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经济学导论学习知识重点讲义

经济学导论学习知识重点讲义

经济学导论学习知识重点讲义
经济学导论学习知识重点讲义

《经济学导论》课程知识点

第一章:经济学是什么

一、经济学是什么

?经济学是探索人类的选择行为,是一门选择的科学:地球资源的稀缺性和

人类欲望的无穷无尽,无法满足的情况下,需要选择。

?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以个人、单位、企业、政府为研究对象。

?与人类有关的问题都可以用经济分析来思考。

?经济学是教别人挣钱,自己不挣钱的专业。

?经济学是关于资源配置的科学。

?经济学是关于国民财富的科学。

二、为什么学习经济学

?学习经济学你可以知道,当你失业的时候,你知道你为什么失业。

?当你没有资本,但你很想谈论资本和投资,那么你学习经济学可以很好地

处理这个没钱谈钱的矛盾。

?虽然你自己不能挣钱,但你很想教别人挣钱时,你就可以学习经济学。

?有助于了解你生活的世界。

?更好地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与局限性。

?对经济学的思考和遵循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对产品市场、劳动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具体研究称为微观经济学

(microeconomics)。微观经济学集中研究构成经济的个体单位——厂

商、家庭和个人的——行为。它研究个体单位如何作出决策以及影响这

些决策的因素。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经济作为一个总体的行为,特别是

诸如失业率、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平衡这类总量指标的变化。

总量数字不能反映任何经济个体厂商或家庭的状况,而是告诉我们经济

的总体或平均的状况。

?注意:这两种经济观察不过是看待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的方式。微观经济

学自下而上考察经济,宏观经济学则自上而下考察经济。经济作为一个总体的行为依赖于组成总体的个体单位的行为。

总之,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中单个经济主体---居民与企业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以及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和变化。

第二章:供给需求原理

第一节:市场无处不在

一、什么是市场?

?传统意义上的市场:市场就是买卖东西的地方。

对于买主来说,只要能够买到东西的地方就是市场。对于卖主来说,市场就是他们卖东西的地方。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市场是商品交易的场所"。

现代意义上的市场:

随着商品交易的进一步发展,市场冲破了“特定场所”的限制。可以在任何的地方进行交易:比如:在农村的瓜菜地里,在工厂的供销科里,在一家饭馆的餐桌边,在茶馆,在网络上,电话里……就谈妥了一笔生意。

但无论怎样的突破,它最终反映的是买卖方的“交易关系”。市场上的商品交易活动反映的正是交易双方之间的经济关系。简而言之,"市场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市场对于某种特定的商品来说

一方面:"市场是商品行销的区域"

比如乡村市场、城镇市场、国内市场、国际市场等。

由于销售面越广,销售量越大,生产者的利益越多,所以生产者总是希望把他的产品行销从地区扩大到全国,从国内扩大到世界,这种行销区域的扩大表示着市场的扩大。

另一方面:“市场是某种商品消费者的集合”

但市场的扩大并非只是或等同于销售面的分布空间的扩大。假如某种商品,其行销的区域没有扩大、甚至缩小亦无妨,但如果它得到了更多的消费者的青睐,销售量也照样可以扩大。

更进一步,虽然各个区域的各类消费者对某种商品产生了需要,但他也并不一定会去购买这种商品,我们知道,需要与需求不同,需要是一种欲望,人人都会产生,而需求则是需要再加上经济实力。作为一个商品生产者,他所直接关心的当然是需求,在生产者的脑子里,市场就是谁有钱并来买他的产品。

经营学的市场概念:"市场是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 二、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

(一)商品市场——市场体系的基础

主要是指消费资料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它是通过各种实物形态的产品来满足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

1、消费品市场(生活资料市场)

①日用消费品——一般是指日常生活必需的、消费者经常购买的、价格较低的商品。②选购消费品——是指那些价格较高、使用时间较长、经过挑选和比较后才购买的消费品。如:服装、家具等。③特殊消费品——是指那些价格高、使用时间长的高档商品。如:小汽车、家用大电器等。

2、生产资料市场

(1)含义:是指为了满足社会再生产过程对生产资料(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消费而设置的市场。

2)特点:

①交易的是中间产品;②商品的价值高、技术性强;③需求关系比较稳定且批量大;④各市场的分布和规模结构差异很大。

(二)金融市场———市场体系的核心

1、含义:资金融通的市场。

金融市场是市场体系的大动脉,是市场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金融市场的构成

(1)长期金融市场:

①直接融资市场:发行股票、发行公司债券。

②间接融资市:以银行为中介,吸收社会存款,再贷给公司、企业。

(三)劳动力市场———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含义:是指进行劳动力买卖和交换的场所。

2、类型:

(1)劳务市场:

是一种服务型的劳动力市场,肩负着向企业、家庭、个人以及全社会提供各种劳务的任务,也包括国际间的劳务交流等。

(2)职业市场:是一种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的场所。

(3)人才市场:是指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实现流动的场所。

第二节供给需求法则

供给法则的定义:

供给法则也被称为供给定理。

反映商品本身价格和商品供给量之间的关系。对于正常商品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存在着同方向的变动关系,即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这种商品的供给量增加,相反,价格下降时供给量减少。供给定理是说明商品本身价格与其供给量之间关系的理论。

供给定理是说明商品本身价格与其供给量之间关系的理论。

通俗地讲,一般说来,市场价格越高,卖方愿意为市场提供较多的产品数量:即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价格越低,供给量越小。供给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动,这就是供给法则。反映在图形上,二者的关系是一条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即供给曲线。

以供给价格为纵轴,供给数量为横轴,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翘起的曲线。如同汉字笔划中的一撇。影响供给的也不止价格一个因素,如技术进步、生产力提高、成本下降、或投入要素价格提高等都会影响供给,这时的影响是使供给曲线向左或向右移动。供给增加时,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向左移动。

供给价格弹性

供给量变化率对商品自身价格变化率反应程度的一种度量,

等于供给变化率除以价格变化率。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价格发生变化,产品的供给的变化程度。供给价格弹性系数=供给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

需求法则的定义

需求量与需求价格成反向变动关系,就是需求法则。

在一般情况下,当市场价格上升时,需求的数量会下降;当

市场价格下降时,需求的数量会增加。

根据需求法则,若以需求价为纵轴,需求数量为横轴,那么需求曲线就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相当于中国汉字中的一捺。

需求量和需求的关系

影响需求还不止一个价格因素,如人们的收入发生变动,相关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人们的偏好、消费风气发生变动,甚至消费的时间、地点发生变动,都会影响需求,这时需求曲线会向左或向右移动。需求增加时,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向左移动。

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

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价

格变化的百分比。

需求量变化率对商品自身价格变化率反应程度的一种度量,等于需求变化率除以价格变化率。用Ed表示。

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Q /△P 价格变化的百分比Q P /P

需求价格弹性Ed =(ΔQ/Q)/(ΔP/P

需求价格弹性的进一步解释

需求的价格弹性是负数,因为价格的变动和需求量的变动呈反比。为了运算方便,一般取其绝对值。重要的是数值,而不是符号;也就是说,由于需求规律的作用,价格和需求量是呈相反方向变化的,价格下跌,需求量增加,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这是常规商品的性质。为了简单起见,习惯上将需求看做为一个正数,因为我们知道它既可能是正数也可能是个负数。

需求价格弹性的确定

0﹤∣Ed∣﹤1,缺乏弹性。

此时价格的变化引起需求量的变化在比例上不同。

1﹤∣Ed∣﹤∞,富有弹性。

这意味着价格的变动在比例上将引起需求量较大变化。

∣Ed∣﹦1,单位弹性。

它表明价格和需求量以相同比例变化。

∣Ed∣﹦∞,完全弹性。

此时价格的微小变动都将引起需求量极大的变化。

∣Ed∣﹦1,完全无弹性。

此时价格变动不会对需求量产生影响。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替代品的数量和替代程度。一种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多,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也就越大。

用于购买该商品的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一种商品的花费占收入的比例越大,需求弹性越大。

时间,即对应于价格的变动人们调整需求量的时间。时间越长,需求弹性就越大。案例分析:

粮食的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小于1。当粮食减产、销售量降低时,粮食的价格会上升,农民的总收入反而会增加。反之,粮食丰收,粮价会下降,农民收入也下降,即“谷贱伤农”。

第三节市场均衡

一、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表示某种商品价格与需求量的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1、影响需求的因素:需求函数

A、影响需求的因素

(1)商品本身价格

(2)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

(3)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4)消费者嗜好

(5)政府的消费政策

(6)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B、需求函数

●D=f(a,b,c,d…)

●D代表需求,a,b,c,……为影响需求的因素。

2、需求法则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需

求量随着商品的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3.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引起的需求

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动二、供给理论

● 1.供给的含义

(1)供给指厂商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供出的商品量。

(2)供给也是供给欲望与供给能力的统一。

(3)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是表示某种商品价格与供给量关系的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2.影响供给的因素:供给函数

●A、影响供给的因素(1)商品本身的价格(2)生产技术的变动(3)生产要素的

价格(4)厂商对未来的预期

B、供给函数

●S=f(a,b,c,d…)

S代表供给;a,b,c,d……代表影响供给的因素

3.供给定理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即供给量随着商品价格上升而增加,随着商品价格下降而减少。

三、均衡价格

●1、均衡价格的形成

●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的价格。

●均衡价格是在市场上供求双方的竞争过程中自发地形成的。

4.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

给量的变化。

● 2、需求与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

a.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O S

D 0 D 2 D 1

E

3.供求定理

a.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成同方向变动

b.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第三章成本收益分析

(一)、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

? 短期:能够调整原料、燃料和生产工人,但不能够厂房、设备和管理人员的时期。

? 短期成本:短期中进行生产的支出

? -----可变成本与固定成本

? 长期:能够调整包括厂房、设备和管理人员在内的一切投入要素的时期。 ? 长期成本:企业用于投入生产要素支出的所有费用。

(二)、成本的概念

? 经济成本及相关概念:

? 机会成本:用一定资源生产X 产品的机会成本是所放弃用这一定资源能生产的Y 产品的数量。或者,一定资源选择某种用途的机会成本是所放弃的其它用途中代价最高的那种。

? 生产成本=显成本+隐成本

? 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

显成本: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和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成本。

● 2、需求与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 a.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O

S

D 0 D 2 D 1 E

隐成本: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要素的成本。

? 边际成本:新增加一单位产量付出的成本。

(三)、机会成本

思考: 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 (三)收益分析

? 收益是指厂商出卖产品得到的全部收入,即价格与销售量的乘积。 ? 总收益市场上销售一定量产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 平均收益市场上销售每一单位产品平均所得到的收入。

? 边际收益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入。

利润最大化原则(掌握)

? 1、原则: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 -----------: MR=MC

? 2、原因:

? (1)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表明企业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大于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还有潜在利润未能获得,企业会增加产量。

? (2)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表明企业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小于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会造成亏损,企业会减少产量。

(3)只有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企业才不会调整产量。这时,企业把该赚的利润都赚到了,实现了利润最大化。企业根据这一原则确定自己的产量。

第四章 博弈论

博弈结构

1、博弈主体(参与人)

2、战略组合(行动方案)

3、支付矩阵(行动的损益)

4、博弈结果(纳什均衡)

一、什么是博弈论:从“囚徒困境”谈起

1. 囚徒困境

两个小偷甲和乙联手作案,私入民宅被警方逮住但未获证据。警方将两人分别置于两间房间分开审讯,政策是若一人招供但另一人未招,则招者立即被释放,未招者判入狱10年;若二人都招则两人各判刑8年;若两人都 不招则未获证据但因私入民宅

各拘留1年。 囚徒困境坦白

B

坦白抵赖

抵赖A

-1,-1

-10,00,-10-8,-8

二、智猪博弈:对诸多经济现象的解释

1. 智猪博弈

猪圈中有一头大猪和一头小猪,在猪圈的一端设有一个按钮,每

按一下,位于猪圈另一端的食槽中就会有10单位的猪食进槽,但每按一下按钮会耗去相当于2单位猪食的成本。如果大猪先到食槽,则大猪吃到9单位食物,小猪仅能吃到1单位食物;如果两猪同时到食槽,则大猪吃7单位,小猪吃3单位食物;如果小猪先到,大猪吃6单位而小猪吃4单位食物。表4给出这个博弈的支付矩阵。 智猪博弈

小猪

按等待按

大猪

等待0,09, -14,45,1 三、斗鸡博弈

B 进

退退A

0,0

0,22,0-3,-3

四、不对称信息下的博弈

? 博弈论作为经济学研究的有力工具,真正大行其道是在70年代不对称信息下经济行为分析的兴起。不对称信息指一些局中人拥有别的局中人不拥有的“私人信息”,也就是说一些局中人知道别的局中人不知道的某些情

况。下面用一些例子说明这种情形下的博弈行为。

重复博弈

?为什么当菜贩说“我是天天在这里卖菜”时,你便放心与之成交?

?为什么城里人不如农村的人诚实?

?为什么车站码头的商店多欺诈?

第五章市场结构与企业决策

第一节市场结构及其分类

市场结构:反映市场竞争程度的属性。

§市场结构的分类:

四种典型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市场垄断性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

影响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从卖方分析)

§生产者数目:生产者数目越少,垄断程度越高;

§产品的类型;产品的差别化程度越大,垄断程度越高

§市场进入壁垒;进入壁垒越高,垄断程度越高;

四种市场结构的主要特征

市场结构厂商数目产品类型进入壁垒企业控价能力

完全竞争多标准化无无

垄断竞争较多有差别低低

寡头垄断较少标准化或高一定

有差别

完全垄断独家无替代品极高强

第二节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的决策

一市场特征

§厂商数目很多;(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影响市场价格)

§产品是标准化的;(不同企业之间的产品可以完全替代)

§不存在市场进入壁垒;(企业可以自由进出市场)

§有关交易的信息是充分的;(任何交易方都可以实现最优决策)第三节完全垄断市场中企业的决策

一市场特征

§市场中只有一个生产者不存在任何替代品;

垄断形成的原因:

§控制了关键性资源;市场进入壁垒非常高;政府的管制

第三节完全垄断市场中企业的决策

一市场特征

§市场中只有一个生产者;不存在任何替代品;

垄断形成的原因:

§控制了关键性资源;市场进入壁垒非常高;政府的管制

二垄断市场结构的弊端

§资源配置效果非常低。(均衡时P>MC)

§社会分配不公平。(垄断企业可以长期维持超额利润,而这一利润并非与投入相关)

§容易引起腐败。(由于部分垄断与政府有关,垄断企业将会通过“寻租”

行为来维持垄断地位)

§妨碍社会进步。(在大多数情况下,垄断会扼杀竞争)

第四节垄断竞争市场中企业的决策

一市场特征

§厂商数目较多;(竞争的特征)

§产品之间存在差异;(垄断的特征)

§市场进入壁垒较低;(竞争的特征)

二、垄断竞争厂商的竞争策略价格竞争

§产品差异化——同一产品有不同之处。

§ 1.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新的功能、开发新的更新换代的产品、新设计、新包装等。比如等离子彩电等;(客观差异)

§ 2. 广告和各种促销活动:史玉柱的脑白金;(主观差异)

§ 3.服务竞争:比如完善的售后服务系统;

§ 4.主观评价不同。

三、垄断竞争的优缺点

§(一)价格较高、产量较低;

§(二)垄断竞争市场产品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偏好;有利于技术创新。

第五节寡头垄断市场中企业的决策

一市场特征

少数企业控制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如果产品是差别化的,则称为差别寡头;

§如果产品是标准化的,则称为无差别寡头;

§寡头垄断市场中企业行为的本质特征在于他们的行为相互依存。

第六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6.1 经济增长

6.1.1经济增长的含义

经济增长是指一国(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即产品和劳务的增加,通常以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其人均值或增长

率来表示。

●经济增长着重强调了经济总量的扩张。经济规模数量上的扩大、生产中的

更高生产效率、物质财富增加和人们经济水准的提高。

6.1.2经济增长的度量

GNP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

配的最终成果。

GDP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地区)范围内的所有常住单位,在

一定时期内生产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的总和。

人均GNP、人均GDP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统计和比较各国经济水平的通用

指标,也是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划分国家类别的基本依据。

增长率

●增长率是指按不变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生产总

值、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增加部分与原有数额的比率。

指标缺陷

●它不能说明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类型,更不能说明经济增长过程中由于

环境污染、城市化和人口膨胀所付出的社会代价;

●许多未通过市场的产品和劳务在其中得不到反映;

●在进行国际比较时,国内相对价格的差别很大,口径不一致,很难反映实

际情况;

●不少发展中国家(包括某些发达国家)的统计资料不完全、不准确。

6.1.3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

●资源(劳动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的投入数量;

●资源的使用效率

●其他

1、劳动力资源

●劳动力的数量——人口规模

●劳动力的质量——技术、知识、纪律、阅读能力、健康程度

●思考:劳动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当前是在增长还是下降?发展中

国家的劳动力资源会不会成为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如何发挥人才的作用?

2、自然资源

●耕地、石油、天然气、森林、水力、矿产资源

●思考: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当前是增长还是减小?

●如香港、日本、新加坡的经济成就;相反,俄罗斯、巴西等国的情

况又怎样?

3、资本

●物质资本——设备、厂房、存货等

●人力资本——技术和知识

●资本积累,会减少当前消费

●在经济增长的初期阶段,资本积累的程度对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

用。

4、要素效率

●通过全要素生产率来衡量,即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的比值

经济增长的四个轮子

●自然资源——由自然界提供的用于生产与劳务的投入,如土地、河流、矿

产、燃料、环境质量

●物质资本——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与建筑物存量,如机器、工厂、

道路、设备

●人力资本——工人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而攻得的知识与技能;劳动力供

给、教育、纪律、激励;早期儿童计划、中小学、大学与成人在职培训

●技术知识——社会对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最好方法,如科学、工程、管理、

企业家才能。

6.1.4经济增长的代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失去土地的价值至少达8万亿元。

●牛文元院士说,中国每创造1美元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

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

●中国20多年来盛行的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扩张型经济增长方

式,使得能源浪费大、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日益凸显。

6.2 经济发展

6.2.1经济发展的含义

●经济发展不仅仅指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收入持续、稳定的增长,而且包含

经济结构、社会制度结构以及文化结构的全面提升和进步。

6.2.2 经济发展度量指标体系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NP

●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QLI)

●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的综合指标

●世界银行的生活质量指标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综合指标

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的人均GNP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NP是用购买力平价作为换算因子,将GNP换算成

国际美元。

●优点:可以矫正GNP没有反映在国际市场上进行贸易的商品和劳务的相

对价格在各国之间的巨大差别所引起的各国货币购买力的较大差异,能够对各国的收入和消费或福利水平提供较好的比较。

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QLI)

●“物质生活质量指数”指标体系是通过对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和识字率这

三个指标平均加权而得出的一项综合指数。

●简洁、易算、可比性强,克服了国民生产总值指标的某些不足

●但其范围过于狭窄,没有考虑到社会和心理上的许多因素

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的综合指标

●共16项,1-7为社会指标,8-16为经济指标

●缺点:大多采用“人均指标”,未能反映社会与经济结构变动的因素。HDI

●人类发展指数(HDI):出生时预期寿命、知识(成人识字率与综合入学

率)、体面的生活(按PPP计算的人均GDP)

●1、人类贫困指数—1(HPI—1)

●2、人类贫困指数—2(HPI—2)

●3、与性别有关的发展指数(GDI)

●4、性别赋权尺度(GEM)

?——2001年人类发展报告,世界银行,P.14 农村经济发展测度

单个指标:农村社会总产值及农业总产值;农村人均国民产值和人均收入;医疗、保健水平;农村人口每天平均蛋白质消耗量;教育及文化水平;就业水平;生态环境;人均能源消耗量;每平方公里的铁路数和公路数;社会安全感

综合指标:根据不同的价值判断,给与单个指标不同的权数,然后进行加权计算。

6.2.3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必要性)

●经济增长的非充分性

●经济发展的外延的动态性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与前提

●一般而言,没有增长就没有发展。

●当然也有个别的例外,如1960-1975年的古巴,实际经济增长率只有-

0.6%,但收入不平等程度减小,教育更加普及,医疗卫生有普遍性改善。

●但这是社会发展急剧变革的结果,它不可能在长期负增长或微弱增长的基

础上长期维持。事实上,古巴的经济增长在1970年以后逐渐加快。

●因此,有经济学家指出“一般而言,发展过程几乎必然依赖于某种程度的

同时发生的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的非充分性

●有增长经济不一定能发展。

●如果产出增长的结果是两极分化加大,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如石油产出

国利比亚);或产出增长无补于国计民生,而是用于军备等消耗;或为了片面追求产出增长而不顾及广大人民的福利,社会代价极大等等,都是有增长而无发展,或出现了“无发展的增长”。(Clower, R. W., 1966)

两者关系的小结

●经济增长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没有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许多目

标就无法实现。

●当然,仅有增长经济不一定能发展。

●经济发展反过来也会有利于经济进一步增长,因为发展反映了经济结构、

质量和制度等的变化,这些变化有利于一个国家扩大生产能力。

6.3 经济不平等及其度量

6.3.1 平等与不平等

●平等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包含着价值判断。

●发展中国家存在着广泛的不平等,经济不平等是其中的一方面。经济不平

等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与非经济方面的不平等很难区分,他与人的寿命、个人的能力及政治自由密切相关。

6.3.2 收入不平等度量(洛仑兹曲线吉尼系数贫困线)

洛伦兹曲线

横轴表示人口累积的百分比,纵轴表示收入的百分比。点A表示20%的人口拥有5%的收入,点B表示90%的人口拥有60%的收入,或者B点表示最富有的10%的人口拥有40%的收入。在洛伦兹曲线中CD表示均等线。随着不平等程度的加剧,洛伦兹曲线越来越趋向横轴。

6.3.3 对社会公平与经济增长的讨论

不赞同收入再分配:

–对穷人的补助会减少一些设施投资

–再分配还降低了工作激励以阻碍增长(穷人等补助;富人降低收入水平)–富人有更高的边际储蓄倾向,不平等促成更多资本积累及经济增长

赞同收入再分配:

–公平的社会增强拥有感,激励穷人的参与和生产率

–促进社会团结和稳定(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管治GOVERNANCE 等)

–财富的涓流效应TRICKLE DOWN

不可分的目标:GDP增长社会公平程度提高

第七章失业和通货膨胀

自愿失业

是指劳动者虽然有工作机会,但因不愿接受现行的工资或工作条件而发生的失业。

非自愿失业

是指劳动者虽然愿意接受现行的工资,但仍然找不到工作而发生的失业。

自然失业:是指由于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而产生的失业。

需求不足型失业:也称周期性失业,是指由于社会总需求不足而带来的失业。摩擦性失业是因为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因经济变动过程中工作转换而

产生的失业。

季节性失业是由于某些行业生产的季节性变动所引起的失业。

技术性失业指由于技术进步,或采用了节约劳动的机器而产生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指因经济结构变化,产业兴衰转移造成的失业。

隐蔽性失业是指表面上有工作,实际上对经济活动并没有做出贡献的人。

通货膨胀是指总体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呈现持续的显著上升的状态,或者说是指货币的单位购买力在一定时期内呈现持续下降的状态。

我们在理解通货膨胀的概念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总体物价水平上涨不是指一种或几种商品价格的上升,而是广泛地包括所有商品和劳务在内的平均价格上涨,但并不排除某些商品价格不变甚至下降。

2.价格水平的上涨不是暂时的,而是在一定时期持续的上涨。

3.物价水平的上涨必须是较大幅度的,而且是人们可以察觉到的。

按照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划分

(1)爬行的通货膨胀

又称温和的通货膨胀。其特点是通货膨胀率较低,一般在10%以下,而且比较稳定。

(2)加速的通货膨胀

又称奔腾式通货膨胀。其特点是通货膨胀率较高,一般在两位数以上,而且还在加剧。

(3)超速通货膨胀

又称恶性通货膨胀。其特点是通货膨胀率较高,一般要超过100%,价格持续猛涨,而且完全失去了控制。

按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划分

公开性通货膨胀

这种通货膨胀是可以通过价格指数或通货膨胀率公开反映出来的一种价格上涨。

隐蔽性通货膨胀

这种通货膨胀是指经济中存在着通货膨胀压力,但由于政府实行了严格的价格管制与实物配给制,通货膨胀并没有发生。一旦解除价格管制并取消配给,就会发生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

按照对经济主体影响的差别划分

平衡性通货膨胀

是指各种商品及劳务的价格都按相同比例上升,包括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

非平衡性的通货膨胀

是指各种商品和劳务价格上涨幅度并不完全相同。

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

通货膨胀是众矢之的,要根除。

是否值得治理?爬行的通货膨胀,可以不理会。

对于奔腾的通货膨胀,如何治理?采取哪些可行的方法?

一、利用衰退降低通货膨胀:紧缩性政策

?(一)渐进主义

?(二)激进主义

二、收入政策:强制性措施和非强制措施

?(一)控制工资与物价

?(二)道德劝说

?(三)改变预期

三、中国转轨时期的通货膨胀

控制工资与物价

理论依据:工资推进和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

1)政府主要采取强制性措施,冻结货币工资和物价,从而影响和控制价格水平。

?被称为异端稳定计划,设置相互配合的工资和价格上限。

2)强行限价的缺陷:

?人为限制价格,不能有效配置资源。

?难以触及到通货膨胀的根本。因为通货膨胀也可能是总需求旺盛引

起的。

?雇主为了找到合适的劳动力,可以想方设法提高雇员工资。“上有

政策,下有对策”

?限制价格可能妨碍了物价之间的稳定和协调、均衡。

道德劝说

使用非正式的工资和物价控制。

通过物价和工资指导价格,给予社会经济主体以劝说,使大家形成一种不提高工资和物价的共识。

案例:在政府采购方面,政府采取强硬态度,不购买提价企业的产品。改变预期

1)中央银行采取强硬的态度,坚持紧缩货币政策,打破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

2)权威人士的权威预测和评述,更使人们相信中央银行的态度。

3)中央银行的目的紧缩政策主要是消除人们对于通货膨胀的预期,恢复对于货币购买力的信心。

短期的菲利蒲斯曲线

短期内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此起彼伏的关系。但是,短期的菲利蒲斯曲线是不稳定的,它会随着人们对通货膨胀预期的变化而发生移动。短期内斜向下的菲利蒲斯曲线表明,在短期中引起通货膨胀上升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是可以减少失业的。这就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短期有效性问题。

长期的菲利蒲斯曲线

长期的菲利蒲斯曲线是一条通过自然失业率的垂直线。因为在长期,经济能够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失业率就是自然失业率,而不论通货膨胀是多少。因此,在长期,以引起通货膨胀为代价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并不能减少失业。这就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长期无效性问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一章知识点

商品 1.体现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中的生产关系,是商品经济中最基本的生产关系。 商品及其内在矛盾 2.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包含价值和使用价值,是二者的统一。 3.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的有用性。 4.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5.物品的使用价值是不体现特定社会经济关系的。 6.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 7.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凝结就是价值。 8.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个因素或二重性,因而,商品总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9.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可以从具体形态和抽象形态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区分为具体劳动和 抽象劳动。 10.具体劳动:具有一定形式的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 11.抽象劳动: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生产商品的价值。 12.抽象价值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在价值中不包含任何一个自然物质的原子。生产 任何一种商品,都必须耗费一定量的人类劳动。人类劳动的质的同一性,决定了抽象劳动在商品交换中进行量上比较的可能性。商品交换的本质是等量抽象劳动相交换。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看不见摸不着,只有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只有在交换价值上才能得到独立的体现。 1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1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在时间和空间上同时存在,但是性质不同,一个 具体形式,一个单纯的从人类脑力体力支出考虑。)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15.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的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6.私人劳动:具有私人性质,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完全由自己决定,劳动产 品也归自己占有和支配。 17.商品经济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社会分工体系中表现为私人劳动,同时,商品生产者互 相联系、相互依赖。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因此,生产商品的劳动又具有社会性质,表现为社会劳动。 18.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由私人劳动得到社会的承认而成为社会劳动,需要两方面条件:一方 面,私人劳动必须作为一定的有用劳动,来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从而证明它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只有在每一种有用的私人劳动可以同任何其他一种有用的私人劳动相交换,并且是等量劳动时,私人劳动才能成为社会劳动。私人劳动所具有的社会劳动的性质,不能直接在生产者那里得到表现和承认。各个商品生产者是在社会分工的特定部门独立经营,各自在独立经营条件下提供劳动产品。 19.私人劳动要成为社会劳动必须经过市场交换。 20.商品商品被市场接受,能,这使私人劳动得到了社会承认,成为社会劳动的一部分。如 果不能,私人劳动就无法转化为社会劳动,商品的使用价值就不能让渡出去,由此产生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消耗就得不到补偿,再生产过程就无法继续进行,商品生产者可能会因此而破产。 21.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表现为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

经济学基础知识考试要点

经济学基础知识考试要点

第一部分经济学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2、影响需求变动的基本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其他因素。 3、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4、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5、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 6、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 7、需求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 8、通常可以把需求价格弹性分为三种: 1)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大于1时,叫做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 2)当需求变量百分数等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等于1时,叫做需求单一弹性; 3)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小于1时,叫做需求缺乏弹性; 9、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 10、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供给弹性还受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 11、消费者收入变动与需求的变动呈同方向变化。价格与需求之间的这种呈反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 12、供给与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化关系。价格与供给之间的这种呈同向变化的关系,就叫供给规律。 1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价格降低,供给将减少。供给曲线是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14、市场需求不变,供给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市场供给不变,需求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15、在我国,实行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 16、保护价格也称支持价格、最低限价。 17、需求富有弹性商品适合采用薄利多销的方式增加销售收入。 18、需求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

经济学原理第7版(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第23章 1.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2.国内生产总值(GDP ) 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通常是一年或一个季度(3个月);衡量的生产价值局限于一个国家的地理范围之内,不管是由本国的国民还是住在本国的外国人生产;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不包括过去生产的物品;生产并合法出售的所有东西;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包括有形的物品,也包括无形的劳务;使用市场价格。 3.GDP的四个组成部分是消费(C )、投资(I )、政府购买(G )和净出口(NX )。 (1)逍费是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2)投资是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3)政府购买包括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4)净出口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出口)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进口) 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和 4.真实GDP和名义GDP 真实GDP :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不变的基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反映产的产量的变动 名义GDP :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当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GDP平减指数 GDP平减指数是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率乘以100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即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100 通货膨胀率=[(第2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100 第24章

1 .消费物价指数CPI 答:指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服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即:CPI =(当年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基年一篮子的价格)*100 计算消费物价指数:固定篮子、找出价格、计算这一篮子东西的费用、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计算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从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通货膨胀率=[(第二年CPI-第一年CPI)/第一年CPI ]*100% 生产物价指数:企业所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 衡量生活费用中的三个问题。(CPI高估了生活费用的增加) (1)替代倾向。CPI使用了一篮子固定不变的物品。 (2)新产品的引进。CPI基于固定不变的一篮子物品和服务,没反映出因引进新物品而引起的货币价值的增加。 (3 )无法衡量质量的变动。 GDP平减指数与CPI的差别: (1)GDP平减指数反映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CPI反映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CPI比较的是固定的二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这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GDP平减指数比较的是现期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同样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矫正经济变量 今天美元的数量=T年美元的数量* (今天的物价水平/T年的物价水平) 指数化:根据法律或合同按照通货膨胀的影响对货币数量的自动调整 真实利率和名义利率 名义利率指通常公布的、未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的利率(货币数量) 真实利率指根据通货膨胀校正的利率(货币购买力) 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信息经济学复习重点

1959年,马尔萨克的《信息经济学评论》一文发表,标志着微观信息经济学的产生。1961年,乔治?施蒂格勒的《信息经济学》从信息搜寻的角度奠定了信息经济学研究与发展的科学基础。 1962 年,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卢普出版了《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一书,这是具有国际影响的信息经济学著作,标志着宏观信息经济学的产生。 1970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提出旧汽车市场分析的“柠檬”理论,标志着信息经济学由产生进入到发展阶段。 1977年,美国斯坦福大学马克·尤里·波拉特完成了《信息经济》9卷本的内部报告,第一次把产业分为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并把信息部门分为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第一信息部门是由向市场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企业所组成的部门,第二信息部门是由政府和非信息企业的内部提供信息服务的活动所组成的部门。波拉特还用投入产出技对1967年美国的信息经济的规模与结构作了详尽的统计测算和数量分析。该方法于1981年被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所采纳,用来测算其成员国的信息经济的发展程度。 博弈论是方法论导向的,信息经济学是问题导向的。博弈论研究的是:给定信息结构,什么是可能的均衡结果。信息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是:给定信息结构,什么是最优的的契约安排。从这个角度而言,博弈论是实证的,而信息经济学是规范的。 简答题:微观信息经济学的八大基础理论: 1)1970 年阿克洛夫创立的拧檬理论; 2)1971 年赫什雷弗提出的信息市场理论; 3)1972 年马尔萨克和拉德纳完善的“团队的经济理论”; 4)1973 年斯彭斯建立的信号理论; 5)1976 年格罗斯曼施蒂格利兹提出的“格罗斯曼-施蒂格利兹”悖论; 6)1976 年莫里斯发展的“委托-代理人”理论; 7)1977 年施蒂格勒的“搜寻”理论; 8)马尔萨克的“信息系统选择”理论。 机制设计是一个三阶段不完全信息博弈: 第一阶段:委托人设计机制,即博弈规则,代理人根据规则发出信号(message),实现的信号决定配置结果(allocation); 第二阶段:代理人同时选择接受或不接受委托人设计的机制; 第三阶段:接受机制的代理人根据机制的规定进行博弈。 委托人-代理人的框架下的五种不同类型的模型 逆向选择:在鉴定交易契约前,进行市场交易的一方可能因为占据信息优势,做出对自己有利,对另一方有害的事情,从而降低了市场效率,甚至可能导致这一市场的萎缩。 信号传递模型:自然选择代理人的类型;代理人知道自己的类型,委托人不知道;为了显示自己的类型,代理人选择某种信号;委托人在观测到信号之后与代理人签订合同。 信息甄别模型:自然选择代理人的类型;代理人知道自己的类型,委托人不知道;委托人提供多个合同供代理人选择,代理人根据自己的类型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合同,并根据合同选择行动。 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是指交易双方签订契约后,处于信息优势的一方在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损害了处于信息劣势一方的利益,而且不承担由此造成的全部后果。 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签约时信息是对称的;签约后,代理人选择行动,自然选择状态;代理人的行动和自然状态一起决定某些可观测的结果;委托人只能观测到结果,而不能直接观测到代理人的行动本身和自然本身状态。

经济学导论知识点讲义

《经济学导论》课程知识点 第一章:经济学是什么 一、经济学是什么 ?经济学是探索人类的选择行为,是一门选择的科学:地球资源的稀缺性和人类欲望 的无穷无尽,无法满足的情况下,需要选择。 ?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以个人、单位、企业、政府为研究对象。 ?与人类有关的问题都可以用经济分析来思考。 ?经济学是教别人挣钱,自己不挣钱的专业。 ?经济学是关于资源配置的科学。 ?经济学是关于国民财富的科学。 二、为什么学习经济学 ?学习经济学你可以知道,当你失业的时候,你知道你为什么失业。 ?当你没有资本,但你很想谈论资本和投资,那么你学习经济学可以很好地处理这个 没钱谈钱的矛盾。 ?虽然你自己不能挣钱,但你很想教别人挣钱时,你就可以学习经济学。 ?有助于了解你生活的世界。 ?更好地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与局限性。 ?对经济学的思考和遵循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对产品市场、劳动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具体研究称为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 微观经济学集中研究构成经济的个体单位——厂商、家庭和个人的——行为。它 研究个体单位如何作出决策以及影响这些决策的因素。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经济作为一个总体的行为,特别是诸如失业率、 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平衡这类总量指标的变化。总量数字不能反映任 何经济个体厂商或家庭的状况,而是告诉我们经济的总体或平均的状况。 ?注意:这两种经济观察不过是看待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的方式。微观经济学自下而 上考察经济,宏观经济学则自上而下考察经济。经济作为一个总体的行为依赖于组成总体的个体单位的行为。 总之,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中单个经济主体---居民与企业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以及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和变化。 第二章:供给需求原理 第一节:市场无处不在 一、什么是市场? ?传统意义上的市场:市场就是买卖东西的地方。 对于买主来说,只要能够买到东西的地方就是市场。对于卖主来说,市场就是他们卖东西的地方。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市场是商品交易的场所"。 现代意义上的市场: 随着商品交易的进一步发展,市场冲破了“特定场所”的限制。可以在任何的地方进行交易:比如:在农村的瓜菜地里,在工厂的供销科里,在一家饭馆的餐桌边,在茶馆,在网络上,电话里……就谈妥了一笔生意。

微观经济学重点(分类各种知识)

微观经济学重点……极度重要啊!!!(分类各种知识) 1)需求曲线: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它的价格间的函数关系的图像。 2)无差异曲线:表示在偏好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从这曲线上的点所代表的商品组合中得到的满足程度是一样的。在无差异曲线图里,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越高的满足程度。 3)均衡价格:是商品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的价格。也就是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商品的供给价格与需求价格相等时的价格。 4)消费者剩余:消费者从商品中得到的满足程度大于其所付出的价格的部分。因为消费者按照最后一个商品的边际效用决定所有商品的价格,而这最后一个商品之前的商品的边际效用都大于这最后一个商品,此大于的部分,消费者没有付钱。 5)收入弹性:指商品需求量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收入弹性大于1的是奢侈品,0——1之间的是必需品,小于0的是低档商品。 6)交叉弹性:是指此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对比商品价格变动百分比的反应程度。交叉弹性小于0的是互补商品,大于0的是替代商品,等于0的是不相关商品。 7)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一个生产要素替代另一个生产要素的比例,它是两个生产要素边际产出之比的倒数。因为边际产出递减,一个生产要素替代另一个生产要素的量越来越少了,也就是边际替代率递减。 8)扩展路线: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把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切点联结起来,就形成生产扩展路线。它表明生产规模扩大、产出最优的轨迹。 9)贡献利润:是指企业的销售收入大于变动成本的部分。即商品的价格与平均变动成本之间的差额。 10)一级差别价格:是指企业利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每个单位的商品销售的增加,逐个降低商品的价格;即对所出售的每个单位的商品都收取尽可能高的价格,这种每个单位的商品都不同的价格又称为完全差别价格。 11)二级差别价格:是指企业对每一个顾客制定不同的价格,而不是对同一顾客的不同边际效用制定不同的价格。 12)三级差别价格:是指企业根据不同的市场、不同的需求弹性制定不同的价格,以获得利润极大化。 13)自然垄断:是一种合理的垄断,它说明整个市场需求只要有一个企业就能得到满足,而不需要两个或更多企业参与生产。尽管这种参与在技术上可行,但在成本上肯定不经济。14)市场经济:是指一种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社会资源的高效配置。 15)引致投资:是指政府通过优惠利率、优惠税率和特殊价格管理等措施,引导非政府机构按照政府的意愿进行投资。 16)直接调控:是指政府利用手中掌握的资源,用行政办法对经济运行进行直接的调节和控制,以达到政府期望的目标。 17)间接调控:是指以价格调节为主,在充分尊重当事人利益的基础上,通过他们的经济行为的反应,逐渐传导至政府期望的经济目标上。 18)短期国民消费曲线:是指在短期内,表示国民收入和消费之间关系的曲线,其斜率(即边际消费倾向)较小。 19)长期国民消费曲线:是指在长期内,表示国民收入和消费之间关系的曲线,其斜率(即边际消费倾向)较大。 20)乘数原理:指消费、投资和出口等因素的变化,带动国民收入同方向的倍数变化。21)加速原理:国民收入的增加会反作作用于投资,使投资的增长快于国民收入的增长,或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 指标及其衡量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GDP的含义 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第一,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 第二,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 第三,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第四,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二、GDP的衡量 GDP的衡量:增值法、收入法、支出法 增值法:从生产角度衡量GDP的一种方法。 基本思想:通过加总经济中各个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来求得GDP核算值。 企业的增值=企业产出价值-企业购买中间产品价值 GDP =该国境内所有企业的增值之和 收入法: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根据增值法,汽车零售商的增值就是汽车销售收入和批发成本的差额,这些差额必定会成为某些人的收入。包括:汽车零售商支付给销售人员和技工的工资、租金、贷款利息、利润。 这样,全部增值以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形式出现在收入流中。 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支出法:通过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来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GDP = 消费 +投资+政府购买+ 净出口 GDP=C+I+G+NX 一国经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四个部门: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

门、国际部门 家庭部门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被称为消费支出,简称消费(C) 可分为三大部分: 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小汽车、电视机等 非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食品、服装等 劳务消费支出:医疗、教育、旅游等支出 企业部门的支出称为投资支出,简称投资(I) 投资是一定时期(如一年)增加到资本存量上的新的资本流量。资本存量指在经济中生产性资本的物质总量,包括厂房、设备和住宅等。资本存量的增加是投资的结果。 由于资本品的损耗造成的资本存量的减少成为折旧,为补偿或重新置换已消耗的资本进行的投资,称为重置投资。 使资本存量出现净增加的投资被定义为净投资: 净投资=当年年终资本存量-上年年终资本存量 总投资=净投资+折旧 总投资还可分为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 固定投资:对新厂房、机器设备和住宅的购买。 存货投资:指企业持有的存货价值的变化。 当年存货投资=当年年终存货价值-上年年终存货价值 政府部门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定义为政府购买(G)包括政府提供国防、修建道路、开办学校等。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但政府转移支付是对收入的再分配,并不直接用于交换产品和服务,所以不构成GDP的一部分。 国际部门,为衡量国际部门对一国产品和服务的支出,通常引入净出口(NX)=X-M 净出口定义为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额。对国际部门而言,只有净出口应计入总支出。 三、名义GDP与实际GDP 名义GDP是用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选定某一时期作为基期,然后以基期价格核算出的某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

宏观经济学重点 1、萨伊法则:是一种产品的供给产生了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有多大供给就有多大的需求,整个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必相等。因此,普遍的生产过剩是不可能的。 2、 凯恩斯革命:凯恩斯经济学从许多方面突破了传统经济学的思想束缚,拓宽了经济学的视角,运用一些新的概念、理论等分析工具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进行了重新的解释,得出了一切与传统经济学对立的政策结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现代经济学的面貌。表现:①经济学研究中心转变②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常态③政府的作用 3、宏观经济的目标:①持续的经济增长②充分就业③价格稳定④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经济学:是把整个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其经济活动的现象和规律,从而产生许多经济理论。联系:①相辅相成,构成整体②微观是宏观的基础。 区别:微观经济宏观经济 研究对象单个经济单位整个经济 解决问题资源配置资源利用 中心理论价格理论国民收入理论 研究方法个量分析总量分析 代表人物马歇尔1890《经济学原理》凯恩斯1936《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4、公共产品:是政府向社会和私人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 特征:①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争夺性”②具有“排他性”,不具有“争夺性”。 5、私人产品:是指一般生产要素供给者通过市场经济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它由私人或厂商所提供。 特征:①具有“排他性”②具有“争夺性”。 6、政府的经济作用:①政府直接控制②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社会消费③政府通过稳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和失业率④政府从事生产⑤政府提供社会福利保障 7、市场失灵:市场经济由于其纯理论所假定的前提无法实现,使得市场经济并非万能,不可能发挥其理论上的经济效率。 8、转移支付:是指从整个国家的利益出发对某些人进行的无偿支付。 9、洛伦茨曲线:是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看图 OI表示国民收入百分比,OP表示人口百分比,连接两对角线OY的是绝对平均曲线。对角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总人口中每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所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也占相同的百分比。OPY是绝对不平均线,表示社会的全部收入都被一人所占有,其余的人的收入都是零。OY弧线为实际收入分配线即洛伦茨曲线,每一点都表明:占总人口的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从曲线的形状可看出:实际收入分配线越靠近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接近平均;反之,实际收入分配线越远离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10、基尼系数(洛伦茨系数):根据洛伦茨曲线图找出了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A/(A+B) A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平均曲线之间的面积;B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不平均曲线之间的面对。如果A=0,基尼系数=0,则表示收入绝对平均;如果B=0,基尼系数=1,收入绝对不平均。事实上基尼系数在0和1之间,基尼系数数值越小,越接近于收入平均;基尼系数数值越大,则收入越不平均。对于收入分配高度不均的国家基尼系数在0.5-0.7之间,对于收入分配相对平等的国家,在0.2-0.35之间。 11、税金转嫁:纳税人可以把税金转嫁给他人负担。分为两种:①向前转嫁,即在市场交换过程中,在产品或服务销售之前,卖方通过加价的方式把税收负担转嫁给买方;②向后转嫁,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第五版)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第五版) 一、复习内容 1、基本知识 2、基本概念 3、基本理论 4、联系实际 二、习题类型 1、名词解释(五个,共15分) 2、单选题(十五个,共15分) 3、判断题(十个,共10分) 4、简答题(五个,共30分) 5、计算题(两个,共15分) 6、论述题(一个,15分,包括理论联系实际题) 三、各章应当掌握的内容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国内生产净值总投资重置投资GDP的平减指数实际GDP 简答: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内涵 简述核算国民收入的支出法和收入法。 政府转移支付和购买普通股票的价值是否可计入GDP,为什么? 为什么间接税要计入GDP 两个国家合并为一国,对GDP总和有什么影响。 写出五个基本的国民收入总量,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投资储蓄恒等式不意味着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 简述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对总支出影响有什么不同 什么是名义GDP和实际GDP ? 计算支出法计算GDP;计算政府预算赤字;计算进出口盈余; 计算储蓄额;课后计算13、14 论述什么是支出法,如何用支出法计算四部门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 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均衡产出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消费函数储蓄函数转移支付成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简答:简述凯恩斯定律及其内容。 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如何理解“节俭的悖论”。 什么是投资乘数?简述投资乘数的决定因素并写出其公式。 课后计算13、14 论述: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增加储蓄与增加消费各对均衡收入有什么影响;结合中国的实际谈谈你的消费观。 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资本边际效率IS曲线流动偏好货币需求函数流动偏好陷阱LM曲线 简答:影响IS平移的因素有哪些 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简述货币需求三种动机及货币需求函数? 什么是流动偏好陷阱? 简述满足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版)

微观经济学重点概念 1. 经济人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2. 需求 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3. 需求函数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 4.供给 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5.供给函数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6. 均衡价格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7.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8. 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9. 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内生变量指一个经济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 10.静态分析 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11.比较静态分析 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 12. 动态分析 需要区分变量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别,研究不同时间点上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13. 弹性 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1%的变动时,由它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14. 弧弹性 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15. 点弹性 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6. 需求的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经济学讲义

经济学基础 第一章西方经济学导论 1、首先向大家问好和自我介绍。 2、介绍《西经》这门课的重要性和学习时应该注意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这门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核心课。我们学习这门课程可以培养大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家是不是已经学习了微积分,高数?我们只要有一点微积分的基础,就可以学习初级经济学、甚至偏中级的经济学。在技术含量上没那么难。但由于同学们从高中过渡到大学刚刚半年,一个学期,仍然不能在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上实现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所以,在初次接触到经济学时,可能会面临一些问题。但有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没有兴趣是永远不能迈入经济学的豪华殿堂。所以大家要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学习、观察身边、生活中的经济现象、了解国内外的经济动态、经济发展趋势和经济方面的方针政策,培养自己的经济思维方式。 【案例】农历新年刚过去,问一下大家:“过年前,为什么超市中的年货如瓜子、糖果不降价促销,而衣服皮具等却会较大幅度降价? 答:瓜子、糖果作为年货,为应景和待客,一般家庭都必备,而衣服任何时间点都可购买,不必局限于某一时点。也就是说,在新春前,年货的购买是弹性值较少的,而衣服类商品的弹性值却较大。为达到销售收入的最大化,对于弹性值小商品,提价(至少不降价、不打折)会增加销售收入,而弹性大的商品降价会增加销售收入,提价会减少销售收入。在以后的课程中,分析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时,会从理论层面给同学们具体分析。 【案例】假如你是某家电影院的总经理,你的财务经理告诉你,近来影院收入情况不佳,建议你提高票价以增加收入,这个建议,你应该采纳还是拒绝?你的决策又是什么? 可能有同学会问到,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呀?是不是跟我们以前学的政治经济学中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一样,属于纯理论,枯燥乏味,通过死记硬背就可以通过考试。再或者是认为经济学就是赚钱的实用性课程,但一看到教材中条条框框的理论,而没有具体应用的东西,一下子兴趣全无。这两种观点都反映了初学者对经济学的不了解。那么,我们了解一个事物或者一个人,一个新朋友时,首先要先了解它的“外貌”,建立起“第一印象”,知道他长什么样子,再深入了解。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本书,曼昆《经济学原理》,在这本书中,第一章通过各种生动的例子讲述了经济学的十大原理。并且通俗易懂,很容易理解。 1、曼昆《经济学原理》人大版 曼昆为哈佛高材生,才华横溢,属于新古典凯恩斯主义学派,研究范围偏重宏观经济分析。该书主要特点是行文简单、说理浅显、语言有趣。与生活极其贴近,该书几乎没有用到数学,而且自创归纳出“经济学10大原理”。 接下来,我们进一步了解经济学的“内涵”,那么就要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有所了解,我个人认为这相当重要的。可能有些同学会觉得这部分知识枯燥或者觉得我们又不是学经济学专业的,没有必要了解。我认为这种想法有些片面,这就好比找结婚对象首先要了解对方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一样。只有了解了经济学的发展历史,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到经济学的本质,并从更高的视角俯瞰经济学。所以在这里我建议大家,有时间去书馆找一些有关的书籍看一看(如经济学说史、经济学流派等)。

曼昆宏观经济学笔记重点上课讲义

曼昆宏观经济学笔记 重点

第23章 一国收入的衡量—GDP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个别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整个经济,包括通货膨胀、失业率和经济增长。 一 GDP 1 定义:国内生产总值 (gross domestic product , GDP) 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 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2 组成:GDP (用Y 代表)被分为四个组成部分:消费(C )、投资(I )、政府购买(G )、净出口(NX ): Y = C + I + G + NX 3 实际GDP 与名义GDP :实际GDP=名义GDP-通货膨胀率,衡量的是生产的变动,而不是物价的变动。 4 GDP 平减指数: 100?=GDP GDP GDP 实际名义平减指数,是经济学家用来检测经济平均物价水平,从而监测 通货膨胀率的一个重要指标。 (GDP deflator ) 5 GDP 与经济福利: ? 由于GDP 用市场价格来评价物品与劳务,它就没有把几乎所有在市场之外进行的活动的价值包 括进来,特别是,GDP 漏掉了在家庭中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价值。 ? GDP 没有包括的另一种东西是环境质量。 ? GDP 也没有涉及收入分配。 二 衡量收入的其他指标: ?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国永久居民(称为国民)所赚到的总收入。它与GDP 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包括本国公民在国外赚到的收入,而不包括外国人在本国赚到的收入。 ? 国民生产净值(NNP):是一国居民的总收入(GNP)减折旧的消耗。 ? 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 第24章 生活费用的衡量—CPI 一 CPI 1 定义:消费物价指数 (consumer price index ,CPI) 是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总费用的衡量 标准 2 计算:定义篮子 → 找出价格 → 计算费用 → 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 → 计算通货膨胀率 消费者物价指数=基年一篮子的价格 格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100 1001122?-=CPI CPI CPI 年底年第年第年的通货膨胀率第 3 衡量生活费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替代倾向 新产品的引进 无法衡量的质量变动。 4 GDP 平减指数与消费者物价指数 差别1:GDP 平减指数反映了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而消费物价指数反交映了消费者购 买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 差别2: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固定的一篮子,只是偶尔变动;而GDP deflator 则是现期价格,随时间变 化而不断变化。

《信息经济学》复习提纲

2015年秋季学期信息经济学复习提纲 目录 1.信息经济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2) 2.何为信息范式?如何理解信息经济学的概念及其内容范围? (2) 3.理解不完全信息、不对称信息、不确定信息的含义,并能举例说明。 (2) 4.试比较分析公共信息与私人信息的异同。 (4) 5.举例分析信息运行的两大基本模式。 (4) 6.运用博弈论的基本范畴,分析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博弈现象。 (4) 7.何为信息成本?运用肯尼思.阿罗的理论方法,总结信息成本的主要特征。 (6) 8.借鉴斯蒂格勒信息搜寻的理论方法,分析现实的经济活动中存在的信息搜寻现象。 (6) 9.何为信息租?举例分析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信息寻租现象。 (6) 10.如何客观地评价信息资源丰裕系数? (7) 11.何为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角度,举例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委托代理关系。 (9) 12.根据斯蒂格利茨的观点,政府适当干预市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由政府来纠正市场失灵的优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10) 13.应用A. M. Spense 的市场信号理论,分析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矛盾。 (10) 14.“维克瑞拍卖”的设计原理及其评价。 (11) 15.应用产业发展周期理论,分析信息产业的现状及其走向。 (11) 16.何为信息产业的梯度转移?信息产业梯度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12)

1.信息经济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1)超越农业经济的直接经济。——网络营销、虚拟办公 (2)提供更多的非物质产品。——咨询服务、互联网金融 (3)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成为社会的核心技术。——数据库的经济效益 (4)知识与资本并重,成为主要的生产要素之一。——方正将知识转换成财富 (5)从事信息活动的就业人数占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增加(规模经济)。——咨询行业的服务人数增加。 (6)信息产业对GDP的贡献增加。——信息产业化,百度等互联网公司 (7)非价格因素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掌握知识比掌握财富更重要 (8)企业关注人们的注意力,形成注意力经济理念。——多种信息渠道进行广告宣传 2.何为信息范式?如何理解信息经济学的概念及其内容范围? 范式指科学家集团共同接受的一组假说、理论和方法的综合,信息范式指构成信息科学的基础。信息经济学是研究信息活动的经济问题与经济活动中的信息问题的综合性经济科学。信息经济学的基本范围: (1)宏观信息经济学 ——马克卢普,提出了知识产业的问题。 ——波拉特,把产业分为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 (2)微观信息经济学 ——奈特,拉开信息经济学研究的序幕。 ——20世纪50年代至70-80年代,是微观信息经济学大发展时期:哈耶克和鲍莫尔的不完全信息思想;斯蒂格利茨对信息价值及其对价格、工资和其他生产要素的影响研究;维克瑞等人提出的委托-代理理论等,形成一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成果。 例1、信息安全问题:信息管理角度 例2、成本控制的相关信息:经济角度 共同点:信息范式+信息经济∈信息经济学 3.理解不完全信息、不对称信息、不确定信息的含义,并能举例说明。(1)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从信息数量分布角度考察信息状态。 定义:对于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与所掌握的信息数量相等,此时处于完全信息状态。反之,如果所掌握的信息数量少于所需信息,则此时为不完全信息状态。 基本观点: 1.完全信息是一种理想状态,是古典经济学的构建基础。 2.现实生活通常是处于不完全信息状态。 3.后来的经济学家提出基于不完全信息的经济学理论。例如,W.J. Baumol : “在市场活动中,每个经济成员所拥有的信息不会是完全的,而是不完全的。” 以项目投资为例:相关信息的了解和掌握,决定着投资决策。 通常需要了解如下信息:

微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需求(Demand)是指市场主体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的对应关系。三个要素:①购买欲望;②支付能力; ③对应关系 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斜率为负 影响需求量的因素:商品自身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消费者的偏好,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对价格的预期。 需求规律:在影响商品需求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商品的需求量随着其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增加,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化的依存关系,这就是需求规律。 影响供给的因素: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商品自身的价格。生产要素的价格。其他商品的价格。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均衡价格:指能够使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与市场供给量相等的价格。 均衡价格的变动:供求规律: 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会导致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导致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减少。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导致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导致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减少。当供给和需求同时增加或减少时,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化,均衡价格不确定。当供需反方向变动时,均衡价格与需求同方向变化,均衡数量不确定。 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该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或敏感度。需求量的价格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的变化率与其价格变化率的比值。它是指价格变动1%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需求的价格弹性可以分为弧弹性和点弹性。弧弹性是指需求曲线上某两点之间的价格弹性,即需求曲线上一段弧线的价格弹性。如果价格和需求量的相对变化非常微小,需求弹性就是指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称为点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分类:完全无弹性:需求量不随价格的变化。Ed=0 完全有弹性:价格极小变化会引起需求量极大的变动。Ed=∞ 单位弹性:需求量与价格同比例变动。Ed=1 缺乏弹性: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小(需求价格弹性绝对值小于1) Ed<1 富有弹性: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大(需求价格弹性绝对值大于1) Ed>1 决定需求价格弹性大小的因素 (1)消费者对商品的需要程度。一般必需品的弹性小,而奢侈品的弹性大 (2)商品支出占收入的比重。比重小的需求弹性小,比重大的需求弹性大 (3)替代品数量和可替代程度。可替代程度高的弹性大,可替代程度低的弹性小 (4)商品用途的多少。用途多的弹性大,用途少的弹性小 (5)消费者调节需求时间的长短。时间越长弹性越大,时间越短弹性越小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

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P428 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P446 3.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P462 4.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P463 5.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P486 6.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P487 7.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P495 8.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曲线。P500 9.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P517 10.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P518 11.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P523 12.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P546 13.经济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P572—576 14.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P612—616 15.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长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直的曲线,表示在长期里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是一种独立的关系。P625—632 16.自发消费:与收入变动无关的消费。即使收入为0,也需要的消费。 17.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扩大。表现为GDP 或者人均GDP的增长。 18.中间产品:指购买后不是用于最终消费,而是用于转卖或进一步加工的商品和劳务。 19.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超过资本广化或人均储蓄在与补充原有资本折旧和配备新工人后)而导致人均资本上升的情况。 1.消费的决定:家庭的消费支出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 答:主要由家庭的当年收入决定。某个家庭当年收入越高,其消费支出就会越大。这主要从消费函数c=a+by中可以看出。 其他影响因素还有:1、家庭财富拥有量,财富越多则当年的消费就越高。2、家庭成员一生中的总收入,一生中的总收入越大则任何一年的消费量都会增大。3、周围人群的消费水平,周围人群消费水平越高,则本家庭受影响越大,看齐的心理使得本家庭的当年消费越大。 2.平衡预算乘数在哪些情况下等于1? 答:平衡预算指政府预算收入等于预算支出。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平衡预算指政府支出G 来自于等量的税收T(即G=T)。政府支出G和税收T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作用可以通过乘数来反映。 在四部门经济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