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工序能力分析概述

工序能力分析概述

工序能力分析概述
工序能力分析概述

工序能力分析

一.工序能力

1.1概念

工序能力是指处于稳定状态下的工序实际能力。工序满足产品质量要求的能力要紧表现在:

1.产品质量是否稳定

2.产品质量精度是否足够,在稳定生产状态下,阻碍工序能

力的偶然因素的综合结果近似的服从正态分布。当分布范围取μ±3σ时,产品质量合格的概率可达99.7%,因此在实际计算中应用6σ的波动范围(即±3σ)来定量描述工序能力,记为B,B=6σ.

1.2阻碍工序能力的因素

要紧为4MIE,即机器(Machine),方法或工艺(Method),人

(Man),环境(Environment),材料(Material),在实际生产中,应因地制宜地从这几个方面去分析舆改进。

1.3工序能力分析地意义

1.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工作,只有工序达到一定的能力,

才可保证加工的质量符合要求。

2.可提高工序能力,通过分析舆改进,逐步使工序能力不

足变为合适。

3.为质量改进找进找出方向,通过分析工序能力,找出阻

碍工序能力的因素,为改进质量提供明确方向。

2.0工序能力指数

2.1概念

通常,我们将质量标准T(公差)舆工序能力B的比值,称之为工序能力指数,记为C P,即C P反映工序能力满足技朮需求的程度。

C P=T/B=T/6σ

2.2工序能力指数的计算

1.计量值为双侧公差且

心和标准中心

情况。

则有 C P =

σ能够用抽样的实测值计算出样本偏差S 来可能,这时

C P =

式中T U 为质量标准上限,T L 为标准下限。

2.分布中心舆标准中心不重合的情况 T T U

T

L 6σ

T 6σ T U - T L

当质量特性分布中心μ舆标

准中心不重合时,如下图,σ、C P

未变,但出现工序能力不足的现象。

令ε=|M-μ

|,ε为实际分布中心舆标准分布中心的绝对偏移量,又将ε舆T/2的比值为相对偏移量或偏移系数,记作K ,则: T T U ε

K=

从公式可知

1. 当μ恰好位于标准中心时,|M-μ|=0,则K=0,现在如第一个图所示分布中心舆标准中心重合的理想状态。

2. 当μ恰好位于标准上限或下限时,即μ=T U 或μ=T L 时,K=1。

3. 当μ恰好位于标准界限之外时,即ε>T/2

,则K>1,因此K 值

ε T/2 |

M-μ| M= T U +T L T/2

T=T U -T L

制造过程能力调查指

1 目的 本程序提供机器能力调查的方法,使该过程规范、受控。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设备的能力调查。 3 职责 3.1 横向协调小组负责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进行新设备能力的调查。 3.2 生产部门负责在用生产设备的能力调查。 3.3 动力部参加设备能力调查采集数据,计算机器能力指数。 4 工作说明 4.1 机器能力测试 本公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对机器能力进行测试: 4.1.1 机器能力验证 在具备测试条件的情况下,按规范要求直接测量机器设备的某些质量特性,如机床的精度要求,机器能力验证一般在验证新设备是否合格时采用,有时在对设备进行周期鉴定或在设备大修后采用。 4.1.2 机器能力调查 用待加工的工件对设备进行测试,由尺寸公差与生产设备的加工离散度之比得出。通常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测算和证明,此时只考虑短期的离散,尽可能地排除对过程有影响而与机器无关的因素。 4.2 机器能力调查主要用于确定工序中发现的引起异常波动的原因。也可用

于在不具备测试条件的情况下对设备进行验收和鉴定。对于在用的机器设备, 编制人/日期审核人/日期批准人/日期 费建良2007/5/1 王菊平2007/5/1 陈志强2007/5/1 浙江升华强磁材料有限公司制造过程能力调查指导书制度编号QC-SC-20/0编制部门生产部 生效日期2007-5-1(P6) 采用机器能力调查进行机器能力测试。 4.3 机器能力调查要求/说明 4.3.1 对于机器能力调查必须确定特性值和方法。 对于机器设备包括模具,在新购时由机器和模具制造商或用户,在使用以前,应验证其能力。在能力调查时,机器应同模具,必要时同一体化的检具和调整装置一起被视为一个实体。 4.3.2 在特定情况下,重复能力调查。例如: ●新设备 ●新零件订单 ●工程更改(精度提高时) ●机器维修后(对产品有影响) ●机器搬迁后(对机器有影响) ●长期停产后(通常二年以上) 4.3.3 机器能力的证明应该提供给过程能力的评价。当发现工序能力不足时,首先应调查机器能力,对于短期离散,能力指数至少应该是Cmk=1.67.当出

实验1-3-《编译原理》词法分析程序设计方案

实验1-3 《编译原理》S语言词法分析程序设计方案 一、实验目的 了解词法分析程序的两种设计方法之一:根据状态转换图直接编程的方式; 二、实验内容 1.根据状态转换图直接编程 编写一个词法分析程序,它从左到右逐个字符的对源程序进行扫描,产生一个个的单词的二元式,形成二元式(记号)流文件输出。在此,词法分析程序作为单独的一遍,如下图所示。 具体任务有: (1)组织源程序的输入 (2)拼出单词并查找其类别编号,形成二元式输出,得到单词流文件 (3)删除注释、空格和无用符号 (4)发现并定位词法错误,需要输出错误的位置在源程序中的第几行。将错误信息输出到屏幕上。 (5)对于普通标识符和常量,分别建立标识符表和常量表(使用线性表存储),当遇到一个标识符或常量时,查找标识符表或常量表,若存在,则返回位置,否则返回0并且填写符号表或常量表。 标识符表结构:变量名,类型(整型、实型、字符型),分配的数据区地址 注:词法分析阶段只填写变量名,其它部分在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代码生成等阶段逐步填入。 常量表结构:常量名,常量值 三、实验要求 1.能对任何S语言源程序进行分析 在运行词法分析程序时,应该用问答形式输入要被分析的S源语言程序的文件名,然后对该程序完成词法分析任务。 2.能检查并处理某些词法分析错误 词法分析程序能给出的错误信息包括:总的出错个数,每个错误所在的行号,错误的编号及错误信息。 本实验要求处理以下两种错误(编号分别为1,2): 1:非法字符:单词表中不存在的字符处理为非法字符,处理方式是删除该字符,给出错误信息,“某某字符非法”。 2:源程序文件结束而注释未结束。注释格式为:/* …… */ 四、保留字和特殊符号表

生产能力、设备和过程能力分析报告 2010

浙江银星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含枞阳银星汽车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设备状况、生产能力及过程能力分析报告 --生产部/付凯波 Q/YX5.6-02 №:01 本公司总的生产设备有78台,其中A类设备17 台,B类设备2 台,C类设备59 台。本公司按照2008年度设备维修计划的要求并结合实际出发,对现有的所有设备进行了定期维护保养。各关键设备得到了较好的维护,对关键设备配件、易损件也作最低安全库5套,确保设备故障停机时间降到最低。本公司通过统计分析和潜在失效模式分析对A类设备进行预知性维护,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从对本公司设备状况的统计结果表明,现阶段设备基本正常,能够满足现行生产需要。 本公司设备从2008.8月份-2009.3月份的质量目标统计结果如下: 随着本公司对设备和新产品开发的投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产量也持续也处于波动状态,从2008.8月份-2009.3月份以来的产量如下: 有很大的提高,针对冲压车间,对危险的工序,必须采用铁夹子操作,焊接车间

Q/YX5.6-02 №:02 针眼睛有危害的工序,采用戴防护眼镜,到目前为止公司没有发现一次安全事故; 在生产工装管理方面,各车间基本都能按照文件所规定的要求进行运作,只有个别的由于场地小,车间主管的意识欠缺,出现现场管理不够处于比较混乱的现象,针对此问题,由责任部门对其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现已基本达到要求,现将2008年8月份至2009年2月份的工装情况统计结果如下: 至09年2月份由于全国经济不景气,造成公司员工流动性相对比较大,对新进员工对公司地各项制度不是很清楚,对公司的TS16949标准体系理解不够,出现目标偏低情况,后来通知体系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现已有较大的变化,具体情况如下: CPK均在1.33以上,完全满足顾客要求,能够适应任何顾客的需求。 生产部:付凯波 2010年3月20日

层次分析报告法及matlab程序

层次分析法建模 层次分析法(AHP-Analytic Hierachy process)---- 多目标决策方法 70 年代由美国运筹学家T·L·Satty提出的,是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论。吸收利用行为科学的特点,是将决策者的经验判断给予量化,对目标(因素)结构复杂而且缺乏必要的数据情况下,採用此方法较为实用,是一种系统科学中,常用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因而成为系统分析的数学工具之一。 传统的常用的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方法有: 机理分析方法:利用经典的数学工具分析观察的因果关系; 统计分析方法:利用大量观测数据寻求统计规律,用随机数学方法描述(自然现象、 社会现象)现象的规律。 基本内容:(1)多目标决策问题举例AHP建模方法 (2)AHP建模方法基本步骤 (3)AHP建模方法基本算法 (3)AHP建模方法理论算法应用的若干问题。 参考书:1、姜启源,数学模型(第二版,第9章;第三版,第8章),高等教育出版社 2、程理民等,运筹学模型与方法教程,(第10章),清华大学出版社 3、《运筹学》编写组,运筹学(修订版),第11章,第7节,清华大学出版社 一、问题举例: A.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问题 获得大学毕业学位的毕业生,“双向选择”时,用人单位与毕业生都有各自的选择标准和要求。就毕业生来说选择单位的标准和要求是多方面的,例如: ①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为国家作出较好贡献(即工作岗位适合发挥专长); ②工作收入较好(待遇好); ③生活环境好(大城市、气候等工作条件等); ④单位名声好(声誉-Reputation); ⑤工作环境好(人际关系和谐等) ⑥发展晋升(promote, promotion)机会多(如新单位或单位发展有后劲)等。 问题:现在有多个用人单位可供他选择,因此,他面临多种选择和决策,问题是他将如何作出决策和选择?——或者说他将用什么方法将可供选择的工作单位排序?

层次分析法程序代码

层次分析法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2)构造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 ij A a =应为正互反矩阵,而且ij a 的判断如下(1~9尺度法): (3)单层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1、单层排序 求解判断矩阵A 的最大特征值max λ,再由最大特征值求出对应的特征向量

ω()max A ωλω=,并将ω标准化,即为同一层相对于上一层某一因素的权重,根据此 权重的大小,便可确定该层因素的排序。 2、一致性检验 取一致性指标max 1 n CI n λ-= -,(n 为A 的阶数) RI 令CR RI = ,若0.1CR <,则认为A 具有一致性。 否则,需要对A 进行调整,直到具有满意的一致性为止。 (4)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假定准则层12,,,n C C C 排序完成,其权重分别为12,,,n a a a ,方案层P 包含m 个方案:12,,,m P P P 。其相对于上一层的()1,2,,j C j n = 对方案层P 中的m 个方案进行单层排序,其排序权重记为12,,,j j mj b b b ()1,2,,j n = ,则方案层P 中第i 个方案Pi 的总 排序权重为 1 n j ij j a b =∑,见下表: 从而确定层的排序。 例: 纯文本文件txt3.txt 中的数据格式如下: 1 1 1 4 1 1/ 2 1 1 2 4 1 1/2 1 1/2 1 5 3 1/2 1/ 4 1/4 1/ 5 1 1/3 1/3 1 1 1/3 3 1 1

2 2 2 3 3 1 1 1/4 1/2 4 1 3 2 1/ 3 1 1 1/4 1/5 4 1 1/2 5 2 1 1 3 1/3 1/3 1 1/7 3 7 1 1 1/3 5 3 1 7 1/5 1/7 1 1 1 7 1 1 7 1/7 1/7 1 1 7 9 1/7 1 1 1/9 1 1 matlab程序: >> fid=fopen('txt3.txt','r'); n1=6;n2=3; a=[]; for i=1:n1 tmp=str2num(fgetl(fid)); a=[a;tmp]; %读准则层判断矩阵 end for i=1:n1 str1=char(['b',int2str(i),'=[];']); str2=char(['b',int2str(i),'=[b',int2str(i),';tmp];']); eval(str1); for j=1:n2 tmp=str2num(fgetl(fid)); eval(str2); %读方案层的判断矩阵 end end ri=[0,0,0.58,0.90,1.12,1.24,1.32,1.41,1.45]; %一致性指标[x,y]=eig(a); lamda=max(diag(y)); num=find(diag(y)==lamda); w0=x(:,num)/sum(x(:,num)); cr0=(lamda-n1)/(n1-1)/ri(n1) for i=1:n1 [x,y]=eig(eval(char(['b',int2str(i)])));

过程能力与过程能力指数

过程能力与过程能力指数 过程能力 过程能力以往也称为工序能力。过程能力是指过程加工质量方面的能力,它是衡量过程加工内在一致性的,是稳态下的最小波动。而生产能力则是指加工数量方面的能力,二者不可混淆。过程能力决定于质量因素,而与公差无关。 当过程处于稳态时,产品的计量质量特性值有99.73%落在μ±3σ的范围内,其中μ为质量特性值的总体均值,σ为质量特性值的总体标准差,也即有99.73%的产品落在上述6σ范围内,这几乎包括了全部产品。故通常用6倍标准差(6σ)表示过程能力,它的数值越小越好。 过程能力指数 (一)双侧公差情况的过程能力指数 对于双侧公差情况,过程能力指数C p的定义为:C p= T =T U -T L (公式1); 6σ 6σ 式中,T为技术公差的幅度,T U、T L分别为上、下公差限,σ为质量特性值分布的总体标准差。当σ 未知时,可用σ?1=R/d2或σ?2=s/c4估计,其中R为样本极差,R为其平均值,s占为样本标准差,s为 其平均值,d2、c4为修偏系数,可查国标《常规控制图》GB/T4091—2001表。注意,估计必须在稳态下进行,这点在国标GB/T4091—2001《常规控制图》中有明确的规定并再三强调,不可忽视。 在过程能力指数计算公式中,T反映对产品的技术要求,而σ反映过程加工的一致性,所以在过程能力指数C p中将6σ与T比较,就反映了过程加工质量满足产品技术要求的程度。 根据T与6σ的相对大小可以得到过程能力指数C p。如下图的三种典型情况。C p值越大,表明加工 质量越高,但这时对设备和操作人员的要求也高,加工成本也越大,所以对于C p值的选择应根据技术与 经济的综合分析来决定。当T=6σ,C p=1,从表面上看,似乎这是既满足技术要求又很经济的情况。但由于过程总是波动的,分布中心一有偏移,不合格品率就要增加,因此,通常应取C p大于1。 各种分布情况下的C p值

生产能力、设备和过程能力分析报告_2010

浙江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设备状况、生产能力及过程能力分析报告 --生产部 Q/YX5.6-02 №:01 本公司总的生产设备有78台,其中A 类设备17 台,B类设备2 台,C类设备59 台。本公司按照2008年度设备维修计划的要求并结合实际出发,对现有的所有设备进行了定期维护保养。各关键设备得到了较好的维护,对关键设备配件、易损件也作最低安全库5套,确保设备故障停机时间降到最低。本公司通过统计分析和潜在失效模式分析对A类设备进行预知性维护,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从对本公司设备状况的统计结果表明,现阶段设备基本正常,能够满足现行生产需要。 本公司设备从2008.8月份-2009.3月份的质量目标统计结果如下: 这些数据表明,本公司目前的设备是受控的,设备总体趋势良好。 随着本公司对设备和新产品开发的投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产量也持续也处于波动状态,从2008.8月份-2009.3月份以来的产量如下: 今年从3月份以来,各车间员工都能按照设备操作规程操作,人身安全意识有很大的提高,针对冲压车间,对危险的工序,必须采用铁夹子操作,焊接车间

Q/YX5.6-02 №:02 针眼睛有危害的工序,采用戴防护眼镜,到目前为止公司没有发现一次安全事故; 在生产工装管理方面,各车间基本都能按照文件所规定的要求进行运作,只有个别的由于场地小,车间主管的意识欠缺,出现现场管理不够处于比较混乱的现象,针对此问题,由责任部门对其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现已基本达到要求,现将2008年8月份至2009年2月份的工装情况统计结果如下: 至09年2月份由于全国经济不景气,造成公司员工流动性相对比较大,对新进员工对公司地各项制度不是很清楚,对公司的TS16949标准体系理解不够,出现目标偏低情况,后来通知体系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现已有较大的变化,具体情况如下: CPK均在1.33以上,完全满足顾客要求,能够适应任何顾客的需求。 生产部: 2010年3月20日

4.1用解析法设计程序

4.1用解析法设计程序 本节课是信息技术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的“算法与程序实现”的第一节“用解析法设计程序”。本章侧重于运用算法解决实际问题,设计合理的算法并编程实现。本节主要阐述解析法,该方法应用广泛,与数学学科的代数解析式相联系,结合教学要求和教材事例,本课从数学角度入口,引发学生思维迁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解析法算法的概念和基本思路,能够用解析法分析简单问题并设计算法及编写程序求解问题,学会编写程序实现解析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迁移等能力,培养学生类比迁移思维,探索性、创造性思维。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交流,体会其中乐趣和作用,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勇于质疑、探索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1、理解解析法的思想,能写出求解问题的解析式并用程序实现。 2、根据问题的特点,找到系统提供的资源,简化问题的求解过程。 教学难点: 学会分析问题,合理设计算法,建立求解问题的解析式。

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结合构建主义中知识迁移的方法,与其他学科的已有知识进行迁移,特别是数学学科,在具体的新知识点的讲解中,进行比较教学,使学生理解的能彻底;以生活事例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和研究,让学生学习更具有自主性、目的性和推动力。明确解析法的定义,学会用解析法分析问题,编写程序解决问题。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采用问题情景式任务驱动开展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可以以小组形式开展,教师组织学生完成实践探究任务。 一、(引入)讲述有关埃及国王邀请学者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从中引出问题:如何测量不可到达底部的物体的高度。 得出结论:面对一个问题,找到一个恰当的解决方案,会使一个很难或很繁的问题变得简单。 二、用解析法求解问题的基本过程 从古埃及测量金字塔高度的问题出发导入本问题,然后导出解决的解析式。 1、测量高度问题的求解 (1)分析问题:使用三角函数知识分析问题。MN是竖直于地面的物体,其底部N不可到达。为了测量MN的高度,在地面上选取一条与MN在同一平面的水平线线段AB为基线,AB长度和仰角可以测量得到,试设计程序计算高度MN。

CPK(过程能力分析方法)

过程能力分析 过程能力也称工序能力,是指过程加工方面满足加工质量的能力,它是衡量过程加工内在一致性的,最稳态下的最小波动。当过程处于稳态时,产品的质量特性值有99.73%散布在区间[μ-3σ,μ+3σ],(其中μ为产品特性值的总体均值,σ为产品特性值总体标准差)也即几乎全部产品特性值都落在6σ的范围内﹔因此,通常用6σ表示过程能力,它的值越小越好。 为什么要进行过程能力分析 进行过程能力分析,实质上就是通过系统地分析和研究来评定过程能力与指定需求的一致性。之所以要进行过程能力分析,有两个主要原因。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过程度量所能够提供的基线在数量上的受控性;其次,由于我们的度量计划还相当"不成熟",因此需要对过程度量基线进行评估,来决定是否对其进行改动以反映过程能力的改进情况。根据过程能力的数量指标,我们可以相应地放宽或缩小基线的控制条件。 工序过程能力分析 工序过程能力指该工序过程在5M1E正常的状态下,能稳定地生产合格品的实际加工能力。过程能力取决于机器设备、材料、工艺、工艺装备的精度、工人的工作质量以及其他技术条件。过程能力指数用Cp 、Cpk表示。 非正态数据的过程能力分析方法 当需要进行过程能力分析的计量数据呈非正态分布时,直接按普通的计数数据过程能力分析的方法处理会有很大的风险。一般解决方案的原则有两大类:一类是设法将非正态数据转换成正态数据,然后就可按正态数据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另一类是根据以非参数统计方法为基础,推导出一套新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遵循这两大类原则,在实际工作中成熟的实现方法主要有三种,现在简要介绍每种方法的操作步骤。 非正态数据的过程能力分析方法1:Box-Cox变换法 非正态数据的过程能力分析方法2:Johnson变换法 非正态数据的过程能力分析方法3:非参数计算法 当第一种、第二种方法无法适用,即均无法找到合适的转换方法时,还有第三种方法可供尝试,即以非参数方法为基数,不需对原始数据做任何转换,直接按以下数学公式就可进行过程能力指数CP和CPK的计算和分析。 右侧公式中,Xa是数据X分布的a分位数,例如X0.005表示随机变量X分布的0.005(即0.5%)分位数。 过程能力分析 1、什么是过程能力指数 过程能力指数也称工序能力指数,是指工序在一定时间里,处于控制状态(稳定状态)下的实际加工能力。它是工序固有的能力,或者说它是工序保证质量的能力。这里所指的工序,是指操作者、机器、原材料、工艺方法和生产环境等五个基本质量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也就是产品质量的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就是工序中的各个质量因素所起作用的综合表现。对于任何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总是分散地存在着。若工序能力越高,则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散就会越小;若工序能力越低,则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散就会越大。那么,应当用一个什么样的量,来描述生产过程所造成的总分散呢?通常,都用6σ(即μ+3σ)来表示工序能力:

分析方法验证指导程序

目的:建立分析方法学验证的指导程序,用以证明所采用的分析方法适合于相应的检测要求,保证验证工作能够有计划、按步骤的进行,同时使与质量检验有关的活动符合GMP的要求。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的分析方法的验证的活动。 职责:QC:负责起草分析方法验证的验证方案、报告;负责按批准的验证方案执行验证;负责检验仪器运行和保养。 QA:负责确定分析方法的验证条件、标准、限度及检验方法;负责验证方案、报告的审核;QA负责人负责方案、报告的批准。 1 相关定义 1.1 分析方法:法是为完成检验项目而设定和建立的测试方法,它详细描述了完成分析检验的每一步骤。一般包括分析方法原理、仪器及仪器参数、试剂、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的制备,测定,计算公式及检测限度等。 1.2 方法验证:方法验证就是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预先设置一定的验证内容,并通过设计合理的实验来验证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否符合检验项目的要求。在建立产品质量标准时,分析方法需经验证。 1.3 方法确认:在应用已验证的药典方法和其他法定方法前,应在当前的实验室条件下进行方法确认来证明方法在该实验室的适用性。 2 验证的适用范围 2.1 产品的物料、中间产品、中间过程控制和产品的理化分析方法的验证和确认; 2.2 清洁验证方法的验证。 3 需要验证的分析项目 根据检验项目的设定目的和验证内容的不同要求,将需验证的检验项目分为四类: 3.1 鉴别试验;鉴别的目的在于判定被分析物是目标化合物,而非其它物质。用于鉴别的分析方法要求具有较强的专属性和耐用性。 3.2 杂质的限度检查与定量测定;杂质检查主要用于控制主成分以外的杂质,如无机杂质,有机杂质等。杂质检查分为限度检查和定量测定两部分。用于限度检查的分

工序能力的概念及分析

工序能力分析 一.工序能力 1.1概念 工序能力是指处于稳定状态下的工序实际能力。工序满足产品质量要求的能力要紧表现在: 1.产品质量是否稳定 2.产品质量精度是否足够,在稳定生产状态下,阻碍工序能 力的偶然因素的综合结果近似的服从正态分布。当分布范围取μ±3σ时,产品质量合格的概率可达99.7%,因此在实际计算中应用6σ的波动范围(即±3σ)来定量描述工序能力,记为B,B=6σ. 1.2阻碍工序能力的因素 要紧为4MIE,即机器(Machine),方法或工艺(Method),人 (Man),环境(Environment),材料(Material),在实际生产中,应因地制宜地从这几个方面去分析舆改进。

1.3工序能力分析地意义 1.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工作,只有工序达到一定的能力, 才可保证加工的质量符合要求。 2.可提高工序能力,通过分析舆改进,逐步使工序能力不 足变为合适。 3.为质量改进找进找出方向,通过分析工序能力,找出阻 碍工序能力的因素,为改进质量提供明确方向。 2.0工序能力指数 2.1概念 通常,我们将质量标准T(公差)舆工序能力B的比值,称之为工序能力指数,记为C P,即C P反映工序能力满足技朮需求的程度。 C P=T/B=T/6σ 2.2工序能力指数的计算 1.计量值为双侧公差且 心和标准中心

重合的情况。 则有 C P = σ能够用抽样的实测值计算出样本偏差S 来可能,这时 C P = 式中T U 为质量标准上限,T L 为标准下限。 T T U T L 6σ T 6σ T U - T L 6σ

2.分布中心舆标准中心不重合的情况 当质量特性分布中心μ 舆标准中心不重合时,如下图,σ、C P 未变,但 出现工序能力不足的 现象。 令ε=|M-μ|,ε为实际分布中心舆标准分布中心的绝对偏移量,又将ε舆T/2的比值为相对偏移量或偏移系数,记作K ,则: T T U ε

制造过程能力审核评价细则

编号:批准: 制造过程能力审核评价细则 年月日发布年月日实施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发布

前言 本细则依据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TS16949:2009《质量管理体系——汽车生产件和相关维修零件组织应用ISO9001:2008的特别要求》、GJB9001B-2009《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编制,是集团公司管理体系文件之一。 本细则由集团公司生产制造技术部提出并归口。 本细则由集团公司生产制造技术部负责起草。 本细则主要起草人: 1 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集团公司自主体系各分、子公司。 2 术语和定义 制造过程能力审核:是指从工程能力、控制能力、保障能力三个方面对产品制造过程进行的检查与评价,以保证产品制造过程的稳定、受控、不断改善提升,并验证制造过程体系能力的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 工程能力:评价生产线设备及工艺能力水平,包含线工序能力均衡、稳定性、工序符合率三个要素。 控制能力:评价生产要素的受控水平,反应生产线技术管理能力,包含工艺文件及标准作业管理、工艺执行率、关键工序/控制点、检测工具(设备)管理以及变化点管理五个要素。 保障能力:评价生产辅助要素的完整水平,反应资源保障能力,包含体系保障能力、人员培训及素质、设备工装保障、物料保障以及现场环境五个要素。 3 职责 3.1生产制造技术部 负责对分、子公司开展制造过程能力审核并对体系能力建设及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 3.2技术中心 参与集团生产制造技术部组织的制造过程能力审核。 3.3分公司、子公司职责 合资体系参与集团生产制造技术部组织的制造过程能力审核。 自主体系负责本公司制造过程能力审核及问题改进,并对体系建设及运行状态进行自评审和持续完善。 4 工作内容和要求

案例分析程序及方法

案例分析程序及方法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案例分析程序及方法 案例分析的过程是一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可以比较完整和全面地把握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并借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一、阅读案例 1、反复阅读案例 其目的是得出对案例中提出的问题类型,涉及到的组织类型等的感性认识,并通读案例以掌握案例中的关键事实。 2、明确给定条件,找出主要问题和条件 要明确那些信息对于解决问题是至关重要。当然,要掌握这一点是很困难的。我们要学会把问题从表象中分离出来的技能。例如我们可以从该案例相关的课程内容去发掘,或结合实际工作中的情况去设想可能会遇到的矛盾,另外,在分析案例时,务必进入角色,身临其境地拟定各种情景,分析情况,从中找出一些关键的点和内容。 3、涉及的理论有哪些,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 4、根据问题写出简单的分析和总结。 二、在回答问题时要做到:(一)总体要求分析案例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到全面客观、以案论理。(二)具体要求要做到“三结合”、“三有” 三个结合: 1、结合案例内容。案例分析必须结合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围绕材料所提供的内容。 2、结合所提的问题。案例所提出的问题是我们要分析和解决的关键,这些问题往往是根据具体案例和有关原理进行设计的,对这些问题的驾御,体现了教学的根本要求,即要求学员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从而训练和提高学员的管理技能和分析能力。 3、结合有关理论。在分析时,我们应该能够综合地、正确运用有关管理理论,这一点也是案例教学和考核的基本目的。在结合原理时,一方面要正确指出案例所涉及的有关原理,另一方面,要注意不要简单地套用某一原理。简单地生搬硬套并不能解决问题。“三有”是:1、言之有据。你的分析必须是有根据的,这个根据包括:(1)事实根据。这个事实根据就是案例所提供的内容。(2)理论根据。理论根据也就是必须正确运用相关的原理,分析过程必须符合基本的原理。2、言之有理。也就是说,案例分析的过程必须是有说服力的,结论应该反映了客观的真理,不可以以偏概全,不可以主观臆断。分析时提出的有关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对策等,必须是具体的、可行的、针对了客观真实的。一句话,观点和材料必须是统一的。3、言之有序。在进行案例分析时,一方面对所提问题要一一展开,另一方面,在展开说明时,要注意逻辑性,分析过程要层层推进,不能在材料和观点之间作平行的推移。第三,分析的语言要规范,避免语言的随意性。 案例分析一般没有共同认可的标准答案,但要自圆其说。 三、案例的类型 1、按案例的作用可分为描述性案例(评审型)和分析性案例 前者是介绍某一管理事件的全过程,有现成的方案与计划,由案例使用者对之进行评审,指出其长处与高招,同时也点明它的疏漏与不足,并且还要求以所学的理论作为论证依据陈述其评价的理由。这种案例可以描述发现处理问题的全过程,达到扩大学生知识面、验证与加深其理解管理理论的效果。学生可以自己去思考,从中总结经验或教训。第二章案例:“美欧日改革的三部曲”;“美菱:创新文化,活力之源”等

编译原理-词法分析程序的设计说明

实验1 词法分析程序设计 【实验目的】 (1)理解词法分析在编译程序中的作用 (2)加深对有穷自动机模型的理解 (3)掌握词法分析程序的实现方法和技术 【实验容】 对一个简单语言的子集编制一个一遍扫描的词法分析程序。 【设计思路】 图1.1 词法分析主程序示意图 2、源程序代码 (1)scan.h //头文件-----扫描程序 #include #include #define CLEAR memset(token,'\0',sizeof(token))//清空数组token char prog[80],token[8]; char ch; int syn,p,m,n,sum; //p是缓冲区prog的指针,m是token的指针 char *rwtab[6]={"begin","if","then","while","do","end"}; void scanner() //词法扫描程序 { CLEAR;m=0; while(ch==' ') { ++p;ch=prog[p]; //读下一个字符; } if((ch>='a'&&ch<='z')||(ch>='A'&&ch<='Z')) { m=0; while((ch>='a'&&ch<='z')||(ch>='A'&&ch<='Z')||(ch>='0'&&ch<='9'))

{ token[m++]=ch; ++p;ch=prog[p];//读下一个字符; } token[m++]='\0'; syn=10; for(n=0;n<6;++n) if(strcmp(token,rwtab[n])==0) { syn=n+1; break; } } else if(ch>='0'&&ch<='9') { sum=0; while(ch>='0'&&ch<='9') { sum=sum*10+ch-'0';//将ch转换为数字 ++p; ch=prog[p]; } syn=11; } else switch(ch)//其他字符情况 { case'<': m=0;token[m++]=ch; ++p; ch=prog[p]; if(ch=='>') { syn=21; ++m; token[m]=ch; } else if(ch=='=') { syn=22; ++m; token[m]=ch; }

编译原理语法分析程序设计(ll(1)分析法)

1.实验目的:掌握LL(1)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掌握LL(1)分析表的构造方法,掌握LL(1) 驱动程序的构造方法。 2.实验要求:实现LR分析法(P147,例)或预测分析法(P121,例)。 3.实验环境:一台配置为1G的XP操作系统的PC机;Visual C++. 4.实验原理:编译程序的语法分析器以单词符号作为输入,分析单词符号串是否形成符 合语法规则的语法单位,如表达式、赋值、循环等,最后看是否构成一个符合要求的程 序,按该语言使用的语法规则分析检查每条语句是否有正确的逻辑结构,程序是最终的一个 语法单位。编译程序的语法规则可用上下文无关文法来刻画。 语法分析的方法分为两种:自上而下分析法和自下而上分析法。自上而下就是从文法的 开始符号出发,向下推导,推出句子。而自下而上分析法采用的是移进归约法,基本思想是: 用一个寄存符号的先进后出栈,把输入符号一个一个地移进栈里,当栈顶形成某个产生式的 一个候选式时,即把栈顶的这一部分归约成该产生式的左邻符号。 自顶向下带递归语法分析:1、首先对所以的生成式消除左递归、提取公共左因子 2、在源程序里建立一个字符串数组,将所有的生成式都存在这个数组中。 3、给每个非终结符写一个带递归的匹配函数,其中起始符的函数写在main函数里。这 些函数对生成式右边从左向右扫描,若是终结符直接进行匹配,匹配失败,则调用出错函数。 如果是非终结符则调用相应的非终结符函数。 4、对输入的符号串进行扫描,从起始符的生成式开始。如果匹配成功某个非终结符生 成式右边的首个终结符,则将这个生成式输出。匹配过程中,应该出现的非终结符没有出现, 则出错处理。 5.软件设计与编程:对应源程序代码: #include <> #include <>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struct Node1 { char vn; char vt; char s[10]; }MAP[20]; n==vn && MAP[i].vt==vt) {return MAP[i].s;} } return "error";} char * Analyse(char * word) { char p,action[10],output[10]; int i=1,j,l=strlen(word),k=0,l_act,m; while(!()) {();} ('#'); (start); print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 printf("\n 对符号串%s的分析过程\n",word); printf(" -----------------------------------------------------------------------\n

分析方法验证程序

SOP审核和批准 SOP Review and Approval 职责Responsibility 签名 Signature 日期 Date 打印名 Printed Name 职位 Title 起草人Created by 分析副主任Analytical Associate Director 复核Reviewed by 分析主任Analytical Director 批准人Approved by 副总经理Vice President 批准人Approved by QA经理QA Manager

1.0目的Purpose 本规程的目的是为在XXX有限公司进行的验证研究制定一个程序,包括分析方 法验证过程,分析方法的确认,文件记录,审计,原始数据归档以及验证/确认文件放行。 2.0范围Scope 2.1本标准操作程序适用于XXX有限公司产品研发部门GMP分析实验室, 采用色谱技术对最终成品和API(如适用)进行的所有分析方法的验证/ 确认。 2.2本标准操作程序也可作为XXX有限公司产品研发部门分析研发实验室, 采用其他分析技术进行其他任何方法验证/确认的参考。 c. 3.0职责Responsibility 3.1分析员Analyst 3.1.1负责准备验证方案 Responsible for preparation of validation protocol 3.1.2负责进行方法验证/确认 Responsible for execution of method validation / method verification 3.1.3负责准备验证报告/确认报告 Responsible for preparation of method validation report / method verification report

层次分析法及matlab程序

; 层次分析法建模 层次分析法(AHP-Analytic Hierachy process)---- 多目标决策方法 70 年代由美国运筹学家T·L·Satty提出的,是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论。吸收利用行为科学的特点,是将决策者的经验判断给予量化,对目标(因素)结构复杂而且缺乏必要的数据情况下,採用此方法较为实用,是一种系统科学中,常用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因而成为系统分析的数学工具之一。 传统的常用的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方法有: 机理分析方法:利用经典的数学工具分析观察的因果关系; 统计分析方法:利用大量观测数据寻求统计规律,用随机数学方法描述(自然现象、 社会现象)现象的规律。 、 基本内容:(1)多目标决策问题举例AHP建模方法 (2)AHP建模方法基本步骤 (3)AHP建模方法基本算法 (3)AHP建模方法理论算法应用的若干问题。 参考书: 1、姜启源,数学模型(第二版,第9章;第三版,第8章),高等教育出版社 2、程理民等,运筹学模型与方法教程,(第10章),清华大学出版社 3、《运筹学》编写组,运筹学(修订版),第11章,第7节,清华大学出版社 】 一、问题举例: A.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问题 获得大学毕业学位的毕业生,“双向选择”时,用人单位与毕业生都有各自的选择标准和要求。就毕业生来说选择单位的标准和要求是多方面的,例如: ①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为国家作出较好贡献(即工作岗位适合发挥专长); ②工作收入较好(待遇好); ③— ④生活环境好(大城市、气候等工作条件等); ⑤单位名声好(声誉-Reputation); ⑥工作环境好(人际关系和谐等) ⑦发展晋升(promote, promotion)机会多(如新单位或单位发展有后劲)等。 问题:现在有多个用人单位可供他选择,因此,他面临多种选择和决策,问题是他将如何作出决策和选择——或者说他将用什么方法将可供选择的工作单位排序 工作选择

工序能力指数CPK的计算和分析

工序能力 工序能力是指工序在一定时间里,处于控制状态(稳定状态)下的实际加工能力。它是工序固有的能力,或者说它是工序保证质量的能力。 这里指的工序,是指操作者、机器、原材料、工艺方法和生产环境等五个基本的质量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也就是产品质量的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就是工序中的各个质量因素所起作用的综合表现。 对于任何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总是分散地存在着。 若工序能力越高,则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散就会越小; 若工序能力越低,则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散就会越大。 应当用一个什么样的量来描述生产过程所造成的总分散呢? 通常,都用6σ(即μ±3σ)来表示工序能力: 工序能力= 6σ 若用符号P来表示工序能力,则 P = 6σ 式中:σ是处于稳定状态下的工序的标准偏差。 工序能力与一般所讲的生产能力是两个不同概念。前者是指质量上的能力,后者是指数量上的能力。 工序能力指数 工序能力是表示生产过程客观存在着分散的一个参数。但是这个参数是否满足产品的技术要求,仅从它本身还难以看出。因此需要另一个参数来反映工序能力满足产品技术要求(公差、规格等质量标准)的程度。这个参数就叫做工序能力指数。它是技术要求和工序能力的比值,即 工序能力指数=技术要求 / 工序能力当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重合时,工序能力指数记为C P。 当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有偏离时,工序能力指数记为C PK. 运用工序能力指数,可以帮助我们掌握生产过程的质量水平。 工序能力指数的分级判断 工序的质量水平按C P值可划分为五个等级。按其等级的高低,在管理上可以作出相应的判断和处置见下表 下表中的分级、判断和处置对C PK也同样适用。

表2-4-11 工序能力指数的分级判断和处置参考表(C P 、C PK ) μM 图2-4-1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