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孟子民本思想论文

孟子民本思想论文

孟子民本思想论文
孟子民本思想论文

民本思想为儒家学说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最光辉的组成部分。生活于王道既衰的晚周末世的孟子,面对时代提出的课题,以悲天悯人、淑身淑世的救世情怀和博大精深、睿智圆通的理性之思,上承上古社会的重民爱民思想及孔子的仁爱学说,下启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开创了道德人本主义和道德理想主义学说体系,从而将儒家民本思想发挥到了极致。

孟子是战国中期著名的儒家大师,在先秦儒学和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思想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影响、渗透于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哲学、伦理、心理、美学、民俗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陶冶情操、崇尚人格、尊老慈幼、安定家庭、协调社会、治国安邦、顺应自然、天人和谐等多种功能和影响,对中华民族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和优良传统的形成,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现代生活中,孟子思想仍具有一定的现代价值。

孟子说:“诸侯有三宝:土地、人民、政事。”他已经认识到了,在国家的实际治理中,百姓是尤为重要的力量。“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认为,统治者要想恒久稳固,长治久安,首先要“得民心”,“合民意”,与民“同忧”“同乐”“同好”“同恶”,对于人民的需要要满足他们,给予他们充分的生产资料,使他们能够安居乐业。。可见孟子“民贵君轻”

的含义是,民是社会和国家的根基.万万不可动摇。对统治者而言,取得民众的拥护和支持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那么统治者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处理好与百姓的关系从而得到民众的支持呢?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经济上要富民、惠民

在孟子以前,孔子就主张在经济上惠民。他说:“养民也惠。“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孔子认为君主治理国家首先应该富民、惠民给人民好处,就着人民能得利益之处而使他们得利。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只有百姓富足了,国家才能富强。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富民、惠民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民之产”。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也轻。就是说,英明的君主规定人民的产业,一定要使他们上足以赡养父母,下足以抚养妻儿;好年成,丰衣足食;坏年成也不至于饿死。然后再去引导他们走上向善的道路,老百姓就会很容易听从乐。“制民之产”是使百姓拥有固定的产业,即“恒产”。有了“恒产”百姓就不会颠沛流离,犯上作乱了。所以说: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惟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对于普通的老百姓而言.如果没有固定的产业收入.也就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这样的话,他们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等到他们犯了罪,然后再加以处罚,这就等于陷害。所以说,英明仁德的君主应该首先使人们有固定的产业收入,这样百姓就会有“恒心”.就可以安居乐业,发展生产了。

二、政治上要宽民、爱民

孔子曾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政”是指法制、禁令。“刑”是指刑罚。政和刑都是强制性的规范,

只能制约民众的外在行为,不能养成内在的羞耻心、价值观。人们虽然不违背规范,但那只是为了规避惩罚,他们并不认为违背规范是可耻的。“道之以德”是通过为政者道德人格的魅力与其德行的感召.兴起民众为仁向善的心志.在内在心志的驱动下,自觉自愿.自动自发地效法为政者的价值选择和行为方式。在这里,孔子将道德和刑罚、政令作了对比,他发现道德的社会效果更好。很显然,他反对统治者对百姓实行严刑峻法,认为统治者应该选择道德.对百姓进行“内心统治”。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上述主张,同样反对虐政。“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孟子·离娄上》)他劝说统治者不要残害百姓,如果暴虐百姓太厉害,就会身死国亡,不太厉害,也会身危国削。孟子反对连株,提出“罪人不孥”。他说:“昔者文王之治歧也.耕者儿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孟子·梁惠王下》)这是说,从前周文王在治理歧周的时候,对农民的税率是九分抽一:对做官的人给以世代承袭的俸禄;在关卡和市场上,只稽查,不征税:任何人到湖泊捕鱼,不加禁止。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对于犯罪的人,刑罚只及于他本人,不牵连到他的妻室儿女。在孟子看来,英明的君主应该对百姓施行“仁政”.应该宽民、爱民,应该“与民同乐”。《孟子》一书中记载着这样一段经典对话: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簧之音,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日:“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箭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日:“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日:“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孟子·梁惠王下》) 孟子在这里举了欣赏音乐和打猎两个例子,试图告诫梁惠王不要将自己的快乐强加在人民的痛苦之上。作为统治者,应尽力去关心人民的疾苦.努力施行“仁政”,使人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要真正做到以民为本,“与民同乐”。

三、思想上要教民、化民

孟子说:“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尽心上》)他认为好的政治措施不如好的教育更能得到人民的理解。善政只能使人民敬畏,善教才能使人民喜爱。为了得到民心,必须实行好的教育。因此,孟子主张要在“富民”的基础上,对百姓进行道德教育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叉,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也。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日校,段日序,周日庠;学则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孟子·滕文公上》)

庠以养老为义.校以教民为义,序以习射为义,皆乡学也。学,国学也。孟子认为教育民众不仅要有国学,更重要的是应该大力兴办“庠”、“校”、“序”等乡学。兴办学校的目的是为了对百姓施以人伦教育.让百姓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各种道德关系,以及相关的各种礼仪和行为准则。同时,这也是孟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他说:“父子有亲,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妻之间挚爱而有内外之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统治者教民、化民的目的就是要教导人民如何处理这五种人际关系,了解这五种关系中内含的各种礼仪规范。“明人伦”的具体要求是让百姓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孟子认为,人们在劳动之余,“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就能够“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孟子·梁惠王上》)在家做孝顺父母、敬重兄长的子弟,出门则是忠于君主的臣民。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防止“放辟邪侈,无不为已”的社会动乱,而且百姓也愿意忠心耿耿地为君主效力。“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离娄上》)

在孟子看来,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社会实践水平各不相同,因此,圣贤施教,当各因其材。教育百姓的方法归纳为五种:“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教也。”(《孟子·尽心上》)就是说道德教育中,有像及时的雨水一样滋润万物的,有成全品德的,有培养才能的,有解答疑惑的,还有以自己的善行来正己正人的,这五种便是君子教育的方法。通过道德教育.孟子试图将道德规范根治于人民的内心之中。这样,民心就会归服,人民就会认同并且自觉服从统治者的统治。

\孟子的民本思想,从人类的终极关怀出发,在急功近利的封建时代固然是一种“理想主义”,而这也正体现了人类价值理性的优先性和崇高性。孟子不是立足于如何发展经济而不顾人民死活,也不是某人或其集团的利益,而是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人民的幸福与安乐。这对于我们认真反省自己的心浮气躁和急功近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探讨孟子的政治思想

探讨孟子的政治思想 孟子生于战国中期,“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天下方务于合纵连横,以攻伐为贤”,而孟子则继承发扬孔子的思想,“乃述唐虞、三代之德”(《史记?孟子列传》),希望以“王道”之德政而不是以“霸道”之力政来结束战乱,统一天下。孟子在政治上伸张的道德理想主义,虽然当时被认为是“迁远而阔于事情”,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了深远的影响,乃至在现代也仍有其重要的意义。 民本思想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仁政学说是孟子的政治纲领,王道思想是他的政治理想。民本、仁政和王道,三位一体,是对孔子德政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完善。 1.民本思想: 孟子所处的战国时期,七国争雄,兵祸连结,人民深受其苦,民不聊生。在这种兵祸连连的状态下,统治者只顾争城夺地,不管百姓死活。“危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草。”(《孟子?梁惠王上》)在这种情况下,民心思定,社会渴望统一。孟子作为一个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士大夫,希望国君能行王道,爱护人民,救民于水火,在仁政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的统一。“民归之,如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孟子?梁惠王上》) 民本思想是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之一,也是仁政学说的基本内容之一。仁政学说的其他内容大抵源于民本思想。民本思想并非孟子的发明,孟子以前的思想家,如孔子、老子、墨子等都曾论及民本思想。

孟子的贡献在于深刻、系统地阐述了这一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最终纳入到施政纲领中。战国时代的政治风云以及历史的经验教训使孟子深刻地意识到民心向背的作用,认识到统治者要巩固政权并进而统一天下,就必须依靠民众的力量。因此他说:“诸侯之三宝: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心必身。”(《尽心下》)在此基础上,孟子又提出“民为贵”的思想,大胆地宣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下》)。这里,人民位列第一,可见,在孟子眼中,人民在国家政治中的作用是至高无上的。为了得到人民的拥护,孟子强调君主要与民同乐。他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以周文王和夏架为正反例,向魏惠王讲解了“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民欲之偕亡”,“岂能独乐”的道理。孟子认为,国君要想使老百姓尊爱自己,归服自已,必先爱民,忧民之所忧,乐民之所乐。在孟子看来,与民同乐是一个贤明君主必备的品德。 2.仁政学说: 孟子的仁政学说是对孔子德政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保民”、“养民”和“教民”是孟子提出的施行仁政的具体纲领。孟子生活的战国时代,各诸侯国战乱频繁,兼并战争不断,苛税徭役繁重。他面对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社会现实,痛心不已,呼吁统治者应该施行仁政,救人民于水火。 孟子所说的“保民”,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要求减轻刑罚和赋税。孟子对人民的苦难充满同情,说:“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

道家思想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道家思想之精髓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班级:11中药国交班姓名:李龙辉学号:201101008020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流传于世几千年,生生不息延绵不绝,它以道、无、自然、天性为核心理念,认为天道无为、道法自然,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等,据此提出无为而治、以雌守雄、以柔克刚等政治、军事策略,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一.“道法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伦理精神《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这就明确地表明人和万物是平等的、人并不比其他万物享有更高的地位。道家崇尚自然,主张遵循客观规律,人应法地、法天、法自然,即“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揭示了整个宇宙之理。“道”又通过“德”的外化作用,把天地间这些包罗万象的事物属性完整地表现出来,这就是说“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在道家看来,人和万物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庄子〃齐物论》上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所以道法自然,要求做到无为。而无为并不是指无所作为,而是反对过多的人为干涉。老子认为,人与万物都根源于“道”,“道”是人与世界的一种本原关系,它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众妙之门”,是一切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道”的意义不仅在于自然生态和谐统一,更在于人与宇宙的和谐统一,在于生命的主体和自然的客体在生态学和美学基础之上,实现“天人合一”的生态美的合理结合。在中国传统哲学里的“天人”关系,实际上是指人和自然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人与自然

的亲和与协调,追求“天人合一”境界自然界自然而然,人只有遵循自然的法则,合乎自然的要求,才能为自然界所接纳。在天之道与人之道的对比中,舍弃“人之道”而崇尚“天之道”,保持天地自然的均衡与和谐,以获得“天人”之亲和。而人也必须遵循自然的法则才能发展。“天道”、“地道”、“人道”之本是“生态”之道。 三.“致虚守静”—————身与心和谐的生命超越精神 道家主张把个体的自然存在和精神自由臵于一切外在的附加物之上,走出人生的困境,挣脱“物役”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人生。老子主张“返朴归真”,认为人的生命存在要与自然沟通,节制和超越物质欲望,不让尘世的喜怒哀乐扰乱自己恬淡自由纯洁的心境,自始至终保持自己的自然天性。老子提出“致虚极,守静笃”的修道方式。在庄子看来,人生的第一要义就是自由,而现实社会中的仁义道德、世俗价值、名位利禄、政教礼法等都是束缚人、奴役人的藩篱。庄子为达到“圣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自由境界,明确提出“坐忘”、“守道”、“心对于人的问题,《道德经》除了讲人与宇宙的和谐统一,还讨论了人自身的和谐问题,即人自身的内在和谐。他首先阐释了生态人的内涵。人之生态首先是:“无乐”、“至乐无乐”。“无乐”即是不为身外的利禄、名声富贵等外物所牵累的一种平常心,是一种放弃名利、一切顺其自然的自然之情。自然之情乃人之常情,无所谓快乐与不快乐,安适、恬静、自然,“无乐”才是人的自然常态。人应恬然淡泊、清静无为、顺其自然,诗意般生活在世上。提倡“见素抱朴”、“粗茶淡饭”的节俭生活方式,“知足常乐”,保持内心的安

小学数学转化思想的论文

小学数学转化思想的论文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窗体顶端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渗透 人们在学习数学、理解和掌握数学的过程中,经常通过把陌生的知识转化为熟悉的知识、把繁难的知识转化为简单的知识,从而逐步学会解决各种复杂的数学问题。由此我们必然联想到“转化”。转化思想是小学数学学习中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思想就是化新为旧,即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新知识,将复杂问题转化为易解问题。 “分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四则运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等图形的面积推导;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等等都是转化思想非常好的体现。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交给学生一些转化思想,使他们能用转化思想学习新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那么,怎么用转化的方法来促进我们的教学呢 下面谈一些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一)在新课导入中渗透(复习旧知时)

如教学“分数的除法”时,采用复习导入法,先复习与本节课知识密切相关的“分数乘法”,建立了新旧知识的练习,渗透“转化”数学思想。每一种导入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课型。在这里,关注数学的内在联系。 (二)在新知的形成过程中渗透 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回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即回顾以前的学习经验;把这些平行四形转化成会计算三角形的面积。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公式推导的全过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同时为以后的学习、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再如教学“小数乘整数”时,是由这样一个问题展开的:“每个风筝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学生以前只学过小数的加减法,对于新知“小数的乘法”他们会怎样计算通过编者的三中方法:①用3个连加②把元转化成3元5角③把元转化看成35角,也就是扩大到原来的10倍,最后再把积转化为原来的十分之一。在几何图形中,求平面图形的面积,将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转化为长方形,三角形通过剪拼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梯形通过剪拼转化为平行四边形,这些平面图形求面积公式都是运用了转化思想。同样,立体图形求体积也渗透了转化思想,如将圆锥的体积和圆柱联系在一起。这些课的

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量化管理研究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探索适应时代发展和干部职工队伍管理实际的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要逐步形成具有科学量化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就必须系统的开展以“科学化、标准化、经常化”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不断促进干部职工队伍正规化建设,有力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实。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科学量化基层思考 正文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积极探索适应时代发展和干部职工队伍管理实际的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逐步形成具有**文化特色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就必须系统的开展以“科学化、标准化、经常化”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工作建设,逐步形成具有科学量化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断促进干部职工队伍正规化建设,有力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所谓的量化管理,又称管理的数量统计法是指以数字为基础,用数学的方法来考察和研究事物的运动状态和性能,对关键的决策点及操作流程,以求对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等做出精确的数字描述和科学控制,实行标准化操作的管理模式。标准化管理是标准量化的管理基础,量化是开展标准量化工作的精髓,就是用“数学”代替“语文”。在单位实际工作中,就应首先确定标准工作任务或工作目标,然后对其逐步细化、具体化,并逐项量化打分以便量化考核。为求管理的公平性,量化管理一个重要的环节是针对具体的管理对象和管理内容制定出标准的工作程序。 由于社会存在的腐败现象、不正之风、下岗分流、分配不公等现象,使得部分职工缺乏个人理想和抱负,情绪反差极大,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单纯“一切向钱看”,职业道德水准逐渐下降。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针对职工价值观念取向发生位移,引导职工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对职工进行正确的价值观的培养、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教育,增强职工的荣辱意识、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正确引导个体行为目标和行为方式必须与单位大局相一致,逐步形成具有科学量化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使职工真正做到与单位“同呼吸、共命运”。 一、方法上要立足全局、审时度势 第一,全面细致地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系统化、整体化地将各项制度全面落实到位。 第二,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作风要实。要时时处处为干部职工着想,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多为干部职工做好事,做实事,以实实在在的服务措施,增强思想教育说服力和感染力。 第三,要根据不同对象、不同环境,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法。做到寓教于知、寓教于帮、寓教于乐,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多用激励手段,带动他们前进,在发挥他们的长处中克服短处。方法要

高二语文《孟子》思想

孟子的主要思想 孟子自幼受儒家思想的熏习,对儒家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又“私淑孔门后学”,以继承和光大儒学为毕生追求,形成了以“民本”、“仁政”、“王道”和“性善论”为主要内容的孟子学说,为儒家学说的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一、民本:民本思想是孟子思想的精华所在。先秦民本思想渊源已久,《尚书·夏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固”可以理解为安定、团结,意思就是: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基础,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就能太平)”。《谷梁传·恒公十四年》:“民者,君之本也。”孟子对民本思想给以系统的发展和阐述。民本思想在孟子的政治思想中占有突出的位置。他明确提出只有“保民”才可以“王”天下,“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梁惠王上》)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这是因为,有了人民,才需要建立国家;有了国家,才需要有个“君”。国家是为民众建立的,“君”的位置是为国家而设立的。这里,轻重主次的关系是很清楚的,国家政治,一切以民为本。要说真有什么“天子”,那么民众才是真正的“天子”。因为天的聪明,是通过民的聪明来表现的;天的视听,是借助民的视听来实现的。民众的意愿,天总是顺从的。可见民众才是“天”的代表,是真正的“天之骄子”。至于所谓“君”,则是民众抬举出来的,“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民众有力量抬举出一个君,也有力量把君推翻。君位本是为天下民众设的,谁来做君完全应当由天下民众决定。这是古今天下通行的道理。)(《孟子·尽心下》)。”他认为决定统治者统治地位的政治基础是民心的向背,民心归服是统一天下的决定性因素,“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孟子·离娄上》),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民比君主更重要,基于这种观点,他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二、仁政:仁政思想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在孔子仁政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建立起自己完整的仁政学说体系。孟子仁政思想主要表现在养民、教民两个方面。(一)养民: (1)要制民之产,“是故明君必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孟子·梁惠王上》)“民之为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放、侈:放纵;辟、邪:不正派,不正当。指肆意作恶),无不为已。”(《孟子·滕文公上》)孟子的仁政就是要合理解决土地、衣食、教育等基本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土地问题,“仁政必自经界始(行仁政,一定要从划分、确定田界开始)。”(《孟子·滕文公上》) (2)要使民以时,休养生息。孟子认为统治者在征用劳役时就以“不违农时”为前提,同时也反对滥捕乱伐,“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梁惠王上》)当时战争不断,而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强,频繁的战争必然贻误农时,影响农业生产。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则反映了注重保护自然资源的可贵思想。 (3)要取民有制。他主张薄税轻敛,“取民有制。”(《孟子·滕文公上》)“省刑罚,薄税敛。”(《孟子·梁惠王上》)不能滥征,不能搞苛捐杂税。他把这看作是富民之道,说:“易(治)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孟子·尽心上》)他把“什一之税”描绘为最理想的税制,认为这种十分抽一的税率不能再提高,而且还须根据实际收成情况而减征或缓征。他列举当时赋税繁多的情况说:“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孟子·尽心下》)征布、征粮,还要征劳役,三重负担加在一起,人民是不堪忍受的:“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

道家思想的核心,道家哲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道家思想的核心,道家哲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一个人的幸福和人生成就与自身的品德以及价值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道家哲学代表人物“老子与庄子”的著作,给出了人类品德提升的方法和价值观。分享道家思想的核心,道家哲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道家思想的核心,道家哲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下面举几个方面来加以说明 第一:虚荣心带来的痛苦 如果以品牌,炒作,证书来证明一个人或某件物的价值。人们往往会被蒙骗。人们应该去发现一个人或一件事物真正价值所在。因为虚荣心的关系,人们往往会花大价钱买性价比超低的东西。好比一个人买了一件名牌花了两千,而他去在别人面前炫耀时,别人却会认为这件衣服值两佰元。这是因为别人是以这个人的水准来横量这件衣服的。这样花大价钱不仅没得到快乐反而得到痛苦。有的人去有名的大

学校花几万学知识,只是为了证书。而在名气小的学习班可能只要几千就能够学到同样多的知识。往往学习班的老师在教授时会更用心。等毕业大学校当然有证书,可是应聘去,老板要的却是实力,那个证书就没有用了。而且如果以证书来评价一个人的水平时,往往会有一些人花钱买来假证书,滥竽充数。使很多真正有才华的人不能去发挥自己的价值。只有去掉虚荣心才能远离这些痛苦。 第二:无私的人才能成就自己 老子用天地做比喻,天地因为无私所以才长久。这个道理其实以经证实了,很多伟人就是以群众的利义为第一,所以他就有了人民群众的拥护。而且会名垂千史。就算老百姓,一个尊重别人,能够站在他人角度思考事情的人,人际关系就不会变坏。一个喜欢帮助人的人,自然也是受人喜爱的。 第三:去掉对物质过份追求,找到自己真正的人生价值 一个人的成就和人生观,如果建立在以金钱数量衡量和物质享受上。就不容易树立自己发展的目标。很容易变成那种如同无头苍蝇一

论文 基本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 摘要: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是数学科学发生和发展的根本。教材以数学抽象为主线引入数学研究的对象,以数学推理为主线建构数学内容体系,以数学建模为主线搭起数学与外部世界的桥梁。数学思想教学的基本方式和目标要求是“感悟”,“显化”在数学思考的过程之中。数学思想的教学要兼收并蓄、突出主干,体现阶段性,逐步提升学生的领悟水平。 关键词:基本数学思想教材架构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强调: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这一理念的阐述,丰富了数学课程内容的内涵,指明了数学教材建设的方向。以此为依据,新修订的数学教材更加关注“过程”与“结论”的和谐统一,使得数学思想、数学活动经验与数学知识技能等共同构成了教材的文化内涵。 一、基本数学思想的教材架构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是数学科学发生和发展的根本。有了数学思想,数学知识便不再是孤立的。史宁中教授认为,“数学思想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数学产生、发展过程中所必须依赖的那些思想,二是学习过数学的人所具有的思维特征。基本数学思想主要有三种:抽象、推理和模型。整个数学学科就是建立在基本数学思想的基础上,并按照基本数学思想发展起来的。”[1] 苏教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坚持用基本数学思想统整全部内容,规划合理的内容结构,侧重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数学抽象过程、推理过程、建立模型过程。 (一)以数学抽象为主线引入数学研究的对象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研究的对象是一种抽象的存在。教材在编写时,注重精心选择素材,创设情境,把客观世界中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事物或现象抽象成数学研究的对象。 1.数量与数量关系的抽象。 把数量抽象成数。数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是“数与代数”学习的起点,整数、小数、分数的学习,是一个从具体事物和数量抽象为数的过程,是抽象水平不断提

思想政治工作课题研究论文 张树友

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 张树友 (天铁集团焦化厂河北邯郸 056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思想政治水平作为企业强力的竞争因素之一,对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培养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可有效的提高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进而有效的提高企业的整体发展与进步。本文将就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希望能够给予相关的工作人员以小小的帮助与启发,进而促进企业的迅速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企业;思想;工作;建设;文化;政治 随和改革开放的实行,我国从计划经济时代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而经济模式的转变也带动了整个企业管理和企业发展构架的变化,我们既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的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还要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道德建设。进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真正的做到信誉与经济的共同发展与进步。下面,本文通过对如何加强企业思想政治与企业文化的建设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希望能够给予相关的工作人员以小小的帮助与启发。 一、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相结合 企业文化是以人为企业管理的主体,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管理理论,它包括企业的品牌意思,思想道德,规章制度和企业的经营理念等一些被广大职工所能够接受的一些列内容。而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则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在经济上的表现,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的思想道德建设可有效的促进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无论其企业的思想道德建设还是企业的文化建设,其实施和受益的对象都是企业员工,而企业发展的关键又依赖于企业员工的工作行为与思想品德观念,因此应该树立科学的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品德的建设,进而加速企业的发展进度。 构建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都在于创造高端的企业精神管理,优化企业的管理与企业的工作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在树立企业的思想道德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时,要坚持以企业员工共为中心,做到对广大企业员工的尊重、理

浅论孟子的民本思想

浅论孟子的民本思想 论文关键词:孟子民君仁政道德 论文摘要:在孟子的“仁政”思想中,民本思想是最富特色且最具魅力的。孟子认为人民是社会和国家的根基.人民创造的财富是社会存在与发展以及统治者维持统治的基础,民心的向背决定天下的得失。统治者只有得到百姓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巩固自己的统治,治理好国家。要得到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就必须做到经济上富民、惠民;政治上宽民、爱民;思想上教民、化民。孟子的民本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孟子说:“诸侯有三宝:土地、人民、政事。”(《孟子?尽心下》)他已经认识到了,在国家的实际治理中,百姓是尤为重要的力量。“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下》)得到诸侯的赏识可以成为大夫,得到天子的欢心可以成为诸侯.得到百姓的拥护才可以成为天子。由此可见,在百姓、大夫、诸侯、天子的层层结构中,天子的地位最高、最尊贵,但也只有得到百姓的拥护才能成为天子。失去了民心,天子也就不复存在了。可见孟子“民贵君轻”的含义是,民是社会和国家的根基.万万不可动摇,对统治者而言,取得民众的拥护和支持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那么统治者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处理好与百姓的关系从而得到民众的支持呢?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三个方而做起: 一、经济上要富民、惠民 在孟子以前,孔子就主张在经济上惠民。他说:“养民也惠。”(《论语?公冶长》)“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论语?颜渊》)“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论语?尧日》)孔子认为君主治理国家首先应该富民、惠民,给人民好处,就着人民能得利益之处而使他们得利。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只有百姓富足了,国家才能富强。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富民、惠民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民之产”。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也轻。(《孟子?梁惠王上》)就是说,英明的君主规定人民的产业,一定要使他们上足以赡养父母,下足以抚养妻儿;好年成,丰衣足食;坏年成也不至于饿死。然后再去引导他们走上向善的道路,老百姓就会很容易听从乐。“制民之产”是使百姓拥有固定的产业,即“恒产”。有了“恒产”百姓就不会颠沛流离,犯上作乱了。所以说: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惟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 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孟子?梁惠王上》)对于普通的老百姓而言.如果没有固定的产业收入.也就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这样的话,他们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等到他们犯了罪,然后再加以处罚,这就等于陷害。所以说,英明仁德的君主应该

道家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17公管1班崔惜舜 20173216 道家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出自于《老子》,应在中国或是华夏子孙,炎黄后代口口中流传。作为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曾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在中国文化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所以人们常说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儒、释、道)之一,更有人以为:中国根蒂全在道教。 在诸多影视作品、志怪小说、远古传奇中都有着关于道家的各种描述,如“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封神榜》、黄巾军张角的传于于吉等人所传《太平清领书》。管中窥豹可见一斑。道家文化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蓬勃发展,潜移默化中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改变着我们,滋润着我们。 要说道,又不得不说老庄。老子被誉为道家祖师,写出《道德经》的皇皇巨著,其思想主要存于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我们可以用四个字来总结,叫道生万物。这个思想,是为我们中国人,当然也是为世界人,提供了一个解释宇宙的框架。这是第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也可以用四个字来总结,顺服自然。这个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为人处世,治理国家,各个方面提供了一个根本的准则,根本的原则。第三,就是相反相成。我们也用四个字来总结,相反相成。这个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事物的基本法则。第四个方面,我们可以用八个字来总结,持盈,盈是盈满,把这杯慢慢的水端在手上这

个叫持盈,持就是把持,持盈守缺以柔克刚。第四个方面可以用这八个字来总结,后面四个字也行,就是以柔克刚。而庄子则是继老子后道家中集大成者“而且是使道家真正成为了一个家派与儒墨鼎足而三的一个人。”《庄子》其书,以落天外的构思,意深旨远的寓言,曼妙朦胧的情致,与天地万物共舞的神采,渊深海涵的襟抱,使其受到了后世文人毫不吝啬的称誉:“其言汪洋自恣”, “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无端而来,无端而去,殆得'飞’之机者。”“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之能先也。”在我的体会中他的文章主要体现了他的生死观,名利观和道德观。 对于我而言,听了关于于丹对庄子的解读,了解了庄子的世界观和生死观,发现他的思想,是我们这些羡慕田园生活、渴望内心宁静的现代人无比向往的。 庄子在逍遥游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尧要将天下让给许由,他对许由说:“日月都出来了,可火炬没有熄灭,对于光亮而言,不是太难堪了吗?应时的雨已经降临,可浇灌还在进行,对于润泽而言,浇水不是多余的吗?如果立先生为天下之主,那么天下定然太平;而今我还身居其位,这不是多余的吗?请让我将天下交给你。”肯将天子之位出让,尧乃是一片公心;也是以天下苍生为念,日月可鉴。但许由不这么认为,他说:“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经太平了,还要叫我来接替你,难道我是为了虚名吗?回去吧,君王,天下对我来说没有好处。”

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浅谈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使我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理解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升华,每一轮的教学改革都是对自己教育思想的一次洗礼。如今,站在新一轮课改的浪潮上,感悟了名师的教学课堂,领略了专家对新课标的深度解读,我看数学教育又有了新的视角… 一、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 关于教育,爱因斯坦有一句经典名言:“所谓教育,就是将学校学到的知识忘掉后剩下的那部分”。我们的数学教育又何尝不是这个道理呢?数学被称之为思维的体操,它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思维水平,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它是一个人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素养,是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载体。而数学的精髓乃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知识本身是非常重要的,但真正对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工作长期起作用并使其终身受益的是知识背后积淀下的数学思想方法。 学习数学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其中重要因素是思维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就是增强学生数学观念,形成良好思维素质的关键。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并不能通过单存的接受事实来实现,更需要通过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来实现。《新课标》的课程目标将原有的“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扩展为“四基”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可见,小学数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行已放在重要而显性地位。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得到的不仅有“鱼”还有更重要的“渔”。因此思想方法的渗透是数学改革的新视角,更是进行数学素质教育的必然需求。 二、浅析数学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纵观小学数学教材体系,贯穿其中的有两条主线,一是写

进教材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它是明线;另一条是数学能力培养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这是条暗线,较少或没有直接写进教材。这两条主线正是以《新课标》所提出的四基为载体,两条主线在课堂教学中并进,无形的数学思想与有形的数学知识贯穿始终。 那么在小学数学中主要向学生渗透那些方面的数学思想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如下分析: 1、抽象思想即从许多事物中,单存提取某一数学特征加以认识的过程,是形成概念的必要手段。它主要包括:分类、对应、集合、有限无限、函数等思想。。 在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图形的认识内容的学习中都有分类思想的蕴含。如三角形的分类中按角的特征分类就是一个很好的渗透分类思想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中的三个角有两个锐角是相同特征,只有第三个角才是不同特征,而分类的依据即为基于相同条件下的不同,所以第三个角才是分类的依据。这样的活动体验可以让学生很好的感悟一种基本的分类思想——基于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集合思想又是将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放在一起。如数的认识、图形的认识都有集合思想的渗透。用集合圈表示等腰等边三角形关系,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都在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 小学阶段的对应主要体现为一一对应,一一对应思想最先出现即是低年级从实物中抽象数,比较大小等内容中,高年级如三角形底高之间、数轴上的点与数之间都存在这对应思想。在此我想以《植树问题》为例谈谈一一对应思想的渗透。植树问题中“一端种一端不种”就是段数与棵树之间的一种一一对应,封闭图形植树就是“一端种”这种一一对应,有了这种一一对应思想再去理解“两端种”和“两端都不种”就比较容易一些。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将植树问题直接上成了找规律,重视规律的发

建设基层思想论文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建设基层思想论文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作者:————————————————————————————————日期:

建设基层思想论文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探讨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新的深层次矛盾进一步显露出来,观念的碰撞和更新进一步突出,职工群众对物质和精神生活也提出来更新、更高、更多元化的要求。在这样一个全新、复杂的背景形式下,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发生着许多新的而变化。 关键词: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党员干部;基层建设 1 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分析 1.1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日渐突出 一方面,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已成为整个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经济体制讲究生产力资源配置的流动性,促使了职工的流动性增大,随之出现“单位人”到“社会人”的趋向,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的空间增大、时间增多,同时就业岗位和方式的多样化使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位”意识开始淡化,因此与之相对应的社区作为每个人必定的生活区域,作用也日渐突出。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已成为单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新旧体制的转换引发的矛盾,西方价值观和不良文化的渗透对人们思想的侵蚀等决定了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紧迫性,也决定了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不能使用简单和强制的方式,而要用行之有效、有说服力的工作方式,入耳入脑,深入人心,把一切群众的矛盾困难解决在基层。 1.2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和需求日显层次化 在新型分配方式的驱使下,群体之间的利益差距逐渐拉开,基层思

浅析孟子的民本思想

浅析孟子的民本思想 关沙沙 09级思政 200902010044 摘要:孟子是我国古代民本主义的杰出代表。他不但提出了“民贵君轻”的观点、奉劝统治者施行仁政,还形成了一套关于如何实行“民本”的系统主张,将先秦的民本思想发展到了新的高度。孟子重视保障人民的各项权利,使其学说具备了一定的民权思想因素。作为两周时期民本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深刻思考对于我们今天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孟子、儒家学说、民本思想、经济 孟子是战国中期著名的儒家大师,在先秦儒学和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思想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影响、渗透于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哲学、伦理、心理、美学、民俗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陶冶情操、崇尚人格、尊老慈幼、安定家庭、协调社会、治国安邦、顺应自然、天人和谐等多种功能和影响,对中华民族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和优良传统的形成,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现代生活中,孟子思想仍具有一定的现代价值。 孟子说:“诸侯有三宝:土地、人民、政事。”他已经认识到了,在国家的实际治理中,百姓是尤为重要的力量。“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认为,统治者要想恒久稳固,长治久安,首先要“得民心”,“合民意”,与民“同忧”“同乐”“同好”“同恶”,对于人民的需要要满足他们,给予他们充分的生产资料,使他们能够安居乐业。。可见孟子“民贵君轻”的含义是,民是社会和国家的根基.万万不可动摇。对统治者而言,取得民众的拥护和支持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那么统治者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处理好与百姓的关系从而得到民众的支持呢?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经济上要富民、惠民 在孟子以前,孔子就主张在经济上惠民。他说:“养民也惠。“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孔子认为君主治理国家首先应该富民、惠民给人民好处,就着人民能得利益之处而使他们得利。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只有百姓富足了,国家才能富强。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富民、惠民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民之产”。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也轻。就是说,英明的君主规定人民的产业,一定要使他们上足以赡养父母,下足以抚养妻儿;好年成,丰衣足食;坏年成也不至于饿死。然后再去引导他们走上向善的道路,老百姓就会很容易听从乐。

道家思想给我们的启示

道家是一个以“道”为核心范畴、以“自然”和“无为”为基本观念、追求人性朴真和精神自由的学派。 道家思想博大精深,它同儒家思想相辅相成,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及国民性格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但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人们对道家文化了解有限,误解较多。譬如历史上便有一种流行观点,认为道家重天道、轻人道,重自然、轻人事。这种看法是片面的。 实际上,道家既重天道,也重人道,既重自然,也重人事;只是他们没有像儒家那样就人道论人道、就人事论人事,而是将人道、人事问题的研究引向了更广的领域、更深的层次,将大自然作为参照系,从自然与人事、天道与人道的相互观照中去探讨社会人事和人生之道,提出了一套别具特色的治国方略、管理理念、人生智慧和修养方法,对我们很有启迪意义。 一、道家的管理之道 (一)道家“无为而治”的管理之道及其现代启示 提倡“无为”是道家思想的一大特色,不少人将道家的“无为”理解为“不为”,这是一大误解。道家的“无为”不是指一无所为、无所作为,而是反对违背自然规律的勉强作为,强调要以顺应自然的方式去作为。 事实上,道家的“无为”是“为”的一种极高明的方式和手段,它在现代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首先,“无为而治”提倡一种“抓大放小”的领导策略。 在任何一个机构中都存在着存在着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领导者的工作是宏观的、全局性的,主要是制定大政方针、谋划发展战略、把握发展方向,而非什么事都管。处理好“为”与“不为”的关系,有所为、有所不为,是领导者应具的领导艺术。 只有善于在小事上“无为”,才能在大事上更好地“有为”。抓好大事则会事半功倍,专管小事则可能事倍功半。这就是道家“无为而治”给我们提供的“抓大放小”的领导策略。 其次,“无为而治”提倡一种人性化的管理之道。 尊重人性,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这是任何一个时代的管理者、任何一项管理工作都应充分考虑的问题。在人的主体地位不断得到提升的今天,尊重人性更是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而在这一方面,道家“无为而治”的管理理念对我们是有启发的。这一理念告诉我们,管理工作不可违背人的自然本性,不能无限制地榨取民力。这一理念要求管理者在把握宏观原则的前提下,放权给部下,充分信任他们,尊重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再次,“无为而治”提倡一种自然化的管理之道。

对数学教学中分类讨论思想的感悟

对数学教学中分类讨论思想的感悟 博兴一小王晓红 分类讨论思想是中学数学中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它是依据数学研究对象本质属性的相同点和差异点,将数学对象分为不同种类,然后对划分的每一类分别进行研究和求解。它在数学概念的确立,数学事实的发现,数学理论的推导学知识的运用中,能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发散性与灵活性以及整体文化素质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 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因此,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数学能力,提高文化素质,就应该重视数学思想的方法教学。如果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抓住问题的本质,在解题中进行正确、合理、严谨的分类,这既有利于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几个较为简单的问题来处理,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发展他们思维的条理性、严谨性和完整性。 下面针对数学教学中渗透分类讨论思想谈一下我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在概念教学中渗透分类讨论思想 由于数学中的许多概念的定义是分类给出的或是不少概念都有一定的限制,如实数的分类,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中对二次项系数的限定,平方根中对于被开方数的限定等,完全平方式的意义,绝对值中a的三种情况的分类给出等。涉及到这些概念是就必须按照给出的概念的分类形式进行讨论。 在概念教学中,我总能注重揭示概念的产生的过程,帮助学生明确概念存在的前提,清楚地理解概念中的关键字,词,尤其对容易出现偏差的、相似的、相近的概念进行比较教学,对含有补充和规定的概念注意强调,必要时,借助于形与数,进行直观、准确地概念理解。 如对于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式中涉及a≠0的规定,教学时,我让学生理解当a=0与a≠0时,方程会有怎样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明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x2-(m-1)x-2(3m-1)=0中m的限制条件,随后进行了概念的变式,将“一元二次”四字隐去,提出这是个怎样的方程,并如何求解。学生经历了对概念中关键字词及补充条件的理解后,很清晰地就a=0与a≠0两种情况作分类讨论。 (二)在法则、定理、公式导出过程中运用分类讨论思想 有些数学性质、公式或定理在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结论,或是结论在一定限制条件下才成立,这就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体现分类讨论思想。例如对于正比例函数图像的递减(增)性要取决于k小于0还是大于0,不等式的运算性质,要按不等式的两边同乘以或同除以同一个正、负数不同而决定不等号方向是否改变等来进行分类讨论。 又如初中九年级课本证明圆周角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为什么要根据 圆心相对于圆周角的位置分成三种情况(如右图) 去证, B C A A C D C

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探讨论文

新时期中央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探讨重点导读:导向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功能,必须坚持高格调,强调前瞻性。但我们不能脱离现实仅仅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前瞻性,必须着眼于现实中员工的思想实际来确定具体的目标、任务、方针、原则和方法。在实践中,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前瞻性和现实性的关系,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逐步走向市场。企业在获得更多生产经营自主权的同时,员工教育也需要同步得到加强。多年的工作实践,特别是近几年直接从事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使我们认识到新时期加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在内容形式和方法上要有所新创新。 关键词:员工思想政治工作 一、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 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是多样化和复杂化,突出表现为以下八个方面: 1、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随着改革发展的深入,特别是卫视、网络、媒介传播等手段的多样化,员工的思维方式已发生了深刻变化,逐步由静态的、狭隘的、封闭的、迟滞的思维方式向动态的、系统的、开放的时时的思想方式转变。面对这种变化了的新形势、新情况,传统型单一式的“学文件”、“读报纸”、“讲传统”等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必须向现代型的多角度、多侧面的工作方法转化,来有效地开展工作。 2、指令型向沟通型转变

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由指令型向沟通型方法转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他人和自己都能够接受的方式,而不是只以自己能接受的方式做工作,才能收更有效率的效果。 3、说教型向关爱型的传播方式转变 现代社会,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许多企业在注重思想政治工作软件投入的同时,更注重硬件设施的投入。许多企业还办起了图书馆、阅览室、网络信息中心。同时加强要企业文件建设,生产经营竞赛活动和企业管理等结合,使之成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形式,,以寻求思想政治工作有现代企业制度做后盾和保证的有效途径。 4、要让大道理与小坚持统一 不容置疑,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真理,把大道理讲透。当前,不少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分对象,不分层次,照本宣科,思想工作不切实际,说教味太浓,大道理成了呆板生硬的说教,不仅起不到效果,还导致一些人产生了逆反心理,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让企业的大道理与员工的小坚持相结合,注重统一、注重实效。 5、理想与现实需协调 导向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功能,必须坚持高格调,强调理想。但我们不能脱离现实仅仅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前瞻性,必须着眼于现实中员工的思想实际来确定具体的目标、任务、方针、原则和方法。在实践中,我们必须正确处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 6、干路与支路的需一致

论道家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中国教育史》结课论文 论道家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摘要: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宝库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但以往人们较侧重对儒家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而对于崇尚自然的道家却未予以应有的重视,甚至还有人误认为道家没有教育思想。实际上,道家思想中蕴藏着极其宝贵的教育思想,道家以其深邃的大智慧,以独特的言语和方式实施着其教育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心理和性格,滋润着绚丽多姿的中华文化。在进行教育改革的今天,道家思想亦能给予我们诸多启示。 关键词:因材施教创新启发 一、自然无为,顺应时势 “道”是道家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和核心,道家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和根本规律,它内在于万物之中,支配着万物,自然无为是“道”的基本特性,人类必须遵循这一特性,以之作为基本的行为原则:“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第六十四章,以下凡引此书,省略书名)在这里,“不敢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顺应事物的内在规律,顺应时势,而不主观妄为,才能获得成功,这就是所谓“无为而无不为”。对此,秦汉时期新道家的作品《淮南子》、《吕氏春秋》作出了更为明确的阐释。《淮南子》说,无为绝非“漠然不动”,“听其自流”,而是“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功”。《吕氏春秋》告诫说:“凡举事无逆天数,必顺其时,乃顺其类”。这就告诉我们,只有遵循自然和社会的内在规律,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在务实中求应变,在应变中求进取,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建功立业,不断走向成功。 这些主张对于我们自觉地转变教育思想是富有启发意义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变革向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例如,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大学不能只是进行纯学术研究的“象牙之塔”,而要更加贴近社会现实需要,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承担责任,为解决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而出谋划策。又如,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对劳动者文化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必须打破大学以培养少数“精英”为己任的传统目标,与社会生产和经济过程相结合,培养出能适合社会需要的多种多样的人才。这就要求有关领导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审时度势,顺应时代潮流,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对现有的教育体制和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作出及时的调整和改革。但迄今为止,传统教育还以其强大的惯性在教育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教育改革的力度和步伐还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故重温道家所提出的顺应规律、顺应时势的思想,有助于我们从思想上更自觉地顺应时势,认识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从而根据社会的需要和教育发展的规律,改变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