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胜利煤田向斜、断层与煤层变化的趋势

胜利煤田向斜、断层与煤层变化的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7a16247128.html,

胜利煤田向斜、断层与煤层变化的趋势

作者:司宏奋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02期

胜利煤田沉积特征表现为:由于盆地升降的差异性和补偿关系的变化,在湖相沉积过程中,仅局部出现沼泽化现象,但均衡补偿的时间持续比较短,所形成的煤层均较薄。岩性变化总体为由聚煤中心向两侧粒度逐渐变粗。

胜利组上含煤段是在锡林组泥岩段沉积期的大型湖泊淤浅基础上逐步发育的。随着沉积时间的延长,沉积物的堆积,浅水湖泊逐渐沼泽化,开始以沼泽相和泥炭沼泽相沉积为主,标志着含煤沉积的开始。在含煤沉积开始时便形成了一个旺盛期,沉积了11号煤,而后成煤环境变小,结束了一个沉积旋迴;而10、9、8、7号煤层的沉积面积又逐渐增大,到6号煤层的沉积时是含煤沉积的鼎盛时期。6号煤层沉积后,由于盆地沉降的不一致性,使得其上部的5 号煤层在沉积时与6号煤层间距在本区西部从倾向上由两侧向聚煤中心逐渐变小,从走向上由西向东间距逐渐变小,至20线以东两层煤已呈合并状态,难以分开。4号煤层的沉积标志着胜

利煤盆地由鼎盛走向萎缩,沉积面积逐渐减小,沼泽相与河流相交替出现,使得煤层厚度薄,层数多,结构极为复杂,盆地含煤岩系沉积基本结束。此间,在盆地局部沉积了3、2号煤层。总体来看,本段地层沉积环境较为复杂,煤层厚度由盆地两侧向聚煤中心逐渐增厚。但同时在聚煤中心北部所形成的冲洪积扇将泥、砂带进沼泽中,成煤条件遭到破坏,致使6、5号煤层结构变得复杂,造成煤层向西北方向急剧分叉、变薄以至尖灭。

巴彦花群锡林组(K1bxl)和胜利组(K1bsh)地层作为胜利盆地含煤地层,从区域上可与海拉尔盆地的伊敏组、大磨拐河组及阜新盆地的阜新组、沙海组。

一、井田构造

胜利煤田位于二连盆地群~乌尼特拗陷西部边缘隆起带的中部,是NE向展布的断拗型盆地。井田位于盆地中部。通过以往资料及本次勘探,进一步查明其主体构造形态为一走向

N50°E、倾角0~14°的两翼不对称的宽缓向斜。井田内发育断层4条,井田边界西侧发育断层1条。井田构造复杂程度中等,如下所述:

(一)、胜利向斜

为井田主体构造。延展方向基本与E~E′走向勘探线一致,幅值100~170m,向斜轴向

N56°E。向斜两翼不对称:东南翼延伸较远,地层较稳定,煤层发育好,地层倾角除因断层切割而发生变化外,一般为0~14°。西北翼地层受冲洪积扇冲入的影响,地层岩性复杂,煤层

短距离内分叉、变薄、尖灭,使得煤层的稳定性、连续性不好。总体说来,胜利煤田向斜轴的展布方向与盆地富煤带展布方向一致,基本反应了井田构造的总体形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