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太极拳系列讲座之三

太极拳系列讲座之三

太极拳系列讲座之三
太极拳系列讲座之三

太极拳系列讲座之三

庞明

(2000年6月30日)

刚才听说有的同学坐两个钟头没感觉,我觉得那绝对不可能。如果你身体素质好,里面应该有气通的感觉;如果你身体素质不够好,里面也应该有酸痛的感觉。什么感觉都没有,说明姿势不对。有的可能坐着稀里糊涂睡着了。你只要坐对了,就一定会有感觉。坐的时候不一定端身正坐,上身要放松,但是腿不能松着,要伸直。两腿伸直,脚尖微微翘起,再把腿抻一抻,这样坐两个钟头,身体里面从腿到腰,甚至到肩和后头,肯定会有一些特殊的感受。而且吸气的时候,大腿根、股四头肌要微微收缩。因为会阴一收缩,小腹部下面和大腿根这块也会有点收缩。我们平时没有做这样的动作,就这样反复练两个钟头,也会有点不舒服的感觉,或者里面出现热的感觉,也有个别人出现凉的感觉。

我们这些年练智能功,虽说是内、外气合练,但着重把外气收归己有,使外界的混元气为我所用。通过意识把外气收到身体里面,再通过形体运动使周身的混元气起作用,从而把外气化为自己的混元气。这些年我们通过实践证明这种练法很好,治病见效快,搞实验效果也不错。相对于古人的以及一般的功法而言,这是一个捷径。我们要想更快地提高身心素质,还应该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前进一步。所以我们这次教太极拳,借助力贴于脊,松腰把命门内窍打开。

传统气功一般不是打命门内窍,而是打会阴。如道家正宗丹道功从下丹田练起,打开阴跷库,然后走任督二脉循环。而且小周天那个督脉走的不是外面,而是走的脊柱里面,这样就把我们先天气的信息量直接通过督脉上升到头部。头里面藏神,生殖系统阴跷库这儿藏阴精。精气是物质性的先天混元气,全息性比较强,意识里面神的全息性比较强,神和精气结合到一起,就把人的全息性强化起来。所以一般道家丹道功要打开阴跷库这个内窍。但是那样打有很多困难,道家练丹派那样练成功的也很少。为什么呢?如果我们练已筑基的功夫不纯,意识的稳定性不够,精气一充足就可以化成后天浊精,全息的气凝固成有形物质,就散了。说后天的精是浊精,但过去练功为什么又那么看重精?因为精是无形的先天混元气众多的信息变成的有形物质,精丢了,先天混元气也就流矢了。

传统丹道功讲了很多功法,但不直接讲功诀。明朝之后出的《伍柳仙宗》已经写得很详细,而民国初年的赵避尘写的《性命法诀明指》则更系统、更详细,但是成功者非常少。赵避尘说要度八百弟子,可他的弟子们哪个修成了?采小药结小丹,采大药结大丹,然后出阳神,然后再怎么怎么……他都讲得很清楚啊。还不要说他的弟子们,他自己也没修成嘛!东北有个赵大法师,不知道是不是他哥哥,看来已经修到一定程度,但还没修到最后一步。什么道理呢?并不是懂得了方法就解决了问题,关键在于意识修炼,也叫练己筑基。过去讲,未炼还丹先练己。练己筑基不纯,得了丹诀也解决不了问题。说句不客气话,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往高层次练。这句话不是说哪个人不能练,是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意志

非常坚定,不为各种影响和刺激所动。你若做不到这一点,知道了方法也没用。所以过去老师经常出各种难题为难徒弟,一年二年甚至十年八年不教口诀,磨徒弟的性子。磨性子就是练己筑基,练意志力。没有意志力,练功就不能坚持到底。有的人下定了决心,可一碰上事马上就变了样。所以练意志得从事上练,心不动,我定下了要干什么,我必须干。赵避尘的《性命法诀明指》写得很清楚,但他的弟子们并没有练成。因为下丹田的气习惯于往下走,它一充足,就会自发地生精;一变成精,就可以通过生殖器官往外跑。智能功一开始不练下丹田,直接练中、上二田,也是为了解决这个弊病。人体混元气有躯体混元气,脏真混元气,意元体混元气。我们智能功通过意识加工来形成全息的混元气,直接用外面的混元气来充养身体的混元气,这样有它不足的地方,所以,我们要打开命门窍。古人没谈到过命门内窍。过去练周天功的经脉周天,大周天通了之后,要打开玄牝之门,这似乎是命门内窍,但又不是它。命门这个位置被古人称为混元神室,我们的生殖器官在胎儿期就处于那个位置,所以命门内窍同样有先天混元气的气场。这个内窍被打开后,肠胃里面食物的混元气会受到命门内窍先天混元气更好的混化,而且被直接送到脊柱、神经里面。这是一个很关键的内容。我们现在已经有了吸取外界混元气的基础,等我们把这个内窍打开了,还要再进一步打开外窍。【五元庄第二节的开三关(天关、人关、地关)就是开几个大的外窍。】

现在同学们要努力练通这个内窍。集中精神认真地发音,把呼吸放得深细匀长,每十个呼吸为一组,你数着数,神不跑。这么练一定会有内气

的感觉。即使没什么感觉,精神不跑坐几个钟头也很好。腰松了之后,不仅脊椎会松开,腰两侧的肌肉、两个腰眼、腰椎和骶椎的连接部分也会松开,整个背部的肌肉、肌腱、韧带也会象冰融化一样松开。将来腰怎么算开了?最简单的一个标志:你站着吸气时,肚脐和命门能同时向外胀出去,腰椎会往后突出去,突得越大越好,呼气时腰椎又回来。腰放松后,你还要继续坐,要把它作为基本功,只是每次不用坐那么长时间。八段锦中有些关于头部的功法,如果腰放松了再练它,那就非常有意义了。

练太极拳也好,练气功也好,主要是练气。除了专心致志地练坐功、站庄、蹲墙之外,我们还必须反复多练练气八法里面的抻气法和拉气法。这两法我们都练过,一个练的是内气,一个练的是外气。拉气时你们看气看得清不清楚?能看到多大范围?抻气时里面的气怎么动弹,有什么感受?拉气时手上有什么感觉,气进去有什么感觉?这个感觉和抻气的感觉有什么不同?这些都应该认真去体会。拉气、抻气时看周围这个气与平时是否一样?你抻气很舒服的时候再拉拉气,看看怎么样?要认真灵活地体会身体内、外气的运动流行。有的同学随着音乐抻得特别快,那么快就好吗?要慢,要体会,动得很小,体会里面气的变化。慢动什么感觉,快动什么感觉?怎么动手上的气感大,对周围的气影响范围大?形体一动,内气动了,看外面的气动了没有?同学们应该积极主动地、举一反三地反复去想它。练八卦拳的眼镜程为什么底盘功夫好?眼镜程磨眼镜片时不坐凳子,蹲着磨,有时还单腿蹲着。煤马、眼镜程、麻花尹、翠花刘都有自己的职业,怎么去练功?抽时间去反复体会、琢

磨。我们现在讲得非常细,可讲细了以后,同学们自己不去想了。因为自己想出的和你听别人讲的这两种情况,内里面意识动得不一样。你自己想对了,“噢,原来如此”,马上有个内在的感受。我给你讲,你听了以后想:是这么回事么?好了,你里面把门关上了。所以过去的老师不细讲,就告诉你怎么做。

这几种松腰法中,坐功是关键功;躺功是辅助功;蹲墙如果加上呼吸,效果也可以,但是它对后面太阳膀胱经所在的肌肉、肌腱拉得不够。练直腿坐功时就腿那儿绷点劲,别处都要放松,象没骨头那样缩着。这么缩着肩有点发沉,注意腋窝要空松,头可以低着,脖子往后挺一挺。命门以下一定要往后突。小腹往回收缩一压,命门就往后突。一开始上身越放松越好,你越放松,命门那儿越往后突。如果你有了基础,腰就多往前弯点。但要注意,好多人把躯干都贴到腿上了,那是把胯关节松开了,腰那儿没动,还是直的。命门以下要象俯身躬腰一样往后突,这样去够脚,若腰弯的幅度大,手可以搬着脚心。一般武术练腰时都是一下子弯下去的,没能抻着腰,只有象我们俯身拱腰那样一节一节下去才能把脊柱抻开。等你将来腰松开了,可以在吸气时,意想气从脊神经根、脊柱两边的交感神经链往里面进。现在别那样做,还是先集中精力把腰弓出去。你站着呼吸时腰能比较自如地突出去、缩回来,腰就开始松了,你再练转腰涮胯,就和以前的感受不一样了。这样,我们练太极拳和练气功的基本功就统一了。

为了能更好地把基本功和太极拳结合起来,这里我再把另外一本太极拳经典著作

——《太极拳论》讲一讲。一般拳书认为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是论述推手的,对此我是不大赞同的。《太极拳论》后面还有《打手歌》呢,《打手歌》是论述推手的。传说武禹襄之兄武澄清在舞阳县的一个盐店里发现了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以后武禹襄把它传给了外甥李亦畲。在武禹襄传的太极拳谱里,有太极拳论、十三势、十三势架、十三势行工歌、身法、刀法、枪法、打手歌、打手要言,等等。我反复推敲,认为李亦畲拳谱里那非常奥秘的几个字——敷、盖、对、吞,最初也应该出自于王宗岳。王宗岳的这些东西既指导太极拳,也指导推手。在李亦畲的拳谱里面是这样写的: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这里有“拳”有“论”,那个拳谱归太极拳,而这些“论”包括《太极拳论》、《十三势行工歌》等,里面既指导推手也指导练功。现在一般从推手上解释它。顾留馨的《太极拳术》也是把《太极拳论》作推手来解释的。你要细想,太极拳的推手和练太极拳应该是基本一致的。如果它是太极拳推手的指导思想,就一定是练功的指导思想。因为武术与体育、气功的不同点,就在于它有技击作用。要明白每个姿式是干什么的,而且要用意识想。“练时身旁若有人,临敌身旁若无人”,练时身旁好象有个人,我是打这个人的,一对敌身旁好象没人一样。临敌时你一注意这个人,力、气、意就不够了,拳力发不出去。敌人站在那儿,对你来说就象没人一样,你一拳打出老远,这一拳的力才能发出去。练拳时身旁象有人,一个进步搬拦捶,一搬一拦,把对方打出去;搭上手了,手一翻,一采,马上来个捋劲……这样练拳本身就是对手。太极拳对手就是推手。每练一招一式都要想到这一招是怎么来的,要破他哪一招,我主动打他用什么招,是连化带打,

还是主动地打……得有这么多意念,就跟临敌一样。所以说《太极拳论》既是解释推手的理论,也是指导练太极拳的理论。

《太极拳论》是太极拳的经典著作,太极拳这一名称是从这儿开始的,以太极理论作指导也是从这儿开始的。它里面有理有用。我就从拳术上少讲点儿,从功上多讲点。因为我并不希望同学们练了太极拳以后到外面搞推手去,我们还是搞养生太极。推手里面还有很多具体的手法,我练太极拳时就不喜欢练这个东西,所以也讲不好它。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一般讲“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它不这么讲,而是先提太极。太极是由无极生的,太极又生出阴阳,是阴阳之母。一个生它的,一个所生的,一下三辈都来了。一开始从理上明了,自然界中无极生太极,无极混混沌沌,生出太极,太极是又一个层次的物质,可是万物生出以后,它就变成万物的太极了——一物一太极。一个整体的物里面有形、气、质这么三个要素。在无极物里面一般叫作形、气、质,在动物和人里面,形就叫精,质就叫神,精、气、神就是从太极演化过来的。形(精)和神为一阴一阳,气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按智能功的讲法,气能化成有形之物。形、气、质就相当于质量、能量、信息,它是由一种简单物质变化而来的,是一个整体性的东西。随着一个整体的形成,一个具体事物产生了,它里面本身还有一个整体的气,有形的形(或精)和无形的神、气这三者是个统一的整体。把它统一起来,这叫太极。所以,从哲学联系到人体生命活动就这么简单。这是从气化理论来讲的。如果再说具体一点,太极不是一下生成万事万物的,而是通过阴和阳两个因素来生成的。太极能生成

阴阳,动则为阳,静则为阴。太极是不分动静的,往动上走称为阳,往静上走称为阴。这是从哲学上物质变化的角度来讲的,落实到具体事上,从太极拳术的角度怎么讲呢?

练拳和日常生活不一样。日常生活是个自然的生命活动,练拳要进入拳的境界,要改变生命活动,把乱七八糟的思想一停,往那儿一站,放松了,什么都不想,这就是无极。“我要练功了”,脑子里这么一动,体内的气就按照练功的要求往周身敷布,里面敷布的那个气就叫太极。传统功门太极派则认为静立(或坐)浑浑沦沦状态叫无极,静极生动,可以是内气动,也可以是形动(相当于自发功),叫“开太极”。练功时得有练功的状态,练功到一定程度,一进入练功状态,全身气就都充起来了。里面那个气随意念一动弹,动的那个心叫太极,这个气也叫太极。里面那个心是神意,外面这个气是随神意变的。形体里边无形无象的气一充起来,就有了动静,比如一条腿一动,就出现阴阳了,这是练功的阴阳。关于“太极生阴阳”,在不同的物质层次中有不同的说法。哲学有哲学的讲法,练功有练功的讲法。练智能功一开始周身放松,安安静静默念八句口诀。“顶天立地,形松意充”,把形体放松,把日常生活中的那些思想都抛出去。“外敬内静,心澄貌恭;一念不起,神注太空”一神注太空,一切都空空荡荡了。这就相当于无极,让你从日常生活中进入到练功状态,什么都不想,恍恍惚惚。“神意照体,周身融融”,开始练功了,里面就从无极生太极了。所以,我们这个口诀就是从不练功状态进入练功状态。这同样是从后天的万事万物进入先天的什么都没有,从有进入太极,从太极进入无极,然后从无极又进入练功的这种太极,再产生出阴

阳。所以着重在太极上。练功时阴阳往一块合成一个整体,进入整体性就是太极,一分出有分别,有动静,有伸缩,有开合、出入,这就称为阴阳。你练功了,往那儿一呆——无极,一要动——太极,真有动了,动则为阳,静则为阴,这是阴阳。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太极是个整体,一动就分出两边,有动的,有不动的。阴阳里有这些规律。阴阳是互相对立的,又是互相依赖的。阳进阴退,阴进阳退,阴阳消长,阴阳还可以互相转化。这些都是阴阳的规律,我们在练功时也是在运用这些规律。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你该动的时候就要动,一动分成两个,有动有静,一合又合成一个整的。一合就是太极,一分就是阴阳。合与分都不要太过,也不要不及,按照要求正合度。身形要合度,象什么周身中正,提顶调裆,含胸拔背,每个动作的姿势,等等;呼吸要合度,要符合呼吸的要求;动作要合法,动作得按照要求的路线走;更重要的是神和气得合度。“无过不及”就是合度,要从这么几个方面去合度去才行。我们在讲智能动功时也是这么讲的。有的人练功有了不舒服的感觉,是出偏了呢,还是练功反应呢?你要查这些方面,看有没有过和不及,是做过了,还是做得不够。自己做的时候要查自己的每个动作,如果还能查里面气的运行变化,那就更进一步了。

“随屈就伸”,一般解释是:练推手时,他推你,你就往回缩,他缩你就往前伸。练拳时都是屈伸交替的,没有一拳出去老伸着的,任何一个姿势都要交替变化,承接前一个姿势,然后再变为正在做的姿势,合住以后,再接下一个姿势。所以,姿式里面没别的,就是一个屈伸开合的问

题,我们的意念要随着形体的屈伸开合去变化。有的字句从表面上看就是指练推手。其实有些推手的内容同样也可以用练拳来解释,练拳时加上这样的意念即可。

“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对方来了刚劲,我是柔的,不抗着走。当然柔和软不一样,柔里面带有韧劲。他用刚劲压你,你这儿是个柔劲,走一个弧形把它化了,叫走化。推手是这样,练拳也是这样。在招数里面,这么出手是去掤对方的手,一掤感觉有压力,我手一转要走,要带着对方的手走才行。练拳时得有这种意念。只有练拳时这样做,将来推手时才能这样用,否则拳就白练了,没意义。“我顺人背谓之黏”,别人一刚你就走了,可是你一回手,他就不舒服了,他不舒服就要走了,我不能让他走,就好象狗皮膏药一样黏着他,使他走不了。过去讲粘黏连随,粘一般指力量往上走;黏一般指他往下走,把他黏住;他往回退,我就随着他走;他往前来我就连着走。连和黏是在一块儿的。他要跑,也可以用黏。这几个字的区分不是非常严格。你把他粘住,连在一块了,他想跑跑不了。你在上边可以黏着他,在下面也可以粘住他。他想往上抬,抬不走。他一抬走,他这儿就空了,失中了。你得把你的内力吃进去。练的时候要慢,要体会这些东西。他的手在上面,我抬着它走;他的手在下边,我跟着他走。他一推递过来个手,我跟着他走;我往回一回,带着他走,不让他离开,不丢顶,“粘黏连随不丢顶”嘛。他一跑不能丢开,他一来我能顶上。他一来我慢慢退回来,又不能让他离开,他一走我跟着过去。你也不能用太大的力量压他,没用很大的力量,但他跑不掉,你就把他封住、困住了,越封他就越不得劲,最后把

他封死了,使他失中了,你再发劲把他打出去。所以太极拳推人很轻松,有时往下一按,再往外一掷,对方就连蹦带跳出去一、二丈远。把他的劲封住,他就空了,然后定住他,顺着他的劲一走,他来劲越大,他出去的劲就越大,好象皮球碰到墙壁被弹回一样。那是个巧劲。

“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这句话讲的是你不要离开他。但练拳的时候怎么做?第一你要用意念想,第二腰得松开。腰真正松开之后,形体放松了,往外一发,你能体会到里面这个气在变化流动,你随时想让它停都可以停住。走——停,加劲……随时能控制它。如果我们不先把腰松开,练多年,仍然是手快打手慢,有力打无力,那是用手法打的。可一点力气也没有那也不对,不然就没法解释“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他动得快,你要应得快;他动得慢,你要应得慢。说手快打手慢,他动得快,你应得慢,不就挨打了?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要随时会调节这个气。练的时候腰松开,意念跟着形体动,体会这个气,无论是缩也好,屈也好,还是快速伸、放也好,你随时随地都能控制它。练别的拳也是这样,譬如形意拳的练明劲、刚劲、暗劲、柔劲、化劲,要体会里面那个劲的变化。太极拳要求你把腰放松,从腰上来伸缩。你将来会从腰上伸缩了,粘黏连随很快就会,那时就会从腰上来变化。你把架子练熟了,将来一推手,就能知道别人是怎么用劲的。因为你腰会动弹。一般人腰不会动弹,要想使劲就要先蓄劲,一蓄劲腰那儿就使劲,腰那儿一使劲你就感觉到了。你把手一封,就甭管他,他一推自己就被绷出去了,好象碰到弹簧一样。他往回一缩你感觉到了,你就跟进去。他再一弹,他身体就被绷出去了。后面还要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就

是先从练自身懂得这个劲了,然后再通过对手懂得对方的劲。如果你自己都不懂得里面的气、意的变化,推手只能是一般的推劲,就感受不到里面那个变化了。

“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你在推手的时候要有这样的变化,练拳的时候呢?平时练的时候动作是均匀的,等练熟了以后,要快慢相间。一般来说,动作一起,“啪”一开,柔的动作就跟来了,到了顶点,“啪”又一动弹,或是姿式正合适的时候,“啪”一动弹。在练姿式走架子的时候,突然间一个快的,一快马上又收回来,练气的收和发。你只有在走架子的时候这样练,将来推手的时候才能够“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你只会慢慢腾腾练架子,到练推手时就难多了。这里面有个刚和柔,动作的头是刚的,然后柔跟上了,这是刚柔相济。练拳走姿式时要随时变化这个东西。腰不松也可以这么练,腰松了以后才能做到从里面出来,非常自然。所以练走架子要从里面动起来。所以《太极拳论》里面每句话都可以指导练功,怎么会都是推手的理论呢?

“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变化很多,理是一个,即刚柔相济。把刚和柔连起来,随时随地用意识来支配它。

“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每一个动作都是一个招数,要明了这个招数是干什么的,再把动作练熟,熟练到一看见目标马上就动,这一整套就来。这就是整体啊。等人家拳打过来,你再想用什么招数来破他,早打上了。一看见,马上自动反应,这才叫招熟。“由着熟而渐悟懂劲”,招里面就有意识活动,怎么动,怎么走,意识总跟着它。通过练基本功有了腰劲和意识,慢慢就会懂得劲路的变化。懂劲和听劲

不能画等号。懂劲比听劲概念更广。懂劲知道劲路怎么发,包括它的发点以及它走行的路线,这都得在练功中来体会。所谓“力发于足,主宰于腰,形于四肢”,这么讲对不对?对!但你坐着发人怎么力发于足?实际上力发于足是说下盘要稳。关键在腰,腰能放松,能主宰了,就能懂得劲怎么变。你一看他的姿式,就知道他劲是怎么走的,意念放在哪儿,那儿是虚,那儿是实,这都叫懂劲。所以懂劲比听劲高明多了。一般人认为懂劲就是听劲。对方来劲了,他那个劲是从哪儿发出来的,力量是在前脚(或后脚)上,还是在两个脚上,身体哪儿用着力,一搭手就能听得清清楚楚。他们管这叫懂劲,其实这只是懂劲的一部分内容。懂劲不仅听对方劲路的大小、方向,还听他发这个劲时里面畅不畅快,有没有滞点。要打就打对方的滞点。你一个气进去打在对方的滞点上,你甭动弹,他自己就动了。要听出他里面的滞点在什么地方上,他不滞还要把他滞住才行,所以说听劲是懂劲的一种应用,诚然,通过听劲的练习又可加深懂劲的层次。要听对方的懂劲,那就需要推手。过去讲,盘架子是知己之功,推手是知彼之功,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不能知己,就不能知人。你身体里气还滞着呢,要想把别人听得很清楚,那做不到。你只能听对方有劲没劲,力的方向,听不着他里面的气路变化。你也听不着自己里面的气路。所以懂劲和听劲不能画等号。“由着熟而渐悟懂劲”。拳里边有招,推手里面也有招,只是比练拳的招活一点儿,如四正手、双掤手、定步推手、活步推手。其实首先得从练拳上懂劲。腰松开后再练拳,姿势畅快了,气脉畅通了,你自己慢慢体会你在周身中正的时候是什么样,偏了以后是什么样,纠正后是什么样,慢慢多听

这些变化。这也是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功夫一层一层地上升了。懂劲也是有层次的。方才我讲,一般光知道自己有力没力,对方有力没力,力的大小、方向,这也叫懂劲。知道力是从哪儿发出来的,有没有滞点,这也叫懂劲。再进一步,他一点劲也不使,就拿个手指头轻轻扶着你,想推你,想直着推,侧面推,想往后退,这么一想你就知道,这也叫懂劲。懂劲最少得分这么几个层次。“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就是这个意思。

“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这句话本来是“用力久久,豁然贯通”,宋朝的程灏和朱熹都这么讲。怎么才能明了这个理,达到豁然贯通呢?多去思考问题。现在好多练拳术的不知道这个词是从哪儿来的,说这个词讲错了,不是用力,而是用功,用功久久自然贯通。其实“用力久久”这个词不是王宗岳的发明,宋明理学家们在宋朝时就是这么用的。他延续宋朝古人们的用法,意思是反复去用功,要努力去做。用力不是力量的意思,是努力的意思,努力久了就豁然贯通了。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这是练太极拳的根本要求。把百会领起来(要注意是虚领,不是实的),气要下沉到丹田。腹部放松,含胸拔背,这都是帮助气沉丹田的,更重要的是意念。教大家练松腰就是让你气沉丹田。我们讲丹田是宾辅,来辅佐腰为主宰的。气沉丹田不是目的。练拳和练气功不一样。有的气功门派气沉丹田之后用意念来焕发先天气。而练太极拳气沉丹田以后,让气更好地贴于脊,以便于力由脊发,腰为主宰。“不偏不倚”是说用力不能过,无不及,身体不能偏。当然头也不能偏,头一偏,顶不正,身体就偏了。“忽隐忽

现”,劲忽大忽小,气忽充忽弱,这些内在的变化都属于忽隐忽现。推手时一摸对方手,有力气,你刚要用力,对方又虚起来了,虚实变化,忽隐忽现。练拳时也要忽隐忽现。气一来、一放,一紧、一松,意念一充、一消,这都是忽隐忽现。一开始我们还是先练招熟和轻灵。我总是先讲深的,后讲浅的,让你先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将来你再从浅处往深处走,从高起点、高层次的理论逐渐过渡到普通练拳上来。要不然,一开始你就着了魔似地练开拳了,到时候就放不开了。

“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杳是虚无飘渺。推手时对方来了劲,你就不要使劲,要虚。实际练拳也是这样。如搂膝拗步,手打出去了,腿也跟着出去了,上边是实的,你要注意不能全实,否则对方一个顺手牵羊,就把你牵走了。这儿形体是实,意念就要虚,这叫实中有虚。用意念来调节它。所以练拳时也要虚实并用,实不能全实,虚不能全虚。再比如打野马分鬃,一开,当中空了,怎么办?用意念把这个虚弥补上。虚实有形体的虚实、意念的虚实和气机的虚实,这些在《智能气功科学精义》中都讲过。我们以前讲的动功的要求,跟内家拳的要求是一致的。“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一般从推手的角度这样解释:他从高处来,你引着他往高处走;他从低处来,你引着他往低处走。这在练拳的时候包括意念和眼睛,因为气随着意念和眼睛走。眼睛集中向上一看,就把气引到高处来了。推手也是一样,搭手发力时,也不用抬头,眼睛往上一看,一发这人就往高处走了。师兄弟之间比划时,一打一撮,往下一压,再往上一送,对方就出去了。若是往下一採,一下把对方打个屁蹲,有时人就受伤了。用拳打也是一样。练形意拳的师兄弟之间比划,是拿

平拳打人,打到人身上还挺响,但不伤人。打敌人就不拿平拳打了。拳出去要碰着对方了,这时想往高处打,就突然坐腕,想往低处打,拳就往下斜,对方一挨上里面就受伤了。就相差这一点点,里面就有了很大的变化。眼睛往上一看,力量就往高处去;往下一看,力量就往下去。你平时会这么用了,到时候人家从高处来了,你才能往高处走,从低处来就往低处走,把他的劲引化了,使它没法与你对抗上。

“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对此,练拳和推手也是一样的。推手时,对方推你,他进,你就往回退,他越来越长够不着你了。一般先神形合,再加上重心往后移,他就够不着你,拿不着你的重心。他一退,你紧跟着他,比他还快,一下子就把他打回去了。一般推手是这样,练拳呢?自己练得很开展,手出去之后还有力气,而且意念直达掌根、手掌、指尖,手要到头了,腰再一长,手还能再出去点。退时只退一点,要从腰那儿退。推手时对上手了,你要回来不是手回来,你手一回来对方就跟进来,吃上劲了。你把腰那儿一放松,就这一点点,他那儿就空了,所谓“引进则空,合即出”。他那儿一空就失中了,他的手要撒开还没撒开时,你才能把他打出去。

“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用腰带着气去练,才能够慢慢把神和气练得结合起来,神气一结合,人体的动触就敏感了。上次已讲了这个问题,“静中触动动犹静”,你对站庄时自发功的动和练拳时内气的动感觉明显以后,一碰上外面的东西,就能感觉到。再以后不仅外面碰你你能知道,他还没碰上你的时候,空气的压力你就感觉到了。1933年的全国刀术冠军赵振声赵老,4岁时出麻疹得了小罗锅。他因气管炎练智能功,却练

好了75年的罗锅,比年轻时还高了三公分。他跟我聊天:“你不知不觉到我旁边,突然砍我,我也会有反应。我那会儿结婚时间不长,就跟我爱人讲:晚上你要给我盖被,先叫我的名,不然,你一盖我就打上你了。你也别摸我,要摸我先叫我名,不然你一摸就打上了。我睡着了,你的手进到半尺之内我会自然打你。”1988年我去长春,一位智能功功友说他的武术老师霍青云因脑出血得了半身不遂,半昏迷了,请我去看看。我就去了。我说:“我给你看看病。”我刚一摸他肚子,他就打上了。(是那只会动的手打上的。)人家也没练松腰。所以不一定练了松腰才行,过去练武术都要练这个敏感度。传说杨建侯把麻雀放在手里,麻雀光是翘膀动,就是飞不了。什么道理呢?因为麻雀往上飞的时候,脚往下使劲,一弹才起得来。他听劲听得非常准,它一使劲,他反应非常灵敏,把劲给消了。

“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别人不知道我,我却知道你。练拳术有道理,不讲公理。谁有本事谁赢,没有公理。道理需要用到你身上来,功夫不行,怎么讲也不对。用到你身上对,你一碰上他就不对了。他比你功夫高,他就制你;你比他功夫高,你就制他。

“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英雄——功夫非常高的人,都是由这儿来的。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这种技术旁门很多,虽然各种势子不同,但都是强的打弱的,快的打慢的,有力的打没力的。其实太极拳也是一样,手快的打手慢的,有力的也打无力的。

往往都讲:一快降十会,一力降十会。他有五百斤的力气,打你轻而易举。说“四两拨千斤”,可是如果人家有一万斤,你四两还能拨得了吗?所以,拳术家好多话都是辩证的。太极拳以巧劲来破敌,但巧劲也得有劲啊,你没劲打有劲当然不行。现在练太极拳的好多都是病人、老年人,他们本身就没劲,上外边比去,让人一推就摔个跟头。你说自己会化,那就趴到地上“划”地圈去吧!如果你和他功夫一样高,你有招,你可能赢他;你不知道这个招,就麻烦了。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你胳膊这么一立,对方把手往外一压,再这么一别,你就非栽跟头不行,你要不倒胳膊就坏了。过去走江湖的见识多了,姜是老的辣。他刚伸手想这样别,可你拿手这样一弄,他也倒了。所以,都懂招了,就要看功夫了。你光有功夫不会招,一比划,你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就趴在那儿了。你没有力量不行,有力量光用死劲也不行,你还得会巧。太极拳讲巧劲比较多,这个巧都是用圆来化。比如你没多大力气,掤上后,他推你使不上劲,他一放你,你稍稍这么一滚,他就不好使劲了。这不都是圆么?他那个力量就滑走了。你打上个圆东西,力就沿切线跑了。你是个方的,他一打就打上了。太极拳处处讲圆,就不好挨打。但是你这个圆还得有固定点,你要固定不了,别人打你,你不也跑了吗!所以,你这儿气固定好了,你是个圆的,外来力量帮你加大力量,你转动就快了,这就好比推磨一样。如果你自己支不住,一推就倒,你圆管什么事?所以光有巧劲,光会圆、会转还不行,里面还得有个支撑力,还得有力量。练太极拳要练出力量才行。对此拳家都叫劲,其内气和神意以及形相结合的结果。你软软糊糊的,人家手往你身上一放你就瘪了,怎么推你,你怎

么失中。你能够撑住,又不僵住,这么转才好转。

“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四两拨千斤不是靠力胜,而是靠巧劲。七八十岁的老人虽然窜跳不灵,但也能打好些人,所以这不是个快的问题,里面有技巧。

“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在哪里一立,从百会到会阴一线下垂,比做秤砣(即准,),两臂则为“平”,比平秤杆。静站立时象秤砣一样稳当。秤砣不大,可它能打起千斤。我往这儿一立象秤砣一样,能把你吊起来。“活似车轮”,象转动的车轮一样圆活。车轮一走,它上面的泥都噼哩叭啦地被甩出老远。太极是个球体的圆,圆空法生,有圆有空有法,它才能起变化。

“偏沉则随,双重则滞。”这个“沉”字有多种讲法。“沉”和“重”怎么区别,后世拳家也解释不一。若是推手,对方来一个偏(即一边有力气),你就随着他。他有力气你就柔,就走。若他用力,你也用力,双方都用力,两个人顶上牛了,就滞住了,叫“双重则滞”。推手这么讲,练拳呢?在练拳的时候,沉和重还不完全一样。沉是姿势偏沉,形体姿势一沉,你要随着它,用意念调整它的虚实。“双重则滞”,你两边都同样使力,自己就不好运动了,就不灵活了。所以一般练拳时不让上下、左右、前后都滞住。有的姿势如弓箭步,一开始往前迈,当中两腿都用力,但很快过渡过去。有人认为两腿(或两手)并在一起叫双重,还有人认为力和气(或力和意念)合在一起叫作双重。这两个讲法是不一样的,后者通过意念调整是能够解决问题的。有好多发力是整劲,全身都得使上劲啊,这就要看意念的灵活度。

“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练功多年,一推手就被人家制住了。人家用力,他也用力气。他不懂得练虚实变化,没把全身的屈伸进退这个虚实变化悟开。一开始练腰为主宰时,用腰带着身体动。推手时,他就想把你腰劲要到,他才能整了,才能把你打出去。如果推手时你也用腰带着身体动,那正好送给人腰劲了,你还不挨打吗?虽然这是腰为主宰,但也犯了双重的毛病。腰劲是干什么的呢?推手往外发力时,腰劲一整才行。你腰一绷劲就要发人,不发人时腰劲可不能带着,否则比不会练腰的挨打更脆,因为你自己给人送去了腰。咱们96级同学中有个会摔跤的,那年寒假他回来跟我说:“庞老师,我一用腰劲,怎么原来摔不了我的都摔我了?”我说:“你老带着腰劲还不摔你啊?”对手时就是不能让对方摸着你的腰。一旦摸着你的腰,就摸到你的整体了,就把你打出去了。对手时腰和胸得摘开成两节。肩膀得与腰摘开,上面一动是活的。

“欲避此病,须知阴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知道阴阳。阴阳的内容就比较多了。进退、伸缩、虚实、开合、呼吸,包括神和气,这些都是阴阳变化。对方来阳面(形体的面),你用阴面迎。阴阳能够随时转换。“黏即是走,走即是黏。”走就是化。走和黏没分别,走的时候就是黏。你不能空走,得黏着他的劲走,他走你要黏着他,两个合成一个。关键是用意念渗到他身体里面。所以太极拳推手歌里讲:敷、盖、对、吞。这四个字出自武禹襄传给李亦畲的那个拳谱里,是用篆字写的,可能是王宗岳传下来的,其后面的解释可能是武禹襄作的。他那个解释讲的是推手用气用意。我们若从功上来讲应该能讲得更深一点。高层次推手,

24式太极拳-分解动作口令

24式太极拳分解动作口令 一、起式 1、两脚开立 2、两臂前举 3、屈膝按掌 二、左右野马分鬃 1、抱球收脚 2、转身上步 3、弓步分靠 4、坐腿转身撇脚 5、抱球收脚 6、转身上步 7、弓步分靠 8、坐腿撇脚转身 9、抱球收脚10、转身上步11、弓步分靠 三、白鹤亮翅 1、跟步抱手 2、坐腿转腰 3、虚步分手 四、左右搂膝拗步 1、右臂前摆 2、摆臂收脚 3、屈臂上步 4、弓步搂推 5、坐腿转身撇脚 6、摆臂收脚 7、屈臂上步 8、弓步搂推 9、坐腿转身撇脚10、摆臂收脚11、屈臂上步12、弓步搂推掌 五、手挥琵琶 1、跟步展臂 2、坐腿引手3虚步合手 六、左右倒卷肱 1、转体撒手翻掌 2、退步卷肱 3、后坐虚步推掌 4、转体撒手翻掌 5、退步卷肱 6、后坐虚步推掌 7、转体撒手翻掌8、退步卷肱9.后坐虚步推掌10、转体撒手翻掌11、退步卷肱12、后坐虚步推掌 七、左揽雀尾 1、转体撒手 2、收脚抱手 3、转体上步 4、弓步前棚 5、转体旋臂 6、后坐下捋 7、转身后捋 8、转体搭手 9、弓步前挤10、弓步平分掌11、后坐引手12、弓步前按 八、右揽雀尾 1、转身分手 2、收脚抱手 3、转体上步 4、弓步前棚 5、转体旋臂 6、后坐下捋 7、转身后捋 8、转体搭手 9、弓步前挤10、弓步平分掌11、后坐引手12、弓步前按 九、单鞭 1、坐腿转身扣脚云手 2、云手、勾手、收脚 3、转身上步 4、弓步推掌 十、云手 1、坐腿转身勾手松开 2、左云翻掌收步 3、右云翻掌开步 4、左云翻掌收步 5、右云翻掌开步 6、左云翻掌收步 十一、单鞭 1、右云勾手 2、转身上步 3、弓步推掌

24式简化太极拳呼吸要领.

24式呼吸要领 预备式:双脚并拢,双手自然下垂站立,调整身形(舌抵上腭,提肛收复)松静自然之后调息,缓缓吸气引入丹田,吸足、吸满,意在丹田;而后徐徐将气呼出,意在涌泉穴,调息1-2次再开始打拳。(呼吸要尽可能地细匀长,吸气要吸足,呼气要呼尽)起式:重心移到右腿,提左腿时吸气,意在丹田,左脚下落踏实时呼气,意在左脚,踏实后意在两脚涌泉穴,两臂上扬时吸气,意从丹田想至两肩、大臂、肘、小臂、手腕到手指,下蹲时呼气,意想沉肩、坠肘,最后想到丹田。 左(右)野马分鬃:虚步抱球时吸气,意在丹田,蹬腿踏实之后,转腰、转胯、摆左(右)臂时呼气,意从丹田至腰,再到左(右)肩、大臂、肘、小臂、手腕想至虎口,右(左)手置于右(左)胯侧加下按的意念。 白鹤亮翅:虚步抱球时吸气,意在丹田;两臂分开意想拉开一弹簧时呼气,意在右臂上侧左臂下侧,胸微微张开再放松。 左(右)搂膝拗步:转腰摆掌时吸气,意在丹田;蹬左(右)脚踏实左(右)手搂膝拗步时呼气,意从腿到腰至右(左)手掌劳宫

穴,右腿蹬到位时,右手也同时推到位,右(左)掌心突出中指微挺之后立刻放松。 手挥琵琶:右脚跟半步,提左手时吸气,意在丹田;双手合抱下搨,左腿钩脚尖下蹬时呼气,意在双掌和左脚跟。 左(右)到卷肱:虚步摆掌时吸气,意在丹田;退步推掌时呼气,意在左(右)掌推和右(左)肘,双手之间有引力感。 左(右)揽雀尾:摆掌抱球时吸气,意在丹田;左(右)棚时呼气,意在左(右)肩和小臂外侧,有挤靠之意;抱掌回捋时吸气,意在丹田双手有下沉之意,转腰回挤时呼气,意在左(右)小臂,分掌回坐时吸气,意在丹田,双按掌时呼气,意在腿、腰和双掌劳宫穴,双掌心微凸,中指微挺,有推山之意。 单鞭:虚步摆掌时吸气,意在丹田,转腰蹬腿摆掌时呼气,意想腿、腰、左肩、左臂外侧至小指外侧。 云手:向右摆掌时吸气,意在丹田,进左腿根右腿,向左摆掌时呼气,意在左胯、左肋、左肩和左臂外侧,有向左冲挤之意。 高探马:跟半步翻掌时吸气,意在丹田,推右掌撤左肘时呼气,意念同到卷肱。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图解动作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图解动作 (一)第一组 1. 起势 ①开步站立 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 宽,膝关节微微弯曲,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目向前平视(图3-1)。 要领:全身放松,头颈正直;排除杂念,精神集 中,呼吸自然。 ②提气升掌 随吸气重心慢慢升高;两臂慢慢向 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平,与肩同宽,手心向下(图 3-2)。 ③屈膝按掌 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按至腹前,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目 向前平视(图3-3)。 要领:下蹲时上体要保持正直,不可前俯后仰;手的升降动作与两腿的屈伸、呼吸配合一致;呼吸均匀细长。 2. 左右野马分鬃 (1) 野马分鬃一 ①丁步抱球 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划弧放在右手下,手心向 图3-1 图3-2 图3-3 图3-4

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脚随即收到右脚内侧, 脚尖点地;目视右手(图3-4)。 要领:抱球手离身体30厘米左右,双肘不要内 夹。 ②转体迈步 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 出,脚跟着地;两手掌微微分开;目视左手(图3-5)。 要领:迈步落脚要轻,重心留在右脚,不要急于前移。 ③弓步分掌 右脚跟后蹬,右腿自然伸直,左腿 前弓,脚掌慢慢踏实,成左弓步;同时上体继续向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 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 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目随左手转 视(图3-6)。 要领:分掌和弓步动作同时完成;胸微微内含, 双臂保持自然弧形。 (2) 野马分鬃二 ①重心后坐 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上肢动作保持不变(图3-7)。 要领:重心后坐时,上体保持正直,不要前俯后仰。 ②前移抱球 左脚尖微向外撇(大约45°~60°),身体左转,随后右腿蹬伸,左腿慢慢前弓,脚掌慢慢踏实,身体重心慢慢移至左 图3-5 图3-6 图3-7 图3-8

陈式太极拳一路83式领练口令

家传陈氏太极拳功夫架一路领拳口令 1、预备式 2、起势提双手到肩膀高度往远探下沉按收到预备式位置 3、金刚捣碓 提重心右移动左手在左膝上方右手在腹前中心线略走上弧线挤重心左移左手在中心线右手在右膝上方按合重心右移右掌在中心线左掌在左膝上方穿掌右掌到嘴的高度坐按略走上弧线捋重心左移左掌在中心线右掌在外侧右转身转右脚裆走后弧线倒重心到右腿双手前掤收左脚提膝斜角方向蹬出,略扣脚落地坐按翻掌挤左掌在中心线右掌在右膝上方左转身转脚到预备式的方向移重心到左腿撩左掌在太阳穴的高度略下沉合收右脚上步穿右掌翻左掌握右拳提右膝同时沉左掌冲右拳震 4、懒扎衣 冲右拳重心右移推左掌重心左移下沉挂重心右移右拳变掌插重心还在右双手上掤到头的高度翻掌打同时重心左移坐按重心在左双掌上下拉开重心右移移重心穿左掌同时沉右掌下沉合收脚提右膝穿右掌左掌在右小臂上立掌下沉蹬脚移重心穿右掌翻左掌坐按拉开重心还在右腿放远 5、六封四闭 右掌下沉翻掌拉开重心移右双掌提重心还在右翻右掌掤重心左移下沉按右掌翻右掌挤叼托重心右移下沉左右拉开重心到右翻掌略上掤翻掌合手挑肘重心还在右下沉合右腿挤肘收左脚双掌按出 6、单鞭 双掌下沉开重心在右下沉合穿左掌重心左移右掌合在左小臂右掌大中指捏拢下沉掤圆重心右移拉开右勾手在肩高度左手在腹前中心线收左脚提膝下沉蹬左脚移重心勾右脚穿左掌到嘴的高度坐按翻掌略走上弧线拉开下沉放远 7、第二金刚捣碓 切下来重心继续左移双掌上掤翻掌挤略走上弧线右捋同时重心右移双掌下沉按掌挤重心左移双掌上掤到头高度翻掌挤略走上弧线右捋同时重心右移坐按翻掌挤左转身转左脚移重心撩左掌下沉合收右脚上步穿右掌翻左掌握右拳提震 8、白鹤亮翅 冲右拳重心右移推左掌重心左移下沉挂重心右移右拳变掌插重心还在右双手上掤到头的高度翻掌打同时重心左移坐按重心在左双掌上下拉开重心右移移重心穿左掌同时沉右掌下沉合收脚提右膝穿右掌左掌在右小臂上立掌下沉斜角蹬出微扣脚移重心穿右掌坐按收左脚同时双掌拉开下沉放远 9、斜行 搓重心继续右移从中心线沉右掌重心同时左移穿左掌到头的高度翻掌同时挤右掌以右脚跟为轴转身劈左掌按右掌移重心到右腿提左腿穿右掌下沉蹬左脚拉开合右掌到脖子根左掌切到左膝上方捏左勾手移重心到左腿同时提左勾手按右掌右掌从中心线上掤拉开下沉放远 10、初收 左勾手变掌下沉双掌往中心线合重心继续左移上掤拉开重心右移下沉翻掌合重心左移按重心右移收脚提膝按掌 11、前蹚拗步 下沉捋双手上掤到头的上方翻掌蹬左脚劈脚落地搭手脚落实坐按重心在右转身转脚移重心收脚提右膝下沉蹬双掌上掤移重心到右腿拉开下沉放远 12、第二斜行 下沉重心左移左掌在中心线右掌在外侧坐按右移右掌在中心线左掌在外侧坐按略

2020太极拳大学体育课心得大全

2020太极拳大学体育课心得大全 太极拳大学体育课心得1 转眼之间,进入大学已将近两年的时间,大学体育课也伴随着我两年之久了。大学体育是本着发展丰富的体育活动,娱乐我们的身心,提高我们身体素质的原则。在大二的下学期里,我的体育课学习的项目是武术一一太极二十四式的太极拳。对这门课的学习也已到了一定程度,谈不上见解, 但感触颇深。我之所以选择武术起初的原因就是因为想达到一个强身健体的效果,若能学到防身之术当然最好。但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发现这门体育课与想象的并不一样。 它带给我的不仅是身体上的锻炼,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宁静,在太极的一式一招行云流水的挥洒时,内心的浮躁和喧嚣也暂时平静下来,体味到一丝超然的味道。我想这也是太极的神奇之处。 大学体育是高校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是学生在接受学校体育系统教育的基础上,继续增强和完善大学生的身心素质,使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意志品质以保证顺利学习,当今社会企事业单位吸收新人时,既要重视他的德行操守,也要看他的健康水平。大学体育是衡量大学生是否做到“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大学生经受“磨练”和体验“成功感觉”的主要方法,对社会生产力和社会风气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广泛号召。 生命在于运动,只有持之以恒的体育锻炼,才能增强体质,延

年益寿。而太极的普及也让古人的养生之道带给我们更多益处。要让体育的精神和学风深入人心,真正的做到“终身受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于国家、大家及以后的小家,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俯仰于家国天下的怀抱里大展宏图。 太极拳大学体育课心得2 这一学期我们系统学习了二十四式太极拳。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对太极拳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太极拳很好的阐释了儒释道三家的文化思想,既有老庄的逍遥无为,又有孔孟的仁义思想,还有这佛家的“禅”学思维。每一次的练习,我们都是在重新温习一份古老却又青春的文化,也是走进一个经典却又新潮的世界。在太极拳里, 我们崇尚柔和,遵循平缓。我们对自然充满敬畏,对人生充满愿景。太极拳不只是一份简单的拳法,它还是一份承载着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宝典。学习太极拳对我们来说都是一种收获,每一次打起太极拳都是我们重新感受那份古老的文化,它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是古人们留给我们的一份难以估计的宝藏。 在学习中,我们也是在学习者为人处事的道理,做事不应该事事着急,要学会放松内心,用冷静的姿态来解决任何烦恼的问题。太极拳要求人在锻炼中“心无杂念”,就是要放松内心,不去想其他琐碎的事。 静心,以修养德性;格物,以明察万籁。 太极拳是一种优雅的运动,它讲究柔和缓慢,却又是慢而不停。讲究人体的和谐,虽因人而异,但最终是殊途同归。这就如同生活,生活也有着相应的节奏,你跟随着它的节奏, 就会发现生活中美好的

24式太极拳图解及讲解(基础教育)

二十四式太极拳 图解 第一式:起势 ①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 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 平看前方. 要点:头颈正直,下颏微向后收,不要故意挺 胸或收腹。精神要集中(起势由立正姿势开始, 然后左脚向左分开,成开立步)。 ②两臂慢慢向前平 举,两手高与肩平, 与肩同宽,手心向 下。 ③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 掌轻轻下鞍,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眼平 看前方。要点:两肩下沉,两肘松垂, 手指自然微去。屈膝松腰,臀部不可凸出, 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中间。两臂下落和身体 下蹲的动作要协调一致。 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 ①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 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 经体前向右下划弧至右手下,手心向上, 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脚随即收到右脚 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②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右腿自然伸 直,成左弓步;同时上体继续向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 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 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手。

③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 (大约45°--60°),随后脚掌慢慢踏实,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 转,身体中心再移至左腿;同时左手翻转向下,左臂收在胸前 平屈,右手向左上划弧至左手下,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右脚 随即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④右腿向右前方迈出,左腿自然伸直,成右 工部;同时上体右转,左右手随转体分别慢 慢向左下、右上分开,右手高与眼平(手心 斜向上),肘微屈;左手落在左胯旁,肘也 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右手。 与③解同,只是左右相反。与④解同,只是左右相反。 要点:上体不可前俯后仰,胸部必须宽松舒展。两臂分开时要保持弧形。身体转动时要以腰为轴。弓步动作与分手的速度要均匀一致。做弓步时,迈出的脚先是脚跟着地,然后脚掌慢慢踏实,脚尖向前,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后腿自然伸直;前后脚夹角约成45°--60°(需要时后脚脚跟可以后蹬调整)。野马分鬃式的弓步,前后脚的脚跟要分在中轴线两侧,它们之间的横向距离(即以动作进行的中线为纵轴,其两侧的垂直距离为横向)应该保持在10-30厘米。 第三式:白鹤亮翅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口令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口令 第一组 一.起式 1.左脚开立,与肩同宽. 2.两臂棚举,达于肩平. 3.沉胯按掌,落掌胯旁. 二.野马分鬃 1.悬胯揽掌,丁步抱球. 2.猫步按球,弓步分掌. 3.坐步分掌,撇脚扣步. 4.丁步抱球,合气化一. 5.猫步按球,弓步分掌. 6.坐步分掌,撇脚扣步. 7.丁步抱球,合气化一. 三.白鹤亮翅 1.跟步抱球,合气化一. 2.重心后坐,分靠列采. 3.左脚点地,虚步亮掌. 第二组 四.搂膝拗步 1.旋胯摆掌,收脚举臂. 2.猫步曲臂,弓步搂推. 3.坐步转胯,收脚举臂. 4.猫步曲臂,弓步搂推. 5.坐步转胯,收脚举臂. 6.猫步曲臂,弓步搂推. 五.手挥琵琶 1.按掌跟步,坐步捋带. 2.转腰拧胯,虚步合臂. 第三组 六.倒卷肱 1.翻掌转臂,虚步开胯. 2.收脚曲臂,掌心相对. 3.退步卷收,虚步探掌. 4.翻掌转臂,虚步开胯. 5.收脚曲臂,掌心相对. 6.退步卷收,虚步探掌. 7.翻掌转臂,虚步开胯. 8.收脚曲臂,掌心相对. 9.退步卷收,虚步探掌. 10.翻掌转臂,虚步开胯. 11.收脚曲臂,掌心相对. 12.退步卷收,虚步探掌. 七.左揽雀尾 1.转腰展臂,丁步抱球. 2.猫步前探,弓步棚臂. 3.沉胯翻掌,坐步斜捋. 4.转腰搭腕,弓步前挤. 5.坐步分掌,沉胯采按. 6.弓步推按,松胯沉气. 八.右揽雀尾 1.转腰坐胯,扣脚捋带. 2.丁步抱球,实左虚右. 3.猫步前探,弓步棚臂. 4.沉胯翻掌,坐步斜捋. 5.转腰搭腕,弓步前挤. 6.坐步分掌,沉胯采按. 7.弓步推按,松胯沉气. 第四组 九.单鞭 1.转腰坐胯,扣脚捋带. 2.丁步抱球,猫步勾手. 3.转腰绷臂,弓步推按. 十.云手 1.后坐翅脚,扣步右采. 2.收脚棚园,并步合臂. 3.侧步云摆,并步合臂. 4.侧步云摆,并步合臂. 十一.单鞭 1.丁步云摆,猫步勾手. 2.转腰棚臂,弓步推按. 第五组 十二. 十二.高探马 1.跟步翻掌,坐腿曲臂. 2.卷收按掌,虚步沉胯. 十三.右蹬脚 1.提膝穿掌,弓步分掌. 2.提膝合抱,蹬脚分掌. 十四.双峰贯耳 1.转腰合胯,提膝托手. 2.落步后捋,弓步贯拳. 十五.转身左蹬脚 1.身体后坐,垂肘分掌. 2.扣步转腰,提膝合抱. 3.蹬脚分掌,身体中正. 第六组 十六. 十六.左下式独立 1.摆手收脚,勾手沉胯. 2.仆步穿掌,弓步勾挑. 3.左脚碾地,提膝挑掌. 十七.右下式独立 1.落脚摆手,勾手沉胯. 2.仆步穿掌,弓步勾挑. 3.右脚碾地,提膝挑掌. 第七组 十八.左右穿梭 1.落步揽园,丁步抱球. 2.猫步右棚,弓步架推. 3.身体后坐,丁步抱球. 4.猫步左棚,弓步架推.

学习太极拳基本功要点

1、压腿:后腿绷直,压得点与腰一齐,起腿,压的腿勾向鼻尖,腰挺直,身体慢慢向压得腿靠近,压完后蹬一蹬腿。 2、蹬腿:前腿向前弯曲,不能超过脚尖,后腿绷直,双手压住前腿膝盖,慢慢向前弓,需要时蹬2-3分钟。 3、踢腿:前脚勾起,双手打开,与双肩一齐,前腿踢完后收缩,如金鸡独立状,迈步,再踢另一条腿。 4、拍手:前脚绷直,双手打开,与双肩一齐,一手拍打另一面的脚,一手拍完后腿收缩,如金鸡独立状,迈步,再拍另一只手。 以上动作每天早晚2次,每次1小时 以下动作主要是锻炼腰部 1、双手垂直,弯腰,左右呈360度旋转,眼跟手走,反复做。 2、双脚与肩同宽,双手似抱圆球状,左右摆动,注意要以脊柱为中心转,胯骨不动。 3、太极的灵魂是“松”,注意体会! 太极拳呼吸法 太极拳神、意、气是构成其内功的三大要素。其中气与呼吸法,既是练好内功,又是学好拳架的重要因素,它对整体技术的提高和身心健康十分重要。拳论说:“能呼吸然后能灵活。”那么,练习拳时如何掌握与运用呼吸呢?笔者认为,应循序渐进,分阶段修炼。

一、自然呼吸阶段 “自然呼吸”即人的本能呼吸方式。初学或习拳两三年者均应采取此种呼吸方法。修炼太极拳时,按自己平时的习惯,毫不着急、毫不努气地自然呼吸,不必受动作约束。动作时,当吸则吸,当呼则呼,一切通畅自然。这一阶段意、气、形的技术特点是“重形不重意”“练形不练气”。如过早地关注呼吸配合动作,易出现憋气,对健康不利,对学动作不利。本阶段,应着重用心把握好动作规格,把动作学准确,将功架学扎实,打好形体基础,这是学好拳的关键一步。 二、意识介入呼吸阶段 是指在自然呼吸习拳的基础上,意识适当介入呼吸与动作配合。本阶段,拳架应比较熟练,打拳完整协调,连贯圆活,和谐流畅不“断劲”。这一阶段意、气、形的技术特点是“以意导体”“以体导气”“开头利气”,形成“先外后内”“以外导内”之拳势。这时,意识能够主导整体动作的部分要素,大脑皮层可以兼顾呼吸运动,在意识的引导下,对一些简单和开合明显的动作以呼吸配合。呼吸时,采用“腹式深呼吸”方式,每式动作开始时吸气,动作完成时呼气,即“开吸合呼”。并逐步增加在套路中呼吸配合动作的比例。进而,按动作要领,反复修炼,以形体引导,促关节经穴开启,达人气流注,使呼声吸与动作自然结合,初步形成不完全的“拳势呼吸”(这时,意、气与劲、形还不够协调统一)。本阶段,仍不要太注重呼吸配合动作。正确的做法是,因势利导,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切记“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三、拳势呼吸阶段 “拳势呼吸”是指呼吸与动作(肢体的展收、劲力的蓄发、攻防意识的表现等)紧密配合的呼吸运动,是习拳达到一定程度自然形成的一种呼吸方法。本阶段,动作已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动作规范,已由“以外导内”达“以内引外”的拳法要求。这一阶段意、气、形的技术特点是“以意御气”“以气运身”“重意不重形”。这时,意识已是主导整体动作各要素的主帅,在意识支配导引下,形成呼吸配合动作,动作导引呼吸的有机结合。真正做到了

大学体育必修课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图片教程

大学必修课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图片教程 二十四式太极拳 :|太极拳第一集|太极拳第二集|太极拳第三集|太极拳视频演练|四十二式太极拳:|一|二|三|四十二式太极拳-四|五|六|七|八| 一、起式 12 3 45 二、左右野马分鬃 6 78910 11 1213141516 三、白鹤亮翅

17 18 19 20 21 22 23 四、左右搂膝拗步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五、手挥琵琶 39 40 41 六、左右倒卷肱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第一集 | 第二集 | 第三集 | 视频演练 传统武式太极拳练习五阶段 24式太极拳视频教程 1、起式 1 2 3 4 5 2、左右野马分鬃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白鹤亮翅 21 22 23 4、左右搂膝拗步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5、手挥琵琶 39 40 41 6、左右倒卷肱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7、左拦雀尾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8、右拦雀尾 68 69 70

最全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图解

最全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图解|古典书城 分享至: 2015-06-29 预备势 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并拢,两手垂于大腿外侧;头项正直,口闭齿扣,胸腹放松;眼平视前方。 1起势 1.左脚开立:左脚向左分开,两脚平行同肩宽。 2.两臂前举:两臂慢慢向前举,自然伸直,两手心向下。 3.屈腿按掌:两腿慢慢屈膝半蹲,同时两掌轻轻下按至腹前。 学练要点:起脚时先提脚跟,高不过足踝,落脚时前脚掌先着地,要做到点起点落、轻起轻落。上举两臂时,不可耸肩,不要出现指尖朝下的“折腕”。屈膝时松腰敛臀,上体保持正直,

两掌下按时沉肩垂肘。 2左右野马分鬃 (一)左野马分鬃 1.抱球收脚:上体稍右转,右臂屈抱于右胸前,左臂屈抱于腹前,成右抱球;左脚收至右脚内侧成丁步。 2.弓步分手: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成左弓步;同时两掌前后分开,左手心斜向上,右手按至右胯旁,两臂微屈。 (二)右野马分鬃 1.抱球收脚:重心稍向后移,左脚尖翘起外撇;上体稍左转,左手翻转在左胸前屈抱,右手翻转前摆,在腹前屈抱,成左抱球;重心移至左腿,右脚收至左脚内侧成丁步。 2.弓步分手:同前弓步分手,惟左右相反。 (三)左野马分鬃:同前左野马分鬃。

学练要点:弓步时,不可将重心过早前移,造成脚掌沉猛落地,后脚应有蹬碾动作。分手与弓步要协调同步。转体撇脚时,先屈后腿,腰后坐,同时两臂自旋。 3白鹤亮翅 (一)跟步抱球:上体稍左转,右脚向前跟步,落于左脚后;同时两手在胸前屈臂抱球。 (二)虚步分手:上体后坐并向右转体,左脚稍向前移动,成左脚虚步;同时右手分至右额前,掌心向内,左手按至左腿旁,上体转正;眼平视前方。 学练要点:抱球与跟步要同时,转身时身体侧转不超过45度,左脚前移与分手同时完成。4左右搂膝拗步 (一)左搂膝拗 1.收脚托掌:上体右转,右手至头前下落,经右胯侧向后方上举,与头同高,手心向上,左手上摆,向右划弧落至右肩前;左脚收至右脚内侧成丁步;眼视右手。 2.弓步搂推: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成左弓步;左手经膝前上方搂过,停于左腿外侧,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右手经肩上,向前推出,右臂自然伸直。

24式太极拳分解动作及练习要领

24式太极拳分解动作及练习要领 预备式 一起势 1、左脚开立:首先使左膝放松,身体重心大部份落在右脚上。提左脚向左侧迈出时,其高度以不超过右踝骨的高度为宜,右腿也不要弯屈。要“轻起轻落、点起点落”。 2、两臂前平举:两臂边旋转(劳宫穴找涌泉穴)慢慢向体前平举,与肩同高、同宽,自然伸直,肘关节微屈,肘尖下垂,手心向下,指尖向前。有如要把一根下端踩在脚下、上端系于手腕的橡皮筋拉长扯起似的,动作时可有这样的意念。注意腕关节不要过于松软,不要出现指尖朝下的“折腕”。 3、屈膝按掌:(1)下按的用力和用意,有如要将水面上漂浮着的木板按入水中一样。(2)两臂、两掌不要只是被动地随屈膝而下落,要有主动下按的动作。(3)按到终点时需展掌,舒指,避免手指向上的“坐腕”。本式定势时,要配合呼气下沉,使之有一种沉稳的感觉。 二野马分鬃 (一)左野马分鬃 1、抱手收脚:上体稍向右转(意欲向左,必先右去),右臂屈抱于右胸前,左臂屈抱于腹前,掌心相对,呈右抱球,左脚尖点地(这里的“脚尖点地”是指用脚前掌着地。动作熟练以后,脚尖不必着地,收至支撑脚内侧足弓附近即可),眼看右手。 2、转体上步: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步,脚跟轻轻着地,重心仍在右腿。面向南偏东。 3、弓步分手:上体继续左转,重心前移,左脚屈膝前弓,右腿自然蹬直,成左弓步。两手前后分开,上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下手停于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两臂微屈,眼看左手。面向正东。(二)右野马分鬃 1、转体撇脚:重心稍向后移,左脚尖翘起外撇,上体稍左转。重心移动的过程中,上体要保持正直,不可起伏,移动幅度不必过大。也不可先坐成虚步再转体,造成“断劲”脱节。 2、抱手收脚:收脚时主要是重心前移。当体重已从后腿移到前腿时,就以大腿的力量轻轻地把后脚提起,慢慢地屈膝向前,使脚尖在前脚的内侧落下。“抱球”和“收脚点地”要同时协调完成,不可“球”已抱好而后脚尚未到位。 3、转体上步 4、弓步分手(三)左野马分鬃 1、转体撇脚 2、抱手收脚 3、转体上步 4、弓步分手练习要点: 1、抱球:肩部放松,手指微屈,肘低于肩,腕低于手。屈肘时,上臂与前臂的夹角约120度,手腕、前臂同胸部之间应有20-30厘米的距离,要使能容下一个球的空当,既能抱得住这个球,而又不使球触着身体。 2 、上步:上步时一腿支撑体重,另一腿轻灵地迈出,不可将身体重心过早地前送,整个脚掌一下子踏实,呈“砸夯”状。 3、弓步:弓步四要素:“踏掌”、“弓腿”、“转腰”、“蹬腿”。脚尖与中线的交角成45~60度,两脚调整成介乎“丁弓步”和“川弓步”之间的“人弓步”。前后腿分担体重的比例是:前弓腿约承担三分之二,后弓腿约承担三分之一。弓步时,胯部自然里合,从而使上体正直,腰部放松。脚跟蹬展的整个过程中,脚掌都要贴着地面,不允许出现脚外侧离地的“掀脚”或脚后跟离地的“拔跟”现象。太极拳的弓步,后腿不能象练长拳那样挺劲绷直,但也不可过于放松,使膝部出现较大的弯屈度,显得软化无力。 4、分手:分手时左手手心斜向上,力点在手臂外侧,向左斜上方“靠”出。此时左肩要松沉,肘部要微屈,使左臂保持弧形。分到顶点时,要展掌、舒指,力贯指稍。由过渡运作到完成姿势,属于由虚到实的变化,手指表现为由自然微屈逐渐地展掌、舒指。右手同时向右斜下方分开,直“采”至右胯旁,手心向下,指尖朝前,肘微屈,右臂保持弧形。采到顶点也要求展掌、舒指、坐腕,肩部要松沉。这种“分”的手法运用,就好象要缓缓地把两手间系着的一根线扯直而又不把它拉断似的。 5、眼神:眼神是太极拳运动的一个重要部分。一般规律是:视线随主要动作的手移动,或保持头颈正直,目光平视。要避免低头或歪头,也不要死盯着前手。应把视线不时平移远望,有张有弛。 6、定式: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由“过渡

河南理工大学体育运动学院武术专选课太极拳教案

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武术专选课太极拳教案 任课教师:刘亚杰第4周4次 教 学内容1、专项练习; 2、复习陈氏太极42式4-7式,学习8-12式: 3、素质练习 目的任务运动 参与 通过教学,利用所学的技术动作的文化内涵及技击意义引导学 生积极参与到太极拳的运动中来。 运动 技能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准确地完成陈氏太极拳26式1-4 式。 身体 健康 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上下肢力量、柔韧、协调、灵敏等素质,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 心理 健康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正确理解,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 心理健康的提高。 社会 适应 在练习时与同学的协作有助于培养团队意识和与人合作的良好 习惯,为进入社会后能与别人的良好合作做好准备。 场地器材运动场地一块;哨子一个; 标志物6-8个。 预测负荷曲线

部分时 间 教学内容组织方法与要求次 数 时间 准备 部分20′ 一、课堂常规: 1、值日生整队集合,检 查并报告出勤人数。 2、师生问好、宣布本次 课内容及要求。 3、检查服装,安排见习 生。 二、准备活动 1、绕运动场慢跑700-800 米。 2、徒手操: 1)、臂绕环 对称右图示: 要求: 1、双臂交叉绕环,肩关节放 松。 2、以腰带臂。 3、每八拍换向。 2、刷腰 右图示: 要求:1、以腰带臂。 2、眼看刷腰同侧的手臂。 3、每八拍换向。 ▲组织方法:下图示 ▲组织方法:同上.学生人 与人之间自然分开. 臂绕环 刷腰 4×8

部分时 间 教学内容组织方法与要求次 数 时间 准 备 部 分20′3)、左右弓步压腿 右图示: 要求:1、抬头、挺胸、立腰。 2、每八拍换向。 4)、左右仆步压腿 右图示: 要求:1、抬头、挺胸、立腰。 2、每八拍换向。 左右弓步压腿 左右仆步压腿 基本 部分70′ 一、专项练习: 目的:发展学生的速度、 力量、柔韧、协调等身体 素质。 1、上步 动作方法:右图示 要求 1、立身中正,屈膝松胯 2、足跟先着地 3、后脚蹬地。 ▲组织方法: 上步 4×8

二十四式太极拳攻防含义拆解

二十四式太极拳攻防含义拆解 太极拳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基本内容的运动形式,攻防技击性是其基本属性,有着极其丰富的技法。二十四式太极拳虽为简化太极拳,习练时,仍应表现出中国武术的技击技法和招术。太极拳的修炼一般要经过基本功、套路、拆拳、单操、推手、散手等若干阶段。二十四式太极拳在学会套路后应当进入拆解阶段的学习,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二十四式太极拳教材已有十几个版本,也列入高校教材中,由于其中几乎没有攻防含义的拆解内容,所以影响到习练者水平的提高。因此,将攻防含义解说出来,进而使习练者了解全貌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二十四式太极拳每式不一定只有一种攻防含义,限于篇幅,本拆解主要介绍拳式动作的一种攻防含义,谨供习练者参考。 一、预备势、起势攻防含义图解 1二十四式太极拳预备势采用太极拳的“无极势”。此拳势系桩功、静功、内功、气功、养生功,是“阴阳之母”的“无极”,是无极生太极的关键所在,积聚内功、养蓄灵机、随时发动。 预备势与起势定步与动步相交接、相补充、相转换,隐含阴阳动静周转之拳理;体现技击交手之规律。从攻防角度要求预备交手时,以静待动。要静观敌情,察来势之机,揣敌之长短,在瞬间确定敌来势而从容应变,在交手中始终保持平静的心态。 2甲(红衣者)左上步进逼,左拳向乙(蓝衣者)头部直击,乙相机上步(或退步),双臂上抬,手背(或腕部)拥起对方肘臂(或拳腕)部,惊起对方略仰;感其下压之机双掌下按推对方胸腹部(头面部亦可)。将己之体重运行之势松沉至对方重心,使之后倒(图1-1、2、3、4、5、6)。 二、野马分鬃攻防含义图解 甲向前逼近,以右顺步直拳击打乙头部,乙右手外接掳抓甲右手腕部,侧闪进,上左步落于甲身体右后侧,管别其脚;同时左臂穿、靠于甲腋下,左转腰,肩背臂部向左后旋靠甲上体,使甲身体后仰歪斜,右手顺势随送,身体重心前移过渡成弓步夺其位,甲失去重心倒地。(图2- 1、2、3、4)。右势与左势动作相同,左右相反,不再另述。 三、白鹤亮翅攻防含义图解 甲左脚上步,出左拳击打乙头部。乙左手助力,右前臂滚架拨开甲冲来的左拳臂。甲趁乙腹部暴露之机右拳击打乙腹肋部;乙左手下掳抓甲右手腕外分,使其偏离目标同时右手抓握甲左腕,控其形,提左足弹其小腿或裆部、腹部、胸部(图3-1、2、3)。 四、搂膝拗步攻防含义图解 甲左脚上步,同时左直拳击乙胸口部,乙后坐转腰同时右臂向左格挡化解进攻。甲继续出右拳向乙头部直击,乙右转腰左臂向右格挡顺势化解。甲趁机起右弹腿点击乙腿部,乙左腿回收避其锋芒·左手向下、向左后侧勾搂甲左腿,消其力。乙乘机左脚上步夺位,同时右掌向前推按甲胸部,身体重心向前成弓步,迫使甲失去重心而后倒地(图4-1、2、3、4、5、6、7)。 五、手挥琵琶攻防含义图解 甲顺步出右拳攻击乙面门,乙转腰侧闪,右手外接掳腕抓握引进甲拳落空,左掌扶按甲肘部;甲不得势欲要回抽手臂,乙相机上步将甲发放出去(图5-1、2、3、4、5)。 六、倒卷肱攻防含义图解 甲上前进攻,右拳直冲乙门面,乙右手外接掳抓甲腕外旋翻转,使其手心朝上同时拉臂引其重心前移;乙乘机撤步转腰,左手反推按折其腕,达到制服目的(图6-1、2、3、4、5)。 一、揽雀尾攻防含义图解 1、掤攻防含义图解 甲左拗步冲拳直击乙头部,乙适机上右步管其左腿,同时右臂向斜上穿滚棚架乙右大臂,

24,42式太极拳口令

二十四式太极拳口令 第一组 一.起式 1.左脚开立,与肩同宽. 2.两臂棚举,达于肩平. 3.沉胯按掌,落掌胯旁. 二.野马分鬃 1.悬胯揽掌,丁步抱球. 2.猫步按球,弓步分掌. 3.坐步分掌,撇脚扣步. 4.丁步抱球,合气化一. 5.猫步按球,弓步分掌. 6.坐步分掌,撇脚扣步. 7.丁步抱球,合气化一. 三.白鹤亮翅 1.跟步抱球,合气化一. 2.重心后坐,分靠列采. 3.左脚点地,虚步亮掌. 第二组 四.搂膝拗步 1.旋胯摆掌,收脚举臂. 2.猫步曲臂,弓步搂推. 3.坐步转胯,收脚举臂. 4.猫步曲臂,弓步搂推. 5.坐步转胯,收脚举臂. 6.猫步曲臂,弓步搂推. 五.手挥琵琶 1.按掌跟步,坐步捋带. 2.转腰拧胯,虚步合臂. 第三组 六.倒卷肱 1.翻掌转臂,虚步开胯. 2.收脚曲臂,掌心相对. 3.退步卷收,虚步探掌. 4.翻掌转臂,虚步开胯. 5.收脚曲臂,掌心相对. 6.退步卷收,虚步探掌. 7.翻掌转臂,虚步开胯. 8.收脚曲臂,掌心相对.

9.退步卷收,虚步探掌. 10.翻掌转臂,虚步开胯. 11.收脚曲臂,掌心相对. 12.退步卷收,虚步探掌. 七.左揽雀尾 1.转腰展臂,丁步抱球. 2.猫步前探,弓步棚臂. 3.沉胯翻掌,坐步斜捋. 4.转腰搭腕,弓步前挤. 5.坐步分掌,沉胯采按. 6.弓步推按,松胯沉气. 八.右揽雀尾 1.转腰坐胯,扣脚捋带. 2.丁步抱球,实左虚右. 3.猫步前探,弓步棚臂. 4.沉胯翻掌,坐步斜捋. 5.转腰搭腕,弓步前挤. 6.坐步分掌,沉胯采按. 7.弓步推按,松胯沉气. 第四组 九.单鞭 1.转腰坐胯,扣脚捋带. 2.丁步抱球,猫步勾手. 3.转腰绷臂,弓步推按. 十.云手 1.后坐翅脚,扣步右采. 2.收脚棚园,并步合臂. 3.侧步云摆,并步合臂. 4.侧步云摆,并步合臂. 十一.单鞭 1.丁步云摆,猫步勾手. 2.转腰棚臂,弓步推按. 第五组 十二.高探马 1.跟步翻掌,坐腿曲臂. 2.卷收按掌,虚步沉胯. 十三.右蹬脚 1.提膝穿掌,弓步分掌. 2.提膝合抱,蹬脚分掌. 十四.双峰贯耳 1.转腰合胯,提膝托手. 2.落步后捋,弓步贯拳.

练习太极拳的主要过程其要点

练习太极拳的主要过程及其要点 练习太极拳和其它体育项目一样,要经过一个由生到熟、由熟到巧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太极拳有独特的运动特点和风格,只有充分体现出这种风格特点,使每一姿势动作符合要领,才能更好地收到增强体质的功效。 大致说来,练太极拳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应该在姿势(完成式)、动作(过滤式)上打好基础,把拳套中的步型、步法、腿法、身法、手型、手法、眼神等基本要求弄清楚,做到姿势正确,步法稳定,动作舒展、柔和。第二阶段,注意掌握动作的变化规律及其特点,做到连贯协调,圆活自然。第三阶段着重练习劲力的运用和意念、呼吸与动作的自然结合,做到动作轻灵沉着,周身完整统一。 在全部锻炼过程中,不管哪一阶段、哪一步,都要注意保持“心静”、“体松”两个基本要领。心静、体松是太极拳运动特点所决定的最基本的要求,它对于其它要领的掌握起着保证作用,应该贯注于练太极拳的全过程。“心静”就是指思想集中,精神贯注,做到专心打拳。“体松”是指身体各部位保持运动中的自然,排除不必要的紧张。正确运用这两个要点,有利于掌握太极拳的其它要领,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提高健身和医疗的效果。因此有人把“松”“静”两点作为打好太极拳的基本条件。 在练习太极拳的不同阶段,对“松”“静”这个基本要求的掌握也是从低到高,逐步加深体会的,它和技术练习的要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两个方面不可割裂对待。

下面把练习太极拳的主要过程及其要点,简述如下。 第一阶段 属于打基础阶段,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一)端正 打太极拳首先要注意姿势正确,特别要保持上体自然正直,腰脊中正,两肩、两胯自 然放松,不可俯仰歪斜,或耸肩膀、扭胯。其它部位也要按照要求切实做好(参照前“对身体各部位姿势的要求”部分)。忽视任何一个部位的要领,必然牵其它部位,造成错误定型和错误动作。例如姿势中臀部外突,必然牵连腰部和胸部前挺,腹肌紧张。因此,初学阶段要抓住姿势“端正”这一环节,不可贪多求快,潦草从事。这样做开始阶段可能刻板一些,初练起来灵活性稍差,但只要抓住了“身法”中的主要矛盾,其它问题,以后容易解决。 (二)稳定 要使上体端正舒适,必须首先保持下肢稳定。步型、步法既是姿势当中的一部分,又是整个姿势的基础。经验证明,很多人下肢不稳,并不完全出于力量不足,而多数是由于步型、步法不当。如果步子过小过窄,或脚的位置、角度不对,以及变换动作时虚实不清,势必造成身体重心不稳。因此必须把步型、步法的要求弄清楚,可以单练各种桩步和步法,先把身体重心的变换找清楚。这样既利于培养下肢的支撑力量,又能把主要步型(弓步、虚步、仆步、独立步等)、步法

24式简化太极拳 口令词

24式简化太极拳口令词 第一组 一、起式 1、两脚开立,与肩同宽; 2、两臂前举 3、沉胯屈膝按掌。 二、左右野马分鬃 1、悬胯揽掌,抱球收脚 2、转身上步 3、弓步分手; 4、坐腿撇脚转身 5、抱球收脚 6、转身上步 7、弓步分手; 8、坐腿撇脚转身9、抱球收脚 10、转身上步 11、弓步分手。 三、白鹤亮翅 1、跟步抱球 2、坐腿转腰 3、虚步分手亮掌,左脚点地。 第二组 四、左右搂膝拗步 1、右臂前摆,两手交叉; 2、转体摆臂收脚 3、屈臂上步 4、弓步搂推 5、坐腿转身撇脚 6、摆臂收脚 7、屈臂上步 8、弓步搂推,眼看前手; 9、坐腿转身撇脚10、摆臂收脚11、屈臂上步 12、弓步搂推掌。 五、手挥琵琶 1、跟步按掌 2、坐腿引手3虚步合手,脚跟落地。 第三组 六、左右倒卷肱 1、转体撒手翻掌 2、退步屈臂到耳旁 3、后坐虚步推掌,左手收在腰旁; 4、转体撒手翻掌 5、退步屈臂到耳旁 6、后坐虚步推掌,左手收在腰旁; 7、转体撒手翻掌8、退步屈臂到耳旁9、后坐虚步推掌,左手收在腰旁; 10、转体撒手翻掌11、退步屈臂到耳旁12、后坐虚步推掌,左手收在腰旁。 七、左揽雀尾 1、转体展臂 2、收脚抱球 3、转体上步 4、弓步前捧 5、转体旋臂 6、后坐下捋 7、转身后捋 8、转体搭手 9、弓步前挤 10、弓步平分掌 11、后坐引手 12、弓步前按。 八、右揽雀尾 1、转腰坐胯,扣脚捋带 2、收脚抱球 3、转体上步 4、弓步前捧 5、转体旋臂 6、后坐下捋 7、转身后捋 8、转体搭手 9、弓步前挤 10、弓步平分掌 11、后坐引手 12、弓步前

按。 第四组 九、单鞭 1、坐腿转身扣脚左云手 2、右云手、勾手、收脚 3、转身上步 4、弓步推掌。 十、云手 1、坐腿转身,勾手松开 2、左云翻掌并步 3、右云翻掌开步 4、左云翻掌并步 5、右云翻掌开步 6、左云翻掌并步。 十一、单鞭 1、右云翻掌勾手 2、转身上步 3、弓步推掌。 第五组 十二、高探马 1跟步翻掌 2、坐腿屈臂3、虚步探掌。 十三、右蹬脚 1、穿手收脚 2、上步翻掌 3、弓步分手 4、提膝抱手 5、分掌蹬脚。 十四、双峰贯耳 1、收脚并手,提膝翻掌向上 2、落脚后捋3弓步贯拳。 十五、转身左蹬脚 1、坐腿转身分手 2、提膝抱手 3分掌蹬脚。 第六组 十六、左下势独立 1、落脚转身摆手勾手 2、屈膝开步 3、仆步穿掌 4、弓步挑手 5、左脚碾地,提膝挑掌。 十七、右下势独立 1、落脚转身摆手勾手 2、屈膝开步 3、仆步穿掌 4、弓步挑手 5、右脚碾地,提膝挑掌。 第七组 十八、左右穿梭 1、落脚转身撇脚 2、收脚抱球 3、上步分手 4、弓步架推掌; 5、身体后坐,转身撇脚 6、收脚抱球 7、上步分手 8、弓步架推掌。 十九、海底针 1、向前跟步 2、坐腿抽手 3、虚步下插掌

二十四式太极拳详细口令

二十四式太极拳详细口令 1.起势 向左开步双臂平提屈膝下按 2.左右野马分鬃 丁步右抱转身上步弓步分掌后坐撇脚丁步左抱转身上步弓步右分后坐撇脚丁步右抱转身上步弓步左分 3.白鹤亮翅 跟步中抱后坐右转虚步亮掌 4.左右搂膝拗步 右落左拨丁步反提弯肘上步搂膝推掌后坐撇脚丁步反提弯肘上步搂膝推掌后坐撇脚丁步反提弯肘上步搂膝推掌 5.手挥琵琶 跟前半步后坐转腰虚步合手 6.左右倒转肱 右后摆掌提膝弯肘左退右推左后摆掌提膝弯肘右退左推右后摆掌提膝弯肘左退右推左后摆掌提膝弯肘右退左推 7.左揽雀尾 丁步右抱转身上步弓步左棚向左伸展后坐右捋转腰搭臂弓步前挤后坐拖掌弓步双推后坐扣脚丁步左抱转身上步 8.右揽雀尾 后坐扣脚丁步左抱转身上步弓步右棚向右伸展后坐左捋转腰搭臂弓步前挤后坐拖掌弓步双推 9.单鞭 后坐扣脚左转按捋反掌右转丁步勾手转身上步弓步推掌 10.云手 后坐摆掌右转左扣左转收步右转撤步左转收步右转撤步左转收步 11.单鞭 反掌右云丁步勾手转身上步弓步推掌 12.高探马 跟步仰掌虚步推掌

13.右蹬脚 穿掌收脚上步开掌丁步叉抱提膝反掌开掌蹬脚 14.双峰贯耳 收脚并掌落步垂手弓步贯拳 15.左蹬脚 后坐扣脚左转开掌丁步叉抱提膝反掌开掌蹬脚 16.左下势独立 收腿勾手仆步穿掌撩掌勾手提膝挑掌 17. 右下势独立 右脚点地左转勾手仆步穿掌撩掌勾手提膝挑掌 18.左右穿梭 左转落步丁步左抱右转上步右架左推后坐翘脚丁步右抱左转上步左架右推19.海底针 跟步按掌提膝抽掌虚步插掌 20.闪通臂 上步提手右架左推 21.转身搬拦捶 后坐扣脚右转摆掌丁步抱拳圈脚搬拳上步拦掌弓步冲拳 22.如封似闭 后坐拖手弓步双推 23.十字手 后坐扣脚右转开掌收步叉抱 24.收势还原 反掌下按立正还原

太极拳的基本技术和动作要领

太极拳的基本技术和动作要领 (一)手型 1.拳:五指卷屈、自然握拢,拇指压于食指、中指第二指节上。 2.掌:五指微屈分开,掌心微含,虎口成弧形。 3.勾:五指第一指节自然捏拢,屈腕。 各种手型都要求用力自然、舒展,不可僵硬。握拳不要过紧;掌指不要僵直,也不要松软过屈;腕部要保持松活。 (二)主要手法 1.掤:臂成弧形,前臂由下向前掤架,横于体前,掌心向内,高与肩平;着 力点在前 臂外侧。 2.捋:两臂稍屈,掌心斜相对,两掌随腰的转动,由前向后划弧捋至体侧或体后侧。 3.挤:后手贴近前手的前臂内侧,两臂同时向前挤出;挤出后两臂撑圆,高不过肩,低不过胸,着力点在后手掌指和前手的前臂。 4.按:两掌同时由后向前推按;按出后,手腕高不过肩,低不过胸,掌心向前,指尖朝上;臂微屈,肘部松沉。按时与弓腿、松腰协调一致。 5.打拳(冲拳):拳从腰间旋转向前打出;打出后拳眼向上成立拳,高不过肩,低不过裆,臂微屈,肘部不可僵直,着力点在拳面。 6.栽拳:拳从上向前下方栽打;打出后拳面向前下方,虎口向一侧,着力点在拳面。 7.贯拳:拳从侧下方向斜上方弧形横打;臂稍屈,拳眼斜向下,着力点在拳面。 8.撇拳:拳从上向前撇打;拳心斜向上,高与头平,着力点在拳背。 9.穿拳:拳沿着另一手臂或大腿内侧伸出。 10.撩拳:臂由屈到伸,拳经下向前或前下撩打;撩出后拳心向下,高不过肩,低不过裆。 11.抱掌:两掌心上下相对或稍错开,在体前或体侧成抱球状;上手高不过肩,下手约与腰平,两掌撑圆,两臂成弧形,松肩垂肘。 12.分掌:两掌向斜前方与斜后方或向斜上方与斜下方分开,分掌后前手停于头前或体前,后手按于胯旁,两臂微屈成弧形。 13.搂掌:掌经膝前横搂,停于胯旁,掌心向下。 14.推掌:掌从肩上或胸前向前推出,掌心向前,指尖向上,指高不过眉,低不过肩,臂微屈成弧形,肘部不可僵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