南亚区域合作组织观察员。

构建大国关系稳定框架。中国同俄罗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两国成功举行首次联合军演,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同印度签署了关于解决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建立了面向和平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合作全面发展。同欧盟就加强战略合作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中欧领导人成功举行第八次会晤,启动中欧战略对话,中国与欧盟在经贸、科技、文教、司法等各领域交流与合作稳步前进。今年中美领导人频繁会晤,战略对话形成机制,两国关系中的消极面受到制约,中美关系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势头。在中日关系上,坚持原则,对小泉和日本右倾势力在历史等两国关系重大问题上的顽固立场进行了坚决斗争。

地位

突出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基础地位。中国继续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双边合作,不断丰富同发展中国家合作的形式和内容,构筑

长期稳定、平等互利、全面合作新型伙伴关系。中国对发展中国家援助增加,经贸合作发展较快。积极深化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问题上的协调与合作,推进“中阿合作论坛”建设和“中非合作论坛”后续行动,提升同拉美区域组织的关系。

积极参与国际体系,多边外交活跃。中国支持联合国发挥其应有作用和影响,维护联合国安理会的权威,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坚持原则,起了重要作用。根据联合国宪章精神,积极参与联合国在维和、军控、反恐、发展、人权司法、环境等问题上的合作以及联合国各专门机构的活动。重视其他国际多边体制,推动国际军控和裁军,支持包括防扩散机制的建设的多边军控进程。在反恐、防扩散、人道主义援助、环境与气候、禽流感、跨国犯罪等方面支持多边务实合作。

坚定不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国家与公民的利益。在台湾问题上,围绕《反分裂国家法》全方位做国际社会工作,阐明我维护祖国统一的原则立场。与格林纳达、塞内加尔实现复交,连续第十三次打掉台当局“参与”联合国提案,再次挫败台“参与”世界卫生大会的图谋。大力推进经济外交,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的能源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与中东、拉美、非洲等地区的能源、资源合作稳步推进,积极推动各种双边、区域和多边经济合作,为扩大开放和企业“走出去”服务。积极维护我公民和企业海外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各类领事保护案件。

软实力

加强外交软实力。中国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理念,如: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求发展的观点;关于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观点;关于包容互补、尊重文明多样性的观点、关于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为重要手段来保证国际安全的观点,关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展广泛国际经济互利合作的观点。最近中国在总结上述理念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口号。中国把这些理念体现在外交政策、外交实践和对外宣传中,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国际声望和国际地位、加强了对外影响力。

浅谈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

摘要: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外交政策,中国的外交主要是寻求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构建和谐世界;这是中国外交政策最大的特点。中国坚持“外交为民”的外交指导思想,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一个显著特点。在国际事务的处理问题上,我国力争掌握主动权,才能让中国的外交更加主动,更加灵活,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党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强化其执政能力,这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又一个特点。于此之外,中国还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这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一个基本立足点。

关键词:中国外交;特点;和平发展;第三世界;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外交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多傲人的成绩。在国际社会交往中,逐渐成熟起来。认真总结对外关系中经验,掌握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灵活的处理国际问题,不断地在学习中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力度,使中国的外交政策孕育出新的特点。中国外交政策在思想上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一、坚持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构建和谐世界

在经济发展飞速的今天,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不仅只是希望和平共处,同时,中国力求在和平的基础上,发展本国经济,缓和国家间的关系。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如果处理不好与他国的关系,那么,他的这种经济上的发达也只是短暂的,不长久的。况且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更要处理好与他国的关系。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不仅是中国外交政策的指导思想,也是对世界和平的庄严承诺。它明确了中国自身发展与他国是一个和谐共处的关系。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创出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在这几十年的和平期间,中国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不难看出,只有和谐的社会,才能促使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一个和谐的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要利用好和平的大好时机,努力发展壮大。在国力增强的同时,维护世界和平。中国永远坚持和平共处的原则。

中国是一个饱受战争创伤的国家,所以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一条在世界和平中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平的道路。是一条坚持广泛合作和勇于参与国际竞争的道路。中国在坚持这条道路的同时,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同他国保持友好的合作关系,实现共同繁荣。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和谐共处,是中国外交所主张的重要内容,他是和平共处的又一升华。和平共处,只是简单的保持和平,而和谐共处是在保持和平的基础上,促进国家间的融洽、合作和互利共赢。中国始终致力于国际和平事业的推进和发展。对世界的和平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并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使国际秩序公正合理,国与国友好往来。

二、“外交为民”的中国外交政策指导思想

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中国外交政策坚持“执政为民,外交为民”的理念,其主要是为了维护我国的主权不受他国侵犯、领土完整和国家尊严得到保障。采用灵活有效的外交思路。

一直以来,大家都误认为“外交为民”是外交部为了处理国家大事的活动,与人民群众无太大的关系。但是,许多事实已经证明这不仅是处理国家大事的活动,跟我们老百姓也是息息相关的。自2003年开始,中国外交部实施对外“开放日”,普通老百姓可以到外交部大厦里面去参观。之后,外交部公开了一批失去保密价值的外交档案,人们可以自由翻阅。外交部长在网上和网民互动,解答网民们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所有的这些,都体现了我国“外交为民”的主要点正从单纯的处理国家政府间事务向维护老百姓的利益上转变。

“外交为民”,顾名思义,就是外交是为人民服务的。其主要包含两个意思。第一个就是外交为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第二个就是人民是外交的基石。在维持世界和谐稳定的同时,维护中国公民的合法权益。

近些年来,中国外交逐渐从“外交为国”向“外交为民”转变。在“执政为民”理念的积极影响下,中国外交在实践中,不断成熟。我国加强了对驻外使领馆领事保护的工作量,加强对海外中国公民的保护。我国公民在海外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尽一切可能的通过合理合法途径,保护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任何侵犯。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国应对国际局势,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得到了巩固和体现。

三、掌握外交主动权,灵活应对外交事务

中国在处理国家间的事务上,尤其是在处理邻国的事务上,为维护亚洲的和平建设发展,发挥了他积极的作用。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除了继续双边关系外,还加强地区合作,积极妥善处理领土问题,海洋争端等。中国同东盟之间建立起了“10+3”合作机制等,说明了我国与邻国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中国是亚洲区域合作的支持者和积极参与者。中国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中强调贸易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齐步。主张平等自愿、互相尊重、灵活应对的原则。在亚太合作机制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区域合作中,中国坚持平等互利、协商一致、循序渐进的原则。

以实际行动推动与亚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并努力开创新的合作方式。中国外交政策的立足点是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作为一个大国,中国不仅仅是要负起责任,还要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促进地区区域经济的合作与发展,充分做好带头作用。也表明了新一代国家领导人对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的高度重视,努力把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同临国的外交,在外交整体布局中的作用和重要地位。处理好与邻国的外交关系,也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在与联合国的频繁互动过程中,中国重视发挥联合国在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作用,维护着联合国安理会的权威。积极参与联合国关于维和、环境、人权、反恐、发展等问题的活动。长久下来,这让中国的外交官在面临外交问题,处理外交事务时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表现得更加的自信。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

尤其是在处理中国事务上,一直坚持领土完整,国家主权不受任何人侵犯的原则。乍看死板,当然这也是必须检出的,其实这一问题上,我个人觉中国是灵活的。合理的利用国际法规,维护我国神圣的权益。灵活的处理相关主权问题。在收复香港和澳门的事件上,就是很好的例子,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维护了国家的领土完整,为国家实现统一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同时也维护了一个国家该有的尊严。

四、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当今世界格局虽然相对稳定,在这样的稳定时期,中国更需要发展壮大自己,而发展壮大,不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是为了更好的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在不少发达国家看来,第三世界国家,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其能发挥的作用不大。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有史以来,并非每一个发达国家都是自建立就发达的,都是从弱小走向强大的。我们不能忽视每一个国家的力量,第三世界国家更是如此。我们要团结第三世界,与他们紧密合作,带领他们走向富强的同时,促进自身的发展,为和谐世界添砖加瓦。

中国也是从第三世界国家行列中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中国饱受列强国的欺辱与侵略,深知第三世界国家的艰难困苦以及他们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中国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不仅是为了自身发展,其也是为了带动第三世界的发展。一个国家强大不是强大,一个国家的富裕也不是富裕,只有全世界人民都衣食无

忧,过上幸福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中国加强同第三世界团结与合作的目的。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五大特点

2014年12月17日 09:56:2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陈须隆

中共十八大后,中国提出并强化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核心内容是中国要在国际上更好地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并体现中国特色。2014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正式确立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指导地位。2014年的外交实践则生动有力地诠释了这一重大理念。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主张合作共赢,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在外交实践上,中国积极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通过广泛开展经贸技术互利合作,形成深度交融的互利合作网络。2014年,中国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纽带,以互联互通为抓手,将自身发展战略与区域合作对接,将“中国梦”与“亚洲梦”、“欧洲梦”连通,打造合作共赢大格局。同时,中国在务实合作上拿出大手笔,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始

起步,丝路基金已经设立,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一带一路”建设已获得沿线50多个国家响应参与,步入务实合作阶段。

为践行合作共赢理念,中国致力于搭建新合作框架,打造合作关系升级版。其中包括,以“2+7”新框架打造中国—东盟合作升级版,以“461”框架打造中非合作升级版,以“1+2+3”合作格局深化中阿共建“一带一路”天然合作伙伴关系,以“1+3+6”合作新框架构建中拉关系五位一体新格局,并搭建中国同南亚未来合作总体框架。同时,倡导共同、综合、合作与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推动金砖国家等形成一体化大市场、多层次大流通、陆海空大联通、各国人民大交流。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主张结伴而不结盟,在坚持不结盟原则的前提下广交朋友。中国积极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已同世界上67个国家、5个地区组织建立了72对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其中包括:通过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构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推动金砖国家形成更紧密、更全面、更牢固的伙伴关系;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主张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持不干涉内政而又积极介入国际事务。中国积极参与解决伊朗核、朝鲜半岛、乌克兰、巴以冲突、南苏丹国内冲突、反恐、埃博拉疫情等

一系列重大热点问题,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劝和促谈,为维护国际地区的和平稳定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大国作用。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联合国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迄今累计派出军队2万多人次。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主张坚决捍卫国家核心利益,坚持和平解决争端。中国坚决反对日本背信弃义、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行为;坚决反对日本歪曲历史和破坏战后国际秩序的图谋。处理南海问题,中方赞成并倡导“双轨思路”,即有关争议由直接当事国通过友好协商谈判寻求和平解决,而南海的和平与稳定则由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维护。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主张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力争摆脱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走向冲突对抗的老路。一年来,中美不断推进各领域协调和合作,两国关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中美首脑会晤取得成功,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注入新动力。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美方愿同中方扩大合作,加深利益融合,通过坦诚和建设性对话解决差异和分歧,共同建设美中新型大国关系。

(作者: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1、中国外交发展的特征

(1)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美国等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封锁,采取一边倒的措施。新中国建立之初,急需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从而打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包围和封锁,而且也得到了苏联对中国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大力支持。

(2)在发展外交关系的同时,还在积极思考和制定合理的外交策略和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反映了成立之初新中国外交的不断成熟。

(3)中国积极发展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关系,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和帮助,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就是得到了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4)在外交关系上,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策略。如在二十世纪七十年,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势,希望同中国建立正常的关系,对抗苏联,中国从当时的实际出发,从中国自身的发展出发,进行了积极回应。

2、新中国初期外交的特点

第一是革命性,即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有密切联系。新中国成立初期,

在独立自主的立场上确定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按提出的顺序依次是:“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对帝国主义“不承认”和站在苏联阵营一边的“一边倒”等等。从产生的指导思想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看,这几项原则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这里所谓的“革命性”是指它们是在中国革命运动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有密切的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一边倒”最具有代表性。

第二是“内向性”,即其外交决策往往受到国内政治的制约和影响。

第三是过渡性,即其形成是从革命型外交向国家型外交过渡的过程,它包括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的历史角色的转变。这些特征在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中存在了相当长时间。3、新中国外交的几个特点

(1)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我国外交的最基本特点;

(2)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与团结,始终是我国外交政策的立足点;

(3)我国的外交经历了由重意识形态的革命型外交到重国家利益的国家型外交的转变;

(4)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原则是我国外交的又一重要基石。

新中国外交的阶段以及外交特点

3.掌握新中国外交的阶段以及外交特点 一、新中国成立到五十年代末期 我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条方针。 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是区别于旧中国外交的最主要特征,它提出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 第二、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 二、五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末 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的战略思想。他指出:“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我们的战略是依靠第一中间地带,争取第二中间地带,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三、从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期 毛泽东主席针对当时的国际形势,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 第一、我国抓住美国不断发出改善关系的信息,调整对美政策。第二、着重反对苏联霸权主义,力求通过谈判消除苏联严重威胁。第三、我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在其中积极维护正义事业。 四、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末 邓小平外交思想是新时期我国外交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二)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逐步改善和发展同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关系。 五、九十年代 (1)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2)不结盟政策(是独立自主原则的具体表现) (3)重视和第三世界发展关系 (4)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5)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结合当前国际局势,阐述新时代中国外交政策

浅析新时代外交政策 摘要:2013年以及过去的2012年国际经济、政治、安全形势错综复杂,伊拉克战争告一段落世界多极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经济在缓慢和不平衡中复苏,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国际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朝鲜半岛安全不容乐观、中东战火纷飞、伊朗核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非洲大面积军事冲突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领土纷争愈演愈烈。2013已经走过大半,我们要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世界持久和平、共同发展! 关键词:新外交中国周边安全局势外交政策 一、中国新外交的提出 2004年,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2005年,中国在亚非峰会首次提出“和谐世界”理念,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胡锦涛主席首次在代表世界最高权威的讲坛上,以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名义,提出构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思想。随后,这一理论不断在APEC、二十国财长会议上频频被提起。 我们看到从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再到倡导世界各国携手共建“和谐世界”,中国不断完善着对自身、世界以及对外关系的认识,将“和谐”从中国内政延伸到外交。作为2005年中国外交的最大亮点,可以说,“和谐世界”已渐渐成为中国外交理论的主轴。 “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关系,反映的正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核心是“和谐”,其本质是相同的,只是具体所指的目标不同。建设“和谐世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外部条件。中国政府明确阐述了“和谐社会”及“和谐世界”的内涵:中国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中国倡导的和谐世界则是“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 “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思想体现了中国内外政策的高度统一。“和谐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doc

&5、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1、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 D、第六届联大特别会议 2、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求同存异”原则的背景主要是: A、亚非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B、亚非国家间宗教信仰不同 C、一些亚非国家存在着严重的边界冲突 D、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和分歧 3、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次双边谈判中: A、中印谈判 B、中缅谈判 C、中苏谈判 D、中美谈判 4、新中国成立之初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根本目的是: A、打压蒋介石集团的生存空间 B、争取苏联的支持 C、废除旧中国屈辱的外交 D、联合世界上的贫穷国家 5、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就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有: A、苏联一个 B、17个 C、25个 D、29个 6、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的独立自主外交方针政策的基本方针包括:①“另起炉灶”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③“一边倒”④“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7、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苏联 D、法国 8、1950年初,《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最深远意义在于: A、加强了中苏两国的友谊 B、巩固了中苏两国的团结 C、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9、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取得的巨大外交成就主要表现在: A、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合作 B、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 D、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10、建国初期,中国政府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其根本目的是: A、和美国展开对抗 B、保障革命成果和恢复国内经济 C、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D、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11、2005是下列哪次会议召开50周年: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日内瓦会议 D、万隆会议 12、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刚提出时的具体内容是指:①互相尊重领土主权②互不侵犯③互不干涉内政④平等互惠⑤和平共处⑥求同存异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⑥ D、①③④⑤⑥ 13、下列事件发生在1955年的是: A、中国已同7个国家建交 B、亚非国际会议召开 C、日内瓦会议召开 D、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 14、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主要是为了:①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外交关系②挫败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③加强亚非各国的联系④消除与各

最新整理高一政治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docx

最新整理高一政治教案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4.9.3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学习目标定位 框题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标 识记 理解 分析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1)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性 (2)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 (1)我国外交政策的原则立场 (2)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1)收集和分析当前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材料,阐述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必要性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 (2)根据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结合我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说明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社会主义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的重要性 (1)结合我国外交活动,分析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综合认识、分析和评价重大国际事件和我国对

外重大活动 正确认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和我国的对外活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社会主义国家观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课前预习填空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外交政策是指。 (2)我国的和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它包括、、、 、。 2.谱写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1)中国的外交发展历程:新中国建立之际,提出了三条外交原则:、、;50年代,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外交活动进入了的时期。 (2)中国是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课堂学习重点 1.全面把握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我国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既消除了我国屈从于外国侵略、奴役的社会根源,也消除了对外侵略的社会根源,这就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亟需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因而,我国要坚定不移地维

中国外交政策及特点

中国外交政策 中国外交政策指的是我国在处理同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一切国家的各方面关系如政治经济文化外交边界关系中,一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以及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其他政策措施处理办法,在我国外交政策的指导下

1957年,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坚决主张一切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恩来总理出访亚洲、非洲和欧洲14个国家时,提出了中国经济援助的八项原则,把五项原则扩展到经济领域。1974年,邓小平同志在联大特别会议上再次强调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都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1988年,邓小平同志又率先明确提出以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2000年7月6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访问土库曼斯坦期间,就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阐述了中国一贯坚持的四项原则。 原则 一、维护和平、反对武力。二、相互尊重、主权平等。三、自主选择、求同存异。四、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促进和平。 中国将继续推动世界多极化,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积极倡导多边主义和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主要内容的新安全观,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中国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维护与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进一步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努力寻求和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妥善处理分歧。积极参与多边外交,维护和加强联合国及安理会的权威和主导作用,努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同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目标 中国政府和人民愿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成果 在当前国际形势中,和平、发展、合作仍是主流,中国和平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2005年,中国外交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利用机遇、应对挑战,进一步塑造了为世界和平、发展、合作而不懈努力的国际形象,展现了坦诚、负责、务实、灵活、开放的外交风格和坚持原则、仗义执言的社会主义国家风范。从中国和世界和平发展的利益出发,中国外交全面运筹同周边国家关系、同大国关系、同发展中国家关系及多边外交,增强外交软实力,取得一系列新的成果。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外交政策:总体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每个阶段有所调整。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50年代中期 面临环境:美国的孤立敌视政策 外交目标:争取国际社会的承认 外交政策:外交三大决策,“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重点是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该阶段成果: 1、基本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巩固了新生的政权; 2、与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南斯拉夫除外,受苏南关系的影响)与一 些民族主义和北欧的国家建交; 3、赢得了朝鲜战争的胜利,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显示了新中国的地位和作用; 4、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赞誉。 第二阶段:50年代中期——60年代末 面临环境:世界动荡、分化、改组;中苏出现分歧并扩大;国内全面开始建设社会主义 外交目的:推进世界革命 外交政策:放弃“一边倒”的政策,提出依靠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重点是发展与广大的亚非拉国家的关系 该阶段成果; 1、与包括法国在内的20多个国家建交 2、由于中国的睦邻友好政策,用大约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了与接壤国家的 陆上边界问题和华侨的双重国籍问题。 3、中法(1964年建交)建交使该时期的重要成果。 该时期外交特点: 1、夸大了广大亚非拉国家的力量对世界的形势估计过于乐观,并带有强烈的意

识形态色彩(而不是以国家利益为外交政策的依据) 2、该时期的外交树敌过多,具有四面出击的特点,但是总体来说,中国外交还 是不断前进的。 第三阶段:60年代末——70年代末 面临环境:中苏严重对峙,中美关系开始缓和 外交目标:缓解苏联的威胁,改善所处的国际环境 外交政策:“一条线”“一大片”的联美反苏政策。一条线,即按照大致的纬度画一条线连接从美国到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和欧洲的战略线。一大片即并团结该战略线以外的国家,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 该阶段成果: 1、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改善; 2.70年代中国同70多个国家建交基本完成了与西方国家的建交过程形成第三次建交高潮,至1979年底已与120个国家建交,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第四阶段:80年代——90年代 面临环境:国家局势缓和,中国开始启动改革开放; 外交目标: 为国内的经济建设创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外交政策: 1、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同时又赋予了新的内涵; 2、科学判断战争与和平的形势(提出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 3、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政策; 3、确立了对外开放为长期的基本国策; 4、以“一国两制”来促进国家统一; 第五阶段:21世纪以来 面临环境:国际多极化、民主化趋势加强 外交目标:中国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积极谋求建立新型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提出“和谐世界”的理念。 综述 外交政策必须服从国家总的形势和国家利益的需要,服从于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故国家利益的需要是其唯一的依据,而不是以意识形态和政治色彩的为依据。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政策浅析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政策浅析 ——解析当前国际形势,把握国家对外政策关键 网络工程0912班 2009811057 摘要:以对当前国际形势发展趋势以及特点的分析为切入点,体会当前国际形势的纷繁复杂,主要从世界经济复苏与风险、世界局部性战争、美霸权主义以及防恐新形势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把握时代的脉搏,看清国际形势。当面对国际形势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的时候,我国将以更主动的姿态展开全方位外交,积极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维护了总体有利的外部环境。主要从开展峰会外交、稳定和发展同主要大国的关系、深化同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以及积极参与解决热点和全球性问题展开外交。 关键词:国际形势经济复苏防恐新形势外交政策 随着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的前途命运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国际各种力量的此消彼长,中国既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复杂激烈的国际竞争。因此,全面理性认识和把握当前国际形势特点和趋势,对于制定正确的对外战略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发展趋势及特点分析: (一)、世界经济在调整中缓慢复苏,仍面临诸多不确定风险 首先,在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经济复苏的不同步、不均衡特征越发突出,全球复苏进程相对缓慢。美、欧、日等主要发达经济国家复苏乏力,亚洲、拉美和非洲经济增长较快,发展中国家发挥着全球经济增长引擎作用。发达国家大规模刺激计划效用衰减,结构性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受自身发展水平制约,不同程度地面临通胀压力,短期内难以填补全球需求缺口。 各主要经济体加紧反思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和管理模式,围绕新的发展制高点的竞争不断加剧。美国政府将经济繁荣列为国家力量源泉,继推出“出口翻番”、“再工业化”和新能源发展战略后,又宣布基础建设投资计划,力图通过强化实体经济和出口能力重塑美全球竞争优势。欧盟提出转向知识创新经济,实现经济健康和绿色发展,增强欧盟经济包容性和社会向心力。日本公布“新增长战略”,将转向利用国内要素和扩大对外开放并举的需求引导型增长。同时,很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仍面临自然灾害、流行疾病、能源资源、粮食和水资源短缺等发展瓶颈,可持续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二)、世界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 突尼斯总统本?阿里14日晚突然离境,携家人于15日飞抵沙特阿拉伯。首都突尼斯市14日晚至15日晨发生暴力事件,军队进入市区,维持秩序。本?阿里1987年接任突尼斯总统,于1989年4月正式当选。此后,他四次连选连任突尼斯总统,执政至今。这起戏剧性事件的导火索,是突尼斯城管“粗暴执法”,逼一名小贩自焚身亡,引发全国骚乱。,其多米诺骨牌效应更是波及到了北非、中东地区的多个国家,引发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从本次风波事件来看,北非、中东国家将进入内部纷争加剧的多事之秋,目前整个动荡局势还在延续,尤其是利比亚还在采取武力镇压,从而爆发了内战,国际

我国对外政策的 宗旨

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国家间在加强合作的同时,也在加强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面对这一形势,我国应采取什么样的对外政策,迎接挑战?下面就学习这方面的问题。 一、中国外交的累累硕果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4—105页内容或看老师PPT 上面的内容图片(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71年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我国更加广泛地参与国际事务,对外关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1997年和1999年我国政府分别恢复了对香港和澳门行使主权。祖国的统一大业取得了新进展。3、我国同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经贸、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4、截止2007年,我国已同世界上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思考其中的探究性问题(新中国外交取得的如此大的成就的原因?)。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由于我们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取得累累硕果,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献。 二、学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1)外交政策含义:外交政策是指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外交政策是国家对外职能的体现,是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在对外关系中的反映,是国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外交活动的形式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一个国家的外交活动有哪些表现形式?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访问、谈判、交涉、缔结条约、发出外交文件、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等。 (3)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含义:不允许别国侵犯我国的国家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我国也不侵犯别国的国家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 向同学举出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的事例。建国初期的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上世纪90年代末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 钓鱼岛事件,反对他国利用人权问题干涉我国内政。 2、学习我国外交政策的依据和我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6页内容,是同学们先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依据,和我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学生活动:仔细阅读教材并思考。 接下来我们共同学习相关知识。

如何看待中国的外交政策

如何看待中国的外交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周边外交历来在其整个外交战略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中国的国家安全、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乃至国际地位的改善都需要一个和平的、发展的、稳定的周边环境,这是中国历届政府力图实现的基本外交目标。大体来讲,中国的周边外交政策受到国际格局变迁、中国对外战略调整以及周边环境变化的影响与制约,这同时也和中国决策者的主观认识和世界战略思想发展变化有关。 一、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原则。 2、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中国愿意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重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 5、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经贸文化交流。中国在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开始切实履行WTO体制,促进世界的繁荣与进步发挥积极作用。 6、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中国是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积极参与政治解决地区热点问题。中国派出了维和人员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中国积极致力于推进国际军控、裁军与防扩散事业。 二、中国对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应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 三、中国对南南合作的立场 发展中国家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产品众多、市场潜力大、发展模式各具特色,整体经济实力不断提高,互利互惠,相互支持,相互借鉴,共同发展的可能性和机会很大。但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不尽相同,普遍存在底子薄、发展资金不足等问题,为南南合作的进一步扩展带来了一些实际困难。 广大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团结,在国际事务中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应积极参与国际经济领域内“游戏规则”的制订,促进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体制的改革,争取平等发展的权利;应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对外经贸、科技、文化合作,以加快自身的发展,提高在南

中国外交政策

中国外交政策 中国在处理同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一切国家的关系中,一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在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许多国家建立和发展了友好合作关系。 发展历程 1957年,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坚决主张一切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恩来总理出访亚洲、非洲和欧洲14个国家时,提出了中国经济援助的八项原则,把五项原则扩展到经济领域。 1974年,邓小平同志在联大特别会议上再次强调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都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 1988年,邓小平同志又率先明确提出以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2000年7月6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访问土库曼斯坦期间,就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阐述了中国一贯坚持的四项原则。 原则 一、维护和平、反对武力。 二、相互尊重、主权平等。 三、自主选择、求同存异。 四、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五、互不干涉内政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促进和平。中国将继续推动世界多极化,倡导国际关系民主

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的 方向发展。 积极倡导多边主义和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主要内容的新安全观,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坚持与邻为善、以 邻为伴的方针,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维护与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进一步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努力寻求和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 妥善处理分歧。积极参与多边外交,维护和加强联合国及安理会的 权威和主导作用,努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同时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 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目标:中国政府和人民愿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成果 在当前国际形势中,和平、发展、合作仍是主流,中国和平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2005年,中国外交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利用机遇、应对挑战,进一步塑造了为世界和平、发展、合作而不懈努力 的国际形象,展现了坦诚、负责、务实、灵活、开放的外交风格和 坚持原则、仗义执言的社会主义国家风范。 从中国和世界和平发展的利益出发,中国外交全面运筹同周边国家关系、同大国关系、同发展中国家关系及多边外交,增强外交软 实力,取得一系列新的成果。营造周边地缘依托。中国同周边国家 的双边关系全面发展,区域和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和地区安全机制(如10+1、10+3、上合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以及湄公河合作、东盟 地区论坛等)顺利启动并卓有成效;坚持不懈地推动六方会谈,使朝 核问题上取得重要的阶段性进展。巧妙运筹,使台海局势朝着有利

我国的外交政策的宗旨

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基本目标、基本立场、基本准则等;理解我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所作的贡献;了解中国实施的和平发展战略是以和平方式实现发展,为和平而发展。 2.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如分析我国外交政策的具体实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我国在世界舞台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培养和平观念,热爱和平,树立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信念。 [教学重点]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学难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导入新课]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六十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外交方面也是硕果累累,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我国外交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我国的外交政策,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最后一框《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讲授新课]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外交政策 (1)含义:外交政策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 (2)决定性因素: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

(3)我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1)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每个国家不遗余力地开展外交,目的是要取得一定的成就、达到一定的目标,那么我国在外交上想达到的基本目标是什么呢? 目标之一是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就是维护我国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二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不仅有利于世界各国的利益,也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例:2009年3月8日,在中国南海,美国海军海洋监测船“无暇”号闯入中国在南海的的专属经济水域;中国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2)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当前中国外交的主要特点

当前中国外交的主要特点 摘要:新中国对外建交以来,在不同的国际形势下,实行了不尽相同的外交政策。但其主要特征离不开一个“和”字。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 中国作为目前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活力无限,后劲十足,正慢慢崛起为世界强国,而世界的焦点纷纷聚焦于此,怀疑与赞美,阻挠与合作也集中在我们身上。所以我们要积极增进和世界的交流与合作,在影响世界的同时,也要让世界了解中国,中国当代的外交是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新时期外交和平发展和谐世界 新中国对外建交以来,在不同的国际形势下,实行了不尽相同的外交政策。从新中国成立到五十年代中期,中国外交实行了“一边倒”政策,与苏联结成了友好的同盟关系。从五十年代后期至六十年代末,中国面临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压力,“实行两个拳头打人”政策,同时对抗美苏的压力。在这个时期,中国大力支持亚非拉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正义斗争,加强同它们的政治、经济合作,不断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与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取得了显著进展。从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中国为缓解苏联的压力,提出了“一条线”、“一大片”的联美抗苏的外交政策。九十年代,国际形势发生急剧变化,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挫折。面对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坚定不移地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回首二十世纪的新中国外交政策,主要特点都离不开一个字“和”,奉行的是和平共处原则,和谐相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我们中国自古宣扬“以和为贵”的理念。无论内政还是外交,“和”都是我们总的方针政策的指向。放眼当前我国的外交,“和”亦是重中之重。我们强调和平崛起,既要能和平的与世界共存,同时要不断的发展。我觉得中国当代外交呈现了这样几个关键字:“以和为贵,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共谋发展”。

中国历代外交政策

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经济外交有哪些特点? 自人类社会产生国家与政权之后,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政策和策略是它的生命。因此,积极在理论、实践和历史中探索适合本国情况的外交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在上溯夏商周秦,下迄清末民初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曾有不少帝王、贤臣和有识之士,适应当时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制定和产生过很多较好的外交政策。 以下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对外交流的一些著名事件: 秦汉:张骞通西域之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开始发展起来。虽然甘英出使大秦没有成功,但以后的交流提供了条件。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从海道来到中国,开创了中欧友好交往的记录。东汉日本倭努国王遣使来函,受到光武帝的赠赐。 隋唐:我国东与朝鲜、日本,西与印度、伊朗、阿拉伯诸国有了比较频繁的商业交流和文化往来。日本13次派“遣唐使”来华;唐太宗时就与天竺见互派使者;651年(唐高宗时)大食遣使来华,此后百余年间来华使者多达30余次。 宋元:我国的对外交往进入最频繁时期,那时的对外贸易东达朝鲜、日本,西至非洲一些国家。元朝时来大都得亚洲和东欧、非洲海岸的商队和使节络绎不绝。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华居住十几年,并流传有《马可?波罗游记》。畏兀儿族人列班?扫马,前往西亚和欧洲,成为我国第一位访问欧走各国的旅行家。 明朝后期至清朝,由于我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也由于倭寇的危害及清前期海上抗清力量的活动,转而实行闭关,限制了对外贸易,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我国日益落后于西方。历史告诉后人“开放国兴,闭关国衰”。 总得来说,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发展的总体特点是先开放后闭关。从汉代到明朝前期,基本上推行了对外开放的政策,促进了中国与亚非欧各国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丰富了各国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加强了我国同世界各国的联系,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和地位。 中国现代的外交政策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 第一阶段建国初期到中苏交恶. 当时世界上存在两个阵营, 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 存在两条道路, 苏联主导的斯大林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和美国主导的自由资本主义道路。 中国是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并坚持有所区别的斯大林式的社会主义道路。 因此,这时中国的外交政策必然要服从社会主义阵营的需要,也要服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坚决反对美国等资本主义阵营和自由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民族利益甚至国家利益要服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需要。 二. 第二阶段中苏交恶到改革开放 这时虽然中苏交恶, 但还是存在两个阵营和两条道路, 中国坚决反对苏联的改革斯大林主义的行动和理论,也就是所谓苏联修正主义,为了防止孤立无援, 保护国家免于苏联的攻击, 向美国伸出和解友好的手。 国内推行空想的社会主义运动,大跃进, 人民公社,导致饥荒,经济困难,提出一系列错误的理论, 1。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2。以阶级斗争为纲。3。世界大战迟早要打起来,早打比晚打好。4。毛的反修防修理论,资产阶级司令部理论,发动悲剧闹剧的文化大革命。虽然社会主义阵营已经分裂,但是在毛的坚持下,继续做着支援世界共产主义革命的事,不惜牺牲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无偿的援助越南、朝鲜等,还有远在天边的阿尔巴尼亚,坦桑尼亚等。

浅谈对中国独立外交政策的认识

浅谈对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认识学院:管理学院班级:10级会计二班姓名:张恒学号:201014415111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时就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根据这一基本的外交政策和外交原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针对不同的国际形势发展的趋势和特点,确定并实施了不同的具体的外交战略和具体的外交方针政策。本文特结合史实,浅谈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内涵及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原因。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以保障民族独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旨的外交政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政策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在制定外交政策时,新中国领导人最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实现和保障中华民族的独立。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首先提出“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两条方针。前一条方针明确了中国新政府将不承袭国民党政府与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这一方针的实行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后一条方针明确了新中国将首先致力于清除国内帝国主义残余势力,而不急于和帝国主义国家建交,以免使刚刚获得的独立受到影响。新中国是在美苏冷战的国际环境中诞生的,而美国在中国内战中采取了“扶蒋反共”政策。基于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一系列现实考虑,毛泽东随后又提出“一边倒”的方针,明确宣布中国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之内。这一方针的提出对于新生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久,在阐述新中国实行的和平外交政策时,周恩来又补充了三条方针,即:“礼尚往来”,在处理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时,按照后

近年来中国外交政策(经贸)

当代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 论文摘要: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从成立之日起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关键词: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中国外交 “和谐世界”理念与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脉相承 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融入现有国际机制,特别是各种国际经济组织,搭上经济全球化的列车,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参与多边机制的增多,中国对多边机制及其运行规则逐步有了全面的认识,对国际秩序的认识也逐渐发生变化,从现有秩序的批判者向有保留的认同者、建设性的融入者转变。 首先,对当前世界局势我们有一个什么总的评价?按照我们中央领导同志说法,一般是这么几句话叫“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稳定,局部动荡”,这三句话可以管现在,也可以管将来。 “和谐世界”理念与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脉相承 我国外交政策的五个基本点: ①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课文楷体字部分所讲述的中荷外交事件,旨在强调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和根本原则。还引用了邓小平语录,强调我们珍惜与别国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珍惜独立自主的权利。 ②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二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由于第一个方面在前面已经讲述,因此,课文重点分析第二个方面。指出,首先,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经济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要求;其次,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义不容辞的责任。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课文分两点讲述:第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直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成为国家之间和平共处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其中,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五项原则的核心和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平共处的保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五项原则的目标。课文用楷体字介绍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到成为国际关系准则的历史过程,目的是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生命力。课文设置了小栏目:“想一想:

关于当代中国外交现状及政策的分析

关于当代中国外交现状及政策的分析 【前言】: 曾任美国国务卿的布热津斯基所说的:“中国,不论其具体前景如何,是一个日益崛起的潜在的主导性大国。”伴随着当代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稳步提高。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迅猛发展离不开世界,同样世界的发展进步也不能离开中国。在当今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周边地区中国是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作为世界第三领土大国和第一人口大国,既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处理重大国际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是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不同领域具有综合实力或潜力的国家之一,随着中国总GDP总和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范围尤其在亚太地区中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总之,当今的中国是一个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地区性大国,因此我们应正确认识自己的国际地位,保持清醒的头脑,另一方面也不应该妄自菲薄,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从更长远的层次考虑,中国必须有一个适合自我发展的外交战略,真正的做到和平崛起! 【摘要】: 当代中国在国际社会当中地位日益重要,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可以肯定,随着中国的真正崛起,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将与日俱增。然而在另一方面,中国的外交也面临着困难挑战,台湾问题,中美关系,黄岩岛事件,已经钓鱼岛争端对于迅猛发张中的中国是极大的考验,因此我们的外交战略必须在坚持和平自主五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创新,应用新视觉新方法解决国际事务中的争端,促进世界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外交现状国际地位国际事务外交政策 【正文】: 上世纪末,国际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东欧解体,社会主义阵营瓦解,由此而引发的国际形势,格局和力量对比等一系列震荡和变化,这种变化给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改变本国国际地位的机遇。而中国则抓住机遇,随着改革开放深入进行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的提高,与国际社会的交往日益频繁,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不断扩大,国际影响与日俱增,并且在国际事务中地位与作用稳步提高。 在此情况下,西方国家的政治家,学者,媒体不顾事实地宣扬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进而误导人们对中国产生强烈的恐惧感和排斥感,在此基础之上,中

试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工作的特点及原因

试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工作的特点及原因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依据不同时期的国际环境,几次大幅度地调整外交政策。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原则立场,坚持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的外交政策在曲折中日益走向成熟。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外交战略演变幅度之大,在世界各国外交史上是罕见的。从总体上来说这种演变是中共领导人对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的应对,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外交政策在曲折中日益走向成熟。 第一阶段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特点: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原因:1947年2月,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后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等,相应地,苏联也在东欧针锋相对地建立起了对应的组织和订立了计划,东西方两大阵营形成,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在此种情况下,中国也面临着外交方向的选择问题。由于美国敌视新中国,并且还受到以美国为首的反华势力的直接和间接干预,中美关系成为了影响中国国家安全的最主要问题,美国企图利用军事威胁、政治包围、经济封锁等手段来对新中国进行遏制,以图挽回在内战中的失败。因此,中国外交最紧要的目标是为了巩固来之不易的政治独立,为社会主义建设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那么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新中国认为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一是需要坚决反对美国的侵略和战争政策,二是加强同苏联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联系,三是积极支持亚

非拉的民族独立,同时同它们发展友好关系。针对于大的目标,毛泽东在1949年,提出了“三大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另起炉灶”的意思是对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一律不承认,签订的条约也进行重新审定。“打扫干净屋子在请客”就是不急于去解决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承认问题,把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肃清,在相互尊重主权的原则上同其建立外交关系。“一边倒”的意思是新中国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三大外交方针”的实施,确实是维护了国家的安全和主权与领土的完整。结束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反动统治,彻底地驱逐了帝国主义的势力,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另一方面,获得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政治的援助,特别是156个援建项目为我国的工业化打下了基础。 第二阶段60年代,特点:“两个拳头出击”原因:此时,由于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特别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战略开始调整。苏联由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其综合实力得到了进一步地提高,于是,苏联开始确立了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因此,美国和苏联之间是又妥协又对抗。其次,就是东西方各自阵营中,开始出现了分化现象,如社会主义阵营中,有苏匈、苏波事件,而在西方阵营中,有法国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同时,第三世界也开始进行了不结盟运动。在这期间,最为重要的是,中苏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分歧,结盟关系不断走向破裂。因此,“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也已经不合适宜。此时中国外交的目的是反对美国对中国的国家安全的威胁,另一个方面,也反

当代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形势与政策)

当代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 论文摘要: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和中国对外交往的持续扩大,中国与世界的联系空前紧密,中国的外交也需要有-与时俱进的新理念。从“和谐社会”到“和谐世界”,中国将和谐从内政延伸到外交,开创了中国外交和国际关系的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中国外交 一、中国新外交的提出 2004年,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2005年,中国在亚非峰会首次提出“和谐世界”理念,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胡锦涛主席首次在代表世界最高权威的讲坛上,以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名义,提出构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思想。随后,这一理论不断在APEC、二十国财长会议上频频被提起。 我们看到从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再到倡导世界各国携手共建“和谐世界”,中国不断完善着对自身、世界以及对外关系的认识,将“和谐”从中国内政延伸到外交。作为2005年中国外交的最大亮点,可以说,“和谐世界”已渐渐成为中国外交理论的主轴。 “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关系,反映的正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核心是“和谐”,其本质是相同的,只是具体所指的目标不同。建设“和谐世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外部条件。中国政府明确阐述了“和谐社会”及“和谐世界”的内涵:中国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中国倡导的和谐世界则是“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 “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思想体现了中国内外政策的高度统一。“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是中国领导人对自身执政能力如何提高的深刻认识,是如何治理内政和承担维持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责任的深度思考。而“和谐世界”理论的提出,是国内执政理念在外交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中国领导人对国际事务冷静观察和思考的结果,是如何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深度探索。 二、中国新外交的表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