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用科技推动电影发展

用科技推动电影发展

用科技推动电影发展
用科技推动电影发展

十二维度——用科技推动电影发展

近年来,随着电影行业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3D电影因其具有逼真震撼、身临其境的独特观感优势征服了广大观众,尤其是在2009年《阿凡达》上映之后,更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3D 观影热潮,3D电影后期制作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今天,跟随记者走访十二维度科技有限公司,揭开3D电影后期制作公司的神秘面纱。

十二维度,宇宙十一维+一个维度的想象。会议厅墙上印有钢铁侠、阿凡达等众多经典3D人物巨幅墙纸,独立办公室外的长廊挂满了3D电影的宣传挂画,而核心研发区却需要多层指纹审核才能进入。近1000平米的办公区域中,电影行业自由不羁的想象与科技的严谨规范在十二维度这里得到了完美的结合。200多位3D艺术家工作紧张而有序,正是在他们的妙手下,一部又一部国内外优秀的3D影视作品得以诞生,包括《警察故事2013》、《魔海寻踪》、《情笛之爱》、《机械战警》都获得了业内外认可和好评,如3D儿童公益音乐歌舞电影《情笛之爱》斩获第六届欧洲万像国际华语电影节“最佳儿童片公益大奖”等多项奖项。除《情笛之爱》外,中国航海系列之一、大型国产3D动画《魔海寻踪》皆由十二维度全片制作。

在当今电影行业,导演们更倾心于新技术,利用科技实现天马行空电影梦的大环境下,十二维度似乎很有前瞻性的顺应了这一发展潮流。作为国内少数能够按照好莱坞A 级标准进行生产的3D电影转制公司,正如他们自己所宣称的,“用科技推动电影行业发展”,迄今为

止,其事业领域已覆盖影视制作、立体影视技术、软件开发等多个方面。如《警察故事》中针对“烟火”,“水下”、“海浪”的特殊镜头,开发了近20个新程序来配套,成功运用自行研发的软件解决多种技术难题。作为国内重要的2D转3D提供商及3D影视项目外包服务商,填补国内后期技术软件研发空缺的3D科技企业,十二维度现已成为国内3D电影后期不容小觑的力量。

随着3D技术的兴起,关于真假3D的讨论甚嚣尘上,打着真3D 的旗号作为电影噱头的新闻铺天盖地,也让众多对3D感兴趣的影迷们为之困惑。十二维度作为一家2D转制3D的公司,意料之中的被卷进了真伪3D的议论旋涡。难道3D转制真的应该受到批判和质疑么?十二维度技术总监赵天奇认为,“3D技术用真伪来评价并不准确。”哪怕现在以两架真机全程拍摄的3D电影,也因无法解决同帧录制的问题而必须运用3D转制技术进行后期重建,而寻找能够贴合双机实拍电影的平转立技术似乎变成了“真”3D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随着3D电影的流行,许多经典电影如《泰坦尼克号》、《地心引力》、《美国队长》等都通过3D转制再次投放市场,也都获得了很好的效果。而在制作成本上,2D转3D价格更加亲民,也为众多优秀的3D 影视作品打破了资金门槛。或许在将来,随着3D转制技术的发展,会有更多有价值的作品进入到观众的视野中,为电影行业注入更多活力。而十二维度作为一家已经拥有6个软件著作权的3D转制技术的科研公司,也正在用实践履行着对于电影行业的责任与承诺。

著名导演梅卡隆曾预测:“在25年之内,3D将取代2D,成为视

频的主流格式“,道理很简单,因为人的眼睛是3D的。自2009年发展至今,在3D大趋势不可逆转的前提下,他们并不满足于现今国内较高市场占有率的地位,正朝着人工智能的方向发展,现已成为国内首家影视行业后期技术人工智能化的企业。人工智能化,重在提高3D电影制作效率,在打出“哈利波特发出一个火球的”的文字同时就可以设置出这样的画面。相信不久的将来,在十二维度以及众多3D 电影后期制作及科研公司的共同努力下,实现3D行业制作的全民流水化大生产。那时,一个虚拟的3D世界将不再“虚拟”,而是真真正正的来到人们的眼前。

中国电影史发展历程

中国电影史发展历程 这个世界有了光,然后有了影。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卢米埃尔(1864~1948)法国电影发明家,导演。1864年10月5日生于贝桑松,1948年6月6日卒于邦多勒。1895年,他与其兄获电影放映机的发明专利。1895年12月28日,他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印度厅第一次在公众场合放映了自己拍摄的影片《工厂大门》、《火车到站》等,这一天被认为是电影的诞生日。从1896年起,他培训了大批放映员在世界各地巡回放映,使电影迅速流传全世界。他的影片是早期电影的经典之作,他的影片运用了特写(《婴儿午餐》)和景深镜头(《火车到站》);他还拍摄了最早的喜剧片(《水浇园丁》)。1897年,卢米埃尔兄弟把原先独立反映的四部影片《火龙出动》,《水龙救火》,《扑灭火灾》,《拯救遇难者》将其连成一部来放映。得到观众欣赏,由此形成最初的剪辑。他是电影的创始人。 既然中国与电影的发明无缘,那中国电影发展就由电影放映开始。1896年,卢米尔兄弟雇用了二十个助手前往五大洲去放映电影。就是这样,电影这种拥有艺术和商品双重价值的文化产品,在西方商人扩大市场商业策略推动下,传入了中国。随后,很多欧美商人见中国的放映业有利可图,纷纷来华投资。他们经营放映业,修建及发展连锁式影院,甚至在中国建立电影企业,摄制影片。由1896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虽然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1903年,德国留学生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北京

电影特效

特效电影制作流程简述 特效电影指的是以特效表现为主的电影,特效,顾名思义,“特殊效果”,言外之意即在电影制作中所占成分并不高,但对电影视觉表现的强烈需求是人们去影院观看电影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在好莱坞,特效电影的生产占据很大的比重,高票房的电影中特效制作的成分通常都很大,所以特效制作已经成为电影制作的家常便饭。特效电影包含两个种类,一是指以特效表现为主的电影,这种电影的特效制作必须详细规划,所需投入所需时间所需人力所需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比例最大,传统拍摄技术退居次要地位。此类电影的代表有《阿凡达》、《爱丽丝梦游仙境》、《贝奥武夫》等。 图1-1 电影《阿凡达》,制作模式以特效制作为主,革新了电影拍摄的方式

另外一种是指特效表现占据很高分量,但是传统拍摄技术和方式也是电影制作的重心,此类电影的代表有《金刚》、《指环王》、《变形金刚》、《黄金罗盘》、《2012》等。 图1-2 《金刚》,特技制作占据很大比重,但拍摄模式没有重大革新 在本书中,实拍电影及特效电影的区分,是以基于技术的拍摄制作模式为对象的,并不指代影片的主题思想、人物刻画等,这些东西在任何一种电影中都是共通的,技术不过是实现手法而已。

1.1.2 特效的两个种类 电影特效是一个泛泛称谓,如果从专业角度继续细分的话可以分为视觉效果(Visual Effects)和特殊效果(Special Effects),这两者的解释如下: ??视觉效果(Visual Effects) 视觉效果代指不能依靠摄影技术完成的后期特技,基本以计算机生成图像为主,换句话说就是在拍摄现场不能得到的效果,具体包含三维图像(虚拟角色、三维场景、火焰海水烟尘等模拟等)、二维图像(数字绘景、钢丝擦除、多层合成等)。 ??特殊效果(Special Effects) 指在拍摄现场使用的用于实现某些效果的特殊手段,被摄影机记录并成像,具体有小模型拍摄、逐格动画、背景放映合成、蓝绿幕技术、遮片绘画、特殊化妆、威亚技术、自动化机械模型、运动控制技术、爆炸、人工降雨、烟火、汽车特技等等。 在现代电影制作中,特殊效果技术和视觉效果技术联合使用密不可分,而且分界线也不是非常清晰了。比如蓝绿幕和威亚技术都需要依靠电脑软件的擦除,是联动的技术手段。

数字电影高帧率技术应用与发展前景

数字电影高帧率技术应用与发展前景 2013-05-28 | 访问次数:304 | 新闻来源:电科网 近年来,声音、画面上的新技术不断涌现,旨在通过技术革新,带来更清晰、更具冲击力的观影感受,营造更加真实的影音再现。就画面而言,主要的手段有扩大银幕面积、增加影像分辨率和提高放映帧率等。其中,高帧率作为提高视觉感受的有效手段之一,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电影最根本的技术就是利用视觉暂留原理,将静止画面连续播放,当画面的播放达到一定速度时,实现画面的运动重现。因此,电影的放映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播放的画面越多,则画面交替时的闪烁感越弱,重现的画面运动越平滑,画面也越细腻。但是在胶片电影时代,受经济成本、机械机构等因素的制约,不能采用高帧率的方式拍摄和放映电影,只能在声画质量与成本之间折中,最终确立了24FPS的电影速率。 然而,24FPS 下的画面存在着诸多不足,如快速摇移画面时产生的抖动、频闪等现象,带来视觉上的不适。通过提高帧率来增加画面信息量,平滑运动镜头,增强视听震撼力一直是追求电影品质的方向之一。但在胶片时代,这种昂贵的方式只能作为一种特种电影局部放映,未能大量普及。 随着电影从胶片时代过渡到数字时代,曾经的制约因素逐渐减弱,数字技术的发展攻破了大量记录介质、快速机械结构等方面的技术瓶颈,使高帧率电影成为可能。加上观众对电影画面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提升画面品质的任务更显得迫在眉睫。技术的成熟和市场的需求赋予了高帧率电影莫大的现实意义。 1 数字电影高帧率技术发展与应用现状 ◎应用实践 高帧率对于画质提升的意义并不是最近的新发现,早在胶片时代就有了通过提高帧率来获得更好的视听感受的尝试;而数字技术时代的高帧率热潮则是在2011年前后,随着数字电影技术的日趋成熟而悄然掀起。 对高帧率的探索可追溯至20 世纪70年代末,由道格拉斯·特鲁姆布(Douglas Trumbull)开发的休斯坎电影系统。特鲁姆布一直致力于研究提高电影的保真度,尤其是电影帧率与放映效果的关系。他将胶片以不同的播放速率放映给观众,再观察观众的表现。发现随着帧率的提高,观看者的情绪反应也随之提高。在此基础上,他在自己研发的休斯坎电影系统中,以60FPS的速度进行拍摄和放映,创造出画面清晰、运动流畅的观影感受。 但是由于胶片电影本身成本的制约,休斯坎系统大多用于与动感电影相结合的短片中,在游乐场等场所放映,未能大量推广。1983 年本计划成为第一部休斯坎电影的《头脑风暴》也因多方面原因而夭折。尽管如此,特鲁姆布等人对高品质电影的追求和探索留给了后人启发和鼓舞。 时至2011年,数字电影技术日臻成熟,高帧率再一次进入业界的视野。当年3月,詹姆斯·卡梅隆在CinemaCon展会上提出推动电影技术向高帧率方向发展的观点。他认为目前电影工业标准是在1927 年颁布的,长久以来都不曾改变,对当下的电影发展而言或许已经过时,将帧速率提高到48FPS甚至是60FPS 能获得更好的效果。为此,他展示了一些分别以24FPS、48FPS 和60FPS 拍摄和放映的素材,以证明高帧率对影像质量的提升,尤其是对3D 影片质量的提升。随后,卡梅隆确定将使用60FPS的格式拍摄《阿凡达2》。 乔治·卢卡斯和彼得·杰克逊分别表示了对高帧率的兴趣。乔治·卢卡斯在迪斯尼乐园制作了一个名为《星球大

电影发展历史及各阶段电影特点

一、电影的发展历史可以大致划分为四个重要时期,分别是形成期,发展期,成熟期。 1、电影的形成期 十九世纪30 年代,电影就开始了它的诞生前的技术准备期,也叫做发明期。随着技术的不断变革与进步,1895 年3 月22 日,法国的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法国科技大会上首放影片《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获得成功,同年12月28日,他们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 号大咖啡馆里,正式向社会公映了他们自己摄制的一批纪实短片,有《火车到站》、《水浇园丁》、《婴儿的午餐》、《工厂的大门》等12部影片,卢米埃尔兄弟被称为“电影之父” 。这个时期的电影在技术上推行标准化,艺术上讲求构图技巧,但是有很大局限性,这些早期电影过于贴近现实,而且影片时间很短。电影持续放映了一年半时间以后,人们的兴趣就在明显的减弱,以至最后再也无人问津了,这不能不说是时代的局限和自然主义的局限造成的。 2、电影的发展期 1902年,梅里爱根据儒勒凡尔纳和HG威尔斯的两部有名科幻小说编导了著名的科学幻片《月球旅行记》,这是他的高峰作,在电影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一时期,不能不提到的是拍摄了《火车大劫案》的鲍特。鲍特在《火车大劫案》中第一次用14 个场景来构成一部电影,而在此之前的梅里爱的影片都是从头到尾一个镜头。1913-1926 年,无声电影走向成熟,代表作有《王子寻仙记》、《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摩登时代》和《淘金记》等,这些电影具有鲜明的现实

感和尖锐的讽刺性及雅俗共赏的大众化特色。萨杜尔先生对其作品作了如下评论:“卓别林的影片是唯一能为贫苦阶级和最幼稚的群众所欣赏。同时又能为水准最高的观众和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所欣赏的影片”。 3、电影发展的成熟期 1927 年是电影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爵士歌王》影片的诞生标志着有声电影时代的来临,同时也是电影走向成熟期的标志。声音使电影由单纯的视觉艺术,发展成视听结合的银幕艺术,实现了电影史上的一次革命,极大发展了电影的本性,为电影艺术开拓了新的天地。1935 年,马摩里安摄制了世界上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浮华世界》。彩色胶片的发明,使得电影艺术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声音和色彩促使电影更趋近于自然。有的电影创作家,在一部影片中交替使用彩色片和黑白片,因而收到了特殊的艺术效果。电影从此进入了在艺术上精益求精的阶段,并在同其他艺术的关系上,从过去单纯的摹仿吸收进行到有取有舍的阶段。此外,更值得重视的是,电影这时的不再是单纯的娱乐品,而是具有极大的社会影响的艺术门类了。二、构成电影基本要素的内涵及功能:组成一部电影的元素有七个,即语言,故事,结构,思想,角度,情绪和镜头。 1、电影语言是由许多有相应意义的声音、音乐和镜头组成的,它们被有目 的的运用的时候就形成了电影语言。 2、故事是电影的核心,是语言被有目的运用的对象,也是其他五个 元素产生的基础3、结构是与故事关系最紧密的,电影中故事被讲述的形式就是电影的结构。 4、电影中的思想并不只是那种被高度概括的哲学类和科学类思想思想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认识所以它涉及这个世界的所有方面,也就是说有关这个世界的被总结出来的认识就是思想。

数字特技的大量应用有利于电影艺术的发展

数字特技的大量应用有利于电影艺术的发展

————————————————————————————————作者:————————————————————————————————日期:

数字特技的大量应用有利于电影艺术的发展\数字特技的大量应用不利于电影艺术的发展 【立论】 正方立论:谢谢主席,大家好。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媒体技术的大量运用,数字特技在各个艺术产业都发挥着它不可磨灭的作用。而电影艺术作为一种大众精神消费,正是借助着数字特技的大量运用,使其占据的市场规模越来越大,而它华丽的特效也成为大众津津乐道的话题。电影艺术的发展好坏取决于观众的评价,而评判数字特技是否有利于电影艺术发展的标准在于是否能够更好的为大众所接受。 首先从电影本身来讲。早期的电影形如舞台剧一般,是靠台面上的动作语言以及音乐等元素,通过镜头的合理排列,达到一种视频讲述故事的效果。这对演员、后期制作的要求并不高。而当电影艺术发展到了后期,镜头的华丽表现要求和真实的拍摄难度这一对矛盾考验着导演和后期编辑的创意。《哈利波特》中大量的魔法特效镜头,光是运用镜头切换和一般的普通特效是难以为我们营造出这样一个奇幻又真实的魔法世界。而电影《金刚》与之前老版的《金刚》相比较,那种恢弘的场面可见一斑。电影艺术作为一种艺术作品,不单对剧情的完美度有所要求,更对整个画面十分挑剔,运用大量的数字特技,正好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对凸显的矛盾,为观众带来真实震撼的体验。 其次,对于观众来说,只有大众喜欢的才有市场,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观众看电影的追求是其表现效果,而电影画面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效果,画面可谓是决定电影表现效果的关键一步。国外电影比国内电影更受欢迎的原因,不仅是因为他们拥有跌宕起伏的剧情,高难度的动作,更重要的是,他们华丽的电影特效制作得十分逼真。当观众已经分不清这是电影特效还是真实的时候,说明它的特技效果是成功的。而当观众走出影院,彼此的话题都停留在电影华丽的特效上,讨论着这个大爆炸的画面如何如何真实,那个地震效果如何如何震撼,那个小精灵如何如何可爱的时候,我们已经不得不承认,通过强大的特效运用,它已经牢牢地抓住了观众的心。电影给他们留下的不仅仅是感人肺腑的剧情与对话,更多的是身临其境的与主人公共同经历的一种深深地震撼感。当观众已不再是以第三者的身份来观看电影,而是以第一人称的身份与主人公共同冒险的时候,我们能说数字特技不利电影的发展么? 数字特技的运用在于它能表现平常之不能表达,而它的“大量”应用体现在现在大量电影都运用到了数字特技。它与前期拍摄阶段相辅相成,就好像人的左右手,谁也不能单独做好一件事,只有二者相互搭配才能很好做好一件事。因此,数字特技的大量应用,是有利于电影艺术的发展的。 反方立论: 谢谢主席,大家好!感谢刚才对方辩友的精彩陈词。我们承认,数字技术在电影的表现中确实起到很大的作用,诚如对方说的,可以表现一些寻常镜头所不能表现的。但是,当今的电影产业最大的问题是,过于追求表面效果而忽略了内涵,导致片面追求特技而使得故事情节淡化贬值了。 今天我们讨论的这个话题,应当是站在当下电影艺术的现状来考虑。电影作为一门艺术,传达的是作者与导演的思想的结合,真正震撼人心的是其核心内涵。而我们今天判断的标准就在于数字特技的大量加入,是否阻碍了其核心内涵的发展。 我们都知道,一篇辞藻华丽却没有思想的文章,远远不如语言平实但道理深刻的作品。任何一个艺术作品都是如此。而电影最应当挖掘深入的,不是它的特效镜头和画面表现,而应该是这部电影作品所解释的中心思想和内涵,起到启发观众思考或引起他们共鸣的作用。然而,

从数字电影放映机演变看数字电影放映技术发展趋势

从数字电影放映机演变看数字电影放映技术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9-01-21T14:02:23.86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1期作者:王颖 [导读] 数字电影展现给广大观众是目前最高质量的影像(与胶片比,画面没有跳动、划痕、褪色。 山东省滨州市文化管理服务中心山东滨州 256600 摘要:自从数字电影问世以后,数字电影放映系统经历了起步阶段、观望阶段、技术规范的制定和迅速发展阶段。与此相对应的,数字电影放映机技术也经历了研发、改进、再改进、逐步完善的发展、演变过程:从分辨率、对比度、光输出的提高和光路效率的逐步提高,机器结构的改变(模块化设计和体积的逐步缩小),到安全加密技术的逐步完善。数字电影的发展不仅仅有从胶片到数字的技术转换,而且包括从数字 2D到数字3D的革命性演进,这使电影技术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本文主要对从数字电影放映机演变看数字电影放映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数字电影;放映机演变;数字电影;放映技术;发展趋势 1、前言 数字电影展现给广大观众是目前最高质量的影像(与胶片比,画面没有跳动、划痕、褪色、无闪烁或聚焦改变等现象),它以其在制作、发行、放映诸方面的强大优势,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数字电影技术的应用受到了业界的特别关注。 2、数字影院放映系统的演变概要 从1998年数字影院放映设备开始研发,数字影院新技术不断涌现并持续创新,使数字影院放映系统技术水平逐步提高和完善,就像数码相机取代胶卷相机一样,渐渐地数字放映机把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胶片放映机送进了博物馆。图1是博物馆中的胶片放映机。 自从数字电影问世以后,数字影院放映系统经历了起步期、观望期、技术规范形成期、设备技术成型知识普及期、技术改进优化期和高速发展期、技术突破和更新换代期。与此相对应的,数字放映机和影院服务器及其配套设备也经历了研发、应用、改进、创新、逐步完善和优化提高的发展演变过程。 起步期:2000年-2002年,数字影院原型机到第一台1.3K影院放映设备雏形问世,并小范围影院试用; 观望期:2003年-2005年,1.3K放映设备到第一台2K数字放映机的问世和影院应用,并得到影院业主联盟测试和使用,由于技术概念新,加之没有相应技术规范依据,数字放映处于试验性观望期; 技术规范形成期:2005年-2006年,DCI数字影院系统技术规范1.0发布,各数字影院设备厂商跟随,开发生产顺应DCI技术规范的产品; 设备技术成型知识普及期:2007年-2009年,以顺应DCI规范1.0的第一代放映机为标志的数字放映系统开始部署,数字影院技术知识逐步普及;技术改进优化和高速发展期:2009年-2012年,以顺应DCI规范1.2的第二代放映机为标志的数字放映系统大面积部署,全面胶转数转化;技术突破更新换代期:2013年-现在,以高品质影音、激光放映机和媒体一体放映机为代表的第三代数字放映系统逐步推向市场并被市场认可,高品质影厅部署和旧机光源更新成为发展趋势。 从电影技术发展过程上看,数字影院放映机从分辨率、对比度、光输出的提高到光路效率的逐步提高,机器结构的改变,从分立式到模块化设计和体积的逐步缩小,在集成度大大提高的同时,信号处理带宽在大幅提高,增快了信号处理速度,以及支持4K、高帧率等。影院媒体服务器从分立式的到嵌入式一体机结构的变化,使之支持品质更高的影像高技术格式,且安全加密技术的逐步完善,内容管理从本地存储到集中与分布存储结构上的优化,影院放映管理,从TMS、LMS到TLMS影院片库管理系统操控方式上变化,更加方便影院日常操作和设备管理,音频处理支持方面,从支持5.1、7.1、到11.1,13.1,3D沉浸式音响,从二维环绕到三维度全方位提升了观众身临其境的感受。 在电影技术发展过程中,虽然也有对数字放映质量的质疑和对胶片放映质量的留恋,但随着数字放映技术的改进提高,胶片的优势已不复存在,终于以令人惊讶的速度走到了尽头。数字放映不仅仅是从胶片到数字的技术转换,而且是从数字2D影音到数字3D和4D影音意境扩展、从标普帧率(24帧)到高帧率、高品质影音呈现的革命性演进,这使电影技术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全面改变了传统的电影欣赏方式。数字电影展现给广大观众是目前最高质量的影像和声音还原效果,它以其在拍摄、制作、发行、传输与放映上的强大优势,迅速地发展,从而彻底改变了电影行业的发展轨迹,与此同时数字影院技术知识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应用。 3、技术发展趋势展望 从数字影院系统技术十多年的发展可以看出,人们对完美的追求是无止境的,这也是新技术开拓的源动力,不断提高的观众欣赏水平和影院管理水平也促进了新技术应用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因此未来影院技术上会不断超越现有水平,更具吸引力的先进技术会不断涌现,其发展趋势可以有以下几方面: (1)更高品质的画质 更高的分辨率可以获得更高的空间清晰度,更高的帧速率可以获得更高的瞬时动态清晰度,高动态范围HDR和超高对比度,可以获得更高的反差和更宽的亮/暗细节色彩精度和表现力,广色域可以还原更丰满、更接近真实世界的鲜艳色彩,超高分辨率(8K)HDR用于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可以生产出更高品质的节目内容,为观众展现一更大的色彩和亮度范围,它需要从光源、数据处理、制版、放映等各环节进行提升。在特别设计的影厅环境里,用激光放映系统呈现更完美影像。 (2)更高的能效 半导体激光光源的效率会进一步提高,更节能环保的全激光影院必然成为影院放映设备的主流,另外如果LED屏技术有所突破也有可能用于电影放映。 (3)体系结构的创新 目前Barco正在研发更高对比度、高动态范围的RGB激光放映机,可以获得更高的影像质量;Christie为Dolby影院研发了双光引擎的激光放映机获得超高的对比度,大大改善了影像质量;另外IMAX最新研发的GT激光放映系统采用柯达专利技术设计的新型激光引擎,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光引擎的结构,从而获得更高的影像质量和在巨幕上的表现力,同时兼具更好的光效率。这将一次又一次地不断进行放映

揭秘科幻电影里那些已成真的黑科技

揭秘科幻电影里那些已成真的黑科技 加拿大科幻作家罗伯特·索耶说,“没有什么比科幻电影的预言成真更激动人心了。人人都应该看几部优秀的科幻电影,这让我们对未来不再慌张,不再迷惘。”也许,这就是科幻电影的魅力所在,部分故事情节能在若干年后找到现实对照。 和大家重温下那些预言成真的经典电影,以及照进现实的酷炫科技。 《少数派报告》--手势识别技术 故事发生在离我们并不遥远的未来,2054年的华盛顿特区,谋杀已经消失了。因为在司法部的核心组织中,有一群顶尖的“未来警察”,他们依靠三个具有预测未来能力的先知,制造了一个完善的预防犯罪系统,直到有一天,汤姆·克鲁斯饰演的“未来警察”乔恩,发现这个看似完美的预防犯罪系统其实存在漏洞,就在他为此展开调查的时候,突然被牵扯进一起先知预测出的离奇谋杀案中!面对昔日同事的追捕,乔恩踏上了逃亡之旅,而唯一的出路就是找到能证明他清白的那份少数派报告。 片中共出现了481个特效画面,超越了斯蒂文·斯皮尔伯格继1977年《第三类接触》至2002年的所有作品。而这些未来场景并非毫无依据的空想,斯皮尔伯格组织了来自不同领域的精英人士,详细讨论预测了未来50年的社会变革与科技发展进程,大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交通系统, 小到电脑操作方式、甚至刷牙的细节,为影迷们展现了一个真实可信的2054。 2002年电影上映后,片中汤姆·克鲁斯展现的手势操控虚拟画面的场景引发热议,仅在影片上映后的5年,2007年苹果手机问世,手指多点触控的技术让影片中的手指操控变成了现实。2013年,谷歌正式发布手势识别技术的专利申报书,意图将利用手势来完成对汽车的控制。在谷歌列出的可以通过手势控制的功能清单中,包括地点导航、调整车内温度、调整车载音乐音量、选择歌曲、调整座椅位置及改变巡航控制系统的速度等。司机可在一定区域内进行手势操作。比如,方向

电影特殊效果分析(图像处理技术)

《图像处理设计》大作业 题目:选题二:《X战警-第一战》分析短评专业:数字媒体技术 姓名:王潇 学号:0305110228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文化生活要求变高。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也经受着人们的考验。过去的技术已经不能给我们带来让我们满意的视觉效果,尖端的电影技术正在发展。从电影这个音画艺术诞生开始,影视创作人员一直在积极的寻求新鲜的元素,是电影传达更多的思想和情感,或是呈现给观众不同寻常的或是匪夷所思的画面,从而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最震撼的效果。从历史上第一个特效镜头出现在大屏幕的一瞬间就注定了它今后在电影界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说起影视视觉特效的发展,不得不惊叹其惊人的成长速度,然而回顾历史不得不承认这也是在情理之中。当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中诞生以来,计算机这一强有力的工具就像一只催化剂迅速的提升了各行各业的发展。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计算机图形学CG技术的发展进入应用与普及阶段,计算机生成图像CGI技术和三维动画,数字合成技术等相关技术的飞速进步,使得呈现在观众眼前的视觉效果越来越震撼,可谓视觉盛宴。与此同时美国好莱坞商业电影在迅猛地崛起,众多好莱坞大片为了取得绝佳的影片视觉效果以及良好的票房收入,不惜在影片特效部分投入巨资,更有甚者,影片本身就是一部特效电影。所有的这些都极大的促进了影视视觉特效的发展与进步。 电影发展到今天,影视特效已经成为一部电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经济角度来看,他更环保,更节约,成本更低。例如,某些影片中的场景更不不可能依靠现实的布景来实现,就算可以实现也劳民伤财,耗资巨大,这时候CGI技术就现实出其强大的优势;某些电视剧的制作,因为成本的限制,不可能到将剧组四处迁徙完成拍摄,这时候,就可借助绿屏或蓝屏以及跟踪的技术,在摄影棚中完成前景的拍摄,然后利用数字合成技术,将其与背景实拍素材合成的天衣无缝即可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而这种拍摄手段在现在的影视制作中被广泛的使用。 现代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特殊处理使影片出现特殊效果的方法有很多,其技术集中在建模与渲染和特效与合成方面。经过了大学对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的学习,我在这方面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下面让我以2011年上映的《X战警:第一战》(X-men:First Class)为具体实例,阐述我个人的理解与分析。 具体完整动态视觉效果请看附录视频。附录视频内含镜头一至镜头五,并整合了相关技术应用。 关键词:数字图像技术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与分析影视特效X战警

谈数字技术对电影的影响

谈数字技术对电影的影响 电影史科学技术发展与文学艺术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发展特别借助于技术的革新。纵观电影的发展进程,技术一直起着先导的作用。上世纪末以来,一系列数字化技术如计算机图形技术、数字影响合成技术、三维技术、数字处理技术、电子数码信息技术、三维动画、虚拟技术及全数字电影拍摄、下载、播映等新技术即给全球观众带来了匪夷所思三维惊喜和焕然一新的视听体验,使电影制作、电影发行、电影存储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也使电影艺术的范围、性质、电影的表现力,创造了人们前所未闻的视听奇观,数字技术在电影领域的全面应用是继电影史上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第三次革命。这次革命对电影业的冲击是天翻地覆、前所未有的、其深度和广度与前两次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首先电影是一门艺术。电影是作为一种连续摄录并映现世界原貌的科学技术手段而出现的,摄录技术,感光胶片的发明,从技术上提供了电影诞生的可能性,电影的技术性是它自身的本质属性,是它与生俱来的东西。电影诞生后,迅速介入艺术文化活动中,作为一种技术性的艺术,电影一方面建立在以技术手段记录现实世界某些侧面的基础上,是摄影机运用的有机体,另一方面靠着大量大量吸收文学、绘画、音乐、表演等艺术营养而成长起来。电影的创作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追求完美的创造欲,它将商业、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如此成功。 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数字技术介入电影业给电影带来一场新技术革命,为整个电影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首先是数字技术已像潮水般涌入了电影制作领域,数字化的浪潮将电影制作与计算机技术两者结合到了一起,使电影的制作工艺、视听效果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从而大大丰富了电影的表现手法。 数字技术对电影的积极影响: 1.数字技术促使了新的电影样式、电影类型的出现: 其中中外灾难片、动画片,科幻片等类型的出现和成熟。我们可以真正感受到电影中的想象境界是如此高原、奥妙,真正的令人难以想象、神秘无比。 2.数字技术丰富了电影的创作、发行、剪辑手段: 数字技术带来了电影创作的数字化。在前期创作、实际拍摄及后期创作过程都要应用到计算机技术。比如在前期创作中运用计算机设计影片需要的场景、情节、画面等,以便

数字技术对电影发展的影响

纵观电影电视的发展进程,制作技术一直起着先导作用。电影电视的艺术特点很大程度上是由拍摄、制作和播放条件所决定的。因此,当微电子进入我们生活的时候,数字技术不仅彻底革新原有的电影电视以及胶片、磁带、光盘等之间的信息采集、处理、传递和显示的作业力一式,也改变着影视艺术作品的表现形态。如今,以数字技术为标志的信息革命和智能革命,使影视艺术处于前听未有的大变革中,影视艺术正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好莱坞科幻电影大师乔治.卢卡斯拍摄的影片〈〈星球大战》,标志着世界电影开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时代(尽管在这以前也出现过其他一些利用数字技术制作的电影)。数字技术的出现和在电影制作中地运用,绝对不是偶然的,它既是电影技术革命发展的趋势,也是全世界后工业革命条件下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观念思维变化结果,更是现代计算机工业技术和计算机应用理论发展的必然。 一、新材料、新技术”的数字技术为电影创造了奇迹 数字技术,在创造影视艺术中的现实世界时,又在创造异乎寻常的梦幻世界”及超人”故事。一些高难度、大投人的科幻片、灾难片、动作片广泛地使用了数字技术,魔变出了虚拟现实”和朱来世界”、 斯皮尔伯格影片〈〈印第安那的琼斯和魔殿》,有一千六百多个特技镜头是在二维的平面模型上用数字影像合成技术来形成三维空间的,其中有琼斯一落千丈,跃进激流,琼斯掉进陷阱,摸到怪石嶙峋、熔浆迸射的魔殿祭台一真是 险象环生,悬念迭出,令人毛骨谏然、胆战心惊。观众在随其经历一场噩梦而又化险为夷的同时,得到了最大视觉享受。 〈〈侏罗纪公园》是斯皮尔伯格将距今一亿四千万年前的恐龙世界重现于现代社会中的银幕上,一度还创下全球票房之最,被誉为遗传工程的神话,史前 生物的奇迹”。影片中有六种不同类型的恐龙,最大的身高20英尺,骨骼是用玻 璃纤维制作的,身体是由3000磅漆土塑成,由计算机来控制它们的活动。在制片 时电脑影像合成技术,使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恐龙在银幕上具有了千姿百态、出 神人画的表演。它的放映掀起了一场席卷全球的恐龙热。在该片中斯皮尔伯格把传 统的特技手法和神奇的电脑影像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像变戏法式的呼唤出一亿四 千万年前的恐龙,创造出令人难以置信的世纪神话。〈〈侏罗纪公园》的成功使他 赢得了当代最伟大的童话大师”的殊荣。正是由于数字技术所引起的信息革命和

电影发展历程(珍藏版)

电影发展历程(2007-07-31 16:20:42) 标签:艺术学基础知识电影 *电影发展历程 一,电影发明阶段 1832年12月,比利时人普拉多利用"法拉第轮"的原理,制成"诡盘",由此产生现代电影原理.1888年英国W.弗赖斯.格林制成他的第一架电影摄影机.1889年,柯达公司制成第一卷软片.爱迪生有用这种胶卷制成第一部打孔影片. 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L.卢米埃尔在巴黎用他发明设计的"活动电影机"首次放映了《拆墙》,《婴儿的午餐》,《水浇园丁》和《工厂的大门》等影片.这一天,被世界各国电影界公认为标志着电影发明阶段的终结和电影时代的正式开始. 二,电影普及阶段 1905年,中国拍摄了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同年,法国百代影片公司派摄影师费利克斯?米斯格到中国拍摄素材,编成《中华帝国的一次旅行》,《中国海军生活》等短片.1906年,第一部故事影片《凯利邦的故事》在澳大利亚公映. 1909年1月,爱迪生等人组织电影专利公司,实行发放上映许可证制度.与此同时,美国第一个电影检查机构在纽约成立,35毫米电影胶片,被国际公认为标准规格. 1910年3月,国际电影公司通过媒体宣传,使演员F.劳伦斯成为第一

个明星,美国的明星制度从此确立. 1913年,美国好莱坞正式有了法定的地名,迅速发展成为美国摄制电影的基地. 美国人T.卡尔马斯和D.康斯托克用他们发明的彩色工艺(二色追加法)拍摄了第一部美国彩色故事片《海峡两岸》.1937年,迪斯尼公司出品了第一部大型彩色动画片《白雪公主》. 三,电影研究与评奖 1911年,法籍意大利人R.卡努多发表《第七艺术宣言》,确认电影为一门艺术. 1916年,美国电影工程师学会成立. 1927年5月11日,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宣告成立,D.范朋克为第一任主席. 1929年5月16日,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举行第一届奥斯卡金像奖授奖仪式. 四,电影音响的发展 1926年8月6日,纽约曼哈顿歌剧院首次上映华纳兄弟影片公司拍摄配有音响效果的音乐片《唐璜》,标志着有声电影正式诞生.次年,华纳兄弟影业公司在纽约百老汇的华纳大戏院公映第一部对白配唱音乐故事片《爵士歌手》.1928年7月6日,纽约首映华纳兄弟影业公司摄制的第一部全部有声对白故事片《纽约之光》. 1953年,配合宽银幕电影的立体声音响系统开始在电影院投入使用. 1975年,杜比立体声系统问世,在世界各国的电影院音响系统逐渐占

展现具体科学技术的科幻电影

展现具体科学技术的科幻电影 20世纪中叶以来,由于核技术和战争类武器、空间技术、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研究等都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些重大进展,如生物工程技术方面的祀标发现技术、动植物品种与药物分子设计技术、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技术、基于干细胞的人体组织工程技术、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等;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的智能感知技术、自组织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智能服务机器人、精密电子治疗仪、物联网技术等;新材料技术的智能材料与结构技术、高温超导技术、高效能源材料技术等;先进制造技术的极端制造技术、重大产品和重大设施寿命预测技术等;先进能源技术的氧能及燃料电池技术、分布式供能技术、快中子堆技术、磁约束核聚变等;海洋技术的海洋环境立体监测技术、大洋海底多参数快速探测技术、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技术、深海作业技术等;激光技术、空天技术、气候类的人工降雨或降雪、多媒体应用等等都取得了新成果。人类对科学技术的认知也更加深入与渴望。这也给需要不断创新的科幻电影提供了更多的素材。这也是近几年来,科幻电影在技术上不断创新,内容上不断丰富,经济效益上不断刷新纪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把科幻电影从主要涉及的科学技术种类上分类,我们还可以分为如下几种: 一、空间技术类 1953年的《宇宙大战》(War of the Worlds),描述的是火星人攻击地球,地球人馈 不成军。就在地球人将要被火星人毁灭之际,突然所有火星飞碟相继坠毁,火星人也都渐渐死亡。火星人死亡的原因是因无法适应地球空气中的病毒及细菌,而地球人早就对这些病毒及细菌产生免疫力了。自此外星人入侵及寻找别的外星生物的科幻电影就没有中断过,人类对太空的探索欲望逐渐加大。 1968年的《2001外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yssey)又是一部惊世之作,因为 在1967年人类刚完成登陆月球的创举,世人都在惊叹于科学技术的神奇,而所以,这部

电影发展史课程教学大纲

《电影发展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电影发展史 英文名称:The History of Films 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 6 (三周课程)学分: 2 适用对象:新闻学专业本13年级学生先修课程:无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电影发展史》是新闻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是向同学介绍评析中国和外国电影各个历史阶段的主要艺术运动和艺术思潮、重要的电影艺术家和代表性作品,梳理出中外电影历史的发展线索和优秀的艺术传统。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同学了解中外电影发展的历史脉络,对各个历史阶段电影的发展状况,生长的时代背景、具备的艺术特征以及重要人物和经典作品有初步理解和评析。观摩任课教师指定的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内涵的电影文本,并结合历史语境进行鉴赏分析,把握中外电影艺术发展的历史特点和文化传统。以专题形式开展教学,总共两个专题《世界电影发展概况》、《美国好莱坞系统的建立》。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跨三个周次,分为《世界电影发展概况》、《美国好莱坞系统的建立》两个专题。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电影发展史》教学以课堂讲授教学法为主,在教学中将讨论法、经典片段评析观摩法相结合。

(五)教学时数分配表 《电影发展史》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采用何种多媒体教学手 段 章 节 主要内容 讲授 实验 讨论 习题 课 外 其 它 小 计 1 绪论 2 PPT 视频 2 世界电影发展概况 2 PPT 视频 3 美国好莱坞系统的 建立 2 PPT 视频 合计 6 6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新闻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与《影视艺术》课程是相互联系的关系,旨在了解中外电影发展的历史脉络,对各个历史阶段电影的发展状况,生长的时代背景、具备的艺术特征以及重要人物和经典作品有初步理解和评析。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曹毅梅,《新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世界电影史概论》,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 参考书:[美]大卫·波德维尔,克莉丝汀·汤普森,《世界电影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八)说明 本课程是专业选修课。 考核形式:开卷考查。 评分办法:平时成绩占10%,平时作业占20%,期末成绩占70%。 三、教学内容纲要

论数字电影发展史

论数字电影发展史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数字电影发展历史聚影咖梦想提出 1924年6月,有史记载的最早数字电影梦想提出。?的GeorgeFyfe在泰晤士广播电台的节目中首次描绘了数字电影的梦想:“家庭主妇很自然地将使用新方法来预订她所需的物品。当她给肉匠打电话的时候,她能够看到当天上午肉匠出售的哪种排骨……‘电视购物’将是大商场里新的招牌。而在影剧院里,将同步转播发生在世界上的重大事情,其间播放的是一些其它的奇观节目。” 早期起步 1987年1月到1992年2月,数字电影放映机技术的早期起步阶段。 1987年美国休斯公司的技术员首先发明了液晶光用来显示影像和高的图形。其后,美国德州仪器公司(TexasInstruments,以下简称“TI”)于1988年研制出了第一个数字微镜设备(DMD),该设备的原理就是在根据数字信号 “0”“和1”开关驱动多组镜片膜,使其高速联动并按一定的角度偏转,从而用于反射出影像光线逼真的色彩和细腻的层次,它实际上是一种电脑化的光开关系统。1990年初,德国首先发布其关于开发激光数字放映机的可行性报告,并在1992年2月制造出了第一台稳定的激光影像放映机。1992年初,美国的休斯公司与日本的合作,研制出了基于光放大成像(ILA)技术的放映机系统。 试验阶段

1992年5月到1997年5月,数字电影的早期传输与放映系统试验以及数字放映机的市场试验阶段。 1992年5月,美国太平洋公司启动了“电影的未来技术实验系统”项目,作为试验的一部分,他们通过电话网试验了传输高清晰度格式的故事片“Bugsy”,年底,美国AMC剧场放映系统用影片“BramStoker’sDraculla”对太平洋贝尔的“未来电影系统”进行了测试。 1994年1月,美国GLV投影放映技术公司Echelle(后来改名为硒光机器公司SiliconLightMachines)成立,致力于开发基于激光光栅扫描技术的数字放映机系统。同年7月,美国7家联合的艺术电影院开始使用太平洋贝尔公司“未来的电影技术系统”。年底,太平洋贝尔“未来的电影技术实验”项目试验了将美国全国篮球职业联赛NBA的最后决赛实况从底特律传输到另外三个遥远的不同城市。 1995年8月,美国版权保护方面的宏视公司(Macrovision)先后在波兰、南非、菲律宾和拉丁美洲等地方进行了CineGuardSystem的录像和电影实验项目。 1997年1月,美国TI公司开始制造DLP(digitallightprocessor,使用TI 公司专门的DMD数字微镜芯片)数字电影放映机原型机,当年5月,发起基于1280X1024分辨率DMD芯片(DMD1210)的数字放映机展示活动。 1997年底到1999年6月,数字放映机和传送方式不断成熟,数字电影最终开始商业化放映。

科幻电影中的物理知识[精品文档]

科幻电影中的物理知识 科幻电影是好莱坞类型电影里的一个分支。它的情节往往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科学奇想,有依附于现有已知科学定理的,也有关于未来图景的超前假想。和其它类型电影一样,科幻电影是电影工业化的产物,其人物、叙事和主题都有一定的模式,就像批量生产的圣诞节商品,主要目的是满足人的娱乐需求。作为类型电影的缺陷也很明显,大部分科幻电影往往注重视觉奇观而缺少深刻的内涵。当然,其中也不乏一些在美学、思想和历史上有价值的经典作品。 以下,我将例举最近看了一些科幻电影其中有一些新颖的现象,最为科幻影视作品所钟情的物理元素,从中探寻科幻电影和科学尤其是物理学之间的联系。可以用物理学知识在这里分析一下。 科幻影片《橡胶飞车》中,化学家罗宾·威廉姆斯是一位连自己的结婚日都忘了,一味埋头于自己研究的天才科学家。世上自然没有这样的科学家,但是他发明的橡胶球也许是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物质。他发明的橡胶弹性非常好,能自己产生能量自动来回弹跳。所以取了个意为"飞来飞去的橡胶"的名字"飞行橡胶(Flying Rubber)" 。科学家们的研究内容常常被用做科幻电影的主要素材。 但是飞行橡胶违反了组成宇宙的最基本的法则"能量守恒定律"。所谓能量守恒定律是指不管什么物质都不能自己生成能量或消灭能量。而是只是转变成了另一种形态。所以拿着橡胶球轻轻地抛出时我们最期望看到的就是橡胶球重新回到原位。这种情况称为"完全弹性冲突",不转化和摩擦能一样不能重新恢复的能量,下落时从势能转化成动能,上升时再转化成势能。如果橡胶球的势能在空气或地面转化成摩擦能或热能,橡胶球就很难再回到原位。即只能回到比原来较低的高度。所以橡胶球上升到比下落高度更高的地方或随意运动的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实际上如果物质具有这种性质的话就不用担心能量的枯竭了,遗憾的是这种事是绝对不存在的。 然而和影片《橡胶飞车》不同,类似的科学理论或科学技术有时也出现在电影中。基努·李维斯主演的影片《连锁反应(Chain Reaction)》就是如此。这部电影虽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对主攻物理学的人提供了相当有意思的看点。 如影片所述,现实中存在释放声波后发光的现象。这种把声波能转化成光能的现象叫做"声致发光(Sonoluminescence)"。翻译成我们的话就是"声音发光"。气缸型液体管内发出声音的话,声波能将会形成出非常小的气团。声波使小气团剧烈地震动,气团就会反复忽小忽大,约有50微米大小。这时液体内几乎没有空气分子,所以气团几乎处于真空状态。相反,液体相对就像具有了很高的压力。这样的压力不均衡再次把气团粉碎成1微米大小的气珠。在粉碎的瞬间气团中瞬间就发出光来。 影片中出现了主人公艾迪做着摩托车挡住冲击波的场面。依靠如此弱的反应就能获得影片中所描述得那么强的能量是不可能的。如果利用氢的同位素重氢也许可能,但结果仍是个未知数。 十分科学式的这部电影中也隐藏着科学上的错误。研究生艾迪结束研究后休息时,敲打电子键盘偶然发现了声波发光现象。通入特定频率时突然发生了声波发光的连锁反应。但是实际上即使电子键盘发出声波也看不到声波发光现象。为了产生声波发光现象必须准确地向液体管内的气团发送声波。所以不可能通过电子键盘从最底部发送声波。更有意思的是诱发声波发光的声波在我们人耳听不到的频率范围内。所以利用电子键盘发送声波的影片设定虽然很浪漫,但是不符

浅谈中国动画电影的历史发展与创新突破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893394595.html, 浅谈中国动画电影的历史发展与创新突破 作者:李慧敏于杰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17期 摘要:很多80后的年轻人回想起童年看过的国产动画片,都应该记得西游记里有情有义的哪吒、活泼可爱的人参娃娃、大闹天宫的孙悟空等这些经典的荧幕形象。最近这几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国外动画片像海上风暴一样涌进国内,对国内动画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但是儿时的经典形象,依然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这归根结底跟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是分不开的。归根结底是与我们五千多年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分不开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一些民间艺术为中国早期的动画片创作提供了特别充足的养分。 关键词:应用;影响;结合 作者简介: 李慧敏,1987年11月12日出生,黑龙江东方学院。 于杰,1985年5月25日出生,黑龙江东方学院。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7--01 一、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当下动画创作中应用。 在动画片的创作中,角色是片中的核心、灵魂,动画角色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部动画片的成功与失败。所以要求我们设计师们在创作的时候,一定要对角色进行精确的定位,根据动画剧本里所提供的年代背景、地域特点等,全方位挖掘动画角色的内在个性,从而对角色进行深入剖析。在动画片的创作过程中,动画造型的设计师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一定要符合剧本中的角色外形以及性格特征。所以说,我们在进行角色创作时,一定不要只专注于它的外在形象设计,还要考虑到它的气质、性格以及身份特征。想要创作出成功的角色,平时还要多注意观察,留心生活细节,综合运用形式美法则对角色进行设计。 在辉煌时期的中国动画,不乏优秀作品。《阿凡提的故事》这部作品在创作风格上体现出浓郁的中国民族特色,从片中的不难看出,创作灵感取材于中国新疆的传统文化例如,阿凡提的服装造型上参考了新疆人民的特色装扮。阿凡提是新疆地区流传已久的传奇人物,角色的塑造深入民心,受到了大家的喜爱。总之,动画角色的创作是整个动画片的核心与灵魂。在创作中,恰当地运用传统文化符号,强调角色的地域民族风情,对观众来说,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从而使影片达到一个叫好又叫座的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