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卫儿少第七版名词解释

人卫儿少第七版名词解释

人卫儿少第七版名词解释
人卫儿少第七版名词解释

儿童少年卫生学(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是保护和促进儿童少年身心健康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长growth:指细胞的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增加,表现为组织、器官、身体各部以至全身大小、长短、重量和化学组成成分的变化。包含形态生长morphological growth 和化学生长chemical growth——量变

发育development:指身体组织、器官和各系统功能上的不断分化和完善过程,包括体力、心理、行为的成熟——质变

成熟maturity:指生长和发育达到一个相对完备的阶段,个体在形态、生理功能、运动能力和心理-行为等方面达到成人水平。具备独立生活和生养下一代的能力

生长发育可塑性:是指人体的结构、功能为适应积极或消极的内外环境及生活经历而发生改变的能力,也就是生长发育的可能性,意味着生长发育的状态可以被生活经历塑造

体格发育(physical growth)通常是指身体外部形态的发育,是人体整体发育的重要方面。体格发育有很多测量指标,大体归为三类,即纵向测量、横向测量和重量测量体能(physical fitness)是健康概念的重要延伸,用以全面、准确评价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健康状况

健康相关体能:泛指人的体质维持身体健康,提高工作生活学习效率所必须的基本能力

运动相关体能:建立在健康相关体能基础上,其狭义针对运动员,是竞技能力的重要部分

生长的轨迹现象(growth canalization)指在正常环境下,生长过程按遗传潜能所决定的方向、速度和目标发育

赶上生长:又叫追赶性生长(catch-up growth)在阻碍生长的因素被克服后表现的加速生长并恢复到正常轨迹的现象。可分为完全赶上生长和不完全性生长。能否恢复到原来的正常轨迹,取决于致病的原因、疾病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

发育关键期critical growth period:某些机能或技能的获得也存在关键期或敏感期,此时,适宜的刺激或训练即可获得该机能或技能,否则无法获得或需付出更多的努力

发育任务(developmental task)在一定的年龄段,个体的心理行为成熟程度应能达到一定的水平。这些发育任务是特定年龄的基本任务,既是教养目标,也是判断发育水平的依据

头尾发展律(cephalocaudal pattern)在婴幼儿期,粗大运动(gross motor)按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跑、跳的发育程序进行

近侧发展律(proximodistal pattern):粗大动作和精细运动遵循,即近躯干的四肢肌肉先发育,手的精细动作后发育。,特点:由近及远,由粗到细、由简单到复杂

向心律(centripetal pattern)是指形态的发育,童年期和青春期,特点:下肢先于上肢,四肢早于躯干,呈现自下而上,自肢体远端向中心躯干的规律性变。

体格发育(physical growth)指人体外部形态、身体比例和体型等方面随年龄而发生的变化

生长模式(growth pattern)是指器官、系统的成熟度随年龄而发生变化

Rohrer指数:表示了肌肉、骨骼、脂肪、内脏器官的发育状态,反映单位体积的充实程度,可作为营养指数。

指数法 index method:是根据人体各部之间的比例关系,借助数学公式编成指数,用以评价发育水平、体型、体质或营养状态的方法

按年龄体重(weight for age):是以时间年龄比较其体重大小的一种方法,能够反映发育迟缓、营养不良或肥胖,是现时营养状况和长期营养状况的双重反映,不能单独反映现时营养状况。

BMI指数Body Mass Index :,又称体重指数。能较敏感地反映体型的胖瘦程度,而且受身高的影响比Rohrer指数小,与皮脂厚度、上臂围度等营养状况指标的相关性也比较高。18岁后,一般认为该指数大于24为超重,大于26为肥胖。

生长长期变化:19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发达国家的儿童少年生长速度加快、生长水平提高,出现身材一代比一代长的高,性发育提前等一系列持续变化的现象。遗传度Heritability:,是指在群体表型特征两变异中,遗传变异所占的比例。遗传度介于1和0之间,越接近于1,提示遗传的作用越大;越接近0,说明环境的作用越大。

性早熟sexual precocity:,是指男孩9岁前出现睾丸增大,女孩8岁前出现乳房发育或10岁前来月经初潮者。

性发育延迟delayed puberty:,又称青春期性发育延迟。一般以男孩13.5~14岁未出现睾丸增大,女孩13~13.5岁未出现乳房发育。

性分化异常:性分化过程开始于胚胎发育的最初阶段。若在分化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性腺、性器官分化发育障碍,而使个体的内外性器官和第二性征在各年龄段出现不同程度的畸形发育,导致性器官的发育表现和染色体的构成不一致,称~

身高的突增高峰peak height velocity PHV:是身高年增长的最大值或称身高生长高峰,它是青春期身高生长突增过程中的重要标志,PHV所处的时间年龄男性约为13~15岁,女生约为11~13岁,并常常作为一种标志来研究青春期各种征象的发育顺序。

青春期(adolescence)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逐渐过渡的时期,是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年龄区间定为10~20 岁

青春期生长突增:青春期的生长速度与童年期相比明显加快,出现第二次生长突增。生长突增即生长速度在童年期比较平稳的基础上,突然出现快速增长的现象。

突增高峰也叫生长速度高峰,对于身高和体重,分别称之为身高速度高峰”(peak height velocity,PHV)和“体重速度高峰”(peak weight velocity,PWV)

矮身材:即身高低于其性别-年龄组正常值的第三百分位高身材指个体身高处于其性别-年龄组正常值的P97 以上体脂,也叫体脂肪,指全身所有的脂肪组织,体脂加瘦体重等于体重。

赶上生长:指一旦阻碍生长的疾病因素被克服,儿童将以超过该年龄速度的生长方式,从而不同程度地赶上正常生长轨迹的现象

现状正常值(status norm)样本来自本地区中等水平人群,只剔除因慢性疾患或残障而影响发育的个体,反映人群实况,也是干预目标

理想正常值(ideal norm)对象要求较高。如:都应是足月正常体重新生儿;自幼生活在适宜环境中,无慢性病史,有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卫生服务;在该环境下成长的个体,生长水平高,生长潜力能充分发挥追踪调查(longitudinal survey)针对同一批对象,在较长

时间内定期、连续多次调查,以观察其发育动态

横断面调查(cross-sectional survey)在较短时间内,在

一定地区范围选择有代表性的群体,选择某些指标进行一

次性大样本调查

生长监测(growth surveillance)对某地区、某群体某些

生长发育指标的连续性收集和整理过程

指数法(index method):是根据人体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

系,借助数学公式编成指数,

用以评价发育水平、体型、体质或营养状况的方法。常用

指数大致可分为三类:体型指数、

营养指数和功能指数

等级评价法(rank value method):根据正态分布原理,用

标准差与均值相离的位置远近

划分等级。以各性别年龄组中某项指标的均数为基准值,

以s为离散距,制成生长发育评价标准。评价时,将某儿

童的实测值与上述"标准"中同年龄、同性别相应指标进行

比较,根据

单项发育指标所处的位置,即可确定其发育水平

曲线图法(curve method):曲线图是将某地不同性别各年

龄组的某项发育指标的,±ls、士2s,分别点在坐标图

上而连成5条曲线,作为评价个体儿童发育的标准。作个

体评价时,将个体儿童的实测值标在坐标图上,根据其所

处位置评价其发育等级。如果连续测量个体儿童的某项发

育指标几次,便可将各点连成一条曲线,既能看出当时儿

童的生长发育水平,又能看出其发育速度的快慢和发育的

趋势。作集体评价时,将各年龄组实测值均值标在图上,

绘成一条曲线,与标准曲线比较高低、远近

百分位数法(percentile method):以大数量横断面调查资

料的某项指标(如身高)的第50百分位数(中位数)为基准

值,其余百分位数(如P3、P25、P75、P97等)作为离散

距而制成发育标准,用以评价个体或集体儿童发育水平的

一种方法。包括百分位数等级评价法和百分位数曲线图法

相关回归法(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method):主要利

用身高、体重、胸围和肺活量等指标间存在的密切关系,

以其中一项指标为因变量,其余指标为自变量,求取回归

式进而编制回归评价表(或图),进行发育评价。目前最

常用的是以体重或胸围为自变量,身高为因变量的二元回

发育年龄评价法(developmental age appraisal):发育年龄

又称生物年龄,是利用身体某些形态、功能、性征的发育

平均水平及其正常变异,制成标准年龄来评价个体儿童的

发育状况

骨髓年龄(skeletal age):简称骨龄,是由儿童少年的骨髓

钙化程度与标准骨龄进行比较而得。由于它能较精确地反

映从出生到完全成熟的过程中各年龄阶段的发育水平,所

以它的应用最为广泛

身高标准体重(weight for height):是按身高每厘米分组的

体重,在同等身高儿童少年中比较其体重大小,可有效消

除青春前期儿童因性别、发育水平、遗传和种族差异等原

因造成的身材发育不同的影响,是一项主要反映儿童现时

营养状况的评价方法,也是目前国际上和WHO积极推荐

的一种方法。它能反映出某项措施前后的营养变动情况,

可以观察个体或集体儿童短期内营养状况的变化。

婴儿死亡率(infant mortality rate, IMR):指在所给定的

年份内每1000 名活产儿在0~1 岁期间的死亡人数,反

映活产儿一年内的死亡概率。是国际社会公认的衡量一个

国家和地区经济文化、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

的重要标志,在人口平均期望寿命推算中占有重要比重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under five mortality rate, U-5MR)

指在某给定年份内,每1000 名活产儿在年满5 岁前的死

亡概率。反映了0~4 岁组儿童的生存状况,而这一年龄

阶段的儿童正是儿童保健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儿童营养、

预防接种、常见病防治、生长监测、清洁用水提供和健康

教育等多种投入的综合反映

年龄别死亡率(age-specific death rate, ASDR)指某年在

不同年龄组内平均每千人口中的死亡数。

某病死亡率(case fatality rate,CFR)指在某一期间(通

常1 年)内因患某种或某类疾病而导致死亡的百分比,既

可反映该疾病的严重程度,也能反映医疗水平和质量

千年发展目标(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MDGs)

2000 年9 月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世界各国领导人

就消除贫穷、饥饿、疾病、文盲、环境恶化和对妇女的歧

视,商定了一套有时限的目标和指标

发病率(incidence rate)指一定时期(如1 年、1 季度、

1 个月)内某特定人群中发生某病(包括意外伤害)的频

罹患率( attack rate)特指在某一局限范围(如一所学校、

幼儿园等)短时间内的发病率。公式中的分母时间可以是

日、周、月等。适用于特定范围内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

的暴发、食物中毒等

患病率(prevalence rate)反映调查、检查的当时受检人

数中某病的患病情况。分母为受检人数,分子为受检人群

中患病或阳性的人数,一般用百分率或千分率表示

月病假率:因病缺课率以月为单位计算因病缺课的人时数

获人日数占授课总时数的比例。称

健康相关的生命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指个

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状态。高危儿童的早期干预,

发育障碍儿童的康复,智障儿童回归社会主流都是提高儿

童少年生命质量的重要表现

DMFT:龋、失、补牙只数(Decay,Missing,Filling Tooth)

个体牙齿患龋、因龋齿脱落以及因龋齿而修补的牙齿总只

数。是反映儿童龋齿治疗情况的指标,用DMFT构成表

示。 9.四联因素理论:Newbrm认为,龋齿的发生是一个

相对缓慢的过程,除了由细菌、食物和宿主(牙齿的敏感性)

三种因素共同作用外,时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

龋齿的发生离不开细菌、食物、宿主和时间四种因素。

窝沟封闭:是指利用合成高分子树脂材料的强大防酸能

力,将牙齿点、隙、沟、裂封闭,形成一道屏障,隔绝口

腔致龋因素对牙齿的侵害,从而起到预防龋齿的作用。

肥胖症(obesity):是一种常见的营养代谢疾病,是指由于

营养过剩、缺乏运动以及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身体内

脂肪过度堆积的现象,表现为全身脂肪组织异常性的增

加。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

营养不良(malnutrition):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是由于缺乏

能量和(或)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除体重明显减

轻、皮下脂肪减少和皮下水肿以外,常伴有各种器官的功

能紊乱

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 anemia):当体内缺铁或铁的

利用发生障碍时,因正铁血红素的合成不足,使血红蛋白

合成减少,新生的红细胞中血红蛋白量不足而引起的机体

周围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数、红细胞比积低于正常的现

龋病(caries,dental caries)又称龋齿(俗称虫牙),是

牙齿硬组织的一种慢性、细菌性疾病,机体在内外环境因

素影响下,在细菌作用的参与下,牙体硬组织的无机盐脱

钙、电解质分解造成牙体组织破坏、缺损的一种疾病

近视(myopia),指眼睛辨认远方(5m 以上)目标的视觉能力

低于正常。此时从远处来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

在视网膜前聚焦成像,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象

视力不良(low vision)又称视力低下,是指采用远视力表

(标准对数视力表),裸眼视力低于5.0 为视力不良。视力

不良包括远视、近视、散光等各种屈光不正、弱视和其他

眼病

弱视amblyopia:,是指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远视力≤

0.8,且通过屈光矫正仍达不到正常视力者

近点距离:眼睛使用最大调节时能看清楚眼前最近一点的

字体或其它细小物体时的眼物距离

龋均:是指平均每一受检者龋牙数,是反映患病严重程度

的指标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眼病,以幼儿期

学龄期患病率高龋患率:是指某一时间点上患龋齿的人数

占全部受检人数的百分率,是反映龋齿流行情况的主要指

认知 cognition指认识活动的过程,是大脑反映客观事

物的特征,状态,及相互联系,揭示事物对人的意义,作

用的一类高级心理活动

个性 personality也称人格指个体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

有一定倾向性心理特征的总和

气质 temperament s是出生后最早表现出来的一类叫明

显而稳定的个性特征,在婴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过程中有非

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心理卫生(mental health):又称精神卫生,是研究如何

维护、促进人的心理健康的科学,包括采取各种预防、治

疗、教育措施,使人能按自己的身心潜能进行活动

心理卫生问题:发生于儿童少年的行为偏倚,是某一种特

定近十年疾病的症状表现,大多随年龄增长可逐渐消退。

心理障碍(mental disorder):心理卫生问题的严重程度和

持续时间超过允许的范围

儿童行为指导(child behavior guidance):狭义的行为指

导,含行为矫治(behavior modification)或行为治疗之意,

是一种根据条件反射学说和社会学习理论,来纠正人们不

良行为的技术。广义的行为指导,还包括对儿童少年的道

德与情操培养、榜样作用、规范行为模式的建立与训练等。

青春期心理咨询(adolescent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所谓青春期心理咨询

(adolescent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专指对处于青春

期发育阶段的少年(尤其那些存在心理问题者),运用心理

商谈的技术、程序和方法,帮助其对自己与环境形成正确

的认识,矫正其心理上的不平衡,以改变其态度与行为,

并对社会生活产生良好的适应

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指个体对进入大脑的视、

听、触等各种感觉刺激信息,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形成有效

组合的过程。

心理咨询(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是指运用心理学方

法,对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来访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

转移(transference) :是精神分析理论专用术语,指在精神

疾病治疗过程中,患者对治疗者产生的强烈感情,分正、

负转移两种

儿童癔症(hysterectomy):又称歇斯底里,是由明显的情

绪因素导致的精神现象,主要表现为感觉—运动障碍,或

出现意识状态改变。

阿斯伯格综合征(Asperger syndrome,AS):也是一种主

要以社会交往困难、局限刻板的兴趣和行为模式为特征的

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人际互动关系异常,单

调、重复的活动和兴趣模式。

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PDD:是一组以交流、语言障碍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障碍性疾病。发病始于婴幼儿期,

通常在3岁前起病。包括儿童孤独症Autism、阿斯伯格综

合征Asperger syndrome,AS、未分类的广泛性发育障碍

PDD-NOS、雷特综合症Rett syndrome和儿童瓦解性精

神障碍disintegrative disorder

习惯性抽动(Tic disorder):儿童习惯性抽动主要表现为

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部位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抽

动和发声抽动,并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强迫性动

作等行为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也称多动症,指以注意不集中、活动

过度、情绪冲动和学习困难为特征的综合症。本病与家族

遗传、神经系统损害、环境毒副作用、不良的养育等多种

因素有关

学习障碍(learning disabilities,LD)指儿童在阅读、书

写、拼字、表达、计算等基本心理过程存在一种或一种以

上特殊性障碍。LD 儿童智力正常,无感觉器官、运动功

能缺陷,学习困难非原发性情绪障碍或教育剥夺所致。通

常分类为阅读障碍、数学障碍、书写障碍和非特定的学习

障碍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tic-spectrum disorder,ASD)也

叫自闭症,是以社会功能、语言沟通缺陷为主并伴有异常

狭窄兴趣和行为为特征的儿童期发育行为障碍。包括了孤

独症、阿斯伯格综合征、未分类的广泛性发育障碍、雷特

综合症和瓦解性精神障碍,其中以孤独症和阿斯伯格综合

征最常见

儿童情绪障碍(emotional disorders)是涉及以焦虑、恐

怖、抑郁、强迫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它不一定

与成人期的神经症存在必然连续性。本病十分常见,但由

于与正常的焦虑情绪难于区分,特别容易被忽视和漏诊,

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干预

恐怖症:指儿童对某些事物和情景产生过分的、与年龄不

符的、无原因的恐惧情绪,并出现回避与退缩的行为,可

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可分类为特异性恐怖症和社交

恐怖症

强迫性障碍:称强迫症,指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

症状,伴有焦虑情绪和适应困难的心理障碍,包括强迫观

念和强迫动作

伤后应激障碍PTSD:指儿童遭受严重创伤或严重的创伤

性体验后出现的持续性焦虑和无助感状态

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s)指在儿童少年期反复、持

续出现的攻击性和反社会性行为;这些行为违反了与年龄

相适应的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影响其学习和社会化

功能,损害他人或公共利益。多见于10 岁以下儿童,主

要表现为明显不服从、对抗、消极抵抗、易激惹、挑衅、

粗野、不合作和破坏行为等令人厌烦的行为特征

药物成瘾:又称药物依赖,指对药物有强烈的渴求并反复

应用以取得快感或避免断药后产生痛苦为特点的一种精

神和躯体性病理状态

伤害(injury)是由各种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事件和心

理行为因素等导致个体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损伤、残疾或

死亡的一类疾病的总称

儿童非故意伤害(unintentional injuries),又称儿童期意

外事故(childhood accident)。是指由于意想不到的原因

造成儿童发生暂时或永久性的损伤、死亡或残疾。目前已

比较一致地认为意外伤害虽然是突发事件,但也是一种可

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的疾病

意外伤害(unintentional injury):指无目的性的、无意识的

伤害,如车祸、溺水、跌落、烧伤、烫伤、中毒、切割伤、

动物咬伤、医疗事故等。在伤害死亡中,意外伤害导致的

死亡占第一位

儿童虐待和忽视 child maltreatment and neglection 指

因成人未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和社会义务,蓄意或者非蓄意

地对儿童施加各种身心虐待,忽视和剥削行为,对后者的

健康尊严,生存和发展造成的一类伤害总称。分为四类躯

体虐待,性虐待,情感精神虐待,忽视

自杀 suicide 是个体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自愿以伤害方

式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属故意伤害它是15-34岁青年第

三位死因,且有持续低龄化趋势分为自杀意念自杀未

遂自杀死亡

自杀意念(suicide ideation):一个人想到要自杀或体验到

自杀动机,或打算自杀,但没有采取实际行动,也没有实

现自杀目的的外显行为。

自杀未遂(suicide attempt):有以死亡为目的的自伤行为,

但未导致死亡。自杀未遂或类自杀不问其自杀意图,当以

结束生命为目的,一定强度的死亡愿望是自杀未遂的必备

条件

暴力:蓄意滥用权利或躯体力量,对自身他人群体或社会

进行威胁或伤害,导致身心损伤失望发育障碍或权利剥夺

的一类行为

自伤:广义上泛指自杀企图自杀以及以任何方式伤害自己

身心健康的行为,狭义专指刻意的直接的造成对身体的伤

工程干预(engineering intervention):目的在于通过干预

措施影响媒介及物理环境对发生伤害的作用

经济干预(economic intervention):目的是用经济鼓励手

段或罚款来影响人们的行为

强制干预(enforcement intervention):用法律及法规措

施影响人们的行为

教育干预(educational intervention):通过说理教育及普

及安全知识影响人们的行为

主动干预(active intervention):是个体自身选择一定的安

全设备或采取某些行为方式,以达到避免伤害的目的

发展性教育主要是指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

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

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补救性教育是指对少数有心理困惑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

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

节自我,恢复健康状态。

健康促进行为(health promoting behavior):是个人或群体

表现出的、客观上有利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是对

环境的适应

健康危害行为(health risk behavior):是个体或群体在偏离

个人、他人、社会的期望方向上表现的一组行为。

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指因长时间玩电子游戏机或

过度沉迷于网络世界而不能自拔,并对身心造成一定伤害

的现象。

学生健康监测(students’health surveillance):指采用

抽样调查方法,对确定的监测点学校和目标人群进行生长

发育,健康状况等长期的动态观察

学校健康教育(school health education):即通过有计划、

有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使学生获得卫生知识,树立健

康价值观,培养健康行为,达到预防疾病,增强体质,提

高终身生活质量的目的。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其根本目标

是改变学生行为

同伴教育(peer education):利用青少年的团伙倾向,首先

从群体中挑选出一些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人进行培训,使

其掌握一定知识和技巧。鼓励他们向周围青少年传播这些

知识和技能,达到共同受教育的目的。同伴教育巧妙利用

青少年同伴压力的正向作用,具有实效性

网络学习(network learning):将与某教育项目有关的知

识、信息分层别类,编制成教学软件,放在计算机局域网

上,学生通过计算机终端连接网络,进行学习。

学校健康教育评价

(evaluation of school health education):指对学校开展的

健康教育活动的计划、措施、方法、活动效果进行评估的

过程。它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

效应评价(effect evaluation) :在教育活动的近期和中期进

行,分别称为“近期效应评价”和“中期效应评价”。评

价主要针对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作用进行。中期效应评价主要涉及行为

问卷调查(questionnaire survey):最常用于效应评价。根

据事先设计好的问卷(调查表) ,内容包括一系列与本教育

活动相关的问题,由受试学生选择答案。根据答案的准确

与否,从多个角度判断受试者的知、信、行水平。

健康信念:内容概括于学生对健康知识、保健设施、各种

保健行为等所持的认识、观点和态度等。信念的表现形式

多样,可从中选择最具代表性者作指标。

AIDS: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的英文缩写。

心理社会能力(psychosocial ability):指人能有效处理日常

生活中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力;是个体保持良好心理状

态、并在与他人、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适应和

积极的行为的能力。

健康促进学校(health promoting schools):学校所有成员

为保护和促进学生健康而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完整、有

益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包括设置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健康教

育课,创造安全、健康的学校环境,提供适当的卫生服务,

动员家庭和更广泛的社区参与,促进学生健康

学校社会环境:创造一个师生间、学生间、教职员工间相

互关怀、信任和友好的环境,使每个学生的个人优势或特

长都得到充分发挥。

学校卫生监督(school health supervision):是卫生行政部

门依法对辖区内各学校的卫生工作进行审查评估、督促改

进,并对违反卫生法规的单位和个人追究法律责任的卫生

行政活动。它的目的是促进学校明确其卫生职责,规范行

为,纠正工作中存在的漏洞,消除事故隐患,保障学生身

心健康,使学校卫生工作更有效开展

学校卫生标准(school health standard):是从保护青少年

儿童身心健康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出发,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教育过程、营养和心理、行为等及其有关的各种因素(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因素等),以法律形式制定的量值规定,以及为实现量值所制定的有关技术行为规范的规定。经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或国务院有关行政部门)批准,并以一定形式发布的法定卫生标准

预防性卫生监督(preventive health supervision):是依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条例、规范和卫生标准,对新、改、扩建的学校和少年儿童的文化体育活动场所进行卫生审查。

经常性卫生监督(inspective health supervision):是指监督员对学校日常卫生工作进行的现场监督检查活动,即对学校内影响学生健康的学习、生活、劳动、环境、食品等方面的卫生和传染病防治工作实行卫生监督。

作息制度:一般指一日生活制度,即对人们一昼夜内各生活要素的时间安排合理分配并规定交替顺序

过劳:慢性疲劳,因长期学习负荷过重而引起,属病理状况。(疲倦、过劳均不宜作为制订学习负荷卫生标准的依据)

疲劳:在过强、过猛的刺激,或强度不大但持续长时间作用下,大脑皮层细胞功能耗损超过限度而引起的保护性抑制

学习负荷:是指学习时脑力工作的强度和时间

优势法则:指从大量刺激中,选择少量刺激在大脑皮层形成优势兴奋灶,大脑皮层的其他部位处于抑制状态

始动调节:大脑皮层在工作刚开始时工作能力水平较低,经启动过程逐渐提高。在学日、学周、学年开始时均可见到

动力定型:当身体内外条件刺激按一定顺序重复多次后,大脑皮层上与此有关神经环路被固定下来,形成所谓的“习惯”。这种在一定条件下形成,按一定顺序、强弱而配置、构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称~

镶嵌式活动:学习中的大脑皮层表现为一种兴奋区和抑制区,工作区和休息区互相镶嵌的活动方式

保护性抑制:大脑皮层的活动超过其功能限度时,反馈性地进入抑制状态。

终末激发:大脑皮层对即将到来的休息活动引起前驱性兴奋,脑力工作能力回升。在学日、学周、学期末均可见到此现象

体质(constitution):指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超量恢复规律: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体育锻炼时的能量消耗要在锻炼后加以恢复且超过原来消耗的水平;消耗越多,恢复时超过原来水平越明显。

运动负荷(sports loading):反映机体在运动中所承受的生理负荷。

体育课的密度:是指一节课时内学生实际运动练习的时间占全课总时间的比例,一般以30%~40%为宜。

靶心率(target heart rate):指达到最大运动强度60%-70%时的心率

运动创伤(sports trauma) :指在体育运动中发生的与运动有关的身体内外各种急、慢性意外损伤。

前位坐姿:将上体重心落在坐骨结节之上或其前方的姿势。此时由背部肌肉的紧张及大腿来维持平衡。容易出现疲劳。写字必须采取上体稍前倾的体位

后位坐姿:上体重心落在坐骨结节之后(即靠背坐姿),适用于休息、听课、看书、写字。

保护角:灯具边沿至灯丝连线和水平线构成一角度

眩光(giddy light)在视野范围内形成不舒适的干扰或使视觉产生疲劳的光亮称~分直接眩光和反射眩光。

采光系数:是指室内工作面一点的照度与同时间开阔天空散射光的水平照度的比值。教室桌面上的采光系数最低值不应低于1.5%

最小开角:开角即课桌面的测定点到对面遮挡物(如建筑物等)顶点的连线同该测定点到教室窗上缘连线之间的夹角,此夹角不小于4~5°即最小开角

投射角:室内工作面一点到窗侧所引的水平线与该点到窗上缘之间的夹角不小于20°~22°

室深系数:窗上缘距地面高与室深之比。单侧采光>1/2 双侧采光>1/4

玻地面积比:玻地面积比=窗的透光面积/地面积不应低于1:6

观察角:第一排靠墙处学生看黑板的水平实现与黑板面形成的水平夹角

垂直视角:第一排学生看黑板上缘视线与黑板面所形成的垂直夹角,最小限度为45°

光照度:被照平面上单位面积所接受的光通量数值。它表示被照平面上的光通量密度。照度的单位是勒克斯(lx,原称米烛光)

照度均匀度:即均匀系数,指最小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它不低于0.7

椅高:椅高(或椅面高)是指椅前缘最高点离地面的高度桌高:即桌面近缘的高度

桌椅高差:桌椅高差系桌近缘高与椅高之差

椅座距离:椅面前缘与桌近缘向下所引垂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在椅深适宜的条件下,最好是4cm以内的负距离

椅靠距离:椅靠背与桌近缘间的水平距离。要求就座儿童的胸前(穿衣情况下)应有3~5cm的自由距离,避免挤压胸部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school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events 专指突然发生在学校,对师生员工身体健康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损害的传染病流行,集体食物中毒,群体心因性事件等

药剂学名词解释

1 绪论 1.Pharmaceutics (Pharmacy) 药剂学: 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Dosage forms 剂型: 适合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与一定给药途径相适应的给药形式,就叫做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3.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药物制剂:各种剂型中的具体药物或者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的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具体品种,简称制剂. 4.DDS 指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不同于普通剂型的各种新型的给药形式和方法 5.Pharmacopoeia 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著,出版,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6.Formulation 生产处方:是制剂生产或者调配的重要书面文件,是配料和成本核算的依据,包括药物,用量,配制方法以及工艺等内容。 7.Prescription 医师处方: 医生对病人用药的重要书面文件,包括药品的种类,数量和用法。 8.Prescritption (Ethical) drug 处方药: 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药品. 9.OTC 非处方药: 不需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2液体制剂 10.Liquid preparations 液体制剂: 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形成的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11.Solubilizer 增溶剂: 指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Solubilization增溶: 指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作用下,在溶剂中溶解度增大并形成澄清溶液的过程 12.Hydrotropy agents 助溶剂: 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分子间的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这第三种物质称为助溶剂。 13.Cosolvents 潜溶剂: 使药物的溶解度出现极大值的混合溶剂cosolvency 潜溶:混合溶剂中各溶剂达某一比例时药物溶解度出现极大值的现象 14.Solutions 溶液剂: 指药物溶解于溶剂中形成的澄明液体制剂。15.Aromatic waters 芳香水剂: 指芳香挥发性药物的饱和或近饱和的水溶液16.Syrups 糖浆剂:指含药物的浓蔗糖水溶液17.Tinctures 酊剂: 指药物用规定浓度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18.Spirits 醑剂: 指挥发性药物的浓乙醇溶液19.Glycerins 甘油剂: 指药物溶于甘油中制成的专供外用的溶液剂。20.Paints 涂剂: 用纱布、棉花蘸取后涂搽皮肤,口或喉部黏膜的液体制剂21.Sols 溶胶剂: 指固体药物微粒分散在水中形成的非均匀状态的液体制剂,又称疏水胶体溶液,属热力学不稳定系统。 22.Suspensions 混悬剂: 指难溶性固体微粒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的液体制剂。属热力学不稳定体系。23.Flocculating agents 絮凝剂: 使混悬微粒絮凝时加入的电解质或使混悬剂产生絮凝作用的附加剂 24.Emulsions 乳剂: 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其中一种液体以小液滴状态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所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 25.Emulsifying agents/Emulsifier: 乳化剂: 能显著降低油水两相表面张力并能在乳滴周围形成牢固的乳化膜的物质26.Liniments 搽剂:指专供揉搽皮肤表面用的液体制剂27.Lotions 洗剂:指专供涂抹,敷于皮肤的外用液体制剂28.Nasal drops 滴鼻剂:专供滴入鼻腔内使用的液体制剂29.Ear drops 滴耳剂:供滴入耳腔内的外用液体制剂30.Gargles 含漱剂:指用于喉咙,口腔清洗的液体制剂31.Drop dentifrices 滴牙剂:指用于局部牙孔的液体制剂

语文课程论 名词解释

第一章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沿革 一、古代语文教育教学的内容 原始社会没有严格意义的课程,但语文教育教学的内容已经存在。 奴隶社会有专门的学校和课程:六艺 封建社会以儒家经典为主,基本特点是:先教蒙学读物,集中识字;再学“五经”“四书”,传道明理; 以文选为补充读物和写作范本。 蒙学教材: 1、综合类:《史籀篇》、《仓颉篇》、《急就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 2、伦理类: 程端蒙的《性理字训》“天理流行,赋予万物,是之为命。人所禀受,莫非至善,是之谓性。” 清代李毓秀《弟子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信,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文学教材: 《昭明文选》,宋代谢仿得《文章规范》,清代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孙洙《唐诗三百首》等。 3、历史类: 宋代王令《十七史蒙求》;胡寅《续千字文》;朱熹《小学》 4、诗歌类:《千家诗》 5、名物常识类:《幼学琼林》,《龙文鞭影》 6、工具类:《字学举隅》,《文字蒙求》 二、古代语文教育的主要经验 (一)识字教学(二)阅读教学(三)写作教学 1、集中识字,为读写打基础1、熟读、精思、博览1、注重基本功的培养 2、韵文化,便于朗读和记诵2、注重方法习惯的培养:评点法、出入法2、多读、多写、多改 3、注重思想伦理道德的教育3、从模仿入手 4、联系日常生活4、先放后收 5、激发儿童的兴趣 科举制度: 起于隋朝的人才选拔和官吏任用制度。 唐朝科举分两类: 常科:秀才、明经、进士、明书、明法、明算。每年定期举行。 制科:皇帝主持,根据需要临时下令举行。 唐朝进士极盛时每年不超过50人,平常10到20人。进士及第还要经过吏部考试才能授官。 宋代极盛时每年有四五百人,平时也有上百人,进士及第就可授官。 考试内容和方式: 唐朝到宋朝初年:口试、贴经、墨义、策问、诗赋。宋以后主要考经义。 经义:以五经中的文句为题,作文阐明义理。到了元代,则从四书中出题,答案需从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不得任意发挥。明代中期以后要求文章必须采用八股文的形式。字数和格式有严格的规定。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550字、650字后改为700字。 第二节近现代语文教育 一、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兴起时期——语文单独设科(1901——1910) 1904年癸卯学制,标志语文学科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的语文教育由传统向现代的演进,也标志着现代语文教学的兴起。 二、中国现代语文教育体系的形成时期——国语、国文课程标准纲要的制定(1911——1926)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废止小学读经科,将各类学校的“中国文字”、“中国文学”课程更名为“国文”。并且明确了国文课的教学目标:“国文的要旨在于通解普通的语言文字,能自由发表思想;并使略解高深文字,涵养文学之兴趣,兼以启发德志。”为促进了语文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三、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通令全国,将小学、初中的“国文”改为“国语”,废止旧的国文教科书,采用语体文教科书,自此,文言文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现代白话文取得了合法的地位,开始占领语文教科书的阵地。第三节当代语文教育 一、语文学科名称的确立 1949年叶圣陶主持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工作,将新中国实施听说读写教育的学科正式定名为“语文”。这不

儿少分章节重点考试资料缩印版

名词解释 儿童少年卫生学:是保护和促进儿童少年身心健康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长(growth):指细胞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增加,表现为组织、器官、身体各部分乃至全身的大小、长短、重量的增加和身体成分的变化,为量变。 发育(development):指细胞、组织的分化和功能的不断完善,心理智力的发展和运动技能的获得,为质变。 成熟:指生长和发育达到一个相对完备的阶段,,标志着个体形态、生理功能、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已达到成人水平,具备独立生活和生养下一代的能力。 成熟度:专指某一特定生长发育指标当时达到的水平占成人水平的百分比。 生长发育可塑性:指人体结构、功能为适应环境变化和生活经历而发生改变的能力。 生长发育指标体系:体格发育指标,体能发育指标,心理行为发育指标 儿少卫生学的研究对象是从出生后的婴儿到发育成熟的青年,年龄范围为0~25岁。重点对象是中小学生群体,在此基础上向学龄前儿童和大学生群体延伸。三个鲜明的发展特征:1.高度重视主要服务对象——中小学生的三大特点:正在旺盛生长发育;生长的同时在接受教育;集体生活在学校这一特殊环境里。2.制定工作目标和提出干预措施时,不仅关注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素,学生常见病和伤害防治,而且充分考虑其心理-情绪-行为发展特征和实际需求。3.核心任务是针对青春期少年的身心发展过渡性特点和特殊问题,提供良好的教育、保健和医疗服务。 主要研究内容:生长发育、疾病防治、心理卫生、教育过程卫生、学校健康教育、学校卫生监督和学校建筑设备卫生。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1.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2.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阶段性:婴儿0-1,幼儿前期1-3,幼儿期3-6,童年期5-12,青春期10-20 女孩比男孩早1~2年,青年期18-25。3.生长发育速度的不均衡性:整个生长期内个体的生长速度有时快,有时慢,是不平衡的。第一突增期:胎儿4个月开始至出生后一年,身长(胎儿中期4-6个月)体重(胎儿后期7-9个月);第二突增期;青春期(女9-11至13-15 男11-13至15-17); (1)突增期意义:1补充适当的营养2保证充足的睡眠3保证足够的锻炼。4各系统生长模式的时间顺序性与统一协调性: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组织、器官的生长模式在时间进程上是不同的。(2)程序性:1头尾发展律(胎儿期和婴幼儿期,由上至下、由近而远) 2近侧发展律(瘦的精细动作,近-远,粗-细,简单-复杂)3向心律(童年期和青春期,下肢先于上肢,四肢早于躯干)。(3)Scammon生长模式:1一般型:肌肉、骨骼脏器等,两次突增;2神经系统型:发育最早,一次突增,先快后稳;3淋巴系统型:发育最旺盛,一次突增,有升有降;4生殖系统型:发育开始最晚,一次突增,先慢后快。5.子宫型:子宫,肾上腺发育在出生时较大,其后迅速变小,青春期开始前才恢复到出生时的大小;其后迅速增大。(4)生长轨迹现象和生长关键期:1生长轨迹现象:在外环境五特殊变化的条件下,个体儿童的发育过程比较稳定,呈现一种轨迹现象,其中遗传基因起关键作用;2赶上生长:因某种因素生长发育受阻的儿童,在阻碍生长的因素被克服后表现出的加速生长,并恢复到正常轨迹的现象;3生长关键期:生长关键期是器官和组织的快速生长期,此时受到干扰,常导致永久性的缺陷和功能性障碍。 体能:是指人体具备的能胜任日常工作和学习而不感到疲劳,同时有余力能充分享受休闲娱乐生活,又可应付突发紧急状况的能力。(体能发育过程的不均衡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和性别特征) 体成分(身体成分):指人体总重量中不同身体成分的构成比例,属化学生长的范畴。(体成分的两成分模型由体脂重和去脂体重) 青春期(adolescence):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的逐渐过渡的时期,是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青春期的年龄区间为10~20岁,WHO把青春期定义为这样一个时期:1.是个体从出现第二性征到性成熟的生理发展过程;2.是个体从儿童认知方式发展到成人认知方式的心理过程;3.是个体从社会经济的依赖性到相对独立状态的过渡。女性青春期的时间跨度一般为10~18岁,男孩为12~20岁。 青春期的发育特点:1.体格生长加速,以身高为代表的形态指标出现第二次生长突增;2.各内脏器官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功能日趋成熟;3.内分泌功能活跃,与生长发育有关的激素分泌明显增加;4.生殖系统功能发育骤然加快,迅速成熟,到青春晚期已具有繁殖后代的能力;5.男女外生殖器和第二性征迅速发育,使两性的外部形态特征差异更明显;6.青春期心理发展骤然加快,产生相应的心理-行为变化,可能出现一些青春期特有的心理-行为问题。 青春期发育类型:早熟型(盆宽窄肩的矮胖体型,突增维持1年左右)、晚熟型(瘦高,维持2年以上)、一般型(介于二者之间,维持两年左右) 矮身材:身高低于其性别--年龄组正常值的第三百分位P3。垂体性侏儒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症、遗传代谢性疾病、生长迟缓、家族性矮身材、体质性生长迟缓。高身材指个体的身高高于其性别年龄相应标准的第97百分位数以上。按原因分:家族性高身材、体质性生长发育加速、巨人症。 性早熟(sexual preiocity):是一种以性成熟提前为特征的性发育异常,一般指男9岁以前出现睾丸增大,女8岁前出现乳房增大活10岁前出现月经初潮。一般分真性性早熟,由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过早启动引起;假性性早熟,多因性腺或肾上腺皮质肿瘤等导致性激素分泌过多,环境污染物种的激素成分,外源性性激素药物,含性激素制剂的不当应用也可引起;部分性早熟,患儿仅有某一方面的单独提前发育现象、不伴随其他异常表现;体质性性早熟,女孩8~8.5岁前出现第二特征指标一项以上发育或10岁前来初潮男孩9~9.5岁前出现睾丸增大或阴毛生长,本质上属健康人群。 青春期性发育障碍(delay puberty):一般指男童14岁未出现睾丸增大,女童13岁未出现乳房发育为判断标准。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有:遗传和环境因素,其中前者决定了生长发育的可能性,即决定了生长发育的潜力。后者决定了生长发育的现实性。即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该潜力的正常发挥,决定发育的速度以及最终可达到的程度。①遗传因素:遗传的家族.种族影响:如家族聚集性和种族差异,是遗传影响的具体表现,身高、 性成熟早晚、生长突增模式、月经初潮年龄,都与家 庭遗传有关,种族影响对个体的体型、躯干、和四肢 的长度的比例等作用很大;双生子研究。②环境因素: 1)营养2)体育锻炼3)疾病4)生活作息制度5) 气候和季节6)环境污染7)社会家庭因素。 双生子研究:MZ同卵,DZ异卵 遗传度:是衡量遗传、环境因素各自对表型性状总变 异相对作用大小。越接近1,遗传作用越大。 生长发育调查方法含义以及特点:1)横断面调查; 在某一较短时间和一定地区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的 对象对某几种指标的一次性大标本调查。特点:通过 其,可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的资料。在一个较大地区范 围内通过调查得出某项指标的正常值,建立该地区儿 童少年生长发育的标准;也可将本地区本人群的调查 结果与其他地区人群结果作比较,以了解本地区儿童 少年的生长发育水平,并作为评价本地区儿童少年保 健工作效果依据;对同地区同人群的连续多次调查, 可比较不同时期的动态变化,分析生长长期趋势。调 查规模达时间短,需较多测试人员,调查前应该有详 细的计划严格的人员分工和测试程序,调查项目不宜 过多,根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具有代表性,对所 处的内外环境属性有明确规定2)追踪性调查;是一 种动态观察,通过选择一定数量的对象,在较长一段 时间内进行的定期,连续多次的调查,观察儿童少年 的生长发育动态。制定生长速度正常值,揭示生长发 育规律性,系统深入的观察分析某些内外因素对生长 发育的长期影响。调查对象自始至终是同一组人群, 故反应的生长发育规律较横断面调查更加准确,更能 确切的反映人群或个体的生长速度。费时长,调查中 人员和对象都容易流失,从调查开始即应采取措施保 证其稳定性,最大限度减少样本流失。尽量使用同一 型号的测试器材,技术标准保持一致,使前后结果有 可比性。3)半纵向调查;将横断面和追踪调查两种 方法混合,克服追踪调查所需年限太长,研究样本易 流失的缺点。节约时间和工作量。只具有部分的追踪 性质,获得生长发育速度是近似的,将会出现两组不 同对象的重叠,产生差异,需利用适当的统计方法修 匀。 生长发育的评价的实际意义:1.了解个体、群体的生 长发育现状,处于什么等级、发展趋势如何;2.为评 价遗传--环境影响因素,考察学校卫生工作实效、开 展保健干预提供依据;3.筛查、诊断生长发育障碍。 生长发育评价既针对个体也针对群体,由生长发育水 平、生长速度、发育匀称度(指标间相互关系)和体 质综合评价报告等四类内容组成。 生长发育评价方法:一:等级评价法和离差曲线图法 (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二:指数法:利用数学公 式,根据身体各部分比例关系,将两项或多项指标相 连,转化成指数进行评价。身高坐高指数:根据人体 躯干与下肢的比例关系,从纵截面角度反映体型,分 为长躯型、中躯型、短躯型(坐高cm/身高cm*100%); 反映生理功能指数:身高肺活量指数和体重肺活量指 数=肺活量/身高或体重;BMI营养状况指数。三:Z 分法:Z标准差法,是一种特殊类型离差法。它不以 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而是以中位数为中心,将资料 从偏态分布大体转换为正态分布,再取+-1Z、+- 2Z、+-3Z为界值点,建立正常值。通过正态转换过 程,实测值即被转换成Z分,由此确定发育等级。四, LMS法:三大优势:1.对百分位数法、Z分法既沿袭 又修正。2.只要使用的样本量达到要求,所制成的正 常值或标准课精确到个位。3.各相邻百分位数值间不 会出现交叉、颠倒或重叠,从而使所定正常值或标准 的精确性显著提高。五:发育年龄评价法:是指用某 些身体形态、生理功能指标和第二性征的发育水平及 其正常变异,制成标准年龄,评价个体发育状况。(四 种:形态年龄,第二性征年龄,齿龄,骨龄) 心理卫生(精神卫生):是研究如何维护和促进人类 心理健康的科学。包括一切旨在改善心理健康的措施, 使人能按自己的身心潜能进行活动。(对儿童来说, 就是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健全性格、提高儿童对 环境的适应能力、预防精神方面的各种问题) 儿童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心1.智力发展2.情绪反应 适度 3.心理行为特点与年龄相符。4.行为协调,反 应能力适度5。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6,个性的稳 定和健全 心理障碍: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偏倚称心理卫 生问题,若其严重程度、持续时间超过相应年龄的允 许范围,称心理障碍。(20%) 儿童期心理行为问题的表现主要有: 1、学业相关问题学习困难、注意力障碍、自控力 差等,多发生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初入学儿童。注意 有些属于学龄前期向学龄期过渡时出现的暂时性适 应不良。 (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儿童多动症,是以 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冲动、过度活动、学习困难为特 征的综合征。通常起病于7岁之前, LD学习障碍:是指学龄儿童在阅读、书写、拼写、表 达、推理、计算能力等学习过程中存在一种或一种以 上的特殊性障碍,包括阅读障碍、数学障碍、书写障 碍、非特定性学习障碍等。) 2、情绪问题紧张焦虑、孤僻、强迫行为、恐怖。(焦 虑指突如其来出现的、无明显躯体原因的恐惧感,若 经常反复出现,已形成儿童焦虑障碍,是儿童期最常 见的情绪障碍之一。强迫行为:指儿童以强迫观念和 强迫动作为主,伴焦虑情绪和适应困难的一类症候群。 恐惧:当参与某项活动或面临某种情景式产生过分强 烈、持续的紧张、恐惧和回避情绪。心境障碍:又称 情感性障碍,是一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经高涨或低落 为主要症状的精神障碍,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 变。) 3、品行问题如偷窃、经常撒谎、攻击性行为。 4、 不良习惯如习惯性抽动、吮指、咬指甲、口吃、遗 尿。5、广泛性发育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也 称自闭症,是由脑发育不良引起的,以社会功能、语 言沟通缺陷为主,伴异常狭窄的兴趣和行为特征的儿 童期发育行为障碍。表现:交流障碍、言语发育障碍、 行为刻板重复、智力落后、感觉异常。 青春期心理咨询:专指处于青春发育阶段的少年(尤 其是那些存在心理问题者),运用心理商谈的技术、 程序和方法,帮助其对自己与环境形成正确的认识, 矫正其心理上的不平衡,以改变其态度与行为,并对 社会生活产生良好的适应。原则:保密、限时、自愿、 情感自限、延期决定、伦理规范。 生长发育指标:发育水平、营养状况、智力。 生命指标:婴儿死亡率:IMR是指在所给定的年份内 每1000名活产儿在0~1岁期间的死亡人数,反映活 产儿一年内的死亡概率。它是国际公认的衡量一个国 家/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居民健康状况、卫生保健事业 发展的重要标志。 疾病指标:因病缺课率:以月为单位计算因病缺课的 人时数或人日数占授课总时数的比例。反映学生健康 状况的重要指标。 生命质量指标:包括日常功能指标、心理社会功能评 定、专门性生活质量评定量表、综合性生活质量评定 量表。 六、视力不良:视力低下,是在采用远视力表站在5m 远处检查时,裸眼视力低于 5.0 。(近视不能仅凭上 述检查而必须通过眼科的散瞳验光才能确诊)。 近视:是指眼睛辨认远方(5米以上)目标的视力低 于正常,但视近正常,它是由于屈光不正所致。严 格定义是在不使用调节功能状态下,远处来的平行光 在视网膜感光层前方聚焦。 预防近视的措施:1.限制近距离用眼时间:预防近视 眼的基本措施是限制过多的长时间近距离视近活动, 每日可3~4次向5m以外的远处眺望,远望时宜选择 固定目标,每次5~10分钟,避免刺眼的强光刺激; 2.重视读写卫生:阅读、书写时坐姿要端正,眼书距 离保持在30~35cm左右,避免在光线过强或过弱的地 方读写;3.开展体育锻炼,增加室外活动,认真做好 眼保健操:活动有助使眼压下降;4.合理饮食,注意 营养:合理营养是预防近视眼的综合措施之一;5.改 善学习环境6.定期检查视力:学校应每年两次进行视 力检查;7.健康教育:开展用眼卫生的健康宣教。8. 加强围生期保健,减少早产儿。低体重儿的发生。 七、龋齿:龋齿是牙齿在身体内外因素作用下,硬组 织脱矿,有机质溶解,牙组织进行性破坏,导致牙齿 缺损的儿童少年常见病。患牙不能自愈。患龋后不仅 引起疼痛,而且影响食欲、咀嚼和消化功能,对生长 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流行病学特点:1.龋患率:幼儿园儿童高于小学生, 小学生高于中学生;城市高于农村,大城市高于中小 城市。2.龋均(总龋牙数/受检总人数)和患者龋均(总 龋数/患龋总人数)都是反映龋齿患病程度的重要指标, 防龋工作重点在幼儿园儿童和小学生人群上。3.5岁 乳牙无龋率,12岁恒压龋均。4.好发牙和好发部位: 乳龋的好发牙是第1、2乳磨牙(第4、5乳牙),尤 其第2乳磨牙;恒龋的好发牙是第1、2恒磨牙(第6、 7恒牙)尤其第1恒磨牙(俗称“六龄齿”);恒龋的 好发部位相同都以咬合面为主。 四联致病因素论:1、细菌和菌斑,是根本原因。主 要的致龋菌是变形链球菌,可合成葡糖基转移酶,使 蔗糖转化为高分子细胞外多糖,使牙齿内的酸度增加, 有利于菌斑的形成。2、食物因素,是物质基础,碳 水化合物(尤其蔗糖)是致龋的主要食物,不仅可以 酵解产酸,降低菌斑的PH值,而且参与菌斑形成和 作用,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蔗糖消耗量和龋齿发病率 间存在高度正相关。3、宿主,是重要条件。指牙齿 对龋病的抵抗力或敏感性。。4、时间因素是发生过程。 儿童系统防龋法:1.定期检查、早期诊断。2.控制牙 菌斑。3.讲究饮食卫生,增强宿主抗龋力。4.健全学 校口腔疾病防治网。 八、缺铁性贫血:是由不同程度缺铁引起的以小细胞、 血红蛋白低下为特征一类贫血总述。防治要点:一般 治疗(饮食),病因治疗,铁剂治疗,针对性防治综 合措施,预防铁中毒。 九、肥胖:肥胖是在遗传、环境的交互作用下,因能 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从而 危害健康的一类慢性代谢性疾病。 肥胖的两种类型:一种是单纯性肥胖,主要因摄食量 过多、“以静代动”的生活方式、缺乏运动等原因引 起;另一种是继发性肥胖,因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或 代谢性疾病引起。 男女18岁时都分别取BMI值24和28为超重和肥胖 界指点。体脂率男超过20%,女14岁以下超过25% 或14岁以上超过30%为肥胖。肥胖的防治:养成良 好的饮食习惯,纠正偏爱高糖、高脂、高热量饮食的 不良习惯。限制过量进食,对体重定期检测,加强体 育锻炼与户外活动。 体育锻炼的卫生要求?1适合年龄、性别和健康情况 2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3体育教学必须遵循的 基本原则:①循序渐进②全面锻炼③准备和整理运动 ④运动与休息交替 体育课的结构:开始部分2-3min,准备部分6-12min, 基本部分25-30min,结束部分3-5min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决定于课程强度,密度,时间三大 因素 靶心率:达到最大运动强度60%—70%的心率,是判 断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常用指标,是运动时需要达到的 目标心率,是判断有氧运动的主要指标。健康人 130-180。=安静心率+(最大心率-安静心率)×60% 评价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指标还有脉搏(心率)曲线图、 平均脉搏、脉搏指数(=平均脉搏/安静脉搏)(中学生 1.6~1.8) 学生一天应有至少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注意饭前 饭后一个小时不宜剧烈运动。运动时大量排汗,必须 少量多次饮水,适量补充水分和盐分。在补充水分和 电解质的同时,还应注意适当补充钙等无机盐。 预防运动性创伤方案?1安全防范法2保护帮助法3 量力适应法4准备活动法 体育锻炼的自我监督:1主观感觉,包括运动时的排 汗量,运动后的心情,睡眠食欲等方面的自我感觉, 其他身体疲劳感觉、睡眠、食欲、运动情绪等2客观 评价:内容包括测试脉搏,监测体重,分析运动成绩 的变化、进行体能和其他形态、功能的测量等。 健康监测体系(三部分):健康体检、检测结果报告、 建立健康档案。 健康教育基本内容: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 心理健康,生长发育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 大脑皮层功能活动特性及卫生意义:1始动调节:大 脑皮层的工作能力在刚开始时,因脑细胞和其他相关 器官、系统的功能尚处于较低水平,需要一定的起动 时间。伴随工作时的能量消耗,工作能力将逐渐提高, 该现象称~。据此,在学日、学周、学期开始时规定 的学习难度、学习强度都不宜太大,应逐渐增强。2 优势法则:各种脑、体力活动内容,在大脑皮质上各 有其代表区域。皮质能从机体受到的大量刺激中,选 择最符合自身目的和兴趣的一些刺激,在脑皮质引起 强烈的兴奋区域,即优势兴奋性。其兴奋性高于其他 区域,而且能将皮质其他部位的兴奋性吸引过来,加 强自身的兴奋性,又使那些部位处于抑制状态。因此, 优势兴奋性的形成可明显提高学习效率。所以,组织 教学内容时,一定要注意该内容的持续时间应适应受 教育者的年龄特点。3动力定型:如果儿童体内外的 条件刺激按一定顺序多次重复后,在大脑上的兴奋、 抑制过程及与此相关的神经环路将相对固定下来,形 成动力定型。因此,有规律的生活作息、良好的学习 态度、健康的行为方式应从小培养。4镶嵌式活动: 伴随学习性质的变化,脑皮层的功能在定位上(兴奋 区与抑制区,工作区与休息区)相互轮换,称为~。 因此,教学安排中应注意课程性质的轮换,脑力与体 力活动交替,以确保脑皮层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旺盛的 工作能力。5保护性抑制:一旦大脑皮层的活动超过 其功能限度,皮层反馈性的进入抑制状态,称为保护 性抑制。~是一种生理状态,也是早期疲劳的表现, 对保护脑皮层免受功能衰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教 育过程中如果能注意到学生的早期疲劳表现,适当组 织休息或安排其他活动,脑皮层功能活性将很快恢复; 如果任其发展,不采取劳逸结合措施,学生的疲劳状 态就会持续下去并逐步加重,甚至发展成病理性的 “过劳”状态。 影响脑力工作能力的因素?年龄;性别;健康状况; 遗传;学习动机和兴趣;学习生活条件;养育和生活 方式。 疲劳:在过强、过猛的刺激或刺激强度虽不大但持续 长时间的作用下,使大脑皮层细胞的功能消耗超过限 度,所产生的保护性抑制。是一种生理现象,出现早 期疲劳是学习生理负荷达到临界限度的指标。 试述学生学习疲劳的表现和评价学习疲劳的意义。第 一阶段又称早期疲劳。机制是优势兴奋性降低,不能 实行对周围区域的抑制(内抑制障碍)。表现为上课 时坐立不安,小动作多;注意力转移。条件反射实验 出现错误反应增加。有些人的早期疲劳内抑制表现不 明显,主要反应是兴奋过程出现障碍。早期疲劳的重 要特点是:兴奋过程或内抑制过程中的一个方面有障 碍性表现。第二阶段又称显著疲劳。机制是大脑皮层 的保护性抑制加深、扩散,特点是兴奋过程和内抑制 都减弱或发生障碍。具体表现:上课打呵欠和瞌睡; 对条件刺激的错误反应增多,反应量减少,反应时延 长,有时甚至出现后抑制现象。 学校的作息制度符合哪些原则?1、符合皮层的功能 的特点和脑力工作能力的变化规律,使学习活动与休 息的交替安排合理化2、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健康 水平的儿童少年应区别对待,分别制度3、既能满足 学习任务,又要保证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4、学校 与家庭作息制度相互协调统一5、制度一经确定,不 要轻易改变 一日生活制度:1课业学习:小学1、2年级不超过 4h,3、4年级5h,5、6年级6h,初中7h,高中8h; 2、每节课持续时间:小学40分钟;中学45分钟;大 学50分钟3、课外活动:小学生不少于3-3.5h,中学 生2-2.5h,其中至少有1h体育锻炼时间。中学生每周 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不宜少于3次,每次45min。4、睡 眠:小学生10h,中学生9h,大学生8h。5、休息: 每节课休息10min,第2、3节课间休息20min。炎热 夏季保证短时间午睡。6、自由活动:每天看电视或 课余上网时间不宜超过1h。7、进餐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凡是给青少年健康、完好状态 乃至成年期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害的 行为。特征:1.明显偏离个人、家庭、学校乃至社会 的期望。2.对健康的危害程度各异。3.有个体聚集性 和群体聚集性。4.有鲜明的后天习得性。5.青少年行 为有良好的可塑性。导致的危害:危及健康和生命, 产生潜在危险,引发性传播疾病。分类:易导致非故 意伤害的行为、致故意伤害行为、物质滥用行为、精 神成瘾行为、危险性行为、不良饮食和体重控制行为、 缺乏体力活动行为。 伤害:是由各种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事件和心理 行为因素等导致个体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损伤、残疾 或死亡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分为非故意伤害和故意伤 害。 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有:宿主因素(年龄 性别种族心理行为特征生理缺陷与特征),家庭因素, 社会因素,物理因素(地区因素),其中伤害事故出 现的两个高峰在婴儿期和青春期 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的预防控制干预包括教育干预, 技术干预,工程干预,经济干预,称为“四E策略”。 暴力是指蓄意滥用权力或躯体力量,对自身、他人、 群体或社会进行威胁或伤害,导致身心损伤、死亡、 发育障碍或权利剥夺的一类行为 校园暴力:发生在校园内、上下学途中、其他与学校 活动相关的所有暴力行为。分为躯体暴力、言语/情感 暴力、性暴力三种形式。 教学楼的卫生原则:1.保证教学顺利进行。2.光线好、 通风好。3.方便师生课间休息和户外活动。4.保证师 生安全。 教室内部设计的卫生要求?1 足够的室内面积 2 良 好的采光照明和室内微小气候 3防止噪音干扰 4 便 于学生就座和通行,便于清扫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采光系数:或称自然照度系数,为综合评价教室的采 光状况,指室内某一工作面的天然光照度与同时室外 开阔天空散射光的水平照度的比。一般最低采光系数 不低于2.0% 教室课桌面的平均照度不应低于300lx,黑板面平均 垂直照度不应低于500lx,照度均匀度不低于0.7 教室人工照明的卫生要求:保证课桌面和黑板面上有 足够照度,照度充分均匀;不产生或少产生阴影,没 有或者尽量减少眩光作用;不因人工照明导致室内温 度过高而影响空气的质量和安全性。 桌椅高差:为桌近缘高与椅高之差。1/3坐高+1~2cm 课桌椅尺寸有11个型号,不同身高不同型号,桌椅 配套,同号搭配。 教室自然采光的卫生要求:满足采光标准,课桌面和 黑板上有足够光照;照度分布均匀;单侧采光的光线 应自学生作为左侧射入,双侧采光也应将主要采光窗 设在左侧;避免产生较强的眩光作用,创造愉快、舒 适的学习环境。 玻地面积比不低于1:5 黑板反射系数<20% 投射角不小于20~22°,最小开角不小于5°。 室深系数不小于1:2。 采光方向:南北向双侧,左侧 学校卫生监督:是指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 政策和学校卫生标准,对学校建筑设备、学校生活环 境、学生用品、学校卫生服务工作等进行监督检查的 系列性执法活动。

药剂学名词解释答案

1. 潜溶、助溶与增溶作用有什么不同? 潜溶是指当混合溶剂中各溶剂达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比在各单纯溶剂中溶解度出现极大值的现象。 助溶是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络合、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主要是水)中的溶解度。 增溶是指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溶解度增大并形成澄清溶液的过程。 简述药材的浸出过程及影响浸出因素。 一般药材的浸出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⑴浸润、渗透过程,浸出溶剂润湿药材粉粒并通过毛细管和细胞间隙进入细胞组织中;⑵解吸、溶解过程:浸出溶剂溶解有效成分形成溶液。⑶扩散过程:药物依靠浓度差由细胞内向周围主体溶液扩散;⑷置换过程:用新鲜溶剂或稀溶剂置换药材周围的浓浸出液,以提高进出推动力。 影响浸出因素有:浸出溶剂、药材粉碎粒度、浸出温度、浓度梯度、浸出压力、药材与溶剂相对运动速度等。 4. 片剂制备过程中常出现哪些问题,试分析产生的主要原因 片剂制备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有:①裂片,产生原因有:物料细粉太多,压缩时空气不易排出;物料塑性差、易弹性形变;压片机压力不均,转速过快等。②松片:主要由于物料粘性力差,压力不足造成。③粘冲:主要原因为颗粒不够干燥,润滑剂选用不当或用量不足,冲头表面粗糙等。④片重差异超限:产生原因有颗粒流动性不好,颗粒大小相差悬殊或细粉过多;冲头与模孔吻合性不好等。⑤崩解迟缓:主要原因为粘合剂、崩解剂、疏水性润滑剂等辅料的选用或用量,以及压片时的压缩力造成片剂的空隙率低和润湿性差,水分渗入速度慢。⑥溶出超限:影响因素有片剂不崩解、颗粒过硬、药物溶出度差。⑦药物含量不均匀:所有造成片重差异超限的因素都可造成片剂中药物含量不均匀。可溶性成分在颗粒之间的迁移也是造成小剂量药物含量均匀度不合格的重要原因。 5 .什么是缓释、控释制剂,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缓释制剂:sustained –release preparations ,药物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与相应普通制剂比较,血药浓度平稳,峰谷波动百分率小,并每24 小时用药次数应从3~4 次减少至1~2 次的制剂。 片剂:是指药物与药用辅料均匀混合后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形状有圆片状、也有异形片状。 1、片剂的优点:①剂量准确,含量均匀,以片数作为剂量单位;②化学稳定性好;③携带、运输、服用均较方便;④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产量大、成本及售价较低;⑤可以制成不同类型的各种片剂,如分散片、控释片、肠溶包衣片、咀嚼片和口含片等。 2、片剂的不足:①幼儿及昏迷病人不易吞服;②压片时加入的辅料,有时影响药物的溶出和生物利用度;③如含有挥发性成分,久贮含量有所下降。 二、片剂的常用辅料 片剂由药物和辅料组成。不同辅料可提供不同功能,即稀释作用、粘合作用、吸附作用、崩解作用和润滑作用等。

语文中的名词解释

语文中的名词解释:什么是实词和虚词 一、实词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一般可以单独回答问题。每一个实词都可以详细解说其词义。现代汉语实词一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也有人认为代词属于虚词,但多数学者认可代词为实词,因为代词虽然很难解释独立语义,但毕竟其指代内容是明确的。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实词都占有绝对多的数量,因为语言的基本作用是表意,离开有实际意义的实词,这一作用将很难达到。 (一)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名称的词。如:书本、桌子、儿童、雷锋、思维、政治等。 (二)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现及发展趋势的词。如:走、跑、思考、学习、有、存在、能、可以等。 (三)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词,汉语中的形容词可以修饰名词,也可以修饰动词,与英语不同。如:老、好、漂亮、干净、纯洁、飞快。 (四)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如:一、十、第八、每等。 (五)量词:表示人或事物及动作的计量单位的词。量词一般与数词连用构成数量短语。如:个、件、幢、下、次、趟等。 (六)代词:用来指代人、事物、状态、过程的词。如:你、他们、这、彼等。 二、虚词

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副词例外),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除外)。其存在的价值在于帮助构成句子的语法结构,表示某种语法关系。汉语的虚词主要有六种:副词、助词、连词、介词、叹词、拟声词。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虚词的数量都相对较少,但作用却很大。 (一)副词:在句中表示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趋向等的词。如:很、非常、一律、也、将来等。在虚词中,副词是唯一能独立作句子成分的词,并且有少数副词(比如“不、没有、也许、大概”等)也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具有一定的实词特点。(注:汉语的副词与英语不同,在英语中,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词都是副词,但在汉语中副词可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形容词同样也可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 (二)助词:在句中起辅助作用的词。现代汉语中的助词主要有:“的”、“地”、“得”、“着”、“了”、“过”。文言文中助词比较复杂,常见的有“之”、“者”等。 (三)连词:在句中起连接作用的词,连词往往标示词、短语、句子、句群、语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如:虽然、但是、因此、无论等。连词常常成对搭配使用或与副词搭配使用,如:“因为……所以……”、“即使……也……”、“只有……才……”等。 (四)介词:表示动作对象、时间等的引介关系的词。介词在汉语中比较复杂。如:在、从、对于、关于等。 (五)叹词:表示感叹或惊奇、惊喜、疑虑等语气的词。如:啊、唉、

儿少卫生学练习题名解+问答

《儿童少年卫生学》预防医学091班 一、名词解释 1、儿童少年卫生学是保护和促进儿童少年身心健康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生长指细胞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增加,表现为组织、器官、身体各部以至全身的大小、长短和重量的增加以及身体成分的变化,为量的改变。 3、成熟指生长发育基本结束时,形态、功能方面达到成人水平,各器官、系统功能基本完善,骨骼钙化完成,性器官具有繁殖子代的能力。 4、生长轨迹现象人在生长的过程中,一旦因疾病、营养不良、内分泌障碍等因素影响而出现明显的生长发育延迟时,只要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校正。就会出现向原有生长曲线靠近的倾向。这种倾向称做生长轨迹现象。 5、头尾发展律指在胎儿期和婴儿期,人体的生长发育首先从头部开始,然后逐渐延伸到尾部(下肢)部。胎儿期和婴儿期生长发育遵循此规律。 6、向心律儿童、青春期的形态发育遵循下肢发育先于上肢,四肢早于躯干,呈现自下而上、自肢体远端向中心躯干发育的规律变化,称为生长发育的向心律。儿童、青春期生长发育遵循此规律。 7、遗传度是指在群体表型特征两变异中,遗传变异所占的比例。遗传度介于1和0之间,越接近于1,提示遗传的作用越大;越接近0,说明环境的作用越大。 8、矮身材指该儿童的身高低于其年龄相应标准的第3百分位数以下。 9、性早熟指男孩在9岁以前出现睾丸增大,女孩在8岁以前出现乳房发育或10岁以前来月经初潮者。 10、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也称多动症,指由非智力因素引起的、与年龄不相符的注意障碍、冲动、活动过度,并伴有学习困难和社会适应力低下的一组儿童行为异常症候群。 11、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 指“凡是给青少年健康、完好状态乃至成年期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害的行为”。 12、始动调节大脑皮层的工作能力在工作刚开始时水平较低,经启动过程逐渐提高,这一现象称为始动调节。 13、临界照度室内天然光照度等于标准规定的最低值时的室外照度称为临界照度,也就是需要开启或关闭人工照明时的室外照度极限值。标准规定的的临界照度为5000lx。14、学生健康监测指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对确定的监测学校和目标人群进行生长发育、健康状况等长期的动态观察。 15、玻地面积比采光口有效的采光面积与室内地面积之比。 二、简答题 1、近年来,儿少卫生学的发展特征有哪些? (1)高度重视主要服务对象;(2)制定工作目标和提出干预措施时,不仅关注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素,学生常见病和伤害防治,而且充分考虑其心理—情绪—行为发展特征和实际需求,通过学校健康教育和开展健康促进学校,为儿童少年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满足教育、教学需求,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3)核心任务:针对青春期少年的身心发展过渡性特点和特殊问题,提供良好的教育、保健和医疗服务。 2、请说出儿少卫生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生长发育、疾病防治、心理卫生、教育过程卫生、学校健康教育、学校卫生监督和学校建筑设备卫生。 3、以身高为例阐述青春期生长突增现象。 身高生长突增现象的出现,通常提示了男女儿童进入青春期的开始。突增开始的年龄,女性比男性早2年左右。女孩约在9~11岁开始,男孩约为11~13岁。突增的幅度也不一样。男孩每年可增长7~9cm,最多可达10~12cm,在整个青春期身高平均增加28cm;女孩每年约增长5~7cm,最多可达9~10cm,整个青春期约增长25cm。

药剂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药物: 指可用于诊断、治疗、预防人类与动物疾病以及对机体得生理功能产生影响得物质。按其来源分三类:中药与天然药物;化学药物;生物技术药物 药物剂型:根据不同给药方式与给药部位等要求而制备得药物不同给药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Dosage form)。 药物制剂: 药物剂型得具体药物品种,称为药物制剂,简称制剂(Preperations)。 药品:药物经过一定得处方与工艺制备成得制剂产品,就是可供临床使用得特殊商品。 药剂学:将原料药制备成药物制剂得一门学科。药剂学(Pharmaceutics)就是研究药物制剂得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与合理应用得综合性技术科学。具有工艺学性质与临床医疗实践性质。 制剂工艺: 将原料药物加工制成能诊断、预防、治疗人类与动物疾病需要得制剂产品得过程。药物剂型与药物制剂就是药剂学研究得核心主要研究对象。 临床医疗实践性:药物制剂研究必须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从临床实际问题出发,设计药物剂型,设计给药途径,设计制备工艺等,最后设计得制剂产品还需要进行临床试验验证。药物递送系统(DDS):将必要得药物,在必要得时间内递送必要得部位得新型递送技术。其目得就是提高原料药治疗效果,降低副作用。 药剂辅料:就是用于生产药品与调配处方释使用得赋形剂与附加剂。药品中,除活性物质外,其她得物质均称为辅料。 药典(pharmacopoeio):就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得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纂、出版,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国家药品标准就是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颁布得《中华人民共与国药典》、药品注册标准与其她药品标准,其内容包括质量指标、检验方法以及生产工艺等技术要求。 取向力:极性分子间得永久偶极产生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分子偶极发生转动,形成异极相对取向,而产生得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名词解释——语文

四始六义:《诗经》有四始,关于此“四始”各家说法不一:一、一般指“风”﹑“小雅”﹑“大雅”﹑“颂”的首篇。《史记.孔子世家》:“《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二、指“风”﹑“小雅”﹑“大雅”﹑“颂”。《<诗>大序》:“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孔颖达疏引郑玄《答张逸》云:“四始…风?也,…小雅?也,…大雅?也,…颂?也。此四者人君行之则为兴,废之则为衰。”三、指“大雅”的《大明》,“小雅”的《四牡》﹑《南有嘉鱼》﹑《鸿雁》。《<诗>大序》:“是谓四始。”孔颖达疏:“《诗纬泛历枢》云:…《大明》在亥水始也;《四牡》在寅木始也;《嘉鱼》在巳火始也;《鸿雁》在申金始也。?……《纬》文因金﹑木﹑水﹑火﹑有四始之义以《诗》文托之。” 《诗经》的“六义”。最早记载于《周礼·春官》,汉代《毛诗序》中明确提出:“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对于“六义”的解释,有着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唐代孔颖达提出了“三体”“三法”的说法,也就是将“六义”分为两组,“风”“雅”“颂”这三者是指体裁,“赋”“比”“兴”这三者是作法。 歌行体:“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 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 《辞海》注曰:“行”是乐曲的意思;“歌”与“行”名称虽不同,但并无严格的区别,后来就有“歌行”一体。 风骚:1.指《诗经》和《离骚》。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楚辞》中屈原的《离骚》,后来泛指广义文化;在文坛居于领袖地位或在某方面领先叫独领风骚。永明体: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年号,“永明体”亦称“新体诗”,这种诗体要求严格四声八病之说,强调声韵格律。这种诗体的出现,对于纠正晋宋以来文人诗的语言过于艰涩的弊病,使创作转向清新通畅起了一定的作用。对“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建安风骨:建安风骨是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形成的文人集团所表现出的共同的文学倾向,他们高扬政治理想,展示强烈个性,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展现了东汉末年动荡的时代,形成了慷慨激昂、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所以被称为“建安风骨”,代表人物主要有“三曹”、“七子”和蔡琰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