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易错题专练3-4章练习(含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易错题专练3-4章练习(含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易错题专练3-4章练习(含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易错题专练3-4章练习(含答案)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

考点1:地球、地形和地图

1.下列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2.关于右图中A、B两点所在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A 、B 两点所在经线始终平行

B.A、B两点所在纬线长度相等

C.A点所在经线比B点所在经线长

D.A点所在纬线比B点所在纬线短

3。运动场在教学楼的()

A.东北方向

B.正东方向

C.西南方向

D.正南方向

4.量得图上运动场宽度为1厘米,则实际宽度是()

A.5米

B.50米

C.200米

D.500米

5.读等高线地形图(图中数据单位均为米)。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山峰的海拔为400米

B.A地与B地的高差为250米

C.D地可能是山谷

D.E坡的坡度比B坡陡

6.如图为中国红石公园-丹霞山著名景观图,这里奇峰林立、景色瑰丽,形成极具特色的丹霞地貌。这种地貌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

A.内力作用-地壳隆起

B.内力作用-地壳沉降

C.外力作用-流水侵蚀

D.外力作用-冰川侵蚀

7.(湖州中考)地球内部有一个“液态区”,区内物质一旦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该“液态区”位于()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地核和地幔

8.(温州中考)如图是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由外到内依次表示()

A.地幔、地核、地壳

B.地壳、地幔、地核

C.地核、地壳、地幔

D.地核、地幔、地壳

9.(宁波中考)下列地形变化主要是由流水作用引起的是()考点2:地壳运动和板块构造学说

1.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是()

①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

②板块是不断运动的

③相邻的板块往往向同一方向漂移

④板块内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下列哪一现象不是板块运动的结果()

A.红海不断扩张

B.地中海不断缩小

C.喜马拉雅山不断升高

D.荷兰国土面积不断扩大

3.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强震,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有关此次地震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活动强烈的表现

B.地壳变动的表现

C.矿产资源过度开采的表现

D.植被过度破坏的表现

4.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雄伟的山脉,它是由哪两大板块碰撞形成的?()

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B.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

D.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

5.下列属于容易爆发泥石流的地区是()

A.西南地区陡峭的沟谷地区

B.平原地区

C.我国华北地区

D.降水较少的地区

6.下图为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周围约100千米范围内海底岩层年代分布的示意图。图中数字为岩层

距离现在的年数。这一现象支持了()

A.板块是运动的

B.地球是一个球体

C.生命是不断演化的

D.海水对地形具有侵蚀作用

7(衢州中考,4分)2014年2月12日,新疆和田发生7.3级地震。地震发生时,选择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A.室外的人跑到楼内躲避

B.迅速进入室内抢运物品

C.迅速远离高压电线和陡坡

D.高楼层的人应立刻乘电梯撤离

8.(义乌中考)关于地球的有关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B.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中最内层是地幔

C.火山爆发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

D.地球的岩石圈好像一整块拼好的“七巧板”,说明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

9.(金华中考)2014年5月24日,云南盈江发生5.6级地震,30余万人受灾,关于地震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有些地震会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

B.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C.地震时赶快乘电梯逃离

D.目前对地震的预测水平还不高

10.(杭州中考)下列证据不能证明地壳变动的是()

A.石灰岩溶洞

B.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C.沧海桑田

D.悬崖峭壁上断裂的岩层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

考点1:物质的特性--质量、密度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炒菜时加盐,使菜有了咸味

B.少量工业废水污染了整个水库

C.校园里黄桷兰花盛开清香宜人

D.雨水顺着沙粒缝隙渗入土壤

2.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前,调节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这时应该()

A.将游码向左移动

B.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将游码向右移动

D.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3.在“使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的实验中,下列各项操作中不妥当的是()

A.使用天平时,应将其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B.调节横梁平衡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C.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时,一定要等指针完全静止下来

D.称量时左盘应放置被称量的物体,右盘放置砝码

4.同学们估测教室内空气的质量,所得下列结果中最为合理的是(空气密度约为1.29 kg/m3)( )

A.2.5 kg

B.25 kg

C.250 kg

D.2500 kg

5.下列现象中,能够支持分子间存在引力的证据是()

A.两块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黏在一起

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C.磁铁能吸引大头针

D.破镜不能重圆

6.小明做“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的实验时,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物体质量,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

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左侧,要使天平平衡,他接着应该()

A.把横梁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横梁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向右移动游码

7.某同学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不小心把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天平平衡时,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为32g,游码所对刻度值为1.2g,则该物体的实际质量是()

A.32 g

B.33.2 g

C.30.8 g

D.无法确定

9.(金华中考)在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小明找来大小不同的铝块进行实验。

(1)图甲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使用托盘天平的情景,他的操作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正错误后,小明正确操作,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铝块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铝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为________g/cm3.

考点2:物态变化

1.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A.湿衣服晾干

B.白糖加水后化成糖水

C.小草上面的露珠的形成

D.铁块化成铁水

2.冬天,人们说话时,可以看到口里呼出“白气”;夏天,打开冰箱时,也可以看到从冰箱里冲出“白气”。下列对这两次“白气”产生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里的气体液化产生的

B.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里的气体汽化产生的

C.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气体液化产生的

D.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气体汽化产生的

3.下列做法中会减慢蒸发的是()

A.用保鲜膜包水果并放入冰箱

B.把湿衣服展开并晾在通风向阳处

C.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

D.喝开水时为了不烫嘴向水面吹气

4.利用干冰给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

A.干冰液化放热

B.干冰熔化吸热

C.干冰升华吸热

D.干冰凝华放热

5.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B.晶体在熔化时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C.各种晶体的熔点都相同,且都大于凝固点

D.非晶体在凝固时要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

6.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地让馒头变熟

B.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

C.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

D.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

7.下列描述中与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出现的冰花属于同一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A.衣柜里的樟脑片放上一段时间,结果消失了

B.秋天,霜打枝头

C.闷热潮湿的夏天,自来水管冒“汗”

D.冬天,千里冰封

8.晶晶同学在探究萘熔化或凝固的实验中,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由图像可知:

(1)萘是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点是_____℃,凝固点是____℃. (2)BC段表示的是________过程,EF段表示的是________过程。

(3)熔化过程经历了____分钟,5分钟时萘所处的状态为________,凝固过程中萘的温度_____(选填“变化”或“不变”)。

9.(丽水中考)冬天在浴室里洗澡时,浴室内的镜子会变得很“模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

A.液化

B.熔化

C.汽化

D.凝固

10.(绍兴中考)下列生活中的“小水珠”属于熔化形成的是().

A.青草上的露珠

B.冰凌上滴下的水珠

C.山间的薄雾

D.窗上的水珠

参考答案

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

考点1:地球、地形和地图

1.C 解析: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2.D 解析:纬度越高,纬线长度越短,A点所在纬线为2

3.5°N纬线,B点所在纬线为0°纬线,D项正确。

3.B 解析:根据指向标定向,运动场在教学楼的正东方向。

4.B 解析:图上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米。图上运动场宽度为1厘米,则实际宽度是50米。

5.C 解析:该图的等高距为50米,图中山峰的海拔在300-350米之间;图中A地的海拔为250米,B地的海拔为50米,因此A地与B地的高差为200米;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图中E坡的坡度比B坡缓。

6.C 解析:丹霞地貌是由红色砂砾岩在流水作用下,沿垂直节理面不断侵蚀、搬运、磨蚀、风化后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

7.B 解析:“液态区”指上地幔上部存在的软流层,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

8.B 解析:地球内部由外向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9.B解析:流水使石灰岩溶蚀,形成溶洞。

考点2:地壳运动和板块构造学说

1.A 解析: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分为六大板块;板块是不断运动的;板块交界处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等。

2.D 解析:荷兰国土面积不断扩大是人类填海造陆的结果。

3.B 解析: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

4.B 解析: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5.A 解析:根据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陡峭的沟谷、大量松散的堆积物、充足的水源)可知,西南地区陡峭的沟谷地区易发生泥石流。

6.A 解析:由图可知,新生的海床不断推动旧海床向两边运动,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7.C 解析:发生地震时,室内来不及逃离时应就近选择墙角或坚固的桌子、排椅旁躲避;室外应尽量到开阔空地,避开楼房、高压电线、陡坡等。

8.A 解析: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中最内层是地核;全球有六大板块;火山爆发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9.C 解析:地震发生时不要乘坐电梯,以防被困在电梯内。

10.A 解析:石灰岩溶洞是由流水作用形成的。

第4章物质的特性

考点1:物质的特性-质量、密度

1.D 解析:扩散现象是分子热运动形成的,是自发的,并不是宏观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机械运动,A、B、C都属于扩散现象。D中雨水顺着沙粒缝隙渗入土壤,是雨水在重力作用下的宏观运动,并没有一种物质分子进入另一种物质,不是扩散现象。

2.D

3.C 解析: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故A项说法正确。在调节横梁平衡前,首先要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故B项说法正确。横梁平衡的标志有两个: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或者指针距离分度盘中线等幅摆动,故C项说法不正确。称量物体时,要将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故D说法正确。

4.C 解析:估测教室的长、宽、高分别为10m、8m、3m,则教室的体积为10mx8mx3m=240m3,估测空气质量m=pV=1.29 kg/m3x240m3=309.6 kg,与C项最接近。

5.A 解析:B项说明分子间有斥力。C项是由于磁力的作用。D项说明分子间作用力是在一定距离范围内起作用。

6.D 解析:测量过程中指针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左侧,说明左盘质量大,要使天平平衡需要向右盘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故选D.

7.C 解析:由天平的工作原理可知,正确测量时,左盘物体的质量m物体等于m砝码和m游码之和。把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搞错之后,左盘为砝码的质量、右盘为物体的质量,故m砝码=m 物体+m 游码,所以m 物体=m 砝码-m 游码=32 g-1.2 g=30.8 g

8.4 g/cm3解析:m=0.32g,V=0.08cm3.根据密度公式可得p=0.32 g/0.08 cm3=4 g/cm3.

9.(1)直接用手取(放)砝码(或没有用镊子取放砝码),(2)2.7

解析:(1)使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砝码应用镊子夹取,而不能直接用手拿。

(2)铝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为铝块的密度,即p=m=15.0g=2.7.g/c㎡.

考点2:物态变化

1.D 解析:熔化是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只有D项符合。

2.C

3.A 解析:用保鲜膜包水果并放入冰箱,一方面隔绝空气,减弱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另一方面降低温度,都能起到减慢蒸发的作用。

4.C 解析:干冰容易升华,能从周围环境吸收大量的热,可降低食品的温度。

5.B 解析:晶体熔化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6.C 解析:水沸腾后,无论是用“小火”加热,还是用“大火”加热,只要外界气压不变,水的沸点不会改变,因此C选项正确。

7.B 解析:冰花与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B正确。

8.(1)晶体80.5 80.5

(2)熔化凝固

(3)3 固、液共存不变

9.A 解析:该现象是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属于液化现象。

10.B 解析:熔化对应的状态变化是固态变为液态,只有B项符合。

浙教版科学七下 光学易错题(透镜)复习题(含答案)

三、透镜

考点集训 1、晴朗的夏日中午,往树或花得叶子上浇水,常会把叶子烧焦,其原因是() A.水滴蒸发,带走叶子上的热B.水滴在阳光下温度升高,把叶子烫焦 C.水滴容易透过阳光D.水滴会使阳光会聚,把叶子烧焦 2、如图所示,一玻璃砖内有一凸形空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侧面,通过玻璃砖后,光线将( ) A.仍然平行 B.会聚 C.发散 D.无法确定 3、小方在照毕业像时,摄影师第一次试镜头发现两边的学生没有全部摄入,则摄影师() A.只需将照相机向远离被照者移动 B.只需将照相机向靠近照相者移动 C.在照相机远离被照者的同时,将镜头向里缩 D.在照相机远离被照者的同时,将镜头向外伸 4、在凸透镜成像时,若用一张不透明的纸将透镜的上半部分遮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像也只剩一半B不可能成像C仍能成像,只是变暗一些D仍能成像,只是像上有暗斑 5、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的眼镜,从眼镜判断他的两只眼睛() A.是远视眼 B.是近视眼 C.左眼基本正常,右眼远视 D.左眼基本正常,右眼近视 6、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提出的探究问题应该是() A.凸透镜对光是否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对光是否有发散作用 C.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 D.凸透镜是否能成像 8、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浙教版七上科学易错题集.

科学七年级(上)各章易错题集 衢江区莲花初中黄紫仙 第一章 1.一罐普通的可口可乐或雪碧易拉罐的体积最接近() A.350升B.350毫升C.35升D3.5毫升 2.关于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积大的物体质量也大B.物体从地球送上月球质量不变 C.物体的温度升高时质量会增大D.水结成冰后质量会增大 3、下图所示的四个图中,能正确测出圆柱体截面直径的方法是() 4.某同学要称取50克水,操作方法曾经做过以下几步:(1)称量一只100ML的烧杯质量为m (2)加水到天平平衡(3)调节天平平衡(4)再在右盘加50克砝码(5)拿下烧杯整理天平。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1)(2)(3)(4)(5)B.(3)(2)(1)(4)(5)C.(3)(1)(4)(2)(5)D.(1)(5)(3)(2)(4)5.托盘天平在称量时若右盘稍上翘,则表示() A.砝码的质量比物体的质量大,应向左移动游码。 B.砝码的质量比物体的质量大,应向右移动游码。 C.砝码的质量比物体的质量小,应向左移动游码。 D.砝码的质量比物体的质量小,应向右移动游码。 6.感受身边的物理——质量为1.5×106mg的物体最可能的是() A.一只母鸡B.一头大象C.一头奶牛D.一只蚊子 7.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将被称物体和砝码放错了位置,若天平平衡时,左盘放有100克和50克的砝码各1个,游码所对的刻度值是6克,则物体的质量为()A.156克B.150克C.144克D.154克 8. 用皮尺测量长度是,如果皮尺没有充分拉直来测量,那么测量结果将( ) A.偏大B.偏小C.不受影响D.不能确定 9.有一支温度计刻度不准,将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3℃,放在一标准气压下的沸腾的水中的示数为97℃,若放在室内空气中示数是20℃,则室内空气的实际温度是()A.17℃B.20℃C.23℃D.19.2℃ 10、一只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 95℃;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的墙壁上,其示数为32℃。教室的实际温度是() A、27℃ B、30℃ C、32℃ D、37℃ 11、小明有一支特殊的温度计,它的刻度是均匀的,但读数不够正确,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是40C,放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里的读数是960C,用这支温度计测一杯水的读数为200C,你能帮他算算这杯水的实际温度吗?() A、160C B、17.40C C、18.40C D、240C 12、某同学用体温计给一位生病的同学量体温,结果读数为38.4℃,该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 又用该温度计分别给生病的甲.乙.丙三位同学量体温,测得结果:甲为38.4℃,乙为 39.6℃,丙为39.6℃,则( ) A.只有甲的正确B..只有乙的正确 C.只有丙的正确D..乙肯定正确,甲和丙也可能正确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易错题集1

1、左端已磨损的刻度尺,用它来测量教室的长和宽,测量结果是( ) A.偏大B.偏小C.一样D.无法确定 3.下面关于刻度尺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刻度尺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B.没有零刻度线的刻度尺,不能用来测量物体 C.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D.测量时,刻度尺必须与被测物体的左端对齐 4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做法错误的是()A.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 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起 C.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 下列长度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9.6nm=9.6×10﹣3=9.6×10﹣3μm B.9.6cm=9.6×10mm=96mm C.9.6cm=9.6cm×10=96mm

D.9.6cm=9.6×100dm=0.096m 6. 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写出单位换算过程) 7.2×10-7m= = μm 5×10-4 mm= = m 7×10-8 km= = m 3×10 8 m= = km 6×10 4μm= = m 36km/h= = m/s 5m/s= = km/h 1某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为1.568m,若他测量及记录都是准确 无误的,则测量的准确值是__________,估计值是___________。 2.某同学对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四次测量,分别记为:23.37cm,23.36cm,23.18cm,23.39cm,那么,最终这个物体的长度应视为()A.23.325cm B.23.33cm C.23.373cm D.23.37cm 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即最小刻度)是__________, 3. 如图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 . 如图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

七下科学新教材作业本B错题集(含答案)

七下科学新教材作业本B错题集 BP1-1.胚胎悬浮在中,能减少对胚胎发育的影响。连接着母体和胚胎。 9.图1-1为人类胚胎发育示意图,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说“试管婴儿是指婴儿在试管中诞生”,这种说法不完全正 确。其实,试管婴儿是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是在 中进行的,而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仍然是。 (2)胎儿通过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怀孕至周左 右,胎儿发育成熟,从母体内产出。 BP2-11.妊娠是新个体产生的过程,包括受精、着床、妊娠的维持、胎儿的生长以及分娩。 人)(曹隆荀) B. 人的妊娠期约为267天,即从受精开始到婴儿诞生为267天。 C. 动物的体型大小与妊娠期长短存在一定的关系。 D. 越是高等的动物,妊娠期越长;越是低等的动物,妊娠期越短。 12.酒精对胎儿的神经系统有毒害作用。据此分析孕妇饮酒对胎儿发育的影响。 (1)孕妇喝酒之后,酒精进入孕妇的中,通过可以进入胎儿体内,从而影响胎儿的发育。 (2)嗜酒的孕妇将来产下的婴儿最可能有的缺陷是。(21人)答案:(1)血液胎盘神经系统(2)智力低下。 BP3-10.衰老是身体各部分器官、系统的功能逐渐衰退的过程,但衰老是可以延缓的。除了遗传因素外,科学合理的手法保持轻松、愉快适当的进行文体活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都可以延缓衰老。(错17人) 11.图1-2是1990年、2000年、2012年全国人口普查时得到的一些数据,请据图回答。 (1)按我国的总人口13.7亿计算,2010年我国65以上的老人有1.22亿人。(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2)从图中不能得出结论的是()C A.2000年我国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比1990年高 B.1990年到2010年得20年中,我国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在总体上升 C.到2050年我国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一定比现在高(陈澳) BP5-2.受精过程是在体内进行的,叫作受精。即通过雌雄动物的,由雄性动物将精子送入雌性动物的内,与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过程。 答案:体内交配生殖道 7.鲨鱼胚胎发育的场所和营养来源分别是()A

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期中易错题专题训练

2012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期中易错题专题训练 1、依据下表各种动物所描述的特征,并根据表中的分类方法,请将下列脊椎动物填在表中合适的空格处。动物:蛇、青蛙、狐狸、鲤鱼、鸽子 体外有毛皮, 脊胎生、哺乳 椎有羽毛,体温恒定 动体外无毛皮表皮干燥呈鳞片 物卵生状,在陆上产卵 无羽毛,体温不恒定幼体用鳃呼吸 皮肤湿润,成体可用肺呼吸 在水中产卵 幼体成体都用鳃呼吸 2、现在给你一小烧杯水,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可测出水的哪些数据(请写出两种)?需要哪些测量工具?(4分) 测量对象测量工具 质量托盘天平 3、写出显微镜的相应结构: (1)用来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和[]。 (2)转动时,镜筒的升降范围很大的结构是[]。 (3)接近玻片标本的镜头是[] (4)取显微镜时,握镜的部位是[]。 4、阅读分析题(每空1分,共5分) 前不久,科学探险组在非洲的森林中发现一种新的动物,它具有大象、老虎、狮子、山羊和牛的外表特征。其中的一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中指出:“这种动物是在森林中的沼泽地发现的,它的蹄像山羊、身体像老虎,前额像狮子,头上有牛的角和耳,大象的鼻和山羊的胡须,它吃草,排出黄色的尿液,行走的速度很快,但很怕光,现在被饲养在动物研究中心。”报道之后,有人想方设法去捕捉这种动物,高价出售、观赏或食用等。最后来报道:科学家发现它属于一种濒危动物。……。 请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答案 (1)这种动物的生活环境在哪里? (2)它应该属于脊椎动物动物中的哪一类? (3)你认为它应跟老虎、山羊、还是狮子归入同一类别? (4)捕捉这种动物的行为是否正确? (5)为了保存这种动物,你是否同意把它饲养在笼子里? 5、下图是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操作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滴清水盖上盖玻片放洋葱表皮滴红墨水 A B C D E G H I

(完整版)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错题集-地球与宇宙(带答案)

浙教版科学错题集8——地球与宇宙(1-4节) 七()班姓名学号家长签名 【A组基础巩固题】 1.[2012·杭州]太阳活动可直接造成地球上发生的下列现象是(D) A.酸雨B.温室效应C.火山喷发D.短波通讯中断 2.早晨我们迎着太阳走,我们四周方位应是(B) A.前南后北左东右西B.前东后西左北右南 C.前西后东左南右北D.前东后西左南右北 【解析】早晨迎着太阳走,就是面朝东,背朝西,按顺时针方向为东南西北。 3.太阳的大气层从内到外依次是(B) A.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B.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C.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D.日冕层光球层色球层 4.下面各种现象中,可能是由于太阳的活动对地球产生影响的是(B) A.冬季平均气温升高的“暖冬”现象B.两极地区出现磁暴和极光现象 C.山区的手机信号不好,出现通话中断现象D.某山区出现大面积山体滑坡现象4.[2013·无锡]太阳黑子数量增多时,对地球上的影响是 ( D ) A.可见光明显减少 B.造成天气异常变化C.干扰无线长波通讯 D.紫外线大大增多【解析】黑子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当太阳黑子数量增多时, 表示太阳活动增强,会导致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大大增多。太阳活动除了黑子外,还有耀 斑、日珥、太阳风等。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黑子数量增多。耀斑爆发时,释放出更巨 大的能量。太阳风增强时,可以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根据以上分析,选项A、B、C 是错误的,本题答案是D。 5.2009年为太阳黑子极少的一年(谷年),下一个太阳黑子谷年将出现于( B ) A.2019年B.2020年 C.2021年D.2022年 【解析】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大约为11年。 6.请您判断下列哪些生活片段是宇航员在月球上的真正记录, A.吃到土生土长的食物() B.跳过4米高的横杆() C.举起200千克的大石头() D.听大风呼啸() E.脱掉宇航服,在被窝里睡觉() F.拍一张照片() G.袋鼠式走路() H.放风筝() I.扔石头() J.游泳() K.宇航员可以在月球上看到漫天大雪( ) L.从月球上看天空是蔚蓝色的( ) M.流星现象( ) N.植树造林( ) O.白天和晚上的温差可以达到数百摄氏度( )P.陨石坑( ) Q.开露天音乐会( ) 7.[2012·咸宁]下列现象与地球自转密切相关的是 ( A ) A.早穿皮袄午穿纱,晚围火炉吃西瓜 B.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019浙教版科学七下光学易错题(折射)复习题

二、光的折射 (一)光的折射:光从一种透明物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注意:当光垂直入射到界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二)光的折射定律: 1、光折射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物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γ < α) 4、当光从其他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γ > α) 【注意】1、折射角是指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2、垂直射入界面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 法线三线重合,折射角和入射角都为0°。 3、光发生折射时,光路也具有可逆性。 4、在界面上发生折射的同时也发生了反射。 从河岸上看水中的物体觉得浅,从水中看河岸上的物体觉得高。

考点训练 1 光从空气射人玻璃,则光的传播方向和传播速度( D ) A.两者都一定改变 B.两者都不一定改变 C.方向有时改变,有时不改变,速度一定变大 D.方向有时改变,有时不改变,速度一定变小 2.在湖边看平静湖水中的“鱼”和“云”,看到的是( B ) A.“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B.“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C.“鱼”和“云”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D.“鱼”和“云”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3.如图所示,一束激光AO由空气斜射人玻璃砖,折射后从另一侧面射出,其出射点可能是图中的( B )

A.M点B.N点 C.P点D.Q点 4.潜水员在水中看到岸上的“景物”实质上是( C ) A.景物的实像,像在景物的上方B.景物的实像,像在景物的下方 C.景物的虚像,像在景物的上方D.景物的虚像,像在景物的下方 5.如图所示,当玻璃杯中没有水时,在A处发出一束光。在不考虑杯壁对光的反射的条件下,当往杯中加水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当水面至CD时,光斑仍在B处 B.当水面至EF时,光斑仍在B处 C.当水面至CD时,光斑移至B的上方 D.当水面至EF时,光斑移至B的上方 6. 小明用半圆形玻璃砖研究光的折射,她让一束光线从空气中射到玻璃砖的圆心后,发现光线最终从玻璃砖射出,回到了空气中,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的光路是( C ) A. B. C. D. 7. 炎热的夏天开车行驶在公路上,常觉得公路远处似乎有水,水中还有汽车、电杆等物体的倒影,但当车行驶至该处时,水却消失了.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光的(C) A.漫反射B.镜面反射C.折射D.直线传播 解析:因为不同的空气层有不同的密度,而光在不同的密度的空气中又有着不同的折射率,而路面上暖空气与高空中冷空气之间的密度不同,所以光线在路面上会发生折射现象;远处物体的光经路面上空气传播,发生折射后进入人的眼睛,人由于错觉始终认为光沿直线传播,所以看到“公路远处似乎有水,水中还有汽车、电杆等物体的倒影,但当车行驶至该处时,水却消失了”.故只有选项C 符合题意. 8.有一圆筒如图所示,人眼在P点向筒中望去,可看到筒左壁M点以上的部分,若在筒里 注满水后,人眼仍从P点望去,则( A ) A. 可能看到Q点以上部分 B. 只能看到N点以上部分 C. 只能看到M点以上部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9.地球周围被厚厚的大气层包围着,假设某一天地球周围的大气层突然消失了,大气层消失后的这一天的白昼的时间与原来的白昼时间相比将会( B ) A.长些 B.短些 C.一样长 D.无法确定 10. 如图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反射光线OA与水面之间的夹角为60°.关于入射角α、折射光线与水面之间的夹角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运动和力易错题专训含答案

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运动和力-经典易错题专训 -含答案-浙教版 运动和力 1.[2011·鞍山中考]“五一”节期间,小丽随父母乘车到大连探望爷爷和奶奶。她们刚刚进站上了车,小丽侧脸望去,对面的客车上坐着赵老师,正准备下车跟老师打招呼时,她感觉自己乘坐的客车开动了,无奈她只好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可不大一会,赵老师乘坐的客车离开了车站,而自己乘坐的客车却没有动。 图3-1-4 (1)小丽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开动了是以对面的客车为参照物。 (2)小丽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没有动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3)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解析】参照物与判断的对象之间发生位置改变,说明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如果两者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的改变,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2.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C) A.迎面走来的行人B.路旁的树木 C.小红骑的自行车D.从身边超越的汽车 【解析】小红与小红所骑的自行车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若以自行车为参照物,则小红是静止的 3.一农舍,它的烟囱正冒着烟,插有旗帜的a、b两车在农舍旁的公路上。观察图3-1-5中旗与烟 的情况,判断以下关于a、b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图3-1-5 A.a、b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a、b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a车可能运动,b车向右运动 D.a车可能静止,b车向左运动 【解析】因为b车的旗与烟运动的方向相反,若以房子作为参照物,则b车的运动方向与烟的运动方向一定相同。而a车可能与烟的运动方向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易错题集.doc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第一章 1、关于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凭手的感觉可以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 B、20℃的铁块比20℃的木头温度低些 C、用体温计可以测冰水或沸水的温度 D、体温计横截面近似于一个三角形,对液柱有放大作用,便于读数 选:D 2、教学楼过道的消防栓箱的玻璃经常被同学不小心损坏,所以同学们下课时请不要在走廊奔跑、打闹。那么在配破损的玻璃时,用下列哪种刻度尺比较好() A、最小刻度1毫米的2米长的钢卷尺 B、最小刻度1厘米的1.5米长的皮尺 C、最小刻度1毫米的学生用三角尺 D、最小刻度1厘米的30米长的皮尺 选:A 3、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五次数据是2.42厘米,2.43厘米, 2.42厘米,2.44厘米,2.64厘米,其中有一次测量是错误的,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A、2.42厘米 B、2.428厘米 C、2.43厘米 D、2.47厘米 选C 4、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 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________m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________mm。若在数匝数时少数了1匝,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有间隙,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 5、测量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在,若是凹形液面,读数时视线要与相平。如右图,量筒的量程是mL,最小刻度为,小石块的体积为cm3。 6、判断下列测量数据:0.3260米,7.59米,759毫米,759分米,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A、分米、毫米、厘米、米 B、厘米、分米、毫米、米 C、毫米、厘米、分米、米 D、毫米、分米、厘米、米 选:D 7、如右图,小明同学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则测量的结果() A、偏大 B、偏小 C、不受影响 D、无法确定 选:B 8、小明测量烧杯中热水温度时,将很少的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然后像如图所示的那样去测量和读数,他这样做小东找出了一些错误,但有一条找的不对,请你把它挑出来() A、不应该倒入另一烧杯,这会使温度降低 B、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 C、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刻度线相平,而不应斜视 D、应该将温度计取出读数,而不应该放在水中读数 选:D 9、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某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长度为4cm,放在沸水中时,水银柱长度为24cm,当它去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时,水银柱的长度为14cm,则这杯水的温度为() A、30℃ B、50℃ C、70℃ D、90℃ 选:B

最新七年级上册生物易错题

12. 植物没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动物则都有“系统”这一层次。() 14. 种子萌发时,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叶,胚轴发育成茎,子叶(或者胚乳)提供营养。() 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即脱氧核糖核酸.______.(判断对错) 第一部分:七年级《生物》上册 一、生物和生物圈: 1. 能够不断生长的东西就是生物。() 2. 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有的是单细胞生物,有的是多细胞生物。() 3. 所有的生物都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同时,把身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 4. 植物落叶的过程,也是排出废物的过程。() 5.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选择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这样的调查方法称为抽样调查。() 6.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两类。() 7. 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放在黑暗处的一组为对照组。() 8. 一片森林可看做一个生态系统。() 9. 在草原生态系统中,“草→羊”不是一条食物链。“草→羊→狼”才是一条食物链。其中的“→”表示食物或能量的流动方向。() 10.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1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海洋,因为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0%以上。() 12.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很少,因此,海洋植物所制造的氧气远远不及陆地上植物制造的氧气多。() 13.湿地有“地球之肾”之称,因为它能够净化水质、蓄洪抗旱。() 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 使用显微镜时,可以只用细准焦螺旋来调焦。() 2. 把“上”字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观察时,我们看到的将是放大的“下”字。() 3. 使用显微镜时,应该先用纱布把显微镜的镜头擦拭干净。() 4. 显微镜视野中,我们看到一条血管把血液从小鱼的心脏运往尾部,则这条血管是小鱼的动脉。() 5. 观察同一对象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视野越暗。()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易错题集

第一章 1、关于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凭手的感觉可以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 B、20℃的铁块比20℃的木头温度低些 C、用体温计可以测冰水或沸水的温度 D、体温计横截面近似于一个三角形,对液柱有放大作用,便于读数 选:D 2、教学楼过道的消防栓箱的玻璃经常被同学不小心损坏,所以同学们下课时请不要在走廊奔跑、打闹。那么在配破损的玻璃时,用下列哪种刻度尺比较好() A、最小刻度1毫米的2米长的钢卷尺 B、最小刻度1厘米的1.5米长的皮尺 C、最小刻度1毫米的学生用三角尺 D、最小刻度1厘米的30米长的皮尺 选:A 3、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五次数据是2.42厘米,2.43厘米, 2.42厘米,2.44厘米,2.64厘米,其中有一次测量是错误的,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A、2.42厘米 B、2.428厘米 C、2.43厘米 D、2.47厘米 选C 4、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 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________m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________mm。若在数匝数时少数了1匝,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有间隙,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

5、测量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在,若是凹形液面,读数时视线要与相平。如右图,量筒的量程是mL,最小刻度为,小石块的体积为cm3。 6、判断下列测量数据:0.3260米,7.59米,759毫米,759分米,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A、分米、毫米、厘米、米 B、厘米、分米、毫米、米 C、毫米、厘米、分米、米 D、毫米、分米、厘米、米 选:D 7、如右图,小明同学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则测量的结果() A、偏大 B、偏小 C、不受影响 D、无法确定 选:B 8、小明测量烧杯中热水温度时,将很少的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然后像如图所示的那样去测量和读数,他这样做小东找出了一些错误,但有一条找的不对,请你把它挑出来()

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经典易错题专训含答案浙教版

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 1.如图2-2-2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 (B) 图2-2-2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C.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 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 【解析】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是因为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当往钟罩外抽气时,钟罩内由于缺少传播声音的介质而使我们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小。 2.在较长的一段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如果另一个人耳朵贴在水管另一端能听到先后三次敲击声,则传来这三次响声的介质依次是(A) A.铁管、水、空气B.水、空气、铁管 C.空气、水、铁管D.水、铁管、空气 【解析】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在固体中最快。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填“相同”或“不同”)的,在气温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如果看到闪电后,3s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人约1__020m。 4.图2-3-1是人耳的结构图,请读图填空:

图2-3-1 (1)①是鼓膜;④是听小骨;⑤是鼓室。它们共同构成了中耳。 (2)⑦内有位觉感受器⑧内有听觉感受器。这两类感受器神经纤维合在一起组成了听神经。 (3)声波引起鼓膜振动,经听小骨传到内耳。 (4)当飞机下降时乘客常要咀嚼糖果并不断吞咽,其目的是使咽鼓管开放,使空气由咽通过咽鼓管 进入鼓室,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5.图2-3-2表示人耳和脑的联系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看电视文艺节目时,你能听到演员优美动听的歌声。那么,图中接受声波信息的感受器位于⑤ 内;听觉产生的部位是①。(填数字代号) (2)如果某人标号④所示部分受损,则不能(填“能”或“不能”)产生听觉。 (3)乘坐飞机时,乘务员往往要求乘客在飞机降落中咀嚼食物,其目的是为了使⑥(填数字代号)张 开,保持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 (4)跳水运动员参加比赛时,动作协调、姿态优美。这与图中数字③所示结构的调节有关。 图2-3-2 【解析】此题考查识图能力,本图将耳的结构、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反射弧的结构综合在一起,要弄懂各部分的结构名称及功能,①是大脑皮层上的听觉中枢;②是脑干;③是小脑;④是位听神经;⑤是耳蜗;⑥是咽鼓管;⑦是听小骨;⑧是鼓膜。 6.[2012·内江中考]如图2-3-6所示,在两个完全相同的高脚玻璃杯内装有相同深度的水,当用筷子轻轻敲击杯子时,两个杯子就会发出相同的声音。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易错题集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易错题集

第一章 1、关于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凭手的感觉可以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 B、20℃的铁块比20℃的木头温度低些 C、用体温计可以测冰水或沸水的温度 D、体温计横截面近似于一个三角形,对液柱有放大作用,便于读数 选:D 2、教学楼过道的消防栓箱的玻璃经常被同学不小心损坏,所以同学们下课时请不要在走廊奔跑、打闹。那么在配破损的玻璃时,用下列哪种刻度尺比较好() A、最小刻度1毫米的2米长的钢卷尺 B、最小刻度1厘米的1.5米长的皮尺 C、最小刻度1毫米的学生用三角尺 D、最小刻度1厘米的30米长的皮尺 选:A 3、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五次数据是2.42厘米,2.43厘米,2.42厘米,2.44厘米,2.64厘米,其中有一次测量是错误的,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A、2.42厘米B、2.428厘米C、

2.43厘米D、2.47厘米 选C 4、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 1 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________m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________mm。若在数匝数时少数了1匝,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有间隙,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 5、测量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在,若是凹形液面,读数时视线要与相平。如右图,量筒的量程是mL,最小刻度为,小石块的体积为cm3。 6、判断下列测量数据:0.3260米,7.59米,759毫米,759分米,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A、分米、毫米、厘米、米 B、厘

初一科学易错题练习

初一科学易错题练习 一、单位换算练习 1、 下列数字改为科学计数法表示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0.003= 0.0003= 0.00003= 300= 3000= 30000= 0.0034= 0.00034= 0.000034= 3400= 34000= 340000= 0.00304= 0.000304= 0.0000304= 30400= 304000= 3040000= 0.00345= 0.000345= 0.0000345= 34500= 345000= 3450000= 2、单位换算(数字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11km(千米)= m (米)= mm (毫米)= μm (微米)= nm (纳米) 22k g (千克)= g (克)= m g (毫克)= μg (微克)(质量单位) 33k V (千伏)= V (伏特)= m V (毫伏)= μV (微伏)(电压的单位) 24km 2(千米2)=24X ( m )2 = m 2(米2) (面积单位) = mm 2(毫米2)= μm 2(微米2) 1cm= m= km (长度单位换算) 2cm 2= m 2= km 2 (面积单位换算) 3cm 3= m 3= km 3 (体积单位换算) 3、 复合单位换算过程:1、先把复合单位写成除式,2、然后在分子分母分别进行换算成需 要的单位,3、最后把分数计算出来就行了。(中间一步写出换算的过程) 3.0×103Kg/m 3= = g/ cm 3 1g/ cm 3= = Kg/m 3 36千米/小时= = 米/秒。 10m/s= = km/h 25m/s= km/h 4、20ml = 3cm , 10003cm = 3dm 10003cm = 3m 2500l = 3m 2.53m = 3cm 0.5l = 3cm 2.53m = l 2.5l = 3cm 5、1.5?3103/m kg = 3/cm g 2.03/cm g = 3/m kg 2.5?3103/m kg = 3/cm g 1.03/cm g = 3 /m kg 6、1)6400千米=( )=( )米 (2)1.4分米=( )=( )厘米 (3)5.68立方厘米=( )=( )升 (4)4×10-8米=( )=( )微米 7、310t= kg, 310kg= g, 310g= mg ,310mg= g 610mg= g 310g= kg, 310kg= t 。 二、读数练习:(先找一大格代表多少,然后数一大格内有多少小格,算出一小格代表多少,最后数有几大格几小格。最后记录所读值和单位)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运动和力-经典易错题专训-含答案之欧阳家百创编

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运动和力-经典易错题专训-含答案-浙教版 欧阳家百(2021.03.07) 运动和力 1.[2011·鞍山中考]“五一”节期间,小丽随父母乘车到大连探望爷爷和奶奶。她们刚刚进站上了车,小丽侧脸望去,对面的客车上坐着赵老师,正准备下车跟老师打招呼时,她感觉自己乘坐的客车开动了,无奈她只好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可不大一会,赵老师乘坐的客车离开了车站,而自己乘坐的客车却没有动。 图3-1-4 (1)小丽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开动了是以对面的客车为参照物。 (2)小丽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没有动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3)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解析】参照物与判断的对象之间发生位置改变,说明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如果两者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的改变,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2.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C) A.迎面走来的行人B.路旁的树木 C.小红骑的自行车D.从身边超越的汽车 【解析】小红与小红所骑的自行车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若以自行车为参照物,则小红是静止的

3.一农舍,它的烟囱正冒着烟,插有旗帜的a 、b 两车在农舍旁的公路上。观察图3-1-5中旗与烟的情况,判断以下关于a 、b 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 图3-1-5 A .a 、b 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 .a 、b 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 .a 车可能运动,b 车向右运动 D .a 车可能静止,b 车向左运动 【解析】因为b 车的旗与烟运动的方向相反,若以房子作为参照物,则b 车的运动方向与烟的运动方向一定相同。而a 车可能与烟的运动方向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4.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v =s t ,说明某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C) A .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 .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 .速度的大小不随路程的长短或时间的多少而变化 D .以上三种说法中,没有一个是正确的 【解析】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大小不随路程的长短或时间的多少而变化。 5.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物体速度是乙的2倍,甲、乙所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1,则甲、乙所用时间之比为( A) A .1∶1 B .2∶1 C .4∶1 D .1∶2 6.一列火车以30 m/s 的速度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在相邻的平直轨道上,迎面开来一列长300 m 的货车,速度是20 m/s 。坐在窗口的乘客看到货车从他眼前经过的时间是(D) A .30 s B .15 s C .10 s D .6 s 【解析】t =s v =300 m 30 m/s +20 m/s =6 s 7.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5 s 钟内通过了25 m 距离,那么它在第3 s 内通过的距离是 (B) A .15 m B .5 m C .10 m D .75 m

浙教版科学七下感觉 难题易错题

1、晴朗的夏日中午,往树或花的叶子上浇水,常会把叶子烧焦,其原因是 ( A.水滴蒸发,带走叶子的热量 B.水滴在阳光下温度升高,把叶烫焦 C.水滴容易透过阳光 D.水滴会使阳光会聚,把叶子烧焦
)
2、一平面镜竖直悬挂在墙上,人眼位置如图所示。有三个物体 R、S、Q 放 在镜子面前,人眼从镜中能看见的像( ) A、只有 R 的像 B、R 和 S 的像 C、S 与 Q 的像 D、只有 S 的像 3、发光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主轴上,且在两倍焦距外,将凸透镜沿主轴向发光物体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发 光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①与凸透镜的距离越来越大②与凸透镜的距离越来越小③与透镜的距离先变小后变 大 ④与物体的距离先变小后变大(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 D.③④ ) 琴轴
4、如下图所示,琴师在使用前会对二胡进行调音,以下对调音时采用的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A.旋转弦轴,使弦拉得紧一些,是为了改变音色 B.旋转弦轴,使弦拉得紧一些,是为了改变音调 C.将琴枕上移一些,是为了改变音色 D.换一根再细一些的琴弦是为了改变响度。 5、汽车夜间行驶,一般车内不开灯,这是因为( )。 A.要节约用电 B.车内开灯形成漫反射,光线刺激,影响司机开车 C.车内开灯,司机前面的玻璃会产生车内物体的像,妨碍司机行车安全 D.车内开灯,光射到车外的倒车镜上,反射到司机眼中,影响司机安全行车 6、在一些“模仿秀”电视节目中,表演者在模仿歌星演唱时,主要是模仿歌星声音的( A.音色 B.音调 ) C.7 厘米 D. 9 厘米 C. 响度 D.频率
琴枕

7、一物体放在距凸透镜 20 厘米处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 6 厘米处的光屏上出现了一个清晰的像 。 那么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3 厘米 B.5 厘米
8、用一架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先给某人照了一张全身象,如果再给此人照一张同样尺寸的半身象,则应该 ( ) A、后移相机(增大人机距离),缩短暗箱长度 B、后移相机(增大人机距离),增长暗箱长度 C、前移相机(缩短人机距离),缩短暗箱长度 D、前移相机(缩短人机距离),增大暗箱长度 9、如图所示,把由同种玻璃制成的正方体玻璃砖 A 和半球形玻璃砖 B 放在报纸上,若正方体的边长和半球的 半径相同,则从正上方沿图中虚线(中心线)方向往下看中心线对准的文字( ) A. A 和 B 中看到的都比实际的高 B. A 中看到的比实际的高.B 中看到的比实际的低 C.A 中看到的比实际的高,B 中看到的与实际的一样高 D.A 和 B 中看到的都与实际一样高 10、将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使物距为 6 厘米、18 厘米、24 厘米分别得到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和缩小的 实像,设凸透镜的焦距为 f,则( ) A、f<6 厘米 B、9 厘米

七下科学新教材作业本A错题集(含答案)

七下科学作业本A错题集(含答案) AP1-9:女性发育到青春期,卵巢才开始形成成熟的,如果中遇到精子,就可能。 10.形成一个受精卵需要() A.一个精子和一个卵细胞B.两个精子和一个卵细胞 C.多个精子和一个卵细胞D.多个精子和多个卵细胞 AP2-14.受精卵形成后,一边进行,一边沿着往下移动,进入子宫。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加,受精卵逐渐形成了,并附着在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 16.对已生育的育龄妇女可通过结扎输卵管达到节育目的,结扎输卵管的作用是() A.减少雌性激素分泌量,是卵细胞不能正常发育 B.使精子和卵细胞不能相遇,不能完成受精作用 C.使受精卵不能移至子宫,从而不能发育为胎儿 D.使卵巢不能产生卵细胞,从而无法形成受精卵(答案:B )(陈娅) 17.通常情况下,卵巢每次只排一个卵细胞,少数情况会一次排两个卵细胞,两个卵细胞都受精,形成两个受精卵,每个受精卵各自发育成一个胎儿,形成双胞胎。由于这样的双胞胎是又两个卵细胞分别受精发育而来的,故称为双卵双胎。有时一个受精卵经过分裂后形成两个细胞,而这个细胞就像两个受精卵一样,各自发育成一个胎儿,这种情况称为一卵双胎。根据以上叙述,可以知道双胞胎可以由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答案: 1或2 ) AP3-4:男女_______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第二性征。(答案:生殖器除生殖器外的男女差异) 9.月经的形成是()A(错10人) A.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B.卵细胞成熟的结果 C.子宫发育成熟的结果 D.胚胎在子宫内发育的结果 11.下列关于月经和遗精的叙述,最确切的是()C(错13人) A.遗精会损害男性的身心健康 B.每个女性的月经周期都是28天 C.子宫内壁破裂产生的血液、脱落的内膜等组成了月经分泌物 D.每次出月经的时候恰好就是女性的排卵期【陈广生】 AP4-14. 公鸡有鲜艳的鸡冠和尾羽,这是公鸡不同于母鸡的第性征。如果把公鸡的睾丸摘除(阉割),公鸡鲜艳的鸡冠和尾羽就会消失,这说明公鸡的外形特征与有关。(答案:二;睾丸)(共20人错误。) 15.图1-3是男女一些生殖器官的发育趋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童年时期性器官的发育特点是 。 (2)性器官发育的主要时期大约是12岁到20岁,这一时期 被称为期。 (3)从图中可以看出,女孩的青春期发育比男孩 要。 (答案:发育较为缓慢;青春;早两年)(共5人错误。) AP5-1.动物最终都会死亡,但不会灭绝。这是由于动物具有

七年级下科学第一章代代相传的生命经典易错题专训含答案浙教版

第一章代代相传的生命 1.人的卵细胞比精子大得多,其意义是 (A) A.有利于早期胚胎发育 B.有利于受精作用 C.有利于卵细胞生存 D.有利于精子生存 2.受精的场所是 (D) A.阴道B.子宫 C.卵巢D.输卵管 3.新生命都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人的受精卵是通过精子和卵子(卵细胞)相互结合而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属于性(生殖)细胞,它们的细胞核内携带着遗传信息。受精卵含有形成新个体所有的遗传信息。 4.女性生殖器官中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分泌雌性激素的是卵巢,人体内精子和卵 细胞结合的场所是输卵管。 5.根据排卵、受精和开始怀孕的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图1-1-4 (1)填出图1-1-5中A、B的名称,完善人的生殖过程流程图。

图1-1-5 A输卵管,B胚泡。 (2)从青春期开始,卵巢内的卵细胞陆续发育成熟并排出。 (3)女性在月经期间,子宫内膜出现创伤,子宫口稍稍张大,容易被病菌感染, 应当注意月经期的卫生保健。 (4)试管婴儿培育过程中,受精作用和早期胚胎发育都是在体外完成的 6.关于人生长发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受精卵只有到达母体子宫后,才开始进行分裂和分化 B.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C.健康只是指身体没有什么疾病 D.婴儿的出生标志着人体生长发育的开始 7.图1-1-6是胎儿、脐带和胎盘的示意图。胎儿在母体的③子宫里发育,胎儿所获得的营养需经过②脐带由①胎盘从母体获得。 图1-1-6 8.如图1-1-7所示是女性排卵、受精和开始怀孕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1-7 (1)[1]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只答产生卵细胞就可,但 只答分泌雌性激素错)。 9.青春期的男孩子和女孩子的声音会发生变化,这与下面哪个结构有关? (D) A.大脑B.心脏 C.肺D.性器官 10.[2011·晋江中考]“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这种变化与雌性激素有关,下列能产生雌性激素的器官是 (D) A.输卵管 B.子宫 C.胎盘 D.卵巢 1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青春期可能出现的正常生理现象的是 (B) A.神经系统功能进一步发育完善 B.学习期间常出现近视 C.性器官发育成熟 D.心脏功能进一步发育完善 12.[2012·怀化中考]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 进行陆上生活的动物类群是 (B)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