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观课报告记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观课报告记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观课报告记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观课报告记录

小学教育资料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认识钟表》观课报告记录

授课解析:

我们教学的对象是上学才几个月的一年级学生,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正式、系统地接触到有关时间的知识,主要目的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看钟表,会认读钟面上整时和电子表表示法,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但上课前学生对钟表的认识起点都不是零。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已经具备了相当的钟表及时间的感性认识。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所以开始我一谜语的形式导入,课一开始“滴答,滴答”清脆的钟表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伴着优美的音乐各种各样的钟表从礼盒里面飞出来,每出现一种新样式的钟表,学生就发出了惊喜的叫声,露出喜悦的神情。而“自己观察钟表”的活动又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活动热情,他们全身心的投入…………………………让学生在初步认识了整时时刻后,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动手在自己的钟面上拨出这些时刻,在学生教老师、学生教学生,学生独立动手拨以及说说拨拨等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操作过程中,去发现“分针都指着12”的规律,在观察、体验和交流中实现数学的“再创造”。让每个学生真正在互动的情景中,提高了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总之,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作为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们应当相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在体验中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多一点自信,多一点快乐!

听评课报告

本节课的设计及教学过程的实施,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思想,实现了之前设定的教学目标,与此同时,还充分展示了孙老师的课堂教学魅力以及她对教材独到的理解把握。

1、导入环节设计巧妙并贴近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运用了学生熟悉的谜语导入新课,引出课题,抓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接着又呈现了各式各样的钟表,使学生走进了一个钟表的世界。

2.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观察

讲授新知第一个环节——认识钟面让学生结合钟表模型和课件展示,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观察,通过说钟面这个环节,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讨论,解决第一个知识点3、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环节环环相扣。

认识整时这一环节注重让学生主动去学习,自己去探究。让学生说出整时的特征并设计两人一组拨钟练习,让学生投入到情境中去,在兴趣的激发下,在情境中观察、思考、口说、眼看、脑想,从

而加深了整时的认识。对于电子表的学习,采用了一个有趣起床视频,既巩固了新知,又放松了学生的身心,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4、层次化练习设计,形式多样

设计的练习部分:“小明的一天”、溶练习于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乐中巩固知识。课件中所出现的一些生活情境,学生是有经验的。这对他们了解时间观念、更好的认识整时有很大帮助。

5、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在数学课堂中,适时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渗透“惜时“观念。

不足之处:

1、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差,在组织教学时发现

有2、3个孩子总是在摆弄学具钟,导致思维不集中,听课效

率较差。

2、学生自主探讨的时间有些紧凑,没能很好的探究发现。

小学教育

本资料仅供参考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小学数学评课常用语、也可用语文

1、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学生的课堂习惯非常好,每个人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效果较好。 老师利用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起,有许多地方值得学习。 老师在教学新知时循循善诱,让学生学习起来毫不费力,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设计很好,引导得也很到位,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1)整节课学生情绪高涨,兴致勃勃。 (2)充分体出了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最后环节让学生计算身高,设计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和参与率极高,特别是老师能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 老师并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给予了学生比较充分的自主探究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提升。 老师能从学生特点出发,让学生在玩活动过程中探究新知识、理解新知,人整体上来看,效果确实不错,值得学习。 8、(1)有“创新”和“创意”。能活用教材,爱想点子。新课改的理念体现得很突出。 (2)形成了校本特色:把数学生活化,设计好。 9、在教学设计时充分利用认知基础,组织生用论的方式比较原来学习的应用题和这节课学习的应用题有哪些地方不同,让学生明白这节课新知识“新”在由一个未知数发展到两个未知数。 10、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互相补充,让学生深刻理解其中的道理。 11、要求学生将掌握的方法用于解题实践.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流畅性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的同时提高学生解题方法的水平。 12、课堂气氛活跃。老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13、例题、习题的搭配合理,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 14.老师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提出问题,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得以应用。 15.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16.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怎样算比较简便?”使算法得到了更优化,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7.在学生探究口算算理时深入浅出,使学生也很容易地掌握了口算方法。这可从学生的反

最新小学数学《凑十法》评课记录

小学数学《凑十法》 评课记录

《凑十法》评课记录 《凑十法》这节课的教学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许多新理念,设计合理、新颖。听了张老师的这节课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组织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为此,教学中贺老师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让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的情景,然后根据运动场上的比赛项目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顺利的引出新课,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视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过程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这是《标准》中提倡的新理念。《9加几》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小组内让同学交流,然后各组汇报。学生们有的用点数、还有的用接着数的方法、也有的用凑十法等多种计算方法,通过获得丰富的感知,发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的汇报中我们看到,由于留给学生充分发表想法的时间与空间,学生的思维是生动活泼的,提出了多种9加几的计算方法,这些算法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动脑思考获得的,有些还非常具有创造性。另外,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从直观上了解“凑十法”的算理,并通过叙述计算过程,内化为计算方法,掌握“凑十法”的计算方法,体验“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三、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张老师的课前导入为学习新知识做了铺垫,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纵观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探索出解决问题方法的。教师不仅让学生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小学数学优质课观摩研讨活动总结

小学数学优质课观摩研讨活动总结 为落实邯郸市教科所3月21日教研工作会议精神,提高我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培养学科带头人,提升课堂教学能力。永年区教研室小学学科组于2018年3月28日在永年区第二实验学校组织了小学数学优质课观摩研讨活动。参与活动的有各单位业务校长及数学骨干教师共计200余人。现对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本次活动中作课的三位教师都是我区数学骨干老师,对本学科专业知识有着较为扎实、厚重的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第二实验学校教师杜明霞执教的《三角形内角和》一课灵活多样;实验小学教师赵屾执教的《公倍数》一课充满趣味性;界河店总校教师巩粉霞执教的《三角形的分类》一课师生可操作性强。三位教师都注重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等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对教材的重难点把握到位,课堂节奏鲜明,有张有弛,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都注重了老师的“导”,较好地贯彻了以学生为主题的新课堂教学理念。我区数学教研员结合三位作课教师的课例从关注课堂情境创设、学生学习过程、课堂练习及课堂小结几方面进行了细致点评。 最后教研室副主任刘子畏对本次活动做了总结,并布置两项工作:一、要求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以本次研讨为范本做好二级培训,

并于4月16日上报活动资料;二、安排部署本学期高效课堂创建工作。 这次观摩研讨课展示活动的开展,既是给我区数学教师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的机会,又是交流展示的机会,让广大教师进一步学习和领会了新课程的理念,更新了教学观念,把握新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课改的要求,对提高我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学习意识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

小学数学评课稿

小学数学评课稿 篇一:小学数学评课稿集萃小学数学评课稿集萃 2010年9月28日,惠安县小学数学优质课展评活动成功举行后,听课的老师们纷纷对这四堂课进行反思、分析与重建,撰写出了有独特见地的评课文稿,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实践与理论。现选取其中几篇与大家一起分享。听课心得辋川峰南小学吴丽英带着几分欣喜,带着几分渴望,2010年9月28日,我有幸参加了惠安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质课的展评活动。在螺城中心小学多媒体教室里,我观摩、学习了4位青年骨干教师精彩的课堂展示,觉得感触颇深,收益匪浅。现将自己几点的粗浅感受记下,与各位同仁交流。亮点之一:注重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和谐的气氛,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知识结构的重要条件。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与学紧密结合成一个整体。本次展示课,老师们都有一手与学生沟通、拉近师生距离、营造和谐气氛的绝活。如惠安实小郭丽梅老师在教学《分苹果》一课时,在课前与学生通过“对口令”的游戏来活跃课堂氛围,激活了学生思维,埋下了新课的伏笔;城南实小何立娜老师在教学《搭配中的学问》一课时,在课前以“老师想和所有的小朋友都握次手,可以怎么握?”为话题,引发学生用心思考,大胆猜测,再请学生说说握手时应注意什么,巧妙地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营造出浓浓的学习气氛。螺阳中心小学陈丹凤老师教学的《搭配中的学问》,整节课,态度非常和蔼,语言也很亲切,如: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搭配的?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等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亮点之二:积极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本次活动,执教老师都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丰富的、有意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情境创设真正成为点燃学生心中探究激情的兴奋剂和催化剂。如螺阳中心小学陈丹凤老师执教的《搭配中的学问》,以“笑笑过生日”为线索,创设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贴近的情境,引出了一系列有关生活中的搭配问题,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城南实小何丽娜老师执教的这一课,情境创设也别有一番新意,联系了当今最热门的话题“去上海看世博”,紧扣教学内容,从穿衣搭配问题、路线问题,配菜问题等有关现实的生活问题,创设了充满数学味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听课记录及点评汇编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角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角 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3.角的大小比较 (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 (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 (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 三、固应用,拓展延伸 1.课本练习第1题。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动手拉、合剪刀。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 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 通过“看”、“找”,体会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充分利用创造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制作等活动,获得感性知识,形成对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

国培小学数学观课报告

国培小学数学《厘米和米的认识》观课报告 (初稿) (舞钢市尚店镇王老庄小学王亚萍) 《厘米的认识》这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将主动权放给学生,引导学生操作、思考、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积极调动学生参与,使学生各种感官全方位参与本节课活动,把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的心智得到发展,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我是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堂生成两个角度来说一下自己的想法: 一、导入自然合理 从一个古代量体裁衣的故事开始,引入新课的学习,,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在“尺寸相同,而衣服做小”的矛盾冲突下使学生认识到要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也使学生对本节课新知的学习产生了兴趣。 二、教学环环相扣 该老师从教孩子认识尺子的构造,感受“1厘米”乃至几厘米有多长,到如何测量“1厘米”或几厘米长的物体.都能让学生的认识一步步加深,但没有让学生感觉到困难.然后通过课件,让孩子学会如何正确测量线段的长度,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本节课孩子学得认真、学得高兴、理解的透彻. 该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特别注重数学的严谨性和必要性,尤其是单位统一的必要性体现的淋漓尽致.针对单位统一的必要性,将

它作为难点,层层深入;“1厘米”的认识详细解读后几厘米的认识就很快完成了.还设计了,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是也“1厘米”,并能反向思维如何找到“1厘米”。 三、练习紧随其后 练习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巩固,许老师通过形式不一的练习,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后能及时加以吸收和应用.每一处的练习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上一个新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的练习,所以学生在做起来一点都察觉不到困难的存在。 有幸聆听了该老师课,让我感受颇多,听了本节课我受益匪浅,作为年轻教师需要学习的还很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扬长避短,汲取优秀教师的精华。将学习的新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在实践中获得成长。我知道有更重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在后面。思想在我们的头脑中,工作在我们的手中,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借研修的东风,重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为做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努力学习,为培养出更多创新人才努力工作。

小学数学评课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杨老师同上《分数的初步认识》,她的教学设计,教学构思,教学方法,使我们听课者真正感受到数学教学艺术的魅力。 我觉得杨老师对新课程理念的领会是深刻的,教学方法把握得当,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⒈尊重学生的知识体验,找准学生新知的“最近发展区”。 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数学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一种自主建构过程。教学时,杨老师注重从学生的这一数学现实出发,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创设具体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知识体验,促进他们有效地开展建构活动。 ⒉挖掘生活素材,巧妙整合课程资源。 新课程实施的一个突出变化,就是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不再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是提倡教师依据自己所追求的,想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组合、再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如杨老师都有把生活中的“汽车标志”、“国旗”、“巧克力”和一些生活中的图片

等搬入认识分数的课堂,可以说这些都是生活中的一些“细枝末节”,放置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场景中简直不值得一提,但我们惊喜地发现,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生活事物,成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感悟数学价值的有效载体。学生从这些生活画面中,不仅联想到了分数,更重要的是结合具体表象辩证地体会到了其中的数学算理。这样的设计更贴近生活,而且将知识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在“生活”与“数学”的一拍即合之下,才生成了如此经典的课堂。 ⒊注重开展自主学习,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三位老师摒弃了“师生问答”的传统教学模式,组织、引导、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并让学生上台展示。尊重了学生的意见,发扬了学生的个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由单一被动式接受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转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群体的积极性。 杨老师的设计可谓是大胆、开放,给了我们对分数初步认识教学方法上的一种全新的感受,真的是很震撼。自己个人的各方面素质都非常不错,不管是语言的表述还是板书的书写都显得那么干脆、漂亮,很让人羡慕!课堂上充分表现出杨老师对数学语言表述的重视,整节课下来,基本上学生都能准确的表述几分之一的意义,知识目标落实的比较到位。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还请各位同仁指正批评。

小学下学期数学听课评课记录

小学下学期数学听课评课记录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小学下学期数学听课评课记录 讲课教师 XXX 班别 三年级班 记录者 XXX 讲课题目 四边形 时间 xxxx-10-13 第二节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放录像(介绍第一小学的校园),然后让学生观察主 题图(课本的图) 教师提问①:“在图中你能看到什么?”(让同

桌互相交流) ②:“你看到图形了吗?” 学生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蓝色地板砖 学生2:我看到了长方形的蓝色地砖….(接着请好几个学生回答) 2、点明主题 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有许多的图形。其中像正方形、长方形、蓝色地砖的形状和推拉门的形状,都叫四边形。 (引出主题:四边形) 二、探究交流,学习新知识 (1)、涂一涂(教师向每位学生发一张画有许多图形卡片) 教师的问题:在卡片上找出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并把它涂上颜色。 学生都很认真地找和涂 最后老师展示两张学生的结果,在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2)、四边形的特点 教师投影出涂好的四边形,并问;“观察一下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四边形的特点是有四条边、四个角 师生共同探究,进一步让学生发现和认识到四边形都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举例进一步深化 请两个学生到电视前提出长方体的面是四边形 (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六个面是四边形) 教师还让学生联系周围的东西有哪些是四边形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三、动手实践,取得新知识 1、课前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个信封(里有很多图形卡) 教师要求每个小组按不同的分法把图形卡分组。 讨论后小组汇报分类结果:(1)、按图形的相似来分 (2)、按图形的颜色来分… 点评: 利用录像引起学生的注意。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屏幕上随机出现各种图形,这加深学生对四形的认识,从而引出新课的主题(四边形)。 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够区分和正确辨认四边形,并以小礼物奖励的形式去表扬学生,

小学数学优质课观摩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优质课观摩心得体会 ××年×月×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市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观摩活动,在这一天的时间里,观摩了来自实验小学××老师,第四实验小学××老师,第二实验小学的××老师等7位数学教师的观摩课,并听了市数学教研员的精彩点评,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通过这次听课,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注重与学生沟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 课前教师同学生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亢奋的斗志投入新授学习这一点值得学习。每位教师上课前都与学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话题,比如:你知道老师叫什么,你了解老师多少等话题,以示缓解学生的紧张感,为学生在课堂上正常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搭好桥、铺好路。 二、结合教材,创设有效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 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 的学习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三、学习方式生活化、艺术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

习数学、发现数学的愿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如:学习《比多少的解决问题》时,有的老师用到了姚明的高度,《相遇问题》利用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入手,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对学习不在陌生,不在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四、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究、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的教师把学生分成几组,以便于学生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五、坚定了自己的几个认识。 (1)合理使用教材,大胆选取学生身边的素材充实课堂,能更好的体现数学的生活化。如用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经的路线,感知“倒推”策略。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三年级下册《认识几分之一》-word文档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三年级下册《认识几分 之一》 本周二听了三年级《认识几分之一》一课,学习了很多。《认识几分之一》是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内容。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的一次发展。理解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并不难,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好本课知识,有利于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和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的一次发展。杨老师通过创设情境复习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在复习的过程中师生互动交流,激活学生头脑中处于“休眠”状态的旧知识,形成思维定向,既温故而知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同时也顺理成章地过渡到新课的教学。 二、强调对比,突破难点 通过把1个桃平均分成2份和把2个桃平均分成2份对比,使学生认识到新课的知识,即把一些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也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另外在练习部分还设计了四幅图比较,通过教师的提问: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学生利用自己的认识和分析,知道都是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认识到都是把一些物体看成

一个整体。 三、教师注重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把一些物体作为一个整体来平均分时,教师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一直提问:分母表示什么意思?分子表示什么意思?其实在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回答中进一步使学生理解其分数表示的意义。 四、教师在教学中及时评价学生的回答 及时有效的课堂评价能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交流中,杨老师在课堂中及时评价学生的发言,学生得到肯定,受到鼓励,更能激励学生的情感。 五、强化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中充满数学,数学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杨老师专门设计了一个小环节,30人分成3组,每组是三分之一,改一人作业是全班的三十分之一,强化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六、学生的回答很精彩,教师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 在课堂中,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描述很完整,给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刘乐遥的回答,另外在练习中有个涂一涂的环节,比如三分之一涂色时刚开始大部分学生想到涂第一朵,当时王易允说涂其中的一朵,说的非常好。通过这道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去取其中一份的含义,拓展学生的思维,防止

(完整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几评课稿

《第几》评课稿 本节课教材通过一幅旅游窗口购票图,让学生在数购票人次序的过程中感知自然数的另一个含义——序数。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能准确表达几和第几的意思。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早已有了“第几”这个概念,在学校无论是站队,还是自己的学号,以及在课表中学生们都会接触到“第几”这个知识。但是对于“几和第几”学生们并没有认真区分过,本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在深刻理解第几的基础上明白“几和第几”的区别。 1.本堂课一开始就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先请学生找找同桌身上能用数字1-5表示的东西,从中发现问题,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所见,所想,从而顺利地引出新课.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旁,激发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浓厚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情况改进教材资源,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实践的机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3.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中事物的数量顺序,体会学数学的乐趣,在深化对“第几”的认识时,老师可组织相关活动,丰富学生对“几个”和“第几”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实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不但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理解、运用了所学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服务意思。 对于这节课我也有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在讲述排队问题时,能否渗透一些思想教育呢?首先请学生看各种排队图片,形象直观地感受

到排队是文明的行为,然后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要排队,总结得出:如果不排队,大家挤来挤去会很乱,容易出危险。使学生明白:我们要遵守公共秩序,自觉排队。这样水到渠成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最后揭示学习主题:排队中的数学知识“几和第几”,这样就顺利地进入了新课。

(完整版)小学数学观课报告

小学数学观课报告 小学数学远程观课评课活动,时间虽然短暂,但我受益匪浅。通过六节课的观课评课,让我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让我更加懂得了教师学习的重要性,让我更加知道了教师对课堂把握能力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启发学生积极的思考,让学生在问题中探索知识,让他们经历探究的过程远比直接的论述要好的很多。我认真观摩了六位老师的课,他们的课堂教学风格各有千秋,都浸润着浓浓的求知精神和探索理念,真实、朴实、扎实、生活化的数学课堂都是各位执教教师智慧火花的精彩呈现,我想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让课堂活起来。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观课让我收入颇丰,我觉得老师都从一年级孩子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把每个环节都想的很到位,很符合一年级孩子的认知规律,同时课堂的练习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出发,锻炼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谈谈对本节课的感悟: 1、通过复习的导入,12-6 16-8 46-32等的复习既加深了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同时对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注重创设生活情境。从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例,感兴趣的事物引入,为学生提供富有情趣的具体情境。在具体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 3.加强知识间的对比。探索42-26退位减法之前,联系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通过对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突出“退

位减法”中如何退位这一难点,通过比对使学生建立知识间联系,逐步形成知识系统。 4.体现算法多样化。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操作、交流、讨论等活动,学生自主探索出多种算法,并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保护了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5.在活动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活动设计体现了趣味性、知识应用性、活动的开放性。设计注重关注学生情感,体现团结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精神。 6、巩固练习的设置通过一些更游戏似的问题来积极的引发学生思考,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你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提到最应该关注的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操作由具体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可以说从始至终你都在贯彻你自己的设计理念,努力地在为学生创造着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的环境,努力地想通过操作,交流,展示,辨析等形式来让学生学会计算方法。这些形式比较好,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坚持灵活使用。 研修学习一个短暂的学习过程,我要结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努力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小学数学万能评课稿最新

听课总是能收获很多新知识、新思路,但是还需要进行总结才能对自己真正有所帮助,对他人的讲课进行客观的评价,可以很好的做到取长补短,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万能评课稿 在听课过程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课堂教学是教师教授知识、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也在客观地考量着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教师在上课之前备课是否认真细致,设计是否科学合理……会在课堂上直接体现出来。在听课期间,我看到一些教师虽然年轻,经验也许不如老教师丰富深厚,但是在上课的时候对课堂知识点的`设计比较合理,在学生面前讲课时也显得思路清晰、井井有条,可见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对课堂纪律的组织是能否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教师对知识传授的技巧性固然重要。但从整体来看,如果课堂上没有良好的纪律做保障,或者说,教师不具备管理、驾驭学生情绪和行为的能力,那么就不可能顺利开展教学。在听课过程中,我看到一些优秀的教师把对学生的纪律要求编成了简单上口的顺口溜,在课堂上用顺口溜的形式对学生提出纪律的要求,并与他们产生互动,这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外,还通过及时地评比鼓励,给学生树榜样,督促一些动作慢的学生提高效率,使课堂组织整齐划一。这种办法同样比对学生直接严肃的提要求更有效果。 这次听评课向我们展示了最新的教学理念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从各个角度来刺激学生的感观,多媒体的运用不只是浮于表面,而真正起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为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服务,体现了新课标,新课改。 通过这次听课,我开阔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以及自己的差距。数学教师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以兴趣为先导,教师自己制作课件、卡片,为教学打下基础,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学语言,要规范教学,苦练基本功。我应该积极投身到教学中,以合格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相信通过我的不断努力,一定能拉近距离,不断进步总之,这次听评课活动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从授课教师身上学到了一些教学技巧,这都会为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注入强大的动力,将使我尽快走向成熟! 小学数学万能评课稿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是小学数学第六册几何小实践的教学内容,毛爱文老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重新整合了教学内容,使数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整堂课充分体现出二期课改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理念和新基础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育理念,不失为一节好课。但是除了毛老师良好的教学基本功和数学素养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外,学生的表现更加引起了我的关注,整堂课中学生围绕老师的提问积极热烈地开展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各自的想法,并且在和同学的不同观点比对之后,能判断选择出更优的计算方法,同时运用知识的迁移自己得出如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下面就选取学生突出表现的三点做个点评 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整节课中,毛老师设计了许多的问题,频率较高,面较广,学生

初中数学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初中数学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本期远程研修,我认真观学了《菱形的性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反比例函数》三堂课,我充分感受到教与学的多样化,收获了有益的教学经验,也得到了许多启发。 一是注重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都追求多样化,尽可能设计多个教学活动来让学生们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使学生们更多地接触知识点、理解与操练知识点,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点。研究问题的过程和结论不是教师讲出来的,也不是学生念出来的,而是学生“悟”出来的。只有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过程和结论,才是学生真正理解的,学生才会明白,才会去应用。在《菱形的性质》这节课中,在操作活动和观察分析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经历探究对图形的对折,即对轴对称图形的再认识,感受动手实验的乐趣,培养猜想的意识,感受直观操作得出猜想的便捷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猜想、验证、归纳等合情推理能力。学生在“折纸活动”中获得知识,领悟知识,才会更好的应用知识。 二是注重数学教学的生活气息。 在《反比例函数》一节中,代老师很好地贴合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采整个课堂呈现出一种融洽、和谐、轻松的氛围,实现了教学内容和形式的良好统一。本课的教学设计给了我很大启发,即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学环节的设置,要更多的与学生生活和情感体验的紧密联系起来,从中找文本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设置出有效的情境。 三是注重小组合作的时效性。 小组交流中可以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学生可从学生那里学到了很多知识,学生喜欢小组讨论,每个同学说出自己的见解、观点,发展了思维,学优生要想帮助他人,必须自己完全的理解,学习上也有了紧迫感。把自己理解的知识清晰地表述出来,本身就是一种提高。另外多激励学生,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发现后,再提出新的问题,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不断提高。《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这节课中,在“导入”和“问题探究”环节,大胆放手让学生思考、演练,特别是“问题探究”中你会解吗?教师问能不能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这个困难,学生通过思考、探索,先后得到了四种方案,实践表明这一环节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让全体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了,思维的火花得到了碰撞。 今后我将继续学习,加深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认识,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果。积极融入教学团队,参与分享与交流,成为一个不断进取的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 本组周老师执教的《认识图形》一课是在第一册认识四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认识一些平面图形。这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能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寓教于乐 教学中教师努力将教学内容融入到一环环的活动中,以活动贯穿始终。为学生说、想、做、创造恰当的氛围,创设必要的情境、空间。 第二、努力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方式。孩子们通过自己去发现、去探索,获得数学知识。而教师只是这节课的引导者、材料准备者、活动的设计者。 第三、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当教师向学生发问:“你在教室中见到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孩子们马上在教室中观察自己所见到的物体,并在这些物体上准确地找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圆形,这一设计使孩子们充分体会到了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第四、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和学习数学 我认为这一点是这节课尤为突出的一个特点,下面我重点就这个方面来谈谈。 新课标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节课正是在教学中突出以“活动为主线,学生为主体”进行开放活动式的教学: 1、教师安排了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如:找图形、变图形、分图形、围图形、

拼图形等。让学生在操作中获取知识,在操作中充分感知,使学生获得对图形最直接的体验,体会“面在体上”。 2、教师把操作与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思考,把操作作为探索知识的一种手段。比如说:在学生从积木上找到平面图形后,教师问:“怎样将这些图形变到纸上?”再如:在围图形时,教师问:“能围出圆吗?为什么?”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3、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进行了讨论交流,在小组合作中进一步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 1、在组织学生想办法将面从体上变到纸上来时,如果能提供给小组更多的材料和工具,相信孩子们一定会想出更多、更有创意地方法。 2、在教室中的实物上找图形时,如果能从教室里拓展到室外,那么一定会让孩子们更好地感知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练习的设计中,没有很好地对学优生进行更进一步在发散思维的提高培养。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们组的三位老师仔细地进行了一下反思,我们发现在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按要求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方面我们做得还不错,但是如何真正地体现活动的实效性,使学生真正做到在“做”中学、在“玩”中学,我们做得还不够,这也是我们组下一个教研的重点。

《百分数的认识》观课报告

《百分数的认识》观课报告 总体评价: 本节课宋老师在教学中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际中感知,在积极思辨中发现,在具体运用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高效完成教学目标,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较好。学生探究程度高,学生的参与度高。 优点: 1、重视学法的指导 本节课宋老师采用多种方法结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主要采用讨论法和操作法,学生通过看、想、说、试,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发现特征,并且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能自学的内容尽量让学生自学,让学生自己创造百分数,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教学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和联系时,主要采取讨论法,使各人实践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学生取长补短,团结协作,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2、把生活引进课堂 《数学课程标题》明确指出:“数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的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因而课堂上,宋老师让学生自己去搜集生活中百分数的例子,去发现生活中的百分数,利用学生已有分数知识的基础与生活中对

百分数的认识,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使学生体验到生活应用的意义,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不足: 宋老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如何找准教学的起点,学生在交流反馈环节中没留给学生充足的反馈质疑的机会,如何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进行研究、讨论、交流,从而获得真正的数学知识,同时使能力的培养、感情态度价值观都能得到和谐的发展,仍然是要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问题 对我的启发: 以后,我将进一步关注他们,不断地去挖掘、探讨、创新。也将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果。积极融入教学团队,参与分享与交流,提炼适合个人特点的教学信念,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成为一个不断进取的、具有创新精神的数学教师。

小学数学评课稿

小学数学评课稿 小河片区联片教研活动数学组评课稿 桐木镇中心学校程炜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下午好!本次联片教研活动在仁河中心校的精心组织和四位承担公开课教师的精心准备下,开展的很成功,根据组长学校的统一安排,我就四位老师的公开课谈几点我个人粗浅的看法,如有不妥之处,请几位教师不要介意,同时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指正。 总体呈现五大亮点: 一、课堂活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了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知识这一先进的课程理念。课程标准中明确地告诉我们:数学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龙活虎活经验和学生原来的认知基础上的。几位老师都能恰当的运用身边的教学素材,创造有趣的教学情景。 二、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三维目标得到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对数学课的教学目标有明确要求:就是使学生在获得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方面都得到发展。四位老师的课堂中,教者都能够充分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所以对于一个问题的解决,我们老师不是传授的现在的方法,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给学生一把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的桨,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在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估验成功的喜悦。 三、合作交流于动手实践相结合,充分获取数学活动经验。四位老师的课中,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并充分给足了学生动手、观察、交流、合作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获得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四、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多样化,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四位教师都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同时将观察、操作、讨论、练习、转化、对比等有效的学习方法与之相结合,大大提高的学习效率。 五、数学思想方法得到了充分渗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得到进一步优化。 以上是我听了这几节课的总体感受,如果就每一节课而言,我认为四位教师各有所长,每节课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充分展示了各自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评课稿《100以内数的认识》 我的观课点是教学目标的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的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感受100以内数的大小,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 2、使学生知道10个一是10 ,10个10是100,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百。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合作创新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100以内数数的过程,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尝试探索式学习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增强学生学习数的兴趣与自信。 针对教学目标我进行一下考察: (1)、用自己手中的小棒10个10个数到100.考察了10个学生其中5个学生数到20就不会数了。可以看出他们会10个10个数这个概念比较模糊,达成率不高只有50 。 (2)、用小棒数从45到53.,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里面有几个十,考察了10个学生,能正确摆数的只有3个,而且摆得很慢,有的在教师引导才能完成。而数数时大部分学生就不

会数,10个学生中只对了4个。达成率40,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数数有困难。 (3)、67里面()个十和()个一。45里面()个十和()个,对这道题学生还是比较模糊,10个学生中做对的只有4个可以看出学生对一个数中有几个十几个一掌握不好,达成率40。 (4)、10里面有()一,学生对这个概念掌握不清,一会儿说1,一会儿说10,很不确定。就这样反复猜测后答对了7个,达成率70. (5)纵观本堂课,教师对知识点把握不准,概念交代不清,使学生形成模糊的概念。教师虽然进行了摆一摆,数一数等活动,但操之过急没有让学生充分的进行探究,直流于形式。效果不太理想。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初中数学观课报告 范文

观课反思 本次远程研修共观赏了六节数学课:《》、《》、《》、《》、《》、《》。可以看出这些教师都非常认真对待本次讲课,积极准备,从备教材、备课程标准,备学生、备重点、备难点方面苦下功夫,教学设计以课本为基础又高于教材各有独到之处。同时,我还从中领悟了教学中的一些细节处理技巧,确实受益匪浅,下面具体谈谈自己的观后感。 一、多媒体的使用大大增加了课堂容量,恰巧我所观看的六个课时都是有关图形的认识或性质的,多媒体快捷准确的呈现方式,为教师教学和学生理解提供的很大方便。何艳红老师的《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这一节虽然没有几何图形,但对函数图像的展示多媒体同样体现了它的巨大作用。 二、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这些优质课例中,每位教师都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富有亲和力的语言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多种评价方式,非常值得我学习。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三、课堂容量适当,时间布局合理。这几节课学生参与面广,突出学生主体性和教学互动性。能基本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完成本节课既定的教学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基本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并各有收获。 四、授课方式多样,求实务本。《》这节课从生活问题引入,切合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在巩固练习中发现新的问题,激发学生再次探索,形成结论,老师在练习题设计中注重变式训练,不断检验学生运用知识的熟练程度。使学生学习情况得到真实及时的反馈。 六位老师的课都精彩纷呈确又各有风格,对我这么个初来乍到的新老师学到了不少东西,我深刻体会到只有,认真观摩优质课,经常总结反思,经过不断地学习,才能懂得如何备课,如可将课堂变得精彩。从而给学生上出一堂高效实用的课,也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的积极,学的投入,学的扎实。同时,我体会到不能局限于现有的课堂,要积极调用各种教学资源,不断自我充电,才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