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完整版)经济作物灌溉制度

(完整版)经济作物灌溉制度

(完整版)经济作物灌溉制度
(完整版)经济作物灌溉制度

棉花的节水高效灌溉制度

1、棉花的地域分布

我国棉花产地分布很广,但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中、西北与华东地区。形成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为我国三大棉区。

(1)黄河流域棉区

位于长江流域棉区以北,河北内长城以南,大约北纬34度~40度之间。包括:河北长城以南、山东、河南(除南阳和信阳地区)、山西南部、陕西关中、甘肃陇南、江苏及安徽的淮河以北、北京和天津地区等。本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棉花生长期间(4~10月)平均温度19~22摄氏度,大于或等于15摄氏度积温3500~4000摄氏度,无霜期180~230天,年降水量500~800mm,年日照时数2200~2900小时。春秋日照充足,水热条件适中,有利于棉花生长发育和吐絮。降雨集中在7~8月。常有春季初夏连旱,播前需重视贮水灌溉。秋季降温较快,不利于秋桃成熟和纤维发育。土壤以壤质的潮土为主,海河平原地势低,滨海地带盐碱地较多,大多数土壤适于植棉。本区水热条件适中,春秋日照充足,有利于棉花早发稳长和吐絮,但虫害及枯黄萎病较重,适宜栽培中早熟陆地棉,实行一年一熟或粮棉两熟套种。

(2)长江流域棉区

主要分布在北纬25度以北,秦岭、淮河及苏北灌溉总渠以南,川西高原以东地区。包括:浙、沪、赣、湘、鄂,苏皖淮河以南,四川盆地,河南的南阳和信阳地区,以及陕南和滇、黔、闽三省北部等地区。本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热量条件较好,4~10月平均温度21~24摄氏度,大于或等于15摄氏度积温4000~5500度,无霜期220~300天,年降水量800~1200mm,年日照时数1200~2400小时。春季和秋季多阴雨,常有伏旱。土壤在平原地区以潮土和水稻土为主,肥力较好;丘陵棉田多为酸性的红壤、黄棕壤,肥力较差;沿海有大片盐碱土。适宜栽培中熟陆地棉。实行粮棉套种,一年两熟或多熟。

(3)西北内陆棉区

位于六盘山以西,大约北纬35度以北、东经105度以西。包括:新疆、甘肃河西走廊及沿黄灌区。本区日照充足,气候干燥,温差大,有利于棉花稳长和吐絮,经济产量系数高。但土壤地力瘠薄,水资源贫乏,限制了棉花生产的发展。适宜栽培中、早熟陆地棉或海岛棉。实行一年一熟种植。目前已成为我国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棉区。其水资源矛盾和环境保护是棉花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

本区属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全靠灌溉植棉,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高达2700~3300小时,热量条件好,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棉花高产优质,土壤以灰漠土和棕漠土为主,均有不同程度盐渍化,并呈强碱性反应,肥力较低。按热量条件,吐鲁番盆地(大于或等于10摄氏度积温4000~4500摄氏度)适于种植中熟海岛棉,南疆(大于或等于10摄氏度积温4000摄氏度以上)适于种植中早熟陆地棉和发展一部分中早熟海岛棉,北疆(大于或等于10积温3450~3600摄氏度)适于种植短季陆地棉。西北内陆是

以新疆为主的棉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疆棉田面积平均每年以15.1%的速率增加。目前已成为我国棉花生产的重心。

2、棉花的需水规律

(1)棉花需水量及其影响因素

棉花需水量受气候、土壤、品种、栽培条件等影响,在时间、空间上都有一定的变化。关于空间上的变化,主要受气候条件左右。在华北、陕西等地的黄河流域棉区,属于半湿润气候区,这里年平均气温为10~15摄氏度,无霜期长达180~230天,棉花全生育期需水量变化在550~600毫米之间。该区年降雨量550~600毫米,但全年降雨分布不均,60%~80%的雨量集中在7、8两个月。一般春季干旱、多风、蒸发量大。9月份以后雨量逐渐减少,日光充足,适宜棉花吐絮。春季干旱往往影响棉花播种与出苗。因而实行冬、春蓄水灌溉,并做好春季保墒工作,对当地棉花生产十分重要。西北内陆棉区,如新疆、甘肃省河西等地,属大陆干旱气候,年蒸发量可达1500~4000毫米,而年降雨量仅为20~180毫米。棉花生长期平均气温为5~10摄氏度,由于蒸发力强,棉花需水量高达800毫米以上。如吐鲁番地区,棉花生长期干旱、炎热,需水量竟高达1017毫米,可见当地棉花生产与灌溉关系十分密切。在我国的南方长江流域棉区,如江苏、安徽、湖南、湖北及浙江等地,棉花生长期平均气温为5~18摄氏度,年降雨量为750~1500毫米,雨水充沛。棉花需水量为600毫米左右,当地棉花生长期间虽然有短期伏旱,花铃期有一定灌溉要求,但棉田排水问题更为突出。在东北辽河流域属特早熟棉区,由于生长期短,棉花需水量仅为400~500毫米。当地年降雨量为400~700毫米,如同黄河流域棉区一样,也多集中在7、8两个月。春季干旱季风多,表墒不足影响棉花播种与出苗。

由于栽培水平、产量等因素的影响,即便在同一地区棉区需水量也会发生变化。如施肥水平,尤其是有机肥的大量使用,可改善土壤结构,使耕层容重减小,土壤变得疏松,多孔隙,这样毛管水不宜直接达到地表,棵间土壤蒸发水量明显减少。但由于肥力条件好,棉株发育好,枝叶繁茂,叶面积增大,叶面蒸腾量则有所加大。

棉花种植密度对需水量的影响亦很明显。一般情况下,随着植株密度的提高,叶面积系数增大,叶面蒸腾量增大,需水量随之变大。据20世纪50年代,河南人民胜利渠试验站资料,棉株密度由5000株/亩增大到9000株/亩时,需水量增加50~60毫米。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面积实行地膜覆盖、秸杆覆盖新技术措施后,显著减少了棵间土壤蒸发量,从而降低了需水量。据新疆资料,幼苗至现蕾阶段,在覆膜度为75%时,因覆盖,减少棵间蒸发量达51.6%,花铃期减少60.4%,吐絮期减少42.0%。全生育期减少53.9%。

不同棉花品种,由于株形结构、叶面积等不同,需水量亦不同。根据试验,品种对需水量的影响,变化幅度在10%左右。

河南省很多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实行棉、麦一体化种植,棉麦轮作。改春棉为夏播棉。据测定夏棉皮棉产量在75~100千克/亩时,需水量变化在300毫米左右,与一般夏季作物需水量相近。

(2)棉花各生育期的灌溉需求

1)苗期:从出苗到开始现蕾这一阶段称为苗期。北方棉区这一时段大约在45天左右,时间从4月低到6月初。此间风多、风大,蒸发量大,降雨少,寒流频繁。棉苗出土后常遇低温等不利条件而易感染病害。一般不要求灌水,习惯蹲苗,此时加强中耕松土措施既可保墒,又能提高地温,有利于促进幼苗生长,也可减轻病的危害。长江流域棉区,苗期正值梅雨季

节,细雨蒙蒙,排水问题更为突出,不需灌水。

2)蕾期:棉花现蕾以后气温升高,生长发育加快,花蕾大量出现,对水分要求也十分迫切。北方棉区此间干旱少雨,必须灌溉以保证棉苗生长发育对水分的要求。现蕾期及时灌水,不仅有利于棉株生长,而且现蕾数也明显增加,有利增产。经验表明,蕾期适时灌水可以争取早座、多座伏前桃,进而控制后期植株徒长,减少了蕾、铃脱落率。

3)花铃期:花铃期虽逢雨季,但由于降雨的不稳定性,灌水几率仍然很大。花铃期是棉花灌水高峰期,植株蒸腾量大,对水分十分敏感。干旱和淹涝都会引起蕾铃的大量脱落。另外花铃期缺水与否不但影响产量,而且对棉纤维品质也有影响。花铃期正值棉花生殖生长旺盛阶段,大量生殖器官的形成、运转,会有较多有机营养物质的产生与积累。在干旱时及时灌水不仅有利于干物质的形成、运转,而且也有利于矿物质营养的吸收、利用。在黄河流域棉区,花铃期正值雨季,灌溉若不注意天气预报,灌后遇雨往往形成徒长,致使中、下部蕾铃大量脱落。为了防止中、后期徒长,应注意抓伏前桃。低位果枝能座住伏前桃,就可以在雨季稳住棉株,不使其徒长,这样就可有效地减少蕾铃脱落。

4)絮期:吐絮以后叶片逐渐老化,有的已脱落,叶面蒸腾量明显减少,对灌溉要求不高灌溉几率小。但试验资料表明,絮期干旱时及时灌水,对产量与棉纤维品质都有重要影响。有的研究成果表明,絮期及时灌水,明显增加秋桃数并增强已座成桃的棉纤维品质。关于后期停水日期,主要依据秋季降雨、温度变化、霜期早晚情况来决定。秋雨少,生长期较长的地区,8月中旬的幼铃尚能吐絮,停水日期可放在8月30日左右,即在吐絮开始时为宜。如果9月天气干旱,还应继续灌水,以保证幼铃的生长与成熟。

3、棉花的节水高效灌溉制度

(1)黄河流域棉区棉花节水高效灌溉制度

1)河北省棉花节水高效灌溉制度

播种前10天左右,约3月底4月初,结合浇小麦孕穗水,浇足棉花的底墒水。浇水后,在土壤的适耕期,先耕松土壤,而后耙磨保墒,为防止出苗时遇高温烧苗或出苗后遇低温冻害,地膜直播棉,一般选在4月10日至15日的晴天播种;营养钵(块)育苗移栽,一般在3

月底4月初进行,最迟不晚于4月10日,选晴天下种育苗。及时打孔放苗和搞好苗床管理。地膜覆盖可以降低棉株间的地表蒸发而起到保墒节水作用。因此无论是旱地还是水地棉花,都要实行地膜覆盖栽培(见表1)。

表1:河北省棉花节水灌溉制度

3)山东省分区棉花节水高效灌溉制度(见表3)表3:山东省棉花节水高效灌溉制度及产量水平

4)山西省棉花节水高效灌溉制度(见表4)

表4:山西省棉花节水高效灌溉制度及产量水平

1)湖北省棉花分区节水高效灌溉制度(见表5)

表5:湖北省棉花节水高效灌溉制度(立方米/亩)

2)安徽省棉花分区节水高效灌溉制度(见表6)

表6:安徽省棉花节水高效灌溉制度

(3)西北内陆棉区棉花节水高效灌溉制度

目前在西北内陆棉区,主要推广棉花膜下滴灌技术。膜下滴灌技术是地膜栽培技术与滴灌技术的结合,它即具备了地膜栽培技术的增温、保墒、增产的作用,同时还具备了滴灌的防止深层渗漏、减少棵间蒸发、节水、节肥的特点,是农艺节水与工程节水的有机结合。与沟灌棉花相比,膜下滴灌棉花的灌溉节水效率在50%以上;对于低中产田可增产20%,而且有明显的节肥效果。因此,该技术具有显著的提高水、肥利用率的能力,在我国干旱地区,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并得到了大力推广。另外,利用膜下滴灌技术治理盐、碱地不仅节水显著,而且与其它水利治理措施相比,作物增产幅度大。

1)北疆塔城地区特早熟棉区棉花膜下滴灌灌溉制度

特早熟棉区在当地气候、土壤及栽培模式下,冬灌保墒地膜下滴灌全生育期灌水10~11次,灌溉定额250立方米/亩;茬灌干播湿出地膜下滴灌全生育期灌水12~~14次,灌溉定额285立方米/亩(见表7)。

表7:北疆特早熟棉区棉花膜下滴灌灌溉制度(立方米/亩)

2)新疆天山北坡棉花膜下滴灌灌溉制度

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是新疆重要的优质棉花生产主产区,主要包括昌吉市、五家渠市、呼图壁县、玛纳斯县、石河子市、沙湾县、奎屯市、乌苏市和兵团部分团场。棉花滴灌方法有:干播湿出1膜1管滴、干播湿出1膜两管滴灌、地埋式(耕层)滴灌、膜下自压软管灌1

膜1管和膜下自压软管灌1膜2管五种(见表8~12)。

表8:棉花干播湿出1膜1管滴灌灌溉制度(立方米/亩)

注:一般头年进行过冬灌且滴情好的地块不需滴出苗水。

表9:棉花干播湿出1膜2管滴灌灌溉制度(立方米/亩)

注:一般头年进行过冬灌且滴情好的地块不需滴出苗水。

表10:棉花地埋式(耕层)滴灌灌溉制度(立方米/亩)

表11:棉花膜下自压软管灌1膜1管灌水制度(立方米/亩)

表12:棉花膜下自压软管灌1膜2管灌水制度(立方米/亩)

3)南疆棉区地面灌溉棉花节水高效灌溉制度

南疆棉区棉花生育期适宜的灌溉定额为320立方米/亩,其中蕾期灌水1~2次,每次灌水量50~60立方米/亩;花铃期灌水3~4次,每次灌水量60~70立方米/亩;吐絮期灌水1 次或不灌。第1、2次灌水间隔12~15天,以后各次灌水间隔15~18天(见表13)。

花生节水高效灌溉制度

1)花生的地域分布

花生适应性较强,分布在我国的南北方,全国总面积约3000余万亩,居世界第二位。主要产地在山东、河南、辽宁等省。花生是一种耐旱性较强的作物,适种在漫岗沙丘区,以沙土最适宜。中国花生分布很广,各地都有种植。南起海南岛,北到黑龙江,东自台湾,西达新疆,都有花生种植,但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省,占全国花生产量的60%以上,主产地区为山东、辽宁东部、广东雷州半岛、黄淮河地区以及东南沿海的海滨丘陵和沙土区。其中山东省约占全国生产面积的1/4,总产量的1/3强。我国花生种植以农业自然区为基础可划分为七个花生产区:北方大花生区、南方春秋两熟花生区、长江流域春夏花生交作区、云贵高原花生区、东北部早熟花生区、西北内陆花生区。

2)花生的需水规律

花生的需水量:花生需水量的大小,同灌水方法密切相关,同时与花生需水量的组成有关。棵间蒸发是作物需水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花生叶面蒸腾和棵间蒸发比例在2:8至4:6之间,棵间蒸发大于叶面蒸腾量。这种组成比例就造成了不同灌水方法情况下消耗水量的不同。土壤蒸发的大小,同土壤湿度的时空分布有关。当土壤湿度大时土壤蒸发就大,而不同的灌水方法,形成了土壤水分时空分布不同的特点。例如地面灌溉使土壤初始含水量处在饱和状态,而喷灌后的土壤含水量处在田间持水量状态,滴灌则是处在非饱和的扩散状态下,这样作物需水量中的棵间蒸发就变得不一致了。我国多年花生灌溉试验所证明,对于不同产量水平的花生其腾发量是不同的(见表11)。从总的趋势看,每生产1千克花生,大约需要1000千克水。但这一数值也不是一定值,它将随着花生的品种和气候条件而变化。

表11:不同地区花生需水量的变化范围

花生的需水规律:花生由种到收经历苗期、花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期4个阶段,生育期约130~150天。各阶段需水强度不同,不同阶段的需水强度除受气象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作物的生理生态发育的影响。苗期需水强度较小,此期气温低、苗小,土壤蒸发和叶面蒸腾都处在低耗水阶段。进入花针期,随着气温的升高及茎叶的生长和叶片数的增加,日需水量逐渐加大。花生日需水量高峰在结荚期,此时茎叶最为茂盛,并开始结果,需水量最大(见表12)。对于不同的地区,这一需水过程趋势相似,但变化幅度略有不同,其主要原因是气候因素的差异所致。

表12:花生不同阶段的需水强度

花生的棵间蒸发:花生需水量中棵间蒸发Es对它的生长不起什么作用,直接用于生长的水量,主要是植株体内的含水和叶面蒸腾的部分水量。花生是丛生作物,叶角质层较厚,表皮光滑,叶面积指数虽然与一般作物相差不多,但叶面蒸腾量E吨较小。辽宁1982年对3种不同灌水处理进行观测对比(表13),灌溉处理的叶面蒸腾量约占需水量E吨c的20%左右。从叶面蒸腾所占的比例也可以看出,花生是一种较抗旱的作物。当水分供给不足时,叶面蒸腾量就变得小了。

表13:花生棵间蒸发及叶面蒸腾占总需水量的比例

3)花生节水高效灌溉制度

河北张家口地区秋花生节水灌溉制度

初花期:要以水控苗,促进苗壮枝多、茎粗节密,抑制茎叶徒长,及早开花。下针结荚阶段:植株生长旺盛,叶面积指数达到最大值,光合作用强,对水分特别敏感,需水强度大,是花生需水关键时期。试验表明,该期需水模系数41.2%-52.8%,约占全期需水量的一半。该期常遇干旱天气,应及时灌溉,以沟灌为佳,不要漫灌和串灌,灌水可灌至畦高的2/3,最大不超过畦高的4/5,让水慢慢渗入畦内,自然湿透,保持田间湿润,促进下针结荚。秋花生饱果期:往往出现秋冬连旱,应注意防旱保湿,养根保叶。因此,饱果期最好采用浇灌方法,有条件的采用喷灌、增大田间湿度,促进荚果充实饱满,增加果重。该期土壤水分含理保持田间持水量的65.5%-79.5%为宜。

河南省花生节水高效灌溉制度

花生全生育期需水的总规律是“两头少,中间多”。花针期:处于花生生育中期,是需水最敏感的时期。大粒花生耗水量占全生育期总耗水量的48.2%~59.1%,每亩昼夜耗水量达4立方米左右;珍珠型中小粒花生耗水量52.1%~61.4%,每亩昼夜耗水量为1.2~2立方米。花生开花下针期:土壤水分低于最大持水量的50%时,花量下降,受精不良,果针下扎和荚果发育也逐渐停止,但是土壤水分超过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时,土壤间隙被水分所充斥,土壤通透性差,根系呼吸受阻,地上部分生长趋缓,若遇大风天气,极易发生根茎倒伏现象,易拔出或埋压花针和荚果,对产量提高造成严重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当5厘米土壤水分低于6%,20厘米土壤水分低于10%,应立即进行灌溉。

山东省分区花生节水高效灌溉制度(见表14)

表14:山东省花生节水高效灌溉制度及产量水平

福建省花生节水高效灌溉制度(见表15)

云南省花生节水高效灌溉制度(见表16)

表16:云南省花生节水高效灌溉制度及产量水平

广东无公害花生节水灌溉制度

花生需水规律总的规律是两头少、中间多,即幼苗期需水少,开花下针期和结荚期需水多,饱果成熟期需水多。幼苗期:土壤水分不宜太多,大花生土壤水分以土壤田间持水量的50%~60%、小粒花生土壤含水以田间持水量的50%为宜。开花下针和结荚期:花生生长发育最旺盛,是花生一生中需水量最多时期,也是花生需水临界期。此期以土壤田间持水量的60%~70%为宜,但这一时期又是多雨季节,历年降雨量250毫米左右,由于雨量分布不均常发生旱、涝现象,因此必须同时做好抗旱和防涝工作。饱果成熟期:对水分需要量减少,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50%~60%最为适宜。

玉米的节水高效灌溉制度

1、玉米的地域分布

玉米的种植区域遍布全国各省(区、市),而根据适宜种植的程度又较集中分布在从东北三省经冀、鲁、豫、陕走向西南的一个狭长地带,该地带玉米种植面积占全国玉米总面积的70%,产量接近玉米总产量的4/5。

根据地理位置、地势、气温、无霜期长短等条件确定玉米的播种期和种植制度,并将玉米大致分为春播和夏播两类。我国北方北纬40度以北,多为春季播种,为春玉米。北纬38度以南,气温较高,无霜期多在190天以上,玉米夏季播种,为夏玉米。冀、晋、陕、鲁及新疆等省区,靠北部种植春玉米,南部复种夏玉米,中部春、夏玉米交叉种植。长江以南一些地区有一年三熟的秋玉米,而广西、海南等省区,还可以在冬季种植玉米。

2、玉米的需水规律

无论是春玉米还是夏玉米、北方玉米还是南方玉米,需水模系数(指各生育阶段需水量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百分比)的变化趋势均是从小到大,再由大到小。各生育阶段需水情况如下:

(1)播种~拔节阶段:植株蒸腾量很小,其水分多数消耗在棵间蒸发中,玉米

这个生育阶段在全生育期内时间最长,春、夏玉米分别占全生育期天数的

32.4%~35.6%和30.3%~31.9%,但需水模系数最低,春玉米占23.9%~24.2%,而夏玉米仅占16.7%~22.8%。

(2)拔节~抽雄阶段:不论是春玉米还是夏玉米,此生育阶段都处于气温较高的季节。玉米在拔节以后,由于植株蒸腾的速率增加较快,日需水强度不断增大。该阶段经历时间,春玉米34~40天,北方夏玉米25~32天,南方夏玉米仅18~25天。该阶段需水模系数普遍较高,春玉米为28.2%~33.5%,在灌溉条件下的夏玉米达28.3%~36.5%。

(3)抽雄~灌浆阶段:是玉米形成产量的关键期。该阶段时间较短,春玉米18~24天,夏玉米16~21天。需水模系数的区域差异性较大,辽宁春玉米平均为17.9%,而山西北部春玉米达28.4%,安徽中部夏玉米为23.7%。

(4)灌浆~成熟阶段:除部分春玉米外,此阶段多数地方气温渐降,叶片也开始发黄,该阶段持续时间:春小麦30~36天,夏玉米22~28天。黄河以北地区,无论春玉米或夏玉米,需水模系数大都为25%左右。而南方多数省份,生育期正常供水情况下,夏玉米需水模系数一般29%~34%,春玉米也在27%以上。3、玉

米的节水高效灌溉制度

我国北方地区,在玉米的生育阶段,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需要实施灌溉。玉米的节水高效灌溉制度,便是针对各地不同的水资源状况,充分利用降雨,按以供定需的原则制定的,根据玉米各阶段对水分的要求适当地调整生育期间的灌水次数、时间与定额,力求在节水的前提下获取相对较高的产量。各地的试验统计资料表明:不论是春玉米还是夏玉米,其生育期中的关键灌水时期一是抽雄~开花期,二是播种期。抽雄期受旱对产量影响最大。春玉米的播种~出苗期(4~6月)降雨量较少,保证播前有充足水分状况,能促成玉米全苗和壮苗。因此在制定节水高效灌溉制度时,一定要保证抽雄期前后和播种期的用水。

(1)夏玉米节水高效灌溉制度

1)华北地区夏玉米节水高效灌溉制度

① 河北省夏玉米节水高效制度(见表1)

制定河北省夏玉米节水高效灌溉制度的出发点是:利用玉米苗期较耐旱的特点,使玉米的需水规律与自然降水基本吻合,可基本满足玉米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玉米播种一般在麦收7~15天进行,这时一般年份都有一次降雨过程,利于出苗,但出苗后又常遇干旱,而此期

干旱对玉米幼苗影响不大,因这时玉米叶面积小,需水少,经短时抗旱锻炼,还能起到蹲苗的作用,促进根系生长,增强吸收功能,提高抗灾能力。拔节期后进入抽雄期,此期如果缺水,影响玉米产量,应及早管理,浇好“救命水”。夏玉米自散粉受精后,即转入以籽粒形成和灌浆为中心的生育时期。试验证明,此期是玉米需水最多的时期,需水量占总需水量的24.52%~28.36%,平均每亩的日需水量是2.68~3.42立方米。因此,适期浇足灌浆水是取

得夏玉米后期高产的关键措施。如若错过此期,即便再浇水,亦弥补不了产量的损失。据此拟定的夏玉米节水高效灌溉制度见表1。

表1:河北省夏玉米节水高效灌溉制度

② 河南省夏玉米节水高效灌溉制度(见表2)

③ 山东省分区夏玉米节水高效灌溉制度(见表3)

⑤ 山西省夏玉米节水高效灌溉制度(见表5)

表5:山西省夏玉米节水高效灌溉制度及产量水平

2)西北地区夏玉米节水高效灌溉制度

内蒙古孪井滩地区夏玉米节水高效灌溉制度(见表6)

表6:内蒙古孪井滩地区夏玉米节水高效灌溉制度(立方米/亩)

3)西南地区夏玉米节水高效灌溉制度

① 四川省夏玉米节水高效灌溉制度(见表7)

表7:四川省夏玉米节水高效灌溉制度(立方米/亩)

② 云南省夏玉米节水高效灌溉制度(见表8)

表8:云南省夏玉米节水高效灌溉制度及产量水平

2)春玉米节水高效灌溉制度

1)东北地区春玉米节水高效灌溉制度

① 黑龙江省春玉米节水高效灌溉制度

黑龙江省春玉米节水高效灌溉制度的各生育灌水技术要点如下:

播种期灌水:玉米播种期进行灌水是保持适宜的土壤水分,保证适时播种、苗全苗壮的关键。玉米种子发芽、出苗要求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以保全苗、壮苗,并为苗期生长提供适宜的水分条件。该时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是黑龙江省季节性缺水严重的时期,一般需要一次补充灌溉,增加土壤墒情。根据干旱程度不同,注(坐)水灌水量2~6立方米/亩,喷灌水量12~28立方米/亩,地面沟灌一般为18~50立方米/亩。

苗期:玉米苗期一般为5月中旬至6月中旬,湿润年份降水能够满足该时期需水要求,一般年份及干旱年份需要进行一次灌水,保证苗期正常生长。灌水方法一般采用移动补水灌溉或喷灌、地面沟灌。移动式补水灌水量2~6立方米/亩,喷灌水量12~28立方米/亩,地面沟灌一般为18~50立方米/亩。

拔节孕穗期灌水:玉米拔节期雌雄穗开始分化,茎叶生长迅速,光合作用加强,结实器官逐步形成,同时叶面蒸腾也逐渐增大,要求充足的水分和养分。此时应结合追肥进行灌水,使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70%以上,以保证其有较为充足的水分供应。该时期处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是旱、雨季相交期,易发生干旱,根据墒情需要灌水增墒。喷灌水量20~50立方米/亩,地面沟灌一般为30~80立方米/亩。

抽穗开花期:玉米进入抽雄期,雄雌穗开花授粉,子粒逐步形成,需水量达到全生育期的最高峰,新陈代谢极强,对水分最为敏感,是需水关键期,要求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80%。7月中旬至8月上旬,是黑龙江省降水高峰时期,大多数年份仅降水补给就能够满足作物需水要求,一般不需要灌溉。如遇特别干旱年份,有灌溉水源及设备条件的地区可以采取管道灌溉、地面沟灌等形式进行补充灌溉。管道灌溉一般定额为25~80立方米/亩,地面沟灌一般为30~80 立方米/亩。

灌浆成熟期:玉米受精后进入乳熟期和蜡熟期,茎叶的养分向子粒输送为灌浆,此期是子粒形成的主要时期,需要足够的水分。此期缺水受旱将会影响植株养分的输送,造成子粒秕瘦,产量低。乳熟期的土壤水分最好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80%,蜡熟期的土壤水分最好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70%。该时期处于8月中旬至9月中旬,降水期雨水存蓄于土壤根层,能够满足成熟期的需水要求,一般不需要进行灌溉。

根据以上要点拟定的黑龙江省春玉米节水高效灌溉制度见表9和表10。

表9:黑龙江省地面灌春玉米节水高效灌溉制度及产量水平

2)华北地区春玉米节水高效灌溉制度

① 河北省春玉米节水高效灌溉制度(见表11)

表11:河北省春玉米节水高效灌溉制度

② 山西省春玉米节水高效灌溉制度(见表12)

表12:山西省春玉米节水高效灌溉制度及产量水平

3)西北地区春玉米节水高效灌溉制度

① 内蒙古自治区春玉米节水高效灌溉制度

春玉米是内蒙古地区近年播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达2400万亩左右,占全区粮食播种面积的40%。而且分布很广,全区各地均有种植。内蒙古地区玉米生育期间基本雨热同步,但降雨时空分布非常不均,干旱经常存在和发生。玉米缺水的关键时期是:春季播种期、拔节后期(大喇叭口期)、开花吐丝期。抓住玉米缺水的关键时期,适时适量地进行灌溉均能取得很好效果。地表水畦灌由于目前田间工程还比较差,灌水定额一般在50立方米/亩左右。井灌区低压管道灌溉,相对较好,灌水定额一般在40立方米/亩左右。采用喷灌的地区一般灌水定额在30立方米/亩左右。近年来推广应用的节水高效灌溉制度见表13。

表13:内蒙古自治区春玉米节水高效灌溉制度及产量水平

② 宁夏自治区春玉米节水高效灌溉制度(见表14)表14:宁夏彭阳地区窖灌春玉米节水高效灌溉制度

③ 新疆地区春玉米节水高效灌溉制度(见表15)表15:新疆地区覆膜春玉米节水高效灌溉制度

4)西南地区春玉米节水高效灌溉制度

云南省春玉米节水高效灌溉制度见表16。

表16:云南省春玉米节水高效灌溉制度及产量水平

水稻的节水高效灌溉制度

1、水稻的地域分布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2000年全国水稻播种面积4.5亿亩,占粮食播种面积的27.6%,稻谷产量18791万吨,占粮食产量的40.7%。水稻分布面积极为广阔(见下图),根据《中国水稻种植区划》,全国稻区可划分为以下6个稻作区:

(1)华南双季稻稻作区:位于南岭以南,我国最南部。包括闽、粤、桂、滇的南部以及台湾省、海南省和南海诸岛全部。包括194个县(市)(暂不包括台湾省)。水稻面积占全国的17.6%。

(2)华中双季稻稻作区:东起东海之滨,西至成都平原西缘,南接南岭,北毗秦岭、淮河。包括苏、沪、浙、皖、赣、湘、鄂、川8省(市)的全部或大部和陕、豫两省南部,是我国最大的稻作区,占全国水稻面积的67%。

(3)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地处云贵和青藏高原,共391个县(市)。水稻面积占全国的8%。

(4)华北单季稻稻作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关中平原以东,包括京、津、冀、鲁、豫和晋、陕、苏、皖的部分地区,共457个县(市)。水稻面积仅占全国3%。

(5)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位于辽东半岛和长城以北,大兴安岭以东,包括黑、吉全部和辽宁大部及内蒙古东北部,共184个县(旗、市)。水稻面积仅占全国的3%。

(6)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祁连山与青藏高原以北。银川平原、河套平原、天山南北盆地的边缘地带是主要稻区。水稻面积仅占全国的0.5%。

从上述分区可知,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属南方稻区,包括华南、华中和西南稻作区,占到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92.6%;而秦岭、淮河以北属北方稻区,包括东北、华北和西北稻作区,只占到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6.5%。

南方稻区的华南和西南稻作区以双季稻为主,最南部还有少量三季稻;华中稻作区的长江以北多为单季稻,以南则单双季稻都有。北方稻区全部为单季稻,并有少量陆稻。2、水稻的需水规律

(1)水稻的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

1)水稻的生理需水:生理需水是指供给水稻本身生长发育、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所需的水分。维持水稻正常生理功能所消耗的水量,绝大部分是通过植株蒸腾而散发到大气中去,因此这部分水量称为水稻的蒸腾量。蒸腾强度是随着绿色叶面积和植株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的,到了成熟期,又随着绿色叶面积逐渐减少而递减。水稻的生理需水在水稻一生中的变化规律是从小到大,再由大到小。

2)水稻的生态需水:生态需水是指为保证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所需的水分,这部分水量主要包括棵间蒸发和稻田渗漏。水稻生态需水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作用是以水调温、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以及淋洗有毒物质等。棵间蒸发是物理性的扩散汽化作用,受到植株荫蔽的影响,在水稻全生育期的变化规律是从大到小,再从小到大。在有水层和没有水层的条件下,棵间蒸发量可相差好几倍。稻田渗漏分为田硬渗漏和底层渗漏,与稻田的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地下水位、田面水层深浅以及边界出流条件等密切相关。田面有水层的稻田比田面无水层的稻田,因受水的重力作用,其渗漏量大得多。

(2)各生育期需水量与棵间蒸发、叶面蒸腾的变化

根据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区一些灌溉试验站的试验成果统计,水稻各生育期需水量与棵间蒸发、叶面蒸腾的变化有以下一些规律:

1)各生育期需水量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的比例(又称阶段需水模系数),如表1所示:

2)各生育期的叶面蒸腾量占全生育期蒸腾量的比例,如表2所示:

表2:水稻各生育期叶面蒸腾量占全生育期蒸腾量的比例

(完整版)节水灌溉的方式

节水灌溉的方式有喷灌、滴灌等,总结一下灌溉技术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漫灌,漫灌是传统的灌溉方式。常要挖沟渠,以前用人工,后来用牲畜、拖拉机,植物在畦和陇沟中排成行或在苗床上生长,水沿着渠道进入农田,顺着陇沟或苗床边沿流入。也可以在田中用硬塑料管或铝管引水,在管上间隔距离开孔灌溉,用虹吸管连接渠道。 2.喷灌。喷灌是由管道将水送到位于田地中的喷头中喷出,有高压和低压的区别,也可以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固定式喷头安装在固定的地方,有的喷头安装在地表面高度,主要用于需要美观的地方,如高尔夫球场、跑马场草地灌溉、公园、墓地等 3.微喷。微喷灌是利用折射、旋转、或辐射式微型喷头将水均匀地喷洒到作物枝叶等区域的灌水形式,隶属于微灌范畴。微喷灌的工作压力低,流量小,既可以定时定量的增加土壤水分,又能提高空气湿度,调节局部小气候,广泛应用于蔬菜、花卉、果园、药材种植场所,以及扦插育苗、饲养场所等区域的加湿降温。 4.滴灌。滴灌是将水一滴一滴地、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植物根系附近土壤中的灌溉形式,滴水流量小,水滴缓慢入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蒸发损失,如果再加上地膜覆盖,可以进一步减少蒸发,滴灌条件下除紧靠滴头下面的土壤水分处于饱和状态外,其它部位的土壤水分均处于非饱和状态,土壤水分主要借助毛管张力作用入渗和扩散。滴灌是通过不同口径的塑料管,将水直接送到每株农作物的根部,以点滴等方式进行灌溉。现有一块农田共装了600个滴水头,如图所示,总进水管为p,每个满水头为q。设总进水管横截面积s为0.0016m2,平均每分钟每个滴头滴水120滴(每5滴水体积约为1cm3),则总水管p中的水流量是m3/s,p管中水流平均速度是 m/s(流体在每秒钟流过某横截面的体积叫流量Q,它与水管的横截面积s及水流平均速度v的关系是Q=sv)。 5.渗灌。渗灌技术已经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应用许多年了,是人工将地下水位抬高,直接从底下为植物根系供水的方法。 分析对比: 传统农业为漫灌,如我国南方春季播种前即为漫灌,用水将整片农田洇湿,好处:湿润充分,可直接用于育苗。缺点,浪费水资源 畦灌:在田中畦陇处以小水流灌溉。优点,略省水,可育旱作物。缺点:还是费水,且费管理人工 喷灌:公园里草坪可见到,以喷嘴拟人工降雨,优点,省水,缺点:不利于喜水作物,如水稻 滴灌:源于以色列,田间以软管纵横其中,中开小口,水自口出,以滴流的方式进行灌溉,优点:节水。缺点:应用范围有局限。 喷灌、滴灌技术为什么比普通的沟渠灌溉节约用水? 畦灌——在田中畦陇处以小水流灌溉。 优点:略省水,可育旱作物。 缺点:还是费水,且费管理人工。 喷灌——公园里草坪可见到,以喷嘴模拟人工降雨。 优点:省水。 缺点:不利于喜水作物,如水稻。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 制度大全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制度大全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之相关制度和职责,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我县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农[]335号)、《小型农田水利建...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我县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农[]335号)、《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绩效考评暂行办法》(财农[]457号)、《关于以民办公助方式推进财政支农项目建设的意见》(办发[]53号)和《县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管理实施办法》,结合我县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资金,包括中央、省、市、县级财政安排用于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的专项投入。 第三条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资金遵循突出重点、民办公助、以奖代补、农民受益的使用原则。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县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资金。 第五条项目资金使用范围。中央、省级专项资金主要支持高效节水灌溉系统首部枢纽工程:干、支管道(管道、阀门、节头等材料物资)及设备购置、附属设施等;市、县财政资金、整合资金主要支持渠道、山坪塘、蓄水池、提灌站、滴灌设施补助等高效节水灌溉系统配套水利设施;农户自筹资金(含投工投劳)主要用于购置高效节水灌溉系统末梢滴灌带等农户田间设备设施,以及新建蓄水池、整治山坪塘和埋设干、支管道所需的土方开挖、回填等工程。 第六条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财政资金补助环节和标准。 (一)中央、省级财政资金解决高效节水灌溉系统首部枢纽工程从取水口到农户田边的主管和支管、加减压设备、控制设备及配件等材料物资的统一采购和控制设备管理房等附属设施建设。材料物资由村民代表、乡(镇)代表、县技术部门现场代表依据设计方案并结合各片区实际需要进行统一发放。 (二)市、县财政资金对项目区内按设计方案实施的配套水利措施项目按以下标准实行定额补助。 1.沟渠新建补助标准:40000元/公里; 2.山坪塘整治或新建补助标准:50000元/口; 3.蓄水池新建补助标准: (1)容积100立方米以上不足200立方米的,每口补助18000元; (2)容积200立方米以上的,每口补助30000元; 4.田间节水灌溉用井新建补助标准:5000元/口; 5.田间节水灌溉提灌站改造补助标准:500元/千瓦。 第七条项目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制、资金直拨制,专人管理,专帐核算,专款专用。报账票据和项目竣工验收资料必须经项目村理财小组、村质量监督小组、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县水务局、县财政局审核签章同意。 (一)对政府统一采购的材料物资款项,在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并完成移交手续后,供货方凭正规物资采购发票、物资领取单、项目竣工验收资料报账。 (二)对统规统建的项目,由项目建设单位持正规建安发票和项目竣工验收资料报帐。 (三)对农户自建或联户共建的项目,凭项目竣工验收资料及项目补助资金发放花名册及银行

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制度

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制度 2.1 作物需水量 2.1.1农田水分消耗途径 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主要有植株蒸腾、棵间蒸发和深层渗漏。 (一)植株蒸腾 植株蒸腾是指作物根系从土壤中吸入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扩散到大气中去的现象。试验证明,植株蒸腾要消耗大量水分,作物根系吸入体内的水分有99%以上消耗于 蒸腾,只有不足1%的水量留在植物体内,成为植物体的组成部分。 植株蒸腾过程是由液态水变为气态水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消耗作物体内的大量热量,从而降低了作物的体温,以免作物在炎热的夏季被太阳光所灼伤。蒸腾作用还可以增强作物根系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养分的能力,促进作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转。所以,作物蒸腾是作物的正常活动,这部分水分消耗是必需的和有益的,对作物生长有重要意义。 (二)棵间蒸发 棵间蒸发是指植株间土壤或水面的水分蒸发。棵间蒸发和植株蒸腾都受气象因素的影响,但蒸腾因植株的繁茂而增加,棵间蒸发因植株造成的地面覆盖率加大而减小,所以蒸腾与棵间蒸发二者互为消长。一般作物生育初期植株小,地面裸露大,以棵间蒸发为主;随着植株增大,叶面覆盖率增大,植株蒸腾逐渐大于棵间蒸发;到作物生育后期,作物生理活动减弱,蒸腾耗水又逐渐减小,棵间蒸发又相对增加。棵间蒸发虽然能增加近地面的空气湿度,对作物的生长环境产生有利影响,但大部分水分消耗与作物的生长发育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应采取措施,减少棵间蒸发,如农田覆盖、中耕松土、改进灌水技术等。 (三)深层渗漏 深层渗漏是指旱田中由于降雨量或灌溉水量太多,使土壤水分超过了田间持水率,向根系活动层以下的土层产生渗漏的现象。深层渗漏对旱作物来说是无益的,且会造成水分和养分的流失,合理的灌溉应尽可能地避免深层渗漏。由于水稻田经常保持一定的水层,所以深层渗漏是不可避免的,适当的渗漏,可以促进土壤通气,改善还原条件,消除有毒物质,有利于作物生长。但是渗漏量过大,会造成水量和肥料的流失,与开展节水灌溉有一定矛盾。 在上述几项水量消耗中,植株蒸腾和棵间蒸发合称为腾发,两者消耗的水量合称为腾 发量(Evapotranspiration ),通常又把腾发量称为作物需水量(Water Requirement of Crops )。腾发量的大小及其变化规律,主要决定于气象条件、作物特性、土壤性质和农业技术措施等。渗漏量的大小主要与土壤性质、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它和腾发量的性质完全不同,一般将蒸发蒸腾量与渗漏量分别进行计算。旱作物在正常灌溉情况下,不允许发生深层渗漏,因此,旱作物需水量即为腾发量。对稻田来说适宜的渗漏是有益的,通常把水稻腾发量与稻田渗漏量之和称为水稻的田间耗水量。 就某一地区而言,具体条件下作物获得一定产量时实际所消耗的水量为作物田间耗水量,简称耗水量。所以需水量是一个理论值,又称为潜在蒸散量(或潜在腾发量),而耗水 量是一个实际值,又称为实际蒸散量。需水量与耗水量的单位一样,常以水层表示。m3? hm-2或mm

【xx县抛沙灌区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建议书】灌区节水灌溉管理制度

【xx县抛沙灌区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建议书】灌区节水灌溉 管理制度 成县抛沙灌区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建议书 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 1.1 项目建设的依据 1.1.1 概述项目所在地区的行政区划和自然、地理、资源情况, ___现状以及地区国民 ___发展规划对水利水电建设的要求。 1.1.2 概述项目所在地区水利水电建设现状及其近、远期发展规划对项目建设的要求。 1.1.3 说明项目所依据的流域(区域)综合利用规划和各项专业规划。 1.1.4 概述规划阶段方案、比选结果和规划成果审批意见。 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 2.1 阐明项目在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区域规划中的地位与作用,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灌溉。应阐明供、受水区水资源平衡状况,受水地区农业生产现状,发生的主要旱灾和渍、碱害情况及特点,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灌溉用水、节水、排水工程设施现状,农业节水目标及中长期供水需求预测,灌区地下水状况,并分析地区农牧业发展对灌溉及排水的要求。

1.2.2 根据地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任务要达到的目标,在流域(区域)综合利用规划和专业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补充调查研究工作,对所在地区功能基本相同的项目方案进行综合分析比较,阐明各项目方案的优缺点,论述推荐本项目的理由。 1.3 项目建设的任务 1.3.1 阐述本项目的建设任务,对于多目标开发利用的项目,要按照国家政策和总体效益优化原则,分析研究各部门对本项目综合利用方面的要求,结合工程条件,考虑本项目在流域和地区规划中的作用,提出项目的开发目标和任务的主次顺序。 1.3.2 对分期开发的项目分别拟定近期和远期的开发目标与任务。 1.4 附图(1)建设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比例尺:1:500000~1∶2000000)。 (2)工程项目所在河流(河段)开发现状及规划示意图(比例尺:1∶10000~1∶1000000)。 2 建设条件 2.1 水文 2.1.1 简述工程所在流域(或区域)自然地理、水系及现有水利工程概况。

(技术规范标准)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Technical standard for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SL207—98 主编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 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网页制作:CWSnet1998-04-04发布1998-05-01实施 目次主页 前言 1 总则 2 工程规划 3 灌溉水源 4 灌溉用水量 5 灌溉水利用系数 6 工程与措施的技术要求 7 效益 8 节水灌溉面积 附录A 名词解释 附录B 有关参数的计算测 定方法 条文说明 前言 基于生产实践的需要和对节水灌溉形势的正确分析,1990年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布置了节水灌溉标准的研究任务,旨在进行探索,积累经验。1994年又组织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为厅(局)就节水灌溉标准问题开展共同研究、讨论,形成规范战雏形,1996年底完成规范编写提纲。1997年初,编制任务正式下达之后,在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主持下,编写组立即开始工作,1997年4月底完成初稿,经两次征求意见补充修改后,于1997年12月初完成征求意见稿,12月底完成送审稿,并于1998年1月召开审查会议,通过了专家审查。 SL207—98(节水灌溉技术规范》分总则、工程规划、灌溉水源、灌溉用水量、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工程与措施的技术要求、效益、节水灌溉面积,共8

章40条和2个附录。它既反映中国现阶段水平,又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既坚持高起点、高要求,又注重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既重视水利建设规范的共性,又突出节水灌溉的特点,充分吸收了我国节水灌溉发展中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 本规范解释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 本规范主编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 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 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国灌溉排水技术开发培训中心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水利部科学技术司 黑龙江省水利厅 广西自治区水利厅 甘肃省水利厅 河北省水利厅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英能黄修桥沈秀英窦以松赵乐诗王晓玲 李赞堂马济元袁辅恩陈杰臣武福学宋伟 1 总则 1.0.1为了使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有一个合理、可行、统一的衡量尺度,促进节水灌溉事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规范。 1.0.2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必须注重效益、保证质量、加强管理,做到因地制宜、经济合理、技术先进、运行可靠。 1.0.3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大田、菜地、果园、苗圃和草场等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管理和评价。 1.0.4承担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单位必须持有丙级(含)以上水利工程设计资质证书。承担工程的施工安装单位必须持有省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施工安装许可证。节水灌溉工程应选用经过法定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材料及设备,不得使用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无产品使用说明的产品。 1.0.5节水灌溉工程应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切实发挥节水增产作用。 1.0.6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工程规划 2.0.1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应收集水源、气象、地形、土壤、作物、灌溉试验、能源、材料、设备、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基本资料。 2.0.2节水灌溉工程规划应符合当地农业区划和农田水利规划的要求,并应与农村发展规划相协调,采用的节水技术应与农作物品种、栽培技术相结合。

春小麦栽培技术

春小麦栽培技术要点 1.条施肥,肥托种。在播种前,把肥条施在地下9厘米深处,然后把种子播到3~4厘米深处,麦苗在三叶期麦粒养分耗尽时,恰好肥料供应上。 2.施足底肥。若冬前作准备,每亩施有机肥2000公斤、磷铵15公斤、尿素15公斤,均匀撒到地里,立即进行耕翻,做到“胎里富”,耕深达到20~25厘米。冬前未做准备,每亩施标准氮肥30~50公斤(因地力不同适当增减)、标准磷肥30~50公斤,钾肥及微肥适量。 3.适时早播,缩小行距。春小麦播种越早越好,小麦在春化阶段抗冻能力较好,一般不会出现冻害。春小麦分蘖少,个体较小,采取密植更能获得高产。一般行距17厘米左右为宜,或大小行,大行20厘米,小行13~15厘米。播种量依据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及亩穗数而定,一般亩穗数35万穗左右为宜,这样播种量20公斤左右为宜,地力差或墒情差可适当增加播量。 4.早管理。春小麦3叶期胚乳养分用尽,又值穗分化和分蘖期,需要大量的养分。春季雨水少,麦苗覆盖不了地面,地面裸露大,跑墒快。因此,春小麦管理要早追肥、早灌水,促进早分蘖。二叶一心灌头水,地力差的结合浇水追施碳铵35~40公斤,或尿素15公斤,地力好的施肥推迟到起身拔节期。原则上头水后二水要紧跟,间隔10~15天。二水后,三水要缓,一般在第二节间定型、无效分蘖死亡后再灌三水。 5.浇好灌浆水。灌浆期注意雨天、大风天不浇水,防止小麦倒伏。小麦扬花后按间隔15天左右浇一水。 6.注意病虫害防治。由于春小麦茎叶较冬枝嫩,更容易遭受病虫害侵袭。因此,春小麦比冬小麦更要加强病虫害防治。 专家建议:麦田应提早追肥抓紧保墒去年冬季天气的特殊性表现为降温之早和雪情之大都打破了历年纪录,北方麦区在“小雪”节气之前,先后下了大雪到暴雪,这使大多数麦苗在弱小和分蘖少的状态下就提前进入了冬眠状态,并使得今年麦田水肥管理有其特殊性。今春麦田苗情长势复杂虽然冬前麦苗有大雪覆盖,不会受冻和受旱,但随着雪融化,年后麦苗处于无覆盖状态,加上春节前后的天气频繁降温,在持续低温条件下,麦苗可能会遭受冻害,尤其是一些晚播麦田和冬性较弱的小麦品种。春节前专家对于北京地区麦田调查已发现,有少部分的死苗现象。但经仔细观察主要是地上部茎死,并非是整株冻死。随着土温上升后根系的活动,这些麦苗还有返青的可能。总之,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麦苗在冬前的生长期普遍缩短,麦田积温不够,麦苗缺乏适当低温(指1℃-5℃)的阶段性锻炼,导致今春北方麦田普遍呈现弱小苗多、壮苗少和基本无旺苗的状况。针对当前麦田的上述特殊情况,专家认为:今春麦田水肥管理,比往年复杂,原则上要比往年适当提早,但是在具体落实时,既不能盲目地过早施肥灌水,又不要采用简单化的“一刀切”作法,而要体现出因地情和因苗情分别制宜的科学性。通过采用适时、适量和适法的水肥管理措施,以达到促进各类麦苗春后复壮和最终实现高产的目的。麦田应按苗情类型分别施肥春后麦苗将进入从返青至开花的中期生长阶段,既长蘖、根、茎和叶,又进行小穗、小花的分化,完成多器官建成,贯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并进,是一段快速生长的时期。这时如何通过适时适量的施肥调控达到增穗、壮秆和穗大穗齐的目标,应该按苗情类型分别施肥。“弱苗”麦田的主要特点是群体较小、总茎数不超过70万;年前营养生长平均不到4片叶;叶色发黄,根系较少;对于这样的麦田要适当早施追肥,提前到起身初期,即返青后期春天第一叶伸长时进行追肥,这次施肥的目的是为了增加穗数。主要施用速效氮肥,有些麦田如果年前底肥未施复合肥的,

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制度

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制度 2.1作物需水量 2.1.1农田水分消耗途径 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主要有植株蒸腾、棵间蒸发和深层渗漏。 (一)植株蒸腾 植株蒸腾是指作物根系从土壤中吸入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扩散到大气中去的现象。试验证明,植株蒸腾要消耗大量水分,作物根系吸入体内的水分有99%以上消耗于蒸腾,只有不足1%的水量留在植物体内,成为植物体的组成部分。 植株蒸腾过程是由液态水变为气态水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消耗作物体内的大量热量,从而降低了作物的体温,以免作物在炎热的夏季被太阳光所灼伤。蒸腾作用还可以增强作物根系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养分的能力,促进作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转。所以,作 物蒸腾是作物的正常活动,这部分水分消耗是必需的和有益的,对作物生长有重要意义。(二)棵间蒸发 棵间蒸发是指植株间土壤或水面的水分蒸发。棵间蒸发和植株蒸腾都受气象因素的影响,但蒸腾因植株的繁茂而增加,棵间蒸发因植株造成的地面覆盖率加大而减小,所以蒸腾与棵间蒸发二者互为消长。一般作物生育初期植株小,地面裸露大,以棵间蒸发为主;随着植株增大,叶面覆盖率增大,植株蒸腾逐渐大于棵间蒸发;到作物生育后期,作物生理活动减弱,蒸腾耗水又逐渐减小,棵间蒸发又相对增加。棵间蒸发虽然能增加近地面的空气湿度,对作物的生长环境产生有利影响,但大部分水分消耗与作物的生长发育没有直接关系。因此, 应采取措施,减少棵间蒸发,如农田覆盖、中耕松土、改进灌水技术等。 (三)深层渗漏 深层渗漏是指旱田中由于降雨量或灌溉水量太多,使土壤水分超过了田间持水率,向根系活动层以下的土层产生渗漏的现象。深层渗漏对旱作物来说是无益的,且会造成水分和养分的流失,合理的灌溉应尽可能地避免深层渗漏。由于水稻田经常保持一定的水层,所以深层渗漏是不可避免的,适当的渗漏,可以促进土壤通气,改善还原条件,消除有毒物质,有利于作物生长。但是渗漏量过大,会造成水量和肥料的流失,与开展节水灌溉有一定矛盾。 在上述几项水量消耗中,植株蒸腾和棵间蒸发合称为腾发,两者消耗的水量合称为腾发量(Evapotranspiration),通常又把腾发量称为作物需水量(Water Requirement of Crops)。腾发量的大小及其变化规律,主要决定于气象条件、作物特性、土壤性质和农业技术措施等。渗漏量的大小主要与土壤性质、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它和腾发量的性质完全不同,一般将蒸发蒸腾量与渗漏量分别进行计算。旱作物在正常灌溉情况下,不允许发生深层渗漏,因此,旱作物需水量即为腾发量。对稻田来说适宜的渗漏是有益的,通常把水稻腾发量与稻田渗漏量之和称为水稻的田间耗水量。 就某一地区而言,具体条件下作物获得一定产量时实际所消耗的水量为作物田间耗水量,简称耗水量。所以需水量是一个理论值,又称为潜在蒸散量(或潜在腾发量),而耗水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1总则 1.0.1为了使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有一个合理、可行、统一的衡量尺度,促进节水灌溉事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规范。 1.0.2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必须注重效益、保证质量、加强管理,做到因地制宜、经济合理、技术先进、运行可靠。 1.0.3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大田、菜地、果园、苗圃和草场等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管理和评价。 1.0.4承担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单位必须持有丙级(含)以上水利工程设计资质证书。承担工程的施工安装单位必须持有省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施工安装许可证。节水灌溉工程应选用经过法定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材料及设备,不得使用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无产品使用说明的产品。 1.0.5节水灌溉工程应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切实发挥节水增产作用。 1.0.6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工程规划 2.0.1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应收集水源、气象、地形、土壤、作物、灌溉试验、能源、材料、设备、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基本资料。

2.0.2节水灌溉工程规划应符合当地农业区划和农田水利规划的要求,并应与农村发展规划相协调,采用的节水技术应与农作物品种、栽培技术相结合。 2.0.3节水灌溉工程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及环境评价确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佳方案。节水灌溉工程的形式应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水土资源特点和农业发展要求,因地制宜选择。 2.0.4平原区灌溉面积大于100hm2、山丘区灌溉面积大于50hm2的节水灌溉工程,宜分为规划(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设计两个阶段进行。面积小的工程可合为一个(设计)阶段进行。 2.0.5节水灌溉工程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报告、概算书及工程布置图。灌溉面积在333hm2(含)以上的工程布置宜绘制在不小于1/5000的地形图上,面积小于333hm2的宜绘制在1/2000~1/5000的地形图上。 2.0.6节水灌溉工程规划应与道路、林带、供电等系统,以及居民点的规划相结合,充分利用已有水利工程设施,并根据需要设置排水系统。 3灌溉水源 3.0.1节水灌溉工程应优化配置、合理利用水资源,发挥灌溉水源的最大效益。 3.0.2节水灌溉应充分利用当地降水。井灌区应防止地下水超采;渠灌区应收集利用灌溉回归水;井渠结合灌区应通过地面水与地下水的联合运用,提高灌溉水的重复利用率。

灌溉制度知识讲解

2.6.2.1作物灌溉定额的确定 参照项目涉及村目前的种植制度和今后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以中稻典型作物来确定灌溉定额。 2.6.2.1.1中稻灌溉制度的确定 (1)水稻的泡田定额的确定: 根据当地群众的耕作经验,划定中稻的泡田时间为5月11日~5月25日,历时15天。 M1=0.667 (h0+S1+e1t1-P1) 式中M1-水稻的泡田定额,m3/亩 h0-插秧时田面所需的水层深度,mm,取30mm; S1-泡田期的渗漏量,mm; e1-泡田期内水田的田面平均蒸发量,mm/d; t1-泡田期的日数,d; P1-泡田期的降雨量,mm。 根据彭水县国土局提供的资料,项目区土壤为小黄泥和大土黄泥,土壤中含沙,属中粘含沙土,取其渗漏强度为 1.4mm/d(《中国主要作物需水量与灌溉》,P136)。 项目区紧邻武隆县,两地气象条件基本相同,本项目设计所用资料采用武隆县的气象资料。根据武隆县气象局1950年-1980年的实测降水资料,75%设计频率年为1974年,由1974年的逐日降雨资料,可得泡田期的有效降水量为38mm。

泡田期的田面平均了蒸发量由下表选取: 表2- 多年平均蒸发量统计表 月份 1 2 3 4 5 6 全年拆算 系数 年蒸发 量(mm) 蒸发量(mm)42.1 38.0 63.4 98.7 125.0 123.4 月份7 8 9 10 11 12 蒸发量(mm)90.8 160.5 125.0 69.0 47.7 37.2 1120.8 0.8 896.6 资料来源:《四川省涪陵地区水资源调查与水利区划(附表)》,涪陵地区水利电力局编制,1993年4月,附表4、 蒸发资料采用折算后(60cm蒸发皿)的数值计算。 计算得中稻的泡田定额为M1=50.4m3/亩。 (2)中稻生育期灌溉制度的确定 利用水量平衡方程确定中稻的灌溉制度。 h1+P+m-WC-d=h2 式中h1-时段初田面水层深度,mm; h2-时段末田面水层深度,mm; P-时段内降雨量,mm; d-时段内的排水量,mm; m-时段内的灌水量,mm; WC-时段内的田间耗水量,mm。 时段内的降雨量根据武隆县气象局提供的1974年逐日降雨资料计算。 田间耗水量的计算采用参考作物系数法,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

作物需水量与灌溉用水量

第三章、作物需水量与灌溉用水量 §3—1 作物需水量 作物需水量——是指作物在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下(包括对土壤水分、养分充分供应)正常生长发育达到或接近达到该作物品种的最高产量水平所消耗的水量。 作物需水量的作用: 1、是农业用水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国民经济中消耗水分的最主要部分。 2、是水资源开发利用时的必备资料,也是灌排工程规划、设计、管理的基本依据。 3、作物需水量在农业用水和国民经济用水中的比例 4、作物需水量是农业用水的主要组成部分。 作物需水量以水汽形式散入大气,无法再利用 一、作物田间水分的消耗 (三种途径:叶面蒸腾、棵间蒸发和深层渗漏) 叶面蒸腾:作物植株内水分通过叶面气孔散发到大气中的现象; 棵间蒸发:植株间土壤或水面(水稻田)的水分蒸发; 深层渗漏:土壤水分超过了田间持水率而向根系以下土层产生渗漏的现象。 解释:棵间蒸发能增加地面附近空气的湿度,对作物生长环境有利,但大部分是无益的消耗,因此在缺水地区或干旱季节应尽量采取措施,减少棵间蒸发(如滴灌<局部灌溉>、水田不建立水层)和地面覆盖等措施。 深层渗漏对旱田是无益的,会浪费水源,流失养分,地下水含盐较多的地区,易形成次生盐碱化。但对水稻来说,适当的深层渗漏是有益的,可增加根部氧分,消除有毒物质,促进根系生长,常熟、沙河、涟水等灌溉试验站结果都表明:有渗漏的水稻产量比无渗漏的水稻产量高3.9% ~ 26.5%。 叶面蒸滕量+棵间蒸发量=腾发量=作物田间需水量 水田:田间需水量+渗漏量=田间耗水量 由于水田不同土壤渗漏量大小差别很大,为了使不同土质田块水稻需水具有可比性,因此水稻的田间需水量不包括渗漏量,如计入渗漏量,则称为田间耗水量。 二、作物需水规律 (一)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因素 1、气象条件主要因素,气温高、日照时间长、空气湿度低、风速大、气压低等使需水量增加; 2、土壤条件含水量大,砂性大,则需水量大(棵间蒸发大) 3、作物条件水稻需水量较大,麦类、棉花需水量中等,高粱、薯类需水量较少; 4、农业技术措施地面覆盖、采用滴灌、水稻控灌等能减少作物需水量。

灌溉制度习题

灌溉制度习题 灌溉制度习题 1. 冬小麦播前灌水定额计算 播前灌水的目的是使土壤在播种时的含水率适于发芽需要,并供给苗期蒸发蒸腾的需水,同时使最大计划湿润层内储存足够的水分,以便在作物根系深扎后使用。 基本资料:(1)土壤最大计划湿润层H=0.8m。(2)土壤平均孔隙率n=41.3%(占土体%)。 (3)土壤田间持水率θmax=75.0%(占孔隙体积的百分比)。(4)播前土壤天然含水率 θ0=48.0%(占孔隙体积的百分比)。 要求:计算播前灌水定额。 2. 用水量平衡方程式估算冬小麦全生育期的灌溉定额 基本资料:某灌区冬小麦全生育期田间需水量E=380m3/mu,设计降雨量 P=150mm,降雨有效利用系数σ=0.8,全生育期地下水补给量K=30m3/mu。生育初期 土壤计划湿润层的深度取0.3m,生育后期取0.8m。土壤孔隙率n=48%(占土体),田间持水率θ田=70%(占孔隙体积的百分数)。在冬小麦播前进行灌溉,灌后使土壤最大计划湿润 层范围内的含水率皆达到田间持水率,收割时可使土壤含水率降至田间持水率的80%。 要求:用水量平衡法,估算冬小麦全生育期的灌溉定额M2。 3. 西北干旱地区春小麦灌溉制度设计——图解法 基本资料:西北内陆某地,气候干旱,降雨量少,平均年降雨量117mm,其中3~7月 降雨量65.2mm,每次降雨量多属微雨(5mm)或小雨(10mm),且历时短;灌区地下水埋藏深 度大于3m,且矿化度大,麦田需水全靠灌溉。土壤为轻、中壤土,土壤干容重为 1.48t/m3,田间持水量为28%(干土重的百分数计)。春小麦地在年前进行秋冬灌溉,开春 解冻后进行抢墒播种。春小麦各生育阶段的田间需水量、计划湿润层深度、计划湿润层增 深土层平均含水率及允许最大、最小含水率(田间持水量百分数计),如表1所列。据农民 的生产经验,抢墒播种时的土壤含水率为75%(田间持水量百分数计)。 要求:用图解法制定春小麦灌溉制度。 表1 春小麦灌溉制度设计资料表 4. 南方湿润地区早稻灌溉制度设计——列表计算法 基本资料:(1)根据该地区灌溉试验站多年观测资料,早稻各生育阶段需水量、田间 允许水层深度及渗漏强度,见(2)根据当地气象资料,中等干旱年(相应的降雨频率75%)

节水灌溉实施方案

*********村节水灌溉工程 实施方案 1、综述 项目背景 本项目为**********地村节水工程实施方案。 ******地村位于****************。总土地面积14000亩,种植面积7000亩。人均纯收入5000元/人。 本次设计节水灌溉面积1000亩,工程建设形式为低压管道输水灌溉。 由于该区处于半干旱地带,降雨量少,干旱成为当地农牧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农业灌溉用水主要靠开采地下水。东地村基础设施薄弱,井的出水量不足,配套设施不健全,灌水方式粗放,灌水定额大,成本费用高,水资源浪费严重,对当地本来就短缺的水资源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所以改善灌溉条件,建设适宜当地生产的高标准节水灌溉工程是当务之急。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将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为东地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创造有利条件。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由于近几年连续干旱,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地村现有井因建设年限较长,井深不足,不同程度的存在出水量严重不足。机泵露天放置无任何防护措施,风吹雨淋致使机泵老化严重,使用寿命大大降低;灌水方式粗放,灌水定额大,成本费用高,据调查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只有,水资源浪费严重。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种植结构的调整,生产生活用水也将加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也将进一步尖锐突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现实。 合理开发利用好有限的水资源,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高效连片节水工程,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才能保证粮食安全和环境友好,才能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项目区农业生产现状及水资源现状,建设节水灌溉工程可以改善当地灌溉条件,减少地下水开采,还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降低农产品成本,是促进“两高一优”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多年来,项目区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生产条件没有得到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缓慢、落后的灌溉技术与当今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方式极不相称。发展节水灌溉,使先进科学的灌水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业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转变。 就项目区农田灌溉现状而言,即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又浪费有限的水资源,发展节水灌溉,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节省劳动力转向其他行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总之,发展节水灌溉是党和政府倡导的共建和谐社会和节水型社会的需要,是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是党中央提出建设新农

作物灌溉制度表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作物灌溉制度表 篇一:主要作物节水灌溉制度 (一)冬小麦的节水灌溉制度 冬小麦是跨年度生长的作物,生长过程有两个峰期。与此相应,需水过程也呈双峰型。出苗后,随着群体不断加大,需水强度也明显增加,达到冬前峰期。之后,随着气温不断下降,需水强度也相应降低,并在整个越冬期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来年春天返青后,随着气温不断上升,群体逐渐加大,耗水量也迅速增加,至抽穗后达到最大。这一阶段是穗分化与形成的关键阶段,缺水会严重影响产量。研究资料表明,这一时期的土壤含水量低于70%,即会对作物生长产生 明显的影响。此外,鄂西北地区这一时期降雨少,又经常出现持续大风天气,并且经过返青后一段时期的利用,土壤贮水消耗程度也较重,所以冬小麦田的土壤含水量常常会接近允许的低限值。这一阶段要随时监测土壤含水量,出现严重干旱时应及时进行补充灌溉。抽穗~成熟期是小麦整个生育期中至关重要的时期,籽粒形成及干物质积累都发生在其中,因而这一阶段也是决定产量高低的重要时期。生产中应当尽

可能地使这一阶段土壤水分状况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尤其是这一阶段的前期,是冬小麦的需水临界期(水分敏感系数最大的时期),土壤含水量应当不低于田间持水量的70%。这一阶段的后期对水分的要求有所降低,但仍然不应低于60%。这一时段的平均降雨量有明显增加,缺水状况有表1冬小麦节水灌溉制度 应当随时监测,视土壤水分状况变化,及时进行补充灌溉。根据河南引黄人民胜利渠试验站,山西省晋中、晋南灌溉试验站、山东省菏泽地区灌溉试验站的资料,并进行理论分析,得出如下地区的冬小麦节水灌溉制度仅供参考(表1)。(二)玉米的节水灌溉制度 表2是根据灌溉试验资料确定的玉米各生育阶段的水分敏感指数。依照敏感指数从大到小的排序,玉米各生育阶段实施灌溉的优先考虑次序为:抽雄~灌浆,拔节~抽雄。灌浆~成熟,播种~拔节。这一次序中没有包括播前灌溉,但在实际生产中,播前灌溉是经常需要考虑的。播种时良好的土壤水分状况才能保证全苗、壮苗,也是后期作物良好生长的先决条件,因此播前灌溉应予以特别重视。播种时如果墒情较差,要优先动用贮水实施灌溉。播前补灌宜采用穴灌或细流沟灌,灌水量10~15mm即可。 表2玉米各生育阶段的水分敏感指数 表3夏玉米节水灌溉制度

节水灌溉实施方案

*********村节水灌溉工程实施方案

1、综述 1.1 项目背景 1.1.1项目的实施背景 本项目为**********地村节水工程实施方案。 ******地村位于****************。总土地面积14000亩,种植面积7000亩。人均纯收入5000元/人。 本次设计节水灌溉面积1000亩,工程建设形式为低压管道输水灌溉。 由于该区处于半干旱地带,降雨量少,干旱成为当地农牧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农业灌溉用水主要靠开采地下水。东地村基础设施薄弱,井的出水量不足,配套设施不健全,灌水方式粗放,灌水定额大,成本费用高,水资源浪费严重,对当地本来就短缺的水资源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所以改善灌溉条件,建设适宜当地生产的高标准节水灌溉工程是当务之急。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将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为东地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创造有利条件。 1.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由于近几年连续干旱,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地村现有井因建设年限较长,井深不足,不同程度的存在出水量严重不足。机泵露天放置无任何防护措施,风吹雨淋致使机泵老化严重,使用寿命大大降低;灌水方式粗放,灌水定额大,成本费用高,据调查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只有0.6,水资源浪费严重。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种植结构的调整,生产生活用水也将加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也将进一步尖锐突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现

实。 合理开发利用好有限的水资源,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高效连片节水工程,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才能保证粮食安全和环境友好,才能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项目区农业生产现状及水资源现状,建设节水灌溉工程可以改善当地灌溉条件,减少地下水开采,还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降低农产品成本,是促进“两高一优”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多年来,项目区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生产条件没有得到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缓慢、落后的灌溉技术与当今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方式极不相称。发展节水灌溉,使先进科学的灌水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业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转变。 就项目区农田灌溉现状而言,即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又浪费有限的水资源,发展节水灌溉,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节省劳动力转向其他行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总之,发展节水灌溉是党和政府倡导的共建和谐社会和节水型社会的需要,是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是党中央提出建设新农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高效连片节水灌溉工程的兴建是非常必要的。 1.2 项目概述 1.2.1 建设内容及规模 ********村节水工程实施方案,设计在东地村新建节水灌溉面积

主要作物节水灌溉制度

(一)冬小麦的节水灌溉制度 冬小麦是跨年度生长的作物,生长过程有两个峰期。与此相应,需水过程也呈双峰型。出苗后,随着群体不断加大,需水强度也明显增加,达到冬前峰期。之后,随着气温不断下降,需水强度也相应降低,并在整个越冬期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来年春天返青后,随着气温不断上升,群体逐渐加大,耗水量也迅速增加,至抽穗后达到最大。这一阶段是穗分化与形成的关键阶段,缺水会严重影响产量。研究资料表明,这一时期的土壤含水量低于70%,即会对作物生长产生明显的影响。此外,鄂西北地区这一时期降雨少,又经常出现持续大风天气,并且经过返青后一段时期的利用,土壤贮水消耗程度也较重,所以冬小麦田的土壤含水量常常会接近允许的低限值。这一阶段要随时监测土壤含水量,出现严重干旱时应及时进行补充灌溉。抽穗~成熟期是小麦整个生育期中至关重要的时期,籽粒形成及干物质积累都发生在其中,因而这一阶段也是决定产量高低的重要时期。生产中应当尽可能地使这一阶段土壤水分状况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尤其是这一阶段的前期,是冬小麦的需水临界期(水分敏感系数最大的时期),土壤含水量应当不低于田间持水量的70%。这一阶段的后期对水分的要求有所降低,但仍然不应低于60%。这一时段的平均降雨量有明显增加,缺水状况有 表1 冬小麦节水灌溉制度

应当随时监测,视土壤水分状况变化,及时进行补充灌溉。 根据河南引黄人民胜利渠试验站,山西省晋中、晋南灌溉试验站、山东省菏泽地区灌溉试验站的资料,并进行理论分析,得出如下地区的冬小麦节水灌溉制度仅供参考(表1)。 (二)玉米的节水灌溉制度 表2是根据灌溉试验资料确定的玉米各生育阶段的水分敏感指数。依照敏感指数从大到小的排序,玉米各生育阶段实施灌溉的优先考虑次序为:抽雄~灌浆,拔节~抽雄。灌浆~成熟,播种~拔节。这一次序中没有包括播前灌溉,但在实际生产中,播前灌溉是经常需要考虑的。播种时良好的土壤水分状况才能保证全苗、壮苗,也是后期作物良好生长的先决条件,因此播前灌溉应予以特别重视。播种时如果墒情较差,要优先动用贮水实施灌溉。播前补灌宜采用穴灌或细流沟灌,灌水量10~15mm 即可。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1 总则 1.0.1 为了使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管理技术可行、经济合理,促进节水灌溉事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农、林、牧业等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管理和评价。 1.0.3 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应做到因地制宜,保证质量,加强管理,并与农艺、生物和管理措施结合,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提高农业灌溉保障能力,保护生态环境。 1.0.4 节水灌溉工程应明晰产权,并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完善运行管理规章制度,注重工程的持久良性运行。 1.0.5 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管理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节水灌溉water-saving irrigation 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和当地供水条件,高效利用降水和灌溉水,以取得农业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措施。 2.0.2 渠道防渗canal seepage control 减少渠道水量渗漏损失的技术措施。

2.0.3 管道输水灌溉Irrigation with pipe conveyance 由水泵加压或自然落差形成的有压水流通过管道输送到田间给水装置,采用地面灌溉的方法。 2.0.4 喷灌sprinkler irrigation 利用专门设备将有压水流通过喷头喷洒成细小水滴,落到土壤表面进行灌溉的方法。 2.0.5 微灌microirrigation 通过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灌水器,将水和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种灌水方法。 2.0.6 改进地面灌溉improved surface irrigation 改善灌溉均匀度和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的沟、畦、格田灌溉技术。 2.0.7 注水灌local irrigation with injection 利用专门设备将一定量的水注入作物(种子)根区的土壤中,改善土壤墒情,满足种子发芽和保苗需水的一种局部灌水方法,也称坐水种。 3 规划与设计 3.1 规划 3.1.1 节水灌溉工程规划应收集气象、水源、地形、水文、地质、土壤、作物、水利工程、灌溉试验、能源、材料设备、经济社会及有关规划等方面的基本资料,并进行合理性和可靠性分析。 3.1.2 节水灌溉工程规划应与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土地利用、水利发展、

主要作物节水灌溉制度

一)冬小麦的节水灌溉制度 冬小麦是跨年度生长的作物,生长过程有两个峰期。与此相应,需水过程也呈双峰型。出苗后,随着群体不断加大,需水强度也明显增加,达到冬前峰期。之后,随着气温不断下降,需水强度也相应降低,并在整个越冬期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来年春天返青后,随着气温不断上升,群体逐渐加大,耗水量也迅速增加,至抽穗后达到最大。这一阶段是穗分化与形成的关键阶段,缺水会严重影响产量。研究资料表明,这一时期的土壤含水量低于70%,即会对作物生长产生明显的影响。此外,鄂西北地区这一时期降雨少,又经常出现持续大风天气,并且经过返青后一段时期的利用,土壤贮水消耗程度也较重,所以冬小麦田的土壤含水量常常会接近允许的低限值。这一阶段要随时监测土壤含水量,出现严重干旱时应及时进行补充灌溉。抽穗~成熟期是小麦整个生育期中至关重要的时期,籽粒形成及干物质积累都发生在其中,因而这一阶段也是决定产量高低的重要时期。生产中应当尽可能地使这一阶段土壤水分状况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尤其是这一阶段的前期,是冬小麦的需水临界期(水分敏感系数最大的时期),土壤含水量应当不低于田间持水量的70%。这一阶段的后期对水分的要求有所降低,但仍然不应低于60% 这一时段的平均降雨量有明显增加,缺水状况有

所缓解。但由于降雨的年际间变异很大,所以经常会发生严重的干旱,应当随时监测,视土壤水分状况变化,及时进行补充灌溉。 根据河南引黄人民胜利渠试验站,山西省晋中、晋南灌溉试验站、山东省菏泽地区灌溉试验站的资料,并进行理论分析,得出如下地区的冬小麦节水灌溉制度仅供参考(表1)。 (二)玉米的节水灌溉制度 表2 是根据灌溉试验资料确定的玉米各生育阶段的水分敏感指数。依照敏感指数从大到小的排序,玉米各生育阶段实施灌溉的优先考虑次序为:抽雄~灌浆,拔节~抽雄。灌浆~成熟,播种~拔节。这一次序中没有包括播前灌溉,但在实际生产中,播前灌溉是经常需要考虑的。播种时良好的土壤水分状况才能保证全苗、壮苗,也是后期作物良好生长的先决条件,因此播前灌溉应予以特别重视。播种时如果墒情较差,要优先动用贮水实施灌溉。播前补灌宜采用穴灌或细流沟灌,灌水量10~15mm 即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