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运动和静止习题

运动和静止习题

运动和静止习题
运动和静止习题

运动和静止习题

1、“乌云遮住月亮,月亮钻出云层”。前句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后句是以_______________为参照物。

2、“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郑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得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知识所致。

3 、一列蒸汽火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在远处的人看见火车头上冒出的烟是竖直向上的,这是由于()

A、当时外界无风

B、火车顺风行驶,车速与风速大小相等

C、烟雾有惯性作用

D、火车逆风行驶,车速与风速大小相等

4 、在竖直井里安装的电梯顶棚上悬挂一个物体,电梯静止时物体自由下落至电梯地板所需时间为t1;电梯在匀速下降过程中,物体从顶棚上脱离,到达电梯地板所需的时间为t2,则()

A、t1>t2

B、t1<t2

C、t1=t2

D、无法判断

5、太阳、站在地面上的人和同步地球卫星,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静止,太阳和卫星运动

B、人、同步卫星和太阳都运动

C、人、太阳和同步卫星都静止

D、人和同步卫星静止、太阳运动

6、坐在向东行驶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择乙汽车的运动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至少答出两种情况)

7、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

B、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

C、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D、“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对接成功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8、一人骑车由南向北行驶,这时有辆汽车也由南向北从他身旁疾

驶而去,若以这辆汽车为参照物,此人()

A、向北运动

B、向南运动

C、静止

D、运动方向无法判断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才能理解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矛盾问题的精髓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事事有矛盾,矛盾无处不在;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时时有矛盾,矛盾无时不有。 矛盾的特殊性: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复杂的事物都是由诸多矛盾构成的系统,都包含着自身特殊的矛盾,从而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①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是矛盾学说的精髓,是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关键。 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依据。 ③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的表现是什么? 第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还是彼此孤立的。辩证法用联系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则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第二,世界是运动变化的还是静止不动的。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形而上学则认为一切事物、现象是静止不动的,即使有运动也只是数量的增减或位置的变化。第三,全面观点与片面观点的对立。辩证法要求用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行而上学则用片面的观点看待问题,只见局部不见整体。第四,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即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是事物发展根本动力;形而上学则否认矛盾。 2、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首先,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物质承担者,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次,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再次,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社会历史的变化和社会形态的更替。.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 者的关系。 答:(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它是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 系的反映,是具体的、丰富的、生动的; 然而,它是表面的、个别的、不深刻的。 感性认识分为感觉、知觉和表现三种形 式。 (2)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 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 映,是抽象的、间接的、相对稳定的; 理性认识是深刻的,它反映的是事物的 全体和本质。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 推理三种形式。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感性认 识是对事物表面的、直接的、具体的、 个别特性的反映,因而是不深刻的、片 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 全体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因而是 深刻的、全面的、相对稳定的认识。 ②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联系,表现为: 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第二,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第三,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一方面, 感性认识中有理性认识,任何感性认识 都是在理性认识指导下进行的,而且是 用概念、判断等理性形式表达的,另一 方面,理性认识中包含感性的成分,理 性认识必须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如果没 有大量的感性材料,理性认识就无法进 行抽象和概括。 简述唯物辩证法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 统一: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 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 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既 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 的次要方面。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 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 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要着重把 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是紧密相联的, 两点是重点中的两点,决不是均衡论; 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决不是一点论。 因此离开两点谈重点是一点论,离开重 点谈两点是均衡论,这都是错误的,我 们要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 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 点和主流。 ①“两点论”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 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略次 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 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略矛盾的次要 方面。 ②“重点论”就是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 过程时,要着重抓住它的主要矛盾;在 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 要方面。 ③“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相互包含的。 唯物辩证法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 统一。 简述实践与认识的关系:1、实践在认识 中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 对认识(理论)的决定作用表现为以下 四个方面:①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②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③实践使 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④实践是检验 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认识反作用 于实践:(1)反作用的表现:认识(理 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2)反作 用的性质:①科学认识(理论)指导 实践取得成功;②错误认识(理论) 把实践引向失败。3、实践和认识的辩 证关系原理的意义:(1)反对错误:① 经验主义: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②教 条主义:轻视、脱离实践。(2)学习、 掌握科学理论具有重大意义:①邓小 平理论的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是当代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 国发展的新阶段。②学习、掌握邓小平 理论的意义: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 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是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 证;是批判和防止各种错误的思想武器; 关系到我们事业的成败。 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认 识论的共同点和根本区别1它把科学 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把实践作为全部 认识论的基础,指明认识是主体通过实 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克服了旧唯物主 义否认实践作用,把人的认识生物化、 自然化的缺陷,即离开入的社会性、离 开了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 ⑵、它把辩证法贯彻于反映论,科学地 说明了人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揭示了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克服了旧唯物主 义把认识直观化、凝固化、片面化的形 而上学的缺陷。 ⑶、由上面可知,和旧唯物主义相比, 它是彻底的科学的反映论。它以实践观 和辩证法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只是从客 观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的狭义性、机 械性、直观性、被动性的缺陷。 简述真理与谬论的关系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此 为相对真理任何时期的真理都是相对 真理只是因为社会文明进步而无限接 近绝对真理马克思主义是相对真理但 是它具有着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 大意义它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导 人们的生产劳动实践实事求是、解放思 想和与时俱进就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 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做法就是谬误必 须杜绝而不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 实际相结合并运用于有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建设之中的话必然会走资本主 义原始积累的老路必然会产生人剥削 人的剥削阶级的资产阶级社会必然会 让历史产生倒退,那就是大大的谬误

运动和静止的导学案

§1.1:运动和静止导学案 学习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4、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学习流程: 导入: 1、在同学们眼里,我们周围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你是把什么物体作为标准才得出的结论? 2、小明在路边看见路上汽车飞快的从他面前驶过,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看小明,却觉得小明在身后运动。司机为什么会这样感觉呢? 3、乘坐在公共汽车上时,看路边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觉得它们都在向后退。再看看同车的乘客都觉得他们没有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上面看似矛盾的情景,在我们学了这节课后,你就能明白了。 自学一:阅读课本“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并完成检测题: 1、物理学中把物体叫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的现象。如:火车在轨道上行驶、人造卫星绕地球转动,都是机械运动。请你再举三个例子:、、 自学二:阅读课本“参照物”,知道参照物的概念,并完成检测题: 1、P25如图所示,讨论:乘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充分说明自己的看法。 (1)司机看到乘客没动是静止的,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2)男孩看到乘客运动得很快,他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2、参照物的定义: 3、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 4、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____ ____. 5、看课本图1-1-6卡车和联合收割机在农田里并排行驶,受油机与大型加油机在空中飞行,说它们是运动的或静止的,你选什么物体为参照物。 (1)、卡车和联合收割机: ①卡车是运动的,参照物是,②卡车是静止的,参照物是 ③联合收割机是运动的,参照物是,④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参照物是 (2)、受油机与大型加油机 ①受油机是运动的,参照物是,②受油机是静止的,参照物是

高中物理运动学经典习题30道 带答案

一.选择题(共28小题) 1.(2014?陆丰市校级学业考试)某一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是2m/s2,下列关于该物体加速度的理解 D 9.(2015?沈阳校级模拟)一物体从H高处自由下落,经时间t落地,则当它下落时,离地的高度为() D 者抓住,直尺下落的距离h,受测者的反应时间为t,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光照射下,可观察到一个下落的水滴,缓缓调节水滴下落的时间间隔到适当情况,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现象,水滴似乎不再下落,而是像固定在图中的A、B、C、D四个位置不动,一般要出现这种现象,照明光源应该满足(g=10m/s2)() 地时的速度之比是 15.(2013秋?忻府区校级期末)一观察者发现,每隔一定时间有一滴水自8m高的屋檐落下,而且看到第五滴水 D

17.(2014秋?成都期末)如图所示,将一小球从竖直砖墙的某位置由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所示的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均为d.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 的速度为 :2 D: 2 D O点向上抛小球又落至原处的时间为T2在小球运动过程中经过比O点高H的P点,小球离开P点至又回到P 23.(2014春?金山区校级期末)一只气球以10m/s的速度匀速上升,某时刻在气球正下方距气球6m处有一小石 2

v0v0D 27.(2013?洪泽县校级模拟)一个从地面竖直上抛的物体,它两次经过同一较低a点的时间间隔为T a,两次经 g(T a2﹣T b2)g(T a2﹣T b2)g(T a2﹣T b2)D g(T a﹣T b) 28.(2013秋?平江县校级月考)在以速度V上升的电梯内竖直向上抛出一球,电梯内观者看见小球经t秒后到 h=

《运动训练学》课程作业(一)

《运动训练学》课程作业(一) 问答题:(作业1) 1、试述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 答:任何一个竞技项目比赛的运动成绩都是由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以及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这三方面因素所决定的。其中,运动员自身与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都决定于他们所具有的竞技能力及在比赛中的发挥程度;而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则包含着竞赛规则、评定手段及裁判员的道德与业务水平三个方面。 (一)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 运动员在比赛中所出现的竞技水平是影响运动成绩的内因,是最根本的和最重要的原因。不同项群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的竞技水平有着不同的评定方法,其中,可测量类和评分类项目运动员所表现的竞技水平基本上是个人竞技能力的表现,通常较少受对手竞技表现的影响,而分属得分类和命中类的各种球类项目以及制胜类项目运动员的竞技表现则受着对手竞技表现很大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二)对手在比赛中出现的竞技水平 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胜负状况或所取得的名次,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制于竞赛对手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同时也受着裁判员行为的影响。在对抗性的竞赛项目中,同一名运动员在某一轮淘汰赛中与强劲的对手较量时,如果他的对手比他最好的表现还要强的话,尽管他能够表现出比前几轮更高的竞技水平,也很可能遭到失败而被淘汰。这一事实说明了一个简单而却常常被人们所忽视的道理,即作为比赛成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赛的胜负或名次不仅仅取决于运动员自己的竞技水平,还取决于对手的竞技水平以及比赛的评定行为。国内外不少学者在分析运动成绩的影响因素时,仍然只单方面地考虑决定运动员个人竞技水平高低的素质、技术、战术、心理等因素。这实际上是将运动成绩和个人竞技能力二者的决定因素混淆在一起。 (三)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竞赛评定行为是影响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这里包括裁判员的道德及业务水平成绩的评定手段和竞赛规则这样三个因素。 评定手段对运动成绩起作用的最突出的例子是,近二十几年来电动计时装置的表现,消除了手计时员的视觉反应空间判断等因素的干扰,大大提高了计时成绩的准确性。裁判员的道德和业务水平对运动成绩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关键时刻,裁判员有意无意的一个错判,往往会决定着整个比赛结果。 2、运动训练为什么要坚持长期系统地不间断的进行? 答:一、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长期性的要求 二、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阶段性的要求 三、运动员先天遗传性竞技能力与后天获得性竞技能力最佳组合的要求 3、试论运动训练周期安排的科学基础。 答:(一)物质运动周期性的普遍规律 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是周而复始呈周期性的。这种周期性的运动不停地发展,每个往复、每个循环都不会完全相同。每一个新的运动周期,都不应是上一个运动周期简单的重复,而应在原有的基础上螺旋式地提高到新的水平。运动训练的周期性特点,就是由物质运动这一普遍规律所决定的。

运动与静止 导学案

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 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 导学案 学生姓名:_________ 成绩等次:____ 29 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 一、运动与静止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3.会选择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4.知道机械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课堂导学] 一、参照物与机械运动 自学课本58—60页内容,完成 1.宇宙间一切物体都在______,______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2.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物体做_____,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叫做_____,相对于参照物,某物体的位置改变了,我们就说它是______,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它是_____. 3.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_________,通常简称为______ 4.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结论一般______,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______性。 为了方便,通常选_____或相当于地面静止的物体做参照物. 5.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一般步骤:首先选取________,然后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_____改变。 二、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自学课本61页内容,完成 物体运动过程中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________,经过的路线是曲 线的运动叫做________. [课堂导练] 1.整个宇宙都是由______的物质组成的,绝对______的物体是没有的,平常我们所说的运动或静止是______的,物理学中把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 2.坐在行驶的轮船内的乘客说岸边的树木向后运动,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_____,岸边的人则说轮船在飞速前进,则岸边的人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_. 3.传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两千米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他伸手抓来一看,竟然是一颗德国子弹,此时子弹相对于______是运动的,相对于_________是静止的. 4.以地球为参照物,地球的同步卫星是______的,太阳是______的。飞机在空中飞行,受油机想让加油机给它加油,它们的飞行方向必须______,快慢也应该______,让二者处于____________状态。 5.在新型飞机研制中,将飞机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模拟气流迎面吹来,便可模拟空中飞行情况。此时飞行员感觉飞机在飞行,则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 ) A.飞机 B.模拟气流 C.地面 D.他本人 6.下列各类现象与相对静止无关的是 ( ) (1)跑着给长跑运动员递饮料 (2)彩云追月 (3)太阳从西边落下 (4)如影随形 (5)空中加油 A.(1)(2)(3) B.(2)(3)(4) C.(1)(4)(5) D.(2)(3) *7.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诗中写“青山”与“孤帆”运动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 A. 帆船 河岸 B 河岸 帆船 C. 青山 太阳 D. 青山 划船的人 *8.一小说中写到:“一阵大风,将院内的一口井吹到了篱笆之外”.这句话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井 B.地面 C.院子 D.篱笆 *9.据报道,某地的一幢高楼正在施工,天气突变,一片乌云飞快的飘过高楼上空.突然有人惊叫“楼要倒了!”结果引起邻近大批人惊叫狂奔.造成这种判断失误是由于这些人选用的参照物是 ( )

运动训练学思考题

运动训练学思考题 第一章 1、竞技体育的形成和发展(举例说明)P1(借笔记抄) 2、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的提高变化P4 3、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P8 4、运动训练与运动竞赛的关系P11 5、运动训练理论的划分层次P13 6、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P15 第二章 7、运动训练管理的层次结构P29 8、训练实施系统P32 9、制定程序化参赛方案应注意P40 10、选拨体系应注意P41 第四章 11、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P96 12、机体在过度负荷影响下的劣变性及症候P107.108 13、连续负荷及其效应P107 14、准确掌握运动负荷与运动性疲劳的评价方法P109 15、信息的运用(借笔记抄) 第五章 16、运动训练方法与运动训练手段的关系P117 17、运动训练方法的五个发展阶段(5是混合训练阶段)P124 18、现代训练方法发展方向P125 19、运动训练方法基本分类P128 20、怎样操作目标模型,检查手段,评定标准,训练方法P131 第六章 21、体能训练的意义P164 22、不同项群运动员的形态学特征P165 23、身体形态训练的基本要求P167 24、力量训练方法P171(借笔记抄) 25、力量训练的主要手段P173(借笔记抄) 26、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或要素P175(借笔记抄) 27、速度素质在不同项群中的作用,特征及任务P179 28、速度素质的重要意义P181 29、速度素质训练应注意的问题P184 30、耐力素质分类P190 31、发展专项耐力的训练方法P198 32、处理有氧无氧耐力的关系应注意P201

第七章 33、运动员技术能力的决定因素P207 34、运动技术评价P208 35、运动技术评价常用方法(定性评价,定量评价)P209 36、协调能力是技术能力的重要基础P212 37、处理好合理的内部机制与正确的外部形态关系P220 38、处理好“学习”与“训练”的关系P223 39、运动技术创新的目的P226 40、运动技术创新的意义P226(借笔记抄) 41、运动技术预见的三个层面P231 42、运动项群技术的训练要点P233 第八章 43、举例说明战术在所修专业中的运用P242 44、战术方案的基本内容P252 45、抓住战术意识培养这一核心环节P256 46、着重培养运动员战术运用能力P257 第九章 47、运动员心理能力与体能,技能与战术能力的关系P261 48、目标设置技能P264 49、注意技能P272 50、运动智能的训练P281 51、运动员心理训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P285 第十章 52、运动训练计划实例P288(借笔记抄) 53、运动训练过程基本结构P289 54、运动训练计划基本内容基本部分P291 55、优秀运动员训练中的高原现象P319 56、提高球队集团竞技能力应注意P321 第十一章 57、年度训练计划周期类型的选择P335(借笔记抄) 58、训练计划安排应注意P342 59、训练方法,手段和负荷特点P342 60、年度训练过程中负荷量安排应注意P352 第十二章 61、训练内容交替安排原理P368(借笔记抄) 第十三章 62、赛前准备的训练工作P414

(完整版)平抛运动导学案

平抛运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抛体运动,知道抛体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什么是平抛运动。 2、知道抛体运动的受力特点,会用运动的分解与合成结合牛顿定律研究抛体运动的特点。 3、知道平抛运动可分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其轨迹是一条抛物线 4、能应用平抛运动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 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及规律 【学习过程】 【自主预习案】 一、抛体运动 1、抛体运动:以一定的 将物体抛出,在 可以忽略的情况下,物体只在 作用下的运动。 2、平抛运动:初速度沿 方向的抛体运动。 二、平抛运动的速度 1、平抛运动的特点及研究方法 (1)特点:水平方向 力,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受 作用,做初速度为 ,加速度为 的直线运动。 (2)研究方法:将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方向的 运动和竖直方向的 运动。 2、平抛运动的速度 (1)水平方向:v x = (2)竖直方向:v y = (3)合速度大小:v = (4)合速度方向:tan θ= = v gt (θ为v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 y ) v v x =v 0

三、平抛运动的位移 x= ,y= ; s= ,tan φ= 。 tan θ= tan φ 四、一般的抛体运动 物体抛出的速度V0沿斜上方或斜下方时,物体做斜抛运动(设V0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 1、水平方向:物体做 运动,初速度=x v 2、竖直方向:物体做竖直上抛或竖直下抛运动,初速度=y v 【合作探究案】----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课题一、对抛体运动的理解 1、物体做抛体运动的条件: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抛体运动的特点 (1)理想化特点:物理上提出的抛体运动是一种________模型,即把物体看成质点,抛出后只考虑_________的作用,忽略_________。 (2)匀变速特点:抛体运动的加速度________,始终等于_________,这是抛体运动的共同特点,其中加速度与速度方向不共线的抛体运动是一种_______________运动。 (3)速度变化的特点:做抛体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________, 均为_________=?v ,方向___________。 3、平抛运动的理解 (1)条件: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x v x =v 0 x v y1v y2v y3

理论力学运动学习题课

1. 图示的曲柄滑道机构中,曲柄长OA =10cm ,绕O 轴转动。当?=30°时,其角速度ω=1rad/s ,角加速度α=1rad/s 2,求导杆BC 的加速度和滑块A 在滑道中的相对加速度。 解 取滑块A 为动点,动坐标系固连于导杆上。 切向加速度a a τ和法向加速度a a n ,其大小分别为 a a τ=OA ·ε=10cm/s 2 a a n =OA ·ω2=10cm/s 2 牵连运动为平动的加速度合成定理为 a a = a a τ+ a a n = a e + a r 将上式各矢量分别投影在x 轴和y 轴上,解得 a r ==3.66cm/s 2 a e =13.66cm/s 2 a e 即为导杆在此瞬时的平动加速度。 2. 滚压机构的滚子沿水平地面作纯滚动。已知曲柄OA 长r ,以匀角速度ω转动。连杆AB 长r L 3=, 滚子半径为R 。求图示位置滚子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解 (1)分析运动,先选AB 杆为研究对象 (2)根据瞬心法求v B 先找到速度瞬心C v B = ωr 3 3 2 (3)利用加速度公式求a B n BA t BA A B a a a a ρρρρ++= ωAB = v A /AC = rω/3r = ω/3

a BA n = ABωAB 2= 3rω2/9 a B = 2 rω2/9 (4)再取滚子为研究对象,求ωB 和αB ωB = v B /R = ωr R 33 2 αB = dωB /dt =1/R ·dv B /dt = a B /R = 2 rω2/9R 3. 图示的四连杆机构中,O 1A =r , AB =O 2B =3r ,曲柄以等角速度ω1绕O 1轴转动。在图示位置时,O 1A ⊥AB ,∠O 2BA =60°。求此瞬时杆O 2B 的角速度ω2和角加速度2α。 解 (1)先计算杆O 2B 的角速度 杆O 1A 和O 2B 作定轴转动,连杆AB 作平面运动。过A 、B 两点作A v ρ、B v ρ 的垂线,其交点C 就是连杆AB 的瞬心。 根据瞬心法或者速度投影法可以求得 ο30cos B A v v = 于是 ωr v v A B 3 230 cos = =ο

运动训练学章节总结习题集

运动训练学习题集 体育科学学院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的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搞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第四章 1运动训练原则:是指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2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根据项目比赛的特点和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取满意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定向地科学安排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3集群训练与区别对待原则:运动员以组、队形式共同训练,同时依运动项目、个体特征、训练任务、训练条件、训练阶段等方面的不同而分别做不同训练安排的训练原则。4导向激励与有效控制原则:是指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行为,并与运动训练活动实施积极有效的训练原则。 第五章 1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 2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3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动作结构和负荷强度、间歇时间提出严格的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4持续训练法: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5变换训练法:是指对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实施变换,以提高运动员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第八章 1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竞技水平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2想象训练法:是在运动员大脑内部语言和套语的指导下进行战术表象回忆,能过帮助运动员在大脑中建立丰富而准确的战术表象。

《运动与静止》教案

镇巴县中小学(幼儿园) 课题 第一节 运动与静止 教 学 目 标 知 识 与 技 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4.知道什么是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过 程 与 方 法 1.通过观察和体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体验运动的相对性。 2.在观察和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情 感 态 度 与 价 值 观 通过对具体现象的认识和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引导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机械运动,物体运动或静止的判断。 教学难点 参照物的概念及参照物的选择。 教学准备 文本、图片和视频资料;自制PPT 课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 镇巴县中小学(幼儿园) 教 学 活 动 流 程 设 计 修订与补充 _ huoyejiaoan _ 续页1 1 _ 活 页 教 案 _ huoyejiaoa _ 首 页 _ 活 页 教 案

一、引入新课 问题导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两千米高空飞行时,发现有一个小虫似的东西在身边蠕动,他伸手一抓,大吃一惊!原来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为什么飞行员能抓住飞行的子弹?可能吗?让学生在惊奇中讨论事件发生的原因,激起学习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 1.什么是机械运动? 运动是个多义词,物理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物理学里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随时间的改变叫机械运动,通常简称为运动。(看看你的导学案,是这样吗?) 2.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提问并组织学生回答: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 对于回答中所举机械运动实例,教师要明确指出是哪个物体相对什么物体有位置的改变。 组织同学思考并提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在做机械运动? 答:比赛中的运动员、列车、人造卫星、银河系都在不停地做机械运动。问:铁轨、地球上的树木、高山,我们教室中的课桌和椅子是运动的吗? 答:它们都在跟随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它们也在做机械运动。 小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板书:1.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随时间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观看一段视频) 3. 参照物 (1)组织学生看课本第59页图3-1,讨论:刘东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让学生充分说明自己的看法。 小结:首先明确本问题中研究对象是列车中的刘东,他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其次根据前面所学机械运动的知识,判定列车、刘东都在做机械运动。但是部分同学所说刘东是静止的或是运动的说法都有道理。因为他们在研究刘东的运动情况时,选定的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同。

力学第二章质点运动学思考题答案

第二章 质点运动学 思考题 2.1质点位置矢量方向不变,质点是否作直线运动?质点沿直线运动,其位置矢量是否一定方向不变? 答:质点位置矢量方向不变,质点沿直线运动。质点沿直线运动,质点位置矢量方向不一定不变。如图所示。 2.2若质点的速度矢量的方向不变仅大小改变,质点作何种运动?速度矢量的大小不变而方向改变作何种运动? 答:质点的速度矢量的方向不变仅大小改变,质点作变速率直线运动;速度矢量的大小不变而方向改变作匀速率曲线运动。 2.3“瞬时速度就是很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这一说法是否正确?如何正确表述瞬时速度的定义?我们是否能按照瞬时速度的定义通过实验测量瞬时速度? 答:“瞬时速度就是很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这一说法不正确。因为瞬时速度与一定的时刻相对应。瞬时速度的定义是质点在t 时刻的 瞬时速度等于t 至t+△t 时间内平均速度t /r ?? ,当△t →0时的极 限,即 dt r d t r lim v 0t = ??=→?。很难直接测量,在技术上常常用很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近似地表示瞬时速度,随着技术的进步,测量可以达到很高的精确度。 2.4试就质点直线运动论证:加速度与速度同号时,质点作加速运动;加速度与速度反号时,作减速运动。是否可能存在这样的直线运动,质点速度逐渐增加但加速度却在减小? 答: ,dt dv t v lim a x x 0 t x =??=→?加速度与速度同号时,就是说,0a ,0v 0a ,0v x x x x <<>>或以0a ,0v x x >>为例, 速度为正表示速度的方向与x 轴正向相同,加速度为正表示速度的

增量为正, t t ?+时刻的速度大于t 时刻的速度,质点作加速运动。 同理可说明 ,0a ,0v x x <<质点作加速运动。 质点在作直线运动中速度逐渐增加但加速度却在减小是可能存在的。例如初速度为x 0v ,加速度为 t 6a x -=,速度为 2 0t 0x 0x t 2 1t 6v dt )t 6(v v -+=-+=?, ,0v ,0a 6t x x >><时,速度逐渐增加。 2.5设质点直线运动时瞬时加速度=x a 常量,试证明在任意相等的 时间间隔内的平均加速度相等。 答:平均加速度 121 x 2x x t t v v a --= 由瞬时加速度 , dt a dv ,dt a dv ,dt dv a 2 1 2 x 1 x t t x v v x x x x x ??=== 得, 121x 2x x t t v v a --=,=x a 常量,即121 x 2x x t t v v a --= 为常 量。 2.6在参照系一定的条件下,质点运动的初始条件的具体形式是否与计时起点和坐标系的选择有关? 答:有关。 例子,以地面为参照系,研究物体的自由下落。

《运动训练学》课程总结

2016—2017第一学期《运动训练学》课程总结 本课程共讲授十四章内容,分别就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运动训练的科学管理、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运动员技术能力及训练、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多年训练过程的计划与组织、运动员年度训练过程的计划与组织、训练同课过程的计划与组织、参赛的准备、进行与总结、项群训练理论等内容进行了介绍。本学期,通过运动训练学这门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学生基本掌握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知识,以及应用运动训练学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了解了国内外运动训练学研究状况和发展动态,培养了学生对运动训练学的兴趣和能力,为毕业生能够胜任体育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该门课程为指定选修课,共32学时,2学分,授课对象为体育系2011级1—6班,体育教育专业方向的学生。该班每周授课2学时,共16周。授课形式主要有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和完成作业。讲授内容主要依据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教学手段主要是多媒体课件教学。在教学方法上,为了达到教学目的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性形式,来完成运动训练学的内容,并结合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完成。 本门课程的授课过程中,该班共有学生26人。整体上看,上课学生认真听讲,积极配合教师教学,认真思考问题,课下基本按时完成作业。在本门课程学生试卷的分析中,参加考试10人,考试人数占总人数的100%,缓考同学均是参加学院的顶岗实习的同学;所有参加考试的学生都通过了考核,没有不及格学生。从学生考试试卷看,学生答题有一定的条理性、清晰性以及全面性。虽然部分同学在案例分析题的回答上不够全面,判断题上知识运用还不灵活,但重点知识把握较好。总体而言,成绩较理想。

②、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②、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刚才我们讲了物质和运动不可分,这就说明了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因而是绝对的。但是,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运动的绝对性时,并不否认物质在其合乎规律的运动过程中也有某种静止的状态,有某种稳定的形式。不过,这只是在物质运动过程中的静止或稳定,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式,因而静止是暂时的,相对的。我国明末清初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王船山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就猜测到了在静止中有着运动的道理。 什么是静止?所谓静止,就是指物体在一定范围内的相对稳定性,它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态,是物体的一种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矛盾均衡状态。 相对静止主要表现为如下两种情形:(1)指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的移动。就是说,从一定的参考系来看,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关系保持一定的平衡,或者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的移动。这种情况的实质是没有发生机械运动,事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而可以看作是静止的。 (2)某个事物还处在量变过程中,它保持着自身的性质,并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改变,某一事物仍是某一事物。 为什么还要承认相对静止? 第一:相对静止是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是区分事物的基础。物质世界并不是单纯的,它分为多种具体的形态,千差万别。物质的多样性固然是由物质的永恒的运动而产生的,却只有在物质的相对静止中才能显示出来。所以如果没有相对静止,一切瞬息万变,事物的多样性、差别性就显现不出来,人就不能认识事物。没有相对静止的状态,就没有物质的分化,世界只是混沌一团。 第二:相对静止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事物的发展、质变是建立在量变基础上的,事物的量变状态就是一种静止状态。如果说,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的话,那么同样可以说没有静止没有质变。由于有相对静止,新质才能够巩固和完善起来,事物才能够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比如生物的品种不断进化,这是运动,是绝对的。生物同时有遗传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相对静止。如果没有这种相对静止的遗传性,生物在新条件下产生的任何优良性状都不能巩固下来,一胎一个样,每茬不相同,甚至稻子长出苹果,一切都乱七八糟地变,哪里还有生物的进化呢?所以说,相对静止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三:事物的相对静止,是测量运动的一个尺度。运动从静止中获得自身规定和衡量尺度。 我们谈到任何一个事物任何一种形式的运动,其基本前提是,这个事物还是这个事物,这种运动形式还是这种运动形式,即它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中;离开相

运动和静止导学案

课题:3.1 《运动与静止》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 2.知道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3.知道机械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视听参与让学生了解运动相对在各个领域的运用。 2.从运动欣赏的角度引导学生加深对参照物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列举运动相对性在生活、科技、文学等方面的应用,激发学生对这一课题及科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物理,并引导学生把简单的现象上升到知识的高度。 3.从物理上对参照物的选取问题来启发学生:看待事物应从多个角度去分析。 重点难点: 参照物的选取问题与判断问题。运动相对性的理解。 【课前预习】 一、预习内容: (预习要求:请同学们根据“预习目标”,仔细阅读课本第59页-60页的相关内容,简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请将你的答案写在题目下面的空白处,并保证在20分钟之内独立完成。) 1、什么是机械运动?请举出几个生活中的实例? 2、静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司机说他静坐没动,路旁的孩子们赞叹他前进得真快。一个说他静止,一个说他运动,谁说的对? 3、由上面的例子可以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的。 二、预习自测 1、下面几种运动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科学家研究发现,中、日两国陆地距离平均每年靠近2.9cm B、月球围绕地球转动 C、菊花幼苗两个月长高了15cm D、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落到地面 2、放在传送带上的货物,与传送带一起向右运动,如图所示,那么货物 相对于传送带是的,相对于地面是的。 3、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开幕,届时全世界电视观 众均可通过卫星传输的信号在家里收看开幕式盛况,这种卫星称为地球同步通信卫星,这里的“同步”是指卫星() A、相对太阳静止 B、相对地球静止 C、相对月球静止 D、相对火星静止

1质点运动学习题思考题

习题1 1-1.已知质点位矢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形式为(cos sin )r =R ωt i ωt j + 其中ω为常量.求:(1)质点的轨道;(2)速度和速率。 解:(1) 由(cos sin )r =R ωt i ωt j + ,知:cos x R t ω= ,sin y R t ω= 消去t 可得轨道方程:222x y R += ∴质点的轨道为圆心在(0,0)处,半径为R 的圆; (2)由d r v dt = ,有速度:sin Rcos v R t i t j ωωωω=-+ 而v v = ,有速率:1 222 [(sin )(cos )] v R t R t R ωωωωω=-+=。 1-2.已知质点位矢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形式为24(32)r t i t j =++ ,式中r 的单位为m ,t 的单位为s 。求:(1)质点的轨道;(2)从0=t 到1=t 秒的位移;(3)0=t 和1=t 秒两时刻的速度。 解:(1)由24(32)r t i t j =++ ,可知24x t = ,32y t =+ 消去t 得轨道方程为:x =2(3)y -,∴质点的轨道为抛物线。 (2)由d r v dt = ,有速度:82v t i j =+ 从0=t 到1=t 秒的位移为:1 100(82)42r v d t t i j d t i j ?= =+=+?? (3)0=t 和1=t 秒两时刻的速度为:(0)2v j = ,(1)82v i j =+ 。 1-3.已知质点位矢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形式为22r t i t j =+ ,式中r 的单位为m ,t 的单位为s .求:(1)任 一时刻的速度和加速度;(2)任一时刻的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解:(1)由d r v d t = ,有:22v t i j =+ ,d v a d t = ,有:2a i = ; (2)而v v = ,有速率:1 222 [(2)2] v t =+= ∴ t d v a d t = = 222 t n a a a =+有: n a = = 1-4.一升降机以加速度a 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有一螺钉从天花板上松落,升降机的天花板与底板相距为d ,求螺钉从天花板落到底板上所需的时间。 解法一:以地面为参照系,坐标如图,设同一时间内螺钉下落的距离为1y ,升降机上升的高度为2y ,运动方程分别为 2 101 2y v t gt =- (1) 2 2012 y v t at =+ (2) 12y y d += (3) (注意到1y 为负值,有11y y =-) 联立求解,有:t = 解法二:以升降机为非惯性参照系,则重力加速度修正为'g g a =+, 利用2 1'2 d g t =,有:t = =

1.运动与静止

1.运动与静止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离开物质的运动和离开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 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具体包括两种状态:空间的相对位置暂时不变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不变。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2.时间与空间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时间的流逝一去不复返。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即空间具有长、宽、高三方面的规定性。 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 3.事物的普遍联系 联系的定义: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4.事物的变化发展 发展的定义: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5.本质与现象 概念: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构成事物的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本质的外在表现。现象可以区分为真象和假象。 关系:一方面,本质与现象是相互区别的。本质是一般的、普遍的,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现象是多变易逝的;本质深藏于事物的内部,只有通过理性思维才能把握,而现象则是表面、外显的,可以直接为人的感官所感知。另一方面,本质与现象又 6.原因与结果 概念:在事物的普遍联系中,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就是原因;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就是结果。 关系:一方面,原因与结果是相互区别的。在一个具体的因果联系中,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原因在前,结果在后,二者不能混淆和颠倒。另一方面,原因与结果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在事物因果联系的长链中,任何原因都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没有“无果之因”;任何结果都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没有“无因之果”;一种现象在一种联系中是原因,在另一种联系中则是结果,反之亦然。 7.必然与偶然 概念:必然是指事物联系与发展中确定不移的趋势,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不可避免性;偶然是指事物联系与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势。事物的发展既包含着必然的方面,也包含着偶然的方面。 关系:一方面,必然与偶然相互依存。没有脱离偶然的必然,也没有脱离必然的偶然。必然起着决定性作用,并制约着偶然的作用形式及其变化。另一方面,必然与偶然相互转化。相对于某一过程来说是必然的东西,对另一过程

相关主题