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解析:中国最后一家大型商业银行成功IPO的背后

解析:中国最后一家大型商业银行成功IPO的背后

解析:中国最后一家大型商业银行成功IPO的背后
解析:中国最后一家大型商业银行成功IPO的背后

中国最后一家大型商业银行成功IPO的背后

解析农行上市六大热点话题

新华社北京7月14日电(记者刘诗平、吴雨、刘琳)中国农业银行将于7月15日、16日分别在上海和香港挂牌上市。在海内外资本市场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农行展开的国有商业银行股改“收官之战”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农行的上市时机、投资价值、境外战投、“三农”业务、未来前景等成为市场和投资者热议的话题。对此,农行给予清晰的解答,从中也折射出农行改革过程中的艰辛与信心。

股市持续震荡下行,农行为何选择此时上市?

热点:4月中旬以来,银行股伴随着大盘的节节下挫出现大幅下跌。在股市持续震荡下行之时,农行上市也进入了“倒计时”。有人认为,农行选择此时上市,有点不合时宜。怎样看待这一观点?

解析:银行首次公开发行(IPO)的具体时机,取决于对改革进程的统筹把握、上市准备工作的进展以及资本市场环境等多重因素,市场环境只是因素之一。资本市场的短期波动是正常现象,长期来说,市场应该能够反映中国银行业本身的投资价值。

资本市场复杂难料,没有人能准确预测“最佳时机”。年初市场还可以,后来出现了欧洲债务危机问题。中央依然推进农行上市,不仅显示出对农行的充分信任,也反映了推进中国金融改革的决心。

事实上,工行、中行、建行股改上市后发生了很大变化,公司治理、财务状况、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均显著增强。农行作为最后一家上市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对股改上市已筹备多年,此次公开发行启动迅速但并不仓促,虽然发行成功极具挑战性,但在股市波动情况下农行稳步推进,水到渠成。

实现全球最大IPO,投资者是否物有所值?

热点:如果农行行使超额配售权,IPO募集资金将会达到221亿美元,刷新全球最大IPO纪录。有股民说:农行实现最大IPO,或许意在融资,投资者很难说会物有所值。如何看待这种担心?

解析:农行并不刻意追求最大IPO,而是力争成为优秀IPO。A股和H股发行价格定在每股2.68元和3.2港元,并行使超额配售权,是农行与投资者的共赢。

我们认为,一个优秀IPO项目的标准,一是能够通过发行,为农行打造一份优秀的股东名册,藉以提升公司治理和管理水平;二是投资者与发行人共赢,上市并非一锤子买卖,建立持续的资本补充平台,必须给投资者回报;三是后市应有良好表现。

对于此次发行价格,机构投资者普遍认为,充分考虑了发行人与投资者的利益,也充分考虑了后半年乃至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及农行内在增长潜力。

农行近年来业绩快速增长,分红比例高。从农行招股书披露的信息来看,农行未来三年实行35%至50%的分红比例;2009年农行实现净利润650亿元,2010年预测净利润约829亿元。事实上,农行今年上半年各项业务的增长形势已超出预期。

对于成长性好的农行来说,可以说为投资者多提供了一个选择渠道,增加了一个分享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成果的投资机会。

为何没有像工行、中行和建行一样引进境外战投?

热点:工行、中行和建行上市前均引入了境外战略投资者,农行此次没有引进境外战投。有人说,这可能是难以找到合适的境外战投,或者是为了避免经历其他银行股改上市时遭“贱卖”质疑。怎样看待这种观点?解析:农行现在面对的市场环境和情况已经与当时建行、中行、工行不一样。当时的国有商业银行不被外界看好,在国际上的认知程度低,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有助于提升市场形象,寻找价格发现,引进技术和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随着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深入,境外战投的意义和作用都在发生着变化。农行在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收官之时,国有商业银行已经得到海内外实实在在的认可,在资本市场的形象得到大幅提升。因此农行只是引进了社保基金作为战略投资者,而没有引入境外战投。

在新形势下,境外战投的作用必须是长期投资,同时双方可实现战略互补。农行虽然没有在上市前引进境外战投,但探索了基石投资者加战略合作的模式,按照资本市场惯例,对愿意长期持有农行股票又可实现战略互补的投资者进行战略合作。

已与农行开展战略合作的,既有商业银行,也有业务资源互补的跨国公司,英国渣打银行、荷兰合作银行、美国ADM公司和澳大利亚澳七集团等均与农行签署了合作协议。此时,按市场价格在IPO时引入境外合作者,避免了过去银行股遭“贱卖”的质疑。同时,境外合作者也愿意长期持有农行股票,并实行业务合作,可以说这是对引进境外战投模式的创新和提升。

县域业务或“三农”业务究竟是优势还是包袱?

热点:面向“三农”是农行的题中应有之义。有人认为,相对于大中城市,县域业务风险高、回报率低,县域金融业务对于上市后的农行来说可能是个包袱。怎样看待这一疑问?

解析:县域金融对农行来说是优势而不是包袱。农行的县域金融业务经过近年来的重组剥离以及一系列改革之后,其变化可用“翻天覆地”一词形容。2007年至2009年,农行县域金融业务实现税前利润分别为94.34亿元、134.44亿元、209.45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49.0%,高于全行30%的水平。2009年农行县域税前利润同比增速55.8%,今年一季度更达到85.9%。

从盈利前景来看,农行县域金融业务也展现出向好态势。一方面,农行县域金融业务2008年和2009年的存贷款利差分别较全行高55个基点和29个基点。另一方面,随着农行对成本收入比的控制,以及贷存比的逐步提高,农行县域金融业务未来的盈利能力大可期待。

放眼未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逐步推进,县域地区生产方式的进步和消费升级,以及我国政府支持县域地区发展政策的不断出台,县域金融环境将会逐步得到改善。

在此背景下,拥有覆盖城乡一体化平台的农行,凭借其覆盖全国99.5%的县的1.27万个经营网点,拥有无可匹敌的渠道优势。凭借这一优势及在县域已有的市场领先地位,农行具有充分把握中国未来县域经济增长机会的独特条件,并显著受益于未来中国城乡经济的协同发展。

农行上市会为中国银行业及资本市场带来什么?

热点:农行IPO融资规模大,很多人关心的是,农行上市将怎样影响中国股市。对于农行这艘“金融巨舰”驶入股市,应怎样看待它对中国银行业及资本市场带来的影响?

解析:农行股改上市,既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重要一环,也是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农行上市后,资本实力和盈利能力会得到增强,外部的监督和约束将有助于提高农行经营管理水平,改善内部治理结构。一方面,公司治理得到提升,管理效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信贷风险防控能力增强,会更加注重提升服务品质和产品创新,同时农行企业文化也将在员工中产生更大的凝聚力。

作为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的“收官”之作,农行IPO的成功,标志着中国银行业改革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同时也意味着中国银行业国际资本化运作的步伐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凸显了中国给世界金融市场带来的新活力。

而成长性好的银行股票进入资本市场,将为投资者多提供一个选择,分享中国经济发展成果,获得较好的回报。农行上市后,银行及整体金融板块在A股市场的地位会得到加强,作为大盘蓝筹股为稳定市场波动将发挥积极作用。

农行上市可为亿万客户带来什么?

热点:面向“三农”是中央对农行的要求,也是农行改革发展永恒的主题。有人认为,农行上市似乎与普通老百姓关系不大,很难说上市后的农行能为“三农”客户带来具体的实惠。如何解读这一疑问?

解析:经过股改上市,农行有着更加坚实的资本金、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不断提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日益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

资本充足之后,农行服务“三农”的能力会得到进一步加强,跨越城乡的市场定位会得到更好的发挥,将为农行3.2亿零售客户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农行为县域农村地区提供更多、更方便的服务,将体现为带动作用、辐射作用和直接服务作用。在中国经济转型和城镇化逐步推进的过程中,县域市场吸引力大增,农行将针对大企业走向县域所产生的金融需求提供金融服务,同时也将服务于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的农户发展生产,并力求为农户提供直接服务,给农户带去实惠。

此外,农行还将重点发展县市居民、个体商户、富裕农户等中高端个人客户,通过设立县域理财中心培育中高端优质客户,为更多的人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发展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发展建议 叶松盛 摘要: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商业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已逐渐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如何创新盈利模式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认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存在盈利模式单一、业务品种较少、资金运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而影响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因素主要有利率市场化、客户金融需求多元化、金融托媒现象加剧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盈利模式利率市场化金融托媒中间业务 2011 年,我国商业银行全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0412亿元,比2010年增加2775亿元,同比增长36.3%。在实现利润高速增长的同时,商业银行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如何解决商业银行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的盈利模式构建问题,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积极探索和实践的重要工作。一、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是指商业银行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下,以资产负债结构为基础的财务收支结构。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主要有利差主导型和非利差主导型两种模式,前者是以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为基础,而后者则与现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及混业经营模式的发展相关。目前我国还处在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阶段,从实际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一)盈利模式比较单一,传统业务占主导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现状体现为两个主体:一是收入总额中以利差收入为主体;二是利差收入中批发业务占主体。这是由于各家商业银行运用资金的渠道极为有限,主要通过发放贷款、上存存款金融机构往来等渠道来运用资金,由此决定了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单一。根据实际情况,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比重在50%左右,与之相比,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所占比重较小,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005年中国最大50家商业银行排名

2005年中国最大50家商业银行排名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课题组 依据2005年末的所有者权益数据,我们对中国的145家商业银行 (包括4家国有独资或控股商业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117家城市商业银行和12家农村商业银行)进行了排名,排出了最大的50家商业银行;同时还列出了这些银行2005年末的总资产排名,以及相应的税前利润、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和资本资产比等指标。此次入围的 50家银行包括4 家国有独资或控股商业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29家城市商业银行和5家农村商业银行。 一、总体数据分析 2005年中国政府加强 宏观调控, 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 万亿元,增长率为9.9%。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0.02 万亿元,增长18.2%,各项贷款余额20.7 万亿元,增长12.8%。银行间市场利率基本平稳。中国各级政府加快了银行业的改革,许多银行获得政府或民间资本的注资,或者引入了境外战略投资者,或者进行了资产重组以及其他一系列改革。银行业信息透明度有所增强,外在监督所能起到的作用也在增大。在这种情况下,2005年,中国最大的50家银行取得了 5年来最好的成绩。 排名表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商业银行依然以较快的速度增长,所有者权益总额、总资产和税前利润的增长率分别是:32.62%、 20.22%和89.27%,是近5年来唯一的3个指标均有大幅度增长的年份。

同样,在2005年我国50家大银行的税前平均资本利润率和平均资产利润率也取得了5年来的最好水平,资本利润率达到了创纪录的 23.12%。 2005年按照所有者权益,中国商业银行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7.64,-0.32,-4.02%)和中国银行(6.69,-0.26,-3.74%);按照总资产排名,前三位依次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 ——所有者权益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 在经历了2004年所有者权益的下滑后,2005年入围银行的所有者权益总额比2004 年增长了32.62%,达到了11316.62亿元。所有者权益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2005年多家银行进行了增资扩股或进行了资产置换,补充了资本金;另一方面, 2005年入围的50家银行均实现了税前盈利,大部分银行用部分净利润充实了所有者权益。 2005年最大50家银行的一个特点就是多家银行进行了增资扩股。有13家银行的所有者权益增长超过了50%,16家银行所有者权益增长超过了 30%,21家银行所有者权益增长超过了20%,没有银行出现所有者权益负增长的情况(光大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的所有者权益增长率为2003年数据,合肥市商业银行为2004年数据)。排除5家新入围的农村商业银行后,共有14家银行进行了增资扩股。其中,中国建设银行2005年在香港首次公开募股融资92亿美元,同时还引入了美国银行和新加坡淡马锡投资控股公司两家战略投资者,充实了资本金。交通银行亦于2005年在香港上市,募集资金168 亿港元,充实了资本金。杭州市商业银行股本增长主要来源于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澳洲联邦银行入股2.5亿股,共募集资金6.25亿元,全部用于充实资本金。北京银行的资本增长也主要来源于增资扩股,报告期末完成第四

中国工商银行案例分析

中国工商银行案例分析 一、发展历程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1984年成立。2005年,中国工商银行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正式更名为“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工商银行成功在上海、香港两地同步发行上市。作为中国资产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经过20几年的改革发展,中国工商银行已经步入质量效益和规模协调发展的轨道。 随着2007年金融租赁公司的成立,工商银行的非银行牌照类业务已延伸到投资银行、基金和租赁等市场领域;收购澳门、非洲等地最大银行股权,进入俄罗斯、印尼等新市场,境外机构达112家,形成了覆盖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和我国主要经贸往来地区的全球化服务网络。 2008年末企业网上银行客户144万户,个人网上银行客户5672万户。企业网上银行实现交易额110.50万亿元,增长28.9%;个人网上银行实现交易额9.77万亿元,增长135.4%。获《环球金融》杂志“亚洲最佳个人网上银行”、“中国最佳个人网上银行”、“中国最佳企业网上银行”等奖项。 二、商业模式分析 (1)战略目标 工行的战略目标是巩固在我国银行业的市场领导地位并致力于转型为国际一流的金融机构。工行的整体目标是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和维持可持续增长。工行相信自身的独特性在于业务创新的经营方式

及引领市场的创新精神。工行致力于继续以业务创新的理念,通过以下战略措施加强工行的独特性: ?进一步发展具有高增长性的非信贷业务以实现收入及资产结构多元化; ?稳健发展本行的信贷业务,积极改善本行的信贷结构; ?通过扩大客户细分、加强目标市场营销和提升客户服务水平来继续提升本行的客户组合和盈利能力; ?通过战略性地提升传统分行网络,并加强电子银行业务,以进一步增强销售和市场推广能力; ?继续加强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能力; ?充分利用与战略投资者的合作关系; ?完善与绩效挂钩的激励机制,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绩效。 (2)目标与客户 2011年6月末,企业网上银行客户273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4.2%;个人网上银行客户突破1亿户达1.07亿户,增长11.4%。并荣获《亚洲银行家》“中国最佳网上银行”称号。 (3)产品或服务 ①、个人金融服务:投资理财、便利金融、个人贷款、存款服务、理财金账户;②、企业金融服务:对公存款、融资业务、票据业务、财智国际、清算和结算服务、理财产品、企业电子银行、投资银行业务、资产托管业务、机构金融业务、企业年金业务、中小企业服务、更多金融服务;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与现状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与现状 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组建始于1995年,1995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组建城市合作银行的通知》,决定在城市信用合作社的基础上,组建由城市企业、居民和地方财政投资入股组成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取名为“城市合作银行”。1998年3月,统一更名为“城市商业银行”。2006年到2010年,城商行数量持续增增加,至2010年达到最大(147家)。 通过处置不良资产、补充资本金、计提拨备,完善经营管理体制,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信息系统,城商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逐渐成为国内银行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下面就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与现状作简要分析。 一、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来源于原城市信用社的股份制改造,是在原城市信用合作社的基础上,由地方政府、城市企业和居民投资入股组建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是由众多法人机构合并形成的一级法人单位,是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地方性商业银行。1995年7月,以深圳城市合作银行正式成立为起点,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在中国金融舞台上开始了它的历程。截至2011年末,全国城市商业银行总计144家,城商行资产总额为9.98万亿元,较2010年增长21.7%;负债

总额为9.32万亿元,较2010年增长26.5%;所有者权益总额为0.66万亿元,较2010年增长37.7%(图1、图2、图3)。这期间,城市商业银行既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又背负了沉重负担,暴露出诸多问题。从功能上讲,城市商业银行是商业性金融服务机构,因此,它首先应该具备商业银行的一般特点。同时,由于自身独特的发展过程,城市商业银行又有它自己独有的特点,这就是:中国城市商业银行是地方性商业银行,是股份制商业银行。 图1:2003-2011年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及其占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比重 图2:2003-2011年城市商业银行负债总额及其占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负债总额的比重

第六章 商业银行

第六章商业银行 一、填空题 1、1694年成立的是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银行,也是现代银行产生的象征。 2、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是1897年成立的中国,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银行事业的创始。 3、商业银行主要通过以下两条途径产生:一是,二是。 4、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是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5、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职能是建立在职能和职能的基础之上的。 6、商业银行的业务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7、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可以分为和两大类。 8、和共同组成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是商业银行用于应付日常提存的现金资产。 9、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和其他资产。 10、传统中间业务包括、、、和。 11、狭义的表外业务大致可分为、、 等资产转换业务,衍生工具的交易以及与等有关的投资银行业务。 12、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是、和。 13、西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论经历了、、 以及四个阶段。 14、1988年通过的对表内资产和表外业务都确定了不同的风险权数以及相应的资本充足率,它是西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完善与统一的标志。 二、单项选择题 1、是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银行,也是现代银行产生的象征。 A、德意志银行 B、法兰西银行 C、英格兰银行 D、日本银行 2、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是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A、信用创造 B、支付中介 C、信用中介 D、金融服务 3、下列不属于商业银行的交易存款。 A、支票存款 B、储蓄存款

C、NOWs D、CDs 4、下列不属于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 A、库存现金 B、准备金 C、存放同业款项 D、应付款项 5、下列属于商业银行狭义的表外业务。 A、信托业务 B、融资租赁业务 C、信用卡业务 D、承诺业务 6、信托与租赁属于商业银行的。 A.资产业务 B.负债业务 C.中间业务 D.表外业务 7、下列属商业银行传统的业务。 A、备用信用证 B、信贷便利 C、信用卡业务 D、承诺业务 8、70~80 年代美英等国的通胀率都在两位数以上,这从以下哪一方面影响并促成金融创新? A.使经济环境中的风险增大 B.使金融管理环境变化 C.使国际金融业飞速发展并使竞争日趋激烈 D.促使金融业的技术进步 9、下列金融创新当中,不属于规避利率风险的创新的是 A.大额可转让提单(CDs) B.货币市场共同基金(MMMF) C.利率定价模式的创新 D.“回购协议”交易 10、下列金融工具的创新当中,不属于规避金融管制的创新的是 A.自动转账制度(ATS) B.信用卡 C.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NOW) D.回购协议 三、多项选择题 1 、商业银行的功能主要有()。 A 、信用中介与支付功能 B 、社会福利与慈善功能 C 、信用创造与政策功能 D 、服务性功能 E 、政策调节与社会调节功能 2 、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是()。 A 、服务范围日益扩大和银行业务全球化 B 、高新技术广泛应用 C 、证券化趋势明显和金融监管放松 D 、盈利水平越来越高 E 、经营风险逐渐加大 3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是()。 A 、安全性 B 、社会性 C 、流动性 D 、政策性 E 、盈利性 4 、西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论主要经历了()等阶段。

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变革历程及展望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变革历程及发展趋势 【摘要】国有商业银行作为中国银行的主体,其改革与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全局。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历程看,国有商业银行实施全面改革已进入了实质性阶段。新一轮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具有诸多显著特点。商业银行金融活动全球化、组织机构虚拟化、业务经营全能化是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关键词】商业银行;变革历程;发展趋势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变革历程 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支持经济体制改革、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国银行业的主体,中国商业银行的体制创新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或阶段。1979~1993年是中国商业银行的诞生和成长期,在这个时期,与中国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商品和市场转化相适应的现代商业银行体系基本形成;1994~1997年是中国现代化的商业银行实质性建立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通过将金融管理任务、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剥离,为专业银行进行商业化改革创造了条件;1997年~2003年是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商业银行与政策性银行体系实现了分离,不良贷款问题开始得到解决,政府控制银行和银行财政化经营机制开始扭转;2003年至今是中国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时期,在这个时期,商业银行和中小商业银行通过股份制改革并上市实施产权多元化,市场化经营和股东利益最大化成为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 (一)1979-1993年:基本建成多元化金融业组织体系 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实行的是“大一统”的银行体制,中国人民银行是唯一的银行机构。中国人民银行既承担了“中央银行”的管理职能,集中管理和分配资金,又从事“商业银行”活动,办理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的业务,集现金中心、结算中心和信贷中心于一体。这种银行体制承袭了前苏联的银行体制模式,具有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特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着手改革原有的银行体制。由于当时整个社会处在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初始阶段,我国金融体制迫切需要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单一银行体制不再适应经济改革开放对金融业的需求,经济和社会呼吁银行体系的多元化和金融业大发展;二是,刚刚诞生的专业银行带有的强烈政府行政色彩与放开搞活的改革要求不相适应,改革要求银行自身走出政府行政序列进入市场;三是,经济改革呼唤金融市场的成立,金融市场建设亟待“零”的突破。在此期间,针对上述问题,我国改革发展采取了相应措施并取得卓有成效的成果,促成了中国金融市场的萌芽和银行间竞争的发端。 1979年2月,国务院决定恢复中国农业银行。1979年3月,专营外汇业务的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分设出来。同年3月、8月又先后批准建立了中国银行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1983年国务院决定由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负责领导和管理全国的金融事业。同月,已开展基建和拨改贷业务的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脱离财政部,正式归入中国人民银行管理的金融体系。1984年1月,组建专门从事信贷和储蓄业务的中国工商银行。自此,

浅析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

浅析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 商业银行是随着近代西方经济社会发展而出现的产物。中国在鸦片战争以前不存在银行等近现代金融机构。中国出现近代化的银行始于鸦片战争之后。 一、起步阶段(1840—1897年) 1.银行业发展概况 (1)第一家近代银行:1847年,英国丽如银行分行——第一家在华设立的 外国银行。 (2)在华外国银行或中外合资银行的兴起 19世纪后期,在中国活跃着多家外国银行或中外合资银行,形成外商银行 独大的局面。如:汇丰银行、中华汇理银行、法兰西银行、德华银行等等。 (3)传统金融机构与近代金融机构并存。钱庄、票号等类似银行的传统金融机构与在华外国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并存。 2.影响 对中国传统金融业造成巨大冲击,虽是帝国主义在华攫取经济特权和经济利益的工具,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银行业的近代化,近代银行经营管理理念开始影响中国金融业。 二、发展、兴起、受冲击及遇危机阶段(1897—1949年) (一)第一家中国人自办银行的出现 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中国通商银行。 官督商办,官僚资本与商人资本共同入股。 组织管理与营业规则参照外商银行,设立董事会,在全国各地开设分行。 被清王朝朝廷许可发行银两、代收库银、整理币制。不是纯粹的商业银行。 (二)华商银行、外国银行与传统金融机构并存 1.因不适应历史发展,票号已消失。钱庄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仍然存在。 2.多家华商银行设立:大清银行设立,中国通商银行转型为纯粹的商业银行。1908年,设立交通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均采取官督商办、官僚资本与商人资本 共同入股的形式。众多私营商业银行的设立。 (三)华商银行的兴起和中国银行业的繁荣 1.四大国有银行的形成 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为基本骨架,四大银行为专职 商业银行。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控制国有金融业。 2.私营银行的快速成长(1920年—1930年) 民族工业崛起,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私营银行以“北四行”和“南三行”为代表,官商合办银行以“小四行”为 代表。 “北四行”是指1917年成立的金城银行、1915年成立的盐业银行、1921年成立的中南银行和1919年成立的大陆银行,与北洋军阀均有一定的渊源,均以 华北为业务重心,并曾一度开展广泛的协作,合办“四行储蓄会”和“四行准备库”,联合发行钞票。 “南三行”是指1915年成立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1907年成立的浙江兴业银行和1909年成立的浙江实业银行,后两家均为清末浙江地方金融力量组建。 “小四行”为1897年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1908年成立的四明商业储蓄银

谈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瓶颈及应对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7f3156398.html, 谈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瓶颈及应对措施 作者:高丽丽 来源:《企业文化·中旬刊》2013年第11期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以商业银行为主,其各类金融机构分工协作的 金融体系,商业银行面临着更进一步的改革深化,挑战与机遇并存。进入21世纪,我国银行业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自由化、信息化发展的影响和改革开放的推动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14年伴随着国家有关商业银行改革政策的出台和网络金融的进一步兴起,商业银行的 发展遭遇了一系列困难。这就有必要对我国商业银行体制的现状及如何发展作一些分析。本文从不同方面讨论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瓶颈,并就此提出应对措施,讲述商业银行下一步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商业银行;发展瓶颈;中间业务;网络金融;利率市场化 引言:2014年伊始,我国的商业银行又一次拉开了改革的大幕,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商 业银行到底会走向何处,现在还不得而知。 一、商业银行的定义 商业银行(CommercialBank)是指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它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信用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这是因为商业银行存贷业务在金融体系的存贷业务中占最大比重,是企业贷款的主要供应者,它的业务活动影响着企业经营的方向和规模,业务范围非常广泛,并同其他金融机构发生密切联系;它们通过办理非现金结算加速了货币的周转,起着创造存款货币的作用;它们为客户提供多种服务,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了便利。虽然商业银行同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界限已日趋消失,但在许多方面是其他金融机构所不能替代的,仍是银行体系的基本环节。因此对商业银行的研究仍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瓶颈 2014年开始我国将正式施行商业银行破产制度和存款保险制度。一方面,商业银行破产 制度使银行失去了财政的庇护,商业银行再也不能指望国家为其坏账买单;存款保险制度也使得公众的存款损失风险大大降低,维护了公众的合法利益。另一方面,存款保险制度使得公众在选择商业银行时仅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对风险的衡量,这当然也会使得商业银行激进地选择高风险经营,盲目扩大负债经营规模,投资高风险产业,也加剧了商业银行的破产风险。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催生了互联网金融,支付宝、余额宝如雨后春笋般的兴起。最近,阿里巴巴的余额宝以其便利、高利迅速虏获了一大批人。把钱存进银行,选择活期存款,利息太

中国古今的商业银行

中国古今的商业银行 "储蓄"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至于专门办理储蓄业务的机构,大致起源于唐代.由于唐代的商业发达,城市里不仅大量出现了经营借贷业务的质库,还出现专门替人寄存、保管钱物的柜坊. 到了明代,由于金、银、钱、纸币兑换的需要,出现了许多专门从事钱币兑换的人,并以此为业,开立钱铺,这也就是最早的钱庄,亦称票号或银号.它不仅是经营白银和铜钱置换的场所,一些规模较大的钱铺还开出具有信用票据功能的凭证,也就是钱票,但面额都不大.由于钱铺的信用度较高,签发的钱票可以与货币一样在市场上流通.中国很早就有汇兑业务,唐代的“飞钱”,宋代的“便换”、明朝时期的“会票”,都具有汇兑的性质。但专营汇兑的票号到清中叶后期才出现。中国第一家票号是清嘉庆(1790-1820)年间,山西平遥富商雷履宽开设的“日升昌”票号。票号开设不久即在长沙设有分号,主营汇兑,兼营存款、放款,营业对象多为封建官僚、地主和一般商人。继山西票号之后,上海、云南、安徽票号也在长设有分号。 明末清初时期,商品经济有了更大的发展,大商人为了筹集资金,进一步扩大了钱庄的经营范围,开拓了多元化经营.此时的钱庄作为一种私人性质的金融机构,不仅经营银两的汇兑,同时也吸引存款、放款,还可以签发钱票(称为"庄票"),成为了重要的信用机关,堪称是中国近代银行的前身,对民族工商业的兴起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钱庄又称银号,业务范围比票号更为广泛。清初的钱庄以经营不同货币间的兑换为主,后逐渐发展成以存放款和汇兑为主。其汇兑则先采用同业往来制,即托异地同业办理汇解业务。后逐渐打破了同行业的界限。乾隆时钱庄已形成独立的行业,道光初年,长沙钱庄发展较快,太平军入湘时衰落。到同治光绪年间逐渐恢复不仅小钱庄遍布全城,大钱庄亦有出现。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长沙钱业同业组织成立于坡子街,第三年建成财神庙,俗称“福禄宫”。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湖南首家商办大钱庄湖南南钱局在长沙问世。湖南商钱局由湖南商务总会议董王寿昌等发起组织,采用股份制,每股100两,共募股银10万两,股票是加盖商会大印作为担保,营业比较顺利。

中国工商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业务发展案例分析

中国工商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业务发展案例分析

中国工商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业务发展案例分析 (周路楠材控1101班) 【摘要】:目前,国际上一些大型商业银行已经将以个人理财、个人融资为主的个人金融业务列为其主营业务,个人金融业务逐渐成为国际商业银行实现盈利的重要渠道之一。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的发展,居民的收入水平显著提高,金融市场也在不断进步完善,特别是证券、保险、银行私人信贷等业务的发展与成熟,为居民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理财渠道。本文重点对中国工商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开发环节、营销环节、售后环节所存在的问题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工商银行个人理财风险 一、工商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产品业务的背景 (一)个人理财业务的基本含义及发展意义 个人理财业务,又称财富管理业务,指商业银行通过明确个人客户的理财目标,分析客户的生活状况制定出可行的理财方案的一种综合金融服务,既包括投资、融资服务等一系列传统业务,也包括个人生涯规划、理财策划、理财方案设计与实施、理财咨询服务和资产管理等多种创新业务,是目前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之一。 反观国内,随着经济体制、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制度、住房制度等的改革与发展,原来由政府和企业提供的就业、医疗、养老、子女教育、住房等保障,已经相继转变为由居民自己承担部分或全部的风险及费用。“投资理财”也就成为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理好财,用好自己的钱,使其能够不断保值、增值,发挥更大的作用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国人所关注的共同话题。大多数居民对银行的理财咨询和理财方案设计很感兴趣,希望能与银行的专业理财人士建立稳定的业务联系。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个人理财业务已经成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与机遇随之而来的,是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目前工商银行为客户提供的个人理财服务无论从规模上还是内容上,实际上都处于个人理财业务的初级阶段,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如何抓住优质客户,占领客户市

浅析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教学文案

浅析中国商业银行的 发展历史

浅析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 商业银行是随着近代西方经济社会发展而出现的产物。中国在鸦片战争以前不存在银行等近现代金融机构。中国出现近代化的银行始于鸦片战争之后。 一、起步阶段(1840—1897年) 1.银行业发展概况 (1)第一家近代银行:1847年,英国丽如银行分行——第一家在华设立的外国银行。 (2)在华外国银行或中外合资银行的兴起 19世纪后期,在中国活跃着多家外国银行或中外合资银行,形成外商银行独大的局面。如:汇丰银行、中华汇理银行、法兰西银行、德华银行等等。(3)传统金融机构与近代金融机构并存。钱庄、票号等类似银行的传统金融机构与在华外国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并存。 2.影响 对中国传统金融业造成巨大冲击,虽是帝国主义在华攫取经济特权和经济利益的工具,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银行业的近代化,近代银行经营管理理念开始影响中国金融业。 二、发展、兴起、受冲击及遇危机阶段(1897—1949年) (一)第一家中国人自办银行的出现 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中国通商银行。 官督商办,官僚资本与商人资本共同入股。 组织管理与营业规则参照外商银行,设立董事会,在全国各地开设分行。 被清王朝朝廷许可发行银两、代收库银、整理币制。不是纯粹的商业银行。 (二)华商银行、外国银行与传统金融机构并存 1.因不适应历史发展,票号已消失。钱庄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仍然存在。 2.多家华商银行设立:大清银行设立,中国通商银行转型为纯粹的商业银行。1908年,设立交通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均采取官督商办、官僚资本与商人资本共同入股的形式。众多私营商业银行的设立。 (三)华商银行的兴起和中国银行业的繁荣 1.四大国有银行的形成 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为基本骨架,四大银行为专职商业银行。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控制国有金融业。 2.私营银行的快速成长(1920年—1930年) 民族工业崛起,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私营银行以“北四行”和“南三行”为代表,官商合办银行以“小四行”为代表。 “北四行”是指1917年成立的金城银行、1915年成立的盐业银行、1921年成立的中南银行和1919年成立的大陆银行,与北洋军阀均有一定的渊源,均以华北为业务重心,并曾一度开展广泛的协作,合办“四行储蓄会”和“四行准备库”,联合发行钞票。 “南三行”是指1915年成立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1907年成立的浙江兴业银行和1909年成立的浙江实业银行,后两家均为清末浙江地方金融力量组建。

年度中国最大的家商业银行排名

2007年度中国最大的50家商业银行排 名 《中国金融》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课题组 依据2007年年末的所有者权益数据,我们对中国159家商业银行进行了排名,列出其中最大的50家银行,同时列出了这些银行的总资产排名,以及相应的税前利润、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资本资产比等指标。159家商业银行包括1家政策性银行,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24家城市商业银行和17家农村商业银行。此次排名首次纳入国家开发银行,并首次从资产规模的角度对50家大银行进行了分组比较。 总体数据分析 2007年,中国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4.6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4%。与实体经济的增长同步,中国金融业得到进一步发展,银行业资产总额达到52.6万亿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210.8%,比年初增长19.7%。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0.1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3万亿元,增长15.2%;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7.8万亿元,比上年增加3.9万亿元,增长16.4%。 2007年,我国50家最大商业银行依然以较快的速度增长,所有者权益、总资产年增长率分别达到51.46%和31.49%,是6年来增长

最快的一年;税前利润总额上升85.18%,达到5321.22亿元。2007年,我国50家大银行的税前平均资本利润率(ROE)和平均资产利润率(ROA)分别为24.59%和1.37%,均为6年来最高。 2007年所有者权益排名前三的银行依次是:中国 (4.18,-0.02,-0.48%)、(3.22,-0.02,-0.62%)和中国 (4.62,-0.04,-0.86%),与2006年相比并无变动;总资产前三名也与2006年一致,依次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连续6年居总资产排名榜首,也是连续两年所有者权益和总资产均列首位。国家开发银行首次被纳入排名,位列所有者权益第四位,总资产第五位。报告期内,国家开发银行获得汇金公司200亿美元的注资,(5.10,-0.05,-0.97%)和(26.05,-0.67,-2.51%)成功上市,(4.97,-0.02,-0.40%)定向增发股份充实核心资本,这四家银行的所有者权益均增长一倍以上。2007年所有者权益增长率前10位的银行均进行了增资扩股或通过上市补充资本金。 所有者权益持续增长 2002年首次排名时,入围50家银行的所有者权益合计为7825.21亿元。6年后,入围银行的所有者权益达到了2428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0.78%。特别是近两年,随着中国银行业改革步伐的加快,中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增长也随之加快。与2006年相比,2007年入围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趋势及改革重点 摘要: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外资银行的不断进入,国内的资金流、客户流和信息流将发生跨国界的流动,这意味着我国的金融市场将成为一个面向全球的开放市场。因此面对“入世”后各方面的挑战,国内商业银行将加快调整发展战略的步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其他商业银行及各类金融机构分工协作的金融体系,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着更进一步的改革深化,挑战与机遇并存,这就有必要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体制的现状及如何发展作一些分析。本文从不同方面讨论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并就此提出改革重点,讲述商业银行下一步改革的具体措施和目标。 关键字:商业银行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现状发展趋势改革重点

1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化,在短短20年里取得了长足发展,基本形成了市场化的金融体系,而在此过程中,商业银行的发展对金融体系的改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进入21世纪,我国银行业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自由化、信息化发展的影响和改革开放的推动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入世以后,我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趋向倍受关注。因此,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和改革的趋势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间业务仍存在创新不够、产品档次不高等问题。因此,改革商业银行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进一步加大中间业务创新力度,推动中间业务发展。 2 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商业银行在银行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信用活动中占起着主导作用。这是因为商业银行存贷业务在银行体系的存贷业务中占最大比重,是企业贷款的主要供应者,它的业务活动影响着企业经营的方向和规模,业务范围非常广泛,并同其他金融机构发生密切联系;它们通过办理非现金结算加速了货币的周转,起着创造存款货币的作用;它们为客户提供多种服务,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了便利。虽然商业银行同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界限已日趋消失,但在许多方面是其他金融机构所不能替代的,仍是银行体系的基本环节。 下面是五大商业银行1998年和2009年营业状况的对比。 表1 1998年我国五大商业银行状况 数据来源:《中国金融年鉴》(1998年卷) 表2 2009年我国五大商业银行状况 数据来源:《中国金融年鉴2010》 根据以上两表的数据,我们将资本总额和存款分别进行时间上的对比,观察1998到2009这12年间五大商业银行资本总额和存款的增长态势,得出了下表的结果

工商银行案例分析

中国工商银行个人网上银行案例分析 一、概述 目前国内几乎所有大中型商业银行都推出了自己的网上银行或在Internet上建立了自己的主页和网站。中国排名规模最大的50家商业银行都设立了银行网站,提供网上银行业务。一些目前尚未开展网上银行业务的商业银行和信用社也正在加快网上银行建设步伐。中国的网上银行业务正保持着快速发展之势。 二、当前网上银行发展状况 1、网上银行交易规模和用户数量“双增长” 艾瑞咨询:2010年中国网上银行交易规模持续增长个人网银占比持续扩大 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网上银行整体交易规模为549.5万亿元,同比增速为49.0%;至2014年,中国网上银行的交易规模有望突破2200万亿元。从交易规模的结构来说,企业网银是网上银行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而与此同时,个人网银交易规模占比超过17%,呈逐年上升趋势。艾瑞认为,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基金、债券购买以及各类生活缴费服务的逐步互联网化,个人网银的成长速度将快于企业网银,因此未来个人网银的交易规模占比将呈现逐步上升趋势。 2、网银交易规模市场份额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招商银行占据个人网银交易规模市场份额TOP3

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作为国有银行,拥有庞大的个人用户规模资源以及网点推广优势,分别占比36.4%和20.2%。招商银行个人网银的表现也比较突出,以超过10万亿元的交易额排名第三,是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个人网银业务表现最好的银行。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占据企业网银交易规模市场份额TOP3 工行拥有最多的企业客户资源,其企业网银交易规模在各行中居首,2010年交易额达189.33万亿元,占企业网银交易额的41.8%,优势明显。建设银行居其次,交易额为56.65万亿元。 3、网上银行产品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

第一章 商业银行概述练习题

第一章商业银行概述 一、填空题: 1、商业银行的三大传统业务是_____、_____、_____。 2、世界上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是1694年在英国成立的_________。 3、从外部组织形式来看,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有_________和_________,其中 _________是美国银行制度的特殊产物。 4、分行制银行又可按管理方式不同分为_________和总管理处制,我国的__银行即是 实行总管理处制的银行。 5、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 6、现金资产是商业银行的第一准备金,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7、商业银行的第二准备金包括______、______和短期放款。 8、衡量某种负债的流动性,是看取得可用资金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9、股份制商业银行中______负责银行日常业务的组织管理;______负责银行的日常帐 目,检查会计信贷是否合规。 10、根据现代商业银行管理的原则,一家组织机构完善的商业银行,应当按照决策机构、_________、_________来设立。 11、我国规定设立商业银行注册资本最低额度为_______元人民币,城市合作商业银行的最低限额为________元人民币。 12、________是指银行不能满足存款提取和正常贷款需求而使银行信誉蒙受损失的风险,它是银行破产倒闭的直接原因。 二、单项选择题: 1、以下哪个国家传统上是实行单一短期融通资金的国家 ( ) A、英国 B、德国 C、瑞士 D、奥地利 2、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行长负责制的银行属于 ( ) A、股份制银行 B、国有制银行 C、私人银行 D、以上均不是 3、属于股份制银行决策层次的有( ) A、董事会 B、行长 C、监事会 D、银行信贷检查委员会 4、以下哪项不是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 A、安全性 B、流动性 C、效益性 D、稳健性 5、我国组建的第一家以民营资本为主的商业银行是( ) A、中国建设银行 B、中国交通银行 C、中国光大银行 D、中国民生银行 6、传统上一直采用全能银行模式的是( ) A.英国B、美国C、德国D、日本 7、在原始存款基础上通过银行创造出数倍的派生存款,这体现了商业银行的( ) A、信用中介职能 B、支付中介职能 C、信用创造职能 D、金融服务职能 8、商业银行是( ) A、事业单位 B、企业 C、国家机关 D、中介机构 9、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是() A、安全性 B、流动性 C、效益性 D、合法性 10、银监会的作用是()。 A、确立银行法律地位 B、加强金融监管 C、扩大金融对外开放 D、实现金融创新 11、根据2003年12月27日修订后的《中国人民银行法》,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的是()

论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论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 (一)产权性质趋同,国有化程度高 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市场来说,由于大型商业银行(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规模庞大、市场份额稳定,占据市场竞争垄断地位,客观上决定了我国商业银行的产权性质比较单一,国有化程度较高。而一个成熟的市场竞争必然是在不同产权主体之间展开,只有打破垄断格局,才能籍以提高银行业的效率效能。 (二)资源配置无序,决策效率低下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以层级授权的方式作为经营管理和信息传递的纽带,以分支行作为资源配置中心来开展各项业务。由于层级设置复杂,使得管理成本大大增加,总行对可使用资源的掌握和调配能力严重不足,在市场竞争中决策滞后、反应迟钝。即使总行能够及时下达决策指令,往往也缺失权威性,有令不行或者执行而不到位比比皆是。 (三)核心业务单一,经营范围较窄 与外国金融机构相比,我国商业银行推出的业务品种单一、业务范围较窄,无法满足高端客户快捷、多样、高效的金融服务需求,在国际金融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着重于大力拓展业务规模、扩充目标客户,应该说在业务数量上有了呈几何倍数的规模。近些年,虽然不少商业银行引进国外先进经验,进行业务创新,例如挖潜私人银行业务市场、理财产品开发、建立金融信息技术平台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等,但是在深层次的衍生金融产品发掘方面受到人才和技术资源匮乏的限制,短期之内也很难获取显著成效。 (四)混业经营受限,市场资源割裂

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的规定使商业银行面临风险集中的境况,这与全球商业银行混业和全能化发展的潮流是相悖的。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分业经营使其业务被限制在很窄的范围内,服务对象就难以跳出固定的框架范畴,而且分业经营直接导致金融市场资源的割裂,市场效率大大降低。 (五)不良资产巨大,金融安全堪忧 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因历史原因产生的不良资产包袱是沉重的。尽管国家在政策层面上给予扶持并成立资产管理公司专门对银行的不良资产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剥离,平时商业银行也通过自身提取拨备准备对诸多不良资产进行了核销处置等,但是旧的不良资产尚未完全剥离,新的不良资产已开始不断生成。究其原因可以发现,虽然外部的一些体制性的因素,例如国有企业破产等,正在逐步减少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影响,但是宏观经济波动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影响却在加剧,并且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管理不善,包括经济案件,也直接影响到不良资产的生成。正是出于银行内部监督控制不力以及外部信用制度缺失、经济体制转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使得我国商业银行既要承担违规经营的成本,又要承担经济大幅度波动的成本,而且还要间接承担宏观调控的成本。 (六)管理控制失效,风险防范不足 我国的商业银行因为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能够及时对利率、汇率或其他宏观政策变化引起的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进行主动预警、精确定价和内在自我调节的机制,所以防范风险的能力有限,银行内部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也无法达到与外部经济环境有机融合的状态。伴随外部经济周期的变化,商业银行会因此积聚各种潜在的风险,甚而爆发不可逆转的危机。从内部体制分析,不论是体制建设还是技术能力都反映了我国商业银行对管理控制的不力,一方面风险管理体系以及定价管理体系的缺失,使得银行管理控制能力以及定价能力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所使用的管理会计系统与业务统计管理模块数据是割裂运行的,无法与风险管理要求相匹配,很难对客户、产品、部门、区域做到精准核算。事实上,我国对风险防范的金融

我国商业银行的历史沿革

我国商业银行的历史沿革 商业银行是以营利为目的,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多种金融资产为经营对象,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金融机构。从我国境内第一家近代商业银行的出现至今,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变革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初始阶段(1845-1976年) 我国境内第一家商业银行是东方银行,于1845年由英国人设立。1896年,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华俄道胜银行在上海开业。为了摆脱外国银行资本的统治性支配,清政府于1897年在上海设立中国第一家私营商业银行——中国通商银行,于1905年在北京西交民巷设立中国第一家国家银行——户部银行(后更名为大清银行),中国自己的银行业开始展现雏形。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政府先后建立了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中央合作金库(简称“四行二局一库”)为主体,包括省、市、县银行及官商合办银行在内的金融体系,同时还有一批民族资本家开办了钱庄和私营银行。自1948年4月起,中央政府开始重新建立银行体系。194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石家庄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人民币。194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迁入北平,新中国银行业的建设由此开始。 1949年9月,中央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将中国人民银行纳入政务院的直属单位,确立了其作为国家银行的法定地位。在计划经济

体制下,我国的银行业进行了改革和调整,各个银行不划分专业系统,均作为央行内部的一个组成部分,形成了由中国人民银行“大一统”的单一银行体制。 (二)从单一走向多元(1977—1986年) 十年动乱结束后,我国的银行体系开始恢复和重建,单一的银行体制不再满足改革开放对金融业的要求,银行体系的多元化需求开始增强,我国开始剥离中国人民银行的商业性业务,建立五大国有银行,形成了中国人民银行与五家专业银行各司其职的二元银行体制,金融机构的组织体系上实现了政商分离。1985年央行出台有关措施,允许专业银行业务适当交叉和“银行可以选择企业、企业可以选择银行”,鼓励五家专业银行之间开展适度竞争,从而打破了银行资金“统收统支”的“供给制”。 (三)扩大发展阶段(1987—1996年) 这一时期,我国继续扩展银行体系,相继成立了12家股份制银行,建立众多城乡信用社、城乡合作银行,同时进一步剥离五大国有银行的政策性业务,推动五大国有银行转型为商业银行。三大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分离,分别成为两个不同的金融系统。 1995年5月,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3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明确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法律地位,以及其他各商业银行的性质、地位及与其他金融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并为商业银行自主经营、提高资产质量提供了法律保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