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作文:谁家玉笛暗飞声

作文:谁家玉笛暗飞声

作文:谁家玉笛暗飞声
谁家玉笛暗飞声
滕卢涛
立秋一过,空气里的寒意便渗了上来。推窗望去,台上的梧桐开始枯黄,微风吹过,心也不禁一阵颤抖。伫立窗前,看窗外的天色一点点被黑暗染上了云端。华灯初上,耳边忽而响起一阵笛声,悄然空灵,波澜不惊,却让我的泪在不经意间滑过眉稍,泪水模糊了现实,泛着远处的光晕,笛声中,我忽然想起了你。
为了让我有更好的上学环境,九年前,我孤身一人来到了住在镇子里的姑姑家。懵懂的童年,起初这种变化并没有带给我什么影响。然而,一个星期后,那种对家的思念,如同一层层的薄雾,满满地笼罩在心头。想家的时候,一个人躺在客厅的沙发上,抱着枕头,静静地盯着楼梯,也不知什么时候,眼眶就已经潮湿。
又是一个星期,心中的思念,如同一只只蚂蚁,蚕食着我的每一寸肌肤,刺痛,焦灼。或许我像一只离巢的雏雁,伸长了脖颈,望着回家的路。又一个下午,写完作业的我一个人在客厅里看着楼梯,正当我的倦意涌起时,忽然,一阵清脆的脚步声传人到耳边,如同一阵悦耳的音乐,在空气中飘荡开了。每一步,很悠闲,很沉稳,踏踏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向着我楼梯走来。这不是走路急急忙忙的姑姑,也不是慢慢悠悠的姑父,这个熟悉的脚步声,曾经在无数个梦乡前响起,这个熟悉的脚步声,曾经在无数个将醒未透时略过,是的,爸爸的脚步声,这个让我安心的声音终于响起。当他的身影还未出现时,又一个亲切的声音响起。
呼呼呼呼……
是口哨声,不会错的,是爸爸的口哨声,童年最初的音乐是它,生命最初的领悟,是它,简单,清脆,不带一点的杂质,不曾忘却,记忆的最初,父亲将我骑在双肩,用这调子吹起《常回家看看》。是的,《常回家看看》,现在,这个声音又一度响起,它是家的声音。
呼呼呼呼,多少年前,我已开始学着这种声音,因为这是家的声音;多少年后,我还记得这种声音,因为我希望,我的身上能有父亲的烙印。脚步声,近了,口哨声,近了。那个并不高大,但愿意为我撑起一片蓝天的男人的身影,终于出现在我的眼前,眼泪,在此刻终于没有了约束的理由,我不顾一切地跑了过去,紧紧地抱着他的大腿,任泪水沾湿了衣襟。因为我害怕,下一秒爸爸会离开我,因为我只是一个孩子,一个他的孩子。我什么都没说,只是一个劲地哭,泪水模糊中看见了他那布满了鱼尾纹的脸,然后,更多的眼泪漫出了眼眶。他什么也没说,因为我所有的害怕,所有的无助,他都明白,而他所有的思念,我却一无所知。哭着哭着,我不知何

时进入了梦乡,在他的怀抱里真的,哪怕天塌下来了,又有什么可怕?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或许,父亲没有古人的情怀,懂得引笛长歌,但这口哨声,对我来说无疑比笛声更加地亲切,更加的动人,如今在外,回想此事,不禁唏嘘不已。风刮过面庞,打着泪痕,带来一阵刺痛,如今不知有多久未见父亲了,那年的思念,或许难在重演,不知远方的父亲,今宵如何。
(指导老师:黄忠) 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样,本文抓住了父亲的一个细节具体展开,也就是吹口哨。作者为我们刻画了一个非常感人的场面:儿子独自寄居在姑父家,正当他思念泛滥之际,楼梯后缓缓传来了父亲的口哨声。其实那过程也许只是短短半分钟,但作者把这个心理过程无限地放大,非常细腻而真挚地写出了自己听到口哨声时脑海里浮现的记忆,还有感动。口哨的声音,正如李白诗中那散入洛城的玉笛一样,蕴含了无尽的思念。
版权所有:碧意之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