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瘦肉型生长肥育猪饲养标准

中国瘦肉型生长肥育猪饲养标准

中国瘦肉型生长肥育猪饲养标准
中国瘦肉型生长肥育猪饲养标准

中国瘦肉型生长肥育猪饲养标准

来源:不详作者:佚名加入时间:2005-1-12 16:34:02 阅读次数:150

体重(kg) 1--5 5--10 10--20 20--60 60--90

消化能(Mcal/kg) 4.00 3.62 3.31 3.10 3.10

(MJ/kg) 16.74 15.15 13.85 12.97 12.25

代谢能(Mcal/kg) 3.84 3.48 3.18 2.98 2.98

(MJ/kg) 16.07 14.56 13.31 12.47 12.05

粗蛋白质(%) 27 22 19 16 14

赖氨酸(%) 1.40 1.00 0.78 0.75 0.63

蛋氨酸+胱氨酸(%) 0.80 0.59 0.51 0.38 0.32

苏氨酸(%) 0.80 0.59 0.51 0.45 1.38

异亮氨酸(%) 0.90 0.67 0.55 0.41 0.34

精氨酸(%) 0.36 0.26 0.23 0.23 0.18

钙(%) 1.00 0.83 0.64 0.60 0.50

磷(%) 0.80 0.63 0.54 0.50 0.40

食盐(%) 0.25 0.26 0.23 0.23 0.25

铁(mg/kg) 165 146 78 60 50

锌(mg/kg) 110 104 78 110 90

铜(mg/kg) 6.50 6.30 4.90 4.36 3.75

锰(mg/kg) 4.50 4.10 3.00 2.18 2.50

碘(mg/kg) 0.15 0.15 0.14 0.14 0.14

硒(mg/kg) 0.15 0.17 0.14 0.26 0.28

维生素A(IU/kg) 2400 2300 1700 1250 1250

维生素D(IU/kg) 240 230 200 190 120

维生素E(IU/kg) 12 11 11 10 10

维生素K(IU/kg) 2.20 2.20 2.20 2.00 2.00

维生素B1(IU/kg) 1.50 1.30 1.10 1.00 1.00

维生素B2(IU/kg) 3.30 3.10 2.90 2.50 2.10

烟酸(mg/kg) 24 23 18 13 9

泛酸(mg/kg) 15.00 13.40 10.80 10.00 10.00

生物素(mg/kg) 0.15 0.11 0.10 0.09 0.09

叶酸(mg/kg) 0.65 0.68 0.59 0.57 0.57

维生素B12(μg/kg) 24 23 15 10 10

注:每千克饲粮的能量可按±0.2浮动、粗蛋白质含量也等比例浮动。

中国瘦肉型生长肥育猪的饲养标准作者:中国养殖信息咨询网来源:本站原创更新时间:04月17日 [字体:大中小]

中国瘦肉型生长肥育猪的饲养标准(每千克饲粮养分含量)

猪的饲养标准的的概念

猪的饲养标准的的概念 1、猪饲养标准的含义 “猪的饲养标准”是通过猪对各种营养物质需要量的科学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和统计处理,结合养猪生产实践经验 总结出来的营养需要量的规律性数据。它既包含了猪的营养需要的 科学研究的结晶,又总结了养猪生产实际经验,是指导我们确定猪 的饲料配方和饲喂数量的理论依据。 但是,“猪的饲养标准”所反映的是群体平均营养需要量,因此,南商农科提示在具体制订饲料配方和使用“饲养标准”时,还必须 根据所养猪的品种和猪群质量及饲料条件适当加以调整,以便更加 符合具体猪群的需要。按照“猪的饲养标准”制订饲料配方和组织 猪的饲养,是实行科学养猪和提高饲养效益的技术依据和基础。 2、各国猪饲养标准的发展 现今,世界养猪业较发达的国家,都根据自己本国猪群实际情况和科研结果制订有本国的饲养标准,如美国的NRC标准,英国、日本、北欧等也制订有自己的“猪的饲养标准”。 中国制订有“肉脂型猪饲养标准”与“瘦肉型猪饲养标准”,现行“饲养标准”中列出的营养指标共27-28项,其中除能量、粗蛋 白质和矿物质需要量外,还有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需要量, 为方便实际应用,同时列出了每日每头猪营养需要量与每千克风干 饲粮(按含干物质88计算)营养含量,可作为我们在各种猪的饲料配 方制订及组织饲料生产和供应中的科学依据和参考。 饲养标准的指标体系 1.能量指标体系能量的表示因畜种而异,猪等以消化能表示。

2.蛋白质指标体系饲养标准中蛋自质需要量指标为粗蛋白质或可消化粗蛋自质,表示其蛋白质的需要,单位是克。配合饲粮时用百分数表示。 3.蛋白能量比是每千克饲粮中粗蛋白质与能量的比值,常以留kJ表示。 4.氨基酸指标体系饲粮中以百分数或以每头每日所需克数表示。大多数饲养标准一般只涉及必需氨基酸,而且采用总必需氨基酸含量体系表示定量需要。 5.其他营养指标 (l)采食量:一般“标准”均按风干物质重量列出每天的采食数量,也有按动物每天采食的能量多少列出采食的能量数量。 (2)脂肪酸:“标准”中主要列出必需脂肪酸,一般只列出亚油酸指标。 (3)维生素:一般按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的顺序列出。 (4)矿物元素:按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顺序列出。常量元素中除了硫,一般都列出,有的饲养标准还列出了有效磷指标。微量元素一般只列{扛铁、锌、铜、锰、碘、硒等指标。 饲养标准的应用 1.按饲养阶段调整营养素供应量大多数情况下只调整蛋白质和氨基酸,而矿物质和维生素相对稳定。 2.特殊情况下需调整某些营养素 3.根据市场情况调整营养供应量以控制动物产品的产出,使之与市场接轨。 4.主要营养素之间的关系与调整 (l)蛋自质与氨基酸的关系:日粮中添加必需氨基酸或使用氨基酸平稳良好的蛋白质,则粗蛋自质需要量可下调。

生长育肥猪的六种饲养管理方法

生长育肥猪的六种饲养管理方法 (1)一贯育肥法 将肉猪整个饲养期分成两个阶段,即前期20~60千克,后期60~100千克;或分成三个阶段,即前期20~35千克,中期35~60千克,后期60~100千克。各期采用不同营养水平和饲喂技术,但整个饲养期始终采用较高的营养水平,而在后期采用限量饲喂或降低日粮能量浓度方法,可达到增重速度快,饲养期短,肉猪等级高,出栏率高和经济效益好的目的。 (2)肉猪原窝饲养 猪是群居动物,来源不同的猪并群时,往往出现剧烈的咬斗,相互攻击,强行争食,分群躺卧,各据一方,这一行为严重影响了猪群生产性能的发挥,个体间增重差异可达13%。而原窝猪在哺乳期就已经形成的群居秩序,肉猪期仍保持不变,这对肉猪生产极为有利。但在同窝猪整齐度稍差的情况下,难免出现些弱猪或体重轻的猪,可把来源、体重、体质、性格和吃食等方面相近似的猪合群饲养,同一群猪个体间体重差异不能过大,在小猪(前期)阶段群体内体重差异不宜超过2~3千克,分群后要保持群体的相对稳定。 (3)饲料调制和饲喂 科学地调制饲料和饲喂,对提高肉猪的增重速度和饲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有着重要意义.①饲料调制:饲料调制原则是增强适口性,提高饲料转化效率。②饲喂方法:自由采食与限量饲喂两种饲喂方法,前者日增重高,背膘较厚;后者饲料转化效率高,背膘较薄。为了追求高的日增重用自由采食方法最好,为了获得瘦肉率较高的胴体采用限量饲喂方法最优。如果肉猪为三元杂交猪或杂 优猪,采用自由采食法,日粮稍加调整则也可以获得高的日增重和优等级胴体。肉猪前期采用自由采食,后期限制能量饲料饲喂量,则全期日增重高,胴体脂肪也不会沉积太多。限量饲喂方法的饲喂次数,应按饲料形态,日粮中营养物质的浓度,以及肉猪的年龄和体重而定。在小猪阶段,日喂次数可适当增加,以后逐渐减少。一般前期日喂4次,中期3次,后期以2次为宜。

瘦肉型猪特点及管理要点

瘦肉型猪特点及管理要点 一、瘦肉型猪的特点 全世界猪种资源非常丰富,共有300多个品种,我国饲养了其中的100多个猪种;但并不是所有猪种都能在生产实践中发挥效益,只有少数猪种在养猪生产使用广泛。因此我们主要介绍世界著名的五大瘦肉型猪种: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汉普夏猪、皮特兰猪。其共同特点是: 1、体型大,成年体重达250—300公斤。 2、生长发育快、饲料利用率高,育肥期日增重达800克以上。 3、瘦肉率高,胴体瘦肉率达到64—66%,100公斤体重时背膘不超过12毫米。我们曾经做过屠宰实验,土种猪瘦肉率是48.1%而瘦肉猪是68.7%,一般有这样的规律,瘦肉率越高,越省饲料,一般来讲合成一公斤肥膘所需要的能量相当于合成4—公斤瘦肉的需求,瘦肉中近90%的成分为水分。蛋白质能转化成脂肪,而脂肪不能转化成蛋白质,要求饲料中的蛋白质水平相对较高。 4、青年母猪性成熟较晚,初情期在6月令左右,初配期公猪要求在生后10月令以上,体重达到120公斤,母猪要求在生后8月令,体重在115公斤以上。 5、神经类型敏感,瘦肉猪对外界环境刺激敏感,要求稳定的饲养环境,不要突然改变环境、饲料或粗暴对待等不良刺激,以免出现应激反应。 二、著名瘦肉型猪品种介绍 长白猪:原产于丹麦,白色。体躯呈楔形,前轻后重,头小鼻梁长,两耳大多向前伸,胸宽深适度,背腰特长,背线微呈弓形,腹线平直,后躯丰满,乳头7_8

对。平均产仔数11头,胴体瘦肉率65%,背膘较薄。在杂交配套生产商品猪体系中即可以用作父系,也可以用作母系,我过广泛饲养的主要是丹麦长白、加拿大长白猪,阜新原种猪场先后引进了加拿大、瑞典、美国长白猪。 大约克夏猪:原产于英国约克夏县。约克夏经不同选育,形成大中小三种类型,大约克夏就是大白猪。大白猪全身白色,头中等大小,面部微凹,耳适中直立,胸宽深适度。肋骨拱张良好,背腰较长,略呈弓形,臀宽长,后躯发育良好,腹线平直,四肢高而结实,乳头6_7对。平均产仔数11头,生长发育较快,体型较大。大白猪是目前世界养猪业应用最普遍的猪种,作为父系和母系,应用于杂交生产和配套生产体系都有良好的表现。在杜长大杂交生产体系中大白猪作为母系母本使用。 我国目前饲养的大白猪主要来自加拿大、英国、和法国,称加系、英系或法系大白猪。 杜洛克:原产于美国。全身棕红或红色,体躯高大,粗壮结实,头较小,面部微凹,耳中等大小,向前倾,耳尖稍弯曲,胸宽深,背腰略呈拱形,腹线平直,四肢强健。平均产仔数9头,母性较强,育成率较高。产肉性能优良,成年体重较大。主要用作父系或父本。 我国目前饲养的杜洛克有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杜洛克,即美系和加系杜洛克;产于我国台湾的杜洛克经过培育自成风格,因而称台湾杜洛克。 汉普夏猪:原产于美国。全身主要为黑色,肩部到前肢有一条白带环绕。俗称白肩猪。头大小适中,颜面直,耳向上直立,中躯较宽,背腰粗短,体躯紧凑,呈拱形。平均产仔数9头,眼肌面积较大,胴体瘦肉率65%以上,成年体重较大。主要用作杂交生产父本,阜新原种猪场2005年最新引进了美国汉普夏。

养猪生产指标

养猪生产指标 表1.生产技术指标 表2.猪舍参考温度 表3.不同阶段的猪群饲养密度 表4.各类猪群的饮水及设施 表5. 母猪、仔猪和生长育肥猪的生产性能指标 表6.仔猪生产性能的建议目标水平 表7.断奶后仔猪达到预期生长性能的途径或措施 表8. 在良好的商业条件下生长育肥猪的建议目标 表9. 生长速度降低的预测成本(20-100kg体重) 表10. 优化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建议 表11 影响母猪生产性能的主要因素 表12. 举例计算空怀或非生产日期的天数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表13. 优化母猪生产能力的饲养管理策略 表14不同阶段猪群投料规则 表15 猪只体温参数 表16 猪场免疫参考程序

表1. 生产技术指标

表2. 猪舍参考温度 表3.不同阶段的猪群饲养密度

表4.各类猪群的饮水及设施

表5. 母猪、仔猪和生长育肥猪的生产性能指标表6.仔猪生产性能的建议目标水平 表7.断奶后仔猪达到预期生长性能的途径或措施

表8. 在良好的商业条件下生长育肥猪的建议目标 现代的肉猪品种生长速度和瘦肉率的遗传潜力都高。在理想状况下生长育肥阶段的生长速度超过了天,蛋白质的沉积超过了200g/天。 虽然这些指标在实际中很少达到,但生长潜力高过目前许多猪场实际的水平,如果这些生长水平没有达到,那么就要多消耗饲料,而且达到屠宰重所需要的时间也要增加。 所造成的生产成本的增加如表9所示 表9. 生长速度降低的预测成本(20-100kg体重) * 按生长速度1000g/天、平均采食量23kg/天进行比较 * 饲料成本2000元/吨,每多一天消耗1元/天 不同国家费用可能会不同

提高生长育肥猪生产力的主要技术措施

评定生长育肥猪生产力的主要指标 A生长速度:以日增重(克)来表示。 B饲料转化率:生长育肥期间平均每千克增重所消耗的饲料量。 C胴体和肉质:屠宰率、膘厚、眼肌面积、瘦肉率、肉色、PH、系水力、肌肉大理石纹、熟肉率等。 一、选择优良品种及适宜的杂交组合 瘦肉型猪种与兼用型猪种比脂肪型猪种增重快,饲料利用率高,瘦肉高等。不同品种或品系间进行杂交,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肥育的有效措施之一。通过杂交所得的后代,生活力强,增重快,肥育期缩短,饲料利用率提高,成本降低。我国多以本地猪为母本,以外国猪为父本的二元或三元杂交,其优势效果好。二、提高仔猪初生重和断奶重 仔猪初生重越大,则生活力越强,体质健壮,生长迅速,断奶重也越大。 三、适宜的饲粮营养水平 (一)能量水平 一般来说,能量摄取越多,日增重越快,饲料利用率越高,屠宰率、胴体脂肪含量也越多,膘越肥。进行商品瘦肉猪的生产时为了防止胴体过肥,在育肥后期要实行限制饲养,控制能量摄取量。但现代瘦肉型猪种不存在此问题,一直是高能量水平。 (二)蛋白质和必需氨基水平 饲粮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水平不仅与生长肥育猪的肌肉生长有直接关系,也对其增重有重要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饲粮蛋白质水平的提高,其增重加快,饲料转化率改善。

一般按生长育肥猪不同阶段给予不同水平的蛋白质,前期(20-55kg)为16--17%,后期(55-120kg)为14--16%。蛋白质对增重和胴体品质的影响关键在于质量,即必须氨基酸的配比。猪需10种氨基酸,特别是赖、蛋、色氨酸的影响更为突出。据研究证明,当赖氨酸占粗蛋白质6-8%时饲粮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最高。 (三)矿物质和维生素水平 日粮中应添加适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以保证猪充分生长。 (四)粗纤维水平 生长育肥猪粗纤维水平应控制在5-8%,幼猪阶段宜用低限。中国地方猪种生长育肥猪日粮粗纤维水平最高,但不应超过16%。 实践证明,生长各阶段不论蛋白质水平高低,日增重随着能量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胴体相应变肥。在肥育后期采用限量饲喂,限制能量水平,就可控制脂肪的大量沉积,相应提高瘦肉比例。粗纤维水平越高,能量浓度相应越低,增重越慢,饲料利用率越低,对胴体品质来说,瘦肉率有提高,但总的经济效果也不好。一般粗纤维占日粮风干物质的5-8%还是可行的, 五、适宜的环境条件 (一)温度和湿度 生长育肥猪的适宜温度是:体重60kg以前为16—22℃,体重60-90kg 为14-20℃,90kg以上为12-16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能影响猪的肥育效果。 当温度过高时(超过32℃),猪为了散发体热,呼吸频率显著增加,新陈代谢受到影响,食欲减退,采食量明显下降,导致生产力降低。 温度降低时(4℃以下),猪需要消耗更多能量用于产热,以维持体温,使

主要瘦肉型猪种

主要瘦肉型猪种:从国外引入的有大白猪(大约夏猪)、长白猪(兰德瑞斯猪)、杜洛克猪、汉普夏猪、皮特兰猪和施格猪;我国自己培育的有湖北白猪、三江白猪和军牧一号白猪。这些猪种的共同特点是胴体瘦肉率高(57%以上)。用这些猪种作父本或母本进行经济杂交,都能提高商品猪瘦肉的产量。 一.大白猪(大约克夏猪) (一)产地和特点 大白猪于18世纪在英国育成,是世界上著名的瘦肉型猪种。引入我国后,经过多年培育驯化,已经有了较好的适应性。其主要优点是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产仔较多,胴体瘦肉率高。我国已经引入了英系(英国)、法系(法国)、加系(加拿大)和美系(美国)等大白猪。 (二)体型外貌 体格大,体型匀称。耳直立,鼻直,四肢较长。全身被毛白色,故称大白猪。成年公猪体重250-300千克,成年母猪体重230-250千克。 (三)生长肥育性能增生速度快,省饲料。生后5- 6月龄体重可达成协议100千克左右。在我国,每千克配合饲料含消化能13。4兆焦、精蛋白质16%,自由采食的条件下,从断奶至90千克阶段,日增重为700克左右,每千克增重消耗配合饲料3千克左右。体重90千克时屠宰,屠宰率71%- 73%,眼肌面积30-37平方厘米,胴体瘦肉率60%-65%。 根据国内十几个国家级或省级种猪场的统计表明,近几年从国外引入的大白猪,其肥育性能有很大提高。肥育期的日增重可达到800-1100克,料重比为2。3- 2。8:1,体重100千克时屠宰的胴体瘦肉率为65%—68%。 (四)繁殖性能性成熟较晚,生后5月龄的母猪出现第一次发情,情怀周期18-22天,情怀持续期3-4天,母猪妊娠期平均115天。初产母猪产仔数9- 10头,经产母猪产仔数11- 12头,产活仔数10头左右。60日龄断奶窝重工业133千克,哺育率85%-95%。

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1 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的背景 转变生猪生产方式是健康养殖和提高养殖效益的必然要求。20xx年10月,**畜牧局组织人员对全县生猪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据调研结果显示:农村散养受农村留守人口减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导致养猪成本增加,农户养猪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加之近年来,全县虽清净无疫,但受到周边地区猪ii型链球菌病、牲畜口蹄疫、无名高烧等疫情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民养猪积极性受挫。农村散养农户生猪饲养观念发生根本性改变,生猪饲养量直线下滑。大户养殖在未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以前,虽在养殖数量上有所增加,但养殖场建设存在防疫设施不完善、管理不规范、人畜混居、污染严重、效益低下、抗风险能力差等诸方面缺点,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猪产业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猪数量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农村散养难以供给社会生活的需要,推行规模养殖,转变生产方式成为破解难题的最佳办法。生猪养殖标准化、规模化、科学化、健康养殖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2 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 2.1 抓组织保障,推动生猪产业从传统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实现助农增收致富。生猪产业是我县农村的传统和骨干产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猪产业的发展,确立了“一体两翼”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创建工作,下发了《关于加快生猪产业化工程建设的意见》、《关于创建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的意见》等文件,成立了以分管农业的县级领导为组长,畜牧、质监、财政、环保等部门负责人为

成员的创建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项目领导小组,并专门召开创建工作动员部署会议,与19个镇签订生猪产业发展目标责任书,严格目标考核。各镇各相关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责任、措施“五落实”。全县生猪产业发展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配合、齐抓共管、农户响应的工作局面。 2.2 抓政策引导,推动生猪产业从零星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转变,实现规模猪场硬件建设标准化。为进一步加快实施“劳畜富民”的发展战略,推进我县生猪产业升级换代,促进农民增收,县政府出台了配套政策措施,在生猪规模养殖户用地、取水、用电、融资、圈舍建设、引种等给予5-80万元的补助,引领农户走向标准化生产。一是根据国家中小型猪场建设标准制定了《**生猪规模养殖设计规范》,从20xx年起,全县新建的规模养殖场都按设计规范执行。二是打造321国道、泸荣路、县道万得路沿线等12个生猪产业基地镇。三是按照农业部“八统一”要求,本着相对集中原则,已建成得胜仁和村等10个生猪生态养殖小区。 2.3 抓科技推广,推动生猪产业从数量型向量质并重型转变,实现良种繁育体系标准化和规模猪场饲养管理标准化。一是品种优良化。大力推广猪人工授精繁殖技术,加快良种猪繁育体系建设,加速生猪品种更新。二是生猪养殖技术标准化。以创建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为载体,制订了圈舍建设、饲养管理养殖技术规范,加大培训力度,改善养殖环境,严格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管理,加快推进生猪标准化养殖。三是发展生态化。引进生物垫料零排放养殖技术,整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率先在兴旺牧业养殖公司和利泰农养殖公司建立起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四是资源循环再利用。推广“猪-沼-果(菜)”等生态养殖模式,

生长育肥猪的营养要求

生长育肥猪的营养要求 在商业性养猪生产中,利益是决策背后的主要驱动力。从分娩到育肥整个过程中,生长育肥猪消耗了70-75%的饲料。因此,适应目前在营养配方组成、营养要求、饲料成分、加工过程中的新进展将会对利益产生重大影响。生产者除了将目标集中猪体重上之外,还要关注消费者的需要。这就是要求肉品高质量,低脂肪。 一、因型和性别对营养需求的影响 猪消耗饲料主要用于三个目的,维持身体功能;瘦肉生长和脂肪沉积。只有在日常饮食营养超过维护需要时,才能以瘦肉形式或脂肪形式用于生长。对于不同种群,由于不同的动物生长潜能、健康状态、体重、采食及环境条件和其它因素不同,日常饲料中的营养水平有极大不同。瘦肉生长率是育成—育肥猪中决定日粮中氨基酸需要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决定能量需要的主要因素之一。营养需要和瘦肉生长遗传潜能之间的关系在猪的营养中将继续起重要作用。高瘦肉基因型猪比中等瘦肉基因型猪需要更多的赖氨酸(8到95%),以达到最快的瘦肉生长和日增重。那些具有高瘦肉沉积的猪比中等能力的猪每天饮食中多消耗20%赖氨酸,总量都平均少消耗9%饲料。但是,要想达到实现瘦肉型猪的瘦肉增长能力,则在日粮中要相应调整氨基酸和能量水平。因为种猪生产者,会提供各种类型的具有瘦肉生长潜能的猪,为达到最大瘦肉生产潜能,在日粮配方中应考虑到基因型和性别的差异,后备猪比去势猪需要更多的氨基酸和较少的饲料摄入,因为比去势猪有更高的瘦肉率。Friesen等(1992)证实后备猪能够增加中等和高瘦肉率基因型猪的差别。这个研究表明为实现高瘦肉基因猪的潜能,必须注意性别在日粮中的差异。虽然阉公猪和后备母猪需要更多的赖氨酸,但是高瘦肉后备母猪的需要高。这个研究也证实饲喂不足会导致高瘦肉基因型猪与中等瘦肉率基因型有相似的生长表现。 二、定采食的因素及对能量和氨基酸供应的影响 1、采食量的调控 猪采食的神经内分泌调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网络调控,多种神经递质和内分泌激素影响猪采食行为及采食量。AB01富安宝是一种新型动物采食中枢调节剂,在猪体内能刺激神经肽Y(NPY)的分泌,使用AB01富安宝,血液中NPY的浓度可提升20-30%,NPY具有激发猪摄食中枢兴奋性,使猪食欲增加,采食量提高。神经肽Y(NPY)具有促进胰岛素、胃泌素、甲状腺激素(T3、T4)等激素的分泌,提高基础代谢率,促进猪生长。 2、年龄和摄入的能量对蛋白沉积的影响 大家普遍认为育肥猪的自由采食量是由日消化能量决定(Forbes等,1989;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1988),当日粮能量密度增加,自由采食量下降。然而,在生长猪(直到最大体重50kg),肠容量限制日采食量。大多数育肥猪,能量(饲料)摄入影响其生长,日能量摄入随能量密度增加而增加。育成猪随能量密度增加,饲料转化率和生长率也增加。 在育肥阶段,能量摄入通常并不限制瘦肉增长。因此,在能量摄入和机体蛋白沉积之间没有关系,采食并不影响日氨基酸需要。另外,瘦肉生长更受蛋白驱动,育肥猪日粮应该以氨基酸摄入为基础组成。 3、可消化氨基酸供应与体重和瘦肉相关性 赖氨酸日粮水平可获得氨基酸与可消化能量比,摄入能量限制了瘦肉生长。在这种情况下,增加能量摄入能够增加蛋白沉积,反过来,又增加了日常的氨基酸需求。育肥猪能量摄入不影响瘦肉生长,氨基酸需要每天以克计。这样,该需要就不依赖于采食,尽管采食量在不同猪群和生产单位相差极大。为在配方中充分利用这一信息,育成猪日粮的能量密度不同,应按下述方法调整日粮中可获得赖氨酸水平:对于育成猪来说,当能量摄入限制生长,日粮必须根据每日可利用赖氨酸对可消化能比率进行配制(克,赖氨酸/大卡可消化能)。对于育肥猪来说,当能量摄入不影响生长时,日粮应以每日赖氨酸摄入配比。 三、蛋白质量对生长表现的影响 1、日粮配比中不同的回肠可消化氨基酸 对以玉米为主日粮的育成猪开展研究,以肉或骨肉粉来代替日粮中本来以大豆提供的50%蛋白,正如预计,粗蛋白替代降低了日增重和料/肉比率,当添加色氨酸,提供和对照组等量的色氨酸时,生长表现并无明显改善。但是,当同时补充赖氨酸和色氨酸时(达到和对照组相同),平均日增重明显改善,并且超过了对照组。Tanksley和Knabe(1984)的另外研究表明,以高梁为基础日粮中,棉籽饼代替豆饼来提供蛋白时,结果也显示以回肠可消化赖氨酸比以粗蛋白或总赖氨酸为根据组成配方更好。) 2、氨基酸平衡和理想蛋白的概念 猪并不需要蛋白本身,但需要个别氨基酸达到一定水平,和各种氨基酸的平衡。在大多数实际猪日粮中,氨基酸时限制性氨基酸。这样首先大致确定日粮中赖氨酸的水平,然后推导其它氨基酸的水平,建立理想氨基酸之间的平衡。 因为赖氨酸是猪日粮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所以理想蛋白的概念以赖氨酸作为标准氨基酸,还有是因为赖氨酸几乎全部用于机体蛋白合成,而且不同年龄猪群对赖氨酸需求比其它氨基酸相对容易确定。另外,赖氨酸容易分析,原材料中的赖氨酸众所周知。 猪群体重和生长速度不同,需要的氨基酸平衡也不同。当体重增加时就需要更多的蛋白来维持机体功能,因为维持机体功能的许多蛋白包含大量苏氨酸和含琉氨基酸,当猪体重增加时,就需要苏氨酸和含琉氨基酸,其中一部分以赖氨酸形式表述。

瘦肉型猪饲养标准

瘦肉型猪饲养标准 1、猪饲养标准的含义 但是,“猪的饲养标准”所反映的是群体平均营养需要量,因此,在具体制订饲料配方和使用“饲养标准”时,还必须根据所养猪的 品种和猪群质量及饲料条件适当加以调整,以便更加符合具体猪群 的需要。按照“猪的饲养标准”制订饲料配方和组织猪的饲养,是 实行科学养猪和提高饲养效益的技术依据和基础。 2、各国猪饲养标准的发展 现今,世界养猪业较发达的国家,都根据自己本国猪群实际情况和科研结果制订有本国的饲养标准,如美国的NRC标准,英国、日本、北欧等也制订有自己的“猪的饲养标准”。 1、饲喂配合饲料。根据猪在不同生长发育和生产过程中的营养 需要,进行合理的配制,满足生猪在生长发育和生产过程中能量、 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物质的需要使其生长快、发育好。 3、定期驱虫。在饲喂过程中要定期驱虫。一般仔猪断奶分圈时 驱虫一次,育肥两个月再驱虫一次。 4、适时屠宰。在猪体重达到90—110公斤时,猪的日增重基本 达到高峰。如果再继续饲养,不但生长速度减慢,浪费饲料,同时瘦肉 率也会下降。如果过早屠宰,猪的生长发育达不到要求,产肉少。适 时屠宰可以减少饲料浪费,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肉质好、瘦肉率高。 猪生长前期主要是以长瘦肉及骨骼为主。60千克前期瘦肉的增 长处于上升阶段;60千克后期则是脂肪处于上升的高峰期,此期瘦 肉增长处于下降的趋势甚至停滞。因此,在猪瘦肉增长期内,要供 给充足的优质饲料,使其快速的生长发育,而到脂肪沉积期,则要 适当限制精饲料的饲喂量,特别是限制蛋白质的饲喂量。

因为此期如果再供给过量的蛋白质饲料,就会使过量的蛋白质转化为能量而沉积成脂肪,这样不但降低了饲料的浪费,而且也降低猪的瘦肉率。所以,掌握猪的瘦肉增长与脂肪沉积的规律,在适当的时期内限制饲料的数量和质量,可最大限度地发挥猪的瘦肉增长潜力,有效地抑制脂肪的沉积,提高猪的瘦肉率,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 看了“瘦肉型猪饲养标准”的人还看了:

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育肥猪对一个猪场来说是最好管理阶段,是猪只对环境条件要求最低的阶段,也是猪场赚钱的最后冲刺阶段,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发挥决定着一个猪场的盈利多少。但一般情况下,猪场往往把饲料管理的重点放在对母猪、种猪或哺乳仔猪的管理上,而不重视对育肥猪的管理。 当前育肥猪常发生的疾病主要有两大类:呼吸道疾病综合症和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主要为大肠炎、猪痢疾、结肠炎、回肠炎、沙门氏菌性肠炎等)。另外,猪瘟、弓形虫病、萎缩性鼻炎等也经常在某些猪场发生。因此对育肥猪应加强饲养管理,不能在这一环节疏忽大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合理分群 分群技术要根据猪的品种、性别、体重和吃食情况进行合理分群,以保证猪的生长发育均匀。分群时,一般掌握“留弱不留强”、“夜合昼不合”的原则。分群后经过一段时间饲养,要随时进行调整分群. 肥育猪一般多采用群饲,其既能充分利用猪舍建筑面积和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养猪成本,又可利用猪群同槽争食,增进食欲,提高增重效果。分群时必须并窝,并窝应根据猪的生活特性,实行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夜并昼不并的办法。一般在固定圈内饲养,每群以10~20头为宜。在舍内饲养,舍外排粪尿的密集饲养条件下,每群以40~50头为宜。 2 饲料 肥育猪生长速度较快,必须供给营养丰富的全价饲料来满足猪快速生长的要求。 饲料品质饲料品质不仅影响猪的增重和饲料利用率,而且影响胴体品质。猪是单胃杂食动物,饲料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直接沉积于体脂,使猪体脂变软,不利于长期保存,因此,在肉猪出栏上市前两个月应该用含不饱和脂肪酸少的饲料,防止产生软脂。 掌握日粮的稀稠度日粮调制过稀不仅影响唾液分泌,而且稀释胃液,影响饲料的消化。饲喂稀料使猪干物质进食量降低,同时猪排尿增加,消耗体热。因此,日粮调制以稠些为好,一般料水比为1∶2~4。冬季应适当稠些,夏季可适当稀些。 3 饲喂定时、定量、定质 定时指每天喂猪的时间和次数要固定,这样不仅使猪的生活有规律,而且有利于消化液的分泌,提高猪的食欲和饲料利用率。要根据具体饲料确定饲喂次数。夏季昼长夜短,白天可增喂一次,冬季昼短夜长,应加喂一顿夜食。饲喂要定量,不要忽多忽少,以免影响食欲,降低饲料的消化率。要根据猪的食欲情况和生长阶段随时调整喂量,每次饲喂掌握在八九成饱为宜,使猪在每次饲喂时都能保持旺盛的食欲。 4 饲喂方式 饲养方式饲养方式可分为自由采食与限制饲喂两种,自由采食有利于日增重,但猪体脂肪量多,胴体品质较差。限制饲喂可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猪体瘦肉率,但增重不如自由采食快。一般来讲自由采食日增重高,沉积脂肪多.饲料利用率低。限量饲喂饲料利用率高,胴体背膘较薄,但日增重较低。我们可采用前促后控饲养法,即前期(60KG 以下)利用猪主要长瘦肉的生长发育阶段,采用自由采食法,后期(60KG以上)利用猪脂肪生长快的阶段,实行限制饲养。 5 饲养管理 要想在短的时间内,用较少的饲料换取较快的增重,除了选好仔猪以及配合饲料与添加剂外,还要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①生喂生料由于未经加热,营养成分没有遭到破坏,因而用生料喂猪比用熟料喂猪效果好,节省煮熟饲料的燃料,减少饲养设备,节约劳动力,提高增重率,节约饲料。 ②干湿喂饲料的喂法有干喂、稀喂和干湿喂几种方法,不同喂法对猪的消化吸收有不一样的效果。干喂的特点是省工,容易掌握喂量,促进唾液分泌,缺点是损失饲料较多。稀喂的优点是利于采食,损失饲料少,缺点是容易使猪形成水饱,影响消化和吸收,饲料的利用率不高,不利于猪的生长。干湿喂法介于干喂和稀喂两者之间,猪进食的饲料比较多,胃液能很好地与饲料发生作用,消化吸收好,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猪生长快。 ③定时定量法:喂猪要规定一定的次数,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数量,在规定的时间内投喂。究竟一天喂几次适宜,根据各户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仔猪一天喂6次,中猪4—5次,肥育后期一天喂3次;使大猪有足够的时间睡眠,以减少活动,特别是夏季,避免中午最热时喂料,对增重有利。一天中各餐的间隔时间应相等。每餐喂量保持适量和均衡,既不要使猪有饥饿感,也不要使猪吃得过饱,一般喂九成饱。早晚7—9点喂食最佳。

四川省成华猪养殖标准

ICS 备案号:20511-2007 DB51

DB 51/T 651-2007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 (1) 2 特征特性 (1) 2.1 原产地与分布 (1) 2.2 体型外貌 (1) 3 生产性能 (1) 3.1 体尺、体重 (1) 3.2 繁殖性能 (1) 3.3 肥育性能 (2) 3.4 胴体品质 (2)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成华猪性能测定技术规范 (3) A.1 体长 (3) A.2 胸围 (3) A.3 体重 (3) A.4 胴体重与屠宰率 (3) A.5 瘦肉率 (3) A.6 背膘厚度与眼肌面积 (3) I

DB 51/T 651-2007 II 前 言 本标准按GB/T1.1-2000《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 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进行编制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四川省畜牧食品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由四川省畜禽繁育改良总站、成都市畜牧兽医站、成华猪育种场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曾仰双、林小伟、刁运华、杨浩、周立新、江远厚、罗成刚

DB 51/T 651-2007 成 华 猪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成华猪品种的特征特性和生产性能。 本标准适用于成华猪品种鉴定、选育、科研、生产等。 2 特征特性 2.1 原产地与分布 成华猪原产于成都平原,主要分布于成都市的新都、郫县、青白江、双流、龙泉驿、崇州及德阳市的广汉、旌阳、什邡、罗江、绵竹等市(县、区)。 2.2 体型外貌 体型中等,被毛黑色,头方正,额面皱褶少而浅,耳较小下垂,嘴筒长短适中,颈粗短,背腰较宽微陷,腹围圆稍下垂,臀部较丰满,四肢较短而坚实,奶头6-7对,排列均匀,睾丸发育良好。 3 生产性能 3.1 体尺、体重 成华猪体重体尺 3.2 繁殖性能 1

瘦肉型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瘦肉型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瘦肉型母猪要求的饲养条件较高,不少养殖户往往饲养不好。笔者在瘦肉型猪场实践多年,积累了一些经验,供养殖户参考。 1.选种与繁殖 ①后备母猪应在批准的种畜场核心群所繁殖的后代中 挑选,种猪要求发育良好、健康无病,符合品种特征,生殖器官发育正常,乳头6 ~ 7对且排列均匀。 ②后备母猪配种年龄为8 ~ 10月龄,体重在100 ~ 110 公斤。由于瘦肉型母猪的发情表现不明显,平时要勤观察。发现母猪阴户由粉红转为紫红,按压其背部表现安定时开始配种。早、晚及次晨各配种一次,每次相隔8 ~ 12小时。利用杂交优势,以三元杂交仔猪作商品猪饲养。 2.饲养与管理 ①配种母猪不能过肥或过瘦,一般每天喂混合精料2 ~ 2.5公斤,日喂2次。日粮营养水平:能量 3.2 ~ 3.1兆卡/公

斤,含粗蛋白质14% ~ 15%,赖氨酸0.68% ~ 0.78%,蛋氨酸加胱氨酸0.32% ~ 0.45%,钙0.85%,磷0.65%。怀孕前期日喂2 ~ 2.5公斤,怀孕后期日喂2.5 ~ 3公斤。母猪体过瘦或过肥都要适当增减喂量,临产前太瘦,哺乳期会掉膘,导致断奶后延长发情时间,或第二次分娩时产崽减少;临产前太肥,影响产后泌乳量,且躯体笨重易压死仔猪,死胎也会增多。 ②将怀孕母猪在产前7 ~ 10天赶进已消毒好的产房,让其熟悉环境,日喂3餐,适当减少日粮,产崽当天停喂饲料。分娩前用0.1%的高锰酸钾清洗消毒乳房。用手按压乳头有白色乳汁流出,再过8小时左右即产崽。要做好接产准备。 ③仔猪出生后,把其嘴巴、鼻孔和身上的黏液擦干净,剪断脐带,及时喂给初乳,每头仔猪固定乳头,2 ~ 3天内肌注“牲血素”等铁剂。小猪怕冷,产房应设有保育箱,用250瓦的红外线灯保暖,可用麻袋做垫料。根据生长期适当调节保育箱内的温度,初生至3日龄为32 ~ 30℃,4日龄至1周龄为30 ~ 28℃,2 ~ 4周龄为28 ~ 24℃。 ④过好补料关。仔猪生下7天开始补喂全价乳猪颗粒料,一般喂到21 ~ 28天。任其自由采食,满足其生长发育及长骨骼需要,然后逐渐转喂全价保育仔猪料。“教料”采用添加红糖的方法进行,用适量红糖与乳猪料拌成糊状涂于母猪乳头,小猪适应后逐步减少红糖,仅撒饲料即可。 ⑤抓好泌乳母猪期的喂料。母猪产后8 ~ 10小时仅喂给

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规范

生猪养殖场(小区) 标准化建设规范 为提高生猪标准化规模生产水平,以“资源节约、质量安全、环境友好”为基本目标,通过粪污综合处理、猪舍以及水、电、路、防疫等配套设施建设,推行养殖场规范化生产,实行清洁养殖,改善农村的卫生状况和生活环境,通过粪污综合处理、猪舍以及水、电、路、防疫等配套设施建设,推行养殖场规范化生产,实行清洁养殖,改善农村的卫生状况和生活环境,现根据规模化猪场的生产现状与猪场建设经验,特提出本规范。 一、选址适宜,布局合理 (一)养殖场(小区)选址位于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禁养区以外,通风良好,给排水相对方便,猪场进出道路通畅,有供电稳定的电源。 (二)距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的距离满足防疫要求,猪场与居民点、工厂、学校、商业区、其他养殖场、屠宰场、兽医院、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所、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水源保护区保持一定距离。在城镇居民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避免气味、废水及粪肥堆置而影响居民区生活环境。 (三)养殖场(小区)周围应建设围墙或防疫沟、设置防鼠带,并建设绿化带,但应保证围墙、绿化带不影响猪场的通风。 (四)在养殖场(小区)建筑设施按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三个功能区布局,各功能区界限分明。做到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净道污道分开,正常猪与病猪分开,种猪与商品猪分开。

二、设施完善,设备配套 (一)猪场建筑设施及有关生产辅助设施 根据养殖场(小区)生产实际和不同猪群特点,分类别建设猪舍,舍内必须有相应的采食、饮水、通风、降温和取暖等设施设备,有条件的猪场要增加圈顶喷淋降温设施。 各类猪舍应采用轻钢结构或砖混结构,根据当地自然气候条件,因地制宜采用半开放式或有窗式封闭猪舍。猪舍朝向和间距须满足日照、通风、防火、防疫的要求,猪舍长轴朝向以南北向为宜。圈舍应采用硬化地面,地面应向粪尿沟处有一定坡度,不滑,易清扫和清粪。地面结实、易于冲刷,能耐受各种形式的消毒。 养殖场(小区)管理区主要是工作人员的生活设施、办公设施、饲料房、兽医室等生产辅助设施。兽医室需要配备必要的诊断设备、消毒器具和疫苗储存器具。管理区大门口必须有车辆消毒池、人员消毒室等消毒设施,并严格做好防疫消毒工作。养殖场(小区)隔离区主要是隔离舍、粪便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等。隔离舍设置应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生产区的入口处应设专门的消毒间,各栋圈舍出入口处应设消毒池,确保进入的人员或车辆进行严格的消毒。 (二)养殖场(小区)其他建筑设施要求。 养殖场(小区)应建有水塔等储水和供水系统,保障供应清洁饮用水。养殖场(小区)内道路实行净、污分道,互不交叉,出、入口分开。人员、饲料及产品进出走净道,粪便、病猪及废弃设备运输走污道。养殖场(小区)场地选择应有1%~3%的坡度,场区内实行雨

饲养育肥猪的技术

饲养育肥猪的技术 1、根据瘦肉率和生长阶段科学划分。瘦肉率高的品种要求较高 的氨基酸水平。瘦肉率低的品种可适当降低饲料的蛋白质、氨基酸 水平。 从25公斤饲养到100公斤,有时饲养到120公斤,要求划分成3~4个体重阶段:如25~35,35~60,60~90,90~120公斤。随 着体重的增加,饲料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水平逐渐降低。不能整个育 肥期饲喂一种饲料到底。 2、饲料要求全价和平衡。 3、饲料粉碎细度要求合理。 4、饲喂方式可用自动采食箱,自由采食,也可使用湿料每天饲 喂3顿。 5、保证足够、清洁的饮水非常重要。饮水一定要干净,没有污染。饮水器的流量要求达到每分钟流1升水。 6.保持育肥猪舍清洁、干燥。及时清扫猪粪尿。 (一)适宜的猪群规模和饲养密度一般较为适宜的猪群为10-16头,最好不得超过20头。如果是舍内饲喂,舍外排粪尿的管理方式,可 以适当扩大一些。饲养密度大小可因肉猪的体重和猪舍地面结构而 有所不同。通常随猪体增大,每栏饲养头数相应减少。 (二)合理分群有效地利用猪舍建筑和设备,可提高劳动效率、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增重效果。一般按体重、体质强弱、吃食快慢等,把相似的猪合并到一群饲养,饲养一段时间以后如出现大小不均时 再作一些调整。具体方法是:把弱的猪留在原圈中,强的猪并过来; 把猪只少的留在原圈中,把猪只多的移过来;并圈前将两群猪赶到圈

外混群后再赶到目的圈中,并用无毒的百毒杀等药水洒猪体和猪圈,起到消毒和防止咬架的作用,并群最好在晚上进行。 (三)渐进换料不同阶段猪的日粮变换时要逐步变换,给猪只有一个适应过程,直到完全更换,一般情况下要7-10天。肥育猪的日粮 饲料,正常情况下不能变换,特别是大比例的饲料 (四)“三定位”的调教通过对猪只的调教,使其建立起吃食、排泄、卧睡三定位的条件反射,有利于圈舍的清洁、干燥,促进猪的 生长,同时不可减轻劳动强度。具体做法是在猪进圈舍前对圈舍彻 底打扫、消毒,在食槽中放入少量日粮,在排粪尿处入上少量的猪 粪并洒些水,在卧睡的地方铺些草或保持清洁、干燥。调教时间内,要对刚进圈的猪进行看管2-3天,一周左右会调教成功。 (五)供给充足的饮水肉猪的饮水量随体重、环境温度、日粮性质和采食量而不同。一般在有条件的成方每圈安放两个自动饮水装置,或在圈内单独设一水槽经常保持充足而清洁的饮水,让猪只根据需 要自动饮水 (六)合理安排去势、防疫和驱虫工作我国大部分地区在仔猪35 日龄去势。对购进的猪只不知道是否防疫过,必须在进圈两周后进 行必要的防疫,防止传染病的发生。一般在进入肥育期要进行一次 驱虫,驱虫后对排出的虫体和粪便要及时清理发酵,防止二次感染。

优质瘦肉型黑猪新品种――新丹黑猪

优质瘦肉型黑猪新品种――新丹黑猪 以优良的地方良种辽宁黑猪为基础,采取导入杜洛克血液、横交固定、继代选育、同质选配以及个体性能测定、综合指数选择、标记辅助选择等新技术,经20多年培育而成的瘦肉型专门化母本新品种――新丹黑猪,是辽宁省正式批准的中试推广新品种。新丹黑猪具有繁殖力高、肉质好、瘦肉多、生长快、耐粗饲等优点,其繁殖性能和肉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被专家赞誉为“中国东北第一猪”。 外貌特征体型、外貌基本一致,被毛全黑,体型较大,体质结实,结构匀称;头部清秀,耳中等大小,稍向前下垂,额较宽,面微凹;嘴平直,粗细适中,中等长;身躯较长,颈肩结合良好,背腰微弓且宽;四肢较长且粗壮,后臀丰满,腹较大但不下垂,乳头7对以上。该品种改进了原辽宁黑猪耳大、皮厚、腹大、斜尻等不足。 优良特性该品种保留了辽宁黑猪繁殖力高、耐粗饲、肉质鲜美等特点,同时又表现出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等国外优良猪种的性能,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据测定,新丹黑猪育肥性能168日龄体重可达100千克,与辽宁黑猪相比,25~90千克阶段日增重800克以上,提高23%以上;每千克增重耗料3千克,饲料转化率提高19%左右;胴体瘦肉率

61%,提高约19%。新丹黑猪经产母猪平均产仔13.2头,35日龄断奶窝重125千克,育成11.8头;以新丹黑猪为母本与大约克夏、长白、皮特兰公猪杂交,所产商品猪是生产高档品牌猪肉的理想组合,145~155日龄体重可达90千克,胴体瘦肉率63%以上。新丹黑猪食谱广、耐粗饲、性能好,可充分利用米糠、糟渣、藤蔓等农副产品,母猪日粮中粗纤维含量可达18%以上。更重要的是,该品种肌内脂肪含量高达4.1%,仍然保持着辽宁黑猪肉色鲜红、细嫩多汁、口味鲜美的特色,很适合消费者的口味。 (作者联系地址:辽宁省丹东市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邮编:118000)

瘦肉型猪标准及其特点

一、猪地经济类型 猪地经济类型可分为瘦肉型、脂肪型和肉脂兼用型三种.这是由于人们根据猪地体型外貌、胴体中瘦肉和脂肪地比例、人们对肉食地爱好,不同地区供应猪地饲料种类地不同,经人们长期向不同方向选育而形成地,是品种向专门化方向发展地产物.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一)瘦肉型(肉用型) 这类猪地胴体瘦肉多,瘦肉占胴体比例以上.外型特点是中躯长,四肢高,前后肢间距宽,头颈较轻,腿臀丰满.体长大于胸围厘米.——肋骨背膘厚——厘米.瘦肉型猪能有效地将饲料蛋白转化为瘦肉,且蛋白生长耗能比脂肪低所以长得快,饲料高.一般日龄体重可达到或超过公斤,料肉比:左右.长白猪和大约克猪以及我国近年培育地三江白猪、湖北白猪等都属于瘦肉型品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二)脂肪型 这类猪地胴体脂肪多,瘦肉少,脂肪占胴体比例为——.外型特点是体躯宽、深、短、矮,头颈较重而多肉.体长、胸围相等或相差——厘米.——肋背膘厚——厘米以上.脂肪型猪由于脂肪多,而脂肪生长耗能多,所以生长慢,料肉比高.我国地两广小花猪、海南猪属于此类.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三)兼用型 这类猪地肉脂比例介于脂肪型与瘦肉型之间,各占左右.外型特点也介于两者之间,体长一般大于胸围厘米,背膘厚——厘米左右.哈尔滨白猪、苏联大白猪、中约克夏猪属于此类.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猪地经济类型(图) 二、瘦肉型猪活体分级国家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胴体瘦肉以上瘦肉型猪地活体分级,收猪时亦可参照使用. (一)单项分级 根据猪地体形外貌、品种类型、体重和活体膘厚划分一、二、三级 、外形分级 一级:头小、无明显腮肉,前后躯丰满,腹部小,体质结实、外型紧凑. 二级:头较小,有腮肉,前后躯较丰满,腹部较小,肢蹄结实. 三级:头较重,颈较粗、腮肉明显,后躯欠丰满,腹部较大,肢蹄欠结实. 、品种类型分级 一级:国外引进地优良瘦肉型品种(系)及其杂种猪,我国培育地杂优猪;国外引进 地优良瘦肉型品种(系)与我国培育地瘦肉型新品种(系)地二元或三元杂种猪. 二级:瘦肉型品种(系)间地杂种猪;国外引进地瘦肉型品种(系)与兼用型品种(系) 地二、三元杂种猪;培育地瘦肉型品种(系)地纯种猪;以地方品种(系)为母本,与国外引进地瘦肉型品种(系)为父本地三元杂交猪.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三级:凡不符合一级和二级地瘦肉猪均属三级(不包含地方品种猪). 、体重分级 一级:体重在——100kg. 二级:体重在——89kg或——110kg. 三级:体重在80kg以下或110kg以上. 、活体膘厚分级 在最后肋骨距中线4cm处用探刺尺测定活体膘厚. 一级:膘厚在1.8cm以下. 二级:膘厚在——2.5cm. 三级:膘厚在2.6cm以上. (二)活体综合评定分级 活体综合评定分级时,将各项指标按其相应地重要性给予适当地加权,再将各单项等 级化为分数(见表——),各单项指标所得分数与其加权系数之积地和即为综合评分. 表——活体综合评定分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