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中物理竞赛-精彩讲解——量子论

高中物理竞赛-精彩讲解——量子论

高中物理竞赛-精彩讲解——量子论
高中物理竞赛-精彩讲解——量子论

量子论

第一讲黑体辐射

1.热辐射

在上一章中,我们已经提到,开尔文勋爵所说的两朵乌云的第二朵是黑体辐射的实验结果被拔开时,人们发现了近代物理学的两个基础理论的另一个理论即量子力学论.

量子论

由于温度升高而发射能量的辐射源,通常称为热辐射.热辐射体中原子和分子不发生运动状态变化.热辐射能量来自物体的热运动.物体在任何温度下(只要不是绝对零度)都向四周进行热辐射,也从周围吸收这种辐射.热辐射的光谱是连续光谱.一般情况下,热辐射的光谱不仅与辐射源的温度有关,还与它的表面特征有关.

为了定量的描述热辐射与温度和物体特性的关系,首先引入下列概念:

(1)辐射出射度(简称辐出度)

温度为T的热辐射体,在单位间内从单位面积向各个方向辐射出的所有频率的辐射能量.又称为辐射能通量密度.

(2)单色辐射出射度

温度为T的热辐射体, 在单位时间内从单位面积向各个方向所发射的、在某一频率附近的单位间隔内辐射能量(即功率)叫做该物体的单色辐射出射度.单色辐射出射度与温度、频率和物体的表面特性有关.

(3)吸收本领

入射到物体上的辐射通量,一部分被物体散射或反射(对透明物体,还会有一部分透射), 其余的为物体所吸收.

2.黑体

热辐射的规律是很复杂的,我们知道,各种物体由于它有不同的结构,因而它对外来辐射的吸收以及它本身对外的辐射都不相同.但是有一类物体其表面

不反射光,它们能够在任何温度下,吸收射来的一切电磁辐射,这

类物体就叫做绝对黑体,简称黑体.

绝对黑体是我们研究热辐射时为使问题简化的理想模型.实际

上黑体只是一种理想情况,但如果做一个闭合的空腔,在空腔表面开一个小孔,小孔表面就可以模拟黑体表面.这是因为从外面射来的辐射,经小孔射入空腔,要在腔壁上经过多次反射,才可能有机会射出小孔.因此,在多次反射过程中,外面射来的辐射几乎全部被腔壁吸收.在实验中,可在绕有电热丝的空腔上开一个小孔来实现,正因为实验所用的绝对黑体都是空腔辐射,因此,黑体辐射又称为空腔辐射.

3.黑体的经典辐射定律

1879年,斯忒藩(J .Stefan ,1835~1893年)从实验观察到黑体的辐出度与绝对温度T 的四次方成正比,即:

4

J T σ=1884年玻尔兹曼从理论上给出这个关系式.其中8245.6703210/()W m K δ-=??.

对一般物体而言,()

412J T Js m εσ--=,ε为发射率,J 为辐出度, ()

412J T Js m εσ--=,式中()

81245.67010Js m K σ----=?,称为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通常ε<1,但对黑体而言,e = 1 (即为完全辐射).

如果物体周围的环境温度为0T ,则须考虑物体表面对入射辐射能的吸收.假定入射的辐射能通量密度为40T σ,a 为物体表面的吸收率,则该物体表面所吸收的辐射能通量密度为

40J a T σ'=,通常a < 1,但对黑体而言,1a =(即为完全吸收).因此物体表面对入射能量的反

射率为1r a =-.

从理论上我们不难证明物体表面的放射率和吸收率相等,即e a =,此称为我们可以说:容易辐射能量的物体,也容易吸收入射的能量.

处于热平衡时,黑体具有最大的吸收比,因而它也就有最大的单色辐出度.4.紫外灾难

(1)基尔霍夫定律(Kirchhoff's Law):

热平衡状态时,任何物体的单色辐出度与单色吸收比之比,等于同温度条件下绝对黑体的单色辐出度

因此,“绝对黑体的单色辐出度”,是当时研究的尖端课题.推论:

a.若T A =T B ,则辐射多的吸收也多,不能辐射亦不能吸收;

b.λ一定时,绝对黑体辐射和吸收的能量比同温度下的其它物体都多.

经典理论在短波段的这种失败成为“紫外灾难”.(2)普朗克假设:

a.空腔黑体可用一些线性谐振子来代表.

b.谐振子只能处于某些特殊的不连续的状态中,它们的能量只能是h εν=的整数倍.

c.发射和吸收的能量只能是ε的整数倍.

【例1】(1)有一金属圆柱体的表面积为S ,其内部装有电热丝,通电流后可以生热,供热的功率为0P ,起始时圆柱体的表面以砂纸磨亮,其辐射发射率可视为零.经通电加热后,利用热电偶测得圆柱体表面达成热平衡时的温度为1T .现利用蜡烛将该圆柱体表面熏黑,其辐射发射率可视为1,以同样的方式通电加热,则圆柱体表面的热平衡温度为T.设当时金属圆柱体周围的环境温度为0T ,在实验期间稳定不变.因热传导和对流而损失的热量功率,可合理假设为正比于圆柱体表面温度和环境温度的差值.试求T 和上述已知量,即S 、P 、1T 、和0T ,之间的数学关系式为何?

(2)下列为已知量的数值:

电热丝的供热功率15.0P W

=金属圆柱体的表面积2

24.8S cm =金属圆柱体表面磨亮时的热平衡温度121244T C =环境温度025T C =.

试求圆柱体表面熏黑时的热平衡温度T 为何?

【解析】(1)当金属圆柱体表面磨亮时,没有因辐射而致的热损失,只有因传导和对流而致的热损失.后者根据题中的假设,与圆柱表面温度1T 和环境温度0T 之间的差值成正比,故

10()P k T T =- (1)

式中k 为比例常数.当圆柱体表面熏黑时,除了因传导和对流的热损失外,还须加计辐射的热损失.设圆柱体表面的热平衡温度为T ,则

4400()()P S T T k T T σ=-+- (2)

由上两式消去比例常数k ,可得

440010

()()P T T P S T T T T σ-=-+

-()

441010()0P

T T T T S T T σ+

--=- (3)

(2)将已知数值代入(3)式,可得

()

()4484

15.0

48529805.6701024.810485298T T --+

--=????-利用逼近求根法如下表:T (K ) ()

400014)()(T T T T T S P

T T f ---+

=σ (K 4)

** 91050.1?-

** 81002.6?-

** 71052.1?-

** 71021.6?-

** 71080.2?

**

81098.2?

若取三位有效数字,则C K T 163436==【总结】

第二讲 光电效应

普朗克提出了能量子概念以后,许多物理学家都想从经典物理学中求得解释,但始终无法成功.为了尽量缩小与经典物理学之间的差距,普朗克把能量子的概念局限于振子辐射能量的过程,而认为辐射场本身仍然是连续的电磁波.直到1905年爱因斯坦在光电效应的研究中,才突破了普朗克的认识,看到了电磁波能量普遍都以能量子的形式存在.从光和微观粒子相互作用的角度来看,各种频率的电磁波都是能量为的光粒子(称作光子)体系,这就是说,光不仅有波的性质而且有粒子的性质.

1.光电效应及其实验规律

在1886年~1887年,赫兹在证实电磁波的存在和光的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实验过程中,已经注意到:当两个电极之一受到紫外光照射时,两电极之间的放电现象就比较容易发生.然而当时赫兹对这个现象并没有继续研究下去.直到电子发现后,人们才知道这是由于紫外光的照射,使大量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缘故.这种电子在光的作用下从金属表面发射出来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逸出来的电子称为光电子.

研究光电效应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阴极K和阳极A封闭在真空管内,在两板之间加一可变电压,用以加速或阻挡释放出来的电子.光通过石英小窗W照到电极K上,在光的作用下,电子从电极K逸出,并受电场加速而形成电流,这种电流称为光电流.实验结果发现光和光电流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首先在入射光的强度与频率不变的情况下,电流—电压的实验曲线如图8—9所示.曲线表明,当加速电压V增加到一定值时,光电流达到饱和值,这是因为单位时间内从阴极K 射出的光电子全部到达阳极A.若单位时间内从电极K上击出的光电子数目为n,则饱和电流I=ne.

另一方面,当电位差V减小到零,并逐渐变负时,光电流并不降为零,就表明从电极K 逸出的光电子具有初动能.所以尽管有电场阻碍它运动,仍有部分光电子到达电极K.但是当反向电位差等于—Ve时,就能阻止所有的光电子飞向电极A,光电流降为零,这个电压叫遏止电压.它使具有最大初速度的电子也不能到达电极A.如果不考虑在测量遏止电压时回

V 来确定电子的最大速度和最大动能,路中的接触电势差,那么我们就能根据遏止电压

g

在用相同频率不同强度的光去照射电极时,得到的电流—电压曲线如图所示.它表示出对于不同强度的光,Vg是相同的,这说明同一种频率不同强度的光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是相同的.

此外,用不同频率的光去照射电极K时,实验结果是频率愈高,Vg愈大.并且与Vg成直线关系,频率低于的光,不论强度多大,都不能产生光电子,因此不同的材料,阈频率不同.

总结所有的实验结果,光电效应的规律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1.饱和电流I的大小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也就是单位时间内被击出的光电子数目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光电效应第一定律)

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或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而只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光电子的能量就越大.(光电效应第二定律)

3.入射光的频率低于遏止频率(极限频率,红限频率)的光,不论光的强度如何,照射时间多长,都没光电子发射.(光电效应第三定律)

4.光的照射和光电子的释放几乎是同时的,在测量的精度范围内10-9s观察不出这两者间存在滞后现象.

2.光电效应和波动理论的矛盾

光能使金属中的电子释放,从经典理论来看,是不难理解的.我们知道金属里面有大量的自由电子,这些电子通常受到正电荷的引力作用,而被束缚在金属表面以内,它们没有足够的能量逸出金属表面.但因光是电磁波,在它的照射下,光波中的电场作用于电子,迫使电子振动,给电子以能量,使电子有足够的能力挣脱金属的束缚而释放出去.因此按照光的电磁理论可以预测:

(1)光愈强,电子接受的能量愈多,释放出去的电子的动能也愈大.

(2)释放电子主要决定于光强,应当与频率等没有关系.但是,实验测量的结果却并不如此.

(3)关于光照的时间问题,波动观点更是陷于困境.从波动观点来看,光能量是均匀分布,在它传播的空间内,由于电子截面很小,积累足够能量而释放出来必须要经过较长的时间,合实验事实完全完全不符.

3.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的所有实验结果,1905年爱因斯坦推广了普朗克关于能量子的概念.前面已经指出普朗克在处理黑体辐射问题时,只是把器壁的振子能量量子化,腔壁内部

的辐射场仍然看作是电磁波.然而爱因斯坦在光电效应的研究中指出:光在传播过程中具有波动的特性,而在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光能量是集中在一些叫做光量子(简称光子)的粒子上.从光子的观点来看,产生光电效应的光是光子流,单个光子的能量与频率成正比即:

h εν

=式中h 是普朗克常数.

把光子的概念应用于光电效应时,爱因斯坦还认为一个光子的能量是传递给金属中的单个电子的.电子吸收一个光子后,把能量的一部分用来挣脱金属对它的束缚,余下的一部分就变成电子离开金属表面后的动能,按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应有:

21

2

h mv W

ν=+上式称为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其中212

mv 为光电子的动能,W 为光电子逸出金属表面所需的最小能量,称为脱出功.

对光电效应四个定律的解释:

(1)光电效应第一定律的解释

Ne I ∝:光子数↑?光电子数↑I ?↑

(2)光电效应第二定律的解释:

02

2

1U k U A h mv a -=-=νν0

0eU A A

h ek h ===???νa

U :遏止电压,

U :逸出电位

(3)光电效应第三定律的解释:

ek

A

h A ==

0ν光电子动能不小于零

(4)光电效应第四定律的解释:

s t 810-≤:光子能量?电子,无须能量积累时间

1921年,爱因斯坦因对物理学的贡献,特别是光电效应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爱因斯坦理论的验证

1916年,密立根进行了精密的测量,证明~a U ν确为直线,且直线的斜率为h e

.1923

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4.光子的质量和动量

2

c h m h P h νλν

ε===?

?

?

光子既具有一定的能量,就必须具有质量.但是光子以光的速度运动,牛顿力学便不适用.按照狭义相对论质量和能量的关系式

,就可以决定一个光子的质量

在狭义相对论中,质量和速度的关系为

m 0为静止质量,光子永远以不变的速度c 运动,因而光子的静止质量必然等于零,否则m 将为无穷大.因为相对于光子静止的参照系是不存在的,所以光子的静止质量等于零也是合理的.而原子组成的一般物质的速度总是远小于光速的,故它们的静止质量不等于零.在m0是否等于零这一点上光子和普通的物质有显著的区别.在狭义相对论中,任何物体的能量和动量的关系为

光子的静止质量为0,故光子的动量为

h p c

c

ε

ν=

=

这是和光子的质量为2

p h m c c ν

=

=,速度为c. 光电效应明确了光的行为像粒子,并且可用动力学的变量(动量和能量)来描述粒子的行为; 在光和物质相互作用过程中,光子是整体在起作用.另一方面,在讨论衍射和干涉现象时,需要把光作为波动来处理,于是用波长来阐明问题.

波动特征和粒子特征是互相对立的,但并不是矛盾的.

光的波长既适宜于显示波动特征,同时又也容易显示粒子特征.对于电磁波谱的长波段,表示其波动特征的物理量T 和较大,而表示其粒子特征的物理量ε和p 较小,因而容易显

示波动特征,反之,对于电磁波谱的短波段,表示其波动特征的物理量T 和 较小,而表示其粒子特征的物理量ε和p 较大,因而容易显示粒子特征.

【例1】将一块金属板放在离单色点光源5米远的地方,光源的光功率输出为10-3瓦.假设被打出的光电子可以从半径为10-8米(约相当于原子直径的十倍)的圆面上以从光源取得它所得的能量,已知打出一个电子需要5.0eV.现在将光认为是经典波动,对这种装置的一个“靶”来说,打出一个光电子需要多长时间?

【解析】电子接受能量的靶面积为92(10)π-?,半径为5米的球面面积为

,前者是后者的

,故每秒投射于靶面积上的能量为

3201010--?焦耳.

打出一个电子需要能量5eV ,即 19810-?焦耳,故积累这些能量需时

19

23

81010

--?秒=22.22小时. 实际上光电效应是几时的,根本不需要这么长的时间.这说明光与光电阴极电子的作用决不是经典波动模型中能量积累的那种形式

【例2】若—个光子的能量等于一个电子的静能量,试问该光子的动量和波长是多少?在电磁波谱中它是属何种射线?

【解析】—个电子的静能量为m 0c 2,按题意

2h mc ν=

光子的动量

光子的波长

因电磁波谱中γ射线的波长在300~10-4A 范围内,所以该光子在电磁波谱中属于γ射线. 5.康普顿效应

(1)散射现象:光通过不均匀物质时,向各个方向发射的现象 实验发现:X 射线→金属或石墨时,也有散射现象 1922、1923年康普顿及其学生吴有顺进行了系统研究

(2)实验装置:如图

(3)实验结果:

a.散射光中除有与入射线波长0λ相同的,还有比0λ大的波长λ,

0λλλ?=-随散射角θ而异,θ增大时,λ的强度增加,0λ的强度减小.

b.当散射角θ确定时,波长的增加量

与散射物质的性质无关.

c.康普顿散射的强度与散射物质有关.原子量小的散射物质,康普顿散射较强,原波长的谱线强度较低.反之相反.

按经典电磁理论,光的散射是带电粒子在入射光电场作用下作受迫振动,散射光与入射光应该有相同波长.

按照光子理论,一个光子与散射物中的一个自由电子发生碰撞,散射光子将沿某一方向进行——康普顿散射,光子与电子之间碰撞遵守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电子受到反冲而获得一定的动量和动能,因此散射光子能量要小于入射光子能量.由光子的能量与频率间的关系

可知,散射光的频率要比入射光的频率低,因此散射光的波长

.如果入射光子

与原子中被束缚得很紧的电子碰撞,光子将与整个原子作弹性碰撞(如乒乓球碰铅球),散射光子的能量就不会显著地减小,所以观察到的散射光波长就与入射光波长相同.

下图为光子与自由电子弹性碰撞的示意图.应用相对论质量、能量、动量关系,有

式中m 0、m 为电子的静质量和质量,02

1()m m v

c

=

-.将上式第二式写成分量式

00

cos cos h h mv c c

νν?θ=

-

sin sin h mv

c

ν

?θ=

解以上联立方程组,消去?,即得

22002sin 2sin 22

c h m c θθλλλλ?=-=

= 式中

叫做电子的康普顿波长.上式表明λ?与散射物质的性质无关.

康普顿散射进一步证实了光子论,证明了光子能量、动量表示式的正确性,光确实具有波粒两象性.另外证明在光电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严格遵守能量、动量守恒定律.

在基元相互作用过程中,能量、动量守恒.1927年,康普顿因此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例1】求nm 5001=λ的可见光光子和nm .102=λ的X 射线光子的能量、动量和质量?

J .19110983-?=ε,s /m kg .P ??=-27

110

331,kg .m 36110424-?= J .15210991-?=ε,s /m kg .P ??=-24210636,kg .m 32210212-?=

【例2】nm .0100=λ的X 射线,射向静止的自由电子,观察方向o 90=?,求:①?=λ②反冲电子的动能和动量?

(①nm .012430=λ ②eV .J .E k 4

15

104210

83?=?=-, )s /m kg (j .i .P e ??-?=--

232310

53510

636

或:',s /m kg .P o e 443810

51823

=??=-θ) 【例3】已知X 光光子的能量为MeV .60,在康普顿散射之后,波长变化了20%,求反冲电子的能量.(MeV .E e 610=)

练习

1.下列各物体,哪个是绝对黑体? A.不辐射可见光的物体 B.不辐射任何光线的物体; C.不能反射可见光的物体

D.不能反射任何光线的物体.

2.以金属表面用绿光照射开始发射电子,当用下列光照射时,有电子发出的为: A.紫光 B.橙色光 C.蓝光 D.红光

3.钾金属表面被蓝光照射,发出光电子,若照射的蓝光光强增加,则 A.单位时间内发出光电子数增加; B.光电子的最大动能增加; C.发出光电子的红限增加; D.光电效应的发生时间后滞缩短.

4.波长为0.5微米的绿光频率为_________Hz ,其电子能量为________焦耳,合______电子伏特;频率为1兆赫的无线电量子能量为___________焦耳.

5.已知从铯表面发射出的光电子最大动能为2eV ,铯的脱出功为1.8eV ,则入射光光子能量为________eV ,即________焦耳,其波长为_________埃.

第三讲 波粒二象性

1.光的波粒二象性

波动性:干涉、衍射、偏振 粒子性:热辐射,光电效应,散射等 同时具有,不同时显现 2.德布罗意假设

(1)假设:质量为m 的粒子,以速度v 运动时,不但具有粒子的性质,也具有波动的性质;

粒子性:可用E 、P 描述

νh mc E ==2, λ

h

mv P =

=

波动性:可用νλ,描述

22021β

ν-==h c m h mc ,v m h mv h

021βλ-==-------德布罗意公式

(2)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 加速电势差为U ,则:

20221m eU v ,eU v m == U

em h eUm h v m h 1

22000?===

λ nm U

.225

1=

λ 如:nm .,V U 10150==λ(与x 射线的波长相当)

)

c m eU (eU hc

2

02+=

λ

nm U

.E E k 225

10=

?>>λ k

k E hc E E =

?>>λ0 3.德布罗意假设的实验验证

德布罗意关于物质波的假设在微观粒子的衍射实验中得到了验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电子散射实验、透射实验和双缝干涉实验。这些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德布罗意物质波假说的正确性。

实物粒子的衍射效应在近代科技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中子衍射技术,已成为研究固体微观结构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光学仪器的分辨率与波长成正比,而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比光波长短很多,例如在10万伏的加速电压下,电子的波长只有0.004 m ,比可见光短10万倍左右,因而利用电子波代替光波制成电子显微镜就可以有极高的分辨本领。现代的电子显微镜不仅可以直接看到如蛋白质一类的大分子,而且能分辨单个原子的尺寸,为研究物质结构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1) 电子散射实验

电子散射实验的典型代表是戴维孙-革末实验。1927年戴维孙和革末用电子束垂直投射到镍单晶,电子束被散射。电子经晶格散射后在某一特定方向衍射极大,这一结果与X

射线散射相似,其强度分布可用德布罗意关系和衍射理论给以解释,从而验证了物质波的存在。

衍射加强时的电子德布罗意波长应满足布拉格公式

式中是入射电子束对晶面的掠射角,d 是晶面间距。晶面间距d 与镍原子的间隔l 的关系是

,考虑第一级衍射极大,有

由图知电子相对于入射方向的散射角与掠射角之间有关系

,因此上式

可写成sin l ?λ=

当加速电压U=54伏,加速电子的能量:2

12

eU mv = 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16.72h h nm p meU

λ=

== 镍的原子间隔是21.5nm ,由此求出衍射第一极大的散射角度:16.7

arcsin

5121.5

?== 实验测量出的值50?=,是理论值比实验值稍大的原因是电子受正离子的吸引,在晶体中的波长比在真空中稍小(动量稍大)。经修正后,理论值与实验结果完全符合。

(2) 电子透射实验

电子穿过晶体薄片后产生的衍射,与X 射线通过晶体的衍射极其类似。汤姆逊实验证明了电子在穿过金属片后也象X 射线一样产生衍射现象。下图是电子射线通过多晶时的衍射图样。

戴维逊和汤姆逊因验证电子的波动性分享1937年的物理学诺贝尔奖金。 (3) 电子双缝干涉实验

1960年,约恩孙直接做了电子双缝干涉实验,从屏上摄得了类似杨氏双缝干涉图样的照片。干涉图样如下图所示。

在电子波动性获得证实以后,在其它一些实验中也观察到中性粒子如分子、原子和中子等微观粒子,也具有波动性,1988年蔡林格等做了中子的双缝实验。德布罗意公式也同样正确,德布罗意公式成了波粒二象性的统一性的基本公式,德布罗意由于发现电子的波动性,荣获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例1】求波长都等于0.2nm 的光子与电子的总能量和动量

【例2】电子通过单缝的实验中,加速电压V U 100=,垂直穿过nm a 2=的单缝,求: ① 加速后的速率; ② 电子相应的波长; ③ 中央明纹的半角宽度? 解:① s /m .m eU v 610952?==

② nm .U

.12250225

1==λ ③

o .)a

arcsin(

5123==λ

?

第四讲 测不准关系

1.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1)宏观:,()r v P ,两者可同时准确测量;

(2)微观粒子:,()r v P 不能同时准确测量,原因是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有测不准关系:x x P h ???≥

即:粒子有某方向的坐标测不准量与该方向上的动量分量的测不准量的积,必不小于普朗克常数;位置测得越准,动量测得越不准!

现代量子力学证明:4x h

x P π

???≥

2.测不准关系的推证(1927年,海森堡)

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具有不确定性,这可用电子单缝衍射实验说明,并验证不确定关系.

如下图所示,设有一束电子,以速度v 沿y 轴射向AB 屏上的单缝,缝宽为d ,在屏幕CD 上得到衍射图样,衍射的第一极小角为q 1 ,则1sin d

λ

θ=

电子位置在x 方向上的不确定量为

,由于衍射的缘故,电子在x 方向上动量分

量p x 具有各种不同的量值.如果只考虑衍射主极大区域,则x 方向动量不确定度为

即 x x P h ???=

如果考虑高次衍射条纹,x P ?还要大些,1sin x p p θ?≥,因此一般地有x x P h ???≥ 这就是海森堡分析得到的不确定关系.

不确定度关系不是仪器的误差,或人为测量误差造成的,而是波粒二象性的必然结果.我们只能说粒子位置不确定性越大(d 越宽),粒子的动量就越确定.能级的寿命越长,能级的宽度(不确定度)就越小,辐射产生的谱线宽度就越小,单色性就越好,反之亦然.

3.讨论

(1)不确定关系式表示电子的坐标及相应的动量不能同时准确测量

(2)不确定关系取决于电子本身的固有特性-波粒二象性,即精度、方法等都无济于事

(3)对宏观物体讲不受此限制 4.其它表示:

能量、时间:E t h ??≥ 角动量、角位移:L h ?????≥ 5.不确定关系的应用

(1)估算氢原子可能具有的最低能量 电子束缚在半径为r 的球内,所以

当不计核的运动,氢原子的能量就是电子的能量:

用不确定关系代入上式得:

基态能应满足

0dE

dr

=得 2

23

2

004e e m r

r

πε-

+

=

由此得出基态氢原子半径

基态氢原子的能量

与波尔理论结果一致。 (2) 解释谱线的自然宽度 原子中某激发态的平均寿命为

由普朗克能量子假说R h ν=及E t h ???≥

这就是谱线的自然宽度。

【例1】已知一个光子沿x 方向传播,其波长nm 500=λ,对波长的测量是相当准确的,nm 4

10

5-?=λ?,求该光子x 坐标的不确定度;)m .x (50≥?

【例2】质量为m 的粒子位置的不确定量等于粒子的德布罗意波长λ,求x v ?的最小值.)v v (x ≥?

【例3】氢原子中基态电子的速度大约是s /m 6

10,电子位置的不确定度可按原子大小估算cm x 8

10

-=?,求电子速度的不确定度.

??≥)s /m .v (x 61037?轨道概念在量子力学中无意义!

2007年第38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理竞赛实验题答案

Solution (The Experimental Question): Task 1 1a. nominal =5′=0.08 nominal (degree) 0.08 If a is the distance between card and the grating and r is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hole and the light spot so we have ,...,21x x f 0,2 tan a r We want 0 to be zero i.e. r 04.0007.0170,10 rad rad mm a mm r 0 0.4range of visible light (degree) 13 26 中 华 物 理 .c o m 中华物理竞赛网 https://www.sodocs.net/doc/933503779.html, 官方网站 圣才学习网 https://www.sodocs.net/doc/933503779.html,

1c. min R (21.6±0.1) k 0 5′ = 0.081min R R=(192±1) k 0=5′ because = 5′ => R= (21.9±0.1) k =-5′ => R= (21.9±0.1) k 1d. Table 1d. The measured parameters (degree) R glass (M )R glass (M )R film (M )R film (M ) 15.00 3.770.03183315.50 2.580.02132216.00 1.880.0187116.50 1.190.0151.50.517.000.890.0133.40.317.500.680.0119.40.118.000.4860.00510.40.118.500.3650.005 5.400.0319.000.2740.003 2.660.0219.500.2250.002 1.420.0120.000.2000.0020.8800.00520.500.2270.0020.8220.00521.000.3680.003 1.1230.00721.500.6000.005 1.610.0122.000.7750.005 1.850.0122.500.830.01 1.870.0123.000.880.01 1.930.0223.50 1.010.01 2.140.0224.00 1.210.01 2.580.0224.50 1.540.01 3.270.0225.00 1.910.01 4.130.0216.25 1.380.0166.50.516.75 1.000.0140.00.317.250.720.0123.40.217.750.5350.00512.80.118.250.3910.003 6.830.0518.750.2930.003 3.460.0219.250.2350.003 1.760.0119.750.1950.0020.9880.00520.250.2010.0020.7760.00520.75 0.273 0.003 0.89 0.01 中 华 物 理 竞 赛 网 w w w .100w u l i .c o m 中华物理竞赛网 https://www.sodocs.net/doc/933503779.html, 官方网站 圣才学习网 https://www.sodocs.net/doc/933503779.html,

高中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解题方法之七对称法

例1:沿水平方向向一堵竖直光滑的墙壁抛出一个弹性小球A , 抛出点离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 ,距离墙壁的水平距离为s , 小球与墙壁发生弹性碰撞后,落在水平地面上,落地点距墙壁的水平距离为2s ,如图7—1所示. 求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 解析:因小球与墙壁发生弹性碰撞, 故与墙壁碰撞前后入射速度与反射速度具有对称性, 碰撞后小球的运 动轨迹与无墙壁阻挡时小球继续前进的轨迹相对称,如图7—1—甲所示,所以小球的运动可以转换为平抛运动处理, 效果上相当于小球从A ′点水平抛出所做的运动. 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 ? ??==2 021gt y t v x 因为抛出点到落地点的距离为3s ,抛出点的高度为h 代入后可解得:h g s y g x v 2320 == 例2:如图7—2所示,在水平面上,有两个竖直光滑墙壁A 和B ,间距为d , 一个小球以初速度0v 从两墙正中间的O 点斜向上抛出, 与A 和B 各发生一次碰撞后正好落回抛出点O , 求小球的抛射角θ. 解析:小球的运动是斜上抛和斜下抛等三段运动组成, 若按顺序求解则相当复杂,如果视墙为一平面镜, 将球与墙的弹性碰撞等效为对平面镜的物、像移动,可利用物像对称的规律及斜抛规律求解. 物体跟墙A 碰撞前后的运动相当于从O ′点开始的斜上抛运动,与B 墙碰后落于O 点相当于落到O ″点,其中O 、O ′关于A 墙对称,O 、O ″对于B 墙对称,如图7—2—甲所示,于是有 ? ??==?? ???-==0221sin cos 200y d x gt t v y t v x 落地时θθ 代入可解得2 202arcsin 2122sin v dg v dg == θθ 所以抛射角 例3:A 、B 、C 三只猎犬站立的位置构成一个边长为a 的正三角形,每只猎犬追捕猎物的速度均为v ,A 犬想追捕B 犬,B 犬 想追捕C 犬,C 犬想追捕A 犬,为追捕到猎物,猎犬不断调整方向,速度方向始终“盯”住对方,它们同时起动,经多长时间可捕捉到猎物? 解析:以地面为参考系,三只猎犬运动轨迹都是一条复杂的曲线,但根据对称性,三只猎犬最后相交于 三角形的中心点,在追捕过程中,三只猎犬的位置构成三角形的形状不变,以绕点旋转的参考系来描述,可认为三角形不转动,而是三个顶点向中心靠近,所以只要求出顶点到中心运动的时间即可. 由题意作图7—3, 设顶点到中心的距离为s ,则由已知条件得 a s 3 3 = 由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知识可知,在旋转的参考系中顶点向中心运动的速度为 v v v 2330cos = =' 由此可知三角形收缩到中心的时间为 v a v s t 32='= 此题也可以用递推法求解,读者可自己试解. 例4:如图7—4所示,两个同心圆代表一个圆形槽,质量为m ,内外半径几乎同为R. 槽内A 、B 两处分别放有一个质量也为m 的小球,AB 间的距离为槽的直径. 不计一切摩擦. 现将系统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开始时槽静止,两小球具有垂直于AB 方向的速度v ,试求两小球第一次相距R 时,槽中心的速度0v . 解析:在水平面参考系中建立水平方向的x 轴和y 轴. 由系统的对称性可知中心或者说槽整体将仅在x 轴方向上 运动。设槽中心沿x 轴正方向运动的速度变为0v ,两小球相对槽心做角速度大小为ω的圆周运动,A 球处于

高中物理竞赛训练题:运动学部分

高中物理竞赛训练题1 运动学部分 一.知识点 二.习题训练 1.轰炸机在h高处以v0沿水平方向飞行,水平距离为L处有一目标。(1)飞机投弹要击中目标,L应为多大?(2)在目标左侧有一高射炮,以初速v1发射炮弹。若炮离目标距离D,为要击中炸弹,v1的最小值为多少?(投弹和开炮是同一时间)。 2.灯挂在离地板高h、天花板下H-h处。灯泡爆破,所有碎片以同样大小的初速度v0朝各个方向飞去,求碎片落到地面上的半径R。(可认为碎片与天花板的碰撞是弹性的,与地面是完全非弹性的。) 若H =5m,v0=10m/s,g = 10m/s2,求h为多少时,R有最大值并求出该最大值。 3.一质量为m的小球自离斜面上A处高为h的地方自由落下。若斜面光滑,小 球在斜面上跳动时依次与斜面的碰撞都是完全弹性的,欲使小球恰能掉进斜面上距A点为s的B处小孔中,则球下落高度h应满足的条件是什么?(斜面倾角θ为已知) 4.速度v0与水平方向成角α抛出石块,石块沿某一轨道飞行。如果蚊子以大小恒定的速率v0沿同一轨道飞行。问蚊子飞到最大高度一半处具有多大加速度?空气阻力不计。 5.快艇系在湖面很大的湖的岸边(湖岸线可以认为是直线),突然快艇被风吹脱,风沿着快艇以恒定的速度v0=2.5km/h沿与湖岸成α=150的角飘去。你若沿湖岸以速度v1=4km/h行走或在水中以速度v2=2km/h游去(1人能否赶上快艇?(2)要人能赶上快艇,快艇速度最多为多大?(两种解法)

6.如图所示,合页构件由两菱形组成,边长分别为2L 和L ,若顶点A以匀加速度a水平向右运动,当BC 垂直于OC 时,A 点速度恰为v ,求此时节点B和节点C 的加速度各为多大 ? 7.一根长为l 的薄板靠在竖直的墙上。某时刻受一扰动而倒下,试确定一平面曲线 f (x ,y ) = 0,要求该曲线每时每刻与板相切。(地面水平)。 10.一只船以4m/s 的速度船头向正东行驶,海水以3m/s 的速度向正南流,雨点以10m/s 的收尾速度竖直下落。求船中人看到雨点的速度 11。一滑块p 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伸直的水平绳与轨道的夹角为θ,手拉绳的另一端以均匀速度v 0沿轨道运动,求这时p 的速度和加速度。 12. 如下图,v 1、v 2、α已知,求交点的v 0. 13.两个半径为R 的圆环,一个静止,另一个以速度v 0自左向右穿过。求如图的θ角位置(两圆交点的切线恰好过对方圆心)时,交点A 的速度和加速度。

第二十六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北京赛区)

第二十六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赛区) (实验中学杯) 获 奖 名 单 北京物理学会 市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 2009年11月5日

简报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是经教育部批准,在中国科协领导下,由中国物理学会主办,中学生自愿参加的学科竞赛。竞赛的目的是促进中学生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学习能力,促进学校开展物理课外活动,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发展空间。 第26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赛区)于9月6日举行了预赛(4100人参加)、9月19日举行复赛理论考试(398人参加)、9月27日进行复赛实验操作考试。经过预赛、复赛,评出赛区一等奖34名、二等奖120名、三等奖165名,优秀辅导教师奖多名。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凡荣获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省市赛区一等奖的学生,将获得下一年度全国高等学校高考保送生资格。 市代表队由17名选手组成,于10月31日—11月5日参加在XX市举行的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全国决赛经过理论考试、实验操作考试,评出一等奖50名、二等奖98名、三等奖132名。人大附中俞颐超、实验中学于乾、清华附中戴哲昊、人大附中生冀明、十一学校周琛同学荣获一等奖;十一学校王鹤、八中周叶、四中李新然、人大附中段嘉懿、十一学校孙伟伦、杜超同学荣获二等奖;北师大二附中王沫阳、四中熊泓宇、十一学校梁辰、四中贾弘洋、人大附中X金野、北大附中王焱同学荣获三等奖。人大附中俞颐超同学荣获决赛总成绩最佳奖(第一名)和理论成绩最佳奖(第一名)。 在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的成绩: 2009年5月,人大附中管紫轩、X思卓同学在第十届亚洲中学生物理竞赛中均获得金牌;2009年7月,人大附中管紫轩同学在墨西哥举行的第四十届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中获得金牌。 本届竞赛还得到了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十一学校大力支持。在此,物理学会、市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向支持本届物理竞赛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北京物理学会 市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 2009年11月5日

高中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解题方法 10图像法

高中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解题方法 十、图像法 方法简介 图像法是根据题意把抽象复杂的物理过程有针对性地表示成物理图像,将物理量间的代数关系转变为几何关系,运用图像直观、形象、简明的特点,来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由此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图像法在处理某些运动问题,变力做功问题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赛题精讲 例1:一火车沿直线轨道从静止发出由A 地驶向B 地,并停止在B 地。AB 两地相距s ,火 车做加速运动时,其加速度最大为a 1,做减速运动时,其加速度的绝对值最大为a 2,由此可可以判断出该火车由A 到B 所需的最短时间为 。 解析:整个过程中火车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最大时,所用时间最短,分段运动可用图像法来解。 根据题意作v —t 图,如图11—1所示。 由图可得1 1t v a = vt t t v s t v a 21)(21212 2=+== 由①、②、③解得2 121)(2a a a a s t += 例2: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沿水平直路一前一后匀速行驶,速度为v 0,若前车突然以恒定 的加速度刹车,在它刚停住时,后车以前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开始刹车。已知前车在刹车过程中所行的距离为s ,若要保证两辆车在上述情况中不相碰,则两车在做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距离至少为 ( ) A .s B .2s C .3s D .4s 解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位移可用速度——时间图像 中的面积来表示,故可用图像法做。 作两物体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11—2所示,前车发 生的位移s 为三角形v 0Ot 的面积,由于前后两车的刹车 加速度相同,根据对称性,后车发生的位移为梯形的面积 S ′=3S ,两车的位移之差应为不相碰时,两车匀速行驶 时保持的最小车距2s. 所以应选B 。 ① ② ③ 图11—2

高中物理竞赛流程详细解析

高中物理竞赛流程详细解析 高中物理竞赛国内竞赛主要分为:物理竞赛预赛、物理竞赛复赛、物理竞赛决赛三个流程,国际性赛事分为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和亚洲物理奥林匹克竞赛。 一、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CPhO) 1、高中物理竞赛入门级赛事,每年9月上旬举办(也就是秋学期开学),由全国竞赛委员会统一命题,各省市、学校自行组织,所有中学生均可报名; 2、考试形式:笔试,共3小时,5道选择题、每题6分,5道填空题、每题10分,6道大题、每题20分,共计200分; 3、考试主要考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等相关内容(回台回复“物竞考纲”查看明细); 4、比赛分别设置了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因为预赛主要是各省市为了选拔复赛选手而筹备的,所以一般一等奖可以参加复赛。 5、一般来说,考完试后2~3天即可在考点查询成绩。 二、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CPhO) 1、高中阶段最重要的赛事,其成绩对于自主招生及参加清北学科营等有直接影响,每年9月下旬举办(也就是预赛结束后)。 2、复赛分为笔试+实验: 笔试,共3小时,8道大题,每题40分,共计320分; 实验,共90分钟,2道实验,每道40分,共计80分; 总分400分。 3、笔试由全国竞赛委员会统一命题,各省市自行组织、规定考点,大多数省份只有预赛一等奖的同学可以参加; 实验由各省市自行命题,根据笔试成绩组织前几十名左右考生参加(也就是说实验不是所有人都考,只有角逐一等奖的同学才参加),最终根据实验和笔试的总成绩评定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 4、各省市的实验时间稍有不同,具体可参考当地往年的考试时间。 5、考试内容在预赛的基础上稍有增加,具体考纲后台回复“物竞考纲”查看。 6、比赛设置了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省一、省二、省三,其中各省省一前几名入选该省省队,可参加决赛。 7、成绩有什么用? 省一等奖可基本满足除清华、北大、复旦以外其他985/211高校的自主招生条件; 省二等奖可满足部分985/211高校的自主招生条件; 省三等奖可满足大部分211学校的自主招生条件。 8、各省省队成员可参加清北金秋营、冬令营,并根据成绩获得降分优惠。

高中物理竞赛(解题方法:整体法)

高中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解题方法 、整体法 方法简介 整体是以物体系统为研究对象,从整体或全过程去把握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是一种把具 有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多个物体,多个状态,或者多个物理变化过程组合 作为一个融洽加以研究的思维形式。整体思维是一种综合思维,也可以说是一种综合思维,也是多 种思维的高度综合,层次深、理论性强、运用价值高。因此在物理研究与学习中善于运用整体研究 分析、处理和解决问题,一方面表现为知识的综合贯通,另一方面表现为思维的有机组合。灵活运 用整体思维可以产生不同凡响的效果,显现“变”的魅力, 把物理问题变繁为简、变难为易。 赛题精讲 例1如图1—1所示,人和车的质量分别为m和M,人用水 平力F拉绳子,图中两端绳子均处于水平方向,不计滑轮质量及摩 擦,若人和车保持相对静止,且水平地面是光滑的,则车的加速度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要求车的加速度,似乎需将车隔离出来才能求解,事实 上,人和车保持相对静止,即人和车有相同的加速度,所以可将人和车看做一个整体,对整体用 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即可 将人和车整体作为研究对象,整体受到重力、水平面的支持力和两条绳的拉力 向重力与支持力平衡,水平方向绳的拉力为2F,所以有: 2F=(M+m)a,解得: 2F a M m 例2用轻质细线把两个质量未知的小球悬挂起来,如图 1 —2所示,今对小球a持续施加一个向左偏下30°的恒力,并对小球b持续施加一个向右 偏上30°的同样大小的恒力,最后达到平衡,表示平衡状态的图可能是 ?在竖直方解析

物理竞赛热学专题40题刷题练习(带答案详解)

物理竞赛热学专题40题刷题练习(带答案详解) 1.潜水艇的贮气筒与水箱相连,当贮气筒中的空气压入水箱后,水箱便排出水,使潜水艇浮起。某潜水艇贮气简的容积是2m 3,其上的气压表显示内部贮有压强为2×107Pa 的压缩空气,在一次潜到海底作业后的上浮操作中利用简内的压缩空气将水箱中体积为10m 3水排出了潜水艇的水箱,此时气压表显示筒内剩余空气的压强是9.5×106pa ,设在排水过程中压缩空气的温度不变,试估算此潜水艇所在海底位置的深度。 设想让压强p 1=2× 107Pa 、体积V 1=2m 3的压缩空气都变成压强p 2=9.5×106Pa 压缩气体,其体积为V 2,根据玻-马定律则有 p 1V 1=p 2V 2 排水过程中排出压强p 2=9.5× 106Pa 的压缩空气的体积 221V V V '=-, 设潜水艇所在处水的压强为p 3,则压强p 2=9.5×106Pa 、体积为2V '的压缩空气,变成压强为p 3的空气的体积V 3=10m 3。 根据玻马定律则有 2233p V p V '= 联立可解得 p 3=2.1×106Pa 设潜水艇所在海底位置的深度为h ,因 p 3=p 0+ρ gh 解得 h =200m 2.在我国北方的冬天,即便气温很低,一些较深的河 流、湖泊、池塘里的水一般也不会冻结到底,鱼类还可以在水面结冰的情况下安全过冬,试解释水不会冻结到底的原因? 【详解】 由于水的特殊内部结构,从4C ?到0C ?,体积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达到0C ?后开始结冰,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入秋冬季节,气温开始下降,河流、湖泊、池塘里的水上层的先变冷,密度变大而沉到水底,形成对流,到达4C ?时气温如果再降低,上层水反而膨胀,密度变小,对流停止,“漂浮”在水面上,形成一个“盖子”,而下面的水主要靠热传导散失内能,但由于水

高中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解题方法 一 整体法

一、整体法 方法简介 整体是以物体系统为研究对象,从整体或全过程去把握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是一种把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多个物体,多个状态,或者多个物理变化过程组合作为一个融洽加以研究的思维形式。整体思维是一种综合思维,也可以说是一种综合思维,也是多种思维的高度综合,层次深、理论性强、运用价值高。因此在物理研究与学习中善于运用整体研究分析、处理和解决问题,一方面表现为知识的综合贯通,另一方面表现为思维的有机组合。灵活运用整体思维可以产生不同凡响的效果,显现“变”的魅力,把物理问题变繁为简、变难为易。 赛题精讲 例1:如图1—1所示,人和车的质量分别为m 和M , 人用水平力F 拉绳子,图中两端绳子均处于水平方向,不 计滑轮质量及摩擦,若人和车保持相对静止,且水平地面 是光滑的,则车的加速度为 。 解析:要求车的加速度,似乎需将车隔离出来才能求 解,事实上,人和车保持相对静止,即人和车有相同的加 速度,所以可将人和车看做一个整体,对整体用牛顿第二 定律求解即可。 将人和车整体作为研究对象,整体受到重力、水平面的支持力和两条绳的拉力。在竖直方向重力与支持力平衡,水平方向绳的拉力为2F ,所以有: 2F = (M + m)a ,解得:a =2F M m 例2:用轻质细线把两个质量未知的小球悬挂起来,如图1—2所示,今对小球a 持续施加一个向左偏下30°的恒力,并对小球b 持续施加一个向右偏上30°的同样大小的恒力,最后达到平衡,表示平衡状态的图可能是( ) 解析:表示平衡状态的图是哪一个,关键是要求出两条轻质细绳对小球a 和小球b 的拉力的方向,只要拉力方向求出后,。图就确定了。 先以小球a 、b 及连线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共受五个力的作用,即两个重力(m a + m b )g ,作用在两个小球上的恒 力F a 、F b 和上端细线对系统的拉 力T 1 。因为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所受合力必为零,由于F a 、F b 大

高中物理竞赛解题方法之降维法例题

十三、降维法 方法简介 降维法是将一个三维图变成几个二维图,即应选两个合适的平面去观察,当遇到一个空间受力问题时,将物体受到的力分解到两个不同平面上再求解。由于三维问题不好想像,选取适当的角度,可用降维法求解。降维的优点是把不易观察的空间物理量的关系在二维图中表示出来,使我们很容易找到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正确解决问题。 赛题精讲 例1:如图13—1所示,倾角θ=30°的粗糙斜面上放一物体,物体重为G ,静止在斜面上。现用与斜面底边平行的力F=G/2推该物体,物体恰好在斜面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等于多少?物体匀速运动的方向如何? 解析:物体在重力、推力、斜面给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四个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受力平衡。但这四个力不在同一平面内,不容易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把这些力分解在两个平面内,就可以将空间问题变为平面问题,使问题得到解决。 将重力沿斜面、垂直于斜面分解。我们从上面、侧面观察,图13—1—甲、图13—1—乙所示。 如图13—1—甲所示,推力F 与重力沿斜面的分力G 1的合力F ′为: G G F F 2 22 12 = += ' F ′的方向沿斜面向下与推力成α角, 则 ?=∴== 451 tan 1ααF G 这就是物体做匀速运动的方向 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F ′平衡,即 2/2G F f = '= 所以摩擦因数:3 630cos 2/2=? ==G G F f N μ 例2:如图13—2所示,一个直径为D 的圆柱体,其侧面刻有螺距为h 的光滑的螺旋形凹槽,槽内有一小球,为使小球能自由下落,必须要以多大的加速度来拉缠在圆柱体侧面的绳子? 解析:将圆柱体的侧面等距螺旋形凹槽展开成为平面上的斜槽,如图13—2—甲所示,当圆柱体转一周,相当于沿斜槽下降一个螺距h ,当圆柱转n 周时,外侧面上一共移动的

全国高中物理竞赛专题十三 电磁感应训练题解答

1、 如图所示为一椭圆形轨道,其方程为()22 2210x y a b a b +=>>,在中心处有一圆形区域, 圆心在O 点,半径为()r b <,圆形区域中有一均匀磁场1B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1B 以 1B t k ??=的速率增大,在圆外区域中另 有一匀强磁场2B ,方向与1B 相同,在初始时,A 点有一带正电q 的质量为m 的粒子, 粒子只能在轨道上运动,把粒子由静止释放,若要其通过C 点时对轨道无作用力,求2B 的大小。 解:由于r b a <<,故轨道上距O 为R 的某处,涡旋电场强度为 22122B r kr E R t R ?==? 方向垂直于R 且沿逆时针方向,故q 逆时针运动。 q 相对O 转过θ?角时,1B 对其做功为 2 2kr W F x Eq x q R R θ?=?=?=? 而2B 产生的洛伦兹力及轨道支持力不做功,故q 对O 转过θ角后,其动能为 2 2122 k kr E mv W q θ==?=∑ q 的速度大小为 2kr q v m θ = q 过C 时,()3 20,1,2,2 n n θππ=+= C 处轨道不受力的条件为 2 2mv qvB ρ = 其中ρ为C 处的曲率半径,可以证明:2 a b ρ=(证明略) A C 1 B 2 B O x y

将v 和θ的表达式代入上式可得 ()22 320,1,2,2br mk B n n a q ππ?? = += ??? 2、 两根长度相等,材料相同,电阻分别为R 和2R 的细导线,两者相接而围成一半径为a 的圆环,P Q 、为其两个接点,如图所示,在圆环所围成的区域内,存在垂直于图面、指向纸内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随时间增大的变化率为恒定值b 。已知圆环中感应电动势是均匀分布的,设M N 、为圆环上的两点,M N 、间的圆弧为半圆弧的一半,试求这两点间的电压()M N U U -。 解:根据法拉第定律,整个圆环中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2E r b t π?Φ = =? (1) 按楞次定律判断其电流方向是逆时针的,电流大小为 23E E I R R R = =+ (2) 按题意,E 被均匀分布在整个圆环上,即?MN 的电动势为4E ,?NQPM 的电动势为34E ,现考虑?NQPM ,在这段电路上由于欧姆电阻所产生电势降落为()22I R R +,故 3242M N R U U E R I ? ?-=-+ ?? ? (3) 由(1)、(2)、(3)式可得 21 12 M N U U r b π-=- (4) 当然,也可采用另一条路径(?MTN 圆弧)求电势差 ()211 424321212 N M M N E R E E R U U I E r b U U R π-= -=-===--g g 与(4)式相符。 3、 如图所示,在边长为a 的等边三角形区域内有匀强磁场B ,其方向垂直纸面向外。一个边长也为a 的等边三角形导轨框架ABC ,在0t =时恰好与上述磁场区域的边界重合,而后以周期T 绕其中心在纸面内顺时针方向匀速转动,于是在框架ABC 中产生感应电流,规 R T M N P Q 2R S

全国高中物理奥林匹克竞赛试卷及答案

高中物理竞赛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 个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有的小题有多项符合题意.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前面的英文字母写在每小题后面的方括号内.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6分)一线膨胀系数为α的正立方体物块,当膨胀量较小时,其体膨胀系数等于 A.αB.α1/3C.α3D.3α 2.(6分)按如下原理制作一杆可直接测量液体密度的秤,称为密度秤,其外形和普通的杆秤差不多,装秤钩的地方吊着一体积为1 cm3的较重的合金块,杆上有表示液体密度数值的刻度,当秤砣放在Q点处时秤杆恰好平衡,如图所示.当合金块完全浸没在待测密度的液体中时,移动秤砣的悬挂点,直至秤杆恰好重新平衡,便可直接在杆秤上读出液体的密度,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密度秤的零点刻度在Q点 B.秤杆上密度读数较大的刻度在较小的刻度的左边 C.密度秤的刻度都在Q点的右侧 D.密度秤的刻度都在Q点的左侧 3.(6分)一列简谐横波在均匀的介质中沿x轴正向传播,两质点P1和 p2的平衡位置在x轴上,它们相距60cm,当P1质点在平衡位置处向上运动时,P2质点处在波谷位置,若波的传播速度为24m/s,则该波的频率可能为 A.50Hz B.60Hz C.400Hz D.410Hz 4.(6分)电磁驱动是与炮弹发射、航空母舰上飞机弹射起飞有关的一种新型驱动 方式.电磁驱动的原理如图所示,当直流电流突然加到一固定线圈上,可以将置于 线圈上的环弹射出去.现在同一个固定线圈上,先后置有分别用铜、铝和硅制成的 形状、大小和横截面积均相同的三种环,当电流突然接通时,它们所受到的推力分 别为F1、F2和F3。若环的重力可忽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F1> F2> F3 B. F2> F3> F1 C. F3> F2> F1 D. F1 = F2 = F3 5.(6分)质量为m A的A球,以某一速度沿光滑水平面向静止的B球运动,并与B球发生弹性正碰,假设B球的质量m B可选取为不同的值,则 A.当m B=m A时,碰后B球的速度最大 B.当m B=m A时,碰后B球的动能最大 C.在保持m B>m A的条件下,m B越小,碰后B球的速度越大 D.在保持m B

物理竞赛之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赛事流程

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赛事流程 每一代表队包括5名年龄在20岁以下的中学生、1名领队和1名副领队,国际间旅费自负,东道国负责竞赛期间各队的食宿和旅游费用。各国可自派观察员参加,费用由派出国自筹。 赛期一般为9天。第1天报到后,队员和领队分开居住,住地一般相距几公里以上。东道国为每一参赛队学生配备1名翻译兼导游,这对东道国来说是一种很大的负担,有些国家难以承办IPhO活动,其部分原因也在于此。因华裔子弟遍布世界各地,东道国为我们代表队配备的翻译几乎都是在该国读研究生的华人学子。 第2天上午是开幕式,常在大学礼堂举行,气氛淡雅肃穆,学术气氛浓厚。开幕式后领队与队员暂不往来,且自觉地互不通电话联系,有事均通过翻译转达。第2天下午学生由主办者组织旅游或参观,领队们则参加本届国际委员会正式会议并集体讨论、修改和通过理论赛题,再由各国领队将题文翻译成本国文字,交由组委会复印。会议开始时,各国领队与观察员分别就座,组委会执行主席及其助手们的座位安排在正前方。东道国将3道理论题的题文和题解,以及评分标准的4种文本(英、俄、德、法)之一发给各国领队。大约一小时后,命题者代表用英语向大家介绍该题的命题思想及解题思路等,然后大会讨论,提出修改意见,最后通过这道理论题。3道题逐题进行,若其中某道题被否决,组委会便公开备用的第4道题。 3道题通过后常已近深夜,这期间除晚餐外,还供应饮料和点心。中国领队们而后所做的翻译工作,一般都会持续到次日清晨6点左右,真可谓"通宵达旦"。

第3天上午8点开始,学生们进行5小时的理论考试,其间有饮料和点心供应,学生们用本国文字答卷。组委会为领队们安排旅游或参观活动;尽管大多数人已经非常疲乏,也许因为身临异国他乡,仍是游兴十足。第3天下午东道国安排的休息性活动常能使领队与学生有机会见面,然而师生间很少谈及上午的考试,为的是不在情绪上影响后面的实验考试。 第4天讨论、修改、通过及翻译实验赛题。实验赛题为1-2道,2道居多。 第5天学生分为两组,分别在上、下午进行5小时的实验考试。若有2道题,则每题2。5小时。实验考试后学生们的紧张情绪骤然间消失,队与队之间频繁交往,学生们"挨门串户"地互赠小礼品,最受欢迎的当数各国硬币。此时,领队们开始悉心研究由组委会送来的本队队员的试卷复印件,上面有评分结果。分数由东道国专设的阅卷小组评定,在评定我国学生试卷时,常请另一位懂中文的研究生协助阅读试卷上的中文内容。 东道国通常在第6、7天安排各国领队与阅卷小组成员面谈,商讨和解决评分中可能出现的差错和意见分歧。第7天的下午或晚上举行最后一次国际委员会会议,多数领队借此机会互赠小礼品。会议最重要的议程是通过学生的获奖名单。理论题每题10分,满分30分;实验题若有2道,则每题10分,满分20分。按现在的章程规定,前三名选手的平均积分计为100%,积分达90%者,授予一等奖(金牌);积分低于90%而达78%者,授予二等奖(银牌);积分低于78%而达65%者,授予三等奖(铜牌);积分低于65%而达50%者,授予表扬奖;积分低于50%者,发给参赛证书。上述评奖积分界限均舍尾取整。例如第24届IPhO前三名平均积分为40。53分,其90%为36。48,取整为36分,即成金牌分数线。通常得奖人数占参赛人数的一半。金牌第1名被授予特别奖。此外,还可由东道国自设各种特别奖,例如女生最佳奖、

高中物理竞赛 解题 方法

高中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解题方法 五、极限法 方法简介 极限法是把某个物理量推向极端,即极大和极小或极左和极右,并依此做出科学的推理分析,从而给出判断或导出一般结论。极限法在进行某些物理过程的分析时,具有独特作用,恰当应用极限法能提高解题效率,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思路灵活,判断准确。因此要求解题者,不仅具有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而且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从而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赛题精讲 例1:如图5—1所示, 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位于一质量可忽略的直立 弹簧上方h 高度处,该小球从静止开始落向弹簧,设弹簧的劲度 系数为k ,则物块可能获得的最大动能为 。 解析:球跟弹簧接触后,先做变加速运动,后做变减速运动,据此推理, 小球所受合力为零的位置速度、动能最大。所以速最大时有 mg =kx ① 图5—1 由机械能守恒有 22 1)(kx E x h mg k +=+ ② 联立①②式解得 k g m m g h E k 2 221?-= 例2:如图5—2所示,倾角为α的斜面上方有一点O ,在O 点放一至 斜面的光滑直轨道,要求一质点从O 点沿直轨道到达斜面P 点 的时间最短。求该直轨道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β。 解析:质点沿OP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的时间t 应该与β角有关, 求时间t 对于β角的函数的极值即可。 由牛顿运动定律可知,质点沿光滑轨道下滑的加速度为 βcos g a = 该质点沿轨道由静止滑到斜面所用的时间为t ,则 OP at =22 1 所以β cos 2g OP t = ① 由图可知,在△OPC 中有 图5—2

) 90sin()90sin(βαα-+=- OC OP 所以) cos(cos βαα-=OC OP ② 将②式代入①式得 g OC g OC t )]2cos([cos cos 4)cos(cos cos 2βαααβαβα-+=-= 显然,当2,1)2cos(αββα= =-即时,上式有最小值. 所以当2α β=时,质点沿直轨道滑到斜面所用的时间最短。 此题也可以用作图法求解。 例3:从底角为θ的斜面顶端,以初速度0υ水平抛出一小球,不计 空气阻力,若斜面足够长,如图5—3所示,则小球抛出后, 离开斜面的最大距离H 为多少? 解析:当物体的速度方向与斜面平行时,物体离斜面最远。 以水平向右为x 轴正方向,竖直向下为y 轴正方向, 则由:gt v v y ==θtan 0,解得运动时间为θtan 0g v t = 该点的坐标为 θθ2202200tan 221tan g v gt y g v t v x ==== 由几何关系得:θθtan cos /x y H =+ 解得小球离开斜面的最大距离为 θθsin tan 220?=g v H 。 这道题若以沿斜面方向和垂直于斜面方向建立坐标轴,求解则更加简便。 例4:如图5—4所示,一水枪需将水射到离喷口的水平距离为3.0m 的墙外, 从喷口算起, 墙高为4.0m 。 若不计空气阻力,取 2/10s m g =,求所需的最小初速及对应的发射仰角。 解析:水流做斜上抛运动,以喷口O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 直角坐标,本题的任务就是水流能通过点A (d 、h )的最小初速度和发射仰角。 图5— 3 图5—4

高中物理竞赛专题训练

高中物理竞赛专题训练 1、一圆柱体的坚固容器,高为h,上底有一可以打开和关闭的密封阀门,现把此容器沉入深为H 的湖底,并打开阀门,让水充满容器,然后关闭阀门。设大气压强为P0, 湖水的密度为,则容器内部底面受到的向下的压强为_________,若将 此容器从湖底移动湖面上,这时容器内部底面上受到的向下的压强为 _________。(P 0+gH、P0+gH) 2、氢原子处于基态时,能量E=_________;当氢原子处于n=5的能量状态时,氢原子的能量为__________;当氢原子从n=5状态跃迁到n=1的基态时,辐射光子的能量是_________,是_________光线(红外线、可见或紫外线)。(—13.6 ev、—0.54ev 、13.06ev、紫外线) 3、质量为m的物体A置于质量为M、倾角为的斜面B上,A、B之间光滑接触,B的底面与水平地面也是光滑接触。设开始时A与B均为静止,而后A以某初速度沿B的斜面向上运动,如图所示,试问A在没有到达斜面顶部前是否会离开斜面?为什么?讨论中不必考虑B向前倾倒的可能性。(不会离开斜面,因为A与B的相互作用力为(mMcos g) / [M+m(sin)2],始终为正值) 4、一电荷Q1均匀分布在一半球面上,无数个点电荷、电量均为Q2位于通过球心的轴线上,且在半球面的下部。第k个电荷与球心的距离为,而k=1,2,3,4……,设球心处的电势为零,周围空间均为自由空间。若Q1已知求Q2。(—Q1/2)

5、一根长玻璃管,上端封闭,下端竖直插入水银中,露出水银面的玻璃管长为76 cm。水银充满管子的一部分。玻璃管的上端封闭有0.001mol的空气,如图所示。外界大气压强为76cmHg。空气的定容摩尔热容量为C V =20.5J/mol k。当玻璃管与管内空气的温度均降低100C时,试问管内空气放出多少热量?(0.247焦耳) 6、如图所示,折射率n=1.5的全反射棱镜上方6cm处放置一物体AB,棱镜直角边长为6cm,棱镜右侧10cm处放置一焦距f1=10cm的凸透镜,透镜右侧15cm处再放置一焦距f2=10cm的凹透镜,求该光学系统成像的位置和像放大率。(在凹透镜的右侧10cm处、放大率为2) 7、在边长为a的正方形四个顶点上分别固定电量均为Q的四个点电荷,在对角线交点上放一个质量为m,电量为q(与Q同号)的自由点电荷。若将q沿着对角线移动一个小的距离,它是否会做周期性振动?若会,其周期是多少?(会做周期性振动,周期为) 8、一匀质细导线圆环,总电阻为R,半径为a,圆环内充满方向垂直于 环面的匀强磁场,磁场以速率K均匀的随时间增强,环上的A、D、C三点位置对称。电流计G

高中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解题方法+12类比法

高中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解题方法 十二、类比法 方法简介 类比法是根据两个研究对象或两个系统在某些属性上类似而推出其他属性也类似的思维方法,是一种由个别到个别的推理形式. 其结论必须由实验来检验,类比对象间共有的属性越多,则类比结论的可靠性越大. 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经常会发现某些不同问题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形式上的相似性,其中包括数学表达式上的相似性和物理图像上的相似性. 类比法就是在于发现和探索这一相似性,从而利用已知系统的物理规律去寻找未知系统的物理规律. 赛题精讲 例1 图12—1中AOB是一内表面光滑的楔形槽,固定 在水平桌面(图中纸面)上,夹角(为了能看清楚, 图中画的是夸大了的). 现将一质点在BOA面内从A处以 速度射出,其方向与AO间的夹角 设质点与桌面间的摩擦可忽略不计,质点与OB面及OA面的 碰撞都是弹性碰撞,且每次碰撞时间极短,可忽略不计,试求: (1)经过几次碰撞质点又回到A处与OA相碰?(计算次数时包括在A 处的碰撞) (2)共用多少时间?

(3)在这过程中,质点离O点的最短距离是多少? 解析由于此质点弹性碰撞时的运动轨迹所满足的规律 和光的反射定律相同,所以可用类比法通过几何光学的规律 进行求解. 即可用光在平面镜上反射时,物像关于镜面对称 的规律和光路是可逆的规律求解. (1)第一次,第二次碰撞如图12—1—甲所示,由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一两个内角和可知,故第一次碰撞的入射角为. 第二次碰撞,,故第二次碰撞的入射角为. 因此每碰一次,入射角要减少1°,即入射角为29°、28°、…、0°,当入射角为0°时,质点碰后沿原路返回. 包括最后在A处的碰撞在内,往返总共60次碰撞. (2)如图12—1—乙所示,从O依次作出与OB边成 图12—1—乙 1°、2°、3°、……的射线,从对称规律可推知,在AB 的延长线上,BC′、C′D′、D′E′、……分别和BC、 CD、DE、……相等,它们和各射线的交角即为各次碰撞的 入射角与直角之和. 碰撞入射角为0°时,即交角为90°时 开始返回. 故质点运动的总路程为一锐角为60°的Rt△AMO 的较小直角边AM的二倍. 即 所用总时间 (3)碰撞过程中离O的最近距离为另一直角边长 此题也可以用递推法求解,读者可自己试解. 例2 有一个很大的湖,岸边(可视湖岸为直线)停放着一艘小船,缆绳突然断开,小船被风刮跑,其方向与湖岸成15°角,速度为2.5km/h.同时岸上一人从停放点起追赶小船,已知他在岸上跑的速度为 4.0km/h,在水中游的速度为2.0km/h,问此人能否追及小船?

高中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解题方法

高中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解题方法 一、整体法 方法简介 整体是以物体系统为研究对象,从整体或全过程去把握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是一种把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多个物体,多个状态,或者多个物理变化过程组合作为一个融洽加以研究的思维形式。整体思维是一种综合思维,也可以说是一种综合思维,也是多种思维的高度综合,层次深、理论性强、运用价值高。因此在物理研究与学习中善于运用整体研究分析、处理和解决问题,一方面表现为知识的综合贯通,另一方面表现为思维的有机组合。灵活运用整体思维可以产生不同凡响的效果,显现“变”的魅力,把物理问题变繁为简、变难为易。 赛题精讲 例1:如图1—1所示,人和车的质量分别为m 和M , 人用水平力F 拉绳子,图中两端绳子均处于水平方向, 不计滑轮质量及摩擦,若人和车保持相对静止,且 水平地面是光滑的,则车的加速度为 . 解析:要求车的加速度,似乎需将车隔离出来才 能求解,事实上,人和车保持相对静止,即人和车有相同的加速度,所以可将人和车看做一个整体,对整体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即可. 将人和车整体作为研究对象,整体受到重力、水平面的支持力和两条绳的拉力.在竖直方向重力与支持力平衡,水平方向绳的拉力为2F ,所以有: 2F=(M+m)a ,解得: m M F a +=2 例2 用轻质细线把两个质量未知的小球悬挂起来,如图 1—2所示,今对小球a 持续施加一个向左偏下30°的恒力,并 对小球b 持续施加一个向右偏上30°的同样大 小的恒力,最后达到平衡,表示平衡状态的图可能是 ( )

解析表示平衡状态的图是哪一个,关键是要求出两条轻质细绳对小球a和小球b的拉力的方向,只要拉力方向求出后,。图就确定了。 先以小球a、b及连线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共受五个力的作用,即两个重力(m a+m b)g,作用在两个小球上的恒力F a、F b和上端细线对系统的拉力T1.因为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合力必为零,由于F a、F b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可以抵消,而(m a+m b)g的方向竖直向下,所以悬线对系统的拉力T1的方向必然竖直向上.再以b球为研究对象,b球在重力m b g、恒力F b和连线拉力T2三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已知恒力向右偏上30°,重力竖直向下,所以平衡时连线拉力T2的方向必与恒力F b和重力m b g的合力方向相反,如图所示,故应选A. 例3有一个直角架AOB,OA水平放置,表面粗糙,OB竖直向下,表面光滑,OA上套有小环P,OB上套有小环Q,两个环的质量均为m,两环间由一根质量可忽略、不何伸长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图1—4所示.现将P环向左移动一段距离,两环再次达到平衡,那么将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相比,OA杆对P环的支持力N和细绳上的拉力T的变化情况是()A.N不变,T变大B.N不变,T变小 C.N变大,T变小D.N变大,T变大 解析先把P、Q看成一个整体,受力如图1—4—甲所示, 则绳对两环的拉力为内力,不必考虑,又因OB杆光滑,则杆在 竖直方向上对Q无力的作用,所以整体在竖直方向上只受重力和 OA杆对它的支持力,所以N不变,始终等于P、Q的重力之和。 再以Q为研究对象,因OB杆光滑,所以细绳拉力的竖直分量等 于Q环的重力,当P环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发现细绳和竖直方向 夹角a变小,所以在细绳拉力的竖直分量不变的情况下,拉力T应变小.由以上分析可知应选B. 例4 如图1—5所示,质量为M的劈块, 其左右劈面的倾角分别为θ1=30°、θ2=45°, 质量分别为m1=3kg和m2=的两物块, 同时分别从左右劈面的顶端从静止开始下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