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海口市多规合一总体方案2015-6-25再改

海口市多规合一总体方案2015-6-25再改

海口市“多规合一”总体方案

(重点内容摘要)

海口市多规合一办公室

2015年6月

目录

一、指示精神 (1)

二、任务目标 (2)

三、问题分析 (6)

四、发展战略 (8)

五、空间布局 (19)

六、产业布局 (27)

七、生态保护 (34)

八、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 (35)

九、城市设计初步构思 (42)

十、规模指标 (43)

一、指示精神

2015年6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会议同意海南省就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规划,开展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会议强调,对一些矛盾问题多、攻坚难度大的改革试点,要科学组织,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广,发挥好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

按照省委书记罗保铭的有关指示精神,刘赐贵省长连夜主持召开会议,要求牢牢把握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具体部署推进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工作,承担好中央赋予海南的责任担当。并作出一下部署:

一是关于生态底线。坚持以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和基础推进“多规合一”。突出海南的生态优势和特色,把生态底线的要求贯穿于“多规合一”的全过程。

二是关于多规内容。主要是把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国土、环保、旅游、海洋、林业、交通、水利、产业、社会事业等涉及空间的部门、专项规划纳入“多规合一”。

三是关于工作深度。“多规合一”不代替部门规划、专项规划。把握功能分区、产业布局、重大基础设施,以及城镇建设发展边界、开发规模等要素,把所有内容落实到一张蓝图、一个管控平台上,有

力管控指导部门规划。

四是关于工作目的。最大限度地推进行政审批体制改革、简化项目审批程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海南的生态功能和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利用的最大效益,最大限度地生成一批项目,最大限度地推动管理服务模式的转变。

二、任务目标

本次规划对上承接《海南省总体规划》,深化落实全省战略构想、生态保护、产业布局、空间管控等总体要求;对下统领市级部门规划,形成部门规划编制的总体纲领。具体工作内容分为以下五个部分:(一)衔接贯彻落实国家战略和全省战略

从“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的战略高度;深入研究海口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应有的国家担当、区域担当和省会担当。明确海口在对外开放和经略南海战略、区域协作发展和国际旅游岛三个层面的战略内容;实现海口发展战略与国家、全省战略的高度融合。

把战略目标、战略举措、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空间布局、重大基础和重点项目归拢到空间主线上来,消除规划矛盾,最大限度的生成和落实项目。通过战略规划,明确城市重点的发展内容,统一纳入《海南省总体规划》,给2030年期的城规、土规等部门规划编制奠定空间基础和方向共识。

(二)布局一张蓝图

分四个层级推动“多规合一”工作,布局“多规合一”一张蓝图,解决规划之间的矛盾和问题。

示意图:“一张蓝图”工作中,多规衔接与合一的内容框架

第一层级,统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在GIS平台上,录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对比“三规”目标与指标;重点分析空间管制分区和建设用地布局方面存在的差异;梳理建设项目与城规和土规之间的矛盾。

第二层级,汇总整合环保、林业、海洋、国土等规划中的禁止性内容,将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核心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地、海洋生态敏感区等禁止性内容统一划入生态保护边界;生态保护边界内部建设用地全部调出。汇总整合其他生态控制性内容,划入生态控制边界,确保满足省内生态控制指标要求,并进行多规控制的边界优化。

第三层级,协调汇总交通类规划、基本公共服务类规划、综合防灾规划和名城保护等规划,协调“专项规划”的现实矛盾;并结合战略规划,划定重大设施廊道及重要的专项功能空间;对于选址内部的建设用地,视情况进行调入和调出。

第四层级,统筹协调“其他规划”的现实矛盾,按照多规合一要求梳理控制性详细规划、五线规划等涉及空间的规划需求修改和调整的内容。

一张蓝图具体包括四类边界:城市规模边界、城市增长边界、生态保护边界、重大设施边界。

其中,城市规模边界和增长边界内部包括:城镇空间、旅游空间;生态保护边界内部为严格禁止任何建设的一级生态空间;生态控制边界内部为实施生态控制的二级生态空间。各空间对应各类规划的法定用地分类。

示意图:“一张蓝图”具体内容示意

(三)构筑一个平台

一个平台具体包括:多规数据库和审批平台。

多规数据库包含四项功能,分别是多规数据集成功能、多规协调衔接功能、动态更新功能和信息应用功能。

并基于数据库建立审批平台、支撑多规合一机制和管理的应用平台;服务于全市的政府业务协同,及各专业部门协同审批的子系统。

多规数据库建立流程审批平台示意

(四)创新一套机制

一套机制包含:一套管理办法、一套技术标准和一个协调机构。

一套管理办法:建立《多规合一管理办法》;建议内容包括:多规合一与法定规划的联动修改办法、控制线动态修正管理办法、多规合一实施监督办法。以及城市增长边界、生态保护边界管理办法。

一套技术标准:建立《多规合一技术标准》;建议内容包括:基础数据选取标准、多规用地分类对照标准、建设用地差异分析技术要求、建设用地差异处理原则、坐标使用标准。

一个协调机构:建议将海口市城市规划委员会更名为“海口市规划委员会”,由单一的城乡规划审查扩展到“多规“的审查。在海口

市规划委员会内设立“多规合一”办公室,作为规委会下属的常设机构,专门负责多规运行中的协调工作。

(五)规划成果内容

最终成果内容包含:战略规划文本、ArcGIS格式多规合一总图、协助建立“多规合一”审批信息平台、协助编制“多规合一”运行管理办法及技术规范标准。

(六)目标

力争在“多规合一”试点工作中实现“两个示范、三个突破、三个带动”。

两个示范:省市一体“空间规划编制体系”示范和“多规合一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示范。

三个突破:突破行政区划一体发展;突破部门壁垒开展“生态保护和城乡建设”两大板块综合管理;突破城乡建设用地认定标准(例如:水利设施水面部分和城市绿地的认定标准)。

三个带动:带动最优的空间资源配置;带动最优的城市品质;带动最优的民生、就业和公共服务。

三、问题分析

(一)条块分割

三个主要的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期限不同,审批层次不同,缺乏有效的协同机

制。禁止类规划中,环保、林业、海洋在滨海岸带区域、公益林区域和国土基本农田区域经常出现内容矛盾、叠加管理的情况。其他规划中,镇控规由区政府编制,与全市规划和发展意图衔接不畅。(二)标准打架

各类规划编制办法不同、规划期限不一、技术标准打架导致规划实施难、投资项目选址落地难。

例如:1、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年限为5年,由人大审批;城乡总规规划年限为20年,由国务院审批;国土规划年限为15年,由国土资源部审批;

2、目前海口市城规与土规差异图斑总计100.74平方公里,城规超出土规76.99平方公里;美安科技新城土规指标缺口最大。

环保、林业、海洋规划由各自主管部门审批,与三个主要规划空间冲突严重。例如,土规与公益林规划重叠面积总计80.28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冲突面积10.72平方公里,土地指标难以利用;土规与一般林地重叠面积总计809.54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冲突面积55.72平方公里,增加了项目落地难度。环保类生态红线中包含商品林114.75平方公里,商品林占补平衡实施难度增加。

3、规划技术标准打架。公园在国土部门为非建设用地,而规划部门为建设用地;大于10万m3水库,国土部门为建设用地,规划部门为非建设用地,土地指标盘活存在技术壁垒。此外,海口缺少统一的产业规划;旅游、公益性服务设施等专项规划独立编制,对位空间难度大,实施落地阻碍多,不利于城市功能和品质的高效提升。

2020年之前,在国土和城规建设用地余量有限的情况下,破除多规矛盾,最大限度的利用好现有土地指标事关重大。

(三)衔接不够

横向衔接不够:市内审批流程中,各部门的审批依据和审查重点各有侧重,缺少衔接机制;过程环节出现问题,导致流程反复,影响审批效率。上下分割:控规和乡村规划编制与审批主体分属不同层级,市级土地供应的管理权限逐步较小等因素,导致很难形成全市一盘棋的规划实施和资源配置。

(四)信息不畅

信息平台不统一,信息交换不充分。投资建设信息不透明,分别涉及发改、国土、建设、市政等20多个部门分头管理,不能实现在一个平台上查阅一致的信息。通过多规信息平台的建立,解决信息平台不统一,信息交换不充分的问题;解决部门信息不畅通、数据归总难、项目前期决策耗时长等问题;确保规划管理更加透明,政府监管更加有力。

四、发展战略

(一)基本市情

1、人口、陆域面积和行政区划等情况汇总

基本市情汇总表

2、海口与35个大中城市的主要指标比较

海口与35个大中城市比较,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总量小,2014年国内35个大中城市中,海口市的GDP最小的,其它指标排名也均比较靠后,与其他城市差距大,在区域和国家的经济地位有待提升。二是地均生产总值较高,海口市在北部湾地区省会城市中名列首位。三是城市规模小,缺乏发展空间是限制海口市发展、影响海口在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海南与其他城市主要指标对照表

3、海口在全省的指标情况

2014年海口市常住人口占海南省的24.2%,GDP贡献了28.7%,吸引了23.8%的固定资产投资,形成了一定的经济产业集聚效应,地均GDP(3552.33万元/平方公里)和人均GDP(38634元/人)显示土地利用程度及土地利用效益都相对较高。

海口港货运吞吐量占全省总量的60%以上;美兰机场客运吞吐量占全省比重的48%左右。对海南省城市等级规模的研究显示,海口本身仍处于上升发展阶段,规模、实力、辐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带动周边其它市县的发展。

4、海口与周边市县

海口与澄迈、文昌、定安互补性强,若采取“大海口都市群”方式的发展,势必对全省在区域竞争和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海口、澄迈、、文昌、定安四市县在经济总量中的占比情况海口、澄迈、文昌、定安三次产业比例对比

5、基本要求

2020年,全市实现“四个全面”的战略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724亿元,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十三五期间,GDP总量平均年均增幅不少于9.4%;城市居民平均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年均增幅不少于17.1%,农村人均纯收入,平均年均增幅不少于9%。

(二)机遇与优势

1.战略机遇

海口的战略支点优势体现在“定位、区位和国际化人文”三个方面。

在定位方面,中央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规划中,海口等6个城市被列入“战略支点城市”。海口

是国家批准的环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战略中心城市,也是泛珠省会城市的合作方之一。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

在区位方面,海口为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和经略南海战略提供支撑。从服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角度看,海口地处北部湾、泛珠三角和南海三大区域的地理中心;背靠华南,面向东盟,连接东南亚,是大陆通往南海的桥头堡,是唯一同时扭结三大战略空间的节点。从服务经略南海战略的角度看,海口地处南海海防前哨和国家南海战略物资供应的咽喉要道,是国家“经略南海”的重要依托,在多边和双边框架中地位特殊,肩负南海资源开发服务保障和南海海防双重历史使命。

海口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大南海空间格局中的区位

在人文方面,海口是著名的侨乡,是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民心相通的国际桥梁,自古以来便有国际化传统。海口与东南亚各国的经贸往来十分频繁,现海外的华人华侨、港澳同胞50多万人,其中85%在东南亚;国际友城28个,其中13个位于“一带一路”沿线。海口举办了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联合组织(UCLG)世界理事会、亚洲市长论坛等一系列国际性的会议、会展、赛事活动。因此,把握民心相通的“世界城市”理念,构筑海上丝绸之路的“民心桥梁”,是

国家战略软实力的关键。

2.互联互通

海港、空港、陆岛的“立体化”互联互通优势。海口港是整合全省的港口和岸线资源的“重中之重”,是海上丝绸之路走向国际的“起点”,是国内组织丝绸之路通道的“终端”。

海口港在国家发改委关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行动举措中,被列入15个重点港口之一。海口参与琼桂粤“三地七方”合作,实施区域通关一体化,集装箱吞吐量134.7万标箱,十年间增长近6倍(年均增速19%),占全省的83%,占环北部湾的42%。

海口美兰机场是中国第二家、全球第九家“skytrax四星级机场”,开通国内外航线194条,通航国内外城市96个;在人员出入境、航权开放、离岛免税、离境退税、邮轮游艇、边境异地办证等方面,还有诸多特殊政策。

海口是海南陆路联系内地市场,陆岛交通的唯一节点;是组织全省干路和机场、港口、火车站、高速公路贯通连接的核心;未来将成为全岛连接国家高速铁路网的唯一节点。

海口港是承载未来城市定位和产业发展核心载体。未来海南将以海口港为中心整合全省港口资源。一是对现有马村港区公共码头和货主码头进行整合,打造我省现代化水平最高、吞吐能力最大、竞争力最强的综合性港区,更好地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二是以海口—洋浦组合港为依托,选择性地整合八所港,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利用边贸政策,开展与东盟合作、贸易、海上补给等业务,打造连接我国和东南亚地区的最便捷的海上通道;三是选择性地整

合清澜港、三亚港,推动两港分别建成重要的南海补给服务基地和国际一流的邮轮母港,最终形成特色鲜明、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港口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海南港口群。

3.开放优势

开放优势主要体现在旅游特区和自贸区“双轮驱动”的良好优势。海口的综合保税区是目前我国对外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通关最便捷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海口的综合保税区、马村港区、美兰临空产业园、美安生态科技新城共同构成的“1+3”组团,是海南申报自贸区最具备先决条件的地区。

海口发起的“7+1”旅游大联盟合作组织,覆盖北部湾和泛珠三角,近年接待游客数量呈两位数快速增长;是放大旅游特区优势,联动区域市场的最佳平台。

“三地七方”区域大通关合作,环北部湾海口、湛江、南宁三地通关大合作,促进北部湾经济一体化。开展集装箱内外贸货物同船运输业务航线“海口—湛江—海口”“湛江—海安—海口—海安—湛江”环北部湾“水运中转”等航线;一方面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惯例相接轨的监管手段,构建高效的通关模式,另一方面,在多式联运、优化布局及保税加工、现代物流、金融投资等领域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

4.省会优势

海口是最大特区的省会,是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政策沟通、贸易畅通的开放平台。海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政策优势的高地,是实现宏观政策沟通,深化利益融合,促进政治互信的融合平台;是务实合作及大型项目实施的空间平台;同时,也是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区域营商环境,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激发释放合作潜力的开放平台。因此,把握“开放和贸易”是海口提升战略价值的关键。

5.后发优势

海口即具备宜业、宜学的创业和就业环境,又具备宜居、宜游的生态环境。比较其他省会城市,海口市坚持生态立市,拥有海洋、沙滩、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海洋种质资源保护区等优良生态环境载体;海口市具有独特的海洋和热带资源优势;海口市环境空气质量在环保部公布的全国74个城市中多次名列第一;海口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近岸海域水质监控点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处于全国前列。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5%,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5平米;森林覆盖率达到38.38。

海口相对其他城市,没有需要更新淘汰的落后产能,没有其他先动地区存在的复杂转型问题。国际旅游岛实质性的政策优势正在落地过程中。海口具备,构建服务型、开放型、生态型经济,实现

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条件。

(三)发展战略

1.指导思想

1)提升战略:围绕“四个全面”,全面深化改革,强化特区优势,主

动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切实扛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重要支点城市的责任担当,为国家经略南海提供支撑。

2)强化开放: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为开放对象,以“政策沟通、

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重点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经贸、产业、能源资源、金融、人文、生态合作以及海上合作,构建以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高水平开放性经济,构筑大区域合作新格局。

3)产业升级:优化和升级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进一步夯

实产业基础;推进综保区和高新区的政策叠加、产业对接、联动联进,释放出集聚集群效应,构筑开放型产业。

4)生态立市:将生态立市作为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属点”,严格

划定生态红线,以生态优先的原则考虑空间布局和生态体系的构建。最大限度地守住生态红线,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利用效率,建设生态城市典范。

5)超前谋划:从未来发展的宏观格局与趋势出发,超前谋划重大产

业、重大设施布局、充足的空间储备;超前考虑重要空间资源的管控;超前考虑空间结构的构建与布局。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

以申报自贸区为契机,打造产业发展新平台。

2.海南省总体规划(初稿)对于海口的功能要求

突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功能,突出国内和国际联系的支点功能,重点体现互联互通港口城市,南海和三沙的综合服务基地职能;继续深化“省会经济圈”机制,打造琼北旅游圈、大海口都市圈、大海口产业圈。重点推动自贸区及港口建设、新兴产业及信息互联网产业聚集区建设、海洋旅游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都市旅游、乡村旅游和会展商务旅游。。

3.战略发展总定位建议

本阶段确定海口的战略发展总定位包括: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城市

——大南海开发的区域中心城市

定位内涵:

——国际性的战略门户:海上丝绸之路通往国际的战略门户,提升面向东盟的贸易水平,以“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为主要内容,形成国际大区域合作格局。

——国际性的开放与合作平台:国际化开放枢纽,形成国际化的“海陆空”互联互通。围绕航空服务、离岸金融、海洋经济三大核心产业,打造航线网络密集、航空产业体系完善、金融创新开放合作平台。——国家南海保障基地:南海旅游和南海资源开发以及南海维权、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