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漳州自考国际企业管理串讲资料5

漳州自考国际企业管理串讲资料5

漳州自考国际企业管理串讲资料5
漳州自考国际企业管理串讲资料5

漳州自考国际企业管理串讲资料5

第五章国际企业的外部环境

第一节东道国环境

对国际企业来说,外部环境分析的首要目标是东道国的一般环境,了解该国的政治、经济、法律、社会和文化等方面与本国的差异,为制定完善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奠定基础。

一、政治环境

(一)政治状况

1.政治体制。政治体制的类型并不一定就能标志政治环境的优劣,对国际企业来说,重要的是东道国的政治体制能否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

2.国家安全性与政治稳定性。国家安全性主要指东道国在世界上的政治立场所导致的国家安全程度。政治稳定性包括国内政局的稳定性、政府结构的稳定性和政策的稳定性。东道国政治稳定性对国际企业来说是极其重要的。首先,稳定性直接影响国际企业生产经营政策的长期性。其次,不稳定性使企业难以适应和预测环境变化,从而难以选择相应的生产经营战略与策略。

3.政府机构的清廉与效率。对由一定的政党体制下产生出来的相对稳定的政府机构来说,如果不能为政清廉与富有效率,将严重地影响国际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腐败行为、官僚作风会扰乱正常的经济秩序,严重影响竞争的公平性,最终导致对东道国政府与公众利益的损害,妨碍经济与社会的迅速发展,妨碍国与国之间的和平竞争。

4.公众利益团体与社会舆论机构。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利益团体与社会舆论机构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社会、政治的影响力方面都有所增加。这些团体与机构对东道国公共关系的氛围以及东道国利益的自我形象都有着重要影响。

(二)政府对国外直接投资的政策

1.对国外直接投资的鼓励政策。

(1)东道国的投资导向。

①鼓励外来投资用以开发新的产业。

②鼓励特定公司的投资或特定类型的投资。

③鼓励通过投资,使东道国国际收支达到平衡,以及增强进口替代和出口,增加外汇储备等。

(2)东道国的鼓励政策。这类政策一般有:

①减少关税。②减少税收。③提供设施。④提供服务。⑤津贴补助。⑥垄断权力。

2.对国外直接投资的限制政策。

(1)东道国的就业与管理政策。(2)东道国的股权政策。(3)地区满足政策。(4)外贸平衡政策。(5)培训政策。(6)研究开发政策。(7)收益分配政策。(8)国家安全政策。

3.政策的差异与发展。

其实,各国对直接投资的鼓励与限制政策是在一定时间内的一般政策。实际上,不同国家对不同的投资者可能会给予不同的待遇。有的是以较少的管理和限制为特征,只有很少的部门禁止外国投资者进入;有的有较多的管理条款,自由性相当少,还有特殊的当地化要求。但大多数国家规定有最高汇回限额,还有严格控制所有权和外国投资的部门。

因此,国际企业既要掌握各国投资政策的一般性变化,也要利用自己的条件,积极谈判,使投资政策更有利于自己的投资行为。而东道国政府也要通过对等谈判,使投资更符合自己预期的目标,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三)政治风险

1.政治风险的含义。政治风险是指由于东道国的政治环境突然或逐渐发生变化,而使外国企业或投资者在经营管理上处于劣势地位或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国际企业所面临的政治风险是由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这些因素具有不确定性与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是指东道国政治环境发生变化时,难以预料可能发生的政治风险。而不稳定性是指这些政治风险不是以一种稳定而连续形式出现,常常具有间歇的特点。政治风险可分为宏观政治风险与微观政治风险两大类。

宏观政治风险又可进一步细分为两类风险:直接和相对持久性风险与间接和间歇性的风险。直接和相对持久性的风险是指该项政治风险事件和活动直接作用于在该国经营的外国企业。间接和间歇性风险是指由于恐怖主义等一些带有强烈政治色彩的事件与活动所产生的后果。

微观政治风险是指只影响到某行业的企业,甚至某些工程项目的风险。

2.政治风险的分类。政治风险基本上有以下三种类型:

(1)经营风险,这是指东道国政府对外国企业与国内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所施加的限制,使得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发生困难。例如,外汇管制是一种最常用的形式。

(2)歧视性限制,这是指东道国政府针对外国企业、子公司和分支机构而设置的经营限制。例如,东道国政府可以利用增加税收对外国企业进行控制。

(3)征用与没收。征用是指东道国政府占有或控制外国资产,并给予一定补偿的行为。补偿的金额可能并不等于被征用资产者的意愿。没收是指东道国根据自己的主权,采用强制措施无偿地接受外国资产。征用与没收是对外国企业最严重的政治风险。

此外,与征用和没收经常交织在一起的是国有化,这是指整个产(行)业由私人转变成国家所有。

因此,国际企业要从政策、能力和效率等方面认真地研究一个国家现有的政治体制,评价政府权力结构变化的可能性,然后,再判断可能产生的政治风险。

二、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包括东道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国际企业在东道国面临的直接市场。我们将主要讨论东道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东道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察:

(一)经济增长。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情况可以用两个经济指标来衡量:

1.国民生产总值(GNP)。

2.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是: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十本国公民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务创造的全部产值与收入-外国公民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全部产值与收入(二)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影响着利息率、汇率、生活费用以及对一个国家

政治经济制度的信心。在通货膨胀率高的国家里,国际企业很难对未来作出计划,也很难通过生产经营活动获得利润。

(三)国际收支与国际债务。从国际企业角度看,在一个国家债务过多的情况下,东道国政府常常会缩减进口,会制定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控制赤字等。这些都会影响企业的销售机会,使企业难以在该国从事生产经营。

(四)贸易战略。不同的国家有极不相同的贸易战略。发达国家国际企业想通过投资占有东道国的市场,同时也想获得较为自由的进出口,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战略多是鼓励出口或限制进口。因此,国际企业必须了解一个国家对待贸易的态度,这对其所要采取的投资类型是相当重要的。

(五)自然条件。

(六)技术发展水平。技术发展水平同样是一个国家经济能力的重要方面。国际企业应当注意到技术发展的下列趋势,并由此判断一个国家的技术发展水平:①技术变革的速度;②精神的发扬;②研究开发预算的提高;④着重小的改良而不盲目投注于重大发明之上;⑥技术革新的法规增多。

(七)产业结构特点。产业结构一般是指供给方面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由此而决定的具体行业的状况。描述产业组织特点的变量共有三个。即集中程度、产品差异与行业壁垒。集中程度通常根据一国市场个某一行业的那些最大公司的销售额占全行业的比率亦即市场占有率来衡量。根据集中程度的不同,可以有完全竞争的行业、垄断竞争的行业、寡头竞争的行业以及完全垄断的行业。产品差异是一国市场上各公司的产品之间可被当地用户感觉到的差异。行业壁垒是指新企业进入某一行业的难易程度,包括价格壁垒和非价格壁垒。

(八)经济基础结构。经济基础结构除了指一个国家有能源供应、交通运输、通讯设施、商业、金融机构及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等决定经济活动水平的基础外,还可包括人民受教育水平、社会风尚及管理经验等无形资产。国际企业往往根据经济基础结构的状况来决定是否进入一国的国内市场以及进入该国之后的生产策略、产品策略、定价策略、配销策略及促销策略。

三、法律环境

影响国际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最经常、最直接的因素,是东道国的基本法律体系,包括适用于该国所有企业的一般法律规范和针对该国外国企业的特定法律规范。目前世界各国的法律可以归纳为以下三大法系:

第一,大陆法系(成文法)。此法系的特色在于法律规则由国家机关依靠一定的程序制定,并以规范性的文件形式表现,判案以法律条文为依据进行。属大陆法系的国家或地区有法国、德国等欧洲大陆国家;北欧诸国;拉丁美洲、非洲和近东某些国家;及加拿大魁北克省、美国路易斯安纳州、英国苏格兰及日本、土耳其等。

第二,英美法系(不成文法或习惯法)。这种法系的特点是法律规则不以规范性文件形式表现,判案主要以过去的相同判例为依据。属英美法系的国家有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尼日利亚、印度等。

第三,哲学或宗教法系。人类关系的全部或部分不是由具有法学性质的规则来规范、调整,这是哲学法或宗教法的特点。伊斯兰教法、印度教法等即属该法系。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哲学或宗教法系一般是不被适用的。

东道国的法律环境直接影响着国际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还从生态环境、雇佣制度、工作保障与社会保障、分配制度等方面影响着国际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除此之外,东道国针对外国企业制定的特别法规,构成国际企业特定的法律环境。

四、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包括人口状况、家庭组成、社会阶层等。

(一)人口状况。

有关人口状况需要考虑的指标有:

1.人口总数,这是衡量一国潜在市场规模的基本指标。

2.人口增长率。人口增长率表明该国的市场潜力。

3.人口结构。主要从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两方面考虑。

4.人口分布。主要是研究各城乡人口比例及人口密度。

(二)家庭组织。

国际企业主要从两个角度研究家庭。一是家庭的规模。二是亲属关系。

(三)社会阶层。

社会阶层是社会中根据某些分类标准按层次排列比较同质并且相对稳定的群体,每一阶层内的成员具有类似的价值观、兴趣和行为。不同的社会阶层存在,极大影响着国际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五、文化环境

国际企业在不同国家的活动应当与每个社会的文化特质保持一致,产品分销渠道也应根据当地条件进行不同的规划。在促销方面,尤其应注意广告内容与各国文化背景的协调,广告色彩与各国的偏好相一致。在价格策略方面,应注意其价格往往取决于被感受的价值而不是其实际价值。在产品品牌的选择上,应注意各国消费者对品牌的不同偏好,选好产品所使用的品牌名称、厂商名称和产地名称。

(一)语言。

(二)教育。

(三)价值取向。

(四)宗教信仰。

(五)审美观念。

(六)风俗习惯。

第二节母国环境

对国际企业来说,母国的环境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母国对国际企业的鼓励与限制政策上。

一、母国对国际企业的鼓励措施。

(一)举办国外投资保险。海外投资保险是指海外投资者以政治风险作为保险事故向本国主管投资保险机构投保,由承保机构承担政治风险的保险责任。

(二)签订投资保护条约或双边租税协议。投资国政府为本国国民在国外投资的财产,防止他们的财产被东道国没收或征用,与东道国政府签订能有效保护私人国外投资者的双边条约。

(三)制定奖励性纳税制度。有些国家为奖励国内私人企业向国外投资制定奖励性纳税制度。采取低税、免税及特别折扣税等措施减少国外投资者的税负。

(四)提供资金贷款。有些国家为支持本国企业向国外投资,通过政府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对投资者提供贷款,甚至直接参与股权投资。

二、母国对国际企业的限制性措施

(一)审查海外投资。母国政府基于国际收支平衡的考虑,对其本国资金的外流必须进行审查,采取不同程度的限制。

(二)保护国内就业机会及增加税收。母国政府通过加强对国际企业转移价格运用的监督,限制开支津贴、注意国际企业海外子公司的绩效来增加划归母公司的税收份额等措施,防止国际企业偷漏税行为,增加母国税收收入。

(三)限制技术外流。某些发达国家采取限制技术向外国传播的措施来控制对外投资。

第三节中国企业加入WTO后面临的经营环境

一、加入WT0以后中国企业面临的国际竞争环境:

1.跨国公司主宰世界经济。

当今世界跨国公司的主要特点为:生产经营活动的规模特别巨大,跨国化程度高,集中在高新技术部门,立足于核心产业,发展多样化生产,并且发达国家的大公司占有绝对优势。巨型跨国公司的优势大体表现在规模、科技、人才、范围、无形资产、融资、管理、区位、内部化、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等若干方面。正

是凭借着这些特点和优势,巨型跨国公司不仅成为当代世界经济的支配力量,而且引领着时代的发展潮流。

2.国际分工不断深化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传统上以商品贸易为主的国际经济格局被打破。由跨国公司创建的生产体系,推动着国际分工沿着产业价值链方向,不断向企业的生产环节深入,使全球经济系统发生了国际分工的历史性变迁。国际分工格局呈现出“产品差别型分工和”生产工序型分工“的特点。

3.各国产业结构互动增强。

各国产业结构相互联系,形成了世界经济产业结构大系统,出现了结构互动这一重要经济现象。即一国产业结构的成长、运行必然要与世界其他国家产业结构发生相互关系,或者说一国产业结构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在与其他国家产业结构的互动影响中成长运行。

4.技术创新驱动能量加大。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经济全球化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最大动力。跨国的生产经营本身,需要具备必要的技术条件。因为零部件要在越分越细的条件下才能够进行组装,从而要求生产的可分性技术成分必须越来越细、越来越密,运输成本必须降低,必须具有一个灵敏、快捷的通讯方式。正是科技进步不断地提供了这些物质基础,才使得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得以进行。

5.资本流动促进经济增长。

国际资本流动具有推进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从长期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资本流动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进一步提高。未来几年国际资本流动有可能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别是流向那些正在采取较大开放政策措施的国家和地区。

6.企业经营方式灵活多变。

伴随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发达国家的产业发展正表现出知识化、服务化,中小企业作用不断增大的新特点。企业的经营模式,已开始由大规模生产模式向个性化生产和外部采购模式发展。企业的战略思考重心也随之从产品、库存和有形资产转移到顾客、雇员和无形资产。

7.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贸易保护加剧竞争。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社会发展过程中涉及诸多非经济因素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在整体上提高贸易自由度的同时,也伴随着明显的区域化特征。与此同时,贸易保护主义日趋严重。世界上的反倾销措施和技术性壁垒迅速增加,特别是发达国家可能将彼此间的经济矛盾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展中国家自

身实力较弱,承受能力较低,深受其害。能否有效抵御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将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加入WTO以后中国企业面临的国内竞争环境:

(一)发展环境

1.经济增长模式转向质量改善。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开启了一个新的转变过程:由低效率高增长转向高效率高增长;由不公平高增长转向公平高增长;由低就业高增长转向高就业高增长;由不可持续高增长转向可持续高增长。

2.经济发展优势吸引外商投资。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目前,跨国公司在华分支机构占中国工业增加值总量的23%,税收的18%、出口额的48%,外资流入存量占GDP的比重也从1995年的19.6%上升至2000年的32.3%。

3.对外经贸部门转变发展方式。以出口创汇为中心的外贸基本方针开始转变为,在力争出口保持一定增长速度的同时,发挥资源禀赋的优势,以进出口贸易带动国内人力资源开发,缓解就业压力。以国有专业外贸公司为进出口贸易主体的格局开始进行重大调整,专业外贸公司在继续发挥作用的同时,产业部门在出口贸易中的地位得到增强和重视。

(二)制度环境

1.政府管理体制快速改革。加入WTO,对政府管理水平和效率提出了严峻挑战。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主要职责,将不再是直接调动社会资源或指挥企业贯彻政府意图,而是通过政策引导、制定法律法规、信息发布等体现政府意志,创造对结构调整至关重要、企业又无能为力的体制、法制和市场环境,让企业根据自身状况、所处行业、竞争形势自主做出决策。

2.法律、法规建设初见成效。在加入WTO之初,中国的法律、法规存在三个突出的缺陷:一是与WTO规则不一致的问题;二是不协调问题;三是不透明问题。在加入WTO后,中国清理了涉外经济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了法律环境,努力向建立一个透明、统一、公正、便于监督的法律体系迈进。

3.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完善。在加入WTO后,中国政府严格履行开放市场的承诺,为外国商品和企业进入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中国也开始为各类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它包括:纠正各类企业待遇不一的现象;民营企业的地位开始上升;一些准入限制开始逐步取消;实施反垄断行动,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推进全国统一市场的建立,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以减少市场风险和降低交易成本。

4.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加入WTO以后,国有企业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发生了三方面重大变化:①除少数垄断行业之外,国有企业不可替代的地位不复存在。②政府职能重点转向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政府与国有企业间关系出现调整,政府对于丧失生存能力的国有企业已经不能再沿用传统方式进行挽救。③在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下,企业两极分化加剧,相当一批企业陷入经营困境。

在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下,以往搞好国有企业的传统政策和手段已经失效,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需要在制度创新与结构调整两个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共十六大决定改变原来的国有产权行使方式,即坚持国家所有,分级行使产权,建立三级的综合性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来行使出资人的各种权利。这样的方式将能够比较好地做到政企分开,同时使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进行得更快、更好。这一决定将有力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

(三)产业环境

1.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中国的产业发展,正处于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目标的战略性调整阶段。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其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部署为:“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因此,中国产业政策的基本取向将从传统上“支持短线,抑制长线”等对供给总量的调整为主,转到提高产业素质、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增强产业竞争力上。

2.外商投资的政策导向。加入WTO后,中国将围绕调整结构,服从和服务于优化产业结构和实现产业升级的大局,继续扩大利用外资。在国家指导外商投资的产业政策中,提出了重点产业领域的发展方向:

(1)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2)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3)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

3.履行关税减让义务后的产业有效保护。按照WTO的要求,中国将进行一系列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改革,削减关税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义务。在中国加入WTO的协议中,有将近4000种重要税目的基础税率采用了最惠国税率,这些税目的平均税率在加入时为17.3%,根据协议,中国承诺到2008年过渡期结束时,关税总水平将降到10.1%,而且主要的关税减让要在2005年前完成……

到2008年,中国保护程度最高(有效保护率在20%以上)的产业部门有10个,依次为:制糖业,除铁路、航空、汽车、自行车以外的其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日用电子器具制造业,除酒精以外的其他饮料制造业,水产加工业,酒精及饮料酒制造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其他产品制造业,日用电器制造业,屠宰及肉类、蛋类加工业。

保护程度低(有效保护率小于零)、促进进口的产业部门有16个,依次为:电子计算机制造业,其他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文化用品制造业,炼钢业,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木材及竹材采运业,渔业,家具、木制品及竹藤棕草制品制造业,石油开采业,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制造业,采盐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炼铁业。

4.履行市场开放义务后的外资进入领域

中国加入WTO同时也签署了《信息技术协定》,并将逐步取消信息产品的关税。此外,中国要全面履行《金融贸易服务协议》的一般性义务和承诺义务,开放服务业部门的市场准入,要在2005年取消对大多数服务业部门的地域限制,提高电信、保险、证券等行业合资企业的外资股权的比重限制,对外资银行,则在加入WTO的5年后给予全部的国民待遇。

(四)市场环境

1.进出口贸易空间扩大。加入WTO必然使原来一些贸易方面的制度性壁垒取消,促使进口和出口自由化程度提高。

2.外资企业继续加快进入。据《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评比结果,2001年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居发展中国家第一位,在全球居第6位。全球跨国公司500强已有近400家在华投资了2000多个项目,各种研发中心达100多个,诸多大型外国企业争相将其地区总部、亚太总部甚至全球总部移至中国,一大批以IT产业和石化产业为代表的大项目引资流量加速,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其生产制造基地迁到中国,建立配套产业群。

3.中资企业积极投身竞争。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加速了行业内企业的竞争,虽然在某些领域的关键技术上还有赖于国外企业,资金实力还明显弱小,但产品的更新换代已经跟上或接近国际步伐。中国“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的趋势凸现。加入WTO,标志着中国企业从此将不仅依靠国内市场的力量,也借助国际市场竞争的巨大能量实现自身发展。

自学考试现代公司管理试题及答案资料

自学考试现代公司管理试题及答案资料

7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现代公司管理试卷 (课程代码11465) 重要提示: 1、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公司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动力是( B ) A、社会化生产的出现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信用制度的形式和发展 D、法律体系的完善 2、对于现代公司的转变起了重要推动作用的是( D ) A、股票及其交易所的出现 B、职业经理人的出现 C、公司法的完善

D、科技的发展 3、公司设立和存续的基础主要是( A ) A、信誉 B、资本 C、能力 D、法律 4、中国《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全体股东的货币出资全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 C ) A、10% B、20% C 、30% D、50% 5、中国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应当自股款缴足之后多长时间主持召开创立大会?( A ) A、30日内 B、25日内 C、20日内 D、15日内 6、公司原始所有权运行市场化的前提是( A )

A、原始所有权转化为股权 B、原始所有权转化为债权 C、证劵市场的健康运行 D、股权转化为原始所有权 7、一般而言,召开董事会会议的法定人数不得少于公司董事总数的( C ) A、1/5 B、1/4 C、1/3 D、1/2 8、管理的首要职能是( B ) A、组织 B、计划 C、指挥 D、控制 9、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是(D ) A、计划 B、协调 C、命令 D、决策 10、产权市场交易是一种(A ) A、经济性的产权转让方式

国际企业管理形考最新版本

客观题共45题(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 第1题. 下列哪种国际化经营享有国外经营管理权。 A. 劳务进出口 B. 直接投资 C. 证券投资 第2题. 国际企业对东道国经济的正面影响有()。 A. 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 B. 扩大对外贸易 C. 形成垄断 第3题. 资本运动国际化首先采取的形式是()。 A. 商品资本国际化 B. 货币资本国际化 C. 生产资本国际化 第4题. 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实行专业分工,制造不同的产品,经营不同的业务。这种国际企业属于()类型。 A. 水平型 B. 垂直型 C.

混合型 第5题. 国际利益分配模型表明,资本的跨国移动会增加()的国家利益。 A. 资本输入国 B. 资本输出国 C. 资本输入输出双方国家 第6题. 企业拥有或掌握某种财产权和无形资产的优势,这是()。 A. 所有权优势 B. 内部化优势 C. 区位优势 第7题. 外汇储备较少的发展中国家鼓励企业以()的形式对外投资。 A. 土地 B. 现金流出 C. 设备和机器 第8题. 发展中国家跨国直接投资的主要特点有()。 A. 制定完整的全球战略 B. 主要投资于邻近国家和地区 C.

大规模生产销售 第9题. 东亚国家吸引投资最快的时期是在其经济发展的()。 A. 起飞阶段 B. 成熟阶段 C. 高消费阶段 第10题. 胞波一词强调的是()对国际企业经营的影响。 A. 自然环境 B. 经济环境 C. 社会文化环境 第11题. 美日等西方国家在海外经营中用于()项目达1/4以上。 A. 金融产业 B. 信息产业 C. 自然资源开发 第12题. 政治经济越是稳定发达的地区越是投资者趋之若鹜的理想目的地,说明国际企业与环境的关系模式是()。 A. 以科学技术为中心的环境适应模式 B. 以文化信息为中心的环境适应模式 C.

国际企业管理期末

国际企业管理期末复习需要掌握的内容 第一章导论 一、国际企业:从事国际商务经营活动的企业 二、跨国公司:其拥有或控制以境外为基地的生产或服务机构。这种企业并不总是股份公司或私人公司,它们也可以是合作社或国家所有的实体。 跨国公司一词系指在两个或更多国际的实体所组成的公营、私营或混合所有制企业,不论这种实体的法律形式和活动领域如何;该企业在一个决策体系下运营,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决策中心确定一致的政策和共同的战略;该企业中各个实体通过所有权或其他方式结合在一起,从而其中一个或更多的实体得以对其他实体的活动实行有效的影响,特别是与别的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责任。 三、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 其一,保护自己,免受国内商业周期风险和不确定性之累。 其二,为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叩开正在成长的世界市场大门。其三,对日趋激烈的国外竞争做出反应。 其四,降低成本。 其五,通过到国外市场的内部去生产,跨国企业可绕过关税壁垒。 其六,跨国企业希望利用技术专长自己直接制造产品,而不是允许别人使用这种技术去生产产品。 四、国际企业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间接或被动的进出口阶段 (二)直接或主动地进出口阶段 (三)设立海外代理机构阶段 (四)成熟的多国导向型阶段 第二章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理论 一、垄断优势理论、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内部化优势理论、邓宁的折中理论及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运用。 1、垄断优势论:1、产品市场垄断优势; 2、生产要素垄断优势; 3、规模经济优势; 4、政府政策带来的优势 2、所有权优势:(1)独占无形资产所产生的优势;(2)规模经济所产生的优势 3、区位优势:集群与国际竞争优势有十分重要的联系 4、影响区位优势的因素:1、生产要素;2、市场定位;3、贸易壁垒;4、经营环境 5、内部化优势理论:厂商为了避免外部市场不完全而引起的不利因素如交易成本过高等,往往独占新技术、管理技能、信息、商标等无形资产,在对外直接投资的情况下,将这些资产经由内部通道,而不是在外部市场进行知识转让,最后将产品或服务再行销售。 6、邓宁的折中理论:企业成功的直接投资取决于三个条件(1)具有所有权优势(2)具有区位优势(3)具有内部化优势,如果缺少其中一个或两个条件,企业就不应选择对外直接

现代企业管理自学考试大纲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现代企业管理(一)课程代码:0702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现代企业管理(一)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非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毕业生报考管理工程专业(本)时,须加考的课程之一。是为培养和检查自学应考者管理工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设置的。 企业管理概论是一门具有综合性和应用性特点的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管理工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特征。许多非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专科段考试计划又均开考本课程,故截取其部分篇章组成现代企业管理(一)课程。在学习和考试命题中,均应体现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二、课程设置目的与要求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要求是:使自学应考者比较广泛、系统地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和提高正确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中基本问题的能力,为学好本专业奠定基础,毕业后能较好地适应管理工程工作的需要。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技术开发管理 考核内容和要求: 1.技术开发的种类与对象(次重点) 1.识记:(1)技术开发的含义;(2)技术开发的对象。 2.技术开发的途径和条件(次重点) 1.识记:技术开发的途径。 2.领会:技术开发的条件。 3.技术类型、技术结构和技术配套(重点) 1.识记:技术结构与技术配套的含义 2.领会:(1)技术按不同标志划分的类型;(2)合理技术结构的意义及技术结构的主要内容;(3)在技术开发中应注意的技术配套。 4.技术的评价与应用(一般) 1.识记:技术评价的含义和目的。 2.领会:(1)技术评价的原则;(2)技术评价的内容;(3)技术开发成果推广应做好的 工作。 5.生产技术准备工作(次重点) (一)识记:(1)生产技术准备工作的内容;(2)试制鉴定目的、程序和鉴定。 (二)领会:(1)产品设计准备的要求和程序;(2)工艺准备工作的内容及其含义。 第二章价值工程 考核内容和要求: (一)价值工程的基本概念(次重点) 1.识记:(1)价值的含义;(2)产品功能的含义;(3)产品成本的含义; (4)价值工程的概念。 2.领会:价值工程的特点。 (二)价值工程的基本程序(次重点) 1.识记:(1)价值工程工作过程及其含义;(2)选择价值工程对象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3)收集情报的种类;(4)产品功能评价。 2.领会:产品功能分析。 (三)价值工程的推广应用(一般)

国际企业管理复习简答题.doc

1、发展中国家跨国直接投资的优势有哪些? 第一,多方面的竞争优势。①小规模制造和密集使用劳动的制造技术优势。②是使用当地资源和生产当地需要的产品的优势。③是接近当地市场的优势。 第二、许多发展中国家已拥有或正在拥有对外直接投资所必需的经济味础。 第三,国家的大力扶持。 第四,在吸引外资过程中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人才。 2、市场因素是如何影响国际营销定价的? 影响国际营销定价的市场因素主要有市场供求因素和市场竞争因素。市场供求,市场竞争和市场价格是完整的市场机制的三个不可分割的I大1素。市场供求和市场竞争决定市场价格,而市场价格反过来影响市场供求和竞争。 市场供求因素。市场供求因素包括需求状况和供给状况两个方面。市场价格就是市场供需双方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企业的产品是否符合目标市场的需求偏好,产品价格是否与当地市场的购买力相适应,决定廿产品价值能否顺利实现以及国际营销的成败。另外,企业所而对的国际市场是国际寡占市场,在这种市场结构中,企业供给行为的相互依赖性很大,这就要求企业在作出定价策略时,必须充分考虑其他企业的供给行为和价格行为。 市场竞争因素°企业应以价格竞争作为主要竞争手段,还是应以质量竞争等非价格竞争作为主耍的竞争手段,以及价榕竞争究竟应该开展到什么程度,必须视市场结构和环境,企业成木状况,产品性质及其所处的生命周期而定。 3、简述国际企业常用的避税技巧。 答:1)利用内部转移价格避税; 2)利用避税地避税;①以挂牌公司作为虚设的中转销竹公司②以挂牌公词作为收付代理公词③以挂牌公司作为持股公司 3)利用机构身份避税;①规避税收管辖权②选择组织形式避税③避免成为常设机构 4、试论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 答:1)投资战略:从投资的区位战略看,我国的投资应巫点放在亚太地区,同时应积极发展对发达国家尤其是高新技术领域的投资;从投资的行业战略上看,应主要放在加工制造、资源开发、贸易、金融保险等服务业,并积极发展向高技术领域的投资。 2)筹资战略:从当前看,跨国经营所需资金的筹集渠道主要冇国际股票和债务市场、国际融资机制、跨国公司内部资金调度系统及东道国金融市场。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筹资战略应充分挖掘公司内部资金潜力, 或以非现金资产如机器设备、知识产权等折股投资;同时,积极开拓海外筹资渠道,如股权债券融资。东道国银行贷款、有关国际金融机构和世界银行贷款及各种短期融资方式等,本着资金成本最低,项冃效益大的原则,经过技术经济分析,结合各种风险因索,对各种筹资方案作出优化选择。 3)市场进入战略:中国企业进入国外市场的战略,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里,应以股权式合资形式为主,辅之以独资企业。根据我国企业的实力及国际化经营管理水平,选择合资形式也较为适宜。加之海外投资风险系数较人,采取与当地企业合资形式共同经营,可以共担风险。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投资,而临的除了经营上的风险Z外,就是政治风险,采用合资形式可以较好地避免因政治风险造成的投资的损失。随着实力的增强和跨国经营实践经验的积累,我国一些大企业对跨国经营实行更有效控制的愿望也不断提高,这些企业可以采取股权参与方式及全资子公司进入方式进行投资。我国跨国企业也可以选择合适的非股权安排方式,灵活地渗透到国际市场。 4)技术战略:从跨国经营的技术战略来看,我国跨国企业应该合理运用目前学握的技术,通过各种方式使技术转化最大的效益。制定正确的技术战略,不仅可以尽快收回技术投资,延长技术效益的寿命期,而且可以通过技术转移带动设备、产品的出口,绕过贸易壁垒,以技术换取市场。

2021年国际企业管理复习资料自考重点归纳

《国际公司管理》重点复习资料 第1章 1. 国际公司 2. 国际公司类型 3. 国际公司产生 4.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国际公司发展 5. 二战后国际公司发展6. 国际公司发展四个阶段7. 公司对国际化态度8. 全球中心管理观念9. 西方跨国公司发展新趋势10. 调节对外投资战略11. 国际战略联盟12. 国际战略联盟兴起因素13. 并购风盛行14. 无国界化重要经营特点15. 公司走向无国界化因素16. 国际市场进入方式17. 商品出口18. 间接出口19. 间接出口三种方式20. 贸易公司21. 出口管理公司22. 合伙出口23. 直接出口24. 直接出口渠道25. 国外经销商26. 国外代理商27. 专卖代理商28. 非专卖代理商29. 对销贸易30. 对销贸易形式31. 补偿贸易32. 补偿贸易方式33. 转手贸易34. 契约方式进入35. 契约方式36. 允许证贸易37. 什么状况下优先考虑允许证贸易38. 允许经营39. 交钥匙工程40. 管理合同41. 国际BOT方式42. 对外直接投资43. 独资经营44. 独资经营优缺陷45. 建立独资经营公司方式46. 合资经营47. 合资经营特性48. 合资经营好处49. 公司走向国际化内外因素(全球区位理论)50. 垄断优势理论51. 跨国公司拥有垄断优势52. 产品生命周期三个阶段53. 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经营方式和特点54. 内部化理论观点55. 内部化理论基本因素57.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57.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58. 所有权特定优势59. 区位特定优势60. 内部化特定优势61. 投资-发展周期模式62. 国内公司国际化经营动因63. 如何促使国内公司对外直接投资 1. 国际公司:凡是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有生产经营活动公司都可以称为国际公司;内向型公司,出口型公司,国际公司统称为国际公司。多国公司和跨国公司称为国际公司重要形式和最后阶段。 2. 国际公司类型:西方学者依照公司管理构造演变及其在国外销售额增长状况,将处在不同发展决断公司分为五种类型:内向型公司,出口型公司、国际公司、多国公司和跨国公司。 3. 国际公司产生:1)17和18世纪——国际经济活动是以商品贸易为重要内容,基本不涉及跨国生产制造和资本流动。2)19世纪——国际经济活动中生产性经营明显增多,其重

国际企业管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国际企业管理》期末试题(一)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5分) 1、国际直接投资是指()的国际化 A、借贷资本 B、生产资本 C、股票投资 D、债券投资 2、()又称成文法 A、英美法系 B、判例法 C、习惯法 D、大陆法系 3、下面行业中易被没收、征用和国有化的行业是() A、石油开采 B、餐饮业 C、金融业 D、建筑业 4、实施()战略的投资规模小,近年来成为生物技术、半导体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弥补研发费用的有效途径 A、产品出口 B、特许经营 C、许可证贸易 D、并购 5、通用动力公司为了向比利时、丹麦、荷兰、挪威销售F—16战斗机,曾达成协议,规定在这4个国家制造及装配零件是属于() A、分包 B、许可证贸易 C、制造生产战略联盟 D、合资企业 6、在同一产品线内加深产品档次,这是() A、差异型 B、特殊型 C、扩张型 D、加深型

7、对国际经营人员考评的中心内容为() A、态度考评 B、业绩考评 C、能力考评 D、知识考评 8、()比较适合于从事多国性生产不久、产品标准化、技术稳定、地区分布不广的中小型国际企业 A、主子公司结构 B、国际事业部结构 C、全球性混合型组织结构 D、全球性网络结构 9、国际企业文化的首要特征是() A、传统性 B、民族性 C、地域性 D、渗透性 10、()最适合于母企业规模不大,海外子公司数目较少且分布在邻近国家的情形 A、有出口分部的组织结构 B、母女结构 C、国际事业部组织结构 D、全球性组织结构 11、生产经营空洞化是实施()战略所必须应对的严峻问题 A、许可证贸易 B、特许经营 C、分包 D、战略联盟 12、“胞波”一词强调的是()对国际企业经营的影响 A、自然环境 B、经济环境 C、政治法律环境 D、社会文化环境 13、美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分布在() A、制造业 B、金融业 C、电信业 E、服务业

2015年10月自考《现代公司管理》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2

2015年10月自考《现代公司管理》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 小题, 每小题1 分, 共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早期公司主要存在于( C ) A、服务领域 B、生产领域 C、商贸领域 D、制造领域 2、在现代企业家所具有的时代特征中,把计算机用于管理特征是( D ) A、高效化 B、专业化 C、科学化 D、电子化 3、俗语说“有恒产者有恒心”,这说明了产权功能的( B ) A、约束功能 B、激励功能 C、资源配置功能 D、规范交易功能 4、企业通过投资机构出售其新证券的场所是( A ) A、发行市场 B、交易市场 C、次级市场 D、二级市场 5、第二次大战后,西方国家公司的设立一般采取( D ) A、自由主义方式 B、特许主义方式 C、许可主义方式 D、准则主义方式 6、公司要开展经营活动,必须拥有其活动场所,这个场所在法律上称为公司的( B ) A、地址 B、住所 C、所在地 D、住处 7、公司的法人代表人一般是公司的( B ) A、董事会 B、董事长 C、总经理 D、监事会 8、兼并与合并的区别在于( C ) A、合并是兼并的一种吸收合并的方式 B、兼并是合并的一种新设合并方式 C、兼并是合并的一种吸收合并方式 D、兼并是合并的一种吸收兼并方式 9、公司战略管理取得成功的关键是( D )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创新 10、国家对某类企业或某类产品实施“关停并转”,从总体战略上来讲其实施的是( B ) A、成长型战略 B、收缩型战略 C、稳定型战略 D、观望型战略 11、第一位将战略观念引进企业管理理论的学者是( B ) A、奎恩 B、巴纳德 C、明茨伯格 D、钱德勒 12、公司得以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和动力是( D ) A、科学技术 B、货币制度 C、信用制度 D、商品经济 13、在各种最坏的情况下从中找一个好一点的方案的决策方法是( C ) A、后悔值准则 B、等可能性准则 C、悲观准则 D、乐观准则 14、在稳定的环境中经营的大型企业、具有综合技术和不同专业技术的公司适于采用的组织结构类型是( B ) A、家庭式 B、行政机构式 C、矩阵式 D、独立式 15、有利于对员工的操作进行数量和质量控制的工作设计是( A ) A、工作专业化 B、工作轮换 C、工作扩大化 D、工作丰富化 16、资金成本是指公司为取得和使用( B ) A、短期资金而付出的代价 B、长期奖金而付出的代价 C、流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 D、固定资金而付出的代价 17、企业发展与本业完全无关的产业战略叫( C ) A、内部发展 B、中心式多角化 C、复合式多角化 D、水平整合式 18、强化公司内部各部门的责任,更好地对顾客的需要作出反映的公司适合于采用的组织结构( C )

国际企业管理(含答案)[整理]

?构建全球范围内的学习能力。 期末考试模拟题 (答案供参考) 一、判断 1文化控制体系利用组织文化来控制和影响雇员的行为与态度。强有力的组织文化可以在工人中树立共同的准则、价值观、信念和传统。对 2水平协调体系主要包括日常文书、直接交流、联络官角色、任务组、专职协调人和团队。 对 3无论是非正式的国际合作联盟,还是正式的国际合作联盟,它们都没有形成法律实体。 对 4评估国际战略联盟绩效指标主要包括:管理过程、组织学习、竞争力、营销、财务指标。对 5跨国合并分为两种方式,一是新设合并(Consolidation),即当地企业和外国企业的资产和业务合并后建立一个新的实体,新实体接管各家被合并公司的全部资产,并承担其全部债务和责任。二是吸收合并(Merger),一家或若干家公司并入一家续存公司(Surviving Corp),该续存公司接管被合并的公司的全部资产和业务,并承担其全部债务和责任。对 6跨国并购可以迅速进入东道国市场,并建立起独立的生产基地;其缺点是被并购的企业资产很难得到准确的评估,并购方与被并购方对资产的股价差距过大;或者由于跨文化因素多带来的并购后企业之间的整合问题。对 7纵向并购是指并购企业跨越某一既定的商品空间与生产或销售相同或相似商品的企业进行并购的行为。其主要特点是: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生产相同的商品或劳务,并且在其他生产、经营、销售环节具有相似性或互补性。错 8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目标是管理和开发人力资源,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涉及人和组织之间的招聘、选拔、培训与开发、绩效评估、报酬和劳工关系等全部关系。对 9投资新建子公司可以获得对当地子公司的最大程度的控制,但花费的时间较长,并需要投入更多的技术和知识。对 10横向并购又称为水平并购,是指互相买卖投入和产出的两个公司之间的并购行为,或指一个公司将与本公司生产的前后工序相关的公司并购过来的企业并购行为。错 11跨文化培训可以降低外派人员和东道国经理的失败率,提高了员工的工作业绩。培训方式和强度取决于外派人员在其任职中预期可能遇到的情况。对 12培训强度是指要求培训者和受训者为海外任职的受训者做准备的努力程度。高强度培训可能会持续一年以上,它包括更多的经验学习和广泛的语言培训,经常还有与当地雇员沟通。错 13文化被定义为指导一个群体日常生活的普遍的共享的信念、准则和价值观。这些信念、准则和价值观通过文化礼仪、传说和象征传递给今天的群体成员以及未来的群体成员。 对 14“十诫”是伊斯兰教的经典《可兰经》中对信徒的基本要求。错 15美国人比较强调个人成就、创新能力、自治力和冒险精神,因此,美国的个人主义色彩

《国际企业管理》复习题及答案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国际企业管理》课程复习题 一、单选题 1.以下不是推动企业结构变革的基本经济要素是(D) A、规模经济 B、范围经济 C、生产资源的可得性与成本的国别差异 D、文化冲突 2. 传统上,高精技术产业属于哪类产业(D) A、全球产业 B、国际产业 C、多国产业 D、跨国产业 3. 传统上,许多日本公司倾向于采取的国际扩张战略是(B) A、多国战略 B、全球战略 C、国际战略 D、跨国战略 4. 以下对创新模式认识不正确的是(C) A、全球中心的创新模式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对市场不敏感 B、地区-地区创新模式会出现“重新掌舵现象”而遭受损失 C、地区杠杆式和全球纽带式取代了传统的全球中心式和地区-地区创新模式 D、全球纽带式创新的协调成本很高 5. 对跨国公司学习能力要求理解正确的是(D) A、仅仅利用企业研发开发新产品 B、不开发新技术,而是向其他企业学习新技术 C、企业自己研发,并进行技术合作 D、具有从诸多环境中学习的能力,并能将其成果进行扩散和传播 6. 根据国际组织结构的“阶段模型”,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D) A、在向国外扩张的早期,跨国公司一般通过全球矩阵结构来进行国际运作 B、扩大了国外销量但未显著增加国外产品多样性的公司采用全球产品部门结构 C、通过增加在国外销售的产品多样性进行扩张的公司趋向于采用地区结构 D、当国外销售量和国外销售产品多样性都很高时,公司采用全球矩阵结构 7. 下面对四种创新模式理解正确的是(A) A、全球中心创新模式是通过母国感知新机遇,将资源和能力集中起来以创造新产品或工艺,子公司将创 新引入当地市场 B、地区-地区的创新模式是将跨国公司内部不同单位的资源和能力集中,在母公司和子公司两个层面共同 开展和管理某一创新活动 C、地区杠杆式依赖子公司所具有的知识进行开发 D、全球纽带式是确保每个子公司的特定资源和能力,使其能被国内单位利用和在全球范围内的其他单位 利用

国际企业管理考试题

简答题 1.国际企业宏观环境分析方法?G—PEST宏观分析方法(一)自然环境二)经济环境(三)政治环境(四)技术环境(五)社会文化环境 4.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动因?1、避免外部市场经营的不确定性2、降低交易费用3、增强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垄断地位4、满足跨国公司生产体系中对中间产品、原材料的特定要求5、谋求转移价格的避税效应 5.国际市场营销类型? 被动的国际营销、偶然的国际营销、固定的国际营销、积极的国际营销 6国际企业文化整合策略?本土化策略、文化移植策略、文化相容策略、文化规避策略、借助第三方文化策略7.文化五维度模型?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男性化/女性化、长期与短期导向8.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有哪些?、垄断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寡占反应理论、小岛理论,小岛模式或FDI的日本模式 9.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组合?国际营销的产品策略、国际营销的分销策略、国际营销的定价策略、国际营销的促销策略 10.具备哪些条件的企业可以采取撇脂定价策略?从国际营销实践看,具备如下条件企业可以采取撇脂定价:(1)市场有足够的购买者,市场需求缺乏弹性,即使把价格定得很高,市场需求也不会大量减少。(2)高价使需求减少,因而产品减少,单位成本增加,但不至于抵消高价所带来的利益。(3)在高价情况下,企业在一定时间内仍能独家经营,无其他竞争者。有专利保护的产品尤其可以采用这样的定价策略。(4)把某种产品的价格定得很高,还可以使人产生这种产品是高档产品的印象。 11.全球性组织结构分类?1.全球性职能型组织结构 2.全球性产品型组织结构 3.全球性区域型组织结构 4.全球性混合型组织结构 5.全球性矩阵型组织结构 12.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伊莱·赫克歇尔和伯蒂尔·俄林提出的该理论通过引入生产要素禀赋和成本概念而有效地扩展了比较优势理论。1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认为,每个区域或国家应该利 用它的相对丰富的生产要 素从事产品的生产,这样会 处于有利地位,而利用它相 对稀缺的生产要素从事商 品生产,则处于比较不利的 地位。2国际分工——国际 贸易的结果会消除贸易国 间生产要素收入的国际差 异,并且会使商品价格趋于 均等化。3商品贸易的结果 可以实现生产要素在两国 间的间接移动,从而弥补生 产要素在国际间不能移动 的缺陷。 15.国际企业的分类? 1).从分工和组织结构 看,国际企业可分为以下类 型: 1)、水平型2)、垂直 型3)、混合型 2.)从经营内容看,国际 企业可分为以下类型 1)、资源型2)、制造型 3)、服务型 3).从经济的价值取向看, 国际企业可分为以下类型: 1)、母国取向型2)、东 道国取向型3)、世界取向 型 4).从企业积极参与国际 分工的地理导向看,国际企 业可分为以下类型: 1)、内向型2)、外向型 16.国际企业环境适应模式 的发展过程?以自然地理 为中心的环境适应模式、以 政治经济为中心的环境适 应模式、以现代科学技术为 中心的环境适应模式、以文 化信息为中心的环境适应 模式 17.合同生产进入海外市场 的优缺点?优点:相当于 租赁了当地企业的生产能 力,而又不必承担租赁所引 起的一系列工作,既节省了 资金又可迅速进入目标市 场特别是容量有限而发展 前途不大的市场。缺点:不 易物色到理想的合同制造 企业,同时还需要向对方提 供技术改造、工艺改进等方 面的服务;本企业只赚取销 售利润而不能赚到生产利 润。 名词解释 1.对外直接投资:指一国企 业在国外进行的,以控制企 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 取利润为主要目的投资。 2.国际经济一体化:经济一 体化是指一定区域内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 通过制定统一的对内对外 经济政策、财政和金融政策 等,消除国别之间阻碍经济 贸易发展的障碍,实现域内 互利互惠、协调发展和资源 优化配置,最终形成一个政 治、经济高度协调统一的有 机体。 3文化冲突:指不同形态的 文化或者其文化因素之间 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过程。 4.所有权优势:所有权优势 也叫“竞争优势”或“垄断优 势”,是指一国企业拥有或 能够得到别国企业没有或 难以得到的生产要素禀赋、 技术创新能力、无形资产以 及规模经济等方面的优势。 5.区位优势:是指东道国特 有的、不可移动的要素禀赋 优势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等 方面的有利条件,包括优势 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 源、巨大的潜在市场、良好 的社会经济和投资环境以 及相应的法规制度等。 6.国际企业:国际企业是指 从事涉及国际范围内的产 品、技术、劳务、信息、资 金等经营活动的企业。 7.国际企业文化:国际企业 文化是指受民族文化、社区 文化等文化系统及政治、经 济、法律、教育、自然地理 等诸种因素影响,在国际企 业经营过程中呈现出的员 工群体的心理水平状态与 管理行为习惯的总和。 8.跨文化沟通:通常指不同 文化背景的人之间发生的 沟通行为。 9.交钥匙工程:是企业为东 道国建设一个工厂体系或 工程体系,承担全部设计、 建造、安装、操作人员培训、 调试以及试生产等活动。 10.并购:所谓并购是企业 兼并与收购的总称。前者是 指在竞争中占优势的企业 购买另一家企业的全部财 产,合并组成一家企业的行 为。后者则指一家企业通过 公开收购另一家企业一定 数量的股份而获取该企业 控制权和经营权的行为。 11.转移价格:是跨国公司 内部贸易所使用的价格,即 在一个国际企业运作系统 内,母公司与子公司间或各 子公司之间进行内部贸易 时所约定的帐面销售价格。 12.国际企业战略管理: ①国际企业战略管理是国 际企业面对错综复杂、竞争 激烈的国际经营环境,同时, 以企业自身经营条件为出 发点所制定的具有全局性、 长远性、导向性和灵活性的 关于生产、营销、采购、财 务及人才培训等活动的跨 越国界的总体性谋划,包括 跨国经营总体目标的制定 及其实现途径的选择。 ②国际企业战略管 理就是在全球竞争分析(包 括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分 析)的基础上,建立国际企 业的战略模式、战略目标与 经营方向,进行战略规划, 并组织实施与控制的全过 程。 13.国际企业营销管理?是 指对商品和劳务流入一个 以上国家的消费者或用户 手中的过程进行计划、定价、 促销和引导,以便获取利润 的活动。 14.内部化优势?是指企业 通过跨国经营,以企业的内 部市场取代企业的外部市 场,避免外部市场不完全所 带来的高额交易成本,打破 关税或非关税壁垒及东道 国政府的阻挠与干预,防止 技术泄密、保持技术垄断地 位,通过内部转移价格策略 灵活转移资金和利润以逃 避关税和所得税等,使所有 权优势在内部进行配置,从 内部化中获利。 内部化优势是开展对 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内 部化优势决定国际企业如 何选择对外投资的形式和 规模。内部化优势越大,企 业越容易开展对外直接投 资 15.内部贸易?是指在跨国 公司内部开展的国际贸易, 即跨国公司母公司与分支 机构之间,以及同一体系子 公司之间产生的相互提供 商品与劳务的交易。 论述题

最新10月浙江自考现代企业管理(一)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0月自学考试现代企业管理(一)试题 课程代码:0262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管理具有同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哪个属性?() A.生产 B.社会 C.物质 D.自然 2.按照明茨伯格的管理角色理论,管理者决定开发某种新产品,这是在扮演() A.人际角色 B.信息角色 C.决策角色 D.监督角色 3.著有《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著名管理专家是() A.法约尔 B.巴思 C.梅奥 D.泰罗 4.参与“霍桑试验”的哈佛大学教授是() A.泰罗 B.法约尔 C.梅奥 D.韦伯 5.在组织中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是属于哪种创新?() A.管理原则 B.生产系统 C.管理思想 D.经营目标 6.大量采用先进的企业管理方法和手段,这是采用了管理中的() A.技术方法 B.行政方法 C.法律方法 D.教育方法 7.如果一个人在符合其利益时才遵守原则,则此人的道德发展阶段处在() A.前惯例层次 B.惯例层次 C.原则层次 D.自我层次 8.企业将其财务状况及时准确地报告给股东,是属于() A.对环境的伦理行为 B.对员工的伦理行为 C.对顾客的伦理行为 D.对投资者的伦理行为 9.在集体决策方法中,决策专家之间相互不见面的是() A.头脑风暴法 B.德尔菲法 C.名义小组技术法 D.不确定决策法 10.高层管理者一般着重于()

A.操作性决策 B.战术性决策 C.战略性决策 D.预防性决策 11.把计划分成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这是按哪种分?() A.程序化程度 B.职能 C.明确度 D.时间 12.组织内管理幅度大、管理层次少,这是以下哪种组织结构的特征?() A.高耸型 B.扁平型 C.民主型 D.决策型 1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第四层次的需要是() A.金钱需要 B.尊重需要 C.追求需要 D.休闲需要 14.领导者对下属的激励方式有四种,其中不包括() A.计划激励 B.工作激励 C.批评激励 D.培训激励 15.沟通类别中,文件这种形式是属于() A.口头沟通 B.电子媒介沟通 C.非言语沟通 D.书面沟通 16.管理者根据月度报表所反映出来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是属于控制类型中的() A.前馈控制 B.实时控制 C.反馈控制 D.闭环控制 17.没有职能部门,适合小企业的组织结构形态是() A.直线制组织结构 B.职能制组织结构 C.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D.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18.首先提出管理职能理论的学者是() A.法约尔 B.泰罗 C.梅奥 D.巴思 19.某企业成立了儿童服装部、老年人服装部。这是按() A.职能划分部门 B.产品划分部门 C.地区划分部门 D.顾客划分部门 20.领导者善于抓住企业的发展关键点,是属于() A.用人艺术 B.处事艺术 C.运时艺术 D.民主艺术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罗伯特·卡茨认为,管理者要具备三类技能,即人际技能、______技能、______技能。

(全新整理)1月全国自考国际企业管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国际企业管理试题 课程代码:0014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1分,共21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霍尔把文化分为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下列国家中属于高语境文化的是() A.美国B.德国 C.中国D.加拿大 2.随着人类社会的演进和有声语言的发展,手势语言作为人类的副语言,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功能和结构,其作用主要有() A.表示某种形象、某种意念和感情B.表示人的面部表情 C.表示人的内心世界D.表示人的沟通意愿 3.由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所组成的经济贸易集团属于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 A.关税同盟B.自由贸易区 C.共同市场D.经济同盟 4.一般而言,工厂规模越大,单位生产成本相对() A.越稳定B.越波动 C.越小D.越大 5.企业存货通常包括原材料、在制品和() A.废品B.研制品 C.制成品D.现金 6.通过拥有其他公司的股份而控制其经营活动的公司是() A.控股公司B.子公司 C.分公司D.母公司 7.国际企业的一切国际业务活动统属一个国际部策划和协调,该部通常由一名副总裁主管,并由他向总裁汇报工作,这种国际企业组织管理形式属于() A.出口部结构B.国际部结构 C.全球性产品结构D.全球性职能结构 8.企业派出自己的推销人员或委托外国推销员直接向目标顾客宣传和介绍企业产品的促销方法是() 1

A.人员推销B.广告 C.营业推广D.公共关系 9.为了避免因文化差异造成的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而采用的国际企业人事策略是() A.管理人员母国化B.管理人员当地化 C.管理人员国际化D.管理人员多样化 10.要求所有的资产和负债都按现行汇率进行换算,只有股东权益不按现行汇率进行换算的会计折算方法是()A.流动——非流动划分方法B.暂时法 C.现行汇率法D.货币——非货币划分法 11.在国际化经营的实践中,大多数国家限制外国企业资金转移的渠道和流量的措施有() A.外汇管制和税收制度B.原材料采购限制 C.资金输出限制D.会计制度 12.人力资源计划中,对一定时期内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人力资源配置及相关投资进行总预算、总安排,这属于人力资源计划层次的() A.人力资源预算B.人力资源操作计划 C.人力资源需求计划D.人力资源战略计划 13.在国际企业战略中,有两种战略被看作是集中型经营战略的一种发展和补充,它们是() A.稳定战略和成长战略B.公司战略和业务战略 C.市场开发战略和产品开发战略D.一体化战略和多元化战略 14.在进行人员绩效考评时,将每一个被考评员工都与小组或团体中的其他员工进行比较的考评方法是()A.排队法B.成对比较法 C.强迫分配法D.图表评定法 15.国际企业的业务级战略,是把公司级战略具体化,以单一业务或产品系列的运作竞争状况为对象,在相关的产品和市场领域中确定() A.需求对象、企业的性质和使命等 B.需求对象、资源配置及营销安排等 C.资源配置、经营范围和协同效应等 D.经营范围、企业的竞争优势和资源配置等 16.企业为了缩短从新产品设计到正式投产的时间,抢先推出新产品和占领市场,往往采用() A.优势互补的合作研究与开发战略B.国内研发,国外生产战略 C.引进战略D.创新战略 l7.下列国家的法律制度采用“大陆法系”的是() A.英国B.法国 C.美国D.印度 2

国际企业管理(含答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国际企业管理》复习大纲 期末考试模拟题 (答案供参考) 一、判断1234 5文化控制体系利用组织文化来控制和影响雇员的行为与态度。强有力的组织文化可以在工人中树立共同的准则、价值观、信念和传统。对 水平协调体系主要包括日常文书、直接交流、联络官角色、任务组、专职协调人和团队。对无论是非正式的国际合作联盟,还是正式的国际合作联盟,它们都没有形成法律实体。对评估国际战略联盟绩效指标主要包括: 管理过程、组织学习、竞争力、营销、财务指标。对 跨国合并分为两种方式,一是新设合并(Consolidation),即当地企业和外国企业的资产和业务合并后建立一个新的实体,新实体接管各家被合并公司的全部资产,并承担其全部债务和责任。二是吸收合并(Merger),一家或若干家公司并入一家续存公司(Surving Corp),该续存公司接管被合并的公司的全部资产和业务,并承担其全部债务和责任。对 跨国并购可以迅速进入东道国市场,并建立起独立的生产基地;其缺点是被并购的企业资产很难得到准确的评估,并购方与被并购方对资产的股价差距过大;或者由于跨文化因素多带来的并购后企业之间的整合问题。对 纵向并购是指并购企业跨越某一既定的商品空间与生产或销售相同或相似商品的企业进行并购的行为。其主要特点是: 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生产相同的商品或劳务,并且在其他生产、经营、销售环节具有相似性或互补性。错

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目标是管理和开发人力资源,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涉及人和组织之间的招聘、选拔、培训与开发、绩效评估、报酬和劳工关系等全部关系。对 投资新建子公司可以获得对当地子公司的最大程度的控制,但花费的时间较长,并需要投入更多的技术和知识。对 横向并购又称为水平并购,是指互相买卖投入和产出的两个公司之间的并购行为,或指一个公司将与本公司生产的前后工序相关的公司并购过来的企业并购行为。错跨文化培训可以降低外派人员和东道国经理的失败率,提高了员工的工作业绩。培训方式和强度取决于外派人员在其任职中预期可能遇到的情况。对 培训强度是指要求培训者和受训者为海外任职的受训者做准备的努力程度。高强度培训可能会持续一年以上,它包括更多的经验学习和广泛的语言培训,经常还有与当地雇员沟通。错 文化被定义为指导一个群体日常生活的普遍的共享的信念、准则和价值观。这些信念、准则和价值观通过文化礼仪、传说和象征传递给今天的群体成员以及未来的群体成员。6789 10 11 12 13对14“十诫”是伊斯兰教的经典《可兰经》中对信徒的基本要求。错 15美国人比较强调个人成就、创新能力、自治力和冒险精神,因此,美国的个人主义色彩比较强。对 16际战略联盟是指来自不同国家的两个获两个以上的公司参与商务活动的合作性协定。这些活动可能包括从研究开发到销售和服务的任何价值链活动。对

自考现代企业管理

自考现代企业管理

第1章企业管理概论 1.企业的特征:A.营利性的经济组织B.提供适合社会需要的商品与服务C.自主经营、自负盈亏D.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2.定义:个人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3.企业管理的特点:A.盈利性B.自主性C.风险性 4.企业管理的性质: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科学性D.艺术性 5.最早正式提出企业管理职能的是法约尔。她提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6.企业管理的7职能:A.决策B.计划C.组织D.指挥E.控制F.协调G.激励 7.企业管理的发展5趋势:A.经营战略全球化 B.竞争理念双赢化 C.企业组织学习化 D.管理行为人性化 E.管理手段信息化 F.顾客服务个性化8.麻省理工的(彼得圣洁)推崇学习型企业。就是以共同愿望为基础、以团队学习为特征的学习化的企业组织。领导者扮演角色:设计

师、仆人、教师 第2章企业战略管理 1.定义:企业战略是指企业最高管理层根据企业的宗旨以及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的总体目标发展方向,组织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实现企业总体目标的谋划。 2.企业战略的特征:A.全局性B.长远性C.纲领性D.竞争性E.风险性 3.战略的构成要素:A.宗旨与目标B.经营范围 C.竞争优势 D.资源配置 E.协同效应1+1>2 4.企业战略的层次:A.总体(公司)战略B.竞争(经营或事业部)战略C.职能战略 5.企业战略管理的内容:A.战略形成(设计) B.战略实施 C.战略控制 6.企业战略管理的特征:A.系统性B.科学性C.艺术性D.相正确稳定性 7.企业战略管理最早出现于美国。真正为企业战略下定义的第一人是钱德勒 8.理论的演进:A.早期战略管理理论萌芽阶段(1930-1960年)B.战略管理理论的奠定、探

国际企业管理名词解释题

1..绩效考评 答案: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利用科学的方法,收集、分析、评价和传递有关员工工作行为和工作结果方面信息的过程。 2.33.排队法 答案:将被考核的员工按照工作业绩的好坏进行一定次序的排列,以区别员工业绩水平的绩效考评办法。 3.3 4.企业国际化 答案:是指企业以国际市场为导向,输入产品和服务,尤其是通过直接对外投资,广泛利用国内外资源,实现上产要素国际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和组合,平衡市场风险,以获得最大飞比较经济利益。 4.3 5.内部化理论 答案:是通过剖析企业内部资源配置和交换机制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成因。 5.34.国际双重征税 6.答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在同一期间内对同一课税对象征收类似的税收。 7.34.决策 答案:是为未来的行为制定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并决定采取某种方案的过程。 8.35.国际分销渠道 答案:是指在国际分销中把企业的产品由生产者转移到最终用户手中所经过的中间环节和采用方式。 9.33.组织 答案:是进行共同活动的人的集合,组织工作的职能就是设计和维持一种良好的运行机制,使人们能够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地共同劳动。 10.34.形式产品 答案:是指产品的外观和状态,包括产品的质量、品牌名称、包装、款式及功能等内容。 11.33.准时生产制 答案:是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一种生产方式,它的基本思想是: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JUST IN TIME。 12.36.全面质量管理 答案:是指企业的所有部门和全体员工,以提高和确保质量为核心,把专业技术、管理技术和现代科学结合起来加以灵活运用,建立一套科学的、严密的、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控制影响质量的全过程的各项因素,以优质的工作质量和经济的办法,系统的研究、生产和销售用户满意的产品。 13.32,母公司 答案:通过拥有其他公司股份而控制其经营活动的公司。 14.32,股份有限公司 答案:是指通过法定程序向公众发行股票筹集资本、由有限责任股东组成的一种企业组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