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

第七章特色文化

川菜形成与发展的原因,有三点:首先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其次是受当地风俗习惯的影响。第三是广泛吸收融会各家之长。川菜烹调的特点:一是选料认真。二是刀工精细。三是合理搭配。四是精心烹调。

川酒四川产生了若干质量上乘的美酒,一直发展为今天四川的一系列国家级名酒。1993年4月在第一届世界贸易中心伦敦评酒会上,"五粮液"、"泸州老窖特曲"、"剑南春"、"全兴大曲"、"郎酒"、"沱牌曲酒"、"绵竹大曲"、"全兴头曲"、"古蔺大曲"、"沱牌大曲"、"自贡灯酒"和"沱牌酒"荣获金奖。

川剧是中国戏剧中的一个古老剧种,有着300多年悠久的历史,它融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戏五种声腔为一体,其中高腔的帮、打、唱最具地方特色。川剧剧目丰富,尤以清新优美的文学性建长,川剧的表演艺术生动细腻,别致传神,诙谐风趣,舞台形象典雅、优美、传神,生活气息浓郁。

川茶巴蜀是我国最早栽茶和饮茶的地区之一。川茶自古多特色。"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这是白居易赞颂蒙茶的一句诗,现在仍广为传颂。

川茶成都茶馆受人喜爱,其原因在于成都茶馆有茶、有座、有趣。所谓"有茶",就是能让茶客得到满足。俗话说:茶好不如水好,水好不如器好。因此,旧成都茶馆的经营者在用水、备茶、置茶具上是毫不含糊,颇具匠心的。

川茶起源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四川一带已盛行饮茶。西汉时,茶是四川的特产,曾通过进贡传到京城长安,原来我国古代四川东鄂西就是茶树的发祥地,而这里正是三皇五帝最早生息之地。神农氏是“三苗”、“九黎”部族之首领。在《史记·吴起传》与《说苑》等古籍中有“三苗氏,衡山在其南,歧山其北,左洞庭之坡,右彭蠡之川”的记载,这说明神农氏的部族发源在四川东部和湖北西部山区,这正是今日大神农架的地域。在这样一个植被茂盛,至今还盛产茶叶的环境里,神农尝百草完全是可能的。后来这些部族不断北移或东徙,西北才成为华夏政治中心。

到舜帝禅让王位于大禹,氏族社会的政治中心已移到河南登封一带,前几年己在该处王城岗发掘出夏代遗址遗物,大禹接位,并非一帆风顺,当初在江浙沿海治水,疏流入海,导苕溪、余不溪、入太湖,克服了洪水之患。后又战败防风氏,逐渐北上。舜帝得知大禹治水有功,就让位于他。而“三苗”后裔不服,所以,《史记五帝本纪》有“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的记载。大禹治水在江南,史书也有根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上会稽、祭大禹”,司马迁20岁时,也“登会稽,探禹穴。”所以今日浙江绍兴留有大禹遗迹。夏禹原让位于“百虫将军”

伯益,但为儿子夏启夺权,启有太康、仲康和少康三子,不断发生王位之争,到禹的第六代孙夏杼时政局统一,国力强盛,他曾率部南下寻根,至浙西、驻骅金斗山东南延峦妙峰一带,故这一带山称之为杼山。当时在山南至今尚留有避它城夏王村等遗迹。夏杼之后八代而衰,履癸(桀)为契灭,契建立先商世代。

从现存的历史资料也不难看出,氏族社会“三苗氏”生息之地,产茶历代不衰,如南北朝时,《刘琨购茶书》中提到安州(今湖北安陆);《桐君录》中提到酉阳(今湖北黄风东)、巴东(四川奉节);《荆州土地记》中提到武陵(湖南常德)。都盛产茶叶。唐代的史料中提到湖北江陵、南漳、四川彭景、安景、邛崃等地盛产茶。陆羽《茶经》中提茶叶品质不详的十一

州中就有鄂州即今湖北武昌。由此可见,《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事应发生我国中原。即使从《王褒僮约》所记载的饮茶、卖茶的事实看来,我国汉代以前,川东鄂西地区生产和利用茶叶的事业已相当发达。人们不难设想从采野茶到人工栽培茶树,从自给自用到“产、供、销”的过程,需要多长年代。所以说我国祖先发现利用栽培茶叶的历史是悠久的。

第八章旅游

在巴蜀古代,旅游基本上是个人自发性活动,将旅游作为一项经营性事业,始于20世纪30年代初,但由于战乱等原因,并未形成产业规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四川旅游业凭借本省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从小到大,从国内走向国际,在资源开发、旅游建设、可持续性发展、旅游创汇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四川幅员辽阔,山河秀丽,旅游资源丰富,历来有“天下山水在于蜀”之说,并有“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雄、剑门天下险、青城天下幽”之誉。四川是全国旅游界公认的“旅游资源大省”。截止2000年,四川、重庆有世界级旅游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9处,数量均居全国各省之冠。此外,人文景观精华荟萃,丰富多彩,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川渝两地位居长江上游,古称“天府之国”,地形以高山、盆地、平原为主。这里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孕育了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名山大川及峡谷景观丰富多彩,物产丰富,风光秀丽。自古以来,众多骚人雅士“乐风土之清美,玩竹木之荫翳”,不畏蜀道艰难,蜂涌入川,“抒旅思而寄古怀”,留下了众多古迹,为当今四川开展风光名胜和人文古迹旅游创造了优越条件。同时,四川又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彝、藏、土家等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了瑰丽多姿的民族文化。独特而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神秘而古老的民族风情交相辉映,加上“熊猫故乡”等独有的旅游资源,开展特色旅游在川、渝两地具有广阔的前景。

风光名胜和人文古迹旅游的著名景点包括:长江三峡风景区、九寨和黄龙风景区、蜀南竹海、碧峰峡、泸沽湖、红岩革命纪念馆、歌乐山烈士陵园、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三星堆遗址、自贡恐龙博物馆等。现已开展的特色旅游项目包括:熊猫之旅、彝族风情游、土家风情游、摩梭风情游、藏族转山会、登山漂流等。

地域文化(本)期末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

一、列举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一、列举题范围

1.请列举15处四川的风景名胜古迹。

答:峨眉山、青城山、都江堰、黄龙溪、金沙遗址、大足石刻、乐山大佛、三星堆、瓦屋山、碧峰峡、白龙宫、龙池风景区、黄龙寺、剑门蜀道、蜀南竹海、四姑娘山、武侯祠、稻城、卧龙保护区、蒙山、海螺沟、杜甫草堂、罨画池、沪沽湖、望江楼、米亚罗、西岭雪山、九寨、贡嘎山、天台山、西岭雪山、白龙湖、诺水河、龙池、二滩、海螺沟、合江佛宝、盐亭高山、剑门关、七曲山、广元天台、二郎山等。请列举川菜的基本味型。

2.请简述什么是四川路。

答:公元1001年(北宋真宗咸平四年),北宋政权将巴蜀故地划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总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至此"四川"正式得名。

3.请列举诸葛亮治蜀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继续推行联吴拒魏政策、实行法制、重视人才、任人为贤、务农殖谷、闭关息民、南征、北伐。

4.请列举从古到今的6位文学家及其代表作。

答:司马相如《子虚赋》、《天子游猎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李白《蜀道难》等;苏轼《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郭沫若《女神》、;巴金《激流三部曲》、《随想录》;沙汀《淘金记》;艾芜《南行记》;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5.请列举10道川菜菜品。

答:麻婆豆腐、粉蒸排骨、水煮肉片、盐煎肉、辣子鸡丁、回锅肉、泡椒墨鱼仔、东坡肘子、荷叶粉蒸鸡、红油耳片、火爆双脆等。

6.请简述什么是四川川剧变脸。

答:川剧变脸的技法很多,较能体现川剧独特风格的是拉线变脸。先用白绸画好各种形色脸谱,上系拉线,将脸谱贴在脸上,按剧情需要,由演员层层揭下,在变脸中演员只需一转身或一摇头迅即交换,速度之快仅在观众的眨眼之间。

7. 请列举诸葛亮治蜀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继续推行联吴拒魏政策、实行法制、重视人才、任人为贤、务农殖谷、闭关息民、南征、北伐。

8.请列举10处四川的风景名胜古迹。

答:峨眉山、青城山、都江堰、黄龙溪、金沙遗址、大足石刻、乐山大佛、三星堆、瓦屋山、碧峰峡、白龙宫、龙池风景区、黄龙寺、剑门蜀道、蜀南竹海、四姑娘山、武侯祠、稻城、卧龙保护区、蒙山、海螺沟、杜甫草堂、罨画池、沪沽湖、望江楼、米亚罗、西岭雪山、九寨、贡嘎山、天台山、西岭雪山、白龙湖、诺水河、龙池、二滩、海螺沟、合江佛宝、盐亭高山、剑门关、七曲山、广元天台、二郎山等。

9.请简述落下闳及其太初历。

答:落下闳(大约公元前156~前87年),中国西汉著名的民间天文学家,字长公,巴蜀阆中(今四川阆中)人。汉武帝元封年间(公元前110~前104年),为了改革历法,征聘全国文学家。落下闳经同乡谯隆推荐,由故乡来到京城长安。改革历法的工作由太史令司马迁主持。经过反复讨论,决定采用落下闳、邓平的改革方案,并由落下闳进行运算工作,于公元前104年制定出一部新历。新历已具备了气朔、闰法、五星、交食周期等内容。它首次提出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的原则和135个朔塑月中有23个食季的食周概念,并建立了一套推算五星位置的方法,为后世历法的树立了范例。新历优于同时提出的其他17种历法。汉武帝决定采用新历于地封七年(公元前104年)正式颁行,并改元封七年为太初元年,新历因而被称为太初历。太初历是我国历法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系统的历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0.请简述巴蜀艺术特色。

答:(1)源远流长,历史悠久(2)内容丰富,地域色彩浓郁;(3)纳构力强,稳定性高;(4)诙谐幽默,妙趣横生。

11. 请简介金沙遗址。

答:金沙遗址位于成都市西郊苏坡乡金沙村。2001年2月,在民工开挖蜀风花园大道工地时偶然发现。1200多件珍贵金器、玉器、石器、青铜器、象牙器的出土震惊了考古界,是继三星堆后四川最重要的考古发现。金沙遗址是周边同时期商周遗址中心遗址,是古蜀国继广汉三星堆后的第二个都邑所在,金沙遗址改写了成都历史和四川古代史,将古蜀国统治者在成都附近的活动从2500多年前推进到了3000多年前。

12. 请列举川菜的基本味型。

答:麻辣甜咸酸苦。

13. 请简介道教。

答:道教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的民族宗教,奉老子为始祖,尊老庄之书为经典。作为宗教,道教的形成和发展,在理论上更多的是依托于道家的哲学。

14.请列举川酒五金花。

答:川酒五金花就是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全兴大曲和郎酒。

二、论述题范围

1.请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四川近代学堂对四川的意义。

答题要点:四川的近代学堂不仅成为四川近代教育的中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近代四川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传播创造的条件。其意义和影响在于:第一,大量引进了西方近代的知识文化。

第二,近代学堂的出现,促进了四川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成。

第三,推动了工商实业的发展。

第四,近代学堂在辛亥革命中起了重要作用。

2.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科学性和技术水平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题要点:都江堰集诸多学科知识之大成,科学性极强,技术水平极高,突出表现在堰址选择、工程技术、治水经验和系统原理等方面。

在堰址选择上,都江堰所在地正处在由岷江、沱江及其他河流冲积而成的扇形平原的顶部,海拔约730米,地形由高低地向东南方向跌落,在成都地区形成偌大一片倾斜地带。从水利科学的角度看,这种地形条件对兴修水利工程相当有利。历史上与都江堰同时代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不少,如芍陂、秦渠、郑国渠、漳水十二渠等都已湮没无存,究其原因与工程选址不当有直接关系。

在系统工程上,都江堰渠首部分主要由三大主体结构组成,即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协调发挥分水分沙、泄洪排沙和引水束水的整体功能。渠首枢纽工程合理运用了岷江的地势、河势以及其他一切有利的自然之势,充分考虑当时的人力、物力、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采取种种切实措施,使之在工程上有分洪、引水排沙的完整而又系统的立体布局,在效益上有防洪、灌溉、航运的多种功能,使水资源在时段上的有限性变成了时间上的无限性,一劳永逸地为民造福。

在治水经验上,总结出了诸如“六字诀”、“八字格言”、“三字经”等一整套科学治水的方法,作为岁修准则,世代相传。

此外,勤劳智慧的古代巴蜀治水者们,在充分汲取民间技术养分的基础上,以其特有的韬略睿智,在实践中创造出一项又一项传统工程技术,如都江堰工程中长期使用的围堰截流工程技术——杩槎、竹笼装石技术、干砌卵石技术、桩工与“羊圈”技术等独具特色的工程技术,一直经久不衰,万世留芳。

3.请结合所学知识,用300-500字简要介绍四川的历史与文化。

标准:A.论述不正确,扣5—10分;

B.举例不具体或不恰当,扣5分;

C.文字欠优美或不流畅,扣5分;

D.有错别字或病句,扣1分,最多扣分不超过2分。

地域文化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四川路:公元1001年(北宋真宗咸平四年),北宋政权将巴蜀故地划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总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至此"四川"正式得名。

2、川剧变脸:技法很多,较能体现川剧独特风格的是拉线变脸。先用白绸画好各种形色脸谱,上系拉线,将脸谱贴在脸上,按剧情需要,由演员层层揭下,在变脸中演员只需一转身或一摇头迅即交换,速度之快仅在观众的眨眼之间。

3、巴金:李芾甘的笔名。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现代著名作家。曾创作了众多的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激流三部曲》,尤以《家》更为杰出。

1.距今200万年前,生活在今四川地区的原始人类是()。

A.巫山人

B.资阳人

C.元谋人

D.山顶洞人

2.最早开始修建都江堰水利枢纽的前期工程的()。

A.李冰

B.杜宇

C.开明

D.司马错

3.唐肃宋时期,唐代巴蜀地区的主要行政区划是()。

A.剑南东川

B.剑南西川

C.山南西道

D.山川道E 巴蜀道

4.宋代四川商业贸易十分繁荣,北宋时期,成都出现了()。

A.银币

B.金币

C.交子D 铜钱

5.1997年()从四川分出,成为中央直辖市。

A.重庆市

B.涪陵市

C.万州市

D.达州市

6.1835年,在今四川自贡市境内,钻出了井深1001.42米的() ,成为当时世界

上第一口超千米的深井。

A.焱海井

B.自流井

C.贡井

D.压井

7.都江堰渠首部分主要由三大主体结构组成,即() .() 和() ,协调发挥分水分沙.泄洪排沙和引水束水的整体功能。

A.鱼嘴 B 飞沙堰 C.宝瓶口 D.内江

8.1921年,原国民政府四川省省长() 卸任回乡办教育,对职业教育起到很好的

倡导作用。

A.吴玉章

B.蔡元培

C.黄复生

D.张澜

9.1931年,下列() 三所学校合并组成国立四川大学。

A.成都大学

B.华西协和大学

C.公立四川大学

D.成都师范学校

10.佛教约在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经长期传播发展,在中国逐渐形成了两大语系佛教,即()。

A 汉语系佛教

B 藏语系佛教

C 印度语系佛教

D 傣族巴利语系佛教

11.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是() .() .()。

A 《家》

B 《雷》

C 《春》

D 《秋》

E 《雨》

12.位于今成都市市区的著名景点有:()

A 杜甫草堂

B 武侯祠

C 红岩革命纪念馆

D 都江堰

13.() 是我国迄今所见最大的商周青铜铸件,也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同一时代

最大的青铜人像。

A.青铜立人像

B.青铜头像

C.纵目人像

D.青铜面具

14.四川幅员辽阔,山河秀丽,旅游资源丰富,历来有“() .夔门天下雄.剑门天下险.青城天下幽”之誉。

A 西岭天下秀

B 峨眉天下秀

C 华山天下秀

D 天山天下秀

15.司马相如的文学成就主要是()。

A 诗歌

B 小说

C 戏曲

D 辞赋

E 史传文学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A

2、C

3、ABC

4、C

5、A

6、A

7、ABC

8、D

9、ACD 10、AB 11、ACD 12、AB 13、A 14、B 15、D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公元前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了成汉政权。()

2.太初历是我国历法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系统的历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死水微澜》是艾芜最成功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它成功地塑造了几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对人情.风俗.服饰.饮食等描写丝丝入扣,一派蜀地风情。()

4.有“人间仙境”.“童话世界”美誉的九寨沟,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5.李时珍撰《本草纲目》问世之前的几百年中,《证类本草》一直是本草学的范本。()

6.川菜的基本味型为麻.辣.甜.咸.苦五种。()

7.填水脚作为绵竹年画的绝活流传于世,以其画工精细著称。()

8.四川的职业教育起源于近代学堂的“实业教育”。()

9.川剧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传统深厚.风格独特的地方戏曲剧种。()

10.隋唐时期,佛教已逐渐中国化,并相继形成不同的佛教宗派,其中对四川佛教影响较大的宗派有禅宗.净土宗和密宗。()

11.苏轼词的代表作是《念双娇·赤壁怀古》,赋的代表作是《前赤壁赋》。()

12.中国天文学家对天文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其中犹以巴蜀天文学家落下闳的贡献非常突出。落下闳是中国汉代著名的民间天文学家。()

13.元代是中国封建时期文化发展的最高峰,也是巴蜀文化发展的最高峰。

14.苏轼的词相比他的画有更大的艺术创造性。他突破了以前离愁别绪.男女恋情的老套,将悼古.怀旧.记游.说理等诗材皆纳入词的表达范围,给词以更深广的意境,一改晚唐五

代词家的婉约之风,开创了词的婉约一派。()

15.在近代的留学运动中,四川的留学生主要去了法国。()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14、×15、×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请简述落下闳及其太初历。

答:落下闳(大约公元前156~前87年),中国西汉著名的民间天文学家,字长公,巴蜀阆中(今四川阆中)人。汉武帝元封年间(公元前110~前104年),为了改革历法,征聘全国文学家。落下闳经同乡谯隆推荐,由故乡来到京城长安。改革历法的工作由太史令司马迁主持。经过反复讨论,决定采用落下闳、邓平的改革方案,并由落下闳进行运算工作,于公元前104年制定出一部新历新历已具备了气朔、闰法、五星、交食周期等内容。它首次提出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的原则和135个朔塑月中有23个食季的食周概念,并建立了一套推算五星位置的方法,为后世历法的树立了范例。新历优于同时提出的其他17种历法。汉武帝决定采用新历于地封七年(公元前104年)正式颁行,并改元封七年为太初元年,新历因而被称为太初历。太初历是我国历法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系统的历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请简述巴蜀艺术特色。

答:(1)源远流长,历史悠久(2)内容丰富,地域色彩浓郁;(3)纳构力强,稳定性高;(4)诙谐幽默,妙趣横生。

3、请简述三星堆文明。

答:三星堆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四川广汉。1980年起发掘,,因有三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黄土堆而得名。在遗址中发现城址1座,据认为,其建造年代至迟为商代早期,为人工夯筑而成。清理出房屋基址、灰坑、墓葬、祭祀坑等。房基多为地面木构建筑。自1931年以后曾多次发现祭祀坑,坑内大多埋放玉石器和青铜器。1986年发现的两座大型祭祀坑,其中金器中的金杖和金面罩制作精美,青铜人头像形象夸张,极富地方特色;立人像连座高 2.62米,是最大的青铜造像,是难得的研究蜀人体质与服饰的资料。祭祀坑的年代约当商末周初,被认为是蜀人祭祀天地山川诸自然神祗的遗迹。

三星堆文明上承古蜀宝墩文化,下启金沙文化、古巴国,前后历时约2000年,是我国长江流域早期文明的代表,,三星堆文化的确是中华文明最古老的的源流之一。

4、请简述川菜形成与发展的原因。

答:首先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四川自古以来就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境内烹饪原料多而且广;还有品种繁多、质地优良的酿造调味品和种植调味品,为各式川菜的烹饪及其变化无穷的调味,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此外,四川所产的与烹饪、筵宴有关的许多酒和茶,其品种质量也是闻名中外的,它们对川菜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其次是受当地风俗习惯的影响。据史学家考证,古代巴蜀人早就有“尚滋味”、“好辛香”的饮食习俗。到了清代,民间婚丧寿庆,也普遍筹办“家宴”、“田席”、“上马宴”等等。讲究饮食的传统和川菜烹饪的发展与普及,造就了一大批精于烹饪的专门人才,使川菜烹饪技艺世代相传,长盛不衰。

第三是广泛吸收融会各家之长。川菜的发展,还得益于广泛吸收外来经验。它无论对宫廷、官府、民族、民间菜肴,还是对教派寺庙的菜肴,都一概吸收消化,取其精华,充实自己。秦灭巴蜀,“辄徙”入川的显贵富豪,带进了中原的饮食习俗。其后历朝治蜀的外地人,也都把他们的饮食习尚与名撰佳肴带人四川。特别是在清朝,外籍入川的人更多,这些自外地入川的人,既带进了他们原有的饮食习惯,同时又逐渐被四川的传统饮食习俗所同化。在这种情况下,川菜加速吸收各地之长,实行“南菜川味”、“北菜川烹”,继承发扬传统,不

断改进提高,形成风味独特、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四川菜系。

基于地域文化下的商业空间设计

基于地域文化下的商业空间设计 摘要:商业空间是一座城市进行商业和公共活动的重要场所,它的设计往往能够传达出一座城市最鲜明的形象特征,而地域文化作为每一座城市所具有的精神内涵,以其特殊性渗入到城市商业空间的设计中去则会使商业空间在成为盈利场所的同时为城市带来更多的文化展现和文化交流。地域文化对于商业空间设计的影响可以从文化特色、自然环境、当地材料、活动空间四方面加以考虑。商业空间与地域文化的相互融合既能够满足场所空间的功能需求,更能够提升空间中的场所精神。 关键词:商业空间,地域性,文化,渗透,场所精神 引言 商业空间作为一座城市进行商业活动和举办各种社会活动的地方,是城市生活的中心场所。它可以被作为一个城市社会文化的传达基质,有效地展现整个城市的文化特色和民俗风貌。商业空间中景观的设计已经成为完善城市职能、传达城市文化、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 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的人们在历史的不断行进过程中,通过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所创造的,并经过积累、延续和发扬所形成的物质与文化上的成果。地域文化具有特定的文化传统和一定的文化发展脉络,并主要依托自然环境与人文生活得以体现,地域文化的主要特征表现在文化基础上的稳固、文化形态上的延续以及文化认同上的一致。商业环境在布局、空间形态等方面的设计过程中,通过深层次地分析当地的自然环境、历史文脉和社会经济背景,将地域文化有效地渗入到商业空间的设计中去,展现城市所特有的形象特征,树立鲜明的景观形象。 对文化特色的地域性渗入 人们在进行商业消费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引人入胜的文化体验,文化是精神层面最丰富的内容,文化概念和文化因素的引入,能够使人们在进行购物时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和历史故事,地域文化的独特性能够给一个城市带来其独特的更个韵味,具有文化魅力的商业空间也是一样。商业空间的设计想要通过当地的地域文化来获得创作灵感,就要对当地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有深入的理解,了解当地的人们的各种活动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关系,才能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完全地展现当地的地域文化。而文化内容的渗入也使得商业空间不再是简单的盈利场所,更成为的一个城市文化交流的平台,提升了城市的整体文化涵养。福州“三坊七巷”就是一个地域文化渗入商业空间中的典型例子,它主要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一)地域文化是城市生活的灵魂和核心,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及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还是城市中的建筑。 (二)城市建筑所体现的地域文化特征: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建筑布局、建筑结构、建筑风格等方面都有影响。建筑空间布局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若干个建筑在空间上的分布;建筑结构是指一个建筑内部空间的组合关系;而建筑风格则是指建筑的整体外在表现。 1、从建筑布局看城市地域文化差异: (1)美国城市中心→围绕摩天大楼布局,外围建筑高度逐渐下降,立体化发展,是现代城市布局。这是因为美国城市发展历史短,缺少体现历史文化底蕴的传统建筑,所体现出来的只能是代表近代工业文明的高楼大厦,同时也反映了美国崇尚个人奋斗、个人成功的居民心理。(2)欧洲城市中心→围绕教堂、市政厅、城市广场布局,中心与四周建筑物高度差别小,高层建筑一般在城市外围,体现了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如巴黎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外发散,反映了西方城市发展一般都是以教堂或广场为中心逐步发展而成的历史文化背景。 (3)中国城市中心→围绕衙门、中轴线四方布局:如故宫,反映了我们国家很早就将“天圆地方”的文化理念融入在城市建设布局上。 2、从建筑结构看城市地域文化差异: (1)中国地域文化的内向性、封闭性使我国民居有围墙,园林讲究含蓄。如东方园林讲究园林构景的层次,追求的是“以有限空间,造无限风景”,并通过回廊、门洞以隔景、障景等艺术手法创设“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在园林道路设计上讲究“避直求曲”,这反映了东方文化的“内敛”和表达方式上的“含蓄”。正如说“郑和下西洋”,中国人称之为“交流”,而外国人则认为是“探险”。 (2)西方文化外向、开放,民居往往没有围墙,园林注重整齐划一、均衡对称。园林“道路”设计直率、明朗、和盘托出。反映了西方文化性格上的“外向”和表达方式上的“直白”。 3、从建筑风格看城市地域文化差异: (1)中国式宫殿建筑的红墙、黄瓦、斗拱、仙人走兽、飞檐、亭、台、楼、阁等,注重“神似”,反映了东方建筑艺术充满了想象力,也体现了东方文化中“以意传情”,对美的一种更高境界的理解。西方式宫殿建筑的喷泉、雕塑、修剪整齐的园林绿地,重视尺寸比例,务求逼真,注重“形似”,反映了西方文化务实的一面。东方古典建筑突出皇权的重要地位,西方的教堂表现宗教的崇高和庄重。 (2)中国民居讲究院落(如“四合院”)的一统和大家团圆;西方的花园洋房、绿篱、草地讲究户外休闲。伊斯兰国家的宗教建筑也别具一格。 4、从城市建筑变化还可以看出地域文化的变化:如银川西夏历史建筑先有中式风格,因为银川西夏历史时期正值唐宋中原文化的鼎盛时期,受中原外来文化的影响,建筑风格多表现为中式风格。后来受宗教传播的影响,又有伊斯兰风格,如“清真寺”,城市建筑布局也多围绕寺庙发展。现代银川又出现了许多高楼大厦,城市布局沿主要铁路、国道和城市交通干道布局,这反映了内陆城市发展与陆路交通的密切联系,说明了现代文明的影响。

第一次形成性作业:江苏地域文化总论(参考答案)

江苏地域文化△> 单元一:江苏地域文化总论 第一次形考作业(占课程总成绩20 %) 1.江苏历史悠久,得名于清康熙六年,即公元__B____年。 A368B1667 C 1949 D 1912 2.纵贯江苏八个省辖设区市的京杭___B___,把苏北、苏中、苏南文化紧紧地连为一体。 A黄河 B 大运河 C 淮河 D长江 3.流经江苏的长江与黄海交汇,给___C___、苏北文化注入了开放、包容的元素。 A苏北 B 苏南 C 苏中淮河两岸 4.得利于水的滋润,江苏农业大部分地区以种植__B____为主,副业以淡水养殖为胜。 A棉花 B 水稻 C 小麦D五谷杂粮 5.全国五大淡水湖,江苏得其二,其中___B___居第三位和第四位。 A 太湖、骆马湖 B 太湖、洪泽湖 C 太湖、高邮湖 D 洪泽湖、太湖 6.清代康熙至嘉庆年间, ___C___的丝织业全国首屈一指,被称为“云锦之乡”。 A 苏州B杭州 C南京 D 扬州 7.____B__是东汉五斗米道创始人,他是沛国丰(今徐州丰县)人。 A刘邦 B 张道陵C张果老 D 泰伯 8.隋唐时期,随着大运河的开凿,_B_____成为全国的水运和造船中心。 A淮安B扬州C镇江D无锡 9.苏南地区利用江南的气候条件,在____A__时就开始试种双季稻,一年三熟。 A清朝 B明朝 C宋朝 D 元朝 10.江苏跨江滨海,海岸线长__C____公里,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 3.75 万平方公里。 A780 B 1235 C 954 D 1529 吴文化 11.以吴方言为语言文化特征,以目前太湖附近的苏州、无锡、常州等地区为中心地带的文化区,属于 类型。 龚贤 12.明末清初南京地区以、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谢荪、胡慥为代表的八位画家合称为金 陵八大家。 维扬文化 13.以扬州、泰州为中心地带的文化区,属于类型。其得名于南北朝诗人庾信《哀江南赋》中名句“淮海维扬,三千余里”。 14.以今徐州、宿迁、淮安等地区为中心的文化圈,以项羽西楚王国和西汉王朝的巍巍雄风为文化的标志,属于楚汉文化, 徐淮文化 也称作。 江苏 15.银杏树坚韧不拔的品格,刚毅顽强的精神,象征着人坚毅、智慧、包容的优秀品格。 茉莉花 16.旋律优美的民歌《茉莉花》诞生于江苏,传唱世界,影响广泛,已成为江苏乃至中国魅力的一个 符号。 奇思 17.江苏的水文化具有勤思、善思、三个特征。 文化 18.老字号既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现象。

地域文化2

一、单选 1、( )福建已能制造远洋木船,驶往印度和南洋。 东晋后期 南朝时期 唐代 宋代 2、福建年画产地主要集中在泉州、漳州、福安、福鼎等地,其中以()年画最为有名,它既有北方年画之粗犷,又兼有江苏年画之秀丽。 泉州 漳州 福安 福鼎 3、闽南每年寿诞之日早晨,全家老少都先食(),表示托长辈之福,儿孙自能长寿。之后,儿孙辈开始向过寿者祝寿。 甜寿面 甜寿饼 寿桃(面制品) 寿龟(面制品) 4、宋代蔡襄撰写的( )不仅为我国第一部果树志专著,也是流传下来的世界上最早一部果树栽培学著作。 《荔谱》 《荔枝话》 《茶录》

《荔枝谱》 5、由于()对闽学有重要贡献,人称他为“闽学干城”。 蔡元定 黄干 陈淳 真德秀 6、“做七”在福州丧俗中最为重要。人死后每七天就要一“祭”,称“做过七”。至四十九止,一共要做七次。()是规模最大的活动,届时发讣告遍告亲友,请其参加唁吊。 “头七”或“二七” “三七”或“四七” “四七”或“六七” “五七”或“七七” 7、( ),福建经济高度发展,人口急剧增长,山区被大规模开发,农业上实行精耕细作,经济作物如葛麻、甘庶、茶、荔枝等都得以大规模种植;手工业中,以造船业、制瓷业为最。 唐末五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8、清代福建最著名的两个画家为() 上官周、华嵒 上官周、黄慎 华嵒、黄慎 翁陵、华嵒

9、()爱唱山歌,因此其婚嫁也离不开唱歌,如“作表姐”“亲家伯”都是男女双方表现唱歌水平的活动。 闽西客家 闽南回族 福州蒙古族 闽东畲族 10、明代()将其离经叛道思想引进史学研究中,其《藏书》、《续藏书》、《史纲评要》等史学著作,表现出力主解放,不囿传统的史学观。 李贽 谢肇淛 曹学佺 赵弼 11、泉州( )长811丈(约2300米),把闽南的安海和水头之间原来以舟渡往来的五里海湾连接起来,被认为“天下无桥长此桥”。 洛阳桥 安平桥 镇安桥 虎渡桥 12、明代统治者厉行海禁二百年之久,但位于( )的月港依然帆樯如栉,海外客商汇聚,成为全国最大的走私港。 晋江 龙海 厦门 东山 13、()依山傍海,城墙全长1733米,高5.3米,上有矮墙827个,警铺13座,敌楼18座,城门四洞,其东、西、南三门城楼雄视海疆,整个城墙如巨蟒盘旦在山坡。城内依山势铺设的石街逶迤南北,整个古城规模宏恢,费

对传统地域文化研究的思考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国民族学类核心期刊2006年第6期J.N ORTH WEST UNIVERSIT Y FOR NATIONALITIES(Philos ophy and S ocial Science)No.6.2006 对传统地域文化研究的思考 陈一军,高金锋 (兰州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20) [摘 要]传统地域文化研究是目前学术界的一个热点,这是非常好的现象。然而,在目前传统地域文化研究领域存在一些态度和方法上的问题,诸如不尊重各地区域文化的差异,对不同地域文化心存偏见,因而导致评判违背史实,还有西洋理论和方法的滥用。这些问题的存在有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必须解决这些问题,传统文化研究才能健康开展,而文化相对主义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传统地域文化研究;地域文化差异;文化偏见;西洋方法;文化相对主义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140(2006)06-0074-04 传统地域文化研究是目前学术界的一个热点,这是非常好的现象。曾几何时,由于政治的原因,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被打入冷宫,惨遭蹂躏和毁坏。如今,痛定思痛的中国人终于认识到,传统文化不光是“垃圾和毒药”,更多的是五光十色的宝贝和让人受益无穷的资源。它是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本质,是中国人的根,是中国人迈向世界的资本和砝码。这是太让人欣喜的事情。中国人在经历了磨难后终于获得了新的智慧。于是,传统文化的发掘和研究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中国长期是一个统一的幅员辽阔的国家,不同地域的文化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早已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华文化,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但是,由于不同地域的差异,传统文化在一致性的前提下,也存在着地域文化的鲜明特色,所谓南方文化和北方文化之分,荆楚文化、齐鲁文化、秦陇文化和吴越文化之分,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之分,等等。可以这样说,中华文化是地域文化融合的结果,而在中华文化形成之后,地域文化依然以其鲜明特色存在着,而且与中华文化之间形成互动、相互生成的关系。因此,传统文化研究的兴盛,必然伴随地域文化研究的兴盛,只有这样,传统文化的研究才能溯源穷根,深入持久下去。 然而,目前对地域文化的研究存在一些态度和方法上的问题,必须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让传统文化的研究健康开展。 一、传统地域文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尊重差别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地域文化差异是非常鲜明丰富的。从大处讲,有南北文化的差别。具体到地区,又有齐鲁文化、荆楚文化、秦陇文化和吴越文化,还有闽南文化、东北文化、大漠文化、草原文化、藏文化等。按理来讲,从事地域文化研究的工作者应该持一种平等的态度,来对待这些区域文化。如果具备 [收稿日期]2006-09-04 [作者简介]陈一军(1970-),男,甘肃通渭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民俗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高金锋(1979-),男,甘肃正宁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从事民俗学、民间文学研究。

2015秋地域文化(本)论文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地域文化(本)》课程论文写作规范 一、选题指南 1.结合自己学习体会和当前社会需求谈谈学习地域文化的收获和意义。 2.结合当地某一人文旅游资源,谈谈对地域文化的认识。 3.对家乡某一饮食文化,分析其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 4.介绍一位三秦教育家,分析其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的借鉴作用。 5.考察你所在的地区历史和现状,谈谈陕西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二、具体要求: 1.从以上选题指南中任选一项进行写作;在选题指南基础上自定论题,不能偏离主题。 2. 论文应立论准确,文必对题,有自己的观点和体会,理论应联系实际,有所创新。 3.论文要求规范化,全文包括标题、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五部分。内容摘要字数为100—150字,关键词3—5个,参考文献至少在5篇以上,并在文尾列出。论文字数要求2500字以上。 4.不在选题指南范围内写作,以及复制、抄袭别人论文者,论文内容雷同者均以零分计。 三、论文评价标准 1. 选题正确15分 2. 论点、论据40分 3. 材料、数据20分 4. 写作规范性15分 5. 字数要求10分 附件:论文格式要求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地域文化(本) 分校(工作站) 新城电大 专业会计(本) 学号 学生姓名 2016 年元月

陕西地域文化 摘要:陕西(Shaanxi),简称“陕”或“秦”,中华人民共和国省 大流域中部,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枢纽。陕西地势特点是南北高,中部低,而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域:北部就是陕北高原,中部就是关中平原,南部就是秦巴山地。陕北地处我国西北部,位于黄河中游,靠近内蒙古、宁夏一带。关中,即四关之中,关中地腹地西安(长安),“沃野千里”、“四塞以为固”,天然地地理位置,成为兵家地必争之地和建都地理想之所。陕南地处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属南北交界地带。北有秦岭,南为巴山,中间就是汉江谷地,横贯东西地汉江及其支流串连起了大小不等地平坝盆地,有“小江南”之称。食文化源远流长,在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和文化传统下孕育,具有非常的内涵和外延。 关键词:历史地理交通饮食旅游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三、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一)地域文化是城市生活的灵魂和核心,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及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还是城市中的建筑。 (二)城市建筑所体现的地域文化特征: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建筑布局、建筑结构、建筑风格等方面都有影响。建筑空间布局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若干个建筑在空间上的分布;建筑结构是指一个建筑内部空间的组合关系;而建筑风格则是指建筑的整体外在表现。 1、从建筑布局看城市地域文化差异: (1)美国城市中心→围绕摩天大楼布局,外围建筑高度逐渐下降,立体化发展,是现代城市布局。这是因为美国城市发展历史短,缺少体现历史文化底蕴的传统建筑,所体现出来的只能是代表近代工业文明的高楼大厦,同时也反映了美国崇尚个人奋斗、个人成功的居民心理。(2)欧洲城市中心→围绕教堂、市政厅、城市广场布局,中心与四周建筑物高度差别小,高层建筑一般在城市外围,体现了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如巴黎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外发散,反映了西方城市发展一般都是以教堂或广场为中心逐步发展而成的历史文化背景。 (3)中国城市中心→围绕衙门、中轴线四方布局:如故宫,反映了我们国家很早就将“天圆地方”的文化理念融入在城市建设布局上。 2、从建筑结构看城市地域文化差异: (1)中国地域文化的内向性、封闭性使我国民居有围墙,园林讲究含蓄。如东方园林讲究园林构景的层次,追求的是“以有限空间,造无限风景”,并通过回廊、门洞以隔景、障景等艺术手法创设“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在园林道路设计上讲究“避直求曲”,这反映了东方文化的“内敛”和表达方式上的“含蓄”。正如说“郑和下西洋”,中国人称之为“交流”,而外国人则认为是“探险”。 (2)西方文化外向、开放,民居往往没有围墙,园林注重整齐划一、均衡对称。园林“道路”设计直率、明朗、和盘托出。反映了西方文化性格上的“外向”和表达方式上的“直白”。 3、从建筑风格看城市地域文化差异: (1)中国式宫殿建筑的红墙、黄瓦、斗拱、仙人走兽、飞檐、亭、台、楼、阁等,注重“神似”,反映了东方建筑艺术充满了想象力,也体现了东方文化中“以意传情”,对美的一种更高境界的理解。西方式宫殿建筑的喷泉、雕塑、修剪整齐的园林绿地,重视尺寸比例,务求逼真,注重“形似”,反映了西方文化务实的一面。东方古典建筑突出皇权的重要地位,西方的教堂表现宗教的崇高和庄重。 (2)中国民居讲究院落(如“四合院”)的一统和大家团圆;西方的花园洋房、绿篱、草地讲究户外休闲。伊斯兰国家的宗教建筑也别具一格。 4、从城市建筑变化还可以看出地域文化的变化:如银川西夏历史建筑先有中式风格,因为银川西夏历史时期正值唐宋中原文化的鼎盛时期,受中原外来文化的影响,建筑风格多表现为中式风格。后来受宗教传播的影响,又有伊斯兰风格,如“清真寺”,城市建筑布局也多围绕寺

中国地域文化一

百家讲坛:地域文化的形成 葛剑雄教授 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所以人们常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比如南方人习惯吃细粮,北方人喜欢吃粗粮,傣族人习惯住吊脚楼,福建沿海信奉妈祖等等。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造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那么什么样的文化才是真正的地域文化呢?了解地域文化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启示呢? 葛剑雄教授认为地域文化,就是最能够体现一个区域或者说叫一个空间范围它的特点的文化类型。它的特点,要求它跟周围、跟其它地方有不同的。你不能说咱们现在穿西服,那人家也穿西服,这就都一样了,比如北京以前住四合院,那么其它地方,你到了上海没有四合院,他住石库门,这就是不同。 所以它应该是能够体现一个地方它的特点。其实这种现象,我们老祖宗早就注意到了。在司马迁他写的《史记》里面有这么一句话,他说一般谚语说,叫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在一百里的范围之内,可能风是一样的,出了一百里,这个风就不同了,如果你出了一千里,俗也不同了。什么叫风呢?用现在话讲风就是流行,你有什么流行的东西,它不会传得非常远的,也不会过一百里地,在过去这个流行就流行不出去了。但是俗就不同,俗是什么呢?我们现在讲风俗风俗,其实这个风和俗是两个含义,那个俗的我的理解就是习惯。就是风流行,它流行一段时间以后,有的就慢慢慢慢形成习惯了,那就保存下来了,有的流行流行一阵子就变了,新的流行又来了,新的风又来了。所以一个地方流行什么并不一定就能形成它的地方的文化或者地域文化。等它慢慢慢慢成为俗了,成为人,一批人的习惯,它就逐渐逐渐保存下来了。地域文化构成的范围很广,但是往往有几种因素是最重要的。比如方言、饮食、民间信仰、民居等。全文: (沿着历史的轨迹,追根溯源,揭示不同的地域文化差异。上海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将带我们领略地域文化的魅力,感受沉淀五千年的文明记忆。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所以人们常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比如南方人习惯吃细粮,北方人喜欢吃粗粮,傣族人习惯住吊脚楼,福建沿海信奉妈祖等等。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造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那么什么样的文化才是真正的地域文化呢?了解地域文化,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启示呢?上海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将带您走遍中国疆域,为您讲述中国的地域文化。) 各位观众各位朋友,今天我要将的是关于地域文化。其实说穿了很简单,一个地方有它的地方特色的文化类型,这就是地域文化。比方说咱们北京,可能就说北京文化,你到天津,人家就说是天津文化。所以所谓地域文化,就是最能够体现一个区域,或者说叫一个空间范围,它的特点的文化类型。所谓它的特点,就要求它跟周围,跟其他地方有不同的。你不能说咱们现在穿西服,那人家也穿西服,这就都一样了。比如北京以前住四合院,那么其它地方,你到了上海没有四合院,他住石库门,这就是不同。所以它应该是能够体现一个地方它的特点。其实这种现象我们老祖宗早就注意到了。 在司马迁他写的《史记》里面有这么一句话,他说一般谚语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他那个时候离开我们两千多年,他讲的谚语就是他那个时候已经是老话了。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在一百里的范围之内,可能风是一样的,出了一百里,这个风就不同了。如果你出了一千里,俗也不同了。什么叫风呢?用现在话讲风就是流行,你有什么流行的东西,它不

基于地域文化的餐具设计

基于地域文化的餐具设计 发表时间:2019-10-24T16:13:48.42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1期作者:蔡育廷 [导读] 如何通过地域文化的融入,把设计元素“古为今用、借古开今”,展现不同的文化魅力和个性,是产品设计领域的核心命题之一。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辽宁大连 116400 摘要:中国烹饪文化历来讲究“美食配美器”,中国人把饮食作为一种基本的生活艺术,而餐具是饮食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从古至今,瓷器的高雅、金银器的华丽、玻璃水晶器的通透构成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部分。随着现代饮食工业的发展,人们对产品的需求和审美已不再满足于产品的实用功能和单纯的形式美,餐具这一饮食文化的载体自然也赋予了更多的文化责任和内涵。中式餐具近年来有着鲜明的西化倾向,大部分产品千篇一律地模仿西方风格或单纯地应用中国传统图案,没有抓住餐具设计的文化精髓。该文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切入,分析地域文化在餐具设计中的表现。 关键词:地域文化;餐具;设计;饮食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餐具的生产工业化水平大幅提升,标准化、工业化的趋势下,餐具设计显得比较单一,不仅缺乏多样性特色,还缺少了地域性文化特色的内涵和现代感。“舌尖上的中国”为世人展现了灿烂辉煌的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各地区的饮食文化各有特色,如何通过地域文化的融入,把设计元素“古为今用、借古开今”,展现不同的文化魅力和个性,是产品设计领域的核心命题之一。 1 地域文化在餐具设计中的表现 餐具的设计在我国仍是无法摆脱的实用功能的限制,没有丰富的语言设计和文化内涵的表现,“情感化”“个性化”不足,造成旧的、单一的、缺乏新的设计创意和创新。美食与美器的和谐关系,自古就形成了一些已成共识的见解,如图形的趣材需适应餐饮的氛围,色彩须与菜肴的颜色互为衬托,中国传统文化的功能主义、简约主义、情感主义的渗透,形、色、质的和谐统一。 1.1 中国餐具的演变 中国是陶器之国,陶器作为新石器时期的标志,历史意义极其重大。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磁山、裴李岗文化出土的陶器中就有碗、钵、盘、杯等餐具。青铜器的技术给当时的餐具带来了革新,青铜文化取代了石器文化,主要的青铜餐具有饮器、酒具以及食器3类。 秦汉时期银制餐具逐渐取代了青铜器,品种多,分工细,不同的餐具具有专门的用途。隋唐五代时期的餐具在强大的文化和经济实力下也彰显出特色,瓷器工艺大幅提升,青釉执壶和白釉壶等富有艺术内涵的餐具出现。并且丝绸之路的影响下,大量西域餐具也传入我国,并在文化上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餐具艺术。 宋代在材料上并未创新,但在工艺造型、装饰技法和装饰风格上达到了一种很高的境界,图案造型优雅秀美、轻松灵动、抒情而写意、富于韵律。 明代的“永乐盛世”、清代的“康乾盛世”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物质生活,制造业发达,经濟、商业贸易繁荣,且宫廷和上层社会的宴席变得奢华.餐具生产工艺达到了历史最高峰,金银、漆、玉和玻璃餐具百花齐放,饮食器具形态、色彩也向多样化发展。 1.2 地域文化在餐具饮食文化中的体现 中国地域文化在餐具中的设计更是数不胜数,四川凉山州是彝族漆器的发源地,餐具酒具的图案纹饰多以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神话传说、单独纹样见多。颜色搭配上黑、红、黄三色,在彝族文化中,黑色为天地之本色,红色热情豪放而勇敢,黄色象征着光明与未来,三色中融合民族哲学的思想,庄重与威严、热情与希望并存使其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地域文化特征。 1.3 地域文化在餐具设计中的表现手法 首先是以文字表现。文字是图形的一种发展,餐具的文字设计通常少而精,主要为突出一种餐饮氛围或纪念意义。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汉字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有各种的书法字体,通过文字图案纹样,彰显出汉字的文化魅力。不同民族的文字形式、不同方言的表述方式都有着很大的区别,通过文字凸显的手法也形式各异。如手绘青花书法艺术的碟子、清光绪青花书法诗文盖碗。 其次是以人物形象表现。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名人,这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人物,体现出了当地的人杰地灵,成为了当地文化的代表符号之一。除真实的历史名人外,各地域信奉的神话人物也可以作为地域文化的图形表现内容。代表性的设计餐具有山东菏泽生产的孔子游历图,山东是儒家思想发源地,孔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凸显出其当地产品的地域特色。 再次是以风景名胜表现。一个地方的特色建筑或是景区,都是当地历史沉淀和传承的载体,其表现形式也丰富多样,可以是绘画、摄影、剪影。如2016年杭州G20期间“西湖盛宴”所用的餐具就是将“杭州”著名风景“西湖”印在了餐具上,将西湖断桥、苏堤、雷峰塔等景观元素融入了餐具中,采用富有传统文化审美元素的“青绿山水”工笔带写意的笔触创造,体现出“西湖元素、杭州特色、江南韵味、中国气派”。 最后是以典型动植物表现。每个地方的景观具有特色,华南一带以热带植物居多,江南一带突出小桥流水人家,以常绿小乔木居多;北方常见耐寒植物,以大乔木居多。地区的气候也有不同,加上民族信仰和图腾等,餐具的动植物的元素十分丰富。如桂北侗族的鱼图腾崇拜、人民大会堂使用的龙图腾餐具、婺源特色油菜花形状的碗筷餐具。 2 基于地域文化的餐具设计 按照中国特色的饮食文化,中国的菜系分为九大菜系,其中川菜可谓遍布全国,其餐饮特点可以概括为“浓厚、麻辣”,以取材广泛、菜式多样、口味鲜浓、善用麻辣著称。下面以成都为例,提炼成都的地域文化特色,来展开餐具的设计。 2.1 成都地域文化餐具设计 2.1.1 特色提取 成都是四川省省会,简称蓉,别称蓉城、锦城,河网纵横、物产丰富、农业发达,孕育了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等众多名胜古迹,自古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成都地域文化鲜明,代表性植物有银杏、芙蓉花,代表性动物有熊猫,著名人物有杜甫、三国人物、王建、卓文君等,代表性景点有都江堰、青城山、宽窄巷子等。在文化特色上,有蜀绣文化、金沙遗址文化、川剧等。这些元素均可以作为餐具的地域文化元素,将其融入在餐具产品设计中。 2.1.2 基于成都地域文化的餐具 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成都的大熊猫基地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每年吸引国内外众多的游客。目前市场中的餐具都是卡通熊猫的动画形象,只适用于青少年和儿童,对中青年群体并不适用。这里考虑熊猫和水墨画的结合有助于体现出成都“人文、自然、闲

地域文化的电视传播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8d3434346.html, 地域文化的电视传播策略 作者:孙海苗 来源:《声屏世界》2013年第02期 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社会人文精神的体现,是传承历史文化、推动区域文明进步的精神动力。电视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在传播历史文化等相关题材时,具有视听结合、通俗易懂等优势。县市级电视台是传播地域文化的主要阵地,地域文化是地方台节目本土化、特色化的根基所在,也是精品创作的源头活水。 地域文化的电视传播策略 和实现路径 规划引领,打造精品。挖掘地域文化,创作文化精品是提高广播电视宣传质量的关键,也是提升和扩大电视传媒影响力的突破口。要通过实施电视精品战略,进一步完善精品创作机制。科学规划选题,建立对重点作品的立项、投入和效益评估机制,实行扶优、扶强政策,提高电视精品创作的社会化、组织化、市场化程度。余姚广播电视台对精品创作工作有系统周密的长远规划,每年的精品创作工作更做到有计划有要求,并纳入岗位目标考核。当前,有关余姚四先贤的另一部电视艺术片《黄宗羲》的拍摄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中。 建立平台,立体传播。通过新闻、专题、栏目、组织策划大型活动等多种手段立体传播,有力助推地域文化品牌的形成和发展。如对先贤王阳明的宣传,除了电视艺术片《王阳明》,余姚市姚剧团还推出了篇章式传记体历史剧《王阳明》,获得多项国家级戏曲大奖,并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播出。2010年12月,余姚市又把《传奇王阳明》(共14讲)搬上了央视《百家讲坛》,请王阳明研究专家、浙江大学哲学系主任董平教授宣讲,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浙江宁海电视台创办于2004年4月的文艺栏目《人意山光》,为观众开启了一扇了解本土传统文化和历史文明的窗口,成为一本具有史料和人文价值的宁海影像志和宣传本土优秀文化的精美名片,栏目三次获全国优秀电视文艺节目展评一等奖,二十余部作品获得省、市乃至全国电视文艺多项奖项,成为县级台成功传播地域文化的一个典范。宁海台之所以能取得这一骄人业绩,“是源于县级广电人对文化的自觉,对当地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不懈地挖掘梳理,更是源于广电传媒人的现代传播意识。”① 整合资源,巧借外力。在交流中创作,在创作中交流。通过与本地文化、史志等有关部门的合作,通过与外地电视台相关栏目的合作,取长补短,不少地方台的文化类节目和栏目日臻完善。 由于人力财力设备有限,余姚台一直以来十分重视与主流电视媒体合作,努力借助更大的外宣平台,借梯登高,借船出海,让外界对余姚文化有更多、更深的了解。2009年5月,中

地域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专题研究

地域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目录 地域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1) 前言 (2) 第一章地域文化 (3) 一、地域文化的概念 (3) 二、地域文化的分类 (3) 三、国内地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9) 四、国内地域文化的社会发展以及推广 (14) 第二章城市发展 (17) 一、城市概念 (17) 二、城市形成与发展的驱动因素 (18) 三、城市的发展规律 (19) 第三章地域文化和城市发展的关系 (24) 一、地域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5) 二、地域文化于城市发展的关联 (28) 第四章研究结论 (39) 一、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39) 二、地域文化发展战略 (40)

前言 城市作为一个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发展过程中必然会深深地打上地域文化的烙印,有的城市本身就形成了一种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文化,独特气质,这种文化往往是城市生活的灵魂和核心,也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城市化进程往往与地域有很大的关联,良好的地理环境通常会滋生一系列的产业,从而带动人们追求城市化的动力。随着我国科技的快速进步,城市的发展已经不只限于经济的增长,今后加强文化发展的口号也势在必行。 地域文化是城市的形象,决定着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决定着城市的品牌和魅力。地域文化研究就是要开发所在地区的传统文化资源,弘扬本地区优秀的传统文化,打造本地区城市真实的名片,展现本地区的魅力和风采。 地域文化研究,通过对本地区全面的文物普查和考古遗址抢救性发掘,以及有关典籍和遗存的保护、整理,可以真实了解和正确认识本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地域文化也是生产力,地域文化是明天的区域经济,这已成为国内外专家和学者们的共识。美国学者亨廷顿在冷战结束后即向世人宣告:21世纪的竞争不再是经济的竞争、军事的竞争,而是文化的竞争。一定的区域经济形成了一定的地域文化,而地域文化又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力。

地域文化论文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地域文化(本) 分校(工作 站) 专业学号 学生姓名 年月 汉中饮食文化探究 摘要:饮食是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而且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三秦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在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和文化传统下孕育,具有非常的内涵和外延。本文将介绍陕南饮食文化的中的汉中饮食文化的发展概况,熟悉汉中的饮食文化特色,分析其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汉中饮食文化。 关键字:陕南汉中饮食文化地域特色 前言:汉中地处陕西南部,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早在商朝时期,这里就有了人类生息劳作的身影,在以后的历史中,汉中又一度成为兵家争战之地,如刘邦、诸葛亮等都以汉中作为军事基地。汉中资源丰富,物华天宝,被誉为“西北小江南”和“秦巴聚宝盆”。汉中的饮食文化,传承精辟的亨饪技艺,给中国的饮食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陕南饮食文化概述 1、概述:陕南是中化民族的文化摇篮之一,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民以食为天”,“衣食足而思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陕南饮食文化,也以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载入史册。我国最早的地方志《华阳国志》载:陕南人“尚滋味”、“好辛香”。 2、陕南饮食文化的特点 陕南有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和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我国南北方动植资源在此交汇生长。陕南有众多的地方风味小吃和名菜佳肴,既有北方风味,也带南方特点,经数千年民俗风情的演变,而更具陕南地方特色。陕南的饮食饭菜虽未形成独立的体系,但也不乏自己的特色,风味小吃、名肴佳馔琳琅满目。如陕南浆水面,就是楚汉相争时,由汉王刘邦和谋臣萧何共同品尝后命名的;汉水蒸盆子、皮豇皮等,源自汉刘邦时期,可见历史的悠久;汉阴炕炕馍民间传说为牛郎追赶织女所带的干粮,颇具文化韵味。西乡李家村出土的史前陶灶,安康还出土有汉代陶灶。汉代陕南城固人张骞开通了丝绸之路后,饮食文化在东西方之间和各兄弟民族之间,时时不断地交流着,促进了陕南饮食文化的发展。 二、陕南饮食文化的发展 1、先秦时期饮食文化 先秦时期,三秦饮食文化发展到第一个高峰,早在三千多年前,周王朝宫廷中就已经出现“西周八珍”和各种名目繁多的筵席、宴会,如“游猎宴、庆功宴、朝会宴、大射礼宴、乡饮酒宴、宾之初宴等。其用料广泛,选料严格,讲究刀工,注重火候,使用多种调料和烹饪技法。形成了鲜、香、酸、辣、甜等多种单一、复合味型俱全的风味特色。周朝时“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路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侯官有积”(《周礼·地官·遗人》)。烹饪机构的严密组织和科学分工、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医同源的药膳食疗、筵席的聚餐格式化、进食礼仪、歌舞伴食、营养饮食的研究与制作等,都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表明中国饮食文化已经形成完整的体系。根据周原遗址考古证明,“三千年前周人食肉多多”。

电大(本科)地域文化作业一

地域文化作业一 一、填空题 1、岭南东部汉族的“三大民系”是指:广府民系、客家民系以及福佬民系。 2、广府民系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其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特征。 3、广东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主要包括黎、壮以及畲三个民族。 4、最早记载“疍民”的典籍是晋代的《华阳囯志》。 5、光孝寺是广州现存最古老的佛寺。 二、名词解释 1、福佬民系福佬民系是指操闽南,闽北方言的群体,地域分布为潮州、汕头以及海南岛一带,并有一部分由福建迁入广西。 2、蛋民“蛋民”既是水上民居。由于没有固定的地域居所,其以为家室的舟榵漂泊不定,分布又相当广泛,体质特征与珠江口各县水网地段的陆上居民相似,其群体内通用语言为广州方言,虽然语音上有所变异,但未发现有属于其他语系语族的特殊要素,所以解放后没有被认定为一个“民族”。 3、“三妹山”传说中的广东刘三妹是唐中宗年间的人,最早记载刘三妹的文字为宋人的《舆地纪胜》,提到阳春县有“三妹山” ,刘三妹“坐化于岩石之上,因名” 。 4、惠能惠能是佛教禅宗的第六代继法人,我国南宗教派的创始者。其拜五祖弘忍为师,得传衣钵,回到韶关南华市大倡顿悟法门,宣传“见性成佛” ,成为南宗始祖,有《坛经》流传于世。 5、粤俗好歌广东人在喜庆时候用于欢迎来宾的歌曲,种类有:送花歌、山歌......等等都可称为“粤俗好歌”。 三、简答题 1、试概述百越古族的风韵特点。 答:百越古族的风韵特点是由黎、壮、畲三族风俗文化体现出来的。如:黎族妇女的文脸的习俗,壮族妇女喜用黑布帕包头,畲族妇女至今保持穿“凤凰装”等等这些都是体现百越古族的风韵特点。 2、岭南民俗的主要特色有哪些? 答:岭南民俗的特色归结起来有以下三点: (1)古老而又年轻,处处迸发出撞击的火花。古老的生活方式,风习礼仪使人从中领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 (2)活泼多样,充满水乡浪漫情调。那些轻歌曼舞的节日风情。“三月三”是这样,“耍歌堂”也是这样,年晚“游花街”更是这样。

试论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

试论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 [论文关键词]建筑设计地域文化建筑地域文化 [论文摘要]建筑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建筑物质和建筑精神财富的总和。“建筑与文化”成为20世纪以来现代建筑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在阐述地域文化内涵和分析建筑文化地域性的形成与表现的基础上,就建设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提出一些新的见解,以期对我国建筑设计吸收地域文化要素并促进我国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融合,从而体现建筑艺术的个性化提供指导和参考。 建筑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建筑物质和建筑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在政治、经

济、文化等社会条件和地理、自然条件构成的文化环境中产生的;这样的文化环境,是由社会与自然整体构成的。在不同的地域之间,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自然条件的不同,因而出现地域建筑文化的差异。也因此,“建筑与文化”成为20世纪以来现代建筑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在阐述地域文化内涵和分析建筑文化地域性的形成与表现的基础上,就建设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以期对我国建筑设计吸收地域文化要素并促进我国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融合,从而体现建筑艺术的个性化提供指导和参考。 一、建筑文化地域性的形成及其表现 作为人与自然中介的建筑设计,同样要受到各种地域文化的限制与制约,为适应不同的地域气候,必须针对气候进行建筑设计,于是产生了热带雨林建筑及其建筑文化,温带建筑及其建筑文化,高寒、荒漠、极地等不同气候环境的建筑及其建筑文化。因此,为了适应不同地域文化的要求,在

建筑设计中,自然就必须考虑地域文化的要求,将各种地域文化因素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并最终形成了建筑文化的地域性。 具体而言,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相互融合而产生的地域性的建筑文化,主要体现在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两大层面。 (一)物质层面的建筑地域文化。物质层面的建筑地域文化,主要体现在物理环境的地域性和建筑材料的地域性两方面: 1、在物理环境的地域文化上,为适应不同区域的物理环境,需应用不同的建筑物理学。高纬度地区需保暖,光辐射强烈的地方需遮阳,温湿地区要防潮通风,雪压大的地区要防积雪,多雨地区应注意排水,多沙的地区要防沙暴,多地震地区特别要注意防震等。我国幅员辽阔,南方和北方纬度差别大,气候差异也非常明显,造成了各地建筑设计的差异,从而会产生了不同特色的建筑文化。 2、在建筑材料的地域文化性方面,建筑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建设材料地域性的影响。建筑用材多,体积庞大,运输困难,所占造价比重甚大,因此必须就地取材,就近采集和生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多样的地域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多样的地域文化》教 案 课程标准:1、让学生了解亚洲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 2、读图说出世界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的分布及形成原因。 3、使学生知道各地区的文化都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风俗有密切的联系。 4、知道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并理解不平衡的原因。 5、了解三类产业的划分。 教学重点:1、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 2、地域文化差异的自然条件和民族风俗。 3、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原因。 教学难点:1、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 2、地域文化差异的自然条件和民族风俗。 3、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原因。 教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活动法 师生活动 [多媒体]景观图P13图6.17学生观察5秒钟后遮蔽并多次重复提问:看到了什么? [小结]人、帐篷、骆驼;人穿长袍、帐篷在沙漠上、骆驼是单峰驼。

[提问]人为什么穿长袍、为什么居住帐篷、人们如何生存、此地在哪里、当地的自然环境如何? [归纳]沙特阿拉伯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旱。由于气温很高,他们身着宽大的袍子,便于散热。干旱的草场适于发展畜牧业。牧人们采取游牧的形式,所以他们需要居住帐篷。 [讲述]分析一幅图,要观察人们的服饰、居住环境、交通工具、生活方式等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教师出示]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有什么联系? [探究]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讨论13页图6。17的2——6幅图所反映的当地文化状况,选代表发言。 [活动]完成14页活动1 [承转]由此可见,各地区的文化都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些自然环境适宜的地方,就成为了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阅读]材料“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 [提问]有哪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 [回答]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地区。 [提问]这三个地区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读图]分析三地区气温、降水、地形和土壤,进而说明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广告地域文化解析

广告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一个区域的人们在特定的地理生态环境下创造出来的并适宜这种生态环境特点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地域文化具有生态性、习俗性和稳定性等特征,不同地域的居民在特定的地域文化熏陶下形成的消费行为、消费习惯、消费心理等方面的差异很大,因此针对不同地域消费者的广告,尤其是地方性产品广告,更应该充分把握和利用地域文化元素进行诉求,以感染和说服目标消费者。 一、广告中的地域文化 广告中的地域文化,可以理解为在广告中运用地域文化内容和元素来表现产品特色,进行广告说服。现代广告中常见的地域文化诉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方式: 1.地域自然生态环境诉求 地域自然生态环境诉求主要是运用地方特有的自然生态景观来表现产品。如济南的“锦绣泉城”房地产系列广告就很好地利用了济南特有的自然生态资源对产品进行定位和表现。济南素以泉水众多、风景秀丽而闻名天下,据统计有四大泉域,十大泉群,733个天然泉,在国内外城市中罕见,是举世无双的天然岩溶泉水博物馆,除“泉城”外济南也被常被称为“泉都”,因“家家泉水、户户垂柳”,有著名的七十二泉,一派江南风光而得名。该广告就以“住在济南的理由”为主题,描绘了“泉水洗衣、泉水做饭、泉水泡茶、卧床听泉、清泉石上流”等生活方式和状态,运用济南特有的泉水生态环境,将该楼盘“重现依守泉边的生活”的定位表现得淋漓尽致。 2.地域历史文化资源诉求 地域历史文化资源主要指特定地域的人文景观、历史名人、文艺作品等等,这些都体现了一个地域一代代人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具有较强的地域独特性。运用地域文化资源进行广告诉求,能更好地表现地方产品特色,或者使产品更好地“入乡随俗”,提高广告的传播效果。 3.地域风俗习惯诉求 风俗习惯反映着一个地域的人们的精神面貌和心理情绪,是地域文化特色的鲜明体现,也是地域文化之间差异性最直观的表现。风俗习惯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因此将广告产品与特定习俗结合起来能唤起地方消费者的熟悉感和亲切感,增强广告的说服力。如吉林金士百纯生啤酒的系列广告就恰当利用了东北的地方习俗,广告画面以剪纸的形式,分别刻画了“大姑娘叼烟袋,要的就是这股呛劲儿”、“窗户纸糊在外,要的就是这股新鲜劲儿”、“冬包豆包讲古怪,要的就是这股团圆劲儿”、“先上四个压桌莱,要的就是这股热闹劲儿”的东北行为、饮食和居住习俗,充分表现金士百纯生啤酒的口感和文化内涵。 二、广告中地域文化中的消费者 在广告中进行地域文化诉求并非仅源于广告的艺术性考虑,更是广告科学性的体现,是对目标受众心理需求的挖掘和表现,也是对受众广告信息接收过程中心理规律的科学把握。 1.地域文化诉求有利于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广告信息只有被注意到,才可能被加工、接受,进而发生广告效力。因此,吸引注意成为广告成功的必要条件。新异的、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的广告往往能让消费者从其他对象上转移到该广告信息上来,使其在接触广告信息时产生美的感受,激起消费者的情绪反应,增强对广告信息的感知度,从而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