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初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年龄常见称谓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年龄常见称谓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年龄常见称谓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年龄常见称谓练习题(含答案)

婴儿。襁指婴儿的带子,褓指小儿的被子。

孩提:2~3 岁的儿童。

1. 垂髫(ti áo ):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2. 总角:

指幼年儿童。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

3. 豆蔻年华:

指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女子。(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

4. 及笄j ī :

指15岁女子。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

5. 束发:

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6. 冠、加冠、弱冠:

7. 而立:

指30 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8. 不惑:

指40 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9. 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

指50 岁

10. 花甲、平头甲子,耆,耳顺:

指60 岁。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

11. 古稀:

12. 耄(mào)耋(di é):

指八九十岁。

13. 期颐:指百岁。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学以致用】

1. 下列文化常识中说法不确切的一项是()

A.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中的“总角”和“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垂髫” 都是指幼年儿

童。

B. “束发”“及笄”分别表示男女15岁,而“结发加冠”则表示男子已经20 岁了。

C. 古人称六十岁为“花甲”“耳顺”,七十岁为“古稀”,八九十岁为“耄耋”,一百岁为“期

颐”。

D. 古代作品可以地名、书斋名、谥号、名号、字号、官职年号来命名。如《临川先生文集》《欧阳文忠公

文集》《杜工部集》就是分别以地名、谥号、官职来命名的。

2.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人有取字、号的习惯。男子20 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 岁举行笄礼时取字。人们为了尊重别

人,一般不直呼其名,而称其字、号。

B 古人有一些表示特定关系的称呼。加“太”表示长一辈,加“先”表示已逝世的尊长,

加“从”表示叔伯关系。

C 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加以褒贬善恶的一种称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唐宋以来的皇帝都改称庙号。

D 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到了清代,才规定一帝一元,比如,清高宗的年号是“乾隆”。

3. 判断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的正误,有错之处请在下面划横线并在后面横线上改正。 (1)笄是年满十六岁的少女所举行的象征可以婚配的仪式,笄礼之后女子可以梳髻。 (2)“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4. 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称谓,你知道下面表示年龄的词语吗?十三岁称为( ) 二十岁称为( ) 三十岁称为( ) 四十岁称为( ) 五十岁称为( ) 六十岁称为( )

5.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浦东国际机场边检大厅,有这样一位服务标兵,她无论出现在哪里,脸上始终挂着一抹微笑,真诚、甜美、亲切,让人难以释怀..。

#B.这六位老人,年纪最小的也已82 岁,都是参加过抗战的老兵。如今,虽已是古.稀.之年,但他们都还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回忆起当年,感慨万千。

#C.虽然面临的困难和不利因素很多,但是,作为这项改革实验的始作俑者....,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这项工作进行下去,并且做得越来越好。

#D. 地震异地安置区首批“农家乐”开业,灾区民房重建基本完成,学生提前搬入新校园??纷.至.沓.来.的重建喜讯报告着灾区的重生。

6. 中国古代不同年龄有不同的特定称谓,下列年龄称谓按实际年龄由小到大排列有误的是A.而立、知命、

从心、耳顺B.弱冠、不惑、知命、花甲

C.志学、弱冠、而立、不惑D.不惑、花甲、从心、期颐

7. (2016 高考天津卷)下列各句所涉及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②豆蔻梢头二月初

③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④年近知命,位止方州

⑤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A.③①②④⑤

#B.③②①⑤④

#C.②④③①⑤

#D.②①③⑤④

8. 我国古人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古代的“及笄j ī之年”、“弱冠之年” 、“而立之年” 、“不惑之年” 、“花甲之年”指称的年龄分别是:()

A、15 岁、20岁、30岁、40岁、60岁

B、女子15岁、男子20 岁、50 岁、60 岁、70 岁

C、女子15岁、男子20 岁、30 岁、40 岁、60 岁

D、13 岁、20岁、30岁、50岁、60岁

9. (湖北省荆州中学2017 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质量检测高中语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

(4 )题。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

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湜(shí)闻其名,将推毂

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湜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 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 蒙曰:“吾府之积若干?”曰:“八千缗。”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又尝有几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侯蒙亦如是邪?”罢知亳州。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侯蒙传》)[ 注] ①王恢: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汉武帝大怒,曰:“今不诛恢,

无以谢天下!”

②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B.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

使讨方腊以自赎

C.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D.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20 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 ,20 岁才为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士曰卒,庶人曰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蒙精于治理,敏于干事。侯蒙不肯越境禀报工作,转运使黄湜大怒,想借审查工作治侯蒙的罪,却发现无可指责,最后以礼相待。

B.侯蒙善于劝谏,解救大臣。皇帝派侯蒙到秦州去责罚五路将帅等18 人,侯蒙援引典故,

劝皇帝不要自残肢体,皇帝醒悟后不再追究。

C.侯蒙直言评鉴,结怨蔡京。皇帝、侯蒙评鉴蔡京,侯蒙认为蔡京心术不正,要不然也是贤相。蔡京闻知后,心里记恨并报复了侯蒙。

D.侯蒙忠于国事,为君分忧。侯蒙认识到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想引起市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并安抚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②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

【参考答案】

1. A (解析:“黄发”指老人。)

2. D (应为“到了明代以后,才规定一帝一元”。比如,明成祖的年号是“永乐” 。)

3. (1)×。“笄礼”为十五岁举行。(2)×。“总角”指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不分男女。

4. 豆蔻年华弱冠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花甲之年

5. D(A项“释怀”:①抒发情怀②放心、无牵挂。文中应用“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 B 项“古稀”指人七十岁,文中应用“耄耋”,或改为“已过古稀之年”。C 项“始作俑者”: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贬义词,感情色彩使用不当。)

6. A

7. D

8. C

9. (1)B

(2)D(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

(3)D(侯蒙没有建议改革币值,他是确实不知情,才斥责主管官吏。)

(4)①侯蒙向他们说明:“你们都是一方的侯伯,无须让狱吏侮辱你们,只管按实情回答。②到这时,皇帝就秘密地告诉他这种情況。侯蒙问答说:“因为财利来要求君主提拔自己,这不是臣下所敢做的事情。”[ 参考译文]

侯蒙,字元功,是密州高密县人。还不满二十岁的时候,就有好的名声,为正义的事情急于奔走,喜好施救有困难的人,有时一天就花掉千金。考取进士后,调任宝鸡县尉,后来又任柏乡县知县。百姓打官司都是当庭判决,受罚的人都没有任何怨言。转运使黄浞听到他的名声,要推荐他,叫他到衙署禀报事情,侯蒙因越过了自己的县境而不肯前往。黄浞很生气,过些天来到柏乡县,审阅文书案卷,想要推翻已定的案子使他获罪;查了一会儿,竟没有一点瑕疵可指摘,这才以宾客之礼接见他,说:“您真是个能干的吏员啊。” 黄湜便率领各位使者一起推荐他。

镇守西部的将领高永年被羌人杀死了,皇帝很生气,亲自写了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的姓名,命令侯蒙去秦州逮捕他们治罪。侯蒙到了秦州,仲武等穿着囚服听候命令,侯蒙向他们说明:“你们都是一方的侯伯,无须让狱吏侮辱你们,只管按实情回答。”案件判定的结论还没有报上去,又提升他任御史中丞。侯蒙上奏说:“当年汉武帝杀了王恢,不如秦缪公赦免孟明。子玉自缢而死使晋侯高兴,孔明去世使蜀国的地位变轻了。如今羌人杀了我们一个都护,却使十八员将领因此而死,这是自残肢体啊。想要身体不得病,可能吗?”皇帝醒悟了,把这件事放在一边,不再追究。

迁任刑部尚书,改任户部。近年郊庙祭祀提前办妥告成,尚书主管政事。到这时,皇帝就秘密地告诉他这种情况。侯蒙回答说:“因为财利来要求君主提拔自己,这不是臣下所敢做的事情。”一天,皇帝随便地问:“蔡京这个人怎么样呢?”侯蒙回答说:“假使蔡京能够端正自己的心术,即使古代的贤相也比不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