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作者简介(黄虹坚)

作者简介(黄虹坚)

作者简介(黄虹坚)

作者简介

黄虹坚:曾任中学教师、教育调研员、电影编剧等职。20世纪90年代初定居香港,先后任杂志社、出版公司、报社编辑,并在香港各大学任中文、普通话科兼职导师。从事文学创作多年,作品有儿童文学作品、小说、散文、书评、专栏、电影剧本等。其中部分儿童小说、少年文学作品曾获香港市政局中文儿童读物创作奖、香港小童群益会中文儿童故事创作奖、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冰心儿童图书奖等。少年成长小说《十三岁的深秋》在读者中有较大的影响。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太空一日》 (12)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快速浏览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体会杨利伟科学、严谨的的态度 3、学习杨利伟实事求是、临危不惧、顽强和献 身科学等精神。 重点难点:学习杨利伟实事求是、临危不惧、顽强和献身科 学等精神。 复习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太空一日》,文章共分四 不部分,每部分大致写了什么内容呢? 生: 写火箭发射升空时发生共振现 象,“我”的复杂感受。 写作者在太空中看到祖国的感受,并强调在太空中看不到长城。 写“我”克服“本末倒置”这一错觉的经历及“我”在飞船内听到神秘的敲击声。 写飞船返回地面的复杂过程及作者由紧张到放心的心路历程。 第一部分(1-17): 第二部分(18-29):第三部分(29-39):第四部分(40-67): 师:文中每部分都有一个精致的小标题,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生:1、对本部分内容的概括

2、层次清楚,结构鲜明; 3、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谈谈英雄】 师:以上是我们上节课的主要内容,接下来请大家看这些人物?你们认识吗? 生:认识。 师: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是? 生:英雄。 师:你认为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英雄? 生1:做出过巨大贡献 生2:危难面前别人退缩,他却挺身而出的 生3:……… ……………… 师:那么杨利伟是英雄吗?她为什么被称为英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太空一日》【探寻英雄】 师: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 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当 时有怎样的反应? 2、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的最基本

要求是严谨”。试从文中找出一些例子, 体会宇航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品位英雄】 师:以上就是杨利伟在太空一日所做的事,那么一个人值得我们敬佩不是因为他做了什么,做成了什么。而是他在做事时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 杨利伟最终克服了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出色地完成了太空飞行的任务,在这一日中你看到了杨利伟怎样的精神品质?(合作探究)生:每当响声传来的时候,我就趴在........我就不能签字。体现了杨利伟为科学献身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当飞船舷窗有裂纹,....为什么两遍没有同时出现裂纹?....当遇到危险时候,杨利伟表现出临危不惧、沉着泠静。 杨利伟用顽强意志力克服“本末倒置”的错觉,展现了杨利伟顽强的精神。 ................. 小结:在太空一日,杨利伟克服了各种困难,表现出临危不惧、实事求是、不断探索和勇于牺牲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源于为国家、为民族做贡献的意识,我们怎么能不成其为英雄呢? 凡是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而不顾个人安危,并为此奉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人,都应给予英雄荣誉。

高中语文 高考文学类作品阅读:散文阅读精选练习

【散文阅读练习1】 人在草木间 周晓枫 茶这个字,拆开笔画就是:人在草木间。 每天的日子,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最后一个是茶,微妙地超越其他。如果是生活需要,水就够了。文人喜欢诗酒茶:诗是对文字的奢侈,酒是对粮食的奢侈,茶是对清水的奢侈。正因为茶是高于生存需要的水,所以象征精神的部分。是啊,对生存来说,精神就是奢侈——可正因有了这些奢侈,我们才不枉此生。 茶是现实中既平凡又堪称伟大的植物。福建安溪,以铁观音闻名,茶香似乎弥散在这里的空气里……香,是气味的奢侈;铁观音,是茶里的奢侈。 这观音托梦所赐的母本茶树,就生长在安溪打石坑的岩缝间。铁观音母株瘦小,每发新芽,每生新枝,收取的手就会到来。它的芽叶幼嫩时就被采摘,它的枝条被不停折断,用以扦插育苗——就是这样一棵被限制、被切割、被剥夺的茶树,守着承诺般,守着它叶片的独特形貌:紫芽斜尾,缘齿疏钝,上面有着拇指按压般的神迹印痕。 茶有近乎神迹之处。折断枝条,插土就能活——万能地再生。你摧毁,它报以辽阔的丰收,甚至更为勇敢。母株压条繁育时,经过扭转和压扁的伤枝,反而有利更好更多地生根;如果小心呵护的,却事倍功半。一万次酷刑,意味着一万次的繁茂,十万、百万、千万次的慷慨。茶叶制造的过程也是这样。摇青时,芽叶相互摩擦、碰撞,受损的茶青反而分泌香气。每片茶叶,都死于离枝,死于炒制,死于滚水……然后,它们又从滚水中复活,将自己的清香与甘醇,灌注到每一滴水里。从伤害里汲取成长力量的茶,就这样,涓滴灌溉,帮助我们清除体内的毒素。 茶,看似羸弱,却隐藏柔韧而惊人的力量。站在这株古茶树旁边,我观察它厚实的叶片,陈旧的花瓣。 我以前觉得,交通的便捷,瓶装水的储存,空调系统的温控,使今人很难体会古人曾经的乡愁。我们可以在全球化的环境里,共享无差别的水土。但是在这棵茶树面前,我改变了看法。也许我们能保留自己所适应的饮食习惯、所乐于交流的乡音,以及那蓄意维持的心理时差。植物,替我们凝结着乡愁:土壤里的酸碱度,空气中的含水量,海拔和温差,云雾雨雪,都在其中。活着的茶,在冷水里浇着,根系沉默的一切;死了的茶,在滚汤里沏着,重新活过,在袅袅升腾的丰沛水汽里,还你故乡的云雾缭绕。 形如铁、色如铁、重如铁……庄重,就在这一盏琥珀色的铁观音茶中。它是由土生长出的木,经过火上的铁锅炒制,最后水让它复活。一盏茶里,汇聚金木水火土……我们人生的五行,尽在其味,尽在不言之中。茶作,是人与植物的灵魂交流,就这样日月天地,就这样草木山水。 茶,经历水火,是树叶的前世今生。最初,它被揉搓,被携带,在更久的日子里不死。茶,折叠自己,它在自己的抱缩里藏好往昔的春秋。最后,神秘收拢的叶脉打开了,像一个人慢慢摊开手心里的掌纹。铺满刻痕的线条,记载它活过的风雨。制茶时,水分被蒸发,年少青春的饱满汁液消失。茶,是变成老年的树叶,暮色沧桑。的确,茶,是一片树叶的回忆;但这回忆里,饱含变化。是昨天的自己,又不是昨天的自己;是昨天的复活,又不是昨天的复活……浸泡缓慢,体会悠长,如是,恍兮惚兮。

文学作品阅读方法指导

文学作品阅读方法指导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阅读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 ?分析综合(C) (1)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 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 .鉴赏评价(D) (1)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2)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 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 ?探究(F) (1)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2) 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3)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2007年的广东高考考纲在“文学类文本阅读”要求中提出“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所应对的高考考题是半开放试题(根据文本自选角度鉴赏)。这类试题先是出现在上海高考题中,2005年后,全国各地的高考题中 也陆续出现。 (一)文学作品阅读题的解题规律 1 .读全篇,把握主旨。 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宏观上把握全局,理清文章的层次,领会文章的要义。其次是注意作者生活、写作的背景(要善于利用命题者所做的相关的注释)等,并利用题目、题干弄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揣测命题者考查的目的,做到 心中有数。 2.紧扣题目,找准区间。 认真阅读题干,明确要求,弄清楚题目的限制与提示,明确答题方向,确定所在的有效的阅读区间,找到答题区,摘录与题目有关的句子或关键词语组合回答。 3 .善于整合有关信息。 需要高度概括的题目,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中的不同信息,或整合回答,或把一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成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准确作答。 4.根据分值,列点回答。 一般来说,现代文阅读每题赋分都在4分以上,一般情况下,4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两点,6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三点。 如果命题人在作答处已标明⑴(2)之类序号,则按序号答够要点即可。 5.遇到半开放题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去做: (1)要针对文本取材特点和语言运用的效果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简明扼要用一句话表达清楚)。 (2)一定要引用原材料中的原词原句或概括原文段中心作为论据。 (3)围绕文本取材特点和语言运用的效果,结合引用原材料中的原段或原词原句进行分析论证。 (4) 答案句数根据分值在6?12句之间便可,语言要简明,表意要清楚。 (二)简答题组织语言的方法 1 .摘录法:顾名思义,就是选摘原文原句作为答案。 2 .浓缩法: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按照题目规定的字数,将其“浓缩”为合乎规范的句子作为答案。 3 .改写法:依据题干的指令,将原文中的某个或某几个句子,做点改动,使其合乎答题要求。 4 .拼接法:将分散在文章各处的合乎答案要求的句子,有机地拼接融合在一起,使之满足答案的要求。 5 .仿写法:依照文章中的某个句子的形式,再造一个形式上与其相似而内容上又合乎答题要求的句子,使之成为答案。 6 .活译法:这是指回答那些含有比喻的句子的含意的简答题,可以采取翻译(活译)的方法来诠释它,说出这个比 喻的本体,等于就找到了答案。 7 .分析法:对于分析句子层次、分析某个句子的作用、分析文章层次、分析某种写法的意义的试题时,可以根据自己对句、层、段、中心内容的理解,自拟答案。 8 .综合法:也就是综合运用以上所述方法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 考点一准确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一)何谓重要词语和重要句子 1. 重要词语①体现作者观点态度的词语;②表现文章主旨的词语;③富含深义的词语;④反映具体语境的词语;⑤ 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⑥运用修辞手法的特殊词语; ⑦指代词(远指、近指、不定指等)。 2. 重要句子①语义较为丰富、内容较为含蓄的句子;②能表现文章主旨的关键句子;③能表现文章脉络层次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④生动形象富有文学意味的语句;⑤较难理解的各种修辞句;⑥句型庞大结构复杂,容易理解错误的句

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最新最全)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长期以来,小说都是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热门体裁,这与全国卷一直以来的命题特点有很大关系。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专家指出:“2007年第一次命制课标卷时,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的是小说,实用类文本阅读选用的是传记。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考虑到选考文本和考点之间的匹配问题:相比于其他文本,小说与传记更为近似,更容易做到两道试题之间的难度相对平衡。小说和传记的组合成为课标卷的标配,一直沿用了10年。” 基于此,考生在备考时往往更偏重小说,而缺乏对散文的重视。但是我们应该看到2017年和2018年《考试大纲》对文学类文本阅读所做的说明:“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可见小说、散文甚至诗歌、戏剧都是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的重要对象,彼此之间地位是平等的,考生不应厚此薄彼。要实现对考生阅读能力的有效考查,高考语文必须做到“有包容性和灵活性”。包容性,针对文本选择而言,指考查不能固定在某一特定文体上;灵活性,针对试题而言,要求试题考点的设置要有所变化。这一点也可作为当前高考语文特点“考点轮换,考题灵活多变”的有力佐证。 基于此,2017年高考小说阅读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一统天下的局面已不复存在:三套全国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有两套都考查了散文。散文在沉寂几年后重新登场。 尽管2018年全国卷三套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选取的都是小说,但这并不能表明未来的高考只偏重这一文体。在“考点轮换,考题灵活多变”的背景下,老师在日常教学、高考备考过程中,应该在小说之外更加重视对学生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散文阅读能力的长期缺失,使考生在遇到散文这一文体时,往往会陷入这样的困境: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模糊不清,对文章思路的概括杂而无序,对文章重要语句的解读片面单一。即使考题难度不大,考生也难得高分。面对散文这一考题,考生要想得心应手,关键还是要读懂文章。 高考散文阅读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四大能力。“理解”的考查一般侧重于表达主旨的关键词句、人物语言中带有暗示意义的词句、比喻象征性语句等。“分析综合”的考查侧重于把握写作思路,归纳文意,分析散文的主要表现手法;“鉴赏评价”的考查要求考生能对所给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评说,对其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及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初步赏析和评价;“探究”是阅读的最高层次,“探究”的考查侧重于挖掘文本的丰富意蕴,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 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意) 类型解说考查要点 理解词语含义一般情况下,高考 试题中考查的词 语含义往往不是 “词典义”,而是 词语在文中的具 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词语 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 章中 特殊指代(远指、近指、不定指等)的词语 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文学类作品阅读——散文

文学类阅读——散文 阅读散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依据散文地文体特征,深思散文地“形”“神”关系,理清散文地行文思路. 散文文体地最大特点就是“形散神聚”.只有真正地认识并很好地理解了散文地这一特征,才有可能真正做好散文阅读.很多应试者觉得散文抽象,读后往往不知所云,做起来又常常无从下手,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从文体特征人手.例如年高考散文阅读《报秋》,无论是当时地考生还是现在备考地学生,做起来都感觉到有一定地难度.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分析文章,弄清所写事物、事情之间地关系,就不难看出文章描写地主要对象是玉簪花,其主旨是从玉簪花极强地生命力和芳香地气味中得到启示,体味到一种悠然自得、面对现实地人生态度.这样,“作者为什么吃惊?”“作者为什么怅然?”“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写自己种太阳花地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等问题就不难找到答案.年高考散文阅读《长城》,不少考生对第二问“(作者)又是如何看待长城地现实地?”不知如何回答,有地即使答了也不全面.其实,我们联系全文,深思“形”“神”关系,就会看出:作者写长城过去和现在地种种,实际上就是以长城为载体来对中华民族地历史进行反思,现实加以评说,未来予以展望.写长城主动敞开胸襟迎接四面八方亿万游人地登临,不正显示出今天我们中华民族开放地态度和强烈地自信心吗?这样,问题地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再看年高考散文阅读《门》,文中写到各种实实在在地门,介绍了各种各样地开门方式,不少学生在阅读时很容易把目光停留于此而感到无所适从,既耽误了阅读地速度,又影响了答题地质量.可是,如果我们依据散文地文体特征加以深思,就会很快看出以上这些不过是文章地零散地“形”,作者不过是赋予门以象征意义,写出自己对人生地独特感悟,文章地主旨显然是在对“门”地象征意义地理解上.这样,我们就会很快确定文章有效地阅读区间,从而找到问题地答案.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总之,依据散文地文体特征,深思散文地“形”“神”关系,有助于我们准确地理解散文,理清散文地行文思路,从而迅速地找到问题地答案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二、结合平时阅读,认真做好归纳,熟悉散文地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主要是指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地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上地技巧,以及修辞手法地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知识地技巧.散文阅读常常考查分析文中地表达技巧及其作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首先,同学们要能辨别表达技巧.要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比如“描写和议论”、“领起和过渡”、“对比和烘托”等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二是要在复习时善于做好这方面知识地归纳.例如,表达方式:叙述(顺叙、倒叙、插叙)、描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环境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抒情等)、议论、说明;表现手法:象征、铺垫、烘托、衬托、对比、人称等;结构手法:线索、转换、过渡、照应、详略等;语言修辞:描绘类(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对偶、排比、反复)、语气类(反问、设问)等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三是要特别注意:在作答表达技巧地作用时,不能照搬以前所学,一定要结合文中相关地内容,联系文章地主旨. 不妨参照这样地格式:这儿写了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有什么作用(联系该段地中心或散文地“神”)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只要做到以上三点,再答表达技巧题时,自然就会得心应手.如年高考散文阅读《报秋》中有这样一道题:“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写自己种太阳花地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作答时,我们地思路如下:⑴文章主要写地是玉簪花,写太阳花是为写玉簪花服务地;⑵由本段内容可知,太阳花“连死不了都种死了”,而玉簪花却“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这是反衬地表现手法;⑶这几段重在突出玉簪花极强地生命力.由于题目要求不超过个字,我们将上述内容加以概括,自会答出诸如“反衬出玉簪花极强地生命力”之类近似标准地答案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太空一日 (6)

《太空一日》问题导学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传神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2、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学习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学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以上1、2 教学课时:2课时 一、生字词: (一)字音字形: 炽.热()轮廓.()模拟.()遨.游()稠.密()概.率()烧灼.()五脏六腑()千钧.重负() 耐.人寻味() (二)成语释义造句: 1、惊心动魄: 造句: 2、耐人寻味: 造句: 二、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根据课文的小标题,梳理宇航员的飞行历程。 (1)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2)我看到了什么—— (3)神秘的敲击声—— (4)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三、课文解析: (一)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当时有怎样的反应? (1)起飞阶段: (2)飞行阶段: (3)返回阶段: (二)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三.本文的描述除了科学、严谨之外,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举例说明。

《太空一日》问题导学(教师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传神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2、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学习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学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以上1、2 教学课时:2课 一、导入: 二、知识链接: 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次日返回,降落于四子王旗着陆场。它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三、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展现了我国宇航员首次太空飞行的经历。 2.根据课文的小标题,梳理宇航员的飞行历程。 (1)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起飞阶段(2)我看到了什么——太空飞行过程中所见 (3)神秘的敲击声——太空飞行过程中所闻(4)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返回阶段 四、内容理解: 1.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当时有怎样的反应? (1)起飞阶段:飞船共振带来的痛苦 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共振。 ——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意外出现了。共振以曲线的形式变化着,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2)飞行阶段:失重、神秘的敲击声 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这种错觉令人难受,明明朝上坐的,却感觉脑袋冲下。——靠意志克服。 时不时出现敲击声——自己很紧张。 (3)返回阶段:归途险象环生 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 ——说不恐惧那是假话……我的汗出来了…… 左边的舷窗也开始出现裂纹 ——我反而放心一点了。 随着一声巨响,你会感到突然减速;引导伞一开,使劲一提,会把人吓一跳;减速伞一开,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文学作品阅读(散文小说)散文阅读(一)

散文阅读 散文阅读(一) (一)在径山看几朵花 鲁敏 ①杭州的余杭,有座径山,山名真好听,谦逊、隐约、天真如君子,真的像看到一条默 然的山中小径,通往别一处幽天。此番来径山,一共呆了一天一晚,什么要紧事都没干—— 除了看了几朵花。 ②山脚下,有一处花海,叫千花里,花朵们挤挤挨挨,漫至天际,像跌落人间的斑斓星 辰、彩色银河!众人也都算是见过世面的,仍然显得笨嘴笨舌,只会如小学生写作文似的感 叹:唉呀,太好看了!你看这一片,简直像一阵紫雾啊!不不不,那一片更好,黄得太梵高 了啊!看,这是荞麦的花!还有这名字,叫“粉黛乱子草”!我们不顾一切、像扎猛子似地 深入到花海之中,去最大限度地亲近那些花朵,包括花朵的背面,包括它开始卷曲的叶片, 包括半有零落的花瓣,以及那些褐色的小小果实——这更加让人感慨了,花从来都不只是花,从它的这一半繁华一半枯萎里,我们分明可以看到时光,看到耐心,看到轮回。 ③黄昏的时候,我们转道前去品尝径山最为出名的禅茶。十几位朋友中不乏对茶道颇有 研究的方家高人,但两道茶艺观赏下来,还是大为感叹。比如,茶艺师用茶筅调制抹茶粉, 使之均匀细腻,形成稠粘泡沫的“无影手”手法。再比如“水丹青”,却是在抹茶起泡上 作画。这是茶道中的高难动作,除了视觉、手法、画质以及最终的口感之外,还有一个很特 别的考量因素,即绘写在抹茶泡沫上的“水丹青”能够持续多久。一幅“水丹青”挑抹点 画完毕,众人即安静地等待着,茶席上数目交错,反复盘桓流连于这幅抹茶丹青,等待着它的消瘦,弥散,直至无形。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这一盏抹茶上的手工“水丹青”  仍然完美如初,素然不动,像一朵在时间里定格了的花朵。于是,大家齐齐为茶艺师鼓掌, 同时一致决定,不分享这一杯抹茶了,且留下这一幅水丹青在茶室,让花朵自去开放。屋顶那几道素光,光中那半盏温绿,盏里那一朵抹茶花,简直像是茶与人之间的一种珍重与约定。 ④晚饭后,整个径山乡村都沉入了一大片甜黑,我们坐在车里,在甜黑里往村子深处里开。车灯照处,可以看到收割后齐刷刷的稻茬,有半塘残荷,还有秋天那些裸露着的田埂与 沟渠。走过一条弯弯的小道,甜黑里突然斜挑出几星暖灯,投宿的客栈到了。我们的低语和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22《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22太空一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并积累“炽热、俯瞰、无虞、本末倒置、惊心动魄”等词语。 2.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学习本文内容的科学性与语言的通俗化相结合的特点;体会第一人称叙事的妙处,感悟关键词句中蕴含的人物情感。 过程与方法 1.安排学生课前搜集“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升空的相关新闻报道,了解我国载人航天史上的这一重要事件。 2.展示课件,引导学生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作者杨利伟及其自传《天地九重》。 3.安排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提示注意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了解航天知识,感受航天科技工作者严谨求实的态度、坚定的意志和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借助小标题,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朗读精彩语句,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 阅读课文,感受航天英雄的伟大精神,深刻理解杨利伟被称为英雄的原因。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神舟五号”航天飞机外形、点火升空瞬间产生的巨大火球、首飞宇航员杨利伟照片等,带入情境)同学们,在人类航天科学发展的漫漫长路上,到处叠印着探索者鲜明的足迹,而向未知世界每迈进一小步,都意味着要付出多走一百步的代价。2003年10月15日,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铭记的日子。这一天,“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

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在预定地区着陆。这一航天壮举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愿望,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里程碑。今天,让我们跟随中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一起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板书课题)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杨利伟,1965年生,辽宁绥中人,特级航天员。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在太空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完成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国人千年的飞天梦想,使中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著有自传《天地九重》。 2.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炽.热(chì) 赫兹 ..(hè zī)轨.道(guǐ) 确凿.(záo) 严谨.(jǐn)无虞.(yú) 负荷.(hè) 千钧.(jūn)轮廓.(kuò) 模拟.(nǐ)稠.密(chóu) 舷.窗(xián) 俯瞰.(kàn) 遨.游(áo) 烧灼.(zhuó) (2)词语释义 炽热:温度高;极热。 释然:形容疑虑、嫌隙等消释而心中平静。 负荷:负担,文中指承受的压力。 幅度:物体振动或摇摆所展开的宽度。比喻事物变化的大小。 五脏六腑:人体内脏器官的总称。 千钧重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三十斤。 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一目了然:一眼就能看清楚。 俯瞰:俯视,从高处往下看。 本末倒置: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文中指头脚倒置。本,树根。末,树梢。置,放。 遨游:漫游;游历。 严谨:严密谨慎。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概率:某种事件在同一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表示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

现代文阅读专项指导之文学类作品阅读

现代文阅读专项指导之文学类作品阅读 考纲综述 考试目标: 阅读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能做到:①分析结构、概括主题、体会思想感情;②把握重要语句的丰富内涵;③对人物形象、表现手法、语言特色作出简明的赏析与评价。 链接课标: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考试范围: 大部分采用课外阅读材料,或采用与现用教材程度相当的课外阅读材料。 考试要求: 检测学生的理解、筛选、概括、感悟、体验、探究及鉴赏能力。 1.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概意思,理清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把握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态度或者观点。 3.筛选文章的重要信息,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4.了解常见表达方式的运用,体会其在作品中的表达效果。 5.分析归纳文章的主要写法和语言特色。 6.欣赏优美、精彩、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能理解、体味、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能揣摩和理解文章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7.欣赏、感受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 8.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9.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10.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作出评价。(这种看法和疑问必须立足于文本来进行) 真题品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做父亲(有删改) 丰子恺 ①楼窗下的弄里远远地传来一片声音,“咿哟,咿哟”渐近渐响起来。 ②一个孩子从作业簿中抬起头来,睁大眼睛倾听一会,“小鸡!小鸡!”叫了起来。四个孩子同时放弃手中的笔,飞奔下楼,好像路上的一群麻雀听见了行人的脚步声而飞去一般。 ③我刚扶起他们所带倒的凳子,拾起桌子上滚下去的铅笔,听见大门口一片呐喊:“买小鸡!买小鸡!”其中又混着哭声。连忙下楼一看,原来元草因为落伍而狂奔,在庭中跌了一跤,跌痛了膝盖不能再跑,恐怕小鸡被哥哥姐姐们买完了轮不着他,所以激烈地哭着。我扶了他走出大门口,他且跳且喊:“买小鸡!买小鸡!”泪珠跟了他的一跳一跳而从脸上滴到地上。 ④孩子们见我出来,转身包围了我。“买小鸡!买小鸡!”由命令变成了请愿,喊得比以前更响了。他们仿佛想把这些音蓄入我的身体中,希望由我的口上开出来。独有元草直接拉住了担子的绳而狂喊。 ⑤我全无养小鸡的兴趣;而且想起了以后的种种麻烦,觉得可怕。但乡居寂寥,强迫一群孩子在看惯的几间屋子里隐居这一个星期日,似也有些残忍。我就招呼挑担的,叫他把小鸡给我们看看。 ⑥他停下担子,揭开前面的一笼。“咿哟,咿哟”的声音忽然放大。但见一个细网的下面,蠕动着无数可爱的小鸡,好像许多活的雪球。五六个孩子蹲集在笼子的四周,一齐倾情地叫着“好来!好来!”许多小手伸入笼中,竞指一只纯白的小鸡,有的几乎要隔网捉住它。挑担的忙把盖子无情地冒上,许多“咿哟,咿哟”的雪球和一群“好来,好来”的孩子,便隔着咫尺天涯①了。孩子们怅望笼子的盖,依附在我的身边,有的伸手摸我的口袋。我就向挑担的人说话: ⑦“小鸡卖几钱一只?”一块洋钱四只。”“这样小的,要卖二角半钱一只?可以便宜些么?”“便宜勿得,二角半钱最少了。” ⑧他说完,挑起担子就走。大的孩子脉脉含情地目送他,小的孩子拉住了我的衣襟而连叫“要买!要买!”挑担的越走得快,他们喊得越响。我摇手止住孩子们的喊声,再向挑担的问: ⑨“一角半钱一只卖不卖?给你六角钱买四只吧!”“没有还价!” ⑩他并不停步,但略微旋转头来说了这一句话,就赶紧向前面跑。“咿哟,咿哟”的声音渐渐地远起来了。 ?元草的喊声就变成哭声。大的孩子锁着眉头不绝地探望挑担者的背影,又注视我的脸色。我用手掩住了元草的口,再向挑担人远远地招呼: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精品教案

22 太空一日 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本的结构特点。 2.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感受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3.了解我国宇航员的优秀素质,学习他们的崇高精神。 一、导入新课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这一天,多少祖国儿女翘首以盼!大家可曾知道,这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惊险的太空之旅,下面就让我们随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道重温那令人既兴奋又紧张的太空一日。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记述了作者太空一日之旅,主要经历了哪三步? 明确: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火箭发射 我看到了什么 神秘的敲击声在太空中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飞船返回 2.读了“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这一部分,你知道作者“要牺牲”的原因吗?(用文中语句回答) 明确:共振以曲线的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3.在“我看到了什么”这一部分,“我”看到了什么?“我”没有看到长城,却为何要写它? 明确:(1)看到的地球只是一段弧;(2)可以准确判断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3)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4)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因为“有一个

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想验证这个说法”,通过本次观察,说明那个说法并不科学,从而表现出作者严谨的科学精神。 4.“神秘的敲击声”这一部分其实写了在太空中哪两个“突发的、原因不明的、没有预案”的现象? 明确:(1)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2)时不时会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5.“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这一部分中,令“我”“惊心动魄”的事情是什么? 明确:返回舱的舷窗出现裂纹,“外边可是1600~1800℃的超高温度”。 目标导学二:细读课文,探究质疑 1.结合课文,体会下面句子蕴含的情感。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明确:杨利伟熬过了艰难的26秒共振阶段,让人们松了一口气,发射现场紧张的气氛得以缓解,因此才会有人“大声喊”,才有所有人的鼓掌欢呼。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明确:分辨不清的灰白,以及夜晚的红晕,是祖国的首都,是自己的战友和亲人所在的地方,是自己登上太空后非常挂念的地方。深沉和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 明确:平安回到地球、回到祖国,喜不自禁。悬在心上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2.本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采用小标题的形式,依照火箭发射、在太空中、飞船返回的顺序组织全篇。 3.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试从文中找出一些例子,体会宇航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明确:①“那些物体悬浮在飞船外面,无法捕捉回来,我至今还没弄清那到底是些什么。”因无法捕捉,就不能判断到底是什么。②“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地听,我却总是觉得不像。”“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感觉声音不像,就不能确认,这是一种严谨的科学精神。 目标导学三:归纳总结,探究质疑 本文采用小标题的形式,详尽地叙述了“我”(杨利伟)的“太空一日”之旅,表现了航

部编版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22太空一日 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本的结构特点。 2.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感受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3.了解我国宇航员的优秀素质,学习他们的崇高精神。 一、导入新课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这一天,多少祖国儿女翘首以盼!大家可曾知道,这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惊险的太空之旅,下面就让我们随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道重温那令人既兴奋又紧张的太空一日。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记述了作者太空一日之旅,主要经历了哪三步? 2.读了“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这一部分,你知道作者这种想法的原因吗?(用文中语句回答) 明确:共振以曲线的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3.在“我看到了什么”这一部分,“我”看到了什么?“我”没有看到长城,却为何要写它? 明确:(1)看到的地球只是一段弧;(2)可以准确判断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3)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4)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因为“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想验证这个说法”,通过本次观察,说明那个说法并不科学,从而表现出作者严谨的科学精神。 4.“神秘的敲击声”这一部分其实写了在太空中哪两个“突发的、原因不明的、没有预案”的现

象? 明确:(1)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2)时不时会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5.“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这一部分中,令“我”“惊心动魄”的事情是什么? 明确:返回舱的舷窗出现裂纹,“外边可是1600~1800℃的超高温度”。 目标导学二:细读课文,探究质疑 1.结合课文,体会下面句子蕴含的情感。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明确:杨利伟熬过了艰难的26秒共振阶段,让人们松了一口气,发射现场紧张的气氛得以缓解,因此才会有人“大声喊”,才有所有人的鼓掌欢呼。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明确:分辨不清的灰白,以及夜晚的红晕,是祖国的首都,是自己的战友和亲人所在的地方,是自己登上太空后非常挂念的地方。深沉和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文学作品阅读散文小说小说阅读一Word版

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文学作品阅读散文小说小说阅读一Word版

全是从容,慢悠悠翻过这一周的悲欢离合,点赞率控制在百分之十以下。更别提那些好几天前的热点朋友圈,唯有她迟来的一句精炼点评,才算为这条状态收了尾、点了睛。 ⑦关圈更大的好处在于,鸥小姐自己的朋友圈面对来访者时,只能让他们看见一幅精心挑选、含义百转千回的封面图片,一个赏心悦目的头像,以及一行小字“该朋友已关闭朋友圈”,这些元素共同组合,就像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好事窥私者在此遭到当头一棒,仰慕追求者则在冥思苦想与不得其解中更为之沉醉倾倒。鸥小姐对这件事越想越高兴,她感觉自己撇开一团缠绕鸡毛蒜皮芸芸众生的乱麻,而后打开了一片直指蓝天的窗。 ⑧但对鸥小姐来说,关圈并不意味着彻底抛弃它。一次同学聚会后她还是忍不住发了一句北岛的诗——“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事后证明她真的是个“圈中奇才”。第二天同事随口八卦时提到,一位平日总板着脸的单位高层领导深夜时分给那条朋友圈点了赞。鸥小姐满心欢喜藏也藏不住,四下无人时,偷偷点进那条状态细细查看,点赞的一列头像后面果然多

出了一个。 ⑨自那之后,鸥小姐的“圈外”潇洒要减去了三分。圈虽还是关着,只是一有间隙的时间就要把自己以往的朋友圈一一点开咂摸 ..,像数钱一样一张张使劲摩擦着那些赞与评论,只怕错过了这愉快的时光。 ⑩而“拉斐尔们”的朋友圈毕竟还是太诱人,鸥小姐再次开始偷偷关注着他们。她总直接点开头像,看完就走,不留一丝痕迹,但在这之后,那些漂亮的图片在她心里搅起的波澜却能摇得很远。但最近几天,她都吃了闭门羹——越来越多的朋友不知有心还是无意,纷纷选择了关闭朋友圈。鸥小姐往往颗粒无收。她引以为豪的“洒脱自在”,渐渐又变得焦虑不安起来。 11鸥小姐打算复出。她打定主意,要再次在○ 朋友圈中掀起波澜,寻找素材的眼睛已经擦得锃亮。一天晚上她回家乘电梯上楼,突然看见电梯中贴着一张停电通知,那时候灵感女神就在她肩头敲响了三角铁。短短三层楼的时间,她已经构思好了一整条朋友圈的内容。电梯缓缓停下,鸥小姐举起手机拍下停电通知的照片,款款走出梯厢,她觉得自己整个人再次焕发着破网突围的激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阅读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43) 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阅读 在高考的阅测读试中,文学作品阅读,主要是指文学散文的阅读。这是根据下列事实作出的判断:2000年全国卷《长城》,2001年《门》,2002年《话说知音》,2003年《乡土情结》,都是文学散文。上个世纪90年代选用的《世间最美的坟墓》、《青菜》、《报秋》,也是文学散文。春季高考和北京卷也大致如此。所以,这里主要说文学散文的阅读。 一、文学散文阅读的要领 1.关注作品中的“自我” 有专家说,散文是一种“自我”文学,“个性”的文学。散文中的“我”,是真实而独立的写作的主体。作者的思想感情、内心波动、情绪变化、心理体验等,都表现得具体而生动,使“我”成为全文表现的“主角”。读这样的作品,首先要把握住“我”。如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世间最美的坟墓》,我们阅读它,首先要关注作者在“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时,对托尔斯泰的敬仰之情,对“远离尘嚣,孤零地躺在树荫里”的托尔斯泰墓的赞扬之意,以及作者的审美倾向;读《长城》,你首先得关注“我”对历史上的“长城”有何评价,对现实的“长城”又是如何看待的,对未来的“长城”即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景。又持何种态度;读《乡土情结》,你首先得关注作者对乡土情结的赞美之情,关注作者对乡土情结的形成、发展、表现和升华的看法,关注作者是怎样把写个人对家乡的眷恋、思念与对祖国的思念眷恋融为一体的。这些,其实就是作品的主要内容。关注作品中的“自我”,就是关注作品的主要内容,关注作品内容的核心。正因为如此,所以作品中的“自我”往往就是命题的重点所在。2000年的《长城》是这样,2003年的《乡土情结》也是这样。 2.加强对重点段的分析概括 所谓重点段,就是集中表达作者独到见解、独到感受的段落。如《话说知音》(参见本讲“典型试题分析”)的第三、四两段,集中表达了作者由“知音”故事而引发的独到见解;知音越多越好,应该求得更多的知音;艺术的追求应坚持不懈,经历千辛万苦学得的技艺不应轻易放弃。又如《乡土情结》的第四段,作者将“乡土情结”上升到对民族向心力的高度来认识。这些都是作者的独到之处,自然也是文章表达的重点。我们说不少考生没有真正读懂文章,主要是指没有真正读懂这样一些重点段。耐人寻味的是,新世纪以来,凡在重点段落上出的题,往往是答得比较差的。2000年如此,2002年、2003年也如此。 怎样加强对重点段的分析、概括呢?一是在上下文段的比较中,看作者在该段中抒发了怎样独到的感受,表达了什么新的见解;二是作段内层次分析(有时还要作句与句之间关系的分析),归纳层意,概括全段的内容要眯。拿《乡土情结》的第四段来说,作者先花不少笔墨写百余年来许多人离井别乡、谋生异域的情景,这是写一代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写这些干什么?是为了写他们、赞扬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的精神。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那是为了把乡土情结上升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因此,对乡土情结的歌颂,就是对民族凝聚力的歌颂。解理解到这一步,自然可以认为读懂了,回答相关的试题不会出现大的失误。

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文学作品阅读散文小说散文阅读二)

散文阅读(二) (五)湖殇 素素 ①不看湖的时候,美人的深眸便是湖。看了湖之后,湖是城市的心。其实,我所居住的市,只有一个人工湖,在儿童公园的一角,湖面上仅能游开几只白鹅形状的船。 ②湖太小,然而我的生活里毕竟有一个叫做湖的地方。 ③去年有了两次开笔会的机会。先到的南京。南京有玄武湖、莫愁湖。然而我到南京最急切要见的不是莫愁,而是玄武,因为它大。玄武湖是可以追溯到三国吴的。历朝历代都极善待这湖,并竭力地放大它。今人又胜过古人,新中国给了湖以新的生命,这是必然的。总之,千年的湖依然年轻。所以乍见玄武湖,我竟舍不得快走,生怕一走就走到底。我开始明白六朝粉黛为什么迷恋南京,因为有玄武湖。我也开始明白在日渐喧闹的城市里面,为什么保留着这一处静谧的所在,因为湖是城市人最后的空间。但是,就在这时,有一种很杂乱的声音送进我的耳里。细一分辨,是儿童乐园的碰碰车。还有一种声音是从那间很别致的公园小屋里传出的:像野人的嚎叫,像野兽的厮杀,屋外的牌子上赫然写着:当代原始部落掠影海外版录像,票价元。 ④好在玄武湖大,浩茫的湖水能使那些怪异的声音和灰尘渐渐地被吸收,以至于吞没。我终于找到了一条安静而有意味的小路,一边是千年老树,树冠呈弧形绕过人头,垂进另一边的湖里。我认定了这条浓阴穹起的小路,走过去,再走回。直到走累了,才坐在树下的长椅上,面向着绰绰约约的湖,呼吸着这里的清宁。突然,背后“砰地一声枪响,我立刻中弹一般跳起,咫尺之外,竟是一座商业性打靶场。 ⑤玄武湖一下子老了,我的玄武湖之游也到此为止。 ⑥另一次是去泰山开笔会时路经济南,我执意要去大明湖。我没见过大明湖,但我熟悉一支关于大明湖的歌儿,它的鲜荷和丽水,在我心中永远栩栩生动。而且,我知道济南是万泉之城,那一万个泉将使大明湖永远清澈,永不枯竭。所以走进济南,我的心十分安详,玄武湖的那种伤感已是很淡了。 ⑦但是,我在这座以湖命名的公园里未及走进百步,就被与玄武湖十分相似的声浪撞了回。依旧是碰碰车转转车,微小的巨大的,布满了树下和天空。这儿距海较远,所以新建了大型“迷你鱼宫”、“海底世界”,貌似文化的商人们拥挤进湖里,以一种极粗糙的方式,强迫观湖的人观海。各种声响的高音喇叭此起彼伏,像走进一个农贸市场,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