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俄罗斯文化特点及形成

俄罗斯文化特点及形成

俄罗斯文化特点及形成
俄罗斯文化特点及形成

俄罗斯文化特点及形成

特点:

1、兼有东西方文化特征的“中间性”和”兼容性”;

2、其内部结构具有“两极性”;

3、受基督教以及其他宗教仪式很强的影响。

4、文化发展速度很慢,其受上一代人的经验和传统影响很大。

5、局部性,封闭性。

6、多样性。

形成原因:

(一)疆域分布横跨欧亚,文化特征兼及东西。俄罗斯横跨欧亚两大洲,俄罗斯人认为自己既是一个欧洲国家,也是一个亚洲国家,既是东方,也是西方,他们常为此而感到骄傲。但是俄罗斯又处在欧亚大陆的边缘--欧洲东部、亚洲北部。说它是欧洲国家,它的版图却占有亚洲的1/3;说它是亚洲国家,无论是它的发源地,还是政治文化中心都在欧洲。俄罗斯人非常强调自己的西方特征,但是西欧从来没有把他们当成是一个真正的欧洲人。面对西方,俄罗斯是东方;而面对东方,俄罗斯又成了西方。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俄罗斯置身于东西方文化的交界处,既不是纯粹的西方文化,也不是纯粹的东方文化,它是东西文化双重作用、又兼有两者文化特征的一种独立的文化体系。俄罗斯文化的这一特征决定了俄罗斯民族性格的两面性。俄罗斯的双头鹰国徽既是俄罗斯的国家象征,又是民族性格的象征。这个双头鹰左顾右盼,期望左右逢源的拟人化形象,绝妙地显露出俄罗斯的民族性格:忽左忽右,摇摆不定。

(二)自然资源丰饶充沛,民族性格自信懒散。俄罗斯幅员辽阔,广大的空间激发出俄罗斯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造就了俄罗斯民族豪放的性格,比如要做世界的一极,要做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等等。同时,取之不尽的丰富自然资源使俄罗斯人容易懒散、不讲效率、时间观念差。俄罗斯漫长而寒冷的冬季,也给人们留下了生活的重负与精神的压抑,使俄罗斯人磨练了意志,培养出了忧郁但又吃苦耐劳的性格特征。可能是由于有太优越的自然条件,俄罗斯人又显得非常懒散,他们喜欢晒着太阳在大街上、公园里唱歌跳舞、吸烟喝酒,而且表情总是庄严、肃穆,凝重似乎多于微笑,沉重似乎多于轻松。

(三)宗教影响多元渗透,群体意识优越坚强。俄罗斯文化是深受宗教影响的文化。早期处于欧洲边缘的俄罗斯,基本上与西欧隔绝,"罗斯洗礼"将俄罗斯带入基督教,不久后东正教又被奉成为国教。多元的宗教影响渗透在俄罗斯各个方面,成为其民族精神、民族性格的主体成分。如,东正教主张博爱、宽恕和忍耐,造就了俄罗斯人温顺善良的品质。但因缺乏理性,又容易陷入病态的献身狂热之中。东正教主张苦行主义的自我牺牲和人人得救的群体意识,造就了俄罗斯人具有自我牺牲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东正教主张普济众生和"救世"精神,使俄罗斯人产生一种民族主义的优越感和使命感。他们认为,东正教是基督教的正教,继

罗马和拜占廷之后莫斯科是东正教唯一的保卫者,即"第三罗马",为俄罗斯大规模向外扩张奠定了思想基础。

(四)文化历程几经融合,文明冲突此伏彼起。俄罗斯文化已经经历了1000多年的历史,它不断受到东方和西方的交互影响,并把这种影响融合到自己的文化之中。俄罗斯历史可以大致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辅罗斯时期(公元862-1240年)。这一时期是接受先进的欧洲拜占廷文化、积极参与欧洲文化发展的时期。;第二阶段是1240年至1480年蒙古鞑靼人统治时期。在这一时期,俄国在文化上急剧地向亚洲靠拢,强迫接受蒙古文化。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制是蒙古人统治的典型特征。这一模式又为以后俄罗斯国家的政权体制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第三阶段是15世纪末到20世纪初,由彼得一世改革再次开始了西化的历程。彼得一世强力推行改革,大举学习西方,引进西欧先进的启蒙思想和科学文化,使俄罗斯一跃成为欧洲的强国;第四阶段,苏维埃时期。苏联把其影响扩展到东欧斯拉夫地域和东亚,并用"柏林墙"把自己与西方隔开;第五阶段,后苏维埃时期。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又出现"回归欧洲"的呼声。然而十几年过去了,俄罗斯国家并没有"西化",相反却一次又一次地陷入危机。普京上台后,俄罗斯社会逐渐从"西化"的噩梦中清醒过来。为了"强国富民",俄罗斯百姓甚至不惜牺牲民主、自由,要求"铁碗"整顿秩序。东西方的文明通过普京的"新政",又一次达到了融合。

俄罗斯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俄罗斯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中俄两国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等领域,都有十分密切的交往。俄罗斯文化在生活、语言、文学、和艺术等多个方面,都对中国特别是东北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下面就从几个方面简单介绍下俄罗斯文化对中国东北文化的影响。 1通过俄国侨民。从俄国进入中国东北地区的俄侨以俄罗斯族人居多。俄罗斯文化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传播也主要与他们有关。哈尔滨是俄国侨民在中国东北的最大聚居地,在俄罗斯文化向中国东北地区的传播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2.通过旅俄华侨。19世纪60年代,清朝在东北地区开禁放垦,大批来自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汉族移民北上进入东北地区。90年代,伴随着俄国移民进入中国东北地区,一部分汉族移民继续北上,越过边界,进入俄境。有的从山东乘船直接进入俄国在远东的天然良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像闯关东一样,中国人管进入海参崴叫闯崴子。据统计,1900年海参崴共有旅俄华侨36700人。中国人进入俄国还有一种情况,即随着西伯利亚的开发,特别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建设,俄国政府从中国招募了大批华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俄国政府招募华工迅速升温。到十月革命爆发前夕,旅俄华侨已达40万人。生活在俄国的华侨受俄罗斯文化的影响,逐渐学会了俄语,生活习惯也已经大半俄罗斯化。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娶俄罗斯女人为妻,所生子女的身上更多地体现出俄罗斯民族的特点。十月革命后,旅俄华侨及其子女大部分回到中国,特别是东北地区,由此把俄罗斯文化传入中国东北地区。 3.通过修建中东铁路,兴建和经营工商企业。随着中东铁路的建筑,沙俄铁路当局和沙俄资本家在中东铁路沿线各大城镇设立了许多工厂和洋行。1898年,沙俄根据筑路工程的需要在哈尔滨开设了制材厂和中东铁路总工厂。在满洲里、海拉尔等地建立了铁工厂和机器厂。在大连建立了商港修缮工厂、木材厂以及铸铁厂等。沙俄在哈尔滨开办了7家发电厂,垄断了哈尔滨市的电力工业。还在铁路沿线开办了许多轻工业工厂,如面粉、榨油、酿酒、制糖和卷烟等工厂。 4.由于俄国人在中东铁路沿线所处的特权地位,使俄罗斯文化在这一地区的传播处在十分有利的地位。以建筑为例,除众多造型各异的俄罗斯东正教堂外,另有许多哥特式、罗马式建筑,如哈尔滨秋林公司、莫斯科商场(今黑龙江省博物馆)、铁路局招待所以及哈尔滨中央大街的石头路面、松花江畔俄罗斯式的木制房屋等,构成了早期哈尔滨建筑的独特风格。俄国人将其生活习惯带到中东铁路沿线之际,通过各种途径,或强制、或间接地影响了中国东北人 5 1949年10月至1952年末,是我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苏联向我国提供援建项目42项,其中有30项设于中国东北地区。在中国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援助我国156项建设项目,其中有57项落户东北。这些项目大多数为新建项目。苏联在中国东北援建的57项重大工程,是以重型加工工业(重型装备制造业)为主,为此,加大了能源(煤炭)和钢铁等原材料大型项目的建设。苏联援建的57项大型建设项目,奠定了现代中国东北工业的基础。 6 20世纪50年代,中国东北出版了许多介绍苏联和翻译苏联的作品。其中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法捷耶夫的!毁灭?、!铁流?、!青年近卫军?,富尔曼诺夫的!夏伯阳?,科斯捷米扬斯卡娅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等,这些苏联作家的作品对中国东北青年 的教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苏联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对中国读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20世纪50 60年代中国东北青年学习的教材。保尔柯察金的形象教育和帮助成千上万的中国东北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踊跃参军,保家卫国,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前仆后继。

俄罗斯文学鉴赏

《俄罗斯文学鉴赏》 结课论文

我眼中的普希金 首先,普希金奠基了俄国的民族文学,使俄语文学能够屹立于欧洲的民族文学之林 虽然在普希金之前,俄国文学已经有了源远流长的历史,比如12世纪的《伊戈尔远征记》,但俄国文学始终是被认为西欧文学中“落后的”文学。普希金自幼受到欧洲文化的熏陶,在他身上法国等当时被推崇为文学“先进”国的西欧国家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但难能可贵的是普希金在其文学作品中对民族意识和民族风格有自觉的追求,他的作品贴近俄国民间生活、描写俄国人的真实生活,他在批评中对俄国文化的价值、俄国民族精神的特性以及俄语较其他欧洲语言的“优越性”等都做了大量的评论,此外,在借鉴西欧文学的同时对过民族文学的积极鼓吹和无保留的抬举,在文学理论和批评方面的建树等,都极大扩大了俄语文学的影响力,使俄国文学终于可以与西欧诸文学并肩而立了。 其次,普希金开创了俄语文学传统。 普希金的创作呈现出了惊人的多样人,他涉及多种文学体裁,他是小说家、剧作家、诗人、童话作家、批评家、历史学家等,而且他在各个体裁的创作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值得一提的是,19世纪俄国文学传统之内涵的许多因素均发端于普希金,对反对专制制度、农奴制度的自由精神、对人的尊严和个性的捍卫、对“小人物”的同情、对因社会不公而鸣的人道主义、对官僚的批判、对贵族的嘲讽、对教会虚假的揭露等,这些严肃的、充满道德感的文学传统,被19世纪乃至20世纪众多俄国文学家所继承,构成了俄语文学最为突出的特色。从这一点上甚至可以把19世纪的俄国文学划分为前普希金时期和普希金时期。 再次,普希金规范了现代的俄罗斯语言。 俄语字母又称为“基里尔”字母,是有两个希腊传教士确立的,后很多欧洲国家的语言涌入俄国,对俄语又产生了一定影响,直到彼得大帝改革后的18世纪,法语又对俄语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如此庞杂的语言体系对民众交流、国家治理和文学创作各方面都不利,因此规范俄语成为了必须。虽然莱蒙诺索夫对俄语的语法和诗歌格律等进行了严谨的研究,但他的严格有余和活力不足,缺乏活生生的语言范本,因此规范俄语的重任落到了普希金身上。普希金并没有从语言学的角度而是在活生生的作品中完成这个任务,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上流社会

浅谈俄罗斯文化中的传统音乐

浅谈俄罗斯文化中的传统音乐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课程:俄罗斯语言与文化漫谈 指导老师:陈秀梅 姓名:张心宁 学号:201501060534

浅谈俄罗斯文化中的传统音乐 摘要:俄罗斯音乐在十八世纪前主要为宗教音乐,俄罗斯的非宗教音乐十八世纪起开始流行。人们对音乐的兴趣,引起民间歌曲的收集和改作,这些民间歌曲对后来俄国音乐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俄罗斯音乐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历史背景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它完好的结合了古典与现代,不断的创新和实践,使其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关键词:俄罗斯传统文化音乐文化民族音乐民族性 一,俄罗斯音乐发展过程 (一)6~9世纪 俄罗斯音乐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6~9世纪东斯拉夫部落生活时代。原始氏族公社制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方式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当时出现的偶象崇拜的仪式歌曲”就是这种文化之一其中包括崇拜太阳等自然物和自然现象的“年历仪式歌曲”和崇拜氏族祖先的“家族仪式歌曲”。前者与农业劳动密切关连,属于一种劳动歌曲;后者与婚丧礼仪紧密相关,或为欢乐的歌舞,或为哀伤的哭腔。(二)9~17世纪 9世纪末,随着基辅罗斯的形成,以英雄史诗和传说为内容的“壮士歌”逐渐繁荣。它是一种朗诵性质的叙事歌曲,词曲紧密结合,旋律从容庄重,由民间弹唱艺人演唱,常用古斯里伴奏。世俗音乐的体现者──民间杂耍艺人尽管遭受教会和上层统治阶级的残酷迫害,但是他们的艺术生机勃勃,与社会广大阶层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受到普遍的欢迎。15~16世纪,新的统一的俄罗斯国家──莫斯科罗斯形成。作为俄罗斯民族共同文化和共同心理素质体现的俄罗斯民歌逐渐完善和定型,具备了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风格。在众多的民歌体裁中,最典型的是抒情的“悠长歌”。俄罗斯民歌是俄罗斯人民的集体创作,它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和斗争,表达了人民的情绪和愿望,体现了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的俄国剧院里,音乐成为重要的艺术手段。在王宫和贵族庭院里组织了由欧洲类型乐器构成的管弦乐队。到18世纪,音乐艺术逐渐摆脱了宗教的束缚,成为面向社会公众的娱乐和消遣:建立了歌剧院,举办了公众音乐会,家庭音乐活动开展了。在18世纪30年代成立了附属宫廷的意大利歌剧院。 (三)18世纪末

俄罗斯文化感受

俄罗斯文化感受 一直以来,自己就很喜欢俄罗斯这个国家,更喜欢其多样性的混合型文化。这学期,很高兴选上了“俄罗斯文化”这个课,让我从各个方面了解到了俄罗斯文化的魅力。 俄罗斯,一个地跨亚欧俩大洲的国家,拥有1707.54万平方公里的国土,1.433亿的人口以及130多个民族,可以真正算得上是地大物博了。从基辅罗斯统治时期(862-1240),俄罗斯这个国家开始形成,其文化也逐渐开始起步。我觉得也许正是由于这俩个重要因素吧,使着俄罗斯文化有着起步晚,进步快,特证明,(地域性,宗教性),水平高的特点。这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使其文化既具有东方魅力,又兼容西方的特征,形成了独特的兼有俩者文化特征的一种独立文化体系。我想,这大概是许多人喜欢俄罗斯文化,愿意研究俄罗斯文化的原因吧。 记得老师在第二节课主要讲的是俄罗斯的宗教,虽然这节课已经隔了很长时间,但有些内容我还是比较感兴趣,并记忆犹新的。俄罗斯的国教是东正教—基督教的三大派系之一。然而它们信仰的方式与其他国家也有一定区别的,比如他们的教堂建筑,画十字的方式都是独特的。他们现在青年人都喜欢在教堂举行婚礼,新生儿一般在教堂接受洗礼,亲属死亡要到教堂举行安魂祈祷,超度亡灵。甚至在军队中,东正教思想也成为对军人进行道德理想教育的重要思想,军人工作委员会中也设立了宗教事务所。东正教的传入,促进了古罗斯文化艺术和民族建筑风格的产生和形成。我想,不论是什么,人们有信仰是好的,这种信仰也是对自己一些行为的约束,信仰得可以使人们德伦理观念发生变化,进而提升人们的道德水准。有了信仰,我们会用更高的水平来要求自己,努力实现目标,从而可以追求到幸福生活。 对于俄罗斯人民,在我的印象中都是有着高大魁梧的身躯,十分豪爽热情,和我们东北人差不多。然而,他们的性格还远远不止这些。用一个词语总结便是---俩面性。他们有宽广豁达的胸怀,慷慨豪爽却又忧郁;有坚韧顽强的毅力,创造力,却又缺乏理性,有依赖性和惰性;极具爆发力,干活儿快,麻利,却又长期耐力不足……这些性格中虽有优缺点之分,但却充分显示出了俄罗斯人民是“立体的人”。在他们性格特点中,最令我佩服的是他们的刚烈,坚韧,有顽强的毅力了。在二战中,震惊世界的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等那样猛烈残酷的战争,俄罗斯人民没有畏惧,面对强大的敌军,他们不屈不挠,勇敢顽强,誓死保卫家园,让世人为之感叹。正如著名哲学家别尔杰耶夫所说:“俄罗斯民族始终有能力表现出很强的男子汉气魄,他们的身上有勇士的气质。”我认为,这种品质是每个民族都应该有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让民族更加强大起来。 在俄罗斯文化中,最吸引我的是他的音乐和文学了。从他的音乐和文学中,我能获得不一样的感受和力量。 每节课的课间,老师总会给我们放一些以前没听过的流行歌曲,虽然不看字幕并不能明白歌曲的内容,但仍能感受到俄罗斯歌曲的柔美,温暖,抒情等特征。以前,我接触到最多的歌曲主要是俄罗斯为国战争为背景的前苏联名歌。例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三套车》等。这些歌曲虽已成为那个时代的记忆,但仍然十分经典,十分悦耳,鼓舞人心。正是肉欲俄罗斯音乐大多来自民间,所以他常常以悠远,深沉曲调来叙述一个故事,让我们在舒缓的音乐中体味到爱情,亲情的甜美与温暖。同时,也有一些音乐能展现出历史的宏大场面,雄伟气势,

俄罗斯文化之我

俄罗斯文化之我 关键词:俄罗斯文多余人宗教东正教俄罗斯建筑摘要:在19世纪俄国文坛上,曾出现了一条“辉煌灿烂”的“多余人画廊”。在这画廊中耸立着许多具有一定“文化”高度的典型。俄罗斯是一个具有浓厚宗教传统的国家。东正教的传播带给俄罗斯的不仅仅是宗教的信仰,还涉及到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诸多方面,并以其强势的姿态给社会和生活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建筑艺术在俄罗斯的繁荣和发展亦是见证了这个铁一样的历史演变进程,并以其各个时期的艺术形式和建筑风格昭示出这种演变的真实。在俄罗斯文化课上,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了解了一个历史悠久,有着伟大的发展历程的俄罗斯。这个领土跨越欧亚两大洲的国家,自然而然地融合着东西方两种文化,人文资源十分丰富,带给了我前所未有的对于文化知识的丰富理解。在俄罗斯文化课上,我们进行了很多关于俄罗斯发展的学习。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关于文学的发展,给我印象最深的是19世纪,俄罗斯出现了很多的带有批判和讽刺意味的作品,与此同时,文章中的主角人物大多数都是小人物,但是又极具时代特点,他们是:普希金笔下的叶甫盖尼·奥涅金;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罗亭》中的罗亭;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中的奥勃洛摩夫等。这些人在俄罗斯的文学历史上被称为“多余人”。在这些人的灵魂深处一半蕴藉着先进的民主革命意识,闪烁着为祖国进步而奋斗的思想光芒迸发着积极寻求真理和人生崇高目标的火

花;而另一半则被西方利己主义和怀疑主义的消极思想所侵蚀,他们在情感与理智的悖逆中,形成了二重矛盾的性格和杂的生命形态。到头来尽管不甘心沉沦却又无力超出社会的束缚与羁绊。他们只能是否定和怀疑的精灵,是一群生活理想的“迷惘者”,努力寻求自我实现,终因不能在生活中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变成了“多余人”俄国评论家赫尔岑给“多余人”下定义说“他们充满高贵的愿望,但羽翼折断,眼睛看到哪里就奔到哪里:他们想隐遁起来,避开生活,这是多余的,没有益处的人。”同创世英雄、寻梦者和毁灭者等类型相比,‘多余人”题材更具绵延性、复杂性和普及性。“多余人”的特征就是他们具有复杂的人生,他们是思想上的“报晓的先觉者”,行动上则是“贫乏的残疾者”。他们是属于精神世界中最鲜活和最忧郁的“精神贵族”。用一句话概括,“多余人”的心理特征是,意识和意志的不相协调。意识上的“巨人”和意志上的“矮子”,这也是“多余人”大起大落的精神历程和悲剧。“多余人”具有忧患意识和民族的整体特征,在民族兴亡中实现个人的价值。这使俄国“多余人”闪耀着某种灵光,格外动人,而且更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或许这也是俄国“多余人”在文学家笔下获得不朽价值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多余人”来说,他们恰恰处于社会关系网络的最敏感点上,因而他们的性格悲剧也就成了历史的必然。而且较之一般性像,他们更集中、更深刻地反映着社会关系两极的对立和冲突,或者说,他们本身就是社会关系两极尖锐对立和激烈冲突的产物。“多余人”都具有性格缺陷,因而形成其悲剧

谈谈对俄罗斯文化的理解

谈谈对俄罗斯文化的理解 内容提要:作为苏联的继承者,如今的金砖四国——俄罗斯有着怎样的文化,以致它能影响着世界的发展。俄罗斯人又有着怎样的生活习惯以及独特的脾性,就如俄罗斯美女令人着迷。以前的老大哥苏联和如今的俄罗斯如何相承,而现在的俄罗斯和中国又是什么样的关系。本文将简要地谈及如上的话题。 关键词:俄罗斯,苏联,中国,文化 1991年苏联解体,从此世界只有俄罗斯,没有苏维埃政权,两个超级大国从此只剩一个,也就是如今美国。生于90年代的我领略到的席卷全球的美国文化,看好莱坞大片,吃肯德基,玩爱疯,无处不在的美国元素,但对于苏联的了解却微乎其微。而今的世界为一个超级大国引领世界走向,而曾今的苏联却一去不复返,我们90后只能从如今的俄罗斯去回看苏联,也从历史上的苏联来解读如今的俄罗斯。 无论苏联,还是俄罗斯,它都在哪——亚洲最北边,一个十分严寒的国家,那里畜牧业发达,以牛羊肉,面包为主,因而俄罗斯人人高马大,类似于西方人种,而典型东亚人则更加精华,皮肤黄,头发乌黑。俄罗斯人的高大同时更显得他们凶悍无理,俄罗斯的警察经常出其不意地发飙,无法掌握他的脾性。俄罗斯人不仅吃肉厉害,喝酒也牛的很,就像烟民离不开烟,俄罗斯的大众有喝酒的癖好,生活离不开酒,课上老师形容仿佛就在眼前——街上夜深了,不是无人,地上还躺着酒鬼。如此而来俄罗斯这个国家的人很短寿,而且出生率很低,以致俄罗斯政府不得不出台政策来鼓励生育。 对于俄罗斯人素质,经老师的讲解以及TIGER的博客,俄罗斯人少地多,建筑物也大的很,学校像公园一样,而各地的图书馆也十分恢弘,如省级博物馆级别一般,俄罗斯人有读书的习惯,在周六,图书馆会挤满了人,城市的地铁里,人们往往会抱着一本书。而在交通上,闯红灯上现象很少,机动车主动给行人让路;在公交上,遇到妇女,大部分男子则主动给女子让座。在俄罗斯,至少没有住房带来的矛盾,这里的别墅占有率确实蛮高,所以除非动乱分子的有组织的活动,俄罗斯社会较和谐。 每每走到图书馆都会联想到苏联,因为我们学校的老馆就是按照苏联那套方案设计的,相对于现在的建筑,少了些钢筋,而更多是灌注的水泥,老馆楼梯很窄但却历久弥坚,依然坚固如初。提起苏联,自然想起重工业,当年的老大哥呀,和美国动不动就是军事冷战,谁出格都是世界的极大破坏,甚至毁灭。苏联及其重视重

哈尔滨市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知识分享

《哈尔滨市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解读 今后五年,我市文化产业将通过构建“一轴两带”、“六大特色文化区域”产业布局,重点推进六大文化产业发展,建设十大文化产业园区,实施十三大重点项目带动战略,培育五大骨干文化企业集团,进入到全面高速发展期。 “一轴、两带、六大特色区域” 立体式优化城市文化产业格局 一轴:松花江滨水文化景观轴。结合松花江不同区段、不同地域文化基础,南岸突出欧陆文化、音乐文化、历史民俗文化,北岸突出冰雪文化、湿地文化。打造岸上、水中、空间、三维、全景的文化景观带,建设集文化、艺术、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滨水文化长廊。 两带:冰雪文化景观产业带、特色文化景观产业带。冰雪文化景观产业带依托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兆麟公园冰灯游园会、冰雪运动场馆等现有景区,建设完善一批展示冰雪文化、体验冰雪文化、弘扬冰雪文化的产业设施,形成冰雪文化景观带;特色文化景观产业带注重丰富城市文化底蕴和挖掘优秀历史文化遗存,打造中央大街、东西大直街、果戈里大街、靖宇大街、中华巴洛克等特色街区,展示哈尔滨建筑文化、历史民俗文化、欧陆风情文化。 六大特色区域: 1.江北特色文化产业区域重点发展冰雪产业、演艺娱乐业、文化旅游业。 2.平房特色文化产业区域重点发展数字出版和动漫产业、工业旅游业、文化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 3.群力特色文化产业区域重点发展博览会展业、休闲娱乐业、工艺美术业。 4.哈师大特色文化产业区域重点发展文化艺术创意产业、文化艺术品设计与制作业、文化艺术培训业、文艺演出业、文化艺术会展业、数字影视传媒业、书画艺术业。 5.中心城区特色文化产业区域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业、休闲娱乐业、文化餐饮业、演艺业、民间民俗艺术业。 6.阿城特色文化产业区域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业、工艺美术业。 六大文化产业统领产业集群 充分利用我市现有基础,壮大优势传统产业,扶持新兴业态发展,提高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实力。重点发展六大优势产业 新闻出版业影视传媒业 演艺娱乐业文化旅游业 文化会展业数字内容和动漫产业 十大园区建设放大集聚效应 按照合理布局、特色定位和互动发展的原则,完善已有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进一步统筹规划,建设对全市文化产业有较强支撑作用的园区(基地),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1.平房动漫产业园区重点发展动漫原创、外包加工、网络游戏、人才培训、音像出版、广告创意、影视后期、新媒体开发、衍生品生产等相关产业,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动漫与网络游戏产业聚集地。建设国家广电总局动画产业基地,建设国家工信部中小企业创业平台,满足基地内企业的高端动漫影视等数字内容制作需要。 2.群力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北方展艺中心、关东古巷、华谊兄弟影城、山水图书城、哈尔滨音乐厅、松花江展览馆、中国木雕艺术馆、中国冰雪画美术馆、哈尔滨观复博物馆等园区内13个文化项目。打造全省规模最大、艺术门类最丰富、特色最鲜明的文化艺术品贸易基地和东北地区最大的工艺美术品创作生产基地及产品集散地。 3.太阳岛文化产业园区进一步加强太阳岛文化旅游设施建设,突出俄罗斯风情文化、冰雪文化和关东民俗文化特色,使其成为富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国际特色,集文化贸易业、文化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休闲产业、婚庆产业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园区。打造俄罗斯油画产业基地和国家级文化创意基地。 4.哈尔滨印刷出版文化科技产业园区进一步完善企业外包区、精包装区、商务印刷区、书

俄罗斯多民族文化与艺术赏析

俄罗斯多民族文化与艺术赏析Multi-ethnic culture and art appreciation in Russia 学院名称: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电话: 2016 年 6 月 安阳工学院公共艺术教育教学部

目录 摘要: (2) 引言 (2) 第一章俄罗斯特色美食发展历史 (2) 第二章俄罗斯特色菜肴 (3) 2.1 鱼子酱 (3) 2.2 黑面包 (3) 第三章俄罗斯特色饮料 (4) 3.1 科瓦斯 (4) 3.2 伏特加 (4) 3.3 茶 (5) 结论 (5) 参考文献 (5)

俄罗斯的美食文化 摘要:俄罗斯人在饮食习惯上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反映了俄罗斯民族数代人的集体智慧结晶。本文通过对俄罗斯饮食文化发展的历史、俄罗斯的特色菜肴、俄罗斯饮料等方面的论述,给大家展示了俄罗斯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总的来说,主要有两点:第一是食肉,第二是食糖,并且都食之过量。餐中无肉不叫饭,茶里没糖不为茶。 关键词:俄罗斯民族特色风俗习惯美食饮料 引言: 俄罗斯饮食的发展应该是在15世纪莫斯科成为其首都后才开始的,当时俄罗斯文化受到西欧文化的强烈影响,饮食文化方面俄罗斯的贵族比较崇尚法国,所以俄式菜受法式菜的影响比较大,后来俄式菜逐渐也吸收了意大利等国菜式的特点,并且结合自身的饮食习惯,从而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俄式菜。 第一章俄罗斯特色美食的发展历史 古罗斯烹饪法形成于9世纪,直到15世纪达到兴盛。丰富的河流、湖泊和森林为俄罗斯饮食提供了众多海鲜、野味、和浆果之类的美味菜肴。而粥一直是俄罗斯的民族食品,它伴随了俄罗斯人的一生。俄罗斯人把粥视为面包的“始祖”。有句俄罗斯民间谚语这样讲:“粥——我们的母亲,黑麦面包——我们的父亲”。 在10世纪初的罗斯时期就有了萝卜、洋白菜、豌豆、黄瓜。它们的吃法各异,生吃、煮着吃、蒸着吃、烧制、腌制和泡制。土豆在俄罗斯普及已经是18世纪,西红柿是在19世纪才有。直到19世纪初,在俄罗斯的菜肴中还没有沙拉。最早的沙拉是用某种蔬菜做成的,因此得名洋白菜沙拉、黄瓜沙拉或者土豆沙拉。后来,制作沙拉的配方也复杂起来,用各种蔬菜制作,加上肉类,因而得出一些新名字:“春天”、“健康”、“海珍珠”。 18世纪是俄罗斯社会发展史上的新阶段,彼得大帝不仅将首都迁往靠近西欧,更换历法,还强制性改变许多生活习俗。从那时起便从西方引进厨炉,也引进锅、烧盘和漏勺。俄罗斯人的餐桌上也摆满了各种三明治、沙拉、酥皮馅饼和清汤,炸煎菜肴也逐渐增多,出现了美味的调味汁、肉冻、乳脂、木斯等。外国菜肴传到俄罗斯,自然与俄罗斯传统意义上的烹饪相结合,渐渐俄化,便具有俄式风味了。

俄罗斯电影赏析

俄罗斯电影赏析

《我们来自未来》 题目是很显眼的东西,基本上将大概的主题思想完全表达了出来。这部电影是一个在大众意识产生后想通过明确的影像表达的目的。在今天的俄罗斯,有这自己的独特的主旋律存在着,这是非政府掌握的,来自于俄罗斯80后为主体的主旋律。 故事讲述了在曾发生过残酷战斗的列宁格勒州有一个地下寻宝者团伙儿在活动。这伙厚脸皮的年轻人把挖掘出来的二战期间的战利品、纪念品,像奖章、勋章、文件和德国武器等,高价卖给外国人,狠宰一笔。4人团伙中的头是谢尔盖,外号伯尔曼,曾经是历史系大学生,精通德语。契列普总是幻想找到德国法西斯的勋章。斯皮尔特是他的对立面,行为粗鲁,放荡不羁。秋哈则是一个普通的年轻人,离不开手提电脑,着迷游戏射击。有一次在例行的挖掘中斯皮尔特找到一个被掩埋多年的窑洞,发现里面有苏军指挥官、女护士和4个战士的遗骸。但是一个保险柜引起4个年轻人的强烈好奇心。他们在村里买到白酒,饮酒祝贺,在保险柜里找到几乎腐烂的士兵证件。令他们震惊的是不仅这些证件填写着他们的名字,而且还贴着他们自己的照片。为了摆脱可怕的幻觉使自己清醒,他们跳到附近的湖中,但是从湖中潜出时,发现自己身处1942年靠近前线的地带。这时他们找到的士兵证件派上了用场,凭这些证件他们被接收为附近苏军部队战士。如今,这4个“非法盗宝者”的首要任务是返回现时代。但是没完没了的大量的事件妨碍其实现,其中之一是伯尔曼和女护士妮娜的意外浪漫爱情。还有让他们不能安宁的是,他们极度怀疑他们在21世纪艳阳天刨出来了自己的遗骸! 法西斯恐怖笼罩下,国土家园被侵占,亲人惨遭杀戮,人性尊严被践踏,人们在绝望与焦灼的痛苦中饱受煎熬,残酷的现实将人逼至绝境,无路可退的时候,必须拿起枪来抗争,这是唯一的出路。每个生命都是宝贵的,没有人不怕死,不会痛,正因为明明已伤痕累累,明明胆战心惊,却还要义无反顾地冲锋陷阵,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誓死保卫他们深爱的祖国,这颗赤子之心,这份勇气才更令人敬畏! 炮火连天的战场上,一个个的年轻的生命消逝,尸骨遍野的白桦林中,知更鸟发出痛彻心扉的悲啼。死者已矣,活着的人们还要活下去,永不气馁,永不回头,这就是斯拉夫民族的精神。拉响手风琴,军营中苦中作乐,歌者用动听的歌声安抚着一颗颗战栗着的流血心灵,战士们闪光的眼睛里,好像看到了战争胜利后的美好景象,好像他们回到了家乡。 当电影落幕,主人公和我们一起回归现实,如同做了一场噩梦。许久许久,说不出一点话来,百般滋味哽结在喉,观众是如梦初醒,可二战这场血淋淋的噩梦,许多人闭上眼就再也没有醒来! 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战争中的人们渴求的和平和幸福安宁的生活我们一直拥有着,可常常会对自己的这种幸运不以为然。看完这部电影后,我们真的需要好好省视一下自己了。每个生命的存在都是奇迹,好好活着,努力活着,探寻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才不枉在这世上走一遭。

浅谈俄罗斯文学

0121225 浅谈俄罗斯文学及作品 著名哲学家、俄罗斯白银时代宗教哲学的代表别尔嘉耶夫曾说过:“俄罗斯文学不是诞生于愉快的创作冲动,而是诞生于人和人民的痛苦及其灾难深重的命运,诞生于拯救全人类的思考。” 俄罗斯文学与俄罗斯人的名族性格、与俄罗斯思想及独特的东正教理念息息相关,她建基于复杂的俄罗斯文化基础之上。因此,要理解俄罗斯文学,首先必须了解俄罗斯的独特文化。别尔嘉耶夫在《俄罗斯思想》中曾对俄罗斯名族性格作过精辟的说明,其中有一段名言道: “俄罗斯是两极化的民族,它是对立面的融合……在俄罗斯人身上可以发现矛盾的特征――专制主义与国家至上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与自由放任;残忍倾向暴力和善良、人道与柔顺;信守宗教仪式和追求真理、个人主义与强烈的个人意识和毫无个性的集体主义;民族主义、自吹自擂和救世主义、全人类性;奴隶主义和造反行动”。由此可知,俄罗斯人的民族性格中存在着显而易见的悖论:既是东方的又是西方的,既是专制主义的又是无政府主义的;既有强烈的主动攻击性又有极度的驯顺性和被动性,既有奥尼尔斯放纵又有东正教的禁欲;既是豪爽粗野的又是温存细腻的,勇猛冲动而富有耐力,外表冰冷而内心火热,对国家现状的极度不满和深沉的爱国主义。 正是在这种独特的民族背景和民族性格下,诞生了像列夫·托尔斯泰,普希金和屠格涅夫这样的俄罗斯经典文学大家。接下来我就三位俄作家的主要代表作品来简单的谈一谈读后感。 一、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一生的辛勤创作,留下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巨著。并因此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他还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不顾一切追求爱情的女性文学形象。一百多年来,这一文学形象受到了几代人的追捧,有些人甚至将其提高到了追求爱情的完美女性的高度。 安娜是个悲剧人物,她是个文化修养极高的贵族女子,在当时上流社会中以她惊人美丽高贵聪慧在任何场合出类拔萃,美丽迷人。虽然生活舒适无忧无虑,可是身处虚伪的列子和虚伪社交场合社会环境。使她疲惫不堪,同时又极力想摆脱一切。当遇到渥伦斯基后,她毅然勇敢离开列子甚至牺牲自己家庭和爱子,追求自己幸福,可是当她放弃一切后,让她意想不到是渥伦斯基是个伪君子,又无情抛弃她,迫使她坠入痛苦深渊,最后导致安娜卧轨自杀悲剧。 其实产生悲剧的结果不止是渥伦斯基爱情的背叛而是整个黑暗,罪恶的社会。追求自由幸福,向往妇女解放在那个年代都有过,中国古代著名梁山伯祝英台,他们爱情悲剧也是当时封建社会和封建思想所致。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现如今社会,提倡妇女解放,可以大胆追求自己幸福权利。 二、普希金 普希金,俄国一位歌颂自由与进步的浪漫主义诗人。笔下的《致大海》、《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都是不朽的佳作。我上小学的时候,语文课本上节选了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

呼伦贝尔民族风情园项目

在海拉尔择址建设一处民族风情园,集中展示呼伦贝尔具代表性的五少民族的风俗文化,并以此聚敛人气、吸引游客。 呼伦贝尔民族风情园项目 呼伦贝尔是多民族聚居区,各少数民族又保留着独具魅力的民族特色,特别是包括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蒙古、俄罗斯在内的五少民族,民族特色的完整性、稀缺性和原始性,一直成为呼伦贝尔吸引外地游客的重要内容。其次呼伦贝尔地区幅员辽阔、地域广大,旅游资源相对分散,不利于游客的集中观光体验。目前海拉尔区缺乏此类旅游景区,市、区两级把在海拉尔建设一个此类景区作为重要工作提上日程。同时,海拉尔区交通便利,商贾云集,城市配套条件完善。因此,在海拉尔择址建设一处民族风情园,集中展示呼伦贝尔具代表性的五少民族的风俗文化,并以此聚敛人气、吸引游客,开发以休闲度假为主导,集旅游、度假、民俗体验、商贸、会展、餐饮、住宿为一体的多功能旅游区,将是旅游投资者的最佳选择。 民族风情园选址位于海拉尔区西北方位,小龙山至敖包山之间,海拉尔河与伊敏河交汇处,处于城市中轴线的最北端。旅游区西临原301国道,东至建材路,南起滨州铁路,北到301国道,区域总面积平方公里。旅游区与城市发展轴带相切,拟设置的主出入口距城市中心区约两公里,整个园区基本处于城市中心区2公里到7公里圈之间。园区划分为22个组团,分别是旅游板块11个:入口综合服务区、俄罗斯风情歌舞园、达斡尔风情园、五少民族特色文化体验区、鄂温克打牲部落、鄂伦春丛林部落、野外运动挑战区、冰雪乐园、度假式庄园牧场、蒙古成吉思汗部落连营、敖包山佛教文化区和居住板块(居住板块包括11个组团,分别是回迁启动区、中档住宅区、两个中高档住宅区、综合服务中心区、三个高端度假别墅区、民族文化演艺中心、两个度假会议酒店区),共有80个项目。 (一)入口综合服务区 入口综合服务区位于旅游区入口处,面积约公顷,是旅游区人流集散地和综合服务中心。 旅游项目:开展五少民族博物馆文化游,开展五少民族风情街观光旅游,开展五少民族风情街美食游,开展五少民族风情街购物游。 功能定位:入口接待、交通换乘、综合管理、餐饮购物。 建设内容:内外交通换乘中心、游客综合信息服务中心、五少民族展览馆、旅游区管理中心、五少民族民俗坊、特色小吃一条街、特色酒吧街、少数民族工艺品街、广场及基础设施规划项目等。 投资规模:计划总投资亿元。

俄罗斯文化欣赏

《俄罗斯文化欣赏》 学院:管理学院专业:公共管理类学号:姓名:王银琳 普希金的苦短人生 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年代,只要时代在发展,就会有名人层出不穷的涌出。当然,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也不会例外。为我们所熟知的如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赫尔岑,列夫·托尔斯泰,彼得·柴科夫斯基,弗拉基米尔·列宁等等。然而,当我们研究着俄罗斯文化著作上时,绝对会少不了这位:普希金。 普希金,全名: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年6月6日(俄历5月26日)出生于沙俄莫斯科,1837年2月10日(俄历1月29日)逝世于圣彼得堡。享年38岁。他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及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高尔基),“青铜骑士”。然而这么短的时间却活出了酸甜苦辣杂味的人生。 一青少年时代 普希金1799年出生在莫斯科的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早年受到农奴出身的保姆阿琳娜·罗季昂诺夫娜的影响。1811年进彼得堡皇村学校。1812年战争所激起的爱国热潮给少年普希金极大鼓舞。在校期间,他与未来的十二月党人丘赫尔伯凯等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时,他的诗歌才能已经开始显露出来。1814年,他朗诵的《皇村回忆》一诗,深得在场的老诗人杰尔查文的赞赏。1817年,普希金毕业后在外交部任职,并先后参加了“阿尔扎玛斯社”与“绿灯社”。在十二月党人影响下,这时期普希金写下了不少政治抒情诗,抨击专制制度、歌颂自由和同情人民的不幸,如《自由颂》(1817)、《致恰达耶夫》(1817)、《乡村》(1819)等。他还写了一首叙事诗《卢斯兰与柳德米拉》。普希金的政治抒情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此他被沙皇政府政治流放到了南俄。 二南方流放时期 普希金于1820年5月来到南俄后,先后在叶卡捷琳诺斯拉夫和基希尼奥夫等地逗留,并曾赴高加索和克里米亚等地。南俄一带是十二月党人南社的据点,普希金和他们关系密切,在思想上受他们的影响。流放生活和南方的自然风光也在这一时期普希金的创作中留下了印记。南方流放时期是普希金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高潮时期。在这几年里,他写下了四部著名的浪漫主义叙事诗:《高加索的俘虏》、《强盗兄弟》、《巴赫切萨拉伊的泪泉》和《茨冈》。1823年,普希金在基希尼奥夫开始创作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南方流放的后期,普希金与奥德萨总督关系恶化。1824年当局截获普希金的一封“冒犯”上帝的私人信件,并以此为借口,将普希金放逐到他母亲的领地普斯科夫省米哈伊洛夫斯克村,软禁了起来。 三乡村幽禁时期

俄罗斯民族的文化特点及对其影响

《俄罗斯民族的文化特点及对其影响》 姓名:杨长江 院系:文学院广告学 班级:1106班 学号:2011101030645

俄罗斯民族的文化特点及对其影响 俄罗斯在许多国人的记忆里是既熟悉又陌生,既遥远又近在咫尺。记忆里的弗拉基米尔列了、保尔柯察金、名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以及建国初期的老大哥援助、抗美援朝、50年代的反目为仇、60年代的珍宝岛之战、80年代的政治经济危机,新世纪两国战略伙伴关系。这一切的交集、亲疏、纠葛让人觉得实在是道不清说不明,是既熟悉又陌生! 出于好奇心,我们大概都会想去了解俄罗斯,了解他的种种。对于一般人来,对一个国家的研究,一般局限在经济、政治、地缘关系、意识形态等方面,而从民族性格、民族心理、民族的思维模式等方面来探讨的却不是很多。而真正要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首先就要就要去了解他的文化,因为只有当你认真去了解了他的文化,你才能了解他的其他方面,才不至于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它。往往,最大的错误莫过于在无知的情况下去对某一事物作出判断。 俄罗斯文化即----基辅罗斯文化可被称作为一种中世纪文化传统。它具有以下特征:文化发展速度很慢,其受上一代人的经验和传统影响很大。局部性,封闭性。当时在自然经济的条件影响下各地之间的相对孤立的,缺乏经济联系。受基督教以及其他宗教仪式很强的影响,虽然古俄罗斯文化发展模式与西欧各国不尽相同,但是它们却始终在大体上保持着一致。 一、俄罗斯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 一个民族文化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特定民族在长期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历史文化的积淀过程中形成的,并通过生产、生活、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方面体现出来。因此,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鲜明独特的民族心理,同一民族的人的文化心理往往具有某种相似性。俄罗斯民族也不例外,其典型的文化心理特征表现为如下几点: (一)极端性和情绪化 俄罗斯民族是个情绪化严重、非常爱走极端的民族,极端性是其鲜明的民族文化心理特点。俄罗斯人在处理事情时不会选择任何妥协的方案,习惯于从一个极端步入另一个极端。俄国思想家尼·别尔嘉耶夫曾经说过,俄罗斯人是极端主义者:他们要么全要,要么什么都不要。俄罗斯著名学者德·谢·利哈乔夫院士也认为:“俄罗斯民族是一个极端性的,从一端迅速而突然转向另一端的民族,因此,这是一个历史不可预测的民族。” 俄国思想家尼·别尔嘉耶夫写道:“俄罗斯民族是最两极化的民族,它是对立面的融合……在俄罗斯人身上可以发现矛盾的特征:专制主义、国家至上和无政府主义、自由放纵;残忍、倾向暴力和善良、人道、柔顺;信守宗教仪式和追求真理;个人主义、强烈的个人意识和无个性的集体主义;民族主义、自吹自擂和救世主义、全人类性……奴隶主义和造反行动。” 这种爱走极端的民族心理使得俄罗斯人极易用最珍贵的东西去冒险,在实施自己的意图和想法时充满狂热,为了前进而不惜狠狠打击并摧毁旧的一切。所以,在大家的印象中,

浅谈俄罗斯文化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浅谈俄罗斯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摘要: 俄罗斯文化的形成历史比起其他文化都要短得多,但其文化中,文学、音乐、美术、舞台剧在近两百年从无到有,发展异常迅速,成为世界文化中耀眼的明珠。究其原因,则是因为俄罗斯文化复杂化有关,而这,与其形成的环境有关。在俄罗斯文化的形成过程中,拜占庭文化、基督教(东正教)、新教、东方文化、伊斯兰教、佛教、现代西方文化均对俄罗斯文化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这些文化本身的内在对立与冲突造成了现代俄罗斯文化中东西方的兼容性以及其内部的两极化和极端性。这些原因使得俄罗斯文化呈现出更多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一、俄罗斯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俄罗斯人的祖先是斯拉夫人中东斯拉夫人的一支。公元前斯拉夫人的历史情况已无文字可考。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于公元1世纪罗马作家塔西陀的著作里,他称之为维涅德人。至公元6世纪,维涅德人被称作“斯拉夫人”,东斯拉夫人则被称为“安特人。”那时他们还没有国家,处在原始公社末期。约在公元1世纪,斯拉夫人逐渐形成东西两大支,即东斯拉夫人和西斯拉夫人,之后又内部分化、外部同化形成南斯拉夫人。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此后东斯拉夫人属于东罗马帝国,西斯拉夫人属于西罗马帝国。这段时期,俄罗斯还在原始的氏族时期,信仰为本土的多神教。此后,东斯拉夫

人经过几次文化演变,成为独立的一个民族,他们是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所以,分析现当代的俄罗斯文化不能忽略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在其文化中的影响。 俄罗斯民族有记载的历史开始于公元9世纪的基辅罗斯时期,基辅罗斯是东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个国家。公元998年,基辅罗斯国家接受拜占庭的基督教,即当时的基督教东派教会,史称“罗斯受洗”。可以说,俄罗斯所有教化人伦和精神启蒙等都自“罗斯受洗”开始。此前,俄罗斯在西欧人眼中,属于不谙文明的异族蛮邦。因此,公元988年的“罗斯受洗”,不能仅仅理解为对外来文化的吸纳,更为重要的是,是使还没发展到文明程度的俄罗斯民族有一种新的文化奠基。 十三世纪上半叶,蒙古人横扫亚欧大陆,在灭亡中亚的花剌子模国之后一路西进,往西南方向占领了阿拉伯帝国的东部地区,往西北方向占领了基辅罗斯的大部。自此,蒙古人统治俄罗斯长达225年,这段时间是俄罗斯受到过的最深刻的东方文化,对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17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大约一个半世纪。这段时期俄罗斯文化主要是是文化的近代化、西方化、民主化、理性主义在文化领域中增强和资本主义对文化的初步渗透,这一时期的开始,是俄国历史上著名的彼得一世的改革。彼得一世为振兴俄国,决意面向西方开放,在文化上也决意欧化。他采取了许多强制措施。此举弥补了俄国错过西方启蒙运动的缺憾,使其文化中的西方元素进行了一次跳跃性变革。但很多政策也造成了俄罗斯文化中的矛盾性进一步加深。

城市形象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城市形象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的不断进步,城市形象成为大家日益关注的话题。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扬,寻求城市历史文化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本文通过对大连市西岗区的调研分析,从历史街区的历史传统、地域特色、商业业态以及西岗区整体形象等方面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这对历史特色街区的振兴、准确的城市形象定位、城区特色形象的传播、以及提升城市软实力提供了一些方法和依据。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俄罗斯风情街;市集;西岗区;大连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城市之间的竞争加剧,城市文化的吸引力对提高城市形象的作用日益增加。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大连人,印象里总觉得自己的家乡是最好的,但从客观的角度去看,大连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好。大连是一个殖民文化的城市,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文化物质薄弱,虽然高楼大厦迭起,表面上看来日益繁荣,但是掩饰不住历史文化的空虚,甚至我们开始怀念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如今对历史街区和建筑的修复和保护在全国各界引起了关注,因此对历史街区文化的营造就有了非常现实的意义。 大连市西岗区位于大连市中心,是市政府的所在地,也是大连的行政中心。通过不断的调研,发现西岗区居民的生活习惯形成一种街道格局特点、不同区域的文化活动、不同宗教聚居的特点、风俗习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城市特色形象的聚焦点,这些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我们要对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改善、强化和发扬。 西岗区有一条特别有特色的街区——俄罗斯风情街,这条街的建筑可追溯到1898年,2000年大连市政府为展现历史原貌,再现异国风情,决定在对街区进行了修缮和重建,街区原有建筑皆保持原貌,新建筑也一律按照俄罗斯风格建设。翻修后的俄罗斯风情街全长430米,总占地面积3.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由20栋俄式、欧式建筑组成,绿化率达34%,总投资1.7亿元人民币。它保留了38栋距今已百年历史的原远东白俄罗斯时的建筑,整个街区都是俄罗斯的洋葱头式的尖顶建筑、欧洲风格的小亭子、沙俄时期贵族马车的形状的商厅、街边伫立的铁艺路灯……无论是一个世纪前遗留下来的古老建筑,还是大连市政府后来陆续兴建的新建筑,都无不散发着浓郁的中世纪欧式风格的气息。俄罗斯风情街以欧式风格建筑为主,经营俄罗斯餐厅、夜总会、酒吧、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店等,漫步街中,使人仿佛置身于异国他乡,充分感受到古典欧洲的浪漫情怀。 但是,随着大连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其他旅游景区的不断建成,俄罗斯风情街的吸引力降低,逐渐淡出大家的视线。通过调研了解了它现存状况和各项功能的缺失后,对充分开发它的现有特色的产品的潜质,整合产品组合,完善整个街区的功能性服务;适度发挥基本功能,提高接待能力,重点突出俄罗斯风情和俄罗

俄罗斯文化魅力

俄罗斯文化魅力 开始选俄罗斯文化魅力这门课是因为室友之前选过,听她们描述很有趣。俄罗斯可以说是我比较喜欢也比较熟悉的一个国家,可能是因为自古以来俄罗斯与中国的联系较多,而且在新闻上常常听到俄罗斯和中国联合军演等消息;最让我佩服的是俄罗斯对主权的强烈态度,任何侵犯国土的争端他们从来不含糊,该强硬就强硬,该武力解决就武力解决;同时让我很感动的是俄罗斯人民的团结一心,在乌克兰问题上,俄罗斯遭到国际社会的经济封锁,但这不仅没有使国民慌乱,反而使俄罗斯人民更加团结一心,国民甚至在国内举行游行活动支持领导人,当时看了报道真的非常感动,先不论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干涉是否应该遭到谴责,可是一个国家人民的凝聚力如此,确实不能不然人佩服。 上了俄罗斯文化魅力这门课后,才发现原来之前对俄罗斯的了解不过冰山一角。首先是俄罗斯的美食,记得第一节课时,老师就给我们发俄罗斯的巧克力还教了我们几句俄罗斯语言,这是我第一次觉得离俄罗斯那么近,平时走进俄罗斯无非就是靠看看新闻或者看一些俄罗斯的小说名著,像当时很喜欢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其次,俄罗斯的美食也给我留下很大印象。其中当然不得不说百吃不腻的微咸的“罗宋面包”了,这种用俄罗斯生产的“硬小麦”和“强小麦”做出的面包非常筋道,听说干了也不掉渣。还有一种黑面包,据说不仅顶饱和有营养,还易于消化,这是因为它发酵用的酒母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生物酶,对肠胃极有益。还有俄罗斯人对牛奶的喜爱,据说俄罗斯的牛奶消费量接近人均每人1升,甚至把用白水而不是牛奶熬粥视为赤贫的标志,难怪俄罗斯人都长得那么高大了。那么喜欢牛奶,也难怪喜欢奶酪了,从俄罗斯人把奶酪当作美食的代言词就足以看出他们的地位。 说到俄罗斯,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应该是他们的领导人普金吧,其实本人也是普金的粉丝,当然很多外交政治方面的我是不懂的,但我很佩服普金总统敢说敢做的那份潇洒,执政以来,他整顿经济秩序,打击金融寡头,加强军队建设;对外努力改善国际环境,拓展外交空间,维护本国利益,在对内外政策方面偏强硬,被认为是一位“铁腕总统”,被美国《时代》、《福布斯》杂志评选为世界最有影响力人物,难怪俄罗斯人对其的信任度那么高了。 看了俄罗斯的建筑,觉得一反中国的古典风,但却不失气势,还给人一种很霸气的感觉。总体特征是轻盈、华丽、精致、细腻。室内装饰造型高耸纤细,不对称,频繁地使用形态方向多变的曲线、弧线,并常用大镜面作装饰,大量运用花环、花束、弓箭及贝壳图案纹样。善用金色和象牙白,色彩明快、柔和、清淡却豪华富丽。室内装修造型优雅,制作工艺、结构、线条具有婉转、柔和等特点,以创造轻松、明朗、亲切的空间环境。 还有俄罗斯的服饰,俄罗斯人都比较高挑,穿起衣服来也别有一番韵味,据说俄罗斯人很注重仪表,所以,在穿着服饰上讲究色彩的和谐、整体的搭配。比如,他们家中的衣橱里起码备有三种不同场合穿着的衣服,即家居服、运动服、西服。在家穿休闲服,外出旅游穿运动服,上班则穿西服。三者不“张冠李戴”,也不马虎凑合,人们穿戴整齐,打扮得体。不难想象俄罗斯那边人们装扮都很整齐,每个场合都不会有违和感,不过也觉得他们会不会很累,一天如果多去几个地方可能要换好几套衣服呢! 最后要说说俄罗斯人的性格,据说俄罗斯人是一个讲究绅士风度的名族,尤其在1998年金融危机卢布持续贬值时,在银行门口排队的人群,仍然是安静整齐,没有任何人插队,当正在排队时,自己的血汗钱正在迅速化为废纸却无一人提出抗议,而是耐心地等待、保持良好的秩序。在文明礼貌方面:俄罗斯人早起一见面要说“早上好”,晚上睡觉时要说“晚安”,无论问路或者让人办完事情时一定不要忘记说声“谢谢”。 通过俄罗斯文化魅力这门课,我了解到了俄罗斯一些衣食住行方面的事情,让我最为敬佩的还是俄罗斯人的凝聚力和绅士风度,让我觉得这是一个真正的大国,不单单是在国土面积上,在先进科技技术上,更是在国民的高素质、高修养上,真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到这个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