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中文言文有效性教学思考与实践

高中文言文有效性教学思考与实践

高中文言文有效性教学思考与实践
高中文言文有效性教学思考与实践

高中文言文有效性教学思考与实践

摘要:本文对高中文言文课堂有效性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教学准备、教学实施两个方面进行了简单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针对高中文言文课堂有效教学可行性的教学对策,希望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有效性教学思考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将优秀、经典的文言文选入教材,能够熏陶人的心灵、熔铸人的精神,体现出教育的人文性。在全球文化互相碰撞的今天,加强文言文教学,有着积极意义。

然而,文言文教学却面临着尴尬处境。在高考语境下,对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而言,文言文教学是当之无愧的重点、难点,可长期以来,尽管教师竭尽全力去教、学生埋头苦干去学,收效却甚微。应试之风愈演愈烈,师生都不免跌入追求答题技巧、追求分数的泥沼中,将文言文的学习分解为各个考点,每一篇文章都被高考考点要求逐一肢解,文言文课堂的有效性也就一降再降。本是一篇篇文辞典雅、各具风格、富含哲理的文章,在肢解过后,变成了文言字词、特殊句式的集合体,文章独特的精神内涵被抛之课堂之外。因此,课堂上一讲文言文,学生便恹恹欲睡,教师也觉枯燥乏味。本文针对这种实际情况,试图从有效性教学的角度入手,探索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对于有效性教学的定义,著名学者余文森认为:“既促进学生发展又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也就是说,有效率、有效果、有效益,才是高效课堂,课堂教学目标能最大化地达到。在新课标背景下,文言文有效教学就是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笔者在近三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不够浓厚,甚至可说是“冷淡”“逃避”“恐惧”,学习动力仅仅止于“高考要求”,缺

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方法。以笔者的实践与反思来谈,认为应从“课堂准备”和“教学实施”两个方面,分别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来提高文言文教学有效性。

一、课堂准备

(一)转变教学观念

文言文课堂效率低,首先要从教师层面进行反思。作为课程改革的直接参与者和主导实施者,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摒弃陈旧的、不合时宜的教学观念,及时了解、接纳并履行新的教学观念。譬如,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即“授业”,教学的过程就是传授学业的过程。诚然,这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但教学不应止于传授学业,而是要引导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升学习能力。如今教师不是一桶水,而是一涌泉,只有教学生如何用“引水”去获得源源不断的活水,这才是最重要和关键的。因此,提升课堂效率的第一步就是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变教师灌输为启发、探究、讨论。

(二)制定有效、具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前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理解后列出的符合学生知识发展层次的目标,也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可如今许多教师都忽视了教学目标的制定,往往是大而无章地列出几点,譬如“提升学生阅读能力”,这是文言文教学的整体目标,对于课堂教学并没有实际指导意义。那么,如何制定文言文课堂教学目标呢?美国教育学家奥苏伯尔提出如此命题:“如果我必须将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原理归结为一句话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根据学生的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

学。”这个命题对于文言文教学同等适用。在制定目标前,首先要“知己知彼”,了解学生目前的知识掌握情况。其次,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具体,让“教师清楚地教,学生明白地学”。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如《师说》一文,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了解作者韩愈及其创作背景;积累掌握文言词语、句式;学习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将目标具体化,就能较好地判断一节课是否达到了相应的教学目标,也就更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优化教学方案

设计、编写教学方案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一篇优秀的教学方案要涵括教材、学生、生活,以及一切跟课堂教学相关的内容。200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语文课程中必修课程有五本,其中古诗文占比近半,足以说明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首先要吃透教材,对每一篇课文各重难点都要熟于心;其次是处理教材,每一篇课文在内容、行文技巧、特色等方面都是有所侧重的,学生对于不同篇目的知识背景也各有不同,因此,要结合教材本身特色与学生认知情况来编写教学方案。

以上三点,笔者以《郑伯克段于鄢》为例进行说明。传统的教学是将全文字词疏通,再分析情节、人物形象,完成课后习题、扩展训练,该背诵的背诵,一篇课文就算完成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需要自己动脑,就是埋头做笔记、背书,被动接收和积累知识。转变教学观念后,教师在备课时就要下更多的工夫,除了准备必须要积累的知识点之外,还要制定每节课预定达到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分层次展现,由浅入深地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读懂课文。(笔者的教学设计附后)

二、教学实施

文言文课堂有效准备后,下一步就是教学的有效实施。影响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素很多,就笔者看来,以下几点是比较关键的因素。

(一)灵活课堂氛围

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之一。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如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必然会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首当其冲,教师的教学热情也会大打折扣。如此一来,谈何有效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要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首先在于教师自身。观念指导行为,教师要充分意识到有效教学的价值和意义,才能指导实践。因此,教师要增强教学责任意识,培养一种自己能有效实施教学目标的信念,能完成教学任务的信心,能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自觉。在这种责任意识下,教师才能将足够的精力与热情带入课堂,影响学生。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把时间让给学生,提出探讨的题目后,给予学生充分讨论的时间、更多发言的机会,着力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情境。如在讲授《郑伯克段于鄢》时,笔者设置了一个讨论环节,从史书《春秋》对这个历史事件的评价“段不弟”入手,让学生就郑伯故意放纵其弟的行为展开讨论,互相交流,表达自己的看法。学生讨论十分热烈,较好地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重视诵读,培养语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姚鼐说:“大抵学古文者,必要放声疾读,又缓读,祗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身做外行业。”可见诵读在古代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诵读教学可分层次进行,第一步是读准字音、句读,第二步是读通文意,第三步是读出情感。在诵读过程中,对文本的理解由浅入深,对培

养良好的文言语感也有重要作用。赵谦翔在《绿色文言教学概说》中提到,强化诵读不只是在早读和课外强化,即使是在课堂上也要把大半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诵读。对于古汉语语法,不是不讲,而是精讲。“以读带讲,以讲促读。”

就诵读形式而言,教师可灵活运用多种诵读形式,如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录音图文并茂的领读、学生代表疏通文意的诵读、全班异口同声的齐读等等。不论采取何种形式,都要避免单一,要坚持多种形式相结合。同时,在诵读过程中,教师要在方法技巧方面做好指导,如停顿、语气轻重、快慢、高低等。

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选择恰当、有效的诵读方式,加之以诵读指导,充分点燃学生诵读的热情。诵读过后,进入对文本的分析和讨论就顺理成章了。(三)精准提问,有效讨论

课堂有效提问既能帮助学生回顾、复习已学知识,又能开导学生多角度进行思考。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梯度地设计与本课教学目的紧密相关的问题,尽量照顾到所有学生,既要用简单的问题来鼓励基础较差的同学,也要用稍有难度的问题来提问基础较好的同学。就提问内容而言,可以围绕文章内容、细节、叙述技巧等方面展开提问。如在讲授《鸿门宴》时,我就文本内容设置了如下提问:

1.项羽为什么不听从范增的建议杀掉刘邦?

2.刘邦得知项羽将要攻打自己时有何表现?体现出他怎样的性格?

3.项伯在“鸿门宴”中起了什么作用?你如何看待项伯为了报答张良的救命之恩而处处袒护刘邦的行为?

由文本浅层的分析到探究性的分析,抓住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契合点,设计既表现文本内容又贴近现实生活的问题,由浅入深,尽量照顾到所有的同学,

让学生循着自主解决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作品的内涵。

三、结语

实现高中文言文课堂有效教学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过程。作为一个致力于语文教学事业的新教师,此文是笔者对三年来的文言文教学进行的一个简单总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 蔡慧琴,铙玲,叶存洪主编.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2] 姚利民.有效教学论:理论与策略[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3] 郑桂华著.语文有效教学:观念·策略·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 余文森.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J].江苏教育,2006(09)

[5] 余文森.论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J]. 课程与教学,中国教育学刊 2008(11)

[6] 赵利安.生成教学让高中文言文教学更具有效性[J]. 中国校外教育2013(07)

[7] 王敏.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探寻[J]. 读与写杂志2012(11)

[8] 余文森.如何在新课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教学网

[9]姚利民.有效教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10]刘丹.论高中语文教育中的诵读教学[D].河南:河南大学,2005.

[11]曹亚.高中文言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D].河南:河南师范大学,2013.

[12]黄金梧.高中文言文有效性教学研究[D].河南:西北师范大学,2012.

附:《郑伯克段于鄢》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春秋》、《左传》文化常识。

2、掌握文中重点实词(惊、恶、亟、贰、完等)、文言虚词(焉、诸)以及句式等文言现象。

3、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主要人物性格特征。

4、把握庄公母子之间情感发展过程并分析原因。

【重点】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

【难点】分析主要人物性格特征。

【知识链接】

(1)“春秋”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这种编年史周王朝和诸侯各国都有,虽然内容不同,一般都称为《春秋》。现今流传的鲁《春秋》是经孔子修订的,极其简括地记载了周王朝、鲁国及其他各国的事件。起于隐公元年,终于哀公14年(前722-481),记事特别简单,类似新闻标题。

(2)“左传”

①“传”: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就是“传”。

②《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记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比《春秋》多十三年。相传作者为鲁国的史官左丘明。

③“春秋三传”包括《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

④《左传》是我国古代文学价值很高的散文名著,其特点是善于剪裁,繁

简得当、外交辞令外柔内刚、人物对话有个性、语言简练,有表现力。

【反复诵读】

一、听录音,标出停顿、生字拼音。

二、全班齐读,明确文意。

三、小组读,读出情感。(几个小组评比)

【基础梳理】

一、请结合文中注释填空,并翻译斜体字部分。

1、庄公寤(音:义:)生,惊(义:)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音:义:)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音:义:)请于武公,公弗许。

2、公曰:“制,严邑也,虢(音:)叔死焉(义:)。佗(义:)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译:

3、祭(音:)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义:),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义:),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义:)害?”对曰:“姜氏何厌(义:)之有(句式:)!不如早为之所(义:),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译:)。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义:)待之。”

译:(1)

(2)

4、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义:)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

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义:),将自及。”

译:

5、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句式:),至于廪(音:)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音:),厚将崩。

译:

6、大叔完(义:)聚,缮(义:)甲兵,具(义:)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义:)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义:)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译:(1)

(2)

7、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通假:),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译:

【我的疑问】请找出你在翻译过程中有疑问的句子(或实词、虚词、句式等)

【合作探究】

1.根据课文的记叙,“段不弟”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郑志”体现了庄公怎样的思想性格?

3.抛开史书《春秋》的评价,你认为郑伯故意放纵其弟的行为对不对?

浅析高中文言文教学

浅析高中文言文教学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文言文教 学创造性解读 [论文摘要]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改革对高中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落实新课标提出的文言文教学要求成了高中语文教育者 的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剖析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要点,阐明文言文教学的要求和意义,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提供一些文言文教学的参考 意见。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的各个阶段都占有很大比重,一般来说,小学占10%左右,初中约占20% 左右,高中约占30%—40%。随着年级的升高文言文所占的比例也在上升。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其在母语教

育中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第9条指出高中生应“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语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意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能够灵活把握学生的学习 规律和文言文的特点有效的实施教学。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论述: 一、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要点 (一)弄清字、词、句的含义,学习古汉语知识 高中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言诗文,包括论、说、疏、对、表、策、杂文、寓言、序文、赠序、传记、诗词、曲赋等多种形式。这些作品上起春秋战国,下起辛亥革命,纵贯三千年历史长河,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代表。由于距现在时间较长,很多语汇的意思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要弄懂选文的

意思,首先就要弄清文言文中字词句的意思和有关句式的用法。 1.认清字形,读准字音。阅读文言诗文的第一步工作是扫除文字障碍,这就要求准确认读课文中的文字符号,特别是注意那些形似字、异体字、繁体字、通假字、古今字、生僻字、和异读字的音、形、义。理解词义,明确词序。对于词语要弄清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复词偏义的意义和用法,并结合语境弄清文言虚词的作用。分析句子,掌握句式。要经常引导学生分析一般的文言句式,了解常规的句式结构,牢固掌握判断句和省略句等常规句型。对于这些古汉语知识的学习大量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练习,提高学生古汉语水平。 (二)了解历史知识,消除时代隔阂 时代隔阂是高中语文教师进行文言文 教学的主要障碍。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具体篇目,查阅相关的资料,弄清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经历,了解有关史实和典故,了解名物典章制度和社会习俗,学习古代文体知

浅谈高中文言文教学设计

浅谈高中文言文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19-05-14T17:07:12.157Z 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01期作者:任凯 [导读]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提升人文修养。要想有效达成文言文教学目标必须贯彻落实到文言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去,而课堂教学活动的前期教学准备就是课堂教学设计。 摘要: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提升人文修养。要想有效达成文言文教学目标必须贯彻落实到文言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去,而课堂教学活动的前期教学准备就是课堂教学设计。文言文教学目标能否真正得到实现,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教学设计的优劣,因为教学设计是连接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间桥梁。教学设计的巧妙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文言文课堂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行下去,而且还直接关系到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因此,教师必须对文言文教学设计进行深入思考,潜心研究。 关键词:研究现状;教学设计;遵循原则 正文: 一、文言文教学现状研究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众多研究者探讨的热门话题。民国初期,朱自清等人就开始对文言文教学进行研究,提出许多新颖的教学理念。随后,叶圣陶、张志公等一针见血地指出文言文的教学现状,并且就怎样学好、教好文言文提出一系列有价值的建议。20世纪80年代,研究者就当时文言文教学普遍存在着“少慢差、高耗低效”的问题展开大讨论,焦点在文言文教学的地位、意义、传统教学方式等领域。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素质教育的倡导,改变文言文教学现状迫在眉睫。因此,一线教师研究生乃至专家尝试着去研究文言文教学,在教学理论与实践方面做出突破性贡献。 《新课标》的课程目标明确提出,要求学生“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因此要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汲取民族智慧。可见,中学生学习文言文有利于他们从前人的经典作品中汲取精神营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人文素养以及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新理念在语文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充分的体现。 从整体上来说,教学改革取得相当不错的成绩。相对来说,高中文言文教学改革成效不大。放眼一线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即可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一方面,有的教师依旧采用“字字落实,句句翻译”单一的教学方法。有的老师喜欢模仿大学古代汉语语法分析课教法,一味去分析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从而导致文言文教学“重言轻文,有言无文缺乏文学的鉴赏和品味。甚至有的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急功近利,专门围绕考点来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生内心过于浮躁,静不下心来阅读古典书籍,而且学生古文基础比较薄弱,也没有找到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还有学生学习古文急功近利,为了分数而学、为了高考而学。除此之外文言文本身枯燥晦涩、深奥难懂。 总之文言文教学效果不容乐观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等方面造成。因此以课堂教学设计作为研究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切入口,尝试运用相关的教学原理去优化高中课堂教学设计乃至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能够解决当今高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一些难题,同时也能够为一线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二、文言文教学设计中遵循的原则 在进行高中文言文教学设计时,教师必须从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论中汲取精髓,抛弃过时的思想或者做法,尽可能避免生搬硬套机械模仿。教学设计是连接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的中间桥梁。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是取得文言文教学成功的有力保证。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以课程观统领设计原则。以往的教师进行文言文教学设计时,仅仅对一篇文章或者一节课的教学点与教学过程进行设计。这种做是不够科学的,教学设计不能局限对一篇文章或者一堂课的设计,而是要有宏观的意识走向课程化。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先要有本学科总的课程目标,然后细化到阶段性课程目标,再细化到单元课程目标,再进一步细化到一篇文章乃至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目标明确之后,就得考虑具体的教学内容是由哪些关键知识点来构成,而将这些知识点串起来就是教学主线,即“教什么”。因此,就得考虑学习活动是否有效落实教学主线是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即“怎么教”。总之,教师是否有课程意识以及树立什么样的课程观,将直接关系教师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 2.坚持“文”“言”并重设计原则。 “文”“言”问题一直都是高中文言文教学之痛。受各方面的制约,一线教师似乎很难在“文”“言”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因此才会出现顾彼失此、两者无法兼顾的现象重“言”轻“文”在常规课堂上表现尤为明显。因为要应付考试,考试侧重点是文言字词和语法,所以教师以“言”作为教学的重点,一味去落实字词和文言现象,把解释字词和疏通文意作为文言文教学的终极目标,而文化、文学内容被搁置了,没有用武之地。重“文轻“言”在公开课堂表现最为突出。这两种教学做法是不符合教学实际,不值得提倡。文言文教学设计应该依据文言文的特性来设计。解析“言”离不开讲“文”,讲“文”必须依据“言”。总之,文言一致、文言并重是文言文教学之道,也是文言文教学设计之魂。 3.坚持立足于学生学的角度去设计教原则。一切教学设计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学而不是着眼于教师的教。首先,文言文教学设计不是凭空想象而是教师站在学生“如何学”的角度去设计其“怎样教”的,也就是说想想他们初次阅读这篇文言文时有什么样的体会和感受,想想他们如何理解文章思路内容以及思想。基于这样考虑去设计文言文课堂教学才能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教师不要把

高中文言文教学反思

高中文言文教学反思 一直以来,我对于文言文的教学大多采用这样几个步骤:第一步,让学生读文,直到 读熟,大部分学生能背。第二步,带着学生一个字一个词的理解意思,再把整句的意思总 结出来。第三步,总结全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第四步,让学生谈谈从中明白了什么 道理或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这样一字一句,手把手的把字词的翻译交给学生,总希望通 过这样的努力能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不遗留什么疑惑。但我发现,无论怎样尽力,学生 的效果都很难提高。 为了能有效提高学习效果,我根据教参的建议从多方面构思,最后决定抛弃串讲的方法,采用学校推行的先学后导的方法,让他们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一节课下来, 我感觉效果还算不错,学生自我感觉也较良好。短短的四十分钟内,我觉得以下几个环 节是比较成功的: 1. 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基本上自行完成了课文中的字词句的理解。改变了单 一的老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而且有的小组学生自己设问,自己指名叫同学回答 问题,学生对此很有兴趣,积极性很高,当然效果也不错。 2.在全部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后,我当堂让学生对他们的学习进行了反馈,提出了一 些字词句让学生回答怎样理解,让学生相互评价,相互修正理解。这样当堂检测,让学生 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得到纠正,效果明显。 3.把教师传统的串讲变成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复述,既能让学生主动熟悉课文,又能充 分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这节课我没有对课文内容进行串讲,而是在学生基本 理解了重点词句后让学生对课文的故事情节进行复述,对于不足的地方我也没有提示,而 是让学生来补充,有的’学生做得相当不错。这样不是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激 发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吗? 当然,一节课下来,总是有得必有失的。这节课的不足在于:部分同学基础较差在课 堂上不能主动从容地质疑讨论,显得有些无所适从。另外由于这种放开学习我使用得不多,学生在说的时候比较紧张,有点拘谨,主动性积极性还有待继续提高。 20XX年2月12日第二节语文课,我轻松地教了古文《文言文两则》。 这两篇文言文的内容都是中国古代故事,内容和道理比较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选 编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学时,主要是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词句的大概意思。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明白文中道理。 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方面差别较大,因此我把“读通”文章作为一大 任务。在做文章小结时,我让学生们去寻找“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创建“古文用语库”,因此,学生积极性很高,从文中归纳出“n”多个古语词:如之、矣、弗若、曰、

高中古诗文教学策略

高中古诗文教学策略 贵州师范学院文学院吴俊 一、高中古诗文教学现状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虽几次修改,但对古诗文的教学要求始终未变,还有加强的趋势。例如,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选材有所增加,高考中课外古诗文分数也占很大比例;另外,《新课标》也要求“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文化素养”“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 高中古诗文教学的现状并不容乐观,面临着很多困难,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师方面 1、从对古诗文的认识方面看,有的教师受实用主义的影响,错误地认为,学生学习古诗文对他们未来人生没有太大的帮助。另外,还有教师认为,我们现在处于新的时代,根本没有必要学习古代的东西,这些古诗文和现代社会是脱节的,学习起来浪费时间和精力。由于老师存在错误的认识,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古诗文的动力不足,兴趣不大,教学效果差。 2、从教材内容方面看,有的老师认为高中教材古诗文的篇幅太多,不仅对老师是个挑战,学生学习起来更头疼。加之古诗文语言文字深奥,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必然也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负面影响。 3、从教师知识学养方面看,教师自身的古诗文基础薄弱也是

影响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自新文化运动以来,我们一直提倡着白话文,教育发展了几十年,那些熟读经典作品的优秀老教师大多不在教学岗位上了,而现在的教师相当部分对古代经典作品积累不够,不能得心应手去发掘古诗文的内涵,引导学生去领悟古诗文的魅力,而只是一味去背教参、背教案,从个别字词讲解出发,肢解课文。 4、从教学方法上看,现在为数不少的教师仍然采用的是“满堂灌”、让学生死记硬背式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缺少具有启发性、能力培养和人文熏陶的讲解和引导。教学方法的单一和呆板,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二)学生方面 1、学习古诗文兴趣不大。读古代诗文,必须要咬文嚼字、回顾历史、理解背景,这种花时间、花精力的工作对追求直观、快节奏的中学生来说是一种浪费,但是又考虑到高考的原因,就不得不学。课堂古诗文讲授的种种不足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受现实功利因素的影响,不少学生认为,学习古代诗文不是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读大学涉及古代的东西很少,因而缺乏古诗文学习的动力。 2、人生经历有限、知识积淀不够,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古诗文的一个重要因素。选入高中教材的古诗文有丰富的思想、艺术内涵,不少作品表现了古代作者坎坷的人生和深刻的人生体验,由于学生受生活视野的限制,学习古诗文难以体会到其中丰富的内涵,感受不到作品的魅力,因而学习缺乏兴趣和热情。一般说来,男同学比女同学对学习古诗文更感兴趣。

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探究

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探究 录入时间:2010-4-22 10:22:07 添加者:admin 陕西省蓝田县城关中学/刘颖洁 [摘要]:文言文教学应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将之变成他们自由阅读历史文献,学习研究的工具;同时继承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尤其不应忽视文化的传承性,应该了解掌握现代文中文言成份,提高现代汉语水平,提高语文修养。即于此三种目的,在文言文教学中,一要培养学生文言语感,积累文言集成块;二要在注重学习“文”的同时,注重“言”这一物质外壳的积累,从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文法等语法角度扎实积累;三要“言”、“文”统一,促进学生积淀民族优秀文化;四要从古人的立身处事中得到启示,从而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关键词]:言文统一;古为今用;集成块;语感 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有三个:一是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使学生能自由阅读历代文献,做学习和研究工作的工具;二是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三是了解、掌握、理解现代文中的文言成份,提高现代汉语水平,提高语文修养。基于此,文言文教学拟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 一、文言文教学要培养学生文言语感,积累文言“集成块” 我们学习文言的一个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继承并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为此学文言文就必须注重积累、感悟和熏陶,要达成这些就必须重视语感能力的培养。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在语文素质中是至关重要的。所谓语感乃是认识主体对言语的一种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悟性,包含着感知、理解和情感体验在内的言语活动过程。语感是在反复的语文实践中形成的一种高级语言实践习惯,它的获得要靠学生自己长期的语言实践。古人所说的“涵泳”、“好书不厌百回读,其中滋味子自知”、“读书百遍,其意自现”等读书心得着重描述的就是这种语感的形式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认识主体对言语的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悟性。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呢? 要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就必须重视诵读。诵读时不仅要读清句读,更要读出文章的思想感情,这种诵读非死读,而是学生对文章的细微之处都弄清楚之后的诵读。叶圣陶说:“从前人读书,多数不注重内容与理法讲究,单在吟诵上用工夫,这自然不是好办法。现在国文教学,在内容与理法的讲究上比前注重多了,可是学生的吟诵工夫少了,多数只看看而己,这又偏向了一面。唯有不忽略讨究,也不忽略吟诵,那才不偏。吟诵时,对于探究所得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这是最可宝贵的一种境界。”这里“理智地了解”、“亲切地体会”,便是语感训练时包括感知、理解和情感体验在内的言语活动过程。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战国策》主要是记载谋略和辞说,以记言见长,体现战国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语言智慧,这种文章不诵读是体会不了其语言艺术的,面一般漫读没有对内容的通彻理解也是体会不到其语言艺术的。例如邹忌对妻、妾、客问了同一个

文言文教学论文:浅谈中学文言文的教学

文言文教学论文:浅谈中学文言文的教学 文言文教学论文:浅谈中学文言文的教学田晓兰 麟游县镇头中学陕西宝鸡721500 【摘要】古诗文教学到了初三成为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初三第二学期有两个单元的教学任务,而这两个单元的古代散文先秦诸子和先秦历史散文占有相当的比例,在构建高效课堂的当今,注目那似空谷幽兰的先秦散文,我们不难发现他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美哉先秦散文,善哉先秦散文。 【关键词】散文艺术价值 标本兼顾,诗文探古 新课标对初中古诗文教学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古诗文教学到了初三成为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初三第二学期有两个单元的教学任

务,而这两个单元的古代散文先秦诸子和先秦历史散文占有相当的比例,在构建高效课堂的当今,注目那似空谷幽兰的先秦散文,我们不难发现他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美哉先秦散文,善哉先秦散文。本文试就先秦散文的有效教学做一初探。 众所周知,闻一知十 众所周知,先秦散文主要可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就大体情况而言,历史散文主要是叙事的,诸子散文主要是说理的。历史散文有《春秋》《左传》《战国策》《国语》等。《春秋》是孔子编订的战国最早的一部编年史。记叙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至哀公十四年(前480)这242年间的各国大事,孔子还按照他自己的观点对那些事件作了一些评断,选择了他认为恰当的字来暗寓褒贬之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微言大义”。《左传》仿照其体例,顺着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12个鲁国君主的序次进行记载,全书30卷,详细记叙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外交、社会事件以及某些代表人物的活动。从文学角度来

浅谈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

浅谈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 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有三个:一是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使学生能自由阅读历代文献,做学习和研究工作的工具;二是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三是了解、掌握、理解现代文中的文言成份,提高现代汉语水平,提高语文修养。基于此,文言文教学拟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 一、文言文教学要培养学生文言语感,积累文言“集成块” 我们学习文言的一个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继承并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为此学文言文就必须注重积累、感悟和熏陶,要达成这些就必须重视语感能力的培养。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在语文素质中是至关重要的。所谓语感乃是认识主体对言语的一种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悟性,包含着感知、理解和情感体验在内的言语活动过程。语感是在反复的语文实践中形成的一种高级语言实践习惯,它的获得要靠学生自己长期的语言实践。古人所说的“涵泳”、“好书不厌百回读,其中滋味子自知”、“读书百遍,其意自现”等读书心得着重描述的就是这种语感的形式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认识主体对言语的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悟性。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呢? 要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就必须重视诵读。诵读时不仅要读清句读,更要读出文章的思想感情,这种诵读非死读,而是学生对文章的细微之处都弄清楚之后的诵读。叶圣陶说:“从前人读书,多数不注重内容与理法讲究,单在吟诵上用工夫,这自然不是好办法。现在国文教学,在内容与理法的讲究上比前注重多了,可是学生的吟诵工夫少了,多数只看看而己,这又偏向了一面。唯有不忽略讨究,也不忽略吟诵,那才不偏。吟诵时,对于探究所得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这是最可宝贵的一种境界。”这里“理智地了解”、“亲切地体会”,便是语感训练时包括感知、理解和情感体验在内的言语活动过程。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战国策》主要是记载谋略和辞说,以记言见长,体现战国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语言智慧,这种文章不诵读是体会不了其语言艺术的,面一般漫读没有对内容的通彻理解也是体会不到其语言艺术的。例如邹忌对妻、妾、客问了同一个问题:我和徐公比谁漂亮?三人的回答看起来一样,其实却有很大的差别。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去何能及君也!”用语极其由衷的赞美。是“私”----偏爱的不经意流露。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已没有“妻”那么坚决自信,只在揣度着邹忌的心理去回答,但不乏溢美之词,是因为“妾”的身份而“怯”的回答。客曰:“徐公不若美君之美也”句式为一般陈述,是曲意逢迎、奉承巴结的语气,缺乏真心的赞美,给人以干巴巴感觉,因为客仅是“有求”徐公。在诵读时如果不对三人的身份、心理研究揣摩,是不可能读出三人的感情语气的。只有既注重“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又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熟读精思是语感培养的根本途径。 二、是文言文教学要让学生学“文”,也要学“言” “言”是文章的语言材料,“文”是文章的思想内容。要想深入了解文章的“文”,必

高三文言文复习的教学反思

高三文言文复习的教学反思 高三文言文复习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三文言文复习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文言文知识点在高中语文知识结构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从分值来看,它在150分的总分值中占了19分,所以它是高三语文复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文言文试题的训练似乎很费时且见效慢或效果不明显,而且多数学生都不喜欢学习文言文,觉得枯燥无趣。那么该如何做有效的复习和训练呢?作为一个初上高三的青年老师来说,没有任何教学经验,只有通过学习他人的教学思路、方法和自己的思考、探索,来慢慢摸索、实践、反思、积累。本文主要就自己在高三一年中对文言文这个专题复习时所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探索式的.方法来谈谈个人的感想。 一、系统梳理、归纳总结 结合高考复习资料,按小专题的形式对考点逐个复习。我安排的小专题顺序是这样的: (1)18个虚词 (2)词类活用

(3)文言句式 (4)翻译的方法准则 这个环节我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主要时间花在18个虚词上,每节课讲1——2个虚词,课后再加以配套的习题,对虚词的复习自认为很扎实。但是,从整体的时间布局来看,我觉得这个环节的时间可以再缩减一点,以便为之后的文言文综合实题训练留出更多的时间。这个环节有助于学生对文言文的考点有一个清楚的框架,知道高考考什么,有哪些知识点,该复习什么,即有了个目标和方向,这样就可以有的放矢,后面的复习就有了针对性和侧重点。 二、紧贴教材、回归文本 学生对知识点有了一个系统的宏观上的掌握后再回归教材,把理论性的知识点揉进实实在在的文本里。第一轮复习一定要慢,要踏踏实实地把教材里的文言知识点过一遍。其实高考对文言文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的考察,教材里都能找到相应的知识点。大纲要求考察120个实词、18个虚词,从数量来看并不多,关键在于如何灵活有效地记住,我认为还是得通过课文,通过实实在在的语境、句子,有机整体的去记忆,而非独立、机械地记忆。 但是,由于时间关系不可能再把文章从头到尾翻译一遍,且也没有这个必要。我按教材编写的顺序,从第一册复习起,我以一个单元的内容为“点”,以每一册的内容为

浅议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策略

浅议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策略 ——以《张衡传》为例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之一,从课本选材及近年来高考文言文所选素材来看,传记类文言文所占比重较大。然而,就目前来看,文言文这一块的教学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往往一篇文言文学完之后,学生只是会记诵一些篇目,了解一些基本的字词意义,所以当考试遇到课外文言文阅读的时候,往往不知所云,有的学生甚至于产生排斥的心理,看到文言文阅读的题目就避而不见,长此以往下去,学生越来越读不懂,最后造成完全读不懂古文的严重后果,文言文教学也就成为了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也成为了多数语文教师头痛的问题。因此如何实现有效的实现人物传记类文言文教学成为了我们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问题产生的原因。 从“教学”这个词来看,课堂教学主要是包括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如果教师教好了,学生也学好了,那么课堂教学必然会取得良好效果。所以文言文教学没有取得应有效果的原因在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从学生的“学”来看。首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不高,兴趣在降低,劲头不足,教学效果必然大打折扣。通过高中新教材五个模块的教学,得到的共同的反映是:不少选文,文字晦涩,枯燥无味,缺乏时代感,脱离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学生感到学习吃力,因此学习兴趣不浓,缺少钻研、探究热情,常有囫囵吞枣之嫌。其次,学生学习文言文是被动的不是主动的,是零碎的不是完整的。一篇古诗文学完,学生仅仅熟读背诵了课文,了解的只是本篇的重点实虚词、文言句式、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知识,真正的文化内涵及精神意蕴却没掌握。此外,学生没有养成阅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仅仅停留在课本之内的文言文,很少涉及对课外文言文的阅读,因此文言文阅读量低。 一方面,从教师的“教”来看。不少高中语文教师简单地认为,学好文言文,就是“讲透”课本中的字词句含义及用法,同时让学生读熟背透,就算是完成了文言文课程内容的教学任务,实现了文言文教学的课程目标。在文言文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法有三种,我在教学中都曾奉为圭臬。第一,串讲法,以课文讲解为核心,“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举凡翻译、文言历史知识,碰上什么讲什么,表面看很有“综合性”。第二,讲解法,以古汉语知识为线索,把课文当作一个例子(讲解古汉语知识的例子),重点教授系统的文言文知识,表面看很有“系统性”。第三,翻译法,尤以直译为主,对照原文一句一句翻译,尤其近年来高考考文言文翻译,这种做法似乎更有了“合法性”。以上做法存在一个共同问题,就是教师不明确教学目标,紧紧围绕高考“指挥棒”转,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违背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使得教学枯燥乏味,那种“以言代文”“以讲代学”的教法,其实是一个极大的文言文教学误区。 那么,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包括哪些,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完成了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呢?首先我们来明确文言文的教学目标。

浅谈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

浅谈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 浅谈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代文献的重要渠道。 但在当前的文言文教学中,学生谈文言文而色变,语文学习中最头疼莫过于此。学生认为文言文晦涩难懂,且枯燥无聊,教师教授也费时费力,教学效果较差,那么,根据目前状况,究竟怎样才能高效教授文言文课程,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做好初高中的知识衔接 高中语文知识是初中阶段的继续和深入,由于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缺少整体、渐进式的设计,因而学生进入高中学习文言文便会觉得吃力,接受效果差,不理解文章大意,不能准确断句,不能结合语境解释关键实词和虚词。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学生课程较多,学习压力大,文言文的学习相对比较枯燥,这就需要教师让文言课堂活跃起来,而传统教学课程已不能使学生对学习文言文产生兴趣,所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登泰山记》这课时,虽然我们没有办法带学生亲临泰山,但是可以借助关于泰山的相关视频资料使学生能更加形象直观地了解泰山,使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描述的内容,更好地学习这一课。

三、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文言文的语言虽然失去古代的语言环境,但它所记载的知识却体现了前人超凡的智慧,所以很多文言文富含的哲理仍旧通用于今,教师在教授文言文时可以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便于学生体会、理解,从而更好地学习文言文。例如,荀子的.《劝学》篇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论语》中所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些名句对与我们为人处世也是一种引导,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在建立这种联系之后,学生便不会觉得文言文学习离我们非常遥远。 总之,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教师花费很多精力,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最终使学生个人鉴赏能力和语文素养有质的提高。

高中文言文中传统文化教学的反思

高中文言文中传统文化教学的反思 新课程改革以来,越来越强调文言文的重要性,其重要性在于其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但在现实教学中,大多学生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无法更多地获得文言文中的文化底蕴,导致了传统文化在古文教学中的缺失。文章阐述了传统文化意识在当代的缺失,以人教版语文教学中部分文言文为例,阐述其蕴含的丰富文化给学生带来的启蒙引导,以期提高传统文化在古文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传统文化意识缺失的原因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下,人们熟悉的只是考试会考的那些内容,很少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导致传统文化没有在书本和孩子的教育中得到很好的传播。 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它是古人思想的结晶。但现代学习的人,一部分认为文言文会带来古老文化的思考,可以很好地继承中华文化。而有部分人则是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为了得分而“不得不”学习,这样的学习也只是得到表面知识,不能深入他的思想里。还有部分人则认为,可以不用学习古文,因为传统的“之、乎、者、也”根本不会用在现代这样“新潮”的年代,认为这样是“落伍”的表现,应该跟上时代的脚步。 二、弘扬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文化是发展的基础,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象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不断创新,人们的思想不断进步,中国传统文化渐渐地被“遗忘”。因此,在中学教育中,传统文化的弘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继承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时代在进步,我们要接受新的思想,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传统,传统文化知识的继承与发扬是我们的责任,一个国家没有传统文化作为基础,就好像鱼离开了水。文言文作为这种文化底蕴传播的重要媒介之一,必须让现代人感知自身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 2.继承传统,提升学生意识 中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接受能力最强,学习能力最强,这个阶段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在这样一个环境复杂的社会,各种文化交错融合,这样就会造成各种文化的冲击。因此,在学生时代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是十分必要的。 3.继承传统,提升教学品质

浅谈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贺龙

浅谈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贺龙 发表时间:2018-04-24T11:36:32.517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3月06期作者:贺龙 [导读]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授这部分的知识时,一方面要认真讲解,认真做好文中词语的解释、重点句式的介绍、文章大意的探索等工作 贺龙(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北民族高级中学四川甘孜 626000) 摘要: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授这部分的知识时,一方面要认真讲解,认真做好文中词语的解释、重点句式的介绍、文章大意的探索等工作;另一方面也要顺应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他们结合学习经验,自己动手去解决在文言文学习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知识的能力。因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效果谈几点个人看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 中图分类号:G65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3-0050-01 1 文言文在高中教学中的地位 在大力提倡弘扬社会主义优秀传统文化的趋势下,走进古人生活,体会古人感情,继承和发扬他们的优秀品质已经成为一种必然。此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文言文又是连接古今文化的桥梁。新课标语文考试大纲明确规定,文言文阅读理解作为高中生必须掌握的一个学习重点。在考试中分值共计19分,其中共分为3个客观选择题和1个翻译题。选择题侧重于对文言文实词,文言文断句,古代文化常识以及文本的整体阅读和把握等几个方面进行考查,翻译则侧重对文言特殊句式、重点字词的理解。考试只是一种形式,重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对古文化的兴趣,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2 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现状 “晦涩难懂,生僻久远”成了文言文在学生心中的刻板印象,以至于每每学到文言文时都是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学生却一片茫然,除了死记硬背住几个特殊词句,其他一概不知,一概不管。考试时更是苦不堪言,分数可谓是惨不忍睹。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对于常见的题干陷阱,学生不能准确地把握,对于重点的实词学生不会知识迁移,不会结合语境分析,导致丢分严重。 3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3.1 创设情境,培养语感 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平时的文言文教学中,这一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当然,读并非指毫无目的的随意读读,而是要有一定的语境渲染和阅读目的。由于文言文这种语言形式对于学生而言,较为陌生,因此需要合理的情境创设。教师可以根据高中文言文各篇目自身文体的差异,主题的不同,创作背景的不同来对学生提出不同的朗读要求,从而调整好不同的语调、语速、语气等,最终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首先,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知人论世,在走进作者经历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探讨创作时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教师进行适当补充,当然目的并不在于仅仅了解作者姓甚名谁,而是要把他放到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中去看;比如在讲《鸿门宴》时教师可以把刘邦项羽的楚汉之争,以及刘邦建立的西汉王朝的历史大事等通过故事的方式去让学生走进那段历史,从而去品味不同的人物身上所折射出的不同性格特征,感受其说话方式的差异,让学生通过戏剧的方式还原鸿门宴的经典,揣摩语言特色,这样能让学生记忆犹新。其次,在学生有一定好奇心的前提下,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朗读,教师范读,听录音朗读等多种方式加深印象,培养语感。例如在学《荆轲刺秦王》时,易水诀别之际,荆轲那种将生死置之度外、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所传达出的悲壮与后文面见秦王时,秦王的不可一世、趾高气扬与被追杀的仓皇失措,四处逃窜的滑稽场面,这些精准的动词描写、场面描写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的形式而真正得以感受。通过多种朗读方式的切换,让学生的文言语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3.2 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古代汉语之所以难以理解,就在于它的语法结构跟现代汉语存在很大的出入。为了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文言文的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等,需要教师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即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理清他们各自的位置,同时需要讲清名词、动词、形容词、介词、副词、代词等不同词性的词在句子中充当的角色;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学生有意识地对文言文里面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被动句、状语后置句常见形式及标志词等进行判断辨别,理解记忆。同时要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整理,形成框架结构,比如在讲到“夫晋,何厌之有”这一句式时,让学生对比初中的“何陋之有”;沛公安在?与“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等等特殊句式,教会学生利用其语法结构相似,相同位置词性相同的原则进行归纳;在文言文虚词实词方面,高考常考的18个文言文虚词如:之、而、其、于等等,它们有各自不同的用法;常见的120个文言文实词如:属、籍、假等等,他们也存在一词多义的现象,还有常见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偏义复词等,都需要学生学会结合文言语境,进行联想推断或者语法结构分析等方法进行验证。如2014年全国新课标一卷中《旧唐书.于休烈传》中“自幼好学,善属文”中的“属文”,学生可以进行知识迁移,联想到书上的《张衡传》中的“衡少善属文”中的“属”,推测其意义为“撰写文章”。再如(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里的一个翻译“副史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该翻译里的关键词语有“啖、矢、囊”三处,啖的含义是吃,如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矢”本意是箭,在这里作为通假字“屎”即粪便。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顷之,三遗矢矣;“囊”指口袋,原来是名词,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用口袋装。类似的句子如《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等。如果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而不学会知识迁移与归纳整理,那效果必然不佳。由此可见,教会学生进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显得尤为重要。 3.3 学以致用,知识拓展 文言文教学,最大的成功莫过于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进行有意识的文言写作。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将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对应到古汉语里面,还原成古汉语的单音节字,将常见的表示人称的词语、常见的之乎者也等虚词适当的应用起来,进行片段练习,增加趣味性,这样也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虽然以高中生现有的水平,用文言文表情达意还很生涩,但此环节的设计并非让学生回到古代,而是试图让他们在运用中思考和归类,并体会同类词的细微差别。我想,通过学生对现有积累的提炼和整合,通过教师细心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结构,相信学生对知识的把握会更为准确和牢固。 综上所述,文言文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不断探索和研究。我相信,在一次次的反思总结中,高中文言文教学会有更好的前景、更大的

文言文的教学困境与反思

文言文的语言形式与现代汉语的语言形式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因而文言文教学问题较为突出,学生学的兴趣不高,教师教得费力,文言文教学效率得不到提高,文言文的课程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整体状况,也体现不出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精神。 一、常见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方式及其不足 常见的文言文教学方式有一定的程式性,也有比较普遍的适用性。其一般教学流程为:首先,教师介绍课文的作者、写作背景等。其次,教师逐字逐句讲解、翻译,主要讲解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以及与现代汉语相比不同的句式等语言现象。再次,讲完一段后,教师总结本段的大意,这样依此类推,串讲完全文后再总结全文意思。最后,教师小结全文的艺术特色。不同的教师教学,这些步骤之间可能次序稍有不同,再加一些学生集体朗读、教师范读,基本上大多大同小异。这样的教学方式与课堂模式,一些批评者认为是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古代汉语教学,不适合中学文言文教学。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教学方式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文言词汇与句式,有其合理的成分,但问题是这样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不是主动思考、探究所得。教师的讲解也破坏了文言文本的整体性,一篇文章被剥离成单个字词句,学生在接受上没有整体感,引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反而生厌。从心理学方面来讲,人

在接受信息的时候,习惯于整体性的接受,而不是从局部、细节开始去认知事物,尽管某些局部与细节可能也很重要。 从语文教学的价值追求来看,语文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母语学习,而学习语言就是为了运用,文言文教学也应该纳入这样的教学价值追求体系,所以,积累文言文词语、句式只是个手段,而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灵活运用。文言文知识的直接使用是为了读懂课本及课本以外的文言文,为阅读古代典籍打下一定基础。在此过程中,继承古代优良的文化传统与文化精神,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还有,文言文功底雄厚的学生对其作文语言风格有很大的影响,近几年高考作文中涌现的满分作文就有文言文语言精彩运用的作品,可以证明文言文学习对学生语文素养的积极作用,也说明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整个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转变文言文教学方式 文言文到底如何教学,有些一线教师很茫然。应该说,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有关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文言文教学活动展开的最基本原则。《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文言文教学的具体规定有两条,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的阅读与鉴赏的第8条规定:“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课程标准第9条也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课堂研究开题报告

“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课堂研究” 开题报告 巫溪中学高2015级语文课题组 一、课题名称及其性质类型 名称: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课堂研究 性质类型:本课题为巫溪县中学詹祖凰老师负责,高中2015级语文组全体成员共同承担的县级教研课题,是通过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实践来探讨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方法的研究项目。 二、研究目的及其意义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最基本的构成环节,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文言文教学是高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新课程的实施使高中文言文教学呈现出一种生气勃勃的崭新面貌。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方法都有了可喜的变化——合作讨论多了,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尽管文言文课堂教学渐见春光,但费时而效益不高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目前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高中文言文教学仍存在形式化、效率低下的现象。教师围绕考试需要而传授知识和搞习题演练,学生依赖于老师的传授与训练,被动地成了记笔记、死记硬背和做习题的机器。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这样的高投低产,让师生皆倍感身心疲惫。为了让师生都有轻松愉快的心情面对文言文的教学任务,我们理应向课堂教学要效率。而且传承民族文化精华是基础语言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也是高中文言文教学应该达到的目标。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选学一定数量的文言课文,其意义可概括为三句话,即:一是为了批判地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二是为了有利于提高学生

的语言表达能力;三是为了丰富学生的思想,陶冶其情操。”文言文教学的比例上升也说明了这个道理。文言文中有中华文明几千年丰富的精神资源,包含了古人卓越的智慧和博大的思想,它是我们祖先的智慧结晶。因此,对高中文言文课堂进行有效性的探讨,不仅具有理论价值,更具有现实意义。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充分理解新课程标准以及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相关理论文献。了解全国新课改情况,了解当前高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二)、以课堂为核心,以课改的新理念指导文言文教学,改变现有的教学状态,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培养学生文言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从高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方面探索新形势下的文言文学习方法。 (四)、从教师自身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出发,探索文言文教学的高效新模式。一个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比学校教育的其他任何可控因素更能强化学生的学习。 (五)、从课堂教学的过程着手,研究高效生动的文言文教学模式。依据新课标精神,教师可以把文言文教学与活动实践课相结合,丰富课堂形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通过分析新课程标准对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的要求进而提出改进的思考,以期改变前述课堂教学现状,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与能力的过程中变苦学为乐学,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 四、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与概况 在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研究方面,到目前为止,相关的论著和论文

高中语文文言文诵读教学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论文-浅谈“诵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一线教师们在文言文教学领域进行了很多新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相比较现代文,文言文前进的脚步仍然迟缓,成效和付出还是很不成比例,文言文仍是广大老师头疼教而众多学子不愿学的“硬骨头”,症结何在?那便是对于诵读的漠视、遗忘。我们教材中所选文言文都是经过时间淘洗文质兼美的传世名作,往往比现代文更具使用和欣赏价值,因此接触它们的时候先大可不必忙着去肢解,去条分缕析,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先读,多读,目视其字,耳闻其音,心悟其情,从字、词、句到段、篇,从表面到深层含义,进行全面的感知。在反复诵读中,认知文字,感受声律,疏通文脉。诵读是学生的重要阅读实践,教师的任何讲解、分析,都不能代替学生自己对课文的体验、感受。现就我所教的苏教版必修二《阿房宫赋》为例简要谈谈诵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 第一步粗读。课前提出要求每个学生在上课时要能读通课文,这时的诵读要求可以放低,以不读错读音、不读错停顿为标准。看上去这个任务不难完成,但是却需要做很多细致工作,为了不读错音,学生们课前进行了积极的预习,碰到一些不会读的生字都主动去查,把读音认真的写在课本上,因为这一课生字较多,我提示他们可多写几遍记在脑海中,比写在课本上看上看下的轻松。想知道句中怎么停顿,就必须清楚这一句说什么,课下注释就可以被充分利用起来,翻译书工具书也派上了用场,让我高兴的是几位同学到办公室找到我,探讨“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如何停顿,这使我窃喜:不怕有问题,就怕不读啊!正式上课时分段抽几个学生来读,读音上都没有什么问题,停顿的把握也比我预期的要好。通过这一遍诵读,字音字形解决了,句子大意也基本明了,对于文章学生有了初步的感知。 第二步精读。在《阿房宫赋》的课堂阅读环节,我首先拿出了一、二两段,要求男生和女生作为两个团体各选一段分别朗读,在选哪那一段的问题上学生们有了一点小小的分歧,但很快便亮出了结果:男生读第一段,女生第二段,并给出了理由:恢宏巍峨适合男生,脂粉香气适合女生。这表明学生们对于文中的传神描绘已经在脑海中有了感官的印象,于是我顺势提出了这次诵读的要求:不仅要动嘴,流畅无误的读顺,还要动脑,在脑海中建起一座巍峨的宫殿,画出如云的宫女,带着感觉带着画面去读。这一次诵读比第一次的粗读进步不少,同学们明显的读出了一定的节奏和感情。然后我要求男女生互换段落朗读,大家兴致盎然,读的居然更好了,一位学声乐的女生被大家推荐起来进行了精彩的范读,赢得了满堂的掌声。第三段稍长,我进行了范读,然后鼓励几个学生起来大声朗读,最后进行了齐读,在齐读时注意到有的学生已经不用看课本,从头到尾背下来了,这着实让我有些兴奋。反复的诵读中,琅琅的书声中,课文的传神描绘、情调韵味,不用老师多讲,已慢慢跃出纸面渗入心田。 第三步,烂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前人的经验现在仍有借鉴意义,文言文要想读通读透,只靠课堂上两三遍的诵读几遍是不够的,还需要课下多花时间反复吟诵并配以同步或不同步的默写,以读助写,以写促读,建立读写一体化的学习流程。在《阿房宫赋》的学习告一段落之后,我和班主任取得联系,几个班联合举办了一次诗歌朗读比赛并书法比赛,这对鼓励学生诵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之后考查这一课的知识点时,发现学生们记得比较牢固,极少丢分。 以上是诵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过程,通过学生们的实际反应和跟踪检测,我觉得这样上课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以后遇到文学性比较强的文言文,不妨试用此法,但同时也要注意,文言文也具有多样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在“诵读”这条主线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变通,这还有待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