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2 古诗两首

22 古诗两首

22   古诗两首
22   古诗两首

22 古诗两首

主备人:陈川

一、教材分析

1. 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明确实践的重要性及体会诗人陆游对小儿子子聿所寄予的一片深情。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美景,感悟“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深刻道理。

二、教学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1、解释诗句中的关键词语,想象《观书有感》描绘的景象。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美好生活的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美好生活的感情。

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导入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古诗?在课外又学会背诵了哪些古诗、现在请同学们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

刚才大家背诵的古诗中,有没有宋代诗人陆游的诗呀?陆游一生渴望的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始终没有实现。他只有用他的诗歌来表达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的忧虑。他一生辛勤创作,一共留下了九千多首诗。在我国历代诗人中,他的创作是最丰富的。

公元1210年,这位八十六岁的爱国诗人病重。临终的时候,他还念念不忘恢复中原。他把儿孙们叫到床边,念了他最后一首感人肺腑的《示儿》诗: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二、学习《冬夜读书示子聿》

1.简介陆游。

2.解题,释题。

示:指示、训示。子聿:陆游的小儿子。

题意: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

3.初读指导。

(1)教师范读,学生画出生字。

(2)学生读生字,认读并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生试读诗文,把全诗读通、读顺。

4.理解前两行诗句。

(1)读第一行诗,疏通字词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学问:读书学习。无遗力:不遗余力。这一行的意思是: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

(2)读第二行诗,理解诗意。

始:才

这一行的意思是: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取得成就。

(3)朗读前两行诗句,把第一、第二行的意思连起来理解。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做学问要不遗余力地下苦功夫。

5.理解第三、四行诗句的意思。

(1)读第三、四行诗,理解“终”、“绝知”、“躬行”的意思。

终:到底、毕竟。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躬行:亲自实践。

(2)说说第三、四两行诗的意思。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究还是不完善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通过实践才行。

(3)体味第三、四句的含意。

第三、四两句表述了知与行的关系:

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

6.指导朗读,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

(1)听老师范读。

(2)自由练读。

(3)指名读后评价,再练读。(教师点拨学生在朗读中细心体会知与行的关系)

(4)齐读。

(5)指导背诵。

三、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

2.课外查找并自学一两首没有学过的陆游写的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解释诗句中的关键词语,想象《观书有感》描绘的景象。

2.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美好生活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有感情地吟诵古诗。

二、学习《观书有感》

1.按自学提纲自学古诗。

出示自学提纲:

a.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b.借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词语“鉴”“徘徊”“渠”“如许”等,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c.记下不懂的问题。

2.交流自学情况。

(1)配乐范读。边听边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而准确理解一些词语。鉴:镜子。徘徊: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诗中指天光云影映在水塘中闪耀浮动。渠:它,指方塘。如许:如此。

理解“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思。

边读边理解边想象。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1)看图,听录音,进一步感受诗的意境,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2)学生自由练读。(读中领悟: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些清澈那样,人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变得更加聪明)(3)指名读后练习背诵。

(4)积累忆诵:劝学的词语或名言其他古诗句

三、学习本课生字。

1.记忆字形,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聿”“鉴”“徘徊”这几个字的。你认为哪个容易写错,给大家提示一下。

2.练习正确书写。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2.由学生推荐课外自学的古诗。

3.收集的成语、名言、古诗。准备张贴向全班同学推荐古诗。

板书设计1:

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孜孜不倦+持之以恒

做学问

板书设计2:

观书有感(宋代)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池水清澈读书

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不断地读书使人__________

教学反思:

21、古诗二首

21、古诗二首 教材分析: 《牧童》、《舟过安仁》两首古诗,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从充满灵气的诗句里,可以窥见古代儿童的生活场景,感受遥远的、古人童年的生活。《牧童》生动描写了牧童放牛晚归后那种安然与恬淡、闲散与惬意的生活;《舟过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活泼的情景。 学情分析: 学生对古代儿童的生活不是很熟悉,探究他们的生活,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他们会怀着浓浓的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教学中要利用儿童的阅读期待,调动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能正确读写“牧童、蓑衣、收篙停棹”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牧童》。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境的方法,感知古诗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 思。 通过古诗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背诵、默写古诗,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 教学准备: 小黑板板书:小练笔要求及《稚子弄冰》。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古诗的意思。 2、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及图画中两个小孩的聪慧、顽皮,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3、借助图画及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诗意。 教学策略: 主张学生自主学习,把两首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学,体会其内容上的相似之处,感悟童年生活环境的差异,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把古诗编成故事。 教学策略: 本课的两首诗都是叙事诗,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都能背诵下来,所以在本节课里我将引导学生深入读悟,根据文中插图,想象诗中的情境,编写一个小故事。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2古诗两首《观书有感》

观书有感 【课题】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2课《古诗两首》——《观书有感》 【教材简解】 《观书有感》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这首诗借景喻理,借方塘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不断读书,时时补充新知,从而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白活水对于方塘的重要性。 3、了解说理诗,知道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4、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白源头活水的重要性,同时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美。 难点:理解古诗内容与题目的关系,领悟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了解诗借景喻理的特点。 【课前准备】 1、收集朱熹的读书名言和古诗,弄懂它们的意思。 2、预习《观书有感(二)》,理解诗意。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高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学生学习古诗,不仅仅是积累,更是沟通,是学会带着情意去沟通。因此,古诗教学中,读是基础,悟是关键。要以读为本,重在悟情、传情。在教学中,教者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相互交流中,朗读、品味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在朗读与吟诵中走进作者,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达到自悟自得,并着眼课题,启发思考,回扣主题,补充阅读,丰富学生的积累。 【设计思路】 课堂伊始,教师带领学生读朱熹的读书名言导入到新课的学习。初步学习古诗时,要求学生带着具体的学习任务去自学,通过自学成果的检查,反馈初读成果,朗读做到字音正确、节奏鲜明。本课的重点是理解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找出诗眼“清”,抓住重点字“鉴”和重点句“天光云影共徘徊”,来感受半亩池塘的清澈明净。学习后两句诗时,引导学生体会源头活水对于池塘的重要性。理解古诗内容与题目的关系,领悟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有了上面学习的铺垫,对照精心的板书设计,再加上教者富有启发性的疑问,这一难点的教学就水到渠成了。 【教学过程】 一、品读名句初识作者。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古诗两首》,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有三句名言,谁来读一读,试着读懂它们。【出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活到老,学到老。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22古诗两首

22、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景象。 4、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从读书中不断吸 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二、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从读书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1、课前搜集作者资料。 2、了解古诗故事。 3、投影。 4、挂图。 5、多媒体或音像资料。

冬夜读书 无遗力 示工夫少——老 子聿躬行——绝知 观书半亩方塘:清澈透明源头活水 有感(人的心智)(更加聪明)(读书汲取)

第一课时 一、背诵古 诗导 入。 二、学习《冬夜读书示子聿》1、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古诗?同学们在课外又学会 背诵了哪些古诗?现在请同学们背诵自己喜 爱的古诗。 2、大家背诵的古诗中,有没有宋代诗人陆游的诗 呀? 1、简介陆游。 2、解题,释题。示:指示、训示。子聿:陆游的 小儿子。 题意: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 3、初读指导。 4、理解前两行诗句。 学问:读书学习。无遗力:不遗余力。 这一行的意思是: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 5、读第二行诗,理解诗意。 始:才。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大,往往要到年老时 才取得成就。 1、学生背诵学 过古诗。 1、教师范读, 学生画出生字。 2、学生读生字, 认读并理解生 字组成的词语。 3、学生试读诗 文,把全诗读通 读顺。 4、读第一行诗, 疏通字词,说说 第一行诗的意 思。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观书有感》6、理解第三、四行诗句的意思。 终:到底,毕竟。 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 躬行:亲自实践。 7、说说第三、四两行诗的意思。 8、体味第三、四句的含意:书本上学到的东西, 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 9、指导朗读,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 1、有感情地朗诵《冬夜读书示子聿》。 2、背诵这首古诗。 1、按自学提纲自学古诗。 A、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B、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词语“鉴”、“徘徊”、 “渠”、“如许”等,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C、记下不懂的问题。 5、朗读前两行 诗句,把第一、 二行的意思连 起来理解。 6、读第三、四 行诗,理解 “终”、“绝 知”、“躬行”的 意思。 7、自由练读。 指名读。评价。 再读。齐读。 8、指导背诵。 1、交流自学情 况。

【精品】人教版部编版本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22古诗二首夜宿山寺(二)

人教版部编版本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22古诗二首夜宿山寺(二) 教学目标: 1、学习11个生字,会写8个汉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夜宿山寺》的内容,初步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的意思,能说出从哪看出山寺很高。 教学重点; 1、学习11生字。 2、正确、流利的读诗,感悟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 1、规范、端正、整洁地写字。 2、了解诗的内容,能说出从哪看出山寺很高。 教学准备: 1、李白头像一个。 2、一座高山和星星及诗歌。 3、介绍中国语言文字及学习后的希望,有背景。 一、导入。 1、以拜访名人导入:小朋友好,今天呀,老师要带大家去拜访一位古代的名人。他是谁?让我们一起来敲敲门,来,一起来,咚,咚,咚!,门开了,是谁?(李白)对了。(出示李白头像) 2、认识诗人李白。

老师:李白是什么人?我们知道他哪些作品?(《静夜思》、《古朗月行》——)过渡:小朋友,李白是一个性格非常豪放的人,这天,他登上了一座高山。(电脑出示一座山)在这座高山上还有一座高高的寺庙。夜深了,李白站在寺院的楼台上,仰望满天的星星,觉得美丽极了,于是,他展开美妙的想象,写下了一首著名的古诗——《夜宿山寺》。(板书:夜宿山寺) 二、解诗题。 1、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2、请看古诗 读准下列字音:寺、宿、摘、恐。 (认读生字时,字形相近的可以放在一起识字,如:“寺”和“诗”,可以让学生比较一下字音字形。) 宿(住宿)(宿舍) 寺(佛寺)(寺庙) 危(危险)(危机) 辰(星辰)(辰时) 恐(惊恐)(恐怕) 惊(惊喜)(惊吓) 似(好似)(似乎) 庐(庐山)(草庐) 笼(笼罩)(笼络) 苍(苍白)(苍松) 茫(茫然)(白茫茫) 三、明诗意。

201X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复习 22《诗两首》

2019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 22《诗两首》 李清照《渔家傲》阅读理解答案 (一)渔家傲李清照 【注】①这首词当为易安南渡后作。词人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设想与天帝问答,倾述隐衷,寄托情思,景象壮阔,气势磅礴。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近代梁启超评为: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②谩:空,徒然。③九万里风鹏正举:语出《庄子逍遥游》,意为她要象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那龌龊的社会。 (1)词中最能体现她豪放风格的句子,。(2分) (2)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2分) (3)结合词作内容,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2分) 参考答案:(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或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2)比喻或用典,把自己比成大鹏,乘万里风高飞远举,叫风不要停止,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对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3)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如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如着一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答对一点得1分)。 (二)渔家傲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李清照《渔家傲》比较阅读答案 (1)第一首词“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两句在全篇中有什么作用?(3分) (2)第二首词词人借梦境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3)从题材上说,第一首词属什么词?从风格上说,第二首词属什么词?请分别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营造冷落萧条的氛围,与“风景异”相呼应,暗示战事紧张、戒备森严。(3分)(2)对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光明的追求。(2分) (3)从题材上说,第一首词属边塞词,因为词中有塞下、长烟、边角、羌管等边塞地名和风景以及戍边的将军、征夫;从风格上说,第二首词属豪放词,因为词中有“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九万里风鹏正举”等境界开阔、气势磅礴的语句。(6分) (三)渔家傲李清照 (1)简析词中”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句的作用。(3分) (2)这首词想像奇伟、气度恢弘,请就此作赏析。(4分)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两首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22 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中“无遗力”“老始成”“躬行”“鉴”“徘徊”等重点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结合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及插图说出诗句的意思;能借助图画,想象《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景象。 3.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诗人对读书的感想,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从读书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4.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美好生活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指导学生通过理解关键词、朗读诗句、成语、名言等进行交流,感悟“无遗力”、“老始成”所蕴涵的内容,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2.能解释诗句中带点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难点:1. 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明确实践的重要性及体会诗人陆游对小儿子子聿所寄予的一片深情。 2.想象《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意境,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从读书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轮读、汇报、交流等形式了解学生独立识字、写字、读书及对课文内容掌握情况,以学定教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看图、想象、讨论、交流、吟诵、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理解古诗意思从而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从读书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3.借助拓展练习,训练学生读写结合、模仿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及诗人相关资料 学生:课外搜集关于读书、实践的名言警句;借助字典理解诗中有关字、词的意思。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背诵古诗导入 1.导入:大家在课堂上和课堂外学习过很多古诗,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回忆一下,请同学们背诵一首自己最喜爱的古诗。本学期我们刚刚学习了一首陆游的诗,《示儿》,谁来背一下。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兴奋剂。利用所学展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迸发出学生无限热情。] 2.谁来给大家介绍介绍这位诗人呢 (出示陆游简介)是的,陆游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其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他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3.今天我们一起再来学习他的一首诗《冬夜读书示子聿》。 (二)理解题意,读熟古诗 1、理解题意。 ①读题后,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些什么(学生交流) 这件事情发生在一个冬天的深夜。 这首诗是陆游写给小儿子聿的。 陆游在冬夜读书时生发的一些感想以此来教育他的儿子。 ②引导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 ③再指导多角度读好诗歌题目。 过渡:陆游在冬日寒冷的夜晚,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时,生发了哪些感情想要用诗来教育儿子呢让我们一起回到了800多年前的那个深夜,走进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 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 2、读熟古诗。 ①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②检查朗读情况(注意字音的正确、朗读的节奏等)。 过渡:学习古诗,除了会读之外,我们还要理解古诗。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诗二首精编练习含答案

22 诗二首 01 积累运用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陈.列(chén) 不甚.(shèn) 缥缈 ..(piāo miǎo) 镀.金(dù) 闪烁.(shuò) 焚.起大火(fén)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我想那缥缈 ..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2)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 稀有而珍贵的东西。 (3)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 闲暇时到外面随便走走。 3.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在需要重读的字下标“·”。 (1)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2)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3)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4)白昼/有一条/神秘的/航线,划来只/镀金的/巨船。 (5)使它/沉没于/灰色的/浪涛,却/溅起了/银星/千颗。 4.仿照示例,续写句子。 示例: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1)池塘中的莲花开了,好像亭亭玉立的妙龄少女。 (2)风筝飘在空中,好像翱翔天空的雄鹰。 (3)月光照在地上,好像一池春水。 (4)清清的露珠醒了,好像鱼儿转动的眼睛。 5.文学的创作、科学的进步都离不开想象,为此某中学七年级(1)班的学生开展了一次“想象——为人类插上进步的翅膀”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名作推介】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创作了大量的神话作品,请你向同学们推荐一篇,并简要介绍其主要内容。 示例:《女娲补天》。主要讲述女娲炼七彩石补天,造福人类的故事。 (2)【梦想成真】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许多人类因为善于想象,最终使梦想成真的故事,请你介绍一个梦想成真的故事。 示例:古人看到鸟儿在天空飞翔,渴望自己也能飞上天空,如今,人们不但可以乘坐飞机遨游天空,甚至可以在太空中行走了。 02 课内精读 (一)阅读诗歌《天上的街市》,完成题目。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人教版部编版本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22古诗二首敕勒歌(一)

22敕勒歌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学习用动静结合来体现草原美的写法。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大草原的富饶、广阔和美丽,体会敕勒族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感受作者那种对大草原那种无比喜悦和热爱之情。 4、学生会背诵这首民歌。 教学重点; 1、学习11生字。 2、正确、流利的读诗,感悟诗的意思。 一、歌曲导入: 播放腾格尔《天堂》,课件展示草原图片。

师:一曲《天堂》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一首《敕勒歌》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为之陶醉。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敕勒歌》。 (课件中出示标题) 二、作家作品常识: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兼集先秦歌谣,共一百卷。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三、朗读指导: 1、播放示范朗读动画(听一遍)

2、指导朗读:朗读时应注意什么?(课件出示问题,生答,然后归纳,利用课件出示答案)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 师生共同朗读一遍。 3、自由朗读: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把诗歌读通、读懂。(两分钟) 4、跟读:放示范朗读学生小声跟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 5、汇报朗读:找3人单独朗读,及时指导评价。 四、重点分析: 1、请快速把诗朗读一遍,然后讨论一下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在哪里看到的?从诗中看到了什么?(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等) 师:我们看见了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呢?(生:苍苍及时板书) 师:还能看到草地,又是什么样子的啊?(生:茫茫及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2 古诗两首》(1)

单元七主备 人 李宝升 执教 人 李宝升 课时第1课时课题22 古诗两首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要点 重点: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美好生活的感情。 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美好生活的感情。 教学 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预案个性设计 一、导入 宋代诗人陆游一生渴望的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始终没 有实现。他只有用他的诗歌来表达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的忧虑。他 一生辛勤创作,一共留下了九千多首诗。在我国历代诗人中,他的创作 是最丰富的。 公元1210年,这位八十六岁的爱国诗人病重。临终的时候,他还念 念不忘恢复中原。他把儿孙们叫到床边,念了他最后一首感人肺腑的《示 儿》诗: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二、学习《冬夜读书示子聿》 1.简介陆游。 2.解题,释题。 示:指示、训示。子聿:陆游的小儿子。 题意: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 3.初读指导。 (1)教师范读,学生画出生字。 (2)学生读生字,认读并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生试读诗文,把全诗读通、读顺。 4.理解前两行诗句。

(1)读第一行诗,疏通字词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学问:读书学习。无遗力:不遗余力。这一行的意思是: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 (2)读第二行诗,理解诗意。 始:才 这一行的意思是: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取得成就。 (3)朗读前两行诗句,把第一、第二行的意思连起来理解。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做学问要不遗余力地下苦功夫。 5.理解第三、四行诗句的意思。 (1)读第三、四行诗,理解“终”、“绝知”、“躬行”的意思。 终:到底、毕竟。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躬行:亲自实践。 (2)说说第三、四两行诗的意思。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究还是不完善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通过实践才行。 (3)体味第三、四句的含意。 第三、四两句表述了知与行的关系: 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 6.指导朗读,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 (1)听老师范读。 (2)自由练读。 (3)指名读后评价,再练读。(教师点拨学生在朗读中细心体会知与行的关系) (4)齐读。 (5)指导背诵。 三、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 2.课外查找并自学一两首没有学过的陆游写的古诗。 板 书 设 计 评价与反思

22古诗两首

自主发展型六年级语文导学案 第22课古诗二首 《冬夜读书示子聿》 【预习菜单】 1、写作背景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夜晚,诗人陆游正依靠在书桌旁读书,他最小的儿子子聿正在一旁嬉戏玩耍。陆游读了一段文章后,深受启发,对一旁玩耍的子聿说:“子聿啊,你过来看看这段文章。”子聿一蹦一跳地来到陆游身旁,顺着陆游的手,细细品味着那段文章。看完后,子聿一脸疑惑地问陆游:“爹爹,这段文章是什么意思啊?”陆游耐心地告诉儿子子聿:“这段文章的意思就是古人做学问是竭尽全力的,只有在少年时期多下功夫,努力学习,并能做到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到了老年才能有所成就。”“哦,我明白了!”子聿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 “子聿,你再看看这段文章!”陆游对子聿说。“哦”子聿爽快地答应了一声,便又继续读了起来。读完后,子聿高兴地对父亲陆游说:“爹爹,爹爹,我明白了,这段文章是要告诉我们,要活学知识并且要去亲自实践,否则就会像《纸上谈兵》的主人公赵括一样,虽然饱读诗书,但是没有去实践,导致最终一败涂地。对不对啊?”“对啊,子聿真是聪明!这段文章就是要告诉我们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终究是不够深刻的,要想能够深刻、透彻地理解这些知识,就必须要亲自去实践。”陆游更进一步地教育儿子子聿。 之后,陆游便挥笔写下了这首《冬夜读书示子聿》。 2、词语注释: (1)示:教育、指示。 (2)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3)学问:指读书学习,这里指做学问的意思。 (4)遗:保留 (5)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6)少壮:青少年时代。 (7)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 (8)始:才。 (9)纸:书本。 (10终:到底,毕竟。 (11)觉:感觉,觉得。 (12)浅:少。 (13)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绝,表示程度,极、最的意思。 (14)躬(gōng)行:亲身实践。行,实践。 3、我能有节奏地熟练朗读这首古诗。 4、我了解这首诗的大体内容,体会诗中蕴含的哲理。 【学习目标】: 通过自读自悟,交流展示,我能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了解诗歌内容和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诗的意思,感受诗的内涵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相关图片、音乐磁带、学生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挖掘积累。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图片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察到的内容。 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板书课题)先来学习《草》。

二、自读古诗、解决字词 1、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三、感悟理解 1、自由读古诗,思考: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1)“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2)“岁”可问学生几岁了,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3)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 (4)“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四、朗读诗词 1、自由读: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 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配乐读——竞赛读。 五、背诵古诗 1、情境背诵:教师创设把《草》背给家人听的情境,引导学生背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诗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

22.诗两首 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诗歌,要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 2.激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 3.通过想象和联想品味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教学重难点 1.朗读并背诵诗歌,要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 2.通过想象和联想品味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晴朗的夜空,往往群星璀璨,当我们仰望星空时,常常会有许多遐思幽想,我们常常把心里话告诉星星,和星星一起分享我们的快乐、忧愁……那里,发生过多少美丽的故事,产生过多少神奇的传说,令人禁不住心驰神往同学们,面对星空,你想到了哪些瑰丽的传说呢?华灯初上,漫步街头,放眼满街的明灯,你想到了什么?皓月当头,仰望星空,你又想到些什么呢?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诗人、学者。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等。曾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习《天上的街市》 1.“远远的街灯明了”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信息? 明确:它表示时间是晚上,天已经黑了。 2.诗人面对黑夜看到了什么呢? 明确:登高远望,看到了暗空中无数街灯点缀其间,像是夜空中的无数明星,抬头望星空,无数明星也同样像是地上的无数街灯。这一书,诗人把“街灯”比喻成“明星”,又把“明星”比喻成“街灯”,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形成一种循环复沓的诗美。 3.有的同学在朗读的时候,往往漏掉“是”字,请同学们想一想:“是”字可有可无吗? 明确:“好像”后加一个“是”字,凑足音节,使其更舒展,同时更能表达作者赞赏的口吻。

22 诗两首之太阳船

太阳船教案 教学目的: 1.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2.理解课文表达的主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课前预习:熟读本文,记住文中所写物相。 知人论世,作者介绍: 吴望尧,浙江金华人。40年代在越南经商,抗战胜利后到台湾,继续从事商业。后旅居洪都拉斯。5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曾创设台湾现代诗奖。主要作品有诗集《灵魂之歌》、《玫瑰城》、《地平线》,散文集《自由的悲剧——写给年轻的一代》、《越南沦亡琐记》、《阮氏娥——写给年轻的一代》及《吴望尧自选集》。其作品曾获台湾文艺基金会特别创作奖。 吴望尧先生的好友也是著名诗人的余光中先生评价说:“吴望尧的诗作产量丰富,风格多元,佳作不少。大致分来,约有三类。第一类是少作,受了新月派和西方浪漫派的影响,轻倩柔美,意浅情浓,和我早年的情况相似。第二类仍是抒情的小品,但命意转深,个性转强,感性独特,风格渐向现代诗接轨,看得出大有发展的潜力。”“他的第三类诗也没有长篇,都以组诗的结构建成,有一种辐辏聚焦的引力。这一系列的巨构展现出作者壮阔的雄心,善变的机心,值得诗评家认真评定。”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诗歌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诗歌的意象,找出作者写作的思路, 批注自己的阅读理解,列出不懂之处。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结构 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太阳船的?划分层次,并概括内容: 明确:作者是按太阳运行的时间顺序来写作的,从早晨写到日落时分。 太阳升高以后,光芒万丈 穿过云层之后,霞光一片 没入云层之后,银星千颗 第二步,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课堂探究,理解文意 1.太阳在运行的过程中,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金色(早晨)——白色(升高到日落前)——红色(日落时分) 2.“当它驶过顶空的子午线,便缓缓地扯下了帆。”这句诗表达了怎样的含义? 明确:当太阳升高以后,太阳没有的任何阻挡,发出了万丈光芒。 3.“当它卸下批闪烁的白银又驶向另一个港湾。”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含义?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比喻。作者用“白银”比喻阳光,用“卸下批闪烁的白银”比喻天色已晚,太阳光逐渐变暗,用“驶向另一个港湾”比喻太阳即将落山。 作者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及光线的变化的,给人以美感及想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22--诗二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22诗二首 【课前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飘渺.()隔.着()镀.金()卸.下() 闪烁.()白昼.()焚.起()溅.起() 2.根据下列词语进行联想。 圆——()——()——()——刘翔 李连杰——()——()——()——()——圆 3.诗人所想象的天上的街市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请用几个词概括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太阳船》,你觉得诗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检测】 (一)阅读《天上的街市》,完成1—4题。(10分)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中“定然”一词能否改为“可能”,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看”,这是对谁说?为什么不说“我看”?它跟下面哪两个字相呼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作者想像中的牛郎织女过着什么生活?②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过着什么生活?③这一改动,体现诗人什么意图?(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上的街市》一诗表现主题的方法是【】(2分)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第22课古诗两首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第22课<<古诗两首—观书有感>>教学课件 【课题】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2课《古诗两首》——《观书有感》 【教材简解】 《观书有感》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这首诗借景喻理,借方塘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不断读书,时时补充新知,从而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白活水对于方塘的重要性。 3、了解说理诗,知道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4、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白源头活水的重要性,同时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美。 难点:理解古诗内容与题目的关系,领悟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了解诗借景喻理的特点。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高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学生学习古诗,不仅仅是积累,更是沟通,是学会带着情意去沟通。因此,古诗教学中,读是基础,悟是关键。要以读为本,重在悟情、传情。在教学中,教者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相互交流中,朗读、品味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在朗读与吟诵中走进作者,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达到自悟自得,并着眼课题,启发思考,回扣主题,补充阅读,丰富学生的积累。 【设计思路】 课堂伊始,教师带领学生读朱熹的读书名言导入到新课的学习。初步学习古诗时,要求学生带着具体的学习任务去自学,通过自学成果的检查,反馈初读成果,朗读做到字音正确、

一年级国学经典诗歌二十二首

一年级国学经典诗歌二十二首 1.打开小窗 (中国台湾)严友梅 我不知道阳光从哪儿来, 当我打开小窗, 阳光扑了个满怀。 2.春游曲 (唐)王涯 万树江边杏, 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 照在绿波中。 3.春天来了吗? 常福生 春天来了吗? 去问柳枝上的嫩芽。 春天来了吗? 去问桃树上的鲜花。 春天来了吗? 去问池塘里的花鸭。 春天来了吗? 去问梁上的燕子妈妈。

4.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rónɡ)飞燕子, 沙暖睡鸳(yuān)鸯(yānɡ)。 5.小小蝴蝶小小花 朱晋(jìn)杰 小小蝴蝶小小花, 快快乐乐来玩耍(shuǎ); 一个开在春风里, 一个飞在阳光下。 两个朋友在一起, 两个名字不分家; 一个名叫花蝴蝶, 一个名叫蝴蝶花。 6.绝句 (唐)杜甫 江碧(bì)鸟逾(yú)白,山青花欲(yù)燃(rán)。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7.小柳树 艾(ài)尼 小柳树,站河边, 长长的枝条拂(fú)河面, 拍拍小鱼的头, 摸摸小虾的脸, 青蛙拉着柳树枝, 一前一后荡(dànɡ)秋千。 8.鸟鸣涧(jiàn) (唐)王维(wěi)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9.轻轻 寒枫 轻轻的云朵,轻轻的风。轻轻的柳条,轻轻地动。轻轻的小船,轻轻地划,轻轻的桨(jiānɡ)声响不停。 我轻轻地唱支划船歌,“轻轻是我,我是轻轻。”

10.长干行四首(其二) (唐)崔颢(hào) 家临(lín)九江水, 来去九江侧(cè)。 同是长干人, 生小不相识。 11.蘑(mó) 菇(gu) (中国台湾)林良 蘑菇是 寂(jì)寞(mò)的小亭(tíng)子。 只有雨天 青蛙才来躲雨。 晴天青蛙走了, 亭子里冷冷清清。 12.苔(tái) (清)袁枚(méi)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qià)自来。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mǔ)丹(dān)开。

1 古诗二首(村居、咏柳)

第一单元 本组教材以“春天”为主题来选编教学内容。《古诗二首》《找春天》《开满鲜花的小路》《邓小平爷爷植树》从不同角度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时,要继续夯实朗读、识字、写字等学段的基本目标,同时要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一,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我爱阅读”。让学生在课外实践中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1.认识54个生字;会写3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找春天》《古诗二首》。 3.通过品读课文,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所描绘的情境,感受春天的美景以及课文所蕴含的主旨。

4.初步感知课文语言的优美,能积极参与找春天的实践活动,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1.认识54个生字;会写34个字。复习、巩固常用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规律。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古诗二首》…………………………………………………………………………………………2课时 2.《找春天》……………………………………………………………………………………………2课时 3.《开满鲜花的小路》…………………………………………………………………………………2课时 4.《邓小平爷爷植树》…………………………………………………………………………………2课时 语文园地一……………………………………………………………………………………………… 2课时 教学本组课文时,要让学生通过充分朗读,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要继续夯实朗读、识字、写字等学段基本目标,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规律,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古诗二首

2019-2020年语文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第六单元25 古诗两首习题精选二十二

2019-2020年语文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第六单元25 古诗两首习题精选二十二 ?第1题【单选题】 给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呼作白玉盘( ) A、呼出 B、称呼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白日依山尽( ) A、依靠 B、同意 C、按照 【答案】: 【解析】:

?第3题【判断题】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白日依山尽”中的“白日”指白天的太阳。 A、正确 B、错误 “欲穷千里目”中的“穷”是“贫穷”的意思。 A、正确 B、错误 《登鹳雀楼》告诉我们站得高、望得远的道理。 A、正确 B、错误 “依yī”是整体认读音节。 A、正确 B、错误 【答案】:

?第4题【判断题】 《登鹳雀楼》这首诗启发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目标,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5题【填空题】 看拼音,写汉字; xíng zǒu rèn shi yuè liàng ______ ______ ______ 【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读拼音,写汉字。 bái rì huánɡ hé ɡāo shān dà hǎi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根据不同的环境运用诗句。 一天,我和妈妈一起去看瀑布。当我看到长长的瀑布从山顶飞快地直泻下来,那么壮观,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诗:“______,______。” A、飞流直下三千尺 B、疑是银河落九天 【答案】: ?第8题【填空题】 选出正确的读音

①穷______ A.qióng B.qóng ②更______ A.gēn B.gēng ③层______ A.céng B.chéng 【答案】: ?第9题【填空题】 填一填,写一写。 《登鹳雀楼》的作者是______代的著名诗人______。你还知道这位诗人的其他诗作吗?请找一找,读一读,再写下来。 【答案】: ?第10题【填空题】 读拼音,写汉字。

22.诗二首(3)

22 诗二首 第一课时天上的街市

句。题目有供仿写的例 句,我们应先从分析例句 入手,挖掘仿句和例句在 内容和结构上的相同点。 三、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太阳船 学习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2.理解诗歌的内容主旨,品味诗歌语言。(重点) 2.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自己联想和想象水平。(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看宇宙飞船发射吗?假如让你来设计一种船你打算设计成什么样。你能用自己的笔画下来吗?(学生发言)今天我们学习《太阳船》,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诗歌,明确节奏 1.划分诗歌的朗读节奏。 太阳船 吴望尧 白昼/有一条/神秘的/航线,划来只/镀金的/巨船,当它驶过/顶空的/子午线, 便/缓缓地/扯下了帆。 沿途/它穿越/紧密的/光波,或停靠/于云的海岸,当它/卸下批/闪烁的/白银, 又驶向/另一个/港湾。 但/在它驶近/黑暗的/时候,船上/却焚起了/大火,使它/沉没/于灰色的/浪涛, 却/溅起了/银星千颗! 2.分组有感情地朗读,同时充分调动想象力诗里的想象画面,仔细体会诗歌思想感 【教学备注】 ‖学法指导‖ 诗歌诵读,需要准确处 理好停顿。节奏自然鲜明, 诗歌才富有韵律美。那么, 无标点符号之处又如何停顿 呢?一般是两个音节一拍或 三、四个音节一拍。如:“白 昼/有一条/神秘的/航线”。 有时需根据诗歌内容和语 意关系来断定。如“却/溅起 了/银星千颗”。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详尽的背景介绍。介绍当时的写作背景,使学生轻而易举地领悟了诗歌的主旨。 2.使用多种教学形式。在授课时,我不但给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还让学生把自己所想象到的景象用笔画下来,并在小组里实行评比,也让学生自由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不足之处: 1.朗读指导不够。诗歌的朗读无疑是很重要的,但在教学中我忽视了对诗歌朗读的指导,没有收到理想的效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

教学 内容 古诗两首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 目标 1.学习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望庐山瀑布》。 2.结合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体会诗人夸张、比喻的表达方式。 3.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呈现的画面,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5.继续培养边读边想、咀嚼品味、圈画批注的读书习惯。 教学 重难点 重点:结合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体会诗人夸张、比喻的表达方式。 难点: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呈现的画面,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 资源 1.70首必背古诗中李白的诗。 2.庐山瀑布的图片资料。 预习 设计 1.拼读生字,去掉拼音准确朗读生字。 2.认真观察生字,练习正确美观地书写,《习字册》上的生字描一个写一个。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4.通过阅读《一课一练》中的资料卡和其他途径了解李白的有关资料。 5.搜集几个有关李白的小故事在小组内讲一讲。阅读《新》上的助读。 6.背背《古诗70首》中李白写的古诗。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走近课文(6分钟) 《静夜思》《赠汪伦》《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独坐敬亭山》。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故事:《铁棒磨成针》。齐背《望庐山瀑布》。 第二板块:理解古诗。(28分钟) 第一板块:导入新课。 1.我们学过许多首李白的诗,谁能背?注意每人背一首, 不要重复别人背过的诗。 2.关于李白你知道什么?你搜集到了哪些关于李白的小 故事? 3.刚才有同学背到了《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我们一起来 背诵一遍。 第二板块:理解古诗。 1.过渡:既然这首诗我们都已经能背诵了,那么,这节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