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药药剂学考试复习资料

中药药剂学考试复习资料

中药药剂学考试复习资料
中药药剂学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中药药剂学的任务:1.继承和整理中医药学中有关药剂学的理论、技术和经验,为发展中药药剂奠定基础。2.充分吸收和应用现代药剂学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成果,加速实现中药剂型现代化。3.加强中药药剂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是加快中药药剂学“从经验开发向现代科技技术开发”过渡的重要研究内容。4.积极寻找药剂新辅料,以适用中药药剂某些特点的需要。

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根据防治疾病的需要选择剂型;根据药物本身及其成分的性质选择剂型;根据原方不同剂型的生物药剂学和药动学特性选择剂型;根据生产条件和五方便的要求选择剂型。

“三小”: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三效”:速效、高效、长效。“五便”:生产方便、贮存方便、服用方便、携带方便、运输方便。药典的性质与作用: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质量规格、标准的法典,具有法律的约束力;药典中记载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质量稳定的常见药物及其制剂;规定其质量标准、制备要求、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功能主治及用法用量等,作为药物生产、检验、供应与使用的依据;药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国家药物生产、医疗和科技的水平,也反映出医药卫生工作的特点和服务方向,药典在保证人民用药有效安全,促进药物研究和生产上有重大作用。

中药药剂学的工作依据:《中国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质量规格、标准的法典;《局颁药品标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

中药制剂的卫生标准:致病菌;活螨;细菌和霉菌。(第31页具体的内容)

非层流型空调系统的特点:设备费用低,安装简单,但使用时不易将空气中的尘粒除净,只能达到稀释空气中尘粒浓度的效果。

层流洁净技术的特点:1)层流是一种流体连续稳定的运动形式,是一切粒子保持在层流中的运动。一方面粒子不易聚结,同时空气的流速相对提高,使粒子在空气中浮动,不会蓄积和沉淀。2)室内空气不会出现停滞状态。3)外界空气已经经过净化,无尘粒带入室内,可以达到无菌要求。4)洁净室或洁净区域产生的污染物。5)可避免不同药物粉末的交叉污染,保证产品的质量,降低废品率。

100级的洁净区一般适用于:不能在最后容器中的无菌制剂的配液与灌封;能在最后容器中灭菌的大体积注射剂的滤过、灌封;粉针剂的分装、压塞;无菌针剂、粉针剂、原料药的纯化、干燥、分装。物理灭菌法:干热灭菌(火焰灭菌,干热空气灭菌,高速热风灭菌法),湿热灭菌(热压灭菌,流通蒸汽灭菌法,煮沸灭菌法,低温间歇灭菌法),紫外线灭菌,微波灭菌,辐射灭菌

滤过除菌法:微孔薄膜滤器,垂熔玻璃滤器,沙滤棒

化学灭菌法:气体灭菌(环氧乙烷灭菌,甲醛蒸气熏蒸灭菌法),

浸泡与表面消毒法(醇类,酚类,表面活性剂,氧化剂)

热压灭菌:本法是公认的最可靠的湿热灭菌法。

紫外线灭菌法:玻璃容器中的药物不能采用此法灭菌;广泛用于空气灭菌与表面灭菌。

辐射灭菌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或不耐热药品的灭菌;适用于较厚样品,特别是已包装密封物品的灭菌,灭菌效果可靠,并可有效地防止“二次污染”。缺点:设备费用高,有些药物灭菌后疗效可能降低,对液体药剂的稳定性也有影响。

微孔薄膜滤器一般选用0.22微米以下孔径的滤膜作滤器。

影响湿热灭菌的因素:1.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2.药物与介质的性质3.蒸气的性质4.灭菌时间。

防腐剂的条件;用量小,无毒性和刺激性;溶解度能达到有效抑制菌浓度;抑菌谱广,能抑制多种微生物生长繁殖;性质稳定,不与制剂中的其他成分起反应,对pH值和温度变化的适应性较强,贮存时也不该变形状;无特殊的不良气息和味道。

第四章粉碎与筛析

湿法粉碎系指往药物中加入适量水或其他液体并与之一起研磨的方法。

药物超细粉碎后可增加其利用效率,提高疗效,同时也为剂型改变创造了条件。

粉碎的目的:1.增加药物的表面积,促进药物的溶解与吸收,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2.便于调剂和利用3.加速中药中有效成分的浸

出与溶出;4.为制备多种剂型奠定基础。

粉碎方法:(一)干法粉碎:1.混合粉碎:串料粉碎(先粉碎成粗粉,再将含有大量糖分、树脂、树胶、粘液质的中药陆续掺入)串油粉碎(先粉碎成粗粉,再加含有大量油质性药物)蒸罐粉碎(先粉碎成粗粉,再将适当方法蒸制过的药物类及其它药物)2.单独粉碎(二)湿法粉碎:麝香粉碎加适量水称“打潮”;蟾酥加白酒称“发”。朱砂、珍珠、炉甘石采用“水飞法”(三)低温粉碎:低温时物料脆性增加,易于粉碎;(四)超细粉碎加液研磨法:系指往药物中加入适量水或其它液体并与之一起研磨粉碎的方法。

粉碎规则:粉碎后应保持药物的组成和药理作用不变;根据应用目的和药物剂型控制适合的粉末程度;粉碎过程中应注意及时过筛,以免部分药物过度粉碎,而且也可提高工效;中药必须全部粉碎应用,较难粉碎部分,不应随意丢弃。

粉体:或称微粉,是指固体细微粒子的集合体。

制粒的目的:细粉流动性差,制成颗粒可改善其流动性;多组分药物制粒后可防止各成分的离析;防止生产中粉尘飞扬及在器壁上吸附;在片剂生产中可改善其压力的均匀传递。

散剂的特点:易分散、奏效快的特点缺点:一些腐蚀性强及易吸潮变质的药物,不宜配成散剂。

散剂的工艺过程:中药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

混合的原则:组分药物比例量;组分药物的密度;其他

打底套色法:系指先用量多的药粉饱和研钵内表面,将量少的、色深的药粉先放入研钵中作为基础,即打底,然后将量多的、色浅的药粉逐渐分次加入研钵内即套色。

等量递增法: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组分,同时臵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组分混合均匀,如此倍量增加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为止。

含毒性药物的散剂:常在毒性药物中添加一定比例量的辅料制成稀释散(倍散)。

为保证散剂的均匀性及与未稀释原药的区别,一般将稀释散着色。含低共熔混合物的散剂:低共熔现象:两种或更多种药物经混合后有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现象。1.低共熔后,药理作用减弱,则用其它成分稀释,避免低共熔。2.药理无变化时,先低共熔再混合。3.处方中含挥发油,或其它足以溶解低共熔混合物的液体时,可将低共熔混合物溶解,借喷雾法喷于其它固体成分中。

含液体药物的散剂:1.一般可用处方中其它固体组分吸收后研匀2.液体量较大,固体组分不能完全吸收时,可加适当辅料。3.液体含量大时,且属非挥发性成分,可加热蒸去水分后再加固体药物或辅料。

散剂的检查项目:均匀度检查;粒度检查;水分测定;装量差异检查;装量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无菌检查。

第六章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纯化

中药成分概括来说分为四类:即有效成分(包括有效部位)辅助成

分、无效成分、组织成分。

浸提:采用适当的溶剂和方法使中药所含的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浸出的操作。

中药浸提的全过程:浸润、渗透、解吸、溶解、扩散

影响浸提的因素:中药粒度,中药成分,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浓度梯度,溶剂PH,浸提压力。

常用浸提方法和设备: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法、水蒸气蒸馏法

煎煮法适用于有效成分能溶于水,且对湿、热较稳定的中药。

渗漉法的操作过程:粉碎中药,润湿中药,中药装筒,排除气泡,浸渍中药,收集渗漉液(排气时打开下面的开过)。

渗漉法与强制循环浸渍区别:在于前者所用的是纯溶剂,而强制循环浸渍法只是操作开始时使用纯溶剂。

渗漉的特点及适用药材:溶剂的利用率高,有效成分浸出完全。适用于贵重中药,毒性中药及高浓度制剂,也可适用于有效成分含量较低的中药的提取。

水提醇沉法:先以水为溶剂提取中药有效成分,再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沉淀去除提取液中杂质的方法。

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的特点:98页

中药提取液的分离方法:沉降分离法、离心分离法、滤过分离法。影响滤过速度的因素:滤渣层两侧的压力差、滤器的面积、滤材和滤饼毛细管半径、毛细管长度、料液黏度。

微滤的特点:微孔滤膜的孔径高度均匀,滤过精度高度准确;孔隙率高,一般占薄膜总体积70%以上,故滤速快;滤膜质地薄,对料液的滤过阻力小,滤速快;且吸附损失非常小;滤过时无介质脱落,对料液不污染;但易堵塞,故料液必须先经预滤处理。

超滤滤过的特点:109页

澄清剂:该法是在中药浸出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澄清剂,利用它们具有可降解某些高分子杂质,降低药液黏度,或能吸附、包合固体微粒等特性来加速药液中悬浮粒子的沉降,经滤过除去沉淀物而获得澄清药液的一种方法。

第七章中药提取液的浓缩和干燥

浓缩:从溶液中除去部分溶剂的操作。目的:提高溶液中溶质的含量。

影响浓缩效率的因素:传热温度差的影响(提高加热蒸气的压力可以适当提高温度差,降低料液的沸点;需要控制适宜的液层深度),传热系数K的影响,提高K可增加蒸发器效率。

浓缩设备的特点:119页

干燥:利用热能除去含湿的固体物质或膏状物中所含的水分或其它溶剂,获得干燥物品的工艺过程。

物料所含水分的性质:结晶水,结合水,非结合水,平衡水分,自由水分。

物料的干燥过程是被汽化的水分连续进行内部扩散和表面气化的过程。干燥速率取决于内部扩散(降速阶段)和表面气化速率(恒

速阶段)。

影响干燥的因素:被干燥物质的性质,干燥介质的温度、湿度与流速,干燥速率与干燥方法,压力。

干燥设备的特点:126页

干燥方法:烘干法、减压干燥法、喷雾干燥法、沸腾干燥法、冷冻干燥法、红外线干燥法、微波干燥法

第八章浸出药剂

浸出药剂:采用适宜的浸出溶剂和方法浸提中药中有效成分,直接制得或再经过一定的制备工艺过程而制得的一类药剂。

浸出药剂特点:体现方药各种成分的综合疗效与特点;减少服用量;部分浸出药剂可作其它制剂的原料。

中药合剂的特点:保证疗效,吸收快,奏效迅速,应用方便,质量稳定。

合剂的制备方法:浸提,净化,浓缩,分装,灭菌,成品。

药酒与酊剂的区别:药酒用白酒浸提,酊剂用规定浓度乙醇浸出的。浸膏剂与流膏剂的区别:蒸去部分溶剂呈液态者为流浸膏剂;蒸去全部溶剂呈粉性或膏状者为浸膏剂。

影响汤剂质量的因素:1.中药品种2.饮片控制3.中药粒径4.煎药器具5.煎药火候6.煎煮用水7.煎煮次数8.煎煮时间9.特殊中药的处理炼糖的目的:使糖的晶粒熔融,去除水分,净化杂质和杀死微生物。炼糖时,使糖部分转化,控制糖的适宜转化率达到40%-50%,还可以防止煎膏剂产生“返砂”现象。

煎煮过程对药效的影响:成分增溶而增效、成分挥发或沉淀而减效、消除或降低毒副作用、产生新的化合物。

糖浆剂根据其组成和用途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单糖浆(除供制备含药糖浆外,一般供矫味及作为不溶性成分的助悬剂,片剂、丸剂等的黏合剂应用,浓度为85%------或64.71%------),药用糖浆(具有相应的治疗作用),芳香糖浆(主要用作药剂的矫味剂)。

煎膏剂的制备:煎煮,浓缩,收膏,分装,成品

流浸膏剂,多用渗漉法制备:浸渍,渗漉,浓缩,调整含量,成品。流浸膏至少含有20%的乙醇以防腐。

制备流浸膏时所用溶剂的数量,一般为中药量的4-8倍。

浸膏剂的制备方法,多采用渗漉法、煎煮法,有的也采用回流法或浸渍法。

返砂:有些煎膏剂在贮藏一定的时间后,常有糖的结晶析出。

浸出药剂的质量控制:防止长霉发酵、防止浑浊沉淀、延缓水解作用。

第九章液体药剂

液体制剂按分散体系分类:溶液型、胶体溶液型、混悬液型、乳状液型----

表面活性剂:凡能显著降低两相间表面张力(或界面张力)的物质。表面活性剂的种类: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肥皂,硫酸化物,磺酸化物),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卵磷脂,合成的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脂肪酸山

梨坦类,聚山梨酯类,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类,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

表面活性剂的性质:胶束与临界胶束浓度;亲水亲油平衡值;Krafft 点;起昙与昙点;表面活性剂的毒性。

起昙:温度影响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通常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但某些含聚氧乙烯基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开始随温度上升而加大,达到某一温度后,其溶解度急剧下降,使溶液变浑,甚至产生分层,冷却后又能恢复澄明。这种由澄明变浑浊的现象叫起昙。转变点的温度称昙点。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增溶剂,乳化剂,润湿剂,起泡剂与消泡剂,杀菌剂,去污剂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温度,溶剂,药物的性质,粒子大小

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增溶,助溶,制成盐类,使用潜溶剂

真溶液型液体药剂是指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供内服或外用的真溶液。主要有溶液剂、芳香水剂、醑剂等剂型。影响溶胶稳定性的因素:电解质的作用,高分子化合物对溶胶的保护作用,溶胶的相互作用。

胶体溶液的稳定性:(一)高分子溶液的稳定性,水化膜和同种电荷是维持高分子溶液的重要因素。(二)溶胶的稳定性:电解质的作用,高分子化合物对溶胶的保护作用,溶胶的相互作用。

乳化剂的选用:根据乳剂类型选择,根据乳剂给药途径选择,混合乳化剂的使用。

乳化剂的种类:表面活性剂、高分子溶液、固体粉末。

乳剂含义: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经乳化制成的非均相的液体药剂。乳剂分类:油包水,水包油

影响乳剂稳定性因素:乳化剂的性质与用量;分散相的浓度与乳滴大小;黏度与温度

乳剂不稳定的现象:分层(适当增连续相的黏度),絮凝,转相,破裂,酸败(加抗氧剂防止酸败)。

制成混悬剂的条件:难溶性药物需制成液体制剂供临床使用;药物的剂量超过了溶解度而不能制成溶液剂;两种溶液混合时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固体药物;欲使药物达到长效,可以考虑制成混悬剂;但为了安全起见,毒剧药或剂量小的药物不应制成混悬剂使用。影响混悬液稳定性的因素:微粒荷电与水化;混悬微粒的沉降;微粒成长与晶型的转变;絮凝与反絮凝;分散相的浓度与湿度。

混悬液的稳定性:润湿剂、助悬剂(低分子物质、高分子物质、硅酸类、触变胶)、絮凝剂与反絮凝剂

混悬剂的制备方法:分散法、絮凝法(物理凝聚法、化学凝聚法)

第十章注射剂

关于热源的内容是重点

注射剂:系指药物经提取、纯化制成的专供注入机体内的一种无菌制剂。

特点:1)药效迅速,作用可靠2)适用于不宜口服给药的药物3)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4)可使药物发挥定位定向的局部作用。

注射剂的给药途径: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脊椎腔注射

质量要求:无菌,热源与细菌内毒素,澄明度,PH值,渗透压,安全性,稳定性

热原:是指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为数不多的名词解释)药剂学上的”热原“通常是指细菌性热原,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或尸体,注射后能引起特殊的炙热反应。

热原的基本性质:水溶性,耐热性,滤过性,不挥发性,能被强酸强碱氧化剂破坏。

注射剂污染热原的途径:有溶剂带入,由辅料带入,由容器或用具带入,由制备过程带入,由使用过程带入。

除去注射剂中热原的方法:(一)除去药液或溶剂中热原的方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凝胶过滤法,超滤法,反渗透法(二)除去容器或用具上热原的方法:高温法和酸碱法。

热原与细菌内毒素的检查方法:热原检查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凝胶测定法、光度测定法)

注射用水的要求:一般项目检查,细菌内毒素检查,微生物限量检查。

注射用水的制备: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反渗透法制备注射用水,综合法制备注射用水。

注射剂中的溶剂有哪些:注射用水、注射用非水溶剂。

鲎试剂:检测或量化由革兰阴性菌产生的细菌内毒素。

注射剂中附加剂的种类:(一)增加主药溶解度的附加剂:聚山梨酯-80(吐温-80),胆汁,甘油(二)帮助主药混悬或乳化的附加剂:助悬剂和乳化剂(三)防止主药氧化的附加剂:抗氧化剂,惰性气体,金属络合剂(四)抑制微生物增殖的附加剂:三氯叔丁醇,苯甲醇(五)调整PH值的附加剂(六)减轻痛疼的附加剂:苯甲醇(七)调整渗透压的附加剂。调整渗透压的方法:冰点降低数据法、氯化钠等渗当量法。(可能出计算题)

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不同物质的等渗溶液不一定能使红细胞的体积和形态保持正常)。0.9%的氯化钠溶液和5%的葡萄糖溶液即为等渗溶液。(课本有错误,等渗的葡萄糖是5%)

等张溶液:和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配液方法:稀配法、浓配法。

调节渗透压的方法:冰点降低数据法和氧化钠等渗当量法。

注射用油:常用的注射用油为麻油。

中药注射用原液的制备:蒸馏法:适合提取挥发性成分。水醇法:即溶于水又溶于醇的,在水和醇中的溶解度不同。醇水法:先以乙醇提取。双提法:蒸馏法和水醇法的结合。超滤法。

除去注射剂中鞣质的方法:明胶沉淀法,醇溶液调PH法,聚酰胺吸附法。

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项目:(一)杂质或异物检查:可见异物,不溶性微粒,重金属,砷盐,PH值(二)安全检查:异常毒性,

热源或细菌内毒素,溶血与凝聚,无菌,过敏试验(三)所含成分的检测:总固体含量测定,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含量测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

中药注射剂的质量问题讨论:(一)澄明度问题:去除杂质,调节药液的PH值,采取热处理冷藏措施,合理选用注射剂的附加剂,应用超滤技术(二)刺激性问题:消除有效成分本身的刺激性,去除杂质,调整药液PH值,调整药液渗透压(三)疗效问题:控制原料质量,调整剂量优化工艺,提高有效成分溶解度。

输液剂的种类:电解质输液、营养输液、胶体输液、含药输液输液剂中不得添加任何抑菌剂

三级滤过:砂滤棒-垂熔玻璃滤球-微孔滤膜。

粉针剂为注射用无菌粉末的简称。适用的药物:对热不稳定或在水溶液中易分解失效的药物。

混悬液型注射剂的质量要求:混悬颗粒应小于15微米,15-20微米的颗粒应不超过10%,2微米以下的颗粒应占99%。

眼用溶液剂是直接用于眼部的外用液体药剂,以澄明的水溶液为主,也有少数为胶体溶液或水性混悬剂。

眼用溶液剂的作用:杀菌、消炎、收敛、缩瞳、麻醉。

眼的药物吸收途径:角膜吸收和结膜吸收。

眼用溶液剂的作用机理:眼用溶液剂滴入给药时,大部分药物集中在结膜的的下穹隆中,借助毛细管力、扩散力和眨目反射等,使药物进入角膜前的薄膜层中,并由此渗入到角膜中的作用。

药物眼部吸收的因素:药物从眼睑缝隙的流失,药物经外周血管消除,药物的脂溶性与解离度,刺激性,表面张力,黏度。

对眼部损伤或眼手术后作用的眼用制剂,必须要求绝对无菌,成品要经过严格的灭菌。应澄明无异物,混悬颗粒要求小于50微米。眼用溶液剂的附加剂:调整PH值的附加剂(磷酸盐缓冲液、硼酸缓冲液、硼酸盐缓冲液)、调整渗透压的附加剂(氯化钠、葡萄糖)、抑菌剂(三氯叔丁醇)、调整黏度的附加剂(聚乙烯醇、聚乙二醇)、其他附加剂。

眼用溶液剂的容器洗涤后应选用适当灭菌方法进行灭菌,备用。

眼用溶液剂的质量要求:PH值6.0—8.0;渗透压;无菌;澄明度

第十一章外用膏剂

外用膏剂透皮吸收机理:释放,穿透,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角质层是最大的屏障)。

外用膏剂的分类:软膏剂、硬膏剂(膏药、贴膏剂)

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皮肤条件,药物性质,基质性质,附加剂的作用。

透皮吸收促进剂,最常用氮酮。

外用膏剂的经皮吸收途径:完整的表皮;毛囊、皮脂腺;汗腺

软膏剂基质:油脂性基质(油脂类,类脂类,烃类,硅酮类)乳剂型基质(O/W型乳化剂,W/O型基质)水溶性基质(聚乙二醇)。软膏剂制备方法:研和法,熔合法,乳化法。

凝胶剂的基质:卡波姆

眼膏剂:常用基质为凡士林8份,液状石蜡1份,羊毛脂1份,应在无菌条件下制备

膏药:系指中药、食用植物油与红丹或宫粉炼制称膏料,摊涂于裱背材料上制成的供皮肤贴敷的外用制剂。前者为黑膏药,后者为白膏药。

黑膏药制备:提取药材,炼油,下丹成膏,去火毒,摊涂。

炼油(关键步骤):实质氧化,聚合,增稠。下丹成膏:实质炼成的油中加入红丹反应成脂肪酸铅油。

橡胶膏剂:系指中药提取物或化学药物与橡胶等基质混匀后,涂布于背衬材料上制成的贴膏剂。特点:方便,粘着力强,药效时间短。橡胶膏剂的组成:膏料层(由药物和基质组成,基质的成分组成:生橡胶、增粘剂、软化剂、填充剂)、背衬材料、膏面覆盖面。

贴剂特点:1. 延长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2.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减少胃肠道副作用 3.避免口服给药发生的肝脏首过作用及胃肠灭活,减少个体差异,提高药物疗效4.用药方便,患者可随时撤销或中断治疗。

巴布膏剂特点:1)载药量大2)与皮肤生物相容性好3)药物释放性能好4)使用方便。

糊剂:指多量药物与适宜赋形剂制成的糊状制剂。

成膜材料:聚乙烯醇缩甲乙醛、聚乙烯醇缩丁醛、丙烯酸树脂、火棉胶。增塑剂:甘油、丙二醇、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第十二章栓剂

栓剂:系指中药提取物或药粉与适宜基质制成供腔道给药的固体剂型。

栓剂特点:1)直肠吸收比口服吸收干扰因素少2)药物不受肠胃道PH或酶的破坏而失去活性3)可避免刺激性药物对肠胃道的刺激4)减少药物受肝脏首过作用的破坏5)便于不能或不愿吞服药物的患者使用6)不如口服药剂使用方便。

栓剂中药物吸收途径:通过肝门系统:通过直肠上静脉,经门静脉,进入肝脏代谢后由肝胆进入大循环;不经肝门系统的:通过直肠下静脉和肛门静脉,经髂内静脉绕过肝脏进入下腔静脉,直接入大循环起全身作用。

影响因素:生理因素(直肠PH,充便时吸收比少),基质因素(油脂性基质中,水溶性药物释放快;水溶性基质中,油脂性药物释放快;加入表面活性剂可增加药物的亲水性,加速药物向分泌液转移,有助于药物的释放吸收,但表面活性剂浓度大时,产生的胶团可将药物包裹,阻碍释放吸收)药物因素(溶解度,粒度,脂溶性与解离度)。

栓剂的基质组成:油脂性基质(天然油脂:可可豆脂、香果脂、乌桕脂;半合成或全合成脂肪酸甘油酯),水溶性基质(甘油明胶、聚乙二醇类)

热熔法制备栓剂的工艺过程:熔融基质,加入药物,注模,冷却,削刮,取出,成品,包装。

臵换价的含义:系指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的重量之比值。(为

数不多的名词解释)

融变时限:油脂性基质的栓剂应在30分钟内全部融化或软化变形,水溶性基质的栓剂应在60分钟内全部溶解。

第十三章胶剂

胶剂:系指用动物皮,骨,甲、角等为原料,以水煎取胶质,浓缩成稠胶状,经干燥后制成的固体块状内服剂型。

冬季冬板质优,夏季伏板质最次。

胶剂制法:原料的处理,煎取胶汁,滤过澄清,浓缩收胶,凝胶与切胶,干燥与包装。

胶剂的种类:皮胶类,角胶类,骨胶类,甲胶类。

胶剂中常用的辅料及作用:冰糖(可使胶剂的透明度和硬度增加,并有矫味作用)、油类(降低胶的粘度,便于切胶,锅内气泡也容易逸散)、酒类(矫臭矫味)、明矾(沉淀胶液中的泥沙杂质,以保证成品胶洁净,提高透明度)、阿胶(使粘度增加,易于凝固成型,在药理上也可发挥相加作用)。

第十四章胶囊剂

胶囊剂的特点: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高;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可定时定位释放药物;可弥补其它剂型的不足,可使胶囊剂着色,外壁印字,利于识别。

硬胶囊:系指将中药提取物加中药细粉或中药细粉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均匀的粉末、细小颗粒、小丸,半固体或液体,填充于空心胶囊中的胶囊剂。

软胶囊:系指将中药提取物,液体药物或与适宜的辅料混匀后用滴制法或压制法密封于软质囊材中的胶囊剂。

制备空胶囊的主要原料是:明胶。

哪些药物不适宜制成软胶囊剂:1.药物的水溶液或乙醇溶液,因能使胶囊壁溶解2.易溶性药物如氯化钠、溴化物、碘化物等,以及小剂量的刺激性药物,因在胃中溶解后局部浓度过高而刺激胃粘膜3.易风化药物,因可使胶囊璧变软4.吸湿性药物,因可使胶囊璧过分干燥而变脆。

肠溶胶囊剂的制备方法:甲醛浸渍法、包衣法、肠溶材料与明胶混合法。

基质吸附率:1g固体药物制成填充胶囊的混悬液时所需液体基质的克数。(为数不多的名词解释)

软胶囊剂的制法:压制法、滴制法。

胶囊剂的质量评定:外观、水分、装量差异、崩解时限、药物的定性与定量、微生物限度。

硬胶囊剂的内容物,除另有规定外,水分不得超过9%

崩解时限:硬胶囊剂各粒均应在30分钟内,软胶囊剂各粒均应在1小时内全部崩解并通过筛网(囊壳碎片除外)

第十五章丸剂

丸剂的特点:传统的丸剂作用迟缓,多用于慢性病的治疗;某些新型丸剂可用于急救;可缓和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可减缓某些药物成分的挥散;丸剂的特点(服用剂量大,小儿服用困难,尤其是水

丸溶散时限难以控制,原料多以原粉入药,微生物易超标)。

丸剂的分类:根据赋形剂分类(可分为水丸、蜜丸、水蜜丸、浓缩丸、糊丸、蜡丸),根据制法分类(可分为泛制丸、塑制丸、滴制丸)。

丸剂的制备方法:泛制法:系指在转动的适宜的容器或机械中,将中药细粉与赋性剂交替润湿、撒布,不断翻滚,逐渐增大的一种制丸方法。主要用于水丸、糊丸、浓缩丸、水蜜丸的制备。滴制法:系指中药或中药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或化学物质与水溶性基质、非水溶性基质制成溶液或混悬液,滴入一种与之不相混溶的液体冷凝剂中,冷却而成丸粒的一种制丸方法。用于滴丸的制备。塑制法:系指中药细粉加适宜的黏合剂,混合均匀,制成软硬适宜、可塑性较大的丸块,再依次制丸条、分粒、搓圆而成丸粒的一种制丸方法。多用制丸机,用于蜜丸、糊丸、蜡丸、浓缩丸、水蜜丸的制备。

水丸:系指中药细粉以水或根据制法用黄酒、醋、稀药汁、糖液等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水丸特点:易溶解,显效快;含药量高;设备简单;药粉分层泛入。水丸制备:原料准备,起模(关键),成型,盖面,干燥,选丸,质量检查,包装。

水丸的赋形剂:水、酒、醋、药汁。

起模是泛制法制备丸剂的关键。

蜜丸:系指中药细粉以蜂蜜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炼制蜂蜜的目的:为了出去杂质、降低水分含量、破坏酶类、杀

中药药剂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中药药剂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2分) “返砂” 注射用水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软胶囊的制法有()和()。 2、狭义上的丹药是指用()和()在高温下烧炼而成的不同结晶形状 的化合物。 3、气雾剂的抛射剂作用有二,一是(),二是()。 4、缓释制剂动力学模型为()级,控释制剂动力学模型为()级。 5、水丸的制备关键是(),黑膏药的制备关键是()。 6、片剂润滑剂的作用有()、()、润滑。 7、除菌滤材及滤器常用的有()、()。 8、植物药材的浸提过程包括浸润、渗透,()和()三个阶段。 9、湿法粉碎包括()法和()法。 10、药剂学配伍变化包括()和()两方面。 三、单选(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药浓缩液直接制成浸膏粉的方法是()。 A、减压干燥 B、喷雾干燥 C、沸腾干燥 D、吸湿干燥 2、毒剧药材制成酊剂应采用()。 A、煎煮法 B、浸渍法 C、渗漉法 D、蒸馏法 3、润湿、糜烂性的、有大量渗出液的皮损宜选用哪种基质()。 A、油溶性、 B、O/W型乳剂基质 C、W/O型乳剂基质 D、水溶性基质 4、注射剂精滤一般选用哪种滤材()。 A、0.6~0.8μm的微孔滤膜 B、0.22~0.3μm的微孔滤膜 C、2号砂滤棒 D、1号垂熔玻璃滤球 5、甘油在膜剂中的作用是()。 A、成膜材料 B、增塑剂 C、脱膜剂 D、填充剂 6、表面活性剂HLB值在多少可作增溶剂()。 A、7~9 B、3~8 C、8~16 D、15~18 7、脂质体在体内的吸收机理是()。 A、被动扩散 B、主动转运 C、吞噬 D、膜孔转运 8、适用于固体制剂灭菌的方法是()。 A、热压灭菌法 B、干热灭菌法 C、紫外线灭菌法 D、γ?射线灭菌法 9、β-环糊精,它连接的葡萄糖分子数是()。 A、5; B、6; C、7; D、8; 10、药物溶解于熔融的载体中,呈分子状态分散者称为()。 A、低共熔混合物 B、固态溶液 C、玻璃溶液 D、共沉淀物 四、多选(每小题2分,共12分) 1、休止角的测定方法有() 液体置换法②固定漏斗法③固定圆锥槽法④倾斜箱法⑤转动圆柱体法 2、微囊制备属于物理化学法的方法有()。 ①单凝聚法②复凝聚法③溶剂--非溶剂法④界面缩聚法⑤空气悬浮法 3、片剂包肠溶衣的物料有()。

中药药剂学复习重点总结

一、绪论 1.中药药剂学: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院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 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中药药剂学任务:学习、继承和整理有关药剂学的理论、技术和经验;吸收和应用现代 药学及相关学科中有关的理论、方法、技术、设备、仪器、方法等加速中药药剂的现代化;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中药新剂型,新制剂,并提高原有药剂的质量;积极寻找中药药剂的新辅料;加强中药药剂基本理论研究 3.中药药剂学地位作用:联系中医中药的桥梁,中药现代化的主要载体 4.中药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根据防治疾病的需要选择剂型;根据药物本身性质选择剂型; 根据五方便的要求选择剂型 5.三小三效五方便。三小: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五方 便:服用方便,携带方便,生产方便,运输方便,储存方便。 6.中药药剂学常用的术语: 1)药物与药品:凡用于治疗、预防及诊断疾病的物质总称为药物,包括原料药和药品。药品是 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2)制剂:根据药典或标准规定的处方,将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 药品,称为制剂。 3)剂型: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药物剂型,简称剂型。目前 常用的有40多种。 4)方剂:根据医师临时处方,将药物或制剂经配制而成,标明具体使用对象,用法和用量 的制品。 5)成药:系指可以不经医师处方公开销售的制剂 7.中药药剂学发展的历史:夏禹时期已经发现曲,能酿酒和发现酒的作用;汤剂最早使用剂型,晋皇甫谧著《针灸甲乙经》记有药酒和汤剂:《五十二病方》记有丸剂;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为近代制剂工艺规程的雏形;唐《新修本草》(载药844,特点图文并茂,以图为主)最早的药典;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宋官方编写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第一部制剂规范,设立专门生产成药和专门经营管理的机构 8. 质量控制分析法:显微鉴定法,理化鉴定法 9. 药剂分类:按物态分类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液体剂型和气体剂型。按制备方法分类 将主要工序采用同样方法制备的剂型列为一类。按分散系统分类真溶液型药剂、胶体溶液类剂型、乳浊液类剂型和混悬液类剂型、固体分散体剂型等。按给药途径和方法分类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和不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 10. 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质量规格、标准的法典。 11. 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指药品生产过程中, 用科学、合理、规范化的条件和方法来保证生产优良药品的一套科学管理方法。GMP有国际性的、国家性的、和行业性的三种类型。GLP:指药品安全试验规范

中药药剂学复习要点

中药药剂学复习要点 绪论 名词解释 1.中药药剂学: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药物传递系统/DDS)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药典: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质量规格、标准的法典。由国家组织药典委员会编纂,并由政府颁布实行,具有法律的约束力。中国的第一部药典是《唐本草》;新中国的第一部药典为1953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知识要点 1.药物剂型的重要性及其选择原则 剂型是药物使用的基本形式。药物疗效主要决定于药物本身,但在一定条件下,剂型对药物疗效的发挥也可起到关键性作用,主要表现为对药物的释放、吸收的影响。其选择原则为:①根据防治疾病的需要选择剂型; ②根据药物本身及其成分的性质选择剂型; ③根据原方不同剂型的生物药剂学和药动学特性选择剂型; ④根据生产条件和五方便(服用、携带、生产、运输、贮藏方便)的要求选择剂型。 粉碎、浸提、分离、精制、浓缩、干燥与浸出制剂 名词解释 1.浸渍法:浸渍法是用定量的溶剂,在一定的温度下,将药材浸泡一定的时间,以提取药材成分的一种方法。 2.渗漉法:渗漉法是将药材粗粉置渗漉器内,溶剂连续的从渗漉器的上部加入,渗漉液不断从其下部流出,从而浸出药材中有效成分的一种方法。 3.汤剂:汤剂系指将药材饮片或粗粒加水煎煮,去渣取汁服用的液体剂型。 4.酒剂:酒剂又称药酒,系指药材用蒸馏酒浸提成分而制得的澄清液体剂型。 5.酊剂:酊剂系指药品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得的澄清液体剂型。 6.糖浆剂:糖浆剂系指含有药物、药材提取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 知识要点 1.湿法粉碎 系指往药物中加入适量水或其他液体并与之一起研磨粉碎的方法(即加液研磨法)。通常选用药物遇湿不膨胀,两者不起变化,不妨碍药效的液体。湿法粉碎是因水或其他液体以小分子渗入药物颗粒的裂隙,减少其分子间的引力而利于粉碎;对某些有较强刺激性或毒性的药物,用此法可避免粉尘飞扬。 2.浸出制剂的分类与特点 浸出制剂具备以下特点:①浸出药剂能保留原药材各种成分的综合疗效,利于发挥药材的多效性;②作用温和持久,毒性较小;③减少服用量;④即可直接要用,又可作其他制剂的原料;⑤存在一些问题,变质、吸潮、结块;与西药比,作用不强,起效慢,服用量大。 浸出药剂的种类有:水浸出剂型,含醇浸出剂型,含糖浸出剂型,无菌浸出剂型,其他浸出剂型。 3.影响浸出的因素 ①药材粒度;②药材成分;③浸提温度;④浸提时间;⑤浓度梯度;⑥溶剂pH;⑦浸提压力;⑧浸提新技术的运用。 4.浸出方法的种类 ①煎煮法;②浸渍法;③渗漉法;④回流法;⑤水蒸气蒸馏法;⑥超临界流体提取法;⑦半仿生提取法;⑧超声波提取法。 5.渗漉法的操作方法

中药药剂学复习资料 快速记忆版

1.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 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 药物:凡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称为药物,包括原料药与药品。 3.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4. 剂型: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5. 制剂:根据《中国药典》、《卫生部药品标准》、《制剂规范》等标准规定的处方,将药 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品。 6. 新药: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7. D值:微生物减少90%所需的时间。 Z值:降低一个lgD所需升高的温度数(℃)。 F值:杀死全部微生物所需的时间。 Fo值:一定灭菌温度(T),Z值为10℃产生的灭菌效果,与121℃ Z值10℃产生的灭菌效力相同时所相当的灭菌时间。也可认为是相当于121℃热压灭菌时杀死容 器中全部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 8. 串料:先将处方中其他中药粉碎成粗粉,再将含有大量糖分、树脂、树胶、粘液质的 中药陆续掺入,逐步粉碎成所需粒度。 9.串油:先将处方中其他中药粉碎成粗粉,再将含有大量油脂性成分的中药陆续掺入, 逐步粉碎成所需粒度,或将油脂类中药研成糊状再与其他药物粗粉混合粉碎成 所需粒度。 10.蒸罐:先将处方中其他中药粉碎成粗粉,再将用适当方法蒸制过的动物类或其他中药陆续掺 入,经干燥,再粉碎成所需粒度。 11. 休止角:粉体堆积层自由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12.打底套色法:所谓“打底”系指将量少的、质重的、色深的药物先放入研钵中(在混合之前 应先用其他量多的药粉饱和研钵内表面)作为基础;然后将量多的、质轻的、色 浅的药粉逐渐分次加入轻研混匀即是“套色”。 13. 等量递增法: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不易混合均匀时采用此法。其方法是:取量小的组分及 等量的量大组分,同时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组分 混匀,如此倍量增加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为止。 14.低共熔现象:两种或更多种药物混合后有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现象,这现象称为低共熔

中药药剂学试题及答案(1)

中药药剂学试题及答案 第九章注射剂(附滴眼剂) 一、选择题 【A型题】 1.注射剂按下列给药途径,不能添加抑菌剂的是 A.肌肉注射 B.皮内注射 C.皮下注射 D.穴位注射 E.静脉注射2.供脊椎腔注射的注射剂pH值应为 A.酸性 B.偏酸性C.中性 D.偏碱性 E.碱性 3.在下列有关热原检查法的叙述中,错误的为 A.法定检查方法为家兔致热试验和鲎试验法 B.鲎试验法比家兔试验法更灵敏 C.鲎试验法操作简单,结果迅速可靠 D.鲎试验法特别适用于生产过程中的热原控制 E.鲎试验法对一切内毒素均敏感,可代替家兔试验法 4.注射用油的精制方法应为 A.除臭→脱水→中和→脱色→灭菌 B.脱水→除臭→中和→脱色→灭菌 C.中和→除臭→脱水→脱色→灭菌 D.中和→脱色→脱水→除臭→灭菌 E.脱色→脱水→除臭→中和→灭菌 5.下列表面活性剂中,可用作注射剂增溶剂的是 A.吐温-80 B.月桂醇硫酸钠 C.硬脂酸钾 D.鲸蜡醇硫酸钠 E.硬脂醇硫酸钠 6.适用于注射剂偏碱性药液的抗氧剂应为 A.焦亚硫酸钠 B.亚硫酸氢钠 C.硫脲D.硫代硫酸钠 E.抗坏血酸7.为防止注射剂中药物氧化,除加入抗氧剂、金属络合剂外,可在灌封时向安瓿内通入 A.O2B.N2 C.Cl2 D.H2 E. O 2 CH2 8.在下列注射剂常用的抑菌剂中,既有抑菌作用又有止痛作用的应为

E.硝酸苯汞 9.用水醇法制备中药注射剂时,为除去中药注射用原液中的蛋白质和多糖,应将含有醇量调整为 A.45% B.55% C.65%D.75% E.85% 10.当归注射剂的制备宜选用 A.渗漉法 B.蒸馏法C.双提法 D.水醇法 E.醇水法 11.注射剂最显著的优点为 A.药效迅速、作用可靠 B.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 C.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 D.可发挥局部定位作用 E.比较经济 12.注射用水从制备到使用不得超过 A.5h B.10h C.12h D.10h E.20h 13.在水中溶解度低或为了延长作用时间的药物可制成 A.粉针剂 B.注射用片剂 C.水溶性注射剂 D.乳浊型注射剂E.混悬型注射剂 14.溶液不稳定的药物可制成 A.粉针剂 B.注射用片剂 C.水溶性注射剂 D.乳浊型注射剂 E.混悬型注射剂 15.热原的主要成分是 A.胆固醇 B.生物激素 C.磷脂 D.脂多糖 E.蛋白质 16.药典规定制备注射用水的 A.澄清滤过法 B.电渗析法 C.反渗透法D.蒸馏法 E.离子交换 法 17.下列能彻底破坏热原的的是 A.60℃加热120min B.100℃加热60min C.150℃加热30min D.180℃ 加热30min E.250℃加热30min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药剂学题库含答案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药剂学题库含答案 一、A型题 1.下列有关药典的叙述哪个不正确 A.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质量规格、标准的法典 B.药典反映了我国药物生产、医疗和科技的水平。一般每隔几年需修订一次 C.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D.一般收载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质量稳定的常用药物 E.《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现在共七版,每个版本均分为一、二两部 2.第一次提出“成药剂”概念、药剂专著《肘后备急方》的作者是 A.葛洪 B.李时珍 C.王寿 D.张仲景 E.钱乙 3.以下哪一项不是药典中记载的内容 A.质量标准 B.制备要求 C.鉴别 D.杂质检查

E.处方依据 4.我国现行药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哪一年版 A.2008年版 B.1990年版 C.1995年版 D.2010年版 E.2005年版 5.我国历史上由国家颁发的第一部制剂规范是 A.《普济本事方》 B.《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C.《金匮要略方论》 D.《圣惠选方》 E.《本草纲目》 6.用于治疗、预防及诊断疾病的物质总称为 A.制剂 B.成药 C.药材 D.药物 E.处方药 7.《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由下列哪一个部门颁布实施的 A.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B.卫生部

C.药典委员会 D.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E.最高法院 8.下列哪项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收载的内容为 A.植物油脂和提取物 B.生物制品 C.中药材 D.中药成方制剂及单味制剂 E.中药饮片 9.我国最早的方剂与制药技术专著是 A.《新修本草》 B.《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C.《汤液经》 D.《本草纲目》 E.《黄帝内经》 10.药典收载的药物不包括 A.中药材与成方制剂 B.抗生素与化学药品 C.动物用药 D.生化药品 E.放射性药品 11.乳浊液型药剂属于下列哪一种剂型分类

中药药剂学大题整理

1.简述物理灭菌的含义,并写出5种常用的物理灭菌法。 答:含义:利用温度、干燥、辐射、声波等物理因素杀灭微生物达到灭菌的目的。 常用方法:(1)干热灭菌法:包括火焰灭菌法和干热空气灭菌法(2)湿热灭菌法:包括热压灭菌、流通蒸汽灭菌、煮沸灭菌和低温间歇灭菌(3)紫外线灭菌法(4)微波灭菌法(5)辐射灭菌法 2.影响湿热灭菌的因素。 答:(1)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2)药物与介质的性质(3)蒸汽的性质(4)灭菌时间 3.药材粉碎的目的 答:(1)增加药物的表面积,促进药物的溶解于吸收,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2)便于调剂和服用(3)加速中药中有效成分的浸出或溶出(4)为制备多种剂型奠定基础,如片剂 4.片剂中药物制粒的目的 答:(1)细粉流动性差,制成颗粒可改善其流动性(2)多组分药物制颗粒后可防止各成分的离析(3)防止生产中粉尘飞扬及(4)在片剂生产中可改善其压力的均匀传递 5.影响浸提的因素 答:(1)中药粒度(2)中药成分(3)浸提温度(4)浸提时间(5)浓度梯度(6)溶剂的PH(7)浸提压力 6.什么是表面活性剂按照其水中解离性可分哪几类 答:凡能显著降低两相间表面张力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 分类: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大类,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按离子的种类又分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7.试述有些表面活性剂的起昙现象及产生的原因。 答:起昙是指含聚氧乙烯基的表面活性剂其水溶液加热至一定温度时,溶液突然浑浊,冷后又澄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含聚氧乙烯基的表面活性剂其亲水基于水呈氢键结合,开始可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而温度升高达到昙点后,氢键受到破坏,分子水化力降低,溶解度急剧下降,故出现混浊或沉淀。 8.简述热原的含义、组成及基本性质 答:热原是指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是由磷脂、脂多糖、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具有水溶性、耐热性、滤过性、不挥发性、在水溶液中带有电荷等特性。 9.软膏剂的基质应具备哪些要求 答:(1)适当的稠度,润滑,无刺激性(2)性质稳定(3)不妨碍皮肤的正常功能,有利于药物的释放吸收(4)有吸水性,能吸收伤口分泌物(5)易清洗,不污染衣物 10.试述栓剂中药物的吸收途径 答:栓剂中药物的吸收途径有两条,分别是:(1)通过直肠上静脉,经门静脉进入肝脏首过作用后进入大循环(2)通过直肠下静脉和肛门静脉,经揢静脉绕过肝脏进入下腔静脉,直接入大循环,发挥

中药药剂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中药药剂学:就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 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药物:凡用于预防、治疗与诊断疾病的物质称为药物,包括原料药与药品。 3、药品:就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 主治、用法与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与诊断药品等。 4、剂型: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5、制剂:根据《中国药典》、《卫生部药品标准》、《制剂规范》等标准规定的处方,将药物加工制成具 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品。 6、新药:就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7、 D值:微生物减少90%所需的时间。 Z值:降低一个lgD所需升高的温度数(℃)。 F值:杀死全部微生物所需的时间。 Fo值:一定灭菌温度(T),Z值为10℃产生的灭菌效果,与121℃ Z值10℃产生的灭菌效力相同时所相当的灭菌时间。也可认为就是相当于121℃热压灭菌时杀死容器中全部微生物所需要的时 间。 8、串料:先将处方中其她中药粉碎成粗粉,再将含有大量糖分、树脂、树胶、粘液质的中药陆续掺入, 逐步粉碎成所需粒度。 9、串油:先将处方中其她中药粉碎成粗粉,再将含有大量油脂性成分的中药陆续掺入,逐步粉碎成所需 粒度,或将油脂类中药研成糊状再与其她药物粗粉混合粉碎成所需粒度。 10、蒸罐:先将处方中其她中药粉碎成粗粉,再将用适当方法蒸制过的动物类或其她中药陆续掺入,经干 燥,再粉碎成所需粒度。 11、休止角:粉体堆积层自由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12、打底套色法:所谓“打底”系指将量少的、质重的、色深的药物先放入研钵中(在混合之前应先用 其她量多的药粉饱与研钵内表面)作为基础;然后将量多的、质轻的、色浅的药粉逐渐 分次加入轻研混匀即就是“套色”。 13、等量递增法: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不易混合均匀时采用此法。其方法就是: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 量大组分,同时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组分混匀,如此倍 量增加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为止。 14、低共熔现象:两种或更多种药物混合后有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现象,这现象称为低共熔现象。

中药药剂学试题 附答案

中药药剂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药物剂型符合的三性是指安全性、有效性及(稳定性)。 2.药厂生产车间一般根据洁净度不同,可分为控制区和洁净区。洁净区一般要求达到(1万或100级)级标准)。 3.散剂常用的混合方法有研磨、(搅拌)、(过筛 )混合法。 4.为防止煎膏剂出现“返砂”现象,蔗糖的转化率宜控制在(40~50%)。 5.浸出制剂中规定流浸膏浓度为(1g/ml),浸膏为(2~5g/g)。 6.亲水胶体的稳定性可因加入(电解质)或(脱水剂)物质而破坏。 7.凡士林经常作为(软膏)剂型的基质,并常与(羊毛脂)合并使用。 8.片剂制备中,淀粉可用作(填充剂(稀释剂或吸收剂))、(崩解剂)。 9.红升丹主要成分是(氧化汞),采用(升法)制备。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15分) 1.下列适用于空气灭菌的方法是( B) A微波灭菌 B紫外线灭菌 C γ射线灭菌Dβ射线灭菌 E 60Co辐射灭菌 2.药材浸提时(D )

A浸提温度越高越好 B浸提时间越长越好 C药材粉碎越细越好 D细胞内外浓度差越大越好 E浸提压力越高越好 3.《中国药典》规定,糖浆中含蔗糖量应不低于( B) A50%(g/ml) B60%(g/ml) C65%(g/ml) D40%(g/ml) E75%(g/ml) 4.增溶作用是表面活性剂( A)起的作用 A形成胶团 B分子极性基团 C多分子膜 D氢键 E分子非极性基团 5.我国药典规定制备注射用水的方法为(A ) A重蒸馏法 B离子交换树脂法 C电渗析法 D反渗透法 E凝胶滤过法 6.脂肪乳剂输液中含有甘油2.5%(g/ml),它的作用是( D) A保湿剂 B增粘剂 C溶媒 D等渗调节剂 E药物 7.下列基质释药、对皮肤穿透力最强的是(B ) A凡士林 B O/W型 C W/O型 D PEG E卡波谱尔 8.要使药物迅速吸收,成人用栓剂纳入直肠的部位应在( D) A距肛门口3cm处 B距肛门口4cm处 C距肛门口6cm处 D距肛门口肛门内1~2cm 处 E距肛门口肛门内5cm处

中药学试题及答案

开具中药饮片处方及药剂人员调配中药处方培训试题 科室: : 成绩: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本草经集注》新增的药物不可能见于( ) A.神农本草经 B.新修本草 C.证类本草 D.本草纲目 E.本草纲目拾遗 2.解表药的药味多为( ) A.苦味 B.甘味 C.辛味 D.咸味 E.酸味 3.既能祛风解表,又能解痉的药物是( ) A.荆芥 B.白芷 C.羌活 D.防风 E.藁本 4.具利水通淋、通乳作用的药物是( ) A.萆薢 B.木通 C.石韦 D.地肤子 E.泽泻 5.治水肿日久,脾肾阳虚者,用利水渗湿药必须配用的药物是( ) A.温肾壮阳药 B.健脾利水药 C益脾滋肾药 D.滋补脾肾药 E.温补脾肾药 6.枳实除治疗食积脾胄气滞外,还常用治( ) A.肝气郁滞之胁痛 B.水湿停滞之水肿 C.泻痢腹痛、里急后重 D.肾不纳气之气喘 E.肝郁月经不调 7.具温肾纳气作用的药物是( ) A.沉香 B.木香 C.干 D.吴茱萸 E.橘皮 8.莱菔子的功效是( )

A.消食和中、化痰除痞 B.消食化积、积血祛瘀 C.消食导滞、疏肝下气 D.消食化积、降气化痰 E.行气导滞、涩精止遗 9.雷丸用于驱虫,宜( ) A.研末服从 B.与其他药同煎 C.另炖 D.先煎 E.后下10.地榆与白茅根均能凉血止血,地榆又能( ) A.解毒敛疮 B.活血止痛 C.清热利尿 D.化瘀止血 E.祛痰止咳11.性味辛温的活血祛瘀药是( ) A.丹参 B.艾叶 C.半夏 D.川穹 E.郁金 12.治肺痈胸痛、咳吐脓血、痰黄腥臭之证,应选用( ) A.桔梗 B.半夏 C.昆布 D.白芥子 E.白附子 13.脏不可持续服用,且忌“火锻”的药物是( ) A.龙骨 B.磁石 C.牡蛎 D.朱砂 E.石决明 14.旋覆花配伍代赭石同用,可增强( ) A.消痰行水之功 B.凉血止血之功 C.平肝潜阳之功 D.重镇安神之功 E.降逆下气之功 15.地龙可用于( ) A.冒寒呕吐 B.心悸失眠 C.肝郁胁痛 D.痰鸣喘息 E.肾虚尿频16.具有退虚热功效的药物是( ) A.黄连 B.黄柏 C.黄芩 D.栀子 E.龙胆草 17.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功效的药物是( ) A.石膏 B.知母 C.生地 D.玄参 E.栀子 18.具燥湿健脾、祛风湿功效的药物是( )

2014年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药剂学(中药炮制学)》考试辅导(过关必背)

《中药药剂学(中药炮制学)》 第一章中药药剂学与中药剂型选择 1~2分 9 小单元细目要点 (一)中药药剂学及其发展1.常用术语 中药药剂学、剂型、制剂、成方制剂、饮片、植物油 脂和提取物、处方药、非处方药、新药、GMP等术语 ☆ 2.历史回顾与现状 (1)历代主要中药剂型理论及中药制剂相关文献 (2)中药制剂剂型、技术、辅料研究与应用现状☆ (二)中药剂型的分类与选择1.中药剂型的分类不同分类方法及所涉及的剂型 2.中药剂型的选择 (1)剂型与疗效☆ (2)剂型选择基本原则 (三)药品标准药典、部(局)颁药品标 准及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1)药典的性质、作用 (2)《中国药典》的沿革、组成及相关内容 (3)部(局)颁药品标准的性质和作用 第一节概述 学习要点: 1.中药药剂学的含义与性质 2.10大术语:中药药剂学、剂型、制剂、成方制剂、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处方药、非处方药、新药、GMP 一、中药药剂学的含义与性质 1.概念 中药药剂学: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指导思想:中医药理论 研究的对象:中药制剂 研究的内容:配制理论(基本理论、处方设计)、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 综合性技术科学 2.中药制剂的基本特点与要求 (1)组方符合中医药理论,并能联系组方药物的成分与药理进行相关解析; (2)制剂工艺应关注组方药物尤其君药、臣药中有效部位或活性成分的转移率; (3)质量标准制定,除符合《中国药典》制剂通则要求外,应首选君、臣药中的有效或活性成分作为定性鉴别和含量控制指标,同时尽量考虑以多成分作为指标;

中药药剂学复习重点

中药药剂学复习重点 一、绪论 1、中药药剂学含义: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院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 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分支:工业药剂学、物理药剂学、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等。 3、剂型选择原则:三小三效五方便。三小: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三效:由于时 间较长,杀灭芽胞常不够完全,须添加适量的抑菌剂。 4)紫外线灭菌法 特点: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灭菌。 原理:一般用于灭菌的紫外线波长是220-290nm,灭菌力最强的是254-257nm紫外线,可作用于核酸蛋白,促使其变性。同时紫外线照射后,空气产生微量臭高效,速效,长效;五方便:服用方便,携带方便,生产方便,运输方便,贮藏方便。 4、《中国药典》版次:最新版为2010版。药典是最低标准。 5、中药药剂学常用的术语: 1)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 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2)制剂:根据《中国药典》、《卫生部药品标准》、《制剂规范》等标准规定的处方, 将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品,称为制剂。 3)剂型:将原料药 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4)新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改 变工艺的制剂按照新药治理。 6.《新修本草》我国最早的一部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官方颁布的第一部制剂规范,世界上最早的具有药典性质的药剂方典。 7.GAP:中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LP:药品非临床研究 质量管理规范。GCP: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8.剂型发展的四个时代:常规剂型、长效和缓释剂型、控释剂型、靶向剂型。 9.药物剂型 按分散系统分类:真溶液类剂型、胶体溶液类。。、乳状液类、混悬液类、气体分散体类。。、固体分散体。

(精)执业中药师考试题库-中药药剂学:散剂(答案解析)

(精)执业中药师考试题库-中药药剂学:散剂(答案解析) 一、最佳选择题 1、散剂制备工艺流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 A.质量检查 B.粉碎 C.过筛 D.分剂量 E.混合 2、散剂按药物组成可分为 A.吹散与内服散 B.内服散和外用散 C.分剂量散与不分剂量散 D.单味药散剂与复方散剂 E.溶液散与煮散 3、除另有规定外,散剂的含水量不得超过 A.11.0% B.12.0% C.8.0% D.9.0% E.10.0% 4、某药师欲制备含有毒剧药物的散剂,但药物的剂量仅为

0.0005g,故应先制成 A.500倍散 B.1000倍散 C.10倍散 D.50倍散 E.100倍散 5、一般配置眼用散剂的药物需过 A.五号筛 B.六号筛 C.七号筛 D.八号筛 E.九号筛 6、100倍散是指 A.1g药物加入99g赋形剂 B.临床上用时稀释100倍后使用 C.药物的习惯名称 D.药物以100g为包装剂量 E.作用强度是同类药物的100倍 7、有关制备含低共熔物散剂叙述不正确的是 A.薄荷脑和樟脑的混合易形成低共熔物 B.可采用先形成低共熔物,再与其他固体粉混合 C.混和时可弃去形成的低共熔物

D.可分别以固体粉末稀释低共熔组分,再混和均匀 E.低共熔现象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混合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的现象 8、下列哪一项是散剂在混合操作中常用的方法 A.等量递增法 B.饱和乳钵 C.球磨机 D.套色 E.过筛法 9、中药散剂不具备以下哪个特点 A.制备简单,适于医院制剂 B.奏效较快 C.刺激性小 D.对创面有机械性保护作用 E.适于口腔科、外科给药 二、配伍选择题 1、A.无菌操作 B.制成倍散 C.制备低共熔组分 D.蒸发去除水分 E.套研 <1>、益元散制备时,朱砂与滑石粉应

中药学题库及答案

中药学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 C ) 答案:C A.《海药本草》 B.《新修本草》 C.《神农本草经》 D.《五十二病方》 E.《本草经集注》 2.世界最早的药典专著是(D ) 答案:D A.《本草纲目》 B.《证类本草》 C.《海药本草》 D.《新修本草》 E.《本草经集注》 3.“方药兼收”起自下列哪种书籍() 答案:B A.《本经》 B.《证类本草》 C.《本草纲目》 D.《本草经集注》 E.《本草纲目拾遗》 5.最早增列“诸病通用药”书籍的是() 答案:D A.《海药本草》 B.《证类本草》 C.《本草纲目》 D.《本草经集注》

7.属于云南道地药材的是() 答案:B A.阿胶 B.三七 C.附子 D.人参 E.当归 8.可以随时采收的药材是() 答案:A A.矿物药 B.动物药 C.根类植物药 D.叶类植物药 E.树皮类植物药 9.以下哪项是炮制“炙”的辅料() 答案:C A.土 B.米 C.蜜 D.蛤粉 E.滑石粉 10.以下哪项是炮制“炒”的辅料() 答案:B A.酒 B.土 C.醋 D.姜汁 E.盐水

11.淡味药的功效是() 答案:D A.发散 B.行气 C.活血 D.利水 E.泻下 12.具有“补虚”功效的药味是() 答案:B A.苦 B.甘 C.咸 D.酸 E.辛 13.具有“发散、行气、行血”功效的药味是() 答案:E A.苦 B.甘 C.咸 D.酸 E.辛 14.酸、涩之味药的功效是() 答案:D A.利水渗湿 B.清热解毒 C.软坚散结 D.收敛固涩 E.缓急止痛 15.具有“燥湿”功效的药味是() 答案:A

中药药剂学考试重点

中药药剂学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药物: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的物质总称,包括原料药与药品。 药品:一般指将原料药物经加工制成的可直接应用的成品。 剂型: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的应用形式。 制剂:将原料药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药物制品称为制剂。 调剂:指按照医师处方专为某一患者配制,注明用法用量的药剂调配操作。 中成药:指以中瑶饮片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法定处方和制法大批量生产,具特有名称,并标注有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规格,实行批文号管理的药品。 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 1.根据防治疾病的需要选择剂型 2.根据药物性质选择剂型 3.根据常规要求选择剂型三效——————高效、速效、长效 三小——————剂量、毒性、副作用 五便——————服用、携带、生产、运输、储存 中药制剂剂型的重要性: ①剂型影响中药制剂的作用性质冰片入丸剂口服,发挥开窍醒神作用以治疗闭证之神昏 ②剂型影响中药制剂的起效速度静脉>吸入>肌肉>皮下>直肠或舌下>口服>皮肤 ③剂型影响中药制剂的作用强度 ④剂型影响中药制剂的稳定性 商汤时期,伊尹首创汤剂《汤液经》,我国最早的方剂与制药技术专著。 战国时期,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医药经典著作《黄帝内经》记载了汤、丸、散、膏、酒。 东汉时期,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论及制药理论、制备方法。 晋代,葛洪著《肘后备急方》八卷,首次提出“成药剂”概念。 唐代,由政府组织编撰颁布的《新修本草》,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 宋元时期,由太医院颁布《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一部制剂规范。

中药药剂学复习资料汇总

曾钦华中药药剂学资料 1名词解释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1. 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 药物:凡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称为药物,包括原料药与药品。 3. 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4. 剂型: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药物剂型,简称剂型。《制剂规范》等标准规定的处方,将药物加工制成具《卫生部药品标准》、5. 制剂:根据《中国药典》、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品。 6. 新药: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90%所需的时间。7. D值:微生物减少所需升高的温度数(℃)。 Z值:降低一个lgD F值:杀死全部微生物所需的时间。产生的灭菌效力相同值10℃ Z10℃产生的灭菌效果,与121℃值为Fo值:一定灭菌温度(T),Z℃热压灭菌时杀死容器中全部微生物所需要的121时所相当的灭菌时间。也可认为是相当于时间。串料:先将处方中其他中药粉碎成粗粉,再将含有大量糖分、树脂、树胶、粘液质的中药陆续掺入,8. 逐步粉碎成所需粒度。串油:先将处方中其他中药粉碎成粗粉,再将含有大量油脂性成分的中药陆续掺入,逐步粉碎成所9. 需粒度,或将油脂类中药研成糊状再与其他药物粗粉混合粉碎成所需粒度。经蒸罐:先将处方中其他中药粉碎成粗粉,再将用适当方法蒸制过的动物类或其他中药陆续掺入,10. 干燥,再粉碎成所需粒度。 11. 休止角:粉体堆积层自由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打底套色法:所谓“打底”系指将量少的、质重的、色深的药物先放入研钵中(在混合之前应先用12. 其他量多的药粉饱和研钵内表面)作为基础;然后将量多的、质轻的、色浅的药粉逐渐分次加入轻研混匀即是“套色”。不易混合均匀时采用此法。其方法是: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13. 等量递增法: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量大组分,同时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组分混匀,如此倍量增加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为止。 14. 低共熔现象:两种或更多种药物混合后有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现象,这现象称为低共熔现象。 15. HLB:即亲水亲油平衡值,是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合力。 16. 置换价:是指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重量的比值。增溶:药物在水中因加入表面活性剂而溶解度增加的现象称为增溶。 17. 该第称为助溶,助溶:一些难溶于水的药物由于加入第二种物质而增加其在水中的溶解度的现象,二种物质称为助溶剂。具有这种性溶质在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要比其在各单一溶剂中的溶解度大的现象称为潜溶,潜溶:质的混合溶剂称为潜溶剂。达到某一温度后,18. 昙点:某些含聚氧

中药药剂学考试题库及答案(四)

中药药剂学试题及答案 第十章散剂 一、选择题 【A型题】 1.《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规定内服散剂应是 A.最细粉B.细粉 C.极细粉 D.中粉 E.细末 2.在倍散中加色素的目的是 A.帮助判断分散均匀性 B.美观 C.稀释 D.形成共熔物 E.便于 混合 3.通过六号筛的粉末重量,不少于95%的规定是指 A.单散 B.外用散剂 C.儿科用散剂D.内服散剂 E.倍散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含毒性药物的散剂不应采用容量法分剂量 B.倍散用于制备剂量小的散剂 C.散剂含低共熔组分时,应先将其共熔后再与其他组分混合 D.散剂含少量液体组分时,可利用处方中其他固体组分吸收 E.液体组分量大时,不能制成散剂 5.外用散剂应该有重量为95%的粉末通过 A.5号筛 B.6号筛C.7号筛 D.8号筛 E.9号筛6.《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规定儿科和外用散剂应是 A.最细粉 B.细粉 C.极细粉 D.中粉 E.细末 7.散剂按水份测定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Ⅺ B)测定,除另有规定外,水份不得超过 A.5% B.6% C.7% D.8% E.9% 8.通常所说百倍散是是指1份重量毒性药物中,添加稀释剂的重量为 A.1000份 B.100份C.99份 D.10份 E.9份 9.单剂量包装的散剂,包装量在1.5g以上至6g的,装量差异限度为 A.±15% B.±10% C.±8%D.±7% E.±5%10.制备含毒性药物散剂,剂量在0.01g以下时,应该配成

A.5倍散 B.10倍散 C.20倍散 D.50倍散 E.100倍散 11.制备10倍散可采用 A.配研法 B.套研法 C.单研法 D.共研法 E.加液研磨法 12.下列不是散剂特点的是 A.比表面积大,容易分散 B.口腔和耳鼻喉科多用 C.对创面有一定的机械性保护作用 D.分剂量准确,使用方便 E.易吸潮的药物不宜制成散剂 13.含毒性药物的散剂分剂量常用 A.容量法B.重量法 C.估分法 D.目测法 E.二分法 14.用酒渍或煎汤方式服用的散剂称为 A.倍散 B.单散 C.煮散 D.内服散 E.外用散15.散剂的制备工艺是 A.粉碎→混合→过筛→分剂量 B.粉碎→混合→过筛→分剂量→包装 C.粉碎→混合→过筛→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 D.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 E.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 16.散剂混合时常用 A.打底套色法B.等量递增法 C.单研法 D.共研法E.加液研磨法 17.下列关于散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含挥发性药物也可制成散剂 B.适合于刺激性强的药物 C.由于没经过提取,所以分散速度慢 D.易吸潮、剂量大

中药药剂学试题及答案A

中药药剂学试卷及答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本科教材) (A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 1、A1、A2 型题 1 ?研究药物剂型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技术学科,称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核心、记忆) A. 制剂学 B.调剂学 C.药剂学 D.方剂学 E.临床药学 2?口服药品的卫生标准之一是大肠杆菌在每克(每毫升)制剂中(第三章制药卫生第一节概述核心、记忆) A. 不得检出 B. 不得超过50个 C. 不得超过100个 D.不得超过500个 E.不得超过200个 3?制药厂的生产车间根据洁净度的不同,可分为控制区和洁净区。控制区一般要求达到的洁净标准是(第三章制药卫生第二节制药环境的卫生管理核心、记忆)级级级级级 4. 中药浓缩液直接制粒的方法是(第四章粉碎、筛析、混合与制粒第四节制粒一般、记忆) A.挤出制粒 B. 高速搅拌制粒 C.喷雾干燥制粒 D.滚转法制粒 E.滚压法制粒 5. 通常所说的百倍散是指1份毒性药物中,添加稀释剂的量为(第五章散剂第二节散剂的制备核心、记忆) 份份份份份 6. 影响浸出效果的最关键因素是(第六章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第二节中药的浸提核心、理解) A.药材粒度 B.浸提温度 C.浸提时间 D.浓度梯度 E. pH值 7. 乙醇含量在50%—70%时,适于浸提(第六章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第二节中药的 浸提核心、记忆) A.挥发油 B.叶绿素 C.生物碱 D.树脂 E. 有机酸 8. 用碱作为浸提辅助剂时,应用最多的是(第六章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第二节中药

的浸提核心、记忆) A.氢氧化钠 B.氢氧化铵 C.碳酸钠 D.碳酸钙 E.生物碱 9. 用下列方法提取时,能保持最大浓度梯度的是(第六章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第二节中药的浸提核心、理解) A. 浸渍法 B. 渗漉法 C. 煎煮法 D. 回流热浸法 E. 水蒸气蒸馏法 10. 下列干燥设备中利用热气流达到干燥目的的是(第七章提取液的浓缩与干燥第二节干燥核心、记忆) A. 鼓式薄膜干燥器 B. 微波干燥器 C. 远红外干燥器 D. 喷雾干燥器 E. 烘箱 11.按浸提过程和成品情况分类流浸膏属于(第八章浸出药剂第一节概述一般、记忆) A. 水浸出剂型 B. 含醇浸出剂型 C. 含糖浸出剂型 D. 无菌浸出剂型 E. 酒浸出制剂 12.含人参等贵重药材的汤剂,该药材的处理方法是(第八章浸出药剂第二节汤剂核心、记忆) A. 先煎 B. 后下 C. 包煎 D. 另煎 E. 冲服13.下列液体药剂中,分散相质点最大的是(第九章液体药剂第一节概述重点、记忆) A. 真溶液型液体药剂 B. 高分子溶液 C. 混悬型液体药剂D. 乳浊液型液体药剂E. 溶胶型液体药剂14.可形成昙点的表面活性剂是(第九章液体药剂第二节表面活性剂核心、记忆) A.十二烷基硫酸钠 B. 溴苄烷铵(新洁尔灭) C. 卵磷脂 D.聚山梨酯类(吐温类) E.碱金属类 15.下面哪一种表面活性剂属于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第九章液体药剂第二节表面活性剂核心、记忆) A.肥皂类 B.硫酸化物 C.氯苄烷铵(洁尔灭) D.磺酸化物 E.吐温-80 16. 下列注射剂中不能添加抑菌剂的是(第十章注射剂第四节注射剂的附加剂重点、记忆) A. 肌内注射剂 B. 皮下注射剂 C. 皮内注射剂 D. 脊椎腔注射 E. 静脉注射剂 17?脊椎腔注射剂应使用不含有任何微粒的纯净水溶液,pH值控制的范围是(第十章注射 剂第一节概述重点、记忆) ?6 ?7 ?8 ?9 ?10 18.根据热原的基本性质,下述方法中能除去或破坏热原的是(第十章注射剂第二节热 原核心、记忆) A.用强酸强碱溶液浸泡容器C高温湿热灭菌30分钟C干热灭菌4小时 D.溶液用垂熔玻璃滤器滤过 E.溶液用微孔滤膜滤过 19.下述表面活性剂中,可用作注射剂增溶剂的是(第十章注射剂第四节注射剂的附加剂重点、记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