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

富裕县繁荣乡永兴学校韩玉伟

工作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教学中,最让我头疼的就是作文教学,他们的作文就好像是流水账,而且词句特别干枯无味,相信各位同仁也有同感吧。因此,在作文教学这方面我下了一番功夫。由于农村的孩子课外阅读少,相对的对语文文字的积累就少,所以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不高。以致出现了无素材无从下手或者有素材无话可说的现象,说明了学生不会学以致用,灵活运用语言,作文质量差。在课程改革、全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更加强调语言的服务性,要求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做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融合。那么怎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增强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呢?我在多年的教学中有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生活,培养学生观察习惯,学会积累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根源。只有积极的投入生活,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融入生活之中,才能产生深切的感受。一些学生之所以写不出作文来,主要原因有两个:1、对生活缺乏理解,缺少热情,对周围许多生动的人和事不了解、不熟悉,置身事外。2、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不强,不体察生活,不善于在观察中思考。

也就是说:要想有话可说,首先要有东西可写,也就是

要有习作的素材,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自己找到素材呢?教师要从低年级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关注生活的习惯。学生有了观察习惯就会特别注意身边的事,像小草发芽了,妈妈添了白发、同学有了进步等等,虽然这些都是小事,但这一件件小事汇集在一起便在无形中创建了一个素材库,这仅仅是第一步,与此同时学生还要学会选择,从中选择印象较深,影响较大的、具有特性的事例加以积累,学生可以借助写日记,记录片段等方式来积累素材,建立自己的素材集。这样丰富的素材集就可以渐渐解决学生无事可写的情况。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质量。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精读书,把课内与课外紧密的结合起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写作能力,是老师们都在追求的效果,那么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做到阅读就有收获呢?我有两种做法和大家分享。

1、课内读书。组织学生学习课文,教师努力研究教材,理解课文内容,精彩段落教师要背下来,做到心中有数。创设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情境。然后,让学生兴致勃勃地预习课文,了解内容,字、句、文章要读的正确。要读得流利,理解内容,读懂文章,再细细的品味,欣赏精华,领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最后进行熟读,背诵精彩片段。

2、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条件,给学生丰富的阅读材料,在班级设置图书角,提供大量的书籍。同时教给

学生阅读材料积累语言的方法。多记好句子,写心得体会,扩展阅读范围,开展阅读交流。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对读书产生了浓厚兴趣,而且逐渐掌握了学习方法。这样既扩大了视野,提高了认识,丰富了感情,而且积累了作文素材,形成好的阅读习惯。

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享受到阅读的快乐,还会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好词佳句,体会语言美,以及了解别人作品是怎样安排结构的,不同类型的文章所采取的写法不同,主要表达思想的侧重。为了让学生只要阅读就有所收获,我在实践中尝试着让低年级的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并引领学生做好分类,明白语言描写的对象;让四、五年级的学生写阅读笔记,主要内容的理解,情感的再现,语句的优美都在笔记之列,但却不死板,学生可以有针对性的选取,比如说在品读写景的文章可重点品读语言美;寓意深刻的文章重在借助理解重点词句品析思想内涵;写人的文章重在体会人物性格特点……还可以根据学生素质的不同因人而异,不强行求同,让所有参与阅读的同学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提高阅读质量和写作能力。

三、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习惯,开阔学生的眼界。

教材中有一些习作题目,让农村的孩子感到茫然,学生没有接触过,如: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我知道了……》这篇写话,让学生通过一件事知道生活中的科学小

常识,三年级的学生本身了解的科学小常识就少得可怜,哪里还知道小常识的原理,书写这样的文章很困难,学生根本不知道小常识的原理;再如:人教版第十册(老版)中的《假如我会克隆》,其中的克隆一词学生不理解,学生没有接触过怎能写出好文章呢?这样就要求教师培养的学生的搜集资料的能力,在课前安排好预习,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做好充足的准备,这样有备而来,效果就会好得多,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让学会僧避免因不懂而无话可说、可写的情况,常此以往,学生习作前搜集资料的习惯,会大大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习惯,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现今,在语文教材中开设了口语交际,编者的意图很明显,想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用规范语言表达自己意思的能力,为学生学写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有了愿意开口表述自己观点的意愿后,让学生在写作之前说作文,这样做并不是无目的的,学生在说时是经过教者的启发,小组讨论、交流,这时学生作文思路也比较清晰了,学生表达出来后评议,会让小作者更好的审视自己的习作,进而在脑海中加以修改,这样学生在下笔时就会有准了,提高了作文的质量,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五、培养学生勤于练笔的习惯,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喜爱写作。一篇好的作文不仅从读中获得材料,还要勤奋的

练。为此,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提供学生的习作素材,创设最佳的写作情境是事在必行的。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兴趣盎然,体验深刻写起来就有话可说,有情可发。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写作的乐趣,品味成功的喜悦,让孩子们怎能不愿意拿笔书写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呢?我在实际教学中,不仅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作文评比,还在学校的芳草地广播站的活动时间特意安排了作文展示台这样一个能够展示学生原始作文的栏目,学生们都很喜欢,都能积极参加。每周都会在班级内部评选出两篇优秀日记展示到墙报的心声栏目中,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学生把自己日常见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随时写下来。学生们课间围在那里品读、议论的场面很是喜人,学生的兴趣也就越来越浓。由于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采用这样一种主动练笔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认识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总之,在习作教学中老师要对学生有信心,做好细致的指导,授予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使学生品味到语言服务于生活的实用性,让学生爱上写作。

关于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 [论文关键词]农村教育基础教育对策 [论文摘要]农村基础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在普及义务教育、增加教育投入、改革办学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我国“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确立以及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在教育观念、教育经费、保学控流、师资队伍、教学内容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在全面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发展对策。 一、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与分析 (一)农村基础教育取得的成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以来,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一是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扫除了青壮年文盲;二是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也有了明显增加,2002年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达到990亿元人民币,比1997年增加了1.3倍;三是一些地区和学校通过对农村基础教育办学模式进行改革实验,提高了教育质量,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教育发展迅速,成绩显著,但农村教育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矛盾日益凸显。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必须承认,农村教育状况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不仅许多根深蒂固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而且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新的形势下不断产生。农村教育正处在一种举步维艰、负重前行的困境之中。 2教育经费短缺,办学条件差。教育经费短缺是我国教育面临的普遍问题,这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农村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一方面,由于教育经费短缺,导致一些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据统计,在贫困农村地区,校舍的危房率竟高达百分之十;另一方面,由于农村教育经费短缺,教师待遇低,而且又没有保障,致使教师队伍不稳定,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对策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改变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摆脱农村基础教育的困境,缩短农村基础教育同经济发展的距离,使农村基础教育更好地为农村建设服务,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一个适应农村市场经济机制的教育体制。" 1、更新教育观念,完善教育体制 (1)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使农村基础教育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制约农村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问题,在于其目标的单一、偏颇与脱离农村实际。目前农村教育重职教轻普教、重升学轻就业、重分数轻素质、重知识轻技能的现象依然严重。陶行知曾说过:“中

如何提高文笔和写作能力

如何提高文笔和写作能力 有时想写点东西,动手时才发现自己打不开思路,写不出东西来,觉得自己肚里的墨水不够。如何做才能够让自己提高写作水平,提高文笔和写作能力,怎样才能提升自己对生活和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是多看,书报是基础,建议多看点诗词歌赋方面的;看社会百态方面的;看时事、政治、经济方面的;看文学小说,只要大量地看书,并摘录写得好的词句在一个本子里;然后是抄书,抄那些唐诗宋词赏析,抄报告文学,抄短篇小说,慢慢抄,慢慢品。最重要的就是品味字里行间的韵味,能看到把书里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多记:心记,笔记,摘抄。多问:了解来龙去脉,全过程。多写:有材料写,没有材料强迫自己去收集素材也写,一开始不管写的好不好,能写出来就是胜利。多模仿:天下文章一半抄。认为好的手法,不妨穿插于写作当中,习惯成自然。多征:征求别人的意见,不断修改完善,一篇东西不修改个十来遍不放手。走出去,感受自然,感受生活,很重要。如能这样做,就能慢慢提高自己的动笔能力,经过不断的努力,就可以提高文笔了,真正达到行云流水、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看书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书里的故事可以丰富你的想象力,书里的词句可以扩大词汇量,甚至它不锈钢轮泵的写作风格、写作手法等等,都会对你产生影响。请记住,我们在接受知识时都是潜移默化的。看书时千万不要抱有“我是为了提高写作水平”这样的心态,否则会产生不好的效果。一切都在循序渐进、渐渐地提高。或许你一下子感觉不到,但到某一天,当别人夸赞你的文章时你就知道了。 有些人觉得没有东西可写,那是因为,他们大多都是窝在屋子里,以为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那就错了,那样的结果就是,写出来的东西会给人“在那里见到过”的感觉。另外,书里的内容对于他有了一个思维定格,写出来的作品自然无法超脱。你可以在你的小区附近,坐在石凳上,很安静地,很用心地,去观察周围一切发生的事。一段时间后,你会看到一些印在你自吸油泵脑子里的事,那就是你的素材了,可以记下来,以日记的形式或者只是在记事簿上。那么积累得多了,用时自然得心应手。 大量的阅读、勤奋的思考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经之路。多看、多练、多记。有很多不同类型的文章,也有很多不同意义的故事,对提高写作能力很有帮助。语法,文理是基础,然后就是多读、多积累,可准备一个专用日记本,见到一些好言锦句,就把它抄下来。还有就是RYB燃油泵多写,最好能坚持每天写日记。坚持写日记是个好办法,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不要求多但贵在坚持,还有就是多看一些好书,对于自己生活中的事情,有意思的可以写下来,只要有毅力有恒心有梦想,总有一天会出好作品的! 写作时还有一个要点,那就是要小不要大。往往很多人会将主题定得很宽很大,而结果则是内容浮浅而乏味。定个很小很小的主题,但一定要把它细化,即将你看到的每一个小细节都描写出来,再加上你的真实感不锈钢轮泵受,那么读者就会被这些真实打动。比如你上面积累的例子,你可以作为例证来使用,同样也可以拿某件小事专门写一篇文章,好的文章即是由真、细、感组成的。 写作的根本是基础的积累:首先是材料的积累。材料是写作之源。写作材料主要来源于社会生活。导热油泵在活生生的现实中有很多美的事物,要学会时时处处留心周围各种各样的事物,熟悉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不断扩大自己的生活领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初级中学的数学成绩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初级中学的数学成绩 目前,我区农村初级中学的数学教学水平普遍不高,特别是离区上较远的几所农村中学,经常在全区的教学考核中处于后几位,农村中学学生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够是事实,但部分老师教学上存在一定的误区也需解决,本人根据自己几年来从事农村初级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的心得体会,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提高农村中学学生的数学成绩: 一、 夯实基础 农村学生数学基础普遍差,数学是中学各学科中少数几科连贯性强的学科,基础不好,就意味着后面的学习是越来越难开展;另一方面,中考数学的难易比例多为7:2:1(也有地方是6:3:1或8:1:1)即:70%为简单的基础,20%为中等难度题,10%为较难的题。所以夯实基础是提高农村中学数学成绩的首要任务。 夯实基础应该包括:基本概念、基本运算能力、基本运用能力。 1、基本概念:概念用来明辨对错,概念不清会让学生感觉模棱两可,最终造成选择题填空题出错。以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概念为例,前者的一般形式为:()02≠++=a c bx ax y 后者为()002≠=++a c bx ax 学生多忘记0≠a 这一前提条件,做题时出错者多,考试时丢分也比较严重。另外,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等概念也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因此,需要学生在考前将已经学过的教材中的重要概念整理出来,以读一读、抄一抄等形式加深印象,特别是容易混淆、容易出错的重点概念更要彻底搞清,不留隐患。 2、基本运算能力:我们都知道方法、算理和技巧是老师可以教给学生的,但学生在明白方法、算理的情况都算不对的话,再能干的老师可能都无能为力。所以教师只有想办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方法比较单一,那就是多算,运算能力这个东西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多算才能提高。不懈地引导学生勤于动脑,动手,做好基本训练,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必要条件。 3、基本运用能力: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要让学生在考试中和生活中“能够根据题设、条件,合理运用概念、公式、法则、定理。要注意运用算理,寻求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提高运算的合理性与简捷性,适当注意近似计算、估算、心算,提高运算速度”等等。而基本运用往往在教材的例题、练习、习题中均有大量的涉及,并且教材上的基本运用题也是最基础、最典型的。因此掌握好教材上基本运用题是农村学生提高数学基本运用的前提。 二、 多做巧做 数学这一门学科有自己独有特点:数学需要做题,特别计算题更需多做,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平时不计算或计算时间少了,一到考试或运用时就会出现不会算、算不准确等毛病,算得多才有可能算得准。农村学生还可以在做题的同时见识更多的题型,见多才能识广,经常见到的题型学生肯定明白该如何下手。多做题还可以进一步夯实基础,可谓一举多得。 数学多做题很有必要,但有的学生使用“题海战术”,做了大量的习题但成绩却提高很小,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学生陷入做题误区的一种典型表现。数学需要做题,需要实践,需要大量做题,但更需要“埋头做,抬头想”,在做题中多关注题型变化、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技巧,在“苦做”的同时“巧做”。 考试中时间最宝贵,掌握到好的思路、方法、技巧,有了好的计算能力做保障,

有效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研究及策略

有效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研究及策略 卞庄街道中心小学 邢广美 【论文摘要】 作文就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学生怕写作文,获取材料就是基础,把握方法就是桥梁,形成能力就是目的。而学生能力的形成必须要有教师的指导与学生自己的反复实践。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 体验生活写好日记积累材料流露真情 【正文】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写作就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不过不就是口头说话,而就是笔头说。因此,写作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然而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一提起作文就胆战心惊,勉强写出来的作文也就是千篇一律,落入俗套,毫无新意。这种现象恰与新课标对学生的写作要求“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背道而驰,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缺乏观察生活,缺乏合理想象,缺乏写作兴趣所致。因此,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与技巧,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写作的兴趣,这就是十分必要的。 一、指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观察与体验生活

就是写作的基本功。要写好作文,就必须获得写作素材,写作素材就就是文章的内容,这些素材来源于生活。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对于小学生而言她们的生活就是丰富多彩的,可就是在作文时却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究其原因就在于平时没有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没有积累写作必须的材料。必要把学生从狭窄的校园空间引入到自然环境,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勤于观察,让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做到心灵相触,情感相融。激发其产生丰富的联想,构思出具体生动的情节,达到丰富表达的效果。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写起作文就会有话可说、言之有物,才会得心应手,笔下的人物也就会栩栩如生。此举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也为这类文章的写作提供了真实的个性体验过程,避免了学生无内容可写、无法下笔的现象的发生。 二、指导学生写好日记 写日记就是一种比较简便的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学生。通过写日记,可从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与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就是写作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就是智慧的主要能源。”学生学会了观察,在观察中积累素材,写作文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教师要教会学生什么叫日记、日记的格式、如何选择内容等,指导学生写简短的日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日记的习惯,这样学生就能经常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认真地分析、判断自己的所见所闻,然后将自己所观察、思考的写成日记,从而不断地积累素材,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三、指导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问题 目前,农村教育仍以应试教育为核心,教育观念尚未转变。农村教育“只为升学服务”,导致大多数农村学生陷入“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术”的尴尬境地。 一、教育观念不正确。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与自己无关。在农村,不少学生家长认为,养孩子给吃给穿就行,教育是老师的事,自己没有教育的责任。 二、教育态度不明朗。许多农村家长对孩子缺少严格的要求。如今不论城市还是农村,很多长辈把孩子视为心头肉,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摔了。他们舍不得孩子受一点苦,不能对孩子的学习提出严格的要求。作业马马虎虎的同学,懒惰不做作业的同学,其父母都是这样。他们的爱毫无原则,没有分寸,最终是害了孩子。 三、教育方法不对头。有些农村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孩子就是他唯一的希望,但是方法不对头。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单纯使用暴力,出口就骂,抬手就打,致使孩子的身心都受到了伤害。有的家长无休止地逼迫孩子学习,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取不到好的学习效果。其结果是无助又无奈。 (二)差距问题 由于受种种因素制约和经济条件限制,城乡教育的差距在进一步加大,这主要表现为城乡孩子在享受教育资源分配和受教育条件方面的不平等。这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还造成了人才资源的严重浪费,造成了城乡人才的不平等竞争,使我们的社会就业机制难显公平。 (三)师资问题 教师整体素质亟待提高。由于在农村基层教学的教师大多数是由过去的民办

教师就地转正,甚至有很多还是代课老师,许多教师没有进行过正规的教育教学培训,基础较差;还有一些教师一边教学一边种田,没有把精力全花在教学上,有的甚至把教学当成副业,把做家务、干农活、搞其他赚钱的行当当成主业;这些老师参与进修培训、接受再教育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不高,造成业务素质与文化素质低下,难以培养出具有较好教学技能与较高教学水平的名师,妨碍了教学水平的提高。有些乡村小学只开语文、数学等主课,体育课就算开了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教学内容,让孩子们到校园里溜溜、玩玩,只要不打架就行。音乐、美术、品德与社会(生活)、科学等课程就只发课本给学生,很少上或者根本就不上。因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师生对外界的新生事物接触少,对一些新的观念、理论、知识的接收少,导致观念陈旧、思想保守、知识老化,教学还保持着传统、僵化的老模式:老师讲,学生听,教学效果差。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资源分配问题 一、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薄弱学科的教育也令人堪忧。由于历史原因,;中小学的英语、美术、音乐、体育教师90%都是非专业毕业,半路出家勉强应付教学工作,中小学学科结构的不合理给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开展素质教育带来了困难。致使教育教学质量多年来徘徊不前,难有突破性的飞跃发展。 二、教师职业倦怠。缺乏扎根山区教育的奉献的精神。当前我们师普遍感到教学任务繁重,工作压力过大。我们曾对全镇中小学教师现状开始调研。调查结果显示,教师身体心理问题高于正常人群,教师健康亮起了“红灯”: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问题突出,明显高于其他成年人群;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半数以上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不少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明显。教师中普遍存在着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 三、新的职称评聘,给教师的身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导致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之间合作力度减少,单打独斗,各自为战,人际关系日趋紧张复杂;而对初级职称的教师来说,升中级或高级前途渺茫,工作积极性不高,存在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已实施的绩效工资又让职称评聘无望或是即将离退休的教师忧心忡忡。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在小学习作教学中,不少教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作文课上,有大部分学生陷入无话可说、无从下笔的尴尬局面。甚至不少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做了一些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就来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以趣激趣。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在实践中我具体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用肯定给学生自信心。学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读,小作者的眼睛会一亮,神情高兴。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后进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作文兴趣。其次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

二、训练“说”的能力 写作文,就是把自己心里所想、口中要说的话,有中心、有条理地写下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能有针对性地训练小学生的口头作文能力,即“说”的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1、诵读佳作,培养语感。我经常让学生熟读那些写得较好的文章,背诵文中的精彩片段,要求他们把规范的语言植入记忆仓库,并融会贯通,优化组合,形成新的信息链,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但是,熟读成诵并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要指导学生讲究方法,提高诵读的效果。 2、复述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复述课文,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将所感知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同时训练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练习对话。经常进行对话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写人物语言的能力,还能训练他们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如两人对话,讲什么内容,另一方必须仔细思量如何回答,做到对答如流,词能达意。训练形式可采用教师和学生对话,也可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 4、即兴演讲。平时,我特别注意结合作文教学创设情境,提出命题让学生思考,然后让学生上台即兴演讲,讲述自己在生活中的见闻,抒发自己的情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同一个题材,可以让多名同学轮流上台演讲,在交流中取长补短,然后再给予点拨、评议、总结。这样不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而且写作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三、积极发掘写作题材

浅谈如何抓好农村中小学生养成教育

浅谈如何抓好农村中小学生养成教育 所谓养成教育,是指针对受教育者的学习、生活习惯、做人处事等行为实施的一种具有矫正性、规范性、引领性的教育模式,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而农村学生的家长多数是农民,文化水平较低,道德修养也不尽人意。不少学生耳濡目染的是扑克、麻将,粗言秽语,家庭教育中,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文明礼仪教育相对薄弱。作为在农村工作的一线教师,对如何抓好农村中小学生养成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要以身示范 中小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时期,他们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有研究调查表明:效仿是很多科学家成功的秘诀,而学生的成功成材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效仿。效仿谁呢?在家以家长为对象,在校则以老师为范了。为师者,必首先垂范于学生。俗话说“什么样的教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可见示范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处处做好表率:要学生讲究卫生,教师得先洁身自爱;要学生立志好学,教师得先爱岗敬业;要学生诚实守信,教师必言行一致…… 所以,教师的示范作用、表率作用是学校抓好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师良好的品质,自觉的道德行为,常常为学生所效仿。作为一位教师,应当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知识、待人接物、工作作风等方面,都应成为学生的表率。为了强化教师的示范作用,学校应鼓励教师学习有关理论,撰写抓养成教育

的经验论文,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从理论到实践,探索如何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同时每年评选一定数量的优秀班主任,给予表彰,促进教师把养成教育的工作长期坚持下去。 二、积极营造有利于养成教育实施的氛围 学校和班级要给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养成教育实施的氛围。首先得营造一个感知的氛围,得让学生知道养成教育有助于人生成功。古今中外因具备良好养成习惯而成功的名人层出不穷,如“日习盆墨”的王献之,多思善思的牛顿……通过让学生感知名人的成功秘诀,逐渐增强认识。其次,营造一个相互取长补短、反思的学习氛围。可借助大型活动、召开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主题养成教育,并把养成教育细化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对农村中小学生来说,可以分层次、分阶段、多类型地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活动中促进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可以有计划地开展“与文明握手”、“告别陋习”、“我为母校留什么”、“学校就是我的家”、“做文明学生,养文明习惯”等大型主题教育活动。还可以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如国旗下演讲,每周安全专题,每天课外活动,利用红领巾广播站,进行“三分钟”的说法学法等,增强学生文明意识和法制观念。这样,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得到锻炼,受到启发,进而促进高尚道德品质的形成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在我任七年级班主任时,我每周在班上组织全班学生评选“三星”——学习星、卫生星、劳动星,并以通报形式公布班上近期的不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

浅谈如何提升中学生的写作水平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新课程改革也对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读写要求。不过,现在中学生普遍存有着怕上作文课、怕写作文的现象。有的学生一上作文课就没精打采,老师布置了作文题目,更是忧心忡忡,惶惶然不知所措,这种现象有的学者称之为“恐文症”。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喜欢上作文,至少不至于害怕上作文课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俗话说得:兴趣是成功的先导,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便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不但不把它当成负担,而且会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地去干。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实际告诉我们:要成功上好作文课,必须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兴趣是作文的内在动力,是一种长效的兴奋剂,它能够促动学生观察力、思考力、想像力、联想力的发展,增强情感体验,提升作文水平。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培养学生观察的水平 罗丹说过“美是到处存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而学生就缺乏发现的眼睛。学生怕写作文主要是心中无货,觉得没有什么东西可写。究其原因,是写作与生活脱节。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应该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入手。叶老说过“我们要记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水准,文章就会写到什么水准。”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一旦“源头活水”滚滚而来,思想的火花就会迸射出耀眼的光芒,内心的情感就会随笔端源源持续地流淌出来。 可当前,绝大部分学生觉得自己的生活整天单调乏味,根本没有素材可写。的确,学生蜗居校园,生活单调,信息闭塞,没有轰轰烈烈的所谓大事。其实,单调、平凡、琐碎、重复正是生活的原始形态,无论是谁,如果不是用心去读,可能永远都不会被生活所感动,当然也找不到任何值得一写的东西来。同样面对乏味的学习生活,鲁迅先生却写出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当今也涌现出一批学生作家。所以,我们觉得,学生首先不是缺乏生活,最主要是缺少对生活的思考;同样,我们身边并不是缺少写作素材,而是缺少发现素材的水平。所以,平时就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善于用情感、意识、思考去触摸事物的品质,没心的人是另一种盲人,什么也发现不了。”让学生通过写日记,把自己耳闻目睹、亲自经历的事情记下来。并告诉他们,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很多事情往往是颇富哲理的,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用心体悟,反复琢磨,便会慧眼独具,从中悟出值得阐述并给人以启迪的哲理。比如,面对中秋明月,苏轼书写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慨。再如,朱自清看到父亲的背影,领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真挚感情”……作者的这些感悟都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观察,并且是用心的观察。所以平时就要求学生有一双观察生活的眼睛,身处农村地区的学生,可利用身边的宝贵自然资源,用上、下学的时间,帮父母劳作的时间或是周末的时间观察虫鱼鸟兽、花草树木、春雨秋风,同时多关心国家大事、身边小事,在注意观察时,要做到不但要“身入”事物,而且要“心入”事物。 二、学会积累 现在有很多学生在“题海战术”中苦沉浮斗以提升分数,“重理轻文”的现象较为严重,以致于有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理科书”,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特别是农村的学生,除了一本语文课本,很少有阅读的材料。既要让学生有书可看,又要让学生学会积累,这就需要教师在为学生架设放飞自我的写作平台的同时,还必须有准确的指导性,为学生创设激发创意、生发灵感的生动情境,提供利于撷取素材的较大空间。 语文教材中入选了很多名家精品,它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将我们带进了神奇的世界,向我

浅谈如何抓好农村小学生的养成教育

浅谈如何抓好农村小学生的养成教育 所谓养成教育,是指针对受教育者的学习、生活习惯、做人处事等行为实施的一种具有矫正性、规范性、引领性的教育模式,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而农村学生的家长多数是农民,文化水平较低,道德修养也不尽人意。不少学生耳濡目染的是扑克、麻将,粗言秽语,家庭教育中,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文明礼仪教育相对薄弱。作为在农村工作的一线教师,对如何抓好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要以身示范 少年儿童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时期,他们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有研究调查表明:效仿是很多科学家成功的秘诀,而学生的成功成材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效仿。效仿谁呢?在家以家长为对象,在校则以老师为范了。为师者,必首先垂范于学生。俗话说“什么样的教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可见示范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处处做好表率:要学生讲究卫生,教师得先洁身自爱;要学生立志好学,教师得先爱岗敬业;要学生诚实守信,教师必言行一致…… 所以,教师的示范作用、表率作用是学校抓好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师良好的品质,自觉的道德行为,常常为学生所效仿。作为一位教师,应当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知识、待人接物、工作作风等方面,都应成为学生的表率。为了强化教师的示范作用,学校应鼓励教师学习有关理论,撰写抓养成教育的经验论文,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从理论到实践,探索如何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同时每年评选一定数量的优秀班主任,给予表彰,促进教师把养成教育的工作长期坚持下去。 二、积极营造有利于养成教育实施的氛围 学校和班级要给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养成教育实施的氛围。首先得营造一个感知的氛围,得让学生知道养成教育有助于人生成功。古今中外因具备良好养成习惯而成功的名人层出不穷,如“日习盆墨”的王献之,多思善思的牛顿……通过让学生感知名人的成功秘诀,逐渐增强认识。其次,营造一个相互取长补短、反思的学习氛围。可借助大型活动、召开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主题养成教育,并把养成教育细化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对写作提出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强调了学生习作的自我表达,发展个性,也强调了学生习作要适应社会,注重交流。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注重兴趣培养,突出主体体验,让学生乐于写作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每个健康儿童都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好奇就可以转化为学习的直接兴趣,兴趣又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它能使人战胜困难。作文教学中的写作兴趣尤为重要,只要具有了这一点,学生就能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写出优秀的文章。这就要求教师明确调动学生习作兴趣的方向——突出主体体验。当学生有了自己心里想说的话,有了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有了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热爱,才能够提起写作的兴趣,才会“乐于表达”。环视我们周围,很多孩子恰恰缺乏对知识的自我发现和亲身体验,缺乏探究的动机、兴趣和习惯。他们失去了自我,没有张开自己观察世界的慧眼,对他们身边丰富多彩的生活视若无睹。这就需要做教师的我们,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自己主动去观察;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主动去操作;解放学生的口,让他们说自己想说的话;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主动去思考……因为生活是活生生的,充满生机;生活是有情趣的,等待发现与尝试。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带领孩子在校园中找找偷偷探出头的小草,看看柳树上新长的芽苞,闻闻迎春花的味道,看着孩子小心翼翼与春天对话的情景,我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翻阅孩子的习作也是欣喜满怀。在大雪纷飞的冬季,带领学生走进校园,打雪仗、堆雪人……让欢乐的笑声传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这样的作文课孩子都喜欢上,这样的文章学生都乐于写。这样孩子会在活动、接触的过程中逐渐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新的感受和体验能打开他们的话匣子,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从而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二、加强语言训练,提高思维水平,让学生善于写作 美国教育家西奥多·海伯说:“要想写清楚就必须想清楚;要想写的充分,就必须想得充分;要想写的实在并富有想象力,那就必须在思想上想得实在并展开想象。一个学生要想较好地学习写作,那他就一定要更好地学习思考。这是一条规律,其它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学生习作中缺乏条理性,说话做事颠三倒四,不符合语言的规律和事物发展的规律,选材立意过于刻板。怎样才能在语言训练中,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呢?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说:“作文指导主要的功夫就是在写作前,而且主要是在阅读课上。”阅读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倾吐,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以及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课文时,不仅要提高阅读能力,同时也要为习作积累语言,锻炼思维,学习表达方法。 1、重视整体感悟 小学生年龄小,大多以形象思维为主,汉语言文字具有很强的模糊性,在语文教学中,直觉感悟往往比理想的逻辑思维更加重要。学习语文的最佳方法是熟读感悟熟读精思。“书忌耳传,学贵自悟”,我们应积极引导和指导学生的感悟。如《画风》一课,在交流“文中三个小朋友,你喜欢谁?”这个问题时,学生说出了“喜欢赵小艺,因为她善于动脑筋,想办法。”接着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句子“眨眨眼睛,想了想”,认真研读,相信孩子在自己的作文中也会用到这样的句子。教师在教学重要想法设法调动学生进入作者所描写的情景,达到教师、学生与作者情感和谐统一的时候,学生会产生精神上的愉悦感,这种愉悦感不仅会使学生学会准确表达,提高思维的深刻性,还会使学生将读书视为一种享受,帮助学生养成不断读书、终身读书的习惯。 2、重视各学科之间的交融 语文课堂上融合多种学科,学生就会处于“自然放松”而又“集中精力”的状态。如教学写景文章时,可以给学生配上音乐,请学生想想一下文章美丽的景色,美美的朗读课文。还可以让学生学学聪明的乌鸦,做做“乌鸦喝水”的小实验……语文课上充满情趣,课下学生还会感到回味无穷,这就大大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浓厚兴趣,不断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 3、重视语言积累。 认知心理学指出:3—12岁是记忆最佳期,教师应抓住这一点,让学生多读、多背、多记忆优美的诗篇和散文,这样学生就会在大量阅读中丰富知识、学会做人、懂得道理、学会表达,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只有在掌握了一定词语的基础上,才能写出自己要说的话来。所以,教师就要加强词语教学,帮助学生不断积累,学会将书本语言转化

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调研报告

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调研报告 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 周鑫 一、调研背景 改革开放以,我国人均GDP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急剧加大。2005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两者的收入比为3.22:1。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没有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目标,又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平目标。社会的教育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具有“筛选器”的功能,又具有稳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按照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以和谐理念引领教育发展,通过推进教育的公平、公正,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通过构建和谐教育,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我国是一个

农业大国,只有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发展的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地方事业,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 二、调研对象 此次我调查的对象就是针对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展开的。基础教育,就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是有关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 三、调研目的 1、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和网上搜集资料,活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信息 2、分析农村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 3、通过分析具体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的案例,切实掌握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4、对本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江苏省淮州中学窦莹 英语“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其中“听”和“读”是输入信息,“说”和“写”是信息的输出,说写能力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能体现一个人英语水平的高低。新编高中英语每单元的第四课都有写作,近几年的高考,书面表达所占比分都为25分。由可见,写作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然而,现状并不乐观,学生对写作充满畏难情绪,习作质量较低,在高考中更难得到高分。作为中学英语老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想尽一切方法,来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经过几年的探索和总结,笔者采用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在教学中大胆尝试,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第一,背诵范文。英语写作一般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公文写作。老师经过筛选,找出每种文体、题材各两三篇文章(同时给学生提供中文说明或图表),要求学生背诵,并限时检查。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课文,熟背精彩段落,使学生逐步掌握英语基本的表达方法,增强英语语感,有助于学生模仿范文,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而且,通过这些范文,学生熟练各种题材和体裁的写作技巧,这是学生高考获取高分的一条捷径。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们就会有语言材料可写,也能写得出来,否则,只有“咬笔头”了。这一点是写作的基础。 第二,听写练习。听写练习,一般可在每一单元教完之后进行。听写的内容包括单词、固定词组以及含有本单元重点语法的句子。单词、词组书写正确是句子正确的前提和保证。听写课文上的句子,要体现各种时态、语态以及句型,这有助于学生仿照句型,编出自己的语句。这是英语写作的基石。 第三,默写练习。这一练习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段落篇章,然后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课文上的英语语言,都是经过专家审订的,具有权威性,精确性,有利于学生模仿写作,也有助于学生深层次理解课文。每周在教学完一课或一单元之后,留出一点时间,限时让学生默写一段或几段不等。当然,默写前要要求学生提前准备,这样,学生就必须先把这部份背诵,然后才会默写。这也有利于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默写完后,可让学生相互参照范文评改,也可以老师抽改,再根据学生默写情况进行点评。这样不断练习,学生们就会取得较快进步。 第四,单词、词组及固定句型造句。这一练习是写的一种有效的好方法。一般讲到重点单词、词组或句型,老师们也喜欢采用这种形式,让学生在课堂或课后造句。对于在Checkpoint里面的Useful expressions,让学生采用造句形式,效果更佳。这不仅能增强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而且也有利于老师检查学生对本单元重点单词、词组及句型的掌握程度。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必须长期坚持。 第五,英汉互译。这是一种传统练习。采用汉英互译练习形式,对练习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它具有方法灵活,操作简便的特点。学生可以在不经意间学习英语表达的方法。 第六,句型转换,变通表达。在练习题中一般没有这样单纯的句型转换、同近义或反意词转换练习,但我们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思路更活,不至于“把自己绑在一棵树上”。也就是说,当这种方式表达不出来或不完整,可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达。如我们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既是教学工作的核心问题,也是学校适应和立足社会的生命线。然而,对于很多农村学校,当前教学质量的现状同样是不容乐观的,存在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和学生对学习主观能动性较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本校的教学质量。因此,针对当前现状,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已经势在必行。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的教学现状 1、教学模式因循守旧 在教学中,许多的教师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导致“教”与“学”的效率难以提高。久而久之,在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逐步削弱,甚至出现厌学情绪。大多教师习惯了陈旧的教学方式方法,农村中小学教师长期在乡村学校工作,任务重,学习培训机会极少,知识老化、观念陈旧、思想保守。再加上各种条件的限制,教学仍然还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的传统模式。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发展采取适宜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往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基本采用的都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由于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致使教学效果不理想,加之教学中欠缺现代化教

学手段的运用,教学质量更是可想而知。 3、教师综合素质有待于提高 由于汉语言文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言魅力的缺失,致使课堂气氛过于沉闷,从而使得学生配合教学的积极性较差,思维也被严重抑制。教师总是根据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进行汉语言教学,由于没有给学生足够地自我发挥空间,造成学生仅能单纯地模仿,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创造性。在这一过程中,教材成了束缚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的枷锁,诸多的语法、课文、词汇、阅读和写作等课程,使学生对汉语言学习产生出一种乏味和厌烦的感觉,这样必然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造成的。为此,必须不断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师的综合素质。 二、学生学习的现状 1、学生的学习氛围不浓 俗话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于中小学更是如此,学习的氛围影响着学习的效率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兴趣是指一个人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他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便会使大脑产生优势兴奋,表现为注意集中,记忆深刻,思维敏锐。而假如没有学习兴趣的支持,学生的学习就会显得枯燥无味,学习成

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提到改作文就会觉得头疼,学生听到要写作文就害怕。学生害怕写作文无话可说,无物可写,不知从何下手,要么对作文没有兴趣,不想写。老师叫苦不迭是因为批改作文费时多、效率低,费力不讨好。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因,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首先要克服他们畏惧写作文的心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在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就是说话训练,请每个学生轮流作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年龄、家庭、爱好等具体情况,还可以说说自己心中理想的语文老师的形象,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这样,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在平时的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说写训练,获取系统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口头语言先于书面语言,口头语言是基础,只有在切实进行口头训练的基础上才能发展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所以作文教学应当从教育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出发,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然而从每周一次的作文课中挤出一点时间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也很难实现人人参与。因此,我们必须另辟蹊径,抓住时机、创造机会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激发学生“说”的愿望。 1 、两分钟演讲 从每天的语文课中,或者早读、晨会的时间中挤出几分钟时间给学生提供一个“两分钟演讲”的机会,每天安排2-3 人,要求中心明确、用词准确、表达完整、语句连贯。能力较差的同学允许先做一些笔头的准备。活动本身的趣味性自然会带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他们喜欢这种新颖、简短,没有多少压力的训练形式,他们期待演讲中教师欣赏的目光和同学们热情的掌声,随着活动的进行,他们想说、想写的自然就更多了,作文的兴趣也就更浓了。 2 、课外读书活动 我安排每周进行一次课外读书活动,活动中倾向一些语文知识薄弱的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展示他们的能力,给他们更多表现的机会,如请他们说说自己对所读文章的理解,不定期展示他们的读书笔记等,以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正是通过这些努力使原本作文能力欠缺的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找回了作文的信心,提高作文的兴趣,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开始畅所欲言,不再将作文当作负担了,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愿意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获取写作素材 大多数学生在作文过程中绞尽脑汁也无话可说,其原因就是缺乏写作素材。为丰富学生写作的素材,我组织了多种活动,从学生“拔河比赛”“演讲比赛”“跳绳比赛”到生活实践活动“学做饭”“今天我当家”等。有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也变得丰富了。 我告诉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平时能留心观察,认真思考,便会发现写作题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有注重平时的积累,才能“厚积而薄发”。 1 、扩大阅读面 知识面狭窄,没有一定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的学生是不会写出好作文的。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以知识的积累为基础。为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读好书,并推荐好书,规定读书数量,安排读书时间,进行摘抄,组织读书汇报等。采用多种训练方法丰富学生知识储备。 2 、观察日记

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1887-76 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完 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教育行政化 1.机构行政化 中国农村现阶段教育主管机构行政管理人员与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之和与教师之比是1:1,就是说一个教师在上课,后面就有一个领导在监视着。人多,机构就多,部门就多。不管理是不作为,换句话说,管理管理,不管就没人“理”。管理了,事务就多,文件就多,会议就多。很多学校安排了专门参加会议、领取各种文件通知的专职驻城办事人员。有人统计了一下,教师一半时间在课堂,一半时间要应付各种会议、检查、达标、验收。两个一半,这样算起来,农村基础教育的人力资源的投入用到孩子身上的只能说是一

半的一半。 教育是什么?教书、育人,教师的事。领导是什么?不教书,不育人,育教师。所以教师要想生存只有两种方式:一是要教好书,指哪干哪;二是要有个领导做保护人,潜规则吧,不然,就得被“育”。教好书不难,多学习,多交流。不被“育”就难了,那么多的领导在监视你。所以巨大的压力之下教师大多也分为两类:一是“老黄牛”,别“思想”;二是“奴隶化”,想方设法变成“主子”。这样算来,教师队伍中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的也不是很多。 2.管理行政化 如此庞大的,“钢架”的,而且“后劲十足”的教育管理机构,还能融下多少“自主”、“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呢?教育管理部门就自己去考察,研究,再发文,培训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向教师发号施令。按章办事,按文办事,办不好就得被“育”。 3.教学行政化 教学行政化表现为:一是为“分”教;二是为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