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刑事证据学名词解释全集

刑事证据学名词解释全集

刑事证据学名词解释全集
刑事证据学名词解释全集

1.证据学:通常称为诉讼证据学,又称证据法学,它是以各类诉讼中的证据位研究对象的

专门学科。证据:证明之根据。

2.诉讼证据:是能够证明争议案情的已知事实与表现其内容的法定形式的统一。

3.刑事诉讼证据: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由公安、司法机关依法收集的,或者由辩护律师、

自诉人等依法提出的,用以证明犯罪事实是否发生,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有罪,以及有关案件实施情况的一切事实。

4.刑事诉讼证据的客观性:

5.刑事诉讼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反之,任何想象、猜测、分析、估计、推断、梦

呓、卜以及来源不清的道听途说等并非客观存在的事实,都不能成为刑事诉讼中的证据。

6.刑事诉讼证据的关联性:

7.刑事诉讼证据必须是与争议案情有关联、能够发挥其证明作用的事实。反之,与本案无

关的其他事实与材料,都不能成为诉讼中的证据。

8.刑事诉讼证据的合法性:

9.刑事诉讼证据必须是由司法机关或者当事人、辩护人等依据法定程序收集的事实。反

10.之,采取非法手段收集的材料,即使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由于其取证的手段不合法,

11.也难以成为刑事诉讼中的有效证据。

12.“弹劾式诉讼”:就是诉讼必须由原告对被告提出弹劾(控告)才能引起,国家并不主

动干预。

13.“纠问式诉讼”(“审问式诉讼”):是指封建国家要求司法机关依据其职权,对犯罪行

为主动予以追究,在诉讼中又特别注重对被告人的“纠问”,采取各种手段逼使当事人招供。

14.“法定证据制度”:就是对于各种证据证明力的大小,一概由法律预先作出规定,要求

法官必须按照法定

15.的规则来审查,判断证据。

16.证明标准:是指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其所依据的证据对案件的证明需要达到何种程度

才能据以定案。

17.证明任务:刑事诉讼证明任务是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18.收集证据:查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必要步骤,是为追究犯罪奠定基础的工作,是判断和使

用证据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19.证据规则:是指为了规范证明行为而确立的公安、司法机关与诉讼参与人在收集证据、

判断证据、采用证据时必须遵守的一系列程序性原则。

20.证据能力(证据资格):

21.是指哪些事实和材料可以被用为证据,哪些事实和材料则不能成为证据,也就是要解

22.决证据是否可以采信的问题。

23.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24.用违反法律规定的手段所获取的证据材料不具有可采性,不能作为定罪与判刑的根据。

25.传闻证据排除规则(传闻证据规则):传闻证据不具有可采性,一般不能被用作定案的

根据。

26.“毒树之果”:源于美国。采用非法方法取得的口供所提供的线索,再去获取其他证据,

被认为是由“毒树”结出的“毒果”,因而该证据也被认为同最初采用非法方法取得的口供一样不具有可采性。

27.意见证据:是指证人对案件事实发表的意见。

28.证据证明力:是指某一证据对于案件事实的证明究竟具有多大的可信度。

29.最佳证据规则:是指以文字、符号、图形等方式记载的内容来证明案情时,其原件才

是最佳证据。

30.补强证据:是指用以增强另一证据证明力的证据。

31.补强证据规则:是指对于某些证明力难以确定的证据,必须有其他证据予以印证,以

增强其证明力,才能被法庭采信作为定罪的根据。

32.证据开示(证据展示):

33.是指控、辩双方在法庭开庭前相互展示证据,以交换有关案件信息的一项制度。

34.当庭认证:是指法庭对于控、辩双方提交的证据,应在当庭审查后予以认定。

35.推定:是指在司法证明中,以已知的事实为基础,根据事物之间客观联系的规律,推

导出另一事实的带有假定性质的判断。

36.不可反驳的推定:又称终局推定,是指当事人不能提出反证加以推翻的推定。

37.拟制:法律上的拟制是根据实际操作的需要,把两种并不相同的事项视为相同的事物。

38.司法认知:是指法院对于某些司法人员熟知的事实,可以无需证明就直接认定其存在

不存在。

39.疑罪:是指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证据不足,既不能证明被告人有罪又不能证明其无罪的

两难情况。

40.物证:是以其自身属性、外部特征和存在状况来证明案情的客观实在。

41.书证:是以文字、符号和图形等方式记载的内容来证明案情的实物证据。

42.公文性文书:是指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出具的证明文件。

43.属性物证:是以其其自身属性的品质内部属性发挥作用的物证。

44.证人证言: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被害人以外的人,就其耳闻目睹的有关案件的

具体情况,向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

45.被害人陈述:是指直接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就其遭受侵害的情况及其他案情事实

向公安、司法机关所作的叙述和控诉。

46.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又称“口供”,是指受刑事追诉的人,就有关案件事实

向司法机关所述的供认、辩解和陈述。

47.鉴定结论(鉴定人的意见):

48.是由有关专家对诉讼中涉及的某些专门性问题,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检查测定以

后,所出具的结论性书面意见。

49.法医鉴定:是依据法医学的专门知识,用以检验死亡原因、伤害程度、造成损伤的凶器

的种类和鉴别血型、指纹、遗传因子是否同一等专门性问题,为侦查破案和认定犯罪提供科学依据。

50.司法精神病鉴定:是由司法机关聘请有关医学专家,对案件当事人(以及某些证人)的

精神状况进行检查,鉴别其精神是否正常及病情的严重程度,以确定当事人对其行为的控制能力,据此判断其是否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51.毒物分析鉴定:是运用化学的原理与方法,对投放危险物质、制毒、吸毒、贩毒,以及食

物中毒等案件中的有关物质进行检验分析,以确定毒物的种类、性质、含量、来源或鉴别被害人是否中毒以及确定死亡原因,为侦查破案和定罪量刑提供科学依据。

52.痕迹鉴定:是刑事侦查技术的重要领域,通常包括对指纹、掌纹、足迹、工具痕迹、枪

弹痕迹、牙齿痕迹、车轮痕迹、牲畜蹄迹等的检验鉴定。

53.文件鉴定:是对案件有关的各种文件(包括字迹、纸张、图表及相关材料)进行比对、分析、

推断,以判明文件内容的真实程度,或确定文件的书写人和制作方法,或者将某些掩盖、压痕文字加以显现。

54.司法会计鉴定:是运用会计学的原理和专门知识,对有关财务、账目等依法进行的审核

鉴定。

55.鉴定人:是指根据司法机关的指派或聘请,运用专门知识,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进行

鉴别和判断的人。

56.交叉询问:是指在庭审过程中,为审查证人证言的真实性,应由控、辩双方对出庭作证

的证人轮替交叉地进行询问。

57.勘验、检查笔录:

58.是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和审判人员,对与案件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尸体的实际状

态进行勘验、检查所制作的实况记录。包括绘图、照片、录音、模型等,它是各种实况记录的总称。

59.物证检验笔录:是侦查、审判人员,到物品所在地进行勘验、检验所制作的记录。

60.尸体检验笔录:验尸人员就检验尸体所见和提取何物而如实制作的记录。

61.侦查实验笔录:是侦查机关为验证在一定条件下某一事件或现象能否发生及其后果而进

行试验的如实记录。

62.视听资料:是指录音、录像或电子计算机存储的资料以及其他科技设备与手段所提供的

有关案件的信息。

63.控诉证据(攻击证据):

64.是指那些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罪重或者应当对其加重处罚的证据。

65.正面防御型:可以从正面证明被告人并未实

66.施末一犯罪行为,或者证明他所犯的只是某

67.种轻罪而不是起诉方指控的重罪。

68.法定减免型:并不否定指控被告人犯罪的基本事实,但是能够证明被告人具有应当减免

或免除的法定情节。

69.斧底酬薪式:虽然不能直接证明被告人无罪,也不能提出依法应当减轻或免除其刑事责

任的事实,但他们能够推翻指控被告人有罪的控诉证据,使起诉方提出指控不能成立,实际上也是洗刷掉了强加在被告人身上的罪名,故可以成为刑事诉讼证据中最有力的辩护证据。

70.辩护证据(防御证据):

71.是指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应当对其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的

72.证据。

73.原始证据:是指从直接来源或最初来源获得的第一手证明材料。

74.传来证据:是指并非直接来自原始之处,而是经过了转手、传抄的第二手或第二手以上

的证明材料。

75.言词证据:是以人的言词(包括证词的录音)为表现形式的证据。

76.实物证据:是以各种实物、痕迹、图形、符号等载体和客观上存在的自然情况为表现形

式的证据。

77.直接原则:是由言词原则派生出来的另一种诉讼原则。

78.言词原则:是指在诉讼过程中,一切当事人和证人等提供证词,都必须以言词的方式作

口头陈述。

79.直接证据:是指能够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证据。

80.间接证据:是指那些本身不能直接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而必须同其他证据联系起来,

互相印证,组成一个完整的证明体系,并需要借助于逻辑推理的方法,才能对案件中的主要事实加以证明的证据。

81.案件主要事实(主要案情):

82.是指涉及本案争议中最关键的那些事实,就刑事诉讼来说,是指:犯罪事实是否发生、

83.谁是真正的犯罪分子、有关犯罪的主要情节。

84.证明:就是用已知的事实和原理,证实未知事项的活动。

85.诉讼证明:是指司法机关和当事人根据已知事实,为查明和证实争议案情所进行的诉讼

活动。

86.刑事诉讼证明: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和当事人在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收集证和

审查、判断证据,并运用证据揭露犯罪、证实犯罪或排除犯罪嫌疑的诉讼活动。

87.证明对象(待证事实):

88.是指在诉讼中需要由司法人员和当事人使用证据加以证明的事实。

89.司法认知:(审判上的知悉)是指法官在审判过程中就众所周知的事实或应当适用的法

律,无须当事人举证而直接加以确认的一种证明方式。它有利于简化司法程序、提高诉讼效率。

90.证明责任:是指人民法院在刑事诉讼中收集、审查、判断证据,对其审理的案件承担以

确实的证据来加以证明的责任。

91.举证责任:是指控告方对自己提出的诉讼主张,负有举出证据加以证明的义务。

92.举证责任转移:

93.是指公诉方证明了被告人的行为事实确实存在的情况下,如果被告人要反驳指控,则须

对其反驳意见提出证据予以证明,否则控诉成立。

94.举证责任的倒置:是指在特定情况下,将通常应由控方承担举证责任,倒转至被告人身

上,即被告人要否认犯罪,他就需要提出一定的证据来证明自己没有实施过犯罪。

95.证明标准(证明程度、证明要求):是指刑事诉讼中证明主体运用证据对案件事实及其

他相关待证事项的证明所须达到程度和要求。

96.证据确实:就是案卷中收集的每一个证据都经过了审查检验,是确凿无疑、推不倒的。

97.证据充分:就是认定犯罪的证据有相当的数量,能够组成一个完整的证明体系,不存在

任何一环的脱漏。

98.法律推定:是指对某些情况不明或者确实不可能查清的事项,由法律规定某种程序,来

推断该事项的“有”或“无”。具体而言,它是指由法律规定在已经证明了甲事实的存在的前提下,就可以推定乙事实的存在。在法律推定的情况下,如无相反的证据证明要件事实并不存在,则认为要件事实的存在已经得到证明。

99.事实推定(裁判上的推定、诉讼上的推定):是指法律授权司法机关或者法官根据已知事

实和经验法则,采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来判定待证事实是否真实。

100.拟制:法律上的拟制是根据实践操作的需要,把两种并不相同的事项视为相同的事物101.收集证据:就是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和辩护律师,运用侦查手段或者依法进行调查,发现和提取能够证实案情的证据材料的诉讼活动。

102.刑讯逼供:使用肉刑或变相肉刑,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身体进行摧残和折磨,以逼使其招供。

103.证据保全: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对于已经发现和收集到的证据材料,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提取、固定并妥为保存的诉讼活动。

104.证据的审查、判断:是指办案人员对已经收集的证据材料进行分析、比较、鉴别,以判明它们的真实性及其与案件事实的关系,并确定其证明力的诉讼活动。

105.比较印证:就是将本案中的各个证据互相加以比较,看它们是否能够彼此得到印证。106.串联排疑:就是将已经收集到的全部证据都串联起来,看它们能否组成一个完整的证明体系,在证明方向上是否完全一致,能否排除任何其他的可能性,从而判明全案证据是否已经具备了“证据充分”的要求。

107.重新订正:是指办案人员对于证据材料的认识,需要随着证据的不断手机而随时予以校

正。

108.重点深入:就是要对那些证实案件起关键作用的证据,进行重点审查,反复核实。109.逻辑推理:是指办案人员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对案件中的各种证据材料加以验证,进而推断出正确的结论。

110.诉讼证据的排列组合:

111.就是将已经收集到的各种证据材料,根据办案的实际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律,把他们排列起来,形成对所要证明的每个问题,都有一组相应的证据。

112.冷水审:是指将被告人投入河里,看其是否沉没,用以检验被告人是否有罪的古代刑事证据制度。

微量物证:凡是不能被人的感官所发现,必须借助于科学仪器才能发现、提取和送交鉴定的体积微小的物证。

常态物证:能够用人的感官发现,并能够以常规手段加以提取,并可以随案移交的物证。

属性物证:凡以其自身的品质和内部属性发挥证明作用的物证。

刑事自诉案件:我国刑法规定:对一些性质不很严重,法定刑也较轻的刑事案件,可由被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由被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这类案件称为刑事自诉案件。

拷囚制度:指我国《唐律》中有关刑讯的制度,具体包括刑讯的条件,刑讯必须遵循的章法,杖具的规格和拷打的部位,刑讯的方法和适用于原告人的条件。

司法精神病鉴定:是由司法机关聘请有关医学专家,对案件当事人(或证人)的精神状况进行检查,鉴别其精神是否正常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以确定当事人对其行为的控制能力,据以判断其是否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司法会计鉴定:是运用会计学的原理和专门知识,对有关财务、帐目等依法进行的审核鉴定。

113.正面防御型辩护证据:可以从正面证明被告人并未实施某一犯罪行为,或者证明他所犯的知识某种轻罪而不是起诉指控的重罪。

114.法定减免型辩护证据:并不否定指控被告人犯罪的基本事实,但能够证明被告人具有应当减免或免除处罚的法定情节。

115.攀供或举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检举、揭发同案其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犯罪事实。

2018年10月自考00370刑事证据学试题和答案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刑事证据学试卷和答案 (课程代码00370)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l分,共10分。在每小J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法定证据制度产生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从立法上来看,最早确立自由心证的国家是 A.德国 B.日本 C.法国 D.意大利 3.经人民法院通知,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意见 A.由检察院重新收集证据 B.不可以作为定案依据 C.由法院裁量是否作为定案依据 D.视案件而定是否作为定案依据 4.检查的对象是 A.案件现场 B.犯罪嫌疑人 C.物品 D.尸体 5.如果缺少刑事证明,审判将失去 A.原则和方向 B.标准和动力 C.依据和根基 D.准则和目的 6.传统广义的“大证明”观,将当事人承担的责任称之为 A.证明责任 B. 举证责任 C.收集责任 D.鉴定责任 7.无可争议的、审判人员履行职务都应当知晓的事实是 A.司法认知 B.预决的事实 C.程序事实 D. 众所周知事实 8.被告人能够承担证明责任的案件是

A.自诉案件 B.公诉案件 C.反诉案件 D.追诉案件 9.当没有相反证据出现时,法律推定推出的事实就成为 A.已知爵实 B.基础事实 C.案件事实 D.法律事实 10.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须通过一系列 A.事实 B.政策 C.判例 D.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11.对神示证据制度的评价正确的有 A,结果无科学性、可靠性 B.以“神灵显示”作为标志 C.与古代实行的弹劾式诉讼制度相适应 D.与古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带有一定的科学性 E.适应了奴隶主阶级借助神威巩固其统治地位的需要 12.在证据法的价值体系中,最基本的价值包括 A.自由 B.法治 C.秩序 D.公正 E.效率 13.广义证明观的刑事证明主体包括 A.公安机关 B.检察院 C.法院 D.当事人 E.证人 14.刑事证明对象的客观方面主要包括 A.时间 B.地点 C.手段 D. 行为 E.后果 15.“谁主张、谁负责”规则的基本要求包括 A. 主张方举出证据 B. 证明后的实证 C. 证据符合证明程度要求 D.承担责任方承担败诉责任 E.举证责任在于举 16.逮捕需具备的条件包括 A.立案条件 B.证据条件 C.罪贲条件 D.供述条件 E.社会危险条件 17.我国原始证据优先规则适用于 A.物证 B.人证 C.鉴定意见 D.勘验笔录 E.书证 18.非法证据排除的作用有 A.保障宪法性权利 B.阻吓违法取证 C.维护司法纯洁 D.维护司法程序正义 E.避免冤假错案

刑事证据学简答题综合

●刑事证据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一)刑事证据学与刑事诉讼法学(二)刑事证据学与刑法学(三)刑事证据学与犯罪侦查学(四)刑事证据学与法医学 ●刑事证据学的研究方法(一)精通法律规,弄清基本原理(二)理论联系实际,在弄清疑点、难点上多下功夫(三)博览群书,参照比较(四)抓住重点,兼顾其他 ●刑事诉讼证据的特点(一)刑事诉讼证据要受到实践的限制(二)刑事诉讼证据会受到条件的制约(三)刑事诉讼证据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 ●刑事诉讼证据的基本属性(一)刑事诉讼证据的客观性(二)刑事诉讼证据的关联性(三)刑事诉讼证据的合法性 ●刑事诉讼证据的客观性:刑事诉讼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反之,任何想象、猜测、分析、估计、推断、梦呓、卜以及来源不清的道听途说等并非客观存在的事实,都不能成为刑事诉讼中的证据。 ●如何正确理解证据的客观性(1)一切诉讼证据,都是伴随着案情进展而出现的实物、痕迹和反映现象。这些实物、痕迹和反映现象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依当事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2)任何诉讼证据,都是不依办案人员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事实。办案人员绝不能用主观臆断来代替这些客观事实,更不允许任意改变或者替换收集到的证据材料。 ●正确理解证据的客观性的意义:(1)刑事诉讼证据的客观性是相对于办案人员的主观认识来说的。(2)一切言词证据,都是证人对于客观存在的案件事实的反映现象。 ●刑事诉讼证据的关联性:刑事诉讼证据必须是与争议案情有关联、能够发挥其证明作用的事实。反之,与本案无关的其他事实与材料,都不能成为诉讼中的证据。 ●如何正确理解证据的关联性(1)一切用以证明诉讼争议的证据,都必须同诉讼案件有着客观的联系(2)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证据,必须同刑事案件中的犯罪事实存在着在、必然的联系。 ●刑事诉讼证据的合法性:刑事诉讼证据必须是由司法机关或者当事人、辩护人等依据法定程序收集的事实。反之,采取非法手段收集的材料,即使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由于其取证的手段不合法,也难以成为刑事诉讼中的有效证据。 ●刑事诉讼证据为什么要有证据的合法性?(理由)(1)理论依据(2)法律依据(3)事实依据 ●刑事诉讼证据的三个基本属性的关系:客观性和关联性是刑事诉讼证据的根本属性,合法性是保证刑事诉讼证据客观事实的外在的、法律上的条件。 ●对神示证据制度的评价(它对维护奴隶制社会的统治秩序起到过重要作用的原因):(1)它适应了奴隶主阶级借助于“神威”来巩固其统治地位的需要。(2)它与古代实行的弹劾式诉讼制度相适应。(3)它与古代奴隶制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们的认识能力相适应。 ●“法定证据制度”的具体规则(容):(1)法律预先把各种证据划分为“完全的”和“不完全的”两大类。(2)法律规定,被告人的自白是“全部证据中最好的证据”,是“证据之王”。(3)对证人证言的规定是,只有一个可靠证人的证言,还不具有完全的证明力,必须有两个证人的相同证言,才能使案件得到充分的证明。(4)判断证言证明力的规则是,按照证人的身份来确定其证言之优劣。(5)对书证的要,用作书证的文书必须是公文书,并且必须是原件。(6)对于特定案件,法律也规定了如何定案规则。 ●“法定证据制度”的特点:(1)法律对于每一种证据证明力的大小,都预先做了规定,它限制了法官自由取舍证据的可能。(2)法定证据制度偏重于证据的表现形式,它试图以定量分析和机械相加地方法来解决对于证据的审查判断问题,体现了机械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3)法定证据规则把被告人当做自证其罪的特殊证人,把被告人的自白奉为“证据之王”并从法律上确定了刑讯的合法性。(4)法定证据制度在对证据的判断与取舍上,贯彻了男尊女卑和等级特权的不平等原则。 ●自由心证制度有两个核心容:(1)诉讼证据的证明力及其运用,不是有法律事先做出规定,而是完全听任法官凭自己的感知和理性来自由判断的。(2)法官要对案件中的证据作出判断,必须在自己的心深处确信它是真实的。 ● ●自由心证制度的评价:积极性:(1)他冲破了法定证据制度下许多形式主义的束缚,引起了刑事诉讼结构的变革。(2)使法官摆脱了法定证据制度下烦琐规则的束缚,从而能够根据案件中各种证据的具体情况,按照自己的经验,智慧和良心,

岩体力学名词解释

岩石力学定义:岩石力学是研究岩石的力学性状的一门理论和应用的科学,它是力学的一个分支,是探讨岩石对周围物理环境中力场的反应。 应力:应力指物体在所受面力作用下内部产生的内力的集度。正应力:应力在其作用截面的法线方向的分量。剪应力:应力在其作用截面 的切线方向的分量。体力:分布在物体体积内的力。面力:分布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内力:物体本身不同 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力。正面:外法线沿着坐标轴的正方向的截面。正面上的应力分量与坐标轴方向一致 为正,反之为负。负面:外法线是沿着坐标轴的负方向的截面。负面上的应力分量与坐标轴方向相反为正, 反之为负。主平面:单元体剪应力等于零的截面。主应力:主平面上的正应力。强度(峰值强度):在一定条件下,岩石发生破坏时单位面积 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 残余强度:岩石完全破坏后所能承受的一个较小的应力值。 应变软化:指岩石达到峰值强度以后继续变形,其强度随变形量增加而降低/减少的特性。 塑性变形:岩石失去承载能力以前所承受的永久的变形。 屈服:有些材料在开始出现塑性变形之后,常在应力不变或应力增加很小的情况下继续产生变形,

这种现象称为屈服。 屈服点:岩石从弹性转变为塑性的转折点有效应力:一般意义,是指对多孔渗水材料总的力学特征起主导作用的应力。有效应力是外加或总应力和孔隙 压力的函数。切线杨氏模量:应力-应变曲线上某一确定点的斜率,一般取50%峰值强度点的斜率。平均杨氏模量:应力-应变曲线上近似直线部分的斜率平均值割线杨氏模量:坐标原点与某一定点连线的斜率 扩容:岩石在塑性阶段的体积膨胀称为扩容现象,它主要由于变形引起裂隙发展和张开而造成的岩石:岩石是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它由各种岩矿或岩屑在地质作用下按一定规律通过结晶联结成或借助于胶结物粘结组合而成。 岩体:是指天然埋藏条件下大范围分布的,由结构面和结构体组成的地质体。岩石结构面的产状:即结构面在空间的产生状态和方位,用结构面上倾斜度最大的倾斜线与水平面成的夹角,以及对应倾向线的方位 (从真北方向顺时针测得)来描述结构面的间距:一组结构面在法线方向上两相邻面的距离。结构面的线密度Kd:指结构面法线方向单位长度上交 切结构面的条数(条/m)。 结构面的连通性/persistence:(P80)结构面的连续性反映结构面的贯通程度,常用线连续性系数,迹长和各面连续性系数表示。 结构面的粗糙度:粗糙度是表示结构面相对于平

岩石力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更新

岩石力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5分) 1.结构:矿物颗粒的形状、大小和联结方式所决定的结构特征。 2.构造:各种不同结构的矿物集合体的各种分布和排列方式。 3.岩石颗粒间的联结分为结晶联结和胶结联结两类。 4.质量密度(ρ)和重力密度(γ): 单位体积的岩石的质量称为岩石的质量密度。单位体积的岩石的重力称为岩石的重力密度(重度)。所谓单位体积就是包括孔隙体积在内的体积。 γ= W/V γ=ρg(kN /m3) 5.岩石的相对密度:岩石的干重量除以岩石的实体积(不包括岩石中孔隙体积)所得的量与1个大气压下4度纯水的重度之比值。 Gs ——岩石的相对密度; Ws ——干燥岩石的重量(kN); Vs ——岩石固体体积(m3); —4度时水的重度(10kN/m3)。 6.孔隙率:岩石试件内孔隙的体积占试件总体积的百分比。 7.孔隙比:岩石试件内孔隙的体积与岩石试件内固体矿物颗粒的体积之比。 8.含水率:天然状态下岩石中水的重量ωW 与岩石烘干重量Ws 之比。 9.渗透性:在水压力作用下,岩石的孔隙和裂隙透过水的能力。 w s s s V W G γ=w γ%100?=V V n V n n V V V V V e V V s V -=-==1%100?=s W W ωωw s d G n γγ-=1

10.膨胀性:岩石浸水后体积增大的性质。 11.崩解性:岩石与水相互作用时失去粘结性并变为完全丧失强度的松散物质的性质。 12.软弱性:岩石与水相互作用时强度降低的特性。 13.抗冻性:岩石抵抗冻融破坏的性能。 14.岩石的强度:岩石抵抗破坏的能力。岩石在荷载作用下,发生破坏时所承受的最大荷载应力就是岩石的强度。 15.岩石的单轴抗压(拉)强度:岩石在单轴压缩(拉伸)荷载作用下,所能承受的最大压(拉)应力。 16.岩石的抗剪强度:岩石抵抗剪切破坏的极限能力。 17.岩石的扩容: 岩石受外力作用后,发生非弹性的体积膨胀。 18.残余强度: 岩石完全破坏后所能承受的一个较小的应力值。 19.长期强度: 长期荷载作用下岩石的强度。 20.岩石的流变性:岩石应力应变关系随时间而变化的性质。 21.蠕变:当应力保持恒定时,应变随时间增长而增大的现象。 22.松弛: 当应变保持恒定时,应力随时间增长而逐渐减小的现象。 23.弹性后效: 当卸载时,弹性应变滞后于应力的现象。 24.卸荷裂隙:岩体表面某一部分被剥蚀掉,引起重力和构造应力的释放或调整,使得岩体向自由空间膨胀而产生的平行于地表面的张裂隙。 25.RQD: 岩石质量指标,是指钻探时岩芯的复原率,或称岩芯采取率。 %10010(?>=(岩芯进尺总长度) 的岩芯断块累计长度)L cm Lp RQD 2 )(rp mp v V V K =

自考刑事证据学填空题 (1)

1.证据学通常称为诉讼证据学,它是以各类诉讼中的证据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科。2、证据:证据,即证明之根据。3、诉讼证据:诉讼证据应当是能够证明争议案情的已知事实与表现其内容的法定形式的统一。4、刑事诉讼证据:刑事诉讼证据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由公安、司法机关依法收集的,或者由辩护律师、自诉人等依法提出的,用以证明犯罪事实是否发生,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有罪,以及有关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5、“弹劾式”诉讼:所谓“弹劾式诉讼”,就是诉讼必须由原告对被告提出弹劾(控告)才能引起,国家并不主动干预。6、神示证据:所谓“神示证据制度”,古代社会并没有这样的正式命名,而是后人所作的概括。7、纠问式诉讼:“纠问式诉讼”又称“审问式诉讼”,是指封建国家要求司法机关依据其职权,对犯罪行为主动予以追究,在诉讼中又特别注重于对被告人的“纠问”,采取各种手段逼使当事人招供。8、法定证据:所谓“法定证据制度”,就是对于各种证据证明力的大小,一概由法律预先作出规定,要求法官必须按照法定的规则来审查、判断证据。9、证据规则:证据规则是指为了规范证明行为而确立的公安、司法机关与诉讼参与人在收集证据、判断证据、采用证据时必须遵守的一系列程序性准则。10、物证:物证是以其自身属性、外部特征或存在状况证明案情 的客观实在。11、书证:书证是以文字、符号、图形等方式记载的内容来证明案情的实物证据。 12、证据能力:又称为证据资格,是指哪些事实和材料可以被用为证据,那些事实和材料则不能成为证据,也就是要解决证据是否可以采信的问题。13、证明力:所谓证据的证明力,是指某一证据对于案件事实的证明究竟具有多大的可信度。14、补强证据:是指用以增强另一证据证明力的证据。开始收集到的对证实案情有重要意义的证据,称为“主证据”。用以印证该证据真实性的其他证据,称为“补强证据”15、证据开示:又称证据展示,是指控、辩双方在法庭开庭前相互展示证据,以交换有关案件信息的一项制度。16、交叉询问:是指在庭审过程中,为审查人证言的真实性,应由控、辩双方对出庭作证的证人轮替交叉地进行询问。17、当庭认证:是指法庭对于控、辩双方提交的证据,应在当庭审查后予以认定。18、疑罪:是指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证据不足,既不能证明被告人有罪又不能证明其无罪的两难情况。19、证人:是指当事人以外的知道案件情况并具有作证能力的自然人。20、证人证言:证人证言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被害人以外的第三者,就其耳闻目睹的有关案件的具体情况,向司法机关所作的

岩体力学名词解释

1.岩体力学:是力学的分支学科,是研究岩体在各种立场作用下变形与破坏规律的理论及其实际应用的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2.天然应力:人类工程活动之前存在于岩体中的应力。 3.研究方法:工程地质研究法,实验法,数学力学分析法,综合分析法 4.岩石质量指标(RQD)值:大于10cm的岩芯累计长度与钻孔进尺长度之比的百分数。 5.岩体:在地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有岩石单元体和结构面网络组成,具有一定的结构并赋存一定的天然应力状态和地下水等地质环境中的地质体 6.岩块:是指不含显著结构面的岩石块体,是构成岩体的最小岩石单元体 7.结构面: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岩体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延伸方向和长度,厚度相对较小的地质界或带 8.造岩矿物:含氧岩,氧化物,氢氧化物,卤化物,硫化物,自然元素 9.粒间连接分类:结晶连接,胶结连接 10.风化程度指标:定性指标主要有颜色,矿物腐化程度。定量指标主要有风化孔隙率指标和波速指标 11.结构面成因分类:1地质成因类型原生结构面(沉积结构面,岩浆结构面,变质结构面)2力学成因:性结构面,剪性结构面12.机构面的影响因素:产状,连续性,密度,开度,形态,填充

胶结特征(贴硅胶结的强度最高),结构面的组合关系 13.岩石软化性:是指岩石浸水饱和后强度降低的性质。 14.岩体成因分类:岩浆岩体,沉积岩体(他生沉积岩,自生沉积岩),变质岩体 15.岩体工程分类:岩体质量分级,洞室围岩分类,岩体地质力学分类(RMR分类),巴顿岩石质量分类(Q分类) 16.岩石的物理性质:岩石的密度(颗粒密度,岩块密度),岩石的空隙性 17.岩石的水理性质:岩石的吸水性,岩石的软化性,岩石的抗冻性,岩石的透水性 18.岩石的吸水率:是指岩石在常温压下自由吸入水的质量与岩样干密度之比。岩石的饱和吸水率是指岩试件在高压或者真空的条件下吸收水的质量与岩式样干质量之比。饱水系数:岩石的吸水率与饱和吸水率之比 19.饱和吸水率:岩石试件在高压或真空条件下吸入水的质量与岩样干质量之比 20.质量损失率:是指冻容前后干质量之差与实验前干质量之比——百分数表示 21.剪切强度:在剪切荷载作用下,岩块抵抗剪切破坏的最大剪应力。 22.剪切(法向)刚度:是反应结构面剪切(法向)变形性质的重要参数

岩石力学模拟题

《岩石力学》模拟题(补) 一.问答题 1. 岩石的流变模型的基本元件有哪几种?分别写出其本构关系。 答:流变模型有三个基本元件:弹性元件、塑性元件和粘性元件 (1)弹性元件:是一种理想的弹性体,其应力应变关系为: σ=K×ε σ——应力; K——弹性系数;ε——应变。 (2)塑性元件:物体所受的应力达到屈服极限时,便开始产生塑性变形,应力不增加,变形仍不断增加。本构方程为: 当σ<σs时,ε= 0 当σ≥σs时,ε→∞ σs——岩石屈服极限; (3)粘性元件:应力与应变速率成正比的元件: d σ= dt 2.岩石抗剪强度有哪几种测定方法?如何获得岩石的抗剪强度曲线? 答:岩石抗剪强度测定方法包括:直剪试验、倾斜压模剪切法试验和三轴试验。 (1)直剪试验是在试件上施加法向压力N,然后在水平方向逐级加水平剪应力T,直至达到最大值T max试件发生破坏为止。用一组岩样(4~6块),分别记录不同法向压力条件下的水平剪应力,得到σ~τ关系曲线,即为岩石的抗剪强度曲线。 (2)倾斜压模剪切法试验:将试件放在剪切夹具的两个钢制的倾斜压模之间,得到剪切面上的正应力和剪应力,试验时,用一组岩样(4~6块),分别记录不同剪切面与水平面夹角条件下,破坏面上的剪应力和正应力,得到的σ~τ关系曲线,即为岩石的抗剪强度曲线。 (3)三轴试验:用一组岩样(4~6块),分别记录不同围压σ3条件下,岩石试样破坏时的最大正应力σ1,在σ~τ关系曲线在得到不同的摩尔园,这些摩尔园的切线,即为岩石的抗剪强度曲线。 3.简述地应力的形成原因。 答:地应力的形成主要与地球的各种运动过程有关,其中包括(1)大陆板块边界受压引起的应力场,产生水平受压应力场,(2)地幔热对流引起的水平挤压应力,(3)由地心引力引起的重力应力场,(4)岩浆侵入引起的应力场,(5)地温梯度引起的应力场,(6)地表剥蚀产生的应力场。 4.简述露天矿边坡人工加固治理的方法。 答:边坡人工加固是对现有滑坡和潜在的不稳定边坡进行治理的一项有效措施,而且,它已发展成为提高设计边坡角、减少剥岩量、加速露天矿的开发速度,提高露天开采经济效益的一条途径。目前人工加固边坡的具体方法有:1)挡墙及混凝土护坡;2)抗滑桩;3)滑动面混凝土抗滑栓塞;4)锚杆及钢绳锚索;5)麻面爆破;6)压力灌浆。 5.什么叫蠕变、松弛、弹性后效和流变?不稳定蠕变一般包括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答:蠕变:当应力不变时,变形随时间增加而增加的现象。 松弛:当应变不变时,应力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的现象。 弹性后效:加载和卸载时,弹性应变滞后于应力的现象。

《刑事证据学》历年真题全套试题

2.1 00370刑事证据学真题及答案(2004年4月份) 一、单项选择题 1.刑事证据的基本属性是[ D ] A.客观性、关联性、直接性B.主观性、直接性、合法性 C.主观性、关联性、合法性D.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 2.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证人的是[ B] A.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的人B.承办本案的司法人员 C.年幼的人D.本案当事人的近亲属 3.以下关于被害人陈述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被害人陈述都是直接证据 B.被害人死亡的,其法定代理人可以代替他提供被窖人陈述 C.被害人陈述作为诉讼证据,可以包括严惩犯罪分子的要求 D.被害人陈述是一种独立的证据 4.有权指定医院对精神病进行医学鉴定的是[ ] A.省级人民政府B.省级公安机关C.省级人民检察院D.省级人民法院 5.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侦查实验。有权批准侦查实验的是[ ] A.公安局长B.刑警队长C.派出所所长D.检察长 6.在侦查阶段,有权依法主持勘验、检查工作的人员应当是[ ] A.鉴定人B.侦查人员C.法医D.侦查机关聘请的专家 7.依法扣押犯罪嫌疑人的邮件、电报,经查明确实与案件无关的,侦查机关将其退还邮电部门的时限是[ ] A.7天以内B.5天以内C.3天以内D.24小时以内 8.某项证据可以证明被告人没有作案时间或不具有作案的条件,该项证据属于[ ] A.“法定减免型”辩护证据B.“酌情减免型”辩护证据 C.“直接否定式”辩护证据D.“釜底抽薪式”辩护证据 9.在以下关于言词原则的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是[ ] A.言词原则即直接原则 B.言词原则的实质是要求定案时必须具有言词证据 C.言词原则是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的诉讼原则 D.言词原则要求诉讼必须以言词方式进行 10.下列各事项中,属于刑事诉讼中无须证明的事项的是[ ] A.证据材料B.程序法方面的事实 C.预决的事实D.实体法方面的事实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1.英美证据法中的证据可采性规则包括[ ] A.相似事件或类似事件,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B.当事人的品格通常不得作为认定案情的证据 C.以非法方法获取的证据材料,不具有可采性 D.传闻证据不具有可采性 E.证人对案情所发表的“意见”,一般不得采用为证据 12.下列各项证据中属于物证的有[ ]

岩石力学复习

一、名词解释 1、各向异性:岩石的全部或部分物理、力学性质随方向不同而表现出差异的性质。 2、软化系数:饱水岩样抗压强度与自然风干岩样抗压强度的比值。 3、初始碎胀系数:破碎后样自然堆积体积与原体积之比。 4、岩体裂隙度K:取样线上单位长度上的节理数。 5、本构方程:描述岩石应力与应变及其与应力速率、应变速率之间关系的方程(物理方程)。 6、平面应力问题:某一方向应力为0。(受力体在几何上为等厚薄板,如薄板梁、砂轮等) 7、平面应变问题:受力体呈等截面柱体,受力后仅两个方向有应变,此类问题在弹性力学中称为平面应变问题。 8、给定载荷:巷道围岩相对孤立,支架仅承受孤立围岩的载荷。 9、长时强度:作用时间为无限大时的强度(最低值)。 10、扩容现象:岩石破坏前,因微裂隙产生及内部小块体相对滑移,导致体积扩大的现象 11、支承压力:回采空间周围煤岩体内应力增高区的切向应力。 12、平面应力问题:受力体呈等厚薄板状,所受应力为平面应力,在弹性力学中称为平面应力问题。 13、给定变形:围岩与母体岩层存在力学联系,支架承受围岩变形而产生的压力,这种工作方式称为给定变形。 14、准岩体强度:考虑裂隙发育程度,经过修正后的岩石强度称为准岩体强度。 15、剪胀现象:岩石受力破坏后,内部断裂岩块之间相互错动增加内部空间在宏观上表现体积增大现象。 16、滞环:岩石属滞弹性体,加卸载曲线围成的环状图形,其面积大小表示因内摩擦等原因消耗的能量。 17、岩石的视密度:单位体积岩石(包括空隙)的质量。 18、扩容现象:岩石破坏前,因微裂隙产生及内部小块体相对滑移,导致体积扩大的现象。 19、岩体切割度Xe:岩体被裂隙割裂分离的程度: 20、弹性后效:停止加、卸载,应变需经一段时间达到应有值的现象。 21、粘弹性:岩石在发生的弹性变形具有滞后性,变形可缓慢恢复。 22、软岩(地质定义):单轴抗压强度小于25MPa的松散、破碎、软弱及风化膨胀类岩石。 23、砂土液化:饱水砂土在地震、动力荷载或其它物理作用下,受到强烈振动而丧失抗剪强度,使砂粒处于悬浮状态,致使地基失效的作用或现象。 24、混合溶蚀效应:不同成分或不同温度的水混合后,其溶蚀能力有所增强的效应。 25、卓越周期: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时,经过各种不同性质的界面时,由于多次反射、折射,将出现不同周期的地震波,而土体对于不同的地震波有选择放大的作用,某种岩土体总是对某种周期的波选择放大得突出、明显,这种被选择放大的波的周期即称为该岩土体的卓越周期。 26、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建筑物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27、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要素的综合,包括: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水文地质、物理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六个方面。 28、滑坡:斜坡岩土体在重力等因素作用下,依附滑动面(带)产生的向坡外以水平运动为主的运动或现象。 29、振动液化:饱水砂、粉砂土在振动力的作用下,抗剪强度丧失的现象。 30、混合溶蚀效应:不同成分或不同温度的水混合后,其溶蚀性有所增强,这种增强的溶蚀效应叫做混合溶蚀效应。 31、基本烈度:指在今后一定时间(一般按100年考虑)和一定地区范围内一般场地条件下

2018年自考《刑事证据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刑事证据学》试题及答案 1.证据规则的特点 1)适用于刑事诉讼的全过程 2)对刑事诉讼活动具有指导作用 3)具有强制性的约束力 4)是程序性准则 2.确立证据规则的意义 1)有利于司法公正 2)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 3)有利于推进庭审方式的改革 4)有利于规范和监督执法行为5是履行国际公约的需要 3、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由 1)是坚持和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维护法制统一的需要 2)维护诉讼参与人合法权益和保障人权的需要 3)有利于提高司法人员的素质 4)有利于防止冤假错案 4、确立传闻证据排除的理由 1)传闻证据有可能失真 2)对传闻证据无法在法庭上当面质证,违背了交叉询问规则和直接言词原则 5、确立意见证据排除的理由

1)证人的职责应是将其感知和感觉到的客观事实提供法庭,以便法官对具体案情进行审查和判断 2)一般证人的推断意见其可靠程度低,无助于查明案件真相 6、确立补强证据排除的理由 1)需要补强的证据虚假可能性较大的证据 2)确立补强证据规则有利于克服口供至上的错误观念,也有利于防止刑讯逼供 7、证人证言的意义 1)可能成为指认证据的直接证据 2)证人提供的许多情况有助于侦查破案和证实犯罪 3)可用于验证其他证据的真伪 8、被害人陈述的意义 1)指认犯罪嫌疑人,证实犯罪 2)提供线索,证实犯罪 3)核实案情排除伪证 9、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意义 1)口供在侦查阶段的意义在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自首、坦白、交代其罪行的供述,有助于缩小侦查范围,迅速查明案情也有助于及时发现错、漏现象,从中发现新的线索 2)口供在审判阶段的意义在审判阶段,可用被告人的口供同其他证据比对,互相印证,有助于司法机关客观地分析案情,作出正确的结论。被告人的口供经查证属实的,可以用作案情的直接证据

岩体力学---复习资料

中国地质大学岩体力学复习资料 练习与思考 1、岩体力学包括哪三种分类,各有何侧重? 2、岩体力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你能举出几个岩体变形破坏的事例? 3、岩体力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有什么区别? 4、你对岩体力学的形成与发展有哪些了解? 练习与思考 1、在勘探巷道岩壁上进行结构面测线详测如图所示,量得两组结构面沿测线的间距分别为0.45m和0.8m,且A组结构面 的倾角为55°,B组倾角为20°。 1)计算每组结构面的真间距及 两组结构面沿测线的混合间距及线密度(Kd); 2)估算岩体沿详测线方向的RQD值。 2、何谓岩石的微结构面,主要指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3、自然界中的岩石按地质成因分类,可以分为几大类,各有什么特点? 4、主要从哪些方面来研究结构面的地质特征? 5、构成岩石的主要造岩矿物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6、区别岩体、岩石、岩块与结构体等概念的区别。 练习与思考 1、表示岩石物理性质的主要指标及其表示方式是什么?

2、为什么岩石的空隙性与吸水性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关系如何? 3、你对岩石的软化性有什么进一步的认识? 4、区别吸水率、含水率概念的区别。 练习与思考 1、与材料力学中所学材料相比,岩块的变形与强度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如图,岩块试件受双向应力状态,其应力分量:σ x =12Mpa,σ y =20MPa,τxy=MPa。 1)绘出代表应力状态的摩尔应力圆,并根据图形确定其主应力的大小与方向(σ 1 与X轴的夹角); 2)用解析法和图解法求图中斜面上的正应力σ n 和剪应力τ n ,并进行对比。 3、假定岩石中一点的应力为:σ 1=61.2Mpa,σ 3 = -11.4MPa,室内实验测得的岩石单轴抗拉强度 剪切强度参数C=30MPa,tgΦ=1.54,试用格里菲斯判据和库仑-纳维尔判据分别判断该岩块是否破坏,并讨论结果。 4、分析岩块的单轴抗拉强度比抗压强度小得多的原因。 5、劈裂实验中,岩样承受的是压力,为什么会在破坏面上出现拉应力? 6、什么是全应力-应变曲线,为什么在普通材料试验机上得不到全应力-应变曲线? 7、比较各强度判据的理论依据和适用条件。 练习与思考 1、比较岩块与结构面的压缩变形特征的不同,分析其原因。 2、不同类型的结构面其抗剪强度不同,请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3、结构面的剪切变形、法向变形与结构面的哪些因素有关?

2020年4月全国自考刑事证据学真题

全国2018年4月自考刑事证据学真题 课程代码:0037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刑事诉讼证据区别于一般证据的最显著标志是() A.客观性B.关联性 C.合法性D.可采性 2.与弹劾式诉讼相适应的证据制度是() A.神示证据制度B.法定证据制度 C.自由心证证据制度D.罪从供定证据制度 3.英美证据规则规定的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是() A.盖然性占优势B.有合理根据 C.无合理怀疑D.证据确实充分 4.书证的特征主要有() A.物质性、思想性、确定性B.客观性、思想性、确定性 C.物质性、思想性、间接性D.客观性、思想性、特定性 5.公诉案件的被害人不享有 ...的诉讼权利是() A.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权利B.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权利 C.参加法庭辩论的权利D.上诉的权利 6.关于讯问犯罪嫌疑人法定程序表述正确的是() A.讯问的时候,侦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 B.讯问应一律在侦查机关进行 C.对于被依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必须在其被拘留后的48小时内进行第一次讯问 D.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侦查机关应当派员在场 7.属于办案人员对证据在诉讼中证明作用的一种判断,随着侦查工作的深入,原来的判断可能得到证实也可能被推翻的证据可分为() A.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B.控诉证据和辩护证据 C.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D.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8.属于言词证据的是() 1

A.鉴定结论B.勘验、检查笔录 C.视听资料D.书证 9.不属于 ...刑事诉讼中证明对象的是() A.有关犯罪事实B.被告人的一贯表现 C.程序法事实D.推定的事实 10.首次在立法中体现无罪推定原则的法律是() A.意大利《宪法》 B.《世界人权宣言》 C.《苏联和各加盟共和国刑事诉讼纲要》 D.法国《人权宣言》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1.刑事证据定义的核心内容是主要强调刑事证据() A.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B.是确信争议事实是否存在的原因 C.必须依法收集和依法提出 D.应当是事实内容与表现形式的统一 E.是认定某一待证事实的方法 12.关于证据证明力的规则主要有() A.非法证据排除规则B.传闻证据排除规则 C.意见证据排除规则D.最佳证据规则 E.补强证据规则 13.英美法系国家关于证人能力或证人资格的证据规则有() A.证人必须按照严格的形式宣誓 B.证人不能与本案的诉讼结果有直接利害关系 C.当事人有权要求法庭传唤其认为必要的证人出庭作证 D.法庭必要时可以强制证人出庭 E.反对强迫自我归罪 14.鉴定结论的特点包括() 2

《岩石力学》复习资料

《岩石力学》复习资料 1.1简述岩石与岩体的区别与联系。 答:岩石是由矿物或岩屑在地质作用下按一定的规律聚集而形成的自然物体,力学性质可在实验室测得;岩体是指由背诸如节理、裂隙、层理和断层等地质结构面切割的岩块组成的集合体,力学性质一般在野外现场进行测定,因此更接近岩体的实际情况,反映岩体的实际强度。 1.2岩体的力学特征是什么? 答:(1)不连续性:岩体受结构面的隔断,多为不连续介质,但岩块本身可作为连续介质看待; (2)各向异性:结构面有优先排列位向的趋势,随着受力岩体的结构趋向不同力学性质也各异; (3)不均匀性:结构面的方向、分布、密度及岩块的大小、形状和镶嵌状况等在各部位都很不一致,造成岩体的不均匀性; (4)岩块单元的可移动性:岩体的变形破坏往往取决于组成岩体的岩石块单元体的移动,这与岩石块本身的变形破坏共同组成岩体的变形破坏; (5)力学性质受赋存条件的影响: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中,岩体赋存有不同于自重应力场的地应力场、水、气、温度以及地质历史遗留的形迹等。 1.3岩石可分为哪三大类?它们各自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1)岩浆岩:由岩浆冷凝形成的岩石,强度高、均匀性好; (2)沉积岩:由母岩在地表经风化剥蚀后产生,后经搬运、沉积和结硬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具有层理构造,强度不稳定,且具有各向异性; (3)变质岩:由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在地壳中受高温、高压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影响发生变质而形成的岩石。力学性质与变质作用的程度、性质以及原岩性质有关。 1.4简述岩体力学的研究任务与研究内容。 研究任务:①建模与参数辨别;②确定试验方法、仪器与信息处理;③现场测试;④实际应用; 研究内容:①岩石与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岩石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岩石的物理、水理性质,岩块在不同应力状态作用下的变形和强度特征,结构面的变性特征和强度参数的确定等);②岩石和岩体的本构关系(岩块的本构关系,岩体结构面分类和典型结构面本构关系,岩体的本构关系);③工程岩体的应力、变形和强度理论(岩体初始应力测量及分布规律,岩体中应力、应变和位移计算,岩体破坏机理、强度理论和工程稳定性维护与评价):④岩石(岩块)室内

岩石力学试题及答案

岩石力学试卷(闭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沉积岩按结构可分为()、(),其中,可作为油气水在地下的良好储层的是(),不能储存流体,但是可作为油气藏的良好盖层的是()。 2、为了精确描述岩石的复杂蠕变规律,许多学者定义了一些基本变形单元,它们是()、()、 ()。 3、在水力压裂的加压过程中,井眼的切向或垂向的有效应力可能变成拉应力,当此拉应力达到地层的() 时,井眼发生破裂。此时的压力称为()。当裂缝扩展到()倍的井眼直径后停泵,并关闭液压系统,形成(),当井壁形成裂缝后,围岩被进一步连续地劈开的压力称为()。如果围岩渗透性很好,停泵后裂缝内的压力将逐渐衰减到()。 4、通常情况下,岩石的峰值应力及弹性模量随着应变率降低而(),而破坏前应变则随着应变率降低而()。 5、一般可将蠕变变形分成三个阶段:第一蠕变阶段或称();第二蠕变阶段或称();第三蠕 变阶段或称()。但蠕变并一定都出现这三个阶段。 6、如果将岩石作为弹性体看待,表征其变形性质的基本指标是()和()。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格里菲斯强度准则不能作为岩石的宏观破坏准则的原因是() A、该准则不是针对岩石材料的破坏准则 B、该准则没有考虑岩石的非均质的特性 C、该准则忽略了岩石中裂隙的相互影响 2、在地下,岩石所受到的应力一般为()。 A、拉应力 B、压应力 C、剪应力 3、一般情况下,岩石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 A、等于 B、小于 C、大于 4、地层坍塌压力越高,井壁越()。 A、稳定 B、不稳定 C、无关 5、初始地应力主要包括() A、自重应力和残余应力 B、构造应力和残余应力 C、自重应力和构造应力 三、判断改错题(每题2分,共10分)

00370刑事证据学真题及答案(2006年7月份)

2006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刑事证据学试卷 (课程代码037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刑事诉讼证据区别于一般证据的最显著标志是【】 A.客观性B.关联性 C.时间性D.合法性 2.与纠问式诉讼相适应的证据制度是【】 A.法定证据制度B.神示证据制度 C.罪从供定的证据制度D.察言观色的证据制度 3.下列规则中,不属于规范采证程序规则的是【】 A.意见证据排除规则B.交叉询问规则 C.当庭认证规则D.疑罪从无规则 4.物证的基本特征是【】 A.客观性、思想性、确定性B.客观性、思想性、间接性 C.客观性、特定性、间接性D.客观性、特定性、思想性 5.下列询问证人的程序中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A.询问证人一般应当通知证人到公安机关提供证言 B.询问不满18岁的证人,应当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 C.对拒不作证的人可以强制其作证 D.询问证人应当个别进行 6.以下关于勘验、检查笔录的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是【】 A.勘验、检查笔录属于言词证据 B.勘验、检查笔录不是独立的诉讼证据 C.勘验、检查笔录是对物证的一种固定方式 D.勘验、检查笔录是指文字记录 7.侦查人员认为必要的时候,可以强制进行人身检查的对象是【】A.被害人 B. 犯罪嫌疑人 C.证人D.被告人 8.以下关于实物证据的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是【】 A.实物证据即物证 B.实物证据一般只能从“静态”上反映案件某一局部的事实 C.实物证据包括鉴定结论 D.实物证据都是间接证据 9.侦查终结时的证明标准是【】 A.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B.主要犯罪事实已经查清 C.犯罪事实清楚,证据之间没有矛盾D.主要犯罪事实基本查清 10.下列关于收集证据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收集证据是法律赋予司法机关的职责

完整版岩土工程勘察考试复习重点全集名词解释填空问答

苦三、岩土工程:以土力学、岩体力学及工程地质学为理论基础,运用各种 勘察探1 测技术对岩土体进行综合整治、改造和利用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指的是工程建筑物与岩土体之间存在的矛盾或问题。是岩土、岩土工程问题2 工程勘察的核心任务。、岩土工程勘察: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3 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编制勘察文件的活动。、地质环

境:指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紧密联系4上限为岩石圈这部分积极地与水、气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着。的岩石圈的一部分,表面,下限为人类技术。地质环境是多因子系统:大气、水、生物、岩石。:客观存在的地质环境中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要素之综合。5、工程地质条件:运用地质、工程地质理论和技术方法,对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工程地质测绘6、各种地质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初步查明拟建场地或各建筑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并绘制相应的工程地质图件。、工程地质测绘的精度:包含两层意思,即对野外各种地质现象观察描述的详7 细程度,以及各种地质现象在工程地质图上表示的详细程度和准确程度。的变化情况。尤其是微地貌单元)8、地形地貌条件:地形起伏和地貌单元(、强烈发育:是指由于不良地质现象发育招致建筑场地极不稳定,直接威胁工9 程设施的安全。、强烈破坏:是指由于地质环境的破坏,已对工程安全构成直接威胁。10对工程设施安全是指虽有不良地质现象分布,但并不十分强烈,11、一般发育:的影响不严重;或者说对工程安全可能有潜在的威胁。境的干扰破坏,但并不强烈,对工程安、一般破坏:是指已有或将有地质环 12 全的影响不严重。总长度包括比较完、岩心采取率:所取岩心的总长度与本回次进尺的百分比。13整的岩心和破碎的碎块、碎屑和碎粉物质。 14、岩心获得率:指比较完整的岩心长度与本回次进尺的百分比。它不计入不成形的破碎物质。 15、岩石质量指标RQD:大于10cm的岩心总长度占钻探总进尺长度的比例。 16、钻探:利用专门的钻探机具钻入岩土层中,以揭露地下岩土体的岩性特征、空间分布与变化的一种勘探方法。 17、坑探:指在地表或地下所挖掘的各种类型的坑道,以揭示第四纪覆盖层分布区基岩的工程地质特征,并了解第四纪地层情况的一种勘探方法。 18、坑探工程展示图:沿坑探工程的壁、底面所编制的地质断面图,按一定的制图方法将三度空间的图形展开在平面上。 19、触探:利用一种特制的探头,用动力或静力将其打入或压入土层中,根据打入或压入时所受阻力的大小,来测得土体的各种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或对地基岩土进行分层等的一种勘探方法。 20、静力触探:借助机械把一定规格的圆锥形探头匀速压入土中,通过测定探头1 的端阻q,侧壁摩阻力f来确定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划分土层的一种土体勘sc测技术。 21、动力触探测试:是利用一定的锤击动能,将一定规格的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打入土的难易程度(可用贯入度、锤击数或探头单位面积动贯入阻力来表示)判定土层性质的一种原位测试的方法。 22、平板静力载荷试验:简称载荷试验,在保持地基土天然状态下,在一定面积的承压板上向地基土逐级施加荷载,并观测每级荷载下地基土的变形特性,是模拟建筑物基础工作条件的一种测试方法。 23、旁压测试:是利用钻孔做的原位横向载荷试验,是工程勘察中的一种常用原位测试技术。 24、十字板剪切试验:是用插入软粘土中的十字板头,以一定的速率旋转,测出土的抵抗力矩,然后换算成土的抗剪强度的一种测试方法。 25、岩土工程试验:利用各种试验或测试技术方法来测得岩、土体的各种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其他工程特性指标的试验。

岩石力学名词解释

一.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 1.岩体:位于一定地质环境中,在各种宏观地质界面(断层、节理、破碎带等)分割下形成的有一定结构的地质体。 由结构面与结构体组成的地质体。 2.岩石:是经过地质作用而天然形成的一种或多种矿物的集合体。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矿物(含结晶和非结晶的)集 合体。 3.岩(体)石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岩(体)石在各种力场作用下变形与破坏规律的理论及其实际应 用的一门基础学科。 4.结构面:指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岩体内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延伸方向和长度,厚度相对较小的宏观地质界面或带。 5.岩石质量指标(RQD):指大于10cm的岩芯累计长度与钻孔进尺长度之比的百分数。 6.空隙指数:指在压力条件下,干燥岩石吸入水的重量与岩石干重量的比值。 7.软化性:软化性是指岩石浸水饱和后强度降低的性质。 8.软化系数:指岩石试件的饱和抗压强度与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的比值。 9.膨胀性:是指岩石浸水后体积增大的性质。 10.单轴抗压强度:是指岩石试件在单轴压力下达到破坏的极限值。, ! 11.抗拉强度:是指岩石试件在单向拉伸条件下试件达到破坏的极限值。 12.抗剪强度:是指岩石抵抗剪切破坏的能力。 13.形状效应:在岩石试验中,由于岩石试件形状的不同,得到的岩石强度指标也就有所差异。这种由于形状的不同而 影响其强度的现象称为“形状效应”。 14.尺寸效应:岩石试件的尺寸愈大,则强度愈低,反之愈高,这一现象称为“尺寸效应”。 15.延性度:指岩石在达到破坏前的全应变或永久应变。 16.流变性:指在外界条件不变时,岩石应变或应力随时间而变化的性质。 17.蠕变:指在应力不变的情况下,岩石的变形随时间不断增长的现象。 18.应力松弛:是指当应变不变时,岩石的应力随时间增加而不断减小的现象。 19.弹性后效:是指在加荷或卸荷条件下,弹性应变滞后于应力的现象。 20.峰值强度:若岩石应力—应变曲线上出现峰值,峰值最高点的应力称为峰值强度。 21.长期强度:指长期荷载(应变速率小于10-6/s)作用下岩石的强度。 $ 22.扩容:在岩石的单轴压缩试验中,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岩石中的破裂或微裂纹继续发生和扩展,岩石的体积 应变增量由压缩转为膨胀的力学过程,称之为扩容。 23.应变硬化:在屈服点以后(在塑性变形区),岩石(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呈上升曲线,如要使之继续变形,需 要相应地增加应力,这种现象称之为应变硬化。 24.疲劳破坏: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岩石会在比峰值应力低的应力水平下破坏的现象。 25.疲劳强度:是使岩石(材料)发生疲劳破坏时循环荷载的应力水平的大小(非定值)。 26.速率效应:是指在岩石试验中由于加载速率的不同而引起的岩石强度的变化现象。 27.延性流动:是指当应力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应力增大很小或保持不变时,应变持续不断增长而不出现破裂,也即是 有屈服而无破裂的延性流动。 28.脆性破坏:是指岩石在破坏前变形很小,出现急剧而迅速的破坏,且破坏后应力降很大。 29.延性破坏:是指岩石在破坏前发生了较大的永久塑性变形,并且破坏后应力降很小。 30.强度准则:表征岩石破坏时的应力状态和岩石强度参数之间的关系,一般可以表示为极限应力状态下的主应力间的 关系方程:σ1=f(σ2,σ3)或τ=f(σ)。 31.塑性变形:在外力撤去后不能够恢复的变形。2.岩体的力学性质及分类 ; 二.岩体的力学性质及分类 l.结构面:①指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岩体内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延伸方向和长度,厚度相对较小的宏观地质界面或带。 ②又称弱面或地质界面,是指存在于岩体内部的各种地质界面,包括物质分异面和不连续面,如假整合、不整合、 褶皱、断层、层面、节理和片理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