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关键名词解释

1实证分析就是运用理论和模型来预测一项新政策所产生的影响。规范分析是从“应该如何去做”的角度来阐述问题。

2套利:通常指(在一个市场或不同市场)某种实物或金融资产拥有两个价格的情况下,投机者以较低的价格买进,较高的价格卖出,从而获取无风险收益。由于两个市场在空间上市分离的,商品在两地间的运输是套利实现的条件。

3供给曲线(supply curve)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对应于每一个既定的价格,生产者愿意出售的商品的数量。影响因素:关联商品的生产或价格、生产者对未来价格、技术变化所引起的成本变化、政策性及自然性因素。

4需求曲线(demand curve)表明,在非价格因素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对应于每一个价格,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影响需求的因素:消费者的收入、其他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预期的未来价格。

5市场均衡或市场出清:均衡的最一般意义指经济事物中相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相等时的状态就是市场均衡,同时市场也是出清的。

6 ①需求的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一种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变化的百分比所导致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Ed 为负数。如果Ed > 1,称之为需求富有弹性(price elastic);如果Ed < 1,称为需求缺乏弹性(price inelastic)。需求完全无弹性:价格变动对需求量完全没有影响;需求完全弹性:给定价格下的需求量源源不断。

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必需程度、替代品的数量、该商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时间。应用:用于分析价格变动对总收益的影响,以及垄断厂商的定价原则、一定条件下可推需求曲线。

②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收入变化一个百分比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区分低档品、必需品、奢侈品。

③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Cross elasticity of demand)是指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的一个百分比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化。替代品的交叉价格弹性为正值,而互补品的交叉价格弹性为负值。

7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

需求角度:耐用品与非耐用品。对于许多商品,长期需求远比短期需求富有弹性,原因之一就是人们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改变他们的消费习惯。但对于耐用品,短期大于长期弹性。

供给角度:再生性供给和非再生性供给。对大多数产品来说,长期供给的价格弹性远大于短期供给的价格弹性,因为短期受制约,需要时间,通过建造新的生产线来扩展自己的生产能力。而对于再生性商品,短期大于长期弹性。

8政府对市场价格的直接干预:最高限价:政府规定的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高售价;支持价格:政府规定的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低售价。政府对价格的间接干预:间接税的影响(以销售税为例);补贴的影响。税收归宿的决定:销售税由消费者和生产者分摊,税收分摊比例与法定归宿无关,由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的相对大小决定税收归宿:|ed|越小,消费者承担的比例越高;es 越小,生产者承担的比例越高。9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s)表示能够给一个人同等程度满足的所有的商品组合。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往下倾斜(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均为正数)。位于无差异曲线右上方的所有点都要优于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离原点越远,满足程度越高)。无差异曲线不可能相交。陡峭性表示消费者偏好的差异:越陡峭表示消费者越喜欢横轴商品。

10序数排列(ordinal ranking)是将市场篮子按照偏好程度由高到低排队,但它并没有表明一个市场篮子在多大程度上比另一个市场篮子更受偏好;基数排列(cardinal ranking)将个人的偏好加以量化或以基本单位加以度量。事实上,效用的精确度量单

位是无关紧要的,一个序数排列就足以让我们能够说明消费者是如何做出选择的。

区别:①假设不同:基数假设效用可以度量,每个消费者可以准确说出自己获得的效用值,边际效用有递减规律;序数假设效用只能用序数表示,效用大小及特征表现在无差异曲线内。②使用的分析方法不同:基数用MU边际效用做工具,序数用无差加预算线。③均衡条件的表达不同:基数:MUi/Pi = 常数;序数:MRSxy=MUx/MUy = Px/Py。11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MRS)保持满足程度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X商品可以减少的Y商品的数量。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例外:互补品和替代品)。

12偏好(Preference):消费者不同商品组合所带来的效用水平的排序。偏好的三个假设:完备性(Completeness);传递性(Transitivity);局部非饱和性(locally non-satiation)。第四个假设:沿着无差向下移动,MRS递减。无差异曲线是凸的说明,随着商品消费的增加,消费者为获得更多的一单位的该种商品所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越来越少。

13预算线(budget line)代表了花在两种商品上的总支出等于收入情况下,该消费者所购买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P1X1+P2X2=I。预算集:既定收入和商品价格条件下,消费者买得起的所有商品组合构成的集合。消费者的购买力是指其购买商品的能力,不仅取决于收入,也取决于价格。

14在有限的预算约束下,消费者将选择使其满足最大化的商品组合。要使市场篮子最大化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市场篮子必须位于预算线上;2)商品组合必须最受消费者偏好。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切点上,消费者获得最大的满足。此时MRS等于商品的价格之比。分析:如果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不等于价格之比,那么消费者可以以市场价格拿一种商品去换取另一种商品,从而增加满足程度。这种交换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获得最大的满足。

15角点解:消费者实现最优选择时,并非位于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之处。角点解出现的原因:①特殊的偏好:完全替代品和完全不可替代品;②特殊的预算线:客

观因素导致相对价格变动(预算线“打折”)。③实物形式的财政补贴会出现角点解,货币形式的财政补贴不会出现角点解,因此,货币形式的财政补贴更有效率。

16显示偏好:若消费者在买得起A、B组合的情况下,选择A而放弃B,则该行为显示消费者对A的偏好强于对B的偏好。显示偏好理论表明,可以利用消费者在价格和收入变动时作出的选择来确定他们的偏好。

17效用(Utility)代表消费者从一个特定的市场篮子中获得的满足程度,它用一个数值来表示。效用函数(Utility Function)能够提供与无差异曲线图形相同的、有关偏好的信息,根据满足程度来排列消费者的选择。两者的重要区别在于,效用函数赋予各个无差异曲线不同的数值,以便分析比较。

边际效用用于衡量从消费一单位额外的商品中所获得的额外的满足程度。边际效用递减原则意味着,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越来越多,那么,额外数量的消费给效用带来的增加程度也越来越小。MU1/P1 = MU2/P2。这意味着,花在每一种商品上的每一美元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的时候,消费者就实现了效用最大化。这就是相等边际原则。18理想生活成本指数是指能够达到一个特定的、相等的效用水平的当期价格与基期价格的比值。

①拉氏指数:一个人以现期价格购买一个基期选定的商品劳务组合所需的货币数除以基期价格购买同一组合所需要的货币数的比值。拉氏物价指数要高于理想的生活成本指数,尤其适用于CPI。这是因为,拉氏物价指数假定消费者在价格改变时不改变他们的消费习惯。事实上,消费者通过改变消费习惯,即多购买那些变得相对便宜的商品,而不必消费与价格改变之前的相同的商品组合就能够达到相同的效用水平。②派氏指数:一个人以现期价格购买一个现期选定的商品和劳务组合所需的货币数除以以基期价格购买同一组合所需要的货币数。

19恩格尔曲线(Engel curves)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每一收入水平上,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如果一种商品是正常商品,恩格尔曲线是向上倾斜的。如果它是劣等商品,恩格尔曲线就是向下倾斜的。收入-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和

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不同收入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均衡点的轨迹。20一种商品价格的下跌有两种效应:①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消费者倾向于更多地购买那些相对变得便宜的商品,而减少购买那些变得相对较贵的商品。它往往导致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②收入效应(Income Effect):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导致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提高,是价格保持不变情况下购买力增加造成的该商品消费的变化。

21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数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数量之间的差额。由于消费者消费不同数量的同种商品获得的边际效用是不同的,他们对不同数量的同种商品愿意支付的价格也是不同的。但消费者在市场上所面临的同种商品的价格往往是相同的,这样愿意支付的价格和他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就会有一定的差额,这一差额就构成消费者剩余。它通常被用来度量和分析社会福利问题。

22连带外部效应:一个人的需求可能会受到购买这一商品的其他人的数量的影响。连带外部效应可正可负。如果一名消费者的商品需求量随着其他消费者购买数量的增加而增加,那么,就存在着一个连带外部正效应,如攀比效应,需求曲线较为平坦,更适合降价。连带外部负效应,如虚荣效应,需求曲线较为陡峭,一般不会降价。

23价格-消费曲线是指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个人需求曲线把单一消费者将会购买的商品数量和该商品的价格联系起来。在曲线上的每一个点上,消费者通过满足两商品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价格之比这一条件来满足效用最大化。利用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出来的需求曲线,是名义收入不变的需求曲线。市场需求曲线指在某一特定市场和某一特定时期内,所有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将购买某种商品的总量。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水平相加得到。

24期望效用(expected utility)是与各种可能收入相对应的效用的加权平均,其权数为获得各种可能收入的概率。

25①风险规避者(Risk Averse):指那些在期望收入相同的工作中,更愿意选择确定性收入的工作的人。收入的边际效用往往递减。②风险中性者(risk neutral)。③风险爱好者(risk loving)。

26风险贴水(risk premium)是指风险规避者为了规避风险而愿意付出的代价,它是能够给一个人带来相同效用的风险性工作与确定性工作之间的收入差额。预期收入的波动程度越大,风险贴水也就越高。

27 降低风险方式:1) 多样化(通常将投资分散在一些相关性较小的事件上,可消除一部分风险);2) 购买保险(如果保险的价格正好等于期望损失,风险规避者将会购买足够的保险,以使他们任何可能的损失得到全额的补偿);3) 获取更多的信息(完全信息的价值是信息完全时进行选择的期望收益与信息不完全时进行选择的期望收益的差额)。

28保险的购买使得无论有无风险损失,投保人的收入总是固定的。因为保险的支出等于期望损失,固定收入总是等于风险存在时的期望收入。对一个风险规避者,确定收入给他带来的效用要高于有风险的不确定收入带来的效用。

29大数定律是指尽管孤立的事件是偶发性的,或大部分是不可预测的,但是,许多相似事件的平均结果是可预计的。

30捐赠效应(禀赋效应)。具体是指当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拥有之前大大增加。因而会出现人们不愿意放弃现状下资产的事实。(例如投资者不喜欢卖出正在损失的股票,宁愿承担价格下跌的风险)。因放弃一项资产的痛苦程度大于得到一项资产的喜悦程度而导致买价与卖家的差价,也导致了交易惰性。31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生产函数描述了在既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对应于每一个特定的投入品的组合,厂商所能达到的最高产出Q。生产函数表明了当厂商有效运行(即有效地运用投入品进行生产)时的技术可行性。

32等产量线(Isoquants)是能够带来同样产出水平的两种投入品的所有组合。等产量线强调,虽然投入品的组合不同,但它们能带来相同的产出。这一点意味着厂商可以

根据投入品市场的变化来更有效地选择投入品的组合方式。

3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当使用的某种投入品增加时,最终必然会到达某一点,在这一点之后,产出的增量开始减少(即边际产出下降)。前专业化分工,后劳动过程缺乏效率,使得边际产出先升后降,出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34要素最优投入比例的原则:等成本线与等产量曲线的切点;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要素的价格比:MRTSLK=w/r;单位货币在每一种要素上都得到相同的边际产量。35生产率指的是整个产业或整个经济体系的劳动的平均产出。它往往决定了一个国家居民的真实的生活水平,只有它提高,人们的消费才能得到增长。决定因素有资本存量,技术变革。美国劳动增长率下降的原因:资本存量的增加是劳动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慢于二战中重建的发达国家;自然资源的损耗;环境保护。

36劳动—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指在保持产出不变的前提下,一个单位的劳动可替换的资本的数量,MRTS = –ΔK/ΔL。由于等产量线是两要素的相互替代来维持一个固定不变水平,所以等产量线向右下方倾斜;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使得向右下方倾斜的等产量线必然凸向原点。

37规模报酬递增(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指当所有的投入品都增加一倍时,产出的增加超过一倍(一个大企业生产往往比多个小企业生产来得更有效率;等产量线越来越靠近)。规模报酬不变(Constant):指当所有投入品增加一倍时,产量也增加一倍(可能存在着较多数量、规模不一的生产者等产量线是等距离的)。规模报酬递减(Decreasing):指所有投入品增加一倍时,产量的增加不足一倍(企业管理效率的下降等产量线的距离越来越远)。

38①会计成本(Accounting Cost)是指企业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历史成本,包括厂商的实际货币支出加上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经济成本(Economic Cost)厂商运用经济资源进行生产时的成本,包括机会成本。经济利润:销售收入中扣除经济成本后的余额。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指未能使企业资源得以最高价值的利用而放弃的机

行选择时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②显性成本: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即企业支付给企业以外的经济资源所有者的货币额。包括工资、材料成本和资产的租金;隐性成本:指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生产要素的总价格。因此,隐性成本也必须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按照企业自有生产要素在其他最佳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来支付,否则,厂商会把自有的生产要素转移出本企业,以获得更高的报酬。

引:企业利润=会计利润=总收益 - 显性成本;经济利润=会计利润 - 隐性成本=会计利润 - 正常利润;

③沉淀成本(Sunk Cost)是已经发生而无法收回的费用。由于沉淀成本是无法收回的,因而不会影响企业的决策。

④固定成本是指无论企业生产的产出水平如何,均由企业来承担的费用,主要包括维持厂房的费用、保险费和少量雇员的工资费用。可变成本是根据产出水平的变化而变化的费用,主要包括工资和原材料的费用。

⑤边际成本MC是指多生产额外的一单位产出而引起的成本的增加。平均总成本(Average Total Cost,ATC)是单位产出的成本,是平均固定成本(average fixed cost,AFC)加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AVC)。

39在短期内,边际成本等于可变要素的价格除以其边际产出。二者成反比。另外,较低的劳动平均产出意味着企业生产需要大量的劳动,从而导致较高的平均可变成本。AVC=w*(1/APL);SMC=w*(1/MPL)。

40等成本线(Isocost):购买等成本线上任意一点的各种劳动与资本的组合所需要的成本是相同的。C = wL + Rk。

41生产者均衡:当企业生产一定量的产出时,要使其成本最小化,下面的条件必然成立:MPL/MPK=w/r。企业的生产扩展线反应了生产每一不同产量水平的最低长期总成本。

动轨迹,称为生产扩展线。企业的扩张路径(expansion path)描绘了在不同的产出水平下,企业所选择的成本最小化的劳动与资本的组合(分为短期扩张路径和长期扩张路径)。

42长期总成本:长期中,生产一定产量所耗费的最小总成本;长期总成本不大于短期生产同样产量耗费的总成本。形状的影响因素:规模经济;位置的影响因素: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范围经济和范围不经济。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在规模报酬不变的条件下,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由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构成。在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的情况下,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并不都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

长期边际成本曲线并非是短期边际成本曲线的包络线。长期边际成本曲线适用于各种规模的所有工厂。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上的每个点代表了成本效率最高的工厂的短期边际成本。

43规模经济(产出增加的程度要大于生产成本增加的程度)与规模不经济(产出增加的程度小于生产成本增加的程度)(Economies and Diseconomies of Scale)。规模经济通常是以成本—产出弹性(EC)来计量的:EC = (ΔC/C)/(ΔQ/Q) = MC/AC。如果EC < 1,则MC < AC,平均成本呈下降趋势,这意味着规模经济递增阶段;如果EC = 1,则MC = AC,平均成本处于最低点,规模经济不变;如果EC > 1,则MC > AC,平均成本呈上升,出现规模不经济的现象。

可以用规模经济指数来衡量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指数为:SCI=1-Ec。结论同上。

规模报酬与规模经济概念的区别:规模报酬强调在保持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不变的情况下,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侧重于生产要素的数量。规模经济强调在长期,允许厂商改变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时,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侧重于生产要素的成本。另外,规模报酬是实物方面的分析;规模经济则是货币方面的分析。最后,规模报酬递增只是造成规模经济的原因之一,规模经济产生原因还有劳动分工与专业化、技术因素、管理成本、原材料打折等。

44产品转换曲线描绘了以固定数量的投入生产的两种产出的不同组合。产品转换曲线向外弯曲是因为存在着生产的范围经济。范围经济(Economies of scope)是指单个企业的联合生产超过了两个各自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所能达到的产量之和。联合生产的优势在于:投入要素或生产设备的联合运用,联合市场计划,降低成本的共同管理。范围经济的程度衡量:SC = [ C(Q1)+C(Q2)- C(Q1,Q2)] / C(Q1,Q2)。SC > 0,意味着存在范围经济。

45学习曲线描绘了当企业的累积产出增加时,企业生产既定产出所需投入的减少数量。46生产者剩余(producer surplus)是所有生产单位的边际成本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的总和。生产者剩余与利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生产者剩余=PS=R-VC;利润=R-VC-FC。在短期,如果固定成本为正值,那么,生产者剩余要大于利润。只有当PS大于零,生产厂商才会提供产品。

47竞争性厂商的短期利润最大化:当边际成本曲线处于上升阶段时,MR=MC。(两条件)。48厂商的停产决策(利润=(P-AVC)Q-FC):P>SAVC 厂商亏损生产;P

亏损厂商选择继续生产原因:①厂商发生亏损是指TR

50某些厂商由于拥有一些供给有限的特殊生产要素(土地、自然资源、企业家才能等),使它能够获得比其他厂商更高的正的会计利润。这些正的会计利润将转化为经济租。但是,无论在短期或在长期,厂商经济利润仍然为零。

经济租(Economic rent)是指厂商对某一生产要素愿意支付的价格与获得这一生产要素所需的最低价格之间的差额。经济租的影响因素:要素的供给弹性越小,经济租占比越大;要素的市场需求增加,则经济租增大。当一个厂商获得正的会计利润时,是源于其拥有的特殊的生产要素,这并不会对其他厂商产生动力进入或退出该行业。在短期的竞争性市场上,生产者剩余是由产品价格与边际成本之间的差额构成。然而,在长期的竞争性市场上,产品的价格等于最小的平均成本。此时,一个厂商的生产者剩余由它的稀缺的投入要素带来的经济租构成。

51为了推导长期供给曲线,我们假定:所有厂商均可以获得现有的生产技术;技术是既定的,产量的增加是依靠更多的投入,而不是由于新的发明;投入品的市场条件并不随着产量的扩张或缩减而变化。

在成本不变的行业,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直线,该线的价格等于长期的最低的平均生产成本。在成本递增的行业,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在长期,随着产量的提高,厂商对于投入品的需求增加,导致部分或所有投入品的价格上涨,厂商的平均成本及边际成本因此也增加了。在此情况下,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相应地,市场价格也必须提高到足以弥补生产成本的增加。在成本递减行业,长期供给曲线是向下倾斜的一条直线。

具有向上倾斜的供给曲线的行业,仍能存在规模报酬不变。因为它仅意味着行业为成本递增行业。此时,双倍的投入依然可以有双倍的产出水平,但是由于要素价格上升,成本的上升会超过两倍。两者不矛盾。

52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价格接受者(单个厂商销售的产量或单个消费者的购买量在整个行业中或市场中仅占一个非常小的份额,以致于他无法影响市场价格);产品同质(所有厂商的产品是完全替代品);资源的完全流动性(厂商可以自由地进入或退出某一个市场;厂商能够购买到他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完全的信息(消费者对其偏好、收入水平、产品的价格和购买的商品质量拥有完全的信息,而厂商对其成本、价格和技术也拥有完全的信息)。

这些假设为什么必要?1)假设决定了均衡条件中的MC=P的条件。因为厂商都是价格接受者,所以每一产品的市场价格既定。另外产品同质,厂商不可能通过产品差别化来竞争,只可能以相同的市场价格提供同质的产品。所以边际收益等于市场价格。2)假设决定了完全竞争条件下的长期均衡。因为资源具有完全流动性,而且信息完全,所以厂商可以自由的进入和退出行业,从而实现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3)假设也保证了竞争性市场的帕累托最优。

53无谓损失(deadweight loss)是指价格控制的非效率,或者说价格控制所导致的生产者剩余的减少超过了消费者剩余的增加,或是消费者剩余的损失超过了生产者剩余的增加。政府干预一般导致无谓损失,但在市场失灵时,或某些特殊情况,如供给曲线完全无弹性的情况下,使最高价格低于市场出清的价格,将不会导无谓损失。由于无谓损失是一种经济低效率的形式,政府政策时应加以考虑。

竞争性市场无谓损失的原因:外在性;信息不充分(无法做出实现效用最大化的正确选择)。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的干预能够提高市场运作的效率;在不存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干预将导致效率的损失或无谓损失。

54政府干预市场并不总是坏事,因为政府代表的社会,可能有经济效率以外的其他目标。而且在出现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干预能增加市场中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总福利。市场失灵是指因为价格无法向消费者和生产者传达正确的信号,不受管制的竞争市场是无效率的,无法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总剩余最大化。

55价格支持(price supports)制度:在这一制度下,政府规定的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并且,政府买进维持高价所需的全部产出。生产配额也能使价格上升:规定每一厂商能生产的配额,为了激励减产,政府必须支付一定的补贴。

两者比较:1)最低限价的方法使消费者用更高的价格消费更少的农产品,消费者的境况恶化;而生产者面对高价扩大生产导致农产品过剩,使得这部分成本无法弥补。生产者剩余增加减去其剩余损失再减去其产出过剩部分的生产成本,致使该政策可能会导致生产者剩余净损失,最后可能事与愿违。2)限耕方案指政府以直接的收入转移

支付的方式给予农民资金刺激,鼓励他们将部分耕地闲置或作他用。此时供给曲线变得完全无弹性。消费者的剩余损失,以及生产者的剩余增加和支持价格一样。但通常,先耕方案较靠政府购买维持的价格支持花费要少。

56转稼因子:Es/(Es - Ed);转稼因子表明以高价形式转稼给消费者的税收份额。若Ed/Es较小,则税负主要由买方负担;若Ed/Es较大,则相反。如果需求完全无弹性 (Ed = 0), 转移因子为 1, 所有的税负完全由买方承担。

补贴对生产和消费量的影响正好与税收相反,若Ed/Es较小,补贴的好处主要归于消费者。

57定价的简单法则:P = MC / [1+(1/Ed)];结论:1)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价格等于边际成本,而在垄断者索取的价格超过了边际成本。2)如果Ed较大,P将非常接近于MC,从而使得垄断市场看起来会非常类似于完全竞争市场。

在垄断市场中供给曲线不存在,原因在于垄断者的价格不仅取决于边际成本还取决于需求曲线。

58勒纳的垄断势力度(Lerner’s Index of Monopoly Power):L = (P - MC)/P。L 的值越大 (0到1间),垄断势力就越强;L 也可以用Ed来表示:L = (P - MC)/P = -1/Ed,其中Ed是厂商面临的需求弹性,而不是市场的需求弹性。

59垄断势力就是厂商将价格定得高于边际成本的能力。垄断势力的大小取决于厂商所面临的需求弹性。厂商的需求弹性取决于三个因素:①市场的需求弹性:如果只有一个厂商,市场的需求曲线就是厂商的需求曲线;如果市场上有几个厂商相互竞争,那么市场的需求弹性就是各个厂商需求弹性的下限。②厂商的数目:当厂商数目增加时,各个厂商的垄断势力都会下降。这里指“主要厂商”(即具有一定市场份额的厂商)的数目。减少厂商数目的方法就是设置或制造“进入障碍”。③厂商间的相互作用:如果竞争激烈,轮流以削价形式争夺更大的市场份额,其结果是使得价格接近于完全竞争的水平,各个厂商拥有的垄断势力大大减小。如果少数几个厂商之间相互串通或合谋,一致限制产量和提高价格则相反。当一个厂商的经营条件、行为和竞争者的行为变化

时,它的垄断势力也通常会变化。

60自然垄断:与存在着几个厂商的情况相比,一个厂商能够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出该行业的所有产品。这种行业可能始终呈现规模报酬递增的特征,若由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厂商生产将产生较大的平均成本,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电力、石油、天然气、自来水、电信等行业)。价格管制常常用于自然垄断。

。61回报率管制指对一个垄断的管制常常基于它的资本回报率,管制机构决定一个价格,使垄断者的资本回报率接近于“竞争的”或“公平的”回报率。它说明了允许的最高限价是基于该厂商获得的(期望)回报率决定的。

由于得到用于回报率计算的数据方面的困难,常常导致管制对成本和其他市场条件变化的反应的迟钝,以及漫长且耗时的管制听证。结果是管制滞后:要求的管制价格的改变会推迟。

62买方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唯一的购买者。买方寡占是指市场上只有少数几个购买者。买方垄断势力是指买方具有影响商品市场价格的能力,买方垄断势力使买方能够以低于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买到商品。买方垄断者面临一条向上倾斜的供给曲线(平均支出曲线AE),所以边际支出ME大于AE。ME等于MV(边际价值)的购买原则决定了小于完全竞争的产量和低于完全竞争的价格。影响因素:市场供给弹性(相反);买方数目;买方之间相互作用。

63双边垄断:双边垄断是指只有一个卖方和只有一个买方的市场,这种情况较为少见。更常见的是,少数具有一定垄断势力的生产者和少数具有一定买方垄断势力的买方组成的市场。

64反托拉斯法:促使经济活动具有经济性。相应的规则与制度:禁止那些限制竞争或可能限制竞争的行为;强化具有竞争性的市场结构。实施的三种途径:司法部的反托拉斯部门;联邦交易委员会的行政程序;秘密程序。

65垄断势力对效率的影响:生产效率的损失(垄断市场的产量更低,价格更高);经济效率的损失(垄断势力产生无谓损失);社会效率的损失(垄断势力产生寻租

(rent-seeking)成本)。

66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就是对不同的消费者销售类似的商品时制定不同的价格。

①一级价格歧视:对每个消费者分别制定不同的价格:这个价格就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或保留价格(reservation price)。特征:每个商品的售价都不相同;消费者剩余等于零。在实践中,完全一级价格歧视几乎是不可能的,原因在于:消费者的数量过多;每个消费者的保留价格也难以确定(律师事务所的服务)。

②二级价格歧视含义:按照消费者购买量的不同定价。消费者随着消费来量的增加,商品的边际效用下降,它愿意支付的价格下降;生产者收规模经济的影响,产量高时成本低,愿意接受较低的价格。特点:消费者剩余部分被剥夺、鼓励消费和生产。条件:消费量便于登记和计量的产品、需要鼓励消费的商品。(电话费)

③三级价格歧视:将市场的消费者分为两组或两组以上,每一组的消费者都有各自的需求函数。价格歧视的例子:航空公司的机票、加价和不加价牌子的酒、对学生和老人的折扣。如果销售方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将市场分为不同的组,那么,就可以实行三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的定价方法:MR1 = MR2 = MC。两组的相对价格就表示为:P1 / P2=(1+1/E2)/(1+1/E1)。定价的基本原则:对需求价格弹性较小的消费者索取较高的价格。

应注意:厂商试图向一组以上的消费者销售商品并不总是合适的。尤其当某一组消费者的需求很小,且边际成本上升得很快时,向该组消费者销售商品而增加的边际成本可能会超过边际收益。此时,就应该放弃该组消费者。

67时期间价格歧视:根据不同的时间制定不同的价格,从而将消费者划分为具有不同需求函数的组别。产品上市初期,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小(新发行的书、新上映的电影、新款)。一旦这个市场已经产生了较大利润之后,厂商就会降低价格以迎合具有较高价格弹性的普通市场的需求,从而扩大产量(发行平装书、低价的电影、电脑打折出售)。68高峰价格:在某一特定时间,一些商品的需求会出现高峰期。由于供给能力的限制,

在高峰时期,商品的边际成本也较高。较高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也意味着高峰期较高的价格。应注意:高峰价格与三级价格歧视是不同的。对于三级价格歧视,厂商对应各组消费者的边际收益相等且等于边际成本,理由是给不同组提供服务的成本并不是独立的。而对于高峰价格,各时期的价格和销售,可以通过令各自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等而独立决定。

69两部收费要求消费者为购买一种商品的权利预先支付一定费用,然后,消费者再为他们希望消费的每单位商品支付额外的费用(游乐场、俱乐部会员费、剃须刀)。厂商的定价决策是确定入门费 (T) 和使用费 (P)。厂商的决策重点在于,在低入门费与高使用费,或者高入门费与低使用费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入门费低:更多的销售收入,低入门费导致入门费的利润下降和更多的进入者。定价的简单原则:1)消费者需求相似时:P的定价接近于MC,T较高;2)消费者需求差异较大时:P的定价大于MC,T 较低。

70捆绑销售指经营者在出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违背交易对方的意愿,强行搭配其他商品或附加其他不合理条件的行为。借机推销滞销产品;比分别销售减少成本。使消费者付出额外的代价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产品,或者使其付出额外的代价接受不需要的产品。混合捆绑销售是指厂商既分开出售它的商品,也以低于个别价格之和的成套价格捆绑销售。在需求只是有一点负相关,或产品有相当的边际成本时,混合捆绑销售优于纯捆绑销售。

搭售(Bundling)就是将两种或更多的商品捆绑在一起销售以获得定价优势(纯捆绑销售)。搭售的基本条件:消费者具有不同的需求;厂商无法实行价格歧视;消费者对搭售的商品的需求具有负相关性。搭售效果取决于不同商品需求的负相关性的程度,当消费者对A具有较高的保留价格,而对B具有较低的保留价格时,搭售是最有效的。71广告定价边际收益MR=P*dQ/dA;但广告的边际成本不单是广告费用,还有广告引起销售增加而增加的边际成本。MC=1+MC*dQ/dA。令MR=MC,可得广告的简单法则:A/PQ = -(Ea/Ed)。Ea代表需求的广告弹性。

72垄断竞争的基本特征:存在着许多厂商;可以自由地进入或退出该行业;产品是有差别的。每个厂商的垄断势力的大小取决于产品的差异程度(有差异性的、但可高度替代的商品;自由进入和退出)。垄断竞争长期均衡条件:MR=LMC=SMC;AR=LAC=SAC;这一点表明,垄断厂商在长期均衡时的利润必定为零。

73相同成本条件下,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长期均衡的比较:①垄断竞争市场中产量更低,价格更高,存在多余生产力;②垄断竞争中存在非价格竞争;③垄断竞争市场中产品具有多样性,扩大消费者选择范围,增加消费者的福利。

74垄断竞争造成的非效率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垄断势力的存在使得均衡价格高于完全竞争时的价格。如果价格下降至D与MC相交的地方,则产量增加,总剩余增加;2)垄断竞争厂商经营时存在着过剩的生产能力,即它的均衡产量低于平均成本最低时的水平。厂商零利润点是在平均成本最低点的左边。这往往是由于市场中小规模的厂商数量过多而引起的。在垄断竞争里,如果厂商的数量减少,可以扩大单个厂商的规模,获得规模经济,降低成本。

75垄断竞争不需要政府干预原因在于:1)在大多数垄断竞争市场中,任何一个厂商往往不可能拥有较强的垄断势力。2)垄断竞争造成的非效率与产品差异性这一好处相平衡。

76寡头垄断的基本特征:厂商的数目较少,他们占有大部分或全部产量;产品可以有差异性,也可以没有差异性;存在着进入壁垒。进入壁垒源于两个方面:1)“自然的”进入壁垒(规模经济、专利、特定技术、商誉);2)策略性的行动:威胁新厂商采取市场倾销行为,并制造过剩生产能力;控制主要投入品。

77寡头垄断市场的均衡的定义:当一个市场达到均衡时,厂商所做的就是它们所能做的最好的,并且它们没有理由改变它们的价格与产量。在寡头垄断市场中,均衡就是各个厂商在给定其竞争对手的行为后将做它所能做得最好的。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指在给定竞争者的行为之后,各个厂商采取了它所能采取的最好的行为。纳什均衡意味着战略稳定,即没有一个决策者可以通过单独改变自己的选择得到更大

的利益。

78 产量竞争:

1)古诺模型(The Cournot Model)假设:双寡头;两个厂商相互竞争;产品是同质的;假设另一个厂商(竞争者)的产量水平是既定的;成本为零。古诺均衡:市场供求相等;每一个厂商都实现了利润最大化;每一个厂商对对方产量的预测正确,厂商不可能通过改变产量来增加利润;古诺均衡是纳什均衡。

反应曲线(The Reaction Curve):厂商1的利润最大化产量是它认为厂商2将生产的产量的减函数,记为Q1*(Q2)。反应函数表明单个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不仅取决于自己的决策,而且也要取决于竞争对手的决策。

2)斯塔克尔伯格模型(Stackelberg model)假设:产量领袖模型,顺序决策;其他同古诺模型。思路:反向归纳,先分析追随企业的选择,找出追随企业的反应函数;再分析主导企业的选择,确定住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产量。

先行者得益(first mover advantage):先决定产量在此模型中是一种策略优势。先宣布产量后,竞争对手都将把先决定者的产量视为给定,并给自己制定一个较低的产量水平,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后决定者没有动力制定一个大的产量水平进而压低价格,使双方都受损失。最后先行者获得更大收益。

79价格竞争:

1)相同产品的价格竞争—伯特兰模型(Bertrand model)假设条件:厂商生产相同产品,厂商同时决定价格;均衡的结果:价格战,结果是价格相同且等于边际成本。 2)差别产品的价格竞争—价格的纳什均衡。纳什均衡点是两条关于价格的反应曲线交点。

3)价格领导模型(price leadership model):在某些寡头垄断市场中,某一个大型厂商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而其他的厂商只提供较少的供给,他们象完全竞争者一样行为,是价格的接受者。这家厂商就会象主导厂商一样行为,制定价格以实现自身的利润最大化。残差需求曲线(residual demand curve)(会画图即可)

4)斯威齐模型:折弯的需求曲线;价格具有刚性(在成本变动的一定范围内,市场价格不会发生变动):即使成本改变了,厂商也不太愿意改变价格。如果成本下降或市场需求下降,厂商因为担心这会给它的竞争者以错误的信息并引发一轮价格战而不愿意降低价格;如果成本或需求上升,厂商不愿意提价因担心他们的竞争者不会跟着提价。

80支付矩阵:给出了给定各厂商和它的竞争者的决策时各厂商的利润(或得益)。囚徒困境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揭示了“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这就是“困境”。

厂商不进行秘密串通的合作方式理由在于:虽然双方都能测算出使各自利润最大化的串通价格,但是,出于私利,各个厂商最终都将倾向于选择较低的价格以获得更多的利润,即便他知道另一个厂商打算将价格定在串通水平。

81寡头垄断厂商的行为特征:1)在寡头垄断市场,大多数厂商在观察竞争者的行为和相应地作出调整的基础上一次又一次的定价,相互间建立起了一定的信任感,这为双方的合作与串通提供了可能。2)在某些寡头垄断市场上,厂商之间激烈竞争,不太会出现串通的可能。如攻击性的竞争通过削价来占领市场;或难以达成默契或谅解。

82价格信号是一种不公开的串通形式,即一个厂商宣布它将提高价格,并希望它的竞争者将它作为它们也应该提价的信号。价格领导定价格局就是:第一家厂商“价格领导者”确定价格,而其他厂商作为“价格跟随者”就会跟随进。

83卡特尔的基本特征:1)卡特尔的厂商们公开同意在定价和确定产量水平方面合作。

2)卡特尔组织并不包括所有的厂商。3)卡特尔组织往往是国际性的。卡特尔组织成功的条件:1)卡特尔组织在其成员对价格和产量方面达成协定,并共同遵守这一协定;2)潜在的垄断势力——需求相对缺乏弹性。卡特尔成功的两个条件:总需求一定不能是价格弹性太大的;卡特尔组织必须几乎控制所有的世界供给,或者非卡特尔厂商的供给决不能是富有价格弹性的。

84占优策略(dominant strategy)指不管其他对手采取什么策略,该竞争者的策略都

是最优策略。占优策略均衡指博弈各方都采用占优策略所达到的均衡。它是一种纳什均衡(稳定)因为任一方都没有激励去改变各自的策略。

与纳什均衡比较。1)占:我所做的是不管你做什么我所能做的最好的;你所做的是不管我做什么你所做的最好的。2)纳:我所做的是给定你所做的我所能做的最好的,你所做的是给定我所做的你所能做的最好的。

85纳什均衡延伸:1)极大化极小策略指博弈者所采取的策略是使自己能获得的最小收入最大化。所谓最小收入指采取某一策略所能获得的最小收入。它是一种保守的策略而不是利益最大化的策略,往往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才会采用。2)混合策略(相对于纯策略而言),纯策略指一种规定博弈参与人在给定信息情况下只选择一种特定行动的策略;而混合策略指一种规定参与人在给定信息情况下以某种概率分布随机地选择不同行动的策略。混合策略纳什均衡指在一个有两人参与的混合策略博弈中,一方在给定对方混合策略情况下,使自己期望效用最大的混合策略。

86其他博弈形式:1)重复博弈:如果博弈是无限期反复的博弈,结果将是合作博弈。在有限反复的博弈中,博弈的结果取决于反复的次数和博弈者的理性程度。如果次数很少,且博弈者具有完全的理性会产生不合作的解;如果次数很多,有限的理性,会产生合作的解,因为双方报复的机会很多。以牙还牙策略就是指在一个重复博弈中,选择前一轮对手所选择的一种策略,该策略将与合作者保持合作,而报复不合作者。2)序贯博弈:各博弈方依次行动(斯塔克伯格模型)。会产生先行者优势,由于先行者将比后来者获得更多的利益,各博弈方都有动机抢先采取特定行动。3)空头威胁与承诺:空头威胁就是作出威胁着没有实施意愿的威胁。如果竞争者是理性的,空头威胁没有任何价值。为了使一个威胁可信,有时必须采取一种限制自己以后的行为,从而存在实施其威胁的愿望的策略性行动。通过采取策略性行动,使空头威胁变为承诺,改变竞争者对厂商行动的预期,从而迫使竞争者选择对厂商有利的策略,达到限制对手的目的。4)讨价还价是合作博弈的例子,人们有时可以通过限制自己的灵活性获得一种策略性的优势。一个厂商的策略性行动提供给其竞争者信号,竞争者作出反应。如果

经济学符号

《宏微观经济学》符号一览表1(微观部分)

注: 2.1 不同商品或要素的价格,表现为不同的下标,如X、Y、L、K。2.2 有时是需求量Q d,有时是供给量Q s,有时就表示产量或其他的数量。2.3 有时又表示为e p,有时又简称为需求弹性或价格弹性。 2.4 有时就简称为交叉弹性。

2.5 有时就简称为供给弹性。 4.1 既可能是短期总成本,也可能是长期总成本,有时又写作C。4.2 既可能是短期平均成本,也可能是长期平均成本。 4.3 既可能是短期边际成本,也可能是长期边际成本。 4.4 也就是后面的短期总不变成本,又称为固定成本。 4.5 也就是后面的短期总可变成本,又称为变动成本。 4.6 又称为经济利润,或超额利润。 4.7 有时也用Q表示。 4.8 如可变的投入是其他要素,可加上不同的下标。 《宏微观经济学》符号一览表2(宏观部分)

9.1 其中,C 0是自发性消费;cY 是引致性消费。 9.2 与GDP 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以生产者的国籍作为标准;而后者是以生产地作为标准。 10.1 经常用来表示国民收入,亦可表示总需求和总供给。 10.2 在上述的消费函数中,边际消费倾向即是b 。 10.3 两部门经济时,Y=C+S 。 10.4 两部门经济时,MPC+MPS=1,APC+APS=1。 10.5 这儿的乘数应是指投资乘数,两部门时,b K -= 11 。 14.1 这仍是两部门经济下(不考虑税收)的乘数。 14.2 这是三部门经济下(考虑税收)的乘数。 15.1 M 0—流通中现金;RE -存款准备金。 15.2 D -派生存款;MR -原始存款;rd-法定准备金率。 15.3 M 1-货币供给;M h —基础货币。 17.1 s -储蓄率,s=S/Y ;J -资本产出比率,J=K/Y 。 因时间仓促,如有遗漏或错误,希望大家及时指正,多谢。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重点难点分析

《微观经济学》 供求变动 (一)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 表1 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的比较 变动主体价格P 其他因素(I、P s、E、T)图形表现(图2-2)需求量变动Q 变化不变曲线上点的移动d0 需求变动 D 不变变化整条曲线的平移Note:需求量变动表现在图1中需求线d0上点A→B→C→D,表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即需求线上点沿着需求线向下移动表示需求量增加,而向上移动表示需求量的减少;需求的变动表现在图1中需求线d0→d2表示需求的增加,而d0→d1表示需求的减少,即需求线向右平移表示需求的增加,而向左平移表示需求减少。 图1 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的比较 (二)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 表2 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的比较 变动主体价格P 其他因素(P s、C、E、T)图形表现(图2-5)供给量变动Q 变化不变曲线上点的移动d0 供给变动S 不变变化整条曲线的平移Note:供给量变动表现在图2中供给线s0上点A→B→C→D,表示供给量的不断增加,即供给线上点沿着供给线向上移动表示供给量增加,而向下移动表示供给量的减少;供给的变动表现在图2中供给线s0→s2表示供给的减少,而s0→s1表示供给的增加,即供给线向右平移表示供给的增加,而向左平移表示供给减少。 图2 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比较 一、市场均衡分析 (一)市场均衡 1、市场均衡 经济事物中有关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表示各位经济参与者的愿望都能得到满足,不再有调整愿望或动力的状态。 2、分类——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局部均衡: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所处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一般均衡:一个社会中所有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所处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二)均衡价格的形成 1、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 ⑴含义 均衡价格P: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均衡数量Q: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 ⑵几何意义 一种商品市场的均衡点为该商品市场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的交点上。均衡点上的价格和相等的供求量分别被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的状态,被称为市场出清的状态。 2、均衡价格的决定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均衡价格是由市场的供求力量自发调节下形成的,如图3所示: ⑴需求主导型——供过于求,以求定价(买方市场) 当市场价格P1>均衡价格P0时,市场供给量Q s1>市场需求量Q d1,此时为供过于求的状态,以需求为主导力量推动市场价格下降,直至市场价格=均衡价格时,市场停止调整。 ⑵供给主导型——供不应求,应供定价(卖方市场) 当市场价格P2<均衡价格P0时,市场供给量Q s2<市场需求量Q d2,此时为供不应求的状态,以供给为主导力量推动市场价格上升,直至市场价格=均衡价格时,市场停止调整。 图3 市场均衡价格形成过程图 3、均衡价格的求解 ⑴表格求解法: 将需求表和供给表合并到一张供求表中,均衡价格即为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的价格。 表3 糖果的均衡价格求解表 如图3所示,将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放到一个坐标系中,找到两条曲线交点对应的坐标即可。 ⑶经济模型法: 令供给函数与需求函数相等来求解。如需求函数为:Q d=800—100P;供给函数为:

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派生需求:是指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意味着它是由对该要素参与生产的产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又称“引致需求”。 2劳动的边际成本:使用一单位量劳动力所耗费的成本。即工资 3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是利润最大化目标在劳动使用上的具体体现,也就是使边际成本等于相应的边际收益。 4竞争性劳动力市场:产品和要素市场上供求的双方人数都很多,产品要素之间没有区别,产品和要素的供求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并且可以充分自由的流动。 5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增加额外一单位劳动要素的投入所带来的收益。 6替代效应:劳动使用量从LA降低到LB,资本使用量从KA上升到KB,即企业用资本代替了劳动。 7派生需求定理:影响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的因素被归纳为四条:①最终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②要素替代的难易度。③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④产品总成本中劳动力成本所占的比重。 8互补性生产要素:当生产要素A的价格下降,数量增加时,对生产要素B的需求上升,则称生产要素A与生产要素B是互补。 9劳动力: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10劳动力参与率:该比率表示现实人力资源的相对量,亦即等于劳动力人口占被考察范围总人口的百分比。 11交叉替代弹性: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2失业的统计概念: 13摩擦性失业:一般指在较短时间内,人们由于各种原因,诸如怀孕和工作上的变更等而失去工作,包括由于季节性因素造成的失业。 14结构性失业:尽管劳动市场有职位空缺,但人们因为没有所需的技能,结果继续失业,也就是由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而造成的失业。 15周期性失业:劳动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非自愿失业,它表现为实际的总需求低于充分就业的水平,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 二简答题 1什么是派生需求? 2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①技术对劳动需求的影响②时间长短③企业目标④社会制度安排3试比较短期劳动需求和长期劳动需求的异同?(1)长期劳动需求曲线与短期劳动需求一样也是向右下方倾斜。 (2)工资率的变动对劳动需求的长期调整要大于短期调整,即企业的长期劳动需求曲线比短期劳动需求曲线更平坦。原因在于企业有足够的时间调整资本使用量。 (3)在短期内只有劳动要素是可变的,资本和其他要素是不变的。企业被假定是产品和要素市场的利润最大化追求者,即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必须相等。对于长期的分析,我们发现企应对劳动价格上升不仅可以通过调整其使用劳动数量的方式,而且可以通过调整其资本存量的方式以作出反应。短期的更为陡峭,换句话说,长期劳动需求曲线具有更大的弹性。 4影响劳动力供给因素?①自然因素:1人口规模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2人口的自然结构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3劳动者个人的身体条件是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另一个自然因素②经济因素:1劳动者的工作偏好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2经济周期波动对劳动供给的影响③社会制度因素:1.劳动制度2工资制度

高鸿业西方《微观经济学》简明笔记

微观经济学 (简明笔记) * 本文档是对人大出版社教材《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六版理论文字的简要概括,不包含在讲课时所涉及的图表、公式、资料、案例、动画、视频、音频等内容。 * 建议本文档单面打印、装订,在背面空白处可补充记录。 * 减轻学员的听课负担,供预习或复习时参考。 * 个人整理,如有调整,不再通知。 =============================================================== 前言 高鸿业(1921-2007),生于江苏省徐州市。1944年,本科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的机械系;1956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在整个理论体系上,对它加以否定;在个别概念、论点和方法上,要看到它的可资借鉴之处。” =============================================================== 第一章引论 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经济学的定位 经济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早在两千多年之前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就产生了丰富的经济思想并出现萌芽;学术界公认经济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以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于1776年发表《国富论》为标志。 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资源的稀缺性 经济学之所以产生和发展,就是因为稀缺性规律是人类面对的永恒话题。 稀缺性是人类社会各个时期和各个地区所面临的永恒问题,所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也就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 以上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这正是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一、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 经济学是快乐之学:。 经济学是厚积之学:。 经济学是致用之学:。 第二节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二、学习经济学的作用 学习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学习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所生存的世界。 学习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更为精明地参与社会经济生活。 第二节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三、学习经济学的态度 1898年,凡勃伦在《经济学季刊》杂志上发表了“经济学为什么还不是一门发达的科学?” 1969年,瑞典皇家科学院设立了经济学奖。

南大网校微观经济学考前辅导-(1403)

微观经济学考前辅导(2014/6/10) 、考试题型及分值: 名词解释(5X6) 简答(10*4) 计算(8+8) 论述(14) 、难点概括 (一)名词解释与简答参考 1. 弹性:是指因变量变化的百分比同自变量变化的百分比之间的比例关系。求岀的比值被称为“弹性系数”。 2. 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3.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表示消费者在一定的偏好、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的资源条件下,选择商品时对不同组合的商品满足程度是没有差异的、是相同的线。 4. 低劣品:指需求量与收入呈反方向变化的商品,即收入增加,商品需求量减少,或者收入减少,商品需求量增加,这种商品为低劣品 5. 奢侈品:是一种超岀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 6.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消费某特定商品或服务,随着商品或服务数量不断增加,对消费者产生的满足程度的增量 不断减少。 7. 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不变的前提下,增加某一种商品的数量就要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减少的商品的减少量与增加的商品的增加量之比就是边际替代 率 8. 价格歧视: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 价格或收费标准。 9. 恩格尔定律: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岀一个规律,即一个家庭的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岀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岀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 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岀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岀份额则会下降。一个国家越穷,国民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岀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岀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即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购买食物的支 岀比例则会下降。 10. 短期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内生产一定产量需要的成本总额,它是短期内每一产量水平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和。 1. 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市场各自的特征? 完全竞争:是指竞争充分而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一种市场结构。 须符合4个条件:①市场中有许多的销售者和购买者,任何个人所占比重极小,其经济行为不能影响市场价格。 ②市场中所有厂商生产出来的同种商品在性质和质量上没有差别。 ③市场中所有的生产资源都可以任意流动。 ④市场中所有的消费者、资源拥有者和生产者对当前以及未来的产品价格和成本都具有充分的信息和知识。 完全垄断:是指市场被某一个厂商控制的状况。 须符合3个条件:①市场上只有一家厂商生产和销售某种商品; ②该厂商所销售的商品没有非常类似的替代品; ③任何一家新厂商不可能进入这个市场中参加竞争。 垄断竞争:指有许多厂商在市场中销售近似但不完全相同的产品。 寡头市场:指在这种市场里,一种产品只有少数几家厂商经销,而这几家厂商中任何一家的竞争行动,都会影响其他几家的生产量和利润。 1. 在生产的三个阶段中,理性的厂商会选择在第几阶段生产? 答:1)生产的三阶段:第一阶段:平均产量递增阶段;第二阶段:平均产量递减,但边际产量仍大于零;第三阶段:边际产量为负值, 总产量也递减。 2)理性厂商必然要在第二区域生产。这一区域为理性生产阶段,又称经济区域。 ①假如厂商不考虑单位产品的成本,而希望得到最大的产量,那么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以C为最合适,因为这时总产量最大。 ②假如厂商考虑单位产品的成本,不要求得到最大产量,那么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以B'为最合适,因为这时平均产量最大。 ③但无论如何,厂商肯定不会在第三阶段生产,因为这个阶段的边际产量为负值,生产不会带来任何好处。厂商也不会在第一阶段生产,因为平均产量仍可以增加,投入的这种生产要素还未发挥到最大作用,厂商没有获得可以获得的更多的好处。因此,厂商只会在第二阶段生 产,因为虽然在这一阶段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下降,但总产量还在不断增加,收入也增加,只是增加的速度逐渐缓慢,直到停止增加为止。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复习资料 第一章引论 欲望:指人们的各种需求或需要的总和 稀缺性:相对于人的多方面的、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本和经济物品是相对不足的 选择:研究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来更有效地满足人类的欲望 机会成本:当把一定的资源用来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别种产品的最大产量(产值),这就是这种产品的机会成本 生产可能性曲线:用来说明和描述在一定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的产量组合曲线,可以用来进行各种生产组合的选择 边际分析法:利用边际概念对经济行为和经济变量进行数量分析的方法 均衡分析法:对研究的问题所涉及的诸经济变量(因素),假定自变量是不变的或已知的,然后分析当因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时会出现的情况及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即均衡条件 局部均衡:指某一时间、某一市场的某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价格或供求量所达到的均衡,是一个市场的均衡 一般均衡论: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价格和产量结构如何实现均衡的一种经济理论,也称为总均衡分析过程分析方法:将经济运动过程划分为连续的分析“期间”,以便考察有关经济变量在相继的各个期间

的变化情况的分析方法。所以,过程分析又称“期间分析”或“序列分析” 静态分析法:分析经济现象在某一时点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具备的条件,它完全抽象掉了时间因素和具体的变化过程,是一种静止地、孤立地考察某种经济事物的 方法 比较静态分析法:分析在已知条件发生变化以后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在达到均衡状态时的相应变化,即对经济现象有关变量一次变动(而不是连续变动)的 前后进行比较。比较静态分析不考虑经济变化过程中所包含的时间阻滞 动态分析法:对经济变动的实际过程所进行的分析,其中包括分析有关变量在一定时间过程中的变动,这些经济变量在变动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和彼此制约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每一个时点上变动 的速率等等。考虑时间因素的影响,并把经济现象的变化当作一个连续的过程来看待 实证分析方法:在分析经济问题和建立经济理论时,撇开对社会经济活动的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在作出与经济行为有关的假定前提下,分析和预测人 们经济行为的后果。 规范分析方法: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和基础,提出行为标准,并以此作为处理经济问题和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探讨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欢迎下载 2

微观经济学

1.需求: (1)含义: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条件下,消费者不但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影响因素:A.商品本身的价格;B.消费者的收入平;C.消费者的偏好;D.消费者的价格预期。E、关于相关商品的价格2.供给: (1)含义: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条件下,生产者不但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2)影响因素:A.商品本身的价格;B、生产的技术水平;C、生产的成本;D、价格预期。 均衡价格的含义:微观经济学中商品的价格是指商品的均衡价格,简称价格。在西方经济学中,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从几何意义上讲, 一种商品的均衡出现在该商品的时常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的交点上,该交点被称为均衡点。均衡点上的价格和相等的 供求量分别被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也被称为市场出清的状态。 均衡价格的影响因素:1.需求的变动和需求量的变动2.供给的变动和供给量的变动3.均衡价格的变动 供求定律: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和均衡价格的同方向变动;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一、弹性的一般含义 1.含义:只要两个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就可以用弹性表示因变量的相对变动相对于自变量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的敏感程度,或者表示当自变量变动1%时引起因变量变动百分之多少。是两个变化量各自变化比例的一个比值,因此无单位。 1.需求的价格弹性 (1)含义:需求量的相对变动相对于价格水平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的敏感程度,或者表示当价格变动1%时引起需求量变动百分之几。 (6)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 A、富有弹性的商品——“薄利多销”对于e d>1的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相反,提 高价格回减少厂商的销售收入。即:商品的价格与厂商的销售收入成反方向的变动。 B、缺乏弹性的商品——“定高价”策略对于e d<1的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相反, 提高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增加。即:商品的价格与销售收入成同方向变动。 C、单一弹性的商品对于e d=1的单一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或提高价格时对厂商的销售收入都没有影响。 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A、商品的可替代性;B、商品用途的广泛性;C、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D、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E、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 2、弹性理论的事例——“谷贱伤农”现象 (1)现象:谷贱伤农是我国流传的一种说法,它描述的是这么一种经济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水平不但不增加反而减少。 (2)原因及分析:原因在于农产品往往为缺乏弹性的商品。 谷贱伤农”是经济学的一个经典问题。农民粮食收割后到底能卖多少钱取决于两个因素:产量和粮价,是二者的乘积。但这两个变量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其关联性由一条向下倾斜的对粮食的需求线来决定。也就是说,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另外还要注意的是,粮食需求线缺少弹性,也就是说,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不是很敏感。当粮价下跌时,对粮食的需求量会增加,但增加得不是很多。其基本的道理在于,粮食是一种必需品,对粮食的需求最主要的是由对粮食的生理需求所决定的。此外,当今对大部分人来说,粮食方面的花费在全部花费中所占比例已很小了,并且还会越来越小,这也导致人们对粮价的变化反应不敏感。认识到粮食市场的这一特性后,就不难理解下面的现象:当粮食大幅增产后,农民为了卖掉手中的粮食,只能竞相降价。但是由于粮食需求缺少弹性,只有在农民大幅降低粮价后才能将手中的粮食卖出,这就意味着,在粮食丰收时往往粮价要大幅下跌。如果出现粮价下跌的百分比超过粮食增产的百分比,则就出现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的状况,这就是“谷贱伤农”。 由于粮食是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绝大多数国家重视本国粮食生产,尤其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的国家,采取了各种为保证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的干预粮食市场的支农政策。美国就是这样,但总的说来,效果并不理想。一是费用很高,要维持粮价,政府就要按保护价收购在市场上卖不掉的粮食,为此纳税人要支付相当大的粮食库存费用。二是由于对农民的补贴是按产量来进行的,结果大农场主得到的补贴最多,但他们并不是农村中的穷人,而真正需要补贴的小农场主因产量低反而得到的补贴少。最严重的是,减缓了农业生产的调整,使得投入到农业的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没有及时按价格信号转移到其他部门。

微观经济学重点难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重点难点总结 总计:151=1.8+2.22+3.23+4.18+5.10+6.9+7.1+8.26+9.11+10.11+12.12 第一章绪论8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之间进行合理配置以满足人们无限需要的一门科学。 1、资源稀缺(有限)性Scarcity——经济学的出发点 2、选择时出现机会成本,机会成本的定义 3、与机会成本概念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定义 4、经济学的组成(定义、研究对象、解决问题、核心理论) 5、经济学的基本假定条件——理性人的特征 6、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定义 7、市场界定——市场的范围P9:地理范围、产品范围 8、实际价格与名义价格的定义P12 第二章供需理论和弹性22 1、需求的定义 2、影响需求(需求量)的因素 3、需求量变动和需求变动的定义及图示 4、供给的定义 5、影响供给(供给量)的因素 6、供给量变动和供给变动的定义及图示 7、市场均衡的定义及均衡变动分析 8、需求价格弹性定义及公式 9、需求价格弧弹性分类及图示 10、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分类及图示 11、需求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测定:图示分析的结论 12、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五种类型及图示 13、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14、弹性与收益的关系 15、需求收入弹性定义及分类 16、需求交叉弹性定义及分类 17、供给(价格)弹性的定义及公式、分类

18、供给(价格)点弹性的定义及公式 19、供给(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测定方法(方法同需求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测定)、分类 20、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 21、短期的需求弹性和长期的需求弹性的分析及图示 22、长短期收入弹性的分析及图示 第三章效用论23 1、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定义及公式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 3、货币的边际效用的定义及公式 4、基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5、马歇尔需求曲线的推导 6、消费者剩余的定义及计算 7、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s定义 8、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9、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法则的内容 10、完全替代品的无差异曲线 11、完全互补品的无差异曲线 12、中性商品无差异曲线 13、厌恶品的无差异曲线 14、预算线的定义 15、序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及计算应用 16、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的推导及计算应用 17、价格效应(PE)=替代效应(SE)+收入效应(IE) 的定义 18、实际(真实)收入不变的含义 Hicks的定义、斯勒茨基的定义 19、正常品、低档品、吉芬商品的(希克斯和斯勒茨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分析及结论对比 20、直接显示偏好的图示分析 21、间接显示偏好的图示分析 22、显示性偏好弱公理(WARP)的内容 23、显示性偏好强公理(SARP)的内容 第四章生产论18

《经济学》符号一览表

经济学》符号一览表 微观经济学SAFC (AFC) Short-run average fixed cost ( 短期) 平均固 D Dema nd需求定成本 (AVC) Short-run average variable cost ( 短期)平S Supply 供给SAVC 均可变成本P Price 价格 Q Quantity 数量SMC Short-run marginal cost 短期边际成本Ed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需求价格弹性LTC Long-run total cost 长期总成本LTC=f(Q) EM 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 需求收入弹性LAC Long-run average cost 长期平均成本M money 收入LMC Long-run marginal cost 长期边际成本EAB Cross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VMP Value of marginal product 边际产品价值Es 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 供给价格 弹性MRP Marginal revenue product 边际收益产量TU Total utility 总效用TU=f(Q) W Wage 工资 MU Marginal utility 边际效用注: (1 不同商品或要素的价格,表现为不同的下标,如X、Y、MRSXY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商品边际替代率2 L Labour 劳动L 、K。 K Capital资本2(2有时是需求量Qc,有时是供给量Qs,有时就表示产量或TC total cost 总成本TC=f(Q) 4(1 其他的数量。 AC average cost 平均成本2(3 有时又表示为ep, 有时又简称为需求弹性或价格弹

宏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2005-12-28 1.不完全信息:也叫非对称信息,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些,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些。 2.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 3.外部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4.外部不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法补偿的危害,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5.科斯定理:是一种产权理论,是解决经济活动外部性的重要理论和全新思路。其原理内容是指在市场交换中,若交易费用为零,那么产权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没有影响。 6.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 四、名词解释 1.消费函数以C表示消费水平,Y表示国民收入,则在两部门经济中,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函数形式为:C = C(Y) 这一函数被称为消费函数。一般说来,消费水平的高低会随着收入大小的变动而变动,收入越大,消费就越高;但是,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消费数量的增加赶不上收入的增加。 2.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即每单位收入的消费数量,用公式表示为: 它说明了家庭既定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分配的状况。 3.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家庭在增加的收入中消费所占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其中,△Y表示家庭收入的增加量,而△C则是增加的收入中消费的增加量。边际消费倾向说明了收入变动量在消费变动和储蓄变动之间分配的情况。一般地说,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大于0而小于1的,即0<MPC<1。 4.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被称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5.消费曲线是表示家庭消费数量与收入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逐渐增加,因而消费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同时,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增加的速度越来越慢,因而消费曲线随着收入的增加越来越趋向于平缓。 6.线性消费函数在分析短期消费与收入之间关系时,尤其是在不考虑边际消费倾向作用的条件下,消费函数可以由线性消费函数表示为:C = a + bY

微观经济学 论述题 答案

创作编号: 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1、利用图示简要说明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Ch2 图2-1 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循环流动图 2、利用图示说明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及厂商扩大总收益的价格策略。 (以下仅仅图示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价,即P1降到P2,与收益的关系;其余类推)。 价格变化、弹性大小与销售收入变化的关系表 收益 d e>1 d e=1 d e<1 d e=0 d e=∞ 降价增加不变减少 同比例于价格的下降 而减少 既定价格下,收益可以无限增加, 因此厂商不会降价涨价减少不变增加 同比例于价格的上升 而增加 收益会减少为零价格策略降价涨价 Q=f(P) O P Q D C B E A e d=∞ e d>1 e d=1 e d<1 e d=0 P1 P2 Q1 Q2

创作编号: 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 别如克* 3、用图示及公式说明序数效用论对消费者均衡的分析。Ch3 消费者均衡是消费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并维持不变的一种状态。根据序数效用论,在消费者收入和偏好既定、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 如右图所示,U 1、U 2 、U 3是3条无差异曲线, 分别代表与预算线相交、相切、相离3种情况。 只有预算线AB 和U 2切点E ,才是消费者在给 定的预算约束下能够获得最大效用的均衡点。 相应的最优购买组合为),(* 2* 1X X 。用公式表示均衡条件为 MRCS 1,2=P 1/P 2。(3分)因为,就 U 3来说,虽然它代表的效用水平高于U 2,但消费者在既定的收入水平下无法实现U 3上的 任何一点的商品组合的购买。就U 1来说,消费者利用现有收入可以购买a 、b 两点的商品组合。但是,这两点的效用水平低于U 2,因此,理性的消费者不会用全部收入去购买无差异曲线U 1上a 、b 两点的商品组合。事实上,a 点MRCS 1,2>P 1/P 2 ,b 点MRCS 1,2

论微观经济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论微观经济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摘要: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资源配置问题。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体系社会资源配置 一、微观经济学的产生 微观经济学的产生以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性质原因的研究》为标志,至今已经有231年的历史了。亚当·斯密通常被学术界认为是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 斯密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已的,从事经济活动的动机和目的就是为追求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但每个人都不能独立生存,通过分工使交换成为可能,并接受“看不见的手”的约束,实际这种对人类经济活动的抽象描述就是经济学范式研究的对象逻辑,因此,在此观念范式层提供的逻辑空间上,亚当·斯密提出了货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工资、利润等经济范畴,构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规则范式。斯密反对重商主义政策,主张放任自由政策,取消限制经济自由的种种障碍,建立起合乎规律的“ 自然秩序”,使每个人追求的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协调起来,最终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这些促使财富增长的主张,构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操作范式。当然以观念范式为基础,还可演绎出更多的定理,从而使其理论更加完善。 亚当·斯密通常被学术界认为是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微观经济学从创建到目前不断有新的理论、新的观点充实到微观经济学的知识框架中,使得微观经济学的体系更庞杂,内容更丰富,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更加多样化。微观经济学由对经济问题的定性分析为主发展到要采用大量的定量分析才能得出相应的定性结论。现实生活中大量的经济学问题的解释和说明需要借助建立经济学模型并运用数学、微积分、运筹学、概率论等相关学科中的概念和工具分析才能完成。使得微观经济学的理论越来越抽象,越来越深奥,其逻辑性也越来越强,甚至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对某一问题的分析,因为假设条件不同,结论会差别巨大。有时对于同一个经济问题,不同经济学流派的观点与结论竟然截然相反。这就使得微观经济学成为财经类学生学习的难点,使得众多的初学者无从下手。对部分微观经济学教学人员而言,他们在讲授微观经济学的时候,往往迷恋于介绍复杂的经济学模型,繁琐的数理推导过程,忽略了对经济学基本思想的介绍,造成微观经济学成为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习难度系数最大的一门课程。 二、微观经济学的逻辑体系 微观经济学是一个严格的演绎逻辑体系。演绎逻辑的好处是只要给定前提假设,其结论的正确性就一定得到保证。它从反映人类偏好的最简单的5条公理出发,描述出人类偏好的效用函数,即无差异曲线,从而决定了人类经济行为中至关重要的主观交换比率,即边际效用替代率。在既定预算约束的前提下,客观交换比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1、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 s)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 学的一部分,它分析 像消费者?厂商和 资源所有者这些个 体的经济行为(宏观 经济学与之相反,它 分析像国内总产品 这样的经济总体行为) 2、需求:消费者在 一定时期内在各种 可能的价格水平下 愿意而且能够购买 的该商品的数量。 3、供给:生产者在

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4、均衡价格:均衡的最一般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

5、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数量和实际支付的总数量之间的差额。 6、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7、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

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8、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两变动的反应程度。 9、需求的交叉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

度。是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率的比值。 10、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11、效用: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12、基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一样,可以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具体的效用量之间的比较是有意义的。13、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的大小是无法具体衡量的,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登记来表示。 1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的时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2210164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48 学分:3 开课单位:信管管理学院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先修课程:高中数学 二、课程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旨在让管理类的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认识这一学科的基本构架和分析逻辑,掌握实例分析、简单的数学模型分析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经济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观察、分析和解释现实生活中比较简单和典型的经济现象和问题,初步了解本学科最新发展,让学生具备良好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基本的经济分析能力,为学习其他专业课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微观经济学在解决资源配置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理解微观经济学理论知识与经济实践的辩证关系。 (2)掌握经微观济学的基本理论,尤其是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厂商理论,要素价格决定理论,市场失衡和微观经济政策。 五、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导论 教学内容:简要介绍西方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重点分析西方经济学尤其是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学习本章重点掌握经济学定义的三个方面:稀缺性、选择性和机会成本的含义,知道西方经济学及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

重点: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难点:“看不见的手”原理 第一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教学内容:通过本章的教学,学生必须熟练掌握与需求、供给、市场均衡等相关的概念和理论,正确理解需求量和需求的变动、供给量和供给变动的关系,熟知弹性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具备分析均衡价格形成和变动、运用弹性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重点:需求的基本理论,供给的基本理论,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弹性理论 难点: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弹性理论 第二章消费者选择 教学内容:明确效用理论分析的前提假设,正确理解和把握有关效用的基本概念和数学表达及衡量,知道消费者消费的约束条件,能分析说明消费者如何实现满足程度最大化,理解消费者剩余的含义和意义,了解价格、收入变化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 重点:边际效用的概念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的原则和表达式,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效用函数 难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 第三章企业的生产和成本 教学内容:正确理解和把握生产函数的内涵,在此基础上,熟练掌握边际产量、平均产量和总产量的关系,熟知什么是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如何达到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知道不同条件下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的划分标准。熟悉各类成本的概念,重点掌握各类成本的变动规律、原因,短期内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和边际成本的关系,长期成本和短期成本的关系。 重点:生产要素,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规模报酬的含义,利润最大化原则的确定,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确定原则,各类短期成本变动的基本规律,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长期成本函数曲线 难点: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完全竞争市场 教学内容:了解市场的划分标准、类别和特点,掌握完全竞争市场的形成条件、特点,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能分析说明完全竞争厂商在不同条件下的均衡状况,理解厂商的最优决策,推导短期和长期内厂商及行业的供给曲线。 重点:完全竞争的条件、完全竞争下的厂商均衡条件、厂商收益规律 难点:完全竞争的条件的含义 第五章不完全竞争市场 教学内容:明确不同市场的形成条件,知道不同市场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熟练掌握不同市场情况下厂商均衡的条件和厂商的最优市场决策,最后能分析不同市场厂商的资源配置效率。 重点:垄断厂商的收益规律、价格歧视、斯威齐模型、不同市场的经济效率的比较 难点:垄断厂商的收益规律 第六章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 教学内容:了解完全市场条件下,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原则,主要生产要素供给状况,以及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的衡量。

西方经济学中常用的符号

《宏微观经济学》符号一览表 1 (微观部分)

2. 1 不同商品或要素的价格,表现为不同的下标,如X、Y、L、K。 2. 2 有时是需求量Q d,有时是供给量Q s,有时就表示产量或其他的数量。 2. 3 有时又表示为e p,有时又简称为需求弹性或价格弹性。 2. 4 有时就简称为交叉弹性。 2. 5 有时就简称为供给弹性。 4. 1 既可能是短期总成本,也可能是长期总成本,有时又写作C。 4. 2 既可能是短期平均成本,也可能是长期平均成本。

4. 3 既可能是短期边际成本,也可能是长期边际成本。 4. 4 也就是后面的短期总不变成本,又称为固定成本。 4. 5 也就是后面的短期总可变成本,又称为变动成本。 4. 6 又称为经济利润,或超额利润。 4. 7 有时也用Q表示。 4. 8 如可变的投入是其他要素,可加上不同的下标。 《宏微观经济学》符号一览表 2 (宏观部分)

其中,C o是自发性消费;cY是引致性消费。 与GDP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以生产者的国籍作为标准;而后者是以生产地作为标准。 经常用来表示国民收入,亦可表示总需求和总供给。 在上述的消费函数中,边际消费倾向即是b。 两部门经济时,Y=C+S。 两部门经济时,MPC+MPS=1,APC+APS=1。 1 这儿的乘数应是指投资乘数,两部门时,K 1 b 这仍是两部门经济下(不考虑税收)的乘数。 这是三部门经济下(考虑税收)的乘数。 15.1 M o —流通中现金;RE —存款准备金。 D —派生存款;MR —原始存款;rd-法定准备金率。 15.3 M1 —货币供给;M h—基础货币。 s—储蓄率,s=S/Y;J—资本产出比率,J=K/Y。 因时间仓促,如有遗漏或错误,希望大家及时指正,多谢。

精编【财务管理知识】电大宏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财务管理知识】电大宏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xxxx年xx月xx日xxxxxxxx集团企业有限公司 Please enter your company's name and contentv

电大四,名词解释 1.需求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2.供给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3.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4.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5.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6.需求的交叉弹性是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商品A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引起对商品B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7.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8.蛛网理论是用弹性理论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生产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是一种动态分析.按照这种理论绘制出来的供求曲线图,形状近似蛛网,故名为"蛛网理论". 1. 生产要素:生产中使用的各种资源.这些资源可分为劳动,资本,土地与企业家才能. 2. 总产量(TP):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 3. 平均产量(AP):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 4. 边际产量(MP):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5. 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6. 经济利润:也称超额利润,是指厂商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 7. 正常利润:企业家才能的价格,也是企业家才能这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它包括在成本之中. 8. 短期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开支. 9. 长期成本:在长期中,一切投入都是可变的,这些开支就是长期成本. 10.边际成本: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11.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12.等成本线: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13.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14.生产扩展线: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叫做生产扩展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