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交响乐赏析课堂感受

交响乐赏析课堂感受

交响乐赏析课堂感受
交响乐赏析课堂感受

《交响乐赏析课》学习总结与心得

本文个人将主要从知识性、感受性、关键性三个方面,对一个学期以来我在《交响乐赏析》课上的所学所感,作理性的归纳以及感性的感悟:

一、关键词:

1.这门课讲什么、怎么讲、为什么

2.古希腊精神

3.复调音乐之美

4.巴赫d小调

第一次课,老师先简明地向我们介绍了《交响乐赏析》这门课,讲什么,怎么讲以及为什么这么讲。老师讲解了学习艺术的诀窍是要讲求感觉和体验,音乐揭示人类的本质精神,展示超越精神之自由境界。让我们在今后的课程中打开心扉,用心感受、领略交响音乐之美。

这节课老师主要从交响乐的起源,特征,演奏形式等方面对我们进行了讲解,使我对交响乐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交响乐又称交响曲,是采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鸣奏曲。其核心是和谐,通过音乐这种艺术形式表达人的情感。主要有5种乐器参与演奏:铜管、木管、弦乐、打击乐和色彩性乐器。世界音乐被划分出5个派别,其中欧洲音乐在世界音乐发展史中影响力最大,它建立有系统、完善的技术体系和理论体系,是专业音乐的典范。在欧洲音乐的发展中所孕育出的最高级音乐形式便是交响音乐。

在之后老师讲到了交响乐的起源,交响乐起源于古希腊时期。众所周知,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精神讲求享受艺术的权利,人可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每个人都享有个人尊严。在公元前5—4世纪,古希腊的音乐文化就已具备很高的艺术性。随着之后的战乱动荡,原先古希腊的音乐文化就逐步融入了古罗马,亚非欧等元素,形成了复调音乐之美,正是符合古希腊当时对音乐的定义:把杂多导向同一,把不和谐导向和谐。随后,老师让我们听了巴赫的《d 小调托卡塔与赋格》,感受到了交响乐的先声。

二、关键词:

1.巴洛克乐风

2.文艺复兴

3.独奏协奏曲

4.维瓦尔第四季小提琴协奏曲、小步舞曲、小步舞曲、C大调前奏曲(圣

母颂)、众望吾生、谐谑曲、G弦上的咏叹调

第二次课,主要学习了巴洛克乐风,以及它的起源、风格特点。

交响乐最早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罗马,之后的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现代主义时期是它发展的几个重要时期,这节课讲

述了巴洛克时期的交响乐。

古罗马时期人们讲求精神的享受、愉悦纵欲;古希腊时期人们讲求净化心灵,人生的意义在于寻求真相;到了欧洲中世纪,宗教教会盛行,宗教色彩点燃人的精神、信仰,散发永恒的魅力;而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崇尚解放欲望,享受生活,其音乐特点平衡、方整、对称。

巴洛克是葡萄牙语,意为不圆的大珍珠。巴洛克是一个时期,而不是一种风格,这个时期出产的音乐作品就称为巴洛克音乐,1600到1750年这150年间就叫做巴洛克时期。巴洛克建筑风格:豪华、浮华、怪诞。而巴洛克音乐特点:复调清晰、层出不穷,其音乐色彩讲求协和之美,复杂精美,马不停蹄的节奏,没有突起突落,仿佛拥有恒定的目标,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神的信仰,目标坚定,毫不犹豫!

巴洛克音乐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特点,便是即兴演奏,在多种音乐题材中都加以了运用。巴洛克音乐的题体裁分为变奏曲、鸣奏曲、协奏曲、古代组曲、赋格等。巴洛克音乐是后期发展的一个基础。那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巴赫、维瓦尔第和亨德尔。

随后,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共同欣赏了维瓦尔第四季小提琴协奏曲、小步舞曲、C大调前奏曲(圣母颂)、众望吾生、谐谑曲、G弦上的咏叹调。其中维瓦尔第的《四季小提琴协奏曲》让我颇为震撼。《四季》是一首独奏协奏曲,运用一组独奏乐器与乐队对峙。协奏曲,最早是作为一种声乐体裁出现的,十六世纪指意大利的一种有乐器伴奏的声乐曲。十七世纪后半期起,指一件或几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竞奏的器乐套曲。巴罗克时期形成的由几件独奏乐器组成一组与乐队竞奏者称为大协奏曲,是巴洛克时期大型乐队音乐的主要体裁。独奏协奏曲是以技术美为终极审美的炫技式演奏,展示及别人所不及,能别人所不能的超越精神。《四季》所包含的四首作品分别被冠以《春》、《夏》、《秋》、《冬》的标题,每首作品包含三个乐章,构成四个相互独立、彼此间却藕断丝连的“整体”,实在是作曲家巧妙的构想。《春》的第一乐章的快板最为著名,音乐展开轻快愉悦的旋律,带给人春季万物复苏的生命力;《夏》则出乎意料之外,不太快的快板,柔板转急板以及最后的急板都表现出夏天的燥热、疲倦以及人们的不耐烦;《秋》描写的是收获季节中,农民们饮酒作乐、庆祝丰收的快活景象,第一乐章气氛欢乐活泼;《冬》描写人们了走在冰上滑稽的姿态,由炉旁眺望窗外雨景等景象。听完《四季》,不禁赞叹音乐的奇妙之处,把四季体现的淋漓尽致,让听者犹如身处四季的变换交替中,感受着四季各自的特点。回旋式音乐也符合人类“喜新”而又“恋旧”的特点。另外,小步舞曲欢快而安定;C大调前奏曲(圣母颂)显得虔诚、友善、悠长;众望吾生是另一种节奏平稳,给人以虔诚的感觉;谐谑曲则是马不停蹄的节奏;G弦上的咏叹调又是悠长而庄重,有着诗意般的旋律美。他们共同体现了当时宗教情怀背景下,交响音乐安详恒定的力量。这节课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场音乐的盛宴!

三、关键词:

1.音乐美学

2.嵇康、《乐记》

3.汉斯立克

4.标题音乐纯音乐

第三次课,我们谈论了有关音乐美学,谈论了嵇康与汉斯立克。

音乐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历史并不长,但人类的音乐美学思想的产生却可以追溯到古代。在西方,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学派就开始探索音乐与数的关系,并提到音乐的“净化”作用;柏拉图(Plato,前427~前347)强调音乐为政治理想服务,并将艺术模仿论建立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前384~前322)总结了前人的贡献,将音乐与人的感情相联系,并且首次指出音乐所具有的运动特征,肯定音乐的娱乐作用等。从古希腊多种多样的音乐美学思想中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和萌芽。

在中国,最早的史书中就记载了生活在公元前8~6世纪的史伯、伶州鸠、季扎和晏婴等人素朴的音乐美学思想。其后,孔子(前551~前479)总结了春秋以前的音乐思想,强调音乐的伦理性质,提出了著名的礼乐观。老子(约前6、5世纪)提出美丑比较存在、音声相反相成以及“大音希声”的理论。庄子(前369~前286)从“法天贵真”思想出发,主张音乐合乎自然和人的本性等等。显然,当时已广泛涉及音乐与自然、音乐与政治的关系、音乐的社会功能以及音乐的审美准则等问题。儒、道两家音乐美学思想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儒家影响了整个封建时代。

嵇康通晓音律,尤爱弹琴,著有音乐理论著作《琴赋》《声无哀乐论》。他主张声音的本质是“和”,合于天地是音乐的最高境界,认为喜怒哀乐从本质上讲并不是音乐的感情而是人的情感。在《乐记》中也有提到有关“声之乐”、“音之乐”、“乐之乐”: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也。

汉斯立克是十九世纪后半叶以来有代表性和颇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唯新主义音乐美学家,对近代西方音乐美学来说是个建设者。当十九世纪中叶随着《罗恩格林》的成功和兴起的继而风靡全欧洲乐坛的瓦格纳的艺术理论,使他非常激愤。他竖起了所主张的:“音乐不是描写感情和事物的”异旗,针锋相对的与瓦格纳抗衡;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辩论。汉斯立克被“未来音乐”的倡导者们严厉遣责的同时,他则大声疾呼要从根本上修改认为“表现感情才是音乐的本质”过了时的美学观点。他认为音乐即音响本身,奇妙的和谐,其带来的感受,或偶遇,或插肩而过。音乐不是描写感情和事物的“异旗”。

标题音乐是创作时按照标题进行构思,并要求听众依据标题的提示去听赏的器乐作品。标题音乐的作者是以标题为经纬进行构思的,所以音乐所表现的形象比较具体,有时还有一定的情节。纯音乐是指与标题音乐相对称的不依赖文字说明具体内容的音乐,又称“绝对音乐”。19世纪以前的欧洲器乐基本上是纯音乐,其语意信息淡泊,那么到了19世纪,器乐多是标题音乐或者说是文学性的,语意信息非常丰富。

四、关键词:

1.古典主义精神

2.莫扎特、海顿、贝多芬

3.秩序

4.小林爱实

第四次课,我感受到了古典主义精神。老师以学校学研大厦的茶室“简”、“古”、“尊”的设计特点为引,谈论到了欣赏音乐和品茶虽各不相同,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不管是创作时、演出时还是鉴赏时,都需要像品茶一样,一丝不苟,心无杂念。

古典主义是形成于维也纳的一种乐派,亦称“维也纳古典乐派”。其特点是:理智和情感的高度统一;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创作技法上,继承欧洲传统的复调与主调音乐的成就,并确立了近代鸣奏曲曲式的结构以及交响曲、协奏曲、各类室内乐的体裁和形式,对西洋音乐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古典主义时期音乐不反映社会时弊,只为贵族服务,多数为纯音乐。其代表人物有莫扎特、海顿、贝多芬等维也纳乐派,他们共同确立了欧洲音乐秩序。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人都在十八世纪八十年代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在维也纳活动,他们之间互有影响。他们都是运用奏鸣曲形式的大师,写出了奏鸣曲、交响曲、四重奏这类体裁的不朽佳作;他们也都致力于主题的展开以及利用调性的配置来给抽象的形式注入细致微妙的表情。由于贵族权力的世袭以及人们开始以科学作为指南,不盲目信仰宗教,这个时期的音乐有平衡、方整、对称的特点,讲求形式的优雅、从容,反映人们立足现实、积极进取,客观冷静看待生活的态度。

音乐是守法的艺术。古典音乐大师在情感与理智间取得平衡,如同有理性的人在有秩序地迎接生活。其中日本小钢琴家小林爱实就是难得一见的天才少女之一。3岁开始学琴。7岁登台与交响乐团合奏。8岁起从师于二宫裕子老师。期间参加过大大小小的比赛和演出。10岁是应邀到巴黎音乐学院的音乐大厅和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演奏。11岁时与莫斯科室内乐团演奏莫扎特第26号钢琴协奏曲,encore时弹奏了了肖邦第一即兴曲。2007年3月与日本爱乐乐团演奏贝多芬第一钢琴协奏曲。我在看过老师给我们播放的小林爱实的演奏现场视频后,深受震撼。全程松软柔和而又不失刚劲有力,全情投入而表情到位,这在这么一位年纪轻轻的小女孩身上表现出来实属罕见。技巧即控制,突破障碍,表达舒适,这是对古典音乐大师的最好赞美。

在这以后,古典音乐由巴洛克复调音乐转为主调音乐。

五、关键词:

1.奏鸣曲式

2.指挥、呈示部、展示部、再现部

3.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4.命运交响曲

第五次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奏鸣曲式,谈论到指挥的艺术以及欣赏了作曲家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命运交响曲》。

奏鸣曲式,所谓“曲式”,就是写作乐曲的一种格律,即用一种比较固定的框架把乐曲的大结构框出来,使具有某种固定曲式的乐曲具有比较规整的形态,利于聆听者理解与欣赏。而“奏鸣曲式”是一种大型曲式,是奏鸣曲主要乐章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它包含几个不同主题的呈示部、展现部和再现部以及特定的调性布局。由于它通常用于奏鸣曲的第1乐章,并常用快板速度,所以也称为奏鸣曲

第1乐章形式或奏鸣曲快板形式。这种曲式不仅用于奏鸣曲中,也用于室内乐、协奏曲、交响曲等大型音乐作品的相应乐章。此外在序曲、交响诗等作品中也常见到。

指挥是预示的艺术。交响乐演奏指挥中的预示可以协调演奏者与指挥者的动作,同时传递各种信息,从而使他们在演奏中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预示在演奏指挥中起到关键作用,能有效地控制演奏者的各个动作,从而使演奏更具表现力。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这是巴赫为数众多的作品中最具“元素”性质的巨作之一,结构严谨、精密,高度理性又平易近人,内涵深刻又时时洋溢着情感的光辉,是音乐史上难得的具有理念的高度,情感的深度,技巧的难度和接受的广度的杰作。它被称作大提琴的“旧约圣经”,是演奏家技术与修养的试金石,而从作品的总谱上,更显示出巴赫对大提琴演奏技巧的创造性和预见性。

《命运交响曲》,此曲被后世诸多音乐家和乐团演绎,是交响乐演奏表演中的宠儿。这首曲子出自贝多芬之手。《命运交响曲》共分为四个乐章,整部作品精炼、简洁,结构完整统一,内容深刻,耐人寻味。

第一乐章开头的“命运在敲门”的四个音,其强度之震撼人心,使人不难想象在创作这部作品时,已经完全耳聋的贝多芬徘徊在命运与希望,现实与理想的斗争中,我想,者构成了第一乐章感情展开的主线,就正如他心中呐喊的声音——“扼住命运的咽喉!”

第二乐章同第一乐章的悲剧感全然不同,这好像是一首抒情诗。这一乐章中,平和的观察和深沉的思索,同温暖的感情和光明的幻想轮番交错,犹疑不定。转化为他坚定的决心。

第三乐章为快板的诙谐曲,强烈的斗争情绪逐步上升。交错式的音符对比强烈。

第四乐章中爆发出了最绚烂的光辉。最后在急板的速度中展现了英雄的凯旋与胜利的欢腾。

《命运交响曲》所体现的是人的精神同命运的斗争过程,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即使遭受苦难,也要不屈服于命运,这首歌很励志,很能激励人。从中国能提得到他对命运的呐喊,令人钦佩。

六、关键词:

1.浪漫主义

2.贝多芬第三英雄交响曲

3.康德的音乐定义

4.柴科夫斯基:忧郁小夜曲、如歌的行板、第一钢琴协奏曲

第六次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有关青春与梦想的浪漫主义音乐。

在欧洲音乐史上,浪漫主义乐派产生于十九世纪初,贝多芬晚期的作品《第三英雄交响曲》拉开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序幕。这个时期艺术家的创作上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浪漫主义音乐与古典主义音乐所不同的是,它承袭古典乐派作曲家的传统,在此基础上也有了新的探索。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是继承古典乐派,但内容上却有很大的差异,夸张的手法也使用的特别多。在音乐形式上,它突破了古典音乐均衡完整的形式结构的限制,有更大的自由性,如把描述性、幻想性以及极具个性的音乐语言渗透到传统的框

架之中,采用更广泛的调性对比,根据音乐表现的需要经常变化乐章的数目等。浪漫主义音乐以它特有的强烈、自由、奔放的风格与古典主义音乐的严谨、典雅、端庄的风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浪漫主义音乐时期也是欧洲音乐发展史上成果最为丰富的时期,它极大丰富和发展了古典主义音乐的优良传统,并有大胆的创新,这一时期的许多音乐珍品至今仍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

康德说过:“音乐是感受游戏的形式”。因此,音乐可以放大人的情感,让人感受没有感受过的情感。而浪漫主义的价值所在就是表达人的情感和情绪,帮助人重拾理想,点燃激情,永葆青春活力。

最后,我们欣赏了柴可夫斯基的代表性作品:既有悲痛的情调又有甜美的韵味的《忧郁小夜曲》;旋律深沉、婉转凄美,似诉似哭、似叹似泣的《如歌的行板》;时而庄严而从容、深情真挚,时而抒情悠长,时而又热情如火、欢快奔放的《第一钢琴协奏曲》。

七、关键词:

1.欢乐女神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2.音乐的作用

3.贝多芬第六田园交响曲

4.舒伯特未完成交响曲

第七次课,我们跟着老师感受了欢乐女神的魅力,欣赏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以及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领悟音乐的作用。

在人类历史上,音乐增进了民族自我和个人自我精神的完善和觉醒。尤其在物质膨胀的当今,音乐有和谐心灵的效果,让人以一种优雅的态度对待人生,重新复恢生命的色彩与活力,唤醒内心深处的道德与良知,从而抚慰生命,造就人类灵魂的终极关怀。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这部作品分为四个乐章,其中第四乐章的合唱部分是以德国著名诗人席勒的《欢乐颂》为歌词而谱曲的,也是该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主题。《第九交响曲》成功的为贝多芬带来了一生中最大的幸福与荣耀。老师上课时还为我们演唱了《欢乐颂》,激情澎湃,也带动了大家跟着一块哼唱:“欢乐女神,圣洁美丽,灿烂光芒照大地……”

贝多芬的《第六田园交响曲》拉开了浪漫主义标题交响曲的帷幕。贝多芬酷爱大自然,常常在乡间漫步而流连忘返。创作《田园交响曲》时,贝多芬已经两耳失聪,承受着无声世界的不尽摧残。正如罗曼.罗兰所说:“贝多芬什么都听不见了,就只好在精神上重新创造一个他已经灭亡了的世界。要听见它们的唯一方法,是让它们在他心里唱歌。”贝多芬自己解释这部作品是“感受多于音画,乡村生活的回忆多于写景”。《田园交响曲》,是他少数的各乐章均有标题的作品之一,也是贝多芬九首交响乐作品中标题性最为明确的一部。

舒伯特《未完成交响曲》,本交响曲唯有第一、第二两乐章拥有完整的曲谱,第三乐章只有九小节改编为管弦乐曲,其它部分仍停留在钢琴曲谱的形态,第四乐章则连草稿都没有。但由于此曲的已完成部分乐章出彩,故在形式上虽然未完成,但实际上完整无缺,并因此引出许多穿凿附会的传说,影响颇大。

八、关键词:

1.浪漫主义民族乐派

2.异国情调

3.严肃音乐

4.俄罗斯作曲家:格林卡;沙拉沙蒂:流浪者之歌

第八次课,这次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浪漫主义民族乐派音乐以及严肃音乐。

严肃音乐,通常是指各种传统经典音乐和一切专业作曲家、歌唱家用传统或现代作曲手法与歌唱方式所创作和演绎的音乐。并且,“严肃音乐”的传承是以学院式的严格训练来实现的,严肃音乐家总是力图在作品中最充分地展示个性,诠释深刻的命题,追求音乐技巧的创新和完美。因此,严肃音乐作为一种“精英文化”,它的创作者、演奏者、欣赏者都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音乐修养。是非大众、非通俗,艺术性、学术性较强的专业领域音乐。严肃音乐的特殊性在于它以严格的数理逻辑规律与活泼的生命情趣相结合,它表现着和谐、秩序、变化统一,在运动中展示肯定与否定、积极与消极、松弛与紧张、平静与激动、欢快与悲悯、满足与压抑。严肃音乐对情感的表达不是无度的、自然的,必须以美的规律为规范,这类音乐是理性化感情的产物。严肃音乐中的情愫:崇高、悲壮、热情、爱恋、痛苦、大自然、生命、死亡,既是抽象的又以感性的力量触摸人的灵魂,它诱导人们从自然、本能的欲望中解放出来,进入高尚、纯洁的精神境界,获得美感的提升,这正是严肃音乐文化精神的彰显。一句话来说,严肃音乐,即是一丝不苟,心中有光韵的音乐。

民族乐派是在浪漫主义的整体风格下产生出的一种具有强烈民族个性和斗争性的乐派,主要以本民族的民歌和民间舞曲为素材,采用本民族的英雄史诗、神话传说和人民解放斗争的事迹为题材来创作。其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激情和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同时也浸含着对自己祖国、民族和人民的歌颂之情。

浪漫主义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主要在于体现异国的情调。异国情调体现在:北方民族向往南方温暖的色彩,南方民族向往北方的风花雪月,西方民族向往东方神秘的气质。

民族乐派分为多种,其中俄罗斯是民族乐派最早发起的国家,其乐派的奠基者是格林卡,代表作曲家还有柴可夫斯基、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鲍罗廷等。

音乐无国界,民族音乐也许就是这句话最典型的代表,它可以穿越种族、国界、宗教和时空的壁垒,进入每个听者的心灵,感受那个民族的情感跌宕。

九、关键词:

1.交响诗

2.穆索尔斯基:荒山之夜

3.努卡其:同质中介

4.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

第九次课,这一次课我们主要谈论了交响诗与标题音乐的对比,以及对比总

结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与差异。

交响诗的最大特点是用音乐表达概念,它是古典交响曲中最年轻的一种音乐,它具有不同的名目,如交响狂想曲、随想曲、幻想曲和前奏曲等,另有音诗、

音画、交响童话、交响传奇等体裁。它是一种由弗朗茨·李斯特首创的具有戏剧性、抒情性的单乐章管弦乐体裁。交响诗在构思上,或体现一个哲学思想,或体现一种诗的意境,或和一定的文学题材相联系。标题音乐的最大特点是具有画面感,它具有四大特性:描写性、叙事性、抒情性、戏剧性。标题音乐是创作时

按照标题进行构思,并要求听众依据标题的提示去听赏的器乐作品。标题音乐的作者是以标题为经纬进行构思的,所以音乐所表现的形象比较具体,有时还有一定的情节。

古典主义音乐,规整简明,将深邃的思想和热烈的激情赋予古典主义音乐的形态上。18世纪初~19世纪初的音乐风格。它出现在巴洛克时期之后,结束于浪漫主义时期之前,而且与这前后的两个时期都有着相当大的年代上的交叠。浪漫主义音乐,情感表达的发挥,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浪漫主义音乐以它特有的强烈、自由、奔放的风格与古典主义音乐的严谨、典雅、端庄的风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浪漫主义乐派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它产生在十九世纪初。印象主义音乐,内心微妙、抽象感觉的变化,从朦胧中来,到朦胧中去,永远认不清事实的面目,呼吸恍稀,并不通

过音乐来直接描绘实际生活中的图画,而是更多地描写那些图画给我们的感觉或印象,渲染出一种神秘朦胧、若隐若现的气氛和色调。在印象派的音乐中,富有色彩效果的和声远比旋律重要。超然物外,精神遨游在水光山色之中,在虚无缥缈的意境中进入一个忘我无我的境界。印象主义音乐是19世纪末在欧洲文化活动中心巴黎萌生的一种新音乐风格,它深受当时印象主义绘画和象征派诗歌的影响,追求刻画实物周围的色彩与光影在瞬间的迷离变幻。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的代表作《荒山之夜》。这是在19世纪欧洲民族乐派兴起后,俄国民族乐派利用本民族民间音乐、传说等素材勾勒出的一部杰出的交响音画,是交响音画作品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各种乐器色彩鲜明,在作品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配器所带来的不同音色对比,是一部长演不衰的经典之作。

十、关键词:

1.歌剧序曲

2.威尔第:茶花女

3.歌剧艺术

4. 咏叹调

第十次课,这节课老师从歌剧序曲讲起,谈论到歌剧的起源、性质,歌剧的艺术,其中具体讲到了咏叹调。

歌剧在16世纪末,即1600年前后才出现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它源自古希腊戏剧的剧场音乐,而19世纪在西方达到鼎盛时期。歌剧的演出和戏剧的所需一样,都要凭借剧场的典型元素,如背景、戏服以及表演等。歌剧是一门西方舞台表演艺术,简单而言就是主要或完全以歌唱和音乐来交代和表达剧情的戏剧(是唱出来而不是说出来的戏剧)。

歌剧被视为西方古典音乐传统的一部分,而近代的音乐剧被视为歌剧的现代版本。一般而言,较之其他戏剧不同的是,歌剧演出更看重歌唱和歌手的传统声乐技巧等音乐元素。歌手和合唱团常有一队乐器手负责伴奏,有的歌剧只需一队小乐队,有的则需要一团完整的管弦乐团。有些歌剧中都会穿插有舞蹈表演,如不少法语歌剧都有一场芭蕾舞表演。因此,歌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是艺术的盛宴;是手舞足蹈的艺术,是至尊高贵的艺术。而剧场艺术则是真实的艺术。

歌剧中的声乐部分包括独唱、重唱与合唱。歌剧中重要的声乐样式有朗诵调、咏叹调、小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等;其体裁样式有正歌剧、喜歌剧、大歌剧、小歌剧、轻歌剧、音乐喜剧、室内歌剧、配乐剧等。其中咏叹调是歌剧中主角们抒发感情的主要唱段,它们的音乐很好听,结构较完整,能表现歌唱家的声乐技巧,因而我们经常也会在音乐会上听到它们,如《蝴蝶夫人》的咏叹调“晴朗的一天”,《茶花女》的咏叹调“为什么我的心这么激动”、和罗西娜的咏叹调“我的心里有一个声音”等等。

歌剧《茶花女》是意大利浪漫主义作曲家威尔第“通俗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它是150年来,在全世界上演次数最多的歌剧,拥有世界歌剧史中最灿烂的宝石之称。同时,它还是新中国上演的第一部西洋歌剧。

十一、关键词:

1. 现代主义音乐

2. 文明

3. 弗洛伊德

4. 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

第十一次课,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现代主义音乐。

现代主义音乐,泛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象主义音乐以后,直到今天的全部西方专业音乐创作。从历史风格的范畴而言,现代音乐特指20世纪中所创作的有特殊风格的作品,并非指所有写于20世纪的作品。

十九世纪末至今,近90年的时间里,西方音乐的风格、流派十分繁杂,演变也非常剧烈:音乐风格的变迁决定了音乐内部各个组成要素的创新。在音高、节奏、音色、力度、组织结构法等各个方面,现代音乐都作了前所未有的突破。这一方面形成了现代音乐本身的主要音响特征,另一方面音乐的表现范围也空前扩大了。作曲家获得了更多、更丰富的创作手段。现代主义音乐的共通特点在于音响的不协和性,调性瓦解(调性模糊、多调性、泛调性、无调性),创作理念高度理性,音响手段脱离传统方式等。

其中现代主义音乐分为具体音乐、偶然音乐、原始音乐等流派。具体音乐,素材来自自然界,器具,环境等一切声源,通过麦克风录制,然后经过剪辑,播放变速,声音异化,磁带运行,电子加工与蒙太奇进行更改,最后固定为作品。偶然音乐,指作曲家在创作中将偶然性因素引入创造过程中或演奏过程中的音乐。亦称“不确定性音乐”或“机遇音乐”。原始主义音乐,着力于表现原始生活的拙朴与粗犷,以及野性的力量和本能的冲动,因此在作曲手法上采用复杂多变的节拍和不规则的节奏组合,突出不协和的音响,采用多调性和怪诞的音色等等,使音乐产生粗野狂暴的效果。

而后,老师给我们拓展讲述了有关“文明”与“艺术”。文明,是历史以来

沉淀下来的,有益增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适应和认知、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以及公序良俗的总和。文明是使人类脱离野蛮状态的所有社会行为和自然行为构成的集合。换而言之,文明,是世上极少数懂得操纵人行为的人创立的规则。而有关艺术,“艺术概论”作为我的一门必修课,在课上我认识到了艺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艺术形式载体与风格,不同的人对它也有不同的理解与定义。

赫拉克里特、亚里斯多德说:艺术是自然的模仿。

达·芬奇说:艺术是自然的镜子

车尔尼雪夫斯基、别林斯基说:艺术是生活的再现。

科林伍德说;艺术是表现自己情感的想象性活动或想象性经验。

克罗奇说:艺术是抒情的直觉。

马蒂斯说:艺术是心灵的创造。

弗罗伊德说:艺术是白日梦,是婴儿性欲本能的表现。

黑格尔说:艺术是绝对理念的感性显现。

柏拉图说:艺术是理念的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

克莱夫·贝尔说: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苏珊·朗格说:艺术是情感的符号。

阿恩海姆说:艺术是视知觉经验中的异质同构。

最后,我们共同欣赏了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组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部乐曲给人以不和谐的、杂乱无章,甚至嘈杂的感觉。其中有多段章节以沉重的节奏开始,伴随着粗野的节奏,变得越来越喧闹,不时还传来雷鸣般的爆裂声,而没过多久,单簧管便奏起了似乎无始无终的抒情旋律,像一支牧歌,充满了质朴的思慕之情,同时又表达出热烈的愿望。本陶醉在如此的抒情中,却忽然想起一段气氛热烈、力度与配器变化多端的音乐——大地之舞。当这一音乐最后上升到极度狂乱的音响时,全曲的第一部分在乐队的沉重切分和弦音响中,以最强音结束。

十二、关键词:

1. 中国传统音乐审美特征

2. 中华文化

3. 宴乐、雅乐、俗乐、礼乐、巫乐、淫乐

4. 《地图》协奏曲

第十二次课,是最后一节课。经过前面西方交响乐文化的学习与洗礼,最后一节课老师带我回归东方,学习审美中国传统音乐。

学习中国传统音乐审美特征,毫无疑问的是与中华文化密不可分的。中华文化讲究礼重于情、善重于美、道重于欲、古重于今;重于心、虚、意境;更讲求中和、中庸、大同。“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则是一种境界,快乐不是没有节制的,悲哀却不至于过于悲伤,注重情感的克制。

其中分类谈论到了宴乐、雅乐、俗乐、礼乐、巫乐、淫乐等。宴乐即饮宴作乐,多为其乐融融;雅乐即典雅纯正的音乐,是一种古代的汉族宫廷音乐,指帝王朝贺、祭祀天地等大典所用的音乐,特点在于高雅;俗乐即世俗的音乐,与雅乐相对,古时指各种民间音乐的泛称,是种自鸣得意的音乐;礼乐,“礼乐文化”奠

定了中华“礼乐之邦”之位,特点在于道德教化与和谐;还有商、楚时期盛行的祭祀仪式用巫乐和为欢作乐的淫乐。

随后,我们欣赏了谭盾的《地图》协奏曲。《地图》是一部多媒体大提琴交响协奏曲,用现代的乐器演奏经典的旋律。谭盾根据他在湘西所见到了特色民间音乐,进行了创造性的革命与创新,成功地将西洋乐器变成了中国的民族乐器。在作品中,作者大量的运用原始的音乐再现,将现实生活中的音乐原版与交响乐结合。在《地图》中我领略到了民间音乐与西方音乐的融合,感受到自然和创造力那种穿越人性的力量。当音乐散发着质朴和真实的光芒时,它就显得分外的纯粹和动人。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期,我开始领悟到交响音乐艺术的美:在于其震撼人心,深入人的情感,在倾听美妙的音符的流动之余,会不自觉的产生灵魂上的共鸣,这是音乐的特殊意义与意识的唤醒。交响乐之所以能几百年来不断沉淀,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地流传下来,愈经时间的洗礼而愈发光芒,自有其经典的理由。还是那句话,艺术于每个人来说,各有其理解与定义,今后我要学会提升审美与批评,理性鉴赏以及感性深入感受不同类型的音乐,以艺术的眼光对待生活,发现生活独特之美。以上。

交响乐欣赏

交响乐(SYMPHONY)和交响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交响乐是由多件乐器所演奏的具有交响性的音乐,而交响曲是一种大型的管弦乐套曲。 交响乐(SYMPHONY)又称交响曲,名称源于古希腊,是当时“和音”和“和谐”两个词的总称。是采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鸣奏曲(奏鸣—交响套曲)。交响音乐主要是指交响曲、协奏曲、乐队组曲、序曲和交响诗五种体裁。但其范畴也时常扩展到一些各具特色的管弦乐曲,如交响乐队演奏的幻想曲、随想曲、狂想曲、叙事曲、进行曲、变奏曲和舞曲等。此外,交响音乐还包括标题管弦乐曲。序曲最基本的格式为“快板-慢板-快板(舞曲风格)”的三段体式。交响乐队是音乐王国里的器乐大家族,一般来说它分为五个器乐组: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打击乐组和色彩乐器组。 乐队的编制 交响乐队是音乐王国里的器乐大家族,一般来说它分为五个器乐组: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打击乐组和色彩乐器组。下面分组介绍各种乐器(它们都是从高音到低音的乐器):弦乐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倍大提琴。 木管组:短笛、长笛、双簧管、英国管、单簧管、大管。 铜管组:小号、圆号、长号、低音号。 打击乐组:定音鼓、锣、镲、铃鼓、三角铁等。 色彩乐器组:钢琴、竖琴、木琴、铝板钟琴等。 对于一些特殊曲目,还会加入其它的一些乐器,像唢呐,喇叭,二胡等民族乐器 由于交响乐队采用了这么多的乐器编制,所以它有着非常丰富的表现力。交响乐队根据作品风格的需要,它又分为编制上的不同。如单管编制、双管编制、三管编制、四管编制等等。实践证明,一个铜管(以小号为例)的音量相当于17把小提琴,12把中提琴,8把大提琴,或者6把低音提琴(倍大提琴)。故每增加一个铜管,乐队的弦乐人数至少已经增加了43人. 交响音乐形成于18世纪中叶的欧洲。在此之前的17一18世纪中叶是欧洲音乐史上的高峰之一-一巴洛克音乐时期。按照西方音乐史分期,欧洲交响音乐的发展大约经历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民族主义、印象主义、现代主义等历史阶段。 音乐的巴洛克时期通常认为大致是从1600年至1750年,即从蒙特威尔地开始,到巴赫和亨德尔为止“巴洛克(Baroque)”一词来源于葡萄牙语,意思是形态不够圆或不完美的珍珠,而且最初是建筑领域的术语,后来才逐渐用于艺术和音乐领域。

音乐鉴赏心得体会1000字.doc

音乐鉴赏心得体会1000字 音乐鉴赏教学是中学音乐教学领域中的重要内容。接下来就跟着我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关于音乐鉴赏学习心得体会1000字吧。 音乐鉴赏心得体会1000字篇1 一直以来我对音乐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以其独特、美妙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聆听一场音乐会,会使我们陶醉其中,观看一场歌舞晚会,会使们激动万分。演奏家精湛的表演,令我们羡慕不已,歌唱家动听的歌声,令我们跃跃欲试,这是因为音乐是美的艺术。追求美是人类的天性,高层次的审美追求会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情操受到陶冶,生活也将变得更加丰富而充实。 我记得小学的音乐老师是一位气质高雅的女教师,莫名的我们都很喜欢她,记得那时候课本叫唱游,一直都是跟着老师唱唱跳跳,后来我们还学了一学期口琴,那个时候能够吹出一首曲子非常兴奋。课堂上老师没教什么乐理知识,只是教我们唱,不过我的音乐老师组织了校合唱团,那个时候她说我的声音不错,她希望我去参加她的团,那个时候我很高兴,也去上了课,在那段时间我学了些乐理知识,包括识五线谱,简谱,不过只学了一学期就升学了,后来也就没再学,高中回老家念书,音乐课几乎被那些所谓的主课占用了,也没上什么课,也就荒废了。 本来这次选修音乐鉴赏课是因为学院要求修艺术类的课才选的,之前也是抱着一种随便听听的心态,不过渐渐地我被吸引了,它让我再次感

受到音乐的魅力。课堂上老师不但教给我们一些基础乐理知识以便我们更好的学习,还叫我们视唱,还给我们能介绍乐曲和一些优秀歌唱家的作品。这不但使我们会唱,还让我们了解一些民族音乐,使我们受益颇多。一些优美的民族音乐一直萦绕在我耳边,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康定情歌》,以前一直听别人说起这首曲子,可从来没认真听过,也没唱过,在课堂上我不但听了,还会唱了。还有阿柄的二胡独奏《二泉映月》深感人心,我终于明白音乐给人带来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音乐是最能抒发人类情感的。 至于音乐鉴赏课有没有必要学习一些基础乐理知识和视唱知识,我不是很清楚,我个人认为如果仅仅就欣赏而言,不是很重要,音乐是作曲家(当然也包括演绎者)心灵的吟唱,所以,要用心灵去感受。如果过多的用乐理知识去分析一部音乐,那其实是对音乐的肢解。我认为,其实音乐的技巧即使对于作曲家来说也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内涵。就像那些世代传颂,脍炙人口的诗词往往不是那些格律谨严的诗词;那些精于格律的诗词家,其作品往往是苍白的、空洞的技巧的堆砌。音乐也是同样的道理。 周国平先生有过这样一段话,比较有趣。他说"音乐家用天国的语言叙说天国的事情,诗人用人间的语言述说天国的事情。诗人痛苦了,因为俗人根据人间的事情来理解人间的语言,总是误解了诗人。音乐家可以免于此患,反正俗人听不懂天国的语言。"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其最后一句,也就是每个人对于同一首音乐作品,会有各种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很多时候,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和心境下,对于同一首作品的理解和

交响乐赏析论文

“交响乐赏析课”的学习总结与心得 第二次课: 交响乐的课程,作为一个不是专业学习音乐的同学,交响乐对我来说,似乎很难去欣赏,日常生活我也只是听流行歌曲。怀着一种认真了解一下交响乐的心情,我开始了交响乐赏析这门课。 世界音乐划分为东亚音乐(中国)、南亚音乐(印度)、西亚北非音乐(古埃及、古阿拉伯)、欧洲音乐(古希腊)以及非洲音乐,以及在它们的传播与交流中形成的拉丁美洲音乐和东南亚音乐。其中欧洲音乐在世界音乐发展史中影响力最大,它建立有系统、完善的技术体系和理论体系,是专业音乐的典范。在欧洲音乐的发展中所孕育出的最高级音乐形式便是交响音乐。 交响乐最早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罗马,之后的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现代主义时期是它发展的几个重要时期,这节课我们讲述了巴洛克时期的

交响乐。这个时期的音乐以巴赫为典范,马不停蹄的节奏,展现阶梯式的力度变化,突强 突弱,主调与复调结合,其中《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完美的展现了复调音乐的谐和之美。在课上我们欣赏了巴赫的《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这音乐是一种赋格这一种复杂而严谨 的形式,是复调音乐的一种。管风琴的演奏使他显得神圣而庄严。饱满而有力的引子,为 全曲宏伟的气势作了渲染和铺垫,然后,乐曲奏出音响宏大的和弦,接着呈现出托卡塔主题,带有戏剧性的成分。被尊称为西方“现代音乐”之父的巴赫,同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 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音乐集成了巴洛克音乐风格的精华,欣赏了这首交响乐后,我也 算是体会一下巴赫真正的魅力。 2014.3.3 第三次课: 继续上节课对巴洛克乐风的学习,本节课依然介绍有关巴洛克时期的音乐。 巴罗克音乐发端于意大利佛罗伦萨歌剧(一种深受其国王重视的集绘画、雕塑、建筑、舞蹈、声乐、器乐于一身的崭新艺术形式)之诞生的1600年,止于巴赫去世的1750年。 巴罗克音乐的精华最后集中在德国,以巴赫和亨德尔的作品为代表。为巴罗克音乐作出贡 献的还有意大利的维瓦尔第、蒙特威尔第;法国的吕利、拉摩;英国的普赛尔等。新涌现 的王侯和贵族阶层日渐取得了与教会一样的音乐消费资格,随即又以支持者的姿态改变着 乐坛,音乐不再只专美于上帝,它更是要献给全人类的礼物。 课上,我们欣赏了《小步舞曲》、《诙谐曲》、《G弦上的咏叹调》、《C大调前奏曲-圣母颂》、《哈利路亚》。《小步舞曲》速度中庸,但是风格典雅,有一种音乐的中性美;《诙谐曲》让我们心情愉悦,音乐欢快;《G弦上的咏叹调》的速度不快,但却有一种华

交响乐赏析论文

交响乐赏析课学习的总结与启示其实自己并不是对音乐很大敏感,虽然很有兴趣,觉得音乐很有情调,似乎是因为知道自己没有什么音乐细胞。这不是第一次选修巩老师的课,在去年的时候,就曾学习过基本乐理和合唱指挥,觉得受益匪浅,不同的是今年选的这门课侧重于细致具体的接触到有关交响乐的知识,交响乐是最能展现功力的音乐形式,这需要整个乐团的和谐共鸣,也需要每个人的无间配合,在交响乐里没有个人主义,所有的演奏都是相互依存的,天籁与人籁的和谐以及心灵与世界的和谐。 1.古希腊音乐(2015年9月22日) 这是交响乐赏析的第一节课,主要讲解了什么是交响乐,以及简单的学习了交响乐的起源、发展过程和主要特点。那到底什么是交响乐呢?交响乐又称交响曲,是采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鸣奏曲(奏鸣—交响套曲)。其核心是和谐,通过音乐这种艺术形式表达人的情感。主要有五种乐器参与演奏:铜管、木管、弦乐、打击乐和色彩性乐器(钢琴、竖琴)。同时交响曲是器乐体裁的一种,是管弦乐队演奏的包含多个乐章的大型(奏鸣曲型)套曲。源于意大利歌剧序曲,海顿时定型。基本特点为:第一乐章快板,采用奏鸣曲式;第二乐章速度徐缓,采用二部曲式或三部曲式等;第三乐章速度中庸或稍快,为小步舞曲或诙谐曲;第四乐章又称"终乐章",速度急速,采用回旋曲式奏鸣曲式等。世界音乐被划分出五个派别,其中欧洲音乐在世界音乐发展史中影响力最大,它建立有系统、完善的技术体系和理论体系,是专业音乐的典范。在欧洲音乐的发展中所孕育出的最高级音乐形式便是交响音乐。在之后老师讲到了交响乐的起源,交响乐起源于古希腊时期。众所周知,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在公元前5—4世纪,古希 腊的音乐文化就已具备很高的艺术性。随着之后的战乱动荡,原先古希腊的音乐文化就逐步融入了古罗马,亚非欧等元素。 这节课,我们聆听了德国作曲家卡尔奥尔夫的《布兰诗歌》交响合唱曲,它分为“春天”、“酒”、“爱”三个主题,作者在继承古典作曲法的基础上加入

交响乐欣赏心得感受

交响乐艺术中体会到的人生与社会的关系平日里我最喜欢听贝多芬的《命运》,曲子里那急冲冲的扣门声及作者要“扼住命运咽喉”的呐喊,就会使我马上联想到这样一幅画面:命运之神满目狰狞,手持权仗逼近贝多芬的小屋,贝多芬有所警觉,迅速的抓住一把长剑,命运开始扣门了,声音越来越响,最后门被撞开,贝多芬虽然被他弄成了耳疾.痢疾,但毫不退缩,坚定与命运做战:这是一场毫不喘息的战争,但最后,命运屈服了,贝多芬吹出了胜利的号角。《命运》整曲听起来激昂,紧张,但上述故事却不得不让人承认是属于奇幻范畴内的。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在他的全部交响曲创作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部。恩格斯对这部交响曲有过很高的评价,他在给妹妹的信上甚至这样说:“要是你还没有听过这部壮丽的作品的话,那你这一生可以说是什么音乐也没有听过。”这部交响曲原先并没有标题,后人根据贝多芬自己对这部交响曲的主导动机所做的说明,为它取名为《命运》。在讨论海顿与莫扎特交响曲时我们永远也不可能如此具体地谈及其音乐激起的感情,这首交响曲却是从开始的明显威胁开始,以光明战胜黑暗、正义战胜邪恶结束,这是贝多芬英雄主义时期的代表作,也是他对困扰他的恶劣形势的征服。在他的交响曲中,人的胜利是同命运的暴力进行殊死的斗争得来的。他的《第五交响曲》揭示了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失败和胜利、痛苦和欢乐,说明生活的道路是艰难曲折和满布荆棘的,但是对社会负有的崇高责任感,使人们格外奋不顾身去建立功勋。英雄扯断束缚着他的锁链,点燃自由的火炬,朝着欢乐和幸福的目标胜利前进。从黑暗到光明,通过斗争走向胜利,这就是《第五交响曲》的戏剧性冲突的整个发展历程。因此,这部作品实际上最深刻地阐释了贝多芬“通过斗争从黑暗走向光明,获得胜利”的思想。 那是一个动荡的岁月,那又是一个浪漫的季节。音乐是那一代人的梦想,音乐也成就了那一代。至今提起古典交响乐,哪个不会脱口说出几个作曲家!音乐跨越了时空,带着乐符和旋律来到我们身边,一首乐曲,就是一段心情。乐曲中携着心情,心情中含着乐曲,套用王国维的那句话就是:带着心情去听音乐,那音乐就全是抒发着自己的心情了;听着音乐去找心情,那心情里面便全是音乐了,因此这时就不知何者为心情何者为乐曲了。 说到这些,我不由得想去探讨一下交响乐的发展史。 文艺复兴时期,有了交响乐一说,当时泛指一切多声部的音乐,包括声乐和乐器。16世纪后,交响乐成为纯粹的器乐曲,并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奏,使交响乐得到发展。作为交响乐的曲式之一,“索纳塔”也就是奏鸣曲,开始只是泛指器乐作品,以区别于“康塔塔”(声乐曲),后来逐渐演变成越来越复杂的一种曲式结构,成为一种常用的套路规则,当然这种规则在使用时也会因人而异,有所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并作为一种最复杂的曲式结构一直传承下来。它一般分为四个乐章,也有的作品是五个乐章,比如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等。每一个乐章的标准奏鸣曲式包括:Ⅰ.呈示部。有时前面有一段较慢的引子或序曲,通常通过主旋律体现出一到两个主题,并互相交映、弥补;Ⅱ.发展部,也叫展开部。它在呈示部主题的基础上进行自由发挥;Ⅲ.再现部。有点类似于第一部分呈示部,是呈示部的再次出现。奏鸣曲中四个乐章之间通常快慢交替,不同主题交相呼映,从而构成整部作品。通常奏鸣曲的四个乐章的曲式结构都比较复杂,也有些作曲家把第二、三乐章简化了一些,但即便如

浅谈如何欣赏交响乐

浅谈如何欣赏交响乐 引言:提起交响乐,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的第一感觉就是高雅,古典,严肃。而且,大 多数人会表示欣赏不了交响乐。然而,在系统的学习了“欧洲古典音乐欣赏”课程之后,我开始对交响乐有了更新的、更深的认识。特别是课堂上,老师一再强调交响乐与中国民乐的区别。交响乐更具有立体感,变化多端。而中国民乐是平面的,调子基本不变。 我认为,欣赏交响乐并不是很难,首先,你需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要了解音乐语言的各种基本要素,诸如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织体、结构等,知道音乐专门术语的含义是什么。如果要想探寻它的内容,必须明白作曲家为这部作品选择的形式结构,体现的音乐旋律——主题是什么,只有对它们的各自特征了解后,我们才能真正地去听音乐。其次,一定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因为交响乐的概括性很强,内涵非常丰富,所以我们要懂得把自己的生活体验融入进去,用心去欣赏。在正文中,我结合查阅的资料和个人的理解从理论知识、方法技巧和实践应用三个方面来谈谈如何欣赏交响乐 关键词:交响乐历史、交响乐队、乐器特点、想象力、三度创作、注意力 正文: 欣赏交响乐,应该了解交响乐的理论知识。 首先,要了解交响乐的概念。 交响乐曲的名称源出希腊语,原意为“一齐响”的意思。交响曲是一种具有奏鸣曲(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的曲式)体裁特点,由庞大的管弦乐队演奏的宏大套曲(是由若干在结构上各自独立、音乐性质上互相对比的部分组合而成的特殊曲式)形式的音乐作品。由于交响乐曲式结构宏大,乐队庞大齐全,有强大的音响力量,加上丰富多彩的音乐千变万化,管弦乐队的表现力能得到高度发挥,因此意蕴深远,善于表现神秘、丰富而复杂的感情,对于大自然的诗情画意的描绘更是有独特的色彩效果。因此,交响乐有强烈感人的艺术魅力。 其次,要知道交响乐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交响乐的发展起源时期 交响音乐的起源可以追述到十分遥远的历史长河中。它的名称源于古希腊,是当时“和音”和“和谐”两个词的总称。到了古罗马时期,它就演变成为泛指一切器乐合奏曲和重奏曲的代称。15、16世纪,也就是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交响乐这一名称被当作了一切和声性质的、多音响器乐曲的标志。而到了巴洛克音乐的初期,它又主要指歌剧、神剧和清唱剧等作品中的序曲及间奏曲。18 世纪初期,音乐艺术在欧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随着欧洲产业革命的进程,音乐艺术也开始逐步地走向平民化和社会化。在

交响乐心得体会

交响乐心得体会 篇一:交响乐学习体会杂谈 交响乐学习体会杂谈 “不爱音乐,不配做人。虽然爱音乐,也只配称半个人。只有对音乐倾倒的人,才可完全称作人”,德国伟大的作家歌德如是说道。在他眼里,音乐之于他,可能相当于写作之于人生。 同样,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音乐之于人生,就如同清幽山谷中响起的那声声鸟鸣,浩瀚海洋上涌起的那一簇簇浪花,花草丛中飘出的那一阵阵芬芳,看似轻妙灵巧,却总是那点睛的一笔,让原本沉寂的世间万物突然间有了生机,有了灵气,给人带来那几多可以回味、思索、感动、陶醉、迷恋的东西。 多年来,对我自己而言,音乐或许只是闲暇之余生活的调剂品。纵使就连小学广播里都时常播放着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豪迈、理查德·克莱德曼《梦中的婚礼》的悠扬、李闰珉《Kiss The Rain》的哀婉,但是大家平常真正听的又是些什么音乐呢?恐怕依然是流行音乐的粗糙、低级趣味的谄媚,我们不得不承认自己对于音乐,对于真正的阳春白雪还知之甚少。所以当看到交响音乐赏析这样一门课程时,我的脑袋一震,立刻被它吸引了过来,而当自己踏入交响音乐赏析的课堂,聆听着那些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大师们

的作品时,我的内心激荡不已,未曾想过原来那些曲子如此美妙,那些看似嘈杂的大场面音乐如此合理壮美,那些晦涩难懂的曲调如此深入人心。感觉每一首曲子都在叙说着作者的人生体悟,那里有愉悦、幸福、悲伤、无奈,有着他们人生的酸甜苦辣。 在这一学期的课程中,我从古希腊、古罗马的音乐一路走来,经过巴洛克音乐、古典主义音乐、浪漫主义音乐,一直到了现代主义音乐。其间倾听了无数大师的作品,从巴赫、亨德尔到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再到舒伯特、舒曼,又到拉威尔、斯特拉文斯基。每一个人都令我印象深刻,佩服不已,心想为何这些人、这些音乐能够历经沧桑而丝毫不衰,而且让一代又一代的人欣赏到音乐的魅力与震撼,后来我明白了,时间是最好的认证,久酿是甘霖。这些大师已然彪炳史册,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伟大的作品离不开伟大的人生。音乐可以揭示人的本质精神,展示人类超越自我之精神境界。 在那些音乐家中,我了解最深的便是贝多芬,他是被后人尊称为“乐圣”的天才角色,却也是一个十足的悲剧人物。在其生命短短几十年的创作中,将交响乐的创作成果,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贝多芬三十岁时才开始写第一部交响曲,从1796年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他对生

音乐欣赏心得体会

音乐欣赏心得体会

《中国民族音乐欣赏》课心得体会 中文系09心理 SY0910148 郑卫荣 这学期选上了音乐欣赏这门课我感到十分庆幸。我原本是想通过音乐欣赏这门课调节一下平日紧张的学习情绪。经过一个学期的音乐熏陶后,不仅能舒缓平日紧张的学习气氛,而且还能掌握许多音乐的相关知识以及提高我的音乐修养。所以我要感谢张又丹老师给了我这样一个欣赏音乐的平台,让我在那么优美宁静的环境下以一种轻松的心态欣赏音乐。我很珍惜每周仅有一次的音乐欣赏课,每一节课我都提早到场,完整听好老师所讲的全部内容。在课上我会把好听的歌曲的名子记在笔记本里,课后我会简单的写下自己的感受,再课后找找音乐听。现在翻起我的笔记本感触真的很深:原来我在欣赏音乐的道路上是那么的丰富多彩。 音乐是艺术的一种,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实践艺术。而音乐欣赏则是音乐艺术实践的一个方面,是音乐创作、演唱、演奏的延伸,是一种审美活动。

说到音乐欣赏,很多人会感到音乐很神秘,不容易听懂,尤其是对于古典音乐来说,似乎更加难以理解。其实,这主要是因为不清楚音乐语言的特点,听觉与音乐之间没有建立起有机联系,对音乐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没有能够很好的把握。其实音乐之所以能被欣赏,就在于其具有内在的美,音乐的旋律线条、节奏律动、和声织体、调性色彩、曲式变化与统一等,都能产生美感,而音乐欣赏本质上就是在聆听的过程中对这些因素进行捕捉和有效感知。那么,音乐和音乐欣赏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音乐欣赏又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下面是我的上课笔记,谈谈我的看法。 王洛宾,一个大江南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名字,一位被誉为“西部歌王”、“西部民歌之父”和民族文化交流使者的音乐家,他的人生,正如他在写给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的诗中所说,“本是一场迷藏的梦”。这个梦仿佛一段交织在时空中的五线谱,却无始无终,永远与那一支支一首首如诉如泣响彻灵魂的歌谣回荡在祖国的山水之间。他创作了《老乡上战场》、《风陵渡的歌声》、《洗衣歌》《达坂城的姑娘》、《青

浅谈欧洲交响乐赏析

浅谈欧洲交响乐赏析 摘要 本文阐释了交响乐的动力来自欧洲文明,早在光荣而伟大的古希腊罗马时期,交响乐不断发展的文化动力.欧洲交响乐是一种传统的音乐形式, 善于表现神秘而复杂的感情, 因而具有强烈而感人的艺术魅力.虽然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 但是今天仍以巨大的力量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本论文站在历史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对交响乐发展的见解.文章阐释了西方交响乐的发展历程,囊括了各个时期的一些相应的实例,其中也不乏自己对于交响乐的理解与感受。 关键词 交响乐文化发展历史 一、前言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我一直很喜欢音乐,音乐带给人的那种闲适心情难以言表,而交响乐正是各种音乐中最能给人以灵魂的洗涤的重要部分,在晴朗的午后一边听着交响乐一边看书,或是在阴雨的傍晚一边听着交响乐一边冥想……似乎所有事情与音乐结合在一起都变得完美起来。因为喜欢音乐营造的那种心灵的宁静,喜欢高深莫测的交响乐,喜欢那种震撼。音乐是纯洁、高尚的,需要全心聆听、感受,一个真正热爱音乐的人不会像球迷那样用狂热和躁动来诠释自己的喜怒哀乐。对我来说,音乐永远是生命中最美、最真的享受。本学期通过大学美育概论课程的学习,使我学到了很多交响音乐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如何在紧张学习的同时注意培养自己的音乐素养和欣赏水平,提高对音乐尤其是西方交响乐的理解. 接下来我将结合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查阅的相关资料, 从当今交响音乐概况和历史发展这两个方面浅述本人对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的感悟和理解. 二、欧洲交响乐概况 西方音乐经历数百年, 被公认为有着极高的音乐艺术价值.欧洲交响乐由于其结构宏大, 乐队庞大齐全, 有强大的音响力量, 加上音乐形式的丰富多彩, 使管弦乐队的表现能力得到 高度的发挥, 尤其善于表现神秘而复杂的感情, 对于大自然的诗情画意的描绘是具有独特的色彩效果.通过对交响乐赏析课程的学习,让我对交响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交响乐起源于古希腊时期. 交响乐可以采用任何曲式结构, 而最典型的趋势结构就是交响曲. 它由三,四个乐章构成, 其中必有一个乐章为奏鸣曲式.第一乐章:快速, 有强烈的戏剧效果和鲜明的主题, 来表达各种思想感情和复杂的内心;第二乐章:缓慢抒情, 如歌的旋律, 沉思的音调叙述哲理;第三乐章:活泼快速, 有舞曲和诙谐曲的特色;第四乐章: 极快的终曲, 以辉煌的音效, 表达欢庆向上的心情.交响乐作为一种大型器乐套曲经历了好几百年的发展, 是由许多音乐家不断创作实践的结晶 三、欧洲交响乐发展史 交响乐(SYMPHONY)又称交响曲。是采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鸣奏曲(奏鸣—交响套曲)。交响音乐主要是指交响曲、协奏曲、乐队组曲、序曲和交响诗五种体裁。但其范畴也时常扩展到一些各具特色的管弦乐曲,如交响乐队演奏的幻想曲、随想曲、狂想曲、叙事曲、

音乐欣赏心得体会

音乐欣赏心得体会 音乐欣赏心得体会 这个学期,我选修了姚老师开设的音乐欣赏课。课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无奈时间走得太快,一转眼,这门课即将结束了,留下我无限的怀念和感慨······ 我本是个很喜欢音乐的人,开心的时候喜欢哼几首轻快的小曲来表达我愉悦的心情,让朋友们分享我高兴的点滴;难过的时候,喜欢听几首哀伤的歌,让那旋律轻抚我受伤的伤口,就像知心朋友的问候,听完之后所有的难过都释怀了,扬起笑脸,重新为学业二奋斗。但这只是音乐魅力的冰山一角,我还没有真正的了解音乐,通过姚老师的授课,使我对音乐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第一堂课上,我非常的兴奋,因为我看见了真人版的弹钢琴。之前看见人家弹钢琴都是在电视里,体会不到那种意境,而老师给我们弹的钢琴,让我真正领略了乐器的神奇与魅力。加上老师和着琴音给我们唱歌,那声音醇厚而干净,我的心在那一刻被触动,音乐原来真是人们共通的语言。轻轻跟着老师哼着《让我们荡起双桨》,别是一番风味······ 老师在课上除了教我们一些音乐的基本知识外,还让我们看电影。让我们随着故事情节融入到音乐的世界里,紧扣心弦。《巧奔妙逃》让教室里都是欢乐的笑声,老师的这种授课方式轻松而灵活,使我们没有一点压力,真正处于音乐的国度里。

之后的课上老师又给我们介绍了一些乐器。让我对音乐领域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的也认识到了音乐的深奥。一个简单的乐器,却能演奏出许多美妙的乐曲。不同的乐器又各具特色,也反映出地域文化,民族风情的不同。在音乐家的弹奏下节奏鲜明。每一个音符都在跳跃,让人不直觉的被吸引。我也真正知道了音乐的博大精深。 之后老师给我们介绍的是我们的民族音乐,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有古筝演奏的《高山流水》,讲述了先秦的琴师俞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故有高山流水之曲。《高山流水》一曲被录入金唱片上,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宇宙星球的高级生命传递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气息。琵琶曲《十面埋伏》反映出一个时代的背景。课上老师特别给我们讲了二胡,说了瞎子阿炳的感人故事。在最后我们欣赏了《梁祝》这首曲子讲述的是一段凄美的爱情悲剧。曲中音调婉转,悲凉,使听者动容。在悲愤低音锣声中,纵身投入突然爆开坟墓中自尽,音乐同时推向最高潮。乐曲的最终部分是再现部“化蝶”,在轻盈飘逸的弦乐衬托下,爱情主题再现,梁山伯与祝英台从坟墓中化为一对蝴蝶,在花间欢娱自由飞舞,永不分离。还欣赏了《广陵散》、《梅花三弄》、《胡笳十八拍》,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思绪纷飞······

交响乐心得体会

交响乐心得体会 篇一:交响乐与音乐家课的心得体会 姓名:曹清策学号:14090101873座位号:162 《交响音乐与音乐家》课的心得体会 这学期我选择了《交响音乐与音乐家》这门选修课,最开始选这门课程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因:一、我喜欢唱歌,喜欢音乐,想从黄老师的课上学点歌唱技巧,在音乐鉴赏方面提升点水平; 二、既然为音乐艺术欣赏课,我想上这种课应当身心愉悦,不像专业课那么无聊。尽管是无聊的带着目的去上这门选修课,但从第一节课开始我就深深的被黄老师的魅力折服了。俨然这课比专业课有意思多了。总体上这学期的《交响音乐与音乐家》课使我开阔了眼界,懂得了怎样去认识音乐。我对欣赏音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课上,我们主要是以“听看”的方式进行学习的,聆听和色彩是沟通的开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觉得老师的角色像是一个导游,引导着我们直接面对音乐,体验音乐,同时也给我们留有想像的空间,这使我们能够很好的感受音乐、欣赏音乐。老师会讲些她自己的故事,有关音乐方面的趣事,引领着我们去体验歌剧的美。课上,还会介绍些音乐家,不过我感觉我对音乐家并不感冒。这可能与我在认识问题方面同别人不同的原因吧。看一部电影,我是从来都不去记这部电影是谁演的,这首歌是谁唱的。所以在课上,我记住的也只是那些较动

人的轻快的美妙的旋律。歌词也没在我脑海中留下太多的印象。我想这就是音乐的神秘处吧,她让你记住的只是她的“美的所在”。 然而,在开始的歌剧欣赏上,我感觉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最让我感觉枯燥的内容是那些我听不懂得语言和那些听起来还没京剧那么好听的旋律。再加上有些没有中文翻译,更使我看不太懂,只能看出几个人在那儿吼。但是,这并没有影响我对音乐知识渴求的欲望,后来反而增加了我学习的兴趣。那便是我着重去听它的旋律和节奏,我不会再因为听不懂语言而否定了那首曲。因为我知道,一种情绪是通过旋律和声音及演唱者的整体舞台表现来传递给观众的。 在课上,通过了解,我知道了歌剧是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 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由歌剧的定义我们就能知道歌剧其实就是个“集大成者”,它集各种艺术与一身,要想练好一部歌剧情节远比练好一首流行音乐要难多了。它也可以说是电影与音乐的结合,电影里的故事基本上是用评述的语言来表达的,而在歌剧中则是用“唱”的形式和观众交流的。那是一种由美声开始的心灵的交流。时间过得很快,一个学期的选修课就要结束了。我认为我对歌剧艺术欣赏的能力还是有限的,还是有不足之处的。当然,这学期我也学到了我想学的知识。虽然学习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我的收获却非常多。最后,我想说:“能把选修课上的比专业课还好,也只有黄老师您了。篇二:交响乐鉴赏学习心得 交响乐鉴赏学习心得

交响乐赏析心得

交响乐赏析心得 时间过得好快啊,不知不觉的交响乐赏析课就快要结束了,回想着过去的几节课,自己真的收获了好多。让自己对交响乐的了解有上升了一个层次,有了更多的认识。除了对音乐的认识了解加深了以外,我觉得对自己的个人修养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这节课所欣赏的印象主义乐派我觉得和前几节课的浪漫主义乐派有着很大的区别。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十九世纪末,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而出现的一种音乐流派。印象主义音乐带有一种完全抽象的、超越现实的色彩,是音乐进入现代主义的开端。它的音乐形式、织体、表现手法、基本美学观点以及所追求的艺术目的和艺术效果都与古典和浪漫主义有着很大的分歧与差别。古典主义音乐的创作原则与风格是严谨、规整,浪漫主义音乐是注重情感的表现与激情的发挥。与之相比较,印象主义音乐并不通过音乐来直接描绘实际生活中的图画,而是更多地描写那些图画给我们的感觉或印象,渲染出一种神秘朦胧、若隐若现的气氛和色调。在乐曲的形式上多采用短小的、不规则的形式,以便更好地体现出印象主义音乐较为自由的特点。印象主义音乐盛行的时间不很长,它很快就被更加激进与富于变化的现代音乐所代替,但印象主义音乐却是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从此音乐艺术开始了一个具有根本意义的转变。正因为如此,印象主义音乐才得到了非常的重视,其艺术性与重要性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理解与承认。 这节课欣赏的德彪西的《牧神午后》真的是一件很好听的音乐作品。作品描述了夏日午后的森林中,牧神的突然出现使刚刚出浴的女神惊惶逃去。牧神捧着

女神遗下的纱巾,绮思无限。乐曲的开始部分,简单而无伴奏的长笛所吹出的旋律,仿佛是画布上刻画得十分分明的线条(片段1),它显然是表现了诗人马拉美笔下的牧神所吹奏的洋洋曲调。牧神亲自吹奏的那懒洋洋而变化多端的旋律,很快就融入温暖的天鹅绒般的圆号与木管声中,以及一串淙淙流水般的竖琴声中。乐队的色彩纤丽而细腻,弦乐分声部奏出轻轻颤动的震音。整个音乐使人感到波光粼粼,阳光明媚,暖气袭人,微风吹拂,牧神昏昏欲睡,梦境消逝在稀薄的空气之中。 姓名:王奎忠 班级:游憩10 学号:100124117 序号:72

交响乐鉴赏论文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思考音乐和建筑的微妙联系 姓名:程玲 学号:20090210203 班级:建筑学院09级建筑学二班 黑格尔曾这样提示音乐与建筑的关系:“音乐和建筑最相近, 因为像建筑一样, 音乐把它的创造放在比例和结构上。”的确, 建筑作为一种造型艺术, 它不是简单的钢筋、水泥的堆砌,它能激起同听音乐相近的情感反应。而在音乐中, 我们同样能从它的形式美里把握住某些建筑的因素。 建筑与音乐的内在联系 1、情感的表达 虽然建筑是无声的, 但它靠自己的布局、空间、颜色等等实体特征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建筑的类型有很多种包括纪念性的、历史性的、政治性的、娱乐性的。而按照建造形式又可分为简洁的(如现代主义建筑)、华丽的(如巴洛克式建筑) 、还有地方性建筑等等。建筑师就用不同的建筑语言去创作建筑。比如曲线和直线可以表达浪漫和理性, 用砖石和木材可以分别表现建筑的冷峻和温若。他们有的用严谨以表达肃敬, 或自由以表达浪漫, 抑或形体压抑以表达悲伤。这些纷繁复杂的表达方式, 都是建筑师为充分表达自己的意图而考虑的, 我们需要通过建筑的形体以及内部空间传达的精神力量去感受建筑师的创作意图。由此可见建筑是在无声的倾诉着建筑师的创作情感。 而我们喜闻乐见的音乐则更淋漓畅快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情。爱情的、亲情的、友情的、乡情的、悲伤的、欢笑的、婉转的、直率的。音乐和建筑都是作者情感的抒发进而创作的, 只不过前者是直白的表达, 而后者是暧昧的吐露。 2、节奏的把握, 重复的技巧

大家都知道音乐是有节奏的, 节奏是音乐在时间上的组织, 是音乐的骨架。我们读《诗经》等读古诗词, 仍能感受到其中的音乐美。那是因为诗歌中的节奏仍有保留。古代“律吕”特别重视节奏,“击节而歌”,没有节奏的音乐是无法想象的。在建筑创造中节奏也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因为建筑是较音乐而言的更真实存在的实体, 它的节奏如果处理得和谐就更能使人产生快感。如果我们仔细观察, 你可以发现我们江南小镇里, 那一排排青瓦白墙的民居, 还有北方掩映在麦田里的由红砖红瓦的房舍组成的合院, 它们多像钢琴师手下跃动的琴键, 有节奏的跳跃, 还总是给人喜出望外的韵律。这就是节奏的魅力, 他们同样不会孤立地存在于世界中。哪怕是大山中孤立的茅屋, 都会是有魅力的一笔, 给原本枯燥的节奏注入一点情趣。就这一点来说, 建筑和音乐更是有相通之处,我们掌握了节奏,也就能抓住创作的主线,有节奏地表达情感,完善作品。 3、取材于生活 建筑和音乐都来源于生活, 建筑师要想打造更具美学和实用价值的建筑, 必须以自身的生活经验去重新设计生活, 引导人们去体验新的生活方式; 而音乐家创作一首乐曲, 他的作品只有能给人带来时间上的追忆和思维上触动才能称之为好作品, 而生活恰恰是他的真实素材, 需要我们去品味生活、炼生活。 时尚的元素和经典的永恒 音乐和建筑具有时代性, 创作者也需要体现它的时尚感, 比如流行音乐的出现, 现代建筑的蔓延,它们都是随着经济、技术、观念、社会构成等等各种社会因素而出现的, 应该说他们是主流, 但我们经典的历史文化产物也不会消失, 因为这都是我们一个民族的灵魂, 比如我们的京剧、我们的故宫, 他们都静静地流动, 并永不会过时, 这就是真正的时尚, 所以我们在创作时, 只要把握住真实, 把握真正的艺术品质就可以, 在这点上音乐和艺术又有不可不提的相通性。 创作上的沟通 作曲家在创作乐曲时, 的确常常有意或无意地受到建筑艺术的或多或少的影

音乐鉴赏课心得体会

音乐鉴赏课心得体会 音乐以其独特、美妙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 演奏家精湛的表演,令我们羡慕不已,歌唱家动听的歌声,令我们跃跃欲试,这是因为音乐是美的艺术。 追求美是人类的天性,高层次的审美追求会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情操受到陶冶,生活也将变得更加丰富而充实。 世界也会愈加澄明。 子曰“三月不知肉味。 ;一直都觉得音乐这东西很深奥、很有内涵、很奇妙;我也很喜欢音乐,不过只是喜欢听听唱唱流行歌曲,对于那种专业的音乐,还有肖邦、贝多芬什么的,虽能听听,却不知所云,我只能在心里默默地感叹,我一直觉得自己听不懂所谓的音乐,也许有一定程度的心理意识,反正我就是一直都有这种想法,而且也从来没有去试过听那种音乐的感受。 本来这次选修音乐欣赏课是因为随便玩玩才选的,之前也是抱着一种随便听听的心态,不过渐渐地我被吸引了,它让我再次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课堂上老师不但教给我们一些基础乐理知识以便我们更好的学习,还叫我们视唱,还给我们能介绍乐曲和一些优秀歌唱家的作品。 让我记起周国平先生这样一段话,比较有趣。

他说“音乐家用天国的语言叙说天国的事情,诗人用人间的语言述说天国的事情。 诗人痛苦了,因为俗人根据人间的事情来理解人间的语言,总是误解了诗人。 音乐家可以免于此患,反正俗人听不懂天国的语言。 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其最后一句,也就是每个人对于同一首音乐作品,会有各种不同的感受和理解。 很多时候,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和心境下,对于同一首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也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差异。 适当的了解作品产生的时候作曲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曲家当时的处境,对理解音乐也许有一定的帮助。 但是,也仅仅是“适当的帮助而已。 因为我们即使知道作曲家当时所处的时代环境、生活环境,我们也不可能完全了解作曲家当时的心境。 对于音乐而言,最重要的,还是能不能引起你共鸣。 再退一步讲,也就是能不能让我们觉得所听的音乐“好听。 伯牙与子期的“高山流水的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钟子期以一介樵夫,应该也没有什么高深的乐理知识,但是,却能感受伯牙琴声中高山流水的意境。 所以,我觉得,乐理知识对于欣赏(仅仅是欣赏)音乐而言,不是太重要。

2020音乐鉴赏心得体会

音乐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一部分。接下来为你带来大学音乐鉴赏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帮助。 通过本学期对音乐鉴赏课的学习,我对音乐的思想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从前,我只是喜欢聆听音乐,享受音乐给心灵带来的那份惬意和舒心。现在,我认识到,音乐它是一个有灵魂的东西。它不仅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同时又是生活的真实反映。一个学期下来,我不仅聆听了各种各样的音乐,有古典派的,浪漫主义派的,遍及世界各地,也学到了不少音乐知识和一些伟大音乐家的成功事迹。 第一堂课,老师给我们听的是中国传统的古典音乐——《梁祝》。这是一首值得让人细细品味的优秀名曲。它源自于一个古老而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因无法与封建礼教的婚姻约束作抗争,最终化为两只蝴蝶的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整首曲子富有丰富的创作灵感,时而欢快,时而悲愤,时而舒缓,时而激昂。从旋律风格的变化中可以领悟到,剧情也是一起一伏地在变化。悠扬的笛声中,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一对青年男女在花间嬉戏的场景;悲凉的曲声中,我们也能感受到祝英台因梁山伯的离去而万分悲伤。曲子的最后一段也表现出一丝欣喜的韵味,那是两人双双化蝶后所表现出来的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渴望。终究,还是一个完美的结局。在欣赏之余,老师也带领同学们一起哼唱这首千古绝唱——《梁祝》,这让我们对它的理解更深了一分。除了《梁祝》,我们我们也欣赏了其他的古典音乐,有铿锵有力、催人奋进的《十面埋伏》,也有别具情调、另有风情的《春江花月夜》,还有欢快悠扬、舒缓惬意的《高山流水》。我们更是被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深厚情谊所感动。 在聆听中国当代著名音乐家唐建平的《圣火 8》之时,思绪将我们拉回到那极不平凡的一年—— 8。雪灾、地震,这些给中国带来无比剧痛的灾难深深地印在中国人民的脑海里。然而,面对这些困难,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相反,我们凭着顽强拼搏的精神战胜了这些困难,挽救了众多生命。《圣火 8》表现的正是中国人民这种百折不挠、英勇奋斗的大无畏精神。8,对于中国而言,自然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中国举办了第29届夏季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北京奥运会,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的魅力和骄傲。奥运圣火,它指引着胜利的曙光;奥运圣火,它象征着顽强的意志;奥运圣火,它点亮了不灭的希望。这首《圣火 8》帮助我们回顾了中国在 8年走过的曲折征程,也突显了中国人民面对困难不放弃、不屈服的顽强斗志。 跟《圣火 8》相似风格的还有舞剧《红色娘子军》,它以芭蕾舞剧的形式,表现了在抗日民族时期,中国人民不向日本恶势力屈服的大无畏精神。《红色娘子军》在中国艺术领域的地位颇高,因为它融入了西方的音乐元素,以芭蕾舞的表演方式,展示了中国人民的英雄故事。这种中西结合的完美风格,更是在艺术领域的一大突破。妙哉!妙哉! 除了欣赏中国的古典音乐之外,我们当然也学到了诸多西方音乐史。在西方那个充满诱惑又十分神秘的艺术世界里,一代又一代极具音乐才华的艺术家诞生了,如贝多芬、 柴可夫斯基、约翰·施特劳斯、海顿等。传承着浪漫主义风格的西方交响曲,它给我们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贝多芬,这个在我们看来再熟悉不过的音乐名人,事实上也有着不为人知的阴暗的一面。性格古怪,脾气粗暴,这都是我以前不曾了解到的有关贝多芬的形象。但是伟人毕竟是伟人,他们都有着为世人所认可的璀璨的艺术作品。《命运交响曲》就是非常具代表性的一个例子。奔放、激昂的旋律寓示着绝不向命运低头,命运应由人自己主宰。我

交响乐鉴赏 蓝色多瑙河

交响乐赏析 ——《蓝色多瑙河》 学院:理学院 姓名: 2011.4.THN 奥地利是世界音乐之乡,首都维也纳被誉为“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这里是孕育出音乐天才莫札特、贝多芬(出生德国但长期在奥地利生活)、舒伯特和约翰?斯特劳斯的圣地,对他们一生的成就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的音乐传统得到奥地利人民极好的继承和发扬。因此,维也纳享有“世界音乐名城”的盛誉。

小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之父老约翰·施特劳斯的儿子,创作以《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一百二十余首维也纳圆舞曲著称,被后人誉为“圆舞曲之王”。他还作有《雷鸣电闪波尔卡》等一百二十多首源自捷克的波尔卡舞曲及几十首其他舞曲。1870年起创作了《蝙蝠》《罗马狂欢节》《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吉卜赛男爵》等十六部轻歌剧,对于欧洲轻歌剧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圆舞曲以《蓝色的多瑙河》最为著名,深受世界人民喜爱。在每年元旦举行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本曲甚至成了保留曲目,作为传统在新年前夜午夜时分刚过的时候演奏。 创作背景 1866年奥匈帝国在普奥战争的萨多瓦战役中惨败,普鲁士军队兵临首都维也纳。帝国首都维也纳的民众陷于悲观失望的沉闷情绪之中,当时小约翰·施特劳斯任维也纳宫廷舞会指挥。为了振奋人心以摆脱这种情绪,小约翰接受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指挥赫贝克的委托,为他的合唱队创作一部“象征维也纳生命活力”的合唱曲。这时的小约翰·施特劳斯虽已创作出数百首圆舞曲,但还没有创作过声乐作品。这首合唱曲的歌词是他请诗人哥涅尔特创作的。曲名源自德国诗人卡尔?贝克题献给维也纳城的诗句--“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 1867年2月9日,这部作品在维也纳首演。由于当时的维也纳在普鲁士的围攻之下,人们正处于悲观失望之中,因此作品也遭到不幸,首演失败。直到1868年2月,小约翰·施特劳斯住在维也纳郊区离多瑙河不远的布勒泰街五十四号时,把这部合唱曲改为

音乐欣赏心得体会

音乐欣赏心得体会 第一篇:音乐欣赏心得体会 这个学期,我选修了姚老师开设的音乐欣赏课。课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无奈时间走得太快,一转眼,这门课即将结束了,留下我无限的怀念和感慨······ 我本是个很喜欢音乐的人,开心的时候喜欢哼几首轻快的小曲来表达我愉悦的心情,让朋友们分享我高兴的点滴;难过的时候,喜欢听几首哀伤的歌,让那旋律轻抚我受伤的伤口,就像知心朋友的问候,听完之后所有的难过都释怀了,扬起笑脸,重新为学业二奋斗。但这只是音乐魅力的冰山一角,我还没有真正的了解音乐,通过姚老师的授课,使我对音乐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第一堂课上,我非常的兴奋,因为我看见了真人版的弹钢琴。之前看见人家弹钢琴都是在电视里,体会不到那种意境,而老师给我们弹的钢琴,让我真正领略了乐器的神奇与魅力。加上老师和着琴音给我们唱歌,那声音醇厚而干净,我的心在那一刻被触动,音乐原来真是人们共通的语言。轻轻跟着老师哼着《让我们荡起双桨》,别是一番风味······ 老师在课上除了教我们一些音乐的基本知识外,还让我们看电影。让我们随着故事情节融入到音乐的世界里,紧扣心弦。《巧奔妙

逃》让教室里都是欢乐的笑声,老师的这种授课方式轻松而灵活,使我们没有一点压力,真正处于音乐的国度里。 之后的课上老师又给我们介绍了一些乐器。让我对音乐领域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的也认识到了音乐的深奥。一个简单的乐器,却能演奏出许多美妙的乐曲。不同的乐器又各具特色,也反映出地域文化,民族风情的不同。在音乐家的弹奏下节奏鲜明。每一个音符都在跳跃,让人不直觉的被吸引。我也真正知道了音乐的博大精深。 之后老师给我们介绍的是我们的民族音乐,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有古筝演奏的《高山流水》,讲述了先秦的琴师俞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故有高山流水之曲。《高山流水》一曲被录入金唱片上,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宇宙星球的高级生命传递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气息。琵琶曲《十面埋伏》反映出一个时代的背景。课上老师特别给我们讲了二胡,说了瞎子阿炳的感人故事。在最后我们欣赏了《梁祝》这首曲子讲述的是一段凄美的爱情悲剧。曲中音调婉转,悲凉,使听者动容。在悲愤低音锣声中,纵身投入突然爆开坟墓中自尽,音乐同时推向最高潮。乐曲的最终部分是再现部“化蝶”,在轻盈飘逸的弦乐衬托下,爱情主题再现,梁山伯与祝英台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