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水银温度计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定稿)

水银温度计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定稿)

水银温度计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定稿)
水银温度计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定稿)

工作用玻璃液体温度计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1 概述

1.1 测量依据:JJG130-2004《工作用玻璃液体温度计检定规程》 1.2 测量标准: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组,测量范围(-30~300)℃。

1.3 被测对象:

1.4 测量方法

将标准温度计与被检温度计同置于恒温槽中,待温度稳定后读取标准温度计与被检温度计的示值,取4次读数的平均值为标准和被检的实测值,以标准值与被检实测值之差为被检温度计的修正值。 2 数学模型

x=(t s +Δt )–t 式中

t s —标准温度计示值;Δt—标准温度计修正值; t —被检温度计示值。

3 不确定度传播率

()()()()t c t c t c y 2

23s 222s 2212c u u u u +?+=

式中,灵敏系数:1t x

s

1=??=

c 1t x 2=???=c 1t x 1-=??=c 4 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4.1 标准温度计估读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t (1s u

标准温度计的分度值为0.1℃,读数分辨力为其分度值的1/10,即0.01℃,不确定度区间半宽为0.01℃,服从均匀分布,故≈=301.0)t (1s u 0.006℃ 4.2恒温槽温场不均匀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t (2s u

标准温度计与被检温度的感温泡处在同一水平,故只需考虑恒温槽的水平温度均匀

性。恒温槽的水平最大温差均为≤0.02℃,则不确定度区间半宽为0.01℃,按均匀分布处理。故≈=

3

01

.0)t (2s u 0.006℃ 4.3 恒温槽温度波动不均匀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t (3s u

恒温槽的温度波动度≤±0.02℃/10min ,不确定度区间半宽为0.02℃,服从均匀分布,故

≈=

3

02

.0)t (3s u 0.012℃ 4.4 标准温度计修正值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s t ?u

根据JJG128-2003《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检定规程》附录A 可知,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修正值的扩展不确定度U 95=0.03℃,包含因子k p =2.58,故

()≈=?58.203

.0t s u 0.012℃

4.5 被检温度计示值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t (1u

采用A 类标准不确定度评定。将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和被检温度计插入50℃的恒温槽中,待示值稳定后,按数学模型,计算修正值,等精度进行10次测量,在这一重复性

故)t (1u =0.016℃

4.6 被检温度计估读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t (2u

被检温度计的分度值为0.1℃,读数分辨力为其分度值的1/10,即0.01℃,不确定度区间半宽为0.01℃,服从均匀分布,故

≈=

3

01

.0)t (2u 0.006℃ 5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响量)t (1u ,舍弃)t (1s u 、)t (2u 。

5.2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计算

以上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互不相关,所以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 ()()()()1223s 22s 2)y (t u t u t u t u u s c +?++=

=+++=2222016.0012.0012.0006.0)y (c u 0.024℃

5.3 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U

取2=k ,则其扩展不确定度 U=2×()y u c =2×0.024℃≈0.05℃

6 对使用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标准装置校准工作用玻璃液体温度计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

6.1根据JJG130-2004《工作用玻璃液体温度计检定规程》规定,常规校准应该对水银温度计的每一个刻度值的测量点进行校准,即需要校准0℃、10℃、20℃、30℃、40℃、50℃共

6.2

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标准装置的测量范围为(-30~300)℃,当测量范围>100℃~300℃时,恒温槽的温场均匀性为0.04℃、温度波动度±0.05℃/10min ,因此对全部校准点的测量当被校温度计的分度值不同时,不确定度分量中的)t (1u 、)t (2u 将发生改变,因此当校准

分度值为0.2℃、0.5℃、1.0℃、2.0℃的工作温度计时,测量不确定度为:

0.1℃分度的工作温度计是使用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可校准的最佳被校温度计,因此该项目的CMC为:(-30~100)℃,U=0.05℃;(100~300)℃,U=0.08℃。

ISO17025:2017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页次第 69 页共 6页文件名称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发布日期2019年1月1日 1 目的 对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进行合理的评估,科学表达检测结果。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客户有要求时、新的或者修订的测试方法验证确认时、当报告值与合格临界值接近时需评定不确定度并在报告中注明。 3 职责 3.1 检测人员根据扩展不确定度评定的适用范围,按规定在记录和报告中给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3.2 检测组组长负责审核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过程和结果报告。 3.3 技术负责人负责批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4 工作程序 4.1 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 4.1.1 对被测量的定义不完善或不完整。 4.1.2 实现被测量定义的方法不理想。 4.1.3 取样的代表性不够,即被测量的样本不能代表所定义的被测量。 4.1.4 对被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认识不周全,或对环境条件的测量与控制不完善。 4.1.5对模拟仪器的读数存在认为偏差(偏移)。 4.1.6测量仪器的分辨力或鉴定力不够。 4.1.7赋予测量标准和测量物质的值不准。 4.1.8用于数据计算的常量和其他参量不准。 4.1.9测量方法和测量程序的近似性和假定性。 4.1.10 抽样的影响。

页次 第 70 页 共 6页 文件名称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发布日期 2019年1月1日 4.1.11在表面上看来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被测量重复观测值的变化。 4.2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4.2.1 检测组根据随机取出的样本做重复性测试所获得的结果信息,来推断关于总体性质时,应采用A 类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用符号A u 表示,其评定流程如下: A 类评定开始 对被测量X 进行n 次独立观测得到 一系列测得值 (i=1,2,…,n )i x 计算被测量的最佳估计值x 1 1n i i x x n ==∑计算实验标准偏差() k s x 计算A 类标准不确定度() A u x ()()() k A s x u x s x n == 4.2.2 检测组根据经验、资料或其他信息评估时,应采用B 类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用符号B u 表示,B 类不确定度评定的信息来源有以下六项: 4.2.2.1 以前的观测数据。 4.2.2.2 对有关技术资料和测量仪器特性的了解和经验。 4.2.2.3 相关部门提供的技术说明文件。 4.2.2.4 校准证书或其他文件提供的数据,准确度的等别或级别,包括目前暂

玻璃液体温度计测量不确定度报告

工作用玻璃液体温度计测量不确定度报告 1、 概述 1.1、测量依据 JJG130-2004《工作用玻璃液体温度计检定规程》 1.2、测试标准 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温度范围0~50℃。 1.3、被测对象 工作用玻璃液体温度计,分度值0.1℃,温度范围为0~50℃,浸没方式为全浸式,感温液体为水银。 1.4、测量方法 将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和被检工作用玻璃液体温度计同时以全浸方式放入恒定温度为50℃的恒温槽中,待示值稳定后,分别读取标准温度计和被检温度计的示值,计算被检温度计的修正值。 2、数学模型 ()s s x t t t =+?- 式中x --工作用玻璃液体温度计的修正值; s t --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的示值; s t ?--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的修正值; t --工作用玻璃液体温度计的示值。 3、灵敏系数 1/1s c x t =??= 2/1s c x t =???= 3/1c x t =??=- 4、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4.1、输入量s t 的标准不确定度()s u t 输入量s t 的标准不确定度主要来源如下: a)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读数分辨力(估读)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1()s u t ,用B 类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的读数分辨力为其分度值的1/10,即0.01℃,则不确定度区间半宽为0.01℃,均匀分布,1()s u t =≈0.006℃,估计不可靠性为20%,自由度1()s t ν=12。 b)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读数时视线不垂直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2()s u t ,用B 类标准不确定度表示。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读数误差范围为0.005±℃,不确定度区间半宽为0.005℃ ,按反正弦分布处理。2()s u t =≈0.004℃,估计其不可靠性为20%,自由度2()s t ν=12。 c)由恒温槽温场不均匀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3()s u t ,用B 类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恒温槽温场最大温差为0.02℃,则不确定度区间半宽为0.01℃,按均匀分布处理。 3()s u t =≈0.006℃,估计不可靠性为10%,自由度3()s t ν=50。 d)恒温槽温度波动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4()s u t ,用B 类标准不确定度表示。 恒温槽温场稳定性为0.02±℃/10min,则不确定度区间半宽为0.02℃,按均匀分布处理。4()s u t =0.02≈0.01℃,估计不可靠性为10%,自由度4()s t ν=50。 因为1()s u t 、2()s u t 、3()s u t 、4()s u t 互不相关,所以 ()0.014s u t ==℃ 4444412341234()()99()()()() ()()()()s s s s s s s s s s u t t u t u t u t u t t t t t ννννν==+++ 4.2、输入量s t ?的标准不确定度()s u t ? 由修正值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s u t ?,用B 类标准不确定度评定,由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检定规程可知,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检定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95U =0.03℃,包含因子 2.58p k =,所以()s u t ?=0.03/2.58=0.01℃, 估计不可靠性为10%,自由度 ()s t ν=50。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作业指导书(含表格)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作业指导书 (IATF16949/ISO9001-2015) 1.目的: 规定了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保证实验室对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和报告出具。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检测项目的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3.依据的技术文件: JJF1059.1Y2012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 4. 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依据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进行,应对由仪器设备、人员、试验环境、试验方法等各方面可能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全面分析,然后根据JJF 1059.1-2012的要求合成不确定度,作出正确的分析报告。不确定度愈小,分析测试结果与真值愈靠近,其质量愈高,数据愈可靠。因此,测量不确定度就是对测量结果质量和水平的定量表征。 5.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步骤: 5.1一般评定不确定度的流程如下:

5.2建立测量的数学模型 测量的数学模型是指测量结果与其直接测量的量、引用的量以及影响量等有关量之间的数学函数关系。当被测量Y由N个其他量X1、X2、…、XN的函数关系确定时,被测量的数学模型为: Y = f (X1、X2、…、XN) 5.3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 一般应从被测量、样本离散性、环境、人员、仪器设备、方法、试剂、用于数据计算的常量及其他参量、测量方法及测量重复性等方面考虑不确定度来源。详细介绍如下: 1、对被测量的定义不完整或不完善 若在定义要求的温度和压力下测量,就可避免由此引起的不确定度。 2、实现被测量定义的方法不理想 如上例,被测量的定义虽然完整,但由于测量时温度和压力实际上达不到定义的要求(包括由于温度和压力的测量本身存在不确定度),使测量结果中引入了不确定度。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1、评定目的 识别实验室定量项目检测结果不确定度的来源,明确评定方法,给临床检测结果提供不确定度依据。 2、评定依据 CNAS-GL05《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实施指南》 JJF 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表示》 CNAS— 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3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流程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总流程见图一。 图一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总流程 4、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4.1建立数学模型 4.1.1 数学模型根据检验工作原理和程序建立,即确定被测量Y(输出量)与影

响量(输入量)X 1,X 2 ,…,X N 间的函数关系f来确定,即: Y=f(X 1,X 2 ,…,X N ) 建立数学模型时应说明数学模型中各个量的含义和计量单位。必须注意, 数学模型中不能进入带有正负号(±)的项。另外,数学模型不是唯一的,若采用不同测量方法和不同测量程序,就可能有不同的数学模型。 4.1.2计算灵敏系数 偏导数Y/x i =c i 称为灵敏系数。有时灵敏系数c i 可由实验测定,即通 过变化第i个输入量x i ,而保持其余输入量不变,从而测定Y的变化量。 4.2不确定度来源分析 测量过程中引起不确定度来源,可能来自于: a、对被测量的定义不完整; b、复现被测量定义的方法不理想; c、取样的代表性不够,即被测量的样本不能完全代表所定义的被测量; d、对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认识不周全或对环境条件的测量和控制不完善; e、对模拟式仪器的读数存在人为偏差(偏移); f、测量仪器的计量性能(如灵敏度、鉴别力阈、分辨力、死区及稳定性等)的 局限性; g、赋予计量标准的值或标准物质的值不准确; h、引入的数据和其它参量的不确定度; i、与测量方法和测量程序有关的近似性和假定性; j、在表面上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被测量在重复观测中的变化。 4.3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评定 4.3.1 A 类评定--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所作的评估 a对输入量X I 进行n次独立的等精度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为: x 1,x 2 , (x) n 。 算术平均值x为 1 n x n= ∑x i n i=1 单次测量的实验标准差s(x i )由贝塞尔公式计算: 1 n S(x i )= ∑ ( x i — x )2 n-1 i=1

双金属温度计示值误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双金属温度计示值误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1. 概述 1.1 测量依据:JJG226-2001《双金属温度计检定规程》 1.2 环境条件:环境温度:(15~35)℃;相对湿度:不大于85%RH 1.3 测量标准: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 1.4 被测对象:双金属温度计。 1.5 测量过程:将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和被检双金属温度计一同置于恒温槽中进行,采用比较法测量。 1.6 评定结果的使用:在符合上述条件下的测量结果,一般可直接使用本不确定度的评定结果。 2. 数学模型 )(A T t y +-= 式中:y -----被测双金属温度计的示值误差,℃; t -----被测双金属温度计的示值,℃; T -----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的示值,℃; A -----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在该检定点上的修正值,℃。 3. 输入量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3.1 输入量t 的标准不确定度)(t u 的评定 输入量t 的标准不确定度)(t u 来源于被测双金属温度计的测量重复性 )(1t u 和被测双金属温度计的示值估读)(2t u 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3.1.1输入量t 的标准不确定度)(1t u 可以通过连续测量得到测量列,采用A 类方法进行评定。 各取一支分度值为1℃、2℃、5℃的双金属温度计,分别对其-30℃、

50℃、100℃、30℃测量点,在重复性条件下连续测量10次,得到测量结果如表1所示 表 1

3.1.2输入量t 的标准不确定度)(2t u ,采用B 类方法进行评定。由双金属温度计的示值估读到其分度值的1/10,1分度为0.1℃、2分度为0.2℃、5分度为0.5℃,所引起的误差分别为±0.05℃、±0.10℃、±0.25℃,即半宽区间为=α0.05℃、=α0.10℃、=α0.25℃,在区间内可认为服从均匀分布,取包含因子3=k ,则标准不确定度为: 1分度 3/05.0)(2=t u =0.03(℃) 2分度 3/10.0)(2=t u =0.06(℃) 5分度 3/25.0)(2=t u =0.14(℃) 3.2 输入量T 的标准不确定度)(T u 的评定 输入量T 的标准不确定度)(T u 来源于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的示值估读)(1T u 、恒温槽的温度波动)(2T u 和恒温槽的水平温差不均匀性)(3T u 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3.2.1输入量T 的标准不确定度)(1T u ,采用B 类方法进行评定。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的示值应估读到分度值的1/10,即0.01℃,所引起的误差为±0.01/2=0.005℃,即半宽区间为=α0.005℃,在区间内可认为服从均匀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1 目的 对检验方法和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和报告,进一步提高评价检验结果的可信程度,以满足客户与认可准则的要求。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检验中心开展的标准或非标准方法的检验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3 职责 3.1技术负责人负责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3.2技术负责人负责不确定度的评定的培训,以确保其在实验室检测活动中的运用水平; 3.3 检测员负责协助提供不确定度评定所需的检测数据; 4 控制程序 4.1 测量不确定评定检验项目的选择 4.1.1可能的情况下,实验室应对所有被测量进行不确定来源分析和评定,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可信程度。 4.1.2技术负责人确定进行测量不确定评定的检验项目,确定进行评定的原则如下: a)当检验项目仅为定性分析时,不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b)对于公认的检验方法,检验项目已给出相应的测量不确定度及其来源时,可以不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c)除上述两种情况,各检验领域中关键、典型和重要的检验项目,均应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d)在评定测量不确定度时,对给定条件下的所有重要不确定度分量,均应采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加以考虑。 e)当顾客对检验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提出要求时,应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f)在微生物检测领域,某些情况下,一些检测无法从计量学和统计学角度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有效而严格的评估,这时至少应通过分析方法,考虑它们对于检测结果的重要性,列出各主要的不确定分量,并作出合理的评估。有时在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的基础上估算不确定度也是合适的。 4.2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本程序拟规定两种方法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一种是GUM 法,另一种是top-down 评定方法。 Ⅰ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GUM 法 4.2.1 列出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 用GUM 法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一般流程见下图1。 图1 用GUM 法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一般流程

标准水银温度计不确定度CMC

标准水银温度计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1、 概述 1.1、测量依据:依据JJG161-2010《标准水银温度计检定规程》 1.2、计量标准:主要计量标准设备为二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 配套设备:高精度测温仪、恒温槽 1.3 1.4二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同时插入恒温槽中,待稳定后,分别读取二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和被检温度计的示值 JJG161-2010《标准水银温度计检定规程》,标准温度计测得量值由标准 温度计读数修正值给出。 2、数学模型 x s t t x -= 式中: x —标准水银温度计的修正值,℃ s t —标准器示值,℃; x t —被检标准水银温度计示值,℃ 实际检定时,只计算偏离检定点的温度,即 x s t t x ?-?= 式中: x —标准水银温度计的修正值,℃; s t ?—标准器实际温度偏差,℃; x t ?—被检标准水银温度计温度偏差平均值,℃ 3、不确定度评定 3.1、标准器引入的不确定度)(s t u 3.1.1二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周期稳定性引入的不确定度)(1s t u 根据检定规程规定,R tp 的检定周期稳定性为10mK 故在-30℃~20℃温度段标准铂电阻 温度计周期稳定性近似取10mK,按均匀分布评定,k =3 。则

)(1s t u = 3 10=5.77mK ,即)(1s t u =5.77×103-℃ 同理 2s 根据检定规程规定,R tp 的多次测量复现性为5mK 故在-30℃~20℃温度段标准铂电阻温度计复现性近似取5mK,按正态分布评定,k =2.58。 则)(2s t u = 58 .25=1.94mK ,即)(2 s t u =1.94×103-℃ 同理 3s 根据检定规程二等铂电阻温度计在水三相点温度测量的自热效应换算成温度应不超过4.0mK , 本实验所用二等铂电阻温度计检定证书中给出的自热效应值为1.8mK ,按均匀分布,k =3 则)(3s t u =1.8/ 3=1.04mK 即)(3s t u =1.04×10 3 -℃3.1.4电测设备引入的不确定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举例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举例 A.3.1 量块的校准 通过这个例子说明如何建立数学模型及进行不确定度的评定;并通过此例说明如何将相关的输入量经过适当处理后使输入量间不相关,这样简化了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最后说明对于非线性测量函数考虑高阶项后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结果。 1).校准方法 标称值为50mm 的被校量块,通过与相同长度的标准量块比较,由比较仪上读出两个量块的长度差d ,被校量块长度的校准值L 为标准量块长度 L s 与长度差d 之和。即: L=L s +d 实测时,d 取5次读数的平均值d ,d =0.000215mm ,标准量块长度L s 由校准证书给出,其校准值L s =50.000623mm 。 2)测量模型 长度差d 在考虑到影响量后为:d =L (1+?? )-L s (1+?s ?s ) 所以被校量的测量模型为: 此模型为非线性函数,可将此式按泰勒级数展开: L =ΛΛ+-++)(θαθαs s s s L d L 忽略高次项后得到近似的线性函数式: )(θαθα-++=s s s s L d L L () 式中:L —被校量块长度; L s —标准量块在20℃时的长度,由标准量块的校准证书给出; ? —被校量块的热膨胀系数; ?s —标准量块的热膨胀系数; ? —被校量块的温度与20℃参考温度的差值; ?s —标准量块的温度与20℃参考温度的差值。

在上述测量模型中,由于被校量块与标准量块处于同一温度环境中,所以?与?s 是相关的量;两个量块采用同样的材料,?与?s 也是相关的量。为避免相关,设被校量块与标准量块的温度差为??,??= ?-?s ;他们的热膨胀系数差为??,??= ?-?s ;将?s = ?-?? 和 ?=??+?s 代入式(),由此,数学模型可改写成: = ][θαδαθδs s s l d l +-+ () 测量模型中输入量??与?s 以及??与?不相关了。 特别要注意:在此式中的??和??是近似为零的,但他们的不确定度不为零,在不确定度评定中要考虑。由于??和??是近似为零,所以被测量的估计值可以由下式得到: L =L s +d () 3).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根据测量模型, 即: l = ][θαδαθδs s s l d l +-+ 由于各输入量间不相关,所以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公式为: )()()()()()()(222222222222θδαδθαδδθαθ αu c u c u c u c d u c l u c l u s d s s c s +++++= () 式中灵敏系数为: 1)(11=+-=??= =θαδαθδs s s l f c c , 由此可见,灵敏系数c 3和c 4为零,也就是说明?s 及? 的不确定度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没有影响。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公式可写成: )()()()()(22222222θαδαδθu l u l d u l u l u s s s s c +++= () 4).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 ○ 1标准量块的校准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 (l s ) 标准量块的校准证书给出:校准值为l s =50.000623mm ,U = 0.075?m (k =3),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1、评定目的 识别实验室定量项目检测结果不确定度的来源,明确评定方法,给临床检测结果提供不确定度依据。 2、评定依据 CNAS-GL05《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实施指南》 JJF 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表示》 CNAS— 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3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流程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总流程见图一。

图一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总流程 4、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4.1建立数学模型 4.1.1 数学模型根据检验工作原理和程序建立,即确定被测量Y (输出量)与影响量(输入量)X 1,X 2,…,X N 间的函数关系f 来确定,即: Y=f (X 1,X 2,…,X N ) 建立数学模型时应说明数学模型中各个量的含义和计量单位。必须注意, 数学模型中不能进入带有正负号(±)的项。另外,数学模型不是唯一的,若采用不同测量方法和不同测量程序,就可能有不同的数学模型。 4.1.2计算灵敏系数 偏导数Y/x i =c i 称为灵敏系数。有时灵敏系数c i 可由 实验测定,即通过变化第i 个输入量x i ,而保持其余输入量不变,从而测定Y 的变化量。

4.2不确定度来源分析 测量过程中引起不确定度来源,可能来自于: a 、对被测量的定义不完整; b 、复现被测量定义的方法不理想; c 、取样的代表性不够,即被测量的样本不能完全代表所定义的被测量; d 、对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认识不周全或对环境条件的测量和控制不完善; e 、对模拟式仪器的读数存在人为偏差(偏移); f 、测量仪器的计量性能(如灵敏度、鉴别力阈、分辨力、死区 及稳定性等)的局限性; g 、赋予计量标准的值或标准物质的值不准确; h 、引入的数据和其它参量的不确定度; i 、与测量方法和测量程序有关的近似性和假定性; j 、在表面上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被测量在重复观测中的变化。 4.3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评定 4.3.1 A 类评定--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所作的评估 a 对输入量XI 进行n 次独立的等精度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为: x 1,x 2,…x n 。算术平均值x 为 1 n x n = ∑x i

水银温度计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水银温度计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1 概述 1.1 测量依据:JJG130-2004《工作用玻璃液体温度计检定规程》 1.2 测量标准: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HTS-300X 恒温油槽,RTS-40A 制冷恒温槽。 1.3 被测对象:工业用水银温度计 1.4 测量方法 将标准温度计与被检温度计同置于恒温槽中,待温度稳定后读取标准温度计与被检温度计的示值,取4次读数的平均值为标准和被检的实测值,以标准与被检实测值之差为被检温度计的示值误差。 2 数学模型 Δt=t d +d —t s 式中 Δt —示值误差;t d —标准温度计示值;d —标准温度计修正值;t s —被检温度计示值 3 灵敏系数 1t t d 1=???= c 12=???= d t c 1t t s 3-=???=c 4 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4.1 标准温度计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d t u 4.1.1 标准温度计估读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1u 标准温度计的分度值为0.1℃,读数分辨力为其分度值的1/10,即0.01℃,不确定度区间半宽为0.01℃,服从均匀分布,故≈=301.01u 0.006℃ 4.1.2 标准温度计读数视线不垂直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2u 标准温度计因视线不垂直的读数误差范围为±0.01℃,不确定度区间半宽为0.01℃,服从反正弦分布,故≈= 2 01.02u 0.007℃ 4.1.3 恒温槽温场不均匀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3u 标准温度计与被检温度的感温泡处在同一水平,故只需考虑恒温槽的水平温度均匀 性。RTS-40A 及HTS-300X 型恒温槽的水平最大温差均为≤0.01℃,则不确定度区间半宽为0.005℃,按均匀分布处理。故≈= 3 005.03u 0.003℃ 4.1.4 恒温槽温度波动不均匀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4u RTS-40A 及HTS-300X 型恒温槽的温度波动度≤±0.01℃/30min ,不确定度区间半宽为0.01℃,服从均匀分布,故 ≈= 3 01.04u 0.006℃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文件

1 目的 为评价中心检测/校准结果的可信程度,规范测量不确定度的评 定与表达方法,科学、合理、准确的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2 应用范围 适用于中心检测/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 3 职责 3.1 技术负责人负责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工作。 3.2 技术科组织实施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负责拟定有关检测项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作业指导书,指导测试人员控制各标准方法规定的影响量,编写《不确定度评定报告》,负责对检测结果测量不确定度报告的验证。 3.3 检测人员严格遵守方法标准和规范化作业技术,认真检查原始记录和检测结果。 4 程序 4.1化验中心采用公认的检测方法时应遵守该方法对不确定度的表述。 4.2化验中心采用非标准方法或偏离的标准方法时,应重新进行确认,并对方法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 4.3由技术负责人组织或指定有关技术人员(可包括监督员、检测人员、设备责任人等)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工作。 4.4不确定度评定和报告根据JJF1059-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来实施。具体步骤如下: XX 公司化验中心 程序文件 第01版 第0次修订 第 页 共 页 测定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文 号 YYH/CX28-2014 颁布日期 2014年3月14日

4.1.1建立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 建立被测对象与其他对其有影响量的函数关系。以通过这些量的不确定度给出被测对象的不确定。 4.1.2确定不确定度的来源,找出构成不确定度的主要分量。 分析测试领域的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一般有以下几种: a.被测量量的定义不完整; b.被测样品代表性不够,即样品不能完全代表所定义的被测对象; c.复现被测量的测量方法不够理想; d.对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认识不恰如其分,或对环境的测量与控制不完善; e.读数存在人为偏移; f.测量仪器的计量性能的局限性(如分辨率、灵敏度、稳定性、噪音水平等影 响,以及自动分析仪器的滞后影响和仪器检定校准中的不确定度); g.测量标准和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度; h.引用的数据或其它参量的不确定度; i.包括在检测方法和程序中某些近似和假设,某些不恰当的校准模式选择,以及数据计算中的舍、入影响; j.测试过程中的随机影响等。 在确定这些影响不确定度的因素对总不确定度的贡献时,还要考虑这些因素相互之间的影响。 4.1.3量化不确定度分量 要对每一个不确定度来源通过测量或估计进行量化。首先估计每一个分量对合成不确定度的贡献,排除不重要的分量。可用下面几种方法进行量化: a.通过实验进行定量; b.使用标准物质进行定量; c.基于以前的结果或数据的估计进行定量; d.基于判断进行定量。 4.1.4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根据JJF1059-2012中第4、5、6节规定的方法,通过确定A类和B类标准不确

6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doc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对产品或参数进行检测时,所得检测结果的测量不 确定度的评 定与表示。 2编制依据 JJF 1059 —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3评定步骤 3.1概述:对受检测的产品或参数、检测原理及方法、检测用仪器 设备、检测时的环境条件、本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的使用作一简要的描述; 3.2建立用于评定的数学模型; 3.3根据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确定各不确定度分量(即数学模型中 的各输入量)的来源; 3.4分析、计算各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及其自由度; 3.5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及其有效自由度; 3.6计算扩展不确定度; 3.7给出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4评定方法 4.1数学模型的建立 数学模型是指被测量(被检测参数)Y 与各输入量 X i之间的函数

关系,若被测量 Y 的测量结果为 y,输入量的估计值为x i,则数学模型为 y f x1 , x2 ,......, x n。 数学模型中应包括对测量结果及其不确定度由影响的所有输入 量,输入量一般有以下二种: ⑴ 当前直接测定的值。它们的值可得自单一观测、重复观测、 依据经验信息的估计,并包含测量仪器读数修正值,以及对周围温度、大气压、湿度等影响的修正值。 ⑵ 外部来源引入的量。如已校准的测量标准、有证标准物质、 由手册所得的参考数据。 4.2测量不确定度来源的确定 根据数学模型,列出对被测量有明显影响的测量不确定度来源,并要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如果所给出的测量结果是经过修正后的结果,注意应考虑由修正值所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如果某一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对合成不确定度的贡献较小,则其分量可以忽略不计。 测量中可能导致不确定度的来源一般有: ⑴被测量的定义不完整; ⑵复现被测量的测量方法不理想; ⑶取样的代表性不够,即被测样本不能代表所定义的被测量; ⑷对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认识不恰如其分或对环境的测量 与控制不完善; ⑸对模拟式仪器的读数存在人为偏移;

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程序

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程序 1.目的 合理地赋予被测量值的分散性。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开展检测项目的检测不确定度评定。 3.职责 3.1技术负责人是本程序实施的负责人。 3.2检测室是本程序的实施部门。 4.程序 4.1评定要求 4.1.1自制方法的检测项目、自校仪器设备的检测参数要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客户要求出具检测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时,在有能力的条件下要提供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 4.1.2在公认的检测方法规定了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值的极限,并规定了计算结果的表示形式,只要遵守该检测方法和报告的要求,不需要重新评定测量不确定度。 4.1.3由于检测方法的性质,在某些情况下,会妨碍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严密的计量学和统计学上的有效计算,要找出不确定度的所有分量并作出合理评定。 4.1.4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所需的精度取决于:检测方法要求、客户要求及确定符合某规范所依据的限量范围。评价测量不确定度时,不考虑检测样品预计的远期特性。 4.1.5对已评定的方法进行某些更改,要重新进行评定。 4.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4.2.1 成立以技术负责人为组长,以相关岗位监督人员、检测方法使用人员、自制方法编制人员以及检测方法所用仪器设备责任人为成员的评估小组。必要时,聘请有关专家参加。 4.2.2 根据国家计量技术规范《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实施本检测公司的不确定度评定工作。 4.2.3 检测公司负责起草“XXX(方法)XXX(项目)不确定度评定与表述规程”,自制方法编制人员负责起草“XXX(自制方法)XXX(项目)不确定度评定与表述规程”,起草的不确定度评定程序经评定小组审定通过后,由技术负责人批准发布。 4.2.4检测人员根据客户要求,使用“XXX(方法,自制方法)XXX(项目)不确定度评定与表述规程”对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和表述,并填写《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此报告经校核人员核对后,作原始记录保存。 4.2.5《检测报告》中测量不确定度的说明 A除非采用国际上公认的检测方法,可以按该方法的测量结果表示形式外,在检测完成后应给出完整的测量结果Y Y=y±U B应给出获得扩展不确定度U时的标准不确定值UC和包含因子k。 5.质量记录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秒表测量误差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

6.6 秒表测量误差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 6.6.1 概述 6.6.1.1测量依据:JJG237-2010《秒表检定规程》 6.6.1.2 计量标准:主要计量标准为时间检定仪,时间间隔测量范围(1~99999)s 。 表1 实验室的计量标准器和配套设备 6.6.1.3被校对象: 表2 被校准的机械秒表和电子秒表的分类 6.6.1.4 测量方法: 6.6.1.4.1 机械秒表测量误差的测量方法:按被校机械秒表的秒度盘和分度盘的满刻度值两个校准点进行校准,对每一被校准测量点测量3次,按下式(1)计算每次的测量误差,按(2)式取其中误差最大的作为校准结果。 0T T T i i -=? (1) {}Max i T T ?=? (2) 式中: i T —— 每次的测量值; 0T —— 时间检定仪给出的标准值; i T ?—— 每次测量得到的测量误差; T ?—— 校准结果给出的测量误差。 6.6.1.4.2 电子秒表测量误差的测量方法:对电子秒表的测量误差选择10s 、10min 、1h 三个校准点进行校准,对10s 、10min 两个受校点测量3次,1h 受校点测量2次,按下式(1)计算每次的测量误差,按(2)式取其中误差最大的作为校准结果。 6.6.1.5环境条件 1) 环境温度:(20±5)℃,校准过程中温度变化不超过2℃;相对湿度(65±15)%; 2) 周围无影响仪器正常工作的电磁干扰和机械振动; 3) 电源电压在额定电压的±10%,50Hz 。 6.6.2数学模型

{}Max i T T T 0-=? (3) 式中: T ? —— 机械秒表、电子秒表走时示值测量误差; i T —— 被校机械秒表、电子秒表每次走时测量值; 0T —— 时间检定仪给出的标准时间间隔值。 i —— 测量次数, 一般为3次, 当电子秒表测量1h 点时, 为2次。 6.6.3不确定度传播率 )()()(02 222212T u c T u c T u i c +=? 式中,灵敏系数1/1=???=i T T c ,1/02=???=T T c 。 6.6.4机械秒表、电子秒表测量误差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6.6.4.1 输入量T 0的标准不确定度 标准设备时间检定仪标准装置的扩展不确定度为U 0=1.55×10-6×T+0.0092s, k =2 则将校准点3s ,对应的标准时间T 0的扩展不确定度为 U 0=1.55×10-6×3s+0.0092s=0.0092s ,k=2 ;则该标准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 分量为:s s k U T u 0046.02 0092.0)(00== =。 6.6.4.2 输入量T i 的标准不确定度 以被校机械秒表、分辨力0.01s 、校准点3s 为例 1)示值重复性引起的不确定度:校准3s 测量点,共进行3次的重复测量,极差为0.005s, 则单次测量的重复性为: s s s d R T s n i 0030.000295.0693 .1005.0)(≈=== 。 因测量误差为取最大的单次测量误差, 则A 类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为单次测量的重复性为:s T s T u i i 0030.0)()(1==。 2)读数误差引起的不确定度: 由被校准机械秒表的分辨力引起的,采用B 类标准不确定度评定。已知分辨力为0.01s ,则不确定度区间半宽度为0.005s ,按均分布计算, s s T u i 00289.03 005.0)(2== 由于重复性分量包含了人员读数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为避免重复计算,只计算最大影响量)(1i T u ,舍弃)(2i T u 。 6.6.5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6.6.5.1主要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3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文件

1目的 为本中心合理评定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提供依据,使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符合国际和国相关技术规、标准的规定。 2适用围 适用于与本中心所有检测项目有关参量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3职责 3.1副主任 a)负责批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b)批准对外公布实验室能力时的测量不确定度。 3.2技术负责人 a)制定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总体计划,提出中心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总 体要求; b)组织审核、验证项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3.3检测项目负责人 a)负责项目有关参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编写评定报告初稿。 4程序 4.1技术负责人制定年度培训计划,聘请专家讲授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 评定与表示指南》,使检测人员理解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办公室协助技术负责人具体实施培训计划,负责培训容和考核结果的记录、归档。 4.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步骤(详细评定步骤参见本程序附录1) 说明测量系统时要给出如下信息:①所用检测仪器型号、资产编号、技术指 标;②校准/检定证书号、校准/检定日期和校准/检定实验室明名称。 4.2.1根据检测项目依据的技术标准/规/规程,明确被测量,简述被测量定义、测量方法和测量过程。 4.2.2画出测量系统方框图 4.2.3给出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数学模型。

424根据数学模型和有关信息,列出各不确定度分量的来源,尽可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主要来源有(但不限于):所用的参考标准或标准物质(参考物质)、方法和仪器设备、环境条件、被测物品的性能和状态、操作人员等。需要指出,被测物品预计的长期性能所引起的不确定度来源通常不予考虑。 425评定各不确定度分量的标准不确定度:①不确定度A类评定采用统计方法; ②不确定度B类评定采用非统计方法。 合理地评定应依据对方法性能的理解和测量围,并利用以前的经验和资料、文献中确认的数据等。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所需要的严密程度取决于①检测方法的要求;②客户的要求;③据以作出满足某技术规决定的紧限。 426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427确定扩展不确定度和报告测量结果。 4.3测量不确定度报告的审核和批准 4.3.1中心技术负责人对各项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进行审核。必要时,可委托外单位专家审核。 4.3.2评审后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和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意见经中心副主任批准后,作为实验室的受控技术文件打印归档,并作为作业指导书发至有关检测人员执行。 4.3.3检测项目负责人发现有关不确定度分量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及时向技术负责人或质量监督员报告并提出修改的具体意见,由技术负责人组织审核批准后实施。 4.4测量不确定度的报告和应用 在下列情况下检测实验室的检测报告(或证书)中应给出有关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信息:a)当不确定度与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关时; b)客户有要求时; c)当不确定度影响到对技术标准/规限度的符合性时,(即测量结果处于技术标准/规规定的临界值附近时,测量不确定度的区间宽度对判断符合性具有重要影响)。 4.5注意事项

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1目的 为规范和统一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和程序,证明检测的结果具有可接受的不确定度,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需要进行不确定度分析的项目。如当用户需要获悉检测项目结果的不确定度时,或当检测数据处于临界状态,有可能影响检测结论时,本公司应给出其测量不确定度。 3职责 3.1检测室负责各项目不确定度评定报告的编写、审核工作。 3.2技术负责人负责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的批准。 3.3综合室负责有关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等相关记录的保存。 4工作程序 4.1检测室提出需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项目,报技术负责人审批后,组织相关人员对所从事检测项目进行不确定度的计算。不确定度的计算应以不同分析方法所对应的每个检测项目分别计算。 4.2计算不确定度时应将从检测全过程(从样品采集至分析结果的报出)所产生的所有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计算合成:检测不确定度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a)取样的代表性不够; b)检测过程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因素; c)对检测仪器的读数存在的人为偏移; d)检测仪器的分辨力或鉴别力不够; e)赋予计量标准的值或标准物质的值不准; f)引用于数据计算的常量和其他参量不准; g)检测方法和检测程序的近似性和假定性; h)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检测值的变化。

4.3 计算不确定度步骤 1)确定检测项目的数学模型; 2)针对检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从采样至分析结果的报出)的不确定来源,进行统计分析和评定,确定主要不确定度因素,评定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3)针对各项不确定度按JJF105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和CNACL编写的《检测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指南》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和评定。 4)计算检测项目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 5)形成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不确定度的评定流程图见下一页。 4.4不确定度评定报告的批准 技术负责人应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不确定度的评定报告进行技术论证,评审通过后,技术负责人批准执行。 4.5不确定度评定报告的管理 4.5.1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是本公司受控的技术文件,按《文件控制和管理程序》进行管理。 4.5.2所有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均应按规定编号,制定目录,由综合室负责保存。 5 相关文件 5.1 **CX-011-2018 《文件控制和管理程序》

标准水银温度计使用方法 (2)

标准水银温度计使用方法 1、标准水银温度计的范围: 仪器名称厂牌/型号编号不确定度标准水银温度计双环/(-30~0)℃U=0.03 标准水银温度计双环/(0~50)℃U=0.03 标准水银温度计 双环/ (50~100)℃ U=O.O3 标准水银温度计 双环/ (100~150)℃ U=0.05 标准水银温度计 双环/ (150~200)℃ U=0.05 标准水银温度计 双环/ (200~250)℃ U=0.06 标准水银温度计 双环/ (250~300)℃ U=0.06 2、测量对象:标准水银温度计为标准测量装置的主要标准,可以测量(-30~300)℃的棒式和内标式工作用玻璃液体温度计,石油产品试验用玻璃液体温度计、焦化产品试验用玻璃液体温度计温度巡回检测仪,热电偶,双金属温度计,压力式温度计等连接热电偶或工业铂

电阻或热敏电阻的各类仪器或仪表。 3 、环境条件:使用环境应符合相应的校准程序或检定规程所规定的环境条件。 4、操作步骤: 4.1 使用前根据被检或校准件的量程来选择所需量程的标准水银温度计。 4.2 使用标准水银温度计前应按照《JJG 161-2010 标准水银温度计检定规程》中的通用技术要求6.1和6.2来检查它是否符合要求。 4.3 选好标准水银温度计后,严格按照被检或校准件的检定规程或校准程序来使用标准水银温度计。 4.4 使用完毕后,用纸巾或干布将标准水银温度计擦拭干净,装盒。 5、由标准水银温度计为各类仪器的测量标准,故使用时应注意一下事项: 5.1 使用前应详细阅读该使用说明书,及查看该校准是否在有效校准日期范围内。 5.2 使用标准水银温度时要轻拿轻放,避免和其他东西发生碰撞。5.3 为使标准水银温度使用不产生误差应按全浸使用,且读数精确到1/10分度值。 5.4 使用时,一定避免测量范围超过所使用的标准水银温度计的上限。

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研发一部研发三部结构技术部平面设计部技术部 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制订: 审核: 批准: 品管部 2016年7月8日

改履历

1、目的 为合理的表征测量的分散性,确定测量结果的有效性。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检测实验中提供数字结果的检测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 3.职责 3.1 实验室组长:根据检测项目的特点识别并提出评定要求,组织评定和评定结果的评 审工作,组织测量不确定度的验证,批准对外公布实验室能力时的测量不确定度指 标。 3.2 实验工程师:根据各检测项目的特点识别评定要求,组织需要评定的检测项目编写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报告》,会同实验室主管对本部门的评定报告和使用进行 审核。 3.3 实验员:学习和掌握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的基础知识和方法,编写本项目测 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报告,及时发现和反馈会导致测量不确定度发生较大变化的信 息。 3.4 实验室组长应当维护本程序的有效性。 4.工作程序 4.1 实验室主管应组织各实验工程师、实验员就下述情况决定有关项目评定不确定度的 具体要求: 4.1.1 当检测不要求得到数字结果(如仅需作通过或不通过,正或负或其它定性的估 计)则不要求评定测量不确定度。 4.1.2 对于某些广泛公认的检测方法,如果该方法规定了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的极 限值和计算结果的表示形式时,实验室只要遵守该方法和报告结果的方式,即 被认为符合要求可以不编写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报告。 4.1.3 由于某些检测方法的性质,决定了无法从计量学和统计学角度对测量不确定度 进行有效而严格的评定,这时应通过分析列出各主要不确定度分量并作出合理 评定,但要确保测量结果报告形式不会造成客户对所给测量不确定度的误解。 4.1.4 除上述三种情况,均应根据检测项目的特点分门别类评定其测量不确定度,如 检测项目包含取样和样品制备,则评定时就应考虑由此引起的不确定度来源, 有的检测样品不能作重复独立测量,就不应考虑重复性对测量不确定度的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