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国际贸易概论的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概论的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概论的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概论的名词解释

1比较优势2机会成本3要素价格均等化4特定要素5偏向型增长6动态收益递增7外部规模经8要素流动9跨时贸易10有效保护

1 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2 机会成本:指因一种选择而放弃最优替代物或失去最好机会的价值,即是指在经济决策中方应由中选的最优方案负担的,按所放弃的次优方案潜在收益计算的那部分资源损失。

3 要素价格均等化:各国的生产要素价格将因国际贸易而趋于相等。

4 特定要素:国际经济学家把锁定在产业中的要素称为特定要素,只能用于特定部门的生产而不能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自由流动的生产要素。

5 偏向型增长: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在一个方向上扩张的幅度大于在另一个方向上扩张的幅度,就会产生偏向型增长。

6动态收益递增:指由于行业的累积产量增加通过“干中学”和知识外溢的作用导致行业中每个单独企业的平均成本降低的情形。

7 外部规模经济:单位产品成本取决于行业规模而非单个厂商的规模。

8 要素流动: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9 跨时贸易:指用现在的商品换取未来的商品的交易方式。

10有效保护:指整个灌水制度对某类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给予净增值的影响。由于整个关税制度而引起的国内增值的提高部分与自由贸

易条件下增值部分相比的百分比。

1、假定世界经济的版图由AB两国,A国1200劳动B国800劳动,(1)画出世界相对供给曲线(2)假定世界相对需求表示如下,a,在相对供给曲线同一张图上画出世界相对需求曲线b,计算苹果的均衡相对价格是多少?并描述本题的贸易模式。(3)假定A国现有2400的劳动,求新的苹果的均衡

(1) (2)a,相对需求曲线包括(1/5,5),(1/2,2),

(1,1),(2,1/2)几个点,如图ABCD四点。b,

苹果相对价格的均衡点是相对需求曲线和相对

供给曲线的相交点,也就是点(1/2,2),即相

对需求曲线与相对供给曲线的垂直部分的相交

点。那么均衡的相对价格为2。本题的贸易模式,

本题的贸易模式是本国只生产苹果,外国只生产

香蕉,每个国家以本国生产的产品换得另外一国

生产的产品。

(3)如果本国工人从1200增加到2400,那么相对供给曲线上的

转折点将从(1/2,3/2)和(1/2,5)变成(1,3/2)和(1,5)

相对需求曲线和相对供给曲线的交点将位于更低的水平区域上的

点(2/3,3/2)

2、假定某经济体在现有要素价格下,棉布生产中、、1亩、、20小时、、5小时。(1)假定经济拥有的资源总量为:600小时60亩土地,请用

图说明资源应如何分配?并计算均衡时两种资源两种部门的配置情况(2)假设现在劳动供给上升到800小时然后1000小时再然后1200小时请用一幅图展示资源分配变化的轨迹

3、(1)已知A国对小麦的需求曲线为:Da=100-20P,供给曲线为:Sa=20+20P计算没有贸易时小麦的均衡。(2)已知B过对小麦的需求曲线为:Db=80-20P,计算没有贸易时,B国小麦均衡价格(3)假定现在允许两国进行贸易运输费为零计算自由贸易均衡时的均衡点以及小麦世界价格和贸易量(4)假定现在A国对进口小麦征收0.5的从量税计算关税对以下各项的影响。a,各国的小麦价格b,各国对小麦的需求量和供给量c,贸易总量

(1)答:进口需求MD是从A国需求等式中减去A国

供给等式得:MD=Sa-Da=(100-20P)-(20+20P)=80-40P在没有

贸易时,国内价格和数量调整的结果是进口需求等于零即MD=0这样在没有贸易时价格P为2。(2)B国出口供给曲线为XS,为B国需求等式中减去外国供给等式得:XS=Sb-Db=(40+20P)-(80-20P)=-40+40P,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XS=0,可以得出P=1。(3)当存

贸易时出口供给等于进口需求即XS=MD,利用(1)(2)题可得:80

-40P=-40+40P可以得出:世界价格P=1.5,贸易量为20。(4)如图如果对进口货物征收0,5的从量税,则新的MD曲线是M D‵=80-40(P-t )其中t是值为0.5的从量税B国出口供给曲线没有变化。a,各国小麦

价格:MD‵=XS即-40+40P=80-40(P-t)可以得出世界价格为1.25,A国

的内部价格是1.75。b,征收从量税后,,A国对小麦的总需求从70下降到65,B国对小麦的总需求从50上升到55。C,根据-40+40P=80-40(P+t),可以得出新的贸易量减少为10。

4、假定A国是个小国,该国10美元进口花生。其国内需求曲线为:D=400-10P,供给曲线为:S=50+5P,进口额限制50袋时对各项的影响。(1)A国花生价格的增幅(2)配额租金(3)消费扭曲损失(4)生产扭曲损失

4、若A国以每袋10美元的价格进口花生则国内需求为D=300,国内供给S=100,A国进口花生数量为200袋。(1)根据D-S=(400-10P)-(50+50P)=50可以得出花生的价格上升到每袋20美元(2)配额租金为:(20美元-10美元)*50=500美元(3)消费扭曲损失为:0.5*100袋*10美元/袋=500美元(4)生产扭曲损失为:0.5*50袋*10美元/袋=250美元

4、(1)假定一个国家对出口产品进行补贴、、、(2)当一个行业的技术无法继续迅速提高时、、、

(1)答:如果一国对出口产品进行补贴,那么世界相对供给和世界相对需求的变化将导致该国贸易条件的恶化。如果另一国家对这种产品征收高关税来抵消补贴产生的影响,那么第一国的福利水平不仅会因为贸易条件的恶化而有所下降,而且会受到新的内部相对价格扭曲的负面影响。相反,第二国不仅会从第一国的出口补贴中获得好处而且还会从自己的关税中受益。所以报复性的出口补贴对第一国有利,对第二国有害。(2)当规模经济存在于行业内而不是单个厂商内部时就称为外部经济。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导致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加速瓦解,这时外部经济对一个企业尤为重要,随着这种进程的放缓,外部经济给传统的制造业所带来的好处越来越少,企业逐渐认识到集中分布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好处于是企业为了生存而寻找低工资地区进行生产导致行业集中分布趋于瓦解。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 简答 论述

名词解释 美感在审美认识基础上形成的审美观念。是美感产生的根源。当客观事物的美与审美主体的审美观念相符合,于是产生了美的感受与感动,既有感官的快适,又有理性的满足,整个身心都感到愉悦,这就是美感。 艺术典型在作品中,艺术典型就是高度典型和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它一方面以非常鲜明生动的现象和特殊性充分的集中的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普遍性,同时,它又凝聚着创作主体突出的个性,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 艺术发展的自律性:艺术发展的自律性就是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第一,从艺术的纵向发展来看,艺术发展的昨天今天明天之间的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这就是艺术发展的继承与革新;第二,从艺术的横向联系来看,不同民族艺术之间以及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之间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这就是多民族艺术的借鉴与创造,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的相互影响与融合。 Δ什么是艺术灵感艺术灵感就是大脑皮质兴奋中心的神经细胞,经过一段长时间的高度自 觉和异常紧张的苦思冥想寻求急需要的信息材料之后,调动其所有的脑细胞的警觉性,特别是调动起了习惯无意识和本能无意识心里活动的积极性,因而在习惯无意识同本能无意识心理活动中,突然发现了所急需的信息而产生了顿悟。 Δ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 方面行进或相类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艺术家群体。 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在艺术领域中出现的新的艺术思想和创作倾向的一股潮流。 形象思维是指在艺术构思过程中,以表象作材料,通过艺术想象,对表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加工成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 风格就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它是通过艺术作品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更为深刻也更为本质的反映出时代,民族及艺术家个人精神气质,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审美理想等内在特征的外部印记。风格的形成是时代,民族和艺术家在艺术上超越了幼稚阶段,摆脱了各种模式化的束缚,从而趋向成熟的标志。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传统的一个重要范畴。意境就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意境中既有来自艺术家主观的“情”,又有来自客观现实升华的“境”,这种“情”和“境”不是分离的,而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境中有情,情中有境。意境是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熔铸的产物,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简答题 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空间与实体统一,空间与技术结合,风格性与象征性 为什么说生产劳动实践是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1)生产劳动实践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前提(2)生产劳动实践推动着思想与感情的产生,为艺术的发展创造了第一个必要的条件(3)生产劳动推动着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二个必要的条件(4)生产劳动时间是原始艺术发生的直接原因 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1)艺术发生的上限——人所创造的第一件工具(2)“准艺术”的发生(3)“准艺术”的繁荣(4)“准艺术”的衰落与艺术的发生 为什么说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和终极原因第一,经济决定艺术的发生。第二,经济决定艺术的性质。第三,经济决定艺术的发展。第四,艺术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联系在于:凡是世界的,都是民

马原名词解释汇总(大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最新版》名词解释汇总(大全) 1.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以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根本研究对象,是关于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特别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思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充实、丰富和发展。 2.物质: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3.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主要是从事物的内在矛盾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宇宙间任何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包含相互对立的两个基本方面,他们既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又相互冲突和相互斗争。事物内部的矛盾的对立面之间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向前发展。事物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拓展: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 矛盾即对立统一,是指事物内部两个方面既统一、又对立的关系。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指的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的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斗争形式也不同,对于多种多样的斗争形式,可以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基本形式。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相互联系。认识事物必须在矛盾的对立性中把握同一性,在矛盾的同一性中把握对立性。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对立是同一中的对立,对立和同一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属性,但二者又相互联系,不能分离。没有对立就没有同一,同样,没有同一也就没有对立。对立和同一作为两种相反的属性,失去其中任何一种,事物就不成其为事物。同一之所以不能脱离对立而存在,这是因为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差别和对立中的同一;对立之所以不能脱离同一而存在,这是因为对立是统一体内的对立,如果对立面之间没有了联系,毫不相干,也就谈不上对立。脱离对立的同一是绝对的同一,脱离同一的对立是绝对的对立,这在现实中都是不存在的。 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相对与绝对的关系。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它贯穿在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中;矛盾的同一性则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它随时间、条件的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事物的运动与发展是矛盾相对的同一性和绝对的斗争性的辩证统一。 (4)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由事物内部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引起的。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结合,不仅是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的本质联系,而且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

具体名词解释 第八章 22日,身为美国驻苏联代办的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回了一封长达8000字的电文,对苏联的内部社会和对外政策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必须把苏联看作政治上的敌手,采取强硬政策,这为遏制对象奠定了理论基础。1947年3月,美国总 义,标志着遏制战略的正式形成。 削弱的情况下,以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颠覆,特别是局部性的武装干涉和 叶的世界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 遏制战略的目标:阻止苏联势力的进一步扩张;揭穿苏联意图的虚伪;敦促克里姆林宫收缩其控制和影响;在苏联内部培育破坏性种子,使克里姆林宫至少改变其行为以符合普遍接受的国际准则。 杜鲁门主义(Trumen Doctrine):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为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拉开了序幕。1946年9月24日克利福德报告全面勾画了美国在以后一个时期将推行的以军事抑制为主的遏制战略。西南河土耳其危机为杜鲁门主义的出来提供了机会。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美国会参众两院特别会议上发表了后来被称之为“杜鲁门主义”的国情咨文。 杜鲁门把世界所有国家分为两类,一类国家的生活方式是“自由的”;

另一类国家的生活方式是“不自由的”,是“少数人强加于多数人的”。他说所有国家面临两种生活方式的选择,美国必须领导“自由世界”,遏制共产主义威胁。 杜鲁门主义实质上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扩张主义,它是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转折点,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的正式终结和美国对苏遏制战略的正式实施与美苏全面冷战的正式开始。美国对外战略正式进入冷战时代。 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提出的背景和动因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需要◎控制西欧的需要◎输出商品与资本◎遏制苏联。马歇尔计划的提出(1947.6.5),Marshall Plan 官方名字“欧洲复兴计划”,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 (ERP)马歇尔计划的运作方式—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 历史作用:◎西欧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政局趋向稳定◎美国是最大的受益者 ◎马歇尔获得1953年诺贝尔和平奖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布鲁塞尔条约》:签署(英、法、荷、比、卢五国)生效主要内容及其性质:以军事同盟为核心的多边军事条约,是在美国操纵下,建立欧洲军事集团的第一步。始创成员国:美、加、英、法、意、荷、比、卢、丹、挪、冰、葡12国 1949.4.4签署 <<北大西洋公约>>生效北约成立的宗旨是:通过集体防御,维护北大西洋地区的和平、安全、稳定和利益。当时12个缔约国签订的北约文件包括1个序言和14项条款,其核心是第5项条款,即“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的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将被视为对全体缔约国的进攻。”北约是一个联合抗苏的重要军事联盟,有权组织进攻或进行“自卫”。北约是在美国的倡议和组织下成立的。美国极力主张成立北约的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总结(必考)

一、名词解释(12分) 1.艺术创作:是艺术的“生产阶段”,它是创作主体(作家、艺 术家)对创作客体( 社会生活) 能动反映的过程 2.艺术作品:是艺术生产的“产品”。 3.艺术鉴赏:是艺术的“消费阶段”,它是欣赏主体(读者、观众、 听众)和欣赏客体(艺术品)之间相互作用并得到艺术享受的过程。 4.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 与鲜明的艺术特色。1. 艺术语言: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 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 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如绘 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 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1. 艺术语言: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如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2. 艺术直觉:就是在一定的艺术心理定势的不知不觉的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感知后,不经过复杂的智力思考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捷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 3. 现代主义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真实的再现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它的基本特征是:艺术描绘的客观性、艺术形象的典型性、思

想倾向和情感的隐蔽性。 4. 艺术风格:简单地说,风格就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审美需求和艺术追求。 5.艺术意境:是艺术作品整体所呈现给欣赏者的景真、情深、意切的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偏重于内容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 6.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X、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的形成的艺术家群体。艺术流派是多种多样的。它是艺术不断发展、多样化与繁荣的表现。 1、艺术意象:是艺术家在艺术构思的过程中,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把握到的客观物象相融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手段和规律作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于观念中的艺术形象。 2、基形意象:是客观具体事物最基础的局部形态在人脑中经过想象加工形成的局部意象。 3、艺术风格:体现艺术家成熟而稳定的艺术特征的代表性面貌。 4、艺术直觉:是在一定的艺术心理定势的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感知后,不经过复杂的智力思考的逻辑过程,直接迅捷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 5、艺术心理定势:是指艺术工作者在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艺术基础理论与艺术创作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在长期进行艺术修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稳定而又习惯成自然的艺术心理态势。 6、艺术思维:艺术思维就是主要利用形象思维来完成艺术构思和艺术意象并最终物化为艺术形象(作品)的思维活动。

马原名词解释最新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最新版》名词解释汇总(大全) 1.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以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根本研究对象,是关于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特别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思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充实、丰富和发展。 2.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3.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主要是从事物的内在矛盾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宇宙间任何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包含相互对立的两个基本方面,他们既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又相互冲突和相互斗争。事物内部的矛盾的对立面之间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向前发展。事物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拓展: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矛盾即对立统一,是指事物内部两个方面既统一、又对立的关系。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指的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的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斗争形式也不同,对于多种多样的斗争形式,可以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基本形式。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相互联系。认识事物必须在矛盾的对立性中把握同一性,在矛盾的同一性中把握对立性。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对立是同一中的对立,对立和同一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属性,但二者又相互联系,不能分离。没有对立就没有同一,同样,没有同一也就没有对立。对立和同一作为两种相反的属性,失去其中任何一种,事物就不成其为事物。同一之所以不能脱离对立而存在,这是因为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差别和对立中的同一;对立之所以不能脱离同一而存在,这是因为对立是统一体内的对立,如果对立面之间没有了联系,毫不相干,也就谈不上对立。脱离对立的同一是绝对的同一,脱离同一的对立是绝对的对立,这在现实中都是不存在的。 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相对与绝对的关系。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它贯穿在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中;矛盾的同一性则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它随时间、条件的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事物的运动与发展是矛盾相对的同一性和绝对的斗争性的辩证统一。 (4)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由事物内部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引起的。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结合,不仅是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的本质联系,而且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第一,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在二者的相互结合中实现的。

试题库——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试题库——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作者:佚名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88 更新时间:2011年11月25日 一、单项选择题 1.当今世界威胁世界和平和阻碍发展的主要根源是(C) A.民族矛盾 B.贸易保护主义 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宗教纷争 2.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处理好(B) A.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B.实行对外开放和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C.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的关系 D.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的关系 3.当今世界局势发展方向是(C) A.单极化 B.两极化 C.多极化 D.三极化 4.当代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其核心问题是(C) A.人口问题 B.东西问题 C.南北问题 D.环境问题 5.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是由于(D) A.战争与革命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人口增长失控,资源被破坏,环境恶化 C.因民族、宗教、领土等引起的战争时起时伏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 6.中国外交工作的立足点是(A) A.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B.独立自主 C.加强同西方国家的合作D.加强对话,反对对抗 7.邓小平提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必须(B) A.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基础B.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C.以平等互利为基础D.以互不侵犯为基础 8.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是由于(D) A.战争与革命仍是当今时代主题B.人口增长失控,资源被破坏,环境

恶化 C.因民族、宗教、领土等引起战争时起时伏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 9.提出“真正不结盟”战略的是(B) 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 10.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C) A、发达国家主导着全球经济的发展 B、促进南北合作 C、资本的跨国流动 D、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二、多项选择题 1.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恒指经济新秩序必须(ABCD) A.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和强权政治 B.树立新安全观 C.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维护世界多样性 E.解决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 2.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ABDE) A.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B.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独立自主 E.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我国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是因为(AB ) A.它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B.它有利于更好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C.我国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主导D.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4.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是(ABC ) 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真正的不结盟”

名词解释 艺术概论

一、名词解释 1.艺术作品的内容 【答案】艺术作品的内容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具体的、生动的生活和情感内涵。艺术作品的内容来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是艺术家在意识中创造出来的,具有精神性的内涵。艺术作品的内容不是抽象的概括说明,而是题材、主题、情节、环境等因素融会而成的具体、生动、完整的展示,主要由题材和主题两种因素构成。 2.艺术作品的形式 【答案】艺术作品的形式是艺术作品内容的具体存在方式,主要指结构、艺术语言、艺术手法、类型体裁等。艺术作品的形式一般可分为艺术作品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形式两部分。其内部联系包括内容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组织方式,主要指结构;其外部表现形式即借以传达内容的手段和方式,包括艺术媒介、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等。 3.圆雕 【答案】圆雕是艺术形象的整体表现,观赏者可以从小同角度看到物体的各个侧面,圆雕又称浑雕。它要求雕刻者从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进行雕刻。圆雕具有生动、真、 传神的特点。 4.艺术鉴赏 【答案】艺术鉴赏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力求获得多元审美价值的积极能动的欣赏和再创造活动。艺术鉴赏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艺术鉴赏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严格来说,没有艺术鉴赏,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创作,而艺术鉴赏又是其他一切艺术接受方式如艺术批评、艺术史研究的基础。 5.格调 【答案】格调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是艺术家艺术造诣、文化修养、审美理想和思想品格的集中体现。格调有高下雅俗之分。格调高雅的作品一般说具有健康的内容、深刻的思想,赋予生活以新的意义,还体现出艺术家的独立人格和严肃认真对待社会、人生与自我的态度。独特的艺术风貌只有与崇高的格调统一起来,才能产生优秀的艺术作品。格调高低与艺术作品的种类无关。格调高低不仅在于表现什么,也在于怎样表现。 6.审美态度 【答案】审美态度是指对艺术作品采取的一种无功利、超利害的观赏态度。审美态度不仅是一种接受方式,而且是一种审美能力。在艺术鉴赏过程的准备阶段,审美态度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接受者能否在具体的接受过程中从艺术的、审美的角度与艺术作品交流和对话的心理基础。审美态度必然带有个人的思想、人生态度,不是绝对超然的。 7.多元决定论 【答案】多元决定论是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的观点。多元决定论认为社会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而是多元决定的,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进而提出了多元决定的辩证法。著名的芬兰艺术学家希尔恩认为,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现象,因此,研究艺术的起源必须从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才能真正揭示艺术起源的奥秘。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8.互动性

马原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3. 方法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方法论与世界观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10.物质: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根本特征是客观实在性 14.意识:自然界和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20.实践: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实践是人与世界关系的中介,是自在世界向人类世界转化的基础。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27.联系:事物或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28.发展:事物从低级向高级、从量变到质变的运动变化过程。发展的最本质含义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5.规律:事物发展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38.矛盾: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两个方面的对立和统一及其相互关系。 46.反映论: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观点。它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根本前提出发,明确指出客观世界是认识的源泉,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人的认识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反映论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

51.真理: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57.社会意识;指社会生活中的精神现象及其过程,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也包括社会心理与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 55.价值:客体以自身的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效用关系。价值是主体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68.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道德、哲学等观点,以及同这些观点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和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等设施。前者叫思想或观念上层建筑,后者叫政治上层建筑。 62.生产力:标志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程度和实际能力的哲学范畴,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力由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三大要素构成,其中劳动资料中的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程度的测量器和指示器,是生产力发展程度的主要标志和集中体现。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63.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从静态上看,生产关系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所构成,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生产关系的基础,从动态上看,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构成了生产关系,其中,生产这一环节居于主导地位。

国际市场营销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

国际市场营销学期末复习题 题型:1、判断题10*1=10 2、单选题10*1=10 3、多选题10*2=20 4、名词解释5*3=15 5、问答题6*6=36 6、案例分析题1*9=9 一、单项选择题 1、一个国家生活必需品的市场潜量主要取决于( A )。 A、人口的规模 B、人口的分布 C、人口的增长率 D、人口的结构 2、国际文化环境中最敏感的因素是( B )。 A、语言 B、宗教 C、教育水平 D、社会组织 3、高科技产品的营销对下列哪个文化因素比较敏感( C )? A、语言 B、宗教 C、教育水平 D、物质要素 4、下列行为中不属于政治干预的是( B )。 A.没收、征用和国有化 B.外汇管制 C.政治冲突 D.本国化 5、国际商业纠纷的解决途径有( B ) A.友好协商、谈判和诉讼 B.友好协商、诉讼和仲裁 C.友好协商、谈判和仲裁 D.诉讼、审判、仲裁 6、东道国的“号召人民只买国货;反对进口;反对外国投资”等观念和行为是( A )的表现。 A、民族主义 B、政局不稳定 C、文化分裂 D、经济主义 7、“宝洁公司设计了九种品牌的洗衣粉、八种品牌的洗发水”是消费者市场下列哪个特点的体现?( A ) A、消费需求复杂 B、购买批量小 C、消费需求的流动性 D、非专家购买 8、根据美国对社会阶层的研究,( B )是私人别墅、游艇、游泳池、及名牌轿车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各阶层中购买力最强的。 A、上上层 B、上下层 C、中上层 D、中下层 9、下列商品中较适宜采用无差异策略的是( B )。 A.服装 B.粮食 C.鞋类 D.化妆品 10、把国际市场分成北美、拉美、非洲、亚洲、中东、欧洲等几大市场的细分方法是(A )A.地理细分 B.行为细分 C.人口细分 D.心理细分 11、细分市场是由类似的( C )组成的。 A.产品 B.行业 C.消费者群体 D.企业 12、有利于了解和掌握不同国家在市场容量、消费水平、需求及竞争方面的不同特点的世界市场分类方法,属于( B ) A.按照地理位置分类 B.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分类 C.按照经济联盟分类 D.按照商品类别分类 13、最初级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是( B )。 A、直接出口 B、间接出口 C、契约进入 D、投资进入 14、最高级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是( D )。 A、直接出口 B、间接出口 C、契约进入 D、投资进入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

6. 艺术流派:在一定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的形成艺术家群体。 19.艺术风格:指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 7. 形象思维:是指在艺术构思过程中,以表象作材料,通过艺术想象,对表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加工成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20.艺术语言:指任何一们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赌局饿美学特性和艺术特征。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或表现手段,就叫艺术语言。 2. 艺术直觉:就是在一定的艺术心理定势的不知不觉的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感知后,不经过复杂的智力思考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捷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 5. 艺术意境:是艺术作品整体所呈现给欣赏者的景真、情深、意切的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偏重于内容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 9. 意境:是艺术家的思想、审美观念及审美理想与客观景物的融合。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14。蒙太奇:原为建筑学用语,意为装配、组合、构成等,在影视艺术中,这一术语被用来指画面、镜头和声音的组织结构方式。包含三层含义:一、从技术层面上讲,蒙太奇就是剪辑;二、从艺术层面上讲,蒙太奇是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和叙事方式;三、从美学层面上讲,它是影视艺术独特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创作方法。 29、什么是艺术意象? 艺术意象,是艺术主体的审美认知和审美情愫与客体物象实现化合的心理形态,同时也氤氲于这种心理形态的物态化表现之中。艺术意象是主体艺术思维及其情感活动的结果,是凝结了主体生命意识和审美理想的感性显现。 11、什么是灵感? 灵感或灵感思维是指艺术家在创造活动中,由于大脑皮质的高度兴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是在一定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显意识和潜意识的相互作用,产生出新概念和新意象的顿悟式和突发性的思维方式。灵感思维具有突发性、超常性、易逝性等特点。 2、什么是艺术作品的内容? 艺术作品的内容,指的是经过艺术家选择、提炼、加工和改造过的人类生活的外部客观世界和内部主观世界。其构成因素包括题材、主题、人物、情感、环境等诸因素,其中最为主要的构成因素是题材和主题。 3、什么是艺术批评? 艺术批评是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艺术作品及一切艺术活动、艺术现象予以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的科学活动

马原名词解释集

马原名词解释集 1.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 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 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3.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 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4.运动: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5.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6.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 作用的关系。 7.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 灭亡。 8.规律:规律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9.矛盾: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10.实践: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活动,是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11.认识: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2.真理: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 反映。 13.价值:价值是揭示客观世界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程度的关系范畴,是指具体历 史过程中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14.社会存在: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 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 15.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16.生产力: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 需要的物质力量。 17.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经济关系。 18.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 总和。 19.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应的 制度、组织和设施。 20.社会形态: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 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21.人民群众:从质上看,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从量上看,人民群众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22.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它是一定社会 历史条件的产物。 23.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 24.垄断: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 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国际战略学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克莱因国力方程(必考):雷·克莱因于1975年、1977年和1980年出版了三部关于综合实力的著作,提出用评分方法对国力进行评估。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国力(Pp)是由五大要素构成的,计算方程是:Pp=(C+E+M)×(S+W)。在这个方程式中,C指关键物质(包括人口与领土),E指经济能力(包括收入、能源、非燃烧原料、制造品、粮食和贸易),M指军事能力(包括战略平衡、作战能力、军备努力程度)、S指国家战略意图、W指国家意志(国家整合水平、领导力能力、国家利益的战略相关性)。公式前半部分的各指标都有评分标准,后半部分非物质因素以系数方式表示。这个方程在国力研究界有相当的影响。 2、陆权论:麦金德和斯皮克曼提出和发展了陆权论,对于国际战略的谋划产生了深远的发展。麦金德认为,欧亚大陆那一大片广大的、船舶不能到达的地区,在安全上不会受到挑战。因此这一地区对于大国来说具有关键作用。据此,麦金德断言,占据东欧是控制心脏地带的关键,并把他的全球战略思想归纳成著名的三段警句:谁统治东欧,谁就控制了心脏地带;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控制了世界岛;谁统治世界岛,谁就控制了全世界。而同样是陆权论,斯皮克曼提出了边缘地带说,认为欧亚大陆的边远地区比“心脏地带”更重要。这些边缘地区居于海洋边缘与“心脏地带”之间,是海上强国与大陆强国发生发生冲突的板块,包括欧洲(苏俄除外)、小亚细亚、伊拉克、阿富汗、印度、西南亚、中国、朝鲜半岛以及东西伯利亚等地区。这一边缘地区是陆权与海权之间的广大缓冲区。斯皮克曼的结论是:“欲控制世界的命运,必须控制欧亚大陆,欲控制欧亚大陆,必须控制控制边缘地区”。 3、海权论:马汉认为,一个国家的海上力量取决于六个因素:①地理位置,包括接近海洋程度,是否有海外战略基地和控制重要贸易通道;②自然结构,包括海岸特征、自然港湾条件和进出便捷程度;③领土范围,既包括国家的领土面积,也指海岸线的长度和港口的特点;④人口规模,主要是指水手和构成海军力量的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比重;⑤民族特点,只国家对海上贸易的态度和开拓殖民地的能力;⑥政府特点,主要表现为通过政策发展海洋事业,并且谋求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控制海洋。马汉认为,任何一个国家想要成为强国,必须控制海洋,特别是那些具备战略价值的战略通道和咽喉地区。控制这些地区就可以形成对陆地的压迫和钳制,从而控制整个世界。英国的帝国发展模式表明,拥有海权是采取全球军事行动的一个必要条件。同时,美国在成为超级大国的过程中,发展了超级海军力量,其实力的扩张也特别体现在了对于海洋的控制上。 4、安全困境:任何国家增加自身的力量,特别是军事力量,都会引起相关国家的不安,从而导致所谓的“安全困境”。在这里,“安全困境”是一个结构概念,按照这种观念,国家追求自身安全的意图会增大其他国家的不安全感,因为每一方都把自己的措施解释为防御性,而把另一方的措施解释为可能的威胁,从而导致国家间的普遍恐惧感和不信任感。在“安全困境”状态下,国家要消除不安的现状,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增强自己的力量,二是削弱自己的力量。但是,无论国家采取何种战略,都要冒某种风险。一般来说,国家在现实政治中多采取增强自己力量的方式,因而奉行绥靖政策远比奉行挑战政策更危险。实力政治所导致的“安全困境”,决定了国际战略环境的冲突属性。这一属性决定国家在制定与实施国家战略时,不能免于国际冲突与对抗。 5、大战略:关于大战略,人们往往引用利德尔—哈特的界定,即:“所谓大战略——高级战略——的任务,就是协调和管理一个国家或一组国家的全部资源,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名词解释: 1. 艺术语言: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如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2. 艺术直觉:就是在一定的艺术心理定势的不知不觉的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感知后,不经过复杂的智力思考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捷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 3. 现代主义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真实的再现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它的基本特征是:艺术描绘的客观性、艺术形象的典型性、思想倾向和情感的隐蔽性。 4. 艺术风格:简单地说,风格就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审美需求和艺术追求。 5.艺术意境:是艺术作品整体所呈现给欣赏者的景真、情深、意切的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偏重于内容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 6. 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的形成的艺术家群体。艺术流派是多种多样的。它是艺术不断发展、多样化与繁荣的表现。 7.形象思维:是指在艺术构思过程中,以表象作材料,通过艺术想象,对表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加工成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 8.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雕塑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它是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9.意境:是艺术家的思想、审美观念及审美理想与客观景物的融合。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意境”追求天然之美,追求纯真之美,追求朴素之美,归结为一种自然天真的审美趣味,对于中国传统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简答题 1.如何理解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对立统一、互相包容、互相转化的关系。两者都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不可想象会存在没有内容的形式和没有形式的内容。所以也不存在只有形式或只有内容的艺术作品。“如果形式是内容的表现,它必和内容紧密的联系着,你要想把它从内容分出来,那就意味着消灭了内容;反过来,你要想把内容从形式分出来,那就等于消灭了形式。”另外形式是内容的外观,形式不佳,肯定会影响对内容的鉴赏。所以,在接受活动中,从这一意义上说,艺术形式确是具有先行性的,而且也是有决定性的,另外,从接受角度来看美术,电影,音乐等作品它们的形式本身就是内容,就是说这些作品形式不但体现了作品的内容,同时它们也决定了自身的内容。已完成的作品中,内容与形式是紧密结合的,成为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P -398】 2.简述道德、宗教对艺术发展的影响。 (1)艺术与道德:有些艺术作品能体现一定时代的道德准则,一定时代和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思想,总是要通过艺术作品的主题,内在意蕴等表现出来。艺术家的道德观也会影响他的艺术创作。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网搜】同时,道德对艺术的影响,还表现在艺术创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和道德观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既然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艺术作品当然就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因而在描写和表现人们的道德面貌与道德生活时,必然融入艺术家个人的道德评价和道德判断。(2)宗教对艺术:第一,表现在艺术被宗教用来宣扬和传播自身,同时宗教也为艺术提供了自身的题材与内容。其次,在某些方面宗教对艺术发展产生了促进作用。第三,表现在宗教具有阻碍艺术发展的作用。它把艺术限定于宗教所规定的范围和式样中,以理论的形式影响了艺术的创作和鉴赏活动,在一定程序上阻碍着艺术的发展 3.艺术接受的社会环节有哪些?【P448】 艺术展览馆新闻媒介艺术出版社艺术博物馆艺术市场艺术院校 4.辨析艺术作品的格调与品位。 (一)格调是艺术作品中一个重要的属性,它既与作品的风格和意境、形式和内容有密切的关系,又有自身特定的内涵。

(完整word版)国际投资名词解释(附答案)

国际投资名词解释 国际投资:投资者将其资本投入国外进行的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活动 直接投资:投资者在其他国家的境内创立新企业,或增加资本扩展原有企业,或收购现有企业,并且拥有有效管理控制权的投资行为(本质是投资者以获得企业经营管理控制权和获取利润为目的的一种投资行为) 间接投资:间接投资包括国际证券投资和国际信贷投资,前者指购买外国股票和其他有价证券,后者指一国政府、银行或国际金融组织向第三国政府、银行、自然人或法人提供信贷资金(不直接参与国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以资本增值为目的) 创建投资:也称“绿地投资”,指跨国投资主体在东道国境内依照东道国的法律设置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所有权归外国投资者所有的企业 并购投资:亦称跨国并购、“褐地投资”,指涉及两个及两个以上国家企业的合并和收购。 横向型投资:母公司与子公司生产同样或相似的产品,在制造业、食品加工业中这种投资方式比较多 纵向型投资:可是同一行业的不同程序的产品,多见汽车、电子行业;可是不同的行业有关联的产品,多见资源开采,加工行业 混合型投资:母公司和子公司生产完全不同的产品,目前只有少数巨型跨国公司采取这种方式进行跨国投资 风险投资: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具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 天使投资:实际上是风险投资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对高风险、高收益的初创企业的第一笔投资 私募股权投资:通过私募基金对非上市公司进行的权益性投资,通过上市、并购、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出售持股获利 对冲基金:基于最新的投资理论和极其复杂的金融市场操作技巧,利用各种金融衍生生产品的杠杆效用,承担高风险,追求高收益的投资模式。 对赌协议:对赌协议就是收购方(包括投资方)与出让方(包括融资方)在达成并购(或者融资)协议时,对于未来不确定的情况进行一种约定。 主权财富基金:指由一些主权国家政府所建立并拥有,用于长期投资的金融资产或基金 另类投资:所谓另类投资,是指传统的股票、债券和现金之外的金融和实物资产,如房地产、

马原名词解释

1.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他不依赖 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 畴。 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4.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5.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6.规律:是事物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7.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8.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普遍性含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 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矛盾的特殊性: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9.矛盾的统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一是矛盾的对立面相互 依存、互为存在前提,并共处于一个同一个体中;二是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0.度:是指质和量的统一,是保持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 11.。 12.肯定和否定:肯定是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是促使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 13.扬弃: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14.实践: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15.主体和客体:主题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和认 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16.客观辩证法: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及客观事物以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形 式呈现出的各种物质形态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 17.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有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 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直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的,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 18.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标志主观和客观 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两层含义:一是之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中包括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他以客观事物为认识对象,正确解释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二是真理的标准都是客观的,客观的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绝对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相对真理是指真理的有 条件性和有限性。 20.劳动:人以自身活动引起调整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的交换过程。 21.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22.! 23.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种经济关系,是社 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有侠义广义之分。狭义: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广义: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诸多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