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与当代启示

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与当代启示

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与当代启示
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与当代启示

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与当代启示

邢广程

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

丝绸之路是连接亚欧非三大洲之间的古代文明之路,其形成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具有内在的历史动因。

其一,丝绸之路的诞生,顺应了东西方商贸往来的现实需求。从考古资料上看,远至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希腊已经传入来自中国的丝绸等物品。欧洲、中亚和我国中原地区的经贸往来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形成。

其二,在中亚和欧洲方向先后出现的两大帝国,为打通东西方之路奠定了基础。公元前6世纪中期,波斯帝国崛起,经过一系列战争成为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奠定了东西方进一步交流的基础。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东征,灭掉波斯阿赫门王朝之后,希腊将中亚地区纳入自己的统治范围。随着亚历山大东征,大量希腊人和马其顿人迁到东方,大大促进了古代欧洲和中亚同我国中原地区的经贸和文化交流。

其三,汉朝出于军事战略需要,迫切希望与西域大月氏等国建立联盟以“断匈奴右臂”,客观上正式开辟了古代丝绸之路。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作为使者出使西域,意图说服大月氏与西汉一起攻打匈奴,结果张骞没有完成这一战略任务,却无意中开辟了通向西域的通道,被司马迁评价为“凿空”之行。

自西汉张骞“凿空”西域之后,丝绸之路便成为东西方交流的多用途大通道。但西汉末年,丝绸之路因受匈奴袭扰经常中断。东汉时期(公元73年),班超经过艰苦努力再次打通西域。公元97年,甘英受班超派遣出使大秦(罗马帝国),抵条支和安息诸国,抵达安息西界的西海(今波斯湾)沿岸,成为史书所载第一个到达波斯湾的中国人。他虽然未能到达罗马帝国,但自此罗马帝国商人却顺着这条丝绸之路来到东汉首都洛阳,标志着丝绸之路在真正意义上贯通,成为欧亚大陆便捷的经济和文化交流通道。

古代丝绸之路,从时间上看,跨越2000多年,历经中国历史先秦、汉唐、宋元、明清4个时期。从地理类型来看,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依据地理状况又分为“草原丝绸之路”“沙漠丝绸之路”等;依据商品类型分为“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香料之路”等。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这条古代商路称为“丝绸之路”,逐渐被后来的史学家所接受,从而将沟通中西方的商路统称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起于秦汉,明初达到繁荣阶段,明中叶因海禁而衰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由中国沿

海港出发通向三个不同的方向:一至朝鲜半岛和日本,二至东南亚诸国,三经南亚、阿拉伯至东非沿海诸国。

丝绸之路的作用和影响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中国传入西方的主要商品有丝绸、茶叶、瓷器、漆器等;西方传入中国的主要有胡麻、胡桃、胡萝卜、胡瓜、葡萄、石榴、琥珀等。在阿赫门王朝时期,伊朗已经与中国通过丝绸之路进行贸易往来,除了进口丝绸产品外还进口生丝,然后采用萨珊传统的纺织方式进行再加工,从考古资料上看,萨珊王朝的丝织品图案十分精美,深刻地影响了拜占庭和中亚。在中亚,索格底亚那的商人也十分精通丝绸之路的贸易活动。早在4世纪,中国长安等一些城市就大量集聚着来自索格底亚那的商人。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通过古代丝绸之路,在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之前陆续传入西方,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必要前提。在3-8世纪中亚地区形成了一些重要的艺术中心,其作品受到希腊和罗马文化与艺术影响,而萨珊王朝的城市建筑具有东西方文化兼容的特点。西域文化对唐朝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如,中原地区开始逐渐接受龟兹音乐和舞蹈。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则传播了中国文化,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南亚、西亚、欧洲和北非进行经济和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促进了多种宗教的传播和交流。佛教、琐罗亚斯德教、基督教、摩尼教和道教都曾在丝绸之路沿线地区进行传播。法显法师于公元399年经西域进入天竺(印度),随后由海路经师子国(斯里兰卡),再经耶婆提(印度尼西亚)回国,他途经陆海两条丝绸之路,为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唐玄奘西天取经,推动了唐朝与西域和印度的交流。在贵霜帝国时期,佛教对中亚地区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同时也与中亚当地的传统文化相融合。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崛起,伊斯兰教逐步向东扩大影响。时至今日,中亚地区和我国新疆仍保留着一些宗教文化的历史遗存。

古代丝绸之路对当代的启示

第一,古代丝绸之路具有丰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它昭示了古代欧亚之间文明交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揭示了欧亚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的历史轨迹和历史规律。当今欧亚各国应深入挖掘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价值,弘扬古代丝绸之路所凝聚而成的交流、融合、合作和共赢的基本价值,让21世纪欧亚空间的文明对话更加顺畅、更加便利。

第二,古代中国处于陆、海丝绸之路的东方端点,是丝绸之路的“凿空”之国,为欧亚文明的交流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现在中国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倡议,展示了中国对欧亚空间进行深度交流与合作的开阔情怀,显示了正在崛起的中国对欧亚战略空间发展与合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具有丰厚的历

史积淀性和延续性,而这种历史积淀性和延续性又进一步证明了中国提出新丝绸之路战略的历史逻辑性。

第三,人类进入21世纪,迫切需要欧亚空间的深度整合与合作,迫切需要构建新的丝绸之路。冷战结束后,在欧亚大陆战略空间构建新丝绸之路的倡议屡次被多国所提及。比如,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多次提出复兴伟大的丝绸之路;俄罗斯近些年来屡次提出建立欧亚统一空间的设想;美国也不失时机地提出在中亚地区构建“新丝绸之路”的战略。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共赢合作已经站在新的起点,此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目的是与欧亚空间进一步共享合作,构建利益共同体。

第四,乌克兰危机表明欧亚空间并不太平,很多问题需要在国际层面加以沟通和合作才能得到解决,而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就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战略和思想。在欧亚大的新合作空间内,乌克兰就不必为“东倒西歪”的战略选择而蹙眉,因为这个新合作空间足够容纳欧亚大陆所有国家的合作愿望,能够体现出欧亚大陆所有国家的共同利益诉求。

第五,正如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不是靠强制命令一样,现代丝绸之路的构建也需要合作精神。中国是“一带一路”的发起国和倡导国,但不可能是唯一的推动国和完成国,该构想的实现需要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共同努力和合作。21世纪的高铁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新丝绸之路的构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而现在需要的恰恰是合作共赢的精神和利益互享的理念。

(完整版)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及现实价值

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及现实价值 引言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丝绸之路在古代是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干线,现今的欧亚大陆桥中经由的路线有一大部分是原丝绸之路,所以人们称其为现代丝绸之路,这是目前亚欧大陆由东至西最为便捷的通道。它促进了欧亚非各国与中国的友好往来。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并沿用至今,也简称为丝路。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也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为人类文明史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内容摘要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也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本文主要描述丝绸之路的由来、丝路上文明的交流史和文明的传播,浅析东西方民族间的交流融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丝路文化在人类的文明史上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对当代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丝绸之路历史意义现实价值 正文: 论丝绸之路在历史的文化价值 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也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它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人类文明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古今历史文化价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丝绸之路的形成 丝绸之路,亦称丝路。是指西汉(前202年—13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一般可分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为北中南三条线路。东段:从长安到玉门关、阳关。中段:从玉门关、阳关以西至葱岭。西段:从葱岭往西经过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丝绸之路与中国论文

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败 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之时起,丝绸之路就作为一条沟通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路径在随后历史上的各时期发挥着无可匹敌的作用。但如此的一条延续了千年的古道,却在人类历史走进了近代文明之时,逐渐地在岁月的风尘中消逝。 公元前138年张骞为实现汉武帝夹击匈奴的战略计划而出使西域,但结果却与此行目的相去甚远,当时的大月氏国却因"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远汉,殊无报胡之心",所以在此意义上,张骞是无功而返。但是他所带回的有关西域的信息却让当时的汉武帝下定了联系西域诸国的决心。所以,公元前119年,张骞受命再次出使西域,不过此行目的却在通商,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也是自此,中国的包括丝绸在内的商品开始大规模西传。就这样在接下来的历史中,才有了“丝绸之路”这样一条沟通着中国与中亚、欧洲的重要通道,也为此后千百年的历史添上了绚丽的一笔。 不得不承认,丝绸之路的开通对中国,对欧洲,对中亚各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带动了当时的汉王朝的兴盛,同时中国的各种先进技术传进中亚与欧洲,也促进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这样的一条丝绸之路在中西方交流史上所带来的是精神性质的影响。 但是,当中国进入东汉王朝的历史,丝绸之路却被冷落。由于东汉时期内患不断,因此汉朝政府放弃了对西域的控制,但此举也造成了西域各国纷争不断,以至于后期商道难以通行,而当时的政府为了防止战争波及本国,经常关闭玉门关,这些因素最终导致丝路东段天山北南路的交通陷入半通半停。此时的丝绸之路已没有当年的繁华。 但在唐朝,丝绸之路却又迎来它的第二次繁荣时期。当时的统治者在国家经济高度发达的情况下,开始重新注意西北方的这条丝路。在后来的一段时期,借战争的机会,又重新打通了这条沉寂了几百年的商道,让它又一次在历史的舞台上焕发生机。而且在当时,唐人已不能满足陆上丝绸之路带给他们的欲望,于是,开辟于西汉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也在这一时期得到繁荣发展,当时的中国商品畅销世界,令世界各国瞩目。到了南宋时期,南宋政府早已无法控制整个西北。因而西北丝路的衰落日益明显,而南方丝绸之路与海上丝路的开辟,逐渐有取代西北丝路的现象。在元朝,蒙古人统治当时的中国,他们所征服的辽阔疆域使丝绸之路实际上成为了蒙古帝国内部的交通路线。虽然蒙古帝国的统治者们并没有建立严格的、十分完善的中央集权体系(这也许与其游牧民族的特性有关),各地并没有统一的行政体系,但蒙古帝国也摧毁了以往在丝绸之路上大量关卡和腐朽的统治,令丝绸之路的通行比以往各个朝代都要方便一些。不过沿着丝路前进的人们,大多是以宗教信仰及其他文化交流为使命的人们,而不再是以商人为主导的丝绸之路了。在此后的历史中,随着西域诸国湮没在流沙之下,丝绸之路作为一条商道也逐渐被历史所冷落,丝路走向了它的衰落。 在明清时期,由于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并且当时的奥斯曼帝国匪盗猖獗,加上其对西亚的掠夺,丝绸之路逐渐衰落。我们注意到,当时的汉朝所实行的是对外开放的政策,因此才有丝绸之路的出现以及它的初期发展,它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联系,而且这种联系也在不断地促进这条商道的发展,国家经济文化也因此得到繁荣发展。而这样的开放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明朝中后期实行“海禁”政策,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国家的科技文化水平逐渐落后于世界水平,而丝绸之路的衰落只是它的一个缩影。这样的丝路的兴衰史告诉我们,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必要的,它所带来的不仅是商业的繁荣,还是与世界先进技术的沟通,因此,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是顺应历史潮流之举。 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另一方面,当欧洲在中世纪以后开始觉醒,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欧洲各国,中国的各种传统商品再也难以与各种工业产品相竞争。法籍伊

论文——丝绸之路

新丝绸之路 内容摘要:丝绸是我国的特产,它已经有了5500年的历史。丝绸被传到世界各地也是从我国古代唐代开始的。它被世界各地人们所喜爱,被用做各种高级服饰的材料。现如今国际贸易有了新的发展,而对于我国传统手工业的丝织品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会用我学到的知识来应对各种国际环境,把我过传统纺织品发扬光大。 关键词:丝绸、丝织品、服饰、市场 丝绸是我国的特产,从古代的丝绸之路时便开始了丝绸在全世界的流通。古时,只有王公贵族才可以享受得到的奢侈品,而如随着生产力的提升今,丝绸不再只是富人享受的特权,它也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的进入到寻常百姓家。不过,丝绸的需求量却没有因此减少。丝绸良好的透气性和贴身的柔和质感仍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友人们对它的追求。作为现代的女孩子,虽然我们还是很喜欢欧美时尚和日韩风情,但随着年龄的成长我们对我们自己祖先所创造的纺织物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在缤纷艳丽的服装世界中,我仍然坚信丝绸它还是独有着一股吸引力,那么就让我来继续为它发扬光大吧! 古代丝绸之路由中国起始,穿越中亚,进入欧洲成为王公贵族的宠儿,那么今天就让我们继续我们的丝绸之路,但终点却会是再全世界。而如今的丝绸之路也会与我的祖辈们一样分为海上与陆地丝绸之路之分。 海上丝绸之路第一站——日本 日本虽不在丝绸去往西方的路上但日本也受中国文化印象,在三

国时期便传入日本,但由于日本国土面积狭小的关系,从古至今日本仍然一直在中国进口丝绸做为高级的衣料,尤其是日本的民族服装和服。时至今天,日本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要求越来越苛刻,不仅从质量,甚至款式都要求极为严格。他们不仅要求质量有保证同时还要求更多的样式可供选择,并且追求名牌和高标准的售后服务。那么,对于日本这个市场我采取的策略就是高质量高价格。由于日本市场需求量较大且支付能力较强,鉴于如此,我会大力提高质量和样式,并且加大广告投入和其他宣传,把品牌做成名牌,且提高售后服务,以此来迎合日本人的心理。优质当然伴随着优价,通过以上方式我的成本有了非常大的提高,所以只有提升价格才能保证我的剩余利润,不过,这也正好迎合的日本人的口味。 海上丝绸之路第二站——中国香港 香港是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并且也是世界著名的自由贸易港,它的市场广阔,更重要的是它是重要的转口市场和买方市场以及国际市场。它的存在更是对我的丝绸贸易打下了一针强心剂,我的丝绸可以在此处发散到全世界。而对于在香港的销售策略,我主要是大批量半成品和大批量成品相结合的方式。在香港这块风水宝地坐等全世界的商家来采购。然而以上只是在香港贸易的一部分策略。香港是全世界著名的购物天堂,我可以在香港通过高质量的成品向外进行销售。香港人民的购买力很强,并且香港的女孩子很有品位,喜欢追求时尚。针对于此,我会加大质量和时尚元素上的投入,达到吸引港民们的注意的目的。

丝绸之路论文:浅议丝绸之路的重建

丝绸之路论文:浅议丝绸之路的重建 摘要:本文旨在说明如何利用昔日丝绸之路来建立当今世界的国际经济关系。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开拓了古老的丝绸之路,成功连接了亚欧及其它各大陆的贸易往来。现今重新审视研究丝绸之路,对于思考如何提高改善亚欧大陆贸易往来,缩短货物运输时间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达成这一目标的道路上仍然存在一些障碍需要面对。 关键词:丝绸之路贸易边界税收 一、丝绸之路重建的起源 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文明中众所周知的贸易路线。始于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公元前2和1世纪。丝绸之路兴起罗马帝国源于得到使者将丝绸作为礼物。整个线路长达7000英里,跨越中国、中亚、北印度、波斯和罗马帝国。连接黄河及地中海,所经流域包括中国的甘肃新疆以及现今的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国家。 到公元前760年,随着唐朝的衰落,丝绸之路的贸易也明显下降。直到十一和十二世纪,丝绸之路再次繁荣成为宋朝最大的贸易支撑。此外,公元1276-1368元朝,丝绸之路中西部及欧洲曾一度恢复贸易。贸易物品包括丝绸药品、香水、奴隶和宝石。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的危险及不稳定以及海外贸易的盛行,使得丝绸贸易日趋下降。而中国政府与北俄

罗斯保持的丝绸贸易以及旅游往来也在十四世纪日趋减少、衰落。 1997年,世界旅游组织和其他各种机构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私营部门、非政府组织认为,丝绸之路应该恢复其古代的角色作用,成为东西方之路文化贸易往来的主要血管和通道。其重建利益使得国际道路协会大开眼界。在2004年包括中国在内的11个国家达成协议,重新修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复苏已经来到。 二、丝绸之路重建的重要性 1、全球化对亚欧大陆贸易重要性 随着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日趋紧密相连,传统的区域性贸易已经过时。国际商务走向全球化系统中对于亚欧大陆之间的贸易紧密相联有着深远的意义。2000年,欧亚贸易货物流通量达大约3亿顿物资,主要包括欧洲出口至亚洲七千二百多万吨和两亿两千八百多万亚洲销入欧洲。预计至2015年同比可达到4.6亿吨。中东和波斯湾国家的能源产品仍然占亚洲对欧洲出口的主导地位——占近似总比重的60%——并且东亚的贸易份额20%会在未来的几年里持续增长。大量的内陆运输,尤其是集装箱运输呈翻倍增长趋势,预期由2002年的6500万顿至2015年1.35亿吨。集装箱货物运输总量会同比上升,预计2015年将实现增长40%的贸易量。目前将

丝绸之路的起源(欧亚历史文化文库)

书名:丝绸之路的起源(欧亚历史文化文库) 书号:ISBN978-7-311-04662-0 定价94.00元 作者简介: 石云涛,男,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 师。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中国古代文学 和中西交通史。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讲 析》等,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内容简介: “欧亚历史文化文库”主要收入的是1978年以来我国内陆欧亚诸方向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同时选择了部分国际欧亚学的经典名著,涉及区内众多民族、多种文化类别的语言、文字、风俗、宗教、生产和生活方式等内容及其相互影响,在研究方法和资料构建上独显欧亚视野的优势和特色。 该套丛书的出版宗旨是:使读者能够在欧亚这一视野下系统、全面地品读历史,审视文化传统的发生、发展和变迁,认识我们的历史文化在世界文明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推动我国的民族史、宗教史、边疆史、断代史乃至中华文化传统等现代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进步。 系统出版这些成果,对于指导我们国家的发展实践和构建稳定的发展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其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对于我国的民族史、宗教史、边疆史、各断代史乃至中华文化传统等现代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启发和推动作用,也将意义深远。 通常意义上的丝绸之路,指东起渭水流域,向中国内地延伸的贯通欧亚大陆的古代交通道路。有时随着中国政治形势的变化,特别是都城的迁移,丝绸之路的东端会改变为其他地方,比如东汉时洛阳,就成为丝绸之路的起点。这条道路绵亘数千里,两千多年间是中西交通的大动脉,它不仅是贸易路,也是古代世界文化交流的道路,对促进中西经济、文化交流起了巨大的作用。本书探讨了丝绸之路经历的创辟和开拓两个阶段,始终把中外交通的开辟和文化交流的开展与 “人”的活动紧密联系起来,上编讲述汉代以前丝绸之路的创辟,下编讲述汉代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与山西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与山西 丝绸之路通常指亚欧北部的商路,即西汉张骞和东汉班超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西安)、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的陆地商路,称为“陆上丝绸之路”。广义讲,丝绸之路还应包括公元前5世纪形成的草原丝绸之路,以及宋代以来发挥着巨大作用的海上丝绸之路。 山西作为内陆省不仅与陆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之间历史悠久,而且与海上丝绸之路也有着历史缘源。 先说陆上丝绸之路,虽然以长安(西安)、洛阳为起点,实际与陕、豫邻省的山西关系很大,且历史久远。从考古方面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西亚物品已传到晋国,如在侯马市晋国王公贵族墓葬中出土的许多陪葬的锥柱形红玛瑙佩饰。据学者研究,此物与伊朗高原远古墓葬出土物完全一致,所以此物很可能是来自西亚。又如1983年朔州出土东汉墓中西域人面貌的铜俑,也可为一证。北魏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平城为当时丝绸之路的东端。尤其鲜卑拓跋部入主中原,对游牧民族与外国人采取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外国人涌向平城,使平城留下许多外国人活动的记录与遗物。东魏北齐时期,晋阳是北方军政中心,商贸发达,胡商辐辏,也留下许多外国人的记录与遗物。如《晋书?慕容垂载记》:

“封翟檀为弘农王、翟德为范阳王、翟楷为太原王。”北朝翟氏是并州大族。《隋翟突娑墓志》载:“君讳突娑……并州太原人也,父娑摩诃,大萨宝。”墓志翟突娑,并州太原人是指出生地,祖籍在西域,其父翟娑摩诃,是并州大萨宝,即并州胡教大首领。北齐太原娄睿墓壁画有胡商形象,商队为首一人,深目高鼻,似商队首领,其后一胡人牵骆驼,骆驼间还有几位胡商身影,显然是来山西经商的胡人商队。蒲州(今山西永济)是唐代河中府所在地,位处长安、洛阳两京之间,皇帝、官员、文人、商人都往返其间,其地十分繁华。在黄河边矗立着大铁牛与铁人,其中一铁人似胡人着侧翻领服装。唐代蒲州有“酒家胡”,山西籍唐代大诗人王绩诗云:“有客须教饮,无钱可别沽,来时长道贯,惭愧酒家胡。”说明胡人酒在当时很有名。有人考证,《西厢记》崔莺莺原名曹九九,是一位中亚粟特族酒家胡女子。又如,《旧唐书》:高祖“师次灵石县,营于贾家堡”。此堡是当时胡人聚居地,晚清曾在灵石县发掘出16枚罗马古铜钱,从钱币文字看是罗马皇帝梯拜流斯至安敦皇帝时代的流行货币,在灵石县发现此币绝非偶然。在并州出土的北朝和隋唐墓葬中,有各种粟特人骑骆驼俑、突厥人骑马俑、胡人伎乐俑等。北魏时内迁山西的粟特人曾将葡萄栽培技艺传山西人,所以唐代太原葡萄酒为名产、贡酒。(以上考古资料均见张庆捷《胡商胡腾舞与入华中亚人》)

丝绸之路的意义

《丝绸之路的意义》 总结归纳精选(1): 丝绸之路的好处 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用心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就应很好地加以利用。 总结归纳精选(2): 丝绸之路的好处 商品交流 正如丝绸之路的名称,在这条逾7000公里的长路上,丝绸与同样原产中国的瓷器一样, 成为当时一个东亚强盛礼貌象征。丝绸不仅仅是丝路上重要的奢侈消费品,也是中国历朝政府的一种有效的政治工具:中国的友好使节出使西域乃至更远的国家时,往往将丝绸作为表示两国友好的有效手段。并且丝绸的西传也少许改变了西方各国对中国的印象,由于西传至君士坦丁堡的丝绸和瓷器价格奇高,令相当多的人认为中国乃至东亚是一个物产丰盈的富裕地区。各国元首及贵族曾一度以穿着用腓尼基红染过的中国丝绸,家中使用瓷器为富有荣耀的象征。此外,阿富汗的青金石也随着商队的行进不断流入欧亚各地。这种远早于丝绸的贸易品在欧亚大陆的广泛传播为带动欧亚贸易交流做出了贡献。这种珍重的商品曾是两河流域各国财富的象征。当青金石流传到印度后,被那里的佛教徒供奉为佛教七宝之一,令青金石增添了悠远的宗教色彩。而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波菜(又称为波斯菜)、黄瓜(汉时称胡瓜)、石榴等的传播为东亚人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取。西域特产的葡萄酒经过历史的发展融入到中国的传统酒文化当中。商队从中国主要运出铁器、金器、银器、镜子和其他豪华制品。运往中国的是稀有动物和鸟类、植物、皮货、药材 、香料、饰品首饰。 文化交流 中国古代技术西传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印刷品:唐代的《金刚经》就发现于敦煌。造纸术以前为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这种技术似乎只有东亚及南亚部分国家才有发达的造纸工业。随著丝绸之路的开辟,纸制品开始在西域以及更远的地方出现。人们已在在楼兰遗迹的考古发现了2世纪的古纸。而中亚地区虽然也是用纸,但没有发现造纸工业 的证据。很多人认为造纸术的西传为欧洲及中亚带来了一次巨大的变革,而最初这场变革却是残酷的:唐朝与新兴的阿巴斯王朝在中亚的势力摩擦不断。在对中亚政治格局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怛罗斯战役中,阿拉伯人将中国战俘沿着丝绸之路带回撒马尔罕,而这些战俘中就有长于造纸术的中国工匠。最终造纸术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 西域地区沙漠密布,各国的繁荣与水往往是脱不开关联的。天山与昆仑山溶化的雪水是西域的主要补给水源之一。然而收集这些雪水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溶化后积聚在山脚的水很短时刻就会被蒸发或渗入地下。自汉朝派遣军队囤积在西域发展农业时,流传于山区的坎儿井和井渠技术被同样需要水源的军人使用在西域,并逐步流传至更远的国家。早先西域地区坎儿井技术究竟是由中国还是波斯传入西域一向事件有争议的问题。但是井渠技术和穿井法被证实是用

路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与变迁

陆上丝绸之路是原来将亚欧大陆连接的一条历史要道,它形成于于公元前2世纪和公元1世纪之间,直至15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道路本由张骞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干道。它以西汉时期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到敦煌。从敦煌起分为南北两路:南路从敦煌经楼兰、于阗、莎车,穿越葱岭今帕米尔到大月氏、安息,往西到达条支、大秦;北路从敦煌到交河、龟兹、疏勒,穿越葱岭到大宛,往西经安息到达古罗马帝国。起初它是没有命名的,当德国地理学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 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时,大家就接受了这个称呼。 (上图为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总图) 丝绸之路的兴起: 武帝召募使者出使西域,准备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赶到西域的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张骞带着百余名随从从长安西行,于途中被匈奴人捉住,扣留了11年。他不忘使命,设法逃脱,辗转到达大月氏。那时大月氏西迁已久,无意再与匈奴打仗。张骞返回长安,向汉武帝报告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在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张骞率领使团,带着上万头牛羊和大量丝绸,访问西域的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曰趋频繁。 丝绸之路的繁盛: 丝绸之路在唐代进入了鼎盛时期,在丝绸之路东段,大漠南北与西域各国,修了很多支线通丝绸之路。大食、东罗马帝国也不断派使节到长安与中国相通。敦煌、阳关、玉门这些地方,成了当时“陆地上的海市”。唐朝贞观年间,中国僧侣游历印度的东道,并详细记载了从河西,经青海,由西藏进入尼泊尔的具体路线。玄奘就是其中的一位,从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写道:宜穈、麦,有粳稻,出蒲萄、石榴,多梨、柰、桃、杏。土产黄金、铜、铁、铅、锡。气序和,风俗质。文字取则印度,粗有改变。管弦伎乐,特善诸国。服饰锦褐,断发巾帽。货用金钱、银钱、小铜钱。这就可以展现出丝绸之路的诸国 经济繁盛的大概了。 丝绸之路的没落: 海运的兴起,曾经使古老的丝绸之路在宋代以后逐渐没落。由于西域的风沙化,导致当地的特产不再丰富,饥荒也变得逐渐的频繁起来,再加上战乱等多种因素导致丝绸之路从此不复存在。 本文资料节选自知乎,百度知道,百度百科 丝绸之路图片 玄 奘西行图:东 京国立 博 物 馆 藏 大唐西域记 玄奘著

浅论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及其意义

浅论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及其意义 摘要: 本文主要描述丝绸之路的由来、丝路上文明的交流史和文明的传播,浅析东西方民族间的交流融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丝路文化在人类的文明史上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 贡献。 关键词:丝绸之路;文明;经济;意义 丝绸之路在古代是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干线,现今的欧亚大陆桥中经由的路线有一大部分是原丝绸之路,所以人们称其为现代丝绸之路,这是目前亚欧大陆由东至西最为便捷的通道。它促进了欧亚非各国与中国的友好往来。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并沿用至今,也简称为丝路。 一、丝绸之路的形成,凿空之行的由来 丝绸之路,亦称丝路。是指西汉(前202年—13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一般可分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为北中南三条线路。东段:从长安到玉门关、阳关。中段:从玉门关、阳关以西至葱岭。西段:从葱岭往西经过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史载:“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即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也就是说西汉初期国力不济,国库空虚,货缺财乏,一片荒凉残破的景象,皇帝想要配齐四匹一色的马来拉车,都办不到,而将军和丞相有的只能乘坐牛车;百姓家中更是毫无积蓄。北方的匈奴则是以畜牧业为主,“逐水草,习射猎,忘君臣,略婚宦,驰突无垣”。到了公元二世纪,匈奴的势力范围很大,东至辽河,西至葱岭,南临长城,北至贝加尔湖。匈奴自称有控弦之士三十万人随时可以征战,匈奴多次深入到中原地区,肆意抢掠人畜,劫夺财物,严重地威胁着西汉初期的政权。 经过文景之治休养生息等一系列政策,西汉政府国库日益充实,到了汉武帝时“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国家强大起来,汉武帝刘彻为打击匈奴,计划策动西域诸国与汉朝联合,于是派遣张骞前往此前被冒顿单于逐出故土的大月氏。公元前139年张骞带一百多随从由长安出发,日夜兼程西行。张骞一行在途中被匈奴俘虏,遭到长达十余年的软禁。他们逃脱后历尽艰辛又继续

丝绸之路在历史上的文化价值

新疆兵团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行政管理专业论文 题目丝绸之路在历史上的文化价值 年级: 专业: 学号: 姓名: 教师: 日期:

引言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丝绸之路在古代是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干线,现今的欧亚大陆桥中经由的路线有一大部分是原丝绸之路,所以人们称其为现代丝绸之路,这是目前亚欧大陆由东至西最为便捷的通道。它促进了欧亚非各国与中国的友好往来。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并沿用至今,也简称为丝路。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也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为人类文明史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内容摘要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也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本文主要描述丝绸之路的由来、丝路上文明的交流史和文明的传播,浅析东西方民族间的交流融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丝路文化在人类的文明史上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对当代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丝绸之路文明经济文化价值 内容

路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与变迁

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与变迁 陆上丝绸之路是原来将亚欧大陆连接的一条历史要道,它形成于于公元前2世纪和公元1世纪之间,直至15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道路本由张骞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干道。它以西汉时期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到敦煌。从敦煌起分为南北两路:南路从敦煌经楼兰、于阗、莎车,穿越葱岭今帕米尔到大月氏、安息,往西到达条支、大秦;北路从敦煌到交河、龟兹、疏勒,穿越葱岭到大宛,往西经安息到达古罗马帝国。起初它是没有命名的,当德国地理学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 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时,大家就接受了这个称呼。 (上图为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总图) 丝绸之路的兴起: 武帝召募使者出使西域,准备联络被匈奴从河 西赶到西域的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公元前 138年,张骞带着百余名随从从长安西行,于途中 被匈奴人捉住,扣留了11年。他不忘使命,设法 逃脱,辗转到达大月氏。那时大月氏西迁已久,无 意再与匈奴打仗。张骞返回长安,向汉武帝报告了 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在张 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张骞率领使团,带着上万头牛 羊和大量丝绸,访问西域的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 派使节回访长安。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曰趋频繁。 丝绸之路的繁盛: 丝绸之路在唐代进入了鼎盛时期,在丝绸之路 东段,大漠南北与西域各国,修了很多支线通丝绸 之路。大食、东罗马帝国也不断派使节到长安与中 国相通。敦煌、阳关、玉门这些地方,成了当时“陆 地上的海市”。唐朝贞观年间,中国僧侣游历印度 的东道,并详细记载了从河西,经青海,由西藏进 入尼泊尔的具体路线。玄奘就是其中的一位,从玄 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写道:宜穈、麦,有粳稻, 出蒲萄、石榴,多梨、柰、桃、杏。土产黄金、 铜、玄奘西行图: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历史知识:丝绸之路

; 中国是最早养蚕和缫丝的国家。公元前138年一公元前119年,西汉的外交家张骞就沟通了这条古道。他率使团携黄金和绵帛,到达搂兰(今若羌一带)、尉犁、龟兹(今库车)、疏阿姆河流域等地区。勒(今喀什)、于田(今和田)、乌孙(今伊犁河流域)和大宛、康居、大月氏等新疆及中亚阿姆河流域地区。他的副使还到达安息(今伊朗)和身毒(今印度)等国进行访问。这些地区的国家也派使节去中国中原,商旅往返,络绎不绝。丝绸、铁器、黄白金、铜镜、漆等大量流入中国的中原地区。 公元73年,中国又派班超率36人出使西域,他的副使甘英到达大秦(古罗马)和波斯湾(阿拉伯湾),保障了丝路的畅通并进一步拓展了丝路。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丝道”是指把在中国织成丝织品运往地中海沿岸诸国这条横断亚欧的古代贸易之路,它起自中国的安西(古代长安),西至罗马。 “丝绸之路”一词的来源:19世纪末德国的地理学家李希德·霍芬在中国的甘肃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考察时,看到从东面来的商队,便想这是否就是古代运送丝织品的通道呢?他在其所著的《中国》一书的第一卷中第一次将这条路命名为“丝绸之路”,此后这句话便被广泛地用于泛指古代连接东西方两个世界的贸易之路。 绿洲之路:丝绸之路总的来说可以分为陆路和海路两条。陆路又可分为经中亚、天山以北草原的草原之路和经天山以南的绿洲之路两条。其中绿洲丝路又分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缘的西域北路和经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的西域南路,海路是指经中国南部、印度、波斯湾抵达红海。现在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我们还是把目光转向陆路丝绸之路。 连接中亚绿洲城市的这条路以西安(古代长安)为出发点,途中在中国境内又分为三条,它们分别是: 1、天山北路:西安—敦煌—哈密—乌鲁木齐—伊犁—现原苏联境内—罗马 2、西域北路:西安—敦煌—哈密—吐鲁番—焉耆—库尔勒—库车—阿克苏—喀什—帕米尔高原—中亚 3、西域南路:西安—楼兰—且末—尼雅—和田—喀什—帕米尔高原—中亚—西亚 这条连接绿洲之间的商队之路是人类与严酷的自然斗争中开创的道路。 丝绸之路开通前的状况:位于丝路中央位置的帕米尔高原西侧,是久负盛名的蓝宝石产地,这里所产的宝石在很久以前就被运往地中海沿岸。此外,在帕米尔高原东侧的塔里木盆地西南的和田,以出产玉石而闻名,中国自古以来都以此处所产玉石为上乘之品而极为重视。因此,丝路开通以前,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至西亚诸国“蓝宝石之路”和通往中国内地的“玉石之路”就已经开通了。 1 2 3 4 5

丝绸之路_关于一带一路的议论文800字

丝绸之路_关于一带一路的议论文800字 '一直以来,在谈到丝路合作时,旅游业充当着先导产业的角色,可以加强各层面的联系沟通,通过共同开发旅游线路、开通航班航线、提高通关便利化,通过旅游国际合作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而带动各领域合作,促进经济发展和民心相通。 那么作为先导的丝路旅游本身又该如何发展呢?在刚刚结束的丝绸之路旅游国际大会上,这成为业界专家、学者热议的话题。注重沿线自然、文化资源的保护,主打丝路旅游文化牌、推进跨界发展,这些各有侧重的建议,为丝路旅游提供了颇具建设性的发展思路。 思路,从丝绸之路兴起之初就起着关键性的作用。2000多年前,倘若没有一个走出国门看世界的思路,古人如何能够毅然突破山水阻隔,开通这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畅通文化交流? 在今天“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更是如此。在谈到“一带一路”建设时,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中央党校亚太研究中心秘书长赵磊强调:有思路才有丝路,尤其是各地政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必须有所作为。具体到丝路旅游的发展,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跨境联合推广、客源的聚集等都需要有相应的规划。丝绸之路既是一条古老的路,同时也是一条年轻的路。古老在于,这条路上集聚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沉淀了千年的历史记忆;年轻在于,在“一带一路”提出之前的相当长时间内,都没有成熟、系列性的旅游产品,对于游客而言,丝绸之路的神秘面纱仍未揭开。 此次丝绸之路旅游国际大会上专家们所提供的发展建议,从宏观上为丝路旅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尊重历史、保护文化、共同开发。具体到各个地方,则需要有更具象的措施。以丝绸之路上的西安为例,西安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地位显著,许多景点享誉世界,然而西安旅游业宣传推广的国际化程度较弱,而丝路旅游恰恰需要国际合作,客源互送。因此,就西安而言,发展丝路旅游不仅需要在宏观上注重保护文化资源,主打文化牌,更需要在具体操作中考虑自身的现实困境,有的放矢。而这也正是国内丝路沿线省份发展丝路旅游需要关注的重点。'

小学五年级下册教案-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上网或者去图书馆等方式,查询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历史变迁或人物故事等相关信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出示丝绸之路的相关风景图片,配乐介绍:丝绸之路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被称为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蛮荒之路,可是自汉代张骞冒死开拓之后,这条崎岖荒僻的道路上却出现了队队商旅,悠悠驼铃。从此,东方的文明古国和西方的许多国家便开始了不绝如缕的联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计划”,把丝绸之路意味深长地称作“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为什么称它是“对话之路”“开放之路”呢?今天,我们就沿着这条丝绸之路,察看一番,感受一番。 二、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激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丝绸之路称为“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那么,文中所写的中国使者称它为什么呢? 2.学生寻读课文,回答老师的提问。 3.齐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4.进一步激疑:听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启发学生多层面追问:为什么说这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一起了?联系我们的仅仅是一条路吗?中国使者为什么称它为“伟大的路呢”?伟大体现在哪里? 5.小组合作讨论。要求摆出观点,层次清晰地罗列事实以证明。 6.鼓励各小组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在和学生的对话中相机梳理思路──友谊之路、商贸之路、文化之路、科学之路…… 三、深入读文,把握主旨 1.感受“友谊之路”。 (1)自由读课文描写大汉国和安息国使节见面的部分,在原来小组同学发言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两国人民友谊体现在什么地方? (2)交流、生发。教师在对话中点拨:安息国(今伊朗)方面:迎候之远──边境线上;迎候之众──感受“浩浩荡荡”的意思,读出浩荡的气势,然后引史实以佐证:20000多人;迎候之热──表情、语言、动作、礼物、节目。大汉国方面:谦逊有礼──没有盛气凌人的傲慢;薄礼不薄──史料记载:西方宫廷皇族和贵族以穿丝绸服装为时尚,丝绸与黄金在当时几乎等价;罗马国和安息国交战,见安息帝国士兵身上穿的丝绸服装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宛如天神,吓得不知所措,结果溃不成军。教师同时注意鼓励学生不仅要理解正确,而且要读出人物当时的感情。 (3)小结:一条路,打通了隔膜,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2.感受经济(科技)之路。 (1)丝绸之路是伟大之路,除了因为这是一条友谊之路,还因为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 (2)读课文第十三自然段。 (3)为什么说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 (4)交流、生发。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可以向深层探究:为什么说将中国的养蚕、冶铁等技术带向国外,将国外的葡萄、核桃等食品带到中国,就会促进经济或者科技的发展呢? (5)有感情地朗读。 3.感受文化之路。

部编版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 教学目标: 1.识记张骞通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等基本史实。 2.通过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全面地认识和思考的能力。 3.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通过学习张骞、班超为报效祖国勇于冒险的精神,强化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意识。 教学重点: 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解读学习目标,导入新课。要求学生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 提醒学生用表格的方法梳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知识(从任务、出发时间、结果、成效等方面归纳),让学生学会制表,掌握制表的基本方法。 方法指导二: 教会学生使用顺口溜的形式巧记本课重要知识: 追溯历史两汉期, 甘肃玉门阳关西。 而今人们称西域, 那时小国被匈欺。 武帝统治有心计, 招募使者出西域。 企图联络大月氏, 共同对匈来夹击。 张骞两次出西域, 排除艰险建史绩。 沟通促进东与西,

历史意义了不起。 方法指导三: 知识模块一可以用情景再现的方式展示。 知识模块二可以假如这里有一商队要到西方去经商,你带着他们沿丝绸之路的足迹。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你知道古代罗马人称中国为“丝国”吗?他们非常喜爱中国的丝织品。在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执政官恺撒,穿着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后来,穿着中国锦衣绣服,成为当时罗马男女贵族的时尚。许多罗马的商人,纷纷贩运中国的丝绸。1世纪左右,罗马城内的豪华市区,设有专售中国丝绸的市场。当时中国的丝绸,是怎样运往欧洲的?丝绸之路又是怎样形成的?是谁打通了这样一条连接中西的交通要道?他当时为什么要到西域去?为什么只需一年半载的路程他却用了二十多年? 中国与欧洲远隔重洋,在没有飞机、火车、汽车等工具,交通不发达的古代社会,中国和欧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交往的?带着这许多问题让我们来学习本课吧!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张骞通西域 自主阅读课本P62~64内容,完成第1~2题。 1.西域的概念,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任务和结果、意义是什么? 西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第一次出使西域第二次出使西域 任务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发展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 出发时间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 结果未完成联络大月氏的任务沟通了西汉与西域的联系,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开始了 意义了解了西域的情况和西域人想与汉朝交往的愿望互通有无,促进交流 2.联系所学的历史、地理知识,设想一下在“开西域之迹”的过程中,张骞会遇到哪些艰难险阻?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优秀的品质? 恶劣的自然环境,两次被匈奴扣押等; 我们应学习他不畏牺牲,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最终完成使命的坚强意志等。 知识模块二丝绸之路 自主阅读课本P64~65内容,完成第3题。 3.依照课本地图和相关知识,写出陆上丝绸之路的简单图示。这条要道对当时和后来产生了什么影响?长安→河西走廊→敦煌→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的大秦。

丝绸之路资料

1、课文结构 友谊之路 丝绸之路经济(科技)之路伟大的路 文化之路 2、对句子的理解 1、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丝绸之路的巨型石雕矗立在陕西省西安市玉祥门外,这里正是汉代古都长安,也是丝绸之路的中国,这座群雕是历史的浓缩,是昔日繁华的见证。所以作者站在这里,“仿佛看到”“仿佛听到”,自然而然地遥想起丝绸之路两千年前辉煌的历史。这也是作者写作此文的动机触点。 这句还与课文的尾句“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2、中国使者拱手致谢,高兴地说:“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中国使者的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这条路将远隔千里的中国与安息国联系在了一起,使两国人民友好往来,互赠礼品,进行经济、贸易与文化的交流,所以中国使者才由衷地感叹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3、找到文中对应的语句回答 1、两国的友谊体现在哪里?(安息国:迎候之远、迎候之众、迎候之热。大汉国:谦逊有礼、薄礼不薄。) 2、为什么说是一条经济、科技之路?(从那以后……也传进了我国。) 3、为什么说是一条文化之路?(我国的音乐……美轮美奂。) 4、学习课文,你体会到了什么? 丝绸之路上穿行千年的植物白雁

①丝绸之路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一条古代中国腹地连接亚非欧商业贸易的通道。经过这条通道,中西方互通有无。一些具有传奇色彩的植物,就通过这条通道传入了中国。 ②黄瓜名称的改变就具有传奇色彩。黄瓜最初叫“胡瓜”,公元6世纪前传入中国。“胡瓜”为什么改叫“黄瓜”呢?原来隋炀帝因为有鲜卑血统而“讳胡”,所以将涉“胡”的字眼一律更换。按照五行学说,黄为土色,位在中央,因此黄色属于中央之色。隋朝以鲜卑血统入主中原,为了宣示隋皇室统治的正统性,才无视“黄瓜”之绿色而改为黄色。 ③小麦的原产地是西亚和北非地区的两河流域,而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小麦,出土于距今约四千年前的新疆小河墓地。大约一千年之后,小麦的身影又出现于小河墓地以东的吐鲁番地区。能证明小麦是外来植物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出土于中原黄河流域的甲骨文中有“来”和“麦”这两个汉字,就保存了小麦由西向东传入中原地区这一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信息。“来”的繁体字是“来”,甲骨文字形之一,很明显是一个象形字,像一株小麦的形状,中间是直立的麦秆,上面是左右对生的麦叶,下面是麦根。“来”的甲骨文字形之二,上面的斜撇像成熟后下垂的麦穗。后来甲骨文被金文取代,“来”的金文字形将下垂的麦穗之形变为一横,而且表示麦秆的一竖还穿透了这一横,这就为字形的“讹变”埋下了伏笔。据此看来,“来”的本义是外来的小麦,引申为来去的“来”。“麦”的繁体字是“麥”,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来”,即麦子;下面是“夂”,像一只脚趾朝下的脚。甲骨文中的脚都是有方向性的,脚趾朝下就表示从外而来,因此整个字形会意为:麦子是从外地引进而来的作物。你看,这其中是不是充满了传奇性? ④其实,具有传奇色彩的植物还不止这些呢。大蒜的原产地是西亚和中亚,最迟在汉代传入中国。它的最初用途是和西方一样作为药用的,后来又变成了辟邪之物。原产于印度的甘蔗传入中国南方后,唐朝向印度学习熬糖法制作出了红糖。唐代宗年间四川一带人探索出了制作白糖的方法,然后再次传回到了印度。

丝绸之路论文

丝绸之路的崛起 有一条路,永远无法用长度来衡量,因为它太久太久,只有亘古不变的黄沙陪伴它走过了千年的岁月。 有一条路,永远无法用时间来衡量,因为它太漫长,是穿越了时空的洪流把那惊鸿一瞥印在人的心里。 从黄河和长江流域,应印度,中亚,西亚连接北非和欧洲,途径新疆塔里木盆地,伊朗高原,地中海东岸,最后到达罗马帝国首都罗马城或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这条路经过素有“死亡之海”之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亚鲁姆沙漠和中东叙利亚沙漠,一路上,驼铃悠悠。 千百年前,中国和西域的条条商队在路上印下一串串脚印,夕阳的光辉闪烁在那载满丝绸瓷器骆驼的背影上,驼铃的叮当牵动着黄沙笼罩的天空,也牵动了千百年后世人的心。 丝绸之路是起始于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都长安(今天的西安)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它跨越龙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非洲和欧洲。它也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曾经,这条路代表,另一种辉煌。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历时15年,行程数万里,遭遇苦难,备尝艰辛,终于打通了中远通往西域的道路。从此,西亚和欧洲的人们爱上了如黄金般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丝绸,中国人为那坚毅果敢和昂扬勇决的精神感动了,中原大地上展现了另一幅美丽的画卷。丝绸之路,在世界上有重大的意义,是亚欧大陆的交通动脉,是中国、印度、希腊三种主要文化的交汇的桥梁。 丝绸之路是由中国人主动开拓的,时间为公元前2世纪,以张骞出使西域为标志。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欧亚大陆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曾经繁荣过千余年的丝绸之路如今又一次热闹了起来。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新一代的商人又开始自发地在这条古道上交易最新的物品。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的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道路。 丝绸之路促进了各国的商品交流,从而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如今的丝绸之路也促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