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2013

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2013

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2013

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

第一章概述

1.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P2P

1.2网络硬件(广播、多播、单播、局域网、广域网、无线网络)

1.3网络软件(协议层次、错误控制、流量控制、面向连接与无连接的服务、可靠和不可靠

的服务、OSI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

1.6 网络标准化

第二章物理层

2.1 数据通信的理论基础(带宽、信道的最大传输率)

2.2 有导向的传输介质

PSTN电话系统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3.1.2 成帧(位填充)

3.2 错误检测和纠正(CRC)

3.3 基本数据链路协议(停等协议)

3.4 滑动窗口协议(捎带确认、发送窗口、接收窗口、1位滑动窗口协议、回退N、选择性重发协议)

第四章介质访问子层

4.1 介质访问

4.2 多路访问协议(CSMA/CD、最小帧长、MACAW)曼彻斯特编码、差分曼彻斯特编码4.3 以太网(二进制指数后退算法、交换式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

4.4 无线LAN(802.11 MAC子层协议)

4.7 数据链路层交换(网桥、生成树网桥、中继器、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VLAN)

第五章网络层

5.1 网络层设计要点(虚电路子网、数据报子网)

5.2 路由算法(优化原则、汇集树、距离矢量路由及无穷计算问题、链路状态路由、距离矢量路由和链路状态路由的比较、分级路由、广播路由、、移动路由)

5.3 拥塞控制(RED)

5.4 服务质量(可靠性、延迟、抖动、带宽、漏桶算法、令牌桶、资源预留)

5.5 网络互连(隧道技术)

5.6 Internet上的网络层(IP协议、IP地址、子网、子网掩码、CIDR、地址聚合技术、NAT、ICMP、ARP、DHCP、OSPF、BGP、移动IP)

第六章传输层

6.2 传输协议的要素(编址、建立连接、释放连接、流控制和缓冲)

6.4 UDP(UDP、远过程调用)

6.5 TCP(TCP服务模型、TCP协议、TCP连接建立、TCP连接释放、TCP传输策略、Nagle 算法、愚笨窗口综合症、TCP拥塞控制、慢启动算法、)

第七章应用层

7.1 DNS (应用层常见的协议)

第七版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pdf

考点1:internet和Internet的区别。(1章) nternet是互联网,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网络间的通信协议是任意的。Internet是因特网,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的特定的计算机网络,使用TCP/IP协议作为通信规则。 考点2:因特网的核心部分。 核心部分: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负责为边缘部分提供高速远程分组交换。 考点3: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2)城域网:城市范围,链接多个局域网。(3)局域网:校园、企业、机关、社区。(4)个域网PAN:个人电子设备按用户:公用网:面向公共营运。专用网:面向特定机构。 考点4: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利用率 考点5: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五层协议。 1.物理层 2.数据链路层 3.网络层 4.运输层 5.应用层 作业:1、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 3、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7、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 (2)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 从上面的计算中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解:(1)发送时延:ts=107/105=100s。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 (2)发送时延:ts =103/109=1μs。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 结论:若数据长度大而发送速率低,则在总的时延中,发送时延往往大于传播时延。但若数据长度短而发送速率高,则传播时延就可能是总时延中的主要成分。 1-20 网络体系结构为什么要采用分层次的结构?试举出一些与分层体系结构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答:分层的好处: ①各层之间是独立的。某一层可以使用其下一层提供的服务而不需要知道服务是如何实现的。②灵活性好。当某一层发生变化时,只要其接口关系不变,则这层以上或以下的各层均不受影响。③结构上可分割开。各层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④易于实现和维护。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与分层体系结构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有邮政系统,物流系统。 考点6:有关信道的几个基本概念。(2章)

计算机网络-(第5版)期末重点知识点归纳与总结总结

《计算机网络》_(第5版)★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 一、现在最主要的三种网络 ?电信网络(电话网) ?有线电视网络 ?计算机网络(发展最快,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 二、internet 和Internet ?internet 是普通名词 泛指一般的互连网(互联网) ?Internet 是专有名词,标准翻译是“因特网” 世界范围的互连网(互联网) 使用TCP/IP协议族 前身是美国的阿帕网ARPANET 三、计算机网络的带宽 计算机网络的带宽是指网络可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即每秒多少比特。 描述带宽也常常把“比特/秒”省略。 例如,带宽是10 M,实际上是10 Mb/s。注意:这里的M 是106。 四、对宽带传输的错误概念 在网络中有两种不同的速率: ?信号(即电磁波)在传输媒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或公里/秒) ?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比特/秒),也叫传输速率。 这两种速率的意义和单位完全不同。 宽带传输: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较高。 宽带线路:每秒有更多比特从计算机注入到线路。 宽带线路和窄带线路上比特的传播速率是一样的。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采用电路交换,新型的计算机网络采用分组交换的、基于存储转发的方式。 分组交换: ?在发送端把要发送的报文分隔为较短的数据块 ?每个块增加带有控制信息的首部构成分组(包) ?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 ?接收端剥去首部,抽出数据部分,还原成报文 IP 网络的重要特点 ◆每一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 ◆发往同一个目的地的分组,后发送的有可能先收到(即可能不按顺序接收)。 ◆当网络中的通信量过大时,路由器就来不及处理分组,于是要丢弃一些分组。 ◆因此,IP 网络不保证分组的可靠地交付。 ◆IP 网络提供的服务被称为: 尽最大努力服务(best effort service)

2014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MS_Office高级应用考试大纲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MS Office高级应用考试大纲 (2014年新版) 基本要求 1.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及计算机系统组成。 2.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病毒及防治的基本概念。 3.掌握多媒体技术基本概念和基本应用 4.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因特网网络服务和应用。 5.正确采集信息并能在文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表格软件Excel、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中熟练应用。 6.掌握Word的操作技能,并熟练应用编制文档。 7.掌握Excel的操作技能,并熟练应用进行数据计算及分析。 8.掌握Powerpoint的操作技能,并熟练应用制作演示文稿。 考试内容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1. 计算机的发展、类型、特点及其应用领域。 计算机的发展:1943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教授莫克利和他的研究生埃克特开始研制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1946年研制成功。 发展的四个阶段: 阶段部件第一阶段 (1946-1959) 第二阶段 (1959-1964) 第三阶段 (1964-1972) 第四阶段 (1972年至今) 主机电子器件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 路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内存汞延迟线磁芯存储器半导体存储器半导体存储器 外存储器穿孔卡片,纸 袋磁带磁带,磁盘磁带,磁盘,挂 盘等大容量存 储器 处理速度几千条几万至几十 万条几十万至几百万上千万至万亿 条 计算机的类型: 按处理数据的类型分:模拟计算机,数字计算机,数字和模拟计算机 按用途分: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 按计算机的性能、规模、处理能力分:巨型机、大型通用机、微型计算机、工作站及服

2013年水土保持复习提纲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水土保持》复习提纲 题型和分值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判断(1×10=10分) ●填空题(0.5×50=25分) ●简答、论述题(6题,共65分) 课程重点 ●土壤侵蚀原理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 ●水土保持农业措施 ●水土保持规划 ●荒漠化防治 第一章绪论 1、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事业。 2、我国水土流失的特点 (1)分布范围广、面积大:根据2000年公布的全国第二次遥感调查结果,中国水土流失面积356*104km2,占国土面积的37%,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65*104km2,风力侵蚀面积191*104km2,水蚀风蚀交错区面积26*104km2。 (2)侵蚀形式多样,类型复杂: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漫岗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石质山区以水力侵蚀为主,伴随有大量的重力侵蚀;青藏高原以冻融侵蚀为主;西部干旱地区、风沙区和草原区风蚀非常严重;西北半干旱农牧交错带则是风蚀水蚀共同作用区。 (3)土壤流失严重:据统计,中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到50*108t。 3、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的危害在我国主要表现在: (1)破坏土地资源,耕地减少,土地退化严重,肥力下降 (2)泥沙淤积水库,阻塞江河,水体污染,破坏交通,洪涝灾害加剧 (3)影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加剧了干旱的发展 (4)生态恶化,加剧了贫困程度 4、水土保持的作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经济安全)。 ?①保护土地资源,维护土地生产力。 ?②充分利用降水资源,提高抗旱能力。 ?③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

计算机网络复习资料

《计算机网络》复习大纲 第一章概论 1.计算机网络得定义与组成,几种常见得网络拓扑结构得名称。 (1)定义:把分布在不同地点且具有独立功能得多个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与线路连接起来,在功能完善得网络软件运行环境下,以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为目标得系统。 (2)组成:通信子网-网络信息得传输与交换 终端系统-负责信息得处理 (3)网络拓扑: 星形结构、层次结构或树形结构、总线形结构、环形结构 2.计算机网络得体系结构概念 概念: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就是计算机网络得分层及其服务与协议得集合,也就就是它们所应完成得所有功能得定义,就是用户进行网络互连与通信系统设计得基础。 3.协议得概念、协议三要素与服务访问点得概念。 (1)协议概念:协议就是指通信双方必须遵循得、控制信息交换得规则得集合,就是一套语义与语法规则,用来规定有关功能部件在通信过程中得操作,它定义了数据发送与接收工作中必经得过程。协议规定了网络中使用得格式、定时方式、顺序与检错。 (2)三要素:语法:指数据与控制信息得结构或格式,确定通信时采用得数据格式,编码及信号 电平等,回答“怎么讲”。 语义:协议得语义就是指对构成协议得协议元素含义得解释“讲什么” 同步:规定了事件得执行顺序 (3)服务访问点:SAP实际上就就是(N)层实体与上一层(N+1)层实体之间得逻辑接口。 4.OSI七层模型名称,物理层(传输得基本单位:比特)、数据链路层(传输得基本单位:帧)、网络层(传输得基本单位:分组)、传输层、应用层得基本功能。 物理层:利用传输介质为通信得网络节点之间建立、维护与释放物理连接,实现比特流得透明传输,进而为数据链路层提供数据传输服务。 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提供服务得基础上,在通信得实体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传输以帧(frame)为单位得数据包,并采取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得方法,使有差错得物理线路变成相对无差错得数据链路。 网络层:为分组交换网络上得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为以分组为单位得数据报通过通信子网选择适当得路由,并实现拥塞控制、网络互连等功能。 传输层:向用户提供端到端(end-to-end)得数据传输服务,实现为上层屏蔽低层得数据传输问题。 会话层:负责维护通信中两个节点之间得会话连接得建立、维护与断开,以及数据得交换。 表示层:用于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得表示方式,主要包括数据格式变换、数据得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等功能。 应用层:为应用程序通过网络服务,它包含了各种用户使用得协议。 5.TCP/IP体系结构(知道各个协议在哪一层),OSI与TCP/IP得比较。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期末复习资料

计算机网络复习要点 第一章 概述 1、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是连通性与共享性。(P1) 2、连接在因特网上的计算机称为主机(host )(P3) 3、网络(network )由若干结点(node )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 )组合。(P2) 4、简述Internet 和internet 的区别(P4) (1) internet (互联网或互连网):是一个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在这些网络之间的通信协议(即通信规则)可以是任意的。 (2)Internet (因特网):是一个专用名词,它采用 TCP/IP 协议族作为通信的规则。 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 5、因特网服务提供者是什么?(P4) ISP ,Internet Servvice Provider ,是一个进行商业活动的公司,又通常译为因特网服务提供商。 6、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P8) 客户服务器方式(C/S 方式)和对等方式(P2P 方式) 7、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P10) 8、分组交换网以分组作为数据传输单元。(P12) 9、定义:计算机网络是一些互相连接的、自制的计算机的集合[TANE03]?(P17) 10、速率即数据率(data rate )或比特率(bit rate ),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速率的单位为b/s(比特每秒)或bit/s ,有时也写为bps 等。(P18) 11、计算机网络中“带宽”是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的同义语,单位是“ 比特/秒”(P19) 12、掌握传输(发送时延)发送数据时,数据块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要的时间公式:(P19~20) ) 发送速率(比特数据块长度(比特) 发送时延s / 13、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划的集合。(P30) 14、协议是“水平的”,控制对等实体之间的通信的规则。(P30) 15、服务是“垂直的”,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间接提供的。(P30) 16、同一系统的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的地方,称为服务访问点(Service Access Point )(P30) 第二章 物理层 1.单工,半双工,全双工通信的区别。P38 (1)单工:单向通信,即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2)半双工:双向交替通信,即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 也就不能同时接收)。 (3)全双工通信:双向同时通信,即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2. 最基本的二元制调制方法有哪几种。P38 (1)调幅(AM):载波的振幅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2013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及上学期11到12单元期末总复习提纲

初二下英语期末总复习资料(2013) Unit 1 Will people have robots? 一般将来时.(P96)1.由―Will/Shall+动词原形‖构成的一般将来时.系动词am、is、are的原形都是be.如:It will be very hot tomorrow. Shall适用于第一人称I、We; Will适用于所有人称,通常可以用will来代替shall. Will、Shall均可缩写为’ll.如I will=I’ll; she will=she’ll.否定句形式:will not=won’t, shall not=shan’t . 2.与一般将来时连用的时间状语有:tomorrow、the day after tomorrow、next week、soon、in the future、in three days、some day. 3.There be句型中的一般将来时.There will be+名词+其他成分如:There will be fewer cars. 4.形容词more、fewer、和less的用法. More 更多的原形many和much. 修饰C复数或Un. .Fewer 更少的原形few. 修饰C复数. Less 更少的原形little. 修饰U.重点语法:一般将来时态的应用 do/does 的一般将来时态形式:(shall/will) do do/does 的一般将来时态的被动语态:(shall/will) be done 一般将来时态的肯定句、否定句、疑问句形式:肯定句例句:People will have robots in a few years.否定句例句:People will not/won't have robots in a few years.一般疑问句例句:Will people have robots in a few years?特殊疑问句例句:What will people have in a few years? Reading Strategy(阅读方法)Look at the title and picture, and predict what you will read about. (看着标题和图片,预知你要阅读那些方面的内容。)This helps you get ready to acquire new information. (这样可以帮助你获得一些新的信息。) Unit 2 What should I do? 1.情态动词should.(P95) Should和can、may、must等情态动词一样,无人称和数的变化,后接动词原形,能独立构成疑问句和否定句.如:Who should pay the taxes? You shouldn’t play football in the street. 2.情态动词could. 单独的情态动词,表―能,可以‖.用来提供建议,后跟动词原形.它和should都用来提供建议.如:----I will take part in a party tomorrow night,but my clothes are out of style. I need some money to buy some clothes in style. What should I do?----You could borrow some money from your friends.----No,I don’t like to do that.----Then you should get a part-time job and make some money.3.提建议.○1You should/could +do … 你应该/可以…○2Why not +do…? 为什么不…?做…怎么样?○3Why don’t you +do…? 你为什么不…?○4What/How about +doing …? …如何?Reading Strategy(阅读方法) You will learn to use new words better if you use a learner's dictionary. (时刻学着应用新单词来学习比时刻使用字典这种途径方法更好。)A bilingual dictionary sometimes gives the wrong meaning for the situation you want. (在某些你需要的场合下,一本双语字典有时会给你错误的解释。)重点语法:过去将来时态(将来时态的委婉说法) do/does 的过去将来时态形式:(should/would) do do/does 的过去将来时态的被动语态:(should/would) be done 过去将来时态的肯定句、否定句、疑问句形式:肯定句例句:You should write a letter to him. 否定句例句:You shouldn't write a letter to him.一般疑问句例句:Should I write a letter to him? 特殊疑问句例句:What should I do? Unit 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过去进行时.1.过去进行时表在过去某一时刻或某一段时间内正在进行或发生的动作.是由―was/were+现在分词‖构成.was用于第一、三人称单数,were用于其他人称.与过去进行时连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复习试题带答案

第一章 1、( 09-33)在OSl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 A. 数据链路层 B.传输层 C.会话层 D.应用层 2、( 10-3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中所描述的内容是() A.网络的层次 B. 每一层使用的协议 C.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 D. 每一层必须完成的功能 3、( 10-34)在下图所示的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分组的交换网络中,所有链路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00MbPS分组大小为1000B,其中分组头大小20B,若主机H1向主机H2发送一个大小为980000B的文件,则在不考虑分组拆装时间和传播延迟的情况下,从H1发送到H2接收完为止,需要的时间至少是() A: 80ms B : 80.08ms C : 80.16ms D : 80.24ms 4、( 11-33)TCP/IP参考模型的网络层提供的是() A.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B ?无连接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C.有连接不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D .有连接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5、( 12-33)在TCP/IP体系结构中,直接为ICMP提供服务协议的是:() A. PPP B. IP C. UDP D. TCP & (13-33)在OSl参考模型中,下列功能需由应用层的相邻层实现的是() A.对话管理 B.数据格式转换 C.路由选择 D.可靠数据传输 7. (13-35)主机甲通过1个路由器(存储转发方式)与主机乙互联,两段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均为10Mbps,主机甲分别采用报文交换和分组大小为10kb的分 组交换向主机乙发送1个大小为8Mb (1M=10)的报文。若忽略链路传播延迟、分组头开销和分组拆装时间,则两种交换方式完成该报文传输所需的总时间分别为()

2020年计算机网络考试大纲

2020 年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本科插班生招生入学考试 《计算机网络》课程考试大纲 I.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本大纲适用于所有需要参加《计算机网络》考试的各专业考生。 n.考试内容 一、考试基本要求《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互渗透、密切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科 学, 是计算机专业、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课程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Internet 网络服务的建构与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要求学生从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学习相关内容。了解:指对所列 知识要熟悉其内容及含义。(单项选择题)理解:指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单项选择题、问答题)掌握:指对所列知识能深入理解,并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推理和 判断等过程中综合运用。(单项选择题、问答题、综合应用题) 第一部分计算机网络概述 1. 考试内容 (1)网络发展阶段的划分; (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 (3)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4)线路交换、存储转发交换及其特点,数据报与虚电路交换特点; 2. 考试要求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2)掌握计算机网络定义、分类、组成; (3)掌握数据交换技术。 第二部分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 1. 考试内容 (1)什么是网络协议,协议的三要素是什么; (2)网络体系结构为什么要分层,什么是接口,网络体系机构的定义; (3)OSI参考模型的分层及其各层的主要功能; ( 4 )什么是面向连接的服务和无连接的服务; (5)TCP/IP模型的分层及其各层的主要功能,TCP/IP体系结构的主要协议。 2. 考试要求 (1)掌握网络协议、层次、接口等概念; (2)掌握OS、TCP/IP体系结构及其各层功能; (3)了解网络体系结构在网络通信中的作用。

2013工程岩土学复习提纲1

《工程岩土学》复习题1 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2分) 1. 土:地壳表层岩石经过各种复杂的地质作用形成的松散堆积物。 2. 土体:与工程建筑物的变形和强度有关的土层的集合体。 3. 粒组:粒径大小相近,性质相似的土粒合并归组。 4. 不均匀系数:Cu = d60 / d1(以及如何用不均匀系数与曲率系数判断土的级配) 5. 次生矿物:原岩经化学风化后形成的细小的新矿物。 6. 粘土矿物:是由原生铝硅酸盐类经水解作用而形成的次生铝硅酸盐矿物,具 层状或链状晶体结构,化学成分一般不稳定,外形多呈片状,且含有不同数量的水。 7. 弱结合水:位于强结合水之外,电场引力作用范围之内 8. 分散体系:一种物质分散在另外一种介质中形成分散体系。 9. 矿物的等电PH 值:使固体颗粒呈中性不带电时介质溶液的PH值,不同矿物有各自的等电PH值。 10. 同晶替代(同晶置换):粘土矿物的粘粒由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八面体组成,四面体中的Si4?可被Fe「、AI3?置换,八面体中的Al「被Ca^、Fe2?置换,产生过剩负电荷,在晶层表面形成永久负电荷。 11. 交换容量:用来衡量土离子交换能力大小的指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 干土中,所有土粒反离子层中具有交换能力的离子总数,以每百克土粒中所含有 的毫摩尔数表示。 12标准交换容量:工程上规定PH=6.5,浓度为0.05mol/dm3的BaCI2溶液反复作用于1kg的干土,测得的交换容量。 13. 土的结构:指土中颗粒和集粒的大小、形态、表面特征、排列状况及其结构连接和孔隙特征。 14. 土粒比重:土粒的密度与4?C时同体积纯蒸馏水的密度的比值。 15. 砂土的相对密度:D^ e max— e max —e min 16. 细粒土的塑限:细粒土由固态、半固态转换成塑态时的界限含水量。 17. 细粒土的液性指数:I L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复习题集(带答案).doc

第一章 1、(09-33)在OSI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A.数据链路层 B.传输层 C.会话层 D.应用层 2、(10-3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中所描述的内容是() A.网络的层次 B.每一层使用的协议 C.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 D.每一层必须完成的功能 3、(10-34)在下图所示的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分组的交换网络中,所有链路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00Mbps,分组大小为1000B,其中分组头大小20B,若主机H1向主机H2发送一个大小为980000B的文件,则在不考虑分组拆装时间和传播延迟的情况下,从H1发送到H2接收完为止,需要的时间至少是() A:80ms B:80.08ms C:80.16ms D:80.24ms 4、(11-33)TCP/IP参考模型的网络层提供的是() A.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B.无连接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C.有连接不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D.有连接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5、(12-33)在TCP/IP体系结构中,直接为ICMP提供服务协议的是:() A. PPP B. IP C. UDP D. TCP 6、(13-33)在OSI参考模型中,下列功能需由应用层的相邻层实现的是() A.对话管理 B.数据格式转换 C.路由选择 D.可靠数据传输

7.(13-35)主机甲通过1个路由器(存储转发方式)与主机乙互联,两段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均为10Mbps,主机甲分别采用报文交换和分组大小为10kb的分组交换向主机乙发送1个大小为8Mb(1M=106)的报文。若忽略链路传播延迟、分组头开销和分组拆装时间,则两种交换方式完成该报文传输所需的总时间分别为() A.800ms、1600ms B.801ms、1600ms C.1600ms、800ms、 D、1600ms、801ms 8.(14-33)在OSI参考模型中,直接为会话层提供服务的是() A.应用层 B表示层 C传输层 D网络层 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常考简答题汇总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常考简答题汇总 1.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 ( 1 )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 RFC 文档 ( 2 )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 RFC 文档 ( 3 )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 ( 4 )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 2.简述调制解调器的主要功能。 ( 1 )信号转换 ( 2 )确保信源和信宿两端同步 ( 3 )提高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抗干扰能力 ( 4 )实现信道的多路复用 3.在因特网中将IP数据报分片传送的数据报在最后的目的主机进行组装。还可以有另一种做法,即数据报片通过一个网络就进行一次组装。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优劣。 答:在目的站而不是在中间的路由器进行组装是由于: (1)路由器处理数据报更简单些;效率高,延迟小。 (2)数据报的各分片可能经过各自的路径。因此在每一个中间的路由器进行组装可能总会缺少几个数据报片; (3)也许分组后面还要经过一个网络,它还要给这些数据报片划分成更小的片。如果在中间的路由器进行组装就可能会组装多次。 (为适应路径上不同链路段所能许可的不同分片规模,可能要重新分片或组装)。 4.试举例说明有些应用程序愿意采用不可靠的UDP,而不用采用可靠的TCP。 答: 1,VOIP:由于语音信息具有一定的冗余度,人耳对VOIP数据报损失由一定的承受度,但对传输时延的变化较敏感。 2,有差错的UDP数据报在接收端被直接抛弃,TCP数据报出错则会引起重传,可能带来较大的时延扰动。 因此VOIP宁可采用不可靠的UDP,而不愿意采用可靠的TCP。 5.简述计算机通信中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的区别。 异步传输与同步传输的区别主要在于: ( 1 )异步传输是面向字符的传输,而同步传输是面向比特的传输。 ( 2 )异步传输的单位是字符而同步传输的单位是桢。 ( 3 )异步传输通过字符起止的开始和停止码抓住再同步的机会,而同步传输则是以数据中抽取同步信息。 ( 4 )异步传输对时序的要求较低,同步传输往往通过特定的时钟线路协调时序。 ( 5 )异步传输相对于同步传输效率较低。

考研《计算机网络》考试大纲

考研《计算机网络》考试大纲 西安邮电大学2016考研《计算机网络》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827 科目名称:《计算机网络》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和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现状与技术发展动向,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理解典型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掌握常用网络设备的连接与配置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理论基础,较好的网络应用操作能力,以及基本的网络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概述 基本要求:了解网络发展及标准化工作,掌握网络组成、了解网络分类,熟练掌握网络性能指标,掌握网络体系结构。 教学内容: 1.1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 1.2因特网概述 网络的概念、因特网发展阶段、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1.3因特网的组成 因特网的边缘部分、因特网的核心部分 1.4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1.5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1.6计算机网络的性能(重点) 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等计算机网络性能指标 1.7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重点) 协议与划分层次、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协议与服务、TCP/IP体系结构。 第二章物理层 基本要求:掌握物理层的基本概念,了解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了解网络传输媒体,掌握信道复用技术,数字传输系统及宽带接入技术。 教学内容: 2.1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2.2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有关信道的基本概念、信道的极限容量、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2.3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导向传输媒体、非导向传输媒体 2.4信道复用技术(重点) 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波分复用、码分复用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

计算机网络复习题 Ch1 网络概论 1.计算机网络:把不同地理范围内若干台具有独立处理能力的计算机通过传输介质连接在 一起,并配备以完备的网络操作系统,使之能数据传输、设备共享。 2.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组成三要素:语法、 语义、同步。 3.实体: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受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4.分组交换:是一种存储转发的交换方式,将用户的报文划分成一定长度的分组,以分组 为存储转发,每个数据段前加上首部构成分组。 5.数据报服务:由网络层提供,简单灵活、无连接、尽最大努力交付。每个分组都携带完 整的源、目的主机地址信息,独立传送,选择最佳输出线,直至传完为止。 6.时延:是指数据(一个报文或分组,甚至比特)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 所需的时间。(越短越好) 7.吞吐量: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越大越好) ●计算机网络的简单定义是一些相互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C/S模式和 P2P模式。 ●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协议是水平的,服务是垂直的。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 ●从网络的作用范围进行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LAN(局域网)、W AN(广域网) 和MAN(城域网)等。 ●把网络按数据交换方式进行分类可分为: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电路 交换方法在实时性方面优于其它交换方式。 ●随着电信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上出现了所谓“三网合一”的趋势,三网指:电信网、 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国际性组织ISOC对Internet进行全面管理,它下面的技术组织IAB负责管理有关协议 的开发。所有Internet标准都是以RFC的形式在网上发表,它的意思是请求评论。 ●计算机网络通信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间歇性、突发性。 ●带宽本身是指信道能传送信号的频率范围,也就是可以传送信号的高频与低频之差。在 计算机网络中,带宽常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 ●OSI的会话层处于运输层提供的服务之上,为表示层提供服务,会话层的主要功能是会 话管理。 ●表示层主要用于处理两个通信系统间信息交换的表示方式。它包括数据格式变换、数据 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等功能。

《计算机网络》考试大纲.

《计算机网络》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的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叙述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本课程包括四个部分:数据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原理、计算机网络规划管理和应用、网络操作系统与应用模式。数据通信技术是学习计算机网络理论和基础,计算机网络原理是本课程的核心部分,网络操作系统与应用模式是本课程向网络应用方面的延伸,使本课程与迅猛发展的网络技术的结合更加直观。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理解相关的较抽象的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并为具有计算机组网全过程所需基本技能打下理论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 系统掌握数据通信的主要技术概念和指标,如多路复用技术,调制技术,交换技术,差错检测和控制技术等。 2 理解数据通信规程(协议)的基本原理和功能,各标准化组织的沿革和工作范围,掌握若干重要数据通信规程的工作原理。 3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方法,理解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理论基础及应用的基本方法。 4 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及现状,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上具有前瞻性。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计算机文化基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网络操作系统(NOS)是管理计算机网络资源的一种系统软件,是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扩充,也包含了网络设备的驱动程序,因此需要了解计算机原理和操作系统。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1章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概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 要求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二)课程内容 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 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 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4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4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第2章计算机网络的协议与体系结构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理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协议与划分层次,计算机网络的原理体系结构。 重点是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协议与划分层次。难点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协议与划分层次。 (二)课程内容 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 2 协议与划分层次 3 计算机网络的原理体系结构

2013英语复习要点(缩印版)

1.Meeting is a general and summary term of various kind of assembly of people for a particular purpose. 2.Conference is a kind of formal meeting, often lasting for a few days. It is organized on a particular subject to bring together people who have a common interest. 3.Symposium refers to the meeting for specialized academic discussion. Compared with conference, a symposium is usually narrower and more specific in the range of topics. 4.Convention is a kind of routine meeting, a regularly organized by a learned society, a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 an academic institution or a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5.Seminar is a class-like meeting, where participants discuss a particular topic and subject that is presented by several major speakers. 6.Workshop refers to a period of discussion or practical work on a particular subject in which a group of people learn about the subject by sharing their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7.Forum is a kind of public meeting, at which people exchange ideas and discuss issues, especially important public issues. 8.Congress is usually attended by representatives and delegates who belong to national or international, governmental or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9.Colloquium is sometimes a formal word for seminar. It is usually a large academic seminar like panel discussion. Colloquium is usually attended by certain invited experts or professionals in a particular field. 0.Principal Conference Activities 1)Formal meetings: General assembly; Plenary sessions; parallel sessions; Poster sessions; 2)informal meetings:free information exchange; Free paper presentation; 3)audioand visual presentation 4)teaching and consulting services 5)exhibitions and business talks 6)visits and other social activites 1、classification of professional paper Report paper(专题)、Research paper(研究)、Course paper(课程)、Thesis paper(答辩). 1)Report paper: The report paper summarizes and reports the findings of the author(s) on a particular subject. 2)Research paper: A complete research paper is usually composed of the following elements:title, author, affiliation, abstract, keywords, introduction, theoretical analysis, results and discussion or conclusion, reference, etc. 3)Course paper This type of paper is always written and handed in at the end of the term, it is also called “term paper.” 4)Thesis paper: A Dissertation (thesis paper) is usually written and submitted in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 or MS (or Ph. D) in a specific discipline. 2、ways of preparing professional papers 1)Searching for good ideas. coming from practice and back to practice. 2) Finding topics: 3)Considering Audience and Purpose. 4)Moving from Brainstorming to Drafting 5)Editing and Refining 3.General Functions of Title: 1) Generalizing the Text; 2) Attracting the Reader; 3) Facilitating the Retrieval Generalizing the Text: A tile should summarize the central idea of the paper concisely and correctly. Attracting the Reader: An interesting title may draw particular attention among professionals. Facilitating the Retrieval: A good title can help the reader in his search for information. 4.Linguistic Features of Title: 1) Using More Nouns, Noun Phrases and Gerunds: The words or phrases used in a title are very often nouns, noun phrases or gerunds, nominalization, which usually are keywords for the paper, having the ability to sum up the whole text; 2) Using an Incomplete Sentence: A title is just a label or appellation of the paper, reflecting the main idea of the contents. 5.Writing Requirements of Title: 1) Be Brief and Concise; 2) Be Specific; 3) Avoid Question Titles; 4) Being Unified; 5) Being Standard Be Brief and Concise: A title of a paper should be brief and concise, being composed of no more than twenty words. If a title is too long, it would be difficult for readers to catch the meaning of the content and remember it. Be Specific:The title should highlight the emphasis and particularity of the work. Avoid Question Titles: A question title means a complete sentence in the question form. And such a title creates inconvenience for the information retrieval. Being Unified: The parallel parts of a title should be grammatically symmetrical. Being Standard: Nonstandard abbreviations and symbols should be avoided. 6.General Functions of Author/Affiliation: Author:1)Bearing Author’s Responsibility. It means if any consequence should arise from the publication of the paper, the author(s) should take it without affecting others; 2) Facilitating Retrieval and Correspondence. Names of author(s) and institutional affiliations are usually used as author indexing, designed in the information referencing network. Readers can correspond with the author, according to the affiliation; 3) Heightening Celebrity. The publication of a research paper brings reputation to author’s institution and country. Affiliation:1) Facilitating correspondence; 2) Bringing the reputation to the author’s institution and his country 7.Writing Requirements of Author/Affiliation: 1) Printing Format Unified; 2) Number of Author (the number of authors should not be over four); 3) Professional Title Omitted; 4) Address (being written from the smaller unit to the larger ones); 5) Internal Units 8.General Functions of Keywords: 1) Easiness of Retrieval; 2) Easiness of Highlighting 9.Linguistic Features of Keywords: 1) Nominalization; 2) Limited Number; 3) Designated Choice Nominalization: Keywords are usually used in the form of nouns, not verbs. Limited Number: The number of keywords for a paper should be limited. Four to six keywords are the average. In general, there should be at least 2 and at most 8. Designated Choice:The keywords of a paper usually come from the title and/or the abstract. 10.Writing Requirements of Keywords: 1) Using Required Terms. The terms of “keywords”should be consistent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journal to which you submit your paper; 2) Placing in Right Location. In most cases, keywords are placed below the abstract; 3) Spacing the Keywords. Use comma, semicolon or larger space to separate the words; 4) Adopting Standard Abbreviations. Standard abbreviations are preferred in the section of keywords. 11.General Functions of an Abstract: Miniaturizing the text; Deciding: “yes” or “no”; Expanding the circulation Miniaturizing the text: a mini-version or a miniature of the document, summarizing the content of the main body.Deciding: “yes” or “no”: directly influence the paper’s acceptance to a learned journal. Expanding the circulation: It can be circulated much wider and farther than the paper itself, thus producing wider and deeper academic influence than the full text of the paper. 12.Linguistic Features of Abstract: Limited length; Categories of abstracts; Complete content; Formalized structure Limited length: 200 words should be a sensible maximum for a relatively long paper or report, but never more than 500 words; 50-100 words may suffice for a short article. Categories of abstracts:Abstract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indicative, informational and informational-indicative. Complete content: However short abstract may be, all the relevant elements should be included. Formalized structure:A complete abstract usually consists of three major parts: topic sentence, supporting sentence and concluding sentence. 13.Writing Requirements of Abstract: Integrity; Concise; Consistency; Concentration Integrity: It should contain certain elements of information. Generally, an abstract should include what the writer has done and what he has achieved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topic. Concise: Use only essential information. Consistency: An abstract should be consistent with the other parts of the whole paper. Concentration: You need to omit certain elements of information. Do not use figures, tables, or literature references in this part. 14.“5 Steps” in the Abstract Writing 1) Underlining Key Words and Sentences; 2) Listing Essential Points of the Paper; 3) Boiling down/summarizing Each Section to/into a Sentence or Two; 4) Drafting the Abstract; 5) Checking the Final Draft 15.“5A Strategy” in Abstract Writing Before writing abstract, you need to answer some basic questions. Q1: What is the general knowledge of your topic in the academic field? Q2: What research topic is the paper to focus on? Q3: What method or material do you use to support your main point of view? Q4: What conclusion will you draw? Q5: What is the main contribution of the paper? Then the abstract can be improved on by using the following formula: Abstract=A1+A2+A3+A4+A5 A1: background A2: main topic A3: specific investigations A4: result & suggestion A5: conclusion & contribution 16.How can it be helpful in your abstract writing? With the “5A Strategy” in mind, you can get some useful prompts. Though different paper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